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牙科手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硝酸甘油;神经外科手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rolled pressure reduction on neurosurgery operation.[Method] Select cerebral injury 48 cases,randomly pide into pressure reduction group(I,n=24)and control group(II,n=24 ),group I takes glonoin for controlled pressure reduction,observe the bleeding state.[Result] In group I,5 cases had bleeding more than 20% of total volume,while group II,11 cases;both were made transfusion,the group I had less bleeding than group II,with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
Key words: controlled pressure reduction;glonoine;neurosurgery operation
外科手术中必然有出血,由于输血所致的HIV、HBV、HCV感染、输血反应、免疫抑制等后果严重,同时增加病人费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如何减少术中输血,保障病人的安全,各级医务人员均在这方面进行了探讨,本院从2002年4月至12月利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用于神经外科手术,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脑外伤手术48例,ASAⅢⅣ级,男35例,女13例,年龄13~47岁,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Ⅰ组,24例)和对照组(Ⅱ组,24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术前血红蛋白(Hb)均大于110g/L,红细胞比容(Hct)均在30%以上,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动过速6例,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苯巴比妥钠2mg/kg、阿托品0.01~0.02mg/kg,入室后予惠普3046A监测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心率(HR)、呼吸频率(RR),留置导尿监测尿量。开放静脉后予咪唑安定0.1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0.12mg/kg、异丙酚1~2mg/kg行快诱导,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入有囊气管导管连接Ohmeda Excel210SE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入O2+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酌情追加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肌松及镇痛。术毕前5~10min停用异氟醚,术毕根据患者潮气量、自主呼吸频率及吸人空气5min后,SpO2>90%,意识恢复后按常规操作拨出气管导管。
1.3 降压方法
I组将硝酸甘油10mg稀释到20m10.9%生理盐水中予注射器抽取后于手术开始前10min接佳士比3300PCA泵持续泵注1~3μg·kg-1·min-1,使血压缓慢降至基础血压的70±5%,术中降压期间维持血压80~95/30~50mmHg。两组麻醉开始后均输注复方乳酸钠及“706”代血浆。
1.4 输血与补液
术中补液均用复方乳酸钠,采用称血纱布法加吸引瓶中血量计算出血量。当出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20%(总血容量以每公斤体重75ml计算)时给予输红细胞悬液及新鲜冰冻浆。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48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4)min,I组降压时间(73±20.3)min,I组有5例出血量高于总血容量的20%,而Ⅱ组有11例,均予输血,I组出血量明显少于Ⅱ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外科手术操作必然会发生出血,特别是血流丰富的组织和大血管实行手术,失血必较严重,甚至难以控制。大量失血时输血是习用的治疗措施,但如补血不足或不及时,对病人会有生命威胁,而输大量库存血时,将干扰正常生理,不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由此而引起的肝炎机会增多。此外对一些精细的手术如脑外科的手术,如果手术区充满血液,病灶极其周围的组织的解剖关系辨认不清楚,手术难度将增大。因此,如何做到主动控制,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为手术提供便利条件,保障病人的安全,是麻醉和外科临床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神经外科手术中要打开颅骨,剥开骨膜时出血较多,很多手术中不免要输血。但输血的同时,病人难免有感染HBV、HCV、HIV的危险,据统计我国近年来输血后丙型肝炎发生率高达10~20%,个别地区达到60~70%。
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认为的将平均动脉压(MAP)降低到6.67~8.67KPa(50~60mmHg)[1]。控制性降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出血和输血,使手术野清晰,降低血管内的张力,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神经血管的误伤,有利于手术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血管内的前,后负荷而改善心肌作功,减少结扎烧灼组织,使水肿程度降低,愈合快。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物应当给药方便,药效确切,起效与恢复快,无放射性的心动过速或高血压反跳[2]。据此,目前采用不同的药物包括吸入性的全麻药物安氟醚及异氟醚等均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现在多采用复合控制性降压,采用不同的方法与药物配合使用,扬长避短,使临床控制性降压更方便,灵活,而且更安全,如调整吸入麻醉深度减少扩血管药物用量,采用适量的β阻滞剂预防和处理降压期间反射性心动过速。控制性降压确实能减少手术失血量,但这种方法毕竟存在违背生理原则,阻碍机体内在反馈调节的一面,因此除要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临床经验外,还必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严格掌握适应证,方能保证安全。
我们采用硝酸甘油有目的进行控制性降压,硝酸甘油直接作用于容量血管,扩张静脉系统,减少了术中出血及输血,术野清晰且无继发性出血,但在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往往会引起患者心率反射性增快。通过本文I组和Ⅱ组的比较,我们认为在监测完善的情况下,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能有效的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输血的并发症及节约血源,解决部分病人经费紧张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尔硫控制性降压血流动力学颌面外科手术
Controlledhypotensioninoral-maxillofacialsurgerybyusingdiltiazem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controlledhypotensiononhemodynamicsbymakinguseofdiltiazem.MethodsChoosetwenty-fivecasesofdepartmentofmaxillectomy,comparewiththechangeofhemodynamicsafterdecompression.ResultsAfterusingdiltiazem,HR,MAP,SVRchangedsignificantly,andSI,SV,CO,CIchangednothing.Whenstopdecompression,therewasnobloodpressurejerking.Conclusionreisnoobvioussideeffectanditiseasytocontrolcontrolledhypotensionbyusingdiltiazem.Soitissafeandeffective.
【Keywords】diltiazemcontrolledhypotensionhemodynamicsoral-maxillofacialsurgery
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时,由于头颈部血管丰富,出血较多,输血常难以避免。以往的经验提示:切除一侧上或下颌骨时,数十分钟出血500ml不少见[1]。通过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野“干净”,有利于手术操作。同时也减少输血和降低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寻找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理想的控制性降压药物应具有给药容易,可控性强,不良反应少,不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和血压反跳等特点。地尔硫(diltiazem)作为钙通道阻滞剂,能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在剂量下负性肌力作用轻微[2]。该药具有抗高血压作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等特点。本文通过应用地尔硫控制性降压观察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口腔颌面外科单侧上或下颌骨切除术患者共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5~66岁,体重54~65kg,身高154~165cm,ASA分级Ⅰ~II级,无明显心、肺、脑、肝、肾疾病及高血压。
1.2方法25例患者术前用药均为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注,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均速输注贺斯或林格氏液,连接SPACELAB多功能血压、心电、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和美国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测定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脏指数(CI),心排量(CO),每搏指数(SI),每搏排血量(SV),外周阻力(SVR),记录所有监测项目基础值。面罩去氮后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芬太尼3μg/kg,异丙芬2mg/kg,维库溴铵0.12mg/kg,完成气管插管后,常规进行桡动脉穿刺作有创测压及颈内静脉穿刺。术中麻醉维持为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持续吸入异氟醚,控制呼吸,维持呼吸末二氧化碳(ETCO2)在正常范围内。
在麻醉状况平稳,上或下颌骨切除前,再次记录所有监测项目数据作为对照值,截骨前5min开始降压,首次静注0.1%地尔硫60ng/kg,随即以0.02%地尔硫用北京思路高公司TCI-I型注射泵持续输注,起始输注速度为4ng·kg-1·min-1,5min后根据血压下降情况给予上下调整剂量,达到目标血压即平均动脉压(MAP)为8.0~8.5kPa后,调整输注速度,维持目标血压达20min,停止降压,以后根据手术需要再决定是否继续降压。
记录诱导前,降压前,降压后1、5、10、20、30min时的HR、MAP、SI、SV、CO、CI、SVR数据。
1.3统计学方法降压前后血流动力学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不同时间点与对照值比较。
2结果
地尔硫降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见表1。与降压前对照值比较,给药后5min时,HR、MAP、SVR分别下降11?3%、18.9%、15.8%(P<0.05),20mim时以上项目分别下降17.7%、34.4%、23.2%(P<0.01),20min后停止降压药,于30min时以上项目值逐渐趋于平稳,但仍低于对照值。而SI、SV、CO、CI于给药后5min时与对照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min时分别上升2%、2.4%、1.9%、2.9%(P>0.05),20min时除CO上升3.8%,SI、SV、CI同10min时(P>0?05),停止降压药后于30min时各指数趋于平稳。控制性降压期间,SpO2、ETCO2、血气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
表1地尔硫降压对血流动力学的(n=25,x±s)
注:与降压前比较,*P<0.05,**P<0.01
3讨论
地尔硫作为钙通道阻滞剂在同类药物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提高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扩张冠状动脉,不减少心脑肾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肌耗O2,不引起心率加快[3,4]。由于地尔硫的快速效应和低并发症,国内外已广泛用于各类高血压急症,但于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经验较少。
本文通过对25例患者的降压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先给予静脉注射小剂量(60ng/kg)地尔硫注射液后再接连微量注射泵注射(4ng·kg-1·min-1),一般5min内均可使MAP下降至9~10kPa,10min内一般可达目标血压(MAP8.0~8?5kPa)。血压下降的同时伴有SVR和小幅度HR下降。这与地尔硫选择性地作用血管平滑肌,直接扩张外周血管有关。HR下降是由于包括侧支循环在内的大小冠状动脉扩张后,抑制窦房结兴奋性和传导系统功能,使降低血压时无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加快心率作用。动物实验提示地尔硫在使血压下降的同时可使冠脉血流增加50%[5]。保证了心脏有效搏出量,改善了心功能,同时使脑组织等重要脏器也能够充分得到血供,形成良性循环。另外,观察结果还显示:降压后SI、SV、CO、CI数据与降压前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此观察结果与Ellen等[6]结果相符。进一步提示地尔硫在治疗剂量下负性肌力作用轻微,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脏功能,起到保护心脏的最佳效果。此外地尔硫降压作用时间短,停止降压后血压维持理想,30min后血压缓慢回升,无反跳现象。这可能与降压期间维持了稳定的麻醉深度有关。另外,本组25例患者通过应用地尔硫控制性降压,减少了切除颌骨时的这部分出血量,避免了输血。
应用地尔硫控制性降压,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控性较好、不导致反射性心动过速和血压反跳,安全有效,是麻醉医师进行控制性降压的可选择药物之一。
【】
1朱也森.口腔颌面外科麻醉.济南:山东技术出版社,2001,179-180.
2刘宏鸣,樊志胜,曹鲁鲁.地尔硫静脉滴注治疗冠心病优于丹参注射液.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335-337.
3AmodeoC,KobrinI,VenturaH.Immediateandshorttermhemodynamiceffectsofdiltiazeminpatientswithhypertension.Circulation,1986,73(1):108-110.
4FrishanWH,CharlapS,KimmelB,etal.Calciumchannelblockersforcombinedanginapectorisandsystemichypertension.AmJCardiol,1986,57(26):220-227.
关键词 电脑气压止血仪 基层医院 骨科手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交通的发达,车祸的发生率增高,其中四肢骨折也较原来增多。电脑气压止血仪是四肢手术中最常见的辅助工具,使用后可使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1]。电脑气压止血仪应用于基层医院骨科手术,减少出血降低输血率,降低了患者的费用。2010~2011年收治需使用止血仪的骨科手术患者698例,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收治四肢手术患者698例,男515例,女183例,手外科220例,上肢手术80例采用臂丛麻醉,下肢398例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仪器:使用电脑气压止血仪。
工作原理:采用电脑数字控制,根据手术部位的需要设定压力,通过新型高效气泵快速充气于止血带内,从而压迫肢体,阻止血液循环达到止血的目的。
操作方法及程序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松紧适中缚于患者手术肢体的适当部位,一般距手术部位10~15cm,止血带接口朝外,避免污染无菌区。
打开电源开关,机器自检。
将止血带的充气导管紧套于仪器后面的止血带接口。
分别设定保险压力、工作压力及工作时间,上肢工作压力不超过40kPa,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下肢工作压力不超过80kPa,工作时间不超过1.5小时。一般保险压力大于工作压力5~10kPa。
按“star”键仪器工作压力很快稳定于工作值,时间以倒计时显示。
工作时间剩下10分钟时,仪器会自动报警提醒,工作时间一到,气泵自停,排气阀自动打开,止血带压力迅速下降,肢体血运恢复。
在工作过程中可改变工作压力值及工作时间,若需要在工作中提前停机排气,可按“stop”键,若工作中一旦止血带压力超过工作压力而达到保险压力值,则仪器声,光自动报警,并停机。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皮肤损伤:使用前仔细检查上止血带处的皮肤情况,如有破损、感染、水肿等禁止使用。用无皱柔软的保护垫保护皮肤,松紧适宜缚于手术肢体,外面再用绷带加固,防止充气后松开。血液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禁用,护士及时提醒手术医生控制止血时间,防止充气时间过长致使肢体发生缺血性坏死[2]。
疼痛烦躁:多见于意识清醒的患者,主诉肢体胀痛难忍,上止血带处以下部位麻木、沉重、烧灼痛不适,出现以上症状者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减少不适症状。
加重出血及神经损伤:使用前检查止血带内余气是否排尽,以免未充气就有压力,充气后压力过大加重神经损伤。压力使用不当反而加重出血,只阻断静脉回流而未压迫动脉,是静脉回流受阻加重出血。
预防休克: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听到止血仪报警音做好放气准备,应告知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适当加快补液增加血容量,防止放松后血压下降,可预防性应用麻黄素防止休克的发生。如需继续使用放松肢体10~15分钟后再使用,做好交接班。
栓塞:手术完毕按摩扎止血带部位5分钟,使肢体恢复血流后再搬动患者,防止缺氧的血液再灌注引起下肢静脉栓塞或肺栓塞。
由于基层医院条件设施的限制,可能出现一些问题,经过护理人员的的仔细观察精心呵护,698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患者对基层医院的手术效果与护理质量满意。
参考文献
【摘要】 高血压脑出血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常合并重要器官病变,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尚有争议,在此背景下,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对高血压脑出血的脑外科手术治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脑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到2011年2月我院高血压脑出血病例100名,在本组100例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83岁,平均62岁。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3分~5分21例,6分~8分70例,9分~12分9例。根据头颅CT检查及Kitamura(1980)分型:壳核型27例,壳核-内囊型51例,壳核进展型16例,脑室型6例。根据多田公式计算血肿量:100 mL 5例。一侧瞳孔散大44例,两侧瞳孔散大18例。
1.2 手术时机及方法:本组病例均在发病后6 h~12 h内行手术治疗,视病情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或基础麻醉加局部麻醉。根据头颅CT定位血肿在颅表的位置,尽量避开重要功能区和重要血管,取头皮直切口长4 cm~6 cm,以乳突牵开器撑开切口,钻孔后扩大形成直径约3 cm的小骨窗,十字型切开硬脑膜,电凝皮质用脑穿针抽得血肿后在冷光源照明直视下用窄脑压板小心分开皮质直达血肿腔,低负压吸引,尽量清除血肿,但血肿周壁小血凝块不强求彻底清除,用双极电凝止血后血肿腔内放置多孔硅胶引流管1条。术后24 h内复查头颅CT,如果血肿残留量或再出血量>20 mL,用尿激酶1×104U~2×104U加生理盐水,注入血肿腔内,引流管夹闭2 h~4 h后开放。可根据引流量的多少,复查头颅CT的情况及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尽早拔除引流管,一般不超过4 d。钻孔血肿引流术,在患者头部测量相应钻孔部位后,用颅锥钻钻孔放入硅胶引流管至血肿中心部位,轻吸后用尿激酶注入夹管2 h后开放,每日2次,及时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情况,脑室出血患者直接放入脑室引流。引流时间可以延长至1周,但要注意无菌操作并每24 h更换引流袋。
2 结果
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90%51例,残留血肿量>20mL13例。二次出血5例(术后口服阿司匹林者二次出血较多),3 d内意识明显好转51例,占51%,死亡18例,其中8例死于脑疝晚期,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2例死于肾衰竭,5例死于再出血,2例死于肺栓塞。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Ⅰ级15例,Ⅱ级21例,Ⅲ级53例,Ⅳ11例。
3 讨论
多数认可尽早清除血肿,解除脑受压是减少致死、致残率的较好方法。而外科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清除血肿,打破或解除缺血缺氧恶性循环,降低颅内压,阻止脑疝发生和发展,改善脑血液循环,使受压的脑组织及早恢复[1]。手术时机至今无统一认识,有学者主张选择在脑出血后6 h~24h内进行,理由是高血压脑出血在6h内破裂血管闭塞不全,易引起再出血,而24 h后出现脑水肿[2]。而亦有学者主张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因为临床研究证明,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后30 min左右形成血肿,62%患者出血后2h后不再出血,而且实验病理学研究发现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在出血发生6 h开始出血坏死,血肿内凝血酶释放,引起周围脑水肿,因此发病6 h内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旦明确有手术禁忌症即行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就可以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挤压移位的部分脑组织得以复位,从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极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有效地保护了神经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并提高生存质量。并且在脑水肿高峰前期手术还能减少手术难度,便于操作。
本组1 0 0例均在发病后6 h~ 1 2 h内手术,存活率为87.25%,大部分患者手术后清醒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程度亦高于保守治疗的患者[3]。因此,认为高血压脑出血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一旦确诊立即手术,不要受限于发病时间长短。清除术:有成形骨瓣开颅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要求方法简单、微创,能充分清除血肿,并能彻底止血。本组病例全部选择了小骨窗开颅清除术,此种方法既符合微创的特点如手术切口小、创伤微小,又能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充分减压,发现出血点及止血,而且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本组脑出血的病例手术入路主要有经侧裂入路、经颞下回入路两种。手术治疗仅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个环节,术后还要预防再次出血,而控制舒张压在11.99 kPa以下是预防再次出血的重要途径。另外还要积极控制高热、糖尿病,保护心脏、肾脏功能,防止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积极营养支持,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等,这样才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铮立,蔡学见,胡开树,王玉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再出血[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2 ] 江野峰,梁庆新,何锦,钟树奇;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凝血、纤溶机能异常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关键词】 耳显微
在我院王政敏院士开拓和带领下,我院耳显微外科获得极大发展,每年手术例数有数百例,同时耳显微外科对麻醉也提出了特殊要求,即控制性降压,以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术后不良率。几年来,我们麻醉科进行控制性降压的例数也相当可观,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获得一些新的体会,有必要对在耳显微外科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做一分析。所以,我们选取80例耳显微外科术中行控制降压的患者做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耳显微外科术中行控制降压的患者,根据患者体质强弱分成三组,其中A组体质明显好于其他两组,C组年龄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80例中,鼓室成形术36例,人工镫骨植入术25例,电子耳蜗植入术10例,耳硬化症6例,中耳肿瘤3例。见表1。表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1.2 麻醉方法 术前用药为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均为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用药依次为芬太尼3μg/k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2mg/kg静脉推注。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间断追加维库溴铵和芬太尼,机控呼吸。在手术结束前20min减小异氟醚吸入浓度,手术结束前10min关闭吸入麻醉。
1.3 降压方法和血压测量 柳氨苄心定+硝酸甘油,辅以深度麻醉控制血压。自动无创测量血压,每间隔5min测量1次。
1.4 效果评价 以术中视野清晰度、耳科医生满意度和渗血情况评价降压效果,以术中3min不冲吸显微镜下伤口仍清楚、耳科医生不感觉渗血影响中耳部位操作为满意作为达到降压效果;以苏醒是否延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评估安全效果;术中以动脉血乳酸含量、末梢血氧饱和度和尿量评估是否发生微循环障碍。
2 结果
2.1 控制降压满意率 三组血压控制程度,平均动脉压为(60±11)mmHg,三组满意率最低A组为73.3%,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无明显差异;总体满意率为86.3%。见表2。
2.2 术中微循环评估 三组动脉血乳酸含量均低于安全值1mmol/L,末梢血氧饱和度均≥98%,术中尿量均>0.25ml/(kg・h),无微循环障碍发生。见表3。表2 控制降压满意率表3 术中微循环评估 略)
2.3 术中用量 异氟醚吸入浓度在1.2~2MAC值之间,芬太尼用量>4.8μg/kg,处于偏深麻醉;柳氨苄心定和硝酸甘油用量,A组和B组明显大于C组(P<0.05),C组柳氨苄心定和硝酸甘油绝对用量也较低。见表4。表4 术中用量 (略)
2.4 术后安全评估 以术后关闭超过30min后苏醒为苏醒延迟,其发生率A组为0,B组 6.67%,C组10.0%;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率A组、B组为0,C组15.0%;三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均为0。见表5。表5 术后安全评估 (略)
3 讨论
利用药物或(和)麻醉技术使动脉血压下降并控制在一定水平,以利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失血或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方法,称为控制性降压。控制性降压期间,最大顾虑是脑供血不足和脑缺氧;及冠脉血流量减少,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当MAP低于8kPa(60mmHg)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则丧失,有发生脑缺氧的危险;当收缩压低于10.7kPa(80mmHg)时,肝动脉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的危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泌尿功能暂停,有发生术后少尿、无尿及肾衰的危险。
在本回顾性研究中,统计了80例患者,三组平均动脉压为(60±11)mmHg,基本达到手术满意度,特别B组和C组满意率都超过90%。A组MAP为(67±15)mmHg时满意率为73.3%,说明MAP≥67mmHg后有部分患者可能达不到耳显微外科手术的降压要求。
从术中动脉血乳酸含量、末梢血氧饱和度和尿量来评估微循环,本组研究没发现微循环障碍发生。但C组MAP为(55±7)mmHg,尿量为(51±13)ml,在术中补晶体液>1000ml尿量明显偏少,证明肾灌注不足。提示MAP<55mmHg,有可能对组织产生严重损害。
从术后苏醒是否延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来评估安全效果,可见80例患者都是安全的。C组虽然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为10.0%,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5.0%,而文献报道老年人各类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都>15%[1],老年人术后苏醒延迟发生率也较高[2],故不能认定就是低血压所引起。
在控制降压用药上,C组作为老年体弱组,单以异氟醚吸入即可达到良好降压效果,而A组和B组,需要较大剂量的柳氨苄心定和硝酸甘油配合,也就是说,一般人采用较深全身麻醉并不可以满足降压要求,需要降压药配合,而老年人单靠较深全身麻醉可以达到要求。
在耳显微外科中行控制降压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3],但我们主要目的是维持术中术野清晰,便于耳科医师操作,增加手术操作安全,减少术后不良率。
所以在控制性降压中:(1)麻醉期间因脑代谢率降低,吸入氧浓度增加,而增加了脑对低血压的耐受能力,控制性降压可超过清醒时心脑等器官的低血压耐受程度,但要注意监测;(2)术中要观看手术野,行控制性降压的手术野仍应有微量渗血,表现红润潮湿,如手术野呈现苍白干燥时,说明降压过低,可能对机体产生损害,应及时调整血压水平;(3)血压控制MAP在50~65mmHg能达到较满意效果,但MAP<55 mmHg时,有组织灌注不足可能,若需要如此低血压,最好时间要短,不要超过15min;(4)行控制性降压,若要更满意,需要耳科医师配合,如在切皮前15min皮下注射20万分之一浓度的肾上腺素,切皮时术野可更清晰;(5)在内耳部手术时,血压要特别低,如中耳肿瘤手术在取瘤体时,我院部分医师感觉舒张压降到40mmHg左右时,效果较好;(6)不同患者降压方式要区别对待,如强壮的年轻人,机体代偿功能强,降压难度大,需要多种措施配合,而老年体弱患者,常单依靠吸入麻醉就可达到满意效果,特别异氟醚有拮抗低血压引起的中枢和外周反射调节作用[4]。
【参考文献】
1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老年病人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全军麻醉与围术期处理进展学术会议,上海,2002,11.
2 应诗达.全麻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5):638.
孔铭:说真的,每天的公告多不胜数,但真正有用的很少。如果是长线利多,短期没有表现的话,读者也很难受益。因此,我着重留意与当前行情热点密切相关的个股的公告,本周涨停的天立环保属于环保题材,汤臣倍健则是消费+医药题材。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基本面优良或者出现重大转机加上所在板块效应才能保证个股的强势。类似的如40期的银河磁体(300127)和42期粤传媒(002181)隔周分别上涨33%和19%,都是基本面有重大利好配合热点题材炒作,因而大获其利。
《动态》:沿着你这个思路,本周有哪家公司符合你的选股标准?
孔铭:近日,就在文化产业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国内A股网游第一股中青宝(300052)以其优良游戏品质及其合理的制作成本等优势,从众多世界级游戏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首家为好莱坞影视量身打造全球游戏巨制的中国网游企业。11月9日晚间公司公告与世界知名主题娱乐巨头SEEGames公司签署服务器开发协议,将按照SEEGAMES授权的知识产权,基于《TotalRecall》(中文名《全面回忆》)的电影文学设计开发一款网页游戏,并交付SEEGAMES。中青宝享有从产品运营收益中优先取得补偿产品开发费用的权利,以及在未来游戏运营期间内取得收益分成的权利。协议自签署之日开始履行,至2015年9月30日结束。SEE的全球合作伙伴均为索尼影视娱乐公司、派拉蒙数字娱乐公司等世界级巨头。赢得此次合作机会,是世界顶级娱乐制作公司对中青宝及中国游戏制作的技术性和艺术性的肯定。这次合作成功突破了中国公司在海外游戏市场一贯为其他游戏公司外包加工技术或单向引进中国产品的商业模式。
游戏产品预计将在2012年第四季度交付,在该时间以前及游戏正式运营前,该协议的执行在本会计年度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不会对中青宝带来收益。但预计对公司经营具有正面的影响。目前文化传媒板块继续高举高打,该事件很可能成为炒作的抓手。
[关键词] 胃肠减压;胃管长度;成人;胃肠外科手术;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061-02
Discuss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ube Insertion Length in Adult Abdominal Surgery Patient
GUAN Qifeng, OU Zhiping, LIN Shaobiao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yang District in Huizhou City, Huizhou 5162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ngth of stomach pipe used for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 Methods: 140 cases from December 2007 to October 2010 accordring to random sampling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70) and experiment group (n=70), the insenion depth of gastmintestinal deconpression tube of which were 45-55 cm and 55-70 c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effects of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gastric juice drainage, abdominal distension, recovery time of peristalsis),major complications (reflux esophagiti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pneumonia, incision dehiscence), the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Conclusion: Insertion depth of gastm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tube extended 10-15 cm maybe beneficial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operation.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decompression; Insertion length; Adult; Abdominal operation; Drainage
胃肠减压术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压力和减轻腹胀,同时能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可以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协助疾病的诊疗[1]。胃肠减压术是胃肠外科是常用的操作技术。胃管置入的长度是胃肠减压疗效的关键所在。成人胃肠减压管置入的长度通常为50~55 cm,然而胃肠减压、引流的效果往往较差。为此,笔者对胃肠减压管置入的长度进行改进,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置入长度,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普外科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34~78岁,平均(51.5±7.9)岁;手术种类:胃肠道手术35例,肝胆手术18例,胰腺手术12例,脾脏手术5例。对照组70例患者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36~79岁,平均(50.7±8.9)岁;手术种类:胃肠道手术38例,肝胆手术16例,胰腺手术10例,脾脏手术6例。两组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后,年龄、性别、手术种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45~55 cm(耳垂-鼻尖-剑突的长度),研究组胃管置入的长度为55~65 cm(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高、体型等情况适当增加5~10 cm)。两组患者均采用杭州京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16~18号带刻度硅胶胃肠减压管,术前留置胃管,均一次插入成功。术中调节胃管的位置,术后做好标记并固定,外接折叠式(带刻度)一次性负压吸引器,由专人记录每日引流量。对比分析两组胃肠减压效果。
1.3 观察指标
①术中证实胃管在胃内的位置;②术中、术后腹胀情况;③术后24 h胃液引流量;④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以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为标准)[2];⑤术后并发症情况;⑥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检验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管置入胃内的情况
术中证实并调节胃管在胃内的位置,胃管置入后均没有在胃内出现打结、断裂、扭曲等情况。研究组胃管顶端在胃窦部,距离贲门部15~25 cm;对照组胃管顶端在贲门部,距离贲门5~10 cm。
2.2 两组患者胃肠减压的效果分析
胃肠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研究组重度腹胀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48 h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2.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94,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 835.4±762.8)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 731.7±96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5,P<0.05)。
3 讨论
胃肠减压术根据负压吸引及虹吸作用的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及肠道中的气体及液体吸出。有效的胃肠减压可以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可以协助疾病的诊疗。
胃肠减压留置胃管的长度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正常人体食管长度约为25 cm,咽喉长度约为12 cm,鼻部长度约为8 cm,总长度约为45 cm。传统方法的胃管插入长度为50~55 cm,相当于从患者鼻尖经耳垂到剑突的长度。传统方法的胃管顶端到达贲门下或胃体部,距贲门5~10 cm,远未达到胃窦部,且胃管的侧孔可在食管内,胃内大量的胃液及积气可反流进食管,引起反流性食管炎[3]。本文笔者对胃置入的长度进行改进,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理的置入长度,通常较传统方法延长5~15 cm,即置入深度为55~70 cm。胃管的顶端达胃窦部但未进入十二指肠,侧孔均在胃腔内,从而达到良好的减压效果[4]。
本研究发现,胃肠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研究组重度腹胀的例数及术后发生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24、48 h胃肠减压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肠梗阻、肺部炎症及切口裂开等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2.8)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8.3±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5 835.4±762.8)元,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为(7 731.7±961.7)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姚娇[5]、易先梅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成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胃管置入的长度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再延长10~15 cm,不仅胃肠减压效果良好,且利于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此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雪茹,林建山,吴继红,等.200例胃肠减压留置胃管长度的研究[J].临床医学,2006,26(7):20-21.
[2] 宋杰.腹部手术后胃肠减压术插管置入深度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91-92.
[3] 康淑贞,刘景美.腹部手术前胃肠减压管插入长度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5,45(8):18-19.
[4] 梁秋霞.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减压管插人长度的探讨[J].新医学导刊,2008,7(12):3-4.
[5] 姚娇.不同置胃管深度的效果比较[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4):45-48.
[6] 易先梅,薛宏达.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79.
1.临沂罗庄中心医院外三科,山东临沂 276017; 2.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山东临沂 276017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来该院诊断、治疗的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实验组则使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7 d血肿体积为(20.14±10.08);14 d血肿体积为(12.03±8.15)低于对照组(17.27±9.48)(P<0.05);实验组30 d ESS评分为(68.24±11.28);90 d ESS评分为(87.86±13.75),高于对照组(77.07±11.08)(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实验组ADL评价中18例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关键词 ] 显微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083-02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intracerebralhemorrhage,HICH)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发疾病,占心脑血管疾病1/3,患者发病时多涉及中枢神经系统,且在壳核、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发病率较高,其中壳核最常见。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方法较多,常见的有:内科保守治疗、开颅手术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治疗后病死率、致残率都非常高,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随着医疗技术飞速发展,显微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广泛使用,并取得理想效果[1]。为了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l月—2013年10月来该院诊断、治疗的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治疗16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根据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实验组共有患者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在39~84岁,平均年龄为49.51.5岁。患者病程为1~6个月,平均病程为(3.5±2.4)月;对照组有患者80例,患者中男44例,女36例,患者年龄为40~76岁,平均年龄为(46.7±0.8)岁,病程为1.2~6.5月,平均病程为(4.2±3.1)月,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患者符合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患者中,36例基底节区出血,53例枕叶出血,31例小脑出血,38例破入脑室,2例其他。146例出血量在30~70 mL,14例出血量在70~110 m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治疗前,对患者进行CT扫描,确定患者血肿最大层面测量面,并结合相应的软件等计算出出血肿中心靶点与框架X、Y、Z轴坐标距离,从而准确的确定患者血肿中心靶点坐标值。然后,做好患者手术准备,手术过程中将患者头部定向框架固定于手术台头部坐标固定系统中,并定位穿刺针定位于头皮。患者手术前对患者头皮等进行常规消毒,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并切开患者头皮,使用牵开器进行固定,并采用电钻钻孔,呈“+”形切开患者硬脑膜,将带定向穿刺针的引流管送至血肿中心靶点,抽搐血块,并进行引流,手术后对患者头皮进行逐层缝合,并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等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2]。
1.2.2 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手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于基底节出血患者手术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将患者侧肩垫高,其头偏向健侧,这样能够最大消毒的暴露血肿的位置。医护人员在患者耳前做一个切口,并在患者颞骨处钻一个小孔,采用铣刀做一个大小为(5 cm×4 cm)的十字切口。医护人员在显微镜下在患者侧裂旁做一个(2.5 cm×2.5 cm)的开脑窗,然后保护好患者大脑动脉分支,并吸除患者大脑内血肿。对于枕叶及小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手术时应该在离血肿最近部位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并根据患者手术切口等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患者脑血肿体积;并对患者入院时、发病后30 d和90 d时进行随访,进行ESS,ADL等进行评分,比较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该调研中,两组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实验组血肿体积为(20.14±10.08);治疗14 d后,血肿体积为(12.03±8.15)低于对照组(17.27±9.48)(P<0.05),见表1。
该次调研中,两组治疗前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30 d后,实验组ESS评分为(68.24±11.28);治疗90 d后,ESS评分为(87.86±13.75),高于对照组(77.07±11.08)(P<0.05),见表2。
该次调研中,实验组治疗后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实验组ADL评价中58例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等均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它属于高血压病患者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这种疾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并且患者出现这种并发症时没有规律性,医学界普遍认为: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不稳定而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如:微动脉瘤、小动脉壁的脂质透明样变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方法显得至关重要,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
内科保守治疗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发病并没有促进血肿溶解的特效药物,药物只能够短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不能彻底消除血肿,并且这种方法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而传统开颅清除术虽然能够消除患者脑内血肿,但是这种手术时间较长,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手术后兵法安装也比较多,并且对于基层医院容易受到限制。目前,显微外科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次调研中,两组治疗前血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实验组血肿体积为(20.14±10.08);治疗14 d后,血肿体积为(12.03±8.15)低于对照组(P<0.05),这种结果和田明等人[4]实验结果相同。由此看出:显微外科手术能够清除血肿,减轻脑损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显微外科手术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使用较多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阶段性进展。和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这种手术方法具有时间短、止血彻底、对脑部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这种手术方法能够巧妙的克服颅骨钻孔非直视状态下引起脑部其他组织的损伤,弥补了传统手术治疗的确定,其效果值得肯定[5]。此外,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头皮切口时采用弧形切口,能够避免动脉损伤和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患者手术后产生的二次损害[6]。该次调研中,实验组治疗后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实验组ADL评价中58例Ⅰ级,10例Ⅱ级,3例Ⅲ级等均优于对照组,由此看出: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机制比较复杂,患者发病后不确因素比较多,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时应注意手术治疗时机。根据本人经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6~7 h进行手术效果最佳,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出血量,避免患者脑组织出现永久性损伤,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该次调研中,患者治疗30 d后,实验组ESS评分为(68.24±11.28);治疗90 d后,ESS评分为(87.86±13.75),高于对照组(P<0.05),这个结果和张占英等人[7]实验结果相同。此外,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手术时要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意识状况,出血量等因素。对于符合手术要求的患者应该立即进行手术,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必要时可采取个体化治疗原则,提高临床治愈率[8]。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较高,机制复杂,临床上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参考文献]
[1] 徐滨,翟广,刘献志,等.改良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38-39.
[2] 王增光,王东,杨卫东,等.CT引导下立体定向显微外科手术清除浅表脑实质内血肿[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35(5):425-427.
[3] 王浩,郑德宇,秦书俭,等.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32):76-77.
[4] 李锦泉,金国良,俞学斌,等.脑内血肿术后再出血原因探讨[J].浙江实用医学,2013,8(1):22-23.
[5] Carod Artal FJ,Trizotto DS,Coral LF,et al.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Brazilian stoke survivors[J].J Neurol sci,2009,284(1-2) : 63-68.
[6] 禹小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微创治疗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2):80-81.
[7] 张占英,张方成.钻孔抽吸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体会(附23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9(31):27-28.
文/刘勇谋
邓大爷71岁,爱抽烟、打麻将。近几天打完麻将,常常找不到自家的门,靠邻居帮忙才回到家。家人以为老人得了脑血管病,赶紧带他到神经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脑血流、脑部核磁、心电图都是正常的。
细心的神经科大夫看到老人的嘴唇发紫,便建议做血液气体分析。这一查有了重要发现,老人的血液中二氧化碳高过正常值两倍,血氧只有正常情况的1/2。原来是呼吸衰竭导致失去记忆。
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缺氧可以造成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甚至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更严重的可以导致昏迷。二氧化碳增高也会导致大脑皮层的损害,往往先表现出失眠、兴奋、烦躁不安,随后可能出现嗜睡、昏迷。
邓大爷的烟龄有几十年了,通过检查发现有严重的肺通气不足,肺部CT检查还见肺气肿,呼吸衰竭的产生就是由于肺功能严重减退造成的。
人是一个整体,各个部位是相互影响的。老年人患病表现不典型,可能首先表现在脑子上,不能忽视全面检查。一般的常规体检没有肺功能检测,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体检时,自己再花上几十元钱,增加一个肺功能检测,查查肺活量。
手发抖查查脉压指数
文/吴一福
受访专家:秦远利,西安瑞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不少中老年人在吃饭的时候,手拿着碗筷不停地抖,这是什么原因呢?
西安瑞光医院心内科秦远利主任医师说,手发抖在临床上经常可见,这种不由自主的失控颤抖症状,绝大多数是由心脑血管变化所引起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前兆。在多数情况下,手颤抖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或是斑块溃破形成,造成斑块远端血管栓塞。脉压指数(PPl)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PPI是脉压与收缩压的比值,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检查时只需患者3天的血压平均值即可,目前许多大型综合医院都可检查。
由于PPI是一种以血压方式检查,因此患者在检查前12小时需空腹,忌烟酒,停止剧烈活动。没有发生手颤抖的中老年人,也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PPI检查,以便早期预防动脉血管病变。
有尿结石喝完水跳一跳
文/杜精锐 岳丽颖
受访专家:保庭毅,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副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保庭毅主任说,尿路结石发作起来疼得钻心,不少男士怕疼,干脆一动不动。其实,对于5毫米以下的结石,“特效药”就是喝水后跳一跳。
输尿管的结石一般都是由肾里的结石掉下来的,一旦卡到输尿管的某一段就会出现症状,疼得非常厉害。如果经过检查发现结石在5毫米以下,多喝水多运动,借助尿液的冲击力和运动的下坠力,结石一般可以自动排出,疼痛等症状也就可以随之消失,
一般情况下每天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毫升,以减少尿内固体成分的沉淀。
饮水量要分布全天,由于输尿管结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间和清晨出现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饮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应该适量喝点水。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