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高端医疗服务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端医疗服务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端医疗服务概念

第1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据JCI的官方统计,国内仅有8家妇产医院通过JCI国际认证。通过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国内高端私立妇产医院的数量其实非常少,医院经营与管理方法和品牌运作模式都不太成熟。从2015年莆田系与百度之间的“战争”就可以看出,过度依赖网络获得消费者,已经阻碍了高端私立妇产医院的发展。

二胎全面放开后,资本在布局民营妇产科医院上似乎又多了一层利好。但这背后必需要问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妇产科起家的北上广城市到底还有多大潜力?第二,向二线城市扩张能否复制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第三,长期来看,妇产科的盈利空间到底有多大?

有限的一线城市

民营妇产科在一线城市起家走的是高端路线。包括和睦家医院、美中宜和等,从服务外籍人士到本土富裕客户进入市场。优势是比较早建立了品牌的优势,而且在服务外籍人士和高端医疗保险对接上面有比较高的门槛。但缺点是价格无法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

比如说,和睦家的整体定位是中国前十富裕城市中收入前5%的人群。随着外资企业逐渐本土化,外籍人士增长经历了早年的快速增长后进入稳定阶段,未来由于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本土化需求,外籍用户市场很难再有大飞跃。因此和睦家这样的医院开始把核心放在本土用户上。

但一线城市的本土高端用户在妇产科上的潜力非常有限。适合二胎的高收入家庭女性很多年龄已经偏大,而且很多真正富裕的家庭过去几年大量选择出国产子,并没有真正受到二胎的限制。而正进入生育期的女性人数以及最适合生二胎的女性人数其实一直在减少,2000年, 25-40岁最适合生育的女性人口为1.72亿,2010年为1.55亿,减少了1700万人,照此速度下去,到2020年前还会减少1500-1700万人。因此这最高5%的人群中的潜在女性用户整体在萎缩。加上高端医院的价格不可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以及市场竞争者的增加,未来一线城市妇产科可拓展的空间并不太大。

扩张有多靠谱

和睦家近年来在青岛、广州布局。而另外一些获得风投的妇产科连锁医院则瞄准了如大连、成都、天津这样的城市。一些莆田系医院也会选择大城市中新城或城乡结合的地区,在医院比较缺乏的地理位置寻找机会。

不过,未来在这些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扩张很难复制北京、上海这样的经验。首先,如果是高端医院的定位,这些城市缺乏在北京、上海这样高端医疗保险的渗透配合。和睦家在北京、上海的起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籍人士在中国购买了高端医疗保险(企业购买或者个人购买),这个条件在北上之外的城市并不存在。

第二,二线城市相比一线城市,医院本身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对于高净值人群,人际网络的紧密型也更容易操作,获得优质医疗资源的难度不像北上那么难,不太需要寻找体制外的办法。因此,二线城市高净值用户对民营中高端服务的迫切性不如一线城市那么强烈。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这些城市并没有那么大的潜在客群可以容纳多家竞争者。二线城市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面前风险更高,加上市场本身吞吐量有限,在大环境变动的时候,二线城市的投资风险要高很多。

盈利空间有多大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长期来看妇产科医院的盈利空间有多大。从和睦家(美中互利)退市可以看到,仅凭医院本身业务要支持地域的扩张,资产非常重,投入很大,财务数据最终并不会太好看。在复星收购之后,更多是布局全产业链,将医院作为一个平台,嫁接其供应链或者其他的产品。这样就可以降低对医院本身盈利的压力。

因此,如果单纯要做妇产科连锁扩张的模式,会很容易遇到投资回报和扩张速度的冲突,资金压力很大,投入回报会很长。而且当大型城市出现饱和,往二线城市发展能带来的冲力不会像一线城市那么足。

总结下来,民营妇产科板块未来的资金压力还是很大的,可能最终会不得不转型做综合或者诊所,但两条途径都意味着长时间的投入,以及重新建立服务模式和流程,并非所有的当前竞争者都能够走通这样一条路。

高端医疗更需“政策提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多数的高端医疗产业面临的是仅有环境高端、服务高端、收费高端、器械高端,而核心的顶级专家资源却严重缺乏的尴尬境遇。2015年11月23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将推动医疗、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以多种形式充分流动。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通过完善永久居留权、探索放宽国籍管理、创造宽松便利条件等措施加大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意见》通过给人才松绑,促进高端医疗进一步发展。

民营高端医疗的人才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可以称得上高端?是顶级的环境、卓越的服务还是领先的医疗技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的选择应该是最后一项。

在中国,目前的高端医疗产业呈现的是“二八分”的状态,20%停留在公立三甲医院的特需服务,80%归属于外资、中资的民营医疗。在中国,这两者的受欢迎程度可以用“一半冰山,一半火焰”来形容。

“高端医疗”是目前全国三甲医院最主要的盈利渠道之一,而在民营医院,如今的境遇尽管比前几年已有起色,但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在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优质的医生资源民营医疗机构难以撬动。而此次《意见》出台对于高端医疗消费来说,最大的利好正在于给医生人才“松绑”。

在外资高端医疗领域,海外医生资源一直是核心吸引力。此前,国内外资高端医院的代表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阶段和睦家的病人50%为外籍人士,在过去,这个数字接近百分之百。而和睦家目前的医生资源构成也主要来自于外籍医生以及国内“多点执医”的三甲医院专家。但多数中资的民营医院仍然难做到如此级别的专家资源配备。

海外人才的引进可以给民营高端医疗机构在三甲医院专家资源之外多一种选择,事实上,包括梅奥诊所在内的顶级国际医疗机构也正布局国内高端医疗市场,海外人才的需求在未来会进一步加深。

国内专家资源如何流动

事实上,医生资源从公立向民营的流动现阶段依旧需要依赖包括多点执医在内的各种流动方式,可以看到的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包括挂号网、春雨医生、丁香园在内的移动医疗集团也已纷纷尝试从挂号业务转身线下诊所,希望通过“高端医疗”服务实现变现,而第一步就是将此前通过挂号积累的专家资源引入到民营医疗机构中。

“资本要想实现医生资源的变现,仅靠挂号服务不可能完成,最直接的方式还是将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引入到民营医院中,通过高端医疗服务来实现。”移动医疗业内人士好牙医创始人孙广峰表示,“比如在民营医院中搭建专家资源的‘绿色通道’,或者是利用专家的空闲时间在民营医院坐诊。”

松绑之外,还需要定向的人才培养。

对于高端医疗来说,一部分需求来自于疾病的治疗,另一部分来源于康复、养老等保健需求。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如果按照国际公认的“3位失能老人配备1名护理人员”的标准计算,我国需要的养老护理人员数量大约在1000万人。但根据现有公开数据,当前全国养老机构人员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两万,缺口已达千万级别。

在国内,专业养老护理人员的缺乏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正规的医护院校毕业生并不愿意进入养老院、康复院这样的“边缘化”医疗机构。在养老产业已趋近于成熟的英国,这样的护理专业人员也并非来自于正规的医护院校,而是来自于专业的护理培训机构。

此次《意见》提出,将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这将有望给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高端医疗提供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投资者还有哪些期待

“发展高端医疗,国家要进行高标准的监管,机构的医疗标准和水平要符合正规的要求。”弘晖资本创始人王晖表示。据王晖透露,在目前,尽管不少民营医院都有转型高端的意愿,但在包括手术室的洁净度、院内感染的防御、医疗污染物的处理上依旧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行业口碑难以树立。“在行业质量被规范化之后,包括医保报销、税收在内的政策上对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倾斜,才能呵护这个市场的成长。”王晖表示。

事实上,在此次的《意见》中,有关医疗服务税收的政策利好也被提及:适时推进“营改增”改革,研究将尚未试点的生活行业纳入改革范围。科学设计生活业“营改增”改革方案,合理设置生活业增值税税率。而在同日的《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中亦提出,将适时推进医疗、养老等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

中国特色的畸形“高端医疗”

中国医疗界的高端服务受到大环境的影响,体现出几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名医资源紧俏,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希望网罗这种稀缺资源,以名医为高端服务的尝试并不少见;二是以技术为高端的切入口,而从一定程度上忽略服务;三是仅以定价来划分高端和其他人群,忽略客户真正的需求缺口,导致整体高端市场的发展局限。

仅以名医本身作为标签,而忽略高端的真正含义――服务

由于中国缺乏优质的基础医疗服务,导致患者长期向大医院集中,加上中国的全科医生行业发展缓慢,一直没能成为主流,因而专科一直是患者接受的模式。这些因素导致专科名医成为稀缺资源,很多情况下病人选择名医的理由是出于对普通医生诊断的不信任,而并非疑难杂症和大病。

在这种大环境下,加上医生多点执业的松动,迁移名医资源正好迎合了患者想看名医但在公立体系内得不到这种服务的缺口,由此出现了名医工作室,名医打包入住模式的诊所等新尝试。为了配合名医的价值,以及给名医迁移出公立体系动力,这种名医迁移往往是高价的,诊金远远超过公立医院VIP甚至国际部的价格,由此也被打上了高端的标签。

这可以说是医疗服务上具备中国特色的一种“高端”,这种高端主打的并不是服务的模式,比如更好的客户体验,更优质的医患沟通,更好的病前病后服务等。事实上,迁移名医资源的高端仅仅以名医本身作为标签,而忽略高端的真正含义――服务。很多患者其实并不真正需要这种高端服务,他们可能只是需要一个长期管理其健康并且值得信任、服务良好、就医环境更佳的平台,而真正需要名医对大病和疑难杂症的大部分却无法负担这种高端服务。因此,迁移名医资源其实并非真正的高端,只是现下医疗资源和需求不匹配下的特殊产物。

以技术为切入口的高端,

需求不会太高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高端体检。包括公立医院VIP、国际部、私立体检中心高端套餐在内的产品越来越注重背后的仪器和技术。

观察一下各类高端体检套餐会发现,中国市场正在朝筛查越多、使用的机器越精密为高端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中国缺乏家庭医生这道基础医疗守门人所引起的。正因为用户自身并不确定其健康风险,市场就通过包装各种精密技术和筛查来吸引用户购买高端套餐,打造更全方位检查的概念。而事实上,如果有熟悉用户健康情况的家庭医生,他们会发现很多筛查没有必要甚至对身体有害(如没有必要的CT筛查等)。

通过技术打造高端也是缺乏基础医疗大环境下的畸形产物,长期来看市场的需求不会太高,而且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以定价来划分高端和其他人群,忽略客户真正的需求缺口

导致整体高端市场的发展局限。比较典型的是高端医疗保险。这种产品进入中国的时候针对的是外籍外派工作人员在中国的医疗需求,但这个群体人数有限,加上中国企业日益本土化,外派工作人员的数量很难再出现爆发式增长。因此高端产品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瓶颈。

高端医疗保险的价格阻挡了其快速发展的可能性。这和整个医疗大环境密切相关,由于没有办法对医院医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只能通过调高保费的形式保护自己的风险。另一个形成高端保险市场的原因则是语言,因为外籍人士需要英文服务,就医的网络就相对局限,而大部分本土用户并没有这个问题,将过去的高端迁移到本土用户是很难奏效的。

核心的问题:有多少所谓的高端医疗资源真正是大部分用户需要的?

用户的需求缺口在哪里?事实上,用户对现行医疗体系的不满更多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看病效率和服务差,二是保障不足。将这两点定义为用户需要现在的高端医疗服务并不准确,事实上很多高端医疗产品的覆盖面和医院网络并不是直接针对用户的这两项诉求的。因此高端业务才会出现很大的发展瓶颈。

从上面三种医疗界的高端产品和服务来看,这类高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医疗资源不平衡,缺乏基础医疗守门人角色引起的,并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高端和价格直接相连的办法也无法推动业务快速增长,真正的高端更应该是一种服务质量的差异性和用户体验的提升,仅凭迁移名医资源、技术、以及高价,很难持久也很难做出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

高端医院在中国的起家有几方面推手,外籍人士增加带来的需求,本土有钱人对孕产服务的需求,以及为本土公司高管和有钱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经过了一轮融资、膨胀,高端医院后续发展的潜力受到市场规模的制约,同时服务能力上的限制、价格不透明,人口结构变化,都可能是未来这种高端发展模式的重重危机。

妇产科是高端医疗服务起家的一个主要推动力

以和睦家为例,妇产科收入近几年一直占其总体收入的14%左右,是最主要的科室,收入比例仅次于手术(20%左右)。靠这块业务拉动未来的风险其实很大。一个是人口结构变化,二胎政策并没有带来生育率的快速增长,未来育龄女子人数减少,生育率降低无法避免。另一个则是高端医疗保险生育保障的调整。

生育保障是不少个人用户购买高端医疗险的主要原因,这部分用户仅冲着生育费用报销而去,并非保险的长期用户,且这几年高端医院生育费用水涨船高,费用不透明,已经有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削减或取消生育保障,控制风险。未来这会是一种趋势,对以妇产科为主要收入的高端医院板块影响会很大。

高端医院的差异性在于服务质量,而非医学能力

这一点随着扩张也逐渐展现出来了,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人才。服务的对象有一大部分是外籍人士,因此对医生语言和服务能力上的要求比较很高,制约了一些本土有经验的医生加入。尽管高端医院通过连锁和地区扩张开去了,但医学人才一直是一个瓶颈,这决定了高端更适合做服务,复杂的病症需要转院处理,不适合发展成综合性医院。

当然,这也是用户需求决定的。外籍人士如果真正遇到大病,一般会选择回国治疗,而本土有钱人遇到大手术等情况,仍然会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的名医。

因此综合这些原因,高端医院的定位更多是门诊和健康服务,同时包含一些简单风险低的手术,复杂项目需要和公立医院合作转院。这从和睦家的收入结构上可以看出来,和睦家57%的收入来自于门诊,43%来自于住院。这种趋势会持续,未来高端医院更可能往诊所方向发展,而不是综合性医院,虽然住院毛利更高,但医学能力和用户需求决定了这部分业务不可能是高端医院的主营业务。这对整体的利润率和规模都会有影响。

和睦家和美中宜和都开始进入诊所。和睦家近年来加快地域扩张,展开家庭健康服务,近年来其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从2012年的33%下降到2013年的18%,2013年还出现了亏损达600万美元。未来妇产科和住院的发展瓶颈会是财务上主要的风险。

在转型做诊所这条道路上,高端医疗也面临不少危机

价格和商业保险为主的支付方式决定了高端是一个狭窄的市场,且集中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快速增长的潜力不大,除了外籍人士,本土自费的高端人士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风险。

高端诊所的优势在于预防医疗、健康管理上,但矛盾的是这些以服务为核心的项目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以和睦家为例,在预防医疗、健康教育、病患互动之间都做了很多投入,这有助于建立品牌形象,提升服务能力,这些措施作为高端保险的一部分服务被纳入保障,但无法成为独立的收费项目,而高端保险本身在整个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小,要想从此突破很困难。

第2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什么是“平民医院”?普遍的观点是指收费低廉,低收入者能看得起病的医院。因此,在很多地方,人们将“平价医院”、“民工医院”、“慈善医院”统统划归为“平民医院”。它们当中,多是靠民间经营性资金和慈善资金组建。

同时,也有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和一些专家呼吁“平民医院多元化”。浙江省卫生厅一位多年从事基层医疗服务的专家提出,“平民医院”的构成至少有三个方面:政府设立部分公立“平民医院”起示范作用;在卫生系统建立一个平台,引导国内外慈善机构资金进入其中;制定一系列税收、土地、奖励的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创办“平民医院”。

乍一看,这些观点颇具理性,但仔细揣摩却发现,这样的“平民医院”概念非但没有厘清当今医疗业的市场分层,反而混淆了“平民医院”、“慈善医院”、“特服机构”之间的区别,将原本应是“平民医院”主体的公立医院排除在“平民医院”范畴之外,免去了公立医院本该为平民服务的责任。

“平民医院”既非“平价医院”、“民工医院”、“慈善医院”的统称,也绝非服务于特困阶层的“贫民医院”的代名词。“平民医院”就是面对最广大的老百姓的医院,是医疗价格公道、医疗水平优良、服务体系完善、适应绝大多数平民阶层需求的医院。它在一个地区内数量的多寡、水平的高低、服务范围的宽窄,反映着一个地区整体医疗福利水平,也折射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府公共事务建设的状况。而有能力承担这样责任的“平民医院”,非眼下面广量大的公立医院莫属。

如果说,百姓们对“平民医院”的误读,是对眼下“公立医院”就医门槛过高的无奈,那么,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何以也会误读“平民医院”呢?那种以为“平民医院”的责任在民营医院或者慈善医院的观点,实质是对政府服务功能认识的缺位。

在一些人眼里,公立医院是盈利的企业,而非面向广大平民阶层的公共福利机构。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医院可以“创收”。这导致一些公立医院陷入盲目追逐利润的误区。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医疗市场的管理服务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尽可能提供完善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服务体系。包括促进公立医院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市场,为一些消费人群提供高端和专业的医疗服务,以及支持民间慈善组织建立特色医疗服务机构,为贫困人群提供更多帮助。前者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后者是必要的补充。另一方面,在以法律力量加强行业规范的同时,借用公立医院的影响力,平衡调节医疗市场的价格体系和利益格局。

第3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然而,商品似乎不能够完全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下一步,享受更高端的服务开始被国人提上日程,完成从“海淘商品”到“海淘服务”仅仅是时间问题,作为刚需的医疗服务,已经率先打开了局面。赴美生子、韩国医美、日本体检等,是国人走出跨境医疗的最初几步,未来出国就诊的人群将越来越被细分,医疗服务的领域不断被拓宽延展。带来这些变化的,必然是国内业已存在的需求市场,顺势而生,是跨境医疗的宿命,但凭借市场的风潮站在风口上的整个行业未来将如何?野蛮生长,抑或不断洗牌?

好风凭借力

今年1月初,王健林宣布万达集团投资150亿与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进军高端医疗领域。马云不仅早有预言,中国下一个能超越他的人,一定会出现在健康医疗产业,而且马云已有所动作,一边在医疗支付上布局,一边打起了新医疗体系的主意。作为“BAT”之中的另外两家,百度与腾讯也大手笔砸向医疗领域。

事实上,此前跨境医疗就得到了投资圈的高度关注及跟进。盛诺一家在2014年得到了红杉资本A轮5000万人民币融资,2015年4月,卓正医疗宣布公司已完成了B轮融资,由一家香港投资机构领投,A轮投资者经纬中国跟投,融资金额为1750万美元。2015年6月,拿到天使轮融资之后,唐仁健康推出了号称全球最大的中文跨境医疗资讯平台。2015年7月,主打“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定制平台”的“春雨国际”完成A轮1500万人民币融资,通过一年时间的突飞猛进,目前估值近2亿,正在寻求B轮融资。

种种迹象表明,跨境医疗产业已然站在风口之上,医疗旅游以及中国出境就医的数据也为这一论断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根据斯坦福研究机构调研数据,预计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的收入规模将达到6785亿美元,2017年全球医疗旅游的收入将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医疗旅游增速是旅游业增速的两倍。在全球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大环境下,医疗旅游的“成绩单”无疑是亮丽的,逐资本而动的投资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忽略这座未来的富矿。不仅如此,作为国内跨境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们,更是在“互联网+”时代下蜂拥而至。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约有3000人选择赴美治疗疾病,预计今年将突破5000人。还有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9月以来,中国患者赴海外就医数量比年初增加了3倍。有市场乐观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海外医疗市场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

可以说,跨境医疗的崛起恰逢其时。旅游与医疗嫁接出了新的引爆资本的产业模式。2014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旅游业需要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医疗旅游。这就意味着政府将对跨境医疗为代表的医疗旅游作为重点发展项目予以支持。

全球优质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跨境医疗提供了可能。另外,政府的背书为跨境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后盾,在2015年下半年,国务院颁布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大力支持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兴服务,鼓励整合优化线上线下资源服务,提高经营效率。互联网与医疗的对接,同样为跨境医疗的推进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随着国人财富的积累与眼界的开阔,老龄化社会进一步深化,赴海外寻求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也成为近年来一大趋势。此外,海外寻药也是催生跨境医疗发展的一大动因,根据数据统计,内地新药上市速度比美国、欧洲等地普遍慢3―5年,而且比同为亚洲国家的新加坡、日本等上市速度也要慢,而其中往往以抗癌药物和针对疑难病症的特效药为主。于是重症患者和特殊病患大部分都有出国就诊的意愿。

随风潜入夜

跨境医疗机构在近一两年内呈现出“井喷”的趋势,他们正在以各自的生存之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目前,跨境医疗机构大致可分作三类,即传统跨境医疗服务机构、国外医院驻中国办事机构、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平台。

去年上线的“互联网+跨境医疗服务平台”春雨国际无疑属于第三类。春雨国际成立于2015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整合、连接全球范围内优质医疗资源的互联网公司。公司现已搭建遍布美、日、韩、泰等多国的专业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安全可靠的国际转诊、远程问诊、海外体检、辅助生育等一站式境外就医服务。

目前,春雨国际平台上已入驻美国希望之城国家医学中心、洛杉矶西达-赛奈医疗中心、SCRC南加州生育中心、泰国帕亚泰第3国际医院等近50家境外权威医疗机构,率先成为国内运转高效、资源丰富的国际医疗资讯平台、境外医疗机构预约平台及轻医疗旅游定制平台。并与移动医患交流平台――春雨医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强强联手,力求打破传统疆域,高效连接,最终实现“医疗无国界”。

通过互联网做普世的医疗服务,是春雨国际创始人兼CEO熊娟当初立许下的愿景。以往没有互联网手段去运作,更多的医疗机构普遍采取会所模式,这就导致了获客成本的增加。而春雨国际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海外医疗产品的性价比。”以目前春雨国际主打的体检项目为例,行业内日本体检大约价格为8万,最高的报价16.8万,春雨国际创立后将该项目价格拉低到5万左右,回归理性的价格使更多人受惠,这就是互联网带给行业的变化。

谈及未来,熊娟表示,春雨国际还将深度整合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并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实现真正的国际互联网诊所在中国的落地。

而作为传统跨境医疗机构,盛诺一家也有着自己的运营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获得较好口碑的传统跨境医疗机构的通用法则。盛诺一家创始人兼董事长蔡强展示了一条境外转诊的流程链条。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跨境医疗机构就开始搜集病人所有病历,并把这些医疗信息做成病理摘要,其中中文版会让病人进行确认,之后医疗翻译部门将其翻译成英文。与该流程并行的是,研发部帮助患者找最合适的医院和医生,而签证部门则开始为患者办理医疗签证。据蔡强介绍,他们通常会在10天到两周让患者看上医生。“不仅在国内,患者到了美国之后的所有服务我们都不会外包,完全由自己的团队来做。”蔡强补充道。

据蔡强介绍,盛诺一家的定位是重症,例如肿瘤。在这样的定位指导下,盛诺一家只和美国最顶级医院合作,目前已经与全美排名第一的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梅奥诊所、克利夫兰等签订了正式合作合约。

康泰国际医疗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也是一家传统型的跨境医疗机构,和盛诺一家相似的是,他们也以转诊肿瘤患者为主。据该公司董事总经理马力介绍,康泰致力于打造一条赴美就医的“绿色通道”,目前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以及罗纳德-里根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签约合作。国内患者之所以“舍近求远”,在马力看来,主要是美国有着更为严格的医学教育,高超的医疗水平,领先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治疗手段,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人为本的服务,以及重视医生间的配合和演进的多学科协作。

不过对于大多数有规模的传统跨境医疗机构来说,客源更多仍旧集中于高端客户。据介绍,这些机构大多不做大规模的广告,而是靠口碑口口相传。绝大多数机构都与金融机构有合作,为其大客户提供医疗服务。

在亚洲,新加坡医疗也吸引了不少国人,一来没有语言障碍,二来路途较近,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与国际最先进水平接轨。嘉里(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郭瑞娟介绍道,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完全摒弃了国内一些跨境医疗结构找新加坡第三方合作的模式。“我们主要做集团客户,例如与IBM、联想等大公司合作,负责集团高管的全面健康管理,而新加坡医疗则是嫁接在此基础上的一项增值服务。”郭瑞娟告诉记者。

“健康管理”是一个大健康的概念,郭瑞娟介绍称:“健康管理一定是从体检开始的,对自身健康有初步认知。我们会帮客户选择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套餐,体检报告出来之后会有一系列的健康管理内容,包括饮食、营养、运动等都会出一个全面的健康规划方案。另外,在平时,我们也会提供健康咨询,有专门的全科医生通过电话给客户答疑解惑。”此外,他们还会为客户提供挂号、导诊以及陪诊服务。

除了健康管理之外,郭瑞娟及其团队还提供新加坡高端旅游体检项目服务,新加坡的癌症早期筛查比较有名,根据客户对于食宿以及体检套餐不同等级的要求,一次旅游体检的收费在5000新币到5万新币不等。

国外医院驻中国办事机构在三者中显得更为特殊一点,抑或说它更愿意讲情怀。北京惠每极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其实是美国梅奥诊所的中国转诊办事处,首席执行官屈伟指出,他们并非商业化的医疗机构,基本不做广告宣传。在他看来,挣钱对于惠每极致医疗来说重要但又不那么重要,“我们的目标是让最有需要的人得到最适合的治疗”。

虽然作为梅奥在中国的转诊办事处,但是屈伟表示,他更愿意将两者看成合作关系,同样,对于那些与梅奥签订了合作合约的其他跨境医疗机构,屈伟也觉得惠每极致医疗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协作而非单纯的竞争,“我们也愿意帮助他们一起为病人在梅奥找到最合适的医生”。

前路仍漫漫

井喷式发展,必然带来泥沙俱下的负效应,跨境医疗亦不例外。

在熊娟看来,跨境医疗势必要经历一个野蛮成长的时期,规范和制度的不完善是其主要发展瓶颈。有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以跨境医疗为主要业务的机构已有上千家,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对医疗旅游没有具体法律规范要求,任何有出境游资质的旅行社都可以开展医疗旅游,准入门槛低造成行业发展不规范。熊娟表示,她对这个行业最为担心的是三个问题,首先第一种情况是患者通过非专业机构出境治疗后,回国后便失去了医疗保障。第二种情况是患者选择的医院没有国际部,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将难以解决。第三种情况是一些医疗服务项目在国外还未立项的情况下,就被包装得神乎其神以欺骗国内客户。作为对上述问题的规避,春雨国际的操作思路是:与自身合作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必须是各个国家排名前五的医疗机构。 海淘服务 更为严格的医学教育,高超的医疗水平,领先的医疗技术,创新的治疗手段,规范的操作流程,以人为本的服务,以及重视医生间的配合和演进的多学科协作成为国人选择海外医疗的主要因素。

这也正是蔡强忧心的问题,一些不负责任的机构用一系列不规范不道德手段,最后把整个行业声誉毁掉,“要知道,骗的不是钱,而是人家的命”。也因此,他认为必须要规范合约,把权利强制性告知客户。

无序投机,是屈伟目前对这个行业灰色一面的认知。在他看来,一些机构盲目追求市场扩张,但事实上他们在合作机构的专业性以及流程上都存在很大问题。

保险,是制约跨境医疗行业发展的另一个因素。通常选择跨境医疗的国人都是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进行医疗费交付,鲜有使用全球医保的患者。作为投资人出身的马力认为,这恰恰挡住了一些切实有需求的患者海外就医之路。

提到钱的问题,跨境医疗的价格就无法绕开。医疗服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否也适用于“物美价廉”的理论呢?对此,郭瑞娟表示,客户对于跨境医疗服务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对该机构的信任感,价格肯定不是首要因素,医疗服务也绝不是越便宜越好。

而春雨国际的目标与行动就是打破原有行业内的暴利和不规范,使得一个透明、高效、可靠的医疗生态系统得以回归。同时,以期打造一个跨境医疗服务的闭环,不仅仅是把病患送出去,在患者回国后,春雨国际还将提供国内专家对病情持续跟进的私人医生服务。此外,更重要的是春雨国际正在将跨境医疗行业从“高端医疗”向“差价医疗”引导,例如将更多的国外特效药通过合法、正规途径带给国内刚需人群。

究竟,未来跨境医疗将如何发展?

跨境医疗发展较早的国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屈伟表示,在保险的推动下,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不仅仅是就医目的地,同时也在源源不断输出患者。新加坡、日本、东欧国家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而言,医疗收费较低,但医疗水平也不差,通常成为发达国家中下层民众海外就医的目的地。跨境医疗本就是双向的,如何从其他国家引流患者到中国就医,是跨境医疗机构未来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此,蔡强告诉记者,国内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有所设想。“例如把美国的病人介绍到中国来,我们有中医,有很多有优势的治疗方法。”蔡强说,跨境医疗的巨大潜力就在于此,需要继续深入挖掘。

另外,惠每极致医疗利用背景优势,也在开展中美医生护士交流工作。“我们不仅仅向梅奥转诊患者,还希望在中国给医生最好的支持。”屈伟表示,要把中国的医生和护士送到梅奥去培训进修,建立起比较好的互动交流模式。熊娟也主张通过“互联网+跨境医疗”的力量,把国外优质的医生资源引入中国,普惠到更多的中国患者。

第4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尽管如此,移动医疗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难题:一是信息共享问题。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医疗机构之间,通信困难、信息共享不足,造成“信息孤岛”和医疗资源浪费,直接影响了获取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个人健康信息。二是在移动通信设备上运行医疗保健,因移动通信设备本身的特点和应用实际所处的环境,将面临一些挑战,如低存储、低处理能力、各种资源的并发操作、安全性和隐私性等。移动医疗并非仅仅局限于医院或医疗体检机构,事实上它对个人健康的监控,意义更大。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引用云计算概念,搭建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云计算技术可通过网络获得各种基础设施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积极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在医疗保健应用中,存储和管理用户数据、即时响应用户请求等需要,同时还可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共享。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模式,可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即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分别由云计算的三种商业模式所提供,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云计算的特点是:

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无需与服务提供商交互,就可自动得到自助的计算资源能力。

2.无所不在的网络访问。

具有借助于不同的客户端(包括PC、移动电话等),通过标准的应用对网络访问的可用能力。

3.划分独立的资源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或虚拟资源。

4.快速弹性。具有一种为资源的快速和弹性提供、并且对资源的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

5.服务可计量。云系统对服务类型通过计量的方法,进行自动控制,优化资源使用(如存储、处理、带宽、活动用户数)。

根据云计算的特征及其可实现的高资源利用率、高可靠性和通用性、高可扩展性等特点,研究结果普遍认为,云计算能很好地适应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医疗保健服务提供统一的IT基础设施,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云计算为医疗信息化,尤其是为基层和农村医疗带来了应用契机,在医疗卫生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云计算在国内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云计算实现医疗信息化这一主题上,包括应用在医疗领域云存储技术和软件服务等,同时也涉及一些医疗信息系统的研究。如有些学者针对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差、维护难、系统运行成本高、共享难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HIS(医院信息系统)结构。该结构由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云计算管理层和HIS服务层组成。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新医改中提到的技术支柱,其实现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长远性和稳定性。我国医疗行业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总体利用率低下。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广大农村仅占20%。同时,高素质的医务人员也普遍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无论是在精密仪器设备方面,还是在医务人才配备方面都明显不足。而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可解决上述问题,大大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移动医疗的特点

移动医疗,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对其的定义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和卫星通信,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移动医疗的特点是:

1.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包括设备等硬件要求和服务的软件要求。

2.目标群体庞大,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每个个体,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移动医疗作为一种移动端应用,其一大特点是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

借助PDA、移动电话等手持设备获得即时的医疗服务,如了解和跟踪个人健康信息、就诊挂号和预约等。据相关市场调查,对于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需求普遍很大,如手机挂号这一需求达到近67%。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手机应用(apps)将成为移动医疗解决方案的“重量级”应用,并惠及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作用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是:将医疗保健信息的处理、检索和存储交给云端,而移动终端设备只需通过无线网络与云端保持通信,发送服务请求并获取信息。考虑到手机等移动终端低处理能力和低存储能力的特点,这一设计思路既能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的高处理能力,同时又能降低对终端设备的要求,给予用户良好的体验。手机终端用户将个人的生理信息、文本数据等,通过2G/3G、wifi等无线网络传输至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这些数据经过服务器端重组整合后,利用云存储技术保存到云端设备中。这种业务管理平台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是:信息获取和推送、信息处理和存储、权限管理、用户管理、医疗事务处理、网络管理等。用户可通过webporta(l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登录该平台,即可获得自己的健康信息、医疗专家给出的保健信息。将云计算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搭建医疗服务平台,其作用能解决以下难题:

1.医疗信息共享难,形成数据孤岛。目前,国内各医疗机构、医院、研究院之间,还未实现信息共享,形成了数据孤岛。患者的电子健康记录可能存在于多个医疗信息系统中,各自独立,无法作为患者就医的参考和病史的追踪,降低了信息价值。而通过云计算平台,可在各医院之间建立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一套标准方案,采用云存储技术将各自的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在授权许可的范围内,可共享患者的病历信息。

2.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平衡,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包括各种软硬件资源升级、维护成本、专业人才成本等,这将直接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医院难以承担,无法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而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同时又造成了浪费,形成不平衡的局面。引入云计算技术,可极大地降低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医疗机构无需投入人力物力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只需购买相应的服务,就能获得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医务处理能力。另外,通过联网,经济欠发达地区也能获得高端医疗设备资源和专业人才资源,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3.医疗服务单一,欠缺灵活性。

第5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广大民众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硬件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研究产生背景

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服务行业环境仍存在较大挑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1.1 互联网+医疗相关概念界定

(1)“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提供或改善卫生服务与信息交流,不断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广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的创新技术与效率变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样态。

(2)“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3)移动医疗: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平台、移动终端和卫星通信数据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类App实践应用为主体。

(4)远程医疗: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载体,充分发挥高端医院或专业医疗优质资源,辐射支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区域、海岛或流动舰船上的伤病员,实现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

(5)网络医院:田军章(2016)认为网络医院是以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机构之外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在线互动诊疗、咨询预诊等远程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1.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背景

医疗服务,特别是我国的医疗服务具备互联网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

1.2.1 医疗服务空间巨大

2014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将近3万6千亿,近10年来,一直保持近20%增长速度,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

1.2.2 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根据彭博社的世界各国医疗系统效率排名,在被调查的500万以上人口,人均GDP至少5000美元,预期寿命至少70岁的4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36。

1.2.3 医疗服务痛点较多

从患者角度,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院内医疗服务质量低下,院外跟踪病情空白问题凸显;从医生角度,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医生职业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风险较高。从医院角度,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医疗被迫扩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幅浪费。

1.2.4 医疗服务长尾显著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存在大量长尾人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分布格局过于集中,多数高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大部分地区罕见病难以满足治疗需求;卫生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同2009年版对比,药品品种增长迅速,药品产品数量惊人,仅2013年,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416件,新药长尾特征明显。

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分析

吉林省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5.09万人,实现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但在全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融入全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问题。

2.1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2.1.1 政策环境

吉林省于2016年4月26日《关于积极推进吉林省“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推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健康、医疗档案等信息共享。推动吉林省人民医院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大中型医院开展在线预约门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业务。加快智能心电监控、生物芯片、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嵌入式人体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产业化。鼓励省内医疗健康企业与百度、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开展健康预诊、实证服务,实行长期跟踪、定期更新、预测预警等特色化管理服务。

2.1.2 医疗状况

智慧医疗未来强调协同统筹平台和运用平台形成不同区域间的互相联通。当前吉林省正在积极打造医院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卫生服务和医院有机结合;吉林省民营医院部分已开设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优质资源;长春北部建立了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

2.1.3 存在问题

吉林省互网医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发展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一初级阶段,医院联网服务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挂号、预约问诊等基础服务,对“互联网+”深刻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逐步实现对当前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重要。

2.2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距今已发展多年,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成果和经验,增强我国在互联网医疗发展领域的预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2.3 吉林省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分析

吉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浙江等省相比,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和现状,医疗资源配置与互联网结合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3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包括目前移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建构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不应求等问题,拟解决病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包括缓和医患之间尖锐矛盾等问题。

3.1 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在线服务行业逐渐崛起、医疗服务开始由PC端向智能移动端的转变,并形成五种发展模式:互联网+医院形成智慧医院;互联网+硬件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药形成医药电商;互联网+保险形成个性化商保服务以及互联网+基因形成精准医疗。

3.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策略

(1)在医院方面,建设智慧医院。加强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从多个维度构建基于诊疗病例和持续监测的病患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挖掘形成精准、高效的诊疗实证,形成诊疗方法论上的创新,实现移动全流程无纸化、智能指引信息透明化、挂号费用优惠差异化、支付方式多元化、安全部署独立化。

(2)在患者方面,优化App界面及环节构成。可参考“掌上浙一”APP软件将界面分为手机挂号、智能分诊、取报告单、医院导航、健康资讯等板块的做法,让患者根据人体模型选择不舒服的部位,显示相关部位易发疾病及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使患者能够进行初步自诊,并提供相应医院及科室建议,进行线上智能分诊,完善“就诊卡”模式并拓宽服务,延展至院内可能活动,开设支付宝就诊预约、就医流程指导、医药费移动支付等功能。

(3)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制度。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到医院、个人及第三方平台,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或部门,进行赔偿判定与事后调解,重塑公信力,缓和医患矛盾。

(4)在信息方面,建立信息联网云平台。可参考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云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有效分配,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线联动的分级诊疗,建立有效机制与法律法规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信息提供与使用的监管与约束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在药企和保险公司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院内、院外可持续监测的大样本数据,辅助医药企业有针对性的药物开发,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追溯的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医疗及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

4 结语

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我国医疗行业蕴藏着重大技术创新等巨大的潜力,国内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重点行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模式一定会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强,由丽孪,陈思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518.

[2]王晶,朱慧颖.“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的分析[J].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互网天地,2015,(08):15.

[3]闵杰.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与痛点[J].吉林医学信息,2015,31(4):2729.

[4]方诗旭.“互联网”医疗:打通健康干预全过程[J].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分院.世界电信,2015:5762.

第6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与大城市企业医院相比,油田企业医院在当地具有更显著的医疗地位,是本地区核心骨干医疗机构,拥有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和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对人才具有较高吸引力。但改制后,这些优势逐步丧失,影响到了医院长期发展。

1.1 改制医院民营性质,人才吸引力逐步丧失

一是原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按照国资委总体部署和要求,截至2011年,国内各油田主力医院基本改制为独立经营的民营非营利医疗机构,职工身份也随之由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职工转换为改制企业员工,员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落差,造成部分骨干医疗人员流失,他们或者去薪酬待遇高的外资或民营医院,或者去身份较为固定的政府医疗机构。以某医院为例,改制后医院共流失高级职称以上医疗人员38名,约占全院高级职称人员总数的十分之一。二是招聘应届毕业生缺少优势。改制后,医院脱离原来油田严格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制度,拥有独立的人才招聘权。但从实际招聘情况看,改制医院对应届毕业生缺少足够的吸引力,目前应届毕业生优先选择政府事业编医院。油田改制医院一般为当地大型综合医院,原来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多为重点院校硕士学历以上人才,而改制后引进的重点院校应届毕业生比例在下降。甚至有些毕业生先与改制医院签订用工合同,等考取政府事业编医疗机构后,再与改制医院违约。长此以往,改制医院人才有效接替将出现困难。同样以某医院为例,仅2015年,共新签大学毕业生58名,当年毁约28名。

1.2 用工性质复杂,待遇差别大

一是用工性质复杂。目前,多数油田改制医院的用工性质分为三类:一类是改制前正式职工。按照国家政策,工龄置换成医院股权,约占总员工的41%。第二类是改制后医院录用的企业员工。与改制医院直接签订用工合同,约占总员工的28%。第三类是劳务派遣工。医院与市场上劳务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由劳务公司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支付报酬,约占总员工的30%。二是待遇差别大。改制前正式职工不仅有正常薪酬,并且享受油田住房等福利待遇;改制后医院录用的企业员工正常薪酬,但不享受油田福利待遇;劳务派遣工薪酬较低,不享受油田福利待遇。

三是总体薪酬水平低。油田改制医院专业技术岗位收入水平低于市场价位,部分简单易替代岗位的收入水平略接近市场价位。

1.3 人事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一是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改制医院基本上延续了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职能多为执行工资政策、调配人员、评聘职称、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传统的人事管理日常工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组织结构设计、岗位说明等方面的工作刚开始探索。二是仍然延续国有企业用人制度。延续岗位工资制度,缺乏有力的绩效考核,干多干少一个样、薪酬激励性不足等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依然难以建立。三是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许多改制医院沿用油田人事信息系统,改制后不再升级,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亟待扩容升级。

2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主要思路

2.1着力提高改制医院医疗人员收入水平,加大人才吸引力度

薪酬水平在我国现阶段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改制医院作为民营非营利医疗机构性质,自主经营,不受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限定,完全可以自主决定员工薪酬水平,提高人才吸引力。

一是努力实现医院医疗收入水平稳定增长。不断强化医疗人性化服务理念,打造医疗服务品牌,突出医疗服务特色,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将医疗服务贯穿于全过程,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都达到规范化的服务标准,让每一名患者满意,稳定现有医疗服务市场,创新高端、新兴服务市场,实现医院医疗收入稳定增长。二是高薪稳定骨干医疗人员。广义的骨干应包括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所有医疗人员,他们能为患者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改制医院实现顺利发展的最重要人才。逐步实现骨干医疗人员薪酬水平与市场价位接轨,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高薪留人。三是确保人力资源有效接替。适当提高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安家费,提供广阔事业发展空间,着力吸引新生力量,扎实做好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优选热爱医疗事业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实现改制医院长远发展。

2.2 逐步取消员工身份差别,实现同工同酬

一是淡化改制医院身份概念。随着民营和股份制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优势逐步丧失,改制医院要引领观念转变,淡化以身份为导向的价值取向,突出职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二是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按照《劳动法》的要求,依法用工管理,打破身份界限,淡化用工差别,发挥改制医院制度优势,逐步打破劳动用工终身制。三是依法实现同工同酬。在工资制度设计上统一化,根据岗位不同制定不同工资标准,对员工按岗位进行分层分类管理,实现一岗一酬、易岗易薪,充分释放薪酬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3 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7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关键词]特色农业;休闲;养老;旅游;综合体自然

1设计理念

为了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我国由过去的传统型农业生产向适应未来发展的多功能复合型现代农业综合体转变。注重保护生态与园区建设的综合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统一,即“与绿地共生”;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与环境的完美融合[1]。

2设计构思

依据土地自身的价值,科学合理地进行空间布局,创造多功能复合型综合体、整体化的大景观系统。

3园区结构布局

以中国传统的扇形作为道路的骨架形式,连接几大区域,使其成为放射状辐射全区。

4园区用地布局

园区在用地布局上分为六大区域。4.1居家养老区当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资源日益紧张,老有所养问题突出。园区在西南角专门开辟出一块安静的区域作为老年人的养生养老之所。该功能区主要由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及医疗服务中心构成,打造“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值”的养老新概念、新模式[2]。开启快乐的老年后现代生活:天天有人陪,天天有事忙,天天有快乐!4.2科普体验区该功能区由园区博物馆和探索科普广场组成。本博物馆的特色是体验式博物馆,参观者在观看的同时还能亲自参与植物的种植、栽培、养殖及管护等过程,使现在都市里缺乏农作物基本知识的人们能够更直接的学习及体验。探索科普广场由农业科普为题材的展示版、浮雕、雕塑及长廊、座椅组成,是人们学习、交流农业知识的室外基地。4.3休闲观光区该功能区为滨湖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区,定位国内高端,围绕湿地构建具有湿地特色的休闲、观光、餐饮、烧烤等主题休闲观光区[3]。4.4农事作业区该功能区以农事活动、作业为基础经营特色农业,把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业态。利用农业景观和乡村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和度假。4.5中央服务区该功能区为全区的中央核心服务区,定位于国内高端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和观光产业。打造集湿地主题休闲、高端特色餐饮、国际风情美食、旅游精品购物等为一体的主题服务区。以中央苇鸟观光酒店及会议会展中心为主力项目,拥有超一流的综合服务体系,为全区提供完善的全方位服务。4.6别墅度假区该功能区以高端别墅度假区为主力项目,紧紧围绕湿地生态文化主题,打造新型休闲旅游地产,构建颠覆性休闲度假概念。购房者可自住,也可以平时交给园区服务中心进行出租游客服务,宜商宜住,扩大增值空间。度假者可购买房产,也可以临时租住,依据个人经济情况,灵活享受湿地休闲娱乐。

5结语

每一个设计方案,都必须考虑其重要的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呈现的绝对是不同的自然景观。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项目,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人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风光及美不胜收的地域环境(如哈尼梯田、皖南的村落、原阳的梯田等),这些人世间的奇景均不是设计师的创造,而是当地的人们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相和谐的创造性设计。“自然形成有机论”认为纯自然形成的东西是受周围所有条件综合限制、制约形成的,看似无序但受到强大的各种力量的牵制,在无序中完美地形成一种体系。如湿地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将场地中人为活动与自然条件相互交融,使自然生态和人类活动形成完美的融合。每一个景观的塑造都是在创造一个美丽的画面,在该地块中如何创造富有特性的湿地沿岸画面?基地整体呈扇形展开,如同中国传统折扇在微风中轻轻舞动,在雅致的扇骨下呈现出立体的水墨丹青。将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将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将整体湿地的景观构成为意境悠远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总之,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并非是园区简单的形式所能够呈现的,设计想要追求的是内在的精神,将形的东西抽象,将神的内涵提炼,将传统的文化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现代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邓辅唐.湿地植物及其工程应用[M].云南: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2]周博,王维,郑文霞.特色养老[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第8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早前,基础医疗器械市场往往是国内本土企业的“自耕地”,国际上几家大型医疗器械厂商往往是在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所需要的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展开竞争。而近几年,包括GE、飞利浦、西门子在内的医疗机器厂商,纷纷将视角瞄向中国最广大的基层二级医院,欲搭乘中国政府强力推进的强基层战略的东风,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毋庸置疑,中国基础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发展且商机巨大。有权威人士预估,从整个行业市场来看,基础医疗现在占整个医疗保健市场的15%?20%,预计很快将达到35%?40%。

然而,就现实而言,如何在基础医疗市场落地,成为了跨国企业面临的第一道难题。显然,如何更清晰地了解基础医疗市场的需求、“本土化”能否被放到战略高度,决定着一家中国基层市场推进的成败。事实上,市场并不缺乏在这一战略上屡有突破的企业:来自荷兰的飞利浦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从启动基础医疗项目到收获显著成效的过程。

新模式牵手医院

正如曾进川介绍,“蒲公英工程”的服务定位包含五个方面:适合产品、融资方案、便捷服务、培训教育、信息平台等多层面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各项需求,设计打造完整的“基层价值链”。“这是一个整体的基础医疗解决方案,不是简单卖产品的概念。”曾进川评价道。多元化且完整的战略定位,使飞利浦一起步便领先了多个市场竞争对手。

而这一定位来源利浦把中国作为另一个本土市场发展战略。飞利浦医疗保健大中华区总裁张文明称,飞利浦2012年10月的基础医疗战略,是飞利浦全球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医疗将是飞利浦医疗在华的长期投资重点,高速增长的基础医疗业务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业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基层医疗战略实现了对原有资源最大限度的整合。在新成立的基础医疗团队的努力下,飞利浦在华基础医疗业务得以迅速发展,开辟出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之外又一新的市场增长点。

其中,飞利浦在推进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战略中,采取了全新的与医院合作的新模式,且这一合作模式不断涌现成功案例,受到合作医院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欢迎。

2012年底,“蒲公英工程”在广东首次落地。飞利浦基础医疗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影像培训中心,以该院为基地辐射广东地区,为广东省的基层放射医师提供影像技术培训服务,先后有上百名医生在此接受过相关技术培训。

而不到一年之后,“蒲公英工程”便“梅开二度”。2013年9月初,飞利浦基础医疗“蒲公英工程”培训及示范基地在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揭牌,在该院建成的“蒲公英工程”培训基地配备了飞利浦基础医疗的全线产品,包括CT、超声、监护设备等产品。同时,该工程中所包含的融资方案,提供免息金融方案,使漠河县人民医院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设备的优化组合。

“作为基层医院,在医学影像诊断这方面,资源确实很稀缺。”漠河县人民医院院长杨艳霞感慨,“县医院是县域内医疗机构的龙头,在技术和管理上都应发挥龙头医院的作用,向下辐射乡镇医院。通过与飞利浦的合作,我们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下级医院,进而更好地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

如今,“蒲公英工程”已在中国的一南一北落地,谈及未来的发展,曾进川说:“‘蒲公英工程’将来不会是一个点两个点,可能是几十个点,这些点会分布在边疆,也会分布在中部。它可能在大城市中,也可能在中西部的小城市。”

对于基础医疗更多战略层面的选择,曾进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下摘录部分精彩对话。

《中国医院院长》:为开拓基础医疗业务,飞利浦在2008年完成并购金科威公司。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和行事方式存在较大差异,融合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曾进川:我认为最大的差异还是大公司跟小公司的运作模式的不同。飞利浦讲究流程化作业,关心到每一个过程的处理。像金科威这类国内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它关注的更多是结果,其注重快速、灵活,这两者间存在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飞利浦收购了金科威,其和金科威的团队做了很多沟通,消除了大家的一些疑虑。金科威有自身的优势,小、灵、快,飞利浦也有它的优势,质量、技术、流程,所以两者结合起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后期,双方在技术、人才和项目上有了更多的合作成果。

基础医疗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一定要考虑中国市场的特殊需要,一是收购金科威公司,二是在苏州建影像厂。基础医疗市场作为飞利浦医疗保健的补充,主要面向基层医院。

《中国医院院长》:飞利浦并非是第一批走入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企业,是基于何种决定提出基础医疗战略的?

曾进川:中国经济的发展,所有人对医疗保健的水平和认识都会提高,医疗保健的开支就会增大;同时,国家新医改提出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政府要来保证全民健康,在全民医保上的投入很大,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这两方面。

除了中国的宏观环境,从飞利浦内部来讲,其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的行业里已奠定了自身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使得本地企业发展很快。飞利浦正在做的,就是把中国作为本土市场,不断深入地扎根中国,立足在基层市场作长远发展。

《中国医院院长》:2013年9月底,国务院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飞利浦基础医疗对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划?

曾进川:我认为国务院的这一文件非常好,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第9篇:高端医疗服务概念范文

在充满机遇的各个“赛道”上,如何选择马力十足的“赛车”(拥有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的企业)以及方向感掌控力都正确的“赛手”作为投资对象,正是当下风险投资者投资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刊特别采访了四家具有代表意义的本土创投机构,以第一手投资实战案例分享透视他们投资赛道背后的布局逻辑。

蝙蝠资本:与创业者一起成长

蝙蝠资本成立于2014年,由高德软件创始人肖军和原鼎晖创投副总裁屈田共同创立,定位种子、天使阶段,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垂直社交、垂直O2O领域。

“我个人创业经验比较丰富,屈田有投资经验,我们互相可以配合,这是基金成立的基础。”肖军说。

“其实我现在虽然是投资人,但本质上也还是一个创业者。我希望可以走好每一步。”屈田认为,投资人必须有一次创业经历才完整,他正在通过蝙蝠资本的创业经历,让自己变得更完整。

2012年3月,屈田加入鼎晖投资,出任副总裁一职。“在阿里投的大部分公司偏互联网,偏中后期,模式很清晰,不需要对线下行业有太多了解。鼎晖是以战略投资为主,而且投资领域比较广,不仅仅是互联网。”在鼎晖,屈田协助投资了家居生活电商品牌大朴网、中国地产整合营销服务平台房多多、供应链金融互联网平台金银岛等项目。

离开鼎晖之后,屈田休息了一段时间,有机会和一些初创团队天天“混”在一起,他发现自己内心不时被他们的激情和奇思妙想所触动。屈田以“天使”身份投了几个还在“襁褓”之中的项目后,觉得还是有必要搭建一个平台,用现有的经验和资源,去支持更多的创业者。

屈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圈内好友的支持,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高原资本董事总经理、奇虎360投资人涂鸿川、乐搏资本董事长、空中网和chinaren创始人杨宁等,均成为他蝙蝠资本首批的LP(合伙人)。蝙蝠资本一期基金规模1亿元人民币,存续期9+2。“蝙蝠资本从零开始,却得到他们这样的信任,真的感谢这个创业至上的时代。”屈田说。

小而美的赛道

2015年toB市场火了。企业SaaS服务、企业安全服务、B2B垂直电商、云服务、大数据、物流等领域是各大投资机构布局的重要领域。虽然底层驱动力各有不同,相同的是它们都指向了万亿级别的大市场。

“B2B热不一定好,资本冷却的时候,一定是ToB比较受青睐,因为貌似可以挣钱。一旦资本市场好了,就会被大家说成没有想象空间。”肖军对此深有体会,高德一开始是做2B业务,后来又做ToC业务,经历多次高峰和低谷,来回循环。

肖军认为,现在做B端客户的创业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C端客户已经被巨头挖掘干净,另外一个原因是ToC业务需要大量烧钱寻找和积累用户,ToB业务能够挣钱,在看不到利润的时候,有利润的就变成香饽饽。

在肖军看来,互联网的免费思维没有什么了不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盈利。烧钱的模式,关键是看现金流,是否能够持续,亏损没有关系,扩大投资才能扩大规模,只要每个投资都能产生正现金流,就可以持续发展。“盈不盈利的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无非是把会计年度在互联网年代做一个改变。很多人说上市未必好事,要面临季报的敲打。上市公司为了跟分析师的预测相符合,导致整个行动就围绕这个指挥棒进行,没有大的投入,受到种种制约。”

屈田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开始到了享受生活的阶段,所以消费升级一定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看好垂直领域的电商。以后阶层会越来越分化,会出现越来越垂直的、跟社区有关系的电商模式。”

屈田表示,在众多的领域当中,他会更关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向,一是产业融合是未来的大势,发现更多百亿美元级公司的机会就在其中;其次可以远离BAT的有效射程,毕竟线下资源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强项。

“我们现在更关注是初创阶段、小而美的公司。一方面固然与目前基金规模有关,另一方面,和创业者一起面对和解决难题,共同把格局做大,这个过程让我感到充实、心安。”屈田说。

2015年,蝙蝠资本投资了20多个项目。比如原华兴资本的董事总经理黄胜利创办的中国首家游戏动漫众筹网站摩点网,原阿里前同事王学集创办的云相册airtake、原阿里巴巴集团资深总监王梅所创办的农产品买手众筹梅子桃源等。

沉下心的赛手

“天使投资中,人是最核心的因素,BAT离职创业的人群很优秀,共同背景、知根知底使蝙蝠资本与他们交流沟通也更无障碍。”屈田说。

在蝙蝠资本近期投资的20多个项目中,有70%的CEO来自BAT。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屈田与蝙蝠资本的几位合伙人,以及蝙蝠资本的很多LP都有BAT背景。

“我们在这方面的人脉比较多,容易捕捉到机会。天使投资决策要快,如果不了解就拿不准就错过了。”屈田坦言:“我们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可能这个行业已经成熟了,其中有的赛手我们投资不了;可能这个赛道还没有几家公司获得投资,但我们也没有时间等他们跑出来,最后就只能看人了。”

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能在大公司做到总监级别,那证明这个人的眼光、组织能力,对于前景判断都不错。受自己创业经历的影响,如今,身为天使投资人的肖军,非常关注创业团队的三个特点:一是拥有较强的技术背景,二是勇于打破常规模式实现市场创新,三是核心团队必须稳固团结。“创始人的综合能力,以及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非常重要。公司所产出的产品必须为社会需求服务。”

尽管“投资即投人”,肖军认为,还没有达到只看人不看创业方向的程度,投资人更注重二者兼顾。肖军表示,有的人能力很强、阅历很丰富,但是创业方向得不到投资人的认可,也就不能得到相应的资金跟进。

现在很多种子期的投资人开始只给几十万、一百万,蝙蝠资本所投的单个项目资金很多是给了300万,而且是一次性给足资金。“300万基本能够支撑天使企业一年的发展,这样就给了他足够试错的时间。很多公司只拿了几十万、一百万,可能用三个月。如果一开始这个方向没找准的话,这样他可以有2―3次试错机会。”屈田说,“当你看好一个人,他也许在这次失败了,但一定会在另一件事情上成功。需要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一些。”

对于目前创投领域所讨论的投资过热、普遍估值过高等现象,屈田表示,估值无所谓高低,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不过他还是希望在目前的环境下,自己可以慢一点,包括所投资的创业团队能够沉下来,理清思路,发现创业者真正的商业价值。

屈田并不急于看大量项目,而是更多地找老同事和创业者聊天、到中欧商学院学习,把工作中心放在资源整合之上。他认为只有把资源弄得更扎实和完善些,才能真正帮助到所投资的创业团队。

“现在市场上就是热钱太多了,所以很多投资者并不是靠那么理性地去分析,有人可能比较激进,所以我觉得投后期的这种项目,可能考察你眼光的这种越来越少了,而更多的是大家抢项目的能力,而早期项目在人还没有被证明的时候,这个是最有挑战性的。”

【蝙蝠投资案例:心有灵犀】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兴起一股智能科技公司往时尚领域渗透的潮流。GOOGLE、英特尔等都在和知名时尚公司合作可穿戴设备。今年年初美国初创公司RINGLY也凭借其时尚智能戒指获得多个顶级VC的投资。

2015年7月心有灵犀科技宣布获得蝙蝠资本和疆域基金联合领投的近千万元的天使投资。因投资、制作电影《泰濉范出名的、有“中国第一美女制片人”之称的陈祉希也是本轮天使轮投资人之一。

“我们是领投,还有一些时尚圈的个人跟投,为她做品牌背书。时尚消费品,品牌是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建立壁垒必须要做的工作。”

屈田认为,把时尚和智能科技融合在一起,需要创始人有很强的跨界感觉和更全面的品牌运营能力,一般团队较难驾驭。但如果能做好,它就是一道门槛,很难被山寨,也不会陷入数码类智能产品价格战的红海。在整个中国社会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市场前景非常大。

做可穿戴设备一定要有做大众消费品的思维,而不能只是极客思维。心有灵犀创始人王洁明,有很强的跨界运营能力。在这个方向上,无论是未来的产品拓展或时尚人群的数据运营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在王洁明看来,可穿戴设备是智能产业中离钱最近的一个领域。“但生做一个所谓的可穿戴设备出来,如果功能不够刚性,会很快像玩具一样被用户抛弃。所以,在原来用户已经习惯的可穿戴物件中结合进智能技术,才是靠谱的。这个物件除了手表就是首饰。女人买首饰本身就是刚性需求。把智能技术结合好,就可能出来一个全新品类。”

心有灵犀的联合创始人Marco Dal Maso有“珠宝诗人”之称,其作品经常上VOGUE、芭莎等一线刊物,曾担任过小贝夫妇及众多国际明星钟爱的珠宝品牌Jacob&co的艺术总监,他将负责设计方向和欧美及中东市场的销售。

“现在很多智能穿戴产品都是为智能而智能,缺乏美感,大家都不愿意穿戴。”肖军说,“人有对美的追求,心有灵犀首先定位珠宝,在美的基础上再考虑智能。但这确实非常难做。”

肖军解释,因为智能、蓝牙技术需要开孔,但同时要防水。而且珠宝体积很小,却要集成震动、传感、供电、紫外线强度提醒等等功能。

此外,电池也非常小,但要提供至少一天的用电量,为此,心有灵犀设计了一款专门的充电盒,整体电路板非常小,里面不仅有生日、星座,有提示,还有每日的幸运时刻提示,通过声光闪射表现出来。

至于智能珠宝的外壳,客户可以选择外壳金属材质,标准是纯银,水晶是基础款,可以加镀晶和宝石。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虽然这个领域从来没有人做过,但也是跟大的消费升级趋势相关的内容。现在大家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中产阶级的人群也在不断壮大。第一代互联网是看中流量,服务潘咳巳海现在我们更关注的是高端的群体。”肖军说。

华盖资本:医疗文化双轮驱动

华盖资本是由来自高盛、KKR、建银国际等业内顶级投资机构的资深投资人共同创立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注于TMT、医疗和影视文化领域的投资。目前已经与业界知名大型实业集团合作设立多只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规模已接近10亿元。

赛道一:下注医疗

“过去20年,可能大家没有关注到有一个行业,无论它的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平均增长每年都是在两位数以上。”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许小林非常看好医疗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中国医疗占GDP比重刚过5%,到2020要实现6.5-7%。按照国内GDP总量计算,每提高一个点,就意味着几万亿的投资规模。因此医疗市场非常大。对产业而言,新医改、GDP增长、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包括慢病的增加、寿命的增加,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健康医疗行业会有一个黄金发展期。

许小林认为,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集中度偏低。不管哪个细分行业,都是规模偏小,几乎没有大公司,即便是几大上市公司跟美国的大公司相比,也差距甚远,行业集中度亟待提高。这个过程中,结合资本市场,可以产生巨大的溢价空间。“这里面都会有大量的机会。生物医药、器械国产化、医疗服务和移动医疗这四块是我们重中之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