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安全管理体制

第1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 体制改革 建筑安全 监管体系 优化措施

作为拉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性行业——建筑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尤其是国家多项大型政策的实施,更是让建筑业深入地方经济发展的中枢之中。例如城镇化建设、路网、路桥、隧道、公益工程等等建设的大面积实施,使得见状也从业人数、资金投入、社会关注度等都远超其他行业。不过,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也屡见不鲜,每年全国建筑从业人员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并且建筑重特大安全事故也是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行业生态,还严重阻碍了社会和谐化建设。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也折射出政府监管力度的薄弱,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第一监管方,行政安全监管责任十分重大,而我们也必须正视目前行政监管在现实中的种种弊端,深入剖析造成被动局面的深层次原因,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改革当前建筑安全监管体系,为构建和谐、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模式而出一份力。

一、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现状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业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且覆盖面广泛的监管态势,政府依据国家行政法律法规建立一系列的监管保障措施,对建筑行业的各生产环节进行安全监管,从设计单位到建设单位再到施工单位以及建筑材料供应单位等都进行有效地监管,并且还引入社会第三方建筑监理结构共同配合,对建筑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持续性监管,对建筑行业安全态势起到了巨大的平衡作用。不过,由于各地方政府监管主要以行政手段为主要的监管手段,这与目前的市场发展态势已不相适应,这就导致了政府安全监管措施的滞后性。

二、我国建筑安全行政监管存在的弊端

政府监管体系是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建筑行业生产的安全监督与管理也是国家管理建筑行业的重要职责。就目前来看,政府安全的监管机制建设一直未跟上建筑行业的变化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这也直接导致了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现场安全管理混乱的现状。

1.政府监管法治基础不完善,致使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行政法律法规较少,主要还是在于《建筑法》、《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法理依据,但是由于法律法规的标准不健全,以及建筑行业法政的迅速,致使许多标准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最后导致建筑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也难以完善。其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法规标准的模糊性,使得法律的尊严受到挑战,容易造成投机取巧行为的发生。许多建筑企业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对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存在侥幸心理;第二,建筑单位的违法行为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期性,致使建筑安全管理难度增加,无法对违规企业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第三,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标准不够具体,容易引起处罚纷争。

2.监督机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职能分工模糊。

我国各地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建设完善了行政建筑安全管理机构,而监管机构也大多从事行政管理、处罚、许可证发放等相关工作,这与监督管理的职能不符合,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业安全管理既属于事业单位范畴,又具有行政编制,这使得监管单位地位难以明确,其监管职责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其法律地位的模糊,也导致了监管单位职能权限的模糊性,在具体监管过程实施中,监管员职能不明,许多政府机构进行了多次的改革,造成监管机构职能重叠,各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致使监管资源浪费或者空白,这将会造成严重的监管漏洞。

3.监管力量薄弱,执法不规范。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不过,许多地方对于相关规定的执行却大打折扣,致使政策法规难以落到实处。同时,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安全意识薄弱,执法不严,使得安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而许多监管单位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对企业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甚至隐瞒上报安全事故,在处理事故责任时大事化小,最终导致安全监管成为某些人手中的牟利工具。另外,地方建筑安全监管机构大多实行自费自利,单位为保证足够的行政花销而只维持较少的监管人员数量,使得监管人员安全巡检的范围十分广大,所要处理的工作也十分繁重,难以保证监管质量。

4.监管单位之间未形成有效合作与互相监督,监管单位不透明,存在一定的“暗箱操作”空间。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理单位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引入第三方社会监理机构,共同进行工程监管,然而,各监管单位在监管内容、监管结果等方面并未形成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同时,监管单位之间并未形成互相监督,使得监管单位权力过大,致使监管不透明,极易造成暗箱操作,滋生腐败行为。

三、改革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的有效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执法标准。

要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的弊端,那么就必须从制度和法律上给予明确。将建筑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一整套完整、不重叠、高效的框架体系,使法律法规体系化、标准化。同时,制定相关监管执法标准,使法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另外,要加强对于地方与国家法规之间的融合建设,使二者的标准趋于统一。

2.丰富化监管途径,提高监管能效。

在安全监管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一管到底”的监督模式,对监管目标进行分层,并按照优先级进行分层监管和重点监管,以利于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监管效率。同时,要将监管行为向政府立场转变,使企业明确安全责任,并重视自我安全建设。

3.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既分散权利,又明确权利,做到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

要明确建筑安全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行政地位,加强机构主体建设,从根本上保障监管职能的落实到位。为此,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合理划分各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在监管制度建设中,要合理划分各监管部分的职责和权利,明确源头监管与工程监管的责任,并提高执法力度,对相关违法行为按照规定坚决给予惩处。

(2)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安全监管中介结构包括社会工程监理单位、信托单位、保险行业等相关机构,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中,要明确各中介单位的业务范围,使其业务行为接受政府监管,共同服务于工程安全建设。

(3)加强监管机构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出现多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行为。

(4)优化人才建设,提高监管队伍素质。人才建设是体制建设的根本所在,监管工作是由人去完成的,因此,必须将人才机制建设纳入到体制建设的优先级之中。在监管队伍建设中,要发挥监管工程师、监理师的作用,对个监管层面人员进行定期的法律法规培训以及执法演练。同时,进行定期的考核与奖惩激励行为,构建有效的用人机制,以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责任感的监管队伍。

参考文献

第2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D循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事故是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周死于建筑事故者约7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的《安全生产简报》中公布:2007年建筑施工发生较大坍塌事故66起,死亡375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64.1%和73.4%。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D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D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及其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包括安全决策阶段(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实施)、效果检查阶段(检查)、汇总总结阶段(处理)四个过程。

1.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施工公司制订某一时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内容。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等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实施阶段是整个PDCD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杂、内容最细致的。它是决定PDCD循环成败最关键的程序。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制定,并进行部门、单位的PDCD循环计划(该循环应包含于企业总的PDCD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应召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施工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的。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总的PDCD循环包含多个部门和各施工队的PDCD循环,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当达到制订的安全目标或者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4.汇总总结阶段——处理(Disposal)

PDCD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还要进一步研讨下一个PDCD循环要解决的内容。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循环中发展,在循环中进步。

按照以上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在2008年3月,河南中原铁道广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开始施工时,由于是在郑州铁路局管辖内的沿线各站施工,施工线路长,紧邻铁路线,危险系数高,面对重重困难,公司采用了建筑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制定出安全管理实施计划,列出工程项目各阶段需要达到的安全指标,按此计划逐层细化到项目部、工程部以及个人,并指定工程施工队的队长为负责人。工程开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实施情况汇总,查找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2008年7月当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完工后,公司安全质量部、项目部负责人召集各工程队队长和参与工程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安全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以便于后期工程参照,如此严格按PDCD模式管理这项工程,取得了无一人伤亡的好成绩。按照PDCD模式管理其他工程也都收到理想的结果。

第3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业是一个具有较高风险性的行业,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极易发生,因此,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意义非常重大。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念

危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人们往往不能确定生活中或工作时会出现什么危险,而安全管理就是为了预先找出这些危险,并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危险采取各种方法手段来规避危险。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是指在建设施工活动的过程中预先找出施工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并采取一定的方案来保证人员以及机器的安全。它的内容包含了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建设主管部门对安全问题所采取的相关政策以及从事建设施工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对建设施工活动的安全所进行的日常工作的管理都属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一个项目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和工作,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各参建方共同参与。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对企业的访谈和实际观察, 总承包单位总部基本上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规定设置,但一般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机构的较少,普遍都是设置工程管理部,安全只是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内容,且主要侧重于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管理。即便是总承包单位,较大部分分公司、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能到位,不能配备齐全各类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基本都只由专职或兼职的安全人员负责安全工作,其他人员既不了解安全管理,也不参与安全管理工作。还有部分是以前的质量检查员等临时转行过来的,没有从事安全管理的经验,也没有得到系统的业务培训。因此导致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具备与所从事的施工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对施工现场缺乏应有的安全监管的作用。

2、安全责任不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管理责任脱节,是安全工作落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虽然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的责任制,但主要领导和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开会时说起来重要,工作时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较普遍,安全没有真正引起广大员工的高度重视。发生事故后,虽然对责任单位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对相关责任人、与事故密切相关的生产、技术、器材、经营等相关责任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也直接导致责任制落实不下去。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会议是项目安全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施工项目有小部分能够召开一周一次安全会议,主要是讨论上周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周的计划,一般不会超过一小时,但是更多的项目并不召开专门的安全会议,而是纳入整个项目的项目会,一般而言,这种项目会会持续2小时左右,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施工现场管理不严

现场部分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标准低,对现场作业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和一些隐患问题不敏感、不制止、不分析、不研究,无动于衷、见怪不怪,甚至有的管理人员还带头盲目乱干,导致现场普遍存在下列安全隐患,主要变现为:脚手架搭设不够规范。横向扫地杆搭设错误或不全,脚手板未满铺或脚手板上杂物多,立杆基础不平、不实,且无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不符合规范、且不牢固,架体内防护不到位或不规范,卸料平台未按要求独立搭设,违规不进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支撑立杆顶部自由高度超标,水平杆连接不足,支撑垂直度差,整体稳定性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没等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就开始拆模,甚至存在违规大面积拆除支撑的现象,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得力或不周全,且未按规定对基坑及基坑周边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普遍存在专用保护零线未引至用电设备,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现象。

三、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职责

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良性运行机制,强化安全监督管理手段,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施工方案、措施进行操作,发挥现场专职安全员的动态管理作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纠正现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施工隐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项目负责人到每个施工班组、每一个岗位操作人员,都应承担一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并按照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完成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和操作,这样才能使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

2、创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现场环境

施工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恶劣的施工环境施工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在严寒、高温等安全事故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在高空施工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做好安全措施,使施工人员的生命得到保障。此外,施工环境要采用合理的色彩,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减轻眼睛及全身的疲劳。同时,还要减少噪声、粉尘等对施工人员的不利影响,使施工人员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进行施工。

3、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但被忽略的问题。而从业人员的素质不仅仅关系到建筑施工的安全,而且对于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进度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是解决和改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方面。对于从业人员的培训应该从两个层面开展,第一层面也是比较基础的层面,是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和事故处理技能的培训。具体来说包括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有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有关的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操作技能等。第二层面的培训则是对监理人员的培训,因为监理人员担任着建筑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工作,这一方面的技能培训相较于第一层面更高。具体来说包括建立的专业流程、相关的法律知识,安全生产理论与实践等。只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才是落实到实处的表现。

4、加大投入, 提高安全本质性

(1)努力创造设备设施的本质化。公司对特种及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检验, 对其传动部分和各种装置经常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发生故障时系统的自我保护、紧急停车装置等发挥作用, 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在购买新设备时, 同时购买其防护设置, 以保证起重作业施工安全。

(2)制定安全投入费用计划, 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企业和工人的“救命钱”。要预防杜绝事故的发生, 必须持续有效的进行安全投入。制定安全投入费用计划, 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临时设施等的投入, 做到专款专用, 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 确保安全生产费用足额到位。

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各个建设市场的参与方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淑武.高层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及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9)

第4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但是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严峻,建筑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就要在施工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进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更好的向前发展。

1 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质量

1.1 对建筑工程QC小组攻关工作予以实行,实施质量否决权

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对质量问题的控制工作上才能够全面的予以实施,并且对建筑工程QC小组活动予以实施。一但有质量通病存在,就将有关的工作人直接组织起来实施攻关型的互动,在首要的位置上来讨论工程质量问题。根据一些建筑行业的执行情况分析,这样令施工质量高的管理及施工的安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利用对责任状的形式上进行签订,将否决权指标应用到质量指标当中,并且对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承包制度和质量否决权上进行使用。由于项目经理部门中全体员工的自身利益上会受到这样活动的直接影响,因此将他们的积极性很好的提上了上来,有效的推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推行。

1.2 严格的监管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建筑配件及设备

根据国家就建筑行业制定的有关规定来讲,只有把住了工程施工部门的材料采购关、对成品的质量检测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质量的检测关这四道关,才能够将工程质量层次有效的提升上来,并且还要严格的检查工程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等,必须对质量、型号等都符合规定标准的工程材料上进行使用。将综合的管理模式应用到房屋建筑工程中,能够在管理中控制建筑所有施工环节。首先,在对采购人员进行聘用的时候,要对其综合的素质和能力上进行考虑,考虑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此外,也要观察他们有无较强的事业心,只有对这些要求都给予满足的采购员才算上符合标准的采购人员,并且对鉴别材料质量的工作上能够予以胜任。其次,对信息的掌握,对整个社会不同建材价格的变动情况、质量的优劣情况和供货的情况都要经常性的给予调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就工程的选材及建材的质量将一些变更做出来,还能够适当的降低建材的成本。

1.3 有效的综合与交流内外工程质量问题

如果想要顺利进行工程施工,这样就要将施工之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做好,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条件,对工程周围的环境施工人员一定要尽可能的熟悉,在对工程图纸认真的进行了探讨之后,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联系具体情况进行布置。在施工一些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时,建筑方要同每个项目部门对建材质量的管理体系和环境的管理体系上实施更多方面的深入交流。之后,建筑部门的工作人员把本单位施工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等要详细的总结出来,对于那些不足之处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修正,对问题争取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解决。

1.4 充分的发挥出质检人员的质量控制检查作用

只有将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有效的提高上来,对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够在根本上给予有效的解决。建筑企业一定要重视起检查人员的队伍建设,促进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人员能够在工程的各个环节当中都能将质量第一的原则贯彻进去。将施工人员、用户、质检人员互相之间的团队精神有效的建立起来,可以有效的进行互相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工作。操作人员和质检人员在施工现场当中有着一样的目的,都是为客户的需求上给予满足,将更高质量的建筑打造出来。在不能够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时候,通常是将工程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因此,一定要充分的发挥出质检人员的检查控制作用。

1.5 培养高素质的施工质量管理人员

在建筑工程中要将高素质的施工管理人员培养起来,使他们能够有效的了解和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还要全方位的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对施工质量带来影响的种种因素,而且,要引导现场施工者严格的依据有关的规范来施工,争取在施工各个环节当中能够有效的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 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安全

2.1 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出来

对多个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予以定制与贯彻之后,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在开始进行工程时起,对各个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个工程种类工作人员具体操作的规程上要全面的进行落实;比如:对现场安全知识交流情况的负责、对辨别危险源宣传情况的负责、对管理方案的监督负责和对平常检查工作的负责等。

2.2 有效的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硬化的处理工程现场进出口及施工关键通道的各种地面,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建材的布置,全部的建材和现场平面布置总图设计上要相符合。要将劳动保护用品提供给每一个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标准来选择这些保护用品,这样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水平有效的提升上来,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上就会带来一定的保障,将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速度就能够间接的提升上来。

2.3 组织编排救援、应急的预案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将救援和应急的预案制定出来,将事故带来的危害最大程度给予降低。将救援队伍在建筑工程的准备阶段就建立起来,并且一旦出现问题要将医疗药物及时的提供出来,将有效及时的救援措施和应急措施制定出来。

2.4 安全管理施工的材料与设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材料和设备例如:挖土机、脚手架、钢筋调直机、圆盘锯和套丝机等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施工设备使用之前对施工设备的磨损度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知仔细的进行检查,保证每种设备都能够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中使用,防止在施工的时候因为机械的损坏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2.5 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水平提升上来

施工的安全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受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施工水平的影响,很多安全事故的出现都是因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和操作不够规范所引发的。所以,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的培训工作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将其做好,同时还要将安全培训的工作做好,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上来。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是其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尽管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是建筑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就可能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管理与控制,进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过程中人员及建筑物的安全,只有将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两方面工作做好,才能够很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有效发展,提高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水平,将满足人们需求的建筑物构建出来,进而服务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纪建华,杨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探讨[J].科技传播,2013(02).

[2]陈茂娟.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J].科技资讯,2008(28).

第5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

1、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落后

质量管理一直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绝大多数质量管理都不合格,主要和材料质量管理和监管力度相关。现在建筑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很多企业为了减小成本,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没有严格审核材料质量安全,导致工程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隐患。有的工程只注重施工进度,忽视质量控制。在工程施工和竣工的过程中都没有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1.2 缺乏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建设单位都没有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中各项工作出现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问题,难以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处理。虽然有部分的建筑施工单位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对制定的体系利用率不高,因此,给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1】。

1.3 工程施工材料质量问题

建筑物想要保证主体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建筑施工材料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建筑材料质量的优劣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过差,除了会为企业带来损失外,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等事故。同时,施工技术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技术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结果导致了出现诸多的施工问题,为建筑物留下了重大的安全隐患,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等。

1.4 人员素质问题

质量管理和控制人员的素质较低,施工单位往往会忽视对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培训,因此,部分建筑企业中施工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技术以及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并且还缺乏责任意识,不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管理和控制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2.1 逐步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

建立和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可以以下方面进行:(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规章制度;(2)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3)制定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意识。完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制,不仅可以为建筑施工中各项工作进行指导,而且还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2 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同时也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建筑施工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员要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员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加强对施工材料的审核和管理力度。二是做好材料采购工作。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对施工材料的选择上要尤为重要,不仅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而且还要进行相应的材料试验检测工作,确保质量达到标准后才可进行施工现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不仅能够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够实现对工程质量有效管理和控制。

2.3 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良好的强制力是对建筑施工人员及其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的重要途径,建筑施工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工作质量的监察,注重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审核。建筑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工程师,还需要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施工落实。必须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考核,全面培养公民建筑施工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保证施工设计人员符合国家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技术掌握要求,加强施工监督和人员交换班监视,不能忽略施工中的任何一个小细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由人员过失造成的施工漏洞【2】。

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没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因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中标往往压低价格,这样低价竞标的优势又往往是靠减少安全投入方面的资金而得,由于安全投入减少了导致施工安全问题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施工进度,对施工安全生产防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容易埋伏安全隐患。缺乏健全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没有一定激励与约束机制,无法有效地将施工单位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施工人员的作业表现、业绩有机结合起来,也无法有效地调动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主动性与积极性,更无法有效地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感。

1.2 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落实难度大

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削减安全投入,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3】。

1.3 建设方及监理对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中小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在招标结束后就对项目安全管理置之不顾,认为项目已经由施工方进行管理,同时又有监理进行监督,导致了工程出现安全隐患还不知道。监理则是认为工作的重点是监督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对于工程的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建设方及监理方的这种行为也是导致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之一。

1.4 缺乏安全管理意识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给市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企业和施工单位往往以忽视安全生产为代价来减少成本。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建筑施工安全工作;对相关政策不及时落实或不落实到位;安全施工监督不够,安全检查流于形式。部分企业和施工单位领导忙于日常事务,只在口头上或者会议上讲文明施工、讲安全生产,空喊口号,缺乏实际行动,从而影响了建筑施工安全。

2、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应健全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职责与分工,落实责任负责制,将施工单位与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与施工人员的绩效表现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利益相关性挂钩可以有利于增强施工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激励与约束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有功必奖,有错必罚”,通过奖励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惩罚制度可以起到一定的警惕作用,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 进一步加强安检工作

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除了相关部门的职责明确以及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外,还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筑安全研究体系、安全工程师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生产安全培训体系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工作制度,改革安全管理监督程序,着力解决建筑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费缺乏、人员不足等问题。

2.3 完善安全防护的措施与设施

当前建筑工程行业,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贪便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会采购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以次充好,以此降低施工的成本,使得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产品应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有的施工企业还会应用大量不合标准的劳保用品发给施工人员,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要完善安全防护措施就要以预防为主,在机械设备与材料采购上,在机械设备与材料接收验收上都要严格的控制,防止以次充好或者偷工减料等质量问题的发生。安全设施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应的使用标准和规定,并且要定期检查。同时,还要加大对施工企业的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审查力度,尽量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问题。

2.4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施工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安全意识,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与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安全管理知识与现场演练培训,以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积累处理安全事故经验,进而提高其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还应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是持证上岗【3】。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施工计划安全要求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同时应合理布置现场,将各种安全警示标语放置到相应施工点,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性。

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是其重要的两大部分,也是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管理,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朝欣,刘鹏涛. 现代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 现代装饰(理论),2011,06:164.

第6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教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对建筑行业进行分析,其兴盛时期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同时其所取得的行业成就也是不容小觑的。而在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住房以及生活质量等诸多方面需求的不断改变,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新一轮的要求。而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行业发展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本文就此为基础,对两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现况分析

依我国现阶段的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而言,尚且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有些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将项目转包出去,形成了管理上不同的局面,施工单位及承包单位都将自我作为中心进行项目的施工进而实现相应的管理。部分资历较深的建筑企业尚且能够对安全问题有一定的重视,加大了物力、财力及人力的支出,形成了有效的管理。然而有些承包商却只看重自身获取的经济利益,对施工安全及质量没有相应的重视,形成了工程施工质量难于管理的情况。对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解决,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并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举措

(一)对工程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费用监督的力度

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费用并非是投标竞争之中的费用,使用的范畴及提取的比例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实行此项措施的目的在于对文明施工、施工安全、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落实的情况及参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与此同时,保护人员的职业健康及对环境的保护。然而,施工的城建单位为了使自身的经济收益最大化不惜违反相关的规定,对一些防护措施设施购买、安装时并没有按照有关的规定严格执行,没有达到防护的要求。政府监督部门需要强化此方面的管理,可以让业主办理开工许可证明,文明施工的措施费用由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的拨付。施工企业按照实际的支出进行支取,将不超支作为限额按照明确的规定完成安全措施的建设,出现结余时,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后返还给业主。

(二)完善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机制

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指引之下,对市场运营机制进行完善,以确保企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给企业以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平台,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企业也将会自觉的建立起安全及质量保障机制,在竞争寻求更好的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企业也会对安全及质量管理方面的人才更加重视,增加从业人员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此使从业人员掌握更多与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的现况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三)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强化对建筑机械技术以及操作人员的从业能力的管理,着重培养建筑行业中的高素质操控人才,打造一支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专业队伍。首先要做到操控、维修、管理人员的选配及培养,对其进行在职培训、外送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的技能。然后再对各类建筑机械操控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及训练,在培训内容的设立阶段要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高度的结合,分批、分次的进行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的学习,施工单位还可开展机动奖励的制度,对于进步较大的从业人员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充分的调动了从业人员参与其中的积极性,提升建筑行业施工单位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维修能力,同时也是对是对施工安全管理的一种保障,以此提升生产设备的活力及可靠性能。

(四)加强对生产材料的管理力度

在建筑施工的前夕对所需要的生产材料进行采购,但是一些施工单位所采购的生产材料不能够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商家所提供的材料为再生材料或者是以次充好。不合格的生产材料进入到施工的现场,未做任何的产品质量检测就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会对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对此需要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生产材料进行严格的掌控及检验。因为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建筑工程是将生产材料作为基础的,设备的采购管理程序在此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工程质量质量得以保障的前提条件,因为施工材料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必须要加强对于生产材料的管理,从最根本上对材料进行掌控来完成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掌握。在投入的建设之中的材料实行先检后用的原则,对材料市场的行情及材料的最新检验标准进行及时的掌握,对于稳定性尚不确定的新型材料要慎重的选择,要从根本上切断不合格材料入场的路径。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指的是建筑工程施工方要将人员的工作质量作为对工序质量的管理,以此来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要充分的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作型及主动性,进而提升施工参与人员的责任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施工质量的管理中去,从思想意识上提升其对于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管理上的认知,以此来实现减低或避免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强化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使整个施工现场得以有效的进行管理,一切皆掌握于人的手中,实现只要在人的管理范畴之内就无施工质量问题。与此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工程施工后的验收检验工作转化为日常例行的检查工作,使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中就能够得以有效的掌控。在施工过程中对安全及质量问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需要着重于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施工的顺序,要保证工序之间的质量,一道工序进行检验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程的施工,若检验不合格,需要责令整改,再次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掌控,在工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之下,达到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所预期的目标。

结语:

综上,每一个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行业的发展期前提基础就是将原有的问题打破,并不断加以优化。本文就建筑工程中一直残留的问题进行了着重的分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参考文献:

[1]万永梅,王婷.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指数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3(05)

[2]王楠.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及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07).

[3]欧阳晖.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和质量管理[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02).

[4]王佳莹,罗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改善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第7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都离不开对质量安全的管理,同时它也是整个项目施工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处理好安全和施工这一对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的矛盾,在组织施工的同时也要注重狠抓落实安全问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存在两种落实好安全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事故发生前抓,各方面都充分准备好;一种方法是事故发生后再抓。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定要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危险点辩识与分析工作,同时要落实好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的状态。尽量做到在事故发生前抓安全,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政府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着性质不明确、定位不准确,以及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过于超前,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现象。

政府部门的安全管理方式上,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贯穿于现场的检查、验收以及评定工作,这些原本是由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员应当做的工作,因此势必影响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范围、深度和安全性能。在检查工作中,仅仅重视检查那几天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大部分不受检查的时间,这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现行的质量验收规范的编制原则过度的强调最后结果,淡化安全过程,政府仅规定结果要求。对于实施过程的工艺和参数,则由建筑企业自身规定控制。由于建筑公司的资金人才力量有限,在很多企业中关于过程的控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过程不严格导致结果不可能优秀。

另外,机制问题也是关键因素,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性质不明确,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既不属于国家的执法机构部门,也不属中介单位,性质不明确影响了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人员的自身建设。 

2、缺乏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距离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构建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的配套制度建设也显得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3、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缺乏统一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安全管理。在当前,不少建筑企业都比较忽视施工资料的管理,导致出现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序混乱,凭借经验操作,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4、质量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一直都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两件大事,同时也是头等大事。作为重要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其设置的质量安全管理岗位也应具备专业的从业素质和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纵观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其中不乏非专业人员和内部管理人员兼职管理的现象,由于核心岗位上专业技能的缺失,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无法彻底落实和实施。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政府监督职能

政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条款执行,建立并完善建筑市场的环境,使其在一个有效并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相互的制约和监督。同时我们也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利用资质评定与设计审核制度来完善咨询制度,从而保证建筑工程在建设程序上有条不紊的进行。

政府应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具体化。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对当地的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验各建筑单位上报的质量评定报告,监督施工单位各部门员工是否履行职责,重点落实监督部门对于工程建设的参与情况及参与建设各方的质量责任。

2、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让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同时还要改进安全监管方式,加大自身的执法力度,切实履行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职责,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在施工资质的审查环节以及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人关,不断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安全监管工作方面。  

3、创建良好的现场质量管理体制

3.1质量责任制度。人在工程作业当中有多重的身份: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是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控制动力也是控制目标;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创造者,也是导致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制造者。在工程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将人作为重点,创建质量责任体制,明确人在各自岗位上的职能和权利,同时对工程需要的从业人员作出严格的规定。

3.2技术复核制度。包含创建严谨的技术管理系统,把握好施工技术上的掌控。

3.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当中,因工程设计上的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等出现问题诱发的工程质量不达标或者引发工程出现坍塌、报废或者巨大经济损失,都属于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创建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体制指的是在工程出现质量事故之后由相关工作人员对质量事故进行划分,浅析质量事故存在的诱发因素,同时制定质量事故处理方法,经过相关责任单位审批之后进行有关的处理,同时经有关单位复核验收。 

4、 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4.1新入场职工的安全教育。公司对进场的职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施工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 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求。新入场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方准上岗, 并建立培训档案

4.2经常性安全教育。公司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 包括季节性安全教育、节假日加班加点职工的安全教育、突击赶任务情况的安全教育, 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三违”行为造成的。对“三违”人员, 除经济处罚外, 还要对其补课、录像, 书面写出认识, 自己教育自己, 使其认识危害, 杜绝“三违”。 

5、 确保施工用料的质量和机械的正常使用

针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企业应该严格规范材料采购流程,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必须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所采购材料合格,进行科学的检测,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场。同时要对使用机械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并进行相关的登记,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人场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塔吊等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确保施工机械能够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确保施工按时保质完成。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监督机构,提高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和检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做好施工环境的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1.1设计院的选择

根据项目建设有关批文和资料,进行设计单位的资质审查,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设计经验的知名设计单位。

1.2设计工作的阶段性检查

(1)初步设计评审:依照充分利用专家优势,确保高效、精简的原则,在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组织召开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并根据专家组评审意见形成会议纪要,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图纸修改和完善。初步设计须通过专家评审,方可开展施工图设计。

(2)施工图强审:施工图完成后,由业主方将施工图报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审查机构进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书。施工图完成强审后,方

能用于施工。

(3)企业内部审核: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完成后,组织各专业人员进行图纸审核,查找图纸错误及不符合业主要求的地方。给排水专业相关人员通过认真检查、核对图纸,对于审查出的问题形成给排水专业审核意见,反馈给设计单位进行图纸的修改和完善。对需进一步落实的给排水方案,业主方请设计院提供经济技术综合分析方案,为业主方提供决策依据。

1.3设计工作的协调

根据设计进度要求,业主方给排水专业人员配合设计进度,积极协调设计、使用方、规划、人防、消防、园林绿化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关系,使给排水专业与其他设计专业之间相互配合,确保给排水图纸设计深度满足施工方招标、设备采购、现场施工等要求。

1.4对设计方的管理

采取施工现场派驻设计代表、召开设计例会等多种方式,对设计方进行监督管理。设计代表是在工地现场与设计院联系的联络员,在工地现场解决设计问题,主要工作是代表设计院对工程相关方提出的问题提供解答,处理设计图上需完善的事宜。定期召开设计例会,推行施工阶段设计问题解决时效制。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到工地现场对施工过程中需解决的设计问题进行解答,由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方四方共同参加,形成设计例会纪要,会后由业主方督促设计对在设计例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复。

2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2.1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

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择信誉好、业绩优,具有与工程项目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并且有同类工程项目经验的知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2.2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监督

施工方施工开始前通过完善施工方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创优计划,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进行深化设计、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施工中通过完善工序质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的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施工完成后通过对施工成品进行质量评价,由专职质检员按规定的检验方法、验收标准进行检测复核验评,复核不合格必须返工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业主方定期到现场了解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情况;参与主要设备安装的质量监督;参与给排水工程的中间验收;定期开展联合质量检查,及时分析和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解决存在的工程质量问题,并协调各方的配合工作。

2.3改进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1)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为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图会审是施工准备阶段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作。由业主方组织召开设计交底会,督促监理方组织图纸会审,相关方各专业人员参加。参会各方对给排水设计质量提出问题和意见,设计人员认真分析研究并予以及时解决,形成给排水专业图纸会审记录,并经设计方、业主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四方签字确认,用于指导施工。

(2)样板实施制度。坚持样板制,对管道多的房间先按图纸做好样板。由施工方组织业主方、监理方等各方到场进行查验,各方对需修改的地方提出建议,由施工方组织整改,待最终各方确认后,用于指导大面积施工。

(3)绘制管线综合图。施工前要求施工方技术人员绘制管线综合布置图,根据各专业施工图把给排水、消火栓、喷淋、暖通空调及强、弱电等各种管线绘制到管线综合图上,标出管线标高和位置,避免管道标高或平面位置矛盾造成的部分管线返工问题。管线综合图由施工方组织专业人员绘制,报业主方审核,并由设计签字确认后用于施工。

(4)对主要因素的管理。

①人员因素:对人员因素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一是,选配素质好、知识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主方给排水专业管理人员。二是,制定完善的业主方质量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三是,严格审查给排水施工单位的资质,包括领导班子素质和职工素质等,特别要认真审查给排水技术负责人的综合素质。

②机械设备因素: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特点和实际情况,重点从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维修方便性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给排水机械设备。给排水设备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制度,严防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③设备、材料因素:因此要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对建筑给排水设备、材料的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备、材料进场制度,加强对设备、材料进场的验收,严把质量关。对设备、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进行严格把关,不合格的设备、材料不得用于建筑给排水工程建设中。

3验收与交付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3.1给排水分部工程的验收

严格按照国家竣工验收标准开展给排水分部工程验收,验收过程要求监理全程进行监督。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工程师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施工合同,对施工方报送的给排水分部工程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及时要求施工方对验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直到通过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取得相关的手续。

3.2竣工资料整理

建筑给排水工程交工资料主要包括设备、材料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以及设备随机资料,综合及通用部分的交工文件,设备安装工程交工文件和管道安装工程交工文件。在验收与交付阶段,要求施工方按照交工资料规范标准,做好建筑给排水工程交工资料的准备工作,确保工程项目交付工作的顺利完成;并严格监督施工方做好建筑给排水专业竣工图的绘制工作,确保竣工图纸及时提交档案馆。

3.3质量问题总结

对施工企业承建的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发生的质量问题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在建筑给排水项目各阶段加以注意,并要求相关方做好质量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

4.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4.1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现场指导不到位,甚至缺失,出现违规操作;监管工作受到人为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正常工作;安全教育不过关,往往事后补救,缺少预防和谨慎施工的意识;施工单位挖掘管路时,缺少统一规划和及时反馈,造成对于道路的施工布置缺少科学性,配合不到位不及时,造成影响通车和正常生活的现象,拖延施工;施工先后次序缺少系统性,没有进行安全检查和提前工程保护就开动电动工具,或没完成前步工作就开展后续工作,导致过程混乱,返工,产生危险的情况频频发生;对于临时管网的布置散乱缺乏秩序,埋设深度不到位,消火栓情况没有记录和掌握,受冻,受虫和小动物侵扰的现象时有发生。

4.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增加培训教育的成本投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完善可靠的安全管理队伍。要从是否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否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现场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否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是否有较强的责任心等几个方面选拔和培养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员。可以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也可以从人才市场招聘。无论是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选拔和培养的,还是从人才市场招聘的,施工企业都要加大投入,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培训和考试,实行持证上岗,以确保安全管理员较好的胜任安全监管工作。

二是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和事故易发和多发环节和作业层面加大管理和检查力度。项目主管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技术负责人相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加大安全知识教育力度,针对建筑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标示提醒牌进行提示,重点检查和防范。例如塔吊活动区域、卸料平台、悬挑架下等重点部位。另外,在安全管理方案编制及交底时,技术人员必须在专职安全员,或者安全工程师的协助下,对重点施工现场、作业面仔细查勘,重点做出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的管理方案。

5.结语

结合建筑给排水工程管理的探索和工作实践,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各阶段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总结,可以为进行类似的建筑给排水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有效的预防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9篇:建筑安全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制度创新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国家基础建设的逐步扩大和深化,使得建筑工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在市场还是在资金发面,国家都给与重点支持。不过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其安全事故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并且传统项目安全管理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机制和经济机制作用下,早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深化发展。因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建筑企业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首要职责。

一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评价体系

通常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测评体系主要由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施工知识、设备管理安全、资金安全以及技术安全管理几个方面组成。因此,在实际安全管理中,我们必须对这几个指标进行重点管理。

1.安全管理制度。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项目,其管理具备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其所含因素较广,是建筑企业不可缺少的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人员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施工知识。建筑工程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其安全事故主要发生与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知识上。

3.设备安全管理。项目现场的设备安全包括其使用性能安全以及维护安全。

4.资金安全。资金安全是项目安全的基础,它关乎项目的成本与利润,是建筑企业尤为关心的环节。

5.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安全是项目施工得以正常进行下去的保障,它包括操作技术安全、施工技术安全、项目规划安全、危险源头控制安全等方面。

二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兴起来的,由于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速以及社会认识的滞后性,导致工程项目管理仍然处于低位运行状况,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和谐之处。

1.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管理基础较弱。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者往往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经常存在违章指挥的情况,重速度、效益,轻安全。另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非常落后,经常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形。如某公司南方某大型开发区场地的施工建设,其进行现场爆破时,通常会按照爆破飞石、空气冲击波、有害气体扩散、爆破振动分别计算安全距离及《爆破安全规程》中规定的安全距离比较,取其中最大值设定安全距离,但是现场施工人员及周边防护对象由往往未撤出相对安全的距离,从而导致爆破区域周边设施、环境、生物也遭受损坏。

2.内部控制与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缺失,特别是分包队伍员工教育没抓紧,项目安全培训教育没形成制度化。许多建筑企业在项目的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诸多漏洞,突出表现在会计假账、坏账、漏账,款项收回等方面,使得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举步维艰。另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一般素质较低,流动性大,企业对其往往也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最终使得安全事故频发。

3.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缺乏。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才能制定正确合理的管理措施,但在我国,很多管理者却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致使项目安全管理漏洞频发。另外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也使得管理者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节奏,难以更新现有的防护技术、设备以及用具等等。

三 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举措设想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行制度的创新管理,从根本上消除安全事故隐患,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1.合理安排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责。根据企业本身的职能分布与项目属性,制定合理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确定各个部门、基层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层层执行、垂直监督,从上到下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及监督体系,确保项目的顺利执行。

2.制定和形成管理者不定时突击安全检查制度。项目安全管理人员要了解项目基层安全状况就必须进行安全突击检查,其重点要检查基层管理者的安全防范意识、施工现场设备管理、施工临时用电安全防护、安全防护措施、现场危险物品存放等等项目,使基层管理人员和员工自发形成安全施工的意识。

3.建立有效的安全评估与反馈机制。明确安全评估的各项指标,充分认识到各个安全环节的参数,建立高效、科学的评估机制,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预先风险分析,评价危险项目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基层施工和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管理与生产的意见看法。

4.建立项目安全应急措施制度创新。做好安全事故致灾状态的分析,特别是负面效应造成失控灾害,给供电、供气,以及该、排水系统故障等。可能产生事故的最大灾害状态,作为准备应急人力、物力方案的依据。

5.创新的条件支撑,要在思想上对每个项目有把握可控的观念,努力偿试新的安全管理方法、新的安全管理手段;要在经济激励机制上对项目有绝对的资金投入,项目效益要靠安全来保证;要在培养开拓创新的员工队伍来支撑,不断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安全、质量、统计、核算、设备、材料、后勤管理人员,把创新考核纳入项目考核中;要建立健全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安全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四 总结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过快发展与法律制定的滞后,导致了项目安全管理问题不断。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要想冲破现有格局,走向更大的舞台,就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应该把安全管理制度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抓不懈、不断创新发展,以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