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为市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日益满足实际岗位能力的要求,从而呈现出居高而稳定的就业率。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对这一难题的解决,风景园林将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未来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专业前景十分广阔。园林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兴趣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高职高专类教育体制,而在现行的招生制度指导下,筛选出的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开学之前根本不知道园林是什么, 将来干什么,更不了解自己有没有园林方面的特长。

(二)教学内容急需调整

尽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已大量普及,但仍有一部分课程没有面对职业教育的教材, 只能采用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理论性的教材代替, 这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因此,真正高质量的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亟待出现。

(三)教师队伍实践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职教结构普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 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高职院校里为数不多,而那些忙于校外工程,没有时间备课、提高自我及教学认真而无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这种教师结构亟待调整。

(四)学生观念落后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知识面较窄, 对事物的理解也较狭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偏重于园林设计, 而忽视园林工程与施工技能, 以及相关的标准及规范、园林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等多项内容。当今园林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流的设计人员, 更需要懂技术、懂工程管理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总感觉自己不如本科生。这便迫切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尽快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二、课程体系建设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完整性。要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根据现代园林特点和当今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四大模块。

(一)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

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应立足于为技能教学服务,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整合成《植物生长环境》。把《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和《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进行适当的加强。

(二)技能实训课

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且要求实训教学占到教学总学时数的60%左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分学期分环节明确技能实训教学项目,学生由易到难地接受技能训练,训练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自编和选编专门的实训教材。

(三)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开设《摄影技术》《园林美学》《盆景制作》《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转变教学思路

园林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将成为我们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除专业能力外, 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教学思路应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思考,去认识事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突出技能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让学生接触实际,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植物学》、《园林树木》等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训指导与管理, 注重检查与验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体现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而且具体生动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园林工程建设图片,可将空间移位,将丰富多彩的园林工程案例搬到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情景教学。

(四)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以前,很多课程理论考试全部以笔试考核为主,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往往可以考出较高的成绩,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体现和得到提高,以学生能力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应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

参考文献:

[1]杨建刚.人工神经网络实用教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段晓鹃.初探园林职业技术教育[J].教育科学.2009;

[3]王颖、巩如英等.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9年第3期;

第2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现场施工;项目管理

1 了解设计方案和要求

施工前必须有现场用地情况,绿地规划设计图,设计方案和施工要求,并要了解施工中的各个部门配合情况,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熟悉施工现场情况,如现场的水源、管线、电缆、实质用地情况等。

2 现场勘察与制定施工方案

在了解设计意图、方案和要求的基础上,应首先勘察施工现场,然后做好关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实地检查,了解场地的环境状况与周边情况,考虑什么位置适合进场比较方便,做到减少资料浪费,并设立临时办公室,同时了解分析种植土情况,向建设单位提议是否要更换种植土。计算更换的数量、工程量是多少。②劳动力计划:按照开工日期和总工期要求,编制劳动力需要计划,组织各相关工种进场,安排好进场职工生活,并做好入场职工的教育工作,通过教育增强安全、防火、防盗和文明施工意识。③编制材料计划:根据施工计划要求和进度做好苗木的采购订购工作,做到货比三家,以树型完整、姿态优美、规格符合设计要求为第一条件。按时、按质、按量组织进场,并要求堆放整齐。并根据规范、规定和要求,进行各种材料的检查,以保证工程质量与进度要求。④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计划,按使用先后组织进场。

3 施工现场管理

3.1 场地平整

场地平整前应对施工场地内进行清理,将所有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设计标准和景观要求进行场地平整,土方回填要平整至设计标高,要对场地进行翻挖,草皮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30cm,花坛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40cm,乔木种植土层厚度不应低于70cm,将破碎表土整理成符合设计要求的平面或曲面,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整坡工作。如遇到突况,及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汇报情况,并与设计负责人、监理负责人、业主共同商定后再处理。

3.2 苗木选购、栽植和管理

绿化工程的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苗木在种植和养护期间要保证其成活率,所以在选择苗木时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品种;其次要控制进苗关选择壮苗,即按照设计规格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高和土球等6个方面来控制进场苗木的规格。苗木种植技术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种植成功。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公园、庭院及道路绿化均属于水平绿化工程范围。施工安全主要是针对大规格乔木的的移植而言。做好施工中大规格乔木的起苗、运输、假植、栽种和养护各环节安全控制是保证施工水平作业安全的关键。具体来说在起苗时要尽量避免劈裂大根,多保留须根,苗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吊装机械的操作安全,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施工,对进场机械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大规格乔木在转运时要将土球捆绑牢固用苫布把树根盖严,以防树根失水,卸苗时注意不要碰撞土球,以保证大树的成活。

施工现场原有树木经确定需要保存的, 在土建施工以前, 应采取措施暂时围起来,以避免由于踏实、焚烧造成损伤。为了防止机械损伤树干、树皮,应用草袋保护。特别是行道树,有时由于更换便道板或树穴板,需要做垫层,石灰和水泥都会造成土壤碱化,危害树木正常生长。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树穴用土护起,做成高30cm以下的土丘, 避免石灰侵入。 如果垫层需要浇水养护,应及时将树穴围起,或将水导向别处,禁止向树穴内浇含有石灰、水泥的水。

表土的采取和复原土壤是花草树木生长的基础,土壤中的土粒最好是构成团粒结构。一般情况下,表土具有大量养料和有用的土壤团粒结构,而在改造地形时,往往剥去表土,这样不能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应保存原有表土,在栽植时予以有效利用。在表土的采取及其复原过程中,为了防止重型机械进入现场压实土壤,避免团粒结构遭到破坏,最好使用倒退铲车掘取表土,并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表土最好直接平铺在预定栽植的场地,不要临时堆放,防止地表固结。掘取、平铺表土作业不能在雨后进行,施工时的地面状况应该十分干燥,机械不得反复碾压。为了避免在复原的地面形成滞水层,平铺时要很好地耕耘。

绿化地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清掉垃圾,拔掉杂草,该作业的重要性在于为树木等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养料和水分。因此在施工中不得使用重型机械碾压地面。首先要确保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第二确保适当的土壤硬度。土壤硬度适当可以保证根系充分伸长和维持良好的通气性和透水性,避免土壤板结。第三确保排水性和透水性。所以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第四确保适当的pH值。为了保证花草树木的良好生长,土壤pH值最好控制在5.5~7.0范围内或根据所栽植物对酸碱度的喜好而做调整。 第五确保养分。适宜植物生长的最佳土壤是矿物质45%,有机质5%,空气20%,水30%。

3.3 在施工中,要灵活机动,适当细部调整管理

在园林绿化施工的项目管理中,施工现场的细部调整将会使整个项目的整体效果更加完美。首先,积极地与设计交流相协调,领会设计意思,掌握设计原则。协调与监理建设等参与单位的工作也很重要。园林绿化施工带有一定的艺术扩展性,同样的施工图由不同的项目机构管理,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笔者认为,地形造坡、乔灌木的放样等方面,项目机构应该积极主动,灵活处理,在不违背设计原则的前提下,不需要照搬施工图方格网,适当根据现场情况作出局部调整,以达到更自然、生态的效果。

3.4 制定项目目标,加大技术投入

道路绿化工程做得好与坏,最终在于技术力量的投入力度,不仅要提升项目质量,还应把握项目进度,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道路绿化工程的内容简单,相对而言,技术要求更加深入。例如,根据土方的种类,制定不同的改良措施。如工程多粘性土,透水性能差,肥力强,则可适当深挖,填埋一些无害的建筑渣、碎石等,增强透水性;苗木种植方面,因树而异,例如,耐旱树种,可适当加深树穴,填充碎渣,减少种植深度,加强支撑;耐湿树种则相反,可适当增加种植深度。树木习性不同,技术处理措施也不同。项目完工后,制定细致的养护计划与措施方案。道路绿化工程的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水是最关键的养护要点,解决了水的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养护的问题。

4 做好施工验收后的养护管理

施工验收后工作就是养护管理。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表明养、管的重要性。养护与管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又是一项无尽无休的长期性工作,但施工后几个月的养护管理尤为重要。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必须每天不间断地进行,其主要内容有:

4.1 灌水与排水

水分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树木体内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水的参与下进行的。用人工方法向土壤内补充水分为灌水,以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以及促进苗木生长。排水是防涝保树的主要措施。

4.2 中耕除草

中耕是采用人工方法促使土壤表层松动,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土温,促进肥料的分解,有利于根系生长。中耕深度依栽植物及树龄而定,浅根性的中耕深度宜浅,深根性的则宜深,一般为5cm以上,结合施肥则可加深深度。

4.3 病虫害防治

植物的防治病虫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5 结语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程。园林工程的内容朝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规模也日趋扩大。这就要求园林施工单位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运用现代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园林工程运行的客观规律要求,对园林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提高园林工程项目的效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荣先林,姚中华.园林绿化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第3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

第4篇: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目前,我国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建筑学校,另一类是艺术学校(含职业教育本、专科),当然各有侧重和特点.这两类学校的学生学习中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其实也仅仅是专业的开端.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的差异,将来每个人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但各自都会寻找到相应的位置,无论是哪一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均是市场对人才不同需求的反映[1].因此,在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上要提供给学生符合行业建设与发展的职业技能知识.在对学生的培养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结合,会对办好专业教育和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人才的培养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创新现有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结合,具有创新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适应时展与企业需要的,具有职业设计资格的学生,才能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高级人才需求.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共同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高度现代化商业化的形势.通过产学研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既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手段,又是实现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主要途径.

2.1将传统“3.5+0.5”的办学模式,改为“3+1”的教学模式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行业发展特点来看,企业对聘用的人才要求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职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调整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程变得刻不容缓.传统的“3.5+0.5”的办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3+1”模式的教学设计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3+1”教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进行通识课、专业平台课教学;最后1年即第7-8学期到企业现场实践.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结合在企业里的实践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是一种是非常有效的办学模式.“3+1”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教育的形式,得到实践创新.

2.2创立“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引领我国职教改革的方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以考取室内装饰设计员(三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装饰美工、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师和景观设计师证书(国家劳动部与社会保障部)等相关证书.通过在教学计划中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证书考核,制定本专业具体那一个学期考取那些证书,并落实考试大纲,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坚持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毕业制度的培养要求,把双证书制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双证书”或“多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应对目前人才需求发展的有效方式,尤其在我国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3加强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本科+技师”开创职教师资培养的先河我国多数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一部分是为中职学校培养优秀师资,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为基础,兼顾以职业技能性-学术性-师范性的培养为目标,不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从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中,选拔部分技能突出的学生或者未来想从事教师行业的学生进行技师技能训练,将本科专业教育和技师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努力提高其专业技能,满足国家中职院校对该专业职教师资人才的日益需求.

2.4建立服务平台,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服务平台是实施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基础.建立由专业实训实验室、校办产业(工作室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共同组成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形成人才培养、科研开发、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对外合作交流的多层面、多方位的合作,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专业实训实验室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实训实验室主要有建筑模型实训室、光环境研究实验室、材料实验室和计算机辅助实训室等,这些专业实训实验室,能给学生提供验证课堂理论知识的的试验地,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课题研究等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实验实训室的教学具备了灵活性、针对性、时代性及市场化等特点,符合艺术设计的教育规律和个性化要求,学生在课题的完成中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巧,避免了教条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实行工作室制,开展项目化教学,强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工作室资源优势,联系企业、行业,承揽业务,对内提供教学实践与科研,形成与企业、行业产品与技术发展紧密联系的产品设计与技术联合体,使专业教学得以更有效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建立主要以工作室为服务平台,强化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两种途径.一是把项目引入学校课堂教学,在课程中完成项目的设计;二是把学生带出学校,采用顶岗实习或课程实习等方式,完成项目设计、后期的施工管理工作等.实践证明,通过学校与当地设计院、室内装饰设计公司和景观设计公司等的合作关系,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群中开展项目教学,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逐年提高,取得了明显成效.

(3)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不断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校研合作,创新产学研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有四种:一是校企合作实践“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与公司签订合作教育协议,约定:学生在完成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企业来校招聘,与学生签订协议;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在公司完成,公司按月给学生发补贴,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公司工作.二是以科研课题为基础,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同行企业、科研单位进行多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及应用展开课题研究,科研成果实现校企双赢.三是定期举办专业讲座.学校本专业多名教师被设计院、企业聘任为兼职设计师,学校也定期邀请科研院所与企业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来校讲学,做学术报告,把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企业前卫的设计理念、现代经营与管理理念,引入学校、引入教学.四是校企合作开设培训班.学校优秀教师和企业高级设计师给企业员工、学生开设培训课程班,课程内容与学时可以按实际需要设置,主要是针对学员的薄弱环节而设定.这四种合作模式是教学、科研、生产三方面结合,有效地发挥并利用学校、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资源,充分体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3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建立多元化、与时俱进,反映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课程体系非常有必要.针对对目前市场人才需求的差异,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体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区域需求相结合、具备实用性和灵活性.

3.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及其专业(群)按照地方环境艺术行业企业人才规格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能力、课程的流程,确立课程模块,以环境艺术设计岗位(室内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为载体,通过单项项目训练、专项项目训练和综合项目训练,按设计定位构思、设计效果表现、方案实施与施工管理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了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以及学校、企业、学生等多元参与的考核方式,突出了融职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养成于一体的特色.

3.2校企共建特色核心课程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更新飞快的行业,与软件开发、材料、工艺、施工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可通过教师与企业同行专家共同进行课程分析、制定教学大纲、融入职业元素、设计教学环节、研究授课方案、提出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在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教学法,在课程内容方面,反映技术新成果、新趋势,着眼于对实际项目设计与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既形成了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的竞争优势,又体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而在实践教学上,共享学校与企业资源,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全面改革,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发系列特色课程、精品课程与特色教材,形成教学科研成果.

3.3灵活多样的专业选修课广泛开设各种选修课程,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选修课的设置使学校的教学工作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学习兴趣选修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它不仅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且该专业的学生对软件的学习掌握比较高,通过开设各专业互选课程,掌握其他专业的一些软件如FLASH、CORDRAW、MAYA等,或者选修影视编辑、网页设计与广告设计等动画、多媒体和装潢设计等外专业课程学习,可极大的弥补边缘学科本身存在的课程设置的缺陷,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多专业多能人才的需求.

4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配合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体现“校企互补,内外一体”的教师与设计师资团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