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专业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面积是建设工程领域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筑建设规模的实物量指标,是建筑类学生必须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掌握工程建筑面积计算,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有利于进行造价指标的分析,积累工程造价指标经验。
因此“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成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授课主要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正确计算各类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现状
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课程常用8节课的时间进行讲授和辅导,约占课时数的6%。但由于总课时数较少、教学内容多等客观问题存在,使得教师不得不压缩授课内容、满堂灌地进行讲授。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了解30个以上的建筑部位和名称,26项需要计算和10项不需要计算的项目。这使教师必须以平均6分钟的速度讲授一个项目的计算规范,并要求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可是,处于中职二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专业课的初学阶段,没能清晰建立建筑物中涉及部位和名称的概念,常把楼梯和台阶、阳台和平台、坡道和散水等混淆,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一味按照计算规范进行“填鸭式”的讲授,教学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
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教学改善措施
?对上述的教学现状,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尝试在教学中增加图示教学、参观教学、任务驱动等教法来改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教学效果,同时也重新表述规范中的枯燥条文,以求提高教学效果。
1.图示教学法
图示教学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图像、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综合运用板书、电脑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对图像的存储速度要远远高于语言的存储速度。可以想象计算规则由文字组成,教师授课用语言来表述,当教师的语言表述比较单调时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不高,因此老师应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授课,就会得到如图1与图2的对照效果。
显而易见,在建筑面积计算中有些建筑部位和名称是学生没见过或没接触过的,如果教师按照规范“照读”,只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在“和尚念经”。经过数年的经验累积,我利用PPT的动画功能,首先把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显示出来并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时他们会有成就感,其实他们不知自己的大脑已经被教师引导着,开始接受和准备处理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接着教师再把计算规范显示出来并加以解释。通过这样简单的图片和标记、文字等组合而成的知识点就可得到很好的呈现,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形象记忆,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有了成就感,自然更爱学习。
2.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通过组织或指导学习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那么,参观教学法是如何有益于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呢?我们知道“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道理,就是告诫世人理论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要学以致用。我曾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从小到大都在家里生活,是否有好好看过自己家的房子?在学校读书一年多,是否有好好感受过每天使用的教学楼、宿舍楼?”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很迷惘、甚至愧疚的表情。所以,在学习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中,布置的第一份作业不该是抄规范,不是背诵记忆,更不是进行实例计算,而应该是参观学习,给学生展开一个特别的第二课堂。我要求学生好好参观校园里的建筑物,并要求每位学生在参观时拍下照片,照片必须属于建筑物中的某个部位、局部或整体,并对所拍摄的照片命名。
在学生上交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房屋构造基础知识,能准确地描述所参观的建筑部位和名称。但同时也可发现部分学生的专业知识比较欠缺,比如,把车棚误认为雨棚,把楼梯前过道误认为阳台,把台阶误认为楼梯等。我相信,大部分学生在参观、拍下照片到给照片命名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和不自信,但都一定经过了大脑的思考,对学过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回忆、梳理和巩固,从而加深了对建筑的了解,能更好地指导接下来的学习。
3.任务驱动法
经过上面的参观学习后,从某程度上学生的视野已得到开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建筑面积计算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专业性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分析校内外建筑物涉及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结构和部位,同时初步掌握建筑考察的资料搜集、实地观察、信息记录分析、成果整理的知识和技能,并加强分工合作、领悟团队协助精神。经过了约半个月的准备,学生们均能按要求提交考察报告书,如图3、图4。
以上是部分学生的建筑面积考察报告,从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团结精神,每个宿舍的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去拍照、收集资料,有的去晒照片、写文字,甚至绘画装饰。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后,我就对校内配套工程案例“二层住宅”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建筑面积计算,并讲解正确的计算表格填写方法。
近年来国内对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我院设计的中民酒店工程业主方已对空调及热水系统提出采用水源热泵方案。水源热泵系统可利用地表水(本工程为西耳河河水)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该系统在具有供热、供冷功能的同时更宜优先采用水源热泵系统提供或预热生活热水,但由于现在还缺乏相应的热水系统规范,为避免今后盲目性的设计与施工,2006年3月5日至10日业主方会同我院暖通及给排水专业相关人员分别对部分国内水源热泵系统设备的生产过程及实施案例进行了考察。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属于地源热泵的一种,它以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表水换热系统和建筑物内系统组成,其中地表水换热系统又分为开式和闭式地表水换热系统。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在设计前期及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以真正实现该系统的节能与环境效益,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
一、方案设计前还应对西耳河地表水源的水文状况进行深入勘察
1、工程相应位置的河床断面高程、水面用途、深度等。
2、近几十年的最高和最低水温、水位及最大和最小水量等。
3、流速、水质及其动态变化等。
二、取水水源系统
1、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取水口应在西耳河上游靠近建筑,并远离回水口,以避免热交换短路,取水口设置污物过滤装置,且最好设置初次沉砂调节吸水井。
2、取水循环泵应采用变流量变频控制,以降低系统运行费用。
3、供、回水管进入西耳河处应设明显标志。且应掌握附近现有的地下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等具置情况资料。
4、开式地表水换热系统的水源水质应满足《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第7.3.3条条文说明的要求,当水质达不到时应进行水处理,如除砂、过滤等等。
三、建筑物内系统
1、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合国标《水源热泵机组》GB/T19409的要求。
2、由于水源热泵为低位置加热,故热水系统需在机房内设置贮热水箱及相对于冷水供水系统的变频调速热水泵组分区供水。另外贮热水箱应采用板式等换热器设备间接加热。
3、热水回水系统应设置电磁阀、可调减压阀、限流阀以保证其系统的正常回水控制。
4、对贮热水箱、热水管、回水管等应认真做好保温的设计与施工,以尽量减少热损失。
5、由于水源热泵机的制热水温属低温水,故在方案设计时应由相应生产厂家根据实际水源水温参数配合进行设备配置选型设计。按照五星级酒店的热水使用及规范要求,热水系统回水点温度应≥50℃,故贮热水箱的供热水温度应≥55℃,若确实不能满足应考虑由辅助热源解决。
6、设备厂家应提供相应的设备价等资料,以供设计进行设备配置,控制造价。
四、其它
由于本工程取水口及回水口等设施位于工程范围红线以外,故请业主方及时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如:水务、城建、环保等),以取得相应的许可文件及相关资料,使工程方案能顺利实施。
"未经本人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是笔者“华夏创世之谜”的系列之三。前两篇刊于《贵州文史丛刊》,题目是《千古文明开涿鹿》和《蚩尤和良渚文化》。本篇就良渚玉文化的神秘性试作破解,目的在于展现蚩尤族所开创的玉文化对华夏创世的不朽功绩,并揭示良渚玉文化为商周吸收并与红山玉文化相融合而形成汉文化的主流;同时被其后裔苗族直接传承,世代不绝。
一方巧美石 敲开古国门
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最大变化,当是社会的变革。因为有了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二者相互依存,又互为因果。手工业的发达不仅为制玉业,也为农业提供改进了的技术力量,农业的丰收又给手工业以生活保障。按《文明史》的考察,这时的“手工业技术已非常发达”,而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从余杭出土的大量玉器及其工艺的精湛来看,得有专业的玉工,才能做到。手工业已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以及玉工的专业制作,也就不可能再兼顾农业,而与之分离了。
按摩尔根之说,文明时代“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始点”,恩格斯认同此说,觉得不够,又加了一句:“随着劳动分工与生产领域扩大,出现真正工业与艺术的时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良渚玉文化时代,虽然还没有发明和使用文字,但已出现劳动分工,生产领域正在扩大,又有了无愧于艺术品称号的玉器,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正因为有了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说,良渚玉文化时代的出现,将社会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即如《文明史》在“良渚文化”一节的结语中所说:“良渚文化已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已接近文明社会的门槛。”
《文明史》在说这番话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良渚古城遗址还深藏地下。待到进入21世纪,良渚古城惊现于世之时(2007年6月),蚩尤族人就不仅“接近文明社会的门槛”,甚而举步跨入“文明社会”的大门了。前面已经提到,“良渚古城”的重现,见证“良渚古国”的存在,而国家的出现,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有国家必然要有城市。“良渚古城”,亦即“良渚古国”的国都。这个“国都”位于浙江余杭县境以莫角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这一地带上的玉器最集中,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制作最精美,蕴含最丰富。可以说,“良渚古城”是用玉镶嵌起来的。这座玉镶城,也无愧于“精美绝伦”的称誉。
拥有如此“精美绝伦”之玉的国,岂不就是“美玉之国”了么?这样一个以玉称奇之国,华夏大地,首屈一指,地球上也找不出第二个。
近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一件玉璧,璧面琢有两个疑似文字的符号,尚未成形。蚩尤族因为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记述,一直沿用汉字。汉字发明之初,曾将“玉”字写作“王”,甲骨文作《说文》释“王”之义曰:“王者,天下所归往也”。并引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王”又与“玉”同。《周礼·天官·九嫔》“赞玉 ”汉郑玄注:“故书玉为王,杜子春读为玉。”可见古时人们是王、玉不分的。能将天、地、人参通者就是王。即“天下所归往”之人。蚩尤为九黎之君,当然就是其族所归往的王,亦即良渚国的国王。
蚩尤族统领之国,拥有如此精美绝伦的宝玉,可见这位国王又与玉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王与玉已经融为一体了。而国家的出现,乃是文明时代的重要因素。这无异于说,良渚国的文明大门,是蚩尤族人用一方美石敲开的。
王者之器 国之瑰宝
琮王和钺王,不仅是其造型和纹饰的“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其在良渚国中的王者地位。这两件玉王同时出土于1号墓中,可见这位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同时又在11号墓中,发现了一起集中堆放的玉璧、龙首圆盘形玉饰、玉鱼等特殊玉器。5号墓还发现,后复原为由冠饰、钺身、端式组合,及木质柄部镶嵌玉粒的重器,即一件完整的玉钺。而这三座墓都集中在反山墓群里。
北桥遗址群编号⑴瑶山,不仅出土大量玉器,还发现祭坛遗址,在山丘上用堆土筑成,共三重。整个祭坛边壁整齐,转角方正,布局规范,系精心设计认真施工建成的。祭坛范围还发现12座墓,看起来像是由墓葬与祭坛合一的特殊建筑。
又在反山东南附近的莫角山,发现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墩,系大型礼仪性建筑基址。认为是良渚时期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的中心遗址。
《考察报告》结语说:“反山墓地的科学发现,为研究良渚文化社会性质,提供了最重要的珍贵资料。
这份《考察报告》所记的内容,止于1993年(1995年由《东南文化》第2期刊载)。至2007年,浙江又传来惊人的消息,考古工作者复在余杭县瓶窑镇发现了古城遗址,位置正好在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地区,面积达290万平方米。为迄今华夏发现的最大古城(见《贵阳晚报》2007年12月1日《今日视点》版“中华第一古城”惊现浙江良渚)
在余杭遗址分布的文化区域,东以最初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西以莫角山和反山遗址,北以瑶山遗址各为一点,用直线连接,正好成一三角形,而今的宁杭公路即其底边。也就是说,余杭地区的良渚文化分布在今宁杭公路以北的三角地带。古城在西端,祭坛在最北的三角顶上。这里就是昔日蚩尤部落联盟的统治中心。《考察报告》在结语中,引苏秉琦的话说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的话,并将“浙江余杭发现的良渚方国的礼仪建筑和祭坛墓地”与“红山古国的坛庙冢”相比拟,认为都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实物见证。
余杭地区所出土的玉器,仅是良渚文化区即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局部。良渚文化号称“三大板块”,即太湖地区文化、宁绍地区文化及宁镇地区文化,而良渚(余杭)文化在太湖地区文化中所占的面积就这么个小三角。但因其是后期发展起来的,文化程度最发达,先期出现的文化遗址中所发现的玉器数量不多,却是源头,与余杭玉文化形成一个承先启后的玉文化系统,而余杭玉文化则是统领全局的纲。而以余杭玉文化为纲的良渚玉文化系统,正好与其统治中心,即“国都”相适应。
作为良渚国见证的实物,比比皆是。而首当其冲的,应为玉琮王和玉钺王。除了反山5号墓出土一件,琮王与钺王,瑶山大墓群又出土与之近似的一件。旁边还有祭坛,被认定为男觋女巫专用墓地。在良渚玉器的30多个品种中,最具代表性,堪称典型器。从1号墓陪葬的玉器既有琮王又有钺王来判断,其墓主人当是其国的王者。
反山墓群10号墓随葬的是玉璜、龙首圆牌形玉饰、玉鱼等特殊玉器;11号墓发现集中堆放的玉璧。按考古界称良渚玉文化的琮和钺,都具有权威性,而琮王和钺王,当是最高的权威。可见拥有“二王”的1号墓在反山墓群中居于主体地位,其次是拥有一件玉钺的5号墓,以及10号墓和11号墓。正如《考察报告》所说,其墓群“排列布局规整有序,有一定的总体格局”。
琮王纹饰图案为“神面纹”,即“神徽”。按《说文》对“灵”的释义:“灵,巫以玉事神”。也就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王,亦充当巫师,巫以玉事神。亦即对自然的崇拜。将自然界的鸟和兽的形象,及人的形象,幻化为神,而供奉之。
而作为一族和一国的最高统帅,其权力就是统筹全族和全国的生产生活,对外交往,一旦发生战争,即为最高统帅指挥作战。这时的“神面纹”,其形象也就成为“族徽”了。
至于钺王,其上琢的是简化兽面纹。《古玉之美》经过对良渚玉钺的考察,认为:“整个钺身加工精致,无使用痕迹,表明玉钺在当时是一种仪仗器。
仪仗器,虽与“神徽”、“族徽”不尽相同,但亦关系一国的威仪,非同一般。与琮王一样,都应尊其为王者之器,国之瑰宝。
这位王者是谁?不就是1号墓的墓主人么?这位王者,在这座具有总体格局的国都里,既是国王又是巫师,集政权和神权于一身,率领全族在长江下游广大地区,创建了声振寰宇的良渚文化。
1号墓主人作为良渚国的国王,既已寿终正寝,怎么蚩尤还在活着?原来说蚩尤为族称而非人名,在这里得到了证实。一位国王逝世了,又有继承者,其接替的国王亦为九黎族人,其君仍称蚩尤。已逝的国王因无文字记载,只留下一个考古文化符号:“1号墓主”。而九黎之君仍称蚩尤。
苍璧礼天 黄琮礼地
良渚文化1号墓主已长眠九泉,可是,并不因为他的寿终正寝,而使其所创建的文化从此断裂。
《文明史》在对良渚文化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后,有一段结语说:“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兽面纹形象以及各种玉制礼器如琮、璧等,很可能为以后的商、周文化所吸收,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
可是,中国历史教科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黄帝始祖——殷商文字——周的礼制——秦的统一——汉的兴盛。这是贯穿在中华文明史,亦即汉文化史上的一条主线,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正宗。历史留给国人的记忆,都是客观存在,毋庸置疑,但有缺环。而今良渚文化的发现,并已为商、周所吸收,而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物品,那缺环就给补上了。
《文明史》所说为商、周吸收的文化因素,主要指的是“礼器”,其中有玉制的琮、璧等。而琮和璧,乃是良渚玉文化中的典型器。商、周属于青铜时代,以铜器为其文化的重要标志。但亦有玉器。其器型也有琮和璧;周代不仅有玉琮和玉璧,甚且将琮和璧作为礼仪的重器。
良渚玉琮的典型器为方柱圆孔形,玉璧的典型器为块状圆形圆孔,商、周常见的玉琮和玉璧,其造型,与良渚玉器的琮和璧,是一致的;在用途上,商、周和良渚时期也都是用作礼器。而在时间上,良渚先出,当是源;商周继后,应为流。可见二者之间,有着承先启后的渊源关系。没有良渚玉文化开创在先,也就没有商周的后继传承。
文化的吸收和传承,并非原样照搬,而是根据自身的认识和需要。蚩尤族是重琮轻璧的,到了商、周却反过来,重璧,并将其与琮并列而且排在首位。《周礼·春官·大宗伯》规定:“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说文》对玉的释义为:“石之美者,有玉德”。孔老夫子又言道:“君子以玉比于德”,复将玉提升到最高的精神境界,而成为国人的道德规范,商周将良渚玉文化的吸收,遂纳入华夏并与红山文化融汇成汉文化的巨流,并形成制度,世代传承。
王既不再 铸金铸银
商周对良渚文化的传承,是为分流,即融入汉文化的一支。蚩尤虽然败在黄帝的手下,但其雄风犹存。
蚩尤后裔苗族,虽经尧、舜、禹等历代王朝多次征讨,而流落西南(以下以清水江流域为例),成为弱势族体,仍不甘示弱,复振作精神,重新安居立业。由于元气大伤,王既不再,只能铸金铸银。王,一字双关。既指九黎之君,又为玉之古称。蚩尤又已作古,仙化归天(大自然)。清水江流域杉林覆盖,已无玉可寻。《苗族古歌》口传族史,有“运金运银”一章,说的是苗族祖先将如蛋的天和地撑开以后,还不稳固,又用金子和银子铸造12根金柱和银柱,将天支撑牢固。又用金子铸造金太阳,用银子铸造银月亮,于是白天有太阳照射,夜晚有月亮放光。人类才过上安详的生活。
苗族口传史,是经过洪水泛滥、逃难来到黔中大地以后,回忆古时候,并将现实与往古相比照而重现的印象。古与今交错杂糅,往古的记忆比较模糊,而现实则清晰如镜,给人们留下了遐想的空间。
考古工作报告称,良渚古玉使用的透闪石是就地取材。《苗族古歌》在回忆“运金运银”的时候,是从东方将金和银运到西方来的。东方即苗族原先的想象,西方是现今的新居。说明新居的黔中不产金和银。而祖先蚩尤在东方创世时,并未出现金和银,只有石和玉。或者经历“夏禹宇宙期”的大难和“涿鹿大战”的打击,其后裔的记忆里已经淡忘了祖先蚩尤曾经制造过石器和玉器,或者把金和银当成了石和玉,而将其留在口传的古歌里了。
不管怎么说,苗族来到黔中以后,确乎铸金铸银,亦如蚩尤之在长江磨石琢玉,或者说,用金和银取代了石和玉。按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由石器而铜器而铁器,也是顺乎时代潮流的。从中不难发现其与良渚文化不无承续关系。最为显著的标志,就是手工业工具和玉器,其后裔苗族在清水江流域运用熟练的手工业铸造农耕工具和银器。两地之所作,虽然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但都是生产生活之所需,只是其所使用的材料有所不同罢了。而苗族所造之器,既可在良渚文化中找到其对应的痕迹,又有所发展和超越。
清水江一带,苗族铁匠炉火焰常青,其所打造的斧头、柴刀之类的工具,不仅在器型上与良渚文化的石斧、石刀相仿,而且更加锋利。这难免没有巧合的成分。但作为蚩尤后裔之作,称其为异地的传承和发展,则非言过其实。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清咸同年间,朝廷用兵强化苗疆(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区)的时候,苗族不甘屈从,于是拿起自制的斧头、镰刀,以及撵山的火药枪奋起反抗,与清军厮杀,再现蚩尤当年在涿鹿大战中的“兵主”、“战神”雄风,恍若蚩尤再世。
苗族还有一件宝,就是铜鼓。传说是由釜演变而来的。先是在征战中作为激励苗军奋勇拼搏的鼓点,平常又成为乐器,并与芦笙配合,给祭祀和娱乐助兴。
至于银器,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相比对,那就犹如同一母系脱胎出来的异质(材)作品。
据杨正文著《苗族服饰》(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的考察,“银饰在苗族服饰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女盛装,银饰成为必不可少的配件。苗族银饰不论从品种数量、造型风格,还是制作工艺上讲,在中国服饰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并以黔东南“革一式”为例,举其要者为:头部装饰有簪子、银角、银冠、耳坠、耳环,胸部银饰有麻花项圈(扭丝项圈)2只,戒指项圈1只,压丝项圈(浅泡)1只,扁平雕龙银围披(勋泡)1只,银链1条,雕花压领1个;衣饰银片60片;手部银饰有六方手镯、竹节手镯、扁手镯、四方戒指、空心戒指、空心雕花手镯、马鞍(形)戒指等,全身银饰重达300余两。而“施洞式”银饰,全套总计竟达30件。这与良渚文化玉器30多个品种相比,也不相上下。
如果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大多是男子所佩戴,那么,黔中苗族服饰几乎皆为女子所享有,故而在造型上各有特色。但苗族妇女所戴的银冠,其造型与良渚文化象征权威的琮王神面纹却出奇地相似。琮王神人所戴的羽冠,按《古玉之美》的描绘称:“羽冠由22组作放射状的羽翎组成”,而清水江苗姑们戴的银冠,也是羽状放射纹装饰,只是苗族用的是18条银片组成。如此巧合,难道是偶然的么?两相对应,其在艺术上岂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二者的功能各有不同罢了。良渚文化琮王为其族的礼器,由部落联盟首领拥有,苗族银冠则为女子们的盛装饰品。而羽翎都是以鸟羽为其摹本,始祖蚩尤创立于先,苗族传承在后,说明其后裔并未忘记其始祖蚩尤是崇拜鸟的氏族。
如果可以说银饰是良渚玉的异质作品,那么,服装似乎也应有其源头。良渚遗址发现丝织品和麻织品,却不见服装遗物,可能坟墓埋藏的时间久远,已经朽毁无存。但可以肯定的是,蚩尤族人在良渚文化时代,是穿着丝或麻制作的服装的。只是不知其样式罢了。也许在苗族的服装上留下了些许当年蚩尤族穿着的影子,以其微妙而不为人所察见。但从苗族服装所绣的纹饰,可以找到与良渚文化玉形相类比的图案。如苗族挑花图案上的鱼纹,而良渚玉器中有一件玉鱼,前者是绣在布上的,后者是玉琢成的,尽管其载体有所不同,纹饰繁简各异,但二者都是以鱼为摹本的仿生作品。仅从仿生这一点来说,也是蚩尤首创于先,苗族追随于后。玉鱼造型简朴,略显古风;而苗族挑花,则以精细巧作胜出。
良渚文化时代,蚩尤族以玉事神,而清水江无玉可用,苗族祭祖以牛为牺牲,俗称“吃牯脏”。每13年轮回一次,极为神圣庄严。也有以鱼为牺牲的,为求多子多孙,人丁兴旺。但因杀牛耗费太大,有的地方改为“芦笙会”,每年一次,于春季举行。无论杀牛祭祖,抑或芦笙会,其仪式,都要以“笙歌鼓舞”助兴。而芦笙会,则以吹笙踩鼓为主题。男的吹笙,女的伴舞。伴舞之女,身着盛装,是芦笙塘中最为耀眼的星星。
一场芦笙会,汇集一个族支的族人于一塘。每一家的成年妇女,都要将自己所有好的服装和银饰佩戴于身,一个个跟随芦笙手,踩着鼓声的点子慢步起舞。银光闪烁,花团锦簇,响铃叮当,犹如天女下凡。由于族支不同,起落的时间有异,整个清水江流域春风荡漾之时,此伏彼起,随处都是笙歌鼓舞,一派闹春的气象,红红火火。
2007年1月16日下午,由《建筑创作》杂志社与《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建筑媒体与建筑师”新春座谈会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近30位一线建筑师与10多家知名建筑媒体参加了座谈会。最吸引注目的是刚刚当选中国勘察设计大师的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孟建民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同时出现在现场,他们对建筑媒体的发展给予了中肯的建议。会议主题围绕“建筑媒体与建筑师”展开,提出促进全民族建筑文化水平的提升是建筑媒体与建筑师共同的责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建筑创作》杂志社社长张宇首先对《建筑创作》2006年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提出在2007年要继续紧紧围绕建筑师、建筑创作、建筑市场、建筑文化传播与业内外广为合作.拓展传播业务。《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金磊着重指出:“2008年将在意大利召开的世界建筑师大会的主题是建筑传播,可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筑传播与建筑普及已经倍受关注,也正是因为这一极有意义的主题,将大家聚集到这个会议中,畅谈自己的看法。”
资深出版家杨永生认为。《建筑创作》杂志社在2006年推出的“新田野考察报告”栏目很有意义,通过对各地古建筑的考察,沿着前人的路线,找寻70年的历史变迁,对于推动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播很有作用。对与建筑媒体的工作,他提出几点意见一,建筑媒体应该审慎对待新名词,不要用歇后语和绰号,如“水立方”,在正式刊物上应写为“国家游泳中心”。二,建筑媒体在办刊时应注重定位,办出个性,要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能一味赶时髦。三,建筑媒体还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认为,建筑媒体传播的是建筑知识、建筑作品和建筑师的思想和实践经验,还包括重大事件背后的重点建筑的报道和建筑背后的建筑师及建筑文化的挖掘。他希望建筑媒体更加贴切地关注建筑师的“充电”需求,特别是职业建筑师要拓展眼界,提高建筑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增强设计实践能力,这些都是与建筑传播的内容专业性的深度和质量密不可分的。布正伟着重强调,在相当长时期内,信息化和后现代文化对建筑学领域的影响都将成为我们思考的热点问题,社刊、文献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和评论文章应该力求避免因主观、片面、空泛、浮躁而产生的消极影响,需要建筑媒体注重建筑理论热点问题的把脉,真正让建筑师在丰富的学术范围内摄取到有用的信息,建筑期刊、杂志、书籍的专业性深度有待提高,才可以满足建筑师日益增长的对建筑专业知识的渴望。并且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真正搞清楚国外建筑理论发展的动向和轨迹,建筑媒体提供第一手资料,如及时翻译国外理论著作,编辑出版论文选题,刊登建筑作品的实例调查报告,二是着眼于信息化时代建筑中出现的新动向,建筑媒体应该更加热心的关注建筑创作中的技术含金量问题,把建筑新形式的技术实施环节和细节作为建筑师的看家本领来对待。三是要改变目前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出产品出效果就是要有内外沟通横向联合新路,充分利用国内著名专家,对长远目标、近期关注的焦点乃至非常重要的一些选题、审题、组稿进行咨询和把关,还可以横向联合,与建筑师学会长期合作,搞国内外建筑交流、专题热点讨论。
关于建筑传播的探讨,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孟建民先生认为需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根本问题。一是传播内容,二是传播对象,三是传播途径。他提出,建筑媒体应该加强建筑批判和建筑评论,这对提升全民建筑欣赏水平会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业内应该广泛推进建筑评论方面的工作。孟建民说:“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水平应该是我们社会总体水平的反映,建筑师和社会大众都包括在内,建筑师理论思想水平的提高很重要,对于非专业人士的重点关注也同等重要,提升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才是关键所在。” 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公司徐建伟也表示了和孟建民同样的建议。他说“国外建筑师、国外的建筑理论思潮侵入国内,说明目前国内外建筑水平还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师的身上,甚至可以说,根源问题并不是建筑师本身的水平的差距,而是社会大众的欣赏水平的差距,建筑媒体在满足建筑师的有深度的专业性需求的同时,也肩负着整体提高全民族建筑文化鉴赏水平的责任。”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非常关注建筑传播途径问题,他说“建筑传媒已经进入全方位立体化阶段,除了通过杂志、图书的出版等平面媒体之外,还有网络、电视等新兴的传播途径.为现代生活忙碌的人们创造更多便捷的方式。”他提出:“电视、网络发展相当迅速,技术革命浪潮一个接一个,大家接受信息的渠道已经不是简单的平面传媒,电视、网络还不能完全取代平面媒体的作用。”
天津大学出版社杨欢社长指出:“书作为一种载体,反映建筑师的最终思想源泉,具备其特有的文献收藏优势,但是目前的这种发展趋势是非常可取的,使人们对于信息的摄取更加的生动全面,因此数字传媒与平面传媒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建筑传播的过程中,建筑媒体基于其特殊地位,在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知识产权出版社总编辑欧剑说“建筑媒体作为建筑师与社会大众之间的桥梁,通过与建筑师的交谈,将建筑师的建筑思想更生动、更有力度的推广到社会中去,同时也通过大量宣传、普及建筑知识,提高公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建筑师水平的认可度。建筑师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很多时候,无法用大众化的语言形式表达给社会大众,建筑媒体就是将建筑师的思想,用社会大众可以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拉近建筑师与社会大众的距离,避免因为缺乏沟通而出现不必要的麻烦。”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也着重表示,建筑媒体应该是建筑师与社会大众的朋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汪恒先生说:“这个媒体信息时代,信息量大面广,建筑师对于建筑媒体的需求也格外显著,建筑师很难同时阅读各种杂志、期刊或者书籍,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筑媒体具有过滤器的作用,导读作用。”建筑工业出版社总编辑沈元勤同时也指出,针对目前出版市场书目繁多、复杂的问题,含金量也随之降低,建筑媒体把一些更积极向上的有学习价值的前沿信息导向给读者,起到过滤器的作用,并且通过导读可以为建筑师过滤不需要的信息,通过导读缩短建筑师对建筑信息的了解时间。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卓强特别指出,建筑媒体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有些时候建筑事件的影响范围并不大,很多人看不到,这个时候就需要媒体将其放大,呈现在社会大众的面前,引起大家注意的同时,也在推进着整个行业的进步。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傅绍辉补充道“媒体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建筑事件放大的同时自己有一个独立判断,独立的判断眼光如果精准,这样对读者就非常有作用。”
通过座谈会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建筑媒体与建筑师在建筑传播过程中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建筑媒体是建筑师的朋友,相互促进满足建筑师的“充电”需求,为建筑师提供有深度的专业性知识,新视点建筑动态等,特别是拓展建筑师的视野、提高建筑理论水平和增强设计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建筑师也在推动建筑媒体的前进与发展,建筑媒体与建筑师合作,共同弘扬中国建筑文化,引领中国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建筑媒体不仅仅是为建筑师提供专业知识、专业动态的平台,它同时还向社会普及建筑知识,建筑师协助建筑媒体共同宣传,提高全民族的建筑鉴赏水平.这也是建筑媒体与建筑师不可推卸的共同的责任。只有全民建筑素养提高了,才能为建筑行业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大的发展环境,使建筑师有更多的发挥的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媒体的生存与发展。
作者:王雯淼《建筑创作》杂志社记者林娜,实习记者
Abstract: Based on the author's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project bidding business case analysis to the tender control points are explained.
Keywords: project bidding case; bidding by company; control points
关键词:工程招标案例;企业自行招标;管控要点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经对招标文件初审,因三项因产品类型性质不同,且因塑钢窗工程供货安装工程涉及到施工资质及成活要求,同时能符合相应的资质条件的投标人较少,故建议拆分成三个分项,通过一次招标采购活动办理。该项目单位经过修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本项综合采购招标更改为仅塑钢窗供货安装招标。
该招标文件中对塑钢窗的材质采购要求标准及报价要求为“塑钢窗为蓝灰色塑钢框料,明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门窗产品要求(海螺)品牌。塑钢为88系列。门窗拦标价均为307元/m2(含制作、安装、运输、成品货到达工地、含配件、锁具等成活价)”,择日开标,经百分制综合评审,某报价306元/m2的投标人被推荐为中标候选人。
1 案例分析
经调查研究,该招标案例工程存在以下缺陷或弊端:
1.1 招标前期策划不合理。综合采购选中一家中标的意向不合理,没有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主要是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不确定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
1.2 招标工作安排整体计划性欠缺。没有根据整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导致本次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自报审时间至开标时间仅3日,且从发标到开标时间没有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没有匹配性复审。
1.3 采用的是邀请招标非公开招标,没有在指定媒体上公开公告,消息的广度不够,投标单位数量太少不具有竞争性。项目单位称本项目曾邀请过有关单位,但投标人因价格低,不愿参加,本次为调整价格后第二次邀请。
1.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组价未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招标控制价依据为上报的考察价格报告中批复的内部预算综合平米控制价,而非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的。
1.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没有设置固定表格样式,造成投标结果以综合平米单价的形式报的模糊,无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带来不利。
1.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没有事先复核。中标后,招标图纸中对塑钢窗玻璃的标准两处表达不一致,经复审关键材料标准“玻璃型号为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为设计错误项。此时投标人认为如做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9A+5需要增加相关的镀膜费用大约40-70元/平米,否则不能应标,招标人陷入被动。
1.7 考察行为计划完备性欠佳和目标实施有偏差。一般情况下招标人对投标人应做详细调查了解,对其生产、供货等履约能力及同期业绩参考价格等情况调查了解后方可进行邀请。但本次对投标三家均未进行考察,曾经提供的考察报告仅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考察确定307元/平米控制价的报批报告。在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材料之前,缺少完整详细计划和考察调研格式书面文件。店面零星工程制安和批量工程采购没有体现报价优势区别。
2 对策和建议
以上案例虽然具有个例特点,但招标运作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建议企业自行招标中,应重视以下管控要点:
2.1 招标前期策划。应充分考虑资质资格要求的匹配性,不应混淆专业分包工程的性质和材料采购的性质,明确选择的是供货商还是专业承包队伍。策划中应根据标的所需资质资格要求不同,合理拟定和构想中标单位个数结果,是否能够兼投兼中等问题。
2.2 招标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有序进行。主要根据总体工程施工计划节点要求提前准备,避免招标活动时间安排紧迫(工程在等待),适当放宽报审复核准备时间,有关标的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对应匹配性复审,从发标到开标时间应严格遵守招投标法相关不少于20天规定。避免中标后有异议和发生变更。
2.3 采用公开招标,在指定媒体上公告,增加竞争性。如公开公告后,投标人参与愿望低,不够3家时,可考虑延长一次报名时间,仍缺少投标人参加的,凭有关信息报名资料登记情况报请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调价或变更材料标准,进行第二次招标活动。但前提是有关书面来往答复的相关资料能证明曾做过类似邀请。企业自行招标有关管理实施细则中应予以明确要求规定竞标力不足时须提供有关书面资料或信息平台来往资料证明。
2.4 招标文件审核中米控制价须经专业人员比较测算审定。不能将综合测算的内部预算价,作为招标控制价格。招标控制价应按照相关预算编制依据和规定做完整预算结合市场考察分项报价资料综合测算确定,才可。
2.5 对投标文件报表格式应设置固定投标表格样式,引导投标结果详细的相应分项报价。方便将对后期施工过程中的退换或尾留单项核价、质保零星物件价格参考确定等工作管理使用。
2.6 招标图纸表达的技术标准应先复核,准确表达,以免造成招标结果因标准变化大产生纠纷,招标人陷入被动。
2.7 考察应制定完备的计划,设定固定的表格格式,对不同材料标准有不同的表列明示区别,并对数量大的工程材料采购安装区别零星材料采购安装应有价格优势与否做出表格让考察对象给予填报,并注意被考察对象的签章。无论对塑钢窗专营实体店面进行考察还是对参加的投标单位考察,都需要形成有考察人签字的报告材料,供评标参考。
2.8 企业(公司)层面应明确不同类别招标管理部门或设立招标委员会,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建议“有关部门或招标委员会”应该明确。为避免招标委员会形同虚设,应有相应的运作流程和审批细则要求。避免报审无门。
2.9 企业制定的招标细则,对不同类型如工程施工类、服务咨询类、设备材料采购类,应做到分工合理,标准明确,分合有致。即对一个建设项目应设有统一汇总登记管理的单位或部门台账,自项目之初至项目结束,及时登记管理各类招标项目,关注项目投资预算分项招标工作执行情况。
2.10 加强对招标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注意对多种招标方式研讨和运用。比如竞争性谈判方式在招标中的应用。即不集中投标人到场开标,而采用一对一逐家进行谈判,另一家不知道上家的谈判报价让利幅度和原则。此种方式建议应适用于国家有关采购要求规定。非国有资金独资或控股的招标人可采用。但应注意谈判前事先进行详细的调研测算和了解市场行情的底限和高限,熟知合理的幅度区间,并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索赔。参加谈判组成员专业性高,并有一定的谈判技巧,对商议确定的原则性的要求心中有数。
3 结束语
经过对某工程项目自行招标组织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和弊端分析,不断总结并提出相应解决的策略和办法,对规范招标采购行为具有积极的意义,尤其对国有投资项目的运作更应注意合法合规性,并同时招标能真正的满足项目需要,带来积极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生,付冬云.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ISBN:9787111316466).
一、三市的主要做法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维持着经济生产能力、人类生活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古运河是*的母亲河,环抱半个*城,千百年来对*市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19*年以来开展的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20*年12月,*市启动实施了运河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全面提升古运河两岸景观。行驶于古运河上,两岸的历史壁画、经典建筑一一闪过,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河水变幻迷离,远古气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氤氲其中。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有着千年历史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它构成了*中心城区水抱城、城拥水、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水城风貌。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古都*,沿明城墙蜿蜒流淌的秦淮河,经过3年综合整治,这里又重现碧水清波、两岸垂柳的秀美风光,赢得百姓一片赞许。根据*发展规划,秦淮河西岸正在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原先环绕古城的外秦淮河已成为纵贯全城的城中之河。
二、考察的主要感受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等地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管理理念之新、发展速度之快为考察团所有成员始料不及,所考察的各地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这些都是各地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思想解放已真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这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意识的差距。江浙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当地的干部绝没有盲目乐观,没有自吹自夸,更没有躺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相反,“危机”、“紧迫”、“严峻”、“忧患”这样的词汇倒是经常听到。在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做敢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二是发展理念上的差距。体现在加快发展方面,江浙人真正吃透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全面发展,他们始终把核心定位在加快发展方面,围绕“加快”二字做文章。三是服务环境上的差距。今年以来,我市召开了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上做得很不够,优化环境,安商、亲商、富商、护商做得还远远不够,与“五禁止”、“十不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工作目标
我市作为水利大市、农业大市,面对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我市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实施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战略,争取投资,加快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为信阳水利系统的一员,我认为应当结合实际,将此次学习考察的成果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争跑项目力度,使专网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争取项目工作上重点是在市防汛调度中心至大型水管单位及县(区)间实现数据、视频、话务功能一体化上下功夫,逐步立项,分期实施,力争“十一五”期间重点单位达到通信网络化(数据、视频、话务同时传输),办公无纸化(全部网络办公)、会议和监控视频化(异地会议和监控)。
随着国内能源政策的调整,对国内众多电力设计单位来讲,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电力建设市场已经不可避免,对国外电力工程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柯文=结合参与海外电力项目建设的经验,总结了国内外电力设计板块的差异性,客观上讲,国内众多电力设计单位从事国外工程设计还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水土不服”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在我院承接的诺瓦布甘杰100MW重油燃机项目中,我们创新思路、通过实施土建涉外设计分包,大胆利用项目所在国的设计资源,有效规避了土建设计过程中“水土不服”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国外电力工程中土建设计面临的困难
从各电力设计反馈的信息来看,国内土建工程师在从事国外工程设计时往往面临不了解当地土建规范、不熟悉当地建材和施工技术水平的困扰。在部分工程项目中土建设计甚至成为整个项目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和费用控制。具体来说,目前国外电力工程土建设计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1图纸审查困难大
国外电力工程一般均要求按照欧美标准进行设计,客观上讲中国规范近年来不断修编,逐步向欧美规范靠拢,但与欧美规范体系在设计理念、计算方法上仍有着显著的差异。海外工程的设计图纸需要通过业主工程师严格的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最后确认的流程,这让习惯了国内“三边工程”操作模式的工程师也极为不适应。规范的差异加上漫长的审查流程,让国内众多设计单位在图纸审查环节遭遇重重困难,对工程项目的土建施工进度和费用控制造成负面影响。据我院历史工程统计:印尼某工程土建施工图一次报审通过率仅18%、全部施工图平均升版次数2.3次、单册施工图平均审查周期67d,漫长的图纸审查流程影响了现场土建部分施工节点计划;菲律宾某工程主厂房结构审查中,由于业主工程师和国内设计师采用的规范体系不同,整个主厂房最终按照中美规范“混搭”设计,导致主厂房耗钢量超出初步设计约12%。
1.2施工配合难度大
建筑行业为劳动密集行业,大部分国外电力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往往会强制要求选用当地劳工和建筑公司。这就要求土建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迁就当地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习惯,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然而对熟悉了与国内电力建设单位配合模式、尚处在国际化转型阶段的国内电力设计院来说,短期达到这个目标也不现实。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设计往往和现场施工脱节:一方面国内设计院按照既往经验设计的图纸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能力和水平,实施过程中不得不根据现场情况大量修改;另一方面当地的施工队伍很难正确理图纸设计意图,经常发生施工不满足设计要求情况,双方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用于沟通和处理现场突发事件。菲律宾某工程中施工方为提高施工可行性、降低施工难度,业主专门委托当地设计院对国内设计的图纸进行了大幅度的二次修改。为配合现场修改工作,设计院不得不派出阵容庞大的工代团队予以配合,并在现场常驻以及时处理相关的各种问题。据统计,国外项目的土建专业工代工日约为国内同等工程的3倍。
1.3工程费用控制难度大
虽然设计费用在工程费用中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5%),但对工程中总费用的影响达到60%~70%,要做好土建费用控制,必须从设计入手。但土建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土建结构无法像工艺设备那样在国内制造好后再发往国外,土建结构必须在现场施工,设计方必须对项目所在国建筑价格构成、建筑施工工艺、技术和费用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工程费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内设计院的土建工程师很难对上述信息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往往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加上国内工程积累的经验进行设计优化,这为整个工程土建费用控制带来挑战。而要解决海外工程中建设信息对称透明,需要在当地市场长时间耕耘和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印尼亚齐某工程由于前期投标阶段对当地海洋气候了解不深,造成码头防浪堤投标工程量与实际相差巨大(投标估算约59万m3,实际约100多万m3),导致项目土建施工费用大大超标。
2国外电力工程中土建涉外设计分包意义
2.1涉外设计分包的可行性
单就电力土建设计本身而言技术难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国内设计院已经完成前期初步方案的前提下,专业内的相关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分包的主要难点。分包的主要困难在于土建专业与其他众多专业的接口配合,只要国内设计院事先做好设计接口规划和管控工作,海外设计分包是能取得成功的。从实践上看,我们也尝试过海外项目部分工程的设计分包,如在印尼某工程中,将清真寺和办公楼屋顶结构分包给当地建筑公司,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到本工程来讲,柴油发电机组工艺系统相对简单,建筑结构以单层为主,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和专业接口配合工作量。这也为土建设计分包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2.2涉外设计分包的优势
国外电力工程土建设计本土化分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地工程师与业主审查工程师具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设计理念,当地设计公司的设计可以有效规避中外设计规范差异问题,其设计图纸更符合业主工程师习惯,从而使得图纸更容易获批,有效保证了土建设计进度。2)利用当地工程师本土化的设计经验,可以有效解决土建设计和施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衔接。同时本土化设计也为有效控制土建施工费用提供了必要前提。3)通过设计分包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国内设计院而言可以发挥其在总体层面规划和设计接口协调的优势,避免陷入不熟悉的工程审图沟通交流、现场施工技术支持工作;对当地分包单位而言,因其熟悉当地建筑市场,可充分发挥其在图纸审查、土建设计优化、施工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3国外电力工程中建涉外设计分包执行
3.1策划
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外进行当地建筑市场调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初步合作伙伴信息;对内判研收集信息,就分包方式、分包范围和初步合作伙伴名单形成进行最终决策,形成指导性意见。本工程中我们在调研孟加拉建筑市场概况基础上,通过业主推荐和当地合作商推荐的方式初步确定了潜在合作伙伴名单。之后采用面谈的形式逐一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初步交流,对有合作意向的设计公司则再次到其所在地进实地考察,并发放“设计分包商信息调查表”(DesignSubcontractor’sInformationQuestionnaire)收集公司资质、业绩、质量管理情况、图纸范例等相关方面信息以供进一步分析甄别。最终汇总形成“设计分包考察报告”(DesignSubcontractInspectionRe-port)供决策用。结合本工程实际,最终形成本工程设计分包的指导性意见如下:鉴于钢结构建筑需从国内采购,为便于国内采购施工配合,钢结构部分不予分包,仅将混凝土部分进行分包;保证沟通配合顺畅,要求国内设计院的土建专业承担起工艺专业和土建分包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3.2实施
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与初步合作伙伴进行竞争性谈判最终完成商务合同和技术合同的签订工作。商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分包工作范围、计费方式、合同总价和付款进度计划等。与国内商务合同相比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合同中付款进度应以图纸通过业主审查并最终获批作为节点,而不是以图纸交付作为付款节点。2)非分包方原因造成的图纸修改,需注明取费原则,方便日后索赔。3)设计分包范围和费用建议包括相应的现场工代服务。技术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分包边界的详细划分、双方设计的配合方式、设计资料输入要求、设计承平输出和验证要求、双方沟通联络方式等。考虑到电力土建设计专业配合的复杂性,在制定技术分包合同时要注意对涉外分包不能一包了之,国内主体设计院土建工程师必须从合同制定阶段就参与进来。并在后续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承担起工艺专业资料汇总工作,再二次转化为国外土建工程师可理解接受的资料形式。在本工程的技术合同制定中,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作业文件作为技术合同的附件:为理顺设计边界,我们编制了设计工作分界表(DesignWorkScopeDivisionList);为理顺设计流程,我们编制了设计流程控制表(designcooper-ationflowchart);为理顺荷载提资接口,我们编制了结构荷载提资图(structuralloaddatatransfersheet)。
3.3控制
国外电力工程一般采用EPC模式,设计方与各方的权益与义务一般按照FIDC合同条款界定。当引入土建设计分包方后,根据FIDC合同原则,应由国内主体设计方承担起对土建设计分包方的管理职责。设计分包管理核心工作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工程费用控制3个方面。1)进度控制:对于本工程,我们在编制设计流程控制表(DesignCooperationFlowChart)的基础上,制定了每个步骤的工作产品交付时间节点,最终形成设计进度时间节点控制表(DesignProcessTimeNodeControlList),从而实现从设计资料输入—设计产品输出—产品验证—最终交付整个流程的进度可控。2)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检查设计分包方的设计质量管控体系是否满足ISO质量管控体系要求。国内主体设计院在技术上主要负责主要技术方案的控制,设计细节不做过多干预。此外,考虑到当地土建设计分包单位对电力设计专业间配合制度不熟悉,为减少沟通障碍、并确保专业设计配合工作质量,最终决定由国内主体设计院承担起土建设计成品专业间确认工作。3)造价控制:土建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土建投资,做好分包设计方案的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总包项目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选择海外分包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本土设计人员对当地建筑市场的了解,从而使得设计贴切当地市场,起到优化工程造价的目的。本工程中我们以投标设计的工程量为费用控制指标,采用WBS分解方法,将费用逐一分解到单体建筑,要求分包方进行限额设计,并将其与分包费挂钩。若分包方能主动优化工程量,则制定额外的奖励措施,从而更好的带动分包方的积极性。
3.4评价
从该工程土建分包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在国内主体设计院的管控和协调下,整个土建设计分包过程执行较为顺利:土建设计分包工期在目标范围内(设计周期最终控制在2个月);设计成品质量获业主认可,图纸审查进度明显加快;施工图预算表明,整个混凝土部分土建造价在投标概算范围内,并略有盈余,特别是部分生活辅助建筑物(如宿舍楼、办公楼),当地土建设计方通过方案优化,总体造价节约20%以上。
4结语
[论文摘要]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正处于大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够,企业形式单一、缺乏风险应对能力,管理结构不够成熟,建筑师受管理教育较少,新兴事务所不注重行政制度等。本文从分析中国建筑事务所的现状入手,对比外国事务所的成功的发展经验,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外建筑事务所管理制度与行政制度的对比研究,找寻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各种设计师事务所建立更加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提供方向。
一、中国建筑事务所目前存在问题
1.大型设计院的压力
大型设计院与政府之间的密切关系使政策的制定倾向设计院的既得利益。事务所的业务性质被政策局限在传统设计院的补充上,使其失去了发展壮大的机会,阻碍了小型建筑事务所通过合作取得大型项目的机会。
这也导致大量在职公职建筑师在设计院以外挂名从事第二职业。引起“一些单位与个人间的矛盾,同时加大注册管理难度”。
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大型设计院与行政机构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正在被逐渐改正,设计事务所与设计院间的竞争也趋于正常化。这正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从当前设计市场可以看到,人们以前担心的诸如设计事务所抢走大型设计院的项目的情况并没有演变为恶性竞争。设计事务所因为自身的灵活机制,开辟了更多的设计领域,为我国建筑整体品质提高加速。
2.企业形式
当今中国建筑事务所的企业形式单一,市场较著名的建筑事务所以两个方面特征区别于传统设计院的。“以行业内名人领衔成立;采用合伙人制的企业形式(无限责任公司)”。
建设[2000]285号《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设计事务所)是指具备一级注册执业资格(或取得高级职称的)、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设计人员合伙设立,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合伙人对设计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连带责任”。另外,该管理办法的附件《建筑工程专业事务所资质标准》中提到申请建筑设计事务所的资质条件为“……至少有三名……一级注册建筑师作为发起人……建筑设计事务所资质不分级别……”,执业范围则参考的是注册建筑师的标准。
以合伙人制作为设计事务所的基本企业形式固然有利于规范市场,但是单一的企业形式并不利于青年未成名建筑师成立其设计事务所。在大型设计院中无法得到重视的青年设计师正是中国建筑事务所的主力军,如果没有一种机制鼓励和扶持没有名气但有足够能力的青年建筑师,我们的事务所必定会成为著名建筑师们的摆设。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当代中国建筑事务所比较分析
1.专门化程度
事务所的专门化,不仅包括设计领域专门化,还可以理解为在事务所坚持原则上的一种划分。在发达国家,“建筑事务所以对建筑的认识和追求来分为本质截然不同的两类:组织事务所或称之为商业性事务所(Corporation),与建筑家工作室,或称之为艺术性事务所(Atelier,Studio)”。
“组织事务所是提供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换取报酬的由建筑师组成的公司,通过以图纸等设计文件对项目的预期计划为商品的价值交换过程,获得投资回报及赢利的经济实体。”因此,设计是作为生意和业务(Business),设计项目是作为一个经济工程(Project)而被运作,对时间、成本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多快好省”的设计是赢利的保障。
“建筑家工作室是独立建筑师或有相同志向的建筑师组合。本质上是以文化批判创新和艺术实验为目的的建筑艺术创作团体和建构的工匠作坊,经济运行的维系及发展则只是其附属产物。其目标是精神的独立和艺术创作的独立。”
目前的中国,我们常混淆两者间的差别。找准各自的定位对建筑事务所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性质的细分不仅有利于建立起盈利模式,更有助于整个“实验建筑-商业建筑-反思(实验建筑)-商业建筑(提升)”良性互动的建立。
而在商业性事务所中的设计领域的专门化的优势明显:
以美国SOM事务所为例,它擅长于商业摩天大楼设计,很少涉足其他类型建筑。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ADP公司,是300人左右大公司,但仍专长于超净车间、医院及高校建筑。
长期推动某方向的专门化设计,资深设计人员可拥有相对较多的经验,也会比其他公司拥有更多该领域内的固定合作伙伴,更熟悉专用的建筑产品。这不仅意味设计更加得心应手,还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优势。
中国现在的建筑事务所“仍然比较广泛”,以北京梁开建筑设计事务所为例,“成立一年多来,除了设计完成了承德等一批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项目之外,还承接了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前期和设计工作。”
2.企业形式与规模
“美国目前约10000家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最小的只有1人,最大的1800人,其中约85%的在6人以下。其形式可以是合伙人制、私人公司、专业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而且还可以采用有限—合伙人制公司(如SOM公司),其中有限责任性质的公司占大多数,无限责任的合伙制公司很少。”
“英国90%以上的公司不超过6人,40人以上的只占1%,几家较大的设计公司集中了20%以上的建筑师。”“有限—合伙人制公司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企业形式,在15年前还不允许有这种性质的企业成立。”
英美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大部分是新型的“有限—合伙人制”,这比我国现在广泛常用的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制更易控制风险和保障合伙人的利益。
国内大部分业主对于传统设计院的极端信任,以及相应设计保险制度的缺位都给一些初出茅庐的建筑师开办建筑事务所带来极大的困难。小规模的项目(如房屋装修)正变得越来越多,《物权法》的颁布也使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增多成为趋势。但大规模小型建筑事务所的出现还亟待各种注册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资格准入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对建筑师的信任。
3.管理结构
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小规模事务所“典型的人员构成模式是1个~2个合伙人(或注册建筑师),1个办公室助理,1名兼职会计、2名~3名实习生。”
美国的一般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只有一个老板,公司归他一个人所有,英文称为SoleProprietorship,一般小型事务所多是这种类型;一种是有几个合伙人;公司归合伙人所有;英文称Partnership;第三种是股份制公司(称Corporation);持股人都是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由于持股人(Stockholder)拥有的股份数量不同,在公司的地位及发言权也不一样,一般比较大的事务所都是股份制。”
因此,建筑事务所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为了保证自己对项目设计的控制权,起主导地位的建筑师往往掌握着事务所大部分的股份且不对外出售,即对事务所的行政和管理起着决定作用。建筑师不仅需要进行设计,还需要对项目进行管理,才能够保证工程按照设计意图执行。而对于骨干的奖励模式可以看出老板建筑师对员工分层对待的特点。这几个层次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排列:董事长(持有股份,领导事务所);董事(持有股份,对决策具有影响力);副董事(享有年终分红);建筑师、设计师、项目经理(工资);技师、绘图员(工资)。超级秘书网
三、挑战
1.提高建筑师自身的管理素养。管理方面的素质对于项目和运营事务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有赖于引起教育体系的共识。
2.促进多元化的企业形式,建立设计保险制度。增强对风险的应对能力。
3.明确建筑事务所定位。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提高专业化程度,设计适合的人员构成模式。合适的模式能够使事务所的项目进行得更加顺利,更可以使员工产生必要的归宿感。
参考文献:
[1]卫更太:欧美的小规模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勘察设计,2006,04:28~30
[2]王早生:美国、英国建筑事务所及建筑市场管理制度考察报告.中国勘察设计,2005,04:15~18
关键词:考察法;德国;职业教育;毕业设计
1背景资料
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笔者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师资培训班。本次培训班共有3名资深德国专家授课,其中舒尔茨教授主要讲授微观教学法和引导文教学法;史侯德先生讲授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劳伦斯先生讲授考察法和媒体辅助教学法。
笔者所在的班级第一位教师是劳伦斯先生,他讲授的考察法使笔者受益良多,对笔者正在同步进行教学的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现将笔者本人的学习经验以及应用的成果总结如下,期待与同行进行交流。
2考察法的定义及内容
考察法是指在实践中对事实、经验及行为方式等进行有计划地现场考察的方法。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考察法在执行过程中一般分六个步骤:准备――计划――实施――评估――展示――反馈。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首先注意如何用考察法来实现本专业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考察地点与主题;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第四是考虑如何到达考察地点、往返要多长时间、必要的设备和工具等问题;第五是要明确哪些知识必须在考察临行前教给学生;第六是注意考勤信息。
学生方面,在准备阶段要落实考察中需要弄明白教学内容、激发考察兴趣;其次是思考考察对象、内容及预期结果;第三是与考察地负责人确定考察时间、安全问题、活动安排等。这个阶段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教师只提供引导和建议;第四是准备考察时的提问技巧、采访技巧、书写技巧、结构化技巧。
在制定考察计划时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全班共同讨论并确立考察任务,学生制定考察任务及标准,教师应确保考察目标与培训目标一致;第二是构建不同任务的工作组,也可以安排多个工作组相同的考察任务,通常3至5人为一个工作组。第三是获得考察地点的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官方网站或企业宣传册或询问相关人员。
在实施考察计划时,要确定考察组内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如询问、记录、观察、评估、测量、拍照等。工作组准备必要的考察材料,如采访清单、调查问卷、考察记录等。其次是确定由谁来购置考察中所需要的辅助技术设备(相机、摄像机、麦克风)。在计划阶段结束时,各小组须在班内展示考察方案,并在讨论中对原方案进行优化。
最后就是考察反馈,包括评估、展示和反馈三个步骤。评估可以由教师做出标准,如按百分制打分,或者给予一段比较中肯的评语,也可以由各小组之间互相评估。展示方面,可以采用作品展、成果汇报展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制作ppt.或者视频等方式给予展示。反馈阶段主要是针对本次考察的结果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方便教师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下次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
3考察法在高职环艺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考察法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适合使用的,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的《餐饮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毕业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都适合使用考察法。
笔者在培训期间恰好正在上2010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该课程安排了2个选题:一是中山菌香园的主题餐厅设计,二是珠海金湾区三灶镇富都小区景观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并结合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笔者安排学生首先进行设计选题的确定,然后再根据选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调研(考察),并要求一周内以ppt.的形式提交考察报告。
学生大多数选择主题餐厅设计课题,从最后提交的ppt.情况来看,各小组均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目标,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应用“考察法”。其中有一个小组所做的调研报告ppt.内容详实,也比较完整,成为本次毕业设计的典型案例,现摘录如下:
该小组以“咖啡时间”西餐厅及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两个典型的主题餐厅为考察对象,从餐厅的设计定位及立意、空间布局、风格形式,以及在色彩、材质、灯光等方面的设计进行分析,进而从流线组织、功能分布、室内装饰(包括设计定位、空间组织、风格形式、色彩、材质、灯光、陈设)等方面比较两个主题餐厅室内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本组毕业设计方案的初步构想。
首先,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咖啡时间”西餐厅的设计定位是以“咖啡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整个空间以怀旧色彩为基调,通过木质的餐桌,藤编的座椅,木质的隔断窗格等等,这些装饰元素来营造“咖啡文化”的主题。整个餐厅给人一种悠闲舒适的感觉。其次,餐厅的空间布局多以半封闭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整个空间在色彩上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的对比,空间以重色为主调;材质方面,运用上用了大量的木材和藤编等自然生态的材质;灯光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使得空间显得温馨惬意。最后,通过绘制简单的功能泡泡图,分析了该餐厅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组织。
第二个考察对象为康师傅牛肉面馆,因为康师傅私房牛肉面馆的主要菜色以中国传统的“面食”为主要菜系,因此在设计上应用了一些“中国元素”。 餐厅的整体设计以中式餐厅的形式进行设计。空间布局以中轴对称的形式进行分布,通过屏风隔断对空间进行分割。整体呈现中式现代简约的设计风格。色彩方面,运用了红黑色的对比,空间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木制“花”形图案的设计元素是整个餐厅设计的亮点,它贯穿着整个餐厅的主体空间;灯光方面运用了柔和的暖光,整个空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
通过以上两次考察并对比分析后,该小组决定综合两个考察对象的优点,立足本土文化,创作简约、温馨的主题餐厅设计方案。他们的毕业设计选题最终确定为“潮州菜馆”主题餐厅设计,并拟将潮州方言、潮剧、潮州工艺、潮汕民居建筑、潮州木雕、潮绣、潮州大锣鼓等潮州文化融入设计方案。
“考察法”帮助该小组迅速、顺利地确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及设计方向,可见,考察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具有非常切合实际的用途。
4结语
考察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由来已久,在以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也已有使用,只不过以往称为设计调研,而且其内容比不上德国专家讲授的考察法这么具体,在执行过程中也缺乏贯彻的力度,有时甚至只是象征性地提交一份调研报告而已。此次劳伦斯先生所讲授的考察法给笔者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整个“考察法”从概念到执行过程都相当完备,理论详实而具体。劳伦斯先生在介绍主要理论内容时不厌其烦,哪怕是看似人皆共知的常识内容也逐一详细讲解,展示了德国专家特有的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
二是对实践过程的严格掌控。在理论讲授结束之后,劳伦斯先生便提供了六个选题让各小组成员选择,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察法”的实践训练。这些实践过程都有规定的时间限定,并在他的课件中以读秒的方式计时,时间一到便要求提交(当然这也与德国专家来校讲学的行程时间有关)。比如小组讨论确定选题和小组成员分工,给定的时间是三十分钟,时间一到便提交确认。这种方法虽然给各小组成员造成一定的紧迫感,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考虑,后期制作上也难免仓促,但却有效地避免推托、重复劳动和做无用功,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这点恰是以往我们在教学中的弱点――学生经常拖延时间,影响设计进程。比如这次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调研任务,完成时间是一周,而劳伦斯先生给定的时间只是一个下午。最后的成果证明,这一个下午和一周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其实差不多,虽然一个下午做出的报告内容难免粗糙,但由于不假思索,执行力度强,反而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
第三是考核讲评,劳伦斯先生让各小组学员之间互相提问题并评分,充分调动了学员的课堂积极性,并且在互相讲评中产生新的收获,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四,劳伦斯先生在上课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德国人严谨、严肃的一面,也展示了他风趣幽默的一面,比如对迟到的学员处罚唱歌,或是黄牌警告。在他讲课过程中会忽然对不专心听讲的学员提问,这些提问的问题相当简单,有时只是让人猜猜他的课件中下一个笑脸图案是什么颜色的,对于答对者给予一块巧克力等小奖赏,答错者也没什么处罚。只不过即便没有惩罚,也足以有效的制止学员不专心听讲的行为,并且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这些方法看似无关紧要,其实都值得我们中国教师学习。
短短一周的学习时间虽然很快过去了,但德国专家的治学精神和教学态度却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所讲授的教学方法,笔者也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逐一实践,这或许会给我校乃至全省的职业教育带来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马树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 历史的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杨岩,杨一丁.毕业设计的设计[C].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3] 中德师资培训项目.专业教学法[M].中德师资培训项目办公室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