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初中数学课外阅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课外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课外阅读

第1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1.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公民的需要.人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特长基础素质、心理素质、交往素质等.其中思想品德素质和身体素质是培养其它素质的关键,有良好思想品行的人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条件.

2.品德教育是新大纲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

实际上,历次数学大纲都把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摆在比较突出的地位.新大纲规定初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掊养和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3.品德教育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九年义务教育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后进生问题.一般来说,解决后进生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应首先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实践证明,只有学生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可能学好数学.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来自于《初中数学教与学》杂志。《初中数学教与学》杂志简介详见.)

4.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世界观的形成期,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这一数学原则的要求.另外,从数学的育人功能、辩证法和数学的关系、数学与实践的关系等方面来看,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行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材编写者对于数学教材中如何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采取了隐形的方式,以列举事实为主,做到了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在教学中可以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促进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从数学内容和方法中发掘辩证因素,特别是分析数学内容中的一系列辩证因素以及辩证法在数学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例如,通过数的产生和扩充,说明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日常生活.通过正数和负数、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直观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公式的正反运用、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等,说明世界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国数学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促使同学奋发图强,为将来挖掘祖国数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推动我国现代数学的发展,早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3)陶冶爱美的思想情操美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美以辅德,德以促美,实施美育教育也是时代的要求.数学美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数学美除表现在它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流畅的曲线、新颖的图形、奇特的表达方式、对称的关系等外,还深深地蕴藏在数学对象的相互联系之中、数学方法的共通之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直觉,引导他们去发现美、鉴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陶治爱美的思想情操.

2.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可通过概念的引入、定理的论证、习题的解答等各个环节,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有条不紊的思维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拨的意志毅力、忠诚正直的高尚品格.

3.通过数学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2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效率

随着改革之风深入人心,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许多孩子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导致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缺乏发展提高的动力。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初中生来说,仿佛给他们注入了一支镇定剂。魏书生说过,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迎头赶上,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好课前预习。在传统教学中,一般的方法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甚至是满堂灌,教师教知识教方法技能,学生课堂上没有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首先使学生做到四点要求:1.要明确预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要了解本课内容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的发生过程。3.要尝试练习。4.要记录不理解的问题。在具体预习时则可采取如下步骤:读,即读教材;收,即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议,即可与家庭成员议论一下学习的难点、疑点;练,即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练习中的问题,以供课上质疑。

二、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的课堂有了新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不再是满堂贯式的一味的传授知识,学生只是做到认真听讲就行了,学生练与想的时间很有限。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为培养学生课堂上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他们感到老师是最可信赖的。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专注的目光与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得不恰当,得到的将是教师耐心的帮助与亲切的关怀,这无疑对培养和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起着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和机会。例如在新课导入时,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也要给学生留有质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洋思中学最引人注目的方法——小先生制,又叫“兵教兵”,实质上就是一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交流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探讨疑问发展思维的过程。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同时,通过交流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活跃学习气氛。交流合作学习应以自主探究为基础,重视课上课下结合及多维互动学习环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去掉羞怯心理,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疑难问题摆出来,把思维大门打开,相互交流,合作共进。交流合作学习既可以是课上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统一进行,也可以课后分散随时地进行,可以是师生之间的质疑解疑,也可以是生生互动探讨问题。交流合作学习应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问题摆出来,疑难攻下来。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老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有价值、有代表性,不要流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要积极参与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要学会倾听他人的不同解题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每一次合作学习,都要积极参与,逐渐养成习惯。

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在许多学生看来,阅读应该是语文课上的要求,其实不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黎世法的异步教学论也强调课外的延伸性阅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和数学课外书籍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让学生从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由于学生能对所读书籍进行思考,所以就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了,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学习兴趣越高,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在教学中,我除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外读物,还通过网络下载一些中外数学小知识介绍给学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爱阅读的好习惯。

播下思想,收获行为;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播下性格,收获命运。作为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要不断的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断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使我们的教学科学化,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乘好习惯的长风破万里浪。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3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学生;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现代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方法分为教与学的两种方法,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多偏向于“教”的方法,而对于“学”的方法,往往是被人忽视的。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改革,真正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也是人们对当前数学教学发展趋势的普遍共识。教学与学习方式共同组成了教学方法,二者是在教学规律制约下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笔者要研究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以培养合格人才。

一、围绕数学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初中数学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目标已经明确提出。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定对教学目标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做到深刻全面地把握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并及时做到总结、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水平,以此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首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渗透一些我国在数学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其次,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趣味数学实例,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第三,数学的一些美育方面的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语言方面感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风趣幽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还要在教学结构安排上做到严谨活泼,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磨炼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会经常给学生适当地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经过一番努力与独立思考后来解决问题,以此来磨炼他们的学习意志。数学题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难度一定要适当,如果题目过于偏难可能会适得其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太容易又达不到磨炼学生意志的目的。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依据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要求也不尽相同;二是做到经常训练,贵在坚持;三是在学习中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四是恰当评价与鼓励;五是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制度,做到严格的管理;六是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等学习环境。

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以往长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暴露出一些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弊端,即教师多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没有认识到学生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流,这无形中也就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具体表现为:课堂上没有活力,充满着沉闷、紧张的气氛;教师将学生管得过严过死,表现出极端的权威;形成了教师在讲台上随心所欲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与现代新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背道而驰的。长期在这样的课堂上,对于课堂学习学生就会有强烈的依赖性,不能做到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最后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使教学效率不尽如人意。所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做到: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一堂课开头若是十分精彩,往往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到亲切、新奇,也会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的乐趣,会顺其自然地渐入学习的佳境。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理、活跃思维与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都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教学应该多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向学生展示蜻蜓、上衣、大树、风筝、飞机等图形,然后给学生们一定的讨论图形有什么共同性质的时间,学生最后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这些结果也正是我们教学的核心部分,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加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交流。为了达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式的多元组合形式。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方式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在关键点位上进行点拨,并以学习之余对各小组学习的结果进行切实有效的评价,并进行鼓励。在合作式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组要合理,分组时要考虑全班同学采取适当的方式,要将学生多方面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包括学习的兴趣、能力、性别、个人背景、个性、平时的自控力等。在各个小组间,我们应该掌握水平相似的原则进行分组。二是明确小组合作的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发起的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但不是合作方式中的任何一方。教师在合作中只是组织者、指导者,但合作学习前必须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目标和合作的具体要求。

三、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同样需要具备语文学科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因此,教师要做好了解学生课上听课的效果和对数学课知识点掌握与理解的情况,对于发现的一些不足,要及时对授课方式进行调整,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指导并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写的方面,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将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将知识点写出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与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龙敏信.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方法[J].数学教育学报,

1994(2).

[2]逯燕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

第4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数学作为基础课程,是每一位学生的必修课,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技术科学都会以数学作为基础理论。数学课题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课题的研究呢?我们通过研究,试着为推进农村初中数学课题研究的进程,做一份贡献。

一、农村初中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困境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

课题学习不仅要求老师具有解决课题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了解课题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要求老师有较全面的多学科知识,同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教师相当大的压力,且大部分农村初中的数学老师没有参加过课题学习教学的培训学习,对课题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认识不足,缺乏进行课题学习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在摸索中进行,没有有效的理论来指导,极易囿于传统,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推进者,在具体教学中连数学教师对课题学习都畏惧、把握不准,又怎能开展好呢?

(二)学生自身的经验有限

农村初中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较窄,基础相对薄弱,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很难想象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的学生,在课题学习上会很好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是数学程度好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心理,其思维也往往陷于课堂所讲知识,课外阅读量小,思维难于开阔,偶尔有点新奇想法,恐怕在“神圣”的教师面前也不敢表达,唯恐出错挨批。

二、农村初中开展数学课题学习的对策

(一)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人,要将学生始终作为教学的中心点。将过去传授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式的教学方式,实现角色转换,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会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将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学习的。这种更加轻松、民主、平等的n堂气氛,才是学生想要的学习环境。而课堂中作为引导和组织者,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深入学生集体中,创作师生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课堂上多沟通交流,课下与学生做朋友,尊重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上可以激发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不要否定学生的想法,要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尽力使课堂活跃而和谐。

(二)合理选择课题素材

素材的选择是课堂学习开展的前提与关键,为了保证学习探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教师应当选择具有探究价值与探究意义的素材,以便于学生通过实践将问题解决,素材的选择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脱离实际。要将生活作为素材的主要来源,例如,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中就以玩摩天轮为背景设置相关题目,从而加深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与理解。

(三)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在农村初中数学中要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就应该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名农村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般这样做:我尽量创造些问题情境来供学生进行探究,同时也会结合实际生活情况,把农村的些资源融合到情境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方程”这数学概念的时候,我会利用农村地区的实际资源创造出类似天平的教学工具,设置些问题如“天平为什么能够保持平衡”“怎么用式子来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的关系”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探究数学问题。如此来,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数学实验”开展课题学习活动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实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将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和媒介获得信息,进行思考活动,学习方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5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首先,拓展性资源的开发能够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那些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题引入到教学中来,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和构建,使得数学教学更具生命力和活力,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是一门活的知识。

其次,拓展性资源的开发可以彻底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地位。探究性的学习能够让初中生感受到自己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使其能够主动吸纳和探索知识,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喜悦和欢乐,并且在交换探索成果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再次,拓展性资源的开发让一线教师具有教学资源开发的自觉性和意识。在拓展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会绞尽脑汁地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踊跃主动地拓宽教学途径,并引导学生去实践、实验、交流、参与,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使得数学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赢。

最后,拓展性资源的开发能够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使得数学教学突破狭窄的课本内容。拓展性教学资源对于拓展学生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数学学习,让数学学习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赋予数学学习更大的意义。

二、初中数学拓展性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和途径

1.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

首先,教师要在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每一名初中生都因为个人兴趣、品质、知识和潜能的不同而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对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都给予充分的尊重,用心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并加以引导发扬,创造性地生成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搭建平台给学生充分显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保持,为开发教学资源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教师要将评价作为工具来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新课程标准认为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同样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激励性的言语对其进行引导性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动态、实时和具有引导性的评价语言中获得新的教学资源。比如说在二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一些学生因为对消元法掌握得不够透彻,通常因为马虎、概念不清、计算过程不熟等原因导致计算错误。教师不宜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直接予以否定,而是要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何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帮助学生理清逻辑思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提升练习的速度。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自我反思和自我参与的体验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实现教学资源的拓展。

2.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和信息技术资源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进行教学资源的拓展。初中数学是一门和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在数学教材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其内容已经越来越丰富,并且生活气息也越来越浓厚。笔者认为提升初中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教材中融入社会资源和生活资源是必需的,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学习情境。比如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这样一个例子:初一年级的师生共同组织春游,现在正打算和出租车公司租车,出租车公司提供两种类型的客车:42座和60座。42座客车每天的租金是320元,60座客车每天的租金是460元。如果初中一年级共租用两种类型客车9辆可以刚好坐满,并需要支付租金3720元。请你帮老师算一下参加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通过这道例题,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学以致用的乐趣是难以比拟的。

其次,教师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学资源的拓展。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俨然已经成为拓展教学资源和途径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多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特点,能够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传递。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数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网站和数学题库app比比皆是,教师要精挑细选一些有意义的网站和软件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找到数学学习的辅助力量。

3.促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拓展性教学资源开发

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打开初中数学拓展性教学资源开发的局面,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对拓展性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有所了解,抓住任何一个资源开发的机会。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地运用自身的资源去给学生举办各类数学讲座,积极和学生沟通实现双向互动,通过辩论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要尽量一题多解,对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劣进行判断,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参与度。另外,学生还可以制作数学剪贴板,将生活中数学学习的资源剪贴、记录下来,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4.利用报刊资源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资源拓展

报刊资源是初中数学有效的拓展性资源。许多报纸杂志内容新颖,紧跟教材,题型丰富,版面简洁清新,数学知识和时代、生活联系紧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行阅读,对其中独特的、精华的学习部分要记下笔记,从经典的例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数学阅读不仅仅是教材阅读,还应当是科普知识和课外材料的阅读。课后阅读能够实现课内做一题、课后带几题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既能“吃饱”又能“吃好”,将个体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比如在学习了有理数的特征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去体会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深刻把握其概念,加深印象。

5.设置开放性习题来实施教学资源的拓展

开放性的习题具有激发学生思维、挑战学生认知能力的作用,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解读开放性习题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思路越来越清晰。比如说在正负数和绝对数的相关教学中,笔者给学生一组数字:-13.5、5.2、-1.8、19.3,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组数字创设文字题,看哪位学生能够给出最多的题目。这和传统的教师给出固定题目,学生来解题的习题模式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学生之间相互出题、解题能够激发兴趣、提升效率,让学生具备全面地掌握正负数运算的规矩和法则,对巩固和提升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师要巧妙地运用错误资源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如何利用学生的错误思想和逻辑等资源来让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得到发展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举例来说,当笔者要求学生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时候,有的学生在做辅助线的时候认为应该过A做BC的中垂线AD,垂足为D。虽然这种答案是错误的,但是笔者没有急于做出解释,而是让学生和正确答案的证明方法去对比,看看二者的不同之处在哪儿。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分析和讨论,帮助回答错误的同学找出不足之处,引导其认真审题,抛却思维定式,梳理知识点的脉络结构,在纠正学生错误思想的同时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地利用学生错误的教学方式不仅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还扩展了数学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晓亚.初中数学课堂拓展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从,2015(6).

第6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1.用于一节课之初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少了具体多了抽象;少了数字,多了符号、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在高中学生眼中,数学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它望而生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设计以数学文化为底蕴的“问题情境”,就能“稀释”数学的抽象性,凸显数学的本质,化抽象为形象,化形象为生动,使沉闷的高中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阅读与思考”正是数学文化情境引入的生动源泉,教师只要认真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就能在备课时信手拈来.一段适时的、有意义的、生动的引入可以带来一堂高效率的数学课,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也能让学生增长见识.

2.用于一节课之中

“阅读与思考”是正文的延伸、拓宽与补充.教材几经修改,许多原先在课堂上作为典例讲的问题现在转移到了课后阅读部分,编书者的本意是供学生课外阅读,但实际上,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中,这些典型例子还是常常出现的,仍然处于“典型”的地位.因此,可以将某些重要的材料设计为课堂教学的范例.

比如必修5 第105页“错在哪儿”,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认可.材料中所述内容是学生在考查不等式时经常失误的地方,因此极有必要将本材料加以提炼改编成一个例题作重点教学.

已知1≤x+y≤3,①

-1≤x-y≤1,②求4x+2y的取值范围.

错解 ①+②得0≤2x≤4.

②×(-1)得-1≤y-x≤1,

再与①相加,得0≤2y≤4.

再代入到4x+2y中得0≤4x+2y≤12.

正解 因为4x+2y=3(x+y)+(x-y),

且由已知条件有3≤3(x+y)≤9,-1≤x-y≤1,

两式相加,得2≤4x+2y=3(x+y)+(x-y)≤10.

为什么两种解法的结果不一样呢?

对于第一种误解,学生可能一下子找不出错误原因,甚至到了高三,多数学生也是这样做的.教师可根据这种情况,将这篇材料设计为例题在线性规划复习课中提出,学生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后激起兴趣,再用线性规划的知识来解释第一种错解事实上无形中放大了x,y的范围,导致结果范围的变大.

经过这个典型例题的教学,学生可体会线性规划的作用,同时纠正在不等式方面的错误思想.

3.用于一节课之末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把课后的“阅读与思考”内容设计为课堂教学的课后习题来巩固知识.

比如必修3 第二章《统计》第62页“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设计一份信度较高的问卷,使“难以启齿”的问题得到真实的答案,同时,这篇材料还可作为所在章节的一个课后习题:

某地区公共卫生部门为了调查本地区中学生的吸烟情况,对随机抽出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使用了两个问题:

问题1:你的父亲阳历生日日期是不是奇数?

问题2:你是否经常吸烟?

被测者首先等可能性摸球,摸到白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一个问题,摸到红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二个问题.

请问:如果在200人中,共有58人回答“是”,你能估计出此地区中学生吸烟人数的百分比吗?

这篇“阅读与思考”材料是一种求概率题型的思想来源,在高考模拟题中曾多次被改编成类似问题.如我校高三在一次模拟考中出现以下问题:某交通部门为了调查本地区中学生的闯红灯情况,对随机路过的20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使用了两个问题:

问题1:你在班级中的编号是偶数吗?

问题2:你是否经常闯红灯?

首先,请每位被调查者投掷一枚硬币,要求掷得正面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一个问题,而掷得反面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二个问题.结果共有70人回答“是”,请问这200个人中有多少人经常闯红灯?

A.20 B.70 C.40 D.30

第7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改善策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形势的发展。新课改对学生自主探究,立意创新,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初中教学特别是农村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

一、农村课堂教学现状

农村的教育不仅仅关注农村教育的数量,更要关注农村教育的质量,要把让农村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提升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上,让孩子们能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育上获得最大的收获。但是,目前农村的课堂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环境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城乡教育的严重差别,其直接反映就是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农村可用教育资源的匮乏、教育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农村初中课堂数学教育仅仅只能说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在广大落后的农村来说只能是形式大于实质。

(二)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育过程中,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有:

1.排斥现象。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对一些问题学生不是加倍关怀,而是直接将其排斥在团体之外,或者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等。

2.歧视现象。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不让其参与学习好的同学的课外活动,如有的学校请专家来校作报告,规定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参加,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学习不好学生的作业或成绩等。

3.分类现象。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分门别类,甚至在一个班级里也分成好、中、差等类别。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的改善策略

(一)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办学条件原本薄弱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往往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投入。农村学校缺乏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多种专用教室实验,缺乏实验器材和学生课外阅读书籍。针对当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经费短缺的问题,国家应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给予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经济上的支持,加快农村中小学程教育工程步伐。为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学科整合提供保障条件。

(二)正确生理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相互包容的。

2.师生积极互动。

3.促进学生积极参加数学课堂教育。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能力

1.教师独特的创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教师的开拓下产生的,教师完全能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才能把相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的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挥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让学生集思广益。使学生之间纵向和横向交流探索,在整个学习集体中,互相探究,取长补短,设计分组讨论,查缺互补,增强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从而探掘学生的刨新潜能。

2.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对新问题非常感兴趣”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兴趣产生了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在设计恰如其分的问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又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识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提出新问题,自觉地解决、去创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好强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学生总是成绩不好,或在平时测验中不如他人,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可创设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加以激励,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3.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担负的职责。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生过程中,因为他们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究和创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结论。教师在评价时,必须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要和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并且给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从客观保护了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总之,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教师的引导,又需要学生为主体,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数学才能有所突破。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及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在农村教育经费上的投资力度。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时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尽职尽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这些较为枯燥的东西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游戏或者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另外培养学生听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进行分层教学法。这样才能将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逐渐改善,使农村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6]郑金洲.自主学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第8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可是当前不少师生仍然不重视对课本的阅读,而是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是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所讲的定理、公式就忙于做题目,造成基础知识不牢,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不良后果. 在初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做起,从来人们都是谈学生到学校读书,而从没有人谈学生到学校“听书”,而教师在学校则是“教书”,而不是“讲书”. 教就是引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分析问题. 下面谈一点平时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的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 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现在中学的科目繁多,各科作业也很重,学生每天平均自习的时间只有2至3小时,学生感到做作业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去看书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即使上课讲了,学生也做了练习了,但一考查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的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自己消化才行. 另一方面,作业题应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过程中探索其规律,使自己在解题的实践中逐步地掌握其思路和方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课时,教师只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小组合作探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祥既可以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去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数学课本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 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 学生刚开始是不易读懂,也不习惯的,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加以引导,要求学生从头到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在课堂上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还要给予分析解释. 数学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学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也往往把它当作代数来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要帮助他们去弄清其含义. 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数学符号或数学语言,然后要求学生还要了解掌握公式的数学意义、适用条件、各数学量的单位以及单位公式的变形等. 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此外,数学课本中还常有一些数学术语,如“竖直”、“铅直”、“路程”等,初中学生也是不易理解的,也需要教师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去认识、了解.

三、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学能力

第9篇:初中数学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数学学习; 数学阅读; 理解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007-001

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说明了没有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新课改的环境下,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学教材的阅读

数学教材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因此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其教学环节为: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师生交流反馈。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教材的阅读主要分以下几类:

第一类,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读小说,快速浏览就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例如我在教学《中心对称》一课时,通过让学生仔细地阅读教材,在掌握中心对称定义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起到了拓展延伸的作用。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阅读把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让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

第二类,重要句段的阅读。在教学中,对于某一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学时,采用初读“精读两个步骤,特别是对有些句段的精读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船有触礁的危险吗”一课时,通过对“小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危险吗?”品读,让学生真正理解会有触礁危险的数学含义。

第三类,“读一读”、“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

二、应用题的阅读

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应用题的呈现要更加贴近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应该努力实现应用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可以用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增加有多余条件和开放性的问题,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凸显应用题的问题特征,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现在经常发现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特别是在解应用题上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我平日的观察,有的同学在做题时,根本没把题读完就动手解答;又或者在读题的过程中,添字、漏字,关键性词没有注意到,理解错误了,题做错也就不足为怪了。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从整体入手,把关键性的词作上记号,深入地理解。在平时的应用题教学中,我注意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让学生把题目读完整。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把应用题的题目读完整才分析题意,找准数量关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我改变了大多数教师喜欢亲自读题目的习惯,让学生齐读或者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

2.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关键词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如有这样一题: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4元,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进行促销。经调查发现,销售价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5件。(1)若商场要尽快减少库存,又能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衬衫应降价多少元?(2)每件衬衫降价多少时,每天盈利最多?这个题目中的“尽快减少库存”,学生通过仔细地阅读知道这里的答案是唯一的,通过解答知道降价36元或降价4元都能保证平均每天盈利1600元,但很显然降价36元更有利于减少库存。另外第二问“要达到每天盈利最多”,通过仔细品味不难发现其实是求最值问题,因此解法也就比较明显了。

3.对于表格、图象式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将其叙述出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出现一些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开放题,这样的题目可能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的,这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同样也要建立在一定的数学阅读基础之上。我就形如语文教学那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意思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三、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