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育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终身教育角度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整个教育工作顺利、正确执行的核心所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应以符合终身教育理念和视角的教育体制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和支撑。新时期幼儿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将幼儿作为教育体制建立及工作实施的主体,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和主观感受作为整个教育体制建立和完善工作的重点与核心。另外,幼儿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应明确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成长特点和教育需求,以帮助儿童体验和感悟世界与生活、锻炼综合能力、培养综合素养为主要目标。幼儿园在广泛参考国内外幼儿园终身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教育体制建立的成功案例,结合以往教育经验,深入了解和分析幼儿实际成长状况及能力、素养层次,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教育层次和不同的教育方向,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教育体制,并通过实际实施及时调整和修改。
终身教育视野下幼儿教育内容选取。在制定和完善合理、科学的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应选取合适的幼儿教育内容。任何体制和教育理念下的教育内容直接决定了整个教育工作的基调,教学资源的充实与否关系到幼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适应性。与幼儿认知及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应有针对性地从儿童所熟悉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及简单的社会活动中选取日常教育题材和主题。例如,教师可抓住幼儿对自然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的色彩、声音及味道对孩子们的吸引力,选取儿童普遍感兴趣的自然风景和现象,带领儿童郊游或者散步,或以简单、有趣的游戏作为教育内容。
终身教育理念下幼儿教育的组织和引导。幼儿教育的组织及引导即对学前游戏教育内容及框架的具体实施。影响教育组织及引导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是:儿童每日的学习时间、整体教育阶段、教师组织和引导方式等方面。教师可根据既定的教育内容和主题,运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实施教育引导。
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一般情况下幼儿教育对于情境游戏设置都包含了幼儿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就幼儿教育游戏策略制定归结以下几个关键性的参照方向:
1.幼儿在游戏中的核心地位。幼儿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围绕幼儿来进行的,也就是说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必须由儿童来进行主动的把握。老师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接触生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素养和人格方面的培养。
2.能力培养。幼儿的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当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所以,情境游戏的设置应当注重对于知识的融入,使得幼儿在游戏中尽可能的获得提升。
二、幼儿教育中情境游戏的应用策略分析
研究发现,目前在幼儿园所进行的游戏方式一般有班级集体游戏、自由游戏和有一定目标的定向游戏三种。其中目标定向游戏是最容易实现情境游戏设置和兼顾游戏目标的一种游戏方式。以下对于情境游戏的设置归结为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合理的游戏方式设计。进行游戏方式的设计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游戏方式的改善,使得所有需要参与到游戏的幼儿都能够很好的提升兴趣。也就是说通过游戏方式的设置,能够促使幼儿更愿意主动进行活动的参与,不强制幼儿参与游戏,对不愿意参与游戏的幼儿通过合理游戏方式的设计引导幼儿参与游戏,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意愿。
2.对教学知识进行融合。通过游戏来进行教学知识的融合,首先是可以加深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巩固,其次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拓展。通过进行游戏来进行学习,幼儿会在一次次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的增强成就感,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进行游戏选择和设计的时候,最好是安排脑力和体力锻炼相互结合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室外实践和问题思考的方式来进行体力和脑力的训练。通过这些游戏的训练,学生的基础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农村幼儿教育教师队伍新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竞争的核心在科技,科技的核心在创新,这些都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师这一群体的素质更为重视。幼儿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形势下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现对临沂市幼儿教师的现状与建设展开论述。
一、临沂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
1.结构失衡。通过调查发现在现有的幼儿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有一半的比重,中专学历为68.9%,教师无教师资格证书的占72.6%,未评定职称的占76.4%,非幼教专业人数占61.3%,男教师只占4.1%。合格的教师只占少数,幼儿教师整体结构严重失衡。
2.资格缺失。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对幼儿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三令五申要求幼儿教师要持证上岗、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但是在农村各乡镇私人幼儿林立,对幼儿教师准入关把得不严,资格缺失这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缺乏教师资格证、非幼教专业毕业,大多是一些没有经验、没有资质、没有职称的临时代课的教师。无法形成稳定、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直接“溃败”了幼教质量的堤坝。
3.基础薄弱。从整体上幼儿教师队伍基础薄弱,许多教师的专业技能根本就不达标。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的专业水平一般和较低。教师从整体上呈现非专业和低学历的情况。
4.平台放逐。教师的素养与能力需要在不断的培训与进修中得到不断的提升,这样才能符合教育形势的发展。但通过调查发现有近78.1%的教师在三五年内都没有机会参加过任何形势的专业技能培训,93.5%的教师几乎没有获得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等业务称号的机会,84.1%的教师没有承担课题的机会,76.3%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大多数幼儿教师被主流教育边缘化。失去了自身发展的平台,也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5.条件艰苦。一是工作环境差。农村幼儿园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其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恶劣。二是待遇条件差。大多农村幼儿教师只是保姆型教师,只是简单的看孩子,工资待遇低,进修机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幼儿教师队伍素养的提高。
6.观念落后。许多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与训练,固步自封,观念陈旧,无视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使得幼儿在本来应该玩耍娱乐的的阶段变成了机械地学习。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幼儿教师整体素养不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要加快幼儿教学改革步伐,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身心成长环境,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幼儿教师整体素养的提高。只有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幼儿教师队伍,我们才能让幼儿在此阶段得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成长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临沂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1实施倾向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步入新时代,各国更加关注幼儿教育改革,世界各国已经普遍普及幼儿教育,这逐渐成为公众责任。我市作为完成了普九、准备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从娃娃抓起”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要充分认识区域幼儿教育的“基础先行性、公益福利性和政府主导性”特性,把幼儿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尤其对于农村幼儿教学要进行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将私立幼儿园纳入管理体系,给予大力扶持。根据上级部门制订的幼儿园建园标准、编制标准等指导私立幼儿园的建园与管理,严查办园资质,整顿教学秩序;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加强对园长的培训,避免园管理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行为。
二是加大经费投放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对于规范化正规化的幼儿园给予经费扶持,确立幼儿教师的正式身份,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以保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2.把好聘用关,建设良好的教师队伍。我们可以在各乡镇建立试点,从教师的选拔、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与监督力度。一是严把选拔关,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要刹住唯亲任用、走后路之风,从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根据成绩择优录取,以确保教师的师德、修养、学历、资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养。二是加强考核力,让教师竞争上岗。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予辞退。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自身的危机意识,激励广大教师上进,不断地进行自修;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优化幼教队伍。空缺岗位进行公开招聘,加大职位聘用的分开化与透明度。调查发现建立积分管理模式很有效果,将幼儿教师的全面素养与能力纳入评价机制,而不是单一评价,这样更能对教师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使每个教师都能对自己有客观定位,看清自身的薄弱环节,取长补短;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素养的全面提升。
3.建立培养基地,优化队伍结构。基于本地区幼儿教师的情况,依托本区域教育学院,着力打造高标准的“农村幼教队伍培养培训基地”。一是定向培养。近年来对幼儿教育更加重视,幼儿教师缺口很大,同时现在就业形势严峻,我们可以建立“订单式”培养,以解决就业问题与教师的缺口,从而为幼儿园配备有资质、有学历、高素质的优良师资。二是在职培训。由上级部门统筹,建立高效的在职培训体制,将各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纳入其中,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对本区全体职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提高幼教队伍的学历与专业水平。最近一个时期,要强力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培训,首先保障幼儿教师“合法”的任职资格;要全力推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以保证幼儿教师“合格”的任职能力;要大力推进“学历提升”培训,以保证幼儿教师的“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总之,幼儿阶段的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与主导性作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素养的全面提高。通过调查,我区在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已初见成效,为广大幼儿园培养与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但我们并不能停下步伐,而是要认真研究教育形势,深入幼儿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把此项工作抓下去,为培养一批“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的教育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赛园.县域幼儿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林红.区域幼儿教师队伍的现实问题与对策[J].山东教育・幼教园地,2011,(10).
【关键词】幼教素质培养策略
一、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概述
虽然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差异不大,可是教育的对象各有不同,幼儿教师面对的对象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孩子,所以幼儿教师承担的社会角色并非只是一个老师。新的法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加速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和改革。与此同时由于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特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和其他类型的职业素养含义大有不同。幼儿教师职业素养是一个教师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经过专业的训练和不断的学习,逐渐学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运用在实际的教育实践当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是一个新手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品德的成熟幼儿教师。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事业随之蓬勃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都想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幼儿职业职业素养被更多的人关注。幼儿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幼儿的健康成长完全靠一支优秀的教师来守护,教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
二、如何提升职业素养
1.个人修养
(1)道德修养
由于幼儿教育重则影响一个孩子的未来,幼儿教师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对于事业要忠于事业、热爱事业,幼儿教师要对教育充满热情,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也应该具有爱心、耐心、细心以及责任心。幼儿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才会去热爱教育事业,有光荣感、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应该不怕耗费自己的精力帮助孩子去进步成长,让他们的智力、体力更好的发展。
(2)热情态度
对待幼儿要充满爱心。毕竟都是祖国的花朵,幼儿年龄很小,故而其性格、脾气皆和常人不同,且犯错在所难免,爱讲话、睡觉不老实更是孩童的天性,作为老师更应该亲近他们、爱护他们,耐心地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幼儿也是一名幼师的基本素养。
(3)团结集体精神
一个学校一定不止一个老师,老师们应当团结协作,在团结和谐的气氛下育人子弟,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强教育的一致性。
2.知识储备
即便你有再好的服务精神,没有坚实的学识在课堂上也只能束手无策,所以说知识是一名老师教育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让自己的学生拥有所学的知识,自己有着更多更扎实的知识尤为重要,文化素质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专业知识是为其一,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居第二位,教育科学知识也不可或缺,三者缺一则不能称作完美。因此教师在剩余的时间里,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文史方面,音体美全面发展,老师应该具有多方面知识储备。
3.能力要求
(1)语言的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承担着传播文明的重担,耳濡目染是一个人接受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如果幼儿教师不能把书本中的课本知识、教学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穿插其中,幼儿又怎么可以学到知识。
(2)教育教学能力
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幼儿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活动组织能力。可以在学期内组织一次评优选先的活动来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也可以在平时课堂上进行这种竞争的方式,来取得教育的成果。
(3)自我控制能力
为保证教育事业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不断地做计划、做检查,在对自己的教学行动要实现安排,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意识地评价,反思,对自己未完成的教学行动要重新规划,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
4.心理素养
幼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才是整个幼儿教学整体的核心,也是影响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拥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就会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况且现在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了良好的心理,自然不会偏向孩子的智力教育,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前言: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们对孩子教育予以高度关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环节,关系到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纵观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幼儿知识教育是其教育教学重点,但在培养学生其他能力上存在不足,使得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素养不尽人意。高校作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主阵地,要推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不足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展形势下,我国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环节。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少高校扩大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或新设了学前教育专业,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数量大幅度提升。从数量上来说,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能够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需求,但从质量上来说,却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大,让整个教学流程受到干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不尽人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模式下,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育能力,但在其他能力上往往存在不足,教学经验多以教材为基础,在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创新上存在不足。
(二)学前教育课堂体系有待改进
在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下,绝大多数高校均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但在教学理念上存在一定不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灌输式教学模式一致存在。受这一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必须将教学放在如何提升幼儿成绩上,丰富幼儿的基础知识积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缺陷,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造成负面影响。高校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推进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素质教育的洗礼,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进一步认识幼儿教育,并学习和吸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及思想。然而,当前部分高校未能关注课程体系变革,主要着眼于教学模式,使得所取得效果相对有限。
(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
不少高校均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均在形式上进行改动,将理论知识讲解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对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使得幼教人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在当今时展形势下,幼教行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幼教素养,但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上存在不足,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缺乏感染力。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和完善,仍采用统一标准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其他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不少学前教育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及时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在处于幼儿方面的问题时,常常手忙脚乱,找出到及时有效的应对方式,在实践经验及应变能力上存在不足。
二、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对策
(一)调整学前教育教学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如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重点。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方式、角色扮演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并引导学生基于幼儿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及内心需求,为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故而常常出现提出让大人尴尬或难以解答的问题。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并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应对,以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灵活有效地解决各种幼儿问题,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传统教育理念进行调整,构建健全的课堂体系
高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时,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改变以往将知识性教学作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吸收和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传统的教育理念,调整实践课程及理论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在丰富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大多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对游戏具有浓厚兴趣。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幼儿教学规划,并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主题,通过开展这种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幼儿和学生能够友好的交流沟通,并能够自主规划和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打造出一堂优质的幼儿课堂奠定基础。
(三)制定健全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评价体系
所制定的评价体系及执行情况和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具有极大关联。在之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内,知识能力教育被作为关键环节。但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为此,评价体系要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高校要秉承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评价习进行创新和调整,将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等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不再单纯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托幼机构等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尊重和爱护学生,明确学前教育在孩子成长发展中的重要性,挖掘各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层次研究,从而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然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较高难度,并不属于单纯的技能学习环节,而是在理念上的深入。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后劲能力。
(五)适当添加新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不少幼儿园推进了课程体系创新,将现代化课程体系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如多元智能理论。然而,不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不佳,由于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前教育。为此,高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要对这些新理念及体系进行科学分析及研究,组织教师到其他院校或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有效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切实提升高校学前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自身在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幼儿园注重教学模式创新,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开展了别具特色的课程,诸如幼儿戏剧、幼儿种植园。通过开展种植课程,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播种等环节,深刻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提升学生爱惜粮食的意识。通过开展幼儿戏剧课程,能够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幼儿的表现能力及表达能力。为此,高校在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时,要适当引入这些具有创新性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总结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校园合作
当前,伴随国家发展,社会给予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性也逐渐提升。学前教育事业的进步对于培养该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的教育机构只有加强与幼儿教育机构的沟通和联系,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幼教事业需求,具备良好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幼儿教师。因此,开展校园合作,寻求学校与幼儿教育机构的全新合作模式具备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合作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园合作培养模式能够通过幼儿教育机构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加强双方联系,建立起专门的领导和知道机构,实现对教育资源更加深入的开发和共享,降低专业教育成本,进而推动幼教事业发展。幼儿教育机构不仅能够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提供更加精准预测,例如人才需求预测,市场需求预测等,还能够直接完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工作。此外,通过校园合作模式,学校可以为学生寻求更加良好的实践场所,获取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指导。通过开展学期见习工作和毕业生实习工作,增加幼教机构和高职院校的合作深度。引领学生对教学工作中的以能力为根本,以道德为指导等标准有更加清晰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学校与幼教机构的合作,还能够通过开放网络资源和文献资源的形式加以实现,提升相应资源的共享程度。幼教机构组织重大活动时,学校可以号召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促使双方就课题研究和开发方面展开合作。作为校企合作发展的产物,校园合作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能够满足教育活动和生产劳动相互结合的客观要求,使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学生和社会发展。
二、校园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分析
(一)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向
伴随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善的,多方向的教育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方案设计时,要坚持以与课程相关的时间系统为载体,加强对幼教机构,社会资源的运用,以未来学前教育对本专业提出的需求为标准。因此,对广大高职院校而言,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积极的立足校园合作模式,以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教育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培养导向,最终设计出详细的,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专业。
(二)以幼教岗位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时,如果不能满足社会和幼教岗位对于幼教人才的要求,会直接导致到学生所学习理论知识与所掌握实际能力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学生就业和幼教事业发展,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等后果。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要坚持以岗位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教育目的开展。这种教育导向对高职院校与幼教机构的结合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加深彼此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自身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掌握准确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实践能力,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建立更加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要跳出传统模式禁锢,对以往体系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努力探索,增加对实践技能的重视,最终培养出具备扎实理论基础,良好工作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加快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速度,更好的推动幼教事业发展。
(三)依托资源改革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工作时,应寻求与幼教机构更深入的合作,依托幼教机构资源优势,将幼教工作中的典型事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学习,加深学生对岗位需求的认知,调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知识宣讲不同,新型教学实践一体化方式的开展,明确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一体化进程,为学生在校学习和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出更加紧密的对接。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和幼教机构的合作,还应当体现在建立起完善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能够对学生自身具备的品德,身体素质,专业知识掌握,实际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评定可以采用幼教行业常用的职业技能鉴定方法进行。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则需要在学习过程和职业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方式和环境进行培养。通过高职院校和幼教机构对学生的共同评价,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社会,幼教事业对幼教人才的需求,以此为标准,学校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未来幼教事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具备良好职业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幼教人才。
三、结语
总之,基于校园合作模式进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可以更好的实现校园双方资源共享、相互支持、优势互补、互惠互赢的良好开端,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不同地区幼儿教师教育的优质、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宿丽艳 耿洪波 单位:通辽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冉茂乾.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科学导报,2016,(10):115-1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生活即教育”,即教育原本就是为了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孩子们一旦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会更聪明、能干、有悟性。
关键词:
幼儿;教育;生活化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学前教育,他针对当时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创立了这套比较全面的幼儿教育理论,成为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在幼儿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所以,我们应当明确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教育对幼儿的重要影响,对未来的长远意义。
1生活化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点明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对目前幼儿教育实践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1教育内容更为生活化。生活是主体,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但是,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忽视儿童实际生活状况,让教学活动演变成了枯燥的说教。因此,幼儿教育实践中考虑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发展,让幼儿在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能力。教育内容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得到成长。
1.2环境创设更为生活化。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中,社会就是学校,社会中可以提供任何所要研究的问题。”所以,陶行知认为课堂要放到社会生活和自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利用图片、视频、教学挂图等已有的教具进行教学,忽略了幼儿的直观和实地的感受。但实际上幼儿一定要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生活经验,对环境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且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直接经验。基于这些,教师就应充分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和社会及自然的互动中获得最丰富而直接的经验。
1.3教育方法采用“做中学”。陶行知也认为:“在进行生活教育时要让受教育者亲身去感受,才能得到最直观和清晰的经验。”因此,我们就要为幼儿再现多样的生活情景,提供丰富多彩的玩教具,让他们在和环境材料及老师、同伴之间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2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2.1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既关系到幼儿健康发展又影响着幼儿能力素质的形成。幼儿教师应利用手指操、儿歌等多种多样的趣味活动方式,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中,从而培养幼儿基本自理能力。如:学会正确的洗手方式、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幼儿教师还应注重对幼儿行为能力养成过程中的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幼儿反复练习,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最终习得正确的生活习惯。练习的逐步成熟会让幼儿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地理解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思维发散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同步提升。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可推断出:幼儿会在掌握某项技能的过程中向身边的伙伴、家人传递相关信息,进一步发展其社会交流与语言表达能力。
2.2合理饮食习惯的养成既是幼儿成长的物质保障又是幼儿教育的精神保障。陶行知先生主张的“做中学”强调在做中养成习惯,即在实践中养成习惯。当幼儿所应掌握的能力成为自身适用的习惯,就印证了教育与生活已较好的融合。在就餐问题方面,幼儿教师、家长应为幼儿提供安静、愉悦的就餐氛围,在幼儿就餐前讲明:不挑食、不浪费的饮食要求,并在就餐过程中及时的监督和引导,与幼儿交流在家、在幼儿园饮食的详细情况,培养幼儿基本素养和动手动脑等实践能力。
2.3注重新型师幼关系,充实幼儿教育生活化。师幼共长,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更是幼儿成长中的聆听者、观察者。在幼儿基本素养和能力形成中应及时观察和回应幼儿的需求,尽职尽责地成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启发幼儿无限的思维创设能力,开展有探索意义的互动。从合作者、研究者、欣赏者的角度来鼓励、挖掘每个幼儿的特质。“教学做合一”中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延伸自主思考、交流探讨、携手同做。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与发展是从“动手”开始,切入活动与思维的联系。通过阅读、游戏、家园互动让幼儿了解多方面的知识,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充实,让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更为坚固。幼儿教师要明确幼儿的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幼儿形成亲密友好、管理合作的新型师幼关系。
2.4家园合作,共育幼儿教育生活化。幼儿最初的生活经验源自家庭,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将家长作为活动实践的参与者,定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支持者与监督者。陶行知先生曾言:“我们对于儿童有种极端心理,都有害于幼儿成长。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不切实际。”幼儿教师将借助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传授正确培养幼儿能力的方法、传播合理端正的培养精神。让家长在思想上正视教育养成中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心理发展规律,可适度拓宽幼儿特质的培养。在行动上抓住生活细节中的每一个契机、循序渐进地引导。无论是家园合作中的活动还是实际生活中,家长都要充分发挥与幼儿一对一的沟通优势,尽量为幼儿创造学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多项知识。帮助幼儿在多种活动中,反复体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愉悦感。
2.5社会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教育生活化的拓展。交往与合作是新世纪人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一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受制于成长环境、接物待人等后天因素影响而形成。这一项能力塑成同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相互依存。幼儿教师和家长要多创造一些让幼儿与同伴、成人间合作完成某件事情的机会,如:家长事先准备好活动用品,邀请幼儿的同伴共同画画、做手工等,使幼儿逐渐理解、学会与他人合作胡方式,体会互动交流的乐趣。学会协作和交涉不仅是学习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关系幼儿未来生活、工作的必备之举。幼儿教育生活化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教育过程,还是幼儿知识和技能最终形成的动态过程,幼儿的兴趣和知识的接受是不断更新的。幼儿教师、家长应该积极、正确地引导幼儿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积累能力,还要注重教育的动态化,那么就要求教师和家长都应时刻提升幼儿成长有关常识性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幼儿教师还要创新教研、教学方法,以更为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梅琳 单位:陕西省商南县富水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经历。我国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我国《教师法》在第十一条中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即可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按我国学历划分标准,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最低要求只相当于高中学历。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制度对学历的要求是比较低的,而发达国家则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取得学士学位,即达到本科学历。日本的幼儿园教师主要由300多所4年制大学和2年制短期大学培养,还有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研究生教育的大学。日本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制度,采取学历与履修学分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既保证了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也保证了专业素质。“在英国,合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是读完教育学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学历是幼儿园教师文化水平的保障。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学历要求也应逐渐提高,大专化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的趋势,也应是幼儿园教师准入的起码学历。只有具备大专以上层次的学历才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原因有二:一是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一个人获得学历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格的过程。幼儿园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因为幼儿园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教师,他们要担负着幼儿全面的教育工作,其教育内容涉及科学、社会、语言、艺术、健康多个领域。大专学历的知识水平、学识修养、个性品质等基本上能满足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二是年龄与身心发展的要求。按我国学历获得的现有制度来推算,获得大专学历的人年龄应该在21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基本完善,对自我的认知比较清楚,对职业的看法已基本稳定。而一个高中毕业生或相当高中学历的毕业生还只有18岁左右,受社会阅历、人生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职业的选择也缺乏稳定性,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
二、职业道德与情感———幼儿园教师入职工作的源动力
职业道德与情感包括做教师的起码道德和做幼儿园教师的独特情感与态度。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做一名教师,首先要求自己道德品质过硬,能实实在在地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其职业情感态度和理念包括职业理解与情感、幼儿观、幼儿教师观、幼儿教育观等。职业理解与情感指理解幼儿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明了其职业的艰苦和责任的重大,认同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工作,具有职业理想,期望把幼儿教育作为自己的事业。换句话说,就是指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比热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必须有对这一职业浓厚的兴趣,否则是很难当好幼儿园教师的。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是:“幼儿生活的照料者、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幼儿与社会沟通的中介者。”该特点是从教育对象来定位的,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些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的幼儿,他们的吃喝拉撒需要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需要呵护,因此幼儿教育是复杂的、繁琐的、艰辛的。它需要幼儿园教师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与责任心。“教师必须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孩子生活要关心、教育孩子要精心、观察孩子要细心、引导孩子要耐心、服务家长要热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我们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待孩子以爱为首。爱心是幼儿园教师职业情感的中心,它直接左右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薛烨的文章《幼儿教师的信念、理念和文化实践》中研究统计,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的最重要的三个品质,1985年统计结果如下:理解和喜欢幼儿占84%,慈爱热情66%,善于创造42%;2004年统计结果:理解和喜欢幼儿占76%,敬业和诚心诚意65%,善于创造37%。两个统计结果都显示了对幼儿的理解和喜欢是幼儿园教师品质的“首位”。这种职业情感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源动力,没有对幼儿的热爱、对幼儿教育的热爱是不能胜任这一职业的。我国的幼教大师们,陶行知、陈鹤琴等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无一不诠释着这一真理。而近几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的案例却让人担忧,这些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何在?据了解,他们大多是混入这一行业的无证从业人员。日本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情感和态度,为了保障和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制度,为幼儿园教师的持续发展和自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幼儿园教师准入标准及整个幼儿园教师教育过程中,都把爱幼儿、爱教师职业的使命感与责任心的培养作为基本素质,把支持幼儿发展,提供综合性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作为必需的专业素质,使其贯穿于职前、职中、职后培训的教师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情感在幼儿园教师任职资格的审定过程中怎么操作?笔者认为可以与教育实习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考察与评价。评价形式应多样化,如测评、座谈、实践观察等;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如自评、同行评、园长评、幼儿评、家长评。
三、专业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入职工作的核心条件
从事幼儿教育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提出了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幼儿发展的知识、幼儿教育和保育的知识、基本知识素养。目前,幼儿师范学校开设的专业理论课《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这“三学”系统地介绍了幼儿发展的知识、幼儿教育和保育的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从五大领域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提出了幼儿发展的培养目标与内容要求。这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知识第三点“基本知识素养”是相一致的,即具有一定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应掌握这些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的理论知识都应通过严格的笔试,达到一定分数线才能合格。周洪宇在《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建立健全教师准入制度》中分析了我国目前教师资格考试的弊端和问题,如考试只限于非师范专业的申请者,“考试科目只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这势必难以真正考察申请者做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必须对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作较全面的考试。专业能力不是指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而是指《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能力:如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培养单位还存在严重的偏重艺体课现象,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当一名幼儿园教师就是会唱、会弹、会跳、会画即可,导致了一批幼儿教师能歌善舞,自身有很高的艺术素养却不会教育幼儿,不会组织幼儿园活动。因此,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等综合知识,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康建琴在《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中,从“了解幼儿、环境创设、活动设计与组织、教学策略、资源利用、专业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要求。《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的专业能力则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安排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笔者认为,在以上这些能力中,“说”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它既指幼儿园教师的语音标准程度,普通话要达二乙以上水平;也指幼儿园教师能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儿童化语言讲故事、组织教学活动及与幼儿进行交流等等。专业能力对于一名幼儿园教师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虽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能力可以逐渐提升,但湖南师范大学杨莉君教授的调研表明,“农村幼儿教师外出培训和园内专业培训都明显不足”,因此,入职时应达到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四、实践经验———幼儿园教师入职工作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学前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培养策略
引言
学前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得以成功实施取决于师资质量的高低。打造专业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是我国学前英语教育得以顺利而成功开展的基石。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和访谈,对师资现状及学前英语专业发展需求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大专层次学前英语师资的教学实践和产学研成果,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经验,就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探索出适合专科办学层次学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和策略。
一、学前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
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特点,学前英语教师应能够采用先进的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一名称职的学前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其次应当是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学前英语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培养全面掌握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幼儿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能独立组织幼儿一日教育教学和保教活动,能独立设计和组织学前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并有着崇高的幼儿双语教育职业理想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学前英语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构建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从以下四方面建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念,以及职业态度;身心素质。
(一)专业能力。
1.制定教育教学目标的能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制定幼儿英语教育和五大领域教育教学目标。
2.创设和利用教育教学环境的能力。包括制作教具,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创设健康、安全、愉快、轻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能力。
3.教学能力。即幼儿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和幼儿园五大领域(社会、健康、艺术、语言、科学)的教学能力。
(1)选择教材、分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能够根据手边教材,分析语言知识点,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幼儿英语教学法的运用能力。
(4)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
4.评价能力。对幼儿学习效果及幼儿教育相关教育教学的评价。
5.反思能力。
6.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7.科研能力。
8.与幼儿、家长及同事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
9.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
10.游戏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
11.终身学习的能力。
12.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13.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具有听说读写译的中级水平。能用英语流畅地组织幼儿英语教育教学。
14.具备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相关技能,以及唱、跳、弹、画、说等艺术技能。
(二)专业知识。
1.双学科知识。首先是幼儿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包括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知识。其次是英语学科的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核心问题理论知识,语法和听、说、读、写、译等综合知识基础。
2.深厚的双元文化基础知识。
3.职业智能和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相关知识;教师法和教育法规知识。
4.通识知识。包括人文、社会、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5.师范类教育相关知识。包括基础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普通话、计算机。
6.教学法知识。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教学法知识,游戏教学法,以及幼儿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知识。
7.艺术类理论知识。包括声乐、乐理、绘画、琴法、舞蹈创编等知识。
(三)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理念和职业态度。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具有崇高的双语教育职业理想。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幼儿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幼儿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树立先进和开放的教育理念,保持教育工作的前沿性、时代性和前瞻性。其次,要有健全的人格;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和犯罪记录。此外,要做到敬业乐业,在幼儿保育和教育工作中,要富有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对幼儿富有爱心、热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关爱幼儿,帮助幼儿,让孩子感觉到安全、幸福、轻松。
(四)身心素质。
学前英语教师要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有稳定的情绪,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豁达、平和的心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同时,要具有同理心,能够正面地理解社会、理解孩子;跟家长、同事、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良好的身心素质能给孩子营造安全、健康、和谐、轻松,充满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且能够影响和引导幼儿,有助于幼儿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培养,帮助幼儿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三、学前英语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优化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师资。
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师资培养质量。教师教育者只有熟谙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动态,以及最新的教学方法,了解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才能从宏观上把握学前英语教师培养的方向和专业素质培养的策略,引领学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学习,并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由于学前英语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大多数学前英语教师教育机构的培养者都没有幼儿园一线的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处于“单专业”的教师模式。学前英语教育教学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双专业”,即既精通学前教育教学又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能力,以及英语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学前英语教师教育者应是具备“双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其应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蹲点和调研,并大力提升产学研的力度。此外,有些教师教育者从业前未能接受师范教育,缺乏教育理论的指导,也应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才能在教学和实践中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
(二)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培养学前英语教师坚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建立双学科知识课程模块,实现学前英语教师职业岗位的个性化要求。
确立以学前教育学学科课程和英语语言学学科课程,双学科课程为主打课程的课程体系,辅以艺术类课程,人文通识课程,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和幼儿英语教学法相关课程。
2.重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突出学生英语语音和口语能力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深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学生英语语音和口语能力的培养。用英语流利地组织课堂的专业能力要求学生能用英语思维,顺畅地进行交流。此外,学前英语教师是幼儿的启蒙外语教师,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发音,学习拼读英语。学前英语教师发音的正确与否与幼儿发音的正确与否是成正比的。由此,学生良好的英语语音是非常重要的。
3.增加选修课比例,选修课程成为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突出双学科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人文、艺术、教育管理、心理素质修养、跨文化交际、双语教学、幼儿语言学、教育法规等各种类型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突出师范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沟通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从业过程中形成积极正面的职业态度,提高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4.突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理论服务于实践。制订完善的实习实训方案。根据每学期开设的课程,安排不同的见、实习内容,并保证见、实习的充足课时量。
在实习、实训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教材、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育教学的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反思能力是教师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能力,教师通常通过反思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强化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目的。可以通过观摩,对他人的教学进行评课,兼并学生上课、自评和他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思,从评价和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如教学目的的合理设定,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如何掌控课堂等。反思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想出解决方法,再实践、反思,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
在见、实习过程中,加大跟学生交流、指导、合作的力度。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及时给予学生专业上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儿童观,坚定从业信念。不容忽视的是,实习对学生职业情感和态度、职业思想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的挫折感是导致学生毕业后放弃幼教职业的重要因素。在见、实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历茫然、畏难、不知所措、害怕、兴奋、富有成就感等情感体验。在实习初期,由于没有经验,而且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学生很容易产生恐慌、挫败的情感体验。大学指导老师与幼儿园指导老师要建立双向合作,实习前建立沟通,共同为实习指导学生制订指导计划和策略。双方积极反馈,及时为实习学生解决专业上的困惑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阶段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学习科研方法和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者要突出科研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科研,并认真教导学生科研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做科研、乐意做科研,在以后的从业过程中能以科研促教学。
(三)重视学前英语教师职业情感、敬业精神的培养。
崇高的双语教育职业理想是学前英语教师实现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职前培训对幼儿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选择。师资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教学新手敬业精神的缺乏,以及学前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可通过邀请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士地讲座,以及优秀学员举力经验交流会等,重视见、实习过程的情感因素,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正面地了解幼儿教育职业和专业的特点。通过选修课,学习交际技能和心理调节技能。培养学生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操。另外,可建立“导师制”,指定特定的教师在专业上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引领学生的专业发展,帮助其理解职业特点,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四)培养学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素质。
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前提。首先,在新生刚入学时,可通过专业介绍的方式,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专业特点、所需培养的专业素质,从而树立职业理想,并做好专业和职业规划,培养专业发展意识,为未来专业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其次,发挥校园隐性文化的作用,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专业素质。社团的英语童话剧表演,英语文化节,幼儿英语教师全能比赛,游戏设计比赛,英语歌曲大奖赛等课外活动,都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专业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源,了解国内外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新动向、理念及经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素养。
(五)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学前英语教师将来从业储备丰富的教学素材。
教师教育者可为学生建立一个学前英语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优秀的教学案例,艺术作品集,优秀教具整合,幼儿英语歌曲集,幼儿英语童谣集,幼儿英语故事集,西方文化习俗集等,为其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储备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六)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考核体系,确保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专业素质。
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让学生成为主体对象,他们既是评价的参与者,又是评价的合作者。评价可分为自评、他评、师评三部分。评价内容从课堂表现、出勤、小组活动、平时测量、课后作业、期末考试等综合因素进行考核。技能课程,如语音、教学法等,采取考核证书制,在修满语音课的所有学时后,进行技能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不合格者无证书,需要再培训、再考核。考核是否合格跟毕业、就业挂钩,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能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2011.12.12.
[2]长沙师范学院内部资料.
[3]Shulman,L.S.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1987,57.
[4]陆敏.幼儿英语教师的知识基础[J].学前教育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