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病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等级复审;病案管理;病案质量
Positive Impact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Reassessment on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
TAO Run-ying
(Medical Records Room,PLA 94 Hospital, Nanchang 330002, Jiangxi,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reassessment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we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medical record an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of the medical record office, adjusted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by utilizing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quality control program, we developed the step-by-step and final records quality control syste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records, thus promoting the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Hospital reassessment; Medical record management;Health case quality
我院是一所军队三甲医院,开展床位800张,参加了去年军队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审,在迎接医院等级复审过程中,我们病案室通过自查自纠,完善了规章制度,改善了软硬件条件,改进了工作做法,提高了病案书写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使医院病案质量达到了规定的水准,实现了病案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了等级医院评审。现将体会概述如下:
1对照评审要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软硬条件
1.1修订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修订了包括病案管理制度,病案保存制度,病案借阅使用制度,出院病案归档流程制度,病案复印管理制度,病案库房管理制度,病案管理员职责等,将这些制度挂于墙面最显著位置,同时明确工作人员岗位,优化病案管理工作流程,用制度管理育人,用制度管理规范每项工作。
1.2合理配备管理人员,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由于各种原因,在评审之前我们病案科只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病案组有3名工作人员,质控组有2名退休老专家,存在严重缺编情况。根据病案科人员编制要求,就目前纸张病案与电子病案共存的情况下,病床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不应少于50∶1,门诊、急诊日均诊疗人数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不应少于100∶1[1]。根据此要求,院领导给我们增加了工作人员,增加至病案组8人,质控组4人,并先后派出人员参加中国病案管理协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其中有3人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考试,取得了编码合格证。他们督促医生认真准确完整填写病案首页,使主要诊断及主要操作编码的合格率>90%。同时病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医学讲座,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管理水平。病案管理人员素质实现了质的飞跃。
1.3改善硬件设施,加强物力投入,改善病案室条件 我院自1970年库存病案以来,到目前为止库存病案31.4万份。我院没有人为销毁一份病案,这些是我院的宝贵资料。我院是一所军队医院,随着国家对退伍军人的惠民政策实施,曾经在我院住院治疗过的退伍军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找到了他们的病案。他们感激之情令我们感觉到了保管病案的现实意义。随着医院的发展,患者数量的增加,库存病案的大量增加,库房相对狭小,医院重新扩建了病案库房,根据库房规范化要求,购置了空调机、除湿机、灭鼠灭火器材等,使库房管理标准化。随着病案服务范围的扩大,为增加服务效率,医院给病案室每位工作人员配置一台微机,使病案管理计算机化,实现全院信息联网与资料共享,从而对全院医疗、教学、科研起着快速、高效的作用。
2以复审为契机,抓出院病案归档率、病案书写质量,促进病案质量提高
2.1狠抓出院病案归档 病案回收是病案管理的第一步,关系到病案的整理、编码、质量监控、归档能否按时完成;也关系到有关国家统计报表的数据能否及时上报;更关系到患者复印病案、医保费用理赔,其他参考查询病案资料能否及时提供[2]。根据病案流通管理要求,出院转院患者病案应当于患者出院、转院后的3个工作日内归档,死亡患者的病案应当于患者死亡后的7个工作日内归档。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管理力度,医生对病案的重视不足,书写不规范,不完整等各种原因,导致病案严重延期归档。医务处领导根据实际存在问题,主要采取了以经济处罚代替管理的办法,每个月的5号由病案室统计并上报上一个月未按时归档病案的科室及医生名单,以及延迟归档天数。医务处在医院内部网站上公示,然后按迟归天数给于科室及医生经济处罚。这一措施效果明显,使出院病案按时归档率达到了98%。
2.2实施病案书写质量各病区自查、病区间互查、病案室检查,提高病案书写质量
2.2.1各病区自查 各个病区成立质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1名质控员(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组成。检查科室的每一份病案资料,从格式到内容,再到病案的工整程度和用字的规范程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或问责,确保每一份病案的质量[3]。
2.2.2病区间互查 环节质控是一种现场检查和控制,可及时发现并阻止或干预病案缺陷的发生[4]。病案室质控组专家利用电子病案质量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网对临床科室医生的运行病案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各项内容书写是否及时、规范,加强运行病案的质量控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5]。同时每月不定期抽取各病区运行和终末病案各10份,由各病区质控小组成员交叉检查,感染控制科和药剂科参与检查的方式对全院运行病案和终末病案进行抽查,每月收集统计质控检查结果,并形成书面文字材料向医务处汇报。其结果纳入个人及科室的常规绩效考评,通过每月的质量管理通报和质控员会议,落实和促进病案书写质量的持续性改进。
2.2.3病案室检查 病区终末病案交病案室归档前,由病案室质控人员再检查。检查病案首页各项填写是否完整、病案排列顺序是否正确、有无夹带其他患者病案资料、医生手写签字有无遗漏、医嘱对应各项辅助检查报告单是否缺项以及护理文书是否有缺陷;检查及检验有医嘱及收费而又无相应的检查及检验报告等。对归档病案一经发现问题,立即要求主管医生补充书写,做到所有缺陷项目基本消灭在归档之前。
总之,医院的等级评审是促进医院的持续改进与自身发展。医院评审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医疗质量,而病案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我院在院领导和各病区及病案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增强病案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认识到病案管理的重要性,使我院病案的书写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达到了评审要求,促进了病案管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9.
[2]刘爱民.医院管理学病案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
[3]孙蔷,郭家亮.认真书写病案培养良好的行医习惯[J].中国病案,2011,12(7):11.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的医院是锦州市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
1.1.2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2011年1月1日至3月31日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的出院病案共6489份进行1500份随机抽样调查,并结合该医院医保住院病人电子病案医疗费用支付明细单和医院相关病案管理制度规定等进行分析。
1.2方法
利用文献法和抽样调查法对上述6489份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的出院病案进行1500份的调查分析,并结合相关材料分析该医院医疗保险病案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具体抽样过程如下:医院有内科17个、外科15个,共32个科室。按月份分别从32个科室出院的医保患者病案中每科每月随机抽取15份病案,3个月共1440份,再从每个月的医保病案中不分科室再随机抽取20份,3个月共60份,最终抽取1500份病案。
2.结果
2.1基本情况分析
共抽查病案1500份(全部为医保病案),其中合格病案1278份(占85.2%),不符合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范围、项目、费用等要求的不合格病案222份(占14.8%)(见表1)。
2.2不合格医保病案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不合格的222份医保病案中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见表2)
2.2.1首页信息漏填或不完备。有129份病案存在首页信息漏填或不完备现象,占58.11% 。如病案首页的家庭住址、工作单位、药物过敏史等一些能够确认病人身份,避免各种诈保行为的真实性信息漏填或家庭住址就写锦州市,没有具体的地址。
2.2.2字迹潦草、不规范,无法辨认。有12份字迹潦草,不规范,无法辨认的不合格病案,占5.41% 。如一些医师把患者姓名、年龄连笔书写,导致病人基本信息的失真,“X涌X”写成“X诵X”、“51”写成“57”,姓名是投保病人身份标识;年龄是理赔数值的多少的根据,没有确切的病案信息医保机构不能给予理赔。
2.2.3 未签署知情同意书。有43份病案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占19.4% 。医院向投保人提供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自费药品、自费诊疗项目、自费材料、特殊服务等)需投保人员承担费用时,应征求投保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字,否则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和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如(附录)中,医保病人孙××在住院治疗时,使用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类别为乙类或丙类药品,丙类药物属自费药物类,全部由个人自负药品费,如果没有患者及家属签字,病人或医保机构就可以拒付费用,这样会直接造成医院的经济损失。
2.2.4“搭便车”现象。有25份病案存在“搭便车”现象,占11.3% 。投保人员家属在投保人住院期间借用其各义开药、做检查、甚至住院治疗,而病案内容不能真实反映,保险机构无法从病案记录中发现问题,导致医保机构和医院的利益受损。
2.2.5 过渡医疗问题。有13份病案存在过渡医疗问题,占5.9% 。由于少部分参保病人思想观念仍未从公费医疗制度转变到医保政策上来,一旦住院便要求医生进行所谓“全面”却与疾病无关的检查或特殊治疗。如一个肺炎参保病人本来病情无碍非纠缠医师或找熟人托情要求做CT检查,一些责任心不强的医生便会无视法规,这些不必要的检查费用被医保中心一旦查明便不会予以支付,而且还会损害医院的利益和信誉。
3.对策及建议
3.1认真落实患者住院实名制
患者在办理入院手续时,应主动出示有效身份证明,住院处人员对患者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作详细记载并录入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医院各临床、医技部门在给患者检查治疗时,应将患者情况与微机系统中病人基本信息认真核对,以避免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杜绝少数不法人员弄虚作假骗取保金,造成保险机构的损失[2]。
3.2 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法律意识
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提高病案书写质量的重要性,在医疗活动中规范职业行为,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实事求是的对患者住院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在病案中予以反映。病案管理部门应严格遵守病案管理规定,加强对病案资料的保护,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案,防止任何人对入院记录、病程记录、检查报告等重要内容做出有可能导致病案信息失真的篡改。
3.3加强全员对医保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认识
医保制度的改革关系到广大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医院是医改工作中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对全员进行医保政策法规,包括医保用药目录、服务目录等的培训考核,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医保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际操作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医务人员对参保人进行诊疗的同时也是宣传、讲解医保有关政策的过程,以融洽医患关系,减少或避免涉保纠纷。
3.4 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使信息充分共享
医院必须重视医保部门的监督,同时加强自身监督力量,建立一支专(兼)审核队伍,进一步做好医院内部的审核工作,监督医院对医保政策法规的执行情况,发现和纠正违反医保制度的行为,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为:参保人的定点医院确认,保险资格认定,以及医疗费用报销范围的审核,特别是在费用审核时重点应注意医生检查及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医疗行为,是否有报销目录外用药及诊疗项目。医院要高度重视医疗保险部门反馈的检查结果,对确实存在的质量问题,须及时加以改正[3]。
3.5加强病案的规范管理,加大病案质量检查力度
狠抓病案内涵质量,确保病案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落实病历三级质控管理,层层把关科主任对病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科室的病案质量和医疗质量,每份病历出科前都必需要住院医师自查、质控员把关、科主任再次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不合格病历不出科。相关主管部门定期到各临床科室抽查运行病历的各项内容书写是否及时规范,同时对出院、归档病历按一定比例定期抽查,进行质量分析。医保科和病案室对归档病历进行终末质控,质控率为 100 %,保证终末质量,发现缺陷及时通报相关人员限期到病案室整改[4]。
3.6加强医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必须以科学态度、规范的操作程序施行治疗计划,合理合法的为患者服务,以取得医院、患者、医保机构的信任,特别是投保患者的支持[5]。因此,医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1.医保基金运行风险方面
近几年来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虽然规模逐步扩大,但是普遍存在着结余运用不充分的现象,并逐步显现出一种入不敷出的趋势。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在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表示,到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这主要由于目前基本医保制度以缴费型为主,个人账户资金沉淀过多,加之改制关闭破产企业需一次性缴费参保,结余过高说明参保者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医疗保障。由表1可知,从2004~2010年,新农合医疗基金的累计结余422.5亿元,与城镇基本医疗相比,筹资水平不高。近5年来,基本医保基金结余率总体呈下降之势,但城镇基本医疗基金结余率除2010年外均超过20%,而2010年新农合医疗的基金结余率为9.21%,为保障医疗基金的有效运行,支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2.现行支付制度的困境
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着按服务项目付费的后付方式,以总额预付方式的支付格局并未形成。另外,现行支付制度存在着支付标准偏低、结算办法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监管成本大等各种弊端,医疗机构难以获得足够补偿,进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降低入院标准、分解住院、推诿危重病人等方式来应对;加上我国支付政策缺乏适度的弹性,谈判协商机制不健全,支付的标准制定不够科学,未能充分让医院等医疗机构参与其中,这些都表明支付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支付制度改革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1.促进回归公益性,加强医院内涵建设
从国内外支付制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来看,结合当地发展情况进行支付制度改革,既能控制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又可约束医院不合理医疗行为,让其回归公益性,而且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例如,东莞市采取总额预付支付制度,实行月度支付、年终考核,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使基金结余留归社区机构。2010年,东莞市参保人住院平均费用增长率比上年下降了10%,人均门诊费用从门诊医保实施前87元/次下降到53元/次,一级医院参保结算人次增长11.4%,而三级医院比上年下降3.5%。从各地实施效果看,按病种付费实施后,医保费用支出和患者负担也明显下降。
2.推动补偿机制改革,促进激励约束机制形成
通过实行总额预付基础上的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医疗机构为了控制成本,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少开药,少做检查,尽量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从而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在不同组合支付方式下,以2008年为例,经估算,医疗机构至少增加净收益(未计人力成本)4235.0亿元~4547.4亿元,约占业务收入的51.8%~55.6%。在保证服务效率与医疗质量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可将节省的总额费用作为自己的收入,用于自身的发展,改变目前扭曲的补偿机制;同时,支付制度改革按照“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原则,实质上有利于提高医生的积极性,约束其过度的医疗行为,促使医院建立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
3.医院竞争加剧,使经营难度加大
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涉及卫生系统的多层面、多方利益的调整以及医疗行为模式的转变。在支付制度改革下,患者由自费医疗向参保医疗的模式改变,由于患者能自行选择定点医院,必定以医院的就医环境、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为考虑,使医疗市场逐渐由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无形中加大了医院间的竞争。一方面,医疗市场竞争加剧,必然使医院管理者想方设法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医疗浪费;另一方面,医保基金给定点医院制定了费用控制指标,设定支付上限,医院必然要对病人的检查、治疗和用药严加限制,而控制费用又容易得罪病人而引起纠纷,进一步使医院经营难度加剧。
4.对医院部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医保机构对医院进行支付是建立在病人的数据上的,并体现在病人的病案上。对于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医保机构可以对医院进行拒付甚至罚款。这就要求医院病案部门对病案加强管理,提高病案质量。由于我国医保人数越来越多,定点医院对医保信息的管理量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医院建立起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对病人医保信息进行优化管理。再者,实行支付预付制后,医院必须对医保费用进行合理利用,才能做到自负盈亏。这就要求医院财务部门要做好医院运行的资金预算以及成本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三、医院管理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1.提高医疗质量,积极应对政策改革
医疗机构要转变发展观念,健全经营管理机制,保证医疗质量。应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医保政策培训,增强其医疗保险知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的原则,建立特色医疗,发展特需服务,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医院只有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改善医疗服务环境,才能适应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吸引更多的患者。
2.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美国转变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产物,属于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无效支出。卫生部门应建立合理科学的临床路径,规范疾病分类系统,以便准确地测算各病种的标准成本,建立不同病种的诊疗规范体系。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增强其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另外,还要与患者沟通交流,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
3.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
【关键词】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信息化
自2009年我国启动新医改以来,就提出了“三医联动”,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一体化配套改革。其中医保统一协调三者关系,起着相当关键的角色,对医院过度性医疗、违规性收费,以及个人、团伙的骗保行为起着约束、整治作用,尤其是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1],表明了国家对机构和个人违章,以及欺骗、诈骗等骗保行为零容忍的立场。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医保业务运行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上,如何使用信息化技术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准确性、符合医保基金使用规则,应该成为医疗机构和医保部门共同关注的事项。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一般远大于人均门诊人次的费用,住院医保收入也一般都多于门诊医保收入,所以国家、省、市各级医疗保障部门以住院控费为抓手,近年来密集推出各种政策措施[2]。适逢国家同时在推智慧医院建设标准,把信息化技术和平台用于“自助医保”,可以为医保自助收费的准确性提供系统性支持,防止过度医疗,减少人工操作和失误,规避医保政策风险,本文就有关的实践做以下总结和探讨。
1对象与方法
某院是深圳地区一家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日门诊量在5000~7000人次,实际开放床位836张,病床使用率80.8%。医保科有7人,负责全院医保物价管理及医保窗口咨询工作。2017年12月由医保科牵头,联合医务、信息、病案、财务、质控等职能部门成立医保联合协调工作组,在临床科室设立医保信息专员[3],较早地把握住了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就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relatedgroup,DRG)、病种分值付费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全院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并参与了深圳版的病案首页格式设计。为此该院成为深圳市C-DRG医保收付费改革[4]9家试点医院之一,2021年2月起,又率先对接深圳市DIP医保病种分值付费。按照医保联调工作组的部署,某院医保科申请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经费,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从患者自助和院方自查两个维度完善了收费准确性控制机制,对医院住院原有流程和信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
1.1落实“智慧服务”标准,把自助收费从门诊扩展到住院医保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在省市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学习了医保法规条文和DRG、病种分值付费等文件通知,按照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标准进行需求分析,对照最新的医保政策来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规则,梳理医保患者经门诊医生收治入院到出院结算整个流程,更新药品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诊疗项目、医用耗材目录医保三大目录,验证相关的手麻、检验、医生工作站等多个子系统数据一致性,力图把计算机软硬件跟网络优势整合起来,保障医保数据的合规性、准确性,通过患者自助服务模式来弥补临床医护人员、登记收费人员、医保物价人员的人力不足。某院是2015年大规模在门诊候诊大厅架设自助机,先是给门诊自费患者提供挂号、收费、打印门诊病历等服务,后扩展到深圳市医保患者,的确大大减轻了高峰期排队压力,也减少了窗口收费人员。“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正值国家卫生健康委智慧医院建设标准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5]正式颁布,其中“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包括在线支付、床旁结算,以及“医保患者可通过自助机完成结算”等,“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医保类线上支付等”。为此纳入“智慧服务”所有涉及医保的标准,将门诊自助机的实施经验扩展到住院医保登记和收费结算,开发了医保物价及住院清单查询系统、预交金自助缴费系统[6]、自助出院结算及医保支付系统,用安装在病区的自助机代替相当一部分院方工作人员的服务,缓解了患者集中办理出院结算的压力。另外,优化住院部床旁结算流程,以线上支付替代以前的便民服务措施(收费员推结算小车到病房办理出院结算)。患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下载医院自助出院结算APP,浏览治疗项目清单和医保报销比例,审核无误后即可支付住院费用,无纸化的住院费用电子票据也就“开出”保存在手机里。当然患者还是可以到病区自助机自行打印盖有医院印章的纸质发票。若对收费项目和金额有疑问,患者可以随时质询APP的“在线真人客服”,即使是晚上,该院在开通“机器人客服”之外也安排有1名值班人员。
1.2对接“数字医保”资源,实时更新医保和物价规则,提前预警
“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于2021年2月启用DRG/DIP整合平台和医保物价精细化管理系统,向医保开放住院电子病历数据接口,系统设计时强调双向数据交换。并于2021年5月7日顺利地通过了广东省定点医疗机构医保平台的“API嵌入式接口”的验收,即按照医保2021年最新的规则要求和统计口径实时向省市医保部门上传医保结算清单。在临床医生工作站的同一操作界面集成“医保物价规则库”,该库技术上实现“数字医保”和“网上医院”对接,跟踪医保和物价规则变动并实时更新。“病种分值库(DIP)”和“C-DRG指标库”也放在这一平台,医保科具体负责基础字典和三大医保目录维护,下放药品审核权限给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把国际疾病分类ICD-10、手术与操作分类ICD-9-CM-3的编码及维护权限给病案编码人员。临床医生在撰写首次病程记录时,系统就会显示弹窗信息“某某病种的分值、平均治疗费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期间医生开的医嘱若涉及超标或违规的项目,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医生也可以通过集成的“医保审核”按键,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批量自查,若对于自查结果或医保规则有疑问,医生可以跟科里的医保信息专员和医保科人员讨论。医保科人员有专门的管理模块,每天集中审核待出院患者的结算项目,也可预先干预“特殊患者”、“特殊医生”的诊疗过程,规避数据上传“医保拒付”的风险。
1.3紧抓“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医保准确性进入PD-CA良性循环
应该承认应用新技术肯定会带来的风险,自助收费增加了患者选择的灵活性,减少了医院的人力投入,但是也增大了出错概率。为控制医保差错风险,医保联合工作组以数据质量为抓手,以医保拒付率来评价医保自助收费准确性,把“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7]的理念贯彻到“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中。首先计划(Plan)阶段是建章立制,覆盖宣讲培训、登记入院、病程监控、结算出院、医保总结整个流程,确保计划有效落实。医保自助收费数据的准确性,是基于医院临床数据中心(Clinicaldatarepository,CDR)[8]基础上的闭环式数据治理。根据医保拒付和院方自查的历史数据错误,医保联调工作组把《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规范》《住院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和医保结算清单统计口径等标准和要求,逐步整合到新来医生入职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科室教学例会、疑难编码讨论等制度中去。实施(Do)阶段的重点放在登记入院环节。患者及其家属在办理入院登记时的依从性一般都比较高,就本次医保入院患者信息匹配出临床数据中心的历史病历,推行“患者信息完善制度”,要求患者补齐和修正用于医保和诊疗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助登记的APP里面温馨提示可能的填写错误,如现住址、医疗付费方式、健康卡号(医保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入院体质量等,在院方窗口还可以显示以往住院费用、自付金额、医保违规记录等。这个环节主要是从医院端的机制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住院治疗环节,患者手机的APP自动接收每日清单,有关自费药品或耗材使用的知情同意书也可以用手机签署;医生工作站和医保科的电脑,会自动提醒所开的医嘱是否符合临床路径、是否接近医保物价规则的警戒限,也就是临床辅助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9]嵌入了前面提及的省医保结算平台接口,以及某院的“医保规则物价库”。这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重点在于要保证患者自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主动核对和沟通院方诊疗行为,从患者端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在结算出院环节,“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开发了供医保物价人员、临床科室医保信息专员使用的出院预结算程序。针对早晨医保患者出院集中、审核时间久、排队时间长问题,医保联调工作组推行“医保预审明日出院制度”,强化医生出院医嘱的计划性下达,即依托信息技术在医生工作站和医保审核系统增设患者明日出院信息窗口,待明日出院医嘱下达后,患者电子病历资料及费用清单实时传输至医保审核系统,为医保审核预留足够时间。医保物价人员可仔细核对费用明细,保证收费记录与病案医嘱一致,发现数据不准可及时处理。结算完成通知将实时发送至患者及其家属的手机,由患者再次审核费用后决定是否在床旁结算,还是去病区自助机处理。检查(Check)阶段,医院端通过医保拒付率、医生“违规率”和申诉率,患者端通过满意度、投诉次数来衡量实施效果,由医保联调工作组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自查,而医保科每月收集医生对病案首页的填写质量、病案编码人员的编码质量等情况。评价及执行(Action)阶段,由医保科代表医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做季度医保情况分析报告。根据从医保局反馈回来的数据“加强医保事后分析”[10],就拒付的费用金额、医保违规种类、医保违规病种顺位、违规科室和医生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DRG医院排名、主要诊断选择正确性、编码质量、绩效评价等,找出改进措施,确立新的目标,基于CDR构建可视化医保监控指标仪表盘,并进入下一轮的数据质量管理循环。
2结果
2.1医保拒付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之前的2018年,某院的医保出院人数是22774人,医保拒付病历888份,拒付金额是16806.58元,拒付率是3.90%,而正式上线“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后,医保出院人数是29114人,医保拒付病历121份,拒付金额是2290.09元,拒付率是0.42%。在α=0.05的水平,2=813.9019,P<0.05,医保拒付率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也可以这样认为,立项后医保费用的拒付率比立项前是实实在在地下降了,医保数据控制的准确性要好于立项前。
2.2患者满意度情况
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调研时期,某院医保联调工作组就医保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了1个月30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专项正式上线后,再次调查了300位医保患者,有效回收274份问卷。在α=0.05的水平,2=3.8653,P<0.05,医保患者满意度在“住院医保智能化监管专项”立项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当然满意度包含很多因素在内,但患者怀疑费用出错,数据不准,肯定不能算作满意的。
3讨论
【关键词】复印 病案管理 人性化服务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社会对病案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病案复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自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来。病案管理不仅是简单的整理,装订归档,服务于教研及临床工作,而且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院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
1 复印工作基本情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机构为社会提供病案复印服务开始,至今已七年多,我院2009年月平均复印病案288份,2010年月平均复印病案392份,增长率为27%。
1.1 病案复印目的,保险理赔,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普及,“新农合”制度的完善使病案成为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医疗费用的理赔依据。
1.2 进一步治疗 许多患者为了转院就诊及日后复诊而复印。
1.3 医学证明 因保管不善出生证明丢失较多,需要医院开具证明及复印出生病案。
1.4 司法鉴定 主要是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工伤等需要相关部门对其伤势的鉴定责任的认定需要出具病案作为证据。
1.5 医疗纠纷 患者家属对医疗过程提出异议,为寻找证据而要求复印病案。
1.6 病案复印时间 主要是住院期间和复印后复印 我院2010年共完成份病案复印4700份,其中病人在住院期间办理复印1264份,占6.4%,出院后办理复印份4704,占23.4% 。
1.7 病案复印内容 复印最多的是出院记录,入院记录,医学影像资料,化验单及病例报告单。特别是保险公司为了理赔,公检法为了取证,或是对复印内容不明确的病人,为了避免遗漏而再次复印,要求复印全部病案资料,大大增加了复印量。
2 复印工作存在问题
2.1 部分患者对病案复印管理制度不清楚,认为是自己住院期间的资料,可以任意复印或是提交的证件不符合要求,或手续不全因而不能按规定给予办理复印,常引发医患矛盾。
2.2 一部分患者不了解复印收费,对复印收费不接受,理由是患者住院期间已经花费, 医院应该义务免费提供此项服务,对收费有抵触情绪,影响正常工作的运行。
2.3 人员配置不到位,目前病案复印需求越来越大根据病案质量基本标准病床与病案管理人员的合理配比是40-50:1而我院人员配置不到位,病案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称中,要注意坚持原则,决不复印规定以外的内容。
2.4 有一部分的患者对所需病案的内容不清楚,有些患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复印条例中未规定的内容时,工作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清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所复印或复制的病案是能够满足保险理赔工作需要[1]。
2.5 如办理新农和医保保销的人员对要求提交的内容不了解,导致再次复印,或是过度复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无形中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6 病案提供不及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保证病案及时归档,病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将病历送至病案室,导致不能及时提供需要复印病案,拖延复印时间,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还会造成不良影响。
3 改变服务理念,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3.1加强服务与沟通
病案复印工作的开展标志着病案室由单纯保管型,成为医院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2]对病案使用者应主动,热情,友善,尊重,及安慰,解释可化解患者疑问,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要求病案管理者在坚持复印原则的前提下善于运用沟通技巧,更要注意服务态度,对一些误会进行必要的解释,避免患者及其家属 某些不满情绪再度升级,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加强对病人及家属的宣教
制定完善的“病案复印规定及申请流程”印刷成册,对每位出院病人进行宣教,让病人及家属了解病例复印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免去不必要的解释和减少矛盾的发生。
3.3加强病案的管理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班,使医务人员掌握患者病案管理的重要性,明确病案复印的流程和内容,请各临床科室及部门配合,及时完善病案资料,落实病案归档制度和病案借阅制度,使病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归档。同时病案管理人员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杜绝粗心,笔误造成病案排架错位而找不到病历,避免拖延病例复印时间而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
3.4人性化服务理念的转变 把病历资料复印者当成我们的客户,一切为了客户,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多问多帮,如:针对许多农村家属并不清楚复印的内容,我们根据其目的提供准确的最少复印量,即满足了家属的要求又减少了复印者的负担[4]。同时以宣传板的形式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参保病例复印的内容、要求及流程等。在我们人员配置不到位的情况下,既能有力的开展工作,也留住了客源,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4.1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病历资料作为文字资料为公众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体现其社会化价值。复印病历资料代表着此次医疗活动的结束,所以作为最后一个与患方直接接触的医院窗口,必须树立一个热情、负责的工作形象。主动询问患者有没有手续没有办完,告知患者在什么部门准备什么手续,备齐后到哪里报销。签字处准备签字笔、老花镜、印油等。体弱、年老、行动不便者,主动给予帮助代办。从每一个细节着手,使患者满意离院。
3.4.2尊重和维护病人的隐私权和知情权 杜绝人情复印、随意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泄露隐私行为。提高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增强责任心,做好登记备查工作。
3.4.3沟通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患方复印病历资料都是事出有因,能妥善处置复印过程,已成为弥补医患之间分歧,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之一,从患方提出申请到复印完成,这一过程中主动与患方交流,仔细观察病人有无不满情绪或敏感问题,及时沟通化解,使服务全过程充满关爱和信任,减少冲突发生。
3.4.4工作及时迅速,方便快捷 医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病历资料后,极为患者提供复印病历资料服务,增加周末服务,使外地患者可以在出院时就将复印的病历带走,为患者节省了时间,节省了路费。在患者时间不方便时还可以预约复印。对于转院或到外院会诊患者,将有意义的诊疗资料复印,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减少医疗浪费。
4 小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医疗信息的需求不断扩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病案复印是病人住院后的终末服务,作为病案管理者应该了解患者的总体需求,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从点滴做起,更新观念,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将人性化理念运用于整个病案管理的全过程中。
参 考 文 献
[1] 陈银珍.患者及家属复印病历1645例次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561.
[2] 谢玉英.复合型人才是当代病案管理的迫切需求[J].中国病案,2008,9(10):4.
【关键词】医院;平均住院日;医院效率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50-01
平均住院日是一项全面反映医院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各科室之间配合程度、医院绩效等多方面状况的综合指标,同时,合理缩短平均住院日也是为节省住院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措施之一[1]。我院通过加强医院管理,发展医疗新技术,改进医疗服务流程等有效措施,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逐年缩短,具体做法如下:
1平均住院日延长原因
1.1 疑难重病患者增多。医院病床使用率居高不下,迫使科室提高住院病人收治标准,收治危重病人比例增多。
1.2 医保政策导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在门诊就诊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支付,个人账户用完后,患者需自费。
1.3 慢性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延长。
1.4 与病区管理有关。有些病区为了提高病床使用率,人为的延长住院时间,也存在患者办有商业保险,为了多报销医疗费用,采用挂床手段,不及时办理出院手续,增加了出院患者占床日。
2 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
2.1 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
临床路径是缩短平均住院日的有效措施,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并且有利于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提升[2]。通过临床路径的管理,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增强诊疗活动的计划性与合理性,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病人费用的目的。
2.2各科加强计划收治
及时周转病床,控制加床,对全科病人的检查,手术计划安排;规范入院前检查,确保门诊入院诊断正确率的提高。能在门诊先做的检查尽量避免患者收入院后再做;严格执行首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等医疗核心制度[3,4]。主管医师及时查看病人,上级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查房,及时提出诊治意见;对病情复杂、危重、疑难的病人及时进行会诊、讨论,尽快明确诊治方案。
2.3建立健全感染管理制度
确保医院感染率10%,无菌切口感染率
2.4 调整绩效薪酬分配政策
解决缩短平均住院日瓶颈,鼓励采取快速病理诊断、弹性工作制,节假日不停机、不停刀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影像、病理、检验、手术等患者的等候时间,增购大型医疗设备,提高日检查人次[6]。
2.5 医院内网定期公示各科室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措施、效果,促使科室在相互比较、学习中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定期监控当天返院率、31天返院率、医疗文书情况等,防止弄虚作假和质量滑坡;通过OA办公系统和中层干部周会平台,及时分析和讲评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情况,督促各科室落实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菊芬, 李燕, 陈侃侃, 等. 缩短平均住院日考核方法的探讨[J]. 中国病案, 2012, 13(1): 43-44.
[2] 崔洋海, 李小莹, 王力红, 等. 综合医院缩短平均住院日措施的探讨[J]. 中国病案, 2012, 12(11): 28-29.
[3] Turgay T, Polat Z, Koksal H O, et al.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large-scale square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fined with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jackets[J]. Materials & Design, 2010, 31(1): 357-364.
[4] Hoarfrost M L, Tyagi M S, Segalman R A, et al. Effect of confinement on proton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block copolymer/ionic liquid membranes[J]. Macromolecules, 2012, 45(7): 3112-3120.
问题2、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在临床管理中存在概念模糊、应用混乱。
【关键词】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临床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1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89-01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医疗保健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实际运行起来,在临床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的问题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以下简称医保)病人医疗费用在临床中内容涉及药品使用、控制、医疗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加快了医疗保卫制度改革,职工基本医疗有了保障,这是建立社会的稳定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途径之一。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在临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
1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使用在临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
1995年,我国开始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到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帐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了医疗费用制约机制,并于1999年制定下发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通过《药通品目录》规范药品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与探讨。近年来,由于药品在医疗费用中所占比例过高,大处方、回扣药等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使药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本院的医保患者的住院用药分析,探讨药品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临床管理提出建议,以完善用药管理,使得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材料选取2007年7月-12月期间我院医保患者的住院病历首页及住院药品明细资料共1000份,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经过处理获得有效病历950份。本研究主要依《药品目录》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医保制度改革中医保患者住院药品费用、结构、种类、档次变化及影响因素,以期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状况进行评价及对目前药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临床管理提供有效的措施。
研究方法和步骤:①从医院病案中提取数据;②对医保患者使用药品按医保用药目录进行对比标识③对各种费用进行分析。对医保住院患者使用《药品目录》内外药品的情况分析后,发现:①自付药费占药费比例过大。不同病种人均自付药费占人均药费比例不同,剖宫产病人自付药费占人均药费比例最高为35.02,最低的为慢支5.31%,5种病种(脑梗塞、糖尿病Ⅱ型、子宫肌瘤、结石性胆囊炎、白内障)人均自付药费占人均药费比重为37.01%。;②医保住院患者低挡药选用《药品目录》内较多,高档药选用《药品目录》内的少。麻醉类药品、水电平衡类药品、激素类药品临床应用中选择《药品目录》内药品最多,自付药品仅1种,也进一步证实此类药品《药品目录》内药品遴选符合实际需要。抗生素类、消化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临床应用中选择《药品目录》内药品少,自付药品达30种以上。自付药品比例过大,其中包括医院对药品使用管理松懈和一些医生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因素,这样使医保患者负担加重,医患矛盾加大。
对策:自付药品比例太大与医疗行为有关,进一步研究调整:(1)我院限定。每月由信息科统计,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2)严格控制二线三线抗菌素的使用,使用二线抗菌素需要有药敏试验,严格参照药敏选药;(3)自付药品选用需由患者知情同意,无知情鉴字同意书作违规处理。以上这样规定才能促进医院医疗活动顺利进行并与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接轨,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和患者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在临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在临床中概念模糊、应用混乱。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是指:(1)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的诊疗项目;(2)由物价部门制定了收费标准的诊疗项目。首先明确诊疗项目的范围,诊疗项目是指医疗技术劳务项目,如体现医疗劳务的诊疗费、手术费、麻醉费、化验费等,体现护理人员劳务的护理费、注射费等,但不包括一些非医疗技术劳务,如护工、餐饮等生活服务。二是指采用医疗仪器、设备和医用材料进行的诊断、治疗项目,如与检验有关的化验仪器,B超、CT等诊断设备,各种输液、导管、人工器官等医用材料等。
对基本医疗保险项目分析采用的材料2007年1月-6月的住院材料1300份。B超、CT,有效材料1300份,B超外伤阳性率达68.9%,平均阳性率54.28%; CT外伤阳性率达82.5%,平均阳性率72.6%。植入性有效材料300份,国产植入性材料占20%、中外合资占30%、进口占50%,我省基本医疗保险服务项目规定:植入性材料国产先自付5%,中外合资先自付10%,进口先自付15%,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结论:1、仪器检查阳性率欠高;2、个别医生存在着滥用仪器,进口的植入性材料占比例较大,个别医生追求个人利益所致;
3 对策
3.1 加强管理 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管理服务体系,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医疗保险专业技术标准组织和专家咨询组织,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专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根据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管理,探
索建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奖惩机制。对参保人员实施各种医疗设备检查时,必须有检查结果记录。凡用一般检查能达到诊断的需要,不得使用特殊检查,不许随意扩大检查项目。
3.2 深化相关的改革 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抓好医院五年规划和“创二乙”达标工作的落实。我院出台的《20xx年至20xx年五年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计划于1011年底之前做好“创建二乙”达标工作。结合我科实际情况今年眼科增设眼视光学门诊和眼镜店,开展准分子屈光手术和眼镜的验光配制,拓展业务范围,增加业务收入;耳鼻喉科增加综合治疗台1台,引进专科医师1名;另外增设门诊急救室,并配制相关抢救设备,增设预检台和发热门诊,为创“二乙”打好基矗
二、加强科室管理,在医院领导和各分管委员会的指导下按“四川省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标”中的三级管理制度成立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药事管理、病案管理、输血管理等领导小组,完善各领导小组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讨论整改措施并督促实施,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
三、狠抓医疗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全科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坚决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由医疗质量管转理小组定期组织开展学习,使核心制度人人知晓并熟练掌握,不定期抽查门诊日子、门诊病历、处方的书写情况,检查“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执行情况,诊疗活动中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按标准进行考核,并设立奖惩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实际中,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防止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业务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定期组织科内讲课,对专科知识,专科技能,急救知识,急救操作进行学习培训,并组织全科室人员对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
五、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并执行岗位人员职责,行为道德规范,学习廉洁行医制度、医患沟通制度、医德医风规范,医师行为规范、医技人员行为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等,实施医德医风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窗口服务人员学习文明礼貌知识增强沟通能力,全方位提高门诊服务水平、提升医院形象。
医院门诊部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将继续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遵照全院的统一战略意图和经营要求,开展并做好综合门诊的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公司及医院所制定的计划任务,医院门诊工作计划。现计划安排如下:
一、经营目标(含住院)
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
一季度(150万元)
1月份:55万元2月份:45万元3月份:50万元
二季度(160万元)
4月份:50万元5月份:60万元6月份:50万元
三季度(160万元)
7月份:55万元8月份:55万元9月份:50万元
四季度(180万元)
10月份:65万元11月份:55万元12月份:60万元
各专科经营任务指标分配另行拟定(略)。
二、经营管理
1.加强门诊制度与纪律的监管,规范门诊工作秩序。
2.提高医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经营意识和运作水平,夯实经营基矗
3.经营有侧重点,寻求突破。重点加大耳鼻喉科与失眠科的经营力度,特别是耳鼻喉科,争取打造成全院甚至全市的拳头科室。
4.进行资源整合,淘汰经营业绩较差的科室项目,引进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项目,为经营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5.充分利用医保、新农合的优势,加大各种手术患者与住院病人的收住治疗的力度,提高手术和住院的比例。
6.加强与企划部的合作,广告宣传求异创新,投放力求精准,以实现广告效果最佳化策划有新意创意、具备优质水平的营销活动,推动经营业绩的持续增长。
7.加强与网络部、市场部的合作,提高营销业绩。
8.加强与导医客服的合作,做优服务,提高患者咨询预约来院就诊率。
9.加强与相关部门、科室的协调合作,减少患者流失率。
三、统筹配合
1.服从公司及医院的统一领导与管理。
2.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其它任务。
3.协调全院搞好各方面的工作及各种活动。
4.促进企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5.接受公司及医院安排的各种学习和培训规程。
为了更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逐步提高预约门诊比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推动文明有序挂号就诊,特制定预约门诊比例工作计划。
一、 严格执行我院《门诊预约挂号制度》,落实管理到位。
二、 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社区预约门诊。
【关键词】医院;计算机;病案信息化管理;电子病案
【中国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16-01
病历档案的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病历档案在医、教、研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病案的信息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病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教学、科究、预防等方面的工作,影响着医院的科学管理。长期以来,病案资料的保存一直是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问题。传统的病案资料局限于纸介质条件的限制,管理落后,病案再利用率很低,病案质量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目前,随着人们对病案的需求及利用越来越高,以及医院的不断发展,电子病案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无遗。病案管理正朝着病案电子化方向发展。
一、医院病案发展的趋势
医院“病案”形成已有两千多年,然而,病案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已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目前我国医院普遍采用的是传统的纸张卡片的管理方式,既占地方使用又不方便。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20世纪90年代各家医院开始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病案进行管理,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一些MRI、 CT、超声图片和一些重要的化验单却不能保存。鉴于病案在社会医疗保障、刑事诉讼、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鉴定中的重要作用,多家医院对电子病案的进行了积极研究。
二、 电子病案的概念
电子病案与计算机化病案并非完全一样的概念。前者是取消传统纸张病案建立完整的计算机病案(即无纸化病案),而后者指的是将原始病案通过扫描进入计算机。电子病案通过计算机的储存和管理,对个人医疗信息及相关诊疗过程综合化的体现。它包含病案所有内容,另外还包括纸质病案无法比拟的声像图文等信息及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等功能。这套系统提供用户访问完整准确的数据、警示、提示和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能力。可以说,电子病案室21世纪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
三、电子病案的优势
传统病案的缺点:(1)一般信息和医疗信息填写不完整,格式不规范,字迹不清晰;(2)检索复杂,翻阅慢,利用费时费力;(3)数据统计不够精确,影响分析对比的结果。(4)对存放空间要求大,纸质病案还会因虫蛀、霉变等其他原因造成损坏,难以长期或永久保存。(5)能源消耗大,纸张造成其原料的消耗和浪费,不利于环保等。
电子病案的优势:(1)存储容量大。电子病案系统数据库的存储容量是相当巨大的,而且一般信息和医疗信息会更很完整,格式固定,不会有字迹不清晰一说。(2)检索操作简单。病人在各医院的诊疗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达到病历的共享,避免了重复检查,有利于远程会诊,为病人得到及时诊治争取了时间。(3)提取及保存资料方便快捷。医务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远程存取病人病历,很快就能把数据传往需要的地方。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电子记录形式,彻底把病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收集、整理装订、编码等工作中解脱出来。(4)安全性更高。增强了病案的安全性,不可能再有丢失的情况,规范化的病历书写模板提供了规范化的病案书写,从而实现了病案的标准化。(5)节约成本。电子病案系统一次性投资建成好,使用后可以大大减少医院的开支和病人的费用。
电子病案具有传统病案没有的主动性和智能,可以关联相关知识。新补充的信息会与已有的信息建立必要的联系,对患者的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主动提示医生或病人;提出检查、治疗计划等。
四、电子病案的瓶颈
1、标准化问题:电子病案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共享,这就要求电子病案必须按国家有关机构制定统一标准,包括病案的基本格式、项目内容、图像处理、传输方式、输入输出等要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17项卫生信息标准下的电子病案交换标准尚未正式出版。我国医院信息系统发展速度较快,但标准化信息开发迟缓。各地各医院研制的电子病案、软件开发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医学术语都不尽相同,达不到数据整合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如何解决电子病案的标准化问题,是今后研究和法则电子病案的方向。
2、法律问题:病案是司法取证和处理医疗纠纷的原始凭证。由于电子病案是计算机生成的“住院病案”,其存储信息有虚拟性、活动性及载体与信息相分离等特点,修改甚至伪造不留痕迹,很难确定其“原件”。在医疗纠纷过程中,患方经常会对病历的真实性产生疑义,目前法律认定的仍然是纸质签名。
3.安全性问题:电子病案是患者在就诊过程所产生的记录,是病人的健康状况和医护状况的电子信息载体,属于病人的个人隐私,其对保密性要求高,完善的系统安全措施和先进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来保证系统无故障运行至关重要。电子病案完全是以计算机为载体,一但发生故障将造成系统停顿无法工作,在网络运行中,一些非法操作也有泄漏医、患隐私的危险;一旦遭受病毒感染或“黑客”攻击损失更为惨重。
4、电子病案质量问题:计算机的复制、粘贴功能会助长个别医生套用同病种病案模块时,不认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诊疗分析等,以致于出现相同内容没有个性的电子病案记录、丧失了病案的真实性。少数医生强调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未能再规定时间完成相应的记录,影响了病案的质量及病案的真实性,也潜藏医疗纠纷或事故隐患。
五、实现电子病案的解决方案
1、以相关政策和法规来确认合法性解决电子病案的法律效力问题关键是解决电子病案中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有关电子病案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电子签名法》明确了电子病案的法律凭证价值。此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电子病案发展从法律地位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它的实施,为电子签名应用于电子病案扫除了法律上的障碍。卫生部门应加紧统一全行业的电子病案归档,建立有效的认证检查监督机制,切实体现电子病案的合法性。
2、从技术上提供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电子病案软件的设计上,首先应该规范各类病案的基本格式,保证以图像、文字等多媒体信息形成的原始病案的真实性。其次保证对病案的每一次操作都有记录。保留最原始数据的可靠性,即使是由于误操作产生的数据也应该保留误操作的信息, 一份病案在彻底完成后应具有锁死功能,只能阅读而不能修改。
3、从管理模式上保证有效性,医院应当建立电子病案管理制度,配备高端的保密设备,建立一套完整流程的归档、借阅、复印、更改等制度及合适的使用机制,防止信息的泄漏。每个地区可以成立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法律监督机制的医院数据管理公司,类似目前各地的医保中心,利用网络,实时接收医院每天产生的最新数据,当一个病人的病案完整传输后,医院对病案仅有查询、调阅和使用权,而没有修改的权限。
综上所述,电子病案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同时电子病案的实现将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但是,医院病案管理的最终目标应是病案的数字化、电子化。
参考文献
[1]阳红任福祥《浅谈电子病历与现代病案管理》西南军医2006年8月14卷4期
[2]赵卉生。推进病案管理电子化,开发卫生信息资源【J】。中国病案。2004,5(2);22-24
[3]王凯戎《电子病案的法律地位及应用的可行性》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8月第21卷第8期。
[4]姚西侠。医院信息化建设和管理【J】。中国医院统计,2004,11(4):32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