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教育教学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位骨干教师要成为优秀教师乃至成为卓越教师,一定需要经历专业的二次成长。在专业二次成长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参加高端培训以获得高层次专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外,更重要的还应是自觉地对个人的教学实践进行自省和反思,追求内涵式发展。其中的路径之一就是教师梳理个人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和感悟,形成个人对教学有特色的理性认识,即提炼个人的教学思想,并把教学思想具体化和学科化,以便提出个人的教学主张。
笔者从教26年,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业绩,但在过去一直停留在所谓的“好教师”层面,没有提炼出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2012年,笔者有幸被遴选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后又被遴选为广东省教师工作室(高中化学)主持人,承担着广东省高中化学骨干教师的跟岗培训工作。出于个人提升和帮助学员发展的迫切需要,笔者开始思考如何提炼出个人的教学主张。无论是名师个人的自我成长还是名师工程的定向培养,教师教学主张的提出是关键,教师教学主张的研究是核心。[1]本文中,笔者总结中学骨干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提炼模型,再以个人为例,呈现由个人多年教学经验和感悟提炼成的“交往・发现・发展”教学思想,以及再具体化的“自主发现的化学”教学主张。
二、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
思想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2]。思想是一种内隐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支配人的行为,指导人的活动,并且外显为该行为和活动的各方面。由此推至教育教学层面,教学思想是教师对教学内隐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学思想会让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无论是教学的宏观方式还是微观处理,教师的教学思想都会或多或少地显形露迹。教师在提炼教学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诘问个人对教育教学的认识、观念和想法,就能明确个人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淀个人的学术涵养,更使个人不断超越已有的教育实践。
教学主张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学科化、个性化和具体化的产物,是教师在教育精神和学科文化上的一种反映,并且成为骨干教师乃至于名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重要特征[1]。教学主张的提炼和完善过程是一位骨干教师追求教育理想,加深教育情怀,不断走向卓越的过程。
三、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提炼
一位骨干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许多教学问题有自己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其课堂中虽然会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某种他最习惯的方法。在这种高频次的教学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思维方式就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内核。无论是教师的个人反思,还是评课人的评课意见,对课题教学的分析常集中在一些经验性问题当中。例如:(1)教学是为了什么?(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什么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我是什么角色?(3)我习惯怎样做?(4)我的教学有什么特点?(5)我的教学特点可以用哪些文字来概括?
笔者认为这些经验性问题有助于引导教师思考一些更加深入的观念性问题:(1)我的教学观是什么?(2)我的学生观是什么?我的教师观是什么?(3)我的教学模式是什么?(4)我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么?(5)我的教学思想是什么?
上述的5个问题都是教学思想提炼的基点。当把这些基点按一定的联系进行反复思考时,教师对个人教学实践的认识就能逐渐澄明,并能初步解码个人教学行为的内核,发现个人教学思想的“神”。在此基础上,初步寻找体现个人教学特点、反映个人教学思想的词汇或语句,再经过反复的甄别和比照个人的教学实践,就能选出最能反映个人教学风格、承载教学思想内涵的语句或词汇。这些词汇或语句的精选过程是教学思想的“形”的精炼过程。
教学思想的产生不能脱离教学实践,也无法由理论演绎和某种观念而来。教师对教学目的形成较固定的认识和看法,并且在其指引下实施教学,其教学实践可以从多样化的“初始态”达到某种模式化的“稳定态”,并且逐渐形成教学风格。教师所累积的经验、感受和认识经过反复的“反刍”才可能“孵化”为教学思想。
由于教师都承担着具体的学科教学任务,故对学科教学有明确的感受、经验和认识。从教学思想出发,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可以进一步提炼出个人的教学主张,建议使用以下问题来诘问自己:
(6)我的教学思想在学科教学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7)我的教学主张有哪些价值和功能?
综合以上7个观念性问题(另5个见前文),笔者提出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提炼模型,具体见图1。一位骨干教师按图1所示的模型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思考与探析,其教学行为的内核就能够逐渐显现,可以初步将教学思想与教学主张抽提成型。
四、笔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
笔者最近几年曾在广东广州、山东青岛、新疆疏附、林芝、台北等地,先后承担“国培计划”、区域性教研活动、高规格教师培训活动的教学示范课上课任务。评课人的评课意见促进了笔者的个人反思,也帮助笔者根据个人提出的提炼模型,提炼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
(一)指导笔者的观念
笔者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学不能只培养“知识人”,还应该关注学生精神发展,以及联系起学生的生命发展,培养身心均衡发展的人。在这种认识下,指导笔者的各种观念见表1。
(二)笔者的教学模式
在上述各种观念的影响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个人日常使用的自主合作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包括了能够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自主合作学习的基本环节:(1)学生明确学习任务;(2)学生在组内、组间合作解决问题;(3)学生展示和评价思考结果。该教学方式能够体现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学习帮助者的角色,也能够体现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角色。
(三)笔者教学模式的特点
以笔者曾上过的一节国培公开课[5]为例,说明笔者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大任务――有A、B两瓶颜色相近的溶液,一瓶是Fe2(SO4)3溶液,另一瓶是Fe2(SO4)3和FeSO4的混合溶液,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确定A、B成分。本课弱化教师的直接讲解,设立3个层次6个子任务作为必要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实验内容,自主发现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并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挑战性大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让教学目标任务化,任务系列问题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交往性、发现性、发展性。
(四)笔者的教学思想
笔者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个人教学思想的内涵是“交往或交互”“发现或体验感悟”“发展或生命提升”。再经词义对比和对个人教学特点的细究推敲,笔者最终将个人的教学思想确定为“交往・发现・发展”。
(五)笔者的教学主张
笔者在该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科特点具体化为个人的教学主张――“自主发现的化学”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科学探究能力是其核心素养之一。化学问题的研究与探究都要求学习者在态度与方式上必须是自主的,化学学科内涵和知识学习都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上是“发现”者。
化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研究物质世界的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了解人们在物质构成、变化和合成的研究中已经获得了哪些基本认识,是怎样进行研究和获得认识的[6]。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要获取化学知识,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发展化学思维,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因此,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教学的目的,把“交往・发现・发展”的教学思想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支架和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并有主见地亲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发现知识的意义,认识规律和形成观念。这即笔者的教学主张――“自主发现的化学”,是学科化和信念化的教学思想。
笔者的教学主张不追求新词妙句,仅把个人教学中最真实、最常态的做法和个人观点总结出来。“自主发现的化学”从提法上看缺乏新意,但却自然真实。因此,笔者不求新,只求真,选择了这一名称作为教学主张。笔者提炼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的模型见图2。
五、问题讨论
以上是笔者初步提炼“自主发现的化学”教学主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笔者梳理经验,澄清认识,进行理性加工,形成个人的教学“理论”,实现一次由实践到理论的自觉过程。笔者所提炼的教学主张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反思和总结,不断地经历“实践―思考―总结―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使个人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在课堂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我们应该注意到,教学主张是一定教学理论支持下的产物,所以教学主张有动态性。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对教育的渗透和影响,还有医学发展不断揭示人脑的功能,这些都会给教育教学理论带来发展。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其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也应实时微调,以尽可能地合乎新的教育规律。所以,教学主张是动态发展的。
另一方面,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骨干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观,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同骨干教师对教学认识的大方向会有趋同性。因此,不同骨干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主张的表述上易出现相似或相同的词,但他们在教学思想、教学主张的内涵与具体实践方面还是会存在差异。因此,只要有理论依据,从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又能清晰地指导骨干教师个人今后教学实践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都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 论名师的教学主张及其研究[J]. 教育研究, 2015, (2): 75-8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5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1290.
[3] 郭思乐. 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J]. 教育研究, 2002, (3): 11.
[4] 申仁洪, 黄甫全. 合作活动学习刍论[J]. 教育研究, 2004, (10): 63.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165-02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于已经就业的成人来说,接受高等成人教育是自身发展须求,努力提高职业工作水平,增强在社会岗位的竞争能力,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承担着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任务,其教学质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有:1.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仍然没有脱离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2.成人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与成人要接受教育的要求不一致;3.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的内容不完善,对成人的工作经验和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需求没有作细致的分析,影响了成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4.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不够建全,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教学质量不能保证。要解决成人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差不尽合理、教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在教学模式上,以岗位工作任务代替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标准的国际化、综合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实施和完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不断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和学习者的需求更新学习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自己的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选择课程,重新组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达到学以致用、学而有用的目的。要以岗位工作任务代替课程教学,如在《大众传播》课程中将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把一个任务分成若干课题小组来完成,教师可作为客户和教师的职能。将分工、合作、讨论、深化、实施等模拟公司的运作机制引入教学。这些以岗位工作任务代替课题教学不仅强调教学过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也注重实践工作中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尤其是实践性环节:如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构思、技术和市场运作等。当然,这些系列化的以岗位工作任务代替课题教学并不一定是面向实际对象的设计,也可以是基于教学程序和方法论的教学课题。
二、在课程结构安排上,体现培养人才的需要
成人教育教学改革共同趋势表现在,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学员的职业和工种,做到学有所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依据企业岗位需要设专业和依据企业岗位需要制定课程内容。
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应立足和服务于社会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由于成人教育的特殊性,课程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开发要与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和质量提升相统一;必须考虑学习者的特征;为学生提供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为进入学习做准备。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各占一半,通过实践教学的学习,使学生既注重理论基础的夯实,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理论在实践工作中得到强化、验证、深化、牢固,有效提高理论在实践中应用,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在工作岗位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大胆参与研究、解决在企业工作岗位遇到新技术,又强化了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把教学过程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的根本。在理论方面,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集体讨论问题的学习习惯,建立与他人相互协调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摆脱设计思维上的局限,使学生的设计方案在集体的帮助与指导下,方案得以更加合理。英国教育家斯特豪斯曾系统地提出过“过程模式”的教学理论,其教学方法强调设计运作的全过程,对设计中的各个环节:如前期调研、环境条件分析、方案推敲、小组讨论、个人讲解等都十分重视,而不是只着重看学生的最后作业——策划方案结果的好坏。在教学中,通过对产品的调查、研究、分析,让学生对产品的市场背景提高认知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相关产品的实例资料,与教师、同学共同讨论,并通过评价深化对课题的理解和互动交流的参与过程(小组讨论、个人讲解、集体评价、教师讲解)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对产品的设计策划理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四、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成人教学的特点,灵活多变
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学生继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在岗位工作中碰到的新问题要及时解决,才能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由于学生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并多为在职工作,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已成为普遍问题。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改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以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将更多教学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活动的实施组织上,重点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启发,强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原创。通过上线辅导或E-mail、BBS、QQ群等聊天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结合小组讨论、个人讲解、集体评价、教师讲解方案等教学活动,使教与学处在一个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将单一的课堂教学过程与图书馆、资料室、互联网、公司现场进行融会贯通。让学生在家学习期间,教师可利用晚上解决学生在家自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通过邮件的方式交作业,即使学生身处远方,也能参加远程教育。
五、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教师结构建设上,教师要在社会工作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建立一支熟悉成人教育教学特点,掌握成人教育教学规律,自身业务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教学稳定的教师队伍。因为在成人教育中,教学培养对象大多数是已经工作的学生,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现拥有的实践经验优势,实现学生系统理论和岗位工作实践能力相结合。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复杂性、多样性,必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手段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是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成人教学的教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了解不够透彻,对成人教学的规律认识不足,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和手段。因此,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主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在教师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方面要给予优惠政策。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教师了解成人教育教学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在岗位工作中对职业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再次,加强教务教学工作管理,对教师承担的课程(课程内容、时数、课程辅导)以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要有检查与测评。
六、在成绩考评上,注重教学过程监控
目前,成人教育教学在课程成绩考评上是终结性考试,而对学生学习过程质量如何不够重视。在这些几年的教学中我认为,成人在职教育,终结性考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成人学习者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很大差异,因而在质量控制上不能简单采用传统教育中以终端结果为准的办法,应当把过程质量和课程期末考试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要完善教学过程监控的体制和保障制度。在学习过程中,作业(调查报告、心得体会、解决问题方案和课程总结等)评价应体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反馈意见有益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潜能。
在倡导终身教育的今天,成人教育的作用尤其重要。只有保证成人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方面做到协调发展,成人学历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进一步构建适合现代成人教育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更好培养适合时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伍玩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J].科技信息,2006(2).
[2]鲁玮瑗,张克君,田蓉,刘志翔.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成人教育,2007(1).
[3]王静.对改变当前成人教育教学的几点探讨[J],科教文汇,2008(2):33-35.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语文》,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决战课堂,新教材大练兵”为主渠道,以“学校教育质量工程”、“达标课”、“教材教法过关”实践自我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以校本的培训和研修,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如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确定研究专题,组织本学科或跨学科研讨活动;或参与优秀教案、案例、课件及优质课评选或竞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参与各学科业务活动,切实提高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的设计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常规;使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开放思维、鼓励交流、优化过程、提高效益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人在2008年获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参与了地方课教材的编写。
4、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在继续推进《信息技术基础》培训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了《教育技术培训教程》,认真参与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及课堂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学科带头人。
,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
“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xxx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每个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它是人生哲学的特殊部分,这样的教育哲学决定了每一堂课的风格和质量,而改变的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人生。数学教师也不例外。
在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纷纷投入到新课改的洪流中,当我们从激动欣喜的热情中渐渐冷却下来。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数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系列问题:理念到行动的偏离,难以走下讲台的教师、表演式的课堂、灵魂匮乏的组织形式、华而不实的教学行为……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就徒有形式而无精神,许多数学教师往往从口头上认同而行动上背离,甚至让应试教育穿上新的外衣粉墨登场,冠冕堂皇地称之“穿新鞋,走老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理念到行动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教学理念的转变会有这么难?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不符合实际,还是总结出的经验不符合现实?细细一想:其实都不然。而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接纳、内化的时候,人们已经热衷于模仿外在的操作,看到后并运用到的是新课程的躯壳,却没有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灵魂。
其实,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远远不是停留在外显形式的改变,而在于一种新的理念、思想的产生接纳、转化、运用。长久以来,数学教育仅仅体现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而侧重工具性和功利性,对立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而数学新课程理念是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前提,体现了“科学求真是求生之基,人文求善是为人之本”,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在我们过去的生活中都不曾凸显,因而对数学教师来说是外在的、陌生的,难以真正理解和内化的,更难以真实地变成教学行为。其实一种思想只有当被真正接受、认同和接纳时才能成为教师个人身上的一部分,才能在行动上真正改变,这种行动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这种思想就是教师的个人教育哲学。数学教师的教育哲学是由自身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文化习俗等建构而成。它缄默不语,但植根于数学教师的心灵深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它常常远离外在的数学新课程却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育哲学的建立,有赖于每个教师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反思能力的提高,要求回归现实的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数学教师依据自己的理性研究、深刻反思、实践构建,从而把握数学教育世界和自身意义的一种具体的实践哲学形式。
(一)依据新课程理念研究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
每个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知识、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比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活动应该如何安排,而当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提出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数学思想、德育因素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教师在备课时明确一堂数学课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艺术性地追求这些目标的达成,而不是形而上学的“展示”。
(二)依据新课程理念深刻反思教学行为过程
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育教学成败,理清工作思路,多思、爱思才能善思、深思。经验+反思=成长,教育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让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除了能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外,更主要的是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反思的意识,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
(1)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用批判者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思考的注意力由外显的教育教学行为转到教育教学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教学目的、教育教学理念上;比较分析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善于对各种观念提出质疑,并在权衡各种对立或非对立的主张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观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从多重角度出发进行清晰而透彻的分析,并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恰当的解决方案;决策时不把自己的思想拘泥于某一点,而应想到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行为和方法,并在情境变化时及时调整和改进原有的决策和行为;要思考教育教学行为本身和行为可能带来的社会和个人后果以及教育教学行为的伦理价值。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生涯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和个人风格,习惯使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和揭示偏好这些方法背后的教育理念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条件;记述教育教学生涯中成功、不足和困惑的地方,分析它们对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和影响。
(三)依据新课程理念实践构建课堂教学文化
课堂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每一个数学教师个人的观念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现实来看,倡导“师道尊严”的儒家文化都占据着社会主流文化的位置:这样一个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不仅塑造着教师个人的观念文化,同时也在影响着新课程推进所需要的种种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数学教师要增加接触各种各样文化和观念的机会,做一个文化的自主选择者。数学课堂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面貌,因此,数学课堂文化的重塑也必须注意从人的角度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和重视。它不是建立在命令和控制之上,而是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让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意蕴,让课堂和教师成为它应成为的“样子”,要增加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淡化对数学课堂的过分的功利性期望,在一种文化的分享和创造中愉快、从容地到达共同向往的目的地。“在活动中学”,是学生的需要,也是数学课堂文化的体现。
富于文化的数学课堂活动应是真、雅结合,快乐而有实际意义的。为了真,数学课堂活动既应与现实生活相贴近,又不与数学知识相背离;为了雅,数学课堂活动应精心设计,精致而巧妙。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数学活动中不仅应有师生、生生之间外显行为的互动,更应有内在的心灵互动。顺序与生活相交融,心与心相契合,文化便油然而生,自然弥漫于课堂之内。
成人教育,顾名思义,是指各类教育机构旨在针对各类成年人进行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当今社会存在各种门类复杂、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如技能培训、职业进修、学位培养等类型。而我国师范类院校开展的成人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门类。
1.补偿教育。补偿教育一般是指职业生涯前未能达到某种学历资格的从业人员,通过实施成人教育得到知识或技能补偿。例如,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师资不足,20世纪末专科及更低教育背景从业人员为提高地方师资力量而奔赴一线教学岗位。而现在随着师资的补充,这些教师认识到补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专业的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的继续教育学习。补偿教育旨在从事一定岗位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补充教育,因此从长期看,其决定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资格。
2.适应性继续教育。适应性继续教育是指通过专业继续教育,使劳动者所掌握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保持更新,以适应新的职业变化的要求。例如,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广大师范教师对于课堂展示、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专业研究新动向、新技术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以及师资之间的交流互通等方面产生了新的要求。为了更新知识结构,满足以上要求,部分教师选择适应性继续教育。与此同时,高等师范院校对口地提供这些适应性的继续教育,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3.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这类成人教育主要是指加强与原有职业技能相并列的另一种职业技能。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教师个人发展,部分教师在保留原有教学科目的同时,通过横向拓展职业技能教育,习得新的教学领域专业知识,经过系统学习和培养,符合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格。值得注意的是,在师范教育范畴内,这种横向拓展教育一般发生在一个学科门类之内。
4.转岗教育。转岗教育是指对从事某种职业的劳动者进行另一种与原职业内容不同的新的职业训练,使其具备专业资格。例如,原来教授政治的教师,由于学校缺少历史科目的师资力量,通过在高等师范学校的转岗继续教育,接受历史专业技能继续教育,获得相应资格后从事历史学教学。
二、师范学校与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的顶点。高等师范学校旨在培养各种教育阶段的师资,以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理论、现代教学方法等为目标。成人教育可以利用师范学校专业优势,实现成教与全日制统招教学实践并轨,在大纲制定、课程实施、考试评估、教学资源开发、试讲实习、论文写作以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完美结合。依托师范学院的师资和资源条件,成人教育学员可与统招学生开展互助学习,共享学习资源。与此同时,依托成人教育学员的实际教育教学经验,可以更有效、更生动地让统招学生认识到当前教育最真实的一面,当前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等。由于成教学员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可以建立其工作单位同师范院校之间的联系,为师范院校提供学生观摩教学、教育试讲、见习实习以及顶岗代课,甚至就业等方面的机会。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上课学习时间的非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设置灵活多变的办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课程上课时间以外,一学期期内的学习课程(含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数量也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兴趣而设定。根据成教学员原单位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在成教机构停课或者开课,争创富有弹性机制的教学课程设置,平衡学员单位工作和成教单位学习这两个方面的利益。
三、成人教育理念的实际探索
虽然成人教育已经经过三十年左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同常规统招学生教育相比,成教生在学习和人格上有较强的独立性,他们的学习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角色的变化,他们的学习是以问题和现实为中心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成人教育理念上进行实际的探索。
1.学习时间。传统课堂教学被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和成人教育学员认为是成人教育的精髓和中心。课堂教学被寄予厚望,而课前课后更多的宝贵时间则被许多学员忽视掉。实际上,笔者认为课外学习才是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授课教师备课或者实施教学行为都是讲授课班级作为一个整体,主要考虑学生的一般性,而不会将学生的特殊性和特殊问题放在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因此,学员应当将精力也适当放在课外学习方面,思考学习内容,总结归纳学习笔记,做好搜集学习资料信息以及预习、复习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个人学习的特殊问题。
2.互助学习。成人教育学员过多依赖课堂教学便会导致他们过重依赖任课教师。部分学员甚至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为必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更愿意请教任课教师,更加信任教师的讲解和点评。而实际上,学员之间在知识储备和理解力方面会存在普遍的差异,通过讨论和思辨,他们往往能够从对方习得有用信息和想法。学员们可以将分组的学习内容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给其他学员,通过互助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
3.科技的应用。成人教育信息资源网络的建设已成为一种文化的革命,电脑语言整合传统的读、写和算,图像、声音和影视的数字化,使虚拟的现实变成学习的一种方式。现代科技的应用几乎可以反映在成人教育的各个环节:管理系统、学籍信息、成绩检索和课程设置等。基于互联网视频传输和电子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已取代传统的函授和广电教育,成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实现手段。其已超越教学时间、空间、次数和数量的限制,成为使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教学方式。
继续教育研修总结
通过本学年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学习,我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都受益颇多。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为我们搭建起这样一个解决我们教学工作者的这么一个平台,内容之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在每一次的培训中,对我就是一种帮助和提高。本人觉得收获不少,具体如下:
第一、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
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了我校及专家的新课改培训,树立了课改意识,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
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第四、学习了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使我深切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
第五、积极参与地方组织的远程研修。
在网络学习中,充分利用网络不同区域的学习和交流、在线研讨等,并按时完成远程研修的任务,力争达优,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六、在教学中学习、反思。
我认真教学,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姓名
性别
女
年龄
任教学科
语文
现取得专业荣誉称号
发展
方向
与
目标
1.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不断学习,充实丰富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个人业务能力培养,以“培养心智健全的学生”为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现状
分析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6年,工作态度端正,基本能够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灵活有效地为教学所需服务,能够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能够与同事建立良好健康的关系,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过,个人课堂教学风格有待进一步形成,教育教学方法选择使用上可以更灵活有效,要善于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基本功需要更上一层楼,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科研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年度
发展
目标
1.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2.实施行动研究,深刻领会课程理念;立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力争每年进行一项行动研究,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3.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心人,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优势领域。
4.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自身业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实施
办法
1.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品质专业化。
2.勇于课堂教学实践,抓住机会,每学期至少进行一节公开课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3.培养学生独立钻研,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将比较容易的知识由学生自己来讲,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力争学生的文字作品能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4.勤于教学反思,让自己的工作更高效,教师的每一个教学安排都可以体现出师者的教学理念。
5.探寻科研课题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路子,做一名驾驭教材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6.读书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及时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促使自己成为一名骨干教师。
7.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无论是作为管理者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务必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才能得以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做有品位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广播的知识积淀影响学生,实质性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继续实施多做、多想、多听。
8.做一名快乐、简单、幽默具有亲和力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生活化、情景化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实效性。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自己打造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善于思考,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机会参加区、市级优质课评比。
一、新型课堂建设呼唤创新型教师
马斯洛在1954年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分层学说,他认为人的需要有五种,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与保障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育者常说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根本就是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就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实现的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对话,擦出思维的火花,点亮思想的灯塔。为此,就需要教师有运筹课堂教学的谋略与思想,而这种运筹教学的谋略与思想,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智慧,就是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开展“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的根本。
二、及时“充电”,学会反思,彰显个性
(一)及时“充电”――注入新能源。
教师不能让教学实践吞噬掉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老本”,而应不断地为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储备注入新的血液。创新的前提是理念更新,与时俱进,为自己“充电”,用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是课堂创新的关键。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共性,但更多的是个体间的差异性。若想在一个充满灵性、彰显个性的群体中,能实现和谐高效的思维对话,那就必须站在比学生更高一个层级的梯度上,才能在课堂建设中宏观地掌控课堂节奏,不着痕迹地适时疏通学生堵塞的思维渠道。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教书之余多读书,及时为自己“充电”。在教学之余,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加强知识和理论学习,使自己的教学尽量与教育教学科研的前沿接轨。知识结构不断健全和完善,知识储备日渐充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中,有了科学的理念指导教学,有了丰厚的储备实施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保持了思想和知识的新颖度,时时使课堂散发着健康向上的时代气息,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就消弥了,更容易促发师生的创造性互动。
(二)学会反思――提升教学智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有些教师尽管一生都奋斗在教学一线,但却从不敢妄谈自己是一名称职的、受学生欢迎与爱戴的教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忽略了甚至是忘记了思考与总结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辩证唯物主义指出,人类社会就是在一个“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呈螺旋式上升的。而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也理应如此。这就使得教师在授课之余,要及时地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法中那些精彩的瞬间或存在的不足,在总结中前进,在教后记与教学反思的积累中积蓄自己腾飞的能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充实到大学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在大学师资中的比重急剧增加。根据教育部的统计:目前大学教师队伍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8%,超过普通大学教师总数的2/3[1]。可见,青年教师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主力军,其教学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大学青年的教学现状,笔者对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研究采取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样本选取山东和江苏部分大学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985工程大学3所,211工程大学4所,普通本科学校8所。在15所大学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1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青年教师的基本信息(见表1)、培训情况、备课形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资源、公开课、教学与科研关系、教学反思、教学工作量等17个问题。对问卷结果采用EXCEL2010和SPSS19.0中文版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的分析
1.教师的基本信息2.教师职前知识储备、职后培训内容和所需培训内容的结果统计教师职前知识储备情况调查统计结果:系统学习教育学68.9%、心理学64.5%、教学法37%、教育技术35.6%、教育技能25.3%,参加过教育见习与实习50.7%,以上知识储备都没有的占11.6%。职后培训内容高等教育理论占62.8%、教师职业道德占62%、教育技能与教育技术占55.2%、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占16%。从青年教师所需培训内容来看,教师要求培训学科专业知识的占50.4%、教育教学技能占46.5%、教学研究占39.6%、教育教学理论占27.8%。总体来看,青年教师职前知识储备、职后培训内容与教师所需培训内容之间还存在一定的矛盾。3.教师备课的情况在备课方式上,青年教师个人单独备课所占比例90%,教研室集体备课25%,带教教师指导备课和专家指导备课不足5%。4.教师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运用情况从经常利用的教学资源来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教师占83.3%,主要运用教学参考书的占72.6%,利用自己收藏的专业书籍占67.2%,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料占52.9%,而利用同行提供的资料占27.1%。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中,按教师选择比率由高到低排序:讲授(86.2%)、讨论(54.5%)、提问(51.5%)、探究教学(38.5%)、练习(31%)、合作学习(21%)、自学辅导(9.7%)、个别辅导(6.9%)、概念教学(4.5%)。5.教师参与公开课、观摩课情况关于大学青年教师是否上过公开课的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没有上过公开课占52.2%;经常观摩其他教师公开课占20.6%;偶尔观摩其他教师课占69.3%;还有教师没有观摩过占7.6%;选择的想观摩有2.6%;学校没有类似教学活动。6.教师科研情况在从事或参与课题研究中最多的是学科专业理论占54.8%,学科专业实践问题占45.9%;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占33.4%;教学学术与教学技能与方法的研究仅占14.7%。7.教师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情况(1)青年教师的反思方式(见表2)。(2)青年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与对自己教学技能客观评价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三、教学问题的揭示
1.培训的内容与需求之间的差异与矛盾
从入职前的知识储备来看,青年教师系统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技术、教育技能的百分比整体上都不高。参加过教学见习与实习的占50.7%,以上这些内容都没有学习过的占11.6%,说明青年教师在有关教学的知识储备方面还很欠缺,特别是教学实践环节。从入职后参加过的培训来看,培训内容最多的是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道德培训、教育技能与教育技术培训。学科专业内容方面的培训占17.4%、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仅占16%。而在最需要提升的知识能力这一项中,青年教师选择中百分比最高的是学科专业知识占50.4%,与实际培训仅占17.4%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所需提升能力中教学研究占39.6%,而教育科学研究培训的实际情况是只有16%。从这些对比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年教师接受的培训与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应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2.备课方式与教学方法单一从备课方式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学青年教师的备课方式很单一,单独备课占到绝大多数。而代教教师与专家指导备课的比例很少,忽视传统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这对青年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是不利的。此外,青年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查数据表明:讲授法仍然是青年教师的主导方法,但突出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方法使用并不理想,个别辅导、自学辅导、合作学习等方法的使用率比较低。这说明大学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是比较缺乏的。
3.公开课和观摩课参与率较低
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青年教师未上过公开课,经常观摩其他教师公开课的也仅有20.6%,公开课的开设率很低。众所周知,公开课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积极的作用。一个青年教师由教学新手走向专家型教师,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
4.教学学术研究率偏低
调查表明,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学术研究的不到15%,严重障碍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研究表明,教学学术研究也是一种科学研究,它同学科专业研究一样,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教学学术是大学教师在其学科领域进行教学时,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通过教学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应用的能力。
5.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具有相关性
调查发现占43.2%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加上有时反思的占48.7%,那么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比例就占到91.9%。由此可以判断,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计算数据表明,教师对自己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均值为2.27、2.08,标准差是0.346、0.324,且离散程度较低,数据显示大学青年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良好与中等之间,较接近于良好。从反思状况与自评的相关性分析表3发现,经常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青年教师在对自己教学技能客观评价时,更多地趋向于很好,选择很好的占到65.1%,而有时反思、很少反思和从不反思的青年教师在自评时选择很好这一项的加起来的总和仅占34.9%。可以得出结论,对教学进行反思的频率与教学技能的自我评价是成正比。
四、改进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状态的策略
1.充分调研,使培训内容具有时效性
大学青年教师拥有较高学历,这只能说明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本专业有一定的水平,并不能代表他们在教学这一领域就会有很好地表现,所以在入职前青年教师应该接受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教育见习或实习等。为了解决培训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今后的高校,特别是名牌大学、有特色的大学,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应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为将来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研究生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职后教师培训一定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切实解决教师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相关培训,防止走过场、形式化的教师培训,切实提高职后培训的效果。
2.强化教学技能培育,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提倡备课方式多元化,提升备课质量。在备课方式上过多的使用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这表明现在教学依然停留在青年教师个人教学经验的层面,忽视了教研室集体备课、带教教师指导备课、专家指导备课等方式,这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很不利的,今后要多采用老教师的指导备课、专家指导备课更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2)加强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的培训。在教师从事的科学研究中,青年教师从事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研究占33.4%,仅占1/3,开展教学学术与教学技能与方法的研究仅占14.7%,这与青年教师缺乏丰厚的教育科学素养有关系。因此,在以后的青年教师培训中,要切实加强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素养、技能方面的内容培训。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与教育教学专业技能,才能使青年教师尽快走向专业发展之路。(3)强化公开课、示范课,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树楷模。公开课已经成为一种与教学相联系的教研制度,并成为教师探究课堂教学的专业方式。调查说明目前大学对公开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教研活动也很少,有质量并有实效的公开课并不多。当前大学应把公开课、示范课作为教学的日常工作,每学年都要举行,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在老教师的帮助下,使青年教师尽快站好讲台。
3.加强教学学术研究,促成教师生成教学实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