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教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创建了xx市绿色学校以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学校”是学校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的学校。因此,学校围绕 “人人有才、人人育才、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以环境素养为核心,实施绿色课程,加强绿色管理,体验绿色生活,建设绿色校园。使学校成为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使环境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使“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成为学校“创绿”的主旋律,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推动“绿色学校”的创建和发展。
一、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责任到人
(一)加强领导意识,健全机构
根据“xx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我校为创建绿色学校做了周密安排,以培育“绿色”人才、创建“xx省绿色学校”为目标;以创建绿色校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工作思路。成立了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成员组成涵盖师生、家长委员会代表及学校各部门,强化环境教学管理、档案管理、课程管理、环境建设和活动管理。
(二)认识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性
要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学校、社会、家庭应该先知先行。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环境教育学习,开展社会环保实践活动,举行专题讲座等加强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与景泰街办事处、云翠居委等社区和单位签订了环保手拉手协议,使环境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 课堂渗透,培养意识,创建特色
环境教育是贯彻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中国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环境教育中我们注重学科的环境渗透,使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我们结合文以载道,文道不分的课程教学特点,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传统知识教学过程中把环境意识教育自然融入。如语文科把环境教育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相联系,数学科把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带进课堂。而新课程改革更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实施的平台。我们把环境教育落实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编写了以环境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在课程中确立了《走进春天》、《了解白云山自然资源》、《走进景泰涌,呵护绿色家园》等实践课题,使环境知识教育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学以致用的精神。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科和科学科作为一个大科来统领,开展学校周边“酸雨”污染调查与分析等调查活动。通过探究,我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了,环保已逐步落实到行动中。其中曹艳华老师撰写的《了解白云山的名胜古迹》获xx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走进景泰涌,呵护绿色家园》等多项成果获市级奖励并发表在市级刊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一书上。欧阳汩老师撰写的教学案例《遗憾——发生在学生把稀盐酸滴进自己嘴中以后》获区优秀教学案例的评比一等奖。
三、 利用资源,开展教育,形成特色
环境教育要具有活力与特色,才会引起师生的共鸣和产生影响力,我们注重通过主题活动树立品牌,通过品牌活动带动全校师生,通过全体师生的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实践中来。
品牌活动一:结合养成教育开展环境教育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由此我们紧紧抓住环境养成教育,以提高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为目标,以普及环境科学知识、环境法律法规知识和环境道德伦理知识为重点,不断通过习惯养成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如学校坚持多年的“一月一习惯,一周一规范”养成教育,根据工作重点,每学期都有环保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貌习惯等养成教育。如:“上洗手间、注意卫生、节约用水、保持清洁”,“手下留情、花儿更艳、脚下留情、草儿更绿”,“顺手捡起一片纸,校园处处都保洁”等。“一月一习惯,一周一规范”我们都在升旗仪式上、班宣传栏上,学校校门口显示屏上和班级博客中对同学们提出的具体要求,通过班队会去宣传教育,少先队红领巾巡视团评比抓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博客中设置相应栏目,并通过写“一周一规范”感言去促进孩子自觉养成习惯。我们还利用校门口显示屏、班级博客等传播工具向社区群众和家长做宣传,让大家共同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进行监督和教育,发挥家、校、社区“三结合”的育人作用。
品牌活动二:开展保护小动物行动
我校承办了“xx市首届保护野生动物小卫士大赛暨游园活动”。到xx市动物园、长隆野生动物园学习动物知识,养蚕、观察蜗牛、写观察日记了解动物生长过程,学生们从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亲眼观察中树立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从而拥有了热爱大自然,善待动物的情怀,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品牌活动三:开展“绿色文明我来创”活动
我校承办了“绿色文明我来创”启动仪式, “xx区环保大使”——奥运冠军陈小敏亲临活动现场,我校少先队员向全区发出倡议。接着,我们还开展了“变废为宝”旧报纸换环保铅笔活动,垃圾分类行动,“弯弯腰”行动,“捡回一个希望”废品回收等,我们还把此项活动纳入到环保积极分子的评比中来,把环保主题活动推向。
品牌活动四:开展环保科学创意活动
我校承办了“xx市科学创意百校行启动仪式”,竖立起一个个“废品环保模型”,制作了滑翔机模型,用易拉罐堆砌的大熊猫,用薯片筒制成的“竹报平安”、“小花篮”等,小朋友们通过走“猫步”进行“环保服装大展演”。环保科学创意活动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环保节、艺术节、科技节上,通过这系列“科学创意”活动,学校有意识的从环保出发,展示环保活动成效,从而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
品牌活动五:开展学校“环保节”活动
每年3月的环保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参加“我与小树同成长”、“小眼睛看大广州”、“广州共青林”植树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擦洗“牛皮癣”,做文明小市民,开展“画说创文”、“文明花创作”、“我眼中的不文明行为”活动,参加xx市“四进社区”千人同唱文明歌歌咏比赛。开展“我们热爱大自然”读书活动,收集学生优秀的环保金点子、“环境格言”、“班徽班风设计”等作品展示在绿色长廊和班级里面。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我设计”、“厕所文化我设计”、“我的环保日”环保朗诵比赛、“绿色奥运·生态白云”绘画比赛等活动。为突显学校厕所文化,使其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性、环保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等功能,我们结合了陶艺校本课程,开展了“校园厕所文化我设计”比赛活动。如厕所每层楼都有不同的男女区分图案,有动物的、有奥运福娃的、有中国娃的,警示语有“淡水,跳动的心灵;节约,完美的生命”、“小水滴滴,请你珍惜”等。活动真正使校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美化、绿化、净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品牌活动六:开展“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校园环境保护活动
学校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但我们清晰的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极大的消耗着能源。为此,学校在教师当中,定期公布《学校节能、节水、节电、节约其他资源报告》,提出节能降耗等措施,建立了校园局域网,开发了档案资料缴交系统,实现了无纸办公。在日常工作中,要求师生离开办公室、课室随手关电,上厕所要节约用水,废纸回收循环使用,设分类垃圾回收,夏天,提倡空调保持26℃以上,教师办公室提早半小时关闭空调。在学生当中,教育学生及时把需排出的水用作生物园的种植浇灌,在用水处标识节约用水标志。学生外出活动自带水、食品、垃圾袋等。开展“四个一”节能行动,学生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一度电”的角度寻找校园浪费点和提出节约措施,学校定期表彰表现突出的“节能减排”环保小卫士。我们就是这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创建两型社会而努力。
四、 美化校园,营造氛围,优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一座新建的教学楼和尘土飞扬的校园为起点,努力营造绿色校园氛围,不断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1、美化校园:我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在校园内有规划地种植花草树木,学校现在绿化率60%,可绿化率达100%。花草树木挂上人性化标牌,使校园时刻充满生机。
环境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高度重视的教育领域。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中地理很多教学内容都与环境教育相关,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科渗透的方法进行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学生今后地理学习和环保意识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本文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与整合环境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渗透整合
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关学者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环境教育的概念。地理课程的内容跟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电影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将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整合进行议论。
一、环境教育的概念
环境教育是近年来新引入的概念,因此大多数教育者对于其所涵盖的内容并不了解。随着环境问题的恶化,有的学者对于环境教育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做了相关报道。笔者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到,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以下三点:①对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介绍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类型,提出珍贵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合理利用资源的方法。②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③对环境的监管与控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并介绍环境质量的检测方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对环境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积极加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
二、将环境教育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的技巧
1.将环境教育融入理论教学中
由于地理课堂的主要授课方式为理论教学,因此将环境教育融入课堂理论教学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例如,讲到地形地貌的问题时,教师可对土地沙漠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将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后果和治理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等进行介绍,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土地沙漠化的情况。同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到植树活动中,降低我国土地沙漠化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既能够让学生对于地形地貌的成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又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教育
随着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多媒体被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为教师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很多环境问题,教师通过语言很难将其形象生动表达,但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例如,沙尘暴、雾霾和白色污染等,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会达到更加触目惊心的效果。教师可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讲解,引发学生的深思。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便可将相关地理知识引入课堂,探讨环境问题与相关地理知识的联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环境教育
小组讨论是现代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教师作为讨论活动的组织者,应为学生确定讨论话题,主导课堂的有序进行,保证课堂的有效讨论。例如,在讲到酸雨的成因时,教师可让学生讨论,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治理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等,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将环境教育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1.树立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环境污染与环境破坏的理论认识,让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类型及成因有所了解。其次,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环保措施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相关对策有一定的认识,知道自己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的环保工作有哪些,并从自己做起。最后,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环保工作的热情。经过相关环境教育的影响,学生会深刻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了解环境被破坏和被污染之后,人类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加入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更高。
2.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将环境问题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中,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环境问题是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将环境问题引入课堂能够很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专注地听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展开教学,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消除纯理论课堂给学生带来的烦躁心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该种方式能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具有持久性。
3.让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有效迁移
环境问题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学生对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在地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关联性较小,很难吸引学生。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将环境问题与地理课程相关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学生原有的对环境问题相关的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强化地理课程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趋严重,环境教育得到更大的重视,广大地理教师应对环境教育相关知识进行钻研,了解其与地理课程的相关性,并积极将环境教育渗透和整合到地理教学中,强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对该种教学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师生受益。
作者:葛金娟 单位:南京市第十四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组成[J].地理教育,2002(03).
一、落实依靠方针,建立民主之家
1、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绿色学校创建,加大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展一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在确立创建“绿色学校”目标后,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书记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两个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制度,把创建目标分解到学校各部门,使学校各部门分工细致,职责明确。工会、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再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学校定期召开创建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这样我校的创建“绿色”工作得以有序开展,形成了多角度,高视野的创建效果。
二、在浓郁的氛围中提高环保意识
创建绿色学校不仅是学校的面貌改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师生的环保素养,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为此,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环保专题培训,学校领导和有关教师举办环保专题讲座,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讲座的形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学校还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加强教师环保知识培训,请进来就是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传授环保知识、介绍国内外环境动态,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等。派出去就是选派领导和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创建经验。我校先后参加了十三中创建交流会、东苑小学的创建经验介绍和四村小学的创建现场学习会。通过校内外的培训学习增加了教师的环保知识。培养了师生的环保意识。为我校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
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经费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纳入到学校的财务管理中,做到创建经费动态管理,在厉行节约原则的指导下保证了创建工作又好又快地开展。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开展生动的环保教育活动
我们深知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现代文明公民,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环保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使创建工作高效、长期的进行下去,最终培养出具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的文明小公民。我校的做法是:
1、发挥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为了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学校规定,各学科制定教学计划都要根据教育部下发的《环境教育大纲》要求,增加适合本学科教学要求的环境教育内容。课堂教学要渗透环境教育。
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周活动中,环境教育研讨课也是其中内容之一。教师的环境教育工作不仅体现在教师的工作总结中,而且也是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由于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渗透环境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然地得到了环境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开设环境教育专题课,重视活动课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
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课。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按计划开展,内容有记录,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专题课是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又一重要工作。我校环境教育专题课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学校把各班每月第一周的班队会定为环境教育专题课。为提高环境教育专题课的地位,学校安排班主任兼任环境教育专题课教师,并与其它学科同样的要求。教导处还安排领导和相关教师担任环境教育辅导员,每学期分年级举办环境教育讲座。
3、开展生动活泼的环境兴趣小组和环境实践活动。
我校在课堂主渠道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同时,开展了环境实践教育活动,使环境教育活动成为课堂教育的有力补充。学校成立了两个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环境兴趣小组和环保志愿者队伍既是兴趣小组活动和环境实践活动的生力军,也是学校环境教育活动的引领者,并在学校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示范作用。环境兴趣小组在班级开展的养绿养殖活动、举办环保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环保监督等活动,在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学校还开展了参观水厂、走进自然、文体节、“二手货”交易市场、假期返校美化校园、环保倡议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不仅接受了“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熏陶,也使学生得到“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的教育,同时也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容。
4、开展内容丰富的环保专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师生环境知识问答”、“环境知识”测试、家庭环保问卷调查、“小手牵大手”环保进万家、学生环境征文评比等专题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师生环境素养,拓展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而且把环境教育推到了社会,推到家庭。如从学生环保征文中可以看到,孩子以独特的眼光和视角,表达了对现在环境现状的忧虑;对破坏环境行为的愤慨;呼吁社会和家庭要重视环保;对蓝天绿水美好环境向往等情感。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从小就能明白自己肩负着环保的责任。
四、拓展创建工作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在创建过程中也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从教辅资料的发放与回收、学校消耗品管理、各馆室使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垃圾分类处理、学校工作资料的收集与使用等方面,本着资源充分利用的原则,成为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学校垃圾减量化排放,校园无污染源的文明环保型校园。
我校以创建“绿色”学校为契机,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办学水平,努力营造代表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墙画、壁画、专栏等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的各个方面,图文与绿化交相辉映,突显了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气息。我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反映了全校师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具有了较高的环保意识,这为最终实现“创英语特色学校,建师生发展乐园”办学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升华创建内涵,实现人文和谐
绿色创建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的最优发展创造最优的环境、实现人的最优发展。所以,我们将创建延伸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实施“师生一对一牵手工程”,把关注弱势群体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对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和退休教师倍加关心。可以自信地说,现在学校的氛围真实很好。
六、创建带来的变化
创建使学校和师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用区教育局领到的话说:“雨山中心小学已经看不出是农村学校了,随时走进校门,都会有卫生、整洁、美观的感觉”。虽然这话主要是鼓励,但我们也确实看到:师生的卫生意识、文明习惯的变化令人欣喜。
通过创建学校从面貌到内涵多有了较大改变,教育教学质量也有一定提高。创建“绿色学校”已成为我校科学发展的又一推动力。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取得了市“英语特色学校”、市“预防教育示范学校”、市“文明卫生单位”、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师生的环境作品也获得奖项,如,我校尹菲小朋友的环保科幻画在国家级评比中获奖、学生的环保作品在市级科技创新评比中获奖;美术组教师带领学生绘出的〈大嘴鳄鱼〉环境作品收录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夏本英老师的环保论文在区、市两级评比中取得好成绩、学生的环境作文〈蝴蝶翩翩舞〉在皖江皖报上发表。
七、存在问题与努力方面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并独家资助,旨在为全国高校环境学科的教师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围绕广大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开展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以期达到有效推动我国高校环境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目的。首届论坛由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湖南大学作为执行主席单位,全力承担了本届论坛的筹备工作。
在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首先作了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报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郝吉明院士结合环境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强、知识体系庞大、涉及的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建设存在着较大差异、各自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状况,指出在这个时期举办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国家环保总局宣传教育司刘友宾副司长提出在加快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三个转变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广大环境教育工作者应当携起手来,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类环保人才而共同努力;论坛的召开,必将有力推进我国环境教育和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燕书记在向与会代表介绍高教社创设“报告论坛”的目的时表示,“报告论坛”不是推广或变相推广高教社产品的会议,而是为高校教师搭建的以课程为单元、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为基础、以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为核心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平台,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这是高教社在“植根教育,服务教学”的办社理念指导下实现集成服务的重要举措。
本届论坛以“环境学科的发展与大学环境类课程教学改革”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共15个大会报告、31个分会报告,此外有近200篇书面交流论文。清华大学钱易院士、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南开大学戴树桂教授的报告从战略层次上回顾和总结了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的经验,深入分析了高等环境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南京大学左玉辉教授对环境调控理论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王焰新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昌教授、北京大学邵敏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任南琪教授、湖南大学曾光明教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清华大学副校长陈吉宁教授介绍了国际上工程教育理念的变革趋势和环境专业在不同类型大学中的学科定位;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原司长王耀先、同济大学周琪教授则从环境人文学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些报告给予参会代表很大的启示。
短短半天的分会报告安排得紧凑充实,会场气氛热烈、和谐。3个分会场的代表分别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公共环境教育等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校的教学实际,针对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实践教学等热点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将环境素质教育与环境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强调理、工、文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本届论坛的主要特色之一,体现了高等环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报告中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手段的精彩演示引起了众多与会代表的关注。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已成为共识。
论坛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论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学科前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先进课程教学经验、分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机会,符合当前广大一线教师的切身需要。很多代表还就论坛专题的设置、大会报告、分会场交流形式等对下届论坛的举办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真正成为植入广大课程教师心中的品牌。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绿色管理网络
我园非常重视“绿色幼儿园”的创建工作,把创建“绿色幼儿园”作为提升办园层次的一大目标,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健全绿色管理网络,并根据创建标准和本园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创建方案,成立了“绿色幼儿园”的领导小组,其中园长任组长,副园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是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门进行学习讨论。领导组成员各司其职,后勤全面负责幼儿园绿化和日常管理;各年级组负责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各班教师负责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通过各学科向幼儿渗透环境教育,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绿色学校的创建标准,逐条对照,大家都清楚地认识到,创建绿色幼儿园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园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建设美丽乐园
为了使幼儿拥有一个安全、舒适、优美、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特地聘请专业人士为我园整体布局作了统一规划,无论从楼层之间的衔接还是整体的色彩搭配,既符合幼儿园的建筑特点,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幼儿、老师及家长一入园就有一个好的心情。我园还连续投入近300万元修建了玩沙池、玩水池、塑胶跑道、塑胶软质地面。园内设置了种植园地,各个班级还设置了自然角、饲养角,以随时满足幼儿探索的愿望。饲养角里养着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如小蝌蚪、小乌龟、小蜗牛、小金鱼等;种植园里栽种着幼儿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如青菜、黄豆、蚕豆等,为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等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园近三年来共投入10万元用于绿化建设,栽种了多种多样的花草树木:如棕榈、红枫、女贞、桂花、银杏、石榴、樱桃、杏树、无花果等,真正成为一所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的生态式幼儿园。园内各类场地比例均匀,布局合理,安全卫生,使用率高,是一所美丽、温馨、布局合理、设施设备配套齐全,具有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幼儿园。
1.开展幼儿园环境主题教育,渗透绿色课程
环境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内容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的过程。幼儿园根据实际,确立了环境教育主题,并将其列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保证了环境教育在幼儿园各年龄阶段的有效实施。这些主题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对幼儿进行了综合环境教育启蒙,对幼儿环境情感、环境道德的培养和环境意识的萌发以及对环境知识的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融环境教育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教育的特点是“融教育于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教育”。根据这一特点,我园非常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抓住点滴的机会对幼儿进行环境渗透教育,实现环境教育生活化。在一日生活和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以及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环境教育的专题活动,如:区域活动、餐饮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同时,我园还在各种生活情景中进行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与培养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结合起来。通过谈话、故事、儿歌、游戏、观察、劳动等手段,开展各种环保专题活动,使小朋友不断认识环境和爱护环境。教师们还重视做好活动后的总结工作,每学期都写出开展环保专题活动的总结,不断总结环保教育活动的成果。
3.在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中,促进幼儿环境行为的养成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环境认识、环境情感和环境行为的统一。因此,我园的环境教育非常重视幼儿的参与。幼儿园每个班级都设立了自然角,让幼儿自己种植管理,每天为花草浇水,为小动物换水,使幼儿在接触动植物的过程中萌发爱动植物的情感。同时,为了丰富环境教育的内容,我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如在植树节时,组织全园师生进行“我为社会添绿色”活动;在“世界地球日”时开展“保护地球,维护环境”幼儿环保画比赛与展示活动;“世界无烟日”时组织全园幼儿向身边、周围的人发出戒烟倡议,劝叔叔、爸爸、爷爷戒烟;到附近商店、超市进行“我是环保小卫士”宣传活动;全园总动员“变废为宝”小制作评比;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幼儿绘画比赛及自制玩具比赛等。这些活动使孩子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情感化为实实在在的环境行为,为幼儿建立良好的环境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环保意识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部,环保观念相对比较淡薄,所以充分利用幼儿园橱窗、各班的家长园地开辟环保专栏,向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同时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共同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外还向家长发放环保倡议书,努力让环境教育渗透到每个家庭。
2.家长配合,开展绿色亲子活动
幼儿教育对象年龄较小,它为幼儿园组织较大型的环保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我园许多在幼儿园难以完成的环境教育活动,均通过家长的力量,让家庭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如:让家长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让家长带领孩子参加社区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生活的卫生环境,观察哪些地方有垃圾,垃圾应放哪儿等。这样的活动不但安全,更便于幼儿学习和了解环境知识,而且它的开展还实现了家园同步的环境教育。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意识
一、增强教师环境教育意识,挖掘课内外环保教育资源
化学教师立足化学课堂,充分利用化学教科书的内容,挖掘课内外环保教育资源,增强教师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要熟悉对课程目标的解析,在教育教学中巧妙渗透环境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内在联系,关注与化学危害相关的社会环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环保实践,逐步树立正确的珍惜环境资源、爱护地球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科学观念,最终培养学生终身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环保能力.另外,化学教师要深入挖掘化学教材里的环境教育切入点,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个化学教学主题蕴涵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是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最佳整合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他们的性质和关系,了解其化学变化奥秘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
二、妙用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实验类自然科学,通过有效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总结化学现象和规律.但在客观教学条件以及实验危险性的化学教学环境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仿真、创设情景,立体式向学生呈现化学知识的表现力,让学生亲眼观察到不可见化学本质,动态化学反应细微过程化,直观的化学反应结果,简洁明了的化学反应规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学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重要关系,有效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并转化为环保实际行动力.
例如,化学教师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剪辑一些环境污染带来危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身边,并且环境保护迫在眉捷,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合理利用资源,做好环境保护的信念.如臭氧层的意义和保护臭氧层的教学,光从化学教师空洞的讲解不足以让学生掌握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的危害和臭氧层的重要作用,这时,通过flas演示臭氧层的形成、作用、破坏原因、危害程度、保护方法等,就让理解了保护臭氧层的意义,并号召学生宣传使用绿色环保冰箱的好处,让他们为保护臭氧层出一份力.又如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演示地球变暖的原因和温室效应带来的自然灾害,很形象生动地分析引起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的原因以及绿色植物在二氧化碳循环中所起的作用,多角度、全方位地教育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植树种草,绿化环境.
三、把握化学实验环节,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环节中渗透环境教育更直观、生动,更切实让学生产生环保共鸣,环境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改进化学实验,适当减少实验药品,避免化学有害有毒反应物质的生成和传播,积极开展微型化学实验,获得最佳实验效果,减少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如硫与氧燃烧实验,产生的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笔者就打破常规实验剂量,减少排污量和空气对师生健康的污染,仅需硫粉为0.04g,即使这样的微型剂量,也足以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化学实验结论,这就是一个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教学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绿化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和生活中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1 ].
另外,对于化学实验中大多数有毒或有害物质,一定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流程,做好合理处理废弃物,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二次污染,有的还可以变废为宝,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如,制取一氧化碳实验时,就严格要求气体装置气密性和完好性,并注重一氧化碳废气的有效处理,将化学污染和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并由此拓展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的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和环境能力.个别化学实验极具危险和毒害,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实验室来仿真教学,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环境保护教育,提倡绿色化学、人文化学和环保化学,认真探究化学实验,为人类、大自然健康持续发展发挥正能量.
四、多层次课内外环境教育,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的养成是各学科整合的最终教育结果―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环保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环保行为.
每年的“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爱鸟周”、“世界无烟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环境教育传统日--化学教师要有效利用环境宣传日,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的讲座和法制法规的教育,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环保问题等,向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环境污染宣传教育活动,如初中生吸烟问题,就可以配合“无烟日”,我们开展了“吸烟与健康”知识讲座,向学生介绍烟燃烧所产生的几十种有害成分,以及教育学生不可因好奇而去吸烟,号召学生参加“家庭无烟”活动.
参考文献: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学校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加大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卓有成效地开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重管理,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二、重建设,绿色环境浸润心灵。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经过科学规划和不断改造推进,我校校园浓浓绿意簇拥着宏伟校舍,姹紫嫣红点缀绿色校园,学校以高标准、高起点的理念,对校园绿色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校园环境中文化长廊,花坛、石凳融为一体,生机勃勃,俨然一座“花园式”校园,纵观全校环境建设,的确处处体现其人文性,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环境激发了全校师生对学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掀起了我们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的热潮,全校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校园内色彩明丽,呈现一派生机盎然;鸟语花香,总让人心旷神怡。孩子们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处处受到美的感染,时时接受美的熏陶。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三、重实践,绿色教育成效显著。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
一、背景简介
Harris 环境教育中心(见图1)原来是Harris女士的私人庄园和领土,但为了支持当地的环境保护,她于上世纪末将此庄园和土地捐赠出来建成了今天的环境教育中心,并吸引了美国东北部地区很多优秀的环境教育专家来此工作,建成了一支专业的环境教育团队。中心拥有完整的森林、湖泊、河流、池塘、山脉等生态系统,这些都是中心天然的环境教育资源。中心的环境教育专家们不仅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作为环境教育基地,还利用平时、周末和各种假期在中心开展各类固定环境教育活动,并为周边的学校提供环境教育课程服务,为学校量身定制相关的课程,新罕尔士州的 Chesterfield小学就是其中的一所。每年四月,学校都会邀请Harris环境教育中心的环境教育专家团队为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为期2天的针对学校周围水体的环境教育。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2012年4月, Harris环境教育中心的老师们又来到Chesterfield小学,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为期1天的河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的地点选在双生河(Twin Brook)的主要河段,河流位于学校东南角的Friedsam森林里,从学校步行只需要约5分钟的时间。课程是根据双生河的自然生态环境“量身定做”的。课程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动手做(hands-on)的教学理念:通过孩子们自己观察小河的自然生态系统,动手测量和调查河流的基本物理化学参数,观察、寻找和识别生活在小河里的生物,判断河水水质好坏,最后整合所有学习小组的测量、观察和研究结果,让孩子们通过数据和讨论分析河流的环境现状,了解小河的生态环境,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和生存在其中的生物的相互关系等。
三、教学过程实录
1. 课前准备。此次主授课老师是Janet女士,在授课之前,她就到双生河进行实地考察,并对以往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等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改。
四年级有18名学生,他们被分为5个小组,每组3~4人。根据分组, Janet女士将双生河主要河段也分成了5段,并在每段河段之间做了标记,将活动河段也绘制成了简单的地图,并清楚标识了每个小组活动范围编号,如图2。此外, Janet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套学习活动工具箱(如图3),每套工具箱包括: 双生河的主要河段地图、常见水生生物识别手册、标记旗、温度计、大尺子,长卷尺、计时器、乒乓球、捞网、数据记录表格,户外记事板、铅笔等。
2. 基础知识讲解和活动要求。带领学生到野外学习之前, Janet女士先将孩子们集中在教室里,将他们分成五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开始介绍将要去学习的双生河流域的基本情况。不同于简单的文字介绍, Janet女士通过事先绘制的双生河流域地图(如图4),以 “双生河的旅行”为题介绍河流流域的概况,并对当天要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做了简要的说明。
由于整个河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都将以学习小组作为单位来进行,因此Janet特意花了15分钟的时间,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团队应该听起来……和看起来……像什么”为主题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讨论工作表格如表1)。通过讨论,让大家达成野外小组工作的共识,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野外能够规范地、有秩序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10岁左右的孩子到野外学习探究很容易被各种自然界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产生无序杂乱和效率低的问题,这个规范的步骤在随后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极大地帮助了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并有效地完成了科学探究活动。
表1 富有成效的工作团队应该像:
3. 教学活动过程。在完成了基础知识讲解,并在学生们达成了野外小组工作共识后,四年级学生在班级老师、志愿者家长、Janet和Harris中心其他老师的带领下,安全地到达了双生河。每个小组分得一个学习工具箱,并由一位老师或家长协助,开始野外教学活动:
(1) 测量河流的基本物理特征:水温、底泥温度、水深、河流宽度。
在各小组开始自己动手测量前, Janet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温度计、木尺、皮尺,如何读数,并具体演示了如何测量河流的水温、底泥的温度、水深和河流宽度。每个小组根据手里地图标识的小组位置和Janet事先在河边做的记号,找到对应的河段,开始测量以上的基本物理参数,并在数据记录表格上记下相应的数据。水温和底泥温度是通过电子温度计和一般的温度计直接测量得到;水深的测定使用的是一米长的木尺来测量;河流的宽度使用的是皮尺来测量的。这些测量过程都比较简单,在此就不仔细阐述。
(2) 河流流速的测量。
河流流速的测量是一个科学且有趣的过程,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具体的做法(如图5)所示。首先用皮尺沿河岸量一段10米的距离,在开端和末端拉上两条绳子以明确标记这段距离。然后由一位同学站在河中央这段距离的开端处,轻放下一个乒乓球,另一位同学同时开始用秒表计时,当乒乓球漂到这段距离末端绳子处,停止计时,并记下乒乓球漂过这10米河段所耗的时间,由另一位同学将乒乓球用网兜捞起。这段河水的流速(v=s/t)就等于10米÷记录下的时间。重复同样的测量过程3~5次,然后求其平均值,就是该河段的水的流速。
(3) 水质的判定。
完成了河段基本物理参数的测量以后,各小组就开始进行河段水质的测定。除了用肉眼观测河水的清澈度和用鼻子闻河水有无异味外,水质的测定主要是通过寻找和识别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完成的。其基本过程是:孩子们在河段里寻找各种水生生物,将其暂时放到装有水的容器里,根据常见水生生物识别手册来识别它们,记录下这些水生生物的名称和个体数,然后将这些生物放回河里。最后通过新罕尔什州环境服务中心制定的生物水质监测评分表(如表2)来计算出水质的分数,并通过水质分数来判断河水水质的好坏。
表2 生物水质监测评分表
如:假设孩子们在水里找到了蜉蝣蛹、蜗牛和蜻蜓蛹各10只,那最终水质分数就是:(3×10+7×10+3×10)÷30=4.33,水质属于好。在此过程中,四年级孩子们能够发现的水生生物的数量,以及他们能够识别的水生生物种类都令人惊讶,从侧面也反映了美国小学自然环境教育的成功之处。
4. 数据分析。完成了所有数据的测量和记录后,孩子们回到教室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Janet事先制作了一张大的数据统计表(如图7),并将其贴到黑板上,然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将小组测量计算到的水温、底泥温度、水深、水流速度、河宽和水质分数依次大声汇报,再由Janet记录到该表上,并将数据表拷贝好后发给每位学生,请学生们根据此份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和小组讨论。然后讨论以下问题,以此方式来帮助孩子们分析所调查到的数据。
・ 今天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 在你们组的测量结果中,有没有让你感到意外的数据?
・ 水温最冷和最高的位置出现在哪一个河段?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地方?
・ 数据总汇表上的数据有没有让你觉得有趣的数据?有没有不寻常的数据?
・ 所有小组测量的数据中,哪一个河段的流速最快,为什么?这个河段周围的地形地貌或是自然环境有何特别之处?
・ 根据表格所列水质数据,我们双生河的水质总体上是好的吗?讨论原因。
・ 根据水质监测数据,不难发现双生河的水质总体是干净的,为了继续保持双生河环境的干净,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最后, Janet针对野外探究活动和课堂讨论过程进行了课程总结,并结束了课程。
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58年,现有116个教学班,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利用校舍危房改造的契机,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规划,定出美化的近期和远期的实施目标,投入近100万资金新建校舍19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三、成果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