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第1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创设灵动课堂,提高语言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的每一次教育,都应该是让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生动活泼的成长。课堂是承载新教育理念的载体,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更应该成为学生生命发展的共同乐园。教师需创设灵动活泼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W习习惯,发展语言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灵动课堂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如何传递意义,并对语言进行整合分析理解,与人更好交流。

打造灵动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灵动起来,让教育富有生命的活力必须是课标的改革所在。灵动的课堂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有自然生成的课堂,是富有生命关怀的课堂,是超越知识的课堂,是活力四射的课堂。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我们必须赋予灵性,赋予活力,让语言更生动,让学习更精彩。笔者通过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或游戏,或歌曲,或表演,用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打造活动式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发展语言能力。在教一个话题中的不同类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游戏”学习单词和句型there be表达。如教“room”时,有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bathroom,dining room,study,可以把教师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种room,让学生走到自己最喜欢的room里面,大家聚在一起用there be句型谈论自己的room里面有些什么,为什么会喜欢,或通过问别人了解更多的信息。在这个活动中,可以体现学生的主观选择,交流中同学之间有一定的信息沟通,可以相互获取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很多的学生主体合作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如在整体感知阶段,可以让学生听阅读材料给相关图片排序;在细读理解阶段可以让学生进行图片与句子的搭配与排序,制作海报或mini book;部分阅读材料可进行jigsaw reading;在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制作海报,续写或改写故事,书写邀请函或建议书等,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创设符合主题的教育情境,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去体验语言,形成语感,促进交流,爱学乐学,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二、启发创新能力,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创新教法,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培养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事物的理解不再单一,他们的学习不再被动,而力求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发现者和选择者。在课前准备中,要确定发散思维的训练点,设计好教学步骤,善于重构文本,合理安排教材的知识结构,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关注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预设学生思维的发散方向、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多维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引发学生由表层的思考到深层次的思考,以点带面,从抽象到具体,在时间、空间中不断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教师不仅要指导怎么去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怎么提问,确定思考方向,对教师提供的信息和问题,启发学生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能做出正面和反面的分析,能构建新的概念,实现多元思维。

一节主题为Jungle life的故事阅读课,讲的是主人翁Jack与好朋友Bonnie Bear和Tony Monkey友好相处、与老虎等危险动物斗智斗勇的丛林生活,在pre-reading环节,我先给出故事的题目和封面,让学生猜猜故事的情节,同时为启发思考,我同时也给出了一些疑问词,以问导读,以问导思;在while-reading环节,我截取故事情节的零碎信息卡片,让学生小组合作猜测故事情节,并提出问题,告诉老师和同学自己想知道什么,再在scanning 和skimming中慢慢领悟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post-reading环节,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续写故事。学生在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提示编写了很多精彩的故事结尾,如与一些危险动物鳄鱼、猎豹等斗争的场面,帮助小象小兔等好朋友的情景,不同的结局来表现Jack的勇敢机智与善良。在不断的设疑和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马不停蹄,一步步地进行分析、推断,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概括故事大意,理解中心思想,学生的思维品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课堂自然生成,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发展。

三、关注人文素养,渗透文化意识

广州市小学英语教科版教材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征,与新课标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相吻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在我们的英语教材中,处处是启发,处处是教育,处处是文化。我们必须合理处理教材,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尊重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信念,拓展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或背景知识,同时也可以在相关的主题里渗透有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礼仪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如礼貌用语“Can I help you?”“Don’t ….”“Be ….”“Please ….”“Thank you.”“Sorry.”等,通过创设情境,肢体语言,活动演练,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然感受,并内化升华为自身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同主题不同场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如对他人的关怀帮助,明辨是非。“If someone fell down,what will you do?”在学习“manner”为主题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讨论“good manners & bad manners”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If someone throw things on the ground,what’s your advice?”/ “Open the door and hold the door for others.”

四、提升学习能力,培育“悦”学品质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对学生的愿学、善学、乐学做了很好的阐述。学习是能动的、自主的、创造性的活动。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主动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掌握英语学习的主要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调适学习策略,确立目标,端正态度,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形成“悦”学品质。时代的发展、国际的融合让英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才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才。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没那么强,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主观因素鼓励学生进行学习,开发利用有效资源,除了教材的学习外,可推荐课外读本如绘本故事、国外短篇趣闻、英文报等,或介绍一些英语学习资源网,供学生有目的地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学习或制作手工,或指导学生在图书馆阅读推荐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经典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在受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开展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的规划,订好学习目标,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在进行一个阶段的新知识学习中如何进行计划、自我管理、确定和解决问题和自我诊断;在复习阶段的学习中如何进行知识的分类、查询、整合、迁移、推断、重构等;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调控自己的学习情绪,自信、坚持,富有激情投入学习;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探讨新知,互动评价。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面的指导监控,让学生愿学、会学、善学、乐学,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悦”学品质。

第2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生 语文素养 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基语文素养

如果说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的素养体现,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书写工整,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现在打印稿在许多方面代替了手写,一些字迹不太好看的人,可以因此而避短,但是如果写得一手工整漂亮的字,无疑是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当然,良好的语文习惯还包括勤查工具书,在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时,这种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多练笔,多阅读,这些习惯是语文学习中经常强调的内容,之所以经常会被强调也一定有它的道理,这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二、注重积累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他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教学李白《望庐山瀑布》一诗时,我让学生课后在学校图书馆或其他地方查找并背诵李白的诗歌,举行“李白诗歌背诵比赛”。这样,打破了课内课外的界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积累范围。

三、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

1.反复诵读,感悟语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可以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色,领悟其“总—分—总”的谋篇方式;在指导学生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通过对第二自然段的反复诵读,并配以图画、音乐,使学生感受到南海海面瑰丽旖旎的风光,又以这种绘画美、音乐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对比揣摩,培养语感。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因此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进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如,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进行增、换、删等形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具体、生动与抽象、空洞、啰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结尾:“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两个句子,让学生进行对比:“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不知道前两个句子运用了倒装的修辞手法,但却体会到了这里的强调作用,强调的是因的到来,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难忘之感。

四、加强写作指导

儿童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即运用明确具体的语言文字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交流。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在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时,采取了以下做法:

1.拓宽训练时空。从训练时间上来说,我引导学生从课上走向课下,抓好平时练笔。如果教师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到作文课上,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兴趣或缺少素材,感到无话可写,即使写出来一段话,也是空洞无味的。我注重让学生在平时积极体验生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梳理、概括自己的感受。在作文课上,学生只要在我的指导下,将平时积累的这些素材进行润饰、提炼,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了。从训练空间上来说,我积极为学生提供习作的机会,拓宽训练渠道。

第3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一、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景创设,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怎样搭配食物”时,我首先出示了姚明投篮的画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又出示了一个肥胖患者和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最后让同学们分析:他们的身体健康吗?学生自然很好奇:他们的体型为什么反差这么大呢?引起了学生的猜想:可能和饮食有关系。那么运动员平时是如何注意饮食呢?这样又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

2.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时,带着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寻找着各种动植物,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惊呼声,蚂蚁,小鸟,蚯蚓,大树,苔藓,蝴蝶…孩子们沉浸在自己探索发现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俨然是一个个小小科学家。通过这类实践活动,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3.和谐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课外交流,增进师生感情。我会利用课间或者午休时间,找学生谈心或者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使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2)平等对话,构建和谐课堂。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做出及时的评价,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1.创建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载体,它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效促进了科学课堂教学。在创建合作小组时,必须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这样做不但有利于学生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教师及时指导,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培养他们善于提问。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然后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及时给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3.实验后引导交流,挖掘提升。实验操作之后的集体研讨中,学生常常各抒己见。也许是实验结果的差异,也许是认识角度的不同,交流中往往会有出入,甚至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予以挖掘提升,让矛盾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

小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1.课前认真查阅资料。我在上“太阳钟”这一课前,让学生自己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日晷”。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加了学生对日晷的好奇性和探究欲望。

第4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演示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从学习的接受者变成一个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从而让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然后让学生把这样的简单图形沿一个水平方向进行移动,或沿竖直的方向进行移动。这样学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就有了更多的认识。这种让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所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综合学科特点的过程,能够让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计算等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数量关系等问题有一种直观的判断力,能够提高他们估算的速度和能力,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快捷、高效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通过教学实践可以观察到很多小学生在估算能力方面比较强,他们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等方面也优于其他学生。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和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数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但是前提是要让学生学会精确计算的方法,然后再逐渐培养他们的估算能力。估算是一种经过训练可以达到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发现一些巧算的方法,不能见到题目就采用简单的常规的方法来计算,而是要找到其中的一些窍门和规律,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地完成这样一个计算的过程。经过长期的训练,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们在进行计算以及解决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就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所以这是一个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来抓

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而且深化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也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具体要求,要将学科发展和小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转化传统思想,大胆创新,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养到底在哪些细节当中体现出来,在实现某些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在数学这门学科的讲授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文化因素的渗透,文化因素可以培养学生除基础数学功底之外其他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提升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学科的多元文化渗透,这样才能对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起到更多的帮助作用。

第5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构建分析

1核心素养对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

1.1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对于学习来说非常重要,不论是学习英语知识还是学习其他学科,学生如果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就可以更快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能相应得到有效提高。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分类以及理解分析,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如果学生的思维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较差,不仅其学习会受到影响,甚至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也很容易被淘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1.2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教师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学习英语知识,从而提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且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也得到增强。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1.3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小学英语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这些环节。但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小学生“说”的能力的提升,可以让学生形成语感,为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说”英语的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英语意识,使其更易于理解教师教学中的英语思维。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更易于开展,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促进小学英语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英语学科素养有待提高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规范、教学设计的方案以及教学方法等都可能会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养成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2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

研究表明,很多小学英语教师都是参考网上下载的课件或者资料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或者通过网上现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来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还有部分教师是借鉴其他教师的课件;只有极个别的教师是根据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内容设计。

2.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通过平时的随堂测验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限,很多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学生日常测评的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英语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多,这导致学生最后写出的作文往往水平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此,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通过课前预习,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一项能保证学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能力。学生通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此,在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出发来设置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开展预习教学模式,让学生针对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究,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感情体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减少课堂上对教师的依赖,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扩充英语知识,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通过课件初步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英语知识的了解,这样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预习,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在学习三年级APictureofMyFamily一课时,在本节课程开展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作课件,让学生在课前充分地理解并且接受教学内容。首先,课件应当包括文章的重点词汇、重点短语和固定表达结构等语法知识;其次,课件还应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师应在预习课件中标示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让学生通过预习实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学习,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省对一些简单内容进行讲解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Whatisthis?”“Whoisthatboy?”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寻找答案,并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应用英语知识点进行表达。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积累一定的英语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实现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

3.2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转变学生的课堂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并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的英语知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学生也能快速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实现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并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MyFavouriteSeas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内容为学习小组安排任务,让小组成员针对任务进行探讨与交流。教师可对小组的交流结果进行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讲解,并适当进行补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省略或者简化部分教学内容,节省课堂时间,提升英语课堂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将话题“Myfavoriteseasonandreasons”作为课前小组探究的主题,同时再根据这一主题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展开学习,例如:“Byreadingthetext,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urseasons?”“Discusstheweatherconditionsofthefourseasonsandtheactivitiesthatcanbedoneinthefourseasonsaccordingtothetextandyourpersonalexperiences.”“Whichseasondoyoulikebestandwhy?”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并采用英文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与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临时应变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时了解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对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有效提升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3.3加强课后阅读拓展,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良好的英语基础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英语课堂。英语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以及英语短语,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在课后为学生拓展英语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对于课后知识拓展往往缺乏方向与目标,以致他们课后学习往往不够专心,有兴趣时就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玩玩手机,不能很好地进行系统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学习能更有效率。例如,有的学生英语单词量积累还行,但语法部分较弱,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课后多做一些英语语法练习。总而言之,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好课后学习的正向作用。

4结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如果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构建高效课堂,就需要增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引导。在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中,教师要保证学生课堂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和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在课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巩固。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什么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兴莲.紧扣英语三维目标,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核心素养[J].学周刊,2019(6):84-85.

[2]袁丁飞.试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新课程(小学),2018(11):162.

第6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建模思维

一、数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指的是人在长期训练中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多表现为一个人平时的品行和气质。PISA认为,将素养这一概念代入数学学科,即是指学习者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拥有从事数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具体而言,数学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掌握,用数学视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惯和品质。

二、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眼光审视生活

数学是基于现实生活需要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生活当中产生了比较、分配、归纳等数学问题,自然就需要研究数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接触100以内的加法、表内乘法、表内除法等知识,在讲解这些运算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从情境当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新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寒假期间,二年级学生集体去香山欣赏红叶,每班各有3位带队教师,已知一班去了31人,二班去了39人,请问租借车辆时,一班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二年级一共需要租借多少座位的车?依据所提出的问题情境,课堂教学可用以下问题贯穿:

(1)在以上问题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计算问题?

(3)如何对这些问题列式计算?

(4)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能否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

以上问题情境涉及进位加和不进位加内容,通过对算式的分析,学生学会从生活情境当中概括数学问题,同时养成分类、归纳的良好习惯,这对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建构数学模型,洞察数学本质规律

数学模型的构建是学科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学生应当学会从整体角度构建纷繁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模型角度洞察数学本质规律。例如,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加法与乘法可以构建合的模型,减法与除法可以构建分的模型。基于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认识经验有限这一现实,在单个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应当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将相关联的各个数学模块衔接成一个模型。

以加法与乘法合的模型建构为例,小学二年级第四课“表内乘法”是在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学习之后进行教学的,因此,在对“表内乘法”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第二课“100以内的加法”知识建构合的模型。上课伊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小问:一共有5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上有3人,小飞机内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可知,“一共”代表整体,因此,需要将所有飞机上的人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求出“3+3+3+3+3=15”的算式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除了使用加法求取全部人数之外,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使用乘法进行表示。

3.提高推理能力,参与运算法则建构

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方式叫做推理,这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合理的推理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整理数学知识,“数的运算”是提高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运算法则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的建构过程,在推算过程中提高推理能力。

以“10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的教学为例,探究问题情境中“39+3”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39名学生加上3位老师,大概会有多少人?这样不太复杂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必然有所接触,结合生活经验可知,大概有40多人。进一步进行分析,列式计算为42人,教师提示学生观察算式:39到42,个位发生什么变化,十位发生哪些变化?想一想,个位的“2”可能是怎么得来的,问题情境当中哪两个数字相加会出现“2”?在这些问题的解释当中,学生探究进位加的竖式计算,从而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运算法则。

米山国藏曾说过:“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记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这些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人受益终身。”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学生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从静态和动态上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素养形成做出科学分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方法模式运用

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越来越成为当前小学语文关注的重点内容,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有一定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同时更加强调一些其他内容的教学,比如说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意识的锻炼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以外,同时要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强化自己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是现代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小学语文教学要真正的培养学生的一种素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

语文教学最核心的其实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熏陶,要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在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以外同时也要强化学生的人文底蕴,帮助学生树立起真正科学的精神。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尝试和理解,在进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单纯的依靠理论讲解来帮助学生去理解文化,同时更加需要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去感受人文,感受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让学生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让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2.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自主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让学生自主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有勇气为个人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过程中规范自己的学习成绩。只有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愿意学习,努力工作,才能建立必要的独立学习技能。其次,要引导学生用语文来影响个人生活,达到身心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文章的互动,与作者的互动,更好地理解自我,个体身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规划未来生活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学生自主发展足够的权力。如在文章《珍珠鸟》的解读中,教师从文章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课堂介绍的方式,促进学生独立学习。在导入环节课上,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鸟类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所知道的并且喜欢的鸟类,并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阅读文章。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和积极学习,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获取信息。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教学反思自己,并思考他们是否在生命中保护了小动物,以及是否像作者一样爱鸟和保护鸟类。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树立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观,有利于初级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使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拥有更健康积极的生活。

第8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信息素养;培养;中小学生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美国将图书检索技能和计算机技能集合成为一种综合的能力素质,即信息素养[1]。我国的王吉庆教授在他的《信息素养论》中对信息素养有这样一段定义:“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2]。”

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只是简单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对信息意识、态度层面和运用信息创新能力层面较为忽视,甚至针对如何获取、解读信息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培养也关注甚少。面对当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堪忧的现状,不少教学研究专家与教师为此进行了理论层面与实践方面的种种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我国从2000年底起,教育部就开始倡议在我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计划用5~10年的时间,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3]。

一、加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意义

1.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展的迫切要求

人类正步入一个以因特网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为此,目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能力及其培养的问题相继被各国教育界当作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立足。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尤其要重视并加强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点就是将培养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就教学而言,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是懂得需要何种信息、知道如何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的人。因此教育界应对各个层次、各阶段的教育活动都要通过改革,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意识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信息素养

我国的教育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掌握这些高级认知技能的同时也为他们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给人才不断创新提供机会。

二、提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中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特征,从根本上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用演示、游戏等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可以通过举行电脑绘画、网页、电脑小报制作等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我们应改革目前“考试”这种单一形式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落实到每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之中,将创新精神渗透贯穿其中,提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的新思路、新问题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激活思维、追求真理,又给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环境。对于调动学生的信息能力、主动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勇于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

2.注重学科整合,培育信息氛围

学科整合应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学了网上搜索信息,却不知道用它去查一下中考资料。既然叫整合,就应该在上课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不然就跟计算机辅助教学没什么区别[4]。

为了培育信息化氛围,学校可以为学生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还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操作比赛和电子报刊、电脑绘画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作品评选活动,充分展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学校还可以建立网上学习研究中心,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网上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技能,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水平

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反复、经常地练习、巩固,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的操作、训练为主,严格控制好老师讲解与学生练习的时间,一定要改革死板的教学方式,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周六兴趣小组等活动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因此,教师自己必须利用工作之余有计划地不断进修、自学,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以增加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也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对日常信息资源尤其是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学术讨论会,帮助教师掌握了解信息的处理过程,熟悉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获取新信息和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5]。

参考文献:

[1]王旭卿.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0(3):7-8.

[2]史晓宇.试论信息素养及其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1):26-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Z],2000.

[4]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29-31.

第9篇: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核心素养;教育创新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后续的工作、学习也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广大小学数学教育者应予以重视。

一、数学核心素养

素养是技能、态度和认知的集合体,强调价值、情感以及态度的综合作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综合性数学能力。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以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感

数学意识能指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数感能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学科直觉。数学意识和数感能反映出人的数学素养,就一般情况而言,拥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具备较强的敏锐感,更善于利用数学分析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育者要有意识地利用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感。例如,在“分一分”教学中,教育者可以善用生活中的事物(书本、玩具、水果等),让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将不同类型的东西进行分类摆放。如此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分类的标准,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数学眼光将会更敏锐,也更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当然,仅仅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很难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陪同家长去超市观察货物摆放,并利用少量的课上时间,尝试说明物品归类的原则。如此一来,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对于“物品分类”的认识也能更加深刻。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y教育模式之所以备受指责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形式呆板、枯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小学数学教育者在落实教学工作时,应有意识地、积极地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要善用各类已经被证实了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完“分数加减法”之后,教育者可以运用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果园里,苹果树占全部果树的■,桃树占所有果树的■,梨树占全部果树的■,随后再组织学生根据已有条件,自行设计问题,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落实问题的解决。如此一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利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成就感更强烈,也更愿意配合教育者共同完成随后的教学,不可不谓之“一举数得”。

(三)巧用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教育者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众所周知,思维的起源往往是问题的思考。与成人相比,小学生对事物有着更强的兴趣,也因此更容易被问题激发出探索的欲望。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数学活动教学过程中大力鼓励学生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教育者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爸爸喝了2杯酒醉了,伯伯喝了4杯酒还没醉,是不是就说明伯伯的酒量比爸爸强?伯伯饮酒量一定比爸爸大?什么叫做容量?容量的单位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教育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讨论,随后再组织学生尝试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深刻地认识“体积”,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能获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四)以数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新课标对教育者落实教育的一大要求,教育者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多样性地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落实教学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出租车的起步价是五元,两千米以后1.4元/千米,小明家去图书馆30千米,如果乘坐出租车,小明需要多少钱?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30千米全部按照1.4元计算的思路,引导学生“不走寻常路”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教育相关方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学校方面应积极为教育者落实教学创造条件;教育者应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教育者落实相关的教学任务。相信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我国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一定能得到提高,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也一定能得到巨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