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质量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质量意见

第1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 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59-02

0引言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指标,除受社会环境、教育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外,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等都是影响因素。医学院的基础教学是医学生总体教学质量的基础,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的好坏,其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高素质”的高级专门医学人才为中心,紧密围绕为社会培养 “基础厚实、为人诚实、作风务实、工作扎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有限、师资紧张等不利因素下,构建行之有效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予以实施,对提高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延安大学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充分挖掘潜力、增加教学投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规避不利因素,以保证教学需要的同时,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教师电子业务档案的建立

教师是高等学校形成教育教学能力的决定因素,是承担和实现这一任务的主体。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能很好地掌握和了解教师队伍的状况及很好的监控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工作轨迹,学院特别为每个教师建立了电子业务档案。该业务档案详细记录了教师的基本情况、学习培训经历、编写教材、著作情况、情况、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参加学术交流情况以及获奖情况等7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每年向学院提交一次,自己随时更新。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除了能更好的对教师业务轨迹进行监控外,还能督促教师鞭策自己进一步的提高。

2坚持教学质量双向评价

教学质量监控更侧重于以过程指标为主,兼顾结果指标。加强对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的细节监控,注重可操作性。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教学监控应考虑教学全过程,涵盖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心环节,是展示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好平台,要以管好课堂教学为主。为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向50分钟要效益,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试讲制度:多年来,我院一直坚持两种试讲制度,一是选留、分配进校的青年教师德教学资格试讲制度。新教师上讲台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试讲,在教师基本素质、教学内容、教态等各个指标上进行考核,严格的把关使得新教师入教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二是新老教师在上新内容前的专业教学试讲制度,将对其在新内容的把握程度等指标进行考核。经过集体备课、同行教师的评议、教研室主任认可后,方能上台讲课。

2.2 听课制度:这包括三个层面的听课制度,即教研室、专业系和院。教研室要组织本教研室人员对每个教师进行听课,互听互学,这有利于教研室各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特别对新教师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各专业系要组织专家组随机对每位老师进行听课,随后进行评议,对该教师上课的优缺点以书面形式转给本人。学院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检查性听课和组织观摩教学。对于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不认真,听课小组及时和教研室主任沟通,并和本人谈话,指出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教学效果不佳的老师,指出其问题症结所在,采取各种方式帮助改正并将他们纳入重点监控对象。

2.3 学生评教制度:学生既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教学成果好差的体现者[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学安排、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及教师的人格品质有较全面的了解,有直接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是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多年来一直坚持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每学期末课程考试前,要组织每个班的学生对每位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并进行无记名打分,按学年、年级以及得分选出教学质量优秀奖获得者,在教师节进行表彰奖励。教学人员把这看作为最高荣誉。

3开展名师示范教学、教授公开课,坚持教学质量多层次示范体系建设

发挥老教师、优秀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是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最佳手段之一。学年每学期组织全院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听名师示范教学课及教授公开课。名师示范教学邀请学院内讲课特别好的,无论年龄、资质的高低,只要课讲得好,都可以成为“名师”。课后大家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渐得到了提高。鼓励和要求教授必须给本课生上课,年青教师要多听教授讲课,学院形成了以“老”带“青”、“优秀”带“普通”的优良风气,帮助年青教师尽快成长。

4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近年来,学院一直狠抓教学细节,规范教学过程,注重过程管理。学院依据医学相关专业的特点以及课程由教研室承担的特殊性,统一了教案首页的格式,以及教案、讲稿的书写要求,并统一印制了讲稿专用纸。学院、系、教研室每一学期对上课教师的教案、讲稿要进行检查,主任要签字。另外,学院统一设计了理论课记录本、实验课记录本,理论课记录本对每一次上课的时间、地点、内容、学时数以及学生情况都有详细的记录,这样有利于教研室的各个教师之间对上课内容的衔接上做到完整、有序,也有利于最真实的了解教师以及学生的上课情况。实验课记录本详细的记录了每一次实验每一位学生的出缺席情况、提问、作业、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复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

加强医学教学质量监控,应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为中心,教师、学生和管理部门相结合的“三维”质量监控体系,即:由三个系统(管理者、专家、学生)、三个层面(院(系)级、教研室、教师)、三个环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结合构成的多种监控反馈形式,各个系统与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增强教学、管理角色意识,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我们相信,只要科学管理,实现对教学全程的有效监控,增强教师责任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持教学质量的稳定将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琴,张佩,高东明.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41-43.

第2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中学 体育教学 质量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同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教学过程中,教师履行着教育、教学的职责,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中学体育教师应了解教学的本质, 懂得人体科学知识, 尤其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 要掌握体育教学的教育理论原理、 法则和方法, 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知识内容要熟练掌握。中学体育教育的对象是青少年, 其体质状态参差不齐生理心理反应因人而异, 兴趣爱好千差万别。因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因材施教, 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 必须具备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各种技能, 以及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与训练的能力。

2 积极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难点就在于,教师是否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了传统的对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与“可学可不学”偏见看法。这就要求教师采取措施把教学的目标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使他们产生强烈学习的愿望,培养出“我要学” 的自主意识。例如课堂上体育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愿望,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征求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比如篮球课,可以询问学生们是更倾向于投篮练习还是自由组队打比赛。这样显示出了教师和学生的充分的交流,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难题也更容易得到解决。教师要将教学过程的某些部分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其发挥体育中的特长, 引导大家的积极性。

二、重视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

1中学体育教学要更加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成套运动的分解教学中的观点。例如在学习健美操的过程中,复杂动作的分解是必不可少的。可是等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之后,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上来。教师应该将教学重点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只重视教学细节的教学方式,将多项运动共同纳入到体育教学当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比如篮球教学过程,教师不应该只将注意力放在投篮、上篮或者带球过人的基本动作的分解练习中,而是应该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注重培养其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这样不仅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其竞争与合作的思想意识。

2 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式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改革应该建立在现代体育教学的课改要求之下。这就要求,首先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年龄特点,通过分析以及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来确定教学内容,以便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成体育教学的目的。由此,中学体育教师应更加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以及年龄特点,并结合当代社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三、利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1 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来解决动作技术教学难点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技术复杂,难度大的动作。如果通过体育教师的漫长讲解,有时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的运动动作,如果不能快速掌握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例如广播体操的动作分解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快速便捷,更加直观的了解整体动作的难度和特点。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和动作,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竞争合作意识,以及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体育教学中将比赛纳入到教学计划中,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责任感。例如,体育足球课上,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一个个小组,各小组进行对抗性比赛。这样不仅仅可以让每个小队的成员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也可以激励他们拼出全力来取得集体荣誉感。这样体育教学的效果就不仅仅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飞速发展。

3组织校园体育文化专栏,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

第3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教学质量;监控;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3-0033-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项目教学、顶岗实习是目前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的重要形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和重要切入点,高职院校应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龙头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建设与改革[1]。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适合“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但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理念,以学院自身监控为主,强化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

1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够完善

教学质量监控仅停留在校内实验的层面上,学生顶岗实训、校外培训、技能竞赛等外部活动没有纳入监控范围内。对实训教学评价仍沿用原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因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1.2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缺少企业、行业人员的参与。工学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学校内部的评价,还需要企业、行业人员的外部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课堂教学,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的评价较少,特别是“教、学、做”一体、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监控及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评价重视不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随着工作过程的进行实行跟踪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其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单一,方法较简单,不能充分反映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实际情况。

2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质量监控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充分调研,既有行业、企业专家、学院教授,又有生产一线人员参与,反复论证,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行业人才需求,又符合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索更贴近本岗位职业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

2.2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加强对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等)的质量监控;重点是对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的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监控,对实训教学的课程标准及执行情况、企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要与企业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监控与考核,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研究制订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要关注实践教学,课堂内、课堂外评价相结合,加大实训课评价的比例。顶岗实习学生比较分散,管理有难度,要采取教师去现场、电话、邮件、学生定期写汇报等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管理。

2.3教学考核过程的质量监控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除必要的卷面考试外,还要根据宠物专业特点采取工作任务完成、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全面地评价。评价主体要逐步实现多元化,由学校评价为主转向由社会、企业与学校相互结合的方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人才。

2.4人才使用过程的质量监控

加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毕业生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3构建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监控离不开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评价是院校质量管理极其重要的环节,是增强教学活力与动力,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节的基本手段[2]。近几年来开展校内教学评价的实践证明,利用评价手段建立健全校内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与督导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将使教学评价与督导成为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全面探索影响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全面管理提供方法,为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1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质量观指导评价标准的设计

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基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观、基于能力培养的目标观等新的教育质量观,结合院校自身特点,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体系要关注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和教学。要用学生学习过程、结果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教学文件如教材、教案、教学资料的质量;评价标准要更全面、合理和公开,且可定量、可测量,让所有教师有据可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2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顶岗实习的第一线,评价方案的设计要认真听取教师的建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统筹兼顾、系统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方案要体现经济类专业的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评价方案要鼓励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评价指标应具体化,要引导教师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岗位实际,学习情境设计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要考虑到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改革、承担系部任务等因素,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3]。

3.3加强评价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完善评价反馈机制

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完善评价程序,严格控制学生评价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为教师提供全面、翔实和及时的评价信息,帮助教师调整其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建立相关监督机制,增强严肃性,加强对评价者(如学生)的培训。

3.4探索多样化、开放式的学生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开放式教学势必带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开放,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如采用即时评价、等级评价、二级评价等,使评价方法多样化,全面完善评价体系的构建。

3.5建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首先加强教学法规建设,严肃查处教学事故和违纪行为,制定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其次,建立教学工作的奖罚规定,制定了《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教学奖励办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教师的综合考核,把考核结果与教师晋升、评优等挂钩,实行奖优罚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编辑

第4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1 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意义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英语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中都被定位为“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由此可见,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体系是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人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办学模式的一种产物。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是一个区域性职教集团,相关中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按平等自愿原则组建而成,目前有成员单位45个。这构成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视阂下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构建的研究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4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9所中等职业学校的调研发现,中高职院校校际之间除了个别专业课程有浅层次的合作外,没有实质性的衔接,而公共基础课程合作、衔接几乎为零。多数中职学校难以保证英语课程开足、开齐,更少关注与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贯通。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按照各自学校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很少考虑不同生源的需求,普遍存在课程安排不合理、与中职英语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能力不衔接等现象。中职和高职在英语教育教学上脱节、断层更胜于专业课,严重影响英语教育教学质量,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实践研究,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是提高职业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效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2 职业教育集团化视闭下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的途径

为获取第一手资料,本研究选取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两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六安市职业学校,两校积极探索校际合作模式,努力实现课程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尤其对如何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进行了深人研究。

1) 明确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性质,完善中高职英语一体化课程标准

英语课程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都被定位为公共基础课程,属于必修课。但在实际职业教育教学中,英语课程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教育部对职业教育的英语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几经修汀和完善,但多数职业院校没有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若干意见”要求:统筹安排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公共基础课,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英语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具有独特育人优势。英语不单是语言,还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因此,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高职英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先行一步,为专业课程的衔接奠定基础,提供借鉴。

明确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是制定完善的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标准的前提。制定课程标准,首先要形成既相互衔接又符合实际需要的中高职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中高职英语一体化课程标准要求课程体系统一,衔接贯通,分层递进,同时具有动态调整的特点。

2) 规划衔接贯通的中高职一体化的教学内容

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若干意见”鼓励开发中高职衔接教材和教学资源。实现中高职英语教育教学的衔接取决于一体化的中高职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

“新大纲”对中职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架构,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阴。“基本要求”中要求:以职业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四。可见,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都要求在体现英语语言共核的同时,尽可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职业岗位群、工作结构和工作过程与英语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教学内容综合化、模块化和项目化。因此,课程内容的选定和教材的编写要有行业企业参与。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写还应充分考虑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和认知水平等因素,并要保证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al。中职英语和高职英语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及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必须合理,学生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实现就业范围的扩大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3) 重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衔接

在对两所学校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之外,组织中职和高职学生参与、参加英语技能竟赛能有效促进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大赛,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英语的工具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促进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衔接,同时还需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保障。以选取的两所学校为例,两所学校分属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都是职教集团成员,容易达成资源共享。为支持和保障英语教学,职教集团创建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两所学校的校园还建有微课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这些资源有效保证了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的实施。

“新大纲”和“基本要求”都特别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能力的理解应该包括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未来工作和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包括继续学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在中、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中常被忽视,因此,中高职一体化英语课程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满足人的终身教育的需求。

4) 形成衔接贯通、多元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不能是静态的,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更要评价学习过程,将教学置于一种动态背景下,全面完整地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评价应以促进学习、改善教学为目的,突出评价的多元导向和激励作用。

对中高职公共一体化英语课程的评价要有统一的评价体系,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科学原则,从学生、教师、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

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评价应该有所侧重。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还需要对学生表现出的态度、兴趣、自信心、意志力、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给予关注。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表现出的创新创业能力给予考量。

第5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1 认清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形势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目标。按照省政府“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目标,到2010年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为150万人,其中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人数应该大体相当;目前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已经达到96,33万人,远远超越了省政府“十一五”末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的发展目标。此外,全省每年初中毕业生大约了0万人,按照85%的升学率,每年普通高中应招收新生30万人,而实际上我们现在每年招生大约在32~33万人之间。

上述数据表明,我们2006年就做出的“我省普通高中规模已经基本适应需要,工作的重点应转移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上来”的判断依然是正确的。

因此,就我省实际来看,要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部署,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推动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 认清我省标准化高中建设工作的差距

――优优质教育资源比重与群众要求,与发达省份水平都还有较大距离;全省现有636所普通高中,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T76所,仅占普通高中总数的27.67%;我们把省级重点高中更名为标准化高中,实际上就包含了工作要求和工作思路方面的重大调整。因为,重点高中不可能普及,而标准化高中要求所有的普通高中都应该达到标准化水平。按照这个工作要求来衡量,目前的标准化高中的比例明显太低。

省级标准化高中在校生仅占全省普通高中学生总数的40%,大部分学生还不能享受优质教育。如果和发达省份相比,例如江苏同类水平的学校占到普通高中总数的80%以上,我们勉强达到他们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目前的标准化高中建设水平,还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

――标准化高中数量分布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还很不合理;一是目前各市推进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还很不均衡,各地省级标准化高中占当地高中总数的比例依次为:渭南市41.25%,汉中市34.2%,安康市30%,铜川市28.57%,西安市28%,商洛市28%,榆林市27.27%,咸阳市24.05%,延安市21.74%,宝鸡市20.29%,杨凌示范区目前还没有一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因为这个问题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是无法解决的。党委、政府不重视,在资源配置中不向标准化高中进行适度倾斜,高中质量提升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全省176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农村(乡镇)仅有18所,仅占普通高中总数的2.8%,其中P6所都在渭南,发展非常不平衡。

一一已有的标准化高中的条件和质量都还难以让群众满意;一是过去部分由省级重点高中转换过来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出现管理、质量方面的下滑:二是部分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命名后。未能按照评估专家组整改意见的要求进行后续建设,致使办学条件和质量名不副实;三是省级标准化高中大班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甚至导致了教育质量下滑。

――些地方还没有把加快标准化高中建设的任务,列入当地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由于思想认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加之我们一些教育部门向党委、政府汇报和争取工作不够有力,不够到位,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教育行政部门还未能把加快标准化高中建设的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工作只留给学校和校长。

这是我们关于今后工作要求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希望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认清自己标准化高中建设工作中的差距。因为,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成果体现的最后阶段,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评价主要是看高中教育的水平。如果我们对高中教育没有重视,就很难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标准化高中建设不是重点高中建设,它是对所有高中的要求。

二、标准化高中建设必须注意的问题

1 关于标准化高中建设中的举债

我省标准化高中建设过程中的债务负担沉重,以2007年的调研数据为例,全省已经负债17亿元,由于没有建立合理的债务分担偿还机制,过重的债务已经给学校的后序发展造成很大压力。因此,今后各市、县和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不得以学校名义贷款,如确因建设发展需要贷款的,应该由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政府担保或者承担债务责任。

2 关于标准化高中建设中的软硬件关系

标准化高中创建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硬件建设靠政府,主要是在教师编制及人员配置、活动场地、校舍、功能教室、实验仪器、图书资料、信息网络、体育、音乐、美术器材等方面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软件建设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起责任,重点是办学思想和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校本研训、课程改革、德育工作、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等。要通过硬件建设,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通过软件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目的。

3 关于标准化高中建设的布局

各市、县在标准化高中的规划建设中,要合理规划布局,统筹考虑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合理分配。针对我省实际,当前我们还是坚持每10万人口左右举办一所普通高中,标准化高中建设向县城集中的同时,要兼顾农村乡镇高中的建设发展,并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满足广大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标准化高中作为农村地区的文化辐射源也要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提供服务。

4 关于规范标准化高中办学行为

一是要坚决取缔违规举办“火箭班”以及各种巧立名目的重点班。二是严格禁止利用公办教育资源举办“复读班”或变相招收复读生插班就读。这个问题今年各地反映非常强烈,教育部有明确要求,省教育厅也先后几次发文禁止利用公办教育资源举办“复读班”或变相招收复读生插班就读,但是“复读班”在各地却非常普遍。三是坚决纠正乱收费、高收费和利用节假日进行补课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行为;坚决制止优质高中学校违规跨地区招生和私自组织招生考试的做法。上述现象主要出现在省级标准化高中,我们应该坚决予以纠正。各市、县要在认真组织自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近来基层群众和民办学校普遍反映的利用公办资源举办复读班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解决措施,确保标准化高中建设的平稳发展。

5 关于学校评价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制约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一些地方的领导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例如在我省某县,县政府的会议纪要中明确提出,如果2008年县上的高考成绩下滑,要求县教育局领导班子集体辞职。今后,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都要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为契机,积极实践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强正面宣传,改变以分数论英雄、以升学看成败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为学校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

环境。

6 省级标准化高中要逐级创建,滚动发展

一是按照梯次推进的建设原则,各市可以参照一般普通高中、市级标准化高中、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办学层次,建立分类指导、分批次推进的标准化创建工作机制。二是标准化高中实行动态管理和复查评估制度。对于有违反有关管理规定的学校,将采取黄牌警告或直接取消省级标准化高中称号及其收费政策的惩罚措施。今年,我们将采取严格措施,重点在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加强管理、狠抓落实,确保标准化高中的动态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7 关于标准化高中的特色化发展

均衡发展主要是针对现阶段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应该以为高校输送一定比例的优质生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家长和社会的多样化选择为出发点。因此。我们提倡的优质资源建设不是单一的、模式化的重复建设,而是鼓励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时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走特色化发展的路子。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结合各自的办学实际,重点在校长办学理念、学科课程建设、培养目标及方式、校本研训、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按照这样的思路,建设有特色的标准化高中。

8 关于省级标准化高中的示范、帮扶

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各标准化高中严格落实评估管理办法中对“地处县城和乡镇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必须帮扶一所农村薄弱高中,如果一个县只有一所高中学校的,就应该帮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地处大中城市的,除对口帮扶一所农村薄弱中学外,还应帮扶同城一所薄弱高中”的有关规定,通过“以强扶弱”,走“共同发展的道路”,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6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医学 教育质量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02-01

十报告指出:要将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曲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医学高等院校而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战略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努力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十对医学教育质量的重点强调,使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 医学教育质量的现状

医学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影响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另一个则是效果优劣的程度,这两个方面都是通过教育对象所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教育质量上又可分为两大层次:一是要求基础质量;二是找出具体的人才合格标准。所谓要求基础质量,是根据我国的教育国情以及基本的培养目标来制定的,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良好,拥有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后者则需要根据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衡量出人才的合格标准。

医学教育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同时是高等医学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

在高等医学教育进入大众化后,所前进的步伐也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

自从1999年各大高校实施扩招后,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精心挑选生源就是一件不易实施的事情,与此同时,各个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这也成为生源质量下降的一个因素。

1.2 医学教育在教学资源的缺乏

一切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都可成为教学资源的来源。随着社会进步,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各大高校大幅度扩大招生以后,高等教育教育经费并未随之增加,从而使得高等教育的总体贷款配置等一系列基础硬件资源不足。此外,学生数量的增加使高校不得不采用大班授课的方法教学,从而减少了学生和老师交流互动的机会,学生所能接受的指导也相应减少,教师的负荷加重,这些均不利于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发展。[1]

1.3 医学教学管理难度逐渐增大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教育对象的逐渐增多,使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来不及转变观念,在还没找到有效革新之路的情况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医学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绝大多数高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仍然沿用精英时代的管理观念和方式,加之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医学高等教育的管理难度加大,很难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1.4 高等医学教学质量不断下滑

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教学资源的不足,教学管理不严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学生培养质量逐渐下滑,具体表现在学生“三基”薄弱。“三基”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逐步锻炼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应用的灵活思维,进一步巩固医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和增强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三基”的薄弱,必然会影响到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

2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方法

2.1 改变观念,建立多元化的高等医学教育质量观念

在医学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更新教育观念是首要任务。如果没有改变教育观念,医学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很难健康稳妥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2]多元化形式的办学,应各自有其独特的特点。故而,普通医学高等院校应该依据国际医学教育质量标准,将医学本科专业认证立为准绳,又快又好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教育质量观。

2.2 高度重视医学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乃百年大计,以师为本,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在于老师。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各类医疗工作人员的地方,因此,其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所以必须高度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各种政策,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尽最大可能调动起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促进教师教学的能力,如岗前培训、集体备课、导师制等多种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

3 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和谐美好校园的关系

和谐校园是和医学教学质量两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首先,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方面,和谐校园,就意味着要美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潜在课程,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在这种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大家互敬互爱,师生如朋友,同学如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加之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老师的良好互动,将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如同教育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是教师教学质量如虎添翼。其次,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健康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从而在学习生活和校园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总之,医学教育质量和和谐校园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和谐校园文化是医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催化剂,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形成。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稳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第7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质量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和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并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校晋升高职院校后,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工作随之跨上了新的台阶。2008年7月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示范专业以及精品课程的建设,成为当前形势下时间紧迫,刻不容缓的学院重点工作。通过这两年多来的课程建设,我院共建成了2门国家级、16门省级、4门教育部教指委级精品课程。在参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我深深体会到建设精品课程决不仅仅是建设若干门一流的示范性课程,而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我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应体现学校的定位与特色和学科特色,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高等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不同,基础理论以“必需”和“够用”为度,专业技能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同时,更要突出客观实际的需要,以体现社会发展要求。

2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

首先课程内容首先应该是活跃的、不断充实、更新的动态过程,要能跟上日益发展更新的本学科的科学体系。其次,课程教学内容要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否则其它各个方面的建设就无从谈起。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课程内容应以实际应用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优化,而教学内容的改革和优化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教学大纲的编写应当在非常熟悉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需要,深人企业收集资料,以体现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逐步完善大纲内容。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传统的授课方式,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老师是边讲边写,学生边听边记,课程讲授大多沿用概念—原理—运用的传统方法,学生参与程度低。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建有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但在利用程度上还参差不齐。精品课程的建设正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一种模式。它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并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这次我院各系在精品课程的制作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努力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纺化系,在这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较好地体现了其学科特色,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走出了第一步。但同时也可看出,我院一些精品课程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某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表现教学内容与教授方法的协调应用上还显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优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改进教学效果和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固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再完善、再精致,都不能替代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和把握教师分析问题的思路。所以优化教学手段还要处理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手段的优化对教学质量的优化所具有的优势。

4教材的整合优化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是衡量一个课程建设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材质量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因此,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高职高专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选用与高职高专相配套的教学用书和教学软件,注重教材的系列化和优秀教材与精品课程的相呼应,并注意保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此外,教材建设除了选用以上这类优秀的成品教材之外,我们还应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中青年教师编写教材的能力。例如,我院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学校专业情况和行业需求,编写了51本特色教材,进一步完善了主干教材的系列,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第8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堂教学 质量 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体系的转变,教育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保证拥有健全的理论研究队伍的同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能活跃于国际大舞台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而改革开放对大学英语教学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地培养出大批在国际性的文化、经济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的英语人才。这些挑战和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转变思想,掌握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注重自身素质,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师思想

首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正确观点,这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多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个教学环节枯燥乏味,教学过程形成一言堂形势,教学质量很难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注意按照大纲要求,把握重点和难点,以提问等课堂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重点内容,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课堂的气氛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兴奋点也放到了课堂中,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选择适当的教材

合适的教材是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改革后的新教材有诸多优点:一是信息量大;二是文章内容新颖,题材广泛,趣味性强,文章所讲述的大多是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容易产生共鸣;三是新教材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增强课堂参与意识;四是新教材针对性地改进了课后练习题,使练习题内容全面、目的明确、形式多样,更加科学、合理。

三、明确教学任务

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即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规定,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水平要求。目标内容涉及知识、智能要点、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等几个方面。水平要求有三个层次,即认知水平,智能水平、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发挥程度和教育水平。

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要体现英语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确定教学目标,其意义在于使课堂教学方向明确,有效组织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掌握每个知识点,确定把握每一具体要求的区分度,然后,再就知识的完整性制定出每一课时明确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意识性,使课堂教学处于完整、有序发展的进程中。

四、优选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实质,使每一堂课实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对教材进行分析研究,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教师不仅要知道教学内容的范围,而且要掌握教学内容的本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的、本质的知识上去。教师只要掌握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能实现集中、具体、确切。其次,教师要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每一堂课都有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复习、巩固练习、课后作业都应紧紧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且每个环节都应精选,避免重复。教师只有把有限的教学实践花在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上,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实质,学生智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五、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循英语教学规律,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口、笔头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强烈的成就感,在知识、内容、方法和情感等方面创造和谐的氛围,在愉快的环境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

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高校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如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准确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不但要通俗明白,而且要准确无误,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生动有趣,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授课内容,安排授课环节,丰富授课内容。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交流并总结经验,时刻关注英语教学中的新动向、新趋势。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均霞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初探[J].魅力中国,2011(15)。

第9篇:教育教学质量意见范文

一、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例析

小学英语教材是由对小学英语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编写而成的,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的现象。这种距离应当成为我们教学中认真分析的内容,甚至要将其当成教学的起始步骤。

例如在小学《英语》(凤凰译林版)4A Unit 7中有一个Sing a song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这首歌曲容易教,但却没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这首歌曲与学生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而且体现出的与中文诗类似的押韵,也让学生读唱起来容易上口。分析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样一些教学步骤:如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Act out the song;Make a new song等。通过这些步骤使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同样在5B教材的Unit 3中有“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学内容,其中的music room,dance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一个music room,并让学过舞蹈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这样就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生涩地搬教材,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教材与学生的衔接策略

认清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教材与学生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教材与学生的交集。而寻找交集的过程就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的过程,于是我们的阐述也就从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

以5B教材Unit 3中的E版块Look and read的教学为例,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in / on / under / near / behind等介词的运用,其载体是借助一只老鼠与课桌、书包、猫的关系等来完成句子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教授这一内容,可能也感觉不到太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下,由于各个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可以在重复中获得对各个介词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即假如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尝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如位置关系等)去思考这些介词的运用,那么学生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主动想到利用一只老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来构思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主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身边如教室内的物品关系去构思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引入介词的学习。这样就既保证了教材意图得到实现,同时又适合了学生的需要。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教材上设计的老鼠这个情境不好吗?我们讲授教学的效果不是挺好的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的调查结果是,如果按照课本上讲,学生不超过一个月,记忆就会淡化;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则记忆可保持两个月以上。

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运用

我们已经认同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教材”与“用教材”是考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载体。那么,这个智慧体现在哪里呢?也许有人认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而我更认为应当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上。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哪些基本的认知规律呢?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知识糅合到形象的素材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对具体的思维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英语知识。有的教师做出了这样的研究,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与水果有关的话题,于是在低、中、高年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时让学生做游戏,中年级时让学生合作讨论,高年级时让学生尝试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