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

第1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和总结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事物的发展,进而为高中物理的深入教学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大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初中生具有创新能力,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处于培养当中,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充满了好奇,因此,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思维特点,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教育教学,实验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而且丰富的生活素材也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通过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教学实验,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关于电的现象认知将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进而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等基本的电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认知。

二、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内容虽然相对简单,但因为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使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借助物理实验等形式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关于电流方面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公式的基本应用和推理过程,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真正了解物理的本质。

三、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

第2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全国上上下下、许许多多的初级中学也进行了教学的改革。物理教学是初中教育中基础性的一环,也受到了这种趋势的影响。但是,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在许多课堂中情况创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要继续深化初中教育改革,就必须认真研究这些问题。

一、情境创设的基本理论

情境创设理论是随着近现代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主要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有目的的结合书本上特定的知识内容,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以及一定的大纲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创设的一定的富有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方法[1]。

二、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

(一)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就目前来说,经过调查后我们发现,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形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第一,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也只是为了完成上面的考核任务,而简单的将情景教学布置下去,没有真正的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总结原因,还是归根于许多的学校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只是片面的追求分数的最大化,而且情境创设教学法离不开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许多初中没有能够实现的;第二,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情境创设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但是我们的教师往往只是机械化的执行任务,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导致情境创设一直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深入实质[2]。

(二)教师能力存在明显的不足

情境创设对于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但是,反思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情境创设教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个是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城市初中物理教师的能力相对比较足,而且接受的后天培训也比较多,相比于城市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能力则相对不足,而且很多学校也没有重视对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培养;另外一个两极分化,就是年轻的教师相对而言接受情境创设教育理论的能力比较强,往往能够针对物理教学课堂进行设计,但是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在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情境创设教学理论[3]。

三、提高情境创设能力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情境创设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地位,努力促使学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生的热情,在情境中提高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把握。比如说在讲授液体压强的课程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准备一个开有孔洞的塑料瓶,让学生分别将塑料瓶划分出几个不同的等分,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在不同刻度线的时候,塑料瓶孔洞能够出水的最大距离。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直接形成深度越大、压强越大的基本物理观念。

(二)要综合考虑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距,会在知识的接受方面体现出一点差异,这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情境创设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促使全部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4]。根据以往的经验显示,很多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足,往往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就开始心不在焉,往往没有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在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努力的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小组中促使学生进行互相学习。

(三)要提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创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本质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的热情以及一种追求真理的态度。因此,在情境创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结束语

根据研究显示,随着新方法的提出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越来越大,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为我国的初中物理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取得的效果也不错。我们必须不断深入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将情景创设不断用于初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纪媛.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150

[2]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07-108

[3]纪媛.浅析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135-136

第3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再次成为教育工作者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要实现物理有效教学,则应根据物理教学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身边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1 农村初中物理面临的教学现状与困境

物理学科,是涉及知识面最广、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自然学科。在许多偏远的乡镇中学,有关物理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资源也较落后,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中,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推动作用,实验赋予了物理学科思想和内容,实验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条件,使得原本在物理教学中占很大比重的试验教学遭到限制,得不到正常开展,学生只能很枯燥的接受一些理论知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物理理论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这让一些学生在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融合、应用等方面逐渐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后,学生会开始觉得物理难学,从而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甚至开始讨厌物理这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这使物理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大部分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的整体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久而久之,学生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感,而农村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其他教学条件较好的学校中的学生相比,要薄弱一个或多个层次,这让学生对思维、推理能力都很强的物理学科更加敬而远之,最终使得物理学科在学生心中地位低下,这些都使得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有效教学难以实现。新课程要求现代教学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但这样的教学环境实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农村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

2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

物理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活动,二者紧紧扣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要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处理好“教”与“学”二者的关系入手。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而且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所以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彻底摒弃过去陈旧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更多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到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使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始终坚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⑴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是最先被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无形课程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摆脱了那种在老师威严下学习的压力,无疑会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却由于社会地位、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因此,要想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应首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那种“教师绝对权威”的认识,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尊重班上的每一名同学,努力地融入班级中,增加对班上同学的了解,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参与、发现、体验、感悟物理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⑵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教师要真正做到却相当的困难,因为一个班上不可能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处于拔尖水平,有些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或多或少的忽略了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这样做会给这些学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使他们逐渐丧失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老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帮助,因为只有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了,班级的整体成绩才能有较大的提升。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⑶教师要努力做好物理教育研究;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人类脑力大解放、大开发的时代。而物理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一块重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主体创新是当代教育的主题,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动力,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社会要求未来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不断求知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学钻研能力,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以至于学生养成“等、靠、要”的不良习惯,抑制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过分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轻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物理教学的层面来实现上述种种要求,指的就是物理教学在达到新课标要求上的有效性。要使学生在素质、能力等方面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该担负起最多的责任,尤其对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做相关的教育研究,多做正确的、深入的、对农村学生发展适用的研究。以农村学生为研究对象,制定有效的研究计划,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全面收集材料,从根本上了解和认识农村中学生特殊的发展历程。最后,从学生的特殊性出发,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的开展物理教学工作,避免物理教学的盲目性,逐渐实现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⑷做好物理课堂教学的诊断和观察;

积极开展物理教学评价在现代物理教育中,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物理教学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通过观察诊断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课堂观察与诊断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因此,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十分必要。在物理教学中,课堂观察除了对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有较大帮助外,还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彻底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为学生各种基本物理素养的塑造指明方向。

新课程下的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在物理课堂教学观察和诊断的基础上开展的一项检查性、总结性的教育工作,其目的是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检查物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检查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检查教师是否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检查教师教学是否符合农村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很好的达到物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则实现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我们就更近了一步。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共享,共同交流和探讨,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热爱。同时形成丰富的物理思维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在课后,注意鼓励学生各自组成物理设计小组,鼓励和指导学生制作物理模型,如设计和指导学生制作电脑散热器等,将理论用于实践。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教师,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第4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1要求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的责任意识,加强责任教育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学习责任,就不可能把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将来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实质上就是被动学习,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两者的学习效果相差较大.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违反了纪律、犯了错误,教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以后,有的学生会把书一推,厌学情绪很严重,认为学习是为了别人,老师批评教育不应该,甚至以不学习来威胁老师,这样的学习就是严重缺乏责任意识.此时,我们教师要抓住教育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学习的主要目的和意义,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己那样做是错误的行为,让学生认识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习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满足自己将来的发展需要.只有解决了学生思想上的本质问题,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才会去乐学,好学.也只有当学习的责任加强了,学生才能真正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学习情境,引发所有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求知之中.比如笔者在讲“汽化和液化”时,让所有学生在手上擦一些酒精,感受一下汽化吸热,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让学生来定义什么是汽化?了解汽化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并举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汽化现象,什么时候应用了汽化,什么时候减少汽化,学生通过实验的体会,会努力寻找答案,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知道了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就会更加乐于学习物理知识.教师应多从生活中捕捉物理现象,拉近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周围,理解物理知识的价值.

3努力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好恰当的学习方法,因为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好物理知识,也要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物理.因此,物理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与物理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对物理实验实行创新设计,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物理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合理化改进创新,使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和探究,使每个学生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4努力开足开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物理教师要做好创设问题情境.合理新颖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通过学生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点拨会使探究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问题引导教学应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应该改变这种方式,使问题教学进行创新,使问题教学在构建新旧知识的连接上,使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能够稍微努力就能达到探究的目的,通过学生的努力就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在教授“分子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从不同的实验角度进行分析,对看到的现象,进行实验分析,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表扬激励探究成功的,鞭策不成功的.对于分析探究不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笔者告诉学生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究,才能取得丰富的科学知识.这样做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

5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极强的引导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加上实验探究会有所发现.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物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物理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就应该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们都非常重视质疑,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贵知疑.”质疑是学生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探究的理想方法.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让所有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开创探究,懂得质疑,懂得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得以提高.

6加强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将初中物理知识与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不仅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的习惯,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比如,笔者在讲解“浮力”的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根据浮力的相关理论知识,应该先向学生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在液体和气体中,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向上的托力,这个力才是浮力;浮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是相反的,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或气体的压力差.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把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7.结语

第5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混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得到深化,以构建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桥梁为基础形成的混合课堂教学,正在成为当前中学甚至更高层教学改革的趋势,搭建更合理更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混合课堂的模式,在不断信息化的社会得到充分肯定,因此研究其实施现状与改进策略对当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混合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初中物理教学也要不断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在教学上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在建立最优化的物理教学模式下,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成效,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学生的的信息技术能力。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混合课堂进行了深层次分析探讨,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一、消除差异,尊重并加强基础平台的构建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搭建首先需要消除两个学科教学之间的显著差异,将差异之间有机结合,通过一定的方式达到深层融合,该过程是指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通过信息技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其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在授课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以教材为客体,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辅助设备媒体等各个教学教学环节上,经过有机组合达到相互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整体优化,在消除差异的同时以高效的教学模式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的对两种教学模式的尊重与切合,加强了信息技术在构建基础教学平台中的作用。

例如,在讲“声现象”的那一章中,教师根据通过多媒体演示声波的产生原理,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原理;学生可以尝试制作有关声音形成及其传播的过程,通过这样可以将信息技术很自然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使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并加强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平台的构建。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通过授课教师的引导,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完成这些应用的推广。

二、深入每一个教学环节,以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不管是在哪一个环节,自主学习始终是教学之本,各个教学环节的开展需要将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搭建建立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中。有调查表明,课堂学习学生现有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对教学内容及其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分歧,教学环节之间没有有效的连贯性,不能将信息技术有效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需要学生的习惯性和理智性的在结合创造能力,所以授课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相似之处,再结合学生课堂的表现,将这种对信息技术的处理与应用能力深入体现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光现象”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处理过的教案,以动画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关于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及其利用这些现象在生活的体现,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述这些现象定理。通过学校制作或者购进的网络平台,让学生体会网络也是教学的好方式。例如设置网络物理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库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信息学到可本省同样的知识,并且又比课程教学更高层次的内容。

三、优化实施条件,逐步增强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混合课堂的构建,不知识教学模式的改变,相应的更是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教学设施的不断更新又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把握了信息技术的更新才能将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逐步优化教学实施条件,逐步增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增强自身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有利于混合课堂本身的顺利实施。让学生在更新的教学设施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逐步增强学科教学平台的构建。

例如,“光学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依据信息技术环境创造探究式物理实验模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教学中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购进最先进的但又最使用的实验仪器,通过一定的技术过程实现实验过程的高信息技术含量。让学生在体验高科技的实验过程中,体会物理实验的原理与应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重视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增强实践能力

明确不同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教育功能,逐步提升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与教学建设的质量,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施条件,使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并将教学工作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依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课程性质改革并选择适合共有平台构建的课堂类型,充分发挥混合课堂的优势,最终实现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管理,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合理的教学目的之上。 有助于学生的转变学习方式方法的观念。

例如,在授课“物体的惯性”一课时,教师在提供些许教学器械的同时,通过技术演示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在物理现象中的体现,并通过学生不断地实际动手操作,增强对技术院里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加深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混合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不仅在教学成果上,还有课堂教学效率上都得到了最广泛的好评。逐步完善和加强初中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的混合教学,以信息带动我国教育的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同时,实现在信息技术前提下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形象的教学模式展示,给社会一个良好的教学发展态势,逐步增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法;过程

一、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过程。同时,其不仅在学生的物理操作技能、物理探索技能、自然探索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手段上,并且在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上也有所影响。通过长期合理的物理实践探究的培养,能使学生在对物理的宏观、微观上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对实践探索实际操作的逐渐熟练的同时,归纳、分析、收集、总结等各个能力有所提升。关系到生活中,对其日常处理事情的节奏与步骤可以清晰的、有条理的完成。综上所述,物理实践探究是十分重要的素质培养过程,每位教育工作者应给予一定重视,因为这是对学生未来发展极具意义的教学活动。

二、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首先实践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目前所谓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两大部分均不是十分的理想,物理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已经被灌输式、习题化的教育方式所替代。物理实践教学近些时日稍有好转,但仍是为竞争激烈的教育所压迫,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教学经费、教学方式。在教学制订战略计划时,没有将物理实践教学给予应有的重要地位,进而使物理学科成为边缘化、模糊化的辅助学科。其次在新课改改革背景的今天,物理教学不仅是为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对综合能力的训练、探索思维的培养。因此,物理实践教学的前景是良好的,但是落实到实处仍需要时间。最后对物理实践教学的素材、资料准备是十分严谨的,因而对教师的素养要求相当高。目前,对教师团队尤其是物理实践教学的教师团队的培养不是十分的重视,应给予一定的培养。

三、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探究法的过程

(1)物理实践教学前的精心准备。首先在物理实践教学之前要对其进行精心准备,包括对学生心理状态及其知识学习程度的了解,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心理预期,对实践教学讲解情况有一个了解。其次做好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对物理教学实践活动的原理、过程、设备、方法了然于胸。最后做好学生的个性化配备,有利于学生各自发挥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利用创造形象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指导,是将抽象的知识现实化的有效过程,必须在此过程中给予学生大量生动的素材,令学生产生感性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求知欲望,引导其对实验进行自主探索。

(2)物理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方法介绍。为了让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对实验内容的合理安排是必要的,对物理实验目的与方法介绍是使学生更快捷、高效地接受课堂教育效果的保证。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过程介绍,对实践探究方法理论的现实体现讲解清楚,是较好完成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在介绍的时候,有效的互动是进行实验探究的动力源泉。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有效的提问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并且自主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结论可以自主地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控制不好学生的有效提问,就会出现问题跑偏或者没有问题的情况出现,以致教学成果不理想、互动不积极、气氛不和谐。

(3)物理实践教学中的调控指导。在物理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宏观调控与现场指导是使学生真正锻炼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对其进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素质、心理差异,对每位有需要的同学进行合理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索应给予一定的支持。自主实验是学生成功进行实践探索的重点,为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就需将空间给予学生,令其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造力,我们的目标是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极大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让每位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适度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方向,自定实验方案,并给予一定的建议,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思考的有效过程,也是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过程。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宏观调控与指导是极具意义的。

(4)实践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过程,对实验结果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也是对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长期的培养后,能使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是使学生将来投入到自然科学探索必备的素养。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前期收集归纳资料的能力、实验后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防止学生成为实验室里的半成品,要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是对探究性实验探索的有效实施途径,是展现物理学魅力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的教育工具,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必备措施。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与配合,积极主动的教授物理探究知识,仔细分析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对学生予以积极的关心与呵护,是将物理实践教学顺利落实到学生生活的基础。所谓探究性物理教学即重视物理教育中的物理实践培养。

参考文献:

[1]冼维平.探究式物理实验的基本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教学论

坛,2011(18).

[2]吴新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办法[J].中学教学参

第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将初中物理课程与创新教育相整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情景不容乐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层出不穷。受传统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在考试指挥棒的制约下,部分老师仍存在以分数、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思想,对学生创新能力不加以重视,造成了大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巧设问题,实施创新教育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才会发现真理。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问题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说,对于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的教学,在使用尺子引导学生测量物理课本长度的实践中,笔者要学生将尺子的零刻度与物理课本的一端对齐,则尺子另一端的数值就是物理课本的长度,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在测量活动结束之后,笔者并没有急于总结实验结论,而是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尺子没有零刻度,应当怎样测量书本的长度呢?借助于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创新教育

知识源于生活,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结合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问题、现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学习实用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都涉及物理知识和规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元素,将课程教学中的物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碰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燃起学生的创新之火。比如说,对于电学部分的串并联课程教学,笔者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电路图,向学生展示串联、并联的区别和联系。在课程结束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等,笔者还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各小组自行设计出不同的电路图。在实践环节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兴致勃勃、兴致高昂,积极与小组成员讨论交流,不断尝试着采用双触开关、单刀双掷双控等方式,完成电路图的设计任务,满足设计活动的要求。

三、开展探究式学习,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与探究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实施创新教育,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发挥探究式学习的魅力,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说,对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教学,为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就应当摒弃传统告知学生定律为何物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自行归纳总结牛顿定律。在教学中,教师以一定的历史事件引出教学课题之后,让学生探究是什么维持物体运动,及其原因?为什么力中止后,物体依然继续运动?在光滑、粗糙等不同的表面上,物体运动的速度、距离为什么不等?按照这样的探究环节,让学生在不断总结定理之后,又不断地定理,避免学生思想的教条化,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在积累物理知识学习规律和经验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断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多媒体集声音、图片、文字和动画于一体,能够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作为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课程教学活动,对优化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方法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物理课程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开展多媒体创新教育,带给学生试听感官享受的同时,还能够将课堂试验中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等物理现象具体化、形象化,创设鲜活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以“物”思“理”,又以“理”认“物”,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另外,多媒体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扩充课程量,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信息多样化的需要。

五、拓展课外教学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阔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载体。初中物理教学做好课堂45分钟创新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生的课外教学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活动中来。比如说,教师可以安排这样一个富有创新色彩的课外小活动:让学生想办法解决如何让一个从3楼掉下来的鸡蛋不会碎裂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势必会绞尽脑汁,探索各种减缓冲击力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科学内涵的了解,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课外环境具有一定的开发性,打破了课堂与教材的束缚,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推动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当从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出发,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环境,优化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到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需要老师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教育,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上来。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初高中 物理教学 衔接 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75-02

前言:

物理学是理工科学习中重量级的学科,其不仅仅与生活知识、自然科学相挂钩,更与数学、化学以及其他学科相互关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力度越来越深入,初高中物理衔接不连贯的问题也逐渐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上不再感觉吃力,成为教师在新课标大纲要求下教学任务的重点。

一、如何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大纲要求

根据新课标的大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降低教学难度,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课本而忽略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教学方法,深入了解初中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知识,处理好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新课程理念下的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该主动删除《教学大纲》不做要求的知识点,对教学大纲中降低要求的知识点应该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清重点,有条理、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

根据下表,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根据这些理念,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主调节了,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目标的要求。

二、初高中物理衔接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教材差异

由于高中课本与初中课本对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课本的设置上便存在了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多从实验进行学生的课堂引导工作,授课环境比较活跃,而高中的物理课堂多以知识叙述性为主,知识量与信息量的增大减少了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时间。其中较强的理论性是初中学生学习时很少遇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初中的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接受高中的课程的过渡性时间,使学生产生不习惯的抵触心理,从而造成初高中教学知识的不衔接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高中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而忽视了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听讲时并不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脱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重点难点标识出来,一味的按照课本模式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难点。

由于高中物理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师在进行讲课时采用叙述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提醒与授课双管齐下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题目以及教学内容感到枯燥以及乏味。高中物理与数学等科目关联紧密,在进行物理题型的计算时会设计到数学的计算问题,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忽视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只关注公式的使用状况,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不能够熟练掌握。

(三)思维定势以及相近概念的混淆问题造成的学习干扰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养成自身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养成的习惯很自然的便运用到高中的学习中,由于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学习而言,难度较大。因此学生掌握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做题的技巧并不能够满足高中物理知识的接收,而初中物理学习的思维定势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产生排斥感,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

相同的物理概念,是学生在做题时经常搞混的,例如动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等问题,常常使学生迷惑,由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时还不能够对高中知识进行有效的对比以及归纳总结,造成学习思路跟不上,初高中的物理知识脱节。

三、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的物理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由很多原因造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改变学生知识连接不系统的现状,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更多、更有效的知识传递。

(一)找出教材的共通点

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的授课之前,应该进行初中的物理课程旁听,体验一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气氛以及初中物理课堂教授的重点。在课下对初中物理课本进行研究以及对其试题进行总结,这样在高中物理的课堂授课中,教师便可以极快的抓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出初高中教材的共通点,利用初中的物理知识层层引入,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更加容易。

(二)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高中枯燥的叙述式讲学方式,加以辅课件的讲解。虽然高中物理知识比较难理解且任务繁重,而且不似初中课堂拥有众多的试验以及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高中物理课堂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对知识进行变更式的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氛围,使高中物理课堂不至于与初中物理课堂有太大的脱节。

(三)改变思维定势

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不利于学生高中物理学习的学习方法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高中物理的课堂。

相近的概念通过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示范,并且列表进行分类比较,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不同,避免概念的混淆。

结语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更加应该顺应大纲要求,重视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做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衔接,对学生进行自主思维能力的鼓励,使初高中物理的教学与学习能够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J].物理教师,2007,28(3):7-9.

第9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艺术 教学风格 初中物理教学 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36-01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这一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中,具有别具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也成了教师对教学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新课程改革中对学习型、探究型教师的倡导,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形成自我教学风格的必要性。

“初中物理教学风格”指的是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师所具有的教学艺术风格,反映的是优秀教师在教学上所具有的一定的共性。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科目的不同,教学又有着其独特性。理科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也有其独特的思维特点,这样就对理科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制约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对概念、规律的讲解,公式的推导、证明,数字、图表的适时运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的操作程序等,都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具备流畅清晰的思路、严密准确的语言、科学务实的态度,以保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教学特色和个性,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1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给予重视

教师所在的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应注意更新教育观念,积极鼓励教师建立自己个人独特而鲜明的教学风格。

1.1 “学术自由、兼容并包”,鼓励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培养终生学习、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的。学校领导要发扬民主教学,要积极地鼓励教师建立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要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肯定并支持每一位老师的个性教学,建立教师的考评制度,摆脱应试制度的束缚。教师才会将个性特征融入教学,才会有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2 为教师创设学习条件,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对每个教师的教学个性特点要深入了解,通过多途径培养,发展其教学风格。青年教师初到岗位,缺乏经验,完全靠自己摸索,势必会走很多弯路。学校要创设条件让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师徒制”。同时,学校也应对教师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多与兄弟学校、高校进行学习交流,并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3 把教学风格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最根本的动力,对其进行合理地运用,有益于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将形成教学风格加入到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自觉性,使其教学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充分施展,提倡有风格的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对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

2 教师的自我追求和个人努力

教师自身对教学风格的追求是形成其独特教学风格的最根本动力,是其个人努力的源泉,也将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1 乐教的精神

当今教师应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而不是作为自我谋生的手段。只有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性的事业来追求,教师才能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尽情施展其才,乐享创造性的成就感。也会强化教师对教学艺术事业的追求,形成快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如此,教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自我教学风格。

2.2 苦练学科基本功

形成自我教学风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要苦练学科基本功。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形成风格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教学要有科学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符合科学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严格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对于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结构大致由两部分:(1)物理知识的系统,物理方法论的知识,物理学史知识,系统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心理学知识,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教学设计、上课(语言表达、板书、导入、提问、小节等)、复习、命题等技能。(2)较系统的数学知识,与物理相关的横向、纵向科学知识,思维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一定的哲学修养,一定的文学修养,必要的逻辑知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

2.3 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发挥个人优势

教师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明白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并能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达到自我监控,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形成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

2.4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教师在探索教学艺术的道路上既要虚心求学,又要有所创新;吸收别人的经验,是为了有所创新;博众人之彩,并能结合自己的个人特点,两者和谐融合,创建出自我专属的独特教学风格。

2.5 注重反思,不断发展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我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修正,从而使教学效能和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物理教育经验是物理教师对讲授物理、学生学习物理及成功组织物理教学活动的各种体会,是物理教师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做好反思工作,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高与发展自身的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