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服务行业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
前言
正确的机务维修是确保民航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是民航维修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度发展,民航运行过程中因机械性能不足而造成的航空事故逐渐减少,但由于机务维修不当造成的引航空事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相关的调查显示,由于不正确的民航维修,造成同样的故障与维修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这一情况说明,国内的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还有很多的缺陷,有关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1.国内民航机务维修的现状
当前,国内的航空公司都有着较为沉重的负担,飞机维修的成本在航空公司的总成本中占到了10―20%,维修费用更是占到购机费用的2/3。在这个民航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民航运输业的效率和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高,现有的民用运输机在概在510架左右,其他类型的运输机使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国内每年投入到飞现维护、维修以及航材等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航空维修服务行业是我国航空事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航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离不开航空维修服务行业的支持,而且它还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全面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维修厂商到中国来投资建厂,完善我国的航空维修服务业,并且不会再受到中方合资、投资金额以及投资年限等方面的限制[1]。
2.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未确知测度分析的应用
2.1在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航空企业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由各部分维修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决定。因此,建立完善的机务维修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提升安全维修管理的水平,解决民航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1)从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出发,将维修设备作基础条件,维修环境作为依据,安全管理作为手段,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维修安全管理系统。(2)维护人员是开展维修工作的基础,其性格、学历以及专业能力都可能会对维修工作效率造成影响,因此,想要提升维修工作的完成度、准确度,就需要提高维护人员的责任感、专业水平及对维修工作的认识度。(3)维修操作应该符合航行的相关要求,依据维修的数据、信息更新情况以及工作状态,确认维修次数和内容,以减少维修失误,确保航行能够顺利开展。
2.2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的应用
首先假设某个评估对象具备m个相关的评估因素,并将其构成的评估因素空间记为X。考虑到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维修的环境以及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影响影素,并且各个因素之又相互独立,则将其作为同一个评估单元进行评估,即:X={X1,X2,…,Xm},(m=1,2,3,4),如果其中任意一个因素Xm有n个单项评估指标y1,y2,…,y3,则将指标空间标记为Y={ym1,ym2,…,ymj…,ymn},(j=1,2,3,…n),如果各个指标的测量值ymj有p个评估等级c1,c2,…,c。p,p=6,则将评估空间记为E={c1,c2…,c6},c1,c2,c3,c4,c5,c6,并采用Ⅰ,Ⅱ,Ⅲ,Ⅳ,Ⅴ,Ⅵ,分别表示非常安全,安全,相对安全,一般性安全,不安全以及非常不安全六个安全等级,如果第k 级的安全程度大于第k+1级,则将其记ck>ck+1,k=1,2…5,如果c1>c2>…>c6,那么可以认为{c1,c2,…,c6}是评估空间E的一个序分割类[2]。
利用上述模型民航机务维修工程的维护员工、维修环境、修理工具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维修工作进行合方位的细化,增加维修工作效率,提高航空企业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
3.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未确知测度分析的重要性
机务维修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会受诸多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如维修人员、设备、维修、安全管理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因此,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能够对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有效避免因为信息不准确,而造成处理方法使用不当的情况,将未确知信息转变成为已知信息[3]。
未确知测度分析可以很好的对信息不确定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不需要大量的数据,或是适应某一个典型分布,而是采用其拥有的置信度进行问题识别,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未确知测度理论在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确知测度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建立一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水平分析模型,以民航机务维修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作发点,组成集维护员工、修理工具、维修环境以及安全管理四大部分为一体的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提高航空公司机务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总之,结合民航维修安全管理未知因素较多、过程较为复杂以及维修方法多样等特点,需要科学地使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对维修安全管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定维修安全的等级,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解决机务维修安管理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维修安全管理的水平,推动我国航空维修服务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飞,刘春雨.民航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风,2015,9(11):100.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湖南 服务业
一、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1.从整体来看,近几年来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一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
2007年湖南省外贸发展迅速,全省进出口总额96.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8%。据估算,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大约维持在7%左右,比2005年、2006年均有小幅提高。对外贸易经营主体数量增加,2007年全省新增对外贸易经营企业609家,其中从事服务贸易的企业达几十家之多,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领域也开始不断扩大,许多外资企业对湖南省金融、保险服务行业开始给予重视。旅游贸易仍占湖南省服务贸易方式的主导地位,运输,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等服务贸易部门发展势头较好。此外,在服务贸易合作伙伴上,仍然以传统贸易伙伴为主,即欧盟、美国、香港、东盟、日本。而针对本省而言,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常德、郴州、娄底和湘西,由于经济、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服务贸易发展较其他市区较好。
2.从各服务贸易部门发展情况来看:
(1)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贸易作为湖南省国民经济的增长点,近年来在推动经济增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表一可以看出,旅游服务贸易增长势头良好,2006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已达588.39亿元,为2000年的3.95倍,年均增长25.7%;旅游外汇收入5.03亿美元,增长28.8%。与中部六省比较,湖南旅游总收入规模居第二位,旅游外汇收入居第一位。200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73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接待入境旅游者120.57万人次,增长24.2%;旅游外汇收入6.42亿美元,增长27.5%。接待国内旅游者10766.9万人次,增长18.3%;国内旅游收入681.54亿元,增长24.7%。以韶山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十分火爆。这些都表明湖南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已得到确立。
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95页
(2)运输服务贸易
运输服务贸易不直接生产任何有形的物质产品,而是以运输劳务的形式使物质产品产生位置移动,从而形成国际商品贸易的桥梁和纽带。运输环节开展的顺利与否,运输的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等都对商品贸易的范围和规模产生影响。
注: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61页
上表2反映了湖南省运输基本情况良好,另据统计,公路方面,2006年湖南省客运量为112135万人,2005年为109728万人,增长率为2.2%;水运方面,2006年我国客运量为573万人,2005年为502万人,增长率为14.1%;航运方面,以长沙黄花机场为例,目前黄花机场开通了直达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和长沙至韩国首尔、清洲、大邱,长沙至日本大阪,长沙至香港等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机场通航17年累计运送旅客近4000万人次。
由此可见,无论是海上运输、陆上运输还是航空运输,都是运输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方面,在湖南省具有远大发展前景与巨大的发展潜力。
(3)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
注:资料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295页
国际服务贸易的一个基本方式――“自然人流动”中,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由表3可知,2000年全年湖南省共派出劳动力人数2280人,年末在外人数4318人,至2006年湖南省派出劳动力人数上升为12902人,比上年的10338人上升了19.5%。通过对外经济合作,可以为湖南省经济建设创造宝贵的外汇收入。2000年,湖南省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1096份,金额达1.87亿美元;2006年,湖南省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对外经济合作总体运行情况良好,全年新签合同额12.97亿美元,同比增长49.94%,实际完成营业额7.82亿美元,同比增长39.89%。
(4)其他服务贸易部门
以上几类服务贸易在湖南省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较高,针对其他一些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如教育、通信、金融、体育、传媒、医疗卫生服务贸易方面,目前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不容忽视。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已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将目光投向了湖南。许多外资银行认为,中部的发展潜力很大,湖南市场很有投资价值,他们将积极寻觅商机,争取来湖南开设分支机构。教育、传媒、体育等行业在省内发展迅速,具有冲击国际市场,走出国内的实力,目前已取得一些进展,发展空间较大。
二、湖南省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虽然湖南省服务贸易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且不容忽视,体现在:
1.服务业发展滞后
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服务业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湖南省的服务业还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银行业,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所有相关业务,它们进入湖南金融市场可凭借雄厚的资金,灵活的经营机制,多种金融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来开拓业务,而湖南省金融机构则缺乏灵活经营的能力,业务限制在较狭隘的范围内,这增加市场竞争的难度;再次,由于地区、部门分割,企业无法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应,缺乏竞争力。如航空运输业,当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具有资本、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能力等强大实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而这些恰恰是湖南省航空运输业需大力改进的地方;此外,信息查询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的服务部门缺乏且规模小,部门间信息封锁、信息闭塞和信息失真的现象还很普遍。保险业起步较晚,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同时,湖南省服务业结构失衡,体现在新兴产业少,生产业发展不足。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43个行业中,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试服务、信息查询和分析服务等行业湖南省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特别是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贸易、专业服务等新兴行业尚很薄弱。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员素质、服务意识、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因素,湖南省新兴产业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结构失衡
由于起步较晚,湖南省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方面,项目结构单一,对货物贸易的依赖性较强,在货物贸易增长的带动下,同货物进出口直接关联的传统服务贸易项目增长较快。湖南省服务贸易收支主要仍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它商业服务,而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本结构没有变化。综观1997年~2007年,湖南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居于首位;运输行业服务贸易的比重略有上升;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则是明显的弱项,金融、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等项目在服务贸易总收支所占比重很小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品牌效应方面,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湖南服务贸易中占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是旅游业和运输业,至于GATS中规定的其他行业尤其是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是空白,没能记录下与其他服务行业或与国内发达地区或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为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4.服务贸易方面的人才缺乏
服务贸易本身就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服务行业大多都是通过人的智力完成服务的过程,有的行业还需要专门的科学技术和专有知识。在服务贸易领域里,近年来就业人数增长迅速,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人员所占比例极低。目前,熟悉服务贸易的研究人员、工商企业家、金融家、会计师、审计师、律师和工程承包商等大量缺乏。
三、对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根据2007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湖南省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1.明确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
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谋求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是湖南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应进一步明确湖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在合理科学的战略指导下推动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2.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深化服务贸易观念
(1)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系统,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
针对统计缺口和调查空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改革,并培养一批相应人才。湖南省政策制定部门应符合GATS和WTO的原则和要求,遵守服务贸易国际惯例,同时又考虑湖南省服务市场的实际,实施保护方式:第一,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二,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省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管理。第三,对省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提高其发展和竞争能力而达到保护目的。
(2)制定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
湖南省政策制定部门应制定全省服务出口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负责与国外进行多边或双边服务贸易谈判,监督国家给与服务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湖南省服务企业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掌握国际、国内、省内服务贸易的基本数据和市场状况等。政府应着手于旨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政策市场,为其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的一系列努力,通过宣传、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3.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依托,在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组织形成一定规模,许多服务逐渐从第一、第二产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产业,并使服务业的种类增多和规模扩大,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派生出服务贸易。因此,要重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企业竞争力。
(1)优化服务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优化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
增强大企业实力,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放手发展中小企业,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满足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3)加大对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专有技术与人才的投入
加大对服务业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对服务业进行投资,以现代化的手段改善湖南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从而提高服务业竞争力。
大力推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手段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应用。着眼于世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投资力度。有效开展技术攻关及应用性推广,带动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加强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省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仍然欠缺,大大削弱了湖南服务业的竞争力。因而必须重视服务业高级人才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引进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设定专业资格水平,加强岗位职业培训,让专业服务人才的知识、能力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2007年湖南省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陈 宪 程大中:国际服务贸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1 气象站的基本概况
五台山气象站建于五台山南台木鱼山,原站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海拔2895.8m高的顶山上。后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需要,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于1997年搬迁到五台山南台“木鱼山”。1998年1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旧址停止工作。整个气象观测站位于海拔高度2208.3m,N38°57′,E113°31′,区站号53588。由于五台山气象站的特殊地理位置,奠定了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但即使这样五台山气象站依旧承担着国家基本观测站的各项任务,民航0:00~24:00的航空天气报告的重要任务,还担负着国内、国际气象情报的交换任务。
2 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
因五台山气象站所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给气象科技服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就目前来说,气象站的观测环境,1a中8级以上的大风有220多天,能见度小于1000m的雾日有236d,年极端最低气温-44.8℃,最大风速超过40m/s,降雪日数为289d,积雪长达263d,雾凇最大直径597mm,最大重量2800g/m,雨凇最大直径197mm,最大重量3540g/m。这些由于地理条件引起的不利于观测因素,就其他观测站而言,可能是难得一遇,但对于五台山气象站来说却是他们气象观测的一大难题,给他们的气象科技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就目前来说,五台山气象科技服务的现状主要是一些几点:
2.1 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五台山气象站地处高山,四周荒芜人烟,环境恶劣,条件十分艰苦。但即使这样,五台山气象站的服务设施仍在逐步的完善当中。就气象电报来说,开始的时候,由于天气情况对无线电波的干扰严重,使得气象的发报会造成传递的失败或者缺报。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五台山气象站的气象服务设施也进行了改善,由电台发报变成使用汽油发电机,后又运用高频电话发报,最终达到现在的光缆网络传输,如此种种的改变都足以说明了五台山气象站服务设施真正逐步完善,在逐步的给人们提供更准确更快速的气象信息。
2.2 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尽管五台山气象站的地处条件差,但是经过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者的努力,伴随着服务设备的逐步完善,气象站的气象信息也由城市转向了农村。大力开展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在乡、镇、村开展了手机短信天气预报服务。部分行政村、宾馆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大喇叭。每个行政村设立了气象信息员。提高了农民防灾减灾的能力,切实发挥好气象信息服务于“三农”的作用。气象服务的普及,使得很多农民受益良多,也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在群众中得到了一定的认识。
2.3 服务职能日益强化
五台山气象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防御灾害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条例等赋予的气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沟通协商,由政府主导或者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把具体工作列入地方事业规划,特别是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积极召开多部门座谈会,建立友好联系,各方遵照“信息共享、合作研究、优势互补、平等互利、联合、服务农牧业”原则就两个体系建设在科研和业务全面合作,进一步发挥行业职能和优势,围绕全市经济工作共同推进赤峰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 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尽管目前五台山气象站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还在稳步提升,但其中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有待于解决。环境条件的恶劣,就必然引起生活上的不便,而气象服务者的日常生活直接影响着气象观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所以只有早一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可以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达到更高更好的标准。
3.1 投入相对不足
随着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需求加大,技术装备出现了明显不足。且由于五台山气象站气候条件的原因,就连基本的日常补给也需要依靠人力来背送,相比于气象设备的一些较大型的器械是很难运送到气象站的。即使一些设备被运送到了气象站,因为艰苦的地理条件,使得一些设备很难正常的工作,比如冬季时维尔达测风仪经常被碗口粗的雾淞或雨凇冻结,风向标不能转动,风压板不能活动。机器产生的故障会给气象服务带来一定的困扰,而新仪器的补给又不能及时运送,导致气象信息会耽搁。
对策:因为环境条件的特殊,所以地方的气象部门需要加大物资的供应,最主要的还是气象仪器设备的补给,要保证气象信息的及时和准确,就需要当地气象部门对社会中新生产出的仪器,或需要用来替代气象站已不能工作的机器及时的运送到指定的气象观测站,以保证气象科技服务的正常运转。
3.2 气象人员较其他地方贫乏
尽管五台山气象站的工作多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许多省、市地方的领导多次到五台山气象站视察指导工作,勉励气象工作者为地方防灾、减灾做出的贡献,但是还是只有少数的人愿意留在这个条件这么恶劣的气象站。就五台山气象站来说,成立时期只有业务人员8人,工作制采用两班轮换,工作1个月休息1个月。到目前为止,先后共有112人在五台山气象站工作过。虽然气象科技服务需要的工作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较为专业的技术,需要专业的人士在观测的过程中进行总结,预测,或者信息等,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为气象科技服务行业做准备。
对策:当地有关的省、市地方政府或气象部门,需要加大气象宣传力度,鼓励刚刚从事气象行业的人员多多实践,并且需要对其中一些去到条件不好的气象站的员工采用特殊的福利待遇,使得更多的气象工作者愿意为气象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青春。
4 结语
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科技行业,正因为有这个行业的存在,才使得了人民避免了很多的洪灾、旱灾,以及地震。然而,这个行业的工作条件及所要承受的压力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但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付出成果却是被人们看在眼里的,因为有他们,我们才可以生活的如此安稳,希望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让气象科技服务行业中遇到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使得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张许斌,许勇.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之我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01).
税改为消费性增值税,对促进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增值税属于商品增值税,在商品的生产销售环节进行征收,不涉及服务行业。对服务行业税收主要是营业税。这种征税方式会导致重复征税现象的出现,一些交通运输企业业务外包收益会进行重复征税,而且尽管交通运输行业与生产环节关系紧密,特别是远洋运输中燃油、船舶费用等有较大额的进项,但因为不在增值税范围内,所以不能进行进项抵扣,这就加重了企业的负担。特别是在当前企业生产成本普遍上涨,运输行业营业收入可观,但是由于高额成本,利润并不高,营业税的征税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发展空间。2012年7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交通运输业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福建省、湖北省、广东省等8个省(直辖市)。下面本文结合试点经验对运输业增值税改革进行了探讨。
二、交通运输业实施增值税的影响
1、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竞争力
交通运输业与生产制造业紧密相关,企业生产过程是个完整的链条,运输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同样运输也是产品增值的重要一部分。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税尤其天然的行业优势,交通运输业中外购的货物、外购的劳务与新增固定资产的物耗比重较大并且能够得到清楚计量。交通运输业外购货物主要有燃料、通讯导航器材、备用品配件、修理材料、轮胎以及其它易耗品等等;交通运输业的外购劳务主要有修理费、港口费、外购装卸费。交通运输业改征增值税之后,其外购的货物、劳务以及新增的固定资产就可以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这一举措必将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税收税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促进运输企业规范财务核算
一些交通运输企业不设置账簿,或者虽设置了账簿但账目混乱,原始凭证残缺不全,进而无法核算计税依据的情况较为普遍,还有一些增值税纳税人与运输企业勾结,虚开交通运输发票,使国家蒙受损失。现有营业税条块管理模式显然己不适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增值税改革后,交通运输企业必将认真地建账、设账,对财务管理高度重视,形成较为完善的会计核算。同时实行增值税,还可以使增值税购销双方通过交叉审计相互制约,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减少运输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3、促进交通运输业技术改造、减少能耗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极为严重的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所在。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在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占的比例较高,而.消费型增值税使企业能在计算增值税时可以抵扣新增固定资产已纳税款,使企业提高固定资产的支出,促进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同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设备陈旧导致的运输设备耗油量大、污染物排放大的现状也较普遍,改征增值税后,新增固定资产已纳增值税就可以抵扣,从而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动力。同时可以减少能耗、控制环境污染,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营业税改增值税应对措施
1、做好财务处理
交通运输企业过去实行的营业税,营业税计算比较方便,做账也比较简单。计算时按照运输企业的收入乘以税率就可以直接算出营业税额。做账时也很方便,在会计处理上只需要简单设置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便可进行会计核算。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增值税的征收是以抵扣之后进行征税,作为交通运输行业会计人员而言,要清楚哪些项目属于法定可以抵扣的,哪些不属于可以抵扣的,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增值税征收是以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为依据进行抵扣,为此交通运输行业还要做好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工作,一旦出现差错,将对企业的盈利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在会计处理上要涉及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各个会计分录。
2、准确核实和盘点企业资产
交通运输企业资产数量多、价值大,尤其是远洋运输行业,更是资产品种众多、规格繁杂。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运输企业资产流行性大、盘点困难。例如船舶、飞机、汽车等等,除了船舶、飞机等本身的价值外,其由于携带设备以及燃油等,其价值更是十分巨 大。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税后,税收征收按照增值税发票抵扣后进行征收,交通运输企业必须提前对企业资产进行清楚的核实和盘点,做好账账、账实、账表相符,才能满足增值税征收的需要。 3、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本次增值税试点为了减少对于运输企业的影响,对以前一些减免营业税的企业实习继续减免增值税的做法,主要
是一些涉及到国家安全以及公共利益的运输企业。因此一些满足条件的运输企业要利用好试点期间的政策利好,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另外,从试点来看,交通运输业增值税税率初步设置为三档税率,这与别的行业是有差别的,其他行业都是17% 和 13% 两档税率。交通运输业在基础上增加了11%这档低税率。从试点效果看,不是非常理想,很多运输企业的税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为此有地方将税率降为6%—7%,大幅度的降低了增税率税率。这是个利好消息,对于交通运输业而言,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税率测算工作,并积极呼吁,争取能够切实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总之,目前国际上多数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把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延伸到了整个服务行业。为了和国际接轨,国家选择交通运输业作为增值税改革的试点,体现了国家对交通运输业的支持,与国家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方针一脉相承。当然增值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不断的试点、研究和摸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2]张斌.营业税全面取消后的影响分析 财会研究, 2011(02)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服务提供者向另一国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服务贸易作为货物贸易的辅助项目是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多边贸易的谈判重点也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ofServices,简称GATS),服务贸易被正式纳入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对各国服务贸易,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通过四种提供方式被定义:过境服务(CrossBorderSupply),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接受服务;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方境内建立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到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其特点鲜明:第一,服务贸易是一种无形贸易,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第二,服务贸易的生产与消费往往同时发生,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一般只在各国的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第六;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
二、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入世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在履行我国对WTO有关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方面的各项承诺的过程中,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整体竞争力较弱。
1.发展速度快,但整体水平低下
中国产业结构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标志性的变化,服务业比重于1985年开始超过农业,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农业、工业带动转为主要由工业、服务业带动。按可比价计算,在1990年~2004年GDP增长的9.3%中,5.8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贡献,2.5个百分点来自服务业,1.0个百分点来自农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2003年进口总额为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出口总额373亿美元,增长20%200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达到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4.5%。显示出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率仅占1%左右,这与我国的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并且我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为10.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远低于货物贸易所占比重,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2.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服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从服务贸易进口看,已形成了以金融业、零售商业、旅游业民用航空运输业、房地产业、租赁业等为主的服务行业;从服务贸易的出口上看,已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业、国际金融业与保险业、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运输业为主的行业。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很不合理,我国目前仅能提供40多种服务,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消费,如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等,生产很不发达,许多种类的服务尚难以提供,特别是一些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尚属空白。我国服务贸易收支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项目仍然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居主导地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们习惯于把服务业就业视作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渠道,其实这是我国服务业行业水平低给人们造成的误解。
3.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国际收支逆差变动较大,并且逆差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1)国际运输支出增长迅速。(2)保险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3)其他商业服务顺差有所回落。(4)专有权利和特许支出明显上升。
4.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入世后,中国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将不断提高。过去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现在逐步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开放格局。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已先后在零售商业、金融保险、旅游和一些专业服务领域开放了国内市场。国外服务业的进入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他们带来了先进技术、规范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经验,带来了国际通行做法与观念,为我国服务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实际情况及发展制约因素,我国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发挥政府职能,以及其他方面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策略,以应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优化产业结构
(1)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服务业的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服务贸易的扩大,尤其是服务出口的扩大,基础在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发挥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并积极培育竞争优势,服务出口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服务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有利条件。按照《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首先,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适度向第三产业倾斜,并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其次,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服务业门类多,层次高低悬殊,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一起上。
(2)调整服务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
从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看,我国具备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一是国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较快提升,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在内的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有望出现突破性的决速增长。二是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继续提升,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强研发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我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资源是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服务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并不断挖掘其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我们还应注意培养新兴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发展诸如咨询、金融、技术专利和通讯等高层次服务行业。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的市场供给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应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上,最终落实于人力资本要素上的竞争。我们在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时,要注意加大对教育、科研和开发等高等要素的投入,加速建立健全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给能力,这对于促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2.调整政府职能
(1)灵活运用保护政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透明度
目前,我国已有限制地开放了部分服务市场,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法规,使市场竞争中出现不应有的混乱场面。所以,为了促进服务贸易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对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尤其要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并加快各服务部门
的立法进度,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生效前,做好立法的准备,也是我们争取主动的一项措施。此外,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和机密的前提下,我们应进一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对有关各项服务的政策及有关规定予以公开,以便外国服务提供者更加了解中国服务市场,寻求合作机会,同时也防止了有些国家以此为借口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3)完善服务贸易体制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对于服务业,一方面存在管制过多、过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制不力或缺乏管制的问题。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
另外如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有选择的实施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都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说,提高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的根本举措是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说,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制高点的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服务贸易;GDP;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进出口额不断增长。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仅为44亿美元,2010年则达到3264.2亿美元,翻了70多倍。1982 年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到2009年提高到4.5%,居世界第4,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大国。但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晚、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较低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一国的第三产业越发达,占该国的GDP越高,就表明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当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创造的GDP已占整个国家GDP的80%左右,而我国仅为40%左右。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我国GDP的比重为43%,远远落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
由于我国服务业起步晚,总量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也偏低,国际竞争力低下。服务业的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极大制约。
2、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形势下
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取得较大增长,但除了个别优势行业外,其他大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受到的冲击非常严重。
据商务部网站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长,2010年达到219.2亿美元。特别是2009年高达296亿美元,主要逆差行业为运输、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和旅游,逆差额分别为230亿、106亿、97亿和40亿美元。下表为我国2003-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逆差逐年增长,尤其是2009年逆差空前之大。
3、服务贸易发展长期落后于货物贸易发展,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较低
我国服务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因此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平均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
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一直较低。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比重只有10%,而全球平均水平达到了20%,很多发达国家的比重已经达到30%,发展中国家印度也超过30%。
4、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和地位都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作用也十分重大。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贸易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服务贸易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服务贸易出口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远洋运输、劳务工程承包和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的部门,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技术和知识密集的行业规模却偏小;其次,服务贸易的区域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服务贸易发展更为落后。此外我国服务贸易对象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量较少。
二、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条件
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较为落后,但我国服务业还具有很多优势条件,有效发挥和利用这些条件,必能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条件
目前世界经济正复苏发展,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各个领域正逐渐转好,世界贸易和跨国投资等也在不断发展,各国刺激经济增长、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没有减弱,这些国际形势都有利于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拓市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中国现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同时,前几年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稳出口、扩进口的政策措施总体保持稳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2、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促进了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我国服务业的兴衰关系到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大力发展以光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缩小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差距。这些都有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3、服务贸易种类较为齐全、发展潜力大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形成了以金融、零售业、旅游、民用航空运输、房地产、租赁、专家服务和咨询、基础电讯为主的进口服务行业,以国际旅游、国际金融与保险、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运输为主的出口服务行业。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规模及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关键词] 服务贸易 中部地区 可行性 对策
一、中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中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性
服务业的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1997年的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显示,1980年~1995年,服务贸易年均增长8.4%,而同期实物贸易年均仅增长5.2%。全球竞争正在从产品领域向服务领域转移。服务贸易具有增加外汇收入、快速回笼资金、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水平、改善投资环境等优势。面对这样的一种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强大,无疑将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客观要求。
2.中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可行性
(1)区位优势。从交通等条件看,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已基本形成便捷通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
(2)资源优势。中部地区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在发展和壮大旅游服务贸易上具有得天独到的优势;中部劳动力成本只有东部的60%左右,有庞大和素质较好的各类劳动力,特别是部分城市熟练技术工人和科技资源供应也较充足;从工业可用土地看,中部是东部的1.4倍。
(3)产业基础好。中部地区产业门类齐全、承载能力较强,在全国30个制造业部门中具有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有15个行业。
(4)经济发展迅速。“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7年全年中部地区进出口74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7%,增长速度首次快于东部地区,以绝对优势列各区域之首,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4.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已达到了213.6亿美元,同比增长41%。
(5)制度环境日益改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如深化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建立有利于市场公平竞争、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体制和机制;努力促进服务业集群发展,提升竞争优势;加快了服务业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完善;加快人才的培养,积极利用外资;同时在法律、管理、网络等方面不断加大发展力度,对科技、信息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给予扶持等。
二、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整体来看,近几年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较快。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不断提高。
(1)中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快,但总量偏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小。根据中部各省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表明:2006年,我国中部地区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约15380亿元,占当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18.6%;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246亿元,在全国和中部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中分别占16.8%和47.1%;中部服务业增加值占中部生产总值比重平均约为36.8%,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其中湖南、湖北、安徽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服务业平均增速超过10.6%,高出全国同期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2007年,中部地区六省共完成生产总值51805.9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21.0%;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818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8.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其中湖南、湖北同以39.7%的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现代服务业中的生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根据2007年度数据显示,当前中部六省的工业化水平(工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山西59.6%、江西51.7%、河南50%、湖北44.8%、安徽44.7%、湖南42.7%,相比东部、西部与东北等其他经济区域,中部地区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工业产品销售率、进出口贸易增长水平上,分别以23.71%、98.36%和37.7%名列前茅;而中部服务业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湖南39.7%、湖北39.7%、安徽38.8%、山西34.9%、江西31.7%、河南29.3%。中部的第二产业所占经济比重已介于40%~60%的工业化中期,劳动力与资本将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中部服务业的发展也将由以商贸流通、仓储保管、餐饮住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为主,继而转向以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技教育业、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中部良好的工业化基础水平及其所推动的城市化进程,也为其现代生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滞后。目前中部地区的服务业还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而在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如银行业,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相关业务,它们进入金融市场可凭借雄厚的资金,灵活的经营机制,多种金融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来开拓业务,而中部地区融机构则缺乏灵活经营的能力,这增加市场竞争的难度;再次,由于地区、部门分割,企业无法扩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应,缺乏竞争力。如航空运输业,当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具有资本、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能力等强大实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而这些是中部地区航空运输业需大力改进的地方;信息查询方面,为企业提供信息和咨询的服务部门缺乏且规模小,部门间信息封锁、信息闭塞和信息失真的现象还很普遍。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结构失衡。总部地区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出口结构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品牌效应;缺乏高素质人才等等。由于起步较晚,中部地区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较低。从2005年上半年的数据看,服务贸易收支主要仍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本结构没有变化。在品牌效应方面,尚未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品牌。商业企业主要以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为主要经营业态,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加上家乐福、沃尔玛等几家外国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的进入,竞争难度加大。此外政府、企业思变意识仍然不够,缺乏相应高素质人才。
(3)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滞后。获得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具体资料并不容易,有关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只是从对外经济统计数据中初步估算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数额,误差很大,这就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难摸清中部地区的情况。服务贸易中占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是旅游业和运输业,其他行业尤其是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贸易领域的统计几乎是空白,为这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不利于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全面发展。
三、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立足中部地区现有的农业、资源、交通、人力等优势和区位优势,积极吸收外资加快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和开放,促进发展新型加工贸易。加快中部服务业对外开放和吸收外资步伐,更多地承接国际服务和软件外包,大力促进该地区生产业的加快发展和升级。一方面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本地区的投资和商务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沿海接单、中部加工”和“中部接单、中部加工”等新型加工贸易的发展。通过生产业的升级,可以引入和培育更多中高端服务供应商,进一步提高东部和中部自身的接单能力。一方面,更多地以国内企业为主体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能力,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逐步增强自主发展与创新能力。
3.完善服务贸易统计系统,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并培养一批相应人才。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中部地区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为进行管理;对中部地区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以提高其发展和竞争能力而达到保护目的。政府应着手于旨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政策市场,为其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的一系列努力,通过宣传、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对策
一、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强劲之势一直延续至今。纵观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态势,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迅速,但各主要贸易区发展不平衡。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高达24150亿美元,与1970年仅710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35年间增长了33倍;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五分之一,增至90年代的四分之一。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世界各主要贸易区又是不平衡的。欧洲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居前列,2005年欧盟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04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欧洲发达国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部门。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多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总体发展水平低于西欧,但经济发展速度快,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居世界首位,地区总体排名仅次于欧洲。
第二,国际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领域扩大。二战之前,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劳务的输出输入上。二战之后,由于第三次产业发展,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的比重较20世纪70年代下降很多,国际旅游的比重略有上升,其他服务包话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信息服务、专利或许可、其他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可统计项目。这些大都是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项目,在新的科技浪潮推动下,增长速度很快,远远超过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占比重较大的运输和旅游业的增长,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三,国际服务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已基本实现服务化,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均已超过65%。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的不同,加之开放服务市场,意味着大量要素的跨国流动,一些敏感性领域,如金融、保险、通讯以及航空运输等,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和安全,各国必然对相应的服务业进口进行限制。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诸如入境限制、技术标准、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
第一,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层次尚低,国际市场占有份额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不仅总体的规模水平迅速的提高,其种类也日趋多样化。但真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领域还仅仅局限于海运业、劳务输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旅游业这类资源充裕型产业。即便是旅游业,在旅游的“软件”建设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管理水平低,文化娱乐项目缺乏,专业导游人员匮乏等。
第二,服务贸易专业化水平呈现下滑趋势。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是用来衡量一国国际贸易是否具有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系数越大越有优势。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专业化系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服务贸易扩展的势头也越发强劲,而我国近年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呈下降态势。我国劳动力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及旅游业等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服务贸易中,比较优势主要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和政策会引起高技术人才的流动,通过培训和教育,人力资本的状况也会发生改变。然而,我国的高等生产要素缺乏,一些知识或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如金融服务、技术服务,发展该方面的服务出口要求出口国有很强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而这些恰恰是我国现阶段所缺少而又急需解决的。从以上分析来看,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在我国,沿用传统比较优势思路运行的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日趋增大,这有力地证明了比较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尤其在服务贸易中,拥有比较优势并不一定就能获得比较利益。
二、以进出口指标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一)服务贸易进出口指标
就我国服务贸易净出口指标来说,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贸易上。近年来,中国运输服务出口占比虽呈逐步上升势头,旅游服务出口比重略有下降,但仍占最大比重。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之,我国服务贸易各项目的净出口指标显示出我国的竞争优势集中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仍处于相对劣势。
(二)出口市场占有率指标
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占有率就是服务贸易出口额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值。它反映一国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比例提高说明竞争力增强(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达15%以上,其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其余7国。而我国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还不到3%,不足美国的1/5。我国服务出口市场占有率排在以上7国之后,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小的。
(三)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某一产业净出口与该产业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用来说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作为一个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通货膨胀、经济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介于±1之间。从出口的角度来看,该指数越接近于+1,表明国际竞争力越强。
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分析,我国总体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贸易竞争力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成为我国服务贸易的支柱项目。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大多时间里呈现出正数状态,其优势的获得主要是靠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在余下的所有其他项目服务中,贸易竞争力指数多为负数,着实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当低下,尤其是在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领域。
(四)服务贸易显示性优势指数
近年来,美国、法国、荷兰和英国的RCA指数均大于1,其中美国的RCA指数最高,一直保持在1.4左右,表现出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很显然,这些国家是世界上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和德国的RCA指数多年来一直处于0.7左右,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而中国的RCA指数近年来一直徘徊于0.5-0.6之间,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弱,属于服务贸易发展极其滞后的国家(见表2)。
综上所述,不管从RCA指数的大小还是其变化情况来看,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总体国际竞争力很弱。
三、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培育服务贸易竞争优势。除了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的稳定增长外,我国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项目,包括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力度培养这些领域的应用性人才,汲取国外先进的、成功的经验,提升它们的竞争力。
第二,加强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机制,加快金融服务发展。在我国的服务业中,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如交通运输、旅游等仍占主导地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比重很低。而当今国际服务业竞争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知识、技术、管理类的服务行业中,此类服务呈现出制约因素少、市场增长快、附加值高的特点。所以我国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知识、信息技术型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结构升级。此外,还要加速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促进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服务在整个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它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供关键性的重要服务。但由于监管的真空,导致了我国银行信用的缺失,从而使我国金融服务在国际市场上无立足之地。所以,加快金融体制的进程,加快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金融宏观调控水平和银行监管水平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是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第三,建立科学的国际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面对多行业、门类繁多的领域,其宏观管理将主要表现为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商务部应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侧重于全国服务业进出口政策的协调和管理。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要加强政府间谈判与协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继续在互惠原则基础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越发显得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自己意见的表达,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对方的要价,“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通过双边尤其是多边谈判,维护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在服务出口措施尤其对我国有特殊利益的方面给予平等待遇,从而使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环境中,以谋求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
2.谭小芬.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经济评论,2003(2).
3.黄俊.服务贸易壁垒的新特点与我国服务业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0).
4.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宏观经济与研究,2003(7).
5.王绍媛.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基于进出口数据的指标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1).
6.王国安,扬军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9).
7.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2).
8.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3).
9.刘庆林.国际服务贸易[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10.王小平.中国服务贸易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J].财贸经济,2004(8).
11.周怀峰.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经济纵横,2005(3).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己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整体竟争力低下。本文就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关对策。首先,论文阐明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提供方式和特点,然后,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竞争力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际服务贸易方式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服务提供者向另一国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收入的交易过程。服务贸易作为货物贸易的辅助项目是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多边贸易的谈判重点也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of services,简称gats),服务贸易被正式纳入多边贸易体制的管辖范围,对各国服务贸易,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际服务贸易通过四种提供方式被定义:过境服务 (c rossb orders upply),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境外消费(consumptiona broad),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接受服务;商 业 存 在(commercialp resence),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方境内建立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自然人流动(movemento fp ersonnel),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到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其特点鲜明:第一,服务贸易是一种无形贸易,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第二,服务贸易的生产与消费往往同时发生,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一般只在各国的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第六;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
二、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入世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视程度在履行我国对wto有关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方面的各项承诺的过程中,我国服务贸易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整体竞争力较弱。
1.发展速度快,但整体水平低下
中国产业结构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标志性的变化,服务业比重于1985年开始超过农业,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农业、工业带动转为主要由工业、服务业带动。按可比价计算,在1990年~2004年gdp增长的9.3%中,5.8个百分点来自工业的贡献,2.5个百分点来自服务业,1.0个百分点来自农业。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2003年进口总额为4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出口总额373亿美元,增长20%200 5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达到730亿美元,同比增长24.5%。显示出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但是 ,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率仅占1%左右,这与我国的人口、总体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并且我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2006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为10.2%,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远低于货物贸易所占比重,说明中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匹配程度大大低于世界水平。
2.发展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服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从服务贸易进口看,已形成了以金融业、零售商业、旅游业民用航空运输业、房地产业、租赁业等为主的服务行业;从服务贸易的出口上看,已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业、国际金融业与保险业、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国际运输业为主的行业。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结构很不合理,我国目前仅能提供40多种服务,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消费,如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等,生产很不发达,许多种类的服务尚难以提供,特别是一些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尚属空白。我国服务贸易收支中规模最大的三个项目仍然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居主导地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十分低,以至于人们习惯于把服务业就业视作解决企业富余人员的渠道,其实这是我国服务业行业水平低给人们造成的误解。
3.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我国服务贸易近几年国际收支逆差变动较大,并且逆差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说明我国服务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国际上处于比较劣势。(1)国际运输支出增长迅速。 (2 )保险收支差额进一步扩大。(3)其他商业服务顺差有所回落。(4)专有权利和特许支出明显上升。
4.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入世后,中国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将不断提高。过去禁止外商进入的领域,现在逐步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贸易开放格局。根据实际情况,我国已先后在零售商业、金融保险、旅游和一些专业服务领域开放了国内市场。国外服务业的进入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他们带来了先进技术、规范化的企业制度和管理经验,带来了国际通行做法与观念,为我国服务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
通过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分析,结合我国服务贸易实际情况及发展制约因素,我国需要从产业结构优化、发挥政府职能,以及其他方面选择符合国情的发展策略,以应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优化产业结构
(1)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国服务业的总量偏小,比重偏低,服务贸易的扩大,尤其是服务出口的扩大,基础在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只有不断发挥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并积极培育竞争优势,服务出口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我国服务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增强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的竞争能力,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创造有利条件。按照《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要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首先,国家要继续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使产业政策适度向第三产业倾斜,并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其次,要注意发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发展服务业中的作用。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服务业门类多,层次高低悬殊,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一起上。
(2)调整服务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
从国内产业发展的基础看,我国具备了在“十一五”期间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基本条件。一是国内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在较快提升,包括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电站设备在内的一批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出口有望出现突破性的决速增长。二是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继续提升,即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可以从出口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加强研发能力,有利于提升其出口商品的国内增值率。我国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优势资源是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旅游服务、工程承包、劳务输出等具有传统竞争优势的服务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增加贸易的附加值,并不断挖掘其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我们还应注意培养新兴服务业的竞争优势,发展诸如咨询、金融、技术专利和通讯等高层次服务行业。加快建立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的市场供给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应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上,最终落实于人力资本要素上的竞争。我们在制定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时,要注意加大对教育、科研和开发等高等要素的投入,加速建立健全服务贸易高等要素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的供给能力,这对于促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中国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2.调整政府职能
(1)灵活运用保护政策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一步开放服务业的,也没有一个国是毫无保留地开放所有服务部门的。因此,面对国际高水平服务业的冲击,中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服务贸易总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中国应充分加以利用。保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有选择地、适度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这样对未开放的国内服务市场客观上形成了保护。第二,在对外开放的服务市场领域,实行一定的进入限制,如对服务提供者的数量限制、资格限制等。第三,对外国服务提供者在国内服务市场的竞争行业进行管理,如价格管理、垄断竞争行业管理等。第四,对国内部分服务行业和领域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在税收、财政、信贷、人员培训及科技支持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透明度
目前,我国已有限制地开放了部分服务市场,但由于缺乏配套的管理法规,使市场竞争中出现不应有的混乱场面。所以,为了促进服务贸易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对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尤其要制定一部我国服务贸易基本法,并加快各服务部门
的立法进度,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生效前,做好立法的准备,也是我们争取主动的一项措施。此外,在不影响国家安全和机密的前提下,我们应进一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对有关各项服务的政策及有关规定予以公开,以便外国服务提供者更加了解中国服务市场,寻求合作机会,同时也防止了有些国家以此为借口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3)完善服务贸易体制
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对于服务业,一方面存在管制过多、过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管制不力或缺乏管制的问题。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
另外如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有选择的实施服务业对外开放等都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来说,提高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状况的根本举措是加大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从本质上说,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制高点的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更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李杏谢正勤: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江苏商论,2004.9
[2]饶友玲:《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产业特征.与贸易政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王仁曾: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统计研究,2002,(4)
[4]程大中:《服务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载《世界经济》,2000(1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