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问题;建议
中国分类号:G718.5
2013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根据淘宝大学的电商人才调查,在淘宝网商企业中,24.86%的企业最缺美工,24.29%最缺运营,22.6%的企业最缺推广,19.77%认为最缺客服。未来三年,中国电商人才缺口将达到445.7万。相比之下,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更加短缺。
有20.94%农民网商反映提高销售量困难,20%的人认为缺少开店知识,另有13.92%反映不会设计网店。因此,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既给我国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具有电子商务技能性的、实用性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而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提高,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
1.高等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及问题
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以及和其他院校的交流,发现现在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课有以下种种现象和问题。
1.1电子商务实践课全部用模拟平台操作代替
现象:这种教学的办法是购买主流的电子商务模拟平台软件,如德意电子商务实验室软件,让学生在这个模拟平台上实现网上交易,网上银行,网络营销,物流配送,企业网站,CA认证等电子商务的主要操作。
问题:首先,看似面面俱到,但实际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部被抹杀,因为模拟操作几乎没有变化,只是按着流程一个步骤一步步骤完成。其次,模拟平台的操作与现实生活中的操作相差甚远,比如网上银行的操作,显示中一个银行和另一个银行的系统软件不一样;又比如CA认证的申请过程在模拟平台上就是做个样子,真实过程的一点影子都没有。
1.2电子商务实践课用上网浏览和购物代替
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浏览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并在网上购物;开通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使用微信微博等进行营销模拟;浏览CA网站等操作。
问题:学生只扮演了普通消费者的角色,只能看到网站前台的东西,没法学习电子商务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等流程。
1.3电子商务实验课就是网站设计和编程序
现象:一些学校的电子商务实验就是让学生编写程序与制作网页,或让学生凭想象构建商务网站。培养了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和网站建设能力。
问题:电子商务专业不是计算机软件专业,编程人员不是其培养目标。网站建设和设计不是电子商务的全部,电子商务应该包括很多商务方面的类容,比如,商场分析,网络营销,谈判技巧,这些也是电子商务学生应该学习的。
1.4电子商务实验课就是网络技术课
现象:有的学校的电子商务课完全偏向了网络技术,让学生学习网络命令,搭建局域网,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制作网线,服武器的搭建和维护,完全是网络技术的内容。
问题:虽然网络技术对现代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但是学生了解就行,没有必要像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一样进行强化学习。
2.提高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效果的建议
2.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选择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学习电子商务的学生中,一般情况下,男生偏重电子商务的网络技术,女生偏重电子商务的非技术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要求老师掌握不同学生的特点。
对于在平面设计方面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针对其特点给予平面设计的指导,培养这些学生向网页美工的方面发展。可以用网店模板开发,网店产品宣传等实训项目来加强学生的能力。
对于形象和气质好的学生,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淘女郎”或者网络模特方面的锻炼,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实际经验。
对于在编程和网络技术方面强的同学,鼓励学生学习与平面设计强的学生合作,搭建校园购物网平台操作,增加实践经验。
对于其他同学,可以鼓励向网络营销和推广方面来发展,鼓励这些同学过观察,体验淘宝客服的实践,熟悉使用微博、微信、论坛、邮件等进行营销操作。
2.2以创业为导向的“义乌模式”
创业、创意是义务工商学院的两大特色教育,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并被省政府确定为“创业型大学”试点院校。并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而闻名全国,而其以创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可谓大胆,也值得学习和借鉴。具体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在各大网络平台开店,把开店的店铺信誉级别,交易额,订单量等纳入到学生的成绩考核,鼓励学生积极创业和就业。而不是像别的学校学生毕业即失业。
在学生开店的过程中,会全程学习和经历开店的申请,店铺的装修,货源寻找,谈判,物流配上那个,网络营销和推广,网络安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工具,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真实实践。笔者也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这样的实践课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实践性教学模式应该多种多样,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该多交流,多创新,以学生文本,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增祥:实践性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重要性[J].内江科技,2008,5
[2]刘军:高校如何开展电子商务实践教学[J].科教文汇,2008,3
[3]董成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4]杨银辉.电子商务学科的案例教学模式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5]宋文官,李小可主编.电子商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关键词]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8.063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8-0110-01
当前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机制,其人才培养目标既区别于以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以实用技术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高专,而应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1 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为了形成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大部分独立学院首先将重点放在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上,而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投入不够,没有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没有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2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包括手工操作能力、财务软件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等。目前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是聘请母体院校的教师,而他们中大部分是过去从事会计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因工作需要转为财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熟悉尚需一段时间。独立学院另一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没有参加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校外实习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可以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但目前由于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猛增,加上企业开始激烈竞争,一些单位以工作忙、没有时间接待为借口,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使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的工作处于困境,因此一些学校通常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 加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措施
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上机、实验、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这些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和完善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制订适合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同时将实践性教学分成基础训练、单项实验、综合实验及专业实习4个层次。基础训练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技能方面训练,主要包括计算技术训练、计算机操作技术训练等。单项实验是在针对财务管理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成本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分章单项实验。综合实验是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案例的形式加以体现,分别设计筹资决策综合分析、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企业并购决策分析等实验项目,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专业实习往往是和毕业实习结合一起的,是对大学几年系统学习的总结。针对以上教学计划中的4个不同层次,分别制订出不同的实纲,保证实践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
2.2 加强实践教学专职教师的培养
实验指导教师是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加强对现有实验教师的培养,建立实验教师轮训制度,让教师每隔一定时期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一次。另外,学校可以聘请企业内的财务负责人和财务总监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讲课,学校中的专业教师也可以被企业聘为顾问,通过互相兼职,可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实践的师资水平。
2.3 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2.3.1 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
由于许多企业未单独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加上企业担心商业秘密泄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建立的当务之急。校内模拟实验室是仿照一般企业的财务部门,然后根据实验要求将企业特定的业务照搬到实验室内,让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进行训练。
关键词:数学;操作实践;建议
通过参加数学实践操作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自身数学水平的提升。现阶段,不少初中生虽然熟知数学理论知识、解题能力较强,但是缺乏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难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鉴于以上情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数学操作实践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无论是何种工作,在其中发挥最关键作用的因素是“人才”,数学操作实践类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数学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故而难以很好地在数学操作实践类课程教学中应用新式教学方法,本身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而较难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操作实践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以求了解学生的疑问点并为学生解惑。然而,一些教师不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只一味地照本宣科,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则必然难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数学操作实践类课程的本身具有内容杂、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学习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如此可能消磨学生对课程的耐心,加之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枯燥,从而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优化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教学工作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行业专家讲座以及组织教学技能培训活动等形式来切实扩充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强化其专业能力,从而促使教师更加适应新时期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教学工作的要求。教师应当主动跟进先进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注意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
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操作实践类课程的探索欲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建议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游戏情境学习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法。例如,笔者曾经在“镶嵌平面图形”的教学活动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班上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下发不同的问题并要求小组成员寻找问题答案。笔者欣慰地发现,每一名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活动中,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浓厚。通过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占有主体地位,而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将学生摆在了次要的地位,促使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如此势必难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是初中数学的一大难点,而该章内容属于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内容范畴,实际教学难度较大,如果不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教学“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来的”一节时,时刻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笔者用剪刀将一个圆锥模型沿母线剪开,在圆锥变成扇形前,笔者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为圆锥沿着母线剪开后将得到一个什么图形?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了教材内容,所以,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扇形。”笔者在将圆锥剪成扇形后,学生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笔者又将扇形纸张围成了一个圆锥,在此过程中向学生详述扇形与圆锥的关系,随后笔者要求学生自己动手重复刚才的剪纸操作,并思考扇形与圆锥的关系。经过一节课的剪裁、思考与讨论,学生掌握了圆锥侧面积计算公式原理。在课堂上,笔者通过不断地提问、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的疑惑,有效地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笔者也常用生活情境法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平方差公式”实践教学中,笔者问道:某位同学家里有一块正方形的菜园,菜园周长为a,现在同学爸爸在菜园中开垦出了一块边长为b的小菜园作他用,则除去新垦菜园,旧菜园还剩多少面积?学生在得到问题后,立即展开思考,一些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便成功地掌握了平方差公式原理。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操作实践类数学课程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广大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善于总结借鉴优秀的教学经验,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受到教学软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议加强虚拟仪器的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实验仿真效果和逼真的实验模拟效果。虚拟仪器不但让学生能模拟实验环节,而且让学生充分体验虚拟实验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关键词:虚拟仪器;仿真实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80-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合格技术工人和研发人才。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和实践场地,特别是需要配备与教学配套的仪器和响应的软件。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仪器设备的配置可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需要采用虚拟设备弥补实践条件的不足。同时一些理论知识也无法采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需要采用虚拟仪器更能方便地显示工程或物理属性的本质。因此,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对提高总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先介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提出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创新平台建设的建议。
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的实践资源日益紧张。从学生的实践条件分析,原来可以一人一台的科研仪器可能变成几人公用一台,甚至由于人员太多无法进行对应的实践教学。虽然许多高校近几年购买了许多高精尖的设备,但是实践教学资源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扩招的数量。因此现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多人共同做实验,无法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失去独立深入研究的锻炼机会,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一些实践基地同样不能提供如此众多的学生来实践。无论是实践的平台,还是实践的操作仪器,可能都无法供应如此众多的学生来实习。从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的角度分析,自从扩招以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可能无法保证一对一的指导,即使满足一对一的指导,指导的时间也大幅下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面对学生人数众多的问题,许多实践指导只能做示范教学,做示范性实验操作。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就减少了,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极容易造成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给每个学生配备研究仪器和设备。而开发虚拟实验室,弥补教学资源不足,是一项有效的促进学生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它是与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虚拟实验快速、方便、简洁,比较真实地模拟了整个实验的过程,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可以操作实验,为科研型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实验学习环境,在培养科研型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可以接触现有条件不能开展的实验,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工科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虚拟仪器的实践教学平台
为了解决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资源紧张、实验耗材昂贵、大型仪器和精密仪器昂贵的问题,可以采用最新虚拟实验室解决部分实验条件短缺的问题。虚拟实验室可以由计算机构成的网络系统创建虚拟实验室,为实验者提供模拟现实的实验环境,完成类似实际的实验过程,具备实际实验的多感知性、交互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可重复性。所取得的实验效果与真实的实验效果一致,比真实实验环境更利于进行反复验证实验,以致部分虚拟实验效果好于真实的实验效果。对于信息类学生,充分应用虚拟仪器进行实验,得到的仿真结果可以为实际的实验过程做指导。例如射频电路设计中,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得到各种射频电路的仿真效果,然后根据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际制作,可以减少盲目的实验调试过程。在智能通信的研究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小波分析专用软件、Matlab软件和Simulink等专用分析软件嵌入到应用虚拟仪器中,通过仿真得到信号分析结果,为前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和仿真论证结果的前期支撑。虚拟仪器能够实现视觉感知、运动感知、嗅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等感知技术,虚拟真实环境,通过对环境中对象的交互操作,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环节错误带来的严重问题,模拟实验环节仪器操作步骤不同带来的不同结果,也可以通过加入不同的实验条件和虚拟实验器件模拟不同的结果,这种开放的交互性虚拟环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实际实验过程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虚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对虚拟实验环境,可以在任意时间,在授权的条件下进行,这也是虚拟实验的优势所在,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不足带来的问题。如电磁场理论就可以采用虚拟仪器进行仿真,得到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并且实现电磁场的动态传播特性,这种立体的展示效果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认识电场产生磁场,磁场反过来又激发电场,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推移,电磁场在空间得到传播。在机械动力理论方面也可以用虚拟仪器实现机械结构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力和装置的相互作用,这些应用不胜枚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仪器的应用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四、总结
本文针对实践教学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一些仪器设备的配置可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议加强虚拟仪器的建设,提供实验仿真和逼真的模拟效果,能模拟实验环节,让学生充分体验虚拟实验环境,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的便捷性和实用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研[2009]1号,2009.
[2]李世彬,苏继红.在学生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68-69.
[3]蒋宗礼.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提高计算学科教育教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8,(8):35-37.
[4]韦化,曾冬梅,秦钢年.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5):31-34.
[5]曹瑞红,包水梅.专业学位学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06):61-64.
[6]袁剑波,郑健龙.普通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2):137-140.
[7]付延玲.开发学生创新潜力的探析和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67-69
[8]熊玲,郑枫,李忠.定位、优化及创新DD修订落实学生培养方案的关键[J].教学研究,2009,32(5):23-25.
[9]白雁,王星,李永强.学生仪器分析课程讲授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11-113.
[10]姜c.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重庆高教,2009,22(2):47-48.
收稿日期:2016-11-14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学现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31—01
独立学院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近十年茁壮成长、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就目前国内独立学院的实际晴况来看,多数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及部分基础设施方面依赖于母体高校而存在,导致独立学院在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发生了定位的偏差,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也与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不相适应。
在独立学院快速发展并转型定位的今天,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方式这一本源性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独立学院的教学现状
目前,由于中国的独立学院多数采用母体大学的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规划管理和课程体系,其教学内容同普通本科生相同。教师和教材也多是来自母体大学,而校本部一般是重点大学,专业都是研究型或是按研究型设置的,社会上比较实用的专业较少。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往往为校本部的预期目标所左右,因而独立学院难以形成自主设置适合自己的、对学生有用的实用型专业。这样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与普通本科大学的角色混淆,其结果是:教师总是感慨独立级学院的学生成绩不好、难管理,独立级学院的学生也感觉到不如普通本科生。
独立学院的发展应该是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但是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对此目标的理解定位都太笼统抽象,这就不能明确指导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进行具体化。此外,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科研水平相对不高,实际操作技能相对较弱等问题造成学生视野狭窄、学习主动性差。
另外,实践课程在独立学院的专业教学中比重较小,大部分独立学院尚未建立稳定、长期、可靠的实践基地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实践性课程的不足将影响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提高。独立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理论功底不如母体院校、实践能力不如高职高专,则在这样的一个夹缝中煮出来的很有可能是一锅“夹生饭”。
二、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建议
1 准确的办学定位
教育部《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具有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应当成为独立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准确判断和预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专业优势作为生长点,更应成为独立学院生存的基本策略。独立学院培养的学生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位于研发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之间。
2 创办特色专业
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既要针对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侧重于应用技术领域,又要依托母体大学的学科与专业优势,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品牌。独立学院专业应与母体高校相同专业错位,在母体相同专业,尤其是优势专业上,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基础、市场需求等实际晴况进行改革与创新。既要依托母体相同专业的优势和品牌,充分利用其师资力量,借鉴其专业建设经验,了解其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就业市场变化晴况等;又要与母体相同专业错位发展,在与母体相同专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就业市场等方面进行错位,避免与母体在就业市场上的激烈竞争,使独立学院有生存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独立学院专业应避免与其他高校专业完全雷同,根据自身的品牌及其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等,创办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建立“理念超前,项目实用,技术先进,设备一流”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个性化的专门人才,适应社会不同分工的需要和就业市场多层次的需求。
3 加强实践教学
全面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高校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就有其潜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然性。可以说,实践教学是对传统法学教学模式的挑战和创新,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建立学校的实验实习中心、实训工程中心、创业创新中心和企业的教学、科技、生产、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和创业创新素质塑造等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4 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培养。以教师为主导、认真执教、严谨督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
一要建立保障体系,强化教学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制定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的实施办法等,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二是建立督导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新开课程和实践教学的督导。由学科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听课专家组,积极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在听课过程中,专家们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和差距,并就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共同进行探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增强教育质量的意识和观念,抓好教学质量监控、考评和管理等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行为的规范和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监督、考核和评价,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四是建立选拔制度,组织学生参加学位考试及研究生选拔等,并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成绩及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
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大学网络课程;教学法
网络教育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必备元素并在继续迅猛发展。据美国国家统计中心的报告,美国的网络教育课程普及率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几乎翻了一番, 56%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网络教育课程[1],网络已成为最受欢迎的信息传播媒介。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加大网络课程开发力度,网络课程种类繁多并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由于尚在起步阶段、硬件设施不足、教师经验缺乏等问题,大学网络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不少教师和研究者开展了关于硬件设施、教师与网络、学生与网络等问题的相关研究。有研究者认为,网络教育的主要问题有课程体系大而全、缺少规划且急功近利、重教学内容的呈现而轻学习环境的设计、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等。[2]同时,教师是网络教学成功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的抗拒和不适应、相应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工作量核算和评价体制等问题都影响着网络教学的效果。[3]美国史隆联盟(由史隆基金会赞助的对美国网络教学进行调研的组织)2007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影响高校是否采用网络教学的六个主要因素中,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态度排在第二位,教师对网络教学的接受程度则连续几年没有提高。至于学生为何对网络课程不满,大多数教师和研究者认为,情感孤立、时间安排不合理、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缺乏沟通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学生对网络教育课程的认知,并导致学生产生挫折感和焦虑感。有学者在对网络课程的研究中发现,学习中的孤立感只是一个影响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强力因子,而非常被提及的主要因素;相反,由于来自课程网站和教师电子信箱的指令的模糊不清以及缺乏及时而清晰的教师反馈,学生常表现出困惑、焦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4]有研究表明,74.2%的学生希望有更有效的方式来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5]
美国国家教育协会的研究证实:有近一半的受访教师认为网络教育课程的整体品质低于传统的课堂教学。[6]那么,现有的网络课程与教学的问题和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本文将综合国内外研究者对网络教学的研究成果,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帮助从事网络教学的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
一、建构主义的理论界定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认为:知识由个体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构建,即个体通过个人经历和与环境的互动逐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因此,学习是一个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这一点与行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在行为主义看来,学习者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人。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以多种形态呈现,有些建构主义者甚至持有此种极端或激进的观点:客观现实并不存在,个人各自进行自身的意义建构;必须消除等级和标准化考试,因为评分的标准是来自教师的现实,而非学生的现实。然而,务实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的产物,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何为理想的学习环境等。[7]建构主义内涵包括了适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课程的内容、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的选用以及促进学习者广泛对话的开放式学习环境的设置等,提问因而也就成为了帮助学习者构建意义的主要方法,学生不应该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而应该主动提问来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8]
Jonassen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应该被应用于网络教育,并为此提出了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它专注于知识建构而非简单复制,提供真实世界的案例学习环境,强调反思性实践,通过交流和沟通而非学习者之间的竞争来实现知识的构建。[9]这种网络教育的建构主义方法与当前中国大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是一致的,现在的教学正试图减少指令(教师教的模式),而更多的提供学习策略(学生学的模式)。
表1总结了高等教育中传统学习环境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差异,其中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成成分代表了一种学习哲学。2000年6月,国际网络教学的专家学者们召开了“网络教师的能力与素质”研讨会,并总结了新时代网络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即课程设计者、内容促进者、过程推动者、学习评估者、学习辅导者、课程组织者、研究者和技术支持者。这一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教师对网络课程设计知识的缺乏将是实现更好高等教育教学的颈瓶,教师要想上好一门网络课程,必须对网络课程设计的原则有清晰的认识,大量的网络课程准备建设工作必不可少。甚至有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相比,教师从事网络教学需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10]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开展尚在起步发展阶段,教师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耐心钻研和摸索是必然的。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
目前,多样化的网络学习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教师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之前需要对所使用的网络学习系统的应用能力及其局限性有足够的了解,而这些网络工具常因为自身的的性质和特点而存在巨大差异。以笔者所熟悉的Moodle教学平台为例,Moodle是目前国际上较受欢迎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块来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如多媒体资源、程序教学、作业、测验、论坛、聊天室、投票、数据库、互动评价、问卷调查、词汇表和日志报表等。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网络课程与传统授课的衔接;(2)网络教学内容的呈现;(3)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4)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5)学生表现的评估。笔者考察将这些元素融入网络学习环境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些关键的思路,而非试图去彻底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
研究指出,80%的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授课方式,所谓的网络教学大部分都是将网络教学和传统授课相结合。Colis & Moonen提出,混合式学习把传统面授和网络学习融合在一起,教师的指导可以同时在教室和网络这两个地方得以实施,网络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11]因此,混合式学习给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更为灵活的方式,从而实现异时异地的学习。一旦采用混合式教学,教师必须就面授内容和面授形式做适当安排。一些高等院校在增加网络课程的同时却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忽视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之间的根本差异。只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形成良好的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并将面授与网络学习结合起来,教师才能使这种网络学习系统的潜能最大化。网络教学对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着特殊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首先应设想:学生对课程的期待是什么?在完成课程的1-2年后,学生还能记得什么?对此问题的判断构成了制定课程学习目的的基础,之后再综合考虑、改进和完善这些学习目的和教学目标。在明确学习目的和教学目标后,教师还需要慎重考虑一些情境因素,特别是学生个性特征、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面授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等。
(二)课程内容的呈现
网络课程内容包含了课程教材的组织与开发,它以集成而直观的方式呈现,使学生能随时访问。网络课程如果只是由阅读作业、课程安排、网上讨论和学业评估组成,那么它将与传统的课程毫无二致,只是去除了教师课堂演示的教学再造而已。学生需要与教师和课程内容紧密衔接,教学必须提供充分的由逻辑模块组成的课程补充材料,这些材料可以是教师板书、PPT演示、案例、插图、阅读提示、补充阅读材料,也可以是示范课件、音频或视频剪辑以及其他的网上教学资源。此外,还有一些教材出版商也会提供包括课程光盘和与教材相关的网站在内的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往往包括了章节总结、单元测试、互动演练和网页链接等。结合了这些丰富多媒体资源的网络课程设计,将使得教学在一个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水平上得以实现。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教师可以以课程概述或一个欢迎网页作为本课程的链接入口。网页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课程的目的和教师的课程导语,告诉学生一些必要的课程注意事项,如课程的组织形式、教师答疑时间的安排、教师的办公时间和联系方式等。一个简短的教师欢迎致辞音频或视频文件的超链接,可以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无限拉近,培养学生强烈的群体意识。
(三)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者将他们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展现,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反馈逐步完善自己的观点。以主题讨论、相互评价、角色扮演等多样形式呈现的讨论版活动可以帮助学习者建构一个理想的互动的合作学习环境,使他们形成建构主义者所推崇的强烈的社会意识。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讨论往往是被动的,缺乏反思,所以在网络课程中要尽量鼓励学习者并提供互动的机会。
成功的网络教学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互动。Berge认为,互动应该成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必要元素,并进一步提出“互动不仅仅需要发生,必须在教学计划中做特别设计”[12]。因此,教师不应在展示课程内容后被动地等待学生提问,这只是一种内容驱动的不连贯的互动;本应该主要在学生之间进行的生生对话变成了由教师主导的师生对话,对教师来说这也是一种高强度劳动。在课堂开始之前,就应该精心设计任务驱动的互动环节,平衡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确保教师实现有效的沟通策略。优秀的教师常采用即时交际的策略来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师方面,这种即时性可以体现为口头的,亦可为非口头的。前者包括教师的自然幽默、对学生的赞扬、回应学生发起的话题以及乐于和学生交流的意愿等;非口头的即时行为常表现为非语言的动作,如行为方法、交际倾向标记及个体之间的亲密交流等。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因学生的需求和班级的情况而有所不同。有些时候,教师扮演知识渊博的专家角色,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某些时候,如在网络合作学习论坛中,学生被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角色扮演时,教师的作用则类同于引导者。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的互动还处在元认知的水平上,教师应避免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供相关信息,也就是说,教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应该多问一些问题,如:你知道这其中的意味吗?有哪些影响?还有什么补充的?Barrows还建议学习者学会以沉默来表达对他人观点或事实的赞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在于:(1)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或推理技能(解决问题、元认知、批判性思维);(2)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习管理)。[13]
Rovai研究发现,评分策略显著影响网上讨论,而学生的集体意识又与这些讨论密切相关。[14]他特别指出,当讨论成为一个学习的评价指标时,学生将更乐于进行更多的讨论,并形成更高层次的集体意识。此外,与他人紧密相连的集体归属感也使得学生对网络课程的满意度大幅提升。研究结果还表明:与无讨论评分的网络课程相比,当讨论部分评分占课程总分10-20%时,学生网上讨论的热度和对课程满意度显著增加;而参与讨论的得分比重进一步增加到25-35%时,结果并无大的不同。
负责网络讨论评分的教师应为学生开辟一个介绍关于本课程参与评价的专栏,让学生对其充当的角色有充分地了解。表2可为教师如何为网络课程参与评价提供一些参考。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讨论,学生更乐意在网上与他人讨论问题而且更直言不讳。当然,有些学生也会由于部分网上讨论的内容出格而感到受挫,从而对他们的集体归属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课程开始之初,最好在专栏部分事先设定适当的讨论标准,以防讨论失控。充当裁判角色的教师在给出评价的时候必须保持中立,对学生的工作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批评最好以师生之间的私人反馈的形式体现。即使是需要在论坛里公开作适当的批评,也应给出正面的评价。
(四)个人与团体活动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个体培养独立人格、自主的态度以及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但同时要避免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平衡个人活动和团体活动,凭借自身娴熟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协作及自主学习。
个人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心理需求,并有助于评估个体学生的优点及短处。团体活动则对那些与外部世界有较多接触的学生更有吸引力,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开展集体协作活动,由两人或者多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可以集中在一起,完成讨论、作业、项目、案例研究等任务。实现良好的小组学习的要素有:(1)学生之间明确的相互依存关系;(2)定期的集体自我评价;(3)促进个体成员的学习和成功的人际行为;(4)个人义务和个人责任;(5)合适的人际交往技巧。只有当团体内的每个成员的贡献都能得到集体的认可时,协作学习才得以实现。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责任认真参与知识的学习并在学习中相互帮助。团队工作有利于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形成,小组活动也能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积极的同伴关系的发展。
Lea & Spears的研究发现:网络群体更倾向于作出极端的结论,其决策需要更多的时间,并可能导致更多的对立。[15]甚至有研究者发现存在一些团队协作不良的现象,如学生讨论中发生冲突等。[16]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贡献制定奖励等级,通过监察团在必要时候做适当干预的方式帮助减少负面情况的发生。
(五)学生成绩的评估
评估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网络学习的态度、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评估不应该是简单的一维测度,而是以多角度、多方式的形式呈现。据此观点,一个好的评估策略应由包含了多元化的评估任务的多个测量系统组成,它应能发现学习者在多样性的学习情景中所展现的学习优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网络评估需要有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其有效性。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重视协作并鼓励创新,认为传统的强调事实记忆的测试与学习的本质不符。建构主义者认为评估的方式越开放越好,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与任务相对应的认知要求应该是真实的,例如,它可以是一个对多项选择测试的描述,作为一个研究课程的真实任务的延伸。真实的评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任务的相关性并说服学生自愿承担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网上讨论、在线测试、个人和团体项目等方式参与评估。课程开始之初,学生就必须知道每个考核任务的截止日期,以便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教师则应该对收到的学生任务作业尽快做出回应,反馈要公正而全面,能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和长处,并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和教材相关章节的巩固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非正式的课堂评估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课程成效。这一策略在网络环境下尤其必要,因为在网络里没有面对面的接触,问题也不会很快浮现并得到解决。Henderson等人对课堂评估给出了如下定义:在课堂进行的由教师主导的小型评估,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课堂所学。课堂评估可以提供即时反馈并能让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此外,一些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网络学习的情景下,学习材料最好以分段发放-及时反馈的形式展示。[17]
三、小结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重点在学而不是教,通过讨论进行主动学习与合作。这一论断与Rovai的高等教育的重点应从教师教的模式向学生学的模式转变的观点是一致的。表3列出了传统的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课程的基本特征,对教师设计网络课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对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建构主义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行专门的大量的研究,在网络课程尚为新生事物的阶段是十分必要的,特别需要研究对学习效果影响显著的网络活动类型。不同活动对思维有何影响?哪些活动是最有效的,其原因何在?是否可以将不同活动融合到一起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活动由教师主导还是由学生主导更好?相对于传统课程,有些学生对网络课程学习更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网络教育评估模式是最佳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自主性?网络课程的开展意在为个体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教学,同时并不削弱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学习质量。如果要实现网络课程的这一初衷,就需要教师和研究者的大量研究,为上述及类似的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14]Rovai, A. P. . Strategies for grading online discussions: Effects on discussions and classroom community in Internet-based university courses.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05, 15(1), 89-107.
[2]吉顺育.网络课程的非主流教育特征[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5):11-14.
[3][10] 严莉.关于高校教师与网络教学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4):39-42.
[4][18] 彭立,乔爱玲,王楠.基于建构主义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02(9): 31-35.
[5]宋凤宁.大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心态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6):30-33.
[6]Inman, E. & Kerwin, M. Instructor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distance learning. 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02, 23(6), 581-592.
[7]宋美臻.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7):43-51.
[8]Brooks, M.. 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5.
[9]Jonassen, D. H.. Transforming 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Beyond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or whoever controls the technology creates the realit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0, 40(2), 21-25.
[11]Colis, B., & Moonen, J..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London: Kogan-Page, 2001.
[12]Berge, Z. L.. Interaction in post-secondary web-bas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999, 39(1), 5-11.
[13] Barrows, H. S.. The tutorial process. Springfield, I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2002.
[15] Lea, M., & Spears, R..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de-individuation and group decision ma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 Studies, 1997, 34(2), 283-301.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物理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一)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可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立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景下的学习历程。
(二)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知识的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建构而成的。
(三)师生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主张。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将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在交流与质疑的过程中,了解彼此的想法,从而作出某些调整。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较为典型、较为成熟的有三个,即“情景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一)建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物理课程的改革,很多地方的物理课时也随着调整,那要如何让学生在这短而少的45分钟内掌握好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完成练习,而能够调动初中学生积极性的就是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便是创造良好的物理情境氛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可分为两种:实物情境和故事情境。例如在上密度这节课前,我先通过多媒体放映一段战斗机在天空飞行,和火车在行驶的录像片段,我再提出以下问题,它们是不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如果不是,那么不同的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性质?我不急于给出正确解答,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知识。
实物情境又可分为实验情境与多媒体情境。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实验的项目和数量都有所增加。教师要精心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及课外小实验,直观、形象、有趣的小实验能收到比任何语言描述都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播放出来的课件在物理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课件营造了一个立体的多维的生机盎然的物理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案例】在密度这节课上的分组实验: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
图3:实验器材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
表格1 (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情况。
(二)整体建构原则
这里的建构原则包括课堂内容的建构与结构的建构。
1.课堂内容的建构
在教学设计时,应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每个知识点蕴在整体知识的适当部位,而不应以孤立的、割据的观点教知识、练技能。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应具有完整的物理知识结构,要求明确该知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确该知识在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主动。
2.课堂结构的建构
物理课堂结构的建构不等同于若干个教学环节的顺序安排,或者说做四十五分钟作简单的划分和确定,而应对教这一具有特殊性的活动过程加以考察和确定,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因而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不能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一原则。其次要重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法的指导,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不同的教学思想,一堂课可以融会贯通多种教学方法,使整堂课贯穿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思想。
【案例】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课上,把所用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格1 (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表格2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实验方案2: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填入表格3中。
说明:取液体时,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量筒,且量筒的使用也不是本节所要求的,所以建议可用大注射器来取不同体积的液体。此外,也可以用铜块、铝块、肥皂或其他物质来做实验。
表格3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1)密度概念的建立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密度=■ ρ=■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安排学生查看密度表,并对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能找到什么规律。
(3)密度的应用
找学生回答课前观看录像片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三)及时反馈补偿
物理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产生的疑惑、提到的问题,即课堂的反馈信息,这时就要做好补偿措施,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教学进程或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例如,讲过牛顿第三定律后,教师说:“马拉车,车拉马,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什么马还能拉着车跑呢?”很多同学都作出了正确解释,个别学生没转过弯来,又通过让她对站在冰上和站地上的同学拔河,分析失败的原因,她才顿悟:对她来说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小于所受的拉力,她的滑动跟对方受拉力的大小无关,其中有个分析对象自然转移问题。认知规律是客观的,个性差异也是难免的,整体调查和个案调查与处理在所难免,故教学设计中反馈补偿是非常重要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评估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的评估应以形成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应将传统的教学评价程序改为教学评估程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评估旨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探究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评估方法来看,学生的探索、素质往往难于通过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估,宜采用档案袋的方法,遵循探究教学评估的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估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相结合的原则、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教学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相结合的原则);从评估的内容来看,重点应放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对探索本质的把握,不能把是否探究出结论或结论是否正确作为唯一或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教学,让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快乐,用创新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物理教师不断研究、完善和提高,把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上升为科学探究主渠道。
[参 考 文 献]
[1]黄国龙,戴满国.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讨[J].物理教学,2003(3).
[2]范云峰.论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6).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尝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当中。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人手,通过实例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大学教育不仅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做一个知识的铺垫,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团体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意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习惯被动的接受和安排,往往适应不了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工作的切人点是长期困扰笔者的一个问题。后来了解到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恰好符合当今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L1],于是渐渐尝试将该理论纳人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电工电子学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构主义的一般阐述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西方逐渐流行。
1.2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反映论”,提出了崭新的“建构论”,在知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概括性与具体性之间,它更偏向于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策略,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哲学,它以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注重交流、更强调课堂的研究活动和小组互动为特征,挑战了传统基于“菜单式”和盲目追求效率的学校教育,并成为2l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L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3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整体性知识比零散性知识更重要,它批评传统教学中“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认为这是导致学习过于简化、脱离现实的原因之一。建构主义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提出整体性学习任务,以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真实问题呈现;其次,让学生尝试将整体任务分解成各级子任务;再次,学生单独或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完成这些任务的知识技能,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合作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呈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提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及策略。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图1):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是非电类理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系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机专业,教育系的教育技术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机电器4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涉及面广,而且难度较大。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且有一部分是招收的对口升学的学生,高中阶段没有学过物理,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双重困难。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形势发展的能力较差。
②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开发和设计电路的EDA等还没有引入教学。③教学方法仍然是被动式的多,“满堂灌”的多,考试方法不能全面和综合的考核学生的能力。④对学生缺乏工程训练,实践设备和方法落后。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效果的不显著。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几乎所有机电类的设计离不开电工学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存在概念模糊,无系统理论知识,不会选配元器件等问题。同时通过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虽然在校学过电工学课程,但他们不会接日光灯电路、不会换保险丝、不会检查简单的或民用的供电线路、不会检查电动机故障、看不懂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等,即理论与实践脱节。
3建构主义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图1)。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提高知识建构的催化剂。学生感兴趣的是他周围世界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及毕业后他是否能用于工作中,因此要求教师结合其专业特点积极扑捉,从实际生活和学生本身的专业发展来逐步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比如从机械类的数控技术、汽车发动机的电喷技术、电动汽车及智能建筑、环境保护设备的研发等新的应用领域,又比如身边的一些实例,如智力竞赛中的抢答器、楼道中的电灯延时开关、音响的功放器等。
3.2创设多样化情境。实现情境教学
首先,应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避免学习那些脱离现实、过于抽象简化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设计学习情境使之与现实问题相类似,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目标[2]。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创设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多种路径,促进知识的迁移。
.2.1选择真实情境实例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以计算机上的指示灯或以VCD、DVD等指示灯所需电源为教学情境。实例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通过拆开的实物进行讲解,通过观察其外壳的铭牌完成对各个参数的理解。
3.2.2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生在做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时测量完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后再连接负反馈网络来验证接入负反馈会使电压增益降低这一结论时,往往会由于反馈过深而出现振荡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然后可到实验室亲自调试。结果效果非常好,加深了学生对反馈和振荡的理解。
3.2.3创设直观情境及虚拟情境例如积极运用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施。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感受就是运用FLASH动画制作的内容,它能将书本中较为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抽象的知识是在黑板上难以实现的。这种动画制作直观好看,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效果很好。又例如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一些开发性实验。由于实验室设备的局限性,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进行。这一部分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学一些虚拟仿真软件,比如Matlab、OrCADPspice、Protel等,一些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
3.3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与讨论,使学生获得对同一事物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例如学完集成运算放大器后,将学生分成几组,到电子市场上了解常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价格及应用。再根据各小组的报告,由教师指导,通过小组间相互补充学习,资源共享,达到建构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比如在整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常发E-mail到教师的信箱,讨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惑。同时向同学征询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书面形式),并把有一定思想和独到见解的内容选出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3.4引导学生建构相关的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实践表明,对某一主题知识结构网络的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性,有助于对概念的多侧面的理解,有助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后,可以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放大电路有哪些?你认为放大电路应由什么构成?元器件你又根据什么选取?一个放大电路你要考虑哪些影响它的因素?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查资料来完成并写成书面报告。本部分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再写一些心得体会并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放大电路。又比如: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有很多电容元件,所选取的电容值各不相同,为什么这样选取,它们具有的功能有何不同?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完成对电容的理解与应用。
4建构主义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中医学 床边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1.床边教学模式
高等中医院校教育一直沿用基础课、临床课、教学实习(3个月)、毕业实习(1年)四部曲培养模式。我校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提出了建立"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理念[1]。经过各方面的充分论证和精心准备,自2004年起,将中医专业大三学生的3个月的教学实习改为1年的床边教学模式。在新教学模式下,原来的大班课变成了小班课、小组讨论课、床边教学课和临床见习课,学生在临床教学基地随师的同时,完成临床课程或部分临床课程的学习,自始至终全方位地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培养。新模式融合"理论学习、临床见习"为一体,为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床边教学的组织安排
首先,我校挑选综合能力较强、师资较完备的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目前共有临床教学基地11个)。各临床教学基地成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教研室,委派热爱教学、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老师至我校进行培训,再从中挑选培训考核成绩优异的老师担任床边教学的授课老师。
学生由几个大班分成数个小班(每班约30人)分至各个临床教学基地。床边教学时间从第六学期第2周开始,至第七学期20周结束,共安排理论教学35周,分两段进行,每段另安排考试2周。每周安排临床课程教学见习不少于2个半天(约计8课时),暑假期间集中见习4周(以中医内科为主)。涉及课程涵盖几乎所有临床课。
教学形式分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床边教学、临床见习等。采取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临床实践,先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后进行临床见习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了学生对理性认识的理解和思考。教学始终围绕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
3.床边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3.1 建立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床边教学,始终把建立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水平高、素质好、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目前共举办了三届师资培训班,各附院共240余人参加培训,所有培训工作全部由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强化了各附属医院人才培养职能,加强其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学校教务处也多次组织各科教授对各临床教学基地进行了"说课"的巡讲活动。并要求各临床教学基地实施严格的课前试讲制度、教案审核制度、教研室主任随堂听课制度和学生的病历评阅制度,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已逐步将"教学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问题为导向、实践为手段"的"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保证顺利完成考试任务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2 强化床边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两年半的在校课堂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文献检索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床边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尽早的从学生式的思维模式向医生式的思维模式转变,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于临床实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开课前,先带领学生参观各级临床医疗活动,熟悉医院的正常工作程序,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进行床边教学授课时,教师事先讲授教材的总论、重点内容及基本概念作为过渡,使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介绍中医药在相关疾病治疗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中医临床知识的兴趣和信心。然后选择典型病例,由教师首先提出预习问题,并向学生提供预习指导和资料。再带领学生到病床旁,结合实际病例,由学生代表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照所学的理论知识,将各疾病进行对比讨论,打破现有学科界限,对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相关知识系统回顾,结合中医的四诊和辨证施治内容做出相应的初步诊断和治疗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由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陈述不同观点及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出总结,对学生的思路进行点评和修正,突出重点,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使其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于临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后,让学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讲座等,提高学生对于本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掌握,还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教材等途径更深刻的了解所学临床知识的最新研究动态,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掌握本专业前沿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扩展学生的视野。部分临床教学基地还开展了"见习医学生日志"活动,按照教学计划确定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五官科6个学科60多个重要病种,要求学生在医院一年的学习时间内,选择完成至少各一个病种的跟踪观察,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见习,强化对典型病例的感性认识,增加动手机会,熟悉医院工作的一般规律,保障临床见习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床边教学模式问题探讨
目前床边教学模式在我校已开展了八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有不少不足,我们还需从以下这些方面努力,争取更好的发挥床边教学模式的优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生。
4.1 选择合适的床边教学老师。床边教学模式不是将课堂从学校搬到医院,授课老师不仅要能上好理论课,更重要的是能将理论知识技巧性的融会贯通到床边教学课中,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实践证明,理论教学的授课教师和临床医生的紧密配合是教学实践达到最佳效果的一个关键,特别是床边教学课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授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自身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设计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过程,而且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程度及心理准备有较为充分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参与查房、与病人交流等实践环节具有较好的控制力,适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4.2 选择合适病人,尊重病人。床边教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开展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活动,如果得不到住院病人的配合,就无法保证床边教学的顺利实施。因此,在临床实践教学中,选择合适的病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通常病人应具备正常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在精神和行为认知方面,有正常的理解力和判断力,病人患病症状已有所缓解,基本上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病人知情同意,表示愿意接受床边教学。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于受个人、社会、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一些病人并不希望自己成为实践教学的示教对象。在床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一些必要的原则,如尊重病人的感受,征得病人的同意和配合,预先告知病人大体的教学流程,少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病人产生厌烦、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保护病人的隐私,对待病人态度要和蔼,要注意对教学时间的控制,应以不影响病人的健康,保证身心较为舒适为宜[2]。
4.3 加强临床技能考核。积极探索适应新模式的临床技能考核办法、组织程序和质量监控机制,制定严密的技能考核制度,保证考核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从制度上、措施上杜绝了各类违纪现象的发生,保证了考核的公平公正。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临床技能的学习要贯穿整个临床教学始终,重视和强化临床技能考核对促进学员掌握基本的临床知识,操作技能及临床思维能力,实现从理性知识到感性知识的飞跃,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4 实行教学督导考评制度。成立临床教学基地教学督导小组,加强教学督导,严密质量监控。督导组成员由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医疗技术精湛的老专家、老教授组成。督导重点是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授、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等。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放评议表,请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分析评议结果,向科室和教员反馈,从而及时改进。目前部分临床教学基地已开展督导考评制度,效果较明显,在向其他临床教学基地推广。
5.床边教学模式的展望
医学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对于临床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将"重知识传递"转变为"重能力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评价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3]。按照床边教学模式培养中医人才,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发挥。这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中医学术特点及中医教育的自身规律,满足社会对复合运用型高级临床中医师的需求,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前提及实现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所以,把将中医专业大三学生的3个月的教学实习改为1年的床边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究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勇等,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专业床边教学模式思考[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