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学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
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
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Photoshop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装潢、平面设计、照片处理、广告等众多领域,因此,许多中职学校均开设了Photoshop课程。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生自身存在方方面面的缺陷,比如学习热情不高、学生之间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及效果。所以,中职Photoshop课程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避免让学生成为仅仅会模仿的“机器人”,要充分调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其成为充满创意的设计师。
一、当前中职学校Photoshop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职学生对学习普遍热情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厌学者居多,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是中考时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有一部分还是初中没毕业的学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他们从初中甚至是小学时期就早早地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没有了学习积极性,所以,来到中职后,他们只对电脑游戏、聊天等感兴趣,无心于专业课的学习。
2.教材内容跟不上技术的进步
目前中职学校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往往能用上好几年,随之配套的教材也一成不变,造成了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及时出现在教科书上,脱离于现实。由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这种现象严重影响到教学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一些老教材往往以简单的分析为主线,过于重视软件的基本操作,甚至过于强调理论,而例题的数量和案例分析却少得可怜,这样并不适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还有的教材系统的概念化设计思想较弱,强调按步就搬,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中职教育的实用性。另外,软件版本不断升级,但学校所讲授的版本相对落后,也使学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3.传统的教学模式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大多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演示学生观看,老师操作学生模仿”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很容易陷入一潭死水,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让学生对Photoshop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注重第一堂课的效应,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虽然学习功底比较薄弱、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比上高中的学生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思维很活跃,他们愿意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投入相当的精力,去了解、去研究、去摸索,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深入的学习,更不用说提高学习效率。有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堂课很重要,万事开头难,上好第一堂课就可以让这门学科在同学们心中留下良好的“印象”,也就是说,第一堂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第一堂的时候,教师不要太急于向学生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制作精美、色彩炫丽的优秀作品让同学们欣赏,并做简单的讲解和分析,通过漂亮多彩的画面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自己今后也有可能制作出同样精彩的作品。在作品赏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步骤简单(比如滤镜处理)但是效果变化非常明显的案例当场演示给学们们看,让他们觉得要学好这门课并不是非常困难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立足于教材,寻找更多的实用、带有趣味性的案例
要尽可能选用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教材,以案例多,涉及面广为基本原则,突出实用、通俗易懂的原则。但是,毕竟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应以教材所介绍的内容为基础,找一些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实例作为补充,鼓励学生在完成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充分锻炼自己设计、创造能力。
3.因地制宜,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传统的“你教我学”的被动式教学方式难以适应Photoshop教学的发展,教师不能过度依赖教材、照本宣科,而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将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以及趣味教学等教学方法灵活应用,融会贯通,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层次和难易程度,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习路径、通道或者蒙版等较难掌握的知识时,可多采用趣味教学法,通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案例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自由放松的气氛,从心理上不惧怕、不回避学习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的效果;再比如对于一些复杂的广告平面设计,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任务为引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方式,由老师提出大致要求达到的效果,学生则根据掌握的知识自行设计,制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动权由学生掌握,而教师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加以点拨和指导,这对学生开发设计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是非常有效果的。
为了促进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确保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校本教研的目标任务
(一)“校本教研”是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现场,以教育行动为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提升教育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方式。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是提高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深入推进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温州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机构和学校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健全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组织,探索以示范校和乡镇中心校为龙头的“联片教研”,建构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模式,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能力,加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加强与教科研部门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探索具有我市特色的校本教研评估办法和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一支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队伍,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创建一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
二、落实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研组和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的需要,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定期开展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计划、人员、内容、组织、评价“五落实”,提高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学校要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合作交流为基本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和方法;要善于把握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课题,如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分层次教学、整合教学、评价改革等重点、难点组织教师集体攻关。职业学校要强化校企联合,共同开发适合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课程,充分运用企业的技术、知识、场所和经费等资源,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学校要探索教学、教科研、培训一体化模式,把教学工作、教学研究与培训进修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参与式培训。加强与教科研部门、其他学校以及大学课程中心等方面的联系,建立跨校际专家的对话和研讨的平台,使教师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尤其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四)学校要根据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修订和完善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教师学习进修、课题研究等各种制度,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
(五)各县(市、区)要以示范校、乡镇中心校为基地建立教研片区,确定教研片区和基地学校的工作责任制,在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由基地学校定期组织片内学校的教研活动和片区之间的交流活动,充分利用示范校、乡镇中心校的教师资源、物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加强薄弱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
(六)教科研机构要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式,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检查式”工作方式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工作方式。教科研员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要联系一所学校,深入课堂,以点带面开展校本教研,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三、建立校本教研工作的保障机制
(一)各县(市、区)课改领导小组要切实担负起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与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建立工作小组,建立工作会议制度,专题研究校本教研工作。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建设规划,建设好“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调研、督察和指导;把校本教研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范围,作为对学校和教科研部门进行新课程实验评估、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对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基地校给予人员和经费方面的支持;依照《温州市中小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价标准》和《温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示范校和“联片教研”示范片评价标准》,开展优秀教研组或备课组评选活动和校本教研示范校、联片教研示范片区评选活动。每年要举办一次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通过各种形式总结、交流和推广校本教研的成功经验,树立先进典型。
(二)各县(市、区)教育局要重视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的建设,配足配齐教科研员,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注重教科研员的进修和培养,不断提高教科研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建立工作人员和教研员联系学校和教研片区制度,建立名校、城区学校联系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制度,建立由中小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和高校专家组成的分学科分专长的专家资源库,设立专业支持“工作菜单”,通过各种形式为农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一、加强许可证管理,严禁买卖、出借《办学许可证》行为
《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培训学校取得办学资格的证明。各民办培训学校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按《办学许可证》中所注明的地址、层次、内容、形式办学,不得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不得将办学资格和办学项目委托或承包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办学地点,不得擅自增加、变更办学层次、内容和形式。
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属初次违法的,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并警告,在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经整改后仍不达要求的,予以责令停止招生,继续进行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拒绝整改,或继续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凡买卖办学许可证,情节严重的,直接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在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退费行为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须报物价部门批准或备案,并公示。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费须按照批准或备案后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收取费用时,须及时入学校帐户,并向学生开具合法票据。
民办培训学校举办学习期限在一年以内(不含一年)的教学班,按学期收费,不得跨学期预收费用。举办一年以上的教学班,按学期或学年收费,不得跨学年预收费用。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退费工作均应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办理学生退费须开具正式凭据。
学生入学后因故要求退学退费的,须向民办培训学校提交书面申请,阐明理由,出具收费票据。
因民办培训学校有刊登、发放虚假广告(简章)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或确属校方原因,学生要求退学退费的,民办培训学校须退还学生所交纳的全部费用。
开学前,学生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民办培训学校扣除报名费后,应退还学生所交纳的其余费用。
开学后,学生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民办培训学校原则上按实际学习时间扣除相应的学费及报名费、资料费后,退还学生所缴纳的其余费用。原定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的,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算,不足一月按一月计算;原定培训时间在一周(含一周)以上、不足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实际学习时间按周计算,不足一周按一周计算;一周以下的短期培训,实际学习时间达到二天或40%的,可以不退费,不足二天或40%的,视情况退费,最高退50%。
三、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广告宣传行为
民办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各项规定。招生简章和广告应载明必须告知的内容,办学内容应与《办学许可证》及学校章程规定相符,不得有虚假、误导等内容,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
民办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
四、开展教育评估督导,依法加强管理
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督导。评估督导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民办培训学校须每年进行自查,向主管教育部门书面报告办学情况,按要求进行资产评估并提供由会计事务所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发文、网上公示或在报纸上公告等途径,向全社会公布所管辖的民办培训学校评估督导结果,并视情况对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培训学校给予奖励。
对违法、违规办学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方法意见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大纲,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数学概念大约有500多个,这说明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数学概念的学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理念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去判断、推理数学知识,从而强化了数学系理论知识,提高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理解力和认知程度都比较差的因素,只是一味地把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通过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传输给学生,并且明确要求学生背诵数学概念,使得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真正含义,更别提在习题练习加以运用了。
另外,老师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任务进行授课,将数学概念分开来讲解,小学生还不善于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使得小学生学到的数学概念零散、琐碎,不利于小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整体把握。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策略
1.从生活实例引入
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认识新事物时往往注重直观形象,不善于抽象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感性材料,为学懂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的感性材料,就是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实物、模型、图片等,从这些生活实例引入数学概念,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从而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关于数学教材中的点、线、面、集合等基础概念的学习,直线的概念,可以这样描述,用直尺在作业本的空白处画一条线,这条线就是直线;另外关于面的描述,可以用课桌面、黑板面、板凳面来说明。对于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单纯的字面解释并不为小学生所理解,所以可以用实物模型加以描述,如圆柱和圆锥的数学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来了解它们的本质属性。
2.从具体到抽象的引入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抽象能力。教学过程中,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演示以及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会一些抽象图形的概念,比如:教材中“角的初步认识中”我们可以从五角星、三角形、四方形等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原型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再通过学生对于不同角的比较分析中归纳出角的共同属性。
3.从情境设疑引入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大,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有兴趣的问题都会主动积极的思考,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应到学生对所学概念的初步了解,比如:小学教材中“体积”的概念,比较抽象,老师可以取一杯水,再往水中扔一块石子,让学生思考石头丢进水中,为什么水会溢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对石子占用了水的空间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对了“体积”有了更加形象的理解。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养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4.通过“举一反三”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源于小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对未来的数学学习百害而无一利。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老师应该在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刻理解数学概念。比如:学习“圆的认识”后,除了教材中字面意义对于圆的定义的界定,老师还可以运用生活中车轮的例子再对圆的定义进行界定。
5.重点把握数学概念的“重点字”与“关键词”
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概念的重点字和关键词的把握,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概念学习,所谓数学概念的重点字或者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概念的一个条件,可以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和记忆概念。比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其概念中“只有”这个词是关键词,也是梯形概念的一个条件,换言之,就是不但要有一组对边平行,而且必须是唯一的一组对边平行,如果把关键词“只有”去掉,那么就会和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弄混,不利于学生以后数学概念的学习。
6.概念引入时提高吸引力
小学生的玩心比较重,单纯的让他们学习鼓噪无味的数学概念,即使能够逼迫他们背诵记忆,也不能使得他们更好的运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要化枯燥为生动的引入数学概念,使得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圆的认识”一课中,可以设计寻宝活动,当老师提出“我在教室的某个位置藏有宝物”的时候,马上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教师设定的有数学意味的情境中去,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圆的含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特性,采取合适恰当的概念教学策略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小学生的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教学周刊,2011(06)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全并规范全区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预防并及时、有效、妥善地处理各类教学事故,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小学管理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教学事故是指教职员工在教学管理及教学活动中,因本人主观过错或过失所引起的,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或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学校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教学语言或行为。
第三条教学事故依据教学工作与管理工作,分为教学工作事故和教学管理事故两种。
第四条教学事故根据事故的性质和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分三个级别:一般教学事故,较大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
第二章教学事故
第五条教学工作事故
(一)一般教学工作事故
1.教师擅离课堂;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拖堂超过3分钟以上。
2.教师不备课上课;上课无教案;不按要求准备教学素材或设施;教学内容出现明显的知识性错误。
3.不按学校课程安排上课;或未经学校职能部门批准,随意调换课程、增减课时、请人代课或代他人上课;随意改变上课地点。
4.布置或批改作业马虎随意,批改后的作业未及时向学生反馈,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5.实验课等不按实验规则组织教学。
6.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无故相差4课时以上。
7.教师在上课时,所携通讯工具发出声音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8.教师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或布置超过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作业量。
9.监考迟到1分钟以上;擅自请人代监考;监考时以各种方式要求学生提前交卷。
10.试卷分装有误,差错率达总份数的10%。
11.在监考过程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抽烟、闲聊、看书报、批改作业或试卷等);不严格履行监考职责,擅离职守。
12.批阅试卷不认真,出现差错在5分以上或判定等级失误;经核查,一个班级(或一个考场)需要更改成绩(等级)的试卷份数超过该班级(或该考场)试卷总数的10%。
13.不在规定时间和地点阅卷、评分、评等、报送成绩;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二)较大教学工作事故
14.教师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超过10分钟。
15.教师随意占用非本人所教学科课时授课。
16.组织课堂教学不力致使课堂教学秩序混乱。
17.教师不备课上课、上课无教案等现象一学期达三课时。
18.上课时间随意让学生离开课堂另做别事。
19.无故不按时参加、或不按时完成、或不接受学校及上级部门布置的教学研究工作。
20.擅自取消已安排的教学活动。
21.教师无特别的事故,在上课期间拨打、接听电话或发信息等。
22.监考迟到10分钟以上。
23.监考中对学生答题进行暗示、提示。
24.因命题、制卷中的人为原因,造成考试时试卷短缺,或考试时间延误。
25.考试试题有严重错误未能事先发现,影响考试正常进行,造成考试延误、中断或失效。
26.由于监考人员失误,造成考试结束后收回试卷数与参加考试人数不相符;不按要求装订试卷;遗失学生试卷、考试成绩,致使学生成绩无法确定。
27.未按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在考试阅卷中有行为,如阅卷时给本班学生或其他有关系的学生加分、加等级,或故意压低别班学生考试分数。
28.按考试成绩给全体学生排名次,并在公众场所张榜公布排名结果。
29.采用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分数或等级)的方式来惩罚学生;随意给学生记零分、打不及格的分数或评定不合格等级。
30.由于教学原因或命题原因,一次水平测试(或一门学科)不及格或不合格学生数超过参考学生总数的40%(高三可适度调整比例)。
31.不按规定要求和程序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定,导致评定结果严重失误,失误率超过参评学生总数的5%。
(三)重大教学工作事故
32.在教学过程中散布违背国家宪法、法律法规,或带有封建迷信、及其它思想内容不健康的,违背教书育人基本宗旨的言论。
33.教师上课迟到或提前下课超过20分钟,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进程;或未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擅自停课、旷课。
34.教师酒后上课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违纪行为。
35.教学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妥善处理,造成事态恶性发展。
36.教职员工对学生有打、骂、停课、赶出教室或训斥、讽刺、挖苦、侮辱等行为;贬低、嫌弃、排斥、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各种方式打击报复学生。
37.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或授权,擅自舍弃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必修内容1/4以上。
38.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向学生推荐购买自编(或参加编写)的教材或教辅材料;擅自向学生发放讲义、辅导材料并收取费用,或向学生兜售辅导材料等。
39.歧视后进生;随意拒绝后进生上课,将其赶出教室或学校;不给后进生批改作业,或胁迫其不能正常参加考试等。
40.组织或变相组织、直接或间接参与违规办班、补课或组织学生有偿集体培优辅差等。
41.因未履行工作职责,造成所任教班级纪律混乱,致使所任教班级一学期内出现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等恶性事件,小学达一次以上,中学达二次以上。
42.学生旷课逃学,科任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不在课堂,或发现后未及时向班主任或学校通报;班主任发现后未能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和家长报告。因处置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
43.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在教学活动中,因教学指导和管理不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使学生及其他人员受到伤害。
44.监考教师缺席。
45.随意变更考试时间、地点、学科或内容。
46.以各种方式泄露或变相泄露试题和考试内容;试卷在印刷、传送、保管过程中泄密。
47.对学生考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上报;放纵考生舞弊;对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导致考场秩序混乱。
48.违反规定,私自更改学生考试成绩或等级。
49.未经考生同意,擅自更改考生的报考志愿。
50.因人为原因,延误考试的通知和报名工作,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参加考试或考试成绩无效。
第六条教学管理事故
(一)一般教学管理事故
1.教学环节安排失误(如排课失误等),造成教学人员不到位,影响教学活动实施。
2.超过规定时间达2周以上或不按规定提交教学进度表;教学组织计划安排出现差错或混乱。
3.教师已事先请假并经批准调课,管理人员未能及时作出安排并通知学生和老师,影响教学秩序。
4.因安排课程或考试不当造成教室使用冲突,或造成无教师到岗上课现象。
5.因人为原因,造成学生成绩登记严重失实,或学籍档案混乱、变更手续不全、记录不明或失实。
6.教学设施设备运行不良或损坏,无特殊原因超过3天仍未修理,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
7.铃声、广播声不响,乱响,有误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8.随意调整班级教室,或上课时间随意叫出教师谈话,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9.教室或其他教学活动场所卫生状况差,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果。
10.因安排不当造成考试科目、时间、地点、监考人员等冲突,导致考试不能正常进行。
11.不按规定布置考场;不按规定安排监考人员。
(二)较大教学管理事故
12.人为原因导致较大范围师生缺课、停课,漏考、停考。
13.有关放假或全校性教学调整等工作,因未能及时通知或妥善安排,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14.升旗、早操、集会、外出等集体活动,因管理措施不力,造成学生纪律非常松散或发生安全事故。
15.违反有关规定,擅自代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并向学生收费。
16.粉笔、黑板擦等教学设备不能及时供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学实验设施、器材、用品等不能及时供应或准备不充分。
17.因人为原因,不能按规定提供教学要求必备的音像、图片、仪器、标本等教学辅助用品。
(三)重大教学管理事故
18.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或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
19.接到报告后,未能及时处理教学事故或学生矛盾,导致事态进一步激化并造成严重后果。
20.学校教学管理混乱,致使某个年级或学段出现大面积后进生现象,或导致大量学生厌学。
21.学校不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随意停止课程;不严格执行规定的作息时间,随意提前学生到校时间或推迟放学时间。
22.随意变更教学计划,组织师生参加商业性的社会活动,或随意借用、出租校舍致使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23.在规定的保管时间内,丢失学生原始成绩、原始学籍;故意出具与事实不符的学历、学籍、成绩等各类证书、证明。
24.因人为原因,造成工作未能按计划和有关规定开展。
25.无特殊原因未能按计划完成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课程设置、试题设计、教学实验及教师培训等工作。
26.因提供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造成安全事故。
27.因校内原因造成停水、停电而未能及时修理,导致教学活动中断,严重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进程。
28.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维修未能错开教学时间,因安排不当或施工管理不当而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29.因人为原因,错误或违规放置设备而造成学校安全事故。
第三章教学事故的认定
第七条教学事故由当事人或发现人、知情人在发现后及时向学校职能部门(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报告,职能部门须作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当事人所在部门。
第八条事故当事人所在部门负责调查、取证、核实,按一事一表的方式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对事故级别与当事人提出初步认定与处理意见,送交学校职能部门。
第九条事故责任人只能是个人或多人,不得以部门、单位或集体代替。
第十条一般教学事故可由职能部门认定;较大教学事故可由分管领导认定;重大教学事故须由校长认定,特殊情况下须由学校领导集体讨论认定;如事故责任人为校长,则由镇教育组(区直学校由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认定。
第四章教学事故的处理
第十一条教学事故的处理原则上由校长负责最终决定。一般教学事故由当事人所在部门提出处理意见,职能部门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并报校长;较大教学事故由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分管领导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并报校长;重大教学事故由分管领导提出处理意见,校长作出初步处理决定,特殊情况下须由学校领导集体讨论作出初步处理决定;如事故责任人为校长,则由镇教育组(区直学校由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处理。
第十二条一般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当天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较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两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重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三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职能部门负责将初步处理决定通知当事人及所在部门,受理当事人申诉意见,督促执行处理决定。
第十三条各级教学事故的处理意见与决定应有书面记录,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如实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一式两份),职能部门存档一份、事故责任人一份。
第十四条各单位在对各级教学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同时,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可能降低事故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第五章申诉与仲裁
第十五条事故当事人对事故的初步认定、处理不服的,有权申诉。
第十六条各中小学校应设立受理教学事故申诉的职能机构或部门,指定具体工作人员,由校长直接领导;并成立由学校工会主席牵头,有学校各方代表参加的教学事故仲裁委员会。
第十七条当事人应在接到事故初步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内,向职能部门提出申诉。在规定时间内,当事人未提出申诉,初步处理意见即认定为最终处理意见。
第十八条当事人向职能部门提出申诉,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职能部门应立即受理,并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然后将核实情况及最后处理意见提交学校教学事故仲裁委员会仲裁。事故仲裁委员会仲裁决定为教学事故处理的主要依据。学校依据仲裁决定作出行政处理。
第十九条仲裁决定和学校最终行政处理决定应在申诉提出后一周内作出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决定、学校行政处理不服的,可向镇教育组(区直学校向区教育局)提请改正或撤销。
第六章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教学事故经学校最终认定并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后,须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并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视事故级别和情节轻重,分别给予以下处分:一般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内部通报批评;一学期内累计三次一般教学事故,视为一次较大教学事故。较大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警告处分;一学期内累计三次较大教学事故,视为一次重大教学事故。重大教学事故给予事故责任人严重警告处分,取消事故责任人该学期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的评选资格,取消该学年接受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资格;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极坏的,由行政部门直接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教学事故不是由当事人造成的,或系当事人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经查实后当事人对教学事故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如果教学事故的产生原因是当事人旷工,对当事人除按旷工进行处理外,还要按教学事故中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结果记入责任人个人业务档案,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奖惩、职务评聘、晋职加薪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南海区中小学(含民办中小学)在职或在聘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均适用本意见。各中小学可根据本意见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校《教学事故处理实施细则》。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第二十五条本意见第三章中未列举的其他类似行为,按照本意见规定,对照相应条款进行认定和处理。本意见未作规定的其他违法违规事项的处理,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六条教学事故是必须防止发生的事故行为与危害现象。各中小学要制定教学事故预防工作预案,建立健全教学事故预防工作机制,预防教学事故发生。各中小学要建立教学事故稽查制度,聘请若干名作风正派的干部、教师、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士担任稽查员,从事教学事故稽查工作。
第二十七条需镇教育组、区教育局认定、处理或按规定要求上报的事故,各中小学须按规定时间和程序上报;特别重大教学事故须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凡隐瞒不报或延误报告的,视校长为事故责任人,并按有关规定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第二十八条与本意见相关的各种教学事故的投诉、申诉,依次由各镇教育组和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受理并处理。
第二十九条本意见自2006年7月1日起试行。
第三十条本意见由南海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记录表(试行)
事故责任人
所在学校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经过
事故登记人:
事故性质
a.一般教学事故b.较大教学事故c.严重教学事故
事故认定时间
事故认定人签名
事故处理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事故责任人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注:
1、本表一式两份,职能部门存档一份,事故责任人一份。
2、一般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当天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较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两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重大教学事故应在事故认定后三天内初步处理完毕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3、事故当事人如对事故处理意见有不同意见,应在接到事故处理意见之日起三天内,向校内申诉受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填写《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在规定时间内,如当事人未提出申诉,初步处理意见即认定为最终处理意见。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事故申诉表(试行)
申诉人填写
申诉人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地点
初次认定性质
a.一般教学事故b.较大教学事故c.严重教学事故
初次处理意见
申诉理由
申诉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受理部门填写
调查结果
签名:日期:年月日
再次处理意见
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教学事故
仲裁委员会意见
仲裁委员会代表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校最终
行政处理决定
校长签名:日期:年月日
申诉人签收
签名:日期:年月日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校本培训制度,促进校本培训健康和持续发展,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根据教育部、省、市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1.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建设教师基层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小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训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训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
2.校本培训要与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要以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让教师更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让班主任更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校本培训要与高校、教科研、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校本培训既要有规范的要求,又要有灵活的安排。中小学校为校本培训实施工作的主体,学校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班主任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以及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各项培训。
2.培训项目主要有:⑴新教师培训;⑵青年教师培训;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⑷班主任工作培训;⑸教师学历提高培训;⑹学校中层干部培训;⑺新教材培训;⑻信息技术培训;⑼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等。
3.校本培训的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考察等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设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案例反思、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网上学习、教学行动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训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作考察调研分析。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2.评议计划阶段: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人员评议校本培训计划,评议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学校,并把校本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3.实施计划阶段:各校按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校本培训的计划书、培训记录、学员成果、学员成绩、书面总结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检查反馈阶段: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到中小学校检查校本培训的开展情况,了解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中小学学校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教师进修学校应把校本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组织经验交流,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2.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的任期目标。中小学校要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
六、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教育评估体系,纳入学校考核的范畴,纳入校长的目标管理。
2.区教育局每学年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考核和专项检查。
3.开展校本培训实验和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发挥校本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校本培训活动。
4.对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
七、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校本培训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档案,完善校本培训档案登记制度和工作监管制度。
3.设置专项经费,保证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各校要在教育经费中设立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学校校本培训费用。
4.创设条件,保障实施。各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学习环境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时间、信息和其它资源保障,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层学习型组织。
八、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是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学校教研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学科教学为目的,在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教师研修实践表现出明显的超学科性质的空泛倾向:一些课改培训模糊学科边界,忽视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仅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识理念的讲解上,包括一些名师在内的公开课,数学课不讲逻辑,语文课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越来越强调以课题为核心,按专门化的科研之路展开,在课题设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与结题鉴定上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而对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中的创造性劳动很少关注,考试命题被视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很少纳入正规的教科研活动的视野;等等。
2007年暑假,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组织4500多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其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言文翻译能力不强,与“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数学教师思维方式单一,运算粗心;英语教师词汇量明显偏少;物理教师动手能力差,实验题得分率仅40%。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师身上普遍暴露出来,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素质不高、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帮助师范学生过好学科素养关有关,也与教师在职研修活动的偏颇有一定的联系。现场独立教学设计测验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以高中历史为例,让教师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专题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在45个教师中,约49%的教师没有导入设计;70%的教师虽考虑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却没有如何突破的具体方法、措施,没有学生活动的预设与学法指导;约89%的教师有“练习”这一环节的标题,却无针对单元内容的具体的练习设计。工作若干年的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清楚的,甚至也能说出教学方式变革的主导理念,但由于平时一味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自身缺乏对学科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与把握,因此在独立备课的情况下设计不出具体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式。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会备课、上课;离开了参考答案,就不会解题;离开了标准化习题集,就不会设计练习、出试卷,其所谓的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实践从何谈起?不能独立教学,又何来专业自主?
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应当关注哪些问题?
1.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教师要认真学习并深人理解课标理念与学科教学要点,更要进一步关注教科书是如何呈现课程标准的,包括具体的呈现内容与方式,要进行不同教科书呈现内容与方式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校情与学情,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规划、充实与完善,既要走进文本,走进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开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将课标与教材联系起来研读,将不同版的教材进行比较阅读,对呈现内容与方式进行必要的重组,这应当是学科教研组进行备课研讨活动的重要话题。
2.教学内容的深度阐释。对教材的钻研绝不能止于把握它与课标的关联,还要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诠释蕴含在文字、符号、图表中的意义。衡量教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钻研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有几个重要指标: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学内容在横向与纵向上的结构关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恰当的事例对概念、原理、定律的实质作说明;三是是否把握其中所渗透的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论准则,尤其是是否把握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在特定单元、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与挖掘。
3.教学任务的分析。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陈述学生应当学什么,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里有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也就是从预期的终结性学习结果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预先获得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必须经历哪几个阶段?关键环节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会引起怎样的误解?在教学任务分析中,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已有的实践经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教师总是在关键环节重点)上花力气.在容易误解的地方(难点)下工夫。
4.学习内容的呈现。用什么程序与方式将特定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呈现出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3类:一是讲授教学。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经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作必要的举例、阐释、板书,学生主要通过聆听、观察、记录进行接受式学习,整个交往过程主要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二是对话教学。问题引导,双向互动,和而不同,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平等参与,共同活动。在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相当重要,而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动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定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自主性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学生成了互动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学交往的内容、进程与方式。教师在进行备课研讨活动时,需从中作出明智的选择与优化组合。
5.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合作,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对学生独特感悟与个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学生导向的课堂教学秩序;等等。
6.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这涉及对课标中关于不同学习要求的准确理解把握(如关于认知学习中的知道、辨认、说明、应用;体验学习中的经历、感受、认同、形成等等)围绕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设计相应的练习与测验题目(不仅仅是纸笔测验),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观察、记录与诊断分析,并据此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上述每个专题的研究与解决都必须建立在有关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同时又不同于学科专家的专门探究,而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加工。它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化与生成,而不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开展专门化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性强的精练题等。尤其不要片面地将编精练题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试题的研制既要吃透课标、考纲与教材,又要了解学情,善于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取材、设问;要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给日常教学以正确的导向。学会命题同学会上课一样,同样是教师的真功夫。现在需要的是将原本属于教师的考试命题、学业成绩评定的权利还给教师。
如何组织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积累、交流与分享的教师研修活动,这是个难题。现有的学校教研组建设比较重视制度建设,应当说,这对于推动教研组活动步入正常的轨道,改变教师专业发展中孤立无援的状态是有益的。但制度是把双刃剑,它能将组织成员的不规范行为管束起来,也能将其创造性和主动性压抑下去,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制度。制度规定的是最基本的、共性的东西,是应当守住的底线,但制度无法涵盖现实中千变万化的各种情况,规定太多、太死,必然会造成组织的僵化、死板、低效,扼杀教师的创造性。促进学科教学知识增长的教师研修活动要体现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教师的个人特征。如有的学校组织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大赛,从语言(演讲、朗诵)、书写(粉笔字、钢笔字)、写作(中文、英文、日文写作)、操作(实验能力、解题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艺特长(琴、棋、书、画、歌、舞、摄影或其他绝技)等方面展开,有学科个性,还为教师多方面的才艺展示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张扬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 “教学做合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相当明确,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应该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主张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做合一”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作为方法来说,它是要解决“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作为生活的说明来说,它普遍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传统的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学与生活的脱轨、学和用的分离十分普遍。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把课改精神对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观点,细细品味,会发现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当前的课程改革精神,其实质与基本教育理念是完全一样的。二者的契合点都是注重实践体验,关注学生成长,尊重学生人格,都是为了培养和造就个性鲜明、勇于创造的新人。下面我根据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导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陶行知说:“首先是先生做,在做上教,学生才可在做上学。”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根本,教师的教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必成“待装知识的容器”,成了陶行知所说的旧时代学生读书:读死书。他强调,教学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解、分析、灌输,学生听、看、被动接受。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躬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与学生谈心,等等。不要居高临下,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得到共识、共享、共进,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往,教师则是“平等中的首席”,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尊重、鼓励与赞赏,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教师、学生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主体的积极参与,就是主体的投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学生并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作学习的机制,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过程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如:上数学实践课《数学万花筒》,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方格纸上涂出36个格子,让学生涂一涂、议一议、看一看能涂成什么形状。接着在老师的鼓励下,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设计的问题:1.怎样才能更容易数出36个格子?2.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图形周长最长?3.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图形周长最短?学生在思考、比较、研究、再创新的涂色中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课学生感到不枯燥,数学知识也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只要学生勤动脑、多动手,就完全能学好。这样的教学不仅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体现了合作精神,而且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与实践经验的联系,从“书中学”到“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数学研究的是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事物。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原形的,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在回到书本上来。比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了数学,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过程如下: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又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25)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3岁,那老师几岁呢?(28)28也是一个数量,那大3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老师手里有几张牌?(11)不对,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2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通过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在这节课中,我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碎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学生会习惯于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教育与生活和谐统一发展的体现。教育不应是孤立的,而应走出校园,扩大范围,把教育扩展到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劳动、实践,自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主动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一版.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