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

第1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学生的成长和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级学校的重视,政治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高中政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研究和进一步推广。

一、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高中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阶段,其人生观和世界观尚处在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着力培养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提高他们对事物的辨识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认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规律,正确的看待客观世界;同时,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2.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创新精神、传统文化素养、实践能力、身心健康信息、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长等方面,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促进的作用。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路和方法

1.逻辑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术语和概念,把握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运用一些推理方法对这些概念的逻辑性进行论证,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有很大帮助,其推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一些事物的真伪。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进行贯彻。例如,在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章节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对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模式、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进行思考,分清这些概念各自的内涵和外延,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弄清其原理。让学生学会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学的应用一些逻辑方法,从而提高对于概念或术语的理解程度。

2.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辩证性思维由于需要考虑的事物更广、更复杂,因此其能力培养与逻辑性思维能力相比,更为困难。但是,从辩证性思维的优点来看,高中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对其识别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对复杂事物的认知,提高把控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辩证思维需要高中学生将课堂学习和课后思考进行结合,通过一定时间的总结和摸索,才能成型。根据相关研究,高中阶段是学生辩证思维开展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政治课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成为培养高中学生辩证思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途径。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国经济制度相关内容的时候,可以启发W生积极思考,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而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为什么我国公有制经济要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它的意义在于哪里?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对于其它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弊?让学生通过正反对比式的辩证性思维找出我国必须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原因,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深思熟虑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深度。

3.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创造性思维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必须具备的另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其特征是,学生能够独立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看,创造性思维是在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反映出高中学生所具有的思维层次和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让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强,还可以把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思想和方法成果化,促进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方法。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其核心的要素是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瑕疵,不仅不要加以批评,而且还要反复启发,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找到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学生对于事物的独特看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出来,并对其进行充分肯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在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必须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其中最为重要的三种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性思维能力、辩证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者之间既有层次性的关系,又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摸索出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办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姜惠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2):72-73.

[2]李向京.高中政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2):64-64.

第2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心理学提出,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物理学科的研究,以自然界物质的结构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为内容.对于那些纷繁复杂事物的研究,首先需要抓住其主要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的理想化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去研究“典型”,以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建立新的概念.这种以模型概括复杂事物的方法,是对复杂事物的合理简化.

在教学中,把握好物理模型的思维,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之一.然而,在物理教学中,模型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步入模型思维的大门,适应并掌握这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首先应重视实例和图象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问题现实化,尽量用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和想象的事例和图标来说明问题,重视实例和图象,教会学生简化问题和画图.在理论上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 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思维,从而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量变”和“质变”.

其次应训练学生对题目的敏感度,关注题目中的重点字、重点词,提高读题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题断句和分析题目,要有目的性,从每句话中提炼所能得到的信息,从信息联系知识点,并把读题观念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内化为习惯,从而引起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布鲁纳说:“制订物理学和数学课程的科学家已经非常留意教授这些学科的结构问题,他们早期的成功,可能就是由于对结构的强调.他们强调结构,刺激了研究学习过程的人.”

第3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思维能力;核心;培养

我国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中都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是能力之树的主干,是创造的源泉. 思维能力强,思维往往就不拘一格,能突破定式,不仅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发散性、深刻性、逆向性.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不仅思得深、造得巧、解得妙,而且可促进联想,发展智力,有益于应用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现就此浅谈一下.

一、优化知识引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是客观事物数量和空间位置关系规律性的反映,是前人思维活动的结果. 而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再发现”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化知识,引入过程,阐明概念产生的背景,掌握性质和定理被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从教师的思维导向中学会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

如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教学时可按如下方式引入概念:首先给出函数f(x) = ■,f(x) = x2 + 1,f(x) = 3x - 1,让学生对每一个函数计算-f(x)和f(-x),然后再和f(x)比较,在每一组里找出是否有两个相等的,接着,让学生思考:这里的三个函数展示出三种不同的现象,即f(-x) = -f(x),f(-x) = f(x),f(-x)≠±f(x),那么对这些现象及本质如何进行数学描述呢?在此基础上引出奇、偶函数的概念. 用以上方式引入概念,既搞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情境是在具体场合下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形成的气氛的总和. 课堂教学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良好的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核心. 要创设和调控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间的关系,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设计问题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富有启发性;(2)具有导向性;(3)内容的连贯性;(4)与实际的结合性.

三、层次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层次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推动思维多层面逐步深入地发展,使知识和能力不断升华. 教师可根据知识结构的繁简和理解程度的难易,把包含在知识和规律内的复杂和隐蔽的内涵,层层剥离,进行多层面的展开,逐级推进和激发,既能使教学由表及里,深入清晰地揭示出整体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对“复数的三角形式Z = r(cos θ + isin θ)”的理解,首先通过观察,可作出表层认识:

① 复数Z的模为r;

② 复数Z的幅角为θ;

③ r 的取值范围为r ≥ 0;

④ θ的取值范围为0° ≤ θ < 360°.

在以上表层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扩展思维,使理解进入更深的、本质的层次:

⑤ 复数Z可表示成向量z;

⑥ r为向量z的长度,故r ≥ 0;

⑦ θ为向量z与x轴正向的夹角;

⑧ θ的取值决定向量z所在的象限.

至此,通过层次教学,揭示了“复数的三角形式”的本质,达到了全面深入地理解公式的目的.

四、在数学解题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数学解题过程中饱含了辩证的思维方法,灵活地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科学思考问题的习惯,迅速找到思维的起点,理清解答思路,从而优化解题方法,提高思维效益.

第4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一、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动机

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提出问题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学生内心的冲突,在于动摇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平衡状态。

二、启发设疑,激发思维矛盾

下面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课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方法。

1. 课前预习。笔者认为:课前预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必要过程。

2. 课堂上“少、精、活”。“少”,即教师在课堂上不讲那些学生已经懂了的内容和那些他们自己有能力去解决的问题,而是讲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讲清分析问题的关键和要领。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计算:设入射小球质量为m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入射小球碰撞前后速度分别为u1、v1,被碰小球碰撞前后速度为u2、v2,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1v1+m2v2=m1u1+m2u2 ①

因是弹性碰撞,能量守恒:

联立①②方程解得:

讨论:(1)当m1=m2时,v1=u2,v2=u1。这里u2=0,v1=0,则v2=u1(速度交换)

(2)当m1≠m2时,若m1>m2时,v1>0,速度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同;若m1

三、扩大视野,丰富思维结构

知识是思维结构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学习知识,能开阔视野,促使思维结构更新和丰富,促成思维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学化。思维活动具有人类性,人们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联想以认识客观事物,然而光是教科书是不够的,还应注意收集整理信息,介绍新科技。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通讯,高能物理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小科技,小制作活动。

四、及时练结,梳通思维网络

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阻碍在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能前呼后应,层次不清晰,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是由于随着学习的推移,新的信息(如概念、定律、规律等)不断增加,前面学过的内容受到干扰而逐步衰退或受到抑制,即不能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筑所学的知识网络,不能把相近或似是而非的概念、规律、定律进行比较和鉴别。

五、调整速度,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教育心理学认为:原始的学习速度与保持成正相关。学习快则遗忘慢,学习慢则遗忘快。一般来说,物理学习中的阅读过程、解题过程、操作过程中的速度与理解也是相辅相承的。阅读、解题、操作速度的加快,能加深理解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理解程度的加深亦能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第5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一、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非唯一任务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在小学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主要任务的理论根据

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具有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也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都是经过人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的真正的科学结论,只是不给学生进行严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即使这样,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科学训练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极其有效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我们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训练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数学充满规律,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注重训练学生发现规律,是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结合2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根据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说说算式排列的规律。通过课本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自己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样做,比过去单纯由老师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推理能力。归纳、演绎、类比等推理在小学数学教材里比比皆是,它是思维活动的重要形式。实践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正确推理。例如教材在讲计算法则时, 一般通过实例都要求大家来总结计算法则。我们根据教材精神,注重训练学生自己归纳小结,以提高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再例如,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后,有的教师让学生归纳思考方法和步骤,学生发现教材先通过实例引入一组算式,再到两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 再根据共同点揭示规律,这实质是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过程。由于教师注重让学生归纳上述推理过程,所以到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虽然它的知识结构和深度都比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难些,但由于归纳推理的过程相同,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学起来就显得轻松,应用运算定律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高年级教材中还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推出来的。例如, 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既从除法、分数、比的意义方面类比,又从除法、分数、比的写法上类比,除法、分数、比的各部分名称,相互之间关系方面进行类比,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出比的基本性质。由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学生不仅记得牢学得活,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得快。

3.利用计算和练习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数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可相应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练习题设计的好坏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第6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 逆向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49-01

反其道而行之进行推理寻找缘由,可以说是逆向思维能力特征的完美解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动教育的革新,使学生们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现思维的逻辑性,并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改善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教学困难、整体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厌倦数学等现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 逆向思维培训的迫切性

我国长期以来培养的都是理论型逆来顺受的被动的人员输出,现今各行各业,尤其是科研机构,对于创新型人才极为需要,面对数学教学设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初衷,教学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将会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 逆向思维培养的方法

在数学中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也是如此,以一种小概率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中数学的逆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分析法,因此要掌握逆向思维能力,首先要认清逆向思维的本质,即违逆常规;其次要明确逆向思维所具备的特点,包括普遍性、新颖性、批判性、异常性和反向性等;最后,要了解逆向思维的三种类型:反转型逆向思维法、转换型逆向思维法和缺点逆向思维法。在明确逆向思维的原则、特点及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实际教学和解题中的不断操练,才能使运用逆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1.逆推法

逆向思维的培养最为直接的方式便是逆推法,实际上也就是反向逆推,通过反向逆推去辨别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当然,逆推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情况,因为逆向思维不是要将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而是通过逆向思维去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这一点,切忌将逆向思维复杂化,以至于让学生感觉逆向思维似乎更加难以消化。

2.综合法与分析法

作为数学解析上的一种综合分析法,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们要从已知的条件着手,根据相关概念和定义逐步分析推导,最终寻找到缘由。即在分析法的使用过程中,学会先果后因的解析思维,要从结果入手寻找原因,如在日常生活中,张三在山里迷了路,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逐步寻找,直至找到他,这是“综合法”;而张三自己找路,直至回到驻地,这是“分析法”。即综合法是“由因及果”的过程,分析法是“执果索因”的过程。

三 逆向思维的课堂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需要建立在大量题海战术和反复练习之上,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互问式的方法来实现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比较

比较是让学生们了解逆向思维的有效方法,通过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带来的求解过程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逆向思维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是训练其反面求解的有效方法。如在对于正向思维感到解题困难的题目中,逆向思维的简便化就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能有效提高学生们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们明白难解的题目在正向思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可能会找到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们便会逐渐形成逆向思维的习惯。

2.重视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

高中数学中有许多具有互逆关系的公式和法则,重视对其结构的分析和求证的解析,将有利于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幂运算时就要注意其公式及法则的运用,要求学生们计算62+3=( ),am-n=( )时,以填空的形式来强化学生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高中数学中许多概念和定义都有其逆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这些逆运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来促使学生进行双向思维,依据概念和定义来强化定理及命题的逆运用,将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3.辩证分析

从高中政治哲学辩证法的部分来诠释,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遵循着“执因索果”的理念,从命题的不同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最常用的方法是给出一个命题并要求学生们判断它的正误,一般情况下给出一个命题,让学生积极寻找命题成立的原因。要从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推证过程,使每一步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

通过长时间的举反例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定义和概念,并能有效利用定理间的逆向关系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能让学生寻找到概念间、定理间的相互关联,并能学会举一反三。

第7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 ]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 ]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8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三 、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9篇:辩证思维能力的概念范文

科学言语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言语与艺术言语形成统一体,共同构成语文教学的对象。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个理想的人,应该是一个思维健全的人,能思维、会思维,善于思维。不仅有形象思维能力,更要具有很高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如果不借助数学符号、公式进行严密的逻辑演算、推导,而是凭形象思维,爱因斯坦是绝对不可能发现相对论的!因此,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又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的过程既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又是言语行为发生的过程。所以,思维活动和言语行为是同一过程的内在和外在的两种表现形式。所以,逻辑思维、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必须凭借于言语活动的展开。也可以这样说,培养科学言语能力,其实也是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从人的社会化特征看,科学言语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科学言语和艺术言语共同承担着人们交际行为的实现,不论哪一种言语能力的欠缺都可能会影响正常的交流与沟通。而在当今社会,科学言语能力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首先,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留给人们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因此,要求人们必须提高交流的效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为简洁的方式,表达出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其次,现代社会是经济社会、法律社会,而与经济规律、法律规则相适应的是要求人们之间交流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很难想像如果用艺术言语去处理商务谈判、法律行为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因此,概念确切、意义精当、表述明确的科学言语能力已成为现代人越来越重要的言语基本素质。良好的科学言语能力是现代人的一个基本素质。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性思维(恩格斯语)。作为国家基础教育中的母语教育课程,如果不重视科学言语能力的培养,怎么能适应今天时展的需要,怎么能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回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曾在农业时代领先世界潮流。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追根究底,与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语言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民族追求的是一种诗意性的“和谐”和“天人合一”,重形象、轻逻辑;重意念、轻理性;重文化蕴涵、轻浅白直露,这几乎成了我们民族思维方式的一个特点。这和欧美国家那种强调理性思维、逻辑思维的特点正好相反。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开拓,追求演讲等逻辑思维形式,注重科学,将发展手段与人生目的合而为一。由此,现代人类两次生产力及生产方式的战略性变革都发源于西方。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在1998年载文分析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思维方式的滞后,他们的结论是:懂得科学的思维和理性的开拓才是社会前进和发展的真谛。文章认为,东方将西方“人生目的合一”的科学与理性贬到“用”的层次,即肤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没有得到西方文明的真谛。同时,没能将科学提升到“形而上”的地位,而是靠经验、靠偶然和靠权威。缺少科学思维方式,故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新加坡《联合早报》1998年1月6日)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电子工业、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在日益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一个科学大背景下,我们语文教育应该怎么办?是不是继续强调人文性,偏重艺术言语的学习,而排斥工具性,轻视科学言语的学习?语文教育不能总是风花雪月地吟诵,海阔天空地抒情;不能使自己的视野偏于狭窄,让语文教育从一个误区走向另一个误区。在当今社会,以艺术言语作为语言规范的时代已经过去,科学言语才是要求最高、最为规范的言语!任何忽视、轻视科学言语的行为都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相背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