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学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中比较了解的是后者。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则是与中央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轧差”,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明确课程的实践性、保障实践课时是提高实习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多采用学科课程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完整性,在实际教学中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明显不足,理论脱离了实际只能是泛泛而谈。因此,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注重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个体能动作用,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度得到提升,同时将实习教学落实到实处,使学生能够充分将技能、理论、现实联系起来。在已有的中职财会专业中渗透实践活动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积累给予了巩固提高,还锻炼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一方面应当开展阶段性课程实训,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主,增强课时规划,合理安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多花时间加强学生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设置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作业流程和较长时间阶段学业的综合性结合,使学生能够健全其专业技能技巧与理论体系。
二、建立稳定的实习训练基地
会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和其对口工作的繁重均决定了此专业学科的学习和教学需要超长时间的实践训练为辅助,而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习训练基地为基础。实习基地主要分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和校外企事业单位实地实习场所。因此,一方面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针对会计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对学生实施模拟实验,在此之前,还应当进行广泛地、大量的社会行业考察和取证,仿真企业实际情况制作实验资料,准备好票据、计算工具、办公软件以及模拟现实办公环境等,使学生能够产生置身企业本身的感觉,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达到最大效果;另一方面,校方应当与校外企业建立友好深厚的联系,在取得校外企业支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实习小组在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的定期实习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接触财会业务,将学生在学校模拟实验室中获得的操作经验与现实工作进行比对和验证,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技能知识的积累和提升,还能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会计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先锋,在中职会计专业实习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指导和监督尤为重要,加强教师素质就是发展教学动力。首先,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学习和继续深造学习活动,多开展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会,出尽教师之间创新教学思维的传播和借鉴,鼓励教师进行在职学习,并对取得更高职称的教师以更高水准的待遇,使教师队伍从内部得到改善和提升;其次对教学人员的录入要进行严格把关,在应聘队伍中采取择优录用的办法,优先聘用受教育水平、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员,从源头上做好教师素质建设工作,再次是加强教师队伍与外界专业人员的联系,可以让教师也参与到校外实习活动中去,使教师接受实践工作的洗礼,还可以邀请校外甚至是国际上的会计专家来校进行教学串讲和教学讨论活动,增加教师对外界先进理论的吸收效果。
四、开展实践性考评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实习无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几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指导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习对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以下关键步骤。
1 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其对待学生实习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对于这份工作的精力投入,当然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作为财务工作者,对于接收校内财会专业学生来本部门实习,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当作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部分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工作十分热衷敬业,担心学生实习期间业务完成的不好,所以,对于实习学生的到来并不是很欢迎,我们要摒弃这种观念。一方面,每一个财务人员的成长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成长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其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学习自身拥有这样一个财务的平台,让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进行实践提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实习效果的良好方式,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自身的责任。
2 钻研实习计划,做好教学规划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要认真研究院校的实习计划书,明确实习的周期、实习安排的方式方法、实习期间的具体学习任务以及标准。特别要明确顶岗就业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的要求、学业与就业管理、实习期间学生思想、考勤、劳动与安全管理。在把握这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本岗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规划,即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水平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做好备课工作。当然实习指导教师备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所接收学生的具体情况,性格特征等,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与了解,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 以序指导,做好对实习工作的考核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导规划。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人员在对学生指导工作的同时需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指导主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为原则,同时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障碍、问题。此外,在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需要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提点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法则,真实的社会生存环境。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单单是由企业为其提供场所、指导人员、仪器设备等,学生同样也要接受企业对其实习阶段的效果考核。虽然各校的情况是有所区别的,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要经过企业鉴定考核。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给予其一定的评价。各院校对于这项成绩的态度存在不一致,部分院校将其作为参考,而部分院校则会将此记录在挡,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实力,关系到学生的毕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因此本校财力部门作为实习单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必须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明确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工作以及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选择将该评价体系推广应用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整改。
一般地,评价机制包括了三部分: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以及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并非简单的形式化,它关系到学生日后自身的发展情况,它是学生获取相应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具体流程如下:企业考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以此评估其所得成绩,校方再依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素质的考核,评定学生实习的成绩。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严格的考核评价使得学生更为重视实践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时时做好竞争的准备。
4 认真总结,提高对实习的指导水平
在完成一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之后,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此次实习指导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将实习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同事、领导沟通,以期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要与其它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指导方法,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指导水平,以备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实习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2]张燕.财务部门在接收校内实习学生中的工作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7)
[3]陈迪.关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4]李丹丹.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5]党辉,孟小欣,王佳.高职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
[6]明华.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7]孙永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8]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写作应该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登记表1500字自我鉴定,以供大家参考。
会计专业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一:忙碌的大学生活就在悄然中过去了,但她已成为我人生美好记忆的一部分。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几年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培养了我对会计职业的兴趣,也使我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上,本人积极要求进步,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经过党课的学习让我认识到为社会为学校为同学为身边的人做事不是一种负担,相反,在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能够得到满足和快乐,同时自己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更加注重自己的品行。
在专业学习方面,大学期间我从没有放松过学习,每年的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中名列前茅,并且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国家助学金、校级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而且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证书,通过CPA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考试,以及,英语四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但这些并不能说明什么,毕业以后,我还要面临更实质更高深的学习,所以应当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年的校园集体生活培养了我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责任感和集体精神。同样也让我明白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不仅在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培养了我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在这将挥手告别学校的
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发挥财务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将来的工作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增加阅历和社会经验。
会计专业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二:我叫xx,生于1988年2月,是一个性格有些偏内向但又有些活泼的女生,我出生在美丽的***,我个人比较爱好看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更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下来沉思,想我的生活,想我的学习,所以我认为我与别人与从不同,我拥有更加成熟的想法。
我在**劳动技工学校接受着教育,为将来步入社会铺垫基石我认为一个人的辉煌是靠自己创造出来的,所以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我每天都在沉思,在努力,在进步。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很多新型的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的能力的人才。
两年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在会计方面收益匪浅.我从坎坷曲折中一步步走过,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专业功底更加扎实。
专业:掌握了大量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使其他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学习上,我本着对知识的热切追求,认真努力地学好各门学科,例如有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管理实务、管理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预算会计实务、税法、审计、企业涉外会计等,获得**省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现已较全面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了基本的问题分析及判断能力,并有了大学三年的英语水平,懂得office软件操作,同时,还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 ,积极参加学生科协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各项活动。这便是我的学习自我鉴定。 素质: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两年多的高中生活和半年的岗位见习工作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20岁,也就是20年,这20年我都在接受不同的学习,可能遇到不少坎坷,但我想爱拼才会赢,我会不断拼,闯出我自己的辉煌。
会计专业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三:大学三年中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认真,努力,不断充实自我,为我踏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校学习成绩虽然不是非常好,但我能够端正学习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学习。通过大学三年努力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税法》等各门课程,我熟悉掌握了本专业所必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加强了会计、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能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软件,并能熟练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如word、excel)。
在思想品德上,我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尊敬师长,乐于助人。
在工作上,我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做事尽心尽责,并能做到最好,事后认真总结。大学期间,平常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例如打打羽毛球,爬山等等。
假期期间,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锻炼使我的社会适应能力、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也让我在处理事情问题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在好又多商场实习期间担当前台收银课,与同事合作愉快,并且虚心向前辈学习,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认同,给与我了鼓励更是肯定
我的性格:亲和力强、谦虚、细心、开朗,由于性格特点,我不能是孤胆英雄,而是团队的小兵。我相信个人的力量远不如团队力量,一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在团队里,才能发挥无限的潜能。
关键词: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对策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实践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实践教学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在大学生从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
(一)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要求、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变化的趋势、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加快,容量加大,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够驾驭、引领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依照按学科大类培养专业人才的主导思想和“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和科研训练+创新学习与研究”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紧紧围绕本科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按高标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综合性、高素质特点,能在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起骨干和领导作用的优秀本科人才。为此,对包括财会专业在内的管理类本科生实践教学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在已经完成了专业基础教育和文化教育后,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不仅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管理工作当中,而且其创新意识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根据我国高校的发展和现状,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满足本科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实现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要为本科生充分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大学学习过程是从学生到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成长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完成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把这些纯粹的知识转变成实际应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还要加强思想品德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养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和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管理水平 必须实事求是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考虑大学软件和硬件条件。如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求的条件远远超过学校的条件,则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如果方案要求的过于简单,一方面则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不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何使现有条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何使实践教学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即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目标的重要组成。
(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时期应该担负起造就创新人才的任务。从本科阶段开始,除了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注意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其优秀者成为创造性人才的基础储备。在大学的实践教学中,一切活动应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成功的大学教育,包括专业实践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课堂实践子系统 主要包括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内容。从会计专业来看,会计案例教学属于会计专业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内容灵活选用合适的案例,运用这类真实性较强的材料,诸如取自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资料来训练学生,让其不离开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并着手研究,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提高。实验教学内容是指与理论课衔接的各种实验以及独立设置的实验课,如每一门理论课程所含的课内课外实验、上机操作等,也包括学生自行设计的综合实验等。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在正常的专业课程内就包含有大量的实验性内容,此外,还可以设置单独的实验课程,通过专门的大量的会计实验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所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思维,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非常形象生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易被学生接受,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方法的使用,可使方法介绍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因而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案例教学,以经典的案例贯穿教学始终,将方法的讲解与应用,通过案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在创新性上迈出一大步。在会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搜集较好的案例,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可以来自会计工作实践,也可以是教师本人已经完成的或正在研究的课题。根据会计课程中要讲授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和数据,通过案例来模拟再现会计课程中的理论和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出现,可以选用的案例也越来越丰富,例如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取这样的案例资料,不仅真实,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搜集较好的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老师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阅读、思考、分析、判断。通过对案例的归纳、整理,引导学生提炼和掌握具体的会计方法,有利于把所学的会计理论落到实处使抽象的理论方法变得十分具体,在模拟实验中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指对所学专业如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单项地进行的实验。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须紧扣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以较快提高学生的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高校会计专业在各学期都开设会计基础课和专业课,如《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对涉及到有关章节的重点内容可事先编制好相应的实验资料,等任
课教师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在会计实验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或安排学生在课外学时进行验证性实验。这样学生可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对抽象费解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分析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和理解。
(二)社会实践子系统,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的环境中进行,真正用于实践,可以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全学程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社会调查可采用自行组织的调查、承担委托的调查,参与政府组织的调查,参与本单位调查咨询实体组织的调查等形式。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教学形式达到对事物的实质性认识。会计专业是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的专业,因此客观上会计专业的社会调查具备先天的优势条件。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证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专业可以把社会调查的目标定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及时。上市公司是我国企业中的优秀群体,因此是会计专业的极佳调查对象。建立进行校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为使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环境中进行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实验过程,真正用于实践,可以通过利用和实习基地签约的方式,让学生深入到教学实习基地,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校外实习。这种实践教学的优点是能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体会到所学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学生一方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拿到实践中去运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际工作的检验,发现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也有利于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三)认识与毕业实习子系统 认识实习一是让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专业要求和工作及研究领域建立起基本概念,确立学习目标;二是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前面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运用知识完成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毕业实习子系统是每个专业都必须进行的专业研究阶段的实习过程。这部分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性质和实践过程。毕业实习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后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一次总结,通过这次总结后,应该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大学学习阶段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衔接点,在这个衔接点上,大学生应该较好地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衔接和转折。此外,高校还要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做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毕业论文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选题、开题、指导与成绩评定等环节一定要严格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将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
三、管理类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一)树立管理类创新型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建立特色人才培养机制面对我国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重大转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客观现实,社会各个领域对诸如财会等专业的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内涵、需求层次、规格结构、知识技能结构上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以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评价标准、衡量标准、使用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同样深刻的变化,致使管理类人才培育模式和实现路径也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构建多元化培养目标理念,探索个性化的培养方式,突出特色人才培养,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应当具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层次的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上应当体现特色,重点大学要突出理论特色,一般院校要突出应用性特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多样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复合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增强学生把握全球经济发展动态和剖析现实经济现象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在基础性管理类人才培养方面,围绕经济发展所要求的知识准备,加大数理课程和计量课程训练,强化学生在构造经济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和技巧训练,组织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相关资源建设,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成效如何,还与实践教学的研究、实践教学教材、指导教师与管理队伍、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资源密切相关。目前,有关财会专业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高校应该多作一些探索、研究和尝试。一是丰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体系;二是开展符合经管类专业特点的实践指导教材的修改、编写与积累;三是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均形成了完善的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财会专业从理论层次上应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这是财会专业的学生完成从专业入门、系统专业学习到高层次专业理论学习的专业学习过程,从专业内容上讲应该有一定的覆盖面,除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纯粹的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包括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课程,完备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在专业结构方面,不仅要有理论部分,还要有相应配套的实践部分,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此外,财会专业应该从制度上保证专业课教师参与实践和进修,这样才能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是构建会计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必备条件。
(三)优化专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高等学校要适应并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失时机地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高校经济类专业要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着力加强诸如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科专业建设,积极发展和扶持新兴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同时,要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部署,树立前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积极融入其中,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高校财会专业等管理类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还必须适应我国人才就业市场变化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新环境下职业岗位和人才就业市场发生的新变化及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和类型结构,增强高校的办学能力和活力。会计专业是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的学科,因此,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可以适时开设证券评价等交叉性学科专业,提高会计专业的应用方向性。
关键词:胜任能力 会计学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5)18-0114-02
一、会计学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社会对会计职业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职业组织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先后出台了用以指导职业会计师选拔、考核的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归纳总结西方发达国家会计职业组织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对会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会计职业发展过程的现实状况,在通过发放问卷就“实务界对财会专业胜任能力的需求”及“应届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构建的会计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如下图所示。
二、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设计
(一)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需求,为培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如下页表1所示。
(二)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设计
1.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手段设计――突出网络平台的功能。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全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力地促进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充实和丰富了教学内容,对传统的学习方式也提出了挑战。特别是网络的繁荣与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在网络平台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时间,并实现与其他同学的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性(网络平台学习的主体性特征);在网络平台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独立地开展科学发现和实践活动、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独立地规划未来发展(网络平台学习的独立性特征);在网络平台下,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工具快速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性运用学习策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网络平台学习的创造性特征)。
网络平台在一个更加自由而广阔的空间环境中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拓展了教学的宽度及深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培养造就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积极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探索、及时总结,是高校教师的必然选择。
2.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设计――强调自主学习、PBL教学、案例教学。为培养造就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必须放弃课堂讲授和死记硬背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加原创性分析、培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胜任能力”培养为动因、以问题为导向,强调自主学习、广泛运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教学。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监控、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作为人才能力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自主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大学期间,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强、水平越高,意味着他走入社会时自觉独立、自我提升的起点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强。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积极引导为辅,基于问题导向,通过小组作业、团队合作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诸多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PBL”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将学习与问题(或任务)相联系,使学习者投入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小组作业、相互合作来解答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塑造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既可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三)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机制设计
1.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绩效评价机制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考核。基于“胜任能力”培养的要求,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绩效的考核应以考核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为导向。就考试内容而言,应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考题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与教材,应具备一定的探讨性,以考核学生具备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核心,适当安排一部分主观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标新立异。就考试形式而言,应该变过去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少的现象,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增加口试答辩、实践操作、案例讨论、应用能力测试等考核形式。就成绩评定而言,应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效果,突出过程控制、加强日常考核,在注重终结性期末考试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形成性考试。
2.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机制设计――强调“双师型”素质、强化实践教学能力。会计学专业学生“胜任能力”培养,需要一支具备“双师型”素质、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在教师教学业绩评价机制的设计上,应突出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在职业培训、职称晋升、考核评价方面应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就会计学专业教师而言,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国家会计学院进行培训或深入企业进行实践,以此作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之一;强调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研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取得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职业资格,鼓励教师积极到社会兼职,通过“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X
参考文献:
1.刘勇.网络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3,(4).
内 涵
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学生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是一种综合的、职业的能力,它既包括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应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还需要对应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创新和开拓能力。
高职财经类专业本身的特点和岗位特征决定了财经类高职学生毕业后通过专业服务,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直接打交道,直接以人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 工作更具灵活性。除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点外,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承受挫折和应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更是服务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此外, 学生实际就业岗位多是基础管理岗位, 日常事务处理和基本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更强调综合职业能力。
前 提
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直接决定了专业知识模块的搭建、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构建、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的教学工作。财经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邀请社会、行业、企业专家一起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研,分析和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产业结构的布局及发展情况;分析和研究专业所服务的经济领域或行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与发展趋势,分析和论证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经济发展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及期望等。虽然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差异,但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要求都应把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架构
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分析岗位职责,确定各岗位从业人员应具有的知识和能力,再以能力为主线,按照教学规律,将相同、相近的各项能力进行总结、归纳,构成教学模块。将整个教学内容具体划分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和个性化发展模块,依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又为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由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因此评价和考核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高职院校常采用的学生能力考核方法有:闭卷笔试,主要用于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掌握及运用情况进行考核,这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考核方式。开卷笔试,主要用于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现场操作,主要考核实际动手能力,工科类高职院校运用的最多。撰写调查报告,主要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沟通能力, 书面表达能力,财经类高职院校采用较多。毕业设计、论文,主要考核学生的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试或答辩,主要考核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根据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目标, 高职院校应对学生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体系。要强调的是重视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结合企业人员的评价意见,将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纳入考核范畴。
实 践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是高职人才培养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占据核心地位。学校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面向市场需求,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专业课程,把握好课程与工作的匹配;选好专业理论基础,本着“够用”“实用”为度,把握好课程的理论深度;增加实践课程,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比如学校会计专业,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践课程形成了相对独立体系,并在教学计划中占 50%以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限选修课四个部分逐渐演变为三个递进式模块构成,即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和个性化发展模块。
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双向互动
学校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为主要依据,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会计专业分会,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多家企业深入合作,在“引企入校”的基础上,设立会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搭建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制订和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校自筹资金投入200余万元用于改造和新建校内实训基地,改建、新建12个实训室,同时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分别与20家单位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创造更为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将企业办公地点引进校园,建立“校中企”,为学生提供真实防伪税控开票、企业报税、工商注册年检、银行票据结算等综合业务实训,并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企中校”芜湖本源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芜湖市端木财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由校外实训基地兼职教师每天指导学生,安排实训任务,纠正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加实习的学生每周完成周记,并由校内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和会计系共同评定实训成绩,学生的实训实习不再是校外的“无人照管”,实训实习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施行五步教学方法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研究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和要求,反思传统教学方法,探讨适合“教学做”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是指通过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五个实施步骤,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现“五层能力递进”,将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划分为五个学段,即理实一体化课堂学习阶段、课程模拟实训阶段、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和就业实习阶段。在五个学段中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不同,从基本知识和技能到应用能力,从单项的业务操作技能到全面的职业能力,逐层上升,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达到逐步提高,有效避免了技能根底不扎实的现象。
“岗证赛”,“教学做”一体化
学校教学团队集思广益,形成了新的“岗证赛”、“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教学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学团队并不囿于微观层面即教学模式研究,而是对“岗证赛”、“教学做”进行历史探源、理论探源及现实探源,在教学实施中把“岗证赛”、“教学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基于“岗证赛”、“教学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学业考试、建设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体系。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体系及实施途径,开发了教学做合一的课程与教材,创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创建了教学做合一的考核方法。
成 效
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在学校开展的优秀学生干部及优秀学生标兵的评选活动、红歌大合唱比赛、励志教育演讲等活动中,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专业技能显著提高
自 2011 年以来,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连续几年获得安徽省高职院校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特等奖或一等奖。计算机操作能力合格率达 97.57%,英语应用能力合格率为 98.48%,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 90%以上,六成以上的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全国会计专业资格(初级)证书,“双证书”获取率达 100%。
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近几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香饽饽”,毕业生就业率年均在98%以上,学生就业岗位稳定,收入水平稳中有升,就业满意度较高,企业用人单位整体评价良好。
关键词:教学模式;双元制;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面对调整,本文以安徽三联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为例,探讨“双元制”教学模式在民办院校中的应用,以期为同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抛砖引玉。
1“双元制”教育是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双元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德国师徒相授的教学形式。所谓“双元”是指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教学主体,校企同向施教,互为补充促进,整学习期间学生既是企业的“员工”又是在校学生,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学业学位证书后方可毕业。由于培养成效显著,这种职业教育模式成为独具德国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我国,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普通公办院校录取线以下高职高专录取线以上,所以又被称为“三本”。既然是本科,故自创立伊始,民办高校一直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即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均以二本为参照标准。以会计学专业为例,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三本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都打上了“高端”、“高级”“高水平”、“国际化”等高级字样,仿佛不带“高”就不能称之为高等教育,就对不起社会期望。从教育结构层次化角度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不可实行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三本院校来说,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转型培养应用技术型会计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三本院校的理性选择。
2安徽三联学院“双元制”教育模式实现途径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制、教育环境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民办高校的社会办学性质及其灵活的管理机制为“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推行提供了基本条件。安徽三联学院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本院会计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初步探索出了“双元制”会计实践教学之路。
2.1成立“企业联盟”教学组织
安徽三联学院隶属于安徽三联集团,是名符其实的三本。安徽三联集团是以科教为龙头,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多个行业。由于三联集团长期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及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主线,所以当安徽三联学院提议在集团内开展双元制实践教学时,很快得到了集团董事会的认可和批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也位列其中。
2.2建立“双元制”教学管理机制
2.2.1集团成立“校企联合教育中心”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双元教育,三联集团成立了“校企联合教育中心”这一部门,统一协调、组织和管理校企间的各项实践教学事宜。集团将旗下的所有子公司形成企业联盟参与到学院的实践教学中来,为我院的双元制实践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企联合教育中心”的成立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组织及制度保障。
2.2.2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实践教学管理岗位
经集团“校企联合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的统一部署,各子公司在财务部内增设“专业技能培训”岗位,该岗位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本公司财务部与中心之间进行上传下达,具体负责学院、公司和集团三方间学生实践期间的各项事宜沟通、对接及日常管理。
2.2.3企业财务部统筹安排实践教学
根据中心下达的实践教学任务,各企业财务部具体负责和统筹安排学生在企业的各项实践活动,如观摩、模拟、顶岗、审计、分析及讨论等。总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从内容、环节、程序、形式到实践教学人员的安排,都需要企业财务部具体负责统筹安排。学院的带队教师只起协调和监督作用。
2.2.4校内实验室纳入企业实践教学体系
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实践教学主体都是由企业经过中心认定的会计实务人员进行施教。因此,根据企业的要求我院将原有的四个会计专业实验室重新按照企业真实会计部的工作环境进行再装修,除了部分教学仪器和设备外,一切办公用品均与企业别无二样,打造出了“财务部”式的实验室,将企业财务部延伸到了校内。
2.2.5企业实践教师实行双重管理
来自企业的实践教师首先要获得中心的执教资格认证,再由中心颁发实践教学“兼职教师”聘任证书。每位兼职教师原有的公司身份和工作任务不变,只是增加了教师身份和实践教学任务,兼职教师既归企业管理又归中心管理。
2.3加强教学质量监督
在双元制教育模式下,学院和中心对学生的会计专业技术学习采用多元监督体系。企业兼职教师在每一批实践教学过程中,都要定期向中心督导递交两次以上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报告,以便中心和企业及时沟通调整实践教学初始规划中的偏差。实践结束后,兼职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期间的表现、完成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成绩评定并反馈至中心。
3安徽三联学院“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经验总结
3.1教学方式突破“模拟”
双元制实践教学实现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在工作中学习会计专业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校内模拟方式。学生进入企业现场实践,所接触的各项事务均为企业真实工作全貌,避免了模拟实践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因人为挑选和调整而导致的零散、单一和不系统;又因为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没有明显的课程界线,每笔经济业务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实践经验、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解读才能正确地进行核算与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避免了单课程模拟实践所带有的明显倾向性和片面性。
3.2实践教学队伍突破“学院派”
双元制教育模式中的实践教师均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人员,具有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市场经济环境,熟悉企业经营活动、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制度等优势。能够根据实践教学的要求灵活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环节及形式,满足会计应用技术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3.3校企联合突破“形式”
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院以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企业以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交融,学生在企业边实践边理解、消化专业知识,在学院边学习边反思、寻找实践中所遇问题的理论依据。真正实现专业理论学习与会计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学院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多类型教育形式相互补充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3.4实践学习效果反馈突破“单向性”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大学生源数量的减少,高职教育在走完示范建设之路后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发展革命,尤其是在专业设置与招生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举措。本文以此为背景,立足专业群建设,分别从专业群的管理机制、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着手,并结合会计专业实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业群;机制;模式;体制
一、专业群的管理机制
一般认为,专业群是就是由相近或类似专业共同组成的集合。专业技术是专业群的基础,专业岗位群的面向是专业群的联系纽带,专业群的成长既是专业集合的发展,也是群内各专业的发展。专业群的发展需要建立群自身的内在联系与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专业群管理机制。专业群管理机制是为实现专业群的良性发展和各组成专业的共同进步,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实施组织管理,改进专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在专业群内部实施各方面的制度统筹。具体来说,专业群的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专业群内部的组织机构、组织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专业经费等五个方面的制度统筹。
(一)组织机构的统筹
许多高职院校都以专业间的各种联系为纽带建立了若干专业群,但很多“群”都只停留在名称上统一,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仍然是独立的。从某个角度来说,保留专业(方向)这个群内组织单元是必要的,但必须突破这个组织单元的局限,建立专业群组织机构,统筹专业(方向)“相对独立”局面。专业群组织机构可以实施总负责人领导下的组长负责制。专业群设置总负责人,下设常规教学、实践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团队建设、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管理等若干分组,并委派分组组长。总负责人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统筹协调各分组工作。各分组是群内最活跃的组织单元,以此为基础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生管理团队是专业群发展的主要力量。专业(方向)之间的资源并不是独立,需要在专业群内实施共享,并为学生选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习提供课程的多方面资源服务。
(二)组织管理的统筹
专业群中各分组组长分别为专业(方向)教研室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他们是专业教师骨干,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专业群机构设置把他们由单一的专业(方向)成员提升为专业群的项目负责人,在整个专业群内实现了交叉化管理。为此,在专业群组织管理中要进行制度化统筹。具体包括:一是管理制度化。理顺专业群中各个分组之间及分组与专业(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相关职责,以制度的形式予以确认。二是管理程序化。在专业群建设中,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力量组织、课堂教学实施、实践活动开展、考核评定,要有一套系列化安排和执行操作步骤。三是管理公开化。对专业群建设中的各项工作运行所有相关信息,都要纳入专业群或全系(院)管理体系,在全体教师内予以公开。
(三)师资队伍的统筹
专业群建设是由专业群中的各个专业(方向)组成建设过程。如在专业群建设中往往由许多相互独立的专业、课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建设内容组成。在专业群建设中,根据师资的不同特点,将其组合成一个个独立的“工作组”,每一个工作组负责一项子项目,由各组长负责,并由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其中的衔接,最后项目主管将各个独立的子项目统筹起来。这样不仅使专业群内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更使专业群建设周期大为缩短,提升了专业群的竞争力。
(四)教学资源的统筹
教学资源是专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学资料库和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料库包括课程建设成果、教材资源等内容,实现教学资料库的统筹,一方面使专业群内的教师可以共享教学资料;另一方面整合后的优秀教学资料,凸显了专业群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实践教学条件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条件的统筹,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就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践教学条件,并逐步形成系列化的实训项目、实训教材、校企合作单位、社会服务内容等。
(五)建设经费的统筹
高职院校专业群内各专业(方向)之间,必然会有重点建设和支持的专业(方向),而专业建设资金的有限性与不平衡性是专业群内普遍存在的特征。实现建设经费的统筹,是将为专业群建设中缓解资金有限与不平衡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建设经费统筹的核心内涵是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率。专业群通过统筹内部经费的资本结构、财务预算和各专业建设特色,使建设经费在师资队伍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流向更有效益的建设项目,弥补了由于专业(方向)之间的经费差异而引起项目不平衡发展的不足,提高了经费的使用效率。
通过近几年来的建设与调整,我院会计专业群已初步成型,将原来独立的三个专业以会计技术为基础组建了会计大类群,下设三个方向,学生招生按照会计大类进行、分方向培养。虽未设立专业群组织机构,但在组织管理中,已经分设了常规教学、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素质教育、学生管理等团队。以原会计专业为核心,在专业群内实现了师资、教学资源、专业建设经费的统筹。
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对专业群的定义是由相近或类似专业共同组成的集合。因此,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集合了群内各专业的共性特征,也不局限于某个具体模式,而是由其涵盖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集合,即充分体现出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内涵,又体现了专业(方向)之间共性与个性融合的特点。
(一)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受教育者达到一定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范式。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受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形式与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单一的某个被称作模式的模式,只能算作是一种方法或途径,不能称为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的总称和集合体。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原则
1.实践性。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不是凭空而论,是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体现。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不能只根据学校自己情况来设计,而需要与用人单位相互沟通合作,吸纳企业人员参与,并总结自己和别人的实践经验,全方位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模式。实践是模式形成的基础,只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模式,才是培养出社会适用的人才。
2.系统性。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不断地作用于模式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从而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全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离开了的系统性,就无法把握模式,难以建构起模式,也难以称之为“群模式”。
3.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是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各行各业多层次、多规格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对专业群说,没有哪一种特定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完全适用于所有专业。虽然专业群内各专业以课程基础为纽带,有着诸多相似的内容,但人才发展的个性需求与岗位操作层面的多层次行,必然要求各专业(方向)不同的特色,探索和构建出不同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我院会计专业群包括了企业会计、企业税务、信用管理等三个方向,是这三者共同依托会计专业技术基础,根据会计职业岗位的设置与需求而形成的集合,形成了“文化、专业、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文化、专业、实践’三位一体”是指在高职会计专业群三年人才培养中,通过实施“职业成长、专业成才”育人工程的系列措施,始终贯彻“用文化塑造人、用专业培养人、用实践锻炼人”的理念,让学生实现“在职业熏陶中成长,在专业培养中成才,在学业进步中成功”目标。
“文化”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涵养,包含了传统文化、道德文化、职业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等内容。“专业”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包含了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实践等内容。“实践”支撑了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包含由丰富实践教学项目共同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职业成长、专业成才”育人工程,包含了系列活动,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使得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有章法、有路径、有层次、净化了学风、搞活了教育,从多个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其中系列活动一:推进学生演讲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系列活动二:以赛促学多头并进,提高专业竞技能力;系列活动三:大力支持创新教育积极,提高创业创新能力;系列活动四:成功实施订单培养,提高职场竞争能力;系列活动五:工学结合优良运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系列活动六:开展才艺展示活动,提高职业才艺水平;系列活动七:专家指导职场礼仪,提高职场礼仪水平;系列活动八:形势政策专题讲座,提高社会认知能力。
三、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设置
(一)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成
依托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同类职业岗位面向而设置的专业群,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可充分考虑“基础、特色、方向”三者的结合,解决专业群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确实保证专业群内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首先,要根据专业群对高职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职业技术基础课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共同必须的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开设课程。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的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学生在修完“基础”课程后,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方向)特色人才培养的要求,依据工作岗位内容的进行专业能力深化培养。
(二)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的实践
我院会计专业群在长期实践中,根据专业群特征设置了由公共课程、校本课程、系本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六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必备的文化素质类课程,包括教育部门要求的“基础”、“概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及高数、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课程,我院是供销系统下属院校,设置了浙商文化概论、合作经济专题等体现主管系统特色的课程。
系本课程。系本课程是以从学校二级单位出发,体现会计专业群职业技术和职业基础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财会基本技能、财经应用文写作、经济法基础、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是体现专业(方向)核心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使学生能获得专业群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群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方向)能力拓展课程是深化专业核心能力类课程,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深层次能力培养,解决专业(方向)针对性问题。
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是根据核心能力设置技能训练的课程,即结合核心能力与拓展能力,开设专业实践课程。
课题名称:
本文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高职会计专业内涵式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LJ201309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国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选择原则. 职业技术教育,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