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基金管理规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使用效率
近年来,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失利,出现违规挪用,非法占有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杜绝违规行为,必须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全面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一、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于201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可见医保基金的监管任务十分重要。面对广大医保的收益群众,基金的监管能够保证医保支付的合理化和规范化,能够保证群众的医疗负担得以缓解,保证医疗单位能有更为方便的资金管理渠道。同时,当前监管不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要对整体基金收缴和支付过程全程实时监控,加强对重点医疗服务项目和重点药品使用情况的监测,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防范医疗欺诈行为。另外,要以服务群众,监督内部制度为主,力求不断完善整体医疗保险工作体系,从信息管理、制度管理到监督管理,形成一条龙式的主动控制程序,以便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护航。
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要点分析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关系到整个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切身利益,要从制度入手,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财政管理。基金财政管理必须保证基金的财政专户地位,不得被挪用。二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从总体上控制基金管理的关键,其建立能够保证基金存在更为安全的环境之中,有足够的审计能力。三是基金地位的确定。必须考虑到基金的地位问题,必须有完整和安全的管理通道。四是加强人员管理。对管理资金的人员必须要实行全面的单位内部监督,要实行问责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是加强基金保险的审计工作。除了外部审计之外,应该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部门、审计制度、审查程序。六是争取更多层面的社会监督。社会监督能够使得基金的管理更为公平公正。
三、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对策
第一,建立基金预警系统。基金预警系统应该包括基金的预算预警、核算预警、收支平衡预警系统。建立预警系统,首先,要确定预警程序,必须对该统筹年度的医保金收支总额特别是统筹基金部分的收支情况进行预算,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再分别核实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具体收支预算。其次,预警系统的建立应该有专门的信息通道,保证各项预警警戒问题能最快传递给医疗保险机构的最高管理组织,并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保证信息的完整和真实,利用计算机核算结算系统、网络监督等来实现。例如,《盐城市医疗保险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试行)》文件中就对基金管理的信息披露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依法披露、突出重点、真实有效、促进和谐”的原则,医疗保险信息披露内容包括:一是多层次医疗保障政策体系。二是参保扩面情况。三是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情况。四是医保基金收支结余管理情况。五是落实“两定”协议医保定点机构管理情况。六是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情况。七是医疗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情况。八是防止医疗欺诈情况。九是医疗保险纠纷处理情况。十是医疗保险工作宣传和课题调研情况。这种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对基金预警系统的建立十分有利。
第二,建立全面的审计监管系统。审计监管系统主要就是指内部审计系统的监管建立。一般来说,审计监管系统的建立应包括:一是了解需要审计的内容,并设计审计程序报告书。二是进行侧面取证,使得审计工作在开展之前就有足够的准备。三是提出审计报告,并征求被审计部门的意见。四是出具《审计意见书》和做出审计决定。五是被审计部门对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申请审计复议。六是进行系统化的审计工作,保证有部门人员和外部门人员的参加,有条件的可以请外部审计人员参加,实现审计工作的公正性。
第三,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考核。可以建立相关的《医保监管办法》按照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对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进行了规定。定点医院应按照医保关于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处方用药管理规定,根据参保人员病情,合理选择治疗项目,合理确定用药,并按照医保支付标准、物价收费标准结算医疗费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控。对门诊、住院进行动态的、全过程的监控,对疑点费用和发生的高额费用,重点监管,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检查核定情况,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定点药店应按规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医院处方药品外配服务和非处方药品的自购服务。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时,必须认真核验参保人员的医保凭证。
第四,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就医管理。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明确参保缴费与遵守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应履行的义务。对参保人员将医保卡转借他人使用,冒名住院,恶意骗取医保基金,造成医保基金流失的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例如,某参保职工为“门特”病人,2010年12月至今年3月放化疗期间,在定点医院就诊时,多次、超剂量套取抗肿瘤药物,而接诊医生未按规定书写“门特”专用病历,也未认真核对病人用药情况,造成其囤积药物希罗达47盒2万多元,统筹基金支付1.4万多元。经调查核实后,明确违规责任,坚决予以处理。通过从严查处手段,强化就医管理,促使参保人员规范就医行为。
总之,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应该重视建立基金预警系统,建立全面的审计监管系统,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考核,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就医管理,全面实现对医保基金的妥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冬妮.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08(6).
[关键词]医疗救助基金;基金管理;医疗救助制度
医疗救助基金的主要管理内容包含了筹集、使用、监管、投资收益四大部分,这四大部分管理内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信息不公开、人为监管意识相对薄弱、医疗救助法律体系应用不到位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社会医疗救助经济体系将无法正常建立。
1我国的医疗救助制度概述
我国医疗救助制度是作为社会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社会公益制度而存在的,就这一点国务院保障部早早就落实了有关人群基本医疗保障的相关重要举措,它希望衡量落实我国医疗救助制度科学发展观,保障并改善民生。例如早在2014年所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中就已经将社会医疗救助体系划分为类,其中医疗援助赫然在列,并被列为单项类别。我国的医疗援助制度是为了确保医疗救助者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与保健服务,鉴于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势头越发明显、贫困问题日益突出,所以针对各个社会群体的医疗救助必须凸显其应有的社会保底性质,国家必须对医疗救助基金制度管理始终保持高度关注[1]。
2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基本运行状况概述
2.1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运行现状
Q市在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方面追求制度完善,早在2010年就已经提出了城市有关医疗救助制度的相关实施意见,而10年来伴随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逐步开展深入,其在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工作方面成效明显突出。就目前来看,Q市已经建立了医疗救助基金的相应筹集机制,旨在有效缓解城市中贫困人口就医难、就医贵的现实难题。在过去的2019年,全市共筹集城市医疗救助资金达到800万元,其资金来源相当广泛,不但有上级政府单位拨付的城市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市财政年初安排预算、年终据实结算、医残联就业保障金、市彩票公益金等,还有社会慈善组织的非定向捐款、城市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以及城市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项目[2]。Q市针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相当到位,所有基金主要用于医疗救助,并建立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以及专账专用、资金支付等。目前城市已经建立了医疗救助台账以及个人档案集合,强化规范对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与应用。2020年,Q市已经申请了医疗救助基金的审批程序,定向医疗救助对象,其中较为关键的环节就是简化申请程序并办理相关手续,结合城市人民政府的相关医疗救助制度实施意见来建立申请对象审查与医疗救助制度,发放申请资金。在承办申请、调查核实、张榜公示过程中做好具体工作,保证做好日常医疗救助工作、临时医疗救助工作、优惠医疗救助工作以及慈善医疗救助工作,丰富申请审批程序内容[3-4]。
2.2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现存问题
Q市在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大体可总结为以下四点。2.2.1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偏小、筹集渠道偏单一。Q市在医疗救助基金体系规模建设方面偏小,存在筹集渠道单一问题。具体原因是城市主要靠市政、区政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基金,而除此之外的慈善机构、单位个人、社会力量对于医疗救助基金的捐款数量则相对偏少。如果按照规定从地方留用福彩公益金,并按照比例提取,其整体实施难度相对偏大。所以整体看来城市的医疗救助基金规模建设偏小,这严重阻碍了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的全面开展与推进。2.2.2医疗救助范围狭窄、救助目标人群覆盖率低。Q市虽然已经建设了各种医疗救助项目,但其医疗救助范围依然偏窄,能够获得实际救助的人群比例相当小。如果从现实状况分析,其目标人群的实际覆盖率不到10%。例如它的救助疾病范围就相对偏窄,救助对象存在相当一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这一尴尬局面导致Q市的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意义价值始终不高。特别是对于那些表面看来经济收入尚可,但实际上患上重大疾病依然无法承受过高医疗费用的人群而言相当尴尬。而许多低保对象又多为慢性病患者,因此他们是难以得到长期医疗保障救助的,再加之大病医保仅限于某些特定疾病医保救助,所以整体来看Q市的医疗救助基金制度建设与应用还存在较大技术性、政策性缺陷[5]。2.2.3申请审批程序冗繁、医疗救助基金可及性不高。根据Q市的城市居民贫困人口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依然有28%的贫困居民无法了解、申请医疗救助程序。虽然目前城市医疗救助方式多,但实际上其中冗繁复杂的申请审批程序过多,这就导致了医疗救助贫困人口在自身能力不足的过程中也难以较快较好的获得医疗救助基金支持。这就说明了该城市的医疗救助基金申请批复程序相当冗繁,且其基金救助可及性不高,远远达不到城市居民生活需求[6-7]。2.2.4过度医疗服务不健全、医疗救助资源浪费Q市在过度医疗服务建设方面不够健全,其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在医疗成本把控方面并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其在医疗手段更新、高新技术介入方面存在阻碍。目前城市中明显存在“小病大看、过度医疗”的错位服务状况,这就导致了在过度医疗服务中大量应用医疗救助资源,导致医疗资源过度浪费问题的出现。
2.3Q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针对性建议
Q市在医疗救助基金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以下也专门提出五点针对性建议。2.3.1扩大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渠道。利用各种渠道扩大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渠道,这是关键。例如,利用当前的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从各个方面大力开展各种专项捐款线上、线下活动,提高社会对于医疗救助基金的认同度,强化国民责任感,更多鼓励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都能参与到个人捐款、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渠道多样化建设中,确保医疗救助资金规模不断扩大。2.3.2便捷化医疗救助基金的申请审批标准。要做到科学合理设置相关申请审批程序,一方面便捷化医疗救助科技型,做到科学合理设置申请审批程序;另一方面也要确保医疗救助到位,有效提升医疗救助可及性。在该过程中,应该完全遵照城市《关于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确保医疗救助申请在社区居委会就能完成,即要建立“一站式”申请机制,确保调查核实情况与审批工作到位。如此一来,申请者在社区居委会就能深入全面了解申请医疗救助相关程序与要求,完成各类医疗救助申请与审批内容。2.3.3持续扩大医疗救助基金。救助范围要持续扩大医疗救助基金救助范围,在城市医疗救助范围基础之上专门针对经济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进行救助管理,同时强化大病救助项目。例如,可专门针对先天性心脏疾病、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等患者进行针对性救助,合理设置医疗救助基金封顶线,有效提高救助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补偿,结合自付基本医疗费用优化救助比例。2.3.4建立医疗救助基金监管体系。Q市必须建立一套医疗救助基金监管体系,强化城市财政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对于城市的医疗救助基金监督检查,确保医疗救助基金能够被列入地方审计计划中,同时定期对专项审计内容与结果进行公开,确保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筹集、管理与使用透明化。在面向社会进行基金使用情况定期公布过程中,也希望得到来自广大社会群众的有效监督监管,同时加大对各项救助基金政策行为的有效查处力度。2.3.5降低医疗成本。Q市希望通过医疗救助基金来降低医疗成本,同时提高医疗救助基金的整体使用效率。为此城市也积极倡导、引入并推广了“适宜技术”理念,其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整体上涨势头,针对人们所普遍反映的医疗费用偏高这一问题,合理运用“适宜技术”,确保不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都能够有效遏制“过度服务”问题,确保用有效的医疗救助基金来服务社会、拯救患者。
3结论
1、医保档案是医保发展的历史凭证
医疗保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应运而生的医疗保险档案不仅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支付各种医疗保险待遇和计算机数据录入的唯一依据。而且,医疗保险档案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①医保档案是社保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真实记录医保业务工作的重要资料,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医保待遇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医保档案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真实而客观的记载着医疗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是凝结全体医保工作者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认识和把握医疗保险工作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2、医保档案是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
每个参保者从办理参保手续之日起,到退休直至死亡,数十年的参保缴费、待遇享受,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医保档案来记录。例如参保资料是参保人员的原始资料,参保信息资料可以准确地记录信息变更、费用发生和缴费年限等参保情况,是医保日常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有的参保人员既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又参加了商业保险,出现两头报销的情况,参保人员当时不知道要将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住院出院小结等资料复印下来,事后就需要到医保经办机构来调阅档案;还有的参保人员转外诊到外地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到参保地进行康复性治疗,而参保地医院的医生往往需要参照参保者当时在外地医院的诊断、用药情况作出新的诊断,这时也需要参保者到医保经办机构调阅档案;参保人员办理医保退休手续需要调阅档案等等。如果我们医保经办机构对这些重要的档案保管不慎,势必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医保档案是领导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数量的增多,档案承载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增加,医保各项政策的制定、调整、完善都需要充分、完整、高质量的资料,领导如果在决策前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就能开阔决策视野、增强决策的前瞻性、提高决策的效率,从而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决策。医疗保险管理主要是对医保基金的管理。科学、规范的档案,有利于数据统计、会计核算和基金收支分析,可以及时向领导报告基金运行情况,有利于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②所以医保档案管理越科学,为领导提供的文件和数据越充分,参考价值也就越高。
二、当前医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不高。有些工作人员对档案是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的认识程度不够,对档案管理的知识所知甚少,仅考虑个人或科室平时工作的方便,经常将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随意存放在科室里,导致日常许多有价值的档案丢失或者损坏。档案管理人员业务不精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出去交流学习的机会不多,致使档案管理工作许多的新的做法和经验得不到及时的学习和借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2、档案管理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全。虽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档案局在2009年颁布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安全完整和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是由于医保工作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各医保经办机构对医保档案内容界定不清,管理范围不明,仅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实践进行分类管理,使许多应该纳入管理的档案没有及时纳入归档范围。
3、档案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良好的档案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一些单位由于办公用房紧张,致使档案用房狭小,不符合档案保管的标准。另外,有的医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设备陈旧,计算机、扫描仪、复印机、互联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都没有配备到位,更不谈上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这些都制约了医保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对医保档案管理的一些设想
1、强化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员素质。医保档案管理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医保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为议事日程。要通过会议、参观学习、典型事例等各种形式来加强档案业务的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医保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建立全员档案意识。档案管理员要认真学习关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不断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要加大对兼职档案员培训力度,使其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保存有价值的资料。
2、完善各项档案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根据医保工作的实际,制订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系统、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把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作为完成档案工作任务的前提,坚持制度上墙、制度归档,严格遵守、定期检查。按照制度认真细致地鉴别、收集、分类、整理,实行档案综合管理,对各种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及有关资料实行统一管理,集中保管,始终把问题解决在档案归档之前,确保案卷质量。对档案的转入、转出、档案的查(借)阅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保证档案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使档案管理与医疗管理同步发展。
3、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机制,夯实档案管理基础。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结合自身组织架构、建立由专人负责的档案管理工作小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对档案工作的管理。在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同时,协调内部各部门配备兼职档案员,共同负责做好医保各类档案的收集和传递。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作、纵横交织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档案资料的流失,而且可以切实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加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档案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将参保单位、参保人员、医疗待遇享受、门诊慢性病资料、定点管理信息等档案进行数字化。充分利用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运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编制检索工具、内容介绍和编制目录,还可用于库房的管理。用于特殊的档案工作项目,如编制大型索引、为档案的编研工作提供服务以及档案统计等工作。③与此同时,要及时对需要保存的电子数据进行刻录备份,建立和完善档案数据库,建立档案资料查阅平台,逐步实现档案信息资料共享,使档案管理全面实现现代化。
一、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获得历史性突破
为全面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我们积极组织业务骨干赴温州市局及兄弟县市取经学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工作的通知》,并以市府办名义予以转发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扩面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及工作措施等;在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的同时,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合作,摸清全市各被征地村的被征地面积和人口等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参保对象的思想工作,逐一核定各被征地村应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的人数,并通过各乡镇将参保名额落实到各被征地村;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两期《督查通报》,对各乡镇的扩面进展情况进行专门通报;9月份市政府出台《〈*市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办法〉的通知》,对20*年以后被征地农民政策进行补充完善;完成对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进一步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信息系统;根据我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因素,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标准。截止12月底,全市共有37948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障5639人,生活补助32309人),比上年净增34673人,增长率达到1059%,完成目标任务数2.6万人的146.0%。已有18188人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待遇,历年雷击筹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11973.9万元,累计支出2216.14万元。
(二)工伤保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深入贯彻《*市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实现工伤保险在我市全民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全覆盖。出台实施《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畅通农民工优先办理工伤保险业务的渠道。根据销售额、行业特点及从业人数等状况,对全市1万多家企业的应保人数进行测算,以签订责任书及发放核定通知书的形式将温州市下达的全年净增12万人的任务全面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及企业。通过督促各乡镇召开宣传动员大会、开办业务培训班、深入企业讲解政策法规、在各项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在《*日报》上刊登工伤保险知识问答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全面营造良好的扩面氛围。成立专门督查组,对各乡镇及企业的扩面参保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参保手续或拒不参保的单位,开展工伤保险专项劳动监察。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26655人,比上年净增128127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2万的106.8%。1-12月份基金收入1113万元,支出247万元,本年结余866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292万元。同时,扎实做好工伤认定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案情及成倍增长的案件量,我们一方面及时抽调人员,集中力量,切实提高工伤认定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等规定,严把工伤案件审理、调查认定、待遇审核关,积极做好来访群众及用人单位的政策解释和业务指导工作,逐步建立以工伤补偿为主体,向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延伸的“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障体系转变。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申请863起(其中11-12月份受理184起),已作出工伤认定563起,不予受理的案件93起,受理后主动撤回的69起,核定工伤保险待遇285起247万元。
(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面实现全覆盖
为实现20*年底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的目标,在乐成等五大集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针对五大集镇与其他二十六个乡镇不同的情况,采取分类指导,强化督导,全面实施:对五个集镇存在发展不平衡,有些社区(居委会)人员结构老化、管理松散、服务形式和内容过于简单等问题,除制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流程》,健全专人值班、走访慰问、会议、学习、文体活动等制度和台帐,督促乡镇调整机构、配齐人员、落实场地外,以规范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和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为重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力所能及的社会化服务活动,真正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为全市其他乡镇树立学习典型;对其他二十六个乡镇,通过召开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全覆盖工作现场会,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实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氛围,督促各乡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强化考核验收,落实组织机构、人员和场地等措施,使26个乡镇及其社区(居委会)快速进入角色,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11月底,我市31个乡镇的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顺利纳入社区(居委会),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
(四)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
6月份报请市政府出台实施《*市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稳妥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实现新旧政策平稳过渡。认真细致地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在8月底前将符合条件的11608名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全部调整到位。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力度。截止12月底,我市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53414人,与上年底相比净增19*5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8800人的216.3%。全年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各项收入为36042万元,支出19063万元,本年结余16979万元,历年累计总结余7**万元,支付能力达44.3个月;全市1230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待遇,社会化发放率保持100%。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着重抓好查漏补缺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达28179人,其中在职参保职工22588人;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基金11378万元,支出11715万元,本年结余-337万元,历年累计结余1*08万元。5591名离退休人员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五)医疗保障体系取得长足进步
出台《*市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将灵活就业人员和老年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保对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我市“三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调整参保人员的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扩大特殊门诊病种范围,切实提高我市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认真做好企业医保证历卡的换发工作,并组织医疗专家对33名申请慢性病和122名特殊病种确认的参保公务员进行鉴定,对其中核定的27名慢性病患者和122名特殊病种患者发放特殊病种专用证历,方便医保患者及时就诊。增加北白象、芙蓉、白石等三家卫生院为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调整定点医疗机构布局;联合市卫生、财政部门对全市8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考核,促使其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按照“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狠抓非公企业医保扩面工作,正泰等几家深具影响力的民营企业率先实现了全员参保。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4700人,比上年底净增2*32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7万人的119.6%。全年医疗保险各项基金收入14828万元,支出8023万元,本年结余6805万元,历年累计结余20019万元。此外,进一步做好离休干部的医疗服务工作,全年共支出公疗费用2082万,有21位符合条件的抗战前机关离休干部的配偶、遗孀相继纳入公疗体系,继续推行每双月14-17日直接上门为离休干部提供住院医疗费报销服务的举措。
(六)失业保险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由于我市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化程度较低,致使不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和隐形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现象偶有发生。为此,我们于10月即着手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论证和调试后,于12月份率先在温州地区(除市区外)建立起失业保险待遇支付信息系统,进一步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使用。切实做好非公企业的失业保险扩面和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职工的失业保险金发放工作。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74305人,比上年净增19356人,完成温州下达任务数1.45万人的133.54%。1-12月份基金收入2656万元,支出946万元,本年结余1710万元,历年累计结余6931万元。共为对符合失业保险金发放条件的1881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及医疗补助金等797.26万元。
(七)生育保险工作保持平稳推进
认真实施《*市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业务档案,严把待遇支付审核关。在做好政策宣传和实施的同时,扩面工作继续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截止12月底,全市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30204人,比上年净增15001人,共核定生育保险待遇168起支付99万元。全年基金共收入302万元,支出99万元,本年结余2*万元,历年累计结余393万元。
(八)社保基金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
健全完善基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会计制度,除做好基金的自查及对各社保所银行帐、现金帐的检查等工作外,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了我市2006年度社会保险基金审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专项审计工作,并对社保基金管理、经办机构内部控制建设、抵费资产、代管资金等情况进行了自查,确保基金安全与完整。
二、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
一是贯彻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重点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等各种扶持政策,全年共为1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万,共为41人次发放2006、20*年度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14.58万元,对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已核准(公示期内)5人。二是高度重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通过开发各种公益性就业岗位等手段对其实施再就业援助,全年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共24人。三是春节期间,对全市457名下岗失业特困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45.7万元。四是3月份在柳市盛金客运站内举行*市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提供岗位5384个,进场求职应聘2320人,达成意向413人。五是分别于4月份和8月份开展“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调查工作,为全面掌握我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六是举办失业人员再就业指导培训班,全年共举办12期再就业指导培训班,有318名失业职工参训,完成目标任务数100人的318%。七是加强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10月份组织举办第四期职介机构资格认可培训班,共有56名职介人员参加培训,进一步提高职介人员的业务素质。现有职业介绍机构41家,其中分支机构5家,全年职业求职登记48311人次,介绍成功23550人次,成功率达48.75%。八是建立市外来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中心,会同市公安部门出台《*市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备案登记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外来机动车驾驶人聘用管理和就业服务。九是为改制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人事档案托管服务,全年共接受档案2808份,切实解决失业人员档案管理的后顾之忧。
据统计,全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15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800人的148.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58人,完成目标任务数500人的131.6%,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2*人,完成目标任务数150人的135.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
三、切实规范劳动用工综合管理,劳动关系协调能力进一步加强
(一)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今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执法和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活动:一是元旦春节期间开展为期40天以清欠工资为重点的“春雨”行动,重点检查了北白象、虹桥等乡镇生产密集型企业,并对慎海头盔业、白石橡胶业、北白象及磐石服装业、湖头胶木压铸业、北白象标准制造等家庭作坊进行重点排摸。共检查用人单位347家,处理案件82起,清欠工资63万元,清退押金6.1万元。二是3—4月份开展对全市劳动力市场进行专项整治的“春雷”行动,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中介机构存在行为不规范、超标准收费、超范围经营、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当场责令整改。共检查了27家职业介绍所,取缔无证职业中介5家,并对4家存在违法问题的职介所进行处罚。三是5-6月份开展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工时休假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情况为重点的劳动用工情况检查活动,重点检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有制企业。共检查用人单位200余家,对47家未办理用工手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并当场受理企业职工投诉案件29起,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4万元。四是5-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工作,对近2000家用人单位报送的上年度劳动保障情况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抽查和审核定级。以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信用档案。五是6月份开展摩托车头盔业劳动保障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企业167家,同时对35家企业发出限期整改指令书,检查期间现场处理投诉案件15起,追回被拖欠的工人工资11万,清退押金3.5万,查处童工3名。六是8月份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362家(其中小砖窑、小矿山51家,小作坊和其他企业311家),查处童工4名。七是12月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全面摸底排查。对招用农民工较多、纠纷较多的建筑施工、装饰装潢、餐饮服务和服装、头盔、橡胶制品生产等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对曾经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以及生产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予以重点监控;对农民工反映的工资拖欠等问题依法从快处理,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清欠工作方案。截止12月底,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3715家120519万名职工,发现存在拖欠工资现象的用人单位18家,涉及职工人数336人,涉及金额132.3465万元,共为251名职工清欠工资共91.15万元。
据统计,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1230起,结案1191起,结案率达到96.8%,涉及劳动者3641人,为务工者追回工资326万元,查处童工24人,清退押金16.1万,较好地处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关系,促进了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2.加大劳动争议办案力度。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等规定,做到操作规范、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全年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406起,已结案404起,涉及经济标的780.5万元,劳动争议处理结案率为99.6%。
3.加大劳动用工管理力度。大力开展劳动合同法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召开实施动员大会、举办业务培训班、深入用人单位讲解、印发劳动合同书样本、在主要街道悬挂横幅标语和开辟专版专栏等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从而为《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全年共签订劳动合同23.67万份,合同签订率达92.6%;7月份在大荆铸造行业率先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114家会员企业的7600多员工实行“同工同酬”,有效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5-7月份对全市部分企业的工资情况开展调查,并公布我市20*年度企业工资指导线和部分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依据。继续做好国有企业的工效挂钩决算工作。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退伍军人公开招工工作;做好10名干部随调家属的安置工作。
四、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开发,尊重人才、崇尚技能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2月份会同市委农办组织经过培训的优秀选手参加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4月份与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第三届“培英林立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竞赛,全市职业学校计算机、电子电工、机械、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等六个专业373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共有170名学生获奖,并对获得一、二等奖的选手颁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三等奖的选手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8月份开始与总工会联合筹办“*市首届技能运动会”,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奖,共有300多人报名参加,共有200多人参加比赛,对个人奖前6名颁发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前3名授予“*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二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根据农村劳动力及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导,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培训资源,在全市各乡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截止12月底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6510人,转移就业4010人,转移就业率达61.6%;4-5月份协助温州市局做好我市200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的技术等级培训报名及初审工作;9月份举办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线务员、机务员培训班,共64人参加;继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服务行业进行拉网式的技能提升培训及高技能人才培训,培训人次分别达3358和820人(完成目标任务数800人的102.5%),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加大技能鉴定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规定,继续做好面向职校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及面向社会的通用工种及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进行鉴定。截至12月底,共鉴定考核8517人次,完成目标任务数7000人的121.7%,发放职业资格证书7240个。
摘 要 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实施和进一步深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农民需要获得医疗保障,另一方面却面临着有一定参与率,但参与率不高的尴尬。本文主要对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需求的分析,对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不高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合作医疗 需求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由合作医疗基金组织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医疗费用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它曾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最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 农民对上世纪70年代的合作医疗制度记忆犹新,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老年人,对于合作医疗免费打预防针,减免部分医药费,村卫生室依靠中草药预防病等往事非常怀念。但随着农村改革和经济的发展,现存的合作医疗保障已经从原来的辉煌走入了当前的低谷,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已萎缩,使广大农村再次陷入了医疗保障的空白区。[1]
2003年以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扎实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农民希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尤其是贫困家庭迫切需要可靠的医疗保障。
一、云南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
2005年云南省人口、农民收入情况统计表 单位:(万人、元)
人口统计情况 云南总人口 乡村总人口 农村参加医保人数 特困人口数
4450.4万人 3137.5万人 602.51万人 405万人
2005年统计,全省总人口为4450.4万人,乡村人口3137.5万人占总人数的71%,其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602.51万人,仅占农村总人数的19.2%。作为一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这里,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是运作主体,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是积极主动的,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宣传、被动员、被要求……始终被动的农民似乎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合作医疗的主人和受益者。尽管通过行政手段获得较高甚至很高的“参与率”,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二、农民对获得社会医疗保障希望迫切
对云南砚山县稼依镇戈白村、店房村、小稼依村,阿猛镇阿猛村及广南县阿科乡阿科村(共计11个村小组96户393人)进行以下问题的调查结果
问题 你对农村医疗保障的需求达到什么程度?
反馈结果 一 般 需 求 188人 47.8%
特 别 需 求 165人 41.9%
不 需 求 39人 10%
问题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否会对你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反馈结果 认为有一般影响 70人 17.9%
认为有较大影响(能够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153人 38.9%
人为有很大影响(能改善生活质量) 106人 27%
认为没有影响 43人 10.9%
说不清楚 21人 5.3%
在对被调查的地点11个村小组96户家庭393人关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需要程度”问题的回答中,有47.8%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需要,41.9%的被调查者认为特别需要,两项合计达90%;只有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在对“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否会对生活有何影响”的回答中,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般影响,38.9%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提高医疗保健水平,27%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改善生活质量,三项合计达到84%;认为没有影响的仅占10.9%, 5.3%的认为不知道。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是符合老百姓需要的。
一方面云南农民严峻的生存条件,低收入的客观事实要求应该实行合作医疗,调查的结果显示农民对合作医疗也是有很强的主观愿望的。另一方面则又表现出参与度不高的现象,是什么导致了农民这一矛盾心态的产生?
3、云南省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了解不足
由于部分地区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农民不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为何物,加上农民自身的封闭性和被动性,致使许多农民对农村合作医疗的利弊不了解,也就不热心。同时有思想观念上的局限性,在农民中广泛存在侥幸心理,另外、在报销机制上也存在不利于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因素。
调查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了解情况,有58.8%的人听说过,但对其政策具体的内容如补偿办法等却不清楚,21.8%的人对这一政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不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依然心存顾虑,主要担心缴了钱不受益,特别是害怕“进了医院缴费就是无底洞”。
(2)部分农民家庭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筹集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
目前许多村集体经济已没有了积累,农民收入大都来源单一,经济承受能力较低,面对广大的农村弱势群体,仅靠中央、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集资,资金来源有限;云南省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可支配现金少,贫困地区农民筹资困难,尤其是贫困农民,虽然安排了贫困医疗救助资金,但远远不能解决贫困人群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由于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不完善,贫困医疗救助资金有限,贫困医疗救助的能力有待提高。如会泽县是国家级贫困贫困县,据调查有3%左右的人看不起病。一位老乡说:“不是那些人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是他们连吃饭都没得吃,那里有钱看病。就是交了5元钱,生病了也看不起病,钱也是白交,干脆就不交。”所以国家在实施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为农村社会中低收入者的提供更优惠的医疗政策,让农民感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好处。
(3)政府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与农民取向的矛盾
针对农村合作医疗是保小病好,还是保大病好的实际问题。政府主张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保大病,而大多数农民认为:第一,大病是小病积累的结果,小病及时医治,大病就会很少;第二,保小病,大家都会受益,参与积极性就会高;第三,保大病不可控,超出了农民的管理能力;第四,大病应该以政府救济为主,家庭保障另想办法救济,不应该纳入社区合作医疗的范畴。从政府这几年的合作医疗试点经验来看,一方面是人均30元钱用不完(大病最高只报3000-5000元,群众还是看不起大病),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小病不去看(小病有可能拖成大病);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政府认为在为群众做好事,另一方面群众认为政府并没有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自身体制的不足,制约了发展。
笔者对文山州广南县阿科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存在的问题调查资料如下:(调查户数/人数:167户/291人)
问题1 你当前看病就医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人数 比例
反馈
结果 认为乡镇医院医药费太贵,比私人诊所贵得多。 73人 25.1%
乡镇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医务人员素质不高,医治不满意。 75人 25.9%
认为路途太远,就医不方便。 63人 21.6%
认为入院手术太复杂 55人 18.9%
认为满意的 25人 8.5%
问题2 你赞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吗/
反馈
结果 认同这一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看病负担。 151人 51.9%
认为有利有弊,需要完善。 121人 41.6%
无所谓 19人 6.5%
问题3 你对农村合作医疗有何顾虑?
反馈
结果 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不稳定 143人 49.2%
担心报销资金无法兑现 85人 29.2%
无顾虑 63人 21.6%
问题4 对管理机构的意见
转贴于 反馈
结果 获得补偿,比较难办,程序也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 132人 45.4%
对农村医疗保政策的不了解导致获得赔偿时不方便。 91人 31.3%
比较方便,很满意。 68人 23.3%
在问及当前农民看病就医存在的最大问题时,有44%的人认为现在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家庭难以承担,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还反映农村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更贵(相对于私人的诊所医院)。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在指定的定点医院就医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得到补偿。农民在许多时候并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看病负担,特别是农村常见的多发慢性病(如风湿和骨质增生等),不但不能治好医药费还很贵。另有45%的人认为乡镇医院就医程序复杂,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农民不能从其获得满意医疗保障。农民大病小病不愿去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同时也有38%的人认为乡镇医院路途太远,不方便就医,只有15%的人对当前乡镇医疗状况还比较满意。
国家对农村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73%的农民表示支持认同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时的医药负担。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期望也比较大。15.4%的人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问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何顾虑时;有44%的人担心新型农村医保政策不稳定,怕钱白投了,27%人对其获得补偿时,担心资金无法兑现,办理时程序复杂。也有20%的人对此无顾虑,相信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性和稳定性。
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获得补偿,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农民最为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执行和落实的关键所在。有43%的人认为从管理机构获得补偿不方便,要获得补偿,比较难办,程序也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29%的人承认是自己对农村医疗保政策的不了解导致获得赔偿时不方便,只有24%的人认为办理农村医保补偿,还比较方便,很满意。
四、改进西部地区农民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受到农民的欢迎,也迫切希望能够加入进去,并且在部分试点地区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也确实为农民带来了实惠减轻了看病负担。但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生事物,涉及面广,覆盖人口多,地区差异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还存在着认识尚未完全到位,筹资成本较高,补偿方案需进一步改进,制度措施不够完善,管理能力亟待加强,农村现有卫生体制对于农民参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改革仍须加大力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进行大力进行宣传引导。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宣传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使其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从而引导农民不断增强自我保障和互助共济意识,并最终形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传单等形式宣传合作医疗对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意义。同时,宣传各级政府对开展合作医疗的支持和承诺,宣传合作医疗的相关规定,宣传国家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重视,通过宣传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参加合作医疗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有效需求和互相共济的重要举措,以此改变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念,消除农民参保的疑虑和困惑,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使全社会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人参加合作医疗,人人享受合作医疗。
(2)强化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
针对农民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顾虑,建议应对定点卫生院利润率进行合理限制,以薄利多销为经营宗旨,建立行政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制度,及时发放农村合作医疗就诊卡,使每个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凭卡实行医疗保健,使农民既当受益者又做监督者,对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情况定期实行公开,对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作情况和定点卫生院的财务账目定期进行审计。[9]
(3)应制定较科学合理的医疗补助标准。
科学合理的利润率是巩固提高合作医疗成果的基础。利润率太低或者太高,都会影响医疗机构和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要加强对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制订出合理的补偿方案,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维护农村农民健康权益和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教育,教育农民如何正确地分析评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利弊,根据不同健康状况下农民的心理开展工作。二是要根据年度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对没有享受合作医疗的农民群众本着无病关心的原则,为这部分农民开展一次健康查体,并确定将这一措施落到实处。真正使有限的资金用于农民群众的疾病医疗和保健,让农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否则,就会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4)提高农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扩大受益面,在农村中逐步建立大病救助政策。
要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当十分注重农民的参与,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变“高”的参与率为“深”的参与度。包括从政策设计、具体实施、筹资与监督管理各个环节都应当体现参与性和公开性。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农村合作医疗,不宜搞“一刀切”。重点应当及时由“保大病”调整为“预防保健为主”。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农村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的投资力度。另方面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方向着重放在社区能够治疗、不需住院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杜绝“小病拖大”、“大病等死”。变“大病统筹”为在贫困山区农村实行普遍的“大病救助”。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负责,并可吸收民间捐赠。管理上须与“合作医疗”完全分开。“大病救助”不同于目前已经实行的“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覆盖面应当更广些。建议由政府扶贫开发部门或民政部门负责,另设专项基金。
(5)加强农村保障相关法制法规建设,应严格规范合作医疗基金的管理权责,维护农村合作医疗的信誉。
要将全部合作医疗资金纳入县级财政专户储存,做到医疗基金统一管理,设专门基金专帐、专户,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每月定期审核汇总基金运行情况,由财政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开具申请支付凭证,提交银行,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直接将资金转入定点医疗机构银行帐户,对农民群众应当享受报销的要简化手续,定期办理,对整个基金的监管要责任到人,防止失控。真正使合作医疗实施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要实行基金收支分离、管用分开、封闭运行。当前,县乡镇财政普遍困难,但要确保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防止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确保所筹资金每一分钱都花在合作医疗上。同时,要放宽转院条件,简化审批手续,要制定严格的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基金管理规定的要严肃查处,不能姑息迁就,要将合作医疗的收支情况进行公示张榜公布,确保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6)加强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建设和加速培养农村卫生人才,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民参保的热情。针对乡镇卫生院存在的机制不活、医疗水平低,设备陈旧的问题,合作医疗定点医疗应加大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改善就医条件,方便群众就医,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让农民群众放心就医。要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鼓励支持医学专业大学生到乡镇医院工作,为乡镇医疗水平的提高注入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医疗保健得到较好保障。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并严格代购药品管理,切实保证代购药品的质量,只有这样,农民的医疗保健才能得到保障,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总之,要加强和完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的法制建设和体制建设,使农村社会医疗制度对农民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参与热情,通过提高农民的参与度成为解决当前农村合作医疗困境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兰英.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J].《农村经济》,2005,(11):70─72
[2] 罗平县委宣传部
[3] 董忠播.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问题. 《云南社会科学》, 2004,(3)64─66
[4]郭家骥.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J].《云南社会科学 》, 2004,(2):82─84
[5]张新生.构建供求平衡的农村社会保障[J].《农村经济》,2005,(9):90─94
[6]韩留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根本性障碍[J].《农村经济》,2005,(1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