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教学管理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管理的建议

第1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学习型组织;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70-01

一、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技能型人才,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能有效发挥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从而让学生受益、让教师受益,实现学生培养目标,从而使学校能够长远发展下去。

(一)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着力培养的是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的优秀文化和课程,使学生了解到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从而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为之制订并执行好学习计划;校企双方根据企业实际岗位需要,采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或者学徒制等培养形式,训练学生的相关职业技能,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并熟练运用,让学生切实学习到一项专业综合技能;学生也通过接受企业技师指导或到企业具体岗位进行实践,使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使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高。

(二)有利于教师的职业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与社会实际脱节,往往缺少实践能力,不能时时了解企业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社会经济最新形势的变化等,导致教学偏重理论而缺实践,不能与社会接轨,“纸上谈兵”,或者即使注重实践也是过期的实践,不能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校企合作,让教师能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具体模式及人员需要情况,通过与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共同探讨,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其理论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通过校企开展深层次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地调整专业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培养社会和企业都满意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有更长远发展。

(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为企业量身打造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类技能人才,从而使企业节省大量的职工培训成本和时间,学生不管是实习期间还是分配到企业工作后,直接可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作用,为企业创造出价值。同时企业通过校企合作也能有效提升其社会形象和知名度,从而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提高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院校必须对教学管理进行改革创新,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变革,从而实现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一)打造学习型管理队伍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原来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将难以适应专业模式改革。打造学习型教学管理队伍,通过组织、参与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使教学管理者了解校企合作的最新动态,让深厚的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相结合,从而进行科学的管理,推进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推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促使教师加强技能学习。同时提供条件促进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乐于从教、乐于改革,从而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育质量。

(三)打造学习型班级

与传统班级相比,学习型班级里成员具有更强的进取心、团队感和实践能力。通过打造学习型班级有利于学校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教学环节,形成较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加大教育经费投入,通过制定一系列奖励和扶持政策鼓励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全面发展。其次,各系部要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积极引进企业的人力、物力,同时全力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最后,要进行广泛调研,经常性掌握行业发展数据,邀请企业人员指导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共同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第2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二级管理 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

实施二级管理是我国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使高职院校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所谓二级管理是指教学管理开始实施以学院教务处管理为主导、系部教学管理为主体的二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把“抓教学、重质量、强化监控”摆到突出的地位。为此,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我系根据我院指导精神并结合本系自身特点开展了多方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教学管理[2]规范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是整个教学管理的基础环节,能否规范地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成败。

我系根据学院出台的相关教学文件、规范,并结合本系自身特点,制定出更加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系列贯彻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文件、规范并遵照执行。因此要求强化系部教学管理,强化规范意识、服务意识、监督意识;教师教学严格按照我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执行,并根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进行监督、监管,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规范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避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出台一系列实验(践)教学管理制度,注重实验(践)的计划性、规范性、目的性、实用性;各种(类)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教具、服装的使(借)用管理规范,并切实执行。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系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如校企联合,将“教师送出去、工程师请进来”,达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益结合;加大实习(训)的力度,在教学中向实践倾斜,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专家评课,将讲课比赛纳入到日常教学中来随机听课、随堂听课,使得广大教师树立“精品意识”、“竞争意识”,达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次课、做好每一次辅导”的共识,尤其是集体备课产生了智慧火花的碰撞,同行、专家的评价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明了改进的方向与努力的目标,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深化课程体系、考核体系的改革,突破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模式,采取阶段性测验,辅以作业、练习的考核形式,注重平时所学,注重积累渐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三、加强教学质量检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贯穿整个学期,期初、期中、期末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也是学院及系部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期初是一学期的开始,为使广大教师与学生尽快适应学校各项教学规范,使教学步入正轨,期初教学质量检查起着重要作用;期中教学质量检查主要考查半个学期的教学情况,是对前阶段教学质量的盘点与总结;期末阶段临近考试,教学质量控制愈加重要,主要是对期末教学秩序的监控及一学期教学的总结。

系部在学院教务处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实行教研室自查与系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查教案(首页)、教学进度、作业批改、答疑与辅导、考试、实验实习、听课、实验开出率、毕业设计、教研活动等各项教学环节的完成与资料收集情况,并进行教材满意度测评;网上测评,充分发动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网上评教、评学、互评活动,以使各项数据客观、公正、全面;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教师的建议、意见,对学院、系部教学管理的看法,教师对学生学习、学风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反馈,以利于教学相长。

四、完善系部教学管理网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教学管理机构是系部教学管理的主体,它直接受教务处及系主任的管辖,对日常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

1.强化系部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证。

系部教学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强自身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做好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保证信息的流通。

2.建立、健全系部教学管理网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为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建立了以教务处、系主任、教学秘书(专业秘书、行政秘书、系部学工办、班主任)、学习委员为主体的三级教学管理网络(如图1所示)。该网络以系部教学秘书为中心,联结各职能部门(人员)与学习委员,成立了一个多渠道、多媒介信息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系部直接进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各班学习委员在这一网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系部实行学习委员签到制度以来,减少了中间环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学生与系部教学管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便于系部直接获取教学环节的第一手资料,事半功倍。

目前,我院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更加规范、质量稳步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如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有些工作流于形式主义,并未切实落到实处;在管理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学生学风不够浓厚等问题。这都有待于全院上下齐抓共管,同心协力营造一个“教风优、学风浓、氛围好”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居丽英.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5).

第3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一、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方面大多存在着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如果完全由辅导员通过查课等方式管理,则有多方面弊病。

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工作时间;由于每位任课教师对学生出勤的管理标准不一,出现了一些课程辅导员要求严格,任课教师却要求松懈的情况,造成了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不理解、不信服;如果单由奖学金的综合素质分数作为奖惩,对一些学习成绩本身不好的学生约束力也甚微;由于学生手册中对旷课的处理为警告及以上处分,相对来说对学生的处罚力度过大,在实际情况中,辅导员多以批评教育为主,按章执行有实际困难,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重视。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对多所高校学生手册的研读,希望可以通过明确任课教师管理职责来改善这一普遍问题问题,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的点名次数和出勤考核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在学生手册中有所体现,使同学们明确规定,杜绝侥幸心理。

二、改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建议

通过研读武汉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学生手册中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和先进管理经验,我们拟定出《xx大学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建议具体增加内容如下: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为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保证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行为,教师具有对课堂秩序的管理职责。任课教师应当依据规定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教育和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秩序。对上课不认真、扰乱课堂秩序、迟到、旷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课后向学生所在学院和学校有关部门反映,任课教师有权依照相关管理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二条:任课教师应当按学校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严禁私自调课、停课和请他人代课。若有特殊情况,应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未办理手续或审核未批准不允许私自调课、停课或请他人代课。

第三条:任课教师上课时应当注意为人师表,要做到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使用普通话教学,不发表有悖师德、公德和社会准则的言论。

第四条:任课教师上课时应当携带好教学大纲、教材(讲义)、教案、教学日历、教学情况记载簿和教W必备的材料和教具。原则上应当至少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做好教具、教学设备调试等各项准备工作。要正确使用教学设备,保持设备完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保证课堂教学时间,不得提前下课。

第五条:任课教师必须按规定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不得任意增减课时和变动教学内容。必须按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备课,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课堂讲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第六条:任课教师应自觉接受学校和学院安排的听课及其其他教学质量检查。

第七条:任课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间必须关闭携带的如手机、收音机等可发音的电子设备,或将其调到静音状态,以免影响教学。

第八条:教师和学生要注意爱护教学场所和设备,注意节约用电用水。人少时应集中用灯,最后离开的人员应随手关灯。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不得把桌椅、设备搬出教室外,严禁拆取设备。擅自动用设备造成设备损坏的,除按价赔偿外,将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第九条:学生上课时必须按时进入教室,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衣冠整洁。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必须事先请假。上课迟到者必须征得任课教师的同意方可进入教室。

第十条:上课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教室,不得在教室内或教室附近喧哗。学生在课上应当认真听讲,有问题时应当先举手,得到教师允许后发问。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时必须起立。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遵守公德,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爱护公物。应当自觉保持教室卫生,不得在课堂上吃东西,不得在教室吸烟,不得乱写乱画、乱扔杂物,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旁听课程的人员应当到教务处办理听课手续,并不得影响正常教学。教师有权拒绝未获得听课资格的人员进入课堂听课。

第十三条:本规定自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原规定自行废止。

第4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临床见习 PDCA 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临床见习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医学生迈入临床的第一步,对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从业兴趣,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下一步的实习和进入临床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2]。因此,如何深化临床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是提高临床教学和临床实习质量的保证。我院从2008年起对04级、05级、06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个年级的见习同学,以“PDCA循环”管理方法为理论依据,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运用到医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 PDCA在医学生临床见习教学管理中的实施

1 教学管理计划(P)

1.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每届学生来我院进行临床见习轮转前,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即科教部)都会与医学院分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年级老师进行详细的沟通,沟通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状况、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特长爱好等。通过了解,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在日后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1.2 师资培训

临床带教老师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责任心。总之,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学生们。我院采取科室主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原则,择优上岗,其中负责科室临床带教工作的老师称之为科室学业指导老师,他的职责:全面、具体负责本专业临床轮转见、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指导、配合医疗小组的带教工作,查漏补缺,确保带教质量。

科教部每年定期(每半年)为学业指导老师举行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责介绍、如何上好各类课程(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课、中班病例讨论课)、学生的考核和学业指导老师的考核等。除此之外,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组织教学秘书对新上任的学业指导老师进行听课评估,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医院每年会在全院范围磷选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定期送去国外知名医学院(如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交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有助于锻炼临床教师英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临床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医学院的留学生教学做好师资储备。

1.3 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大纲和见习指南要求,各教研室制订详细的轮转安排,内容包括:理论授课、临床轮转见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课、PBL、临床思维和技能训练课、操作培训、自学等。临床理论授课自每第四学年下半年开始至第五学年上半年。课程内容为临床各系统的部论和重点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其他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各科理论课程穿行。第四年学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临床轮转,包括内科、外科、妇儿三组轮转,每轮共15周,其中最后一周为考核周。

临床见习的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出轮考核和临床能力综合考核,后两种考核均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

2 教学管理实施(D)

2.1 岗前培训

医院科教科在见习同学进临床轮转前一周安排了一个岗前培训。具体内容包括:(1)人文关怀、职业道德和医学相关的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2)介绍医院概况及各项规章制度,使见习生尽快熟悉环境,自觉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管理;(3)具体介绍轮转见习的目的、具体要求、内容安排、考核和成绩评定,重点强调学生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主动学习和自学的重要性;(4)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中班病例讨论课、PBL讨论课等课程;(5)指导学生如何开展问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及常见疾病的诊治;(6)另一重要专题是邀请上一级优秀见习学生来介绍“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见习生?”,新见习同学对此专题反响特别好,因为大家同为见习生,来分享师兄/姐的亲身经历,对新见习同学更具有启发。

2.2 落实教学任务

见习同学进科后,学业指导老师负责该科的科室介绍和教学安排。科室介绍内容包括本学科概况、特点、知识和技能重点、人员结构、科室工作制度等,让初次进科的同学对本专业和科室有个感性认识,为之后的轮转垫定一定的基础。之后,学业指导老师再将见习同学分入各医疗组,指定医疗组中固定老师进行“一带一”带教。学生作为医疗小组中的一员,直接参与管理病人,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采集病史、汇报病情、体格检查、书写病例和无创伤性临床技能训练。Clerkship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强调在管理病人过程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和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

2.3 阶段目标学习

结合教学大纲和临床工作需要,制订见习轮转18个科室(每个学科一张)的见习要求。将在本科室临床轮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双面打印到一张卡片上(双面塑封,大小适宜放入白大褂的口袋),作为学生平时自查的依据,同时也可作为出科考核的要求。

3 教学管理检查(C)

3.1 注重平时考核

在学生轮转期间,学业指导老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书写、辅助检查、临床操作等项目,实行背靠背的打分机制。如遇合适病例人的话,会在征求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尽量多给学生进行一些操作机会。通过操作,老师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内、外科等教研室老师定期深入病房,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及科室带教情况。

3.2 阶段(出轮)考核

医学院已建立临床试题库,在大内/外科轮转结束时举行一个统一的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能力考核目前是由各家医院自行组织,根据医学院要求的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每次考核结束后,各教研室及时将考核结果及存在的不足反馈给各位带教老师,方便他们在以后的带教中不断地进行改进,以真正在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3.3 综合考核

临床见习轮转结束后的临床综合考核由医学院组织,统一安排。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试。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传染、精神、神经等见习的所有学科,临床技能考核包括内、外、妇、儿四个学科,考核内容包括SP病人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单读片和临床操作四项。

3.4 对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满意度调查

在每一轮最后一周理论考核前,医院科教部请学生对带教老师(包括学业指导老师和医疗组的带教老师)的带教情况作一个全面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带教态度、带教精力投入、临床带教质量、各类理论课程的组织及授课质量、与学生的沟通及出科考核组织及实施质量。科教科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根据情况予以院内网上进行通报和发扬。

4 教学管理处理(A)

总结处理是对以上3个阶段进行总结,同时也贯穿于3个阶段中。每周临床带教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对教学工作、见习情况进行小结,出科前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采取相关措施调整教学安排,不断改进;同时把学生评价作为改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抓手,科教科/教研室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定期修正计划,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临床教师并提出整改措施,希望借此不断地改进临床带教质量,就这样一轮又一轮地改进,达到不断提高医学生临床能力的目的。

二 结果

1 PDCA循环法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通过应用PDCA教学管理,不仅夯实了医学生的基本理论、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操作能力,而且锻炼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与时同时见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人文关怀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PDCA教学管理吸引见习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提高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热情。PDCA循环可以使原本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针对反馈的结果进行不断调整,做到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功效,最后达到提高整体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2 PDCA循环法提高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

临床教师参与临床带教,一方面促使带教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授课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带教老师的自主学习。学生出轮前对带教老师背靠背的评价机制促也使带教老师认真备课、认真授课,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教师的综合素质。

3 PDCA循环法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

PDCA教学管理要求各个环节设计科学、落实到位,在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整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质量改进过程有效地规范了临床教学管理。

三 讨论

PDCA循环又称其为“戴明环”或“戴明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保证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基本管理方式[3,4]。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国内有文献对医学生临床见习教育的培训方法、形式、内容等进行探讨,但运用PDCA循环于医学生临床见习教育管理项目研究很少[5]。

几年来,我院科教部应用PDCA循环原理,对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进行了系统的管理,既较圆满地完成了临床教学任务,又较好地完成了医院临床工作,同时又保证了病人安全。实践证明,PDCA应用有利于改变以往只凭经验带教的传统做法,使带教更有方向,学习更有目标,带教情况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促进教学相长。在教学管理上,也进一步地规范了教学管理行为,同时促使教学质与量的提高,达到科学化的管理水平。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发现新问题,制订新计划,沿着PDCA管理循环将我院的临床教学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参 考 文 献

[1] 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 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大学附属医院推行见习医生制(Clership)改革和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2):10-11,27.

[2] 陆海燕.浅谈临床见习带教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7):841-842.

[3] 华育晖,王刚.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1):39-40.

第5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 运行 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44-03

课题研究:本文系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课题“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批号:13BY107。

董千,男,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授。

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已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单向型向交叉型转化转变,由传统的手工型向现代科技与材料运用型交叉演化,逐步地向艺术、技术、材料一体化的综合方向发展。同时,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对于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的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和个人能力的发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也应当在办学特色化、设计国际化、意识现代化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使教学更加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交互性,不断发挥实验教学中心应有的作用。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分析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验教学的目标,艺术设计实验中心应当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建设,为学生提供掌握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能力的教学平台。艺术设计中心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艺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提供将新材料、新创意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将创意转化为创新的结果。艺术设计教学实验中心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运行和管理理念,坚持做好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方面的协调发展,坚持把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作为教学的核心。保证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坚持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创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这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发挥实验室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是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实验中对学生的技能教学基本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和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习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中心应当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操作性比较强的特点,不断改变和突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艺术设计各个阶段实验课程的联系,从艺术设计专业的体系出发,不断构建和艺术设计专业相适应的阶段性与交互性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验教学的需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它包含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能力培养阶段、创新阶段、研究和实践阶段。实验教学的交互性体现在基础统一性,能力的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发展的动态性的环节,这种构建方式不仅使实验中心的教学具有交互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特点,同时也满足了现代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要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保证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要,是独特的。

根据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定位,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应当成为学校实验教学与学生模拟实习基地。不仅能够满足实验、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能够满足一体化的跨学科教研的需要。艺术教学中心不仅能够为实验教学提供培训的服务,而且还能够为企业提供艺术设计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艺术实验教学中心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益。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建立了宽口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开放性、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人才培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上应当按照不同的培养层次要求,将培养目标分为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设计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的层次化实践教学框架。同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写了具有高水平的教材和实践指导书,通过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设计电子课件,对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应当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实验,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实验教学中心要按照培养基础好、素质高、上手快的人才的培养理念,促进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到同样重要的位置,按照对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定位,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的方式和质量。例如,将艺术与科学、文化、技术与美学进行充分结合,有利于多学科的融合。

二、实验教学中心运行和管理研究

实验教学中心在规划上要充分体现出实验课程的系统性,组成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的实验教学体系。例如,可以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性实验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构建开放、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实践体系,保证学生的个人培养和创新发展。为满足实验教学课程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应当为学生提供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的软硬件措施。在制订实验教学的规划上,通过建立实验教学课程化、多样化、研发国际化的实验体系,不断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实验和研发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和管理中要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做好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融合,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能够实现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的教学效果,最终保证艺术设计教学的协调发展。

在学校教学制度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上,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首先,应当保证教学实验中心的开放性。例如,做好实验室和设备的开放,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还可以实行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紧密联系起来。通过保证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运行,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中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实验教学中心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规范化,以学生为本。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组听课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还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保证实验教学人员的素质与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中心应当对各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保证各实验室的正常安全运行。特别是对于实验室中的大型贵重仪器的管理,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保证实验设备的安全,从而以保证实验中心的高效运行。

实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全面的实验技能,而且还应当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实验课程教学的要求。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实验中心还应当做好艺术设计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交流,做好实验项目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验仪器应用等方面进行协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实验中心的教师要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促使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实验中心应做好学生实验报告的检查工作,通过对实验报告分析、总结,找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教学的经验。通过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为了促使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中心应当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的创新中。

学院应当将实验中心的管理纳入到学校的统一规划中,每年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用于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仪器设备添置更新;每年按实验项目数下拨实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维修和管理经费等;建立专门的大型仪器设备维修专项基金,用于实验室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通过申请部委、省厅的实验室建设专项、学科建设等项目经费和学校下拨实验教学经费的多种渠道,使实验教学中心的仪器设备能够得到不断补充和更新。不断改善实验条件,做好实验耗材经费的补充。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及运行经费投入,经费投入制度化,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经费充足。针对社会原创设计人才短缺现状,实验中心要着力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从而培养具有创意思维、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应变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开放的眼光构建设计教育的国际平台。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探索以设计艺术介入创意产业的新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为了加强实验室管理、实验室资源信息和计划安排,收集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实践教学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站开设实验室专门栏目,全面介绍实验室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实践教学中心主要实验设备的信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学网站,为师生提供相互学习、课外交流、展示教学效果、开阔视野的教学平台。不仅有效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手段和能力,同时也借助于现代信息化的交流方式,丰富了教与学的内涵。

三、实验教学中心的实践研究

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大力开展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并且保证实验项目的开放性和综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中心要以社会的发展为需求,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素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做好实验教学的改革,不断满足时展的需要。通过完善实验条件,积极地做好多学科的交融,实现实验教学与项目设计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做好学生、企业的参与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高级艺术设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实验实践教学要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入项目案例来提出问题,借助艺术设计的具体案例,对其受众反映、应用背景等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对艺术设计建立感性认识,并且找到问题的切入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且也保证了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分析案例来解决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归纳总结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及时查漏补缺。通过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出错点等进行总结,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既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举一反三来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在推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实验中心要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断扩大和企业的合作,提高实验中心的实践效果和质量,走和市场融合的教学之路。艺术设计学院实验中心要坚持教学与社会应用实践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在满足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实践实验活动应当具有前沿性特点,实践的成果要能够和最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促使科研成果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加强和社会、企业的交流,实现校企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实验中心资源效益最大化。

实验中心要做好实践和理论教学的结合工作,通过建立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等的教学实践。实验中心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要重视现代化的艺术因素,并且和社会需求及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地将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融合到一起,保证实验教学项目的不断更新。专业技能是进行艺术设计创新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使个人的技能和素质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实验中心要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从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的科学性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中心在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加强校企联合合作。通过和相关公司教学合作,既锻炼了学生,也有效利用资源,服务了社会。通过教学实践环节,不仅可以创造和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又为企业培养出优秀人才。通过不断完善专业设计实验室建设,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强化本科实验教学,使学生快速和社会接轨并得以全面发展,更显专业办学的活力,达到合作双赢的效果。

四、结束语

实验教学中心在运行和管理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加强实验教学和社会发展的融合。通过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所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以专业教育为主干,加强实验中心的教学。实验教学中心要总结经验,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使中心建设更上一层楼,以期培养出更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综合能力较强、富有团队精神、兼有现代设计观念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创新型、复合型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人可,肖狄虎,袁翔等.全球化视野下的艺术与设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5):1-4.

[2]孙丽,刘高峰.关于高校艺术实验中心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79-181.

[3]黄华明,吴傲冰,王萍等.重在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05):3-6、16.

[4]吴屹.中国当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改革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1.

[5]吴慧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类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78-180.

[6]杨晓帆,刘刚田.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54-254、255.

[7]朱翔,孙淑佳.艺术设计类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2):135-137、192.

[8]叶剑虹,孙德明,谭永胜等.论艺术设计多学科合作实验平台的系统设计[J].实验室科学,2012,15(5):170-172.

[9]王轶群.艺术院校专业动画设计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中国有线电视,2011(6):741-743.

[10]何洁,杨静,董素学等.统筹运行,交叉互动,灵活开放,旨在创新——建设面向未来的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05):8-11、22.

第6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态伦理;自然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膨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发展的障碍,在此背景下,生态伦理这种绿色哲学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各种东西,如今已经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对于人类来说,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生态伦理观才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可以说,生态伦理既是当代文明的产物,又是人类在遭到大自然报复以后进行的反思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关于生态伦理观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了学生道德素质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众多的学科中,地理学科在帮助学生建立生态伦理观上拥有很多明显的学科优势,因此,对于广大地理教师而言,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生态伦理观也就成为了地理学科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伦理的涵义

所谓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在处理自身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系列道德规范,是一种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一种伦理关系。生态伦理的存在可以有效约束人们的行为,对人类的行为活动进行适当的调节。在如今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今天,生态伦理开始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观教育的途径

地理学科是一门向学生介绍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地理学科中,包含着大量人类对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生态环保理念日益受重视的今天,针对人与自然关系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几乎贯穿了整个地理学科。因此,地理学科的存在对生态伦理观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态伦理观教育逐渐成为了新课改赋予地理学科的新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态伦理观呢?

1.从教材入手来开展生态伦理观教育

教材是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依据,在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关于生态伦理的观念基本上贯彻了教材的始终,像是人口问题、区域规划、旅游发展等都会涉及到生态伦理问题。作为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态伦理教学资源,以教材知识为中心,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生态伦理观教育。

2.从日常生活入手来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材中,其内容更加偏重于一些理论化的知识,虽然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生动的案例,但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毕竟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学生无法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如果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能够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入手,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反过来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到《人口与环境》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分析一些当地的人口基本状况,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来阐述一下人口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哪些影响;在讲到区域产业活动时,同样也可以从本地的一些工业、农业布局特点入手来进行讲解等等,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具说服力。因此,在此过程中,生态伦理教育也会显得更加实用有效。

3.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生态伦理教育

我们常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任何生动的口头语言描述都无法与亲身经历相比,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所接受的知识都是整理加工后的理性经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感性经验,必须要走出课堂,真正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这样才能够从中获得最为直观的感受。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努力推进地理课外活动,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通过课外活动的所见所闻来丰富自己的感性经验,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生态伦理的感性认知,有利于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有关环境污染的课题时,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活动,活动课题是了解当地农村地区的污染状况,活动的地点是当地的城郊地区。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比起城市,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工业污染、废气排放等也较少,因此,环境也应该会更好。然而,当笔者带领学生来到了城郊以后,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景象令学生感到非常吃惊。事实上,类似这种农村地区污染严重的问题并不在少数。如今各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牺牲当地环境为代价,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在城区无法落户的情况下纷纷朝着农村地区转移,从而给农村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当地一些污染治理的落后,从而使得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郊区污染反而比城区更加严重。这次的课外活动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回来以后,学生围绕着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开展了主题班会,大家在班会上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发表了很多的看法,学习的积极性表现的异常高涨,从而给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建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总之,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把生态伦理观融入到整个地理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透过地理教学建立起一定生态伦理观,这不仅是地理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整个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小红.利用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年 第4期.

[2].张玉荣如何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建立学生的生态伦理观念[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年第01期.

第7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为丰富大家业余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城南中学学习型工会,学校倡议全校教师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前一阶段,学校已就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做了动员。会后,不少教师热情高涨,纷纷询问如何开通博客及如何管理博客。有些教师已上网查询学习如何建立博客,还有些教师已率先建立了博客。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吸引更多教师建立教学博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就开设教师教学博客的相关问题和要求,明确如下:

一.建立教师博客的目的。提倡全校老师建立以教学内容为主、兼顾个人生活的教师博客,即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亲子关系、读书笔记、个人兴趣爱好等内容。各位老师在教学博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博客的定位、侧重点或特色。小孩子比较小的年轻父母,可以在博客里侧重记录幼儿成长过程;小孩子读中小学的,可以在博客里记录子女求学,自己全程陪同的艰辛过程;子女在读大学、工作的,可以回忆子女的童年轶事,尝试教学教育叙事,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自己的管理博客,如班主任博客等;如果有各种爱好,如摄影、写作、阅读、钓鱼等爱好的,可以围绕自己的爱好建立博客。博客上传的材料,主要是文章、图片、视频。现在微博(微型博客)刚刚兴起,绝大部分博客里都有微博板块,微博更接近于网络日记,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建立个人的博客或微博。(提醒:在博客里,不要透露个人(自己或他人)不愿意公开的隐私,以及遵守法纪法规,确保和谐校园。)

二.各人建立博客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了解各人情况。1已经建立博客的,愿意公开的,请通报博客名称和地址。2打算建立博客的,可以根据提示建立自己的博客。3事务繁忙或电脑技术不熟练的,只要有意愿,学校可以组织人手帮助建立。请各位在倡议书回执上明确写下自己的意愿。

三.现在各大网站都开辟了博客专栏。每个人在建立博客前,要先准备如下内容:博客的名称(名字)、博客的地址、密码(自己要记住)、博客主人的网名(以上取名及密码均要博客主人好记、记牢,一旦记不住,就要另开博客)。下面以在搜狐网上建立博客为例,开通博客过程如下:

第8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校;管理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管理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了解管理学原理普遍适用于各类不同组织的前提下,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及其内在联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技能,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的目的。传统教育论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呈现方式,培养出的被动接受型学生不再符合社会发展对能力、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内涵

构主义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维果斯基等学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变“教师中心”说为“学生中心”说,提倡学生以协作、深入情境等方式实现既学习知识点,又培养起分析、沟通、协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强调由学生自身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为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提供组织、指导和帮助。教学成为一种不断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以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品质的过程。建构主义为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及实践支撑。

三、建构主义导向下管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第一,团队式“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均以团队方式进行。Schmucks(1997)曾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分组、如何帮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尝试让学生在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时,将其分成若干学习团队,采取多种可行性、操作性强的协作方式,将单独学习个体以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以8-10人为一组,明确每个成员在团队管理中的分工、任务,制定团队规则和制度,确保团队学习、讨论、协作过程有序开展。引导一个成员主动参与解释知识、建构知识;引导学习团队完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六个环节:观察、体验情境、自主提出问题、为自己新旧知识结合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过程,以展示阶段性学习成果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进行检验。因此,学习团队不仅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更是一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来建构或认识管理学知识,并据此基础,主动对新知识、新信息协作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平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调平衡的能力。对教师团队式“教”授的设想:考虑不同教师在《管理学》各章知识的专业所长,以3-4人组成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以团队专业化分工教学弥补单一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不足。录制团队管理学教学慕课,将慕课平台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二,情景模拟教学。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师需在课前设计出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情境剧,剧情只限于背景、角色、面临的问题等要素,不作任何分析、不下任何结论,课堂上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面对情境难题,在仿真模拟中积极挖掘所储备的经验、知识,在情景体验中独立探究、协作沟通,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脱离学习只为应试的陈旧方式。如在“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采集了一个“野外求生”的模拟情景,要求让学生们以团队为单位,分角色扮演人物。利用提供的十余种工具,在规定时间内,先由个人独立思考,进行“个体决策”制定求生方案,并依次根据自己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然后再以团队为单位相互沟通、交流、讨论,得出求生的“群体决策”,依据群体达成的共识再对各种工具发挥作用大小的认识进行排序编号。这一情景模拟设计的目的并非考察学生求生技能,而是要考察个人、团队的决策能力以及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个人、团队两组编号总和后的差值大小表示个人对团队决策影响力的大小,以此说明个人沟通能力的强弱,差值大则表示个人沟通能力弱;反之则沟通能力强。最后抛出专家对求生工具的排序编号作检验决策正确性的参考,个人编号之和、团队编号之和分别计算与专家编号之和的差值,说明个人或团队决策正确性的大小,差值大则决策正确性低,反之则正确性高。通过场景模拟教学,学生们感叹亲身体验才深刻理解了“决策者知识的有限性决定了对信息利用能力的有限”、“决策者为什么只能做出满意决策,而非最优决策”,明白了”个体决策”、“群体决策”的内涵,并纷纷表示要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管理学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等。贯穿于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类似的情境模拟教学设计,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这种积极活泼、生动直观的学习场景中,有效增强了师生间、同学间的感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也得到了创造性的发挥。第三,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提供案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案例中的特殊情境和疑难问题进行合作式探讨的一种学习方法。本质上是提供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仅充当设计者和激励着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面对复杂的管理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摘要: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导向,进行管理学教学改革,是新时期高校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本文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探索建构主义导向教学方法在管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着决定性的影响,而教育就是学校的最高利益,所以与其利益相关的人员,也就是师生、家长都应该参与到管理当中。对此,学校应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机构,并积极借鉴日本、英国等国家在校级教育行政层次上的安排,科学设置董事会、家长会等机构,并将其纳入学校事务管理监督当中。因此,中国中小学应结合自身情况,积极鼓励家长、社会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当中,并以此来避免行政化问题的产生。第五,社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学校可以让社会贤达、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等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组建上文所提到的董事会,他们可以通过学校董事会会议来了解学校最近运营情况,并且了解学校的招生、基础建设、财务和人事等情况,进而发表他们独特的看法。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长沟通大会,让家长参与到家校互动和学校建设中。学校的一些选修课程可以聘用一些社会专业人士来进行教学。进而实现社会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学校的校服可以交由家长来设计选择,教学评价也可以参考家长的建议。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现在很多中小学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问题,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行政管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对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引导行政部门正确认识到,其主要职能是要为师生提供相应服务的,而非相反情况。同时,在实施行政化管理措施中,应对教育、人才成长规律做出综合考虑,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远小红.谈中小学教育管理行政化问题[J].赤子,2014(6):195-195.

[2]山东省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专家办学,潍坊中小学校去行政化改革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7):38-39.

[3]刘月兰,刘雅.对中小学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3):48-50.

[4]王晶.乌海市中小学教师管理“以人为本”的探索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第9篇:教学管理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流管理 教学 实践

一、建构主义教学内涵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有效“扬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但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逐渐向“引导者”进行转变,学生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除此之外,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下,教学过程由知识的单项传递逐渐向教学经验与教学信息在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进行有效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运用构建主义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能够对相对复杂的真实问题进行有效的提供,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这些复杂真实问题的多种问题,在这一基础之上激励学生研究与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中,良好学习环境的创建也十分重要,这样一来,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之下就可以进行独立探究与合作交流。而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它具有较强的应用型与实践性,将建构主义教学观念引入到物流管理教学之中,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物流管理类课程特点与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物流管理类课程的特点

对于物流管理类课程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综合性与实用性。

1.综合性:在物流管理类课程当中,包含了相当比例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从其理论方法的角度来看,不仅包含了经济管理类的相关基本原理,同时又包含有一定程度的技术科学。正是因为如此,在开展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自然科学以及管理学理论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因此,物流管理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实用性:对于物流管理类课程而言,无论是从方法角度还是从理论角度来看,它都是来源于实践之中,学习与研究者通过对其进行学习与研究,最终也是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我们可以说,一旦物流管理课程离开了实践,它就是雾水之源。综上所述,物流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当前状况下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1.教学偏于理论化:一般情况下,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材编写者都是教育工作者与这方面的专家,这些教材编写者在理论上具有较高的造诣,然而从整体角度来看,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所编写出来的教材理论化较强,而在实践案例上则显得不足。还有一个情况就是,物流管理类课程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被反复使用,缺乏新意。学生学习起来十分晦涩,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就目前状况来看,大多数学校的物流管理类课程教学,仍然是老师讲解,学生被动的接受。即使在课堂教学之中对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引用,但教学方式本身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由于学习起来较为被动,吸收效果不好,课堂效率不高。

3.实践环节薄弱: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之中尤其要注意实践环节的教学,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学校只是进行理论教学,或者有一些学校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物流实验室以及相关的系统平台,但利用效率并不高。因此,教学之中的实践环节薄弱是当前物流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物流管理类课程中的构建主义教学观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而言,学习理论知识是无可厚非的,只有学习与理解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之所以进行理论教学,主要是为了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物流管理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建立,需要注意的是,所建立的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完备性与科学性。在理论教学的模块之中,需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转变,可以引入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例如互动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法等,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对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与操作性进行有效的突出。除此之外,需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

构建主义教学观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使用简单,取得的效果也很好,因此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最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法是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有效体现。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对教学班级进行一定程度哈桑的分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精心准备的经典案例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三)企业调研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实践。实践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方面,学生要在相关的机房实验室进行有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实践联系;另一方面,学生还应当“走出去”,即去企业中学习。近几年来,物理管理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这也为物流管理类课程的实践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更好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梅.建构主义教学观在物流管理类课程的实践初探[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2,(5)

[2]郑敏.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J].出国与就业,2011,(16)

[3]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