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远古的传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物塑造;性格分析;圆形人物
Abstract:The literary writing always focuses on“human being”,by which the work reflects social reality.As a successful work of Washington Irving,of course,“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also starts from the center――“human being”――to depict a vivid story.And in literary work,the shaping of characters includes round character and flat character.Irving adopts the method of the round character in shaping the main protagonist,Ichabod Crane.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protagonist to return the image of the round character.
Key Words:shaping character analysis,characteristics,round character
一、引言
华盛顿・欧文是美国十九世纪小说家、散文家、美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睡谷传说》是其最具艺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研究这部作品的主题,如从工业发展对美国文化的冲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欧文的英国情节或欧洲情节等。还有学者从小说的语言特色、艺术魅力、文化旅行和话语权等角度深入探讨了欧文作品创作的魅力与重要社会价值。所有这些角度都是以塑造的人物为中心展开的。正如黑格尔所说,人是艺术的中心对象。而主人公则是中心的核心。所以主人公的性格塑造是文学创作的最中心点。
黑格尔认为人物性格的描写主要受三个要素的影响:一般世界情况、情境和情致。一般世界情况主要指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一般世界情况具有一般性,它对所有人而言都是一样的。如果要是其对某个人物的性格产生影响,它必须被具体化,因为每个人生活的小环境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情境”。一般世界情况和情境对人物产生影响之后,人物所形成的某些特质与心情就是“情致。”①黑格尔的影响人物性格的三个要素的对于准确而全面的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描写可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它的基本特征是: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深入的揭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具有更高的审美的价值。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往往能够带来心灵的震动。扁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性格缺少变化或性格特征突出而单一的人物,它的基本特征是一般而寻找特殊,共性对个性占有优势,直接以纯净的性格形态出现,能够比较明确、直接、集中地反映人物的典型化。其艺术特征明显体现为单一性、稳定性和和谐性。两种人物描写各自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作者欧文在《睡谷传说》这本小说中则采取综合的办法,不同人物采用不同方式,使得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魅力。
本文将运用黑格尔的人物性格说,全面解析《睡谷传说》中主人公伊卡包德・克莱恩的性格特征,还原该人物的圆形形象。
二、主人公性格的全面解析
《睡谷传说》的主人公克莱恩来自康涅狄格州,“这一州给合众国提供了许多开发思想和开发森林的先驱,每一年都会派出大批到边疆去的伐木者和到农村去的教师。”②克莱恩便是被派去做乡村教师的。所以它代表的是美国的主流文化。而美国的主流文化并不能简单的被说成是好还是坏,它只是世界大环境中的一部分,而他的性格就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情致。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克莱恩的性格是丰富。所以他的性格判定要根据所参考的对象来确定。因为他的形象是圆形的,他所代表的美国主流文化也需要我们辩证的对待。
1、睡谷中的外来客
为什么说克莱恩是外来客呢?因为居住在睡谷中的居民都是那些最初从当地人手里买到土地定居于此的荷兰人的后代,他们秉承了祖先的文化传统,无论外面的世界发生着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都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对于睡谷来说克莱恩是个地道的外来客。作为外来客的他又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1、传说装在远古地下城会爆,不过几率太低,打暗精灵遗迹,有几率碰上骨龙,打死后爆,这个爆率高点。还有就是装备合成,就是在赛丽亚那了,点击赛丽亚会有个装备合成选项,点出来后就能看到了。
2、传说装备,一种(深橙色)的唯一性装备,可以交易和出售,有的是特有职业才装备的,是一个版本或职业的象征。网游地下城与勇士中的一种装备颜色。前身是远古粉装备,后现有远古粉升级成真远古粉,新增其他类型传说。
3、装备的属性可以分为固定属性、附加属性和套装属性。固定属性是同种类的装备必定会有的属性。附加属性是每件装备随机附加的属性。套装属性是当玩家穿戴的装备达到套装要求后被激活的属性。在游戏中同一件装备的附加属性是固定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们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内容的本身是一段远古传说,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对远古历史的认识。没有学生心目中那种严格的“证据”;二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必要的高度,求知欲强而对神话传说意义的认识还不够,甚至在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育。产生以上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三可能也因为教材编写的原因。从教材对黄帝事迹的文字叙述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能是因为篇幅制约,或考虑到初中生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点不宜过多等问题吧,有些给人一种不太确定的感觉。加之“动脑筋”中有关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朝着历史方法性方向思考的,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引导或者不作处理,学生会因为认定它“不科学”,而妄自菲薄的。
通过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我们觉得,历史教师在讲解这段内容的时候,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照应本课主题,突出黄帝是“中华之祖”的一个代表
本课一开始就涉及到三个人物:炎帝、黄帝、蚩尤。然而学生在这里容易产生误解,有的以为黄帝是“华夏之祖”,就是唯一的祖先;或者认为既然是“华夏之祖”,就是汉族的祖先了。教师应当在讲解“炎黄战蚩尤”的时候解决好这些问题。
我们有的老师在这里作了些看似“加负”的补充: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帝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他联合炎帝部落,平定了蚩尤的扰乱,统一了远古三大部落,成为中华民族第一个共主。一个人,一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将黄帝作为代表,作为华夏始祖,是在中华民族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的。
但是,一般人把黄帝仅仅看作汉族人的祖先,这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但不是全部。今天的汉族实际上包含了华夏、蛮、夷等中国境内大多数原始部落的血统和文化,是一个有别于任何部族的庞大融合体。在这个意义上说,不仅炎帝和黄帝是汉族的祖先之一,蛮、夷诸部族的祖先也应是汉族祖先之一。同样,后代那些分别源于蛮、夷等原始部族的少数民族,也与汉族有共同的祖先。另外,亦有少数华夏族的后裔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迁徙到边远地区而成为少数民族,直接或间接承认炎帝或黄帝为他们的祖先。
我们今天这个大家庭,包括汉族在内的国内56个兄弟民族都是在汉、唐、宋甚至更晚的时期形成的,距离炎黄时代有三四千年之遥。由于迁徙、杂居、通婚等原因,子孙繁衍,支系无谱,很难在血统方面准确判别几千年前的某部族首领是某民族的祖先。与其把炎帝、黄帝或其它某个原始时代的英雄人物看作是某族的祖先,不如把他们看作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更科学、更符合历史实际。
通过以上老师介绍,可以消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误区,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民族意识。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民族问题的历史内容做铺垫。
二、引入时代观念,从三个文明理解“人文初祖”
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就文化创造、文明初创说的。什么是文化或文明,真正定义起很难。我们查阅了有关传说中黄帝的“事迹”内容,发现从分类角度进行归纳,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概念。今天,我们讲“三个文明”,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我们引导学生也通过今天对文明的内涵的认识,从三个方面让学生找找看,传说中黄帝及其周围的人有哪些贡献?学生们非常踊跃。
然而,教材在对传说故事的取舍上,没有选入政治(制度)文明方面的。我们觉得这是个遗憾。于是,我们给学生补充讲解了一些查阅的资料,说明黄帝还创立了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财产、嫁娶和丧葬等制度,在制度文化方面把我们的先民带入了文明的门槛。
从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感觉到:学生动手,活跃了课堂氛围;资料充实,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归纳整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利用教材小字,体会“传说”与“史实”
《黄帝──“人文初祖”》这一目小字内容很重要。我们认为,正是它联系着正文和“动脑筋”,成为引导学生体会“传说”与“史实”区别与联系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学生阅读过这段小字后,教师可问:为什么我们远古的历史会留下许许多多的传说?传说会是真的吗?我们怎么才能证实传说是否可信呢?
学生的答案是非常多的,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不管是请学生发言还是组织学生讨论,最后,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思考,介绍怎样区别“传说”与“史实”这一方法性问题。如有的教师是这样总结的:
“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实物证据,比如小字中的考古发现,就有力地证明在那个时代,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有了这些文明成就。结合一些历史文献的记载,还能够互为印证。这样,“传说”尽管不会每个细节都令人信服,也能从“史实”的角度确定当时人们已经能够这么做了。
[关键词]苗族;历史文化;写作;古歌;刺绣
历史需史学家来记录储存,以期留住前朝往事的长河史迹。一如司马迁之于《史记》、班固之于《汉书》。历史文化要文学家来写作流传,期许前尘旧事的情愫得以千古流芳。一如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洛神》。苗族历史文化光辉灿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远古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历史只能靠古歌来记录,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历史只有靠刺绣来写作,一辈一辈,手手相授。严复说:“学主知,术主行”。而苗族则无意识地将其演化为:“歌主知,绣主行”。
一、我歌故我在
“苗族古歌”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唯一非宗教典籍的传世记史诗,也是集苗族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气候等为一体的百科全书。苗族古歌是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史诗。它的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由于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创作与传承只能靠历代人口耳相传。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动如“鼓社祭”、婚丧仪式、亲友聚会、民间节日中演唱。演唱者多为老年人、巫师、歌手等,通常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几天几夜地连续表演。直到20世纪50年代,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才出版了苗文文本。
古歌中所表现的苗族的特质就是个性或个性化的人性,他们从自己的处境和环境中造就自己,突出自己,以自己的行为表现个性,它实际上是一种民族精神,因为苗族是从他人中区别自己。古歌在文化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世千古而日益发展。古歌分格律体和自由体两种,每组歌都有个引子称为“起沙”,古歌讲究韵律和声调协调,语言含蓄精炼,旋律优美动人。
笔者曾在黔东南苗族的大山里调研过,曾多次听(看)到他们唱歌的场面。例如叙述人类和万物起源过程的“开天辟地”歌:“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最早/哪个算最老/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这是远古事/这是远古史/苗人辈辈传/传到了现在……”歌声高亢嘹亮、地动山摇,听得人激昂澎湃,思绪杳渺。
“妈妈(泛指老人)……去东方/沿着老古道/沿着迁徙路/赶路去东方……”这首古歌名为《焚巾曲》,是黔东南流传的丧葬歌,叙述民族的来源、战争和迁徙的过程,死者从生到死以及死后怎样回“老家”的各种礼仪。唱的人哀伤切切、似泣似诉,听的人倍感地老天荒、思绪苍远。
“八层人坐,十层人站”。苗族的飞歌、酒歌、夜歌、情歌――唱得你跟着亢奋、幽思、遐想。你听不懂歌的词句,可你听得懂歌的情感、意境,甚至“看得见”它的状态,似乎你就在歌曲中的情景现场――几天几夜、十天半月,你方唱罢我登台,歌声饶梁千日延绵不绝……
我必唱着,历史才有所附丽!这是他们的信念。
二、我绣故我存
苗族老人曾说:“凡苗衣皆述历史”。苗族素有“无花不成衣”之美誉。姑娘自幼学习针法,嫁妆多为亲手刺绣。刺绣是苗族妇女的特长,很多作品都具有技术高超,造型奇特,想象丰富,色调强烈,风格古朴的特点。苗族刺绣图案色调多种多样,松桃地区以花、鸟、虫、鱼为主,喜欢用粉红、翠蓝、紫等色,较为素净。黔东南多以龙、鱼、蝴蝶、石榴为图案,喜欢红、蓝、粉红、紫等颜色。黔中地带喜欢用长条、长方、斜线等组成几何图案,喜欢大红、大绿、涤蓝等颜色。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的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
苗族刺绣大都依附于服装而存在。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
如“花苗”在其黑色圆领斜襟窄袖衣的领边、袖肘绣有红、黄、蓝、白等花纹,纹路多呈花状、江水状,据说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代表田埂,花点代表谷穗。而大花苗爱披加花披肩,上绣三道方形图案,与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练兵场广花三道”的说法正相符。所以,传说它象征古代的练兵场和令旗,披肩两头的花纹则代表过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这些服饰的来由,大多与上古九黎三苗与黄帝逐鹿中原,战败后从黄河流域退到长江,又退到云贵高原的历史有关。因而,苗族的衣装图案并非每个能织会绣的男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织绣,什么地方饰什么图案,什么图案表示什么,什么身份年龄的人该饰什么图案,都有严格的规定。
如黔东南苗族女子有一种肩背、胸前、袖口、裤脚都有滚边绣花的服饰,名“兰娟衣”。传说,兰娟是一个苗族女首领,在带领族人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她常常回头,用彩线在自己的衣服上绘出迁移的路线。过黄河时,她用黄色的丝线在左袖口上绣了一条起伏的黄线;过长江时,她用蓝色的丝线在右面袖口上绣了一条婉转的蓝线。过洞庭时,在胸口上绣一个湖状图案。越往南走她身上的图案越多。最后,她的衣服上布满各种各样的花纹。当然,这些花纹只有她读得懂,只有她的同胞读得懂。兰娟衣后来被复制了千百万件,被复制了一代又一代――就如同有文字的民族印行书籍或传承字画那样。这是另一种经典;是另一种文字;是另一种印刷方式。它是迁徙文化最深刻的铭记物。
又如“蝴蝶妈妈”图案。苗族妇女古藏衣上刺绣的蝴蝶纹,是苗族纹饰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装饰文化,除了蝴蝶纹绚丽的因素外,苗族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万物的生命都出自一个母亲――蝴蝶妈妈。这与苗族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相关:“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从枫木中孕育出来,长大后同“水泡”游方,生下十二个蛋,由宇鸟孵化出龙、虎、蛇、水牛、蜈蚣、雷公和姜央等兄弟。
“蝴蝶妈妈”刺绣纹样至今仍然深受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沿用。
苗族刺绣还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绣图案的不朽价值在于培养着苗族人的历史意识,教育苗族后来者永不忘祖先故土,显示出苗族人对祖先的追忆和寻根的浓重乡思。这里,图字画文在历史的苍茫中,作为联系苗族群体生存的、最重复不已的经验,被视为本民族凝固的历史而展示与传承,使苗族群体得以在形成上拥有他们的“黄河”、“长江”、“平原”、“洞庭湖”、“城池”和“骏马飞渡”等等,完成其壮丽辉煌的“精神还乡”。
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刺绣图案代替了文字,发挥出文化符号的功用,从而使没有文字的苗族在这刺绣文化史书中找到了自己特殊的文字。
可以说,苗族妇女是用她们的一生抑或可以说是前世今生,都在双手和彩线中写作,她们将自己的历史文化用刺绣记录下来。其中有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艰辛苦难的迁徙过程。母传女绣,传承至今――我绣故我存!
别林斯基说:“史诗是在民族意识刚刚觉醒时诗歌领域里第一颗成熟的果实”。
苗族古歌正是这样,集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文化于一炉,是苗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而苗族刺绣又何尝不是写在身上的历史呢?它以其构图的美观和夸张、丰富的色彩以及饱满雄浑的针法而得以闻名于世且流芳万代。
如今,古歌流出的神话,苗绣带来的传说。这些听着有声,拿着有物的历史文化,已经被“有根有据”地写进了苗民的心里、书里。这些苍凉、凄美的苗族神话传说乃至图腾纹样,都会永远附丽在她们歌声中、刺绣上,直至“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参考文献:
[1]石朝江.中国苗学.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关键词】苗医药;发掘整理;研究开发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04-02
根据笔者多年来曾先后到昆明市的禄劝县、富民县,楚雄州的武定县,文山州的文山市、马关县、砚山县、富宁县,红河州的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曲靖市、罗平县等地的走访调查结果来看,云南苗医药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民家苗医药工作者及爱好者都还是处在原始、粗放阶段,存在着零、散、杂、乱等趋势,至今没有发现在云南本土内有苗族医药方面及理法方药等一系列全面的纯苗医药理论体系资料。因此,云南苗医药的研究开发需要我们开拓思想,创新思维,积极作为,不可消极等待。根据云南苗医药的现状,浅谈如下。
1探寻苗族医药文化的原始根源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苗族医药专业委员会自2006至2012年先后召开了5次全省性的苗医药学术研讨会。这是数十年来少有的在云南省召开的苗医药学术会议。云南省的苗医药工作及社团组织起步较晚,各地的民间苗医药人员仍然是单打独斗,尚处在粗放的原始状态,多数人的理论知识较为粗浅缺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苗医药全面理论体系及临床医疗体系。由于苗族在几千年来饱受战乱之苦,四处流亡逃命,即使是早已有文字、书籍,都可能在战乱逃亡中丢失了或者已被毁灭了,所以寻找远古的苗文及古书犹如大海捞针,只有流传在苗族民间的故事、医药经验、苗族古歌及苗族独特的服饰图案等文化遗产。因此,整理和保护在世的名老苗医的宝贵医疗经验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但我们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苗族文字的根到底在哪里,苗族最远古的原始文化及宗教文化是什么,古代苗族曾聚居的地区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及著作,苗族远古崇敬的神是哪些,这些神人又有哪些发明创造和贡献?我们应该追根溯源,去寻找远古形成苗族文化及苗族医药的原始根源。例如:据传说女娲与苗族有渊源,是苗族最崇敬的大神之一,女娲法力神通广大,伏羲发明创造了先天八卦。中国民族学家芮逸夫先生在其著的《苗族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中提到:“苗族地区,遭遇洪水,人烟断绝,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绵延人类,因此苗人腊祭时,设伏羲女娲神位,奉为祖先”。传说苗族始祖蚩尤帝曾拜生翁为师,学到了十二道神符,一百二十种神药;老子居住在苗族统治的楚国境内,在楚文化的孕育下,最终写出了《道德经》,名垂青史,成为道教的始祖。根据以上的传说,我们可从远古苗医药文化及原始宗教去探寻苗医药与神学、巫学、易学、神算命相学、道学等的渊源。苗医药的理论指导思想是否可以从道学及易学中去寻找根源及取类比象和借鉴运用,指导苗医药形成理论体系及临床治疗体系。总之,广大苗医药人员要抓紧时间多学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知识,融会贯通、取类比象,不断创新苗医药,使之更科学化、因繁就简化、通俗易懂化、疗效卓著实用化、具有苗族传统特色化的苗医药体系。
2挖掘整理苗医药理论及单验方
苗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一支良好的队伍,并积极的从事相关工作。笔者建议应征集一批云南苗医药研究开发的志愿者,分别从事“一项整理研究”和“三个十”工作,即每人从事一个苗医药理论挖掘整理与研究。每人采集十种苗药并制成标本,并写明苗药名(中药名或草药名)、采集地点、功用及苗医治病介绍、用法用量、药物禁忌等,最后注明采集制作标本人的姓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每人收集十个单方或验方,并介绍每个方的主治疾病、用法用量及禁忌事项,最后注明收集者的姓名、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每人收集十种病,并用当地或个人的苗医药经验认识来论治,处方上每种药先写苗药名,再用括号附上中药名及草药名、用法用量及禁忌事项等。
3云南苗医药应走科教研结合全面发展的路子
贵州省及湖南省有很多苗医药研究所、门诊部、诊所等,在贵州省还有数十家苗药厂及贵阳苗医医院等,成果丰硕。这与各地政府的领导关心重视有关,但各地苗医药人员与有关政府举办的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开发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只有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创新思维、积极借助有关科研院所的科研平台与技术人才,是早出成果、多出成果的关键。
为了走出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正规化、国家认证的苗医药医疗体系及教育体系之路,云南苗医药应首先从民间社团组织做起,构建云南苗医药人才队伍,认真做好云南苗医药的挖掘整理工作,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最后通过省苗医药专业委员会汇集这些资料,再联系有关科研院所,利用这些单位的科教研平台,把我们的资料交给这些单位,请他们安排专家教授对我们收集的资料做进一步研究和论证,以期编写出系统化的科教研书籍,促进云南苗医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使云南苗医药早日走出一条科教研全面发展的道路,让传承5000多年的苗医药重获新生,走向世界,更好的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4建立云南苗医药发展基金
由于云南苗医药还没有苗医药研究基地及苗医药临床基地,没有形成有规模和有实力的实体,现阶段发展苗医药的资金只能靠民间志愿者的热心赞助和捐助等方式获得经费,所以广大苗医药工作者、爱好者及支持者以及成功人士可自愿捐赞助资金,建立云南苗医药研究发展基金。此基金必须严格管理使用,基金只能用于资助经过严格筛选的苗医药研究课题及苗医药成果的奖励,不得乱用或作他用。
5结语
2009年云南省颁布了《关于加强云南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云南省发展中医药条例》等文件,云南苗医药应抓住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动员广大民间苗医药工作者、爱好者及支持者,增强苗族医药人员凝聚力、荣誉感及历史赋予的使命。只有广大苗医药工作者、爱好者及支持者集思广益,人人都积极、真诚的奉献出一份热情,才有希望让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民间苗医药发展成为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医药体系及教育体系,才能使苗医药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田华咏,杜江.中国苗医史[M].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
[2]芮逸夫,苗族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J].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人类学集刊第1卷第1期,1938.
地点:太平洋300米深处。
小刚拿出了乱时计,心扑通扑通直跳。“咔哒”一声,前方的时空发生了扭曲……突然,一个巨大的影子出现在小刚的上方――
“哇!”小刚吓得惊叫一声,原来是一只巨大的苍龙在捕捉大型鹦鹉螺。这种苍龙生活在距今8500万~6500万年前,体长大约为9~17米。瞧那细密的尖牙,真是可怕!
“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好,苍龙好像发现了小刚!千钧一发之际,小刚按下了乱时计,时空又发生了扭曲。
这回是一头凶暴的巨齿鲨和一条海龙在搏斗。科学家推断,巨齿鲨的体长能达到16米,强劲的下颚能够咬碎任何猎物,这也是巨齿鲨最有力的武器。
远古的巨兽时代里,到处都上演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场面。不过,这个弱肉强食的环境中,也有一些相对温和的生物存在。
鹦鹉螺和海龟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些生物至今依然存在,有些可以算是“活化石”了。远古的巨型鹦鹉螺长约11米,海龟也能达到5米长,这么大的体型,想想都吓人。
小刚越看越入迷,突然,一个更庞大的生物出现在他的眼前,祸不单行,乱时计也因为这个生物体型超标而坏掉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海中“巨无霸”,体长可达25米的超级巨兽滑齿龙?
“糟了!可不能把这东西带到现代来!”小刚赶紧按了求救信号,只见白光一闪……
智慧问答
问题一:为什么史前生物体型都那么大?
小刚:这个问题,科学界有很多推测,众说纷纭。不过,大多数科学家认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时的地球气温高,湿度大,氧气的浓度也高,各种因素造就了生物的巨大体型。
问题二:史前生物是怎么灭绝的?
远古游牧民族给哈巴河县留下了历史悠久的草原文明,同时,又将岩画艺术作为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今天的人们。
为了寻找远古哈巴河人的文明,前不久,我陪同一位研究岩画的学者前往多尕特岩画群。我们从哈巴河县城出发,向北行进50分钟,穿过一个小村后,平坦的柏油路变成了高低不平的土路,我们乘坐的小汽车也开始环绕上山,最后爬上了高高的山脊,向左一拐又驶向了满山都是黑石头的一条山沟。
哈巴河县委县政府树立的“多尕特岩画”提示牌出现在眼前。我们下车跨过一条小溪,爬上一个小山头,多尕特岩画群就出现在了眼前。这些岩画都刻画在黑色的石头上,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画面多为狩猎、放牧、日月星辰、舞蹈竞技场景,还有骆驼、马、狼、虎和鹿等岩画,被人们称为“远古北方草原游牧民族造型艺术和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据专家推测,这些岩画可能有8000~10000年以上历史,反映的是远古时代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类的历史。岩画的造型技法各有不同,有凿刻、磨刻和线刻。岩画古朴粗犷,既刻画其所见,又抒其所想,颇得天真自然之美,达到了庄严中见活跃、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形象生动地记录了远古时代的生活形态、自然环境等。
随着岁月的流失,经过千百年的风化,一些岩画已消失在传说之中,使今天的人们难以找到它的踪影。但是,让我们庆幸的是一部分刻画在避风处和石岩下面的岩画依然保存完好。
在专家的现场分析与指导下,从这些岩画中,我仿佛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他们已经饲养了马、牛、羊等家畜,还驯化了狼;他们已经在骑马放牧了,学会了制造投掷类武器和防御用的盾;在跟自然的抗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他们跟野兽拼命作战,他们对自然威力充满了敬畏;他们把自己的手印画在岩石上……
听着专家的分析,看着眼前的这些远古时期的杰作,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远古牧民生活的部落,亲眼目睹了远古时代人类勇于吃苦、善于创造的智慧;看到他们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身影,我也在陶醉中将部分岩画定格在了相机里。
1、远古时代又称先发时代,远古时代指的是距21世纪300万年─公元前21世纪的历史时期,当时许多国家的人民对天、地的出现点及人类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2、在中国,有关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一类的传说流传久远。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地质学的发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奥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目前,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的人类化石,距今有300余万年,因而非洲被认为是人类起源地(参看埃及古猿、南方古猿、腊玛古猿)。在中国,重庆市巫山县发现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万年,因此,中国的考古学家提出:东亚地区也是人类的起源地。
(来源:文章屋网 )
蓥华山位于四川省德阳什邡市城西北37公里处,距成都98公里,古称章山。1986年被定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景观范围106平方公里,山顶海拔3160米,区内最高海拔3900米,最低海拔871米。
整个景区集雄、奇、刚、秀于一身,奇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蓥华山壮阔奇妙的气象景观。远古的地质成因形成了雄奇险峻的峰林断崖地貌,历史的变迁留下了许多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远古的地质成因形成了雄奇险峻的峰林断崖地貌。
蓥华山有比较悠久的佛教历史,可做为一佛教圣地来开发。因其历史上为一佛教道场。蓥华山原百里游山道上是四十八座寺庙,为明时著名高僧蓥华祖师名本禅师道场。不仅如此,此处还有李冰的升仙台与衣冠冢,有蜀王孟琰和其妃花蕊夫人的行宫,修建于隋的龙居寺。从历史价值来看,具有很大的可赏性。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