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第1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第2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以增强疾控能力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检测水平。

1、加强国债项目建设。在市政府、省发改委.省卫生厅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疾控中心国债项目建设得以顺利完成。中心综合大楼建设规模为3100㎡,辅助用房500㎡,2006年7月竣工验收,于2007年3月23日中心实现了部分科室搬迁,结束了我市卫生防疫工作50多年来无工作用房的历史,为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创造了基本条件,为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奠定了基础。2、争取贷款项目。在市政府、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争取的荷兰政府贷款项目用于购置实验室检测设备获得批准。目前,正在做好所购设备的洽谈工作,预计明年可以到位。届时,我市疾控中心的装备可望达到国家的基本要求。

3、完成了HIV和无菌净化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高了艾滋病、病原微生物等综合检测能力。

二、加强疾病监测、积极做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是一项覆盖面广、专业性强、要求高而难以预测的工作,为使疫情处置及时、效果明显,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到精心组织、未雨绸缪,确保了我市未发生重大或有影响的传染病疫情。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4支应急处理工作机动队和6支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为应对疫情的发生提供组织保障。

2、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预案和实施方案。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预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人感染高致病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和《霍乱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等防控方案,为及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技术规范。

3、积极组织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应急处置能力。认真组织全市疾控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业务培训48期 ,对应急处理机动队和各技术指导小组成员重点进行疫情和中毒处置工作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消毒等内容的专项知识培训和模拟实战技术演练。此外,中心选派5人分别到省CDC和省劳卫所进修3个月和1个月,还先后34次选送132人参加卫生部、省卫生厅和省CDC举办的各类业务知识培训班。组织对下级疾控机构及市直医疗单位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和疫情信息报告培训46次,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专题讲座28场次。

4、加强疾病监测和重点传染病的预警。为确保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蔓延,我们坚持派专业人员到医疗机构进行主动监测和搜索传染病疫情;密切关注和充分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信息,及时分析和通报疫情信息;坚持对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点监测督导,实行周报制度;在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我们主动加强霍乱疫源检索,06年来,在昌江河段设5个监测点,每周一次对水源、全市餐饮业、农贸市场甲鱼、龙虾、蛙等各类海鲜水产品检索霍乱弧菌,共采水样411件,海鲜水产品593件进行霍乱弧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先后8次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市直各医院和大型厂矿医院的肠道门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做好霍乱疫情监测月报表、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月报制度。

5、加强传染病科普宣传,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职业病防治知识”、“4·25儿童免疫接种日”、“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和“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等大型咨询活动20次,并应对传染病发病季节的不同,提前针对性进行防病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各类卫生科普知识宣传资料37000余份,展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展板15块,接待前来咨询的市民15200多人次。同时还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服务队”下农村、进社区活动,发放各类宣传画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单11000余份。并开通了防病知识咨询电话,为市民解答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6、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检查。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我们对全市16所学校和市直幼托机构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督导检查,同时下发《关于加强对幼托机构和学校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指导意见》及《呼吸道传染病基本知识及预防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并做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同时与省CDC一道共同完成了35所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调查工作。

7、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国家和省级监测点项目工作。

病媒生物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在省CDC的指导下,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对老鼠、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进行了密度监测和鉴定工作。监测工作得到省CDC领导专家的肯定。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定为国家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点,按《全国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监测实施方案》(试行),每月能按要求进行采样,收集各类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共采集猪鼻拭子138份、猪扁桃体137份,检验结果均未检出猪链球菌2型。监测点工作。去年8月份起,我市被列入伤寒、副伤寒省级监测点,按《全国伤寒、副伤寒监测方案》的要求,我们制定了《景德镇市伤寒、副伤寒监测实施方案》(施行)。除开展常规监测以外,还开展了病例监测、重点人群监测、菌株耐药性监测,至11月上旬共监测病人18例,饮食从业人员66人,并按时上报监测报告。

8、免疫规划工作。认真做好儿童基础免疫工作,五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开展全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工作。考核4个县(市、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综合科,分别对18个乡(镇),90个村(居委会)进行了接种率入户调查,对7岁儿童查看卡疤,共调查1276名儿童(其中:基础免疫642名,加强免疫634名)。完成了乐平、浮梁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接种达90%目标考核验收工作。

三、认真履行艾滋病防制职能,切实抓好艾滋病各项工作的实施。

第3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一、卫生扶贫计划

(一)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

1、全面实施“八免五补助”。“八免五补助”〔八免:贫困人口就诊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开展贫困人口白内障复明手术项目、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免费巡回医疗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五补助: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贫困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每人3500元/人给予补助(含新农合、专项补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等多渠道),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晚期吸血虫病人5000元/人/年给予补助,对贫困人口大骨节病患者700元/人/年给予补助〕,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摆脱长期贫困。依托区扶贫移民局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标识。对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诊疗结束后由医疗机构与医保、民政救助直接结算。对贫困人口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医院给予门诊减免救助。

2、加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严格执行《省卫计委、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等6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意见》、《市卫计局、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5部门关于印发市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计局、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5部联合转发市分级诊疗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对贫困人口门诊、住院要单独统计上报。

(二)大力实施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

1、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照国家要求,结合贫困地区实际,0-6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结核病患者、严重精神病患者等七类人群的健康管理。对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信息进行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对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分类干预、健康体检。

2、免费提供妇幼卫生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医改妇幼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提供免费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通过新农合、分娩项目补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爱心基金等多渠道支付医疗费用,实现我区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零支付。为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等补助。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有效保障贫困地区母婴安全。我区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到92%以上,孕期检测率达到86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到90%以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毒用药率达到90%以上;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到86%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到85%以上;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率达到91%以上。

3、免费开展疾病监测与计划免疫。按照新修订的《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管理办法(试行)》、《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级评审细则》,到2020年全面完成区疾控中心现场等级评审工作。为提高我区传染监测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监测质量,及时发现、报告病例,杜绝瞒报、漏报、个案调查和疫情处理提供有利保障。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认真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接种证制度,对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及时补种,进一步提高接种率。2016年,乡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达到92.5%。

4、免费实施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加强艾滋病防治。优化哨点监测布局,做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开展以免费安全套推广为核心的经性传播综合干预措施;健全医防结合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扩大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艾滋病感染者随访检测比例达到90,干预覆盖率达到90%,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90%,疾控机构向定点医院转介率达到100%。加强结核病防治。开展结核病防治发现、治疗和管理,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可及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将结核病纳入门诊大病统筹范围,新涂阳肺结核病患者治愈率高于85%。肺结核患者系统管理率达到90%以上。加强乙肝防治。认真开展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对孕产妇产前的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工作,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宣传,提高对乙肝疫苗接种的正确认识与参与意识。

(三)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

1、巩固乡村卫生机构达标成果。继续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适当拓展乡镇卫生院服务项目。每个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10项,每个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2、稳步推进区人民医院特色专科建设。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远程医疗为核心,夯实临床支撑专科基础,打造临床优势专科,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区人民医院能力提升。

3、加强医疗卫生对口支援工作。接受省、市对口支援。武警372医院、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区人民医院,犍为县中医院对口支援永和镇卫生院,五通桥区中医院对口支援和平彝族乡卫生院,夹江县中医院对口支援金河镇卫生院,犍为县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对口支援卫生执法监督大队,五通桥区疾控中心对口支援区疾控中心,在医疗技术、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以及远程会诊进行全方位指导培训工作。2016年我局安排对口支援。区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吉星乡卫生院、永胜乡卫生院,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口支援共安彝族乡卫生院,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区疾控中心要安排人员对各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各自的业务工作。

(四)大力实施卫生人才培植行动

1、加快卫生人才培植。加大各医疗卫生单位空岗补员力度,制定招聘计划和实施方案,用好、用足急需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招聘政策和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积极实施“国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项目、“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助理)医师”项目、“阳光天使”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招聘一定数量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岗前培训、临床进修、岗位培训等方式强化卫生人才培养。

2、不断强化人才培养。加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能培训。组织一定医疗卫生人员到对口支援的省、市医疗机构免费进修。

3、着力加强基层人才建设。推动实施《关于开展乡村卫生计生人员一体化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川卫办发〔2015〕306号),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落实和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培养、评选奖励政策。

二、计生扶贫计划

(一)落实“三结合”基地。区级帮扶部门和乡镇建设“三结合”基地6个,巩固完成新增户帮扶200户,帮带户400户,实现户均增收25%以上。

(二)兑现奖励扶助金。按照国家政策,调查审批确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285人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对象21人,并在2016年12月底前全面兑现奖励扶助金(其中:奖扶27.36万元、特扶11.88万元)。

(三)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按照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314人,全面落实免费资金。

(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积极实施“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提高生育服务水平。开展免费计生服务,落实奖特扶政策及独生子女家庭帮扶等工作。

三、红会扶贫计划

第4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立足社区开展好十四大类47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一)上级部门考核指导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省爱卫办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督导检查;省卫生监督局及专家组成员对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及指导;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就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市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市妇幼保健院及专家组成员对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来中心指导工作。

(二)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019年在社区原有居民的健康档案基础上开展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更全面地为全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保障。

健康教育:全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次,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6次,发放14种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共计12000余份,并为辖区居民发放健康宣传品。

预防接种工作:0-6岁儿童接种一类疫苗2571针次,为辖区居民接种二类疫苗共计1701针次;为全区幼儿园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240人、为全区小学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108人,在查验接种证工作过程中发现漏种情况即时补种疫苗。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今年为辖区内0-6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人数为847人,新生儿入户访视85人次。

孕产妇健康管理: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建立健康档案112人,产后入户访视106人次。

老年人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测及彩超。2019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260人。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中心针对不同情况的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今年已为高血压患者体检1318人,为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   294人,为双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检341人。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2019年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213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委托区结核病防治所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此项工作。

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工作。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区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建立协管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重点做好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卫生监督协管被监督单位基本信息汇总及现场查检记录等。

(三)其他项目

1、教育培训

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及公共卫生工作培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智能超声培训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参加市卫计委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重点学习第三版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参加市卫计委组织的“云雀医”在线课程培训。

2、为全区居民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2019年9月,经区卫生局申请,市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为我中心调拨一台药具自助发放机,凡是我区居民均可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免费领取避孕药具。

二、活动开展

1、义诊服务进林场

为了响应区委区政府开展“五进双为”活动的号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一山同志组织中心的业务骨干,携带多普乐彩色超声仪、心电仪及相关诊疗设备,来到扶育河经营所为林场所职工群众上门义诊,着力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此次活动为扶育河经营所55名职工群众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受到林场职工群众的欢迎。

2、为林区职工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为有效预防森林脑炎疾病的发生,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是预防森林脑炎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保护从事野外生产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三月份开始,对各基层单位和林场从事野外生产作业的职工注射森脑疫苗。今年已为林区职工注射森脑疫苗500余针,同时大力宣传森林脑炎疫苗的相关科普知识。

其他健康体检活动

中心按照省市区卫计委的要求,为全区失独人群、特扶人群体检99人,为全区贫困人群体检13人。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区重点人群体检共计3318人。

三、2020年的工作思路

中心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内部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中心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指标。

二、把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作为中心发展提升的核心。进一步加强全区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维护工作,通过医务人员入户走访、健康宣传等方式,将未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时采集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进行健康管理。

三、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继续加强对全区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工作。计划于2019年,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为辖区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达到6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居民知晓率与满意度争取达到80%以上。

四、积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利用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入户机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此项工作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五、深入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在500种基本药物中加大采购力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紧紧围绕医疗改革的要求。

六、创新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慢性病、重点人群、外来人群的管理方式,努力探索让居民能够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并使用好健康档案,真正的做到把老百姓的健康管起来。

第5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近年来,河南省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医疗卫生重点工程安排,紧紧围绕深化医改工作整体部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切实加强以县级“三院一所两中心”(县级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县卫生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县120指挥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夯实卫生事业发展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规划思路,发挥好“规划先行”的作用

一是做好总体规划。2008年,河南省编制了《河南省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08―2012年)》和《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五年百亿”工程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地方政府建设主体责任,计划用5年时间,筹集资金百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县级“三院一所两中心”建设,完成6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48064个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建设。河南省把优先发展县级医院作为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分步实施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倍增计划,在逐步改善县级医院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带动高素质人才倍增和服务能力倍增,逐步缩小县级医院与城市医院的差距,让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城市大医院的就医条件。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中,着力推进中心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强化中心乡镇卫生院区域卫生中心功能。加强省财政专项投入,引导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全面实施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建设升级成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三是探索资源整合。2011年以来,河南省针对目前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起步晚、基础差、职能单一、规模较小的现状,出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集约利用土地、集约利用投资、集合功能构建”的工作思路,要求县级政府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统筹推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20急救指挥机构、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和新农合经办服务机构整合布局、合并建设,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避免重复规划、重复征地、重复建设和用地低效的问题,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创新服务思路,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破资金“瓶颈”。河南省已连续数年对中央投资卫生项目省财政按不低于地方配套部分的30%予以支持,其余地方配套部分由各省辖市政府通过中央代地方发行的债券等渠道解决。同时,结合省政府每年向社会承诺的“十项民生工程”,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安排一批中央资金未覆盖、点多、面广、量小的基层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有效完善服务网络。为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和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二是抓协调配合。省发改委将中央卫生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和重点稽查项目计划,加强监管,在立项核准、用地审批、税费减免、招投标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项目所在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卫生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开辟 “绿色通道”,做到四大班子领导靠前指挥,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宽松的施工环境。三是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市、县发改委、卫生局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机制。确保对项目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水平管理、深层次服务,把中央和省关于加强项目管理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6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需要探索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兴起是医疗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目前,在城市优质的卫生资源都集中到了大医院,那里具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医学人才。昂贵的医药费用使病人不堪重负,导致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时有发生。其实,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要到医院才能够解决,而真正需要接受现代化医疗治疗也只是小部分人群。健康需要从个人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社区做起。医疗保健的中心回归社区是维护和促进健康行动的体现。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规律。

1、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是个什么机构,有什么职能。在许多百姓心中还很陌生。要百姓早日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项目。需要政府做后盾,需要相关卫生制度和政策保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扩大医疗保障的覆盖率。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按照2011年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增加到11个项目,而因为地区差异,我国很多地区未能全面执行开展,开展的项目中有待完善的内容很多。

2.1、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的管理,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的核心内容。是社区卫生信息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保证社区能连续性的获得有关个人和家庭的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首先入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记录每次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便于对居民进行连续性的服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居民建档后并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档案不能更新,造成“死档”现象严重,怎么让“死档”变成活档,这是有待解决的大课题。

2.2、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居民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现在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时社区居民的参与指数低,健康教育宣传单不能及时发放到居民手中,如何避免是社区医生值得关注的问题。

2.3、预防接种:现代预防医学认为,疫苗接种是防止人类遭受传染或感染性疾病的最好方式。加大居民的认知非常重要,预防接种存在建卡率及建卡合格率低,需要加强计划免疫宣传, 让居民认识疾病,了解疫苗。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很好,而重点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还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全民意识有待提高。

2.4、0-6岁儿童健康管理:需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保科医生的素质,扩大诊疗项目,“早发现、早治疗”儿保科医生任务重大。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辖区幼儿园儿童体检,对筛查儿童疾病很重要,社区医生不能因为工作任务多应付了事。

2.5、孕产妇健康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是围绕分娩前后涵盖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各时期,为孕产妇和胎婴儿提供医疗和保健服务,孕产妇健康教育,新生儿、孕产妇家庭访视是目前孕产妇健康管理的薄弱环节。

2.6、老年人健康管理: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设施陈旧,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水平,增加体检项目,提供优质服务,会吸引更多的老人接受服务。

2.7、慢性病管理:慢性病防治是一种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目前纳入规范的慢性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普及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强制慢病管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好举措,部分地区已经开展的很好。存在问题:2.7.1发现病人困难,主要是在社区调查和门诊发现病人,社区调查中很多居民不愿透露自己患病情况。2.7.2随访工作开展困难,影响随访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既病人失约,不能完成规范化管理。2.7.3慢病医保补助病种有限。2.7.4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困难,达不到管理。

2.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目前我们地区纳入国家“686”管理,686项目的主要任务是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定期随访有危险倾向患者,并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免费应急处置等。开展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沟通很重要 。

2.9、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宣传是我们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开展手足口病知识、麻疹知识、结核病知识宣传,感到宣传力量有限,普及率,知晓率不到位。

2.10、卫生监督协管:2011年新增加的项目,协助疾控中心监督所进行协管 因为是协管,不具备行政执法权利,还是缺乏力度。

3、全科团队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依赖于高素质的全科医生团队,注重社区卫生的人才培养,资源的引进至关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力争让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目标让人期待,但让我们看到目前的现状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全科医生的素质和水平有待加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基层卫生机构走出来的,经过全科培训后上岗。距离大医院医生的水平还有差距,导致居民对他们的信任度不够。因为待遇低,真正有水平有特长的医生不愿意留在社区。国家投入到全科医生的经费很多,实施合理的培训方案十分重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不做规模培训、重复性培训。注重细节,做到少而精,让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有自己的特长。发挥亮点,在居民中树立品牌,不要让居民感到他们什么都懂又什么都不精,社区卫生人才的培养会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而高的服务质量是将病人留在社区的首要条件之一。

4、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化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完善需要健全的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1、医疗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严重,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某些地区医疗资源饱和现象严重,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需要加强医疗市场的规范性。

4.2、加强与社区各部门的合作,社区卫生服的工作必须由社区做依托得到各部门的支持。

4.3、加强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联系。开展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转往上级医院,康复病人再转回到社区。

第7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逐步健全省、市、县三级饮用水监督监测网和水性疾病监测网,系统掌握和分析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置饮用水安全隐患,探索建立科学的、长效的、敏锐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预警机制,防范饮用水污染危害人群健康,为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支持。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

(一)重点开展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学校自建设施供水水质监测,分析水性疾病发生和变化情况,及时报告和调查处理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处置供水卫生安全隐患。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按照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开展(此方案省厅另文下发)。

三、水质监测

(一)监测点设置。

1、市政供水出厂水监测点:在县自来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

2、市政供水末梢水监测点:共设置10个末梢水监测点(包括1个学校内末梢水监测点),分别为:达诺乳业、环卫所、疾控中心、有色金属配件厂、长江彩印厂、江海小学、十字镇政府、海事局、四季莱茵大地幼儿园、吴敬梓纪念馆。

3、城市自建供水出厂水监测点:因我县目前没有城市自建水厂,暂不设置此监测点。

4、城市自建供水末梢水监测点:因我县目前没有城市自建水厂,暂不设置此监测点。

5、城市二次供水监测点:共设置5个监测点,分别为:笔峰大酒店、禾富酒店、江海西苑、瑞祥开元大酒店、香河国际大酒店。

6、农村集中式供水出厂水监测点:全县共有14个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根据省厅要求,14个供水单位全部纳入国家监测网络,分别为:。

7、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监测点:按第6项确定的14个供水单位,每个供水单位设置1个末梢水监测点,共14个末梢水监测点,分别为:今。

8、农村学校内自建设施供水监测点:马厂中学、孤山中学等2所学校纳入监测网络,每个学校设置1个监测点。

9、农村分散式供水监测点:综合考虑不同水源和取水方式等因素,在全县设置5个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分别为:三合程刚家、十字界首石启航家、大墅罗洼村张玉梅家、西王隆兴石塘村民组公用井、古河蔡集小学内。

(二)监测频率和监测指标

(三)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执行。各类监测点水样采样位置:出厂水应当位于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末梢水一般应当为用户水龙头处,二次供水应当为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应当为用户取水口处,分散式供水应为家庭储水器内。

(四)水质检验与评价。水质检验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水质评价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

四、水性疾病监测

(一)监测区域和监测人群。监测区域为纳入国家监测网的地市、县(县级市),监测人群为监测区域内的全人群。

(二)水性疾病监测内容。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数据,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导出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水源性传染病病例信息,并填报附表1。

(三)突发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监测。依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按日期和监测区域导出饮用水相关事件信息。其他饮用水污染事件统一填报附表2。

五、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对纳入国家监测网的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和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至少每季度开展1次卫生监督检查,记录监督信息,填报附表3。

六、结果报告

(一)监测发现严重的水质和健康危害问题,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并进行调查处理。对于突发饮用水污染健康危害事件应及时报告省卫生厅。

(二)城市(含城市市政水厂、城市自建设施供水、二次供水)及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的饮用水水质监测信息通过“国家级卫生监督信息系统”中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系统”进行互联网直报。确定监测点后,县卫生监督所按照附表4-6登记基本信息。每季度第3个月末前,报告饮用水水质、水源性传染病监测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季度结果;于6月末前,报告水质枯水期(2-5月)检验结果;于9月末前,报告水质丰水期(6-9月)检验结果。

(三)农村集中式供水、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信息通过“国家健康危害监测系统”中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系统”进行互联网直报,并按照其相关要求进行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附表7-10登记信息,并分别于5月20日和10月20日前上报监测数据。

(四)2012年12月10日前,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分析全县内水质监测(包括城市和农村)和水性疾病监测结果,县卫生监督所汇总分析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结果和水质快速检测结果后,分别形成工作总结报县卫生局,工作总结应包括监测点/供水单位基本情况、组织实施情况、监测/监督结果分析、监测能力建设情况/违法单位的查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县卫生局在汇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的工作总结后,形成年度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总结于2012年12月20日前将工作总结上报至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处,电子邮箱:。

七、质量控制

(一)承担水质实验室检测的机构,必须通过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认可,建立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使用快检设备开展现场水质检测,必须经过仪器校验。接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开展的全省水质监测实验室盲样考核工作。

(二)承担各项监测任务的专业人员,必须经过县卫生局组织的技术培训,统一工作标准和要求。

(三)通过网络直报的监测数据资料要采取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指定专人担任审核员,对监测数据进行审核后方可上报。未通过审核的信息,应当在信息退回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订正,并重新上报。

八、工作分工

(一)县卫生局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组织选定饮用水卫生监测点,协调有关机构落实饮用水监测工作;落实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现场监督所需经费,适时开展督导检查与考核,按时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监督监测结果,饮用水卫生监测结果等。

(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辖区内“国家饮用水卫生监测网”、“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的水质常规指标检验及检验结果的网络填报(包括交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的水质非常规指标检测结果的网报),并及时将检验报告报送县卫生监督所。水样采集工作,城市市政供水、二次供水、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单位出厂水的采样,由县卫生监督所协助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制作《非产品样品采样记录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水样的采集;对于上述供水单位的末梢水、农村集中式供水、农村分散式供水的采样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负责收集、核对、整理、网络填报辖区内水性疾病监测信息;负责附表1、2、7、8、9、10的网络填报。

(三)县卫生监督所

负责辖区内纳入监测范围的供水单位(含城市市政水厂、二次供水、农村集中式供水、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的每季度监督检查及出厂水水质快速检测结果(附表3)的审核、汇总和网报。根据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送的水质检测报告和供水单位卫生管理监督检查情况,及时跟进监管措施,对监督、监测结果不合格单位进行调查处理;配合县卫生局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信息的公示、预警工作。

九、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饮用水卫生监测,建立全程的水质监测体系,是党和政府为切实保障百姓饮水安全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加强我县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全县饮用水监测工作顺利开展,我局成立了“县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见附件2)。

(二)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县卫生监督所应按照方案的职责、分工与任务要求,心系大局,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与紧迫感,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工作中的组织领导、协调配合和及时沟通,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并按照连续性、规范性、及时性原则,共同推动我县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三)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充分利用监测数据。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要实现水质监测信息的实时互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将水质监测报告报送县卫生监督所,由其根据监测结果跟进监管措施。通过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切实摸清全县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掌握全县需予以重点监测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水质指标。卫生局要每季度组织人员对全县饮水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查找全县饮水卫生问题及隐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并定期将监测工作情况报告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通过及时、有效、科学的利用监测数据的参考、指导、预警作用,着力探索建立并完善科学的、长效的、敏锐的饮用水卫生监督预警机制。

(四)统筹规划,切实加强水质监测支撑能力建设。

县卫生局应按照《全国城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1-2020年)》及《关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统筹并优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的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加强水质监测硬件装备及监测技能培训,建设一家配置水平较高的水质检测实验室,以适应标准实施及水质监测要求。

第8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新疆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问题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培养模式。可以说,随着研究生教育类型从单一学术型向专业技术型、应用型等多种类型转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正是研究生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加强社会适应性,增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化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研究生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基于此,新疆也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由于起步晚,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研究与分析。

1.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四种模式

1.1新疆大学科技园

200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作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外园,新疆大学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该园依托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科研成果等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对外联系与合作优势,以"多校一园"为模式,立足新疆,面向全国,是新疆唯一一家大学科技园。2005年12月,新疆大学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2006年6月被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园区成立以来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已搭建起了比较完善、系统的孵化、转化服务平台,向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和企业发展专项服务。目前,创业园内已入驻企业90余家,园内在孵项目重点涉及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特色医药、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已形成跨学校、跨学科、跨专业的多种民营企业集合的创业园,和自治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

1.2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2010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科技厅、国资委和经信委,共同启动实施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经过研究论证,新疆共有36家自治区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成为第一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它们分别于与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2011年,自治区教育厅为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建设,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作为“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重点建设。经论证批准,40家自治区大中型企业分别与上述新疆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成为自治区第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1.3新疆高校建立的企事业单位实践实习基地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近十年来,新疆高校为了加强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积极与本地的企事业单位沟通交流,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践实习基地。如新疆财经大学的北大纵横MBA实习基地、新疆医科大学在其附属医院,以及新疆特丰制药股份公司、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建立实践实习基地等。一些实践实习基地不但为研究生提供相应实践实习平台,而且充分利用研究生的理论知识优势,积极吸收研究生参与本单位的项目研究。通过该类纵向课题与项目和横向课题与项目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实践实习基地在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方面的功能与作用。

1.4新疆高校聘请硕博兼职导师

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研究生培养需要与市场接轨的趋势,新疆高校从企事业单位聘请高学历高职称的实践型专家为研究生导师,已经成为充实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力量,改善导师学术与实践结构,弥补高校专业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提高导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做法。新疆高校通常情况下积极聘请来自科研、管理、生产等第一线,有着丰富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及较高科技水平的专家为兼职导师,这些导师身处不同行业,有着较深的阅历和资历,对知识的领会与实践运用有更深的感悟,对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在政策资金、实践经验、实训场地等方面的支持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兼职导师通过承担一定课程或系列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及时将社会、经济管理与生产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动态与信息传播于研究生,通过毕业论文或设计的选题与开题指导、或吸收研究生参与其课题研究并提供相应实践实验平台等方式,使研究生更好贴近现实与实践,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强化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现有模式运行中的问题

2.1大学科技园受管理体制制约,才人培养作用发挥欠佳

新疆大学科技园是由新疆大学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及日常的管理与运营。该公司由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大学、生产力促进中心及民营企业共同出资。从公司宗旨和所规定的入园企业条件及政策看,其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并无本质差异,没有对来自高校项目或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的特殊优惠,也没有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内容。尽管科技园建立时是依托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医科大学等高校的人才、技术、信息、科研成果等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对外联系与合作优势,但实际上新疆农大和新疆医科大均不是该公司的股东,两校对科技园的运作与管理来讲并无发言权。但因其体制上的局限性,实际发挥作用的程度不仅取决于高校的主观能动性,更取决于各企业对之的认可度与意愿。因此,新疆大学科技园与各高校的关系是松散型的,校企之间的各类合作尤其是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的合作,并不像北大、清华等国家大学科技园那样密切。其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方面的作用远没有发挥。

2.2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起步晚,作用还未显现

自治区把“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作为新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认为这是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促进高校改革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课题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环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社会声誉,提高他们的人才积聚和储备能力,并促进其增大研发投入和增强创新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降低研究生所分担的培养成本和就业压力。但是,因该基地项目2010年启动,目前申报批准立项两批共76个示范基地均处于探索试运行阶段,一些基地合作双方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的权责利模糊,企业方对合作培养的意义、目的的认识不一,加之基地建设涉及经费投入问题。虽说双方均承诺投入一定经费用于基地共建,但一方面合作双方并未就投资的具体方案进行磋商,也没有投资规模的预算与约束;另一方面高校鉴于经费短缺与投资路径的合法性、合规性等问题,企业方因法人地位、投资收益等问题,实际上投资意愿并不强。同时,政府启动该项目,只是按照一定规范和标准进行申报、论证、审批、立项,并未建立相应的建设规范与评估标准,也未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基地名义招生还未成行。因此高校师资队伍能够深入基地开展实际合作的有限,基地导师真正能够参与研究生培养整个过程的为数不多,基地能够吸纳参与企业实践、实验研究的研究生数量还很有限。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的作用还远没有达到政府的期望。

2.3实训实习基地因校企关系不顺,作用有限

实训实习基地的作用在于研究生通过现场观察、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获得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知识、进一步掌握所学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和管理质量,注重的是眼前利益,对于接待研究生的实训实习往往不感兴趣和不重视。许多实习基地企业在接受研究生进行实训实习过程中要向学校收取一定费用,相当一部分企业同意高校在其建立实习基地往往基于高校教师与基地关键人物的私人情感,一旦学校教师或企业人员发生变化,这种联系就有可能立即被终止。加之,高校因教育经费短缺,能够用于支付研究生实训实习的费用很有限,平时又疏于加强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政府又缺乏对接纳研究生实训实习企业的政策支持,致使相当一部分的实训实习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应有作用。

2.4校外兼职导师因利益制衡机制不完善,未能尽职尽责

高校聘请校外兼职导师多为具有丰富经验的生产一线主力,他们要么是技术骨干,要么是企业部门的高管,工作任务繁重,兼职导师不是主业是副业,其履行时首先考虑的是其主业的工作情况,往往时间难于确保。一些企业担心技术骨干与高管担任高校兼职导师会影响其正常工作或给企业造成管理上的麻烦,也不支持兼职导师工作。作为高校的兼职导师,因与学校之间没有行政制约和人事管理关系,履行导师义务责任好坏与其切身利益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故兼职导师往往对研究生培养投入的感情和精力不多。同时,高校对兼职导师也缺乏管理与规范,既没有对兼职导师进行职业培训,也没有明确兼职导师的责任与权利,更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估淘汰与激励机制。许多兼职导师将导师看作一种荣誉,一种社会对其的认知与认可,而不是将其视作一种责任与义务,因此承担研究生培养具体工作的意愿不强。一些兼职导师成为名誉导师,名下既无学生,也不承担研究生的实践指导,更不从事相关的研究生教学。一些兼职导师虽旗下有若干研究生,但又因工作繁忙或主观意愿,不能较好地履行导师职责,校方往往还要为之配备校内导师以履职。一些导师虽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广泛的实践、实验等平台,但又因各方利益关系不好协调,影响其主动履职的积极性。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而产学研是三大职能的有效载体,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科技园、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等模式,是在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基础上的一次跨越式的发展,但在创新模式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进一步完善新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使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真正发挥重要的作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程爱婕、孙跃东、曾忠.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与问题. 教育发展研究.2008.13-14.

[2]刘云、李阿利.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作者简介:

第9篇:疾控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理;卫生服务;构想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83-02

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随着当前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化,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区。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制度还不完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目前重中之重就是进行科学管理社区护理,使其快速、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对于此方面的管理很多人依然感到陌生,有些人甚至不清楚它的重要性。不得不说目前社区管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怎样科学展开社区管理工作,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何使社区管理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当中?这些所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对此方面的研究将对社区护理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有着重大意义。

1.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

2.社区护理主要的工作内容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士应该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护士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社区中的家庭等而不仅仅是个人,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3.开展社区护理业务范围

3.1 社区护理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它是护士应用护理及相关的知识和技巧,解决社区、家庭及个人的健康问题或满足他们的健康需要。

3.2 采集社区老人需求资料并进行分析,从而最大程度满足老人护理需求,提供最佳服务。主要业务包括:家庭护理:各种治疗;各种护理操作包括:各种管道管理;导尿;膀胱冲洗;灌肠;皮肤护理及复原锻炼;心理护理;走访住户;婴儿身体测试。

3.3 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危机情况补救措施;残疾、智障等病人治疗、锻炼或者进行化疗减轻、舒缓病情。

3.4 针对社区护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比如进行健康教育或者咨询来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4.社区护理管理概念及和特点

社区护理管理指所包含的人、财以及物品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产生最大效果,同时所参加护理人员进行具体指导、协调等相关工作来充分开展社区护理管理。所以通过研究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可以使卫生服务有效、快速的发展,为社会群里谋福利。其特点主要有:①它的管理不仅应具有科学性,同时又具有综合性。并不能照搬别家成功经验来应用,应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并适时改善。②最显著特点是所服务对象为社区群里。护理团体中每位成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③综合性较强,覆盖范围较广。在实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团队与群体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其服务质量的好坏与群里满意度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每位护理人员担任不同角色。④如果在护理工作进行时,社区护理服务并不能满足群体需求,工作当中没有较好的进行协调和沟通,那护理质量是无法保证的。护理人员不仅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所表现的服务态度、质量也有所不同。

5.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我县于2009年共成立3个社区,具体工作如下:

5.1 人员选拔标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高素质、高知识的全新型人才,工作当中既要起到专家的作用,同时也成为一名工作者问群体进行医疗、保健等服务及指导,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社区工作的开展[2]。进行社区护理人员选拔应着重于以下条件:身体状况良好;有良好的职业修养、态度以及专业知识;从事过相关护理工作的经验;有较强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耐力。

5.2 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以往基层培训着重于医生的知识、权威及作用,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比较少。所以一般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并不受到医院重视。不过在实际社区工作中,医生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紧密配合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他们之间的合作是非要有必要的。护理人员为群体进行护理,提供相应医疗服务,并通过健康、保养方面的指导来使受医人员充分的了解、掌握。因为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以及知识培养,对社区卫生服务产生了重要影响,关系着其质量的好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①部门学习:相关科室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护理学习,对于一些常见病或多发病的相关护理操作进行练习;②全院培训:可以调整护理人员工作来节省出时间进行护理知识培训;③外出学习:可以选择部分护理人员去别家优秀医院进行学习、培训一些护理操作、紧急处理以及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可针对护理工作举行相关讨论会,提供沟通机会,从而使护理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请相关护理专家进行讲解,传授知识以及相关操作经验,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学习。

5.3 社区护理制度创建。目前社区护理管理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管理模式研究来适应现今发展需求。通过制定相关护理制度以及相关文件来完善现有社区管理体制,主要有日常操作规范、家庭护理技术文件或者保健指导等。除此之外还建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主要有薪酬管理制度、人员合理调配等。另外,从而为人才的培养以及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4 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用。创建一支专门用于质量监督、查岗考勤的团队,从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奖励或处分。可以适当进行绩效考核,通常每半年进行一次。主要考察一下方面:专业理论、实际操作,并结合患者对所提供服务的评价来进行考核,实行优奖劣罚的政策,具体到每一个人。社区护理与医院护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面向对象上都有所不同。社区护理过程中需护理人员外出进行护理,比如社区、家庭或个人等。所以从事这些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贪、不怨、不懒,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护士长也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养,通过提高护理水平来提高医院知名度。

5.5 社区护理管理的重要流程。护理质量的好坏对病人的身体、心理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在工作当中也应加强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质量进步可使患者对所提供服务满意度增加,为医院打造声誉,从而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3]。不过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并不十分容易,由于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等特点,在具体措施上也应以科学、文明的方式来进行实施。不仅如此,护理人员也应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来充分完成护理工作。医院建立质量管理机构,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质量检查。检查方式主要是制定考勤表以及相关标准,经常性的进行检查;对医院所存、所用药物以及设施应进行检查,防止事故发生;每月进行一次物品清检以及收入核算;经常访问病人,了解病人对所提供服务的看法并积极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服务质量;所考核的所有记录应妥善保存并制定相关绩效考核来具体到每个人,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5.6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要求也有所提高,趋于多样化、个性化。由于社区服务涵盖面积较大,适于各类群体,社会也因此对此方面的发展寄予了很大期望。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使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在群众心中建立良好形象。目前有多个社区服务站点,至今为止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建立与病人沟通的良好习惯,使多数病人感到满意,约占病人总人数98%。我院具有良好的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热情、激发学习的动力。同时工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劳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进行学习等来提高自身素质,使个人能力得以有效发挥。社区护理管理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医院可有效发展至大众心中的一个途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社区管理工作的建设,为医院发展提供坚定的基础及保障。

6.对3个社区护理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的分析

6.1 我县3个社区所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有很多是刚毕业的见习生,而且卫生服务站里面的人员也大多没有从业资格,没有获取资格证书。

6.2 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目前还不发达,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不仅如此,我国护理人员大多为自身考虑,并没有形成以病人为众人的理念,也没有从本院护理工作向社区护理进行转变。这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价值观较优秀人员来说还存在不足之处,从而在工作当中没有方向感,缺乏工作动力及热情。

6.3 护理工作要求较高,很多护理人员的自身能力并不能满足,工作中不能承担重任。若一个高层护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甚至出现延误等情况的发生。就目前现状来看,很多服务人员并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虽然有培训经历但并不能完整掌握工作要领,实践能力,从而不能满足群众要求。很多护理人员不注重学习,知识面狭窄,缺乏应急技巧,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6.4 社区护理发展缓慢,同时广大群众对社区工作存在着怀疑态度,并不认可这一行为。目前也只是认为护理工作缺乏真实性、可靠性,并不能完全解决健康、保健等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有部分人群并不完全配合医生、护士工作,也影响了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6.5 社区服务站地方狭小,设备过于陈旧,消毒措施不符合规范或效果较差。同时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规范进行防护措施,如忽视戴口罩。除此之外,护士本人专业知识不足,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医学用品、设施分类不合理,垃圾混装且无标注。

6.6 社区护理工作较为辛苦,福利低,这也是造成护理人员消极,被动工作。同时护士倒班、更换较快,对开展护理工作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制约着社区护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7.社区护理工作发展注意事项

7.1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而做出相应变化。随着现今社会群体的不断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也应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来适应大众要求。此时社区护理并不只是医疗设备上的问题,而是理念问题。如今社区护理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来开展工作,从而促进医疗发展,树立良好的形象。具体措施为:使护理人员理念有所改变、有所进步、有所创新;服务对象由单一人员向群体转变,单一知识向全科理论进步,服务项目有所增加,只有通过这些改变、进步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7.2 创建相对独立的、完善的社区护理管理系统。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社区管理,对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并制定相关规范以及考核制度。不仅如此,医院管理者也应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监督的工作,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潜力,政府也应加大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使护理工作得以快速、有效发展。之后应进行分岗定责:护理中心负责一些基本治疗,如给患者输液、打针等简单流程。同时对护理小组的工作进行制定并监管;护理小组则应进行知识教育,如有关健康、保养、防护等方面的知识。

7.3 提高人员组织能力。开展社区工作并不简单,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它所面向的是社会群体,并不是某个人。此时解决的便是群体人员的护理工作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时所参加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妥善处理冲突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好的开展社区工作。

7.4 注意护士服务能力培养由于社区护理涵盖面较大,包括医疗、保健等各种工作。如果护理人员没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在具体问题解决时便会遇到困难,不能有效处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保健、营养学方面的知识,这些可通过培训、实践等方式来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术。比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通过这些培训、实践逐渐打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全新型护理人才,使护理工作更好的进行开展。

7.5 提高护理团队工作效率。社区护理工作比较多、杂,人员充足显得格外重要,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理领导者应做好管理工作,以人性化、科学化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管理团队。比如关心、体恤每位工作人员,了解人员生活、工作状态从而解除杂念,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当中。经常加强沟通工作,开展活动来使护理人员相互了解、关心,从而提升工作热情,协调合作。

7.6 护理管理者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领导要求改变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我们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为1∶1,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给社区中心后,护士将严重缺编,另外,要求完善对社区服务补偿,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引导社会健康发展。

7.7 政府财政投入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面向于个人、家庭或者是人群,其中以人群为重点护理对象。之所以进行社区护理,其主要目的是使群众身体免受疾病侵扰,消除病患与萌芽之中,使群众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4]。它在群众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保护、防护作用。其公益性与一般的临床治疗不同,一般临床护理具有回报性、补偿性。但是如今政府部门对社区护理的投入不大,社区护理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有所发展。所以为了解决这一情况,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并密切关注资金流动,防止出现浪费、挥霍、他用等事情的发生。

8.小结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得不说是医疗行业的一个重大改革,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营造舒适、稳定的社服务环境,打造高素质服务人才,来最快、最有效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相比于临床护理而言,它在服务地点、技术设备、主要内容以及面向对象务人群等方面有所差异。不仅如此,其操作规则的制定并不完善,管理制度混乱、参加人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以及防护措施,这才使社区护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难题。所以在进行社区护理工作之前,分析所存在的问题、风险以及防护措施等方面可有效对护理工作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使社区护理发展稳定、快速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秋利.社区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春玉,李剑媛.对社区护理教育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