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读红色经典有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红色经典有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红色经典有感

第1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针对语文学习中的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不断地思考和探究。我觉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摆正我们对于语文学习积累和运用的认识上。

印度佛学家奥修说:“知识并不等于知道。”我觉得,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应该是一个“虚实结合”的过程。只是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准确的背过,即使阅读面开拓的再宽,那也只是完成了“实”的部分;而“知其所以来,明其所以去”的这一部分“虚”的内容,则需要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深入生活的情感体验中才能完成,这一点,才是让积累的知识真正融入自身、发光发热的重中之重。如果忽略了情感和思想,知识便很有可能变成鸟翼上的黄金,心灵上的负累,让我们变的刻板和沉重。举个例子来说,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这部书中阐述他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理解时就说,这句话是“似通非通”的,因为“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是靠薪水吃饭的,遇上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绝不是不亦乐乎”,所以他认为这个“朋”和“远”应该是有讲究的。世易时移,思考宜矣,呆板的积累和运用是不可取的。

林语堂说:“最令人难受的,莫过于遇着一个胸中装着历史上的事实人物,并且对时事极为熟悉,但见解和态度完全错误的人。”所有值得我们阅读或背诵的经典文章,它们都是来自于作者对世事沧桑深入的实践,来自于对情感刻骨铭心的体验,来自于究天问地的思维锤炼,它们里边容纳的是自然与生活的气象万千,它们将带领我们走向积累和运用更高层次的体验;如果我们的积累和运用绕过这些经典内蕴丰富的源泉,仅仅把目标指向考试的分数的话,对于语文的学习,将会变成可悲的回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行;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勰这一段关于文学起源论的观点,固然是针对当时齐梁文学“矫揉造作,无病”之风有感而发,但是他同样警醒着现在的我们:文学,是来自于天地自然、人生百态对我们心灵的触动,若是脱离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和灵魂仅仅去追求外在的语句和形体,那么我们的积累和创作必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举一个简单的事例,这个事例是小学特级教师王崧舟告诉我们的。关于积累“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有两种方法教学引导方法:其一,查字典,背诵解释;其二,请闭眼想象,你在生活有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修饰的脸吗?

第一种积累方法的答案不言而喻,而第二种的答案是这样的:

生1:门口看大门的老爷爷一脸皱纹、头发花白,这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2:我们邻居的张奶奶深陷的眼睛、干瘪的嘴唇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3:罗中立的油画“父亲”,那古铜色的脸是饱经风霜的脸。

生4:祥林嫂的那呆呆的眼神、乱乱的头发是饱经风霜的形象。

多么令人感动而印象深刻的积累啊!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活动还有一个后续调查:要求观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油画并进行父亲脸的描绘,能用上“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第一种方法教的学生有9%,而第二种则达到了91%。

其实,从这个事例中大家也会想到了,语文积累中的各种“语言”,绝不仅仅是字典上的释义那么简单。夏尊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相信只有把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放在生活中,才能真正的做到“言立而文明”。

对于如何在“虚实结合”中更好的提升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的问题,我大体总结了三点:博,活,生活。

朱熹智慧明达的先哲,他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对学问和世事的洞察。前两个观点来自于他的两首诗。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从积累进一步提升的的角度来解读《泛舟》,我看到了“博”。再巧妙实用的技巧,若无广博的阅读积累做为基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费尽众多推移之力,也难见成效;而春江水涨、蓄水丰富之后,巨舰若羽,自由漂移,多么轻松自在,豁然开朗。学生的阅读积累,应该不拘一格,不断开拓,课本,读本,阅读材料,图书室,报刊,电视,网络等都可成为拓展知识面的渠道;可以运用摘抄,读书笔记,批注,读后感,手抄报,读书交流会等等多种多样的积累方式。这样既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积累兴趣,又适应了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的要求,并且使他们的写作不再空洞贫乏,一举多得,博而轻松。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观书有感》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管实也好虚也好,是不能停下的,要“活”。“坐吃山空,立吃地陷”,积累是没有止境的。有段时间曾听到这样一个观点:在应付作文的素材积累方面,学生在高中阶段只要精心钻研一个或几个人物就够了。于是就发现一些学生,无论写哪篇作文,翻来覆去都是用同一个人物的事例。这种现象让人很是无言,而且想想很有点毛骨悚然。积累运用,不断提升,生活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源泉,常读常新,常新常用,常用常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一点点丰赡起来,灵动起来,流淌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蔚为大观,而不至于成为一潭死水,最终江郎才尽。

第2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电影《白蛇传说》取材于民间传说《白蛇传》,从上世纪初开始不断地被搬上银幕,也因白娘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人物,扮演她的一般都是各个时代的银幕美女:1926年,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的《义妖白蛇传》是由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扮演白娘子;1961年邵氏出品的《白蛇传》中林黛的演技精湛,堪称一时经典;1978年,《真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由林青霞扮演;最深入人心的白蛇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赵雅芝和电影《青蛇》中的王祖贤。

黄圣依无疑备受压力,但她笑着说:“其实我决定出演就已经作好了被大家比较的准备,能被拿来与前人比较也很幸福,雅芝姐那版白素贞太经典了,我也是从小看到大,她托人给我带过祝福的话,支持我好好发挥,不要有压力。当然时代不一样了,她拍的是电视剧,我这次演的是电影版,区别还是很大的。”

网民多半对电影故事不能接受,影评人也狂批“编剧太脑残”、“很明显多个编剧,故事整合不到一块,也使主角的戏没层次感”。但不管电影好坏,“活泼主动”的黄圣依版白娘子却没受到多少争议。

“我和周星驰并无矛盾”

和国内很多明星不同,今年28岁的黄圣依来自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那个里弄在老上海颇有名气,是淮海中西端的上海新村,曾居住过众多社会名流。她的父亲是上海交大的教授,母亲是报社编辑,姑婆是《新民晚报》的创办人邓季惺,表舅是经济学家吴敬琏。

黄圣依考入北影之前读的是上海重点中学,理科成绩优异,令人吃惊的是她差一点成为娜塔莉・波特曼那种“天才”式女星。但黄圣依成名之后也很少炫耀知识分子家庭背景,运用的依然是女星最传统的绯闻、宽衣解带和漂亮脸蛋。

2004年出道的黄圣依,被周星驰钦点为《功夫》女主角一夜成名,就在媒体惊叹她成为“星女郎”就像天上掉馅饼般幸运时,她却把“星女郎”的桂冠亲手摔个粉碎:为“低俗杂志”拍性感照、被经纪公司雪藏、与周星驰打官司等。张狂本应和实力挂钩,年纪不大气场也没有,但聪明头脑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完成“星女郎”向富二代杨子绯闻搭档的华丽转身、曾任黄圣依直属经纪人的魏达深离开星辉公司,传星辉高层对他安排黄圣依接演《天堂的眼睛》不满意,与投资人兼男主角“大嘴”宋祖德的激情戏有损她形象。

“关于那件事,有必要澄清的是,主要矛盾是在我和经纪公司之间,其实我和周星驰并没矛盾。”黄圣依说。接着,她表示希望能与星爷再度合作,现在她也有公司,公司对公司简单多了。

黄圣依也许忘了五年前在媒体面前怎样哭诉星爷,“一见周星驰就紧张”,以及“想不到他是那样的为人”的话。今年在那段著名的“不再被小三”的微博里,她首先“感恩让我走红的周星驰先生”,感谢伯乐周星驰也是她最近对媒体提得最多的话。是因为长大了,还是确实对其他女星从没她这样好运而深有感慨?

一场五年的娱乐圈赌博

黄圣依坦言她是实用主义者,烛光晚餐感动不了她。她对吃的并不挑剔,最爱“海底捞”,而且从不订餐,和助手去排队。她的衣着也很随便,性格有点像大男孩,但家里装饰得与所有爱做公主梦的小女孩没什么两样,是个超级“粉红控”,从卧室的床、衣柜到整个房子里面全都是粉红色。

闯荡娱乐圈六年多以来,黄圣依的生命里从未有一位能谈婚论嫁的男友,两位绯闻男友名气都不算小:第一位是向来喜欢长腿大眼美女的周星驰,第二位是帮她甩掉星爷的杨子。前者将她一手捧红,后者亲任黄圣依的经纪人,曾说事无巨细什么都帮她做,“她第一次上《欢乐中国行》时,我研究为什么老外在玻璃舞台上劲舞不会滑倒,我发现他们是把鞋底泡在可乐里,上台之后黏度高。她的鞋都是我提前给泡在可乐里。她裙子肥,我给她缝上,针脚很细,挺好。她带着我出去,一大堆人都省了,我一个人就是一个助理团队。”

当被问及与杨子的关系时,黄圣依总是“我们关系超出想象,跟他什么亲情、友情、感情都有”搪塞过去,这话与杨子在另外的场合面对媒体所说的一模一样,杨子还添上一句:是石头也焐热了,对不对?而当黄圣依很不名誉地被传为“小三”时,杨子不惜拉出老婆孩子出来抵抗绯闻,很愤怒地斥责媒体不厚道,“让黄圣依以后怎么嫁人!”

在2011年6月15日《白蛇传说》酒会上,出品人杨子不惜用刺激性语句来对自己跟黄圣依的关系盖棺定论:“我一直把她当枪使,耽误了三年半。”一周后(6月20日),黄圣依在微博上贴了那篇颇为轰动的“不再被小三”的帖子,网民随后也发现黄圣依洗去后颈上“杨子”两字文身,暗示两人已分手。但在《白蛇传说》宣传期间,仍然是“有黄圣依的地方就有杨子”。

“黄圣依到底与杨子什么关系”?对黄圣依来说已经是一个过时的引不起观众兴趣的炒作噱头,物极必反,总有一天所有人都反感猜测他们的关系。但是作为黄圣依自己心知肚明的事是:不会有第二个男人细心到给她亲手缝裙子和泡鞋子,也不会有第二个男人大手笔投资1.8亿让她重返大银幕,几年来她的赌注只下在这一个男人身上,她赢了,一跃成为财力最雄厚的国内女星。

李连杰版法海是个古装警察

时代周报:为什么想到要拍《白蛇传说》?

黄圣依:最初的想法就是觉得这是传承了上千年的神话传说,又是非常经典的爱情主题,本身我作为女孩子就很喜欢这个故事。刚好大家都觉得这个古老的故事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改变,应该被赋予新鲜的表现力。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就决定拍了。

时代周报:怎么看待李连杰演的法海?

黄圣依:这一版的法海我觉得就是一个很有原则的古装警察,有讲人情的一面,比如知道了素素用自己几百年的功力帮许仙熬药,治疗化解老乡们的药毒,法海也会对素素表示感谢。但是毕竟他的职责是降妖除魔,同时法海这个人物也很纠结,他老是会想是不是自己太固执了,年轻人的爱情也许不该阻挠,但最后还是偏向了职责一方。没有李连杰演法海,《白蛇传说》不会有现在的高度。

时代周报:最早,你离开星辉公司时,大家都说你有点“野”,七月你在微博上发表“独立宣言”后,网友一下子认识了一个新的黄圣依。

黄圣依:野是什么意思?当初离开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最后可以叫孤注一掷。因为我必须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应该有的权利。这个不能叫野吧。在我看来是强大。今年的独立宣言也是随感而发。做演员有五六年了,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目标,我是个很有计划的人,那么现在我觉得应该朝下一个目标前进了。

时代周报:杨子说你已经是中国最有钱的女演员,能谈一下你与杨子目前的合作情况吗?

第3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干涩渐褪,我窗外的草地一夜间绿了,

它们近乎疯狂地生长着,

和其他生物一样,

和人的身体一样。

二月,春天近了,

那些绿植物蓝植物粉植物也近了。

那些生命在眼前的时候我们会忽略它们,

在诗里,我们找不到青春年少,

岁月有痕,尘世经年……

那些依然有热度的色彩,

那种缤纷浸染着他们,

使得那些生命鲜活激情起来。

不再优雅不再规范,

那是又一天的奔放和宣泄。

春天和夏天,狂放和温热,一起来吧!

要么坚韧,要么脆弱,

那种疲惫了的幸福感觉。

这甚至是一种极度的欢愉,

比夜晚的饱满好

也比早晨的激情好。

还有这样的文字,

弥漫着柔软的色泽和体温,

在你弹性的皮肤上找到感觉,

在我敏感的舌尖上找到感觉。

但是我们幸运,

我说的幸运不是幸福,

它在这些年被浓缩为具象的图片,

像诗歌一般残酷和惨淡。

诗歌、灵魂、思想,

一起坠落了,它托不起自己,

它不美丽,没有智慧。

那些草啊,很简单,

他们就是身体和感觉,

单纯,不经过大脑,

它们有自己的图形,

它们亲吻,它们有自己的时尚。

静静生长,

它们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声音,

它们的声音在深夜,

那时你不会知道。

在那时读杜拉斯的情书,

或者艾略特的长卷,

爱情、月亮、女性、隐秘、花,

我要看着那些有命运的文字,

一季一季的长出来。

每次打开窗口,外面的青草就又长了一寸。

这呈现了我:一个生活原创者的状态。

也许这个世界司空见惯了,

——那些外在的美、外在的性感、外在的爱。

不轻易说爱了,

所以这个字就总被忽略,

但在那一年,

它竟然又变成了我的箴言。

所有的情调,渐渐浮现,

今年的草地蓬勃饱胀起来,

它们多么好,那么的松弛,

我知道我在寓言和童话里,

那些安静的小灵魂啊,

纯粹。内涵。丰满。

久远的炫丽。

在节日及其以后的日子里,

这些草这些孩子啊,

真实依然,

感性依然,

清晰依然,

烂漫依然。

让我们幸福

这是岁初的一个晚上,

我知道,

在睡熟的时候,就悄悄立春了。

立春了就是春天了,

然后,就是春节。

这个冬日,许多人都会觉得,

还是阳光最好,

暖暖的、默默的、温和柔韧。

许多年的感受也会有变化,

比如我曾经总是觉得,

雪最让人踏实,

我写过它的平缓与安详,

而且,早年的雪会遮掩那么多的污浊和瑕垢。

这一年春节的前一天,

办公室的窗外天无纤云,

外面有玫瑰色、有粉红色,

再过几天,还会有绿色。

那么多的诱惑和欲念,

那么多的渴求,

那些树们不扭曲、不泛滥、不失去固有的定力。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一些不关联的语言:

良善、迅捷、优雅、亲密、敬畏、给予、尊重;

不怕重复;

淡然一点儿;

尽可能有兴趣(不一定是激情)。

——这些如同微机里传来的“微风山谷”的曲子,

就那么舒缓下去,那么好下去。

有很多的快乐、温柔、恣意,

有很多的感伤、失望甚至恐惧,

用单纯就都会冲淡。

——尽量冲淡些,不要很浓,

那么多的夜晚,

不是都能完整的完美的,

那就只能把它们,拆开。

这时候我想,我真的喜欢一年中这最为安静的一天,

我二十年来一直有一个习惯:

在岁末的这一天的上午独自坐着,什么也想什么也不想,

自己看着窗外,心灵,

想起一件值得微笑的事情,想起一种食物,

想起一场个人音乐会,想起一片涂鸦,

想起一只水果的形态,

喜欢它的色泽和丰满,

喜欢涩,

喜欢浮在苹果皮肤上的水珠。

这时候我想,想起海涅写到的那棵树,

也许有一天,

我也像那些叶子渐渐枯萎,

那我就和它们约好,一起落下去,

——选择一个晴天,选择一个早晨。

好起来,什么都好起来。

如果你有一天的清爽,你就会有许多清爽,

如果你有一天的暧昧,你就会有许多暧昧,

如果你有一天的简单,你就会有许多简单,

如果你有一天的充盈,你就会有许多充盈,

趁着春天,试一试。

是啊,我还对朋友说:

好好看书、写字,

敲击键盘。

偶尔也用笔写写字,那样感觉会好一些。

节日了,许多朋友说:总是在不知疲倦,

总是想着,把一个梦想,

再变成另一个梦想。

是啊,每个人的命运都应该比现在更好,

我对他们说:

好好着,把我们的诗写的幸福一些,

一年和另外一年,

真的不会是一样。

春天来了。能够持久的并非什么激情或者理性,

而是自然中固有的东西。

过去的一年是真实的,

即将到来的春节也是真实的,

——克制、喧嚣、溢满红尘,

我想,这会使人幸福。

我最近总是提到幸福这两个字,

这成了我的心愿,

——愿意人们把想起这两个字也当成习惯。

默默地愁苦,

默默地幸福,

哪怕仅仅是一滴一点。

那么多的人,都知道选择最近的那条路,

而我却还总是想着:哪些能够永久。

春天了,

这时应该说一句:阳光普照。

这个平实的词汇在以往会被认为是拙劣的诗句,

但此时,谁都会理解,

这是一个平静的温和的理想。

很快就消失了,无论什么……

金色的和银色的,

夜晚延伸的某个瞬间。

会有许多惶恐与忍耐。

芸芸众生,在交谈中融入光亮或者阴影,

就像雪花一样,

找不到两个相同的,

也留不下两个不同的。

一个春天和一个节日,

有些日子有足够的喧闹,

有些日子有足够的平静,

在没有知觉的缓慢中,

在让人隐痛或者甜润的感受里,

节日和春天来了。

生活着……

这一年,生活着

在规范中回旋

周而复始

把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

孤独、情感、冲动和欲望放大

平静着躁动着

坦然、丰富、、神秘

美好的,冷峻的

未知和已知

在于内质、内涵不在于表面

在于内容不在于名称

生活着,一些词语

自由、疯狂、多元

一些名字

一些性别和超性别

芜杂着人们的神经

生活着,所有的震颤、蔓延

所有的触觉和感觉

都不再陌生

对我的朋友们说:

要快乐。

不承担更多的期待

只表达一种简单的愿望

没有什么别的涵义

只是说:要快乐!

这个世界的人

与生俱来就带着创伤

我们也一样

即使我们鲜活、生动和灵性

诗歌、哲学、品位

都是奢侈的

那些日常的,道德的非道德的

节制的和放纵的

活生生的暖的爱的

路上的床上的唇与唇之间的

才是一些有知觉的皮肤和血

生活着,想把每一种生活都过一遍

那些简洁的繁杂的

质感的干涸的

压抑的羞愧的辗转反侧的

那些理智那些温情那些暧昧

都是我们的

就是这样

带着情生活着

带着伤生活着

一年和另外一年

——专心致志

静下来,如此安谧、干净

又有着斑斓的色彩

那些表达那些话语

简洁到什么也不曾有

那么多的表情有了娱乐性

那时,你想像成为什么都可以

什么都有可能

生活着,我走在步行街

我的四面都是窗口

也许人需要荒诞、需要物欲疯狂

什么都不是全部

都不是

远离一些浪漫

浪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如果避开

就很简单和踏实

我把自己从纷繁中剥离

给自己一个全新的语境

给自己一个经典

还要什么?刺激和激情?

有感觉和没有感觉

时髦、风情和风尚

想像中的,就都有了

这些记录着我们欲望的瞬间

其实只是些空泛的

或者饱满的瞬间

一定要好

好的像空气一样

像清晨一样

好的像孩子一样

这一年,生活着

第4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读书使人成长,读书可以丰富精神,充实生活。读书的美妙无法用言语完美的诠释。如果,有闲暇时间,请放下手机、游戏,多读一些好书吧!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请您阅读。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1中华文化瑰宝——唐诗

——读《唐诗三百首》后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高峰。在唐代优秀诗人大批涌现,超过了中国历的任何一个朝代,成为中国诗歌的全盛时期。

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唐诗约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一连串如雷贯耳的名字,使浩如烟海的唐诗迸发出最美的光彩。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唐诗呢?

第一,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让诗歌飞翔的是想象。比如读到:“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乡间的小溪边,长长的柳枝垂到溪面上,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美丽的白鹅悠闲地游着,仰起脖子,仿佛唱起最动听的歌。

第二,能更好地感受意境美。每读一首古诗,我的脑子感觉都在“放电影”,那美丽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铭刻在心中,让我如痴如醉。当我和爸爸妈妈登临黄鹤楼的时候,望着滚滚长江,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三,能更好抒发自己感情。当你看到落日那壮观景象的时候,不是:“哇,有好多鸟!”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共一色”,当你看到一池荷花时,不是“哇,好美的花”,而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么,我是如何学习唐诗的:

第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读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能从中获得快乐。诗歌是一块精美蛋糕,我们把它送口中,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不是为了某天向别人炫耀我吃过蛋糕,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

第二,要寻找理解的钥匙。古诗中的关键词,往往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就是我们理解古诗的金钥匙。比如杜甫的《春雨》,这首诗就是围绕关键词“好雨”来写作的。这场雨好像知道农民的需要,应时而来,大小合适,滋润万物,这不是好雨吗?而且,这场雨夜晚悄无声息地下,不妨碍人们的劳动和休息,多好呀。抓住了“好雨”,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第三,要联系实际学习。古诗中的很多诗句,如果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春天,你会真切感受到“吹面不寒杨柳风”;夏日,走近荷花池边,眼前的美景,就是“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注解;秋季,火红的枫叶,你会觉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是多么恰当!冬天,一场大雪过后,眼前不就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结合实际发挥想象,理解古诗自然轻松自如。

我相信,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将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2小口袋书里的大世界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我有一本口袋书,它叫《唐诗三百首》。它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有一条细细的绿色小绳系在上面,搭配起来很是可爱。它就像我的一个好伙伴,我在哪里它就在哪里。别以为这本口袋书很小就没有用处,其实它可是古人生活的万花筒,它带给我们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四季变化,大好河山,喜怒哀乐……都在这里找到精彩的描绘。我们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学过的诗歌都在这里可以找到,有的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这在《唐诗三百首》中都有合适的表达。我们都说春天是最美的、最有希望的,确实如此。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春风、春雨,静悄悄、柔绵绵的感觉,让人特别珍惜。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感到了春风唤绿的力量。夏天,草木葱茏,繁花似锦,更是美不胜收。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把一幅山树、人家相互环绕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秋天也是多姿多彩的。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将秋天枫林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成为现在人们旅游看枫叶的经典表达。秋天,万物萧瑟。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尽了枯叶满天的景象。也有对秋天唱赞歌的,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冬天是雪的世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大雪纷飞人归来的景象。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把冬雪来势的急、来势的快,表达得形象生动,也写出了诗人面对满天雪花的喜悦心情。可以说四季的美景都在这本《唐诗三百首》里了。

《唐诗三百首》还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描绘了出来。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把祖国山川河流描绘得活灵活现,让荒凉的沙漠变得十分美丽,令人神往,成为千古传唱。

我们知道,诗歌都会表达情感。《唐诗三百首》表达了很多真挚的情感,其中最感动我的就是友情。比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手法夸张,但李白和汪伦之间深厚的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我。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把朋友之间的不舍、留恋写得十分生动。还有的诗表达了个人情怀,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人老年衰的伤感。我们熟知的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佳节对亲人的怀念。

《唐诗三百首》还告诉了我们不少道理。比如《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有目标,有愿望,就要更努力,积极行动,才能实现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代诗歌,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经典。我这本口袋书中的诗歌不少在我们语文课本中也有,看到它们,我很亲切。我感觉唐诗三百首就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世界。阅读学习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及祖国大好河山之美,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还能懂得一些诗中的道理。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3孔老夫子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非常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积极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爱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曾经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后以悲剧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爱情.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4真好!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峰巅,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作家上有帝王将相、下有渔夫樵人、僧道伶工;唐代诗坛上不仅涌现了初唐四杰、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璀璨的群星,而且升起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两位光照千秋的诗坛巨星。

在我们小学生读的唐诗中,其实有的诗句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情相同,如李白的《静夜思》是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外出打工,长时间没见家人都有思念家人的情感。再比如说,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中有个“敲”字,显示出贾岛行为很文明、很有礼貌。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红绿灯,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到了一户人家,就要懂得讲礼貌、懂礼仪。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唐诗与我们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好好背诵唐诗哦!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5对自然的仰慕,对英雄的壮举,对友人的思念。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所以只好借《唐诗三百首》中的诗句来代替我那无法形容的诗句。让我们一起吟诵并感悟唐诗三百首吧。

山水之气

轻轻地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摩诘一起畅游在山水之间,一轮皎洁娇美的圆月在松枝间穿拂,如水的山间软泥上缥缈着点点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宝石镶嵌在大山的锦缎上,自然而不虚浮,淳朴而不媚俗。一沵清泉静静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间,不时地撞击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涟漪,美好诗意地荡漾开来。在溪畔的静夜中氤氲成心中淡淡的思绪。

思念之情

缓缓翻开《唐诗三百首》,和王勃一起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他的心声,“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对朋友的思念,那对朋友的不舍,在长河中聚集在一起,永远乐会消逝。

人生之挫

静静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白一起面对人生挫折。“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他的信念。那缕坚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烙印。

《唐诗三百首》让我欣赏如此温柔的山水之气,美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感觉到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幸哉!

《唐诗三百首》让我体味如此伟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茶,捧着唐诗三百首,窗外有阳光照过窗帘,蓦然回首,细细欣赏那温柔的山水之气,感受那浓浓的思念之情,体味那伟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记了今夕今日。

感恩,在生活中是无限存在的,有时是你对朋友一句简单的问候,有时是你对待别人伸出手臂的过程,有时是你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只有懂得感恩的含义,才能学会感恩。

唐诗读书笔记怎么写6《芳儿的梦》是叶圣陶老先生《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一个小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芳儿很爱自己的妈妈,我也爱自己的妈妈。

芳儿妈妈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芳儿的姐姐要送给妈妈一个花球做礼物。芳儿觉得她送给妈妈的礼物一定要比姐姐的好。芳儿想到了家里的一切,想到了野外的一切,想到了街上的一切,但是还是想不出要送什么给妈妈。她一定要送一份独一无二的礼物给妈妈。芳儿把心愿告诉了天上的月亮姐姐和云哥哥,月亮姐姐和云哥哥告诉芳儿,星星就是给妈妈的的礼物。月亮姐姐带着芳儿到天上去摘星星,芳儿把摘来的星星串成了美丽的星星环。她把亲手做成的最独一无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一把抱起了她,慈祥地看着芳儿,芳儿很满足。

我的妈妈是一位工作认真负责的高中教师,她工作很辛苦,每天早早就要去上班,有时候晚上和周末也要加班。妈妈在生活上很关心我,周末总是问我想吃什么菜,然后去菜市买我最喜欢吃的菜做给我吃。妈妈很关心我的学习,经常过问我的学习,还耐心解答我不懂的题目,鼓励我要认真努力争取进步。我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周末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骑车、打球、跳绳,她希望我有棒棒的身体。寒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到各地游玩,帮助我增长见识。妈妈还经常教育我在学校要做一个老师和同学欢迎的好学生;在家里要学会独立,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做懂事的好孩子。

第5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诚然,人们必定会追求功能全面的手机产品,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选择自己真正乐于欣赏的东西。毕竟,在性能的张扬和价值的炫耀之外,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拥有感”亦是左右购买欲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达成如此效果,任何一个成功的手机厂商都会从丰富的色彩里选出符合具体产品特征的颜色,同时考虑到材质与工艺的配搭,以促成与大众在消费情感方面的完美融合――基于美学、智慧、情感的有序平衡。大多数人对于自我审视的态度(这里并不需要把它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使我们希望把手机的智慧功能感性地处理为一个对大众情感有意义的东西:第一是要让他们产生欲望,有情感上的连接,第二要让里面的功能直观表达出来,这当然是在文化上能接受的程度:第三就是让他们愿意去了解某款产品的“秀外慧中”,体验得以满足。

我们认为,当一部手机的创造与存在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时候,它的价值注定是无足轻重的。所以明目健智的各位,对于这关乎“2009年手机流行色”的话题,都能看出些许端倪。接下来要谈的,则是借此“启示录”来表达一种声音:藏在色彩与设计背后的文化,决非是价格低廉的简单复制品所能替代。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Galbraith强调:“我们没有理由主观地假定科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是人类享受的最终目的。消费发展到某一限度时,凌驾一切的兴趣也许只是在于美感。”可以肯定地说,对于心理和精神的关怀,使得消费者获得情感层面的极大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消费比单纯的物质刺激更有力量。基于消费行为导向的手机泛色彩设计将以特有的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满足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掌中色彩――演绎手机设计文化

这是任何没有疑义的共识:色彩的元素丰富了整个世界,也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的确,色彩具有个性化的寓意,倘若这个世界没有了色彩,多数物体的存在将意义平淡――空有形体,不再有灵魂。此时我们当然不想把讨论的立意铺得太广由面反推至点的思维也是可取的。色彩不仅具有物质属性,还承载着精神因素,这就是“文化性”。手机中的色彩不仅仅是对美的颜色的要求,它更能反映出手机的功能特点。消费者品味色彩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目赏”的精神层面,而应该“传播”色彩的涵养,即色彩表达背后所隐含的手机的功能性、便捷性和操作性。所以,在手机客观同质化和主观细分化的今日,具备消费亲和力的泛色彩化设计已非创造性的灵机一动,而是富于人文精神的厂商在终端研发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甚至,它的影响会贯穿着整个品牌逻辑的构成。

诱发消费行为导向的色彩

从营销学“枯燥乏味”的理论化阐述中,我们必须要承认,在现代市场竞争里仅有价格、质量和营销方式的竞争,已不能适应新消费模式的要求。换句话说,我们在多年前就已经完全地进入了需要满足个性化精神需求的时代。通过色彩设计建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品牌认可唤起多数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将刺激和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

色彩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也是商品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视觉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色彩的感觉。合理的配色不仅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而且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色彩能够影响视觉感受和情绪状态,能够寄托消费者的理想,使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手机,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使各层次的消费者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如男性手机在色彩上要求粗犷、大方、多采用凝重的色彩,将“MAN”的气魄展现无遗:而女性手机则讲究秀美,纤巧,多使用柔亮的色彩,符合女性的心理。理智型消费群体心理较为成熟,品牌认知度高-追求较高的产品档次,色彩设计多为典雅,庄重,强调质感。时尚型消费群体沉迷于最流行的色彩潮流,永远走在手机消费市场的最前列。动感、火热、艳丽、明快的色彩表现了年轻的活力和张扬,饱和色、对比色、红黑等原色组合引爆和释放了年轻人的激情。而对于大多数中低端消费群体来说,实用是最主要的需求。最新的流行色对于他们来说太过于超前,可以采用当前主流的色彩或上一季的流行色来迎合他们。如此“煞费苦心”的目的只有一个――引起大众的注意。

其实,“注意”是人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的一种特征,是人对所认识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现象不是一种独立心理过程,人们无论在知觉、记忆或思维时都会表现出注意的特征。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产品色彩,总能第一时间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早在两年前,就有一项调查表明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存在一个“7秒钟定律”: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人们只需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在这短暂而关键的7秒钟内,色彩的作用占到67%。在这个意义上,色彩成为决定人们对商品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产品色彩要充分了解消费对象的爱好、特征及文化背景,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尤其是我们今天谈到的“生活必需品”――手机。

泛色彩是有灵感的语言

手机外观色彩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由早期的黑、白、灰、银为主,到现在可被称为“缤纷斑斓”的过程,任何一位有理想的设计师都在致力于开拓色彩新领域,以求始终保持色彩的新鲜感,这也就逆向地说明了,为何“每年两季的国际流行色会赋予手机行业变化莫测的色彩灵感”之说。在手机的色彩设计上设计师开始更多强调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和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感情和配色规律。

至于色彩为手机设计加分的首要作用-即在于人文亲和力的体现,其实这也是具备心理暗示性的解读――通过色彩、造型、材质等因素来为大众暗示手机的内在功能和使用方式。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在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过程中迫切追求着一种崭新的方式,来达成渴望个性品味、高效率、趣味化、情趣化之目的。换一种更容易理解的角度来看,手机的色彩设计,正是成功的终端厂商们细分市场、挖掘新空间、塑造品牌个性的极佳手段。设计师绞尽脑汁去表现每种颜色的特质,他们相信,在消费者和颜色相撞的一刹那,可以意会到那或温柔、或热烈的色彩传递的讯息。

色彩在此时是一种语言,用来告诉人们,手机也是有思想的所在。当然,这种有语言效应的色彩元素也刺激并影响着我们的购物行为。换句话说,我们或许在有意无意中购买手机颜色。显然,色彩的表现力极其丰富,冷暖、前后、轻重、大小、动静和软硬,这自然都 是利用了人的心理感受。精神的传达需要借助语言的形式――“手机中的色彩”是传达人文精神的一种形式之一,它有别于“艺术氛围中的颜色”和“日常生活中的颜色”它是视觉艺术与信息功能结合的一种形式语言。这种语言不仅能反映出手机使用者对时尚的认识和驾驭状况,同时还传递着使用者的智慧、气质、修养及生活阅历等精神层面的信息。

泛色彩化的终极目标

成功的产品外在设计不仅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化联想,而且还应当使我们“过目不忘”。记忆是心理认识过程的重要环节,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等过程。其中,识记和保持是前提:回忆和再认是结果。只有识记、保持牢固,回忆和再认才能实现。因此,商品色彩要想让消费者记住,就必须体现商品鲜明个性特性,反映商品文化特色和现代消费时尚・才能让消费者永久记忆。就像第一眼看到安娜・苏,你就会被那抢眼、近乎妖艳的色彩震撼,更会迷醉于她独特的,蕴涵巫女般迷幻魔力的6LAMROCK风格之中。紫色贯穿于其设计的所有产品之中,妖艳魅惑、无人能及。安娜・苏将紫色的神秘、优雅、迷乱和浪漫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成为鲜明风格。在商业环境中,色彩已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美学概念,成为商品情感的延伸,和消费者消费情趣获得了默契,从而建立了牢固的消费群体。

掌中色彩的未完篇

现在的社会生活模式进入了网络时代,进而引发了新生活方式的诞生和新文化背景的产生。在人类的视觉造型艺术领域里,色彩作为各种独立艺术形式的最为直观的表现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产品的品评与购买。在现代商业体系构成里,随着时尚流行的商业性之不断增强可以说色彩本身也已经成为一种产业,而人们对于色彩情绪的依托也随之产生着价值。总之,色彩贯穿了手机的灵魂,从市场调研、开发设计,到加工制作,再到市场销售,泛色彩化的设计理念直是打开消费者心灵的钥匙,它将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将大众带入全新的“掌上流行色时代”。

诺基亚――涵盖所有人群审美是色彩与设计的灵魂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随着工业制造能力、工艺水平的提高,色彩的定义也随之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定义,不是单纯的指物体的色相了,而是具有更加广义的定义,应该是综合了新材料、新工艺之后呈现在大众面前丰富的、饱满的、精彩的色彩效果――对此我们一直都有很明确的认识。我们也致力于研究和开展色彩的体验设计,研究目标用户的心理感受,让色彩通过视觉感受转化为心理感受,最后和消费者产生心理上共鸣激发大众的购买欲望。

在诺基亚设于北京的亚太设计中心里,就有独立的关注色彩方面设计的团队。我们依托于从各个国家和地区所反馈的关于大众对色彩及设计方面的喜好度、认可度报告再结合当前的流行趋势,来对某款产品所需要具备的外在元素进行归纳与筛选,并最终确定方向性的思路。很明显,这是一个严密有效的前期设计流程,除了能保证在产品最终面向市场后会有一个预期中的良好反响外,还可有效避免我们的设计师把倾向自我主观的想法加入到某些产品的色彩与设计中――无论这种主观的个性审美是否恰好符合产品特性作为成熟的团队,我们都要尊重市场信息的调查结果。另外在整个设计的流程当中,我们的团队都是配合非常默契的,除了对色彩和材质的选择,我们也会同工艺设计和系统开发人员进行充分的讨论,以求达到最佳的成品效果。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孤立地去看待色彩与设计的问题。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通过在国内的大量调查,我们发现,国内用户需要可以代表他们身份,具备手写输入方式,并且功能很棒的手机。所以我们的北京产品研发中心以中国书写文化为灵感来源,设计了诺基亚6208c这款具备手写输入功能的手机。其实不难发现,6208c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书法艺术,整体气质就如中国文化般隽永含蓄。手机背部纤薄的手写笔犹如中国古代的竹简,宽整的手写笔便于人们握持,长时间书写,手部不易疲劳。黑色的笔尖犹如一滴墨汁――墨汁自上而下滴落,在铁制笔身中间形成一个凹陷的“中”字;在机身正面,灰黑色的边框与屏幕勾勒出长方形的砚台,而屏幕正是那随时恭候笔尖的墨池。为了在中国风韵当中融入现代感,6208c采用了不锈钢机身这更是为符合它“碳金黑”色调所达成的一种平衡,因为前面我们有提到,色彩和材料的选择是不可能分开来谈的。

而像这款诺基亚1661,相对于其他产品而言,完全采用塑料外壳的它虽然定位于入门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它赋予完善的细节灵感。比如半透明材料的大量运用,这就并不多见。之所以这么做,是由于我们考虑到这能够让手机本身的色彩在纯粹之外还存在一个深浅的变化,就像是绘画和摄影一样,以色调虚实的关系来营造美感,而不是让它看起来就只是像“塑料式的堆积”。另外,在可控制的成本因素基础上,我们还在外壳上加入了多种中性处理后的色彩,以达成融合用户群审美的效果――很显然,1661针对的人群涵盖面是很广的,要力求符合从20岁到60岁的用户的不同审美就必须这么做。

另外一在当初对5130 XpressMusic和7100s等机型进行色彩配搭的考虑时,我们的设计师需要以一种活跃的思维去定义它们,当然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很愉快的。其中大家可以看到,5130 XpressMusic在外观设计上仍旧保持了诺基亚入门级产品的简约性一但也由于它是我们第一款入门级音乐手机所以在机身两侧的音乐快捷键上有着统一的XpressMusic风格――处理好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为我们不想以固定的模式去表现活跃而年轻的态度――最终,设计师为它加注了金属光泽的处理,并用透光性强的材料促成闪耀的工作状态效果。另外,我们在它的机身后盖处理上也作了充分的论证并最终用半透明的覆盖处里来虚化色彩的效果(其实它是一次性过塑的单层而非多层处理),加强了整个机身的层次感,这就是简单而有效的美学处理。坦诚地讲,诺基亚其他地区的设计团队在看到这款产品时,也很惊喜,因为这种尝试的效果很好,让5130 XpressMusic看起来并不像是“入门级”的产品。或许色彩处理能够提升材料质感的魅力就在于此。而7100s则是Supernova机型的风格延续,高光的镜面处理得以保留,但又不是单纯地为了镜面绚丽而放弃实用性(这里是指在强光下的屏幕透光性)。我们需要考虑用户适用性的平衡点,所以在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之后,才得以确定最终材料和颜色的选择――比如这“镜面粉色”就是一种迎合整体设计思路的中和化选择。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一直以来,诺基亚都在关于大众对色彩与设计喜好度的有效反馈数据支持下,收获着令人满意的产品研发与销售结果。更具体地讲我们的团队知道每一种颜色的使命是什么,也知道每一种颜色能够与怎样质感、流行、创意和态度相融合。其实对诺基亚而言,我们并不会刻意地去迎合某些为人熟知的“趋势”。相 反我们更习惯于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引导趋势,或者说,我们乐于做“趋势”的积极参与者。所以谈到在2009年里会有哪些色彩元素成为手机时尚趋势的问题时,诺基亚并不会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

当然,诺基亚一直都会遵循着自己在色彩设计方面的原则:注重时尚的潮流创新更注重功能体验的应用。这很好理解,因为时尚也分为很多种有奢华的时尚、另类的时尚和舒适的时尚等。在这里,“舒适”的时尚就是自然的审美需求,“不一定要贵,但都要有它的品位和态度”。

色彩设计把最时尚和流行的元素融入到我们手机的感性素质中,并以此来提炼和完善手机的理性素质,让用户第一时间拥有和感受到特定产品的应用气息,这本身就是一种可以被称作“流于经典”的设计行为,也是我们成就感的来源。

2009年时尚流行色彩趋势

初生罂粟般艳丽的紫粉色,娇艳而柔媚。而亮丽醒目的宝石绿,近年来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地被看好,由这两种色调唱主角,浓烈的葡萄紫和深沉的炭黑色加以衬托,使这组色彩显得前卫、都市、运动、活泼。若是在还未到来但可能仍相对沉闷的2009年秋冬季节,它能让我们回归处处生机盎然的神采飞扬。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我们对于产品的市场细分是很明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色彩与设计上会有偏重,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任何一款产品所倾注的热情都是同样的,因为即便是入门级的用户,也有自己在手机应用之外的审美需求与色彩爱好。”

“的确,不是所有消费者都会购买诺基亚的手机,但他们都会认可诺基亚产品的色彩和设计,对此我们一直很有信心。”

“在进行一款产品的设计时,整个流程是多层次共同推进的,而且我们会为此促成一种平衡的结果――颜色材质、成形工艺的‘妥协’――这就像是玩魔方。”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坦诚地讲,三星的设计师非常幸运,因为在三星公司里我们能够一直与非常优秀和懂得协作精神的产品工程师共事。”

“在三星,我们的设计师领导着产品开发流程中的许多领域,而不仅仅是色彩和外观,这在别的品牌产品设计中是少见的。”

2009年时尚流行色彩趋势

作为最纯粹和自然的归结,绿色仍然当道,我们会在商品柜台看到满眼的绿,清新,自然,反朴归真,时而又深沉内敛,气度非凡。更重要的是,绿色还能以混合的方式把深深的酒红色与棕色融为一体,给大众很迷人的感觉,以此作为浪漫系列的主色调。

三星――坚持时尚与科技相结合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科技与时尚相结合”一直是三星手机所推崇的产品理念。2007年,三星手机曾经荣获国际著名设计类大奖――iF设计大奖。分量更重的奖杯还是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三星手机已经凭借卓越的功能和时尚的设计稳居全球排名第二。这一切部要归功于三星在产品的功能设计和外观设计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巨大投入。

我们做出的产品必须能让用户信任我们的品牌。我们的设计口号是:感动用户。我们有许多坚持不懈的信条,通过用户体验创造价值,重视产品质量,开发高端设计,创造三星的独特设计,通过产品设计创造生活时尚和流行趋势:传递品牌整体形象。我认为这些信条与追求创新的理念是一致的。另外-在我们开发一个新产品之前通常会研究市场调查数据。我们常常将这些观点、趋势应用于产品开发,无论是色彩、情感还是生活风格。我们相信,这也是三星手机受到消费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的确,三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作为设计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得很明显的。如果有几个部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设计师相信对于手机的本质设计是具有根本意义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通过讨论和沟通去说服工程师从而实现在美感角度的设计概念。坦诚地讲三星的设计师非常幸运因为在三星我们能够一直与非常优秀和懂得协作精神的产品工程师共事。设计师的许多设计常常涉及高难度的工程要求或者说,在开始时对工程师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譬如说,当他们发现想要手机保持所有的设计特性,同时又要保持如此的轻薄时,工程师们笑话设计师是门外汉。但是最终设计师们实现了目标。同时,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三星Ultra系列手机再也没有安装螺丝钉的小孔了。三星的工程师努力想尽各种办法实现了设计师们的设计目标。

重要的是,我们还力求在手机的色彩设计中,呈现消费者对于某种美或情感的需求。三星U608的设计灵感来自于翠竹的自然曲线和直线之美。正如翠竹一样,设计师设计该款手机的目标是简洁、精致和自然。另一个灵感来自于对当今流行的分层时尚的观察。设计师的目的是使得每个外层能够包裹里层,从而在整体上给该款手机一个富于质感的三维空间,或者可以说是曲线之美,尽管它非常轻薄。

三星G508E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布加迪威龙。设计师力求通过缜密的加工工艺演绎华贵的美。它的设计以简单时尚为主整体机身边缘部分都做了处理,以达到握感更加舒适的目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表现其超高端的外形以及能给人紧贴于手的感觉随着手机的长度和宽度的增加-能不能达到最舒适的握感是当时设计过程中的关键。

三星i908E的设计灵感来自于韩国古代的建筑(韩屋)的屋檐,它给人们的感觉是一种曲线美,当然我们也要强调手机的实用性一所以其外形也要设计得干净、简洁、大方。其实在设计这款手机时我们非常关注每个细节,一般大屏幕触屏手机的按键部分非常窄,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掉在地上,但是i908E按键部分相对较宽,末端还稍微向上凸起,以免手机滑落,并在使用时非常舒服和方便,我们非常在意消费者的每一个感受,并以此来设计每一款产品。

事实上,目前三星的许多款手机都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材质以迎合不同的消费者的口味。对于U608而言选择金属蓝、黑色彩是与现代审美理念相一致的,并且符合健康的设计概念。三星U608的所有色彩变化都经过了仔细挑选,以反映这种概念。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对手机色彩的独特需求三星S3030C采用了粉色、蓝色、绿色等多种活泼炫酷的色彩以及卡通外观和卡通界面。为了呼应新年的喜庆气氛并且满足女性消费者的色彩偏好,三星从2008年截至目前所面市的五十余款新品中精挑细选出11款各具特色的热卖型号,根据不同外观设计进行重新配色推出粉色系列――“红粉佳人”系列手机。

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设计,让三星手机变得独特。以i908E为例,其实这款三星触屏智能旗舰与三星其他普通触摸屏手机使用的触摸屏技术是相同的。智能手机相对于普通机型用户来说在操作上可能会稍有难度,但因为三星手机采用统的触摸屏技术,所以三星带触屏功能的智能手机用起来和三星其他触屏手机的使用感觉是一样的。比如i908E,每点击一下都会有振动的反馈,而且它除了使用手写笔外也可以随意进行手指操作,即使在室外进 行操作也能够非常的方便,为用户提供了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另外,这些独特的设计也同时在“引领生活时尚和流行趋势”。现在几乎所有三星触屏手机都会采用TouchWiz UI这一统一的用户界面。这样可以确保三星手机用户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同时,也掀起了一股触屏手机的热潮。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三星不想去把这样的“泛色彩趋势”具体化,因为在我们看来,那不是一种成熟的设计原则。一般来讲,我们更乐于在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强大的设计能力,为大众提供“科技与时尚相结合”的优质产品,并且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可以说,三星手机从概念到产品的过程,不是一个为消费者制定流行趋势的过程,而是反应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以三星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庞大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忠实反映消费者的情感,并让消费者真正成为了流行“泛色彩”趋势的主导者。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款式设计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包括工程学、S/W、CMF以及流行趋势预测等多个领域。”

“如今,产品设计的流行趋势从世界各地起源并日益发展着。世界各地的设计中心吸收融合当地的文化特性,从而获得灵感。”

“为了体验多种感觉,我们的设计师不仅要注重于色彩而且对于材质、表面处理工艺、图案以及花纹的选择都要关注。”

“我们此时依旧要强调:每个颜色系列都有它的故事和色调。”

LG――优秀的产品当然要求外观出众

我们在开发定义未来的设计时,始终试图了解顾客最为关注的价值所在。为了体现以顾客为本的设计,发掘顾客需求的专家和设计师组成工作团队来开发反映顾客需求的概念,并通过CID(Customer Insight Design)模式,率先为顾客创造新的个性化商品。同时,我们也强调开创设计主导创新的团队文化。这样的团队文化以通过激发把顾客需求反映到设计的创意,实现设计路线和技术路线的接轨来率先掌握新技术为目标。我们正在建立的设计文化是,在设计中体现产品上市时可能实现的技术,以设计促进技术开发、再以快速的技术开发引导产品的开发。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LG电子总共有六家海外设计中心,以总部韩国设计中心为核心,设立在北京、伦敦、新德里、东京、纽约等地。在伦敦和纽约设计的重点放在根据人们的生活形态开发新的设计趋势,而在新德里和北京为实现本土化为主,将重心放在设计的改良上,进行最前沿的产品设计则是东京设计中心的任务。我们从所有产品或服务初始的阶段开始,设计、产品企划、市场营销等相关的部门之间就会进行合作,开发具有明确的产品设计,并能为顾客提供多样化功能的具有魅力的设计方案。传统的设计师会按照产品企划负责人的设计提案来考虑新的技术,而如今的设计师则有机会启动整个设计过程。为了刺激设计意识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保持一贯性,设计师的工作已不周限于设计方面,还延伸到商品企划、营销以及产品展示。

从今天的话题入手,我要强调的是:认可一件产品的大部分价值是从它的外形设计开始的。当然,优秀的设计是从瞬间的灵感获得的,而更多的是在加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另外,我们认为,优秀的产品和“一般”产品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外观的不同――优秀的产品实现了视觉和触觉的统,形成了理性的线条和感性的色彩的完美结合。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许多消费者都了解,LG一非常重视时尚创新的设计,并把这种设计能力和尖端科技的融合作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们看来,设计不仅仅是包装高科技产品的手段,更承载了LG品牌对美好生活品质的理解。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设计不仅带给消费者美妙的使用体验,更可以引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创想与实践。这样的追求其实早在“2008创新盛典”上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在那个以创新为主题的颁奖大典上,凭借创新的设计以及前瞻的美学理念,我们LG电子一举摘得了“最佳设计师团队大奖”。作为中国首个以展示创新设计产品为主题的评选,创新盛典至今已经举办了5届汇集了全球消费电子领域所有知名企业。本次盛典首次增设了最佳设计师团队大奖其评定标准综合考量设计水准、团队合作以及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要素,意味着对于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认可。LG电子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足见业内对于LG电子长期以来主导设计潮流,走在时尚尖端的肯定。

我们的设计师在完成工作时常常会提醒自己要把握三大原则:“低调奢侈感”、“与普通不同”和“主流的慎重”。具体来讲,首先就是要明白,大众不为了炫耀而是由于享乐去购买手机,所以可以用金色的细节处理和深色的真皮结合来突出无限魅力;其次是立足于追求产品的内在价值讲究产品的性价比能够为我们带来的惊喜和兴奋――带有独特效果的产品更受欢迎,这也促成了华丽而珍贵的银色的流行态势,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环境问题,亲近自然的色彩的确能让大众真正直观地带动亲环境的理念这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我要说的是“故事”太多,每一个都司以流于经典。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从对纯粹色彩的敏感性角度来讲,金色能表现奢侈感,还能体现出柔软、潮流、都市化和自信感,黑色是古典色彩。除了传统的黑色和别的色彩结合的黑色,更能表现不同的深浅度、呈现丰富的花纹和图案。而白色永远是纯洁的象征使人联想到洁白的雪覆盖着的北极。对于具有电子感和未来感的产品要求增加它的迷人的抽象白色,能让大众感受到柔和的现代的安全感。而灰色则体现反射、低调、无所不在、朴实及敏感等。这些都是一种趋势,或者说是经典的色系延续。但要说到2009年的潮流色彩趋势,我们认为,紫色是一个“有品质”的色系,它对于手机外在的作用很重要。尤其是我们推出的以奥黛丽・赫本为形象理念的“Secret手机”Ruby violet和拥有紫色莲花图案的“Lotus”,都能代表这种色彩设计喜好。我们的LG设计研究所的朴尚民研究员曾说过:“与女性感很强的粉色不同,紫色更具有中性感。”另一种解释是,韩国K&K色彩研究所金珉景所长也认为:“消费者希望通过紫色消费高档贵族感。”这种倾向说明,人们希望通过紫色来实现个性化和差别化。

摩托罗拉――色彩与材质工艺平衡的统一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很显然,在我们的团队中,有一条根深蒂固的观念:人们日益认可一款产品的大部分价值,都是源自于其产品设计。当然,这样的观念也同样存在于任何一个成功的设计团队中――想要快乐地工作,就要明白工作的意义,而在这里,“意义”首先就是要说服自己“每个人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另外我们也强调,虽然杰出的设计可以源于霎那间的灵感闪现,但更多时候是一种强有力的流程管理的结果。对产品设计而言,这些流程必须渗透到形成于遍布世界各地的创意、风格和喜好的事情当中。

其实,大多数对生活细节的格调抱有追求的人部有着共识,那就是不仅仅局限于只是在业界研讨会上才去讨论有关“设计”的话题,他们更喜欢将这样的话题带到家里、街头以及网络上,并为之赋予很高的热情。如今,这一趋势在手机领域更是得以充分体现。我认为,优秀的产品和“一般好”的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外观。优秀的设计会在视觉和触觉上达到统一,并促成理性线条与感性色彩两方面的完美和谐。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通常,我们的设计师们会将目标消费者置于四个简单的象限之中。横轴代表个人风格――最左端为“低调”,最右端为“高调”;纵轴代表生活态度――最上端为“成熟的态度”,而最下端为“年轻的态度”。一旦确认了宏观的潮流趋势,团队中的各位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们就会制作出与这些感性消费趋势相关的颜色调色板,并对其进行测试和检验,以确保其符合摩托罗拉严格的质量标准。要知道,这些颜色不只是一抹了之。每种颜色系列部有各自的故事和色调,反过来摩托罗拉又会依据一种或多种潮流趋势,决定那些颜色如何应用于一部手机上。不管是采用抛光、上漆或涂层的方式,调色板中的任一种颜色都可应用于手机。实际上,很多颜色可以作为金属或树脂材料的一部分,来制作手机的外壳。

相当一段时期以来,我们不断寻求多种方式,让手机制造的过程更加环保,推出了环保调色板,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手机上。为了体现手机在你手中的不同感觉,设计师们除了选择颜色之外,还为手机选择不同的材质、表面处理工艺、图案甚至纹理,不管这些颜色应该是暗淡的、高光的或是有反射光泽的。

针对“冲动情绪而引导消费”的反应来看,“实时在线、无处不在”的社会互联文化让我们疲惫不堪。在努力工作和尽情玩乐二者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实现身心放松、缓解压力和恢复健康。所以谈到我们“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我更愿意去谈现在最新的,也是较为成功的产品,它们恰恰能说明问题:

随着消费者对各层次的奢侈品和消费体验的追捧,金色已经变得非常流行。金色是一种主色调,可以诠释低调的奢华,不同程度的金色象征着不同的姿态:奢华、温暖、流动、都市化与自信。我们在设计VE66鎏金典藏版和A1600黄金典藏版时,就非常充分地借鉴了这些元素。而黑色依旧是经典颜色,但除了传统的黑色,更多色彩的融入使之更显深度,而且也构成了丰富的纹理图案,譬如黑色皮质材料,在明A1600黄金典藏版的后盖上映射出更有趣的细节。白色则是象征着永恒的纯洁,会让人联想到白雪茫茫的北极。当消费者关心环境问题时,不断持续融化的北极冰川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所有各种电子感和未来感事物的迷恋,增加了人们对极致白色的需求;而对环保产品的了解则增加了人们对暖白色的需求。VE66结合银色和珍珠白,呈现了既干净又清爽的现代设计。白色会带来简单、柔和、现代与安静的感觉。

另外,灰色系以其自然和简约的特性,会成为2009年最强烈的色彩主题――当然,我们认为它不单纯只会体现在手机的设计上。不同程度的灰色可以传达不同的意义:反射、低调、无处不在、朴实、敏感。所以,我们的团队也一直在为灰色寻找合适的“故事”。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摩托罗拉的手机设计流程一直都基于对世界新兴潮流的研究结果之上。我们的设计师从中汲取精华,归纳出数条宏观潮流大趋势,借以表明人们将如何通过对于手机色彩的感性选择,来改变生活、工作和享乐的方式。

趋势一:低调奢华。那些能够买得起奢侈品的消费者,现在更多的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来购买,而不是为了炫耀。对那些品味高雅的消费者来说,MOTO VE66鎏金典藏版的丰富多媒体体验和奢华风格恰是他们所热衷的。同时,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强调精细的手工艺和低调的优雅,少一些浮夸闪耀。通过将金色的细节处理与暗色皮质的搭配,无需过度张扬,我们为VE66鎏金典藏版增添了更多无穷魅力的质感。

趋势二:非比寻常。现在,人们追求产品的真正内在价值,讲究物有所值,以及那些可以带来某些惊喜或藏有特别之处的产品。透过AURA后盖上的透明玻璃,可以窥见这款灵感源自奢华腕表的手机艺术杰作的一流精密机械核心。我们将此称为“工善于心,其乐不羁”。而且,在AURA业界首创的圆形显示屏和独特的圆幅面操作菜单外,华贵的银色也能把灵感营造得更加纯粹。

趋势三:主流的谨慎。近年来,我们一直都关注人们越来越重视的环境问题。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大众不仅仅只是拥有环保意识,而是正在迅速采取各种实际行动,支持环保。在许多地方,人们根据他们的购买行为将对环境的影响大小来决定他们的日常用品和服务消费的选择。从这个层面上讲MOTO W233 Renew作为全球首款碳中性手机,它的外壳为百分百再生材质,都是由废品塑料组成,我们毫无疑问地给予了它悦目的绿色和无瑕的白色,这能让大众最直观地被它的环保理念所吸引。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设计在摩托罗拉是由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分工协作而成的,包括工程学、软件、CMF(色彩、材质、工艺)以及潮流预测领域,为了创造出一款真正独特的产品,我们每个人都从不妥协,以求体现我们的四大设计理念――简单、诚实、丰富和惊喜。”

“当今的产品设计潮流趋势起源于世界各地,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不断发展。在世界各地建立设计中心,不仅便于摩托罗拉吸引当地的杰出设计人才,更是一种帮助我们更好的融入当地文化的方式,以孕育出新的潮流和设计元素。”

“适合你的手机设计,取决于你的生活态度,而不是你的年龄或背景。年过五十,照样可以是年轻和高调的;十几岁,也可以是成熟并低调的。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在于理解这些人群的生活态度,再去为他们设计恰当的手机。”

2009年时尚流行色彩趋势

初生罂粟般艳丽的紫粉色,娇艳而柔媚。而亮丽醒目的宝石绿,近年来也一直呈上升趋势地被看好。由这两种色调唱主角,浓烈的葡萄紫和深沉的炭黑色加以衬托,使这组色彩显得前卫、都市、运动、活泼。若是在还来到来但可能仍相对沉闷的2009年秋冬季节,它能让我们回归处处生机盎然的神采飞扬。

索尼爱立信――颜色的使用决定手机的品味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索尼爱立信于2002年进入中国,北京创意设计中心是索尼爱立信根据其战略发展计划,为进一步加强索尼爱立信在中国的市场竞争力而建立的。北京创意设计中心与其他的创意中心不同,它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一款手机所需的全部程序,从研究,设计,开发一直到生产。

当人们思考决定购买哪个手机时,会考虑很多因素,包括外形、操作性能、价格或者一些特色功能,但也有一些特别的因素能决定用户的购买。其中颜色的运用,就是秘密之一。颜色是用户对于手机的第一印象但并不是靓眼或者少见的颜色就能吸引用户,吸引眼球和激发购买欲是 两回事情。与用户选购手机的要求一样,我们对于颜色的设计和选择也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颜色的使用对于改变手机的品味至关重要。首先必须考虑手机发售区域的文化、审美以及消费者的喜好,索尼爱立信一直致力于手机设计的本土化,设计生产出适合本地消费者的产品,当然在颜色的选择上也是如此。其次,在保证迎合当地消费者和市场的同时,保证某款手机的灵魂和设计精神也是颜色设计的重点。一部手机的风格、味道和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例如材料的选择、键盘操作的设计、滑盖、直板或者翻盖,甚至扬声器的位置、摄像头像素值和设计的位置等等,而颜色的选择就需要合理衬托出一款手机的气质,例如银色或者黑色能衬托出金属材质的手机的高贵质感。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当然了,除了前面谈到的,我们还需要考虑一款手机的目标人群,年轻人喜欢哪些颜色,男士喜欢的颜色、女士钟爱的颜色,当然这些颜色没有固定的搭配,依然要根据具体市场、人群和机型的特点来选择。例如随身拍手机Cyber-shot C902c,运用人群比较广泛。我们设计了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颜色需求,而且C902c侧面的黑白和红白条设计能够从视觉上让C902c超薄身材更加锐利;而后的007限量版随身拍手机Cyber-shot C902c的银色就很好彰显了007时尚抢眼的风格。

我们坚信,颜色是手机设计的核心,同时也是串联所有设计元素的线索,适合的颜色能够将手机的风格和品味激发出来,能够第一眼就抓住消费者,让用户进入商店第一眼就能感觉到这个手机就是为我定制的。作为索尼爱立信的设计师,我们必须深入接触当地市场,了解当地用户的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市场发展,然后抓住什么才是当地消费者想要的,找到当地用户、目标人群和手机设计间的平衡色。当然我们也会尝试一些特别的颜色以迎合特定的需求和消费者,例如2009年情人节期间・索尼爱立信推出了粉色版的Walkman W595c随身听手机和情人节礼盒,还有2007年底的Walkman W908c随身听手机使用了红色的外壳,这是第一部支持SensMe“心境感应”的手机,选择热烈一些的颜色是因为它是一部有感情的手机。

与手机发展的多样性相似,手机颜色的设计也将呈现越来越多的方向和风格,一方面,手机颜色的设计将与各市场当地的文化结合更加紧密,颜色的设计工作将更加细致,也更加贴合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个性化的配色也将成为趋势之一,例如索尼爱立信2009年的W508,就具有多种非纯色外壳,更个性化,用户也有了更广泛和个性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希望制作工艺的进步能给手机颜色带来更多的灵感和选择。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对于索尼爱立信而言,所有的设计元素都是有机结合和紧密相关的,协调、相衬的整体才能将手机的设计理念和品味发挥到极致。手机并非是现代人生活的全部,我们不会强硬地去改变和引领用户的潮流价值观,而是为各种用户量身打造属于他们的时尚单品。

趋势一:高品质体验。手机风格越来越多样,颜色也越来越丰富,用户对外形和功能的需求重点也从个性向高品质个性偏移。即将在2009年的索尼爱立信W715c拥有拉丝金属面板、精致做工和磨砂手感的背壳;加强的重低音和立体声功能以及专用的高品质耳机,实现由内而外全面的高品质体验。

趋势二:跨界时尚风行。作为时尚生活的重要载体和线索,手机设计也受到各个领域潮流趋势的影响,面向年轻用户的索尼爱立信F305c和W395c就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娱乐领域的设计,F305c的黑白两种配色正是最受欢迎和最经典的配色,W395c的高亮面板也符合时尚领域的个性、张扬风格。

趋势三:深入细分市场。2009年,索尼爱立信将在用户体验为本的理念上,继续给用户提供适合他们的时尚产品。现代手机用户的消费观念趋向成熟,只有深入市场、深入用户,设计和颜色的选择才能有的放矢。面向年轻用户 的W395C就采用了多处亮色设计,包括钛红这种质感和个性并重的配色,主打高品质时尚人群的W715c就采用了金属感出色的银色和黑色,细节上也运用了能凸显金属质感的金色。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我们必须深入接触当地市场,了解当地用户的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市场发展,然后抓住什么才是当地消费着想要的,找到当地用户,目标人群和手机设计间的平衡色。”

“一部手机的风格、味道和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例如材料的选择、键盘操作的设计、滑盖、直板或者翻盖,甚至扬声器的位置、摄像头像素值和设计的位置。”

夏普――紧贴时尚气息 把握潮流之选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简约干净清爽”是我们整个设计团队的核心,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对最基本的设计产品产生冲动,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将这种冲动实体化。我们每个设计人员都应该清楚的知道,用何种材料配搭才会出品最简洁的产品,同时也要明白,辅以怎样的配饰才会让我们的产品从同类型的其他产品中脱颖而出。对于设计上的瑕疵我们从不避讳,而找到克服产品瑕疵的办法、生产出完美的产品,则是所有设计人员所追求的。手机设计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现代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孕育而生。文化背景的全新演绎,激荡着视觉造型艺术领域。而在手机市场中,这种冲击则更为鲜明,也异常强大。色彩和造型这是世界上所有设计师都在追求的,我们自然也不例外。每年的国际流行色部赋予了手机行业变化莫测的色彩灵感,也成为了我们设计产品时最好的参考。强调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和象征性,在配色和材料的选择上,做到精心的统一。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说到“夏普”的品牌,大多数消费者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在液晶显示屏技术上有着非同一般的高度,而这点也被我们运用于手机的屏幕色彩显示上。我们把这种技术称为ASV液晶技术,而一般的专家称其为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这是我们自己创导的广视角技术,它利用六角形放射状的独特液晶分子结构,展现出逼近真实环境的显示效果,不夸张的说,这是很多消费者选择夏普手机很重要的因素。

手机外观的色彩要延伸内涵和外延。色彩设计在设计理念上要坚持现代的创新思维,同时要融入传统文化的精髓,追求“物人合一”的境界,使手机色彩在整体上表现出和谐、平稳、大气、完美。手机外观色彩的设计和运用,强调色彩本身的表现力、色彩的象征性、色彩的感情和配色规律。要放入一个更大的人文环境和时代背景,不能仅从手机本身来考虑手机外观色彩的设计,手机色彩也要与时俱进。年轻的消费者携带手机还要搭配饰件,讲究手机色彩与服装相协调,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因此在外观以及材质的选择上,我们也紧握时尚脉搏,无论是镜面漆的运用,还是不锈钢翻转的设计,都是在深刻研究过市场上消费者所喜 欢的材质后,才最终运用于我们的手机上。

手机的外观应该是专业和华美的统一,是个人情感和个性的有力衬托,探究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点、行动规律和美的时尚需求,使手机的色彩语言与人的心理语言能有机融合,体现出终极的人文关怀。手机色彩要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奇、求变的心理,要具有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使色彩体现出亲和力、诱惑力,一般来说,每款手机我们都会相应的设计出五色以供消费者选择。而无论是粉色的可爱、白色的轻盈、深蓝色的沉稳、咖啡色的庄重、黑色的神秘、酒红色的品位――都可以让我们的用户对夏普的手机产生非同一般的喜欢,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则是,白色和粉色往往在中国市场拥有较多的女性拥趸,而男性用户则更喜欢深蓝色和黑色所给予的静谧。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日系手机的设计一直都是对用户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夏普也不例外。在充分研究过用户的时尚喜好外,结合潮流的趋势,做出自身的规划,期望全新的色彩可以让用户在色彩感性上更有认同感。

趋势一:年轻时尚。大部分频繁更换手机的用户多以时尚年轻人为主,这就需要我们在价格和流行上做到平衡。先前的几款手机可能因为价格因素,降低了很多年轻用户的购买热情。而SH6010C的则正好给他们个亲密接触夏普的机会。不锈钢材质的外翻盖,表面采用拉丝工艺,既增强质感也有气质。该次我们特地选择了黑、银、粉红、金、蓝这五色与之搭配,体现年轻的生命力。

趋势二:操作便捷。从手机的使用上来看越是方便用户的越能成为经典。有鉴于此,我们特地设计出先进的Touch Cruiser光学式触控板。在SH9020C机型的导航键中间,有颗黑色按键,它既是可以按下的确认键,同时也是能感测手指在按键表面上下左右滑移的触摸操控板,其功能与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非常相似。Touch Cruiser功能除了在上网时可以快速移动光标,在常规的菜单选择时也可以使用,操作非常简便。

趋势三:玩乐主义。手机不应该只是工作的工具,而应该成为用户的贴身伴侣。虽然专业的功能必不可少,但是对于手机自身的娱乐性也值得我们探究。在SH1810C上,我们就尝试了基于6轴感应技术的Motion Control运动控制功能,它可以让使用者无须浏览繁琐的菜单,仅凭晃动、轻敲或翻转机身,便能完成许多常规操作。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个性造型和精良做工的缺一不可,才足以让夏普的产品被更多消费者喜欢和接受,从而成为魅力前线的风向标。”

“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充分发掘出每个人的个性表现力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市场的整体规划、挖掘潜在的用户群体、塑造整体的品牌形象都是我们在设计每款手机时所必须要考虑的。”

“针对特有年龄层打造属于他们个性诠释的产品,让他们和手机接触的一霎那,意会到我们温柔或热烈的设计理念,那便是内心深层的交流和融合。”

联想――时尚与娱乐需要最活跃的色彩设计

我们的设计价值观

在美学维度上,联想手机在色彩与外观上坚持自己的ID核心设计思想:简约、贵重、品质、时尚、可靠、惊讶等要素。同时,也遵循着常规设计法则所需要的标志性、和谐性、无线衔接性,焦点设计等原则。

具体地讲,我们的团队在产品中部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于情感设计方面,并侧重在色彩、材质、工艺、光效、图案等方面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色彩和材质的结合,色彩和工艺的结合,有利于我们开发出更高品质感的外观颜色。在外壳上,结合具体的产品定位和特征,设计出创新的图案纹路。结合主题概念,设计神秘灯效,让消费者产生惊奇感。所有这些,决定了我们在不断进行创新时尚设计时也能不断满足了用户需求和丰富体验感受。

另外,随着触摸屏和互联网的流行,要求外形设计上越来越简洁,给屏幕留出更多的空间,能靠触控完成绝大部分功能,这就对UI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必须有差异化,有标志性,必须功能操作便捷,有着很强的易用性。

流于经典的色彩故事

要谈到难忘的色彩故事,我想S9项目的色彩开发过程算得上是比较精彩的。首先,折叠机S9的外观设计非常的简约,打开后侧面形成优雅独特的S流线型外观,给人浑然一体的时尚感觉。这样简洁的外观表面,非常适合做色彩设计,结合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所以我们开始策划开发一套具有中国元素的时尚色彩方案,名为“粉流行”,一共是5个颜色,分别是琉璃蓝、胭脂红、长城灰、青花蓝、中国红,我们觉得这5个颜色是具有五千年文明中国的最佳代表色,同时,不同的色彩又展现了不同的个性,在透亮面板的衬托下描绘出独具现代感的中国时尚之美,以迎接08中国风尚。颜色方案确定,工艺确定,设计师便开始打样。第一轮出来发现颜色接近但是质感不佳,亮丽的感觉没有,而且前壳下神秘的OLED显示屏根本无法透光,以失败告终,需要重新打样。几轮下来,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需要重新考虑工艺,如果要亮的效果电镀是常用的一种工艺,后来设计师决定尝试用真空电镀来实现晶莹剔透和神秘透光效果。由于色彩效果是通过颜色和电镀工艺两者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效果,但是当时在国内真空电镀的工艺还很不成熟,表面虽然亮丽,但是颜色很单一,基本是常规的标准纯色,显得很轻浮,基本谈不上和我们的色彩设计主题相吻合,更是无法为时尚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但是可以实现神秘OLED显示屏透光。最后确定了此工艺,为了开发出具有中国风尚的色彩,设计师和工厂师傅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体现出了琉璃蓝的幽静、胭脂红的性感、长城灰的沉稳……

其次是S700,算是我们在研究和实现情感体验设计里较为成功的产品。在前期规划时,我们就希望S700是一款浪漫、唯美、独特的时尚手机,需要具有特殊的情感体验,以及更多人性化的设计来赢得时尚用户的青睐。但是如何才能体现浪漫、唯美、独特,如何产生情感体验,在哪些地方进行创新设计,应用什么样的设计元素,确定什么设计主题,一开始设计团队还完全没有概念,只能在这些目标诉求上进行各个击破。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体现浪漫、唯美的心理感受有很多的设计元素和方法,材料、颜色、光效、图案、纹理等方面我们都可以尝试,但是哪个才是最佳的呢,通过分析试验,我们认为光效是最能调动人们情绪的载体,通过灯光的节奏变化,光晕的大小,灯光颜色即可给人产生或神秘,或欢乐、或犹豫的心理感受,因此我们在光效元素上进行深入设计,结合晶莹剔透的3D浮雕图案和多媒体功能创造出具有神秘光效的时尚效果,当美妙的应景音乐响起时就有优雅的光效亮起。

我们的2009潮流色彩趋势观

我们都知道,仍在持续的经济危机使人们的消费信心和购买力都受到了极大打击。在如此经济环境和消费环境下如何通过产品设计、ID设计来激发人们的消费信心,唤起人们的购买欲,成为各个品牌能否度过寒冬的重要考虑。联想手机也不例外,除了降低成本,还必须大力开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加强手机ID设计、色彩设计。

我们认为,2009年联想手机将延续“亲近的时尚设计和创新的体验设计”的设计理念引领创新品质风尚,在时尚类产品中,继承“粉时尚”、“粉流行”、“炫彩”的色彩设计概念,开发亮丽多变的色彩。和更具情感化的体验。引导目前最主要的时尚流行趋势――多彩色同时持续强化联想手机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我们也相信,2009年手机销售市场将慢慢呈现出两根的态势,一根是低端手机仍将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新兴市场进一步被强化;另一极是以Touch和智能手机为中心的高档手机市场。联想手机将有不同的色彩策略,通过应用Real Material,表现真实质感和色彩,体现高端产品的高档品质。另外,通过丰富情感设计,加强形态与功能的进化,来满足低端和引导中端的消费市场――这也是前面强调的3D浮雕工艺和光效相结合,渐变真空镀和音乐光效相结合等“泛色彩设计”手段最终要达到的市场目的。

色彩与设计的灵感语录

“一直以来,联想都在各条产品线中逐步确定标志性的色彩,并在后续的产品上对这些标志性色彩进行延续性应用设计,以强化产品风格,逐步形成联想手机的差异化个性,最终达到提高品牌识别的作用。”

第6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综合性;审美

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吸收了多种艺术的长处和特点,使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集于一身,从而具有巨大的美学魅力。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摄影、舞蹈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同化和吸收,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自身新的特性,使之成为一种时空综合的独立的视听艺术。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绝不仅限于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融汇,这种综合性突破了艺术学的层次,更加集中地反映在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性,体现为再现性和表现性的统一、纪实性和抒情性的统一、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使得影视艺术成为迥异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门独立艺术。

一、影视艺术与戏剧

影视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戏剧既是一门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导、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影视艺术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历史的渊源来看,早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出现了以梅里爱为代表的戏剧电影学派;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也是“影戏”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戏剧化电影美学观更是一度风靡世界银幕。影视艺术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其成长初期,都曾从戏剧艺术中吸取了许多营养,不仅借用戏剧的创作题材和戏剧表演经验,而且将戏剧性矛盾冲突与戏剧性情景纳入作品之中。时至今日,虽然影视艺术更加注重发挥自身的艺术表现力,但影视艺术与戏剧艺术之间仍有着不解之缘。一些影视作品的编导、导演、演员,或者来自戏剧舞台,或者两栖于影视和戏剧艺术,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戏剧式结构方式更适应于大多数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因而在国产影视艺术作品中,它都将作为一种传统样式长期存在下去。但影视艺术毕竟不是戏剧,与戏剧相比,影视艺术自由转换的时空打破了戏剧舞台的时空局限性,影视演员自然、真实、生活化的表演取代了戏剧演员舞台程式化的动作,从而使得影视艺术能够更加逼真地再现现实生活。

事实上,电影是搬上银幕的戏剧,电视是搬上荧屏的戏剧。舞台、银幕、荧屏都是戏剧人物活动的空间和场所;不同之处仅仅是,银幕、荧屏比起舞台的空间更宽阔,机动的余地更大,布景与活动场所可以不受狭窄舞台的限制,能够充分地利用真实的生活环境,它给人物提供的环境和背景,比起舞台布景的人工痕迹更少,银幕、荧屏表现的内容和矛盾斗争的活动场所,更具有真实生活的性质。但是,戏剧影视人物矛盾斗争的基本行为方式及其产生的戏剧性,并不因此改变,甚至由于获得比舞台更有利的施展余地而显得更优越。因此可以说,戏剧的本质特性并不因为活动空间转移到银幕或荧屏而改变,电影、电视并不因为离开舞台而失去戏剧的本质特性。因此,戏剧、影视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二、影视艺术与文学

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文学中吸取和借鉴了许多叙事方式与叙事手段。文学融入电影、电视,构成了影视艺术深厚的文学基础。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影视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对影视艺术产生过巨大影响。电影向诗歌学习,产生了富有抒情性的诗歌电影,如《城南旧事》《黄土地》,前苏联的《战舰波将金号》,美国的《金色池塘》,日本的《远山的呼唤》等;电影向散文学习,从而产生了散文电影或纪实电影,如意大利的《偷自行车的人》《罗马11时》等;电影还吸取小说的手法与结构形式,从而产生小说电影,如前苏联的《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类似于我国的章回小说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已成为我国广大观众家喻户晓的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与影视艺术基于叙事之上的相通,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和转化,使影视在成为独立艺术之后,仍然需要从文学中汲取营养,而文学也因借成熟影视艺术的推动,自觉地凸显其“电影性”而日益丰富着自己的叙述手段。文学与影视得以相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就文学对影视艺术的影响来看,电影的叙事和叙事技巧最早是从文学那里学来的,至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因素,在影视艺术成熟之后仍被其广为借鉴。在中外影视作品中,有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特别是那些伟大的文学巨著,多次被搬上银幕、荧屏。可见影视艺术与文学有着血脉相通的亲缘关系,对小说的借鉴使影视艺术创作者们获得了灵感。文学与影视作为叙事艺术,都是在流动的时间中连续地描绘事物。正如法国影评家玛格尼所说:“电影和小说二者均为叙述作品,叙事有它自身的规律,与展示的规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连续性,小说的各种程式和电影的各种常规技巧大抵是为了保持连续性才产生的。”小说是在一个个词语组合的场景的连续中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影视是在一个个画面连接的场景中构成银幕、荧屏形象,在时间的延续中叙事是它们的共同性。这使文学和影视艺术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叙述复杂而连续的社会生活。

三、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

影视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与感染力,使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音乐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的影视主题音乐都是展现本剧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同时它也能让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联想到剧情的内容。音乐这一长于抒情的听觉艺术形式,大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影视音乐是影视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主题歌、插曲、片头音乐和情景音乐等,与其他形式音乐相比,它一般要从视听统一的角度,考虑与剧情、画面结合的关系。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影视歌曲是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歌曲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视艺术的魅力得以传播,并长期流传,而主题歌直接阐述主题。一曲《我的祖国》把人们带入硝烟纷飞的上甘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使人们想起冰山上的来客;《牧羊曲》把人们带进了天下闻名的的少林寺;经典的电视剧插曲《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等更是久唱不衰。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歌曲,这些影视作品是否还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是否还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像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近年来,各种大型综合性电视文艺晚会,更是吸收了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艺术特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民族特色鲜明、气氛浓烈欢快,受到了全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年一度的电视春节晚会已成为我国人民春节期间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突出表现了综合性文艺晚会的巨大魅力。这种巨大的感召力也正体现了电视艺术的综合优势。电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近年来风靡全世界的MTV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它为音乐作品配上了快节奏的画面集锦,具有极强的听觉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体现出现代影视综合艺术的巨大魅力。

四、影视艺术与绘画、雕塑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汲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绘画对光、影、色彩、线条、形体的独特处理以及如何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的艺术本领,尤其是强烈的造型意识,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影视画面如同绘画、雕塑、摄影一样,既是以造型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造型性给人以巨大的感染力。如电影《黄土地》采用一种深黄的色彩基调,表达对我们这个民族和这块土地的眷念之情,这部影片的画面上五分之四是黄土地,五分之一是蔚蓝色的天空,天边地平线上有几个小人物正弯腰拉犁,通过这种十分独特的画面造型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红高粱》则采用一种大红的色彩基调,影片中的红高粱、红头巾、红绣鞋、红袄、红裤、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生命色彩与酒神情绪,成为抒情表意的造型视觉符号。

五、影视艺术与摄影

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摄影的出现,也就不会有电影和电视的诞生。自从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在技术与艺术两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对后来出现的电影和电视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影视艺术中的摄影师是影视画面的主要创作者,是摄制组的重要成员,他的任务是通过运用摄影专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纪录功能、造型功能、表意功能。摄影师的作用除了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人物、描绘环境、烘托气氛、刻画细节外,还通过摄影造型和表意功能直接参与创作。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影视摄影师的艺术是影视绘画艺术,摄影师是真正的影视绘画艺术家,以非常鲜明、真实而富于表现力的绘画形式来表现影片中各个镜头的思想和内容。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做到声画相融,有虚有实,有藏有露,视觉和影视作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必须具有一个个性化的视觉解读。影视作品视觉化过程的第一步是设计包含有影片思想或剧本精神的画面,为影视作品创造一个整体的画面基调。《英雄》选择的是旖旎奔放的自然景观和沉稳厚实的秦王宫,空间横向调度气势磅礴,场面宏大,浓墨重彩的气氛渲染和造型视觉的张扬,营造了一种历史气度与人物的英雄悲歌。《无极》作为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影片,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时空写意,使得影片带有一种神秘虚无的诉求语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影视艺术具有时空统一性、声画可融性、表现综合性、形象逼真性等审美特征。影视这一艺术门类的各种形象都是在画面和声音的统一中,通过造型而表现出来的。影片的整体形象结构、情节发展的顺序、在具体环境中进行的动作,都是由导演构思而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绘画处理。形象的各个场面在胶片上构成画面,乃是摄影师艺术创作的成果。摄影师,这个掌握着一种新的造型形式、活动的电影绘画的表现手段的艺术家,其任务就是把影片的内容作为许多活动的绘画构图――肖像、室内景物、战斗场面以及群众场面,在胶片上表现出来。现代影视编导在构思时,不仅要善于汲取美术、戏剧的特长,要考虑画面的安排,关注画面美,同时还要善于通过各种音响来构成节奏感与和谐美。声画可融性传统艺术如绘画艺术等,也要借鉴影视艺术的这一特点,进一步用画面和声音来塑造和完善绘画艺术,形成视觉和听觉统一和谐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总之,影视艺术通过综合性美学特征吸收了各门艺术的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元素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声画结合而获得新的特质,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友循.影视与影视鉴赏[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1.图形

图形是平面设计最具活力的一大要素,它可以形象表现设计设计的主题和创意,图形又包括插画、注册商标和画面轮廓三大要素。首先插画是一种人人都看得明白的世界性语言,它用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传播信息,具有具体化、形象化和直接化的特点。插画在符合设计主题的前提下,设计师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出具有个性和诉求力的图形语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插画的个性并不是简单地追求图形的奇特,需要明确的是简洁明快的图形才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才能有助于公众对设计的理解和认识。其次是商标,商标能够代表平面设计的主体,也就是说它是商品或者企业的可靠象征,公众看到设计中的商标,也就明确的商品或者企业的大致情况。平面设计中的商标造型要简单却不失个性,要给公众深刻的印象,进而才能开拓和巩固商品的市场。最后是图形中的轮廓线,轮廓线是设计的边缘线框,它界定的设计版面的空间,控制公众的视野范围。轮廓线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增加广告版面的美感,还能锁定公众视线于设计主题,增加设计的视觉冲击力。轮廓线有直线、斜线、曲线和图案边饰纹样等形式,设计者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和策略选择适当的轮廓线。轮廓线是为设计主题服务的,不能因为轮廓线的原因影响设计的整体效果。

2.文字

文字是平面设计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一个要素,简单在于所有人都知道文字是什么,复杂在于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平面设计中的文字是什么。文字的设计要简洁且有创意,要能够吸引公众视线,更要能说服公众。平面设计中的文字部分包括标题、正文、广告语三个方面。标题一般说明了设计的主题,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标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计的吸引力。一方面,设计者要运用文学手法总结出生动想象且概括力强的标题,另一方面,设计者也要注意标题要选取恰当的字体,要有配合图形的版面编排。正文部分是对设计主题的详细解读,正文的内容要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生动贴切的表达,使公众能够从心底信任设计的内容。广告语又称标语,是为了宣传产品并能吸引公众注意的宣传语,广告语追求押韵顺口、易读好记,更要体现企业的精神或是商品的特征。

3.色彩

公众看平面设计时,是通过色彩找到第一感觉的,因为色彩在作品中具有特设的诉求力,不同的色彩带来的影响力不同。一般来说,鲜艳和谐的色彩对公众有较好的吸引力,而陈旧昏暗的色彩会被公众误认为是旧的设计,不会引起注意。色彩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同图形、文字一起共同体现设计的理念,美化设计的版面。设计师在选取色彩的时候,既要考虑远、近、大、小的的视觉变化规律,也要考虑到与欣赏习惯、当地环境的适应,使设计更富于美感。

二、平面设计的审美特征

1.秩序美

平面设计对象在形式固定下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就是其秩序美的变现,这是三大构成要素独立呈现和相互配合下展现的。这种秩序美能瞬间吸引人眼球,让人感到舒适平衡。

2.感染力

平面设计的感染力是评价设计优劣的关键,一份好的设计作品就是要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以富有感染力的视觉审美瞬间吸引人目光,并传递该设计的主题。设计师在设计构成中,要借助三大构成要素,突出设计主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以此带来强大的感染力。3.艺术作用性平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商品或者企业等,拿商品来说好了,平面设计视觉效果再好,如果公众看到设计以后没有购买该商品的欲望,说明公众并不认可这份设计,那这个设计也就失去了其艺术作用性。因此设计师们应该要充满考虑市场发展需要,让设计产品在富有个性美感的同时,能经得起市场考验,达到商品推销目的,这也是平面设计生存的意义所在。

三、平面设计图形要素的审美特征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公众欣赏的主要部分。平面设计中图形的使用能够减少设计的枯燥性,使人们在审美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所以图形的审美特征对平面设计十分重要。图形的象征性是其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这种象征主要通过图形中的标志来体现。标志设计是表现特定内容的抽象画识别符号,按照功能划分,标志设计包括安全标志、企业标志、政府机构标志等。标志设计一般有两个要求:首先标志图形要通过平衡对称等原理表现出形式美,其次标志图形要通过色彩和图形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意境美。这里说一下华为logo中图形的含义,华为标识图形保持了对称的结构,聚焦底部的核心,并加入了光影元素使之显得更为和谐,表明华为旨在构建和谐的商业环境,并且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图形中除了标志图形外,还通过一些基本元素表现设计的象征性。任何图形都是点、线、面的排列组合,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图形形式。点是几何意义上最小的图形单位,没有大小,也没有形状和方向,因此从审美的角度讲点给人的感觉就是简单直接。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有方向和形状,表现形式更为多样。线又分为直线和曲线,直线的审美特征在于简单直接,曲线则以其独有的转角勾勒出一种典雅柔和之美。任何图形离不开线条的使用,设计者通过改变线条的长度和弯曲度设计出不同质感的图形,从而能够直接传播设计的相关信息。平面设计通过图形的这些审美特征传达产品的信息,从审美的角度满足消费者的乐趣,同时图形中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又赋予了图形的社会功能化,象征了公众的身份和品味。

四、平面设计文字要素的审美特征

平面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将其设立理念、设计主题这些信息传递给人们,而文字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恰恰正是传递信息的最佳载体,使设计更具有说服力。平面设计的文字审美特征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体现,一个是文字的语言美,一个是文字的书法美。文字的语言美是指运用文学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够渗透人心,打动欣赏者。营造文字的语言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修辞并用,追求音韵美。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为语言增光添色,如比喻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夸张可使语言灵气飞扬。第二,整散结合,追求参差美。整散结合是指排比句、对偶句的使用,这些可以加强语势,强化感染力,营造语言的对称美的平衡美。第三,倾注真情,追求内在美。文字不需要华丽富华,质朴的语言更能抒真情,写实意,打动公众。第四,引用经典,追求文采美。设计中如果加入某些典故,既能增加设计的文化底蕴内涵,又必能引起共鸣。平面设计中加入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使文字更具民族特征。传统的书法是通过文字的横竖撇捺表达感情的,而现代平面设计中文字的书法美主要是通过字体、色彩以及文字与图形的组合展现出整体美感,字体和色彩的结合营造一种新奇独特的艺术美,而文字与图形的结合能够突出主题,使设计具有立体美。另外,现代平面设计对书法的运用,主要是利用书法的艺术特征将文字浓缩为图形的形式,更清楚形象的表现设计内容。因此,书法这一艺术是是掺和其他元素共同体现文字的审美特征。

五、平面设计色彩要素的审美特征

第8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对手指的小说解读,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我们这代人;第二,遭遇城市;第三,关联历史。既有对手指的定位,是先锋的小说作者。那么,我似乎还要从先锋说起,但是我又试图终结先锋。我们如何“现代”,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基本争鸣问题,记得当年在汪晖《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中认为,文学中的现代性问题并不是指文学如何获得现代叙事技巧,更重要的是考察:“现代性作为一种叙事如何进入历史。”因此,以下笔者也试图追溯手指的创作元素,描述那个城市的一种面影,描述 80后如何用叙事触摸当代历史。作为 80后,无论是作家还是学者,我们在各自遭遇文学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困惑和突破紧迫感。这个小小的读后感被我命名为城市的一种“面影”,是有感于马泰・卡林内斯库的名著《现代性的五副面孔》,作者认为美国现代性的三重对立终将走向危机: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本主义文明,最后对立于其自身。我们这代人冲破了“土地”,在城市轴心思想的边缘晃动、焦躁、进而突围,就是在这种不稳定性里,先锋的面影出现了,如毕加索的画像。我想,手指在有意无意间触及到了现代的面影,那也是逐渐趋近于城市之心的痛的边缘的东西。

一、寻找“父亲”

遭遇先锋之前,一代人到底发生了什么?追溯着手指创作的轨迹,发现一种自乡村书写时的出走,皆有一个复杂的父亲的身影,并伴随有归去来般的寻找和远行。文学中的寻父是一个经典的母题和常谈常新的话题,但是“80后”作品的寻父绝对不同于厄勒克特拉情结,概括而来,可能是自韩寒的《三重门》、《像少年啦飞驰》等作品开始就彰显出的一种既反抗又皈依的复杂情感。这种对父亲的复杂情感,同时概括了一代人对时代的情感。

手指小说里的父亲有权威,有时候那权威在温暖亲情的笼罩下还分外地温暖。例如:在《我们为什么不吃鱼》当中,父亲总是一声不吭地找回丢失的姐姐:“我看着他一步步慢腾腾地走出了大门。等他一步步慢腾腾地走回来的时候,已经是一年后的事情了。”姐姐总是莫名其妙地失踪,每次失踪后都会有男人从家中顺走一样物品。面对姐姐的叛逆,父亲的唯一态度就是寻找。后来,我也开始跟着父亲寻找,寻找途中,我终于吃到了村里人从来不吃的鱼。小说中没有说明为什么不吃鱼,只弥漫着如血腥的刺激体验。我不断地追问父亲为什么,父亲只回答没什么。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吃下了鱼,我看到父亲的嘴角流下了血水。然而,小说最终却转起一笔,人们大办酒席似乎在迎接“我”的归来,这个叙事的圈套一下子变成了双向圆圈的找寻,而父亲成为了这个圆的圆心――父亲寻找姐姐,我跟随父亲,大家寻找我和父亲。手指的小说从来都是一段旅程,没有结局,没有开始。小说中的父亲也是旅行中人,没有方向,却可带动向前。《疯狂的旅行》中的父亲发誓不和不务正业的八叔来往,但是当八叔生命垂危之时却来到医院门口:“我爸蹲在医院外边的台阶上抽了两支烟,后来他说他看到了一个被抱在怀里的长尾巴的毛孩,父母像是木偶似的,动作缓慢。他还说他看到了一个足足有三百多斤重的胖子,人们不得不把急救车的车门给摘掉,好多人一起喊着号子,才把胖子抬了下来。就在那个不起眼的下午,我八叔死掉了。人们刚到病房门口,就听到了我婶婶突然发出的号啕大哭。犹豫了好一会,这帮脸色发黑,双手粗糙的亲戚们,还是下定决心走了进去。”与八叔的“疯狂”相比,父亲是稳定人生价值观念的代表,但是父亲却能给予八叔最大的支持。回顾在个性解放的五四时代,对父亲的背离不构成问题,封建的枷锁常被有力地冲击。在革命成长小说里,“父亲”的寻找与意识形态的皈依紧密相连。父系人物,在两种小说叙事中,不论是反向出走,还是正向引导,都具有强烈的在场意义。大约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特别是到了 90年代,“父亲”在小说中逐渐离场,用陈思和的话来说就是“无名”写作时代的来临。手指小说中“父亲”的重新出场,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新世纪以来,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的呼之欲出。一方面,这一新的文化形态继续对启蒙话语消解进而对私生活视角重视;另一方面,父亲的隐在场,甚至是前在场,构成了对价值关怀的持续追求。80后生人渐次从集体话语中退场,退守个人话语的表达。其背后固然是宏大社会分解后,集体主义的分崩,社会结构越来越以小家庭为稳固单位。对父亲的亲情依赖,无疑表征了对稳定结构的追求。但也因为“父亲”体系的缩小,“80后”可能在寻找和退守中走向迷惘。

在另外的小说中,父亲是经常被挑战的。例如《暴力系列・十八掌》展示的是一种更为怪异的父子关系:父子挑战,儿子出走,难道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爸,你能不能不要再非议十八掌了?我说,你什么意思?我觉得这家伙可能是欠揍了。在他小的时候,我是经常用耳光教训他的,但是随着他慢慢变壮,突然有一天,我就感到心虚了。”父亲不能接受儿子的成长,换句话说,父亲不足以提供成长小说中的成人仪式。父亲面对后代的壮实,只能感到心虚。在《齐声大喝》里,“我”成为父亲的焦虑,因为我与大侠般的爷爷极其相似:“照我爸的说法,我刚生下来就像我爷爷。这让他感到害怕。因为我爷爷刚死,并且死的很不光彩。不过,他和我妈商量了一番,还是决定养我。就是这样,他俩这么说,天注定的,没办法。”“我”于是从小就开始探寻,爷爷到底是英雄还是瘪三。我在找寻一个关于英雄主义的身份认同,但是我却成为父辈的隐忧。在手指所有的小说里,“我”对父亲的挑战是潜在运行的,甚至包含有对父亲力量退却的同情之意。前文提到,在 50后、60后的生命体验中,父权的挑战伴随着的是更广大集体主义的投入,是家庭小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许是王朔,在其小说中描述的红色大院中的流浪儿童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第一批痞子形象系列。《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等小说里,因之也出现父子关系的紧张状态,王朔以调侃的姿态,运用戏谑的方式完成了 90年代的成长史。而手指却以迷离的姿态,运用解构 /重建亲情的方式完成了 21世纪的成长史。

和王朔的小说一样,手指的成长小说不具备典型的完成性,更加迷惑的是,成长小说还具有不彻底性。论述到了这里,手指小说中所谓先锋的叙事形式只能是思想处于总结期间的不自然表达,而并非作家对现代主义或叙事学的主动经营。作家在创作之时,也许并不可能完整推论一代人的生命轨迹,但是历史和社会的包袱却如影随形。在手指小说的父亲形象中,可以找到作家背后的一个群体怎样与历史发生了关联,又怎样在主动地“脱历史”。现代文明的发展将人性置于前景,但这个生存的前景却是忙乱的。上一代人经历了,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反思精神宗教神话般的皈依。但我们这代人没有完成成人礼,然后就身负重担。王朔们起码还经历了沉寂空洞的 70年代,他起码还能有戏谑的对象,但是我们呢?父亲关乎信仰,当“亲情”就成为一切成长史的支柱嘛?手指小说里的“我们”也许只能继续默默前行――寻找。

二、“我们”的摇滚

始终觉得手指小说的名字像摇滚歌曲名,充满了即将撕裂的质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欲破不破时的创作灵感中介点。如果说,一个小说的开头就决定了小说的一半成败,那么篇名起码占到了四分之一小说的成败。手指小说的名称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我们为什么没老婆》、《疯狂的旅行》、《我们干点什么吧》、《我们为什么不吃鱼》、《吃火锅》、《去张城》等等。这些名字全部都是悬疑的,更多时候是直接疑问句,而整个小说就成为了婉转回环的叙事解答或者说圈套。《我们干点什么吧》、《我们为什么没老婆》都是以饭局始,以饭局终,插叙前事,而展现暴虐的当前事,读者甚至经常忘记这个小说是在一个设问句之下的创作。《去张城》里的主人公最终也没有到达张城,这不是王子猷的“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从出发的被动目的,到主动的归来,一切都笼罩在灰蒙蒙的摇滚色彩中。在小说题目的提醒下,那种似乎呐喊但并不通透的“80后”代际创作特色已浮出水面。

另外,最为明显的,手指的发问通常都采用集体性质的叙事人称:“我们”。第一人称复数的在苏珊 S.兰瑟那里被称作集体叙述,就是“以字面的‘我们’为形式的第一人称复数叙事,各种不同的声音统一发出一个声音。” 1她又进一步将这种叙述形式划分为,同时型集体叙述,顺时性集体叙述。在笔者的观察里,中国采用“我们”叙事的小说作品数量不是很多,而且手指这种类型更是稀有。像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里采用我们叙事,那可以说是同时型集体叙述,是“我”的代替品,更进一步是 69届初中生的代言人。而手指小说里的“我们”通常是指老鸟、麻子、李东、老正等朋友的聚合,作者不但在小说的开头就指出这一聚合体的类型,而且还彰显他们的分野,更是让他们的声音产生暴力的张力,然后走向濒临毁灭的迷醉、阵痛和无奈。如此的“我们”的组合是不同于王安忆那种代言式的 50后作家的集体主义影响,而同时具有了顺时型集体叙述的特点,即让“我们”在一系列互相协作的“我”中诞生并发言。需要知道,这在小说的叙述构型中是非常艰难的,它将会对个人的叙述权威构成威胁,可能是因为“80后”作家那种与生俱来的孤独 /独立并行的文学经验,能大胆挑战这种方式的小说是难能可贵的。

与撕裂的“我们”相对应的是,配合以第二、第三人称的诘问、又一次像摇滚副歌部分那样的此起彼伏、新潮难平。例如《我们干点什么吧》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连续质问:“我们都干了点什么呢?”“干球什么呢?啥球也没干。打麻将?”“你想干啥?”“啥也不想干,你说干啥?我们总得干点什么吧?”这是多声部的顺时集体叙述,完全展现了成长的迷乱状态,而在《寻找建新》中的一系列反问,则充满了方向归属感,叙述力量开始大得惊人。小时候,建新是少年心目中那个反传统,张个性,具有亲和力的引领非主流的教师。通过一系列“你能想到吗”表达:

你能想到么?当你老师听说了那些被开除了的家伙把你逼在墙角落里,让你交出了零花钱时,他在讲台上暴跳如雷,居然鼓动你们说,下次不论什么人敢这么做,就拿起砖头砸上去吧!教室里到处都是砖头,用来垫桌子的,用来暖手的。如果你做不到这点,尽管砖头就在手边,你还是不敢,低头流下眼泪,建新就会出现,尽管他身材和我们差不多,尽管他瘦得跟玉米棒子似的,但是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冲上去了,当然,手里真的拿着砖头。

你能想象到,一个你的老师,和你们躲在宿舍里赌博么?当望风的人打起事先约好的暗号,告诉你有别的老师来查房了的时候,建新就会走出去,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跟那个人聊上半天。当然,不得不承认,建新打扑克实在是太烂了,我们从来不记得他有赢过。输到后来,他的脸色就会变得很难看,愤怒地把扑克扔在地上,发誓再也不会赌钱了。可惜的是,这样的誓言从来一点作用也没有。没几天他就痒痒起来,在宿舍里围观了半天后,还是坐到了牌局中间。

你绝对想不到,建新在我们初二时做的那件事,他在我们那里见到了一个美国人,这个美国人刚下车,建新就扑了上去,不一会,他又返了回来,跟我们要了纸和笔,然后我们就看见他跟美国人钻进了轿车,然后就失踪了。过了一个星期建新才回来,他告诉我们,美国人是去旅游的,建新自作主张给他做了导游,并且不收钱。建新拿出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英文字母。他对我们说,跟美国人聊了一番,他才知道自己的英语多么可笑。

后来在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后,建新成为迷惘的代言,建新的头领式的地位受到质疑,也是用一系列排比来表达的:

你敢说建新不是那个吊在二十层大楼外面清洁玻璃的工人?你敢说建新一定不会成为拉着平车收垃圾的男人?你敢说建新的头像不会被贴到商场门口,以提醒人们,当他过来的时候,你就得捂紧自己的钱包?你敢说建新不会是昨天那个被人暴打的穿着劣质西装的出租车司机?你敢说建新不会坐在火车站门外的台阶上抽两块钱一包的香烟?你敢说建新没有一张平常的脸?一张麻木的没有自尊的脸?你敢说建新不会在身后的喇叭尖锐地响起时,吓得茫然失措脸色发白?你敢说建新不会在人才市场里失声痛哭?你敢说建新走过时,不会有漂亮的衣着光鲜的女人厌恶地皱起眉头?你敢说建新不是电视里出现的那张犯的脸、抢劫犯的脸?

我们不敢。城市和我们小时候设想的不一样,它和梦想无关。我们甚至发现每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看上去都那么的像建新,为此我们每次都担心得要命。如果现在建新像眼前这个头发乱糟糟的男人一样走过来,像他一样对我们说,他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他来找朋友,却和朋友联系不上时,他需要我们给他点钱,我们该怎么办?如果建新跟昨天那个蹲在地上的男人一样,叫住我们,给我们推销他的安利时,我们该怎么办?

请容许我在这里长篇引用小说文本,因为这九个“你敢说”和一个“我们不敢”,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复数的回答,彰显了“我们”的成长史,可以讲,正因为 80后生人在建新这样的目标下,每一个人都曾走过情感冲动和认知混乱的少年时代,并且在来不及收拾心情时,就过于急速地卷入到了社会的媚颜鬼色、唏嘘积郁的洪流。如今看来,《寻找建新》不单为手指个人的代表作,它还为“80后”写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叙事方式。“我们”叙事彰显出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叙事,责任感来源于小说的语言力量。“我们”与“你”的对立分野,一目了然。以摇滚姿态呐喊而出的代言和质问,完全不同于目前绝大多数的“80后”写作者的叙事视角――以“我”以及第一人称的各种变体表达的个人故事和悲伤。手指指向何方?这本身是一个时代的问题,也是“我们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回答――“城市和梦想无关。”城市必然和“我们”有关,但与梦想无关。不得不承认,手指的小说其实点明了目前“80后”城市书写的现状,但是在其他“非质问”型的描述类小说当中,或者是男性主人公困窘于城市激情,或者是女性主人公困窘于情感欲望,批评家发现小说叙事主人公和写作的抒情主人公们一起在沉陷!

三、偶遇城市的一种面影

在“我们”的呐喊和周而复始的“父亲”寻找中,读者逐渐接近了手指小说所提供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城市之心的一种面影,也是先锋现代性终结之处的一副面孔。城市,显然是手指小说中意义的负载体,自我在城市混乱的重负下生存。如果说,乡土的生存,是紧贴“地气”的人性追慕,而城市的生存却是高空探险和人性的悬浮。手指小说里的“我们”遭遇了城市,城市类于魔影。寻找城市之心与寻找父亲是我们这代人同源的主题,正如手指所言的那样,“城市给你一种幻觉”,但这终归是“嘈杂而烦乱的”。在手指的笔下,城市没有提供一种新耶路撒冷或杰斐逊式的乌托邦,他的描写是极端的,在他的笔下认定了城市具有一种破坏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人性持续的毁灭。“我们”这群人于是垮垮登场,在喧嚣中暴力,在蜗居中迷醉。

“火锅”是手指经常使用的城市象征物,沸腾的热气蒸腾着欲望,沸腾的欲望又宣示着精神之舟沉没。在《吃火锅》里,“我”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青年,“我”与女朋友经常吃火锅而开始迷恋那种刺激的口感,甚至偏执到了每顿必吃的状态:“每天一到晚餐的时候,我的嘴巴就开始发痒,我甚至都不能轻易地把它合上,它急需辣得让人流泪的火锅来满足自己。”小说中有段我回家后给父母推荐火锅的描写,读来让人唏嘘:

我们围着放在地上的电饭锅,各人拿着各人的筷子,从远处看我们大概像是大便似的。事实上我们是在吃火锅。我爸我妈人生中的第一次吃火锅。不一会,我就开始流汗,我妈也开始流汗,我爸也开始流汗。汗流成河,房子里被汗给淹住了。好吃么?我伸手在汗水里翻了个跟斗,问一旁仰泳的我爸。好吃! ……

如你所知,火锅现在在我们那里已经非常流行了。几乎全县城的人都成了狂热的火锅爱好者,大家可以早上吃火锅,中午吃火锅,晚上再吃火锅。为了满足自己吃火锅的欲望,又不花太多的钱,每家都开始学着做火锅。甚至有官员提议把我们那里叫做“发明火锅城”,还好一个有识之士告诉他,火锅是早就有了的东西,并不是我们那里的专利,他才作罢。

就是“火锅”这个极其简单的物什儿,在手指笔下承载了巨大的能量。首先,它作为新奇的口福成为亲情的慰藉,接着它作为渴望激情的寄托物,构成了我和女朋友之间的纽带,最后它竟然成为县城文明的荒诞代表物。这种贴肉的感触,恐怕只有作家深度的文学经验可以获得。这不禁让笔者想起本雅明的一句话:“任何所忆所思,任何心领神会之事,都成为他财产的基座、画框、基础和闭锁。” 2火锅是手指脑中珍藏的写作财产,同时,火锅的描写经验无疑使得心灵体验闭锁于城市的幽灵塔中。因此,每每阅读到这种文学体验,笔者都在渴求手指的突围之处,在寻找城市之塔的出口。而非简单让城市成为“火锅”样的蒸腾幻灭的情感寄托。

手指小说中的突围之处已经出现,如果你踏入太原的北张村、后北屯的时候,在看似城市的背阴处,却遭遇到了这种面影。这是城市之花中一个微小的花心,被紧紧包裹在盛开的花瓣之下,但它没有枯萎,还将结出新的果实。从农村来的打工者,大学毕业的外地学生,他们全部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是城市中独特的景观。在手指的小说《租碟》、《吃火锅》、《寻找建新》等篇里展示的场景给笔者一种很深的轰炸的感觉。“租碟”是城中村的居民精神飨宴,租碟铺的小姑娘是“我”的梦中情人,“我”因为梦中情人的“堕落”伤心打架,因为伤痕累累退守蜗居。城中村里充斥着污垢、闭锁、慌乱,同时也包含着成长的心情和梦幻。《寻找建新》中的建新老师让“我们”这群城中村里的蜗居小孩见识了城市的新貌,带领我们走出蜗居,“我们”却还在始终寻找目标。手指的寻找意义非凡,这个时代的文学,特别是 80后的写作已经提供了过于泛滥的中产阶级想象,以至于作品中一点点潘磕嫦的踪影都会掀起轩然大波,掀起媒体的广泛讨论。手指小说里的逆袭没有出现,但是因为有了与城市面影的偶遇而弥足珍贵。城中村里有最原始的生命形态,最原始的也是最富有爆发力的一代人的历史动轮。到了这里,城市的面影入地为泥,它不再是先锋的破碎面孔,而蕴含了底层生存的哲学之思。

回到读手指小说的三个关键词,“我们”、“城市”、“历史”,这是给当下的青春写作上了一课:过分抒情和自我宣泄的年代终将过去,幽闭的自我圈子等待着突围。城市恢宏的变革是文学的不竭动力,特别是人性与城市现代性的紧密结合书写。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大胆接近城市之心的伟大作品,在恢弘的巴黎圣母院一角,还拥有着吉普赛人艾丝美拉达生存的虽然肮脏但却张力十足的社区。手指的小说还没有自觉性的恢宏叙事,仅仅是小说的现代叙述偶遇城市先锋的面影,但是作品中的面影无意间参与了 80后的历史叙事。从西方的城市史中可见,每一次革命将引起城市的重新表达。城市生存与乡村相比,其更具有不稳定性,而“我们”这代人独特的城市心路史正是时代历史的最好表征。城市书写,这种死火重温的种子,到了该复苏的时刻。唯有大胆接近城市真实生存的面影,才可能给“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以真正的表达和赋意。

第9篇:读红色经典有感范文

关键词:全感官;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3-061-003

众所周知,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它既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国外早在1930年左右,音乐工作者就开始意识到了,他们提倡适应儿童个性、扩展创造性的经验的音乐欣赏。并且穆塞尔反复强调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欣赏,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认为,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欣赏提供了动力,音乐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更好、更深的欣赏力。吴斌在《要重视欣赏教学》一文中也指出:“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为“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点”。

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课所涵盖的歌唱、演奏、欣赏等几大教学领域中,教师对欣赏教学存在的困惑最多。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对唱歌、演奏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程度比较高的领域“有一定的想法”,但独独对音乐欣赏课“有些发怵”,他们不知道应该让孩子们“怎么听”、“听什么”。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师素质结构等各方面的单一化教学现象又导致了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音乐。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惯于以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第二,单一欣赏型。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响资料,整堂音乐课让学生听音乐作品的单一课型。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原a则。其实,“语言替代型”和“单一欣赏型”的欣赏教学都是有悖于学生审美特点和欣赏教学规律的传统模式,因此才导致音乐欣赏教学走入了误区。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认知心理学的影响,霍德・加登那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全感官教学论则是受记忆、认知及脑神经科学相关研究与多元智能理论启发,明确提出教学的方法。他们相信,当儿童在接到全感官刺激时,儿童的大脑会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运作与发展,因此在音乐课中,全感官统合的音乐学能够使儿童全身心地沉浸在音乐的体验之中,同时提高了儿童音乐学习的效率。德国音乐教育家罗舍尔也提出用所有感官进行感知的多元审美教育。“多元审美”是一种综合的感知教育,认为艺术感知的方式应是多元,不仅要用耳朵听,或用眼睛看,还要用整个人的感官来感受它。

全感官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各个器官刺激,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官(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有助于学生用全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全感官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则是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特点的变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将学生内在的、隐性的音乐感知活动用外显的方式显现出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发展成有意注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全感官,进行“听、唱、动、奏”的审美感受、表现与创造,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高,音乐能力得到发展。

2012年7月,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第四期培训班在中央音乐学院如期举行。新体系教学法集国外几大著名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于一体,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了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中央音乐学院作为国培计划向全国辐射传播新体系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的改革,对国民的音乐素养的提升意义深远。音乐教育应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应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亲身实践,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学中充分运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训练学生的联觉,即听觉、视觉、触觉、动觉、感觉等,以全感官的教学理念启发学生心智,培养优秀人性和高贵品质。可以说,音乐教育新体系为全感官理念的实践与运用提供了可行的理论依据。

在这种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全感官理念开展音乐教学,已成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下面,笔者将以本人执教一节教材配套录像课《蓝色多瑙河》为例,谈谈自己全感官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本课教学素材取自苏少版音乐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荡漾的深情》。这个单元向学生展示音乐在表现“河流”、“海域”这个特定主题方面呈现出的多样性。乐曲《蓝色多瑙河》是修订版教材中的新增曲目,篇幅长达9分多钟,由引子、5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这5个小圆舞曲每首都有其特点,时而是姑娘们优美舞姿,时而是蓝色多瑙河秀丽的风光,时而典雅庄重,时而欢快跳跃,时而轻盈飘逸,时而热烈奔放,这5首小回舞曲都是用二段体或三段体写成,除了基本主题外,每首还有一个副主题。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欣赏主题众多、篇幅冗长的乐曲,对他们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此,听什么、怎么听就成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作品篇幅、体裁形式的特点和学生的欣赏基础,着力思考了:通过这首乐曲,在一节课内究竟能带给学生音乐学习上的哪些方面的发展;这首乐曲最具特点的音乐要素是什么;在实现教材意图重点聆听五个圆舞曲的a主题的同时,又如何做到灵活恰当,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及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反复聆听和梳理,确定了每个圆舞曲a主题的个性风格、永恒的三拍子,作为本节课体验的重点内容。在体验方式上,力求根据每个主题的个性特色,采用不同的体验方式,并确定了图谱和蓝色的纱巾作为辅助体验的载体。相关“圆舞曲”、“管弦乐”等知识点融于体验活动中。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设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够跟随整首乐曲,在明显的圆舞曲节奏出现时,踏出三拍子。

2.能够用纱巾随音乐表现出各乐段的速度、节奏、旋律、力度的变化。

3.唱、听,记住第一圆舞曲a部分的主题。

一、实现音乐体验中的“动”“听”协同参与

(一)调动双脚律动,由表及里准确感知

本节课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跟随整首乐曲踏出三拍子。由于“圆舞曲”这个知识点是这节课的一个关键点,而三拍子又是圆舞曲的基本特点,作为圆舞曲这样一种舞曲类型的乐曲,应该是由双脚来进行参与感知的。并且这是学生小学以来对圆舞曲的第一次理性认识,虽然此前也有学过《小猫圆舞曲》《杜鹃圆舞曲》等,但是并没有真正去深入体验圆舞曲这种体裁。为此,在确立了这个目标之后,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歌曲《请你唱个歌吧》。师:同学们,今天音乐课上我们首先来复习一首歌曲《请你唱个歌吧》,请你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2. 用手拍出三拍子。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学生回答)是啊,谁能来拍一拍三拍子?老师是这样拍的(示范有强弱规律的三拍子)。大家会吗?请你们再拍一拍。

3.用脚踏出三拍子。师:刚才我们是用手拍的,你们能够用脚踏出三拍子吗?(学生尝试,教师呼拍。)

我们还可以怎样踏三拍子――教师边呼拍边用手示范下踏出弱拍的三拍子

4.学生随着教师钢琴弹奏的稳定拍点练习三拍子。师:你能随着老师弹奏速度的变化再来踏一踏三拍子吗?

总结:慢速可以踏出每个拍点;速度太快时只需要踏出强拍,身体重心随着强拍的转移,作前后或左右摇晃就行了。

5.加入旋律的三拍子的练习,截取部分圆舞曲的音调,变换成规整的旋律。师:现在加入旋律你还能踏出三拍子吗?想一想用哪种踏法更合适。

这个由“手”到“脚”,进而带动全身体验三拍子的过程,由易到难调动了学生的运动觉;由单纯的三拍子的拍点的感知发展到隐含在旋律中的拍点的感知,遵循了儿童音乐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实现了深度参与的目的。并且在此后的聆听过程中,不时调动脚上的律动,强化学生对圆舞曲节拍韵律的感知。

(二)借助教具功能,由浅入深个性体验

师:我们除了用脚踏出你听到的三拍子的变化,你还能从音乐中听到些什么?看看大家的耳朵够不够灵敏。

1.看图谱聆听第一圆舞曲。师:取出你们身后的纱巾,表现你所听到的音乐。(学生自由表现)

师:老师也想表现我听到的音乐(教师拎着纱巾按乐句,自下而上的运行,停在高处随音乐做两次抖动)……

2.学生看图谱依次听其他四个圆舞曲,并用纱巾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3.完整聆听《蓝色多瑙河》,踏着拍子,用纱巾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要求学生既可以跟着老师一起表现旋律的对比,也可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动一动。合理运用学具纱巾,请学生配合脚上的舞步,聆听主题,用纱巾的抖、顿、捋、挥等动作,上下、左右的方位表现出音乐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带来的动与静、急与缓、起与伏。让纱巾变成音乐的外化物,通过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的共同参与,实现人乐的交融,让音乐的流动与顿挫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看见。通过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深层次结合视觉体验来挖掘和培养学生对旋律与动觉之间的联觉能力,逐步启发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运用这种能力,达到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元素中,贴近生活且能引起学生强烈感觉的就是节奏,身体是最先会对节奏和声响做出反应的,按音乐训练的顺序,节奏是第一步,通过身体的肢体律动是获得节奏感的首要途径。将节奏融于音乐,教学时引导学生以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一方面促进学习者的感觉机能,另一方面透过肢体律动感觉音乐构成的各种要素。以身体为第一乐器,要求以动作表现音乐要素,将听到的、感受到的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曲式等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律动也是以肌肉运动知觉的运用来训练节奏,以非形式化的全身律动来感应与音乐节奏相关的速度、快慢、节奏、长短、力度、强弱、大小声、节拍及其他元素,由此感受音乐及表现音乐。

二、进行音乐实践中的“声”“听”同步介入

在初步了解这首乐曲之后,带领学生演唱第一圆舞曲的a主题。这首乐曲最早是为合唱而写,并且第一圆舞曲a段的旋律在整首乐曲中多次出现。旋律的重复,上行分解式旋律进行,容易使人们记忆这个圆舞曲的一个经典主题,并且这部分音乐速度自由、节拍不是很明显、舞蹈性不强,反而歌唱性比较强。科普兰认为“辨识旋律的一个最佳途径就是试着将它哼唱出来”。在儿童的世界中,歌唱是他们最自然的音乐方式,也是最符合其本性的、体验音乐的方式。从聆听角度看,歌唱是聆听的结果,唱得好必须听得好;反过来歌唱也是对聆听的强化。

因此,在学唱这部分旋律时,要求学生一边演唱唱名一边做柯尔文手势,不同的手势再辅以不同的空间位置,引导学生产生对音符唱名及相对音高的联想,将难捉摸的高音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视觉化,形象化。教师不仅带着学生演唱旋律,还演唱了歌词,如此,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感知,还能够促进音乐理解。可以说,歌唱外化聆听,深化体验,并检验聆听。

柯达伊主张用嗓音作乐器,在儿童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早期开始给予儿童直观的音乐体验。首先,以歌唱和律动为核心。此时儿童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去体验音乐。从听觉、动觉、歌唱、操作、创意等多感官统合来对音乐做出反应,发展儿童对音乐的感知觉,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在教学中采用音叉、柯尔文手势、唱名法、节奏名、符干字母谱等工具直观地在积累音感经验的基础上掌握音乐语言的听、唱、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达到儿童全感官整体性歌唱要求。

三、达成音乐欣赏中的“视”“听”联动感知

(一)“看”懂音乐,从流动的图谱开始

人的五种感官中,相通得最多的就是视觉与听觉。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种感官相通的原理,针对每一个小圆舞曲的形态特征,设计了5幅图谱,并用flas制作成可以和音乐一起流动的线条,帮助学生记忆音乐、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能力。

第一圆舞曲a乐段: 第二圆舞曲a乐段:

第三圆舞曲a乐段: 第四圆舞曲a乐段:

第五圆舞曲a乐段:

通过画旋律线就能将听觉的线条转化成可视的线条,来表现音乐结构的清晰和音乐空间的灵动,而且图谱还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和回顾音乐主题。像绘画离不开颜色一样,音乐艺术也离不开音色。“音”和“色”这两种不同感知器官却能在“音乐”这一共同载体上转换、融合和升华。因此,在设计图谱时,我也关注到了色彩和音乐之间的关联,用蓝色表现了弦乐器和木管乐器,用红色表现了用定音鼓演奏的重音。

再如:在初听引子和第一圆舞曲a部分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乐器音色,我设计了如下乐器图谱:

师:接下来让我们安静聆听一首三拍子的音乐,请同学们用耳朵寻找音乐中明显的圆舞曲的节奏型,如果你听到了就跟着音乐动一动。另外请你用动作表现出你听到的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与思维发展特征,把音乐和图画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运用联想来欣赏音乐。这种听、画结合多种感官参与的音乐欣赏形式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听音乐时思想更加集中。

(二)“听”懂乐谱,从对应的图乐谱开始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符号集合,每一个记号都会传递一种生动的声音,在第一圆舞曲出示乐谱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适度的发展学生借助乐谱欣赏音乐的意识;帮助学生将图谱、乐谱、音乐三者之间建立起对应关系;也为了丰富学生参与方式,在第一、第二圆舞曲动一动、画一画、唱一唱、奏一奏的基础上,将第三、第四圆舞的A主题对应的两幅图、乐谱同时呈现,然后,分别聆听这两个主题的音乐,启发学生选择与音乐相符合的图乐谱 (第三小圆舞曲与第二幅图乐谱相对应,第四小圆舞曲与第一幅图乐谱相对应)。明确的要求,挑战性的任务,大大调动了学生视听注意力,学生依据自己的原有认知,并根据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非常容易地就能勾连到相对应的图乐谱,密切的将图乐谱与音乐信息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次动用纱巾,放松的表达自己所听到的音乐。达到人脑中“听一视一动”联觉反应能力的发掘与培养。

可以说,整节课中,利用舞蹈、律动、打击乐器伴奏,将抽象枯燥的技能训练形象化、具体化,发挥了通感的作用,充分运用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曲式、和声、调式等音乐表现要素训练学生的全感官融合,即听觉、视觉、触觉、动觉、感觉等。这样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将学生全身的每个细胞都融入到音乐之中,把他们从座位上解放出来,蹦蹦跳跳进入音乐的世界,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审美愉悦。培养学生具有听觉与视觉、动觉之间的联觉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运用联觉达到对音乐的多角度、多维度的想象和体验,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全感官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强调充分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让儿童通过自身体验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有助于提高儿童音乐学习成效。儿童的感知、记忆和学习心理特征表明,音乐学习需要全感官的参与,因为音乐是抽象的、无形的、流动的,决定着在教学中,学习环境经验也应该是动态的、全感官的、全面的。让儿童不断体验、观察、提升认知,激起他们对音乐学习与探索的兴趣,在全感官音乐教学中不断积累音乐经验,发展其音乐性,这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担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君特・克莱南等,金经言译.音乐教育学与音乐社会学[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