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

第1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上午好!

去年这个时候,我迎来了人生事业的一个拐点,由一名政法干部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组工干部。一年来,我深深地感受到,能有机会在组织部工作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这种幸福不但来源于整体的荣誉感、内心的自豪感,更多的是来源于在组织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我自身的素质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我深知个人的点滴进步虽然有自己奋斗的因素,但更离不开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培养,离不开各位同事对我的爱护和帮助。在此,我谨向大家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条自然法则,只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竞争,才有创新;只有竞争,才会发展;自然如此、社会也是这样。部务会高-瞻远瞩,坚持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促使优秀的干部脱颖而出。这次竞争上岗,我以重在参与、重在锻炼为目的,在部务会搭建的平台上展示一回自我。我竞争中层干部的主要优势如下4点:

一、有三年以上中层干部岗位工作的实践经验。我于04年初-05年10月担任原白沙乡党政办公室主任,05年10月-06年8月担任市法院办公室主任。在办公室主任的工作岗位上,我勤奋工作、准确定位、并不断创新,赢得了乡党委、法院党组的肯定,得到了同事们的赞扬,受到了四办、益阳中院的表彰和奖励。

二、有较为扎实的文字综合功底。从04年担任办公室主任以来,文字综合一直是我的主业。05年,我抽调到市委先教办工作,全程经历了这次全党参与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集中教育活动,主要从事材料综合工作,这次参与中心工作使我对组织工作有了初步认识,更使我的文字综合水平有了质的提升。2006年正式调组织部后,在研究室工作,同时担任了沅江党建网站管-理-员,至今我撰写了包括调研报告、理论研究、典型经验、汇报材料、组工信息等各类文稿200余篇,修改、编辑全市各单位、部机关干部报送文稿300多篇。虽然搞文字工作是个辛苦、清苦甚至痛苦的事情,但我寓苦于乐,无怨无悔,不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如今年益阳市组织系统办公室工作暨调研信息工作现场会议在我市召开,对沅江组工调研信息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在这次会上,我主笔撰写的《关于沅江市农村综合改革后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获奖,这些对我进一步坚定信心、投身写作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经过艰苦磨练,我对组织工作由知之不多到全面了解,由门外汉变成了熟悉基本业务的组工干部,这对我担负更加重要的职责奠定了基矗

三、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感恩心。我是一名地道的农村孩子,从学校毕业后经过了7次大型的公开选拔考试才加盟到组织部这个特殊的团队,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我倍加珍惜。我常常告诫、激励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业绩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组织的培养之恩。所以无论是份内工作,还是份外事情,只要我力所能及的,即使加班加点都按时完成,除了下乡调研,每天八小时没有离开过办公室,有时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早几天母亲给我打电话问我的工作学习情况,我说好工作时间有空调,不冷不热;工资按时发放,旱涝保收;活动经常开展、张驰有度,如果在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还不努力工作,我会良心不安。

第2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边缘”上位靠钻研

在调整到电教中心工作前,于庆华在组织部信息调研科――这个被大家称为组织部门加班最多、材料最重、压力最大的“三最”科室,一干就是三年。三年里,加班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单位会议室的长条桌一到晚上就成了她赶写材料累了后稍作休憩的“床”。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保持一个姿势,颈椎、腰椎吃不消,纷纷向她罢工,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站立,因为一站就要晕倒。在信息调研科的三年,她写过的总结汇报、调研报告、组工信息加起来有60万字之多。

听说她被调整到了“清闲科室”电教中心后,同事们纷纷恭喜她:“总算可以闲下来放松放松了。”虽然于庆华嘴上应着是啊、是啊,可她的心里却从没将干电教与享清闲画等号。想要改变“边缘”地位,只有拿出像样的成绩单。于是,大家又看到了那个每天忙到黑白颠倒的于庆华。对于她而言,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电教远教工作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电教远教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调研工作的她曾多次以扭转党建宣传阵地困境为课题,深入乡镇街道走访调研电教远教工作面临的难题;而陌生是因为以往仅仅以旁观者的角度分析研究电教远教,如今却要以指导者、实践者、参与者的身份去谋划推动这项工作。挑战艰巨,但她乐观应对,借用她自己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没有什么工作是一个通宵完不成的,如果有,那就两个通宵。

网站维护出现问题,学!跟着网站技术人员从电脑留存的资料里、从各种网络搜索引擎中,查找办法,逐个破解。站c学用遇到问题,学!她逐一联系所有乡镇街道的组织干事,收集他们对开展远教学用工作的看法及意见。微信订阅遇到问题,学!她主动和兄弟县市的电教同仁联系,借鉴他们在推动微信订阅中的好做法。就这样,“5+2”“白加黑”地连轴转了一个月后,她亲手把自己这个“门外汉”拽进了“门里面”――省、市先锋网的信息上报从排名倒数一跃至全市第一;基层站点除因村部拆迁、网络故障之外,全部正常运行;微(易)信订阅使用从不足三千人增加到一万余人,覆盖了全区30%的党员。这就是于庆华用一个月时间交出的漂亮成绩单,也为自己所在的这个“边缘”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主动“找事”闲不住

“你就喜欢没事找事!”这是于庆华到电教中心工作后,同事们对她最常说的一句话。虽然是句玩笑,但其中也包含着对她最中肯、最客观的评价。履新刚“满月”,她就闲不住了,急着要把电教远教这把利剑打磨得更加锋利。

微信公众号就是“满月”后的第一个动作。前期筹备阶段,她一口气订阅了将近一百个能跟党建挂上钩的热门公众号。那段时间,一忙完手头上的工作,她就捧着手机浏览那些订阅号,分析每个公众号在板块设置、内容推送、图片编辑等方面的优缺点,并一遍遍地推演公众号的板块设计方案。为了更加精准地定位基层党员对党建信息的需求,她连续一周的时间持续关注三个热门党建公众号,对比不同信息的浏览量这个“大数据”,初步确定了推送的信息标准。为了制作更加符合广大中青年党员浏览习惯的“图片新闻”,零基础的她专门从网上订购了Photoshop的教材,边学习边操作。就这样,经过一个月的筹备,“宣州先锋”的公众号于2016年4月1日上线,并推送了第一条信息。于庆华为“宣州先锋”设计了“今日头条”“一线聚焦”“先锋时评”“微观农商”等四个栏目,由于实用性强,公众号运行三个月后,订阅户就突破了一万人。

这边微信公众号才刚刚步入正轨,那边于庆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下一项工作中。她要创办属于区本级的党建电视栏目,让党员群众在家就能了解到全区的党建动态。然而,正如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多方了解联系后,得到了一个最坏的消息,由于区本级没有电视台,无法开设党建电视栏目。当美好的愿景将要化为泡影时,市电教中心抛来橄榄枝,同意市区两级合办党建电视栏目。这对于心心念念想要办电视栏目的于庆华来说,可谓雪中送炭。于是,她成了市电教中心最尽职的编外人员,每天进出电视台,共同谋划电视栏目内容,定方案、选题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党建视窗》电视栏目于2016年5月10日正式开播,并首播了宣州区城市社区“1+N+X”区域化党建工作法。爱给自己“找事”的于庆华终于圆了“推动全区党建工作上手机、上电视、上互联网”的梦。

突破“套路”铸精品

在新媒体时代,党员群众对课件资源的要求水涨船高。为了把电教片制作成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让他们在观看中受教育、得实惠,于庆华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她主动探索,将全年五部制片任务中的三部定为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以迎合手机平台的特点进行传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她积极外联,将电教片制作过程中前期拍摄及后期制作这一薄弱环节采取外委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与本地摄制技术领先的影视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为创作出精品电教片上了“双保险”。

除此之外,从筛选拍摄对象到选题选材制作,从撰写脚本到画面构图,电教片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帧画面她都认真琢磨。为了拍摄一个理想的日出镜头,她带着拍摄团队,连续一周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山顶上,选好机位,等待黎明的到来;为了制作一个满意的转场特效,她蹲守在影视公司的工作室里,和制作人员反复尝试,往往一干就是一个通宵;为了选取一段最佳的背景音乐,她的手机里下载了上百首曲子,不厌其烦地试听、对比;为了剪辑一个合适的视频画面,她从几十个G的素材里一帧一帧地挑选,直到画面的音、像、效都完美融合。

在拍摄反映全区大学生村官队伍青春风采的微视频《田野・朝夕》时,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放飞梦想的精神面貌,她在脚本创作初期就面向全区大学生村官征集“村官故事汇”,并从中筛选了5件能够直观反映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的不同方面的事件进行脚本创作。筛选演员的过程中,为了让剧中角色更加符合大学生村官原型,她先进行全面“海选”,又组织重点“培养”,指导演员根据脚本的角色定位进行现场演绎,以便让角色和演员在剧本的催化下产生最佳的化学反应。《田野・朝夕》这部融入了于庆华心血的片子制作播出后,引来党员群众的一片叫好声,纷纷称赞:“拍得真实,看了感动。”

第3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全组织工作大调研活动部署要求,干部监督、考核及人才工作调研组深入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就全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现有在职选调生人,占全党政人才比例的%,其中女性干部人,占%,男性干部人,占%;按职级划分,;按地域划分,;按学历划分,;按年龄划分,。

在全选调生队伍中,现有等重点院校定向选调生人;近五年来,全选调生流失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其中省内调动人,省外流动人,辞职攻读博士人,辞职另谋职业人。

二、全选调生队伍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近年来,全各级组织部门和用人主管单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坚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快人才战略资源储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创新培养方式,积极拓宽锻炼渠道,主动搭建发展平台,让选调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全选调生录用、培养、选拔、考核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良好;

各级选调生能够立足工作岗位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格、增长才干本领、施展才华抱负,对于进一步改善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好中择优“选”,储备优势人才资源。紧盯录用“进口关”,在选调生录取选用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省委组织部汇报沟通,紧密结合发展实际,择优选择知名院校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类型对口、优势特长突出的优秀年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工作,精心筛选经过基层乡镇锻炼、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选调生队伍。

至目前,全选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选调生人,占比%,选用优秀大学生村官考录选调生人,占比%,新录用选调生与同年度招录的公务员在学历水平、锻炼经历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严格按照选调生分配要求,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考录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按照市县乡分级分配,在充分考虑各层级各部门发展需求基础上,根据选调生学历层次、专业类型和各自优势特长进行了最优调配,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长提供了最优平台。

(二)坚持多措并举“育”,强化能力素质提升。市县组织部门及用人主管部门能够将选调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各层面统筹将选调生纳入干部培训规划,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争取教育培训机遇,采取岗前培训、主题选调培训、常态化教育等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加强选调生教育,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选调生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优秀青年干部培训,定期组织选调生开展市情考察、座谈交流等,帮助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能力才干、拓宽思路视野,全面提升选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近三年来,先后组织选调生培训批次,培训选调生人次,其中外出培训场次,培训选调生人次。

(三)坚持严密体系“管”,促进健康成长进步。建立健全帮带、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调查测评等制度,促进选调生管理规范化。

一是建立帮带制度,为每名选调生确定名组织部领导、名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名分管领导联系帮带,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促使选调生尽快熟悉适应基层工作。

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市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选调生所在单位领导定期找选调生谈思想、谈工作、提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选调生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建立定期座谈会制度,市县组织部坚持每年分片召开选调生座谈会,通过跨部门、跨县市的交流讨论,在更大范围互通有无、凝聚共识、激发活力。

四是定期对选调生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测评。通过走访了解、发放调查问卷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的底数情况、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办法,进一步增强了选调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不拘一格“用”,激发内生活力动能。注重实践锻炼,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让选调生在基层实践锻炼的工作要求,选派名研究生学历和三所高校定向选调生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县直部门副职,安排名本科学历定向选调生到社区(村)挂职社区(村)主任助理。

分配到乡镇工作和在乡镇挂职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包村包户任务,切实做到了融入基层、了解农村,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强调优才优用,在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事项需要抽调人力时,优先抽调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质较高的选调生,让选调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历练考验,有意识的锻炼选调生的大局意识和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

举办期间,先后从选调生队伍中抽调人参与活动筹办。实行优先选用机制,有职位空缺、市直机关缺员、入选后备干部库等调整职务机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工作实绩突出、锻炼成熟的选调生架梯子、搭平台,全名选调生中目前已有名晋升副科级及以上岗位,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业务强、懂基层、善治理的年轻领导干部。

(五)强化宏观指导“督”,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市县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还坚持做好工资待遇落实、生活安置、宣传引导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选调生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采取定向跟踪、与用人单位领导谈话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博士、硕士研究生转正定级职级待遇,对受职数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科级职务的,要求必须解决相应工资待遇,优化服务保障。

将符合条件的选调生纳入人才服务保障范围,通过发放生活补贴、发放服务绿卡,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选调生解决住宿、就医、婚恋等难题,让选调生感受关心温暖。重视宣传引导,在人才港设立优秀选调生专栏,借助市县电视台、各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优秀选调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关心支持选调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我选调生工作情况看,主要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是摸索出了一条基层培养年轻干部的成功路径。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契合“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的规律,根据发放的选调生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基层实践经历是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本领、树立群众观念、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和宝贵经历。

二是充实了领导干部后备队伍。近五年来,全共分配选调生名,市直部门工作人,其余选调生均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工作,获得提拔任用个,大部分选调生已成为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部分表现优异的选调生被列为领导干部重点培育对象。

三是优化了全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选调生具有年纪轻、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等特点,随着选调生队伍不断扩大,对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选调生刚参加工作,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工作思路多,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工作中,搅活了干部思想,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组织培养、选调生自身努力,相关主管部门、责任部门履职尽责通力配合,选调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照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选调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选调生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速度加快。部分选调生扎根基层实践锻炼意识不强,对在乡镇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扎根基层安心蹲苗,通过工作调动、考试择岗、辞职谋业等多种方式争取外调,选调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据摸底统计,近五年来全流失选调生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其中调往省直部门工作人,通过考试调往省外工作人,辞职攻读博士人,辞职另谋职业人,高学历选调生流失速度明显加快,仅年通过调动、考试等渠道流失硕士及以上学历选调生人,占流失总量的%。

2.部分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选调生的招录面向大学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考录的选调生中与基层工作联系紧密的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旅游开发、金融管理、城建规划、交通建设等专业领域的人数较少,加之受学历层次与就业安排工作要求以及人事编制所限,在实际的分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特长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的问题。

在发放的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本地区、本单位选调生专业特长与所从事工作岗位匹配程度高的人,占%,匹配程度较高的人,占%;在发放的份选调生调查问卷中,仅有%的选调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当前从事工作基本匹配,选调生专业岗位不符、优势特长无法充分发挥问题较为普遍。

3.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搭建上还有差距。部分基层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和看法有偏差,认为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并非长久,仅为“镀金”、“捞资本”而已,甚至视选调生为“过客”,对选调生的培养锻炼上不愿投入精力资源,没有搭建有效的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

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经过省市组织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面对基层困难环境和琐碎繁杂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有不愿意待、不乐意干的思想,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特别是个别名校和高学历的选调生在解决个人职级问题和工作环境待遇上存在互相攀比,将个人进步较慢、工作成效不显的原因归于平台太低、培养不够,致使单位领导同事对选调生认可度不高,在发放的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选调生整体素质较高,作用发挥较好的人数为人,占%,有%的人员认为选调生作用发挥一般。

4.选调生培养选拔管理不够系统规范。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考录、培训,分配到各市州,后续没有统一的培训管理办法,由各市州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分配后既不能作为特殊群体高看一眼、特殊对待,还要根据其实际表现做好宏观指导和管理工作,整体上缺少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抓手。在统计的条关于加强选调生队伍建设的意见选项中,建议加大培训力度人,占%,适当交流轮岗人,占%,注重联系帮带人,占%,对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选调生培养、交流、选拔、管理等制度办法有较强需求。

5.基层选调生跟踪培养上不到位。由于目前基层干部队伍基数较大,领导职数有限,基层干部晋升渠道较窄,竞争激烈,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面临选拔使用机会少、力度小的困境。从全实际来看,在基层乡镇、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为人,占总体比例的%(含乡镇社区工作的人),其中县处级人,科级人,科员人,基层选调生发展空间不足,

晋升速度缓慢(有名选调生工作年以上仍未获得晋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的选调生,寻求进步提升发展的信心不足,自我要求有所松懈,致使选调生各项表现逐步陷于一般,走向普通。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站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为重点培养的特殊群体,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选调生分配、教育培训、锻炼培育、管理考核等工作,采取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分析研判等方式,分析解决选调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培养为主,对培养成熟的、特别优秀的选调生,要更压担子、多交任务,多为选调生创造锻炼机会,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

2.畅通双向选择渠道,提升选调生分配匹配度。积极向省委组织部门建议,在选调规模上争取增加选调生的分配名额。在选调对象上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党政人才需求,注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培育、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金融等专业选调生的招录。

在选调层次上逐步提升选调生准入门槛,加大高精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招录力度,提升生源质量,面向基层招录的选调生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市县组织部门在严格遵照选调生分配工作规定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导向与选调生自身专业特长加强意见协商,畅通双向选择通道,最大限度的确保选调生人岗相适、发挥所长,针对性解决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加强教育培训,主动破解思想束缚障碍。根据调研征求到的意见建议,%的选调生对加强培训需求强烈,在选调生的培养上,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训机制,根据选调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梯次的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培训档案,有目的、有意识地让选调生参加各类、各层级的培训,经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育,促进选调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重点加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才的专题教育,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采取岗前培训、分管组织部长季度谈心谈话、半年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帮助选调生更好适应岗位开展工作。健全完善选调生沟通交流机制,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微信即时通讯平台等方式,加强选调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相互分享经验,促进成长,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注重动态管理,加强选调生锻炼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完善选调生工作档案,对选调生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培养为重,探索实施“基层—上级机关”的纵向挂职交流以及“基层—基层”的横向轮岗交流机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选调生到核心重要部门和“三线一岗”进行历练,多岗位培养选调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能力和统筹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经过基层蹲苗锻炼的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能开创新局面的选调生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培育,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重用,让他们有为有位。

第4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一要继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任用机制,促进全乡工作的整体推进。二要加强乡机关和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基层组织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管理民主的新形象。三要继续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的帮带制度,创办集体企业集团,放大管理权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发展战略,强村与弱村纳入统一管理,捆绑式结成互惠利益共同体,形成新型帮带模式,用弱村的发展衡量强村的工作业绩和班子政绩,提高行政效益,减少行政成本,推动东西两片同步发展。

第5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2、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把“两个加快”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力点,放在突出的战略高度,在转型发展上,提出了坚定信心,坚持走好三条路子的思路,做大做强华砚工贸公司,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工业强乡的路子;兴建便民市场,组建华砚物业管理公司,靠城多元化发展商贸活乡的路子;壮大核桃接续产业,做强兴旺公司和千头种猪繁育中心替代产业,发展草畜、药材、劳务经济等特色产业;积极稳妥地实施华砚宾馆委托经营改制工作,实现扭亏增收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力推动乡域经济社会在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持续前进。两年来,全乡有15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0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07年全乡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675万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2万元,同比增长1.2%;乡属企业上缴税金1460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现金收入达到3898元,同比增长8%,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民主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民主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健全制度,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工作制度,用制度管人、以制度促事。一要继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考核责任制,严格兑现奖惩,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任用机制,促进全乡工作的整体推进。二要加强乡机关和村居委会、村民小组财务管理,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提高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树立基层组织为民谋事、为民办事、管理民主的新形象。三要继续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的帮带制度,创办集体企业集团,放大管理权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发展战略,强村与弱村纳入统一管理,捆绑式结成互惠利益共同体,形成新型帮带模式,用弱村的发展衡量强村的工作业绩和班子政绩,提高行政效益,减少行政成本,推动东西两片同步发展。

第6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近年来,带领党委一班人在转型发展、创新机制、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党委科学决策的程序日趋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则进一步健全,转型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活,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县十五届党代会和乡第十六届人代会确定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深入落实“十字”思路,奋力推动发展转型,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工作部署,确立了以建设小康砚峡、和谐砚峡为己任,以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为统揽,以破解资源型乡镇的转型发展为目标的科学发展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乡、商贸活乡、产业富民的路子,创新机制,延伸工业,反哺农业,经营三产,保障民生,积极探索“退二进一,退二进三”的新路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了“131”工作计划(即实现1个目标,走好3条路子,办成10件实事),统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着力加快小康砚峡建设进程,初步走出了一条比较符合砚峡经济社会实际的科学展之路。 3、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形成。机制就是生产力。好的机制,可以发挥人才的作用,焕发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相反,如果没有先进的机制,组织就犹如一潭死水,黯然失色。时代的飞速发展,谁抢先创新机制,谁就赢得发展主动权。结合砚峡实际,统筹考虑全乡综合发展问题,确立了“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均衡发展战略,尝试以强带弱机制,这是我们的创新之举。在机关大胆推行包村干部带项目带资金的工作机制,解决村级党支部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问题;优化组合了“六队一室”和“双包一联”工作运行机制,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建立了班子成员定农户包产业、定村社包项目、定企业包效益、定典型包培育、定指标包完成的“五定五包”工作责任制,全面执行村干部万元年薪制,完善了工作实绩与干部考核相对应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成为助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保证,也是砚峡乡人民群众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社会事业的得到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近两年先后投入哺农资金4600万元,努力为民措办实事,实施道路交通、塌陷治理、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先后启动实施了砚峡新村、麻池安置区、靳家湾安置、韩河村朱家庄社搬迁和东沟旧村改造5处小康住宅建设工程,启动实施了土桥、曹家沟村的“八个一”美在农家创建活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行,覆盖面逐年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村干部养老、医疗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居住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养老难、增收难等“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切实把砚峡新农村示范带培育成了全县以工哺农的典型,统筹城乡发展的典型,使之成为华亭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5、党的建设创新推进。建立健全了党委工作制度,完善了《砚峡乡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廉政建设规定、重大事项请示汇报和重大事项党委会议决策制度。推行机关干部竞聘上岗,村干部坐班制或村干部工作日制度,修订村干部管理办法、养老保险办法,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大幅度提高村干部报酬,围绕“人怎么选、事怎么定、钱怎么花”三大主题,扎实推行“三制三化”,深入加强村级、企业**管理,解决了村级组织在推进村级**管理过程中运行程序、操作规程、基本规则和方法步骤缺失的问题。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与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联合办起了“生命科学技术”专业本科班砚峡教学点,开创了高校与乡镇联合办班对干部进行学历教育的先例,干部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扎实开展“双百”培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优化组合“六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对16名班子成员全部进行细化分工,并实行班子成员包村、包典型工作和联系企业的“双包一联”工作推行机制,推行以强带弱、以企带村、东西互动工作机制,把后山四个弱村交由砚峡、东沟社区管理,乡上制定帮建工作实施办法,并与两个党总支签订新农村建设专项责任书,专项兑现奖罚,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近几年,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乡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推动转型是“金钥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值得一提:

一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战胜自我。必须要有一种战胜自我的精神,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我们要敢于与习惯思维挑战,与传统观念决裂,坚持与时俱进,用转型的理念指导发展,用“亲商”、“崇商”、“双赢”的理念营造环境、发展自已。战胜自我,关键要有敢闯敢冒的胆识。敢于突破自己,也敢于突破前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办事情是“水路不通走旱路,条条大路通北京”,独辟蹊径,把事情干成。可以说,只要有利于发展,只要能够发展,就没有不敢想的事,没有不敢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事。就是“跳起来构想,跑起来实践”,“在没有空子的地方找空子,在没有机遇的地方找机遇。”战胜自我,还表现为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深刻反思,我们还普遍存在着惟书惟上、思维传统、理念陈旧、创新不够、容易满足、行动迟缓等问题。我们必须冲破陈规陋习,以敢想敢干的勇气,只争朝夕、顽强拼搏的劲头,积极寻求加快发展的新办法,闯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在制定砚峡发展目标上,要突出产业转型,突出新农村建设,实现多元化发展,必须自我加压,不留余地,追求最大最高和宏伟的发展目标。这是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也是对组织的交代,更是对这篇热土上人民群众的交代。

二是小干不行,必须大干。作为一个山区乡镇,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只有大干快上,才能迎头赶上,逐步缩小同外面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去年随同全县党政考察团,学习考察了山西晋城市和河南焦作市的部分县区,这些地方大多都是煤炭资源型城市,与我乡有许多相似之处,学习他们的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学习考察,我深深感到,这些地方转型发展的步伐很快,成效也很明显,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那种抓发展的拼劲、干大事的狠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无论过去基础好的还是实力差的,现在的成就都是干出来的。他们上下一股劲,不畏难、不怕苦、不嫌累,拼搏大干,埋头实干,最终干出了实力、干出了速度、干出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干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大干实现了大步跨越、科学发展。相比之下,我们的工作力度小、节奏慢、效率低,特别是表现在项目建设上,有时遇事总是慢半拍,坐失良机。学习他们的经验,我们必须以超常规的举措,谋求超常规的发展。如果不重新审视自我,切实认清形势,就会与他们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跌入发展的“低谷”。

三是认准的事,必须一抓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凡认准的事情,不管风险多大,压力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去办;凡定下的事情,不管困难多大,阻力多大,都要百折不挠去干,干好了对全乡整体工作就是一个带动,对群众的思想观念就是一次更新,对群众的精神状态就是一次振奋。对经过实践检验符合实际的成功路子不改变、不动摇,义无反顾,持之以恒,凡是正确的路子我们就要坚持到底,凡是认准的事就要一抓到底,只有这样,发展目标才能圆满实现,各项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实践证明,凡认准的事,就要善于决策,敢于决策。在别人看不清、吃不准的时候,做到站得高,看得远,认得准,有胆有识,敢于决断。对决策了的事、认准的事,就要有食不甘寝、夜不能寐的责任感,要有非我莫属、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有十万火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惜一切代价,“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只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抓到底,认准的事就能成功。实践证明我们乡上提出的三条路子转型战略和率先建成新农村示范乡的宏伟目标是正确的,符合砚峡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全乡老百姓的愿望,是引领全乡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全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总纲。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根源分析

进入分析检查阶段后,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对个人存在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理论学习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虽说平时比较注重学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都能积极参加,并且认真记录、认真思考,但平时拘于日常工作,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特别是学习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不够透辙,掌握和运用还不够好。在学习上侧重于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内容,强调学以致用,缺乏全面系统的知识升华。只满足完成本职工作,没有自觉地去学习,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的少,思想政治素质还不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作风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深入到企业和各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但整天忙于事务,真正铺下身子,带着问题到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取得第一手资料少。二是对同志关心不够。在工作中,安排工作多,压任务、压担子多,与同志们思想交流少,坐下来谈心少,思想工作做得不够,体贴关心不够。有时到基层,也多是检查、督促工作,没能经常、定期地到基层去关心一线工作的同志,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

3、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照,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对干部缺乏广泛的了解。对乡党委班子成员了解多,对乡机关干部了解少,难以很好的知人善任。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投放的精力不够。把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压给分管领导和各村,基层组织工作创新不够,一些村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强。三是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在整体工作的安排布置上,都能尽量做到周密细致,有布置、有检查,但有时受一些阶段性工作的影响,不能很好的统筹兼顾,尤其是对村、社区和企业干部管理上,考虑基层同志工作具体、难度大,干事不容易的成分多,缺乏硬手段和铁手腕;在对待领导班子内部和个别同志的差错问题上,侧重于讲团结、讲和谐和泛泛地指导,轻轻地纠错,没铁面无私、果断纠错的胆量和勇气;在推行和推动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正面影响,忽视了方面作用。

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思想观念上的,也有工作方略上的,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重事务,轻学习。认为自己身处基层主要是抓好工作落实,不要求有多高的理论水平,缺乏学习的压力感和紧迫感。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存有“工作第一,学习第二”的错误想法,造成自身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2、重指导,轻实践。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过于相信和依赖各位分管领导,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出出主意、点点题,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3、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全县一流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决心抓住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大好机会,加强学习,拓宽思路,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用科学发展的正确理念引导和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要在提高学习能力上下功夫,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在提高决策能力上下功夫,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水平。三要在提高落实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明确抓落实的标准、重点和程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全乡工作,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转型发展,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一要以生产发展和产业转型为先导和主旋律,把接续产业培育和新型农民培养放在全乡工作的首位,把五个方面的先进示范乡建设工程作为品牌,把多元化发展作为进城居民的永久性出路,进一步优化思路,突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尽心尽力抓落实、求实效。二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主要以改善道路、解决饮水、农村住宅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扶持完成韩河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三个旧村改造项目和朱家庄移民新村,土(桥)砚(峡)路拓建工程,麻池新村、土桥村、曹家沟村人畜饮水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三要以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从解决贫困农户就医、上学、行路、吃水、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入手,抓住国家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的机遇,整合全乡教育教学资金,撤并韩河、土桥、曹家沟小学,建成麻池寄宿制小学。结合旧村改造,在韩河、土桥、曹家沟、麻池4村中心村各建设1间医疗室,1间文化室,1处文化广场,彻底解决“五难”问题。四要以农业科技和劳务技能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积极创新培训载体,寻找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双百”培训,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致富能力。

第7篇:乡镇组织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一)自考管理体制的现状

自考管理体制主要是政府、主考院校、社会中介组织等有关方面在自考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有关职责、权限的规定。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自考管理机构有自考委、专业委员会和考试研究委员会、自考办、与主考学校(参见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二章第八条至第十二条)。从法律规定和自学考试管理体系(图1)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自考管理体制中,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个组织完整运转协调的管理系统,主要依靠行政命令与行政指导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自考管理体制有以下几大特点:

1.相对独立的专门管理机构

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八条规定全国考委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考委在负责管理自学考试中,尽管受到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上级考委指导下级考委,体现的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管理关系。自学考试办公室,则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的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同时又是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受到双重领导。从上述可以看出,在自考教育中,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能独立运作、管理。

2.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自考由国家举办,管理权和决策权力集中在中央一级的自考管理机关。由中央一级的管理机关通过一定的计划、法律、命令、监督和行政手段来直接调节高等自考教育活动。在该模式下,自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权威性:自学考试具有统一的考试规章制度,统一的方针政策和考试质量标准,统一的专业考试计划、课程和考试大纲,统一的指定自学考试用书和统一的命题标准和要求。

3.主考学校的参与性

从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来看,主考学校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参与确定开考专业,制定专业考试计划,编写考试大纲、教材等。主考学校应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事机构。由此可见,主考学校在资管理体系中仍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现行自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自考没有自身的教育资源,自考生源基础差,质量一直是自考所需解决的问题。现行管理体制因强调统一性和权威性才有效地保证自考的质量,为自考的兴起和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现行自考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病也逐渐浮出水面。这种中央集权式的管理体制也与自考制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出现了冲突。该管理体制仍然留有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难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管理体制不健全

(1)政事合一,权责不明。自考办既是一个考试机构,也是一个进行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兼具教育管理职能和行政职能双重职能。从中央一级自考办来看,正如有学者如是评价:“全国考委办公室、教育部自考办与教育部考试中心三位合一的体制,既具有代表全国考委和教育部的行政职能,又具有从事教育考试业务工作的服务职能,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职责不分,权限不明。”在省市一级,则许多省市一般将其设置作为事业单位,难以与自考主要的日常管理机构地位相对称。[2]主考大学既是办学的主体,又是管理自考主体。从事教育服务行为,又参与教育行政管理。

(2)组成人员身兼数职。考委组成人员复杂,大都是兼职人员,然而考委则是负责自考全方位的工作,任务繁重,这都极大影响该机构的效率,根本无力承担相应的职责。同样考委各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自考办也大都是身兼数职,这都严重地影响自考教育的专门化与工作效率。另外,由于在法律上没有对他们的职、责、权、利做出明确规定,这样无法发挥激励作用,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

2.管理体制僵硬

自考管理体制是典型的中央集权模式,在权力配置上完全倾斜于中央一级机构,其拥有绝对的决策权,管理权。在这种体制之下,下级贯彻执行上级的行政命令,压制了下级管理机构的活力。该模式具有两大特性:一是封闭性,就是指割断或削弱了自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脱节;二则是划一性,指的是没有顾及各地区自身发展现实状况和不平衡性,自考教育制度整齐划一。因此这种管理体制仍然具有计划经济下所形成的重管理、轻指导服务的特征,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的多元化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性,表现有:

(1)专业开考权设置不科学。全国考委制定开考专业的规划、审批开考专业,具体一般由各专业委员会来负责并进行质量评估,专业开考申请由省级自考办提出。这样,专业开考程序管理效率低下。“从知识论的角度来看,在我们的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存在前向不可知和众多局部知识的分散性,计划者或管理者既不能通晓一切,也不能全知全能。”[3]由于中国疆域广大,经济、地理情况复杂,各省具体的社会经济文化现实状况发展不平衡,全国考委和专业委员会囿于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出现了专业开考审批时间拖延,审批专业开考申请误判,开考专业也缺乏质量评估等等问题,这都影响自考的发展。

(2)教参内容滞后。教参内容陈旧落后现象普遍,不能及时吸收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课程内容沿用时间长,不能迅速更新,跟上社会的发展。比如公司法早在2005年就新修改了,而到2007年自考中仍是用2004年出版的旧教材。究其原因是管理体制的僵硬,效率低下。

二、自考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自考也面临许多挑战,自身仍存在许多问题。自考管理体制创新对于自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五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考试内容和形式,建立学习服务支撑系统,加快自学考试现代化、信息化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自考是中国的一种开放、灵活的高等教育制度,创新是保持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生命力。正如有学者所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所以有活力,源于其制度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而要保持自学考试的活力,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的创新和维护创新的成果。自考之所以有活力,源于其制度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而要保持自考的活力,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制度的创新和维护创新的成果。”[4]

(一)应对社会、经济的挑战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在不断更新,社会成员对高等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城乡二元结构,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教育与转移劳动力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自考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如何突破原有的体制的束缚,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这对自考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自考教育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才能灵活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满足当前社会成员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二)管理体制创新是自考发展的关键

管理体制在自考教育改革中占有主导地位,管理体制决定着自考的质量和效益,是自考的核心问题。由于自学考试是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建立的教育考试制度,管理体制创新是解决的自考其它问题的中心,完善自考教育制度的关键。因此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自考有效运行、发展的基础。新型自考需要有创新的体制,为自考的发展注入活力。

三、自考管理体制创新路径及其对策

“一场有效的教育改革应当是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导向与自下而上的社会需求、市场力量的有机结合。”[5]自考管理体制是一种制度安排,因此体制创新主要是推动制度的变迁,由原来低效率的制度向高效率制度实现转换。所以在管理体制创新时,应紧密地结合本身的特点,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制度激励问题,建立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信息问题,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正如有学者所说“在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确立政府与市场在发展教育上的不同定位和功能;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与地方管理教育的权限关系,促进教育地方化。”[5]因此自考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正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此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自考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一)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重点,只有把自考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首先,修改我国现行自考暂行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1988年颁布的,不少条款都落后了,比如“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的在校生不得报考”等。)。按照《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全面、完整、具体地修改、制定完善自考相关的法律。提高自考条例的立法层次,使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立法,增强其法律效力。我国对自考出台了不少政策,应当及时将其上升为法律。其次,立法上明确规定各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权限、职责;应明确自考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考务考籍管理等基本制度。再次,法律应该建立有效的制度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建立一支高效的自考管理队伍。法律明确规定自考管理人员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严格追究失职、渎职责任。

(二)完善管理机构

坚持和完善现行管理体制,健全管理结构的职能,严格按照自考行政管理职能来设置管理机构,做到内部分工科学,专司自考行政事务管理。

1.建立完善的自考管理机构

其一、自考办与招考中心相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考机构,专门负责自考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其二、突破《条例》规定自考管理机构与工作机构只设置到地市规定,应该在县一级独立设置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甚至可以在有条件的乡镇一级设立自考机构。其三、撤销地市级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第十一条:地市考委的职责是:(一)负责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组织工作;(二)指导本地区的社会助学活动;(三)负责组织本地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员的思想品德鉴定工作。第二项职责与省级考委相重叠,第一、三项职责可以由自考办来行使。由此,可见地市考委存在的价值不大。建立全国考委与省级考委两级模式,撤销地(市)级考委,精简机构,减少中间管理层级,增加信息的流畅,提高管理的绩效。其四、在管理体制内部,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实现上下之间,不同部门之间能有效地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形成互相监督、循环监督的机制。

2.转变自考管理机构职能

其一是自考管理机构在发展自考教育时定好位,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能,坚持政事分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二、充分发挥自考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分布不均状况下,特别需要增强服务意识,让自考“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要把自学考试积极推向农村,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3.坚持教考分离原则

保障主考学校主考与助学两者的分离,加强质量监管,这样才能确保自学考试的严肃性,保证自考的质量和公平,防止腐败。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对主考学校的监督和评估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主考学校的主考专业开展教育质量评估,保障自考教育质量。主考学校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三)科学配置自考管理权

自考管理体制应该逐步建立以中央统一规划、宏观调控,地方统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教育民主思想,要求改变传统的高度集中教育管理体制,实现教育多元化、社会化、地方化,使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职能从管理型向指导型、从计划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通过制度创新,中央主要以规划、评估等手段在宏观上指导、组织、规范、协调、自考教育活动,让政府教育管理权力分散和下放,以恢复自考教育的活力、创造力和多元化。科学合理配置自考管理权,产生激励作用,有利于实现管理体制的灵活性,提高效率。

1.专业设置权

专业审批权应该委托省级考委行使,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由全国考委一级管理转变为全国考委指导下的二级管理,以充分发挥省级考委的作用”。专业设置权力的下放对于自考向多样化、职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2.考试管理权

下放考试管理权,全国考委主要履行宏观管理职能,对自考进行指导、协调、监督,由省级考委负责管理考试工作。

(四)完善自考服务体系

自考服务体系是自考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习媒体、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实习场所等。服务体系的好坏与自考管理体制密切相关。服务体系按市场机制运作,改善自考管理体制,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同样把服务体系纳入管理体系,加大对其监督、评估,有利于保证服务体系有序地运作,保证服务的质量。

1.社会助学

目前,自考社会助学有普通高校助学、成人高校助学、合作开考部门助学、社会力量助学四种形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助学体系,在资源的供给、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益上展开竞争。质量评估是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监督手段。管理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社会助学的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进行监控。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让其参与自学考试助学活动,成为社会助学的主要主体。可以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为自学考试提供了软、硬件环境和条件,有力地保证自学考试质量。而且可进一步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使高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自学考试事业发展。但是,高校在自考助学中,既要发挥优势,增强助学功能,又要规范办学行为。对于主考院校应严格坚持教考分离的原则,自考管理机构更应该建立检查、评估制度,指导和监督主考学校的自学考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