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科学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按照“目标明确、改革创新、师资优化、条件先进、管理严格、教学优秀、质量一流、成果突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课程建设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学生应用,多措并举,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工作。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1门,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一是对学校在建的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不断进行完善、充实,使其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二是明确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2016年,我校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就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所有达到建设周期的重点建设课程,按照此评价体系和标准有步骤、分层次的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稳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是做好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指导工作。2017年,我校组织评审专家对2015年立项的16门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充分掌握了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基本情况,并提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内容。学校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帮助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组教师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
四是积极开展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工作。学校要求每一门建设课程都要制定明确的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教学录像、演示文稿、试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文献检索系统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2016年学校结合实际需求,开发了在线课程中心平台。教师依托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从完全依托线下教学,过渡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本学期我担任8(9)班班教小组,虽然教学工作比较繁忙,但在这期间我可以配合好班主任陈老师做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并积极协助班主任处理班级各项事务。让每个孩子生活在8(9)班这个集体中都感到是最幸福的。现本人对本学期的班教小组工作进行小结,希望大家对我工作的给予批评指正,促我更快进步。
1、扎实抓好学生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的学习规范是良好班风形成的保证。本学期,发现部分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佳,如坐、立、行姿势不端;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做小动作;个人卫生不好,衣冠不整等。发现苗头要纠正及时,于是,我和陈商量讨论,从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来管理班级。我们利用班各种时间和机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明白要怎么坐,怎么站,怎么走路,怎么出操,怎么上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逐渐的改变。
2、切实关注学生作为班教小组我既是班级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在工作中,我始终要求自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孩子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心灵,给他们做好榜样,成为他们的朋友,用期待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尚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积极协助班主任做好相应的辅导工作。有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班教小组,关爱孩子是天职。因此,班主任也罢,班教小组也好,首先应该是爱学生的。以心交心,只有用心去和学生交流,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之中。
3、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在本学期里,我积极配合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在开学初我也积极定好自己的班教小组工作计划,目标是:协助班主任建立班级管理规定,建立班内的小组合作,抓好班风学风,培养班队干部,创良好环境。在平常与学生的相处中,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平时注意班级中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上的变化,注意观察他们的平常表现,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在管理学生过程中,如发现学生中有不良现象或不文明行为,马上告知并配合班主任和学生做好教育、处理工作。作为班教小组,我主动地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组织工作,鼓励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每一项活动。在每星期的升旗活动中,我也配合班任的要求,站在学生队伍的后面管理学生的纪律,大课间的时候也随着学生队伍跑步,负责整个队伍的整齐;在学校组织的消防疏散演练中,也能配合班任,认真到位组织好学生。时光荏苒,转眼一学期将要结束了,大家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我深深体会到了班教小组工作的辛苦。我想说班教小组就像滋润田间嫩苗的春雨,那我愿做春天和暖的风儿。如果班教小组像严冬的驱寒解困的火焰,那我愿为冬日里温暖心灵的一抹阳光。
一、 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是我培训工作的原动力。
随着国家对“普九”的纵深实行,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达标了,但是,作为年轻的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保持与时俱进的觉悟,争取每一次学习培训机会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奉献一生。
二、专家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态度,辅导老师不迟辛劳的工作,令我钦佩不已 在这次培训中,专家们他们身上散发出治学严谨的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不竭源泉。他们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将永远激励着我。
三、培训对我观念上的冲击和冲击后的反思
通过观看专家制作的音视频资料、撰写的电子讲稿,各位同仁们在教学中的心得,使我思想又一次经过洗礼、心灵产生震撼、观念的革新。
如今,培训即将结束,在感叹时间过的太快,想学的东西太多的同时,所幸的是每一次活动都过的充实,聆听智者的教诲,参加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也让我反思到了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需要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四、培训内容丰富,紧扣学科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培训,学习平台为我们展示了集体备课、培训感言、简报等,这些知识窗口,内容丰富、紧扣学科、见解精辟,给我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两点不成熟的希望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而我们此行,正如一快干燥的海绵扑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一样,准备把自己吸的宝宝的,然后如春雨润物般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灵,因此,我希望师资培训中心能给我们长年提供含有丰富营养元素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当我们觉得知识匮乏之时,我们还会如饥似渴的踏进这里,继续充实自己,修炼自己,提高自己,进而达到燃烧自己的境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课程评价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国家规定、地方指定、校本开创的一种新颖的课程形态,反映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新时代要求。本文主要从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试探性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价。
二、对课程内容的评价及设计
(1)如何评价一个课程内容的好坏,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①课程内容的过程与结果是否统一;②课程内容是否科学、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③课程内容是否具备可教育性;④内容要素是否综合、全面、合理且具备典型性,是否涵盖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方面;⑤内容能否与学校硬件资源相符合,是否与学校师资相匹配,是否符合社区需要,是否有利于促进学校及教师水平的发展;⑥内容是否具备普通的适用性。
(2)另外从内容的设计上面也可从以下几方面衡量:①活动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能否使学生产生兴趣;b能否使学生获得各种经验;②文字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是否严谨、规范,有逻辑性;b措辞是否通俗易懂,易于让小学生接受;③图表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使用是否严谨、规范;b对文字是否具备辅助作用,与文字内容是否一致;④版式设计:可衡量的因素有:a是否美观;b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
三、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虽然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积极推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要求,但由于该课程是校本开创的新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模式可以参考,长期通过照本照纲讲课的教师对此会感到难以适从,与语文、数学、英语这类客户的常态化实施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重点还是学校课程的管理。其一,学校需要对制度进行完善建设,才能给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奠定夯实的土壤。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成员可以以学校领导层的人员为主,制定出台相关的实施方案。
例如,某城乡结合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的选择、课程的管理与组织、课程的实施步骤、课程的原则、课程的开发及课程评价等六大方面提出相应的规则和要求,为课程的实施和开发提供相应的发展框架。
2.动员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
综合实践的活动课程,多指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综合性学习,它与一般学科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与其他课程也能够相通。由此而言,教师是整个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和领导者,师资队伍的组建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基础条件。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学校应该采用“全员指导,一人负责”的师资模式。只有让教师们建立起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和学生观,才能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式,从而良性推动课程的发展实施。
3.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级教研和年级教研两级教研制度
只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开发、管理、评价等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从宏观上调整和管理实践活动的进程。如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得由校级领导组成的调研小组进行调研和管理。年级调研小组多以一个年级为单位,根据每学期的活动内容为主题,整合不同年级学科的老师和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和学习主题等问题开展相应的探究研讨。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
学校在重视学生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家长的资源,可以通过相应的家长会,或其他联系方式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来,配合和支持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家长会,对学生家长的信息进行整合成一个资源库。家长会可以作为学校与社会联络的机构,为即将走入社会的学生铺路搭桥。学校还应建设综合实践课程专门的志愿组织,号召有能力的家长作为学校的辅导人员。只有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和领导甚至与学生一起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才能形成更为强劲的推动力,让课程更好的实施。
例如,有一些热播的影视剧,对于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能够在这些影视剧中吸取营养,从而扩展自己的知识脉络。教师可以从这些节目与影视剧之中筛选一些优质的推荐学生去观看,帮助学生扩展第二学习课堂,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接触课外资源,而家长也需要相应地给予支持。
5.加大投入,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由于国家只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并没有规定其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学校应该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硬件保证。
例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科学与探索》、《道德观察》、《国宝档案》等一系列的科普节目,这些节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了解生活,丰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6.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往往不止在校内进行,学生需要走入大自然,走入社会当中。因此,学生的安全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安全教育的普及和相应的防范工作。带队老师也应该时刻观察本队学生的走向,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唯有学生安全,家长才能够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其中。
四、总结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尽量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给以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兴趣,激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6-0069-01
小学科学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科学意识,学习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动手能力,激发科学创新意识。但是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例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等诸多问题。为了达到教学要求,起到小学科学教育应有的效果,小学教师必须予以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科学教育分析
小学科学,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着系统详细的介绍: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其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科学更讲究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学生应达到“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科学学习方法,讲究实用性和创新性。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以往被动式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探究式学习。
小学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更鲜明的特点:首先,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要求较高。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知识;亦包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求任课教师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掌握较好的教学方法。其次含教学内容层次丰富,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学会把小学科学的课程在综合的基础上分类,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最后,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具有发散性,也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保护个性发展。
二、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科学水平日渐提高,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有必要对孩子从小进行科学教育,使之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激发其科学创造潜能。人才的培养,从教育抓起,教育的起步,从娃娃抓起。因此,小学课程的开设,有其不可替代性。
小学科学教育的开展,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学生眼界的开阔,学生在科学课上可以学到许多在其他课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了解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领略世界各地的人文风采,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所在。其次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科学课这一综合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许多综合性的学习技能,包括探究式学习,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最后是科学素养的培养,这也是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精髓所在,从小学开始学习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间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走向科学研究之路。
因此,小学课程的开设有着重要意义,是新课改推行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各个学校必须加以重视,正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不断总结,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较年轻的小学教育学科,各个小学的科学教学经验都不丰富,也很少有先例可以借鉴,在方法的总结和课程开设等方面都遇到不少挑战,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加以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有:
首先是专业教师的缺位,在小学科学课程开设的初期,往往处在探索阶段,许多小学没有科学方面的专业教师,只能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担起科学教学的重任,由于教师科学素质不够高,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小学科学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科学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才能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带来保证。
其次是学校科学学习硬件设施的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不少学校缺乏科学教学工具,不具备科学实验的硬件能力,很多时候科学教学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是不少学习小学科学教育的硬伤,所以必须加强科学教育投入,确保学校科学器材的使用和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最后是学校不够重视,在升学考试和学生家长的压力下,有的学校过分重视语数外的教学,而忽视科学、思想品德等课程的教学,小学科学课程被边缘化。学校教师不重视科学教学,学生自然不会重视科学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科学的课程形同虚设,过于形式化,达不到教学目标,同时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四、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研究
教育必须讲究方法,小学科学的教学也概莫能外。好的教学方法是科学教学的保证,所以有必要对小学科学的教学方法加以研究,以期改进。
1.创造小学科学的学习环境,培养科学意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加强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小学科学的教学是生动有趣的,而不是僵化死板的,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打造高效优质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小学科学教学课堂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小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有限,难于自己获取科学知识的信息,必须教师加以引导,而课堂则是关键所在。小学科学的课堂,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中得出科学的真理。互动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式学习。
3.科学实验的开展,提高动手和实验能力。小学科学的教育不能一味的纸上谈兵,要结合生活实际,开展一些别开生面的科学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感受创造创新的乐趣。
“思路决定出路”,当前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相应的问题,无论是“软件”的不足,还是“硬件”的缺失都会制约教育的发展。作为教师而言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强化业务素养,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来促进教学的发展。当然,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罗泽利.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上旬),2013,(1).
论文摘要: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是小毕科学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阵。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诬问题,从脚位成长和师范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至今成效明显:素质教育得到有力推进;儿童全面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正在形成;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体现现代科技和文化特点的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学校教育中单纯知识传授的情形大为改变,培养会生存、会生活、会学习、全面而又和谐发展的人,已是学校教育最为强调的价值取向和教育目标。我国基础教育正在步入从全面普及向全面提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小学科学,是课改中设立的新课程。科学课的实施,对小学课改的整体推进作用明显,因而在新课改的进程中,尤为受到关注和重视。科学课程在各地建设和开展情况不同,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异,但却均表现出教师队伍师资缺乏和团队专业水准不高的相同问题。笔者在对二百余所各级小学科学课程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愿与关注者共同探计。
1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缺乏、专业教学水平不高、工作繁重。多数学校科学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基本胜任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
应当重视的部分调研数据分列于下。
学校科学课专职教师只占任课教师的22%,兼职教师比例高达78%,且年更换率近40%。
任课教师学历达标约90%,但专职教师中具有科学专业背景的只有68%,而兼职教师则不足20%。
75%的科学教师由学校安排任课,并非个人选择和要求。
专职教师中通过科学课程岗前或在岗培训持证上岗者约为47%,兼职教师则不足15%。
专职教师都兼有管理实验室和器材室的工作任务。90%的任课教师周课时超16节,38%的教师在18节以上。
75%的教师认为,教学中设计教学活动、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目标、分解和落实课程目标,均感到较为困难。
50%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许多科学课成为“讲科学”。
认为科学教师严重缺乏的学校占78%,认为不缺的只有1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须通过课程教学实现,这使课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关键。充足的专职教师,合格和高水准的课程教学,是课程实施和课程目标实现的保障。小学科学课,有“教师即课程”的说法,但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科学课程的建设,严重受制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滞后。
2理解、支持科学课教师工作,改善工作环境,重视岗位培训,多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创新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
2 .1理解支持教师工作,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促进科学课教师成长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一种新课程、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的科学实践活动,实践难度较大。学校领导应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努力创造物质与非物质条件,不断汇聚和拓展教学资源,给科学课教师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地投入教学和教研,大胆探索,努力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不少学校在实践中,创立了各种形式的任务驱动和目标激励机制,科学课教师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获取动力,自我提高,锐意进取,不断成长。
2 .2多途径提升科学课教师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我国小学科学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和加快专业成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立足现实,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科学课教师培训工作,把岗位培训作为最为急切的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通常的目标基本为专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和兼职教师普及化训练。力求持证上岗,基本达到国家要求。
岗位培训表现出新课程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一种最基本的需求,各地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多种适宜的模式,进而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培训体系。
岗位培训策略一般包括:专家和教学骨干组成培训团;成立专门网站,建立教师争鸣、交流、异地探讨的平台;计划和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专项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受欢迎的培训体系,常建构为“研训结合”的形式。培训方法主要有理论辅导(专家报告、教师传经),教材分析(整体和全面分析、专题分析、课例分析),专题研讨(专题研讨会和研究课),实践活动(亲历探究、实验制作、科技环保活动)和科学课沙龙(网上和校际交流)等。
多途径的科学教师培训,有效提升了小学科学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教师们的教学信心和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科学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2 .3尽快创立小学科学教师培养体系,加快科学课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师范教育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未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未能给予小学科学教育足够的支持和贡献。
在教师教育已变化的今天,师范教育必须关注和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并应当以此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发展。不少地方师范教育中科学教师教育已经起步,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同时也赋予师范教育新的历史任务。
首先要尽快重建和创新小学教师包括科学教师的培养体系。尽快改变近年来小学教师教育弱化和无序的现状,有力地承担起新时期小学教师教育的重任,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不断注人新的力量。其次,还须尽快完善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内容及要求,保证小学科学教师培养质量。还要注意扩展高师教育职能,高师培养要与小学教学实际联系,教师教育要“下延后续”,走理论与实践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共进、共赢、共荣的道路。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小学科学 教学衔接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两者存在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小学科学课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为学生顺利进入初中物理学习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物理教学应借助小学生已经具有的物理常识和基础进行。因此,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的衔接很重要。如何把小学时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把它们有机衔接起来,对初中物理教学极重要。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避免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物理学习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小学形成的科学素养、探究兴趣顺利地转化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从顺畅的过渡中更轻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教学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阶段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三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科学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的教学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关键字】探究性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 实现
一、何为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所提出的,它所要打破的是教师单方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的对于问题进行发现,进行质疑,进行研究以及最后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探究性学习是是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中演变而来,但是又明显不同于此。研究性学习针对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只是一个短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长期的研究过程。因此在这样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研究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求得问题答案这么简单。除此之外,探究性学习也改变了传统课堂上的讲授方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更多的是运用观察,记录,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探究性学习主要的特点主要是由三个方面:自主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学习的全过程,都应当有学生独立自主完成,教师只是辅助者的身份,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同。其次,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以往坐在课堂里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的还是在于观察,记录,实验等各个环节。小学生们实际的参与实验活动,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发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这是探究性学习最大的优点。最后是开放性,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学习过分的强调标准答案,而这也扼杀了小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学习对于学习本身来说并没有标准结果,学习目标也是以掌握思考方法,探究方法为主,因此答案的好坏,结论的准确与否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多为简单的科学现象,并没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本身对于掌握结论并无多大意义,只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开放的运用各种方法和思考,才能真正为学生日后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此所谓授人以渔。
二、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的角色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由于主体的局限性,教师的作用还是很有意义的。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选题事宜也没有较好的把握,所以从第一点上说,教师的作用在于选择合理的选题以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次,教师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对于探究性学习中使用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向,这都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特别是进行试验的时候,更需要老师在身边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不是回到以前的老路,而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尤其是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对于观察,记录,实验各个方面都是需要进行引导,除此,也能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最后对于结论的科学总结,小学生本身的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都是不强的,教师在最后的问题上要加以升华,引导学生把探究性学习的结果合理的归纳总结,成为正确的科学结论。
三、如何利用资源进行小学科学课程的探究性学习
当下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因此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外,对于探究性学习一定要把网络这样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工具运用进来。这对于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非常有意义。孩子总是对于新事物非常好奇,网络便是其中之一。网络提供了很多资源,包括科学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方法资源。小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网上搜集资料,也可以网上与专家或者科学家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当然作为当代主要的信息来源,网络自然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很有效的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方面,善于利用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具有意义,也是多年来强调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一个孩子只有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问题。否则只会死记硬背只会导致学生在厌恶学习的同时,也不可能真正掌握知识。当然探究性学习正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也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曹刚. 科学探究教学法及其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2) .
【关键词】创新能力科学课小学思维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实践工作更加突出对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课程设置中,科学课得到了更多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为一体的启蒙性教学活动,科学课教学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很好满足新时代对年轻人的培养需要。在相关课程教学实践中,突出强调对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训练提升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界定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在相关创新性活动中,以现有知识储备为依托,凭借个人的品德支持,从独特视角对相关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思路,实现新思想、新方法以及新结果的有效统一。而小学生由于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特征,其创新能力也可简单的概括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对身边的小问题能产生好奇心,通过自身探索或者兴趣小组的协力合作,能对现有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简单整理,并在自身兴趣驱动下结合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解析和处理,甚至能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工作的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二、科学课中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教师和学生依然未能转变观念,沿用传统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演生看”的“填鸭式”授课方式[2],授课过程缺乏互动性,未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依然采用记忆背诵的方式来应付考试,甚至还会因此获得不错成绩打分,但其实践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长期以往,也会束缚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只听不问、惰于思考的习惯,打击压抑了其好奇、好问的天性,不利于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作为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应有效落实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特别是以科学课成绩考查为例,也不能单单仅仅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而应将创新的意识、思维、以及能力考查融入其中,突出对实践动手能力的综合考查。
三、提升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
结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概念内涵的界定,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保护好奇意识、扩散创新思维
学生代表科学发展的未来,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其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思维模式受现有社会规律的约束较少,往往看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有别于常规思路,因此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更具创新性。然而,作为小学生其很多想法在成年人看来也许会觉得非常幼稚和可笑,提出的问题也会荒唐古怪,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横加讥笑、指责和讽刺,而应加以保护,而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并对其可笑想法中的求异创新思想报以积极的认可和鼓励,并积极做好导向辅助工作,保护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做一个小磁铁》时,不同学生的实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用磁铁吸引铁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则非常明显,观察发现后者并没有选用老师提供的磁铁,而是从家中带来了一块较大磁铁,作为老师,我对此也没有指责批评后者,扼杀其创新的萌芽,而是积极鼓励全班同学继续开阔思路:“除了选用较大磁铁,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效果呢?”并以此作为课后思考题,结果第二次上课很多学生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如选用较小的铁钉,将铁钉换成另一块小磁铁等等,答案五花八门,虽然也有很多答案并不正确,但通过这一系列的思考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也极促进了对他们思维发散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2、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创新能力
在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好奇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内在动力[3],是科学课学习的起点,如大到日月星空,小至花鸟虫鱼,对这些事物的好奇心如果能加以合理引导,也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望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这一切工作最终都需要切实落实至实践活动中。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至科学课教学实践中则可从如下两方面开展相应的工作:拓宽创新空间和重视创新实践。如在设立学生自制标本展橱,摆放各种植物以及学生自己制作的标本,还可组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科学知识竞赛、小组课题研究等等,以此为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空间。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也强调并推荐探究性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如对于一些辅助实验小器材的准备:皮筋、气球、乒乓球等自己去准备,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虽然有些材料的准备并不符合规范标准,但据此得出的结果多样性也更有利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兴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深入探索,增强课堂趣味性。对于实践能力培养,还可以建议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资源,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课前课后的仔细观察增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真正去观察,真正动手去做,将手、脑、眼、耳等多种感官运用是实践操作活动中去,参与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层面,并通过实践结果的总结归纳来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开展好科学课教学实践,还需各项工作的配合协调,如创设情境、鼓励指引、激发动机以及开展实验等等,对此也需要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提炼并应用。
结语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科学课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其创新能力,文章在界定小学生创新力概念内涵并分析科学课教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思维扩散和能力培养两个角度重点探析了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借此促进相关教学实践工作的更好开展。
参考文献:
[1]黄凤.浅析小学生科学课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