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

第1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注重有效精讲在电磁感应教学中的作用。针对电磁感应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我们应该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精讲,并且尽量举例说明,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的了解与探索相关的深层知识。如果有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教师还应该利用画图或者是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化为理性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电磁感应精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我们应当少讲或者是一笔带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或者是由教师对学生理解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在承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二、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有效学习的分析与思考

(一)进行有效的预习,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

阅读物理学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安排学生在电磁感应课堂教学之前自主的进行知识内容的预习,通过认真的阅读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答途径,对于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自身的积累是非常有帮助的。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通过预留问题的形式督促学生开展预习。比如说,我们可以预留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判定?利用磁场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去寻求答案,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课后练习,检查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在课堂精讲之后,教师应该及时组织与督促学生进行课后练习,通过做练习题查漏补缺,及时对遗漏或者是尚且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展开新一轮的探索与学习,以求进一步巩固学习的成果。因此,在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后设置一些与本节课时所有知识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题目,以此加深对所有知识点的理解与熟练掌握。

(三)学会科学总结,在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稳步提高

第2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知识结构 课堂设计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发展,高中是人生轨迹的一个转折点,高中学习直接关系到的是高考,所以高中知识一定要学好。高中生物教学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优化知识结构,优化课堂设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笔者在教学中从下面方面入手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和课堂设计。

一、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结构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在讲台上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自己的学习兴趣。老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这么多年的生物考试中不难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串联在一起的,所以知识结构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在生物学习中需要掌握的,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重要。在《高中生物》(苏教版)的必修课本中,“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相关内容主要说明了生命中的物质性,注重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综合素质的培养。生物教学中的知识结构需要细分理解,从小的方面入手,从而解决大的难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明确教学的意义。

知识结构归根到底就是学习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这需要自己的总结与理解。知识点多而杂,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串联起来,把小的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点,使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教学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所以从这点看,教学的主体在学生,老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方法,教会学生总结知识点,优化知识结构。

(二)优化知识结构,合理构建知识结构。

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分为许多的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定联系,这就需要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对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总结能力,为将来发展成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学生通过提炼知识点,从宏观与微观的方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联想记忆,开发大脑,有助于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生物的课本也有细微变化,原先的知识点很杂,相互之间联系也不密切,以前上课时经常听老师说:“教育改革,改的不光是课本,更是我们自己,现在不能像以前一样,抱着一本书只知道背,要学会找其中的联系。”现在教学中也经常对学生说这句话,不过变的是“你们的课本已经把最基础的联系在一起,只需要你们稍加提炼就行”,所以现在的课本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其中掺杂的许多不需要学习的知识会让学生稍微了解就行,不需要记下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重点,把容易考察的知识点整合下来,加强记忆。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比如光合作用,光能是通过怎样的反应转化为化学能的,无机物又是通过怎样的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经常发生的反应,十分常见,同样十分重要,这时的学习就需要学生联系实际,从学生主体出发,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理解记忆,然后整理出知识结构,与其他章节联合在一起,比如植物的呼吸作用,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二、优化高中生物教学的课堂设计

提及课堂,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育学生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是死气沉沉的教学,而是需要的活泼开朗的学生,不能因为教学模式而抹杀了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气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在教学中十分重要。

(一)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重在培养全能型人才,因此在生物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把生物教学的内容放大化、现实化。如学习食物链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那些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可以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动物世界之类的视频,让学生对生物课堂充满期待而不是厌倦情绪。

(二)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例如在做还原糖加斐林试剂的实验时,很多学生对加入试剂的顺序完全不会,虽说背过但实际做时就会有很多问题,自己动手做完试验后,这个问题就记住了,考试从没有出错。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然学校应改善实验设备,让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做更多实验。

(三)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多加交流,提高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对习题的讲解,学生对每个题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老师在讲解中应询问学生的难点从而加以讲解,不过也会有学生的难点没有被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给予学生时间,和其他同学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的任务是对学生不能讨论出来的问题加以标注并重点讲解。

结语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并加以总结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只有了解对方后才能找到适合每个人的教学体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有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结构的整理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应在学生兴趣的前提下,优化课堂设计,让学生把课堂当做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把这个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憧憬。

参考文献:

[1]王海智.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化高中生物课堂结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21-122.

第3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能;综合能力;知识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935-03

Use the Knowledge Chain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E Guo-hua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Trad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educators to explore the topic of the eternal. The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expertise, the knowledge chain, on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eaching methods, modes of exploration, summing up. Introduc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lessons learned. Students made a comprehensive capacity-building proposals.

Key words: skill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nowledge chain; innovation

经济发展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培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是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上的要求不同,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在技能操作、技术实现、转化为物质财富层面上,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既能动脑,更能动手;经过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的人才。要求学生既具备专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点熟练结合成知识链,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2 改革理念和突破点

在教育理念上一要区别于精英教育;二要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三要区别于文凭学历教育;四要重视技能教育。

教学中必须注重个性差异,提倡互动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知识及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改革的要点及方法

3.1 巧用“点拨”艺术,培养和激发兴趣点,用启发式教学带动思维品质的教育

3.1.1 “点拨”的原则

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时需要教师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点拨”就是让学生走出“迷宫”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1)启迪性原则。教师“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学生思考问题的障碍,疏通思路。因此,“点拨”应具备对学生产生思维的启迪性。

2) 适时性原则。“点拨”要把握时机,点到“节骨眼”上,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际,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推动思维的延伸。

3)适度性原则。“点拨”必须适度。过频,容易引起学生烦燥;过明,会越俎代庖;过于隐晦,失去了“点拨”的本意,“点拨”要恰到好处。

4)灵活性原则。其一,灵活性运用规律、原理、方法,点到问题的要害处。其二,程度上的灵活性。针对学生能力上的差异,点拨的透明度应各不相同。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点拨”尤为有效。

3.1.2 兴趣点的培养和激发

教学中,部分专业课程的知识较枯燥,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更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实物教学模型入手,使学生对专业课内容有较直观的了解。例如,单片机课程学生感觉比较难学,主要是学生对单片机缺乏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不知道单片机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引起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开发了电梯模型,模型基本具备实用电梯的所有功能,模型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用C51单片机。上课时,利用模型现场运行,完成各种功能,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探索欲,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单片机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3.1.3 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增强信心,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是思维加工的前提,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正确思维。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演示效果,观察电梯模型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配合及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要求每位同学都模拟操作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思维能力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很重要的方法。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总是交替进行的。例如,电梯模型分析――分解成各个单元,牵涉到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综合――各单元对应的知识点有机地构成一条知识链。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熟练运用专业“知识链”

3.2.1 高职教学是以实训为主的教学,强调手、脑并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才能开发潜能,促使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边观察,边测定,边记录,边思考,边分析总结,完成报告。其中分析、思考是关键。例如,电梯模型控制程序的仿真运行操作时,除了让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外,还鼓励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多种方案,在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讨论、修改,再按新方案实施,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操作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并将各种方法加以比较。

3.2.2 充分利用专业知识链,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梯教学模型中核心是控制电路板,那么控制电路板怎么做,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过程:

1)利用辅助设计软件DXP绘图,绘制硬件原理图需要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点,绘图过程需要运用《EDA辅助设计》知识点。

2)设计PCB图需要借助《DXP软件应用》知识点,运用《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等多方面知识点。

3)制作PCB板需要打印、热转印、化学蚀刻知识点等多个环节。

4)硬件电路制作需要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知识点,《电子测量技术》知识点。

5)模型装配需要《机械基础》知识点,《拖动基础》知识点。

6)控制程序需要《单片机原理》等知识点。整个过程需要有多个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3.3 创造探究问题的氛围,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3.3.1 善于运用知识、勤于思考

一门学科有它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系统性,严谨性,会压抑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合理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揭示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由学生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发现新结论的过程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例如,PCB板制作过程需要打印、转印。如何把设计图打印又如何能够转印到敷铜板上,然后进行蚀刻。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一个思考、创新过程。在油光纸上打印,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在一定高温下转印墨粉,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创新。同学们通过类似的活动,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3.3.2 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电梯模型中步进电机的调速问题。步进电机的运行是靠脉冲序列来驱动的,开始的时候采用直接编制步进电机运行一个脉冲序列的子程序,脉冲与脉冲的间隔采用软件延时子程序,按照这个思想设计的软件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发现具有不通用性,不能保证脉冲与脉冲的间隔时间,会导致步进电机打滑或拖动能力不强,且有个致命的弱点,即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检测是否已经运行到指定位置,如果按照子程序的形式编写程序,那么在运行一个脉冲序列后,可能已经过了指定位置。如果在每个脉冲过后都加上位置的检测,那么会增加脉冲时间间隔的不确定性,导致步进电机运行不稳。程序如表。为改进程序设计存在的缺点,保证步进电机可靠稳定运行,有确定的状态,这个状态的确定由固定的脉冲间隔时间来保证,为此学生改变设计思路,采用定时器发送脉冲序列,这样,保证了脉冲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的大小通过定时器来设定,简化了步进电机的调试过程。修改程序如表1:

3.3.3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灵敏性、细致性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活动的起步器,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活动的设计师。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同时提供想象材料,可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是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标新立异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能力=知识量×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4.1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例如:现场教学法把课堂与实习、实训场地三者结合起来。

课堂上努力把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分组讨论法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角,分组对某一项目进行讨论与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4.2 教学空间的延伸

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例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竞赛,举办学科知识讲座,参观展览、各类科技活动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4.3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图文并茂 、有声有色的教学课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电梯模型控制程序的仿真运行可观控制全貌,通过探索性讲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结束语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可贵,层次最高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正如同志的论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要为培养新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张宇.关于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几点思考[J]. 职教论坛,2005(10).

第4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B-0084-02

中考复习是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教师怎样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历史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历史中考复习指导策略。

一、组织分册复习

第一轮的复习主要是进行分册复习。在组织分册复习时,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每一课的重难点,及教材的知识结构、课题、框题、标题内容和页码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疏通每册书、每个单元、每节课的知识结构。然后,点明每一节课的基础知识点和重难点,可以让学生用笔在书本上标注或做笔记,然后,要求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识记相关的知识点。最后,组织课堂训练。教师可提前收集或设计与所复习的内容相关的习题作为课堂训练的主要素材,每节课训练两道题,可以采用口头抢答或限时笔答的方式。训练完毕,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并重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套用课本的知识点来解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牢记知识点并融会贯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专项复习

第二轮的复习主要是进行专项训练。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针对中考的题型来进行专项复习。专项复习的题型分为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实践题等。

在选择题的训练上,笔者主要针对课本重难点来设计题目让学生反复训练,特别是让学生训练模棱两可、容易混淆的内容和题目,这些内容和题目学生最容易丢分。训练后,笔者及时进行讲评,讲评时着重讲解和分析,容易的题目“一点就过”,不用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材料分析题的训练上,笔者先教学生如何审题,让学生先懂得题目“问什么”“考查什么内容”,然后让学生讨论“该怎么回答”“用什么知识点回答”“该从哪些角度回答”“该答什么内容,不该答什么内容”等,最后笔者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答案。之所以如此重视审题训练,是因为审题非常关键。在考试中,学生一旦审题失误,就会答非所问,导致失分。

综合实践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主题班会怎么开”“倡议书怎么写”“调查报告怎么写”等。在教学生如何开主题班会之前,笔者先拟一些主题让全班同学讨论班会的准备工作以及班会的步骤,然后让学生选出一个班会课主持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学到了开班会的方法和步骤。最后,笔者进行总结并教学生如何写出清晰的开主题班会的步骤。在教学生写倡议书时,笔者提前搜集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关于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的倡议书”“关于搞好城乡清洁卫生的倡议书”“关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倡议书”等。上课时,笔者先指导学生怎样写倡议书,接着让学生试着去写,然后检查并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主题、称呼、格式、内容、步骤等写法不当,字数太少,内容太简单,答非所问,概括性不强等),一一纠正,教会学生该结合课本的哪些知识来写。最后,笔者结合范文给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参考、学习和借鉴。在教学生写调查报告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讨论调查的对象、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并按步骤试着去做调查,调查完毕后让学生试着写调查报告,最后,笔者再指导学生如何写调查报告。总之,综合实践题的训练要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

三、组织综合复习

在进行分册复习、专项复习之后,紧接着应组织综合复习。组织综合复习要遵循分类和细化、逐步加深与加宽、渐进分化的原则,经过多轮复习,逐层充实提高,使学生从低到高渐进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每一次的复习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一次比一次深入,可以是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实践题交叉训练,可以是中国历史题目和世界历史题目的混合训练,可以是分类训练(如战争类、教育科技文化类、民族关系类,或者是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内容的训练等)。另外,还可以针对每课书、每册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综合题训练。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回答综合题时往往存在答案不全面的问题,或者不懂得从历史教科书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来综合解答问题。所以,笔者会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综合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再进行习题强化训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四、进行查漏补缺、归纳整理

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查漏补缺,要回过头来看看还漏掉了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没有复习。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往届中考的题型以及中考的命题方向,包括各省市、各县的中考题和模拟题。教师在中考前要对重点、难点和热点题目进行整理和归类,把题目连同答案要点列出,并在题目旁标注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及知识点具体在哪册书的哪一页,然后编写目录,打印装订成册后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让学生识记和背诵。这种方法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巩固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弄清“哪些知识点该识记”“哪些知识点该背诵”“哪些知识点要做到灵活理解和运用”。

五、进行应考心理和应试技巧的指导

要让学生在中考中考取好成绩,除考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之外,应考心理指导也相当重要。应考心理会影响学生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如果学生在考试中心理过度紧张,就很难考出理想的成绩。因此,在考前,笔者会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如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多散步,多听音乐,掌握呼吸调节法、转移注意力法、心理暗示法、紧握拳头法等,或者笔者会直接运用元认知技术对心理过度紧张的学生进行干预。另外,笔者还注重让学生掌握考试的技巧,如先审好题再答题,写字要工整,做题先易后难,答案应简明扼要和全面,表达要精练新颖,试题不留空白,多角度回答问题等。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之后,考试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5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何联系呢?这就要从高中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入手: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结语

第6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考试说明》和历史课程标准;知识点分析;理论性总结;训练讲评;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学科的教学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学生记忆习惯和能力下降,高考能力要求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不足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加强培养培养能力来解决。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呢?

一、以《考试说明》和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学。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要求学生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大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应付自如,取得优异成绩。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及内容标准,是高考命题中遵循的主要原则和能力要求的把握依据。因此,在教学中,依据课程内容标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历史知识,理清知识间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分析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激发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提出不同见解的能力与勇气,使学生在置疑的活跃状态中记忆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最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技能,如确立正确的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技能。2013年福建文综考试第13题就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时空观念;2012年福建文综考试第21、22、24题要求学生识别和使用图表。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培养,使学生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二、通过知识点分析,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中,以课本提供的图文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为学生创设新情境,首先要求学生理解相关资料,获取信息,了解知识点需要掌握的各项内容。其次,根据知识点的要求,如背景、目的、内容、性质、影响、评价等要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加以整合、理解,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最后,调动和运用各种资料,理解相关历史史实、历史结论和历史观点,对号入座解答知识点各个要求,形成对知识点的完整把握和认识,提高学生信息解读和运用知识能力。

三、通过理论性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和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客观叙述历史,理解其特征,并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做出正确阐释,培养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高考能力要求。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一是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主要线索后,引导学生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论证历史问题。针对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探讨、评价、认识、分析、体会等要求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探讨问题,挖掘思维能力,形成对历史问题的正确认识。二是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在学生熟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基本方法。

四、通过训练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高考文综考试借助知识点提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及学科技能与素养考查。教学中,通过训练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讲评中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审题、运用材料、调动知识、形成答案。近年高考中,学生存在学科知识不扎实,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模糊,缺乏时空概念,知识迁移能力差,审题能力差,答题不规范等问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领会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明确高考能力要求与目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练习设置要体现新材料、新情境,训练学生学会审题的关键和解题步骤及答题要求。讲评时,要注意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选择题讲评时,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选择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运用相应的解题方法得出正确答案,进而体会高考“怎么考”,从答案设计中体会“怎么答”,使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非选择题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读、找、答三个解题环节,加强训练学生答题规范化,要求学生作答时书写工整,据分作答,组织答案时做到“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言简,答案追求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审题能力、迁移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运用多种学科技能分析评价能力,为考试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贯彻新课程理念。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如注入式、灌输式),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如发现式、探索式)。”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中,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体验中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不断提高学生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能力,这是新时期对历史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是时代的机遇,更是强者的挑战。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得到最优化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第7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鱼骨图技术 工作页设计思路 引导问题

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工作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规范自主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进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总结、疏理、评价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反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达到该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页的开发质量是决定一体化课程最终实施效果因素之一。

本文以电气专业技师层级工作页开发为案例,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如何设计工作页。

一、如何用鱼骨图技术分析

1.分析工作任务

(1)分析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技师层级的典型工作任务,其中有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是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描述如下:自动化生产线是能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完成一系列生产动作,连续实现多工序生产过程的装置,通常由多个工作站及站间接口拼接组成。每个工作站由机械本体、动力驱动、信号测试、信息处理、执行机构五部分组成,都可独立完成某单一工序。

在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销售部接受订单后,交与生产部门,主管根据合同要求安排生产;在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企业中,当自动化生产线出现故障率高、能耗过大、器件老化时,设备维修人员向设备管理主管提出改造、大修申请,经批准后,由设备维修人员进行改造、大修。

在以上两种情况下,技师从负责人处接受任务,阅读分析技术资料,制订联调方案,带领中级工、高级工现场联合调试(电气参数、控制程序、工艺、稳定性等),参与验收,交付使用。

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应遵循合同书或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文件中的各项参数、指标。

(2)分析气压表外壳模型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出的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工作任务,从中精选出有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合并、归类后可分为二类如下:自动顺序动作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固体;自动过程控制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流体;

本文以自动顺序动作生产线电气联调(工艺对象为固体)类的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为工作任务案例进行分析,利用鱼骨图分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及每个工作过程对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2.分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

利用鱼骨图技术,访谈企业实践专家后,可分析出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如下:

工作过程一:明确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二:制订联调方案;

工作过程三:现场联调;

工作过程四:验收交付;

工作过程五:总结。

3.分析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在确定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后,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工作过程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具体步骤如下:分析完成工作过程的工作步骤;分析每个工作步骤对应的输出成果;分析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完成对应的输出成果;分析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掌握对应的技能。

可对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析。

二、如何设计工作页

利用鱼骨图技术分析气压表外壳组装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联调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后,开始设计工作页,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工作页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规范自主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进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总结、疏理、评价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点,反馈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达到该教学项目的培养目标。工作页的设计开发质量是决定一体化课程最终实施效果的因素之一。

工作页的设计思路要遵循: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知识点设计碎片化,技能点设计规范化,输出成果可评价化。

1.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

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一致,学习过程的设计要体现工作的系统化,确保学习过程即为真实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系统工作能力。设计工作页时,将工作过程转换为学习环节,在工作过程的总结环节,设计为总结拓展,拓展为编写同类任务的联调方案。具体学习环节如下:

学习环节一:明确工作任务;

学习环节二:制定联调方案;

学习环节三:现场联调;

学习环节四:验收交付;

学习环节五:总结拓展。

2.知识点设计碎片化

学生需要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才能要完成某一环节的输出成果,自主学习知识点后,能够更加有效地指导技能点的训练,从而能更好地学会知识点,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

为了更好地学会知识点,需要将知识点设计碎片化,逐个知识点设计引导问题。引导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逐次递进。例如:PFOFIBUS-DP总线参数配置方法知识点学习为案例,设计引导问题:有哪些硬件组成了本条生产线上PFOFIBUS-DP总线网络,需要在哪个软件中配置PFOFIBUS-DP总线网络参数,请选择本条生产线上需要配置的总线通信方案(1主多从MS、1主多从DX、多主1从)并说明理由,请说明你选择的PFOFIBUS-DP总线通信方案配置参数的步骤。

3.技能点设计规范化

在完成上述知识点储备学习后,可设计技能点训练的引导问题,此类引导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出训练的规范性。设计引导问题:根据《通过PROFIBUS―DP实现带集成DP接口CPU之间的主从通信byte作业指导书》,配置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撰写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作业指导书;输出成果评价标准化。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操技能的训练,需要输出一个成果,用于检验学习的质量。输出成果必须可测量、可评价,如:撰写《本生产线的PFOFIBUS-DP总线参数配置作业指导书》。

三、小结

鱼骨图技术是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转化的桥梁,通过鱼骨图技术分析出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步骤、输出成果及相应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后,开始设计工作页,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

工作页的设计思路要遵循(四个化):学习过程设计工作系统化,知识点设计碎片化,技能点设计规范化,输出成果设计可评价化。

参考文献:

[1]童华强.鱼骨图学习任务分析技术在一体化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3(9).

第8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效果;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微课教育资源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微课具有现代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将微课资源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特点

“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可以说是传统教学视频在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微课”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到目前为止,国内仍然没有发现对“微课”做出的准确定义,主流定义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就某个知识点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微课”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的资源构成可用“6+1”来概括,即:“1”是指“微课”的核心资源微型教学视频片段,“6”是指与所相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素材课件(微课件)、教学反思(微反思)、学习反馈(微反馈),练习测试〔微练习)、师生评论(微点评),等辅教与学内容。微课资源具有时间短与内容少的特点,微课视频的信息容量较少,但交互性较强,方便师生利用。这些特点是微课资源的普遍特点,高中地理微课资源还有极个性化特征。

(一)生活化特点

有教育价值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应当与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符。教师利用地理微课资源,将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与高中学生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母咧醒生的生活中获取教育素材与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交通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搜集本市近些年来交通条件变化图以及新闻资料,用微课形式呈现给学生。用生活化的微课资源实施教学,往往能够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创新。

(二)趣味化特点

微课资源与多媒体技术密切相关,在微课视频中,大量的信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微课资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刺激学生的神经,让高中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微课的存在,不仅让地理知识变得立体化,更让地理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三)综合化特点

教师在选择与制作微课资源时,不仅要考虑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容与特点,还要考虑其它学科的内容与特点。从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合在小小的微课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微课资源具有综合化特点,在于其是多学科知识的集合,更具有明确的主题与科学的内容,有利于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二、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式

(一)利用微课,优化新课导入

课堂导入,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有直接影响。在讲解新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与新授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作用,利用现代化的微课导入方法,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积极参与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河谷形成的动画以及冲积平原形成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微课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陈述性文字以及图片。这样的课堂导入符合高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过程有所了解,会让之后的学习更加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微课,优化知识讲解

知识点的讲解,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初中地理知识相比,高中地理知识更加丰富,难度更大,理解起来存在困难。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要利用微课降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让地理学习变得零负担学习。巧妙利用微课,去解决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思维的清晰化,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知识时,学生要学习区域自然资源在农业、工业以及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特点。多个零散知识点的集体出现,会让高中学生猝不及防,学习起来找不到头绪。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去整理知识点,将看似混乱的知识点分好类,在三五分钟时长的微课引导下,打消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让微课成为高中学生地理学习中的一个灯塔,能够促进地理课堂吸引力的提高。

(三)利用微课,鼓励学生探究

地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强,许多地理概念具有专业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微课对抽象的地理知识点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到自主探究的动力。一直以来,教师过于重视地量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开发。在微课出现之后,教师要借微课之力,让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微课,做地理知识的提取者。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天气系统的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系统、锋面气旋以及气压系统等知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与特点。教师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各个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用文字去描述每一个天气系统,有利于学生地理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提取成果与课本陈述相对比,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是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高效手段。

(四)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地理学科知识的涉及面较广,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学生不仅在学习自然知识,还会接触到许多人文知识。在自然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时间、空间等多个角度去思考、去想象,才能理解地理知识。对于离高中学生生活较远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多利用微课去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地球运动的知识时,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地理现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教师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地理知识点。

(五)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总结

总结,是高中地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总结环节,学生与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内容,加强记忆。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再次提起精神,积极动脑去回顾本节课的所用知识点,并找到高效记忆的线索。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微课”目前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目前,有关地理“微课”方面很少。本文从新课导入、地理知识详解、地理知识探究学习、场景模拟、知识点总结、课程练习制作方面探讨了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并指出,在运用“微课”时应该注意“微课”的适用性,必须满足微课表现鲜活性、微课目的要明确、微课“生活性”原则等问题。像在讲解有关于海岸与海底地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二者对比的图片与文字,让学生在对比中回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根据微课资源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总结成果,能够让课堂在结束阶段变得热闹起来。在民主的总结氛围中,地理教学成果会得以升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微课资源的应用在我国教育领域处于起步阶段,但却给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利用更加科学的思想去调整教学活动,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用微课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才能让高中学生建立全面的地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艳辉.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6(07)

第9篇:教育综合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车维修;任务驱动;中职教育

TG659-4;G712

目录

一、 任务驱动的理论所在

二、 任务驱动对数车维修的必要性

三、 任务驱动在数车维修中实践方法

四、 任务驱动在数车维修中取得的成效

随着我国的中职职业教育高速发展,职业教育从扩大规模发展到寻求内涵发展。原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中职学校的重中之重。

一、任务驱动的理论所在

任务驱动教育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的教育方法。它以强调认识者的学习主体作用为出发点,结合教师的引导,从而展开的以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师教生学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数控车床四工位刀架的拆装任务,从超远模拟软件中,将理论基础运用到模拟拆装的原理,步骤,方法等等,再到实践中总结工作经验。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二、任务驱动对数车维修的必要性

数控车床维修是一门集专业性与难度系数较高的课程,如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广大学生来讲是一件事倍功半,得不偿失的事情。所以,随着任务驱动教育方法的出现及推广,以及任务驱动教育方法也不断创新与完善,数控维修课程得以开展的良药。

多年来我校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然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在各种课程中试着改变和创新,试着突破传统教育方法,真正M足学生的求技需求,但效果有限。唯有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以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为主体,以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为目标,全心意的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总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解决在数控车床维修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例如:

在任务运作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三、任务驱动在数车维修中实践方法

由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为教学理念,故它的实施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任务引入

在这一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知识点,设置一个典型的任务案例。学生在拿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要留足一定的时间及空间,让他们思考,同时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2.知识讲授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根据之前布置的任务,对学生进行深刻的讲解,让他们对这项任务所关乎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要认真仔细的归纳其中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增强记忆,以便于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3.分析问题

待教师讲授完这个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也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学生要积极反馈这个知识点所包含的各种问题,各个击破,不放过一个细小的环节。

4.分组解决

了解完学生的疑惑,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配,让其在各个小组的讨论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耐心的听取他们的辩论,分析他们的疑惑,尤其是在数控车床维修的实训之中,更是关注各组学生的遗漏不足,对他们进行提醒,或小组之间互助,使得他们在学习实践的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了解数控机床,积累各种维修经验。

5.总结练习

教师在此次任务驱动完成后,要及时整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总结出总要的知识点,重申数控车床维修实训的重难点,继而回顾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任务驱动在数车维修中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具体的阐述,可以得知任务驱动教育法在数车维修中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我们广大中职学子来讲,任务驱动学习法有力的解决了数控难问题。让数控车床维修一门难以学好的课程变得简单容易。同时,任务驱动的教育法也在本校得到推广,并受到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