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护理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Delphi法;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本科护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关注。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不同的学校及教学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在此阶段的实习质量考核标准不同,导致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我校根据护理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及临床培养要求,构建一种相对量化、客观可靠的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一个参考指标,为护生的临床实习提供一个工作标准。现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初步拟定护理
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访谈相关专家,初步拟定了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65项的指标体系草案。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一些指标的文字描述及措词,最后形成第一轮Delphi专家咨询表。
1.2确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量等级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将重要程度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指标越重要。入选专家根据其对指标的认知与理解,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评分,专家的权威程度用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衡量。判断依据分为4类(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文献、直观感觉),将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并分别赋值;熟悉程度分为5级,由不熟悉到很熟悉分别赋值。
1.3遴选专家及专家咨询
根据专家入选标准,考虑可行性及可靠性因素,遴选本学院及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管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教学领域的专家22名,征得专家本人同意后于2013年1~12月,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问卷调查,请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1.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向专家提供第一轮咨询各指标数据统计处理情况,以供专家参考,并请专家再次评价整理后的指标。回收第二轮的专家咨询表,再次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较为可靠,从而制定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等进行描述统计,专家积极系数用有效调查表的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根据专家自我评价对类别的判断依据(Ga)和熟悉程度(Cs),计算二者的算术均数得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表1)
2.2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进行两轮咨询,每轮发出22份问卷调查表,均有效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即专家积极系数100%。
2.3专家权威程度
第一轮咨询判断系数为0.900,熟悉程度(s)为0.691,权威程度(r)为0.795;第二轮咨询判断系数为0.955,熟悉程度系数0.782,专家权威程度为0.868。
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本研究分别计算两轮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见表2。
2.5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2.5.1第一轮咨询结果对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进行评判,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算术均数、标准差、满分率及变异系数,用于评价各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将满分率≥50%或满分率虽<50%但重要性赋值4分以上选择率≥80%作为指标的筛选标准[1],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课题小组讨论,对评价指标作了如下修改:将一级指标中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删除,保留3个。二级指标有15个被选中,三级指标有41个被选中。2.5.2第二轮咨询结果采用与第一轮相似的筛选方法,即保留满分率≥50%或满分率虽<50%但重要性赋值4分以上选择率≥80%的指标。最终,本研究确立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讨论
Delphi法又称为专家函询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系统分析方法在意见和价值判断领域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研究小组对每一轮专家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判断并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多次,逐步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2],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公认的指标筛选方法。
3.1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1.1专家的代表性专家的选择是Delphi法成败的关键。所选择的专家应具有代表性,其实践的领域要与研究密切相关,且一般应在该领域工作多年(10年以上)[3]。专家人数视研究项目的规模而定,可少至不足10人,多达100人左右[3]。本研究共有22位专家参与,专家人数达到了Delphi法的要求。本研究中的专家均在10年以上,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者占59%,说明本研究所遴选的专家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专•6•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1期业水平和实践经验。3.1.2专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表明专家对该研究的关心程度,通常用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来反映。本研究中两轮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分别是45.50%,13.60%。说明专家对本课题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轮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减少表明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3.1.3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关系到研究的预测精度,用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数值范围波动于0~0.95,大于0.7可认为咨询结果可靠[3]。本研究两轮咨询中,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分别为0.795和0.868,表明咨询专家在此研究领域权威性较高,对研究的问题把握性较大,咨询结果可靠。此外,第二轮权威程度较第一轮增高,提示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可靠,精度提高。3.1.4专家意见的一致性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可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来表示。变异系数反映的是专家对某个条目判断意见的一致性,或者是否存在分歧及分歧程度,而协调系数则反映的是所有专家对所有条目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协调系数的范围波动在0~1之间,越大表示分歧越少,一致性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第二轮的协调系数明显高于第一轮,表明经过两轮咨询,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基本达成共识,研究结果可取。
3.2对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讨论
本研究预期设定6个一级指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部分专家认为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自己做科研的时间都少,考核实习生临床科研能力的要求太高且可操作性差。有专家认为实习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是不能胜任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而且这两项能力的提法与护理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不相适宜[4]。有专家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提法不恰当。专家建议将“思想品德素质”改为“职业素养”。也有专家建议在一级指标中增加“沟通协作能力”,该项目已在二级指标中体现,故不再单列为一级指标。综合考虑各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3个一级指标: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二级指标中,“外语能力”的满分比及重要性赋值均数均低,分别为9.10%和2.77%,可能与此指标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运用较少有关,予以删除。原本归于“组织管理能力”中的“沟通协作”“病房管理”及“落实工作计划”,专家建议将其纳入“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中,已采纳。三级指标的修改:专业态度下属的三级指标“热爱护理专业,愿意从事护理专业”以及基础知识下属的三级指标“注重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家认为这些指标难以明确界定,可操作性差,故予以删除。本指标体系中,操作技能下属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常用护理操作”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最高。这是本科护生在实习阶段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专家对此意见高度一致。专业态度下属的“工作热情主动、责任心强”和“具有慎独精神”2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均较高,分别为4.82%和86.40%,4.86%和86.40%,而“沟通协作能力”也被多名专家多次提出要纳入一级指标,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专业态度和沟通能力等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5]。“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91,满分比为90.90%。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预见性差、处理难度大,直接影响社会和谐,而及时有效的应对则会事半功倍,能够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一种相对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今后的方向是在实践应用中验证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地修订和更新该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杭.急诊护士法律风险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14):38-40.
[2]叶碧容,姜小鹰.运用Delphi法构建护理本科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51-54.
[3]寿涓,祝墡珠,张向杰,等.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25-29.
[4]罗艺,朱国军,王建平,等.中国本科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2):92-94.
【关键词】护理教师;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评价;质性研究
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是指培训者通过根据培训内容制定好相关的工作情景,根据制定好的计划让学习者进入相关情景中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针对性的工作的相关处理措施,使得学习者能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是一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良好的教学方式,同时情景模拟教学培训也是一种教学新方法和策略,国外以被广泛应用,质性研究是提高学习者的敏感度,使得真实的感觉现实情景进行系统学习,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理解和研究相关的本质[1-2]。为探讨护理教师对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评价的质性,特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学校工作的92名护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学校工作的32名护理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92名护理教师进行4天的情景模拟教学培训的相关研究,培训完后对其进行访谈,告知其此次研究的计划,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法,所有人员均是自愿参与,对92名护理教师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名,对照组男6名,女40名,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6±3.6)岁,工龄2-9年,平均工龄(5.4±2.4)年;观察男3名,女43名,年龄24-36岁,平均年龄(29.2±3.6)岁,工龄3-9年,平均工龄(5.5±2.4)年。两组的性别、年龄和工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培训后的护理教师进行访谈,对资料进行整理,制定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具体内容:①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和具体的临床护理有很好的结合?②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培训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相关环境是否有很理性?③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培训培训内容与具体的实际情况有什么区别或困难?④此次情景模拟教学培训对你以后工作的具体影响有那些?
1.3 资料收集
与培训完后的访谈者进行系统的交流,时间控制在30-45min之间,分析并记录访谈者的具体感受和态度。
1.4 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把记录好的资料进行整理,采用Cilaizzi法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具体步骤:①仔细阅读相关资料,对有意义性的建议进行标注。②出现次数多的意见要特别进行标注,记录出来,形成新的编码本。③写出具体内容和无缺陷的相关建议,找出其特点进行编码分类。
2.结果
2.1.主讲者自身对学员的积极影响
主讲者通过详细的讲解自身实践的经历、对护理教育和工作的热爱,付出真诚,感染了学员,提高了学员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热情。评判性思维应用相关护理知识经验,对问题的提出、解决方式进行选择和假设及识别,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反思,进一步进行系统分析,推理,最后做出合理有效的正确的判断,是一种非常高的思维方式和形式。
2.2.培训经验的不足
情景模拟教学培训在设备、主讲者和经验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2.3.传统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此次培训后反应出了传统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2.4. 情景模拟教学培训的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
主讲者和培训者的时间安排、工作任务、相关技术和知识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5.护理教师对临床教学的相关建议
建议:①定期对专业知识进行进修和学习,跟上时代潮流。②理论和实践想结合,提高模拟教学质量。
3. 讨论
护理教师的访谈使用柯氏评估模式制作提纲,根据培训访谈制定了四个层次的有效框架: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反应层根据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程度来进行评价,学习层根据学员对此次培训学到多少知识的程度进行评价,行为层根据学员对培训后的知识的运用进行评价,结果层根据学员培训后应用的结果进行评价[3-4]。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是一个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很好结合的一个教学策略,能够快速和有效的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能够很好的帮助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整体的专业水平;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能够塑造好护理教师的专业思维,形成良好的习惯,越早的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效果越好;情景模拟教学培训能加强提高护理教师的相关专业性知识,全面性的提高了护理教师的专业综合素质[5-6]。
综上所述,情景模拟教学培训提高了护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护理教师受益颇多,同时也证明了护理工作的实践的重要性和进步性,在临床护理中待完善。
【参考文献】
[1]姬晓艳,朱文霞,等.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建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78-79.
[2]许莹,欧阳霞,丘宇茹,等.临床护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5): 343-347.
[3]侯睿,张振香,杨培常,等.我国临床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组成及选拔现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7):88-90.
[4]王静,高敏,张会敏,等.护理临床教师现存问题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5):236-238.
【关键词】 目标管理原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
我院自2004年以来,坚持以目标管理原理教学法为基本的临床实习教学管理的质量控制方法,从完善临床教学重要环节的管理入手,对实习护生实习制定了计划与量化指标,做好实习质量的评定与反馈,改进和提高护生实习效果,使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提高到了一新的层次,从而适应了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现介绍如下。
1 目的和方法
1.1 目的 质量是一个可移动的目标,需要不停地制定新的标准以及达到标准所实施的方法,以满足需求变化[1]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逐步转变,我们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增加。
1.2 方法 目标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2]。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通过护理临床教学重要环节的管理,对学生制定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最后通过实习质量的评定,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使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使护理临床实习质量管理始终监控于良性和渐进的发展过程中。
1.2.1 临床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总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①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②本科学生除要达到大专实习要求外,还需注重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完成本科实习量化指标; ③每一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大专、本科学生书写的整体护理病历由护理教学组组织各实习科室带教老师集中进行交叉评审量分。
1.2.2 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
按分级管理的原则,我院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健全的护理教学管理组织是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保障:①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副主任、护理部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②二级管理组织-由教研室主任、科护士长组成,主要职责是根据实纲、实习任务,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③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组成,负责本科室学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2.3 临床实习质量的管理
1.2.3.1 带教老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均要求有记录,护理教学组定期进行抽查):①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晨查房/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检查学生对专科理论知识及护理程序工作方法掌握程度。护理教学组对老师查房、讲座记录以及讲稿进行抽查;②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老师督查后讲评。带教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适时调整实习计划,做好周总结;③每轮学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召开学生实结会。
1.2.3.2 护理教学组对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对以下5项检查进行评审量分),护理教学组老师在检查中注重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提问、具体指导的方法,并及时作好对检查现场的情况反馈。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职业道德以及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①抽查学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②对学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③询问患者及家属对学生的服务态度是否满意、能否满足患者基本生活所需、能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对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等情况进行反馈;④发放患者满意调查表:反馈患者及家属对学生实习的满意度;③询问学生,对老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2.4 临床实习结果的测定
1.2.4.1 护理教学组定期召开教学联系会,并对学生实习满意度进行调查:①通过(1次/月)带教老师座谈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②通过(1次/月)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③实习中期、后期发放学生满意度调查表,反馈教学信息,学生还需写出实习收获、对实习计划实施的建议,同时请学生写出最好的带教老师、最差的带教老师,通过票数统计评出“受好评的带教老师”。
1.2.4.2 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 ①实结: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包括各科室对学生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学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的总结;②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中期阶段性教学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调查。结合各病区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教学组下查、集中检查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终末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毕业实习教学优秀奖获奖科室、“受好评的带教老师”,并给予奖励。
2 结果
通过目标管理原理教学法三年来的情况表明: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要途径。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护理临床教学,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3 讨论
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我们体会到:
3.1 促进了教师护理服务观念及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她们的焦虑,促进了她们的学习。
3.2 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 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知识,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3.3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学生主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解除了患者的负性心理,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受到患者及家属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4 良好的临床实习环境、因材施教的方法 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不满意或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为她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她们能顺利完成临床实习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
3.5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重要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学生对教学质量满意度、患者对学生实习满意度均较前增加。患者写给学生的表扬信逐年递增。由此增强了老师的教学意识和对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参加进一步学历学习的老师增加,提高了带教老师知识层次结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园网络 教学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90-01
一 网络教学资源在护理专业教学方面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开始进入教育领域并迅速普及,这种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得原本相对单一的课堂变得充实、生动。而后在网络发展日益成熟的情况下,网络教学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如今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思想被各学科的教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推动了新教学模式的蓬勃发展。
现今的临床医学教育也正在经历这场变革。医学研究的成果可谓日新月异,许多疾病的诊断与用药方案每年甚至每半年都会有所调整,且随着辅助诊断技术的发展,对许多疾病的认识在不断地改变着,而教科书的更新速度是远远跟不上这种变化的,护理学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也同样面临挑战,如许多护理新技术在临床的运用已经远远领先于书本,一些病情观察的指针也随着人们对疾病的深入研究而不断在改变。这些变化给一线的教师提出了要求,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地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对书本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和补充,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护理学人才。笔者认为当下的护理学教学模式的变革需以书本为基础、以网络教学资源为重要辅助手段开展开放式学习、多元化学习、终身学习的模式才能顺应时展的要求。
二 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及在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包括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也包括各种城域网、局域网上的教学信息资源。广州医科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日趋成熟,针对教学的需要在校园网的主页建立了专门提供教学与交流的模块,可由学校主页下的子链接进入教学模块,登录之后进行在线的学习和交流。在这个模块之下根据教学的需要分设不同的版块,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介绍、课件及教学资源的展示、习题库、在线测试以及讨论区。师生可由课程介绍版块了解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大纲的设置以及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方便其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一些疾病相关的临床新技术、新进展也会在这个版块中有所体现。在课件以及教学资源展示区主要由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经过讨论和整合之后上传相关的课件以及视频、音频内容。习题库的部分主要是与护士执业考试的需求紧密结合,挑选各个学科与执业考试相关的重点题型对学生进行展示。方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为执业考试做准备。在线测试版块是一个动态的区域,如果某一课程需要进行阶段测试时任课教师可上传测试题目,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进行测验。而讨论区则开放给学生和教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同时兼有在线答疑的功能,方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开放网络资源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课前充分的预习、课后深入的复习,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利用网上的资源很好地解决课堂上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同时,网络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个很好的整合。上传的课件、影像资料等均是经过各授课教师的讨论和筛选,选取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来进行展示的,避免了单人授课时“各自为政”的现象。
而测试和讨论的环节更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使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三 护理专业网络辅助教学的效果调查
目前,整个教学模块处于测试和试运行阶段,2014年上半年,我们随机选取了护理专业三个班级共152名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针对校园网络学习的意见收集。问卷主要就便捷程度、学习效果、可持续性几个方面问题对校园网络教学进行评价。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之后,我们汇总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1)超过80%的学生认为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他们乐于接受这种学习形式。(2)超过50%的学生认为通过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手段,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成绩较前几个学期有所提高。特别是模块中关于执业考试的介绍以及模拟题库,让学生在执业考试复习阶段更有把握。(3)还有不少学生觉得利用校园网络进行学习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纸张,非常环保。但也有学生提出网页的布局不合理、在线答疑没有面对面讲授的效果好,由于网速的原因浏览受限等。这些是我们在日后的模块建设和完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四 总结与展望
进行网络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重点难点学习的不足,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调整学习进度。电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程中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虽然,网络教学是临床护理专业课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但应用此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效果明显。
教师使用网络上传及更新相关知识和理论,护生通过数据库和多媒体的应用来直接接受信息和学习,这是护理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并逐步成为推动
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在教育的网络时代,只有重视并充分利用网络能源,临床护理教学才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 带教方法;测评表
1针对不同学历的实习生进行带教
针对不同学历的实习生制定不同的带教计划。本科生理论知识丰富扎实,阅读面广但动手能力较欠缺,合理安排总带教老师进行带教,使实习生能够态度积极配合地进行学习,不产生抵触心理,针对操作,从实践出发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对本科生的要求也高,不但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突出,而且要人人进行护理病例书写、护理查房,以及资料收集和撰写。更好的让本科生体会到压力和机遇并存的这个道理。
2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缺失是目前实习同学整体素质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大多实习同学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生活和物质的条件都非常的优越,以我为中,我应该怎么样,我要怎么样的思想,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经过调查问卷多数实习同学选择报考护理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多数是家长给予安排的,而有一部分的孩子从事护理行业,而是为了混张能用的文凭。从而导致实习同学从事护理专业目的性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操作技术够不认真仔细。对待患者缺乏耐心、不懂的如何与病人之间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实习同学进入本科室第1周内,由护士长及总带教对实习同学进行全面业务培训及素质教育,明确实习同学的学习目的,语言行为,经过教育监督使同学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认真的学习科室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实纲。
3心理支持
实习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着心理矛盾[1]。首先是工作热情与工作能力的矛盾:实习同学大多数刚接触临床,对临床所有东西都感到好奇、对未来的憧憬,想大显身手的一番。可是由于工作的能力和业务技术的欠缺往往会遭到病人的拒绝甚至指责,让实习学生感觉到学无所用,工作及习积极性大打折扣。其次是专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习前对白衣天使的称号的向往,临床实习后,少数病人瞧不上实习的护士,尤其是无陪护举措推出后甚至把护士当作护工一样使唤。其次是医院领导团队不重视护士的工作,护士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这些客观因素间接的影响到实习同学的工作积极性,与之对应的产生了少许失落感、对自己学习专业的自卑心理,对喜欢专业丧失信心,不知道要怎么去面对。针对这些矛盾,带教老师要调节实习同学的工作积极性,正确了解自身的价值、学会体贴和关心病人[2]。带教老师做好病人沟通,应该给实习同学更多学习实践操作的机会,并鼓励实习同学去大胆的放手去操作。操作成功后,带教老师及学生要对病人表示感谢,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给予口头表扬,树立实习同学的自信心。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对实习同学进行人文关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
4集中讲座
对刚进入本科室的实习同学进行集中讲座,刚到临床的实习同学,对临床一无所知。老师的带教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工作习惯。由于临床科室带教老师的水平及能力不同,所以总带教老师选择集中讲座。
5一带一带教方法
非首次进入本科室实习的同学,在轮转到本科室的第1天由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讲解本科室实习同学的学习任务,然后将每位同学分配到每一位带教老师。一名带教老师只负责一名实习同学,负责实习同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操作技术的实施、护理病例的书写,等带教的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关心实习同学的业余生活状态及心理变化的情况。带教期间老师进行带教操作时要做到放手不放眼,要做到实习同学的操作由我参与的理念。布置提问内容,第二天由总带教老师检查带教效果,利用晨会提问了解实习同学的学习进程,对于漏洞和不足给予及时补充及讲解,更好的观察实习同学的学习动态。实习结束,发调查问卷,了解病人对实习同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满意的实习同学,在实习报告中给予表扬,其这样不仅提高了实习同学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各带教老师带教的积极性。同时实行师生互评的双向教学评价的教学模式调查,收集建议和意见,为以后带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6出科考试内容本科规定在实习同学在出科前完成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本科生完成指定护理查房内容
从题库中随意抽取一套考题为考试内容。理论考试结束后,对有难度问题给予集中讲解,直到实习同学全部了解,操作考试为医院指定内容及科室专科相关内容,共计两项,操作结束时给予集中分析操作的难点,指导正规操作。
7实习反馈
实习同学实习结束时,实习同学书面呈交一实习反馈,把本科室学到的内容,操作难点及对本科室带教的意见及建议进行反馈,由护士长调查实习同学对老师的满意度,以便更好的了解实习同学的需求。最后将同学所有资料按种类归档,给予封面记录,写出教学小结,以便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雯,关英真.实习护士心理矛盾分析及临床带教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70-271.
【关键词】 专业学位护理硕士; 临床实践指导教师; 核心能力; 德尔菲专家咨询
根据Webster词典的定义,“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一个特定专业领域中发挥作用而必须要拥有的知识、才干和技巧。也就是说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胜任该专业领域的工作。而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是最基本、最必须的能力,是指从事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指导教师)这项工作必须具备的态度、知识、技能以及人际交往、责任感相结合的综合体[1]。专职带教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临床护理教师,本研究界定为临床实践指导教师(以下简称指导教师),是对专业学位护理硕士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主要力量,经临床教学基地和相关院校核准,承担教学和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任务的职业护士。他们作为临床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对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即临床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2]。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拔、考核、培训指导教师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教学管理的核心。本研究在前期文献回顾、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对30名专家进行德尔菲专家咨询,初步确立了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框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函询专家的入选标准为:(1)在本课题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2)中级职称以上;(3)从事本研究领域工作(临床教学及研究生教育)10年以上;(4)对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能持续参加本课题的两轮专家咨询并解答实施过程中的疑难。根据专家入选标准,本研究选取全国5个省份来自医院和高等院校的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等领域的30名专家。
1.2 德尔菲咨询法
1.2.1 确定专家咨询表 广泛查阅国内外临床护理教师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源,参考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the Internet Board of Standards for Training,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IBSTPI)制定的教师能力标准,从学生及带教者本人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入手,考虑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的带教现状,概括出临床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发展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最终形成第一轮正式调查问卷。
1.2.2 指标筛选要求 本研究指标筛选要求: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0.20,考虑专家的反馈意见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1.2.3 德尔菲咨询过程 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入选的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问卷调查。调查前通过多种方式与专家联系,征得同意后,省内专家均采用本人亲自发放、省外专家采用邮寄、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问卷以专家自评的方式来了解其权威程度。各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分、变异系数及文字性建议以书面、电话或口头方式向所有专家反馈,以促进专家的思考。根据指标帅选要求和专家意见对问卷进行修改,得出下一轮问卷。收取问卷时,与每位专家进不少于30 min的访话,旨在了解其评判时的想法和就课题内容进行沟通。使用Linket-type量表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算术平均数、满分比和变异系数进行指标筛选。两轮咨询后,意见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1.3 统计学处理 收集的原始资料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比、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表示。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系数 本次调查两轮发放问卷分别为48份、36份,回收问卷分别为40和30份,有效问卷分别为39和30份;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7.5%和100%。有63.3%(19/30)的专家提出了103条文字修改意见,可见,专家对此项研究的积极性很高。
2.2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共30名专家积极参与并完成两轮专家咨询。年龄:40岁以下6例,40~50岁19例,50岁以上5例;学历:专科1例,本科12例,硕士17例;工作年限:11~20年15例,20年以上15例;职称:中级5例,副高12例,正高13例;专业领域:护理教育7例,护理管理8例,临床护理15例。
2.2.1 专家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 专家权威系数(Cr)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分别为专家对指标作出判断的依据(Ca)和对指标的熟悉程度系数(Cs),计算公式为Cr=(Ca+ Cs)/2。在两轮的专家咨询中,请专家对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自我评价,本研究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Cr=0.835,由此可见,专家对本研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一般Cr>0.70为可接受),咨询结果可信。两轮咨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04和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指导教师核心能力一、二级指标内容、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指导教师核心能力的6个一级指标及22个二级指标。指标内容和每个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见表1。
3 讨论
3.1 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构建方法的正确选择,保证了结果的真实性。据文献回顾,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德尔菲法[3],故以德尔菲法作为本研究确立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方法。经典的德尔菲法一般分为四轮[4],然而由于时间原因,本研究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当专家意见趋于一致时即结束咨询,本研究在第二轮后即结束调查。专家遴选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3],本研究选择专家时考虑到地区、专业领域、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因素,使得所选专家具有较好的地区和学科代表性,且知识结构层次较高,能对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判断及建议。而且,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程度均高于97.5%,权威系数均高于0.83,可见咨询专家对本研究积极参与,且具备较高权威性,为合理构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指导教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提供了保障。
3.2 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
3.2.1 明确指导教师核心能力为制定遴选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临床实践是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最重要的环节,由于护理研究生导师多为护理理论研究者或护理系教授,不能成为研究生临床实践的直接辅导者[5]。因此,随着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临床护士将担负起临床带教的任务,他们的综合素质及带教能力将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有学者2007年对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和本科学历护士的调查显示,临床能够承担研究生指导工作的师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遴选指导教师,即要保证所选教师的合格资质,又要顾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其行业准入标准就非常重要。本研究构建的核心能力框架为制定指导教师遴选标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3.2.2 帮助指导教师认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找准发展方向 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专家型护理人才,指导教师是造就专家型护理人才的主要力量。而要培养护理专家,培养者本人就要努力成为临床护理专家。事实上指导教师已经是各个护理领域骨干人员,找出护理骨干和护理专家之间的差距,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成为培养护理专家的合格人员是所有指导教师的努力方向。明确指导教师的核心能力,还能帮助其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学习与科研更具针对性,更促进新聘指导教师的成长。
3.2.3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专科指导教师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办颁布了新的学科目录设置,护理学从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 “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可根据本研究的核心能力框架和不同专业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制定不同专科指导教师的遴选标准。
由于时间关系本研究并未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实测。广泛挑选研究对象,调查并了解我国指导教师的能力现状,体现该指标体系的实用价值。根据实测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体现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曾诚,张伟,宛小燕.以培养耳标定位医学生核心能力标准fJ].医学教育探索,2004,3(1):23-26.
[2] 王冬军,赵玉芳,何仲. 影响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 . 护理管理杂志,2006,6( 3) : 14.
[3] 李执,朱丹.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4:25-26.
[4] 曾光.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出版杜,1994:250-270.
[5]陈冠林,方素娟,邓晨晖.浅谈护理临床型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918-920.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在教育学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哲理的形成、概念框架的制定、培养目标的确立、教与学的方法、评价过程这5个连续的过程。护理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在字面上理解卫生部制定的护理教育目标而简单地贯彻执行,还应是现代护理观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本文结合当今国内外护理课程设置现状以及趋势等方面内容,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和对策,供我系和其他院校参考。
1研究背景
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使人们也希望在没有生病时得到健康指导,寻求健康保健的群体扩大,这样大大增加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服务范围和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使原本已经不足的卫生资源更加紧张,同样也使护理学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丰富和扩展,对护理人才的数量、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教育也出现新情况。面临新任务。因此,要求护理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其中护理课程设置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护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 国外现状 国际上护理教育的改革已经为我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总的来看,国际上已经形成了护理独立的和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都明显少于我国,而有较大比例的社会和人文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基本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设置,并体现在综合课程体系中,这同医疗专业的分类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护理专业知识的内容都是按照护理程序组织的,在内容的确定方面,注重对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和尚未生病的人)的全面评估,评估侧重的是人对健康和疾病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对患者患病时的护理,还包括对尚未生病的、但有高危因素的人和家属的护理和教育;护理课程中均有较大比例的精神、心理卫生的内容,以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内容。
2.2 国内现状 护理教育的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以整体的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但国内一些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目标主要是掌握各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仍以疾病为中心,没有突出现代护理的观念。仍着眼于传统的纯生物医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课程体系陈旧,多数院校一直延用公共必修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技术的“老三段结构”;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医疗加护理,较少涉及人的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内容,对人的关怀性学科涉及更少,未能体现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也不能体现现代护理专业化特点;除此之外,中专到大专,大专到本科各层次的课程互不衔接,致使各层次毕业生的再提高教育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3 国内外课程设置特点
3.1 国外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理念:美国护理课程的哲学概念、职业观念和职业特征非常明确。强调人权、个性和隐私。美国护理协会联合会(从cN)对其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规定了标准,具体的课程教育计划由各护理学院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专业行为能力和概念框架自行规定。同时成立许多护理团体、组织,经常召开工作研讨会,每个学院组成专门的课程设置委员会。进行两年一次的课程评价。(2)课程设置目标:在护理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操作技术与蕴涵于专业基础教育中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其解决问题和评价事物的能力。(3)课程设置依据: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大的自主性,制定课程设置的依据主要有教育理念(实际是对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关系性质的认识和定位)、毕业生的特色(各校都力求使自己培养的学生与众不同)、理论模式(美国中、南部学校一般都选择一种护理理论模式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东、西部往往是多种模式互补)和学校资源。(4)早在上世纪60年代,护理教育中就引入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上世纪80年代就更为加强,提出“缺乏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在医学生涯中往往会丧失智力挑战能力和应答这种挑战的能力”。尤其强调加强对学生经济学、伦理学、计算机和判断力、管理技能的培养,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有关这方面的课程。(5)发达国家课程设置也随不同层次学制而侧重点不同。大专:着重基本护理技能、责任制护士的职能,毕业后获得准学士学位。本科:着重专科护理、重症监护,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着重学习护理理论和护理科研,毕业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6)多数护理学沿用传统与综合的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建立核心课程体系,采用学分制。但学科之间进行适当的综合。充分重视在护理课程设置中体现当前卫生保健的重点与护理实践的变化。(7)课程设置中除了体现各级护理教育课程的系统性,还根据专业需要、社会需求的改变及时开设特色的护理课程。如家庭护理课程、远程教育课程、跨文化课程、护理学发展史课程等,课程中反映时代的变化。(8)在课程设置上自成体系,体现护理学的特色。美国、韩国、泰国大多数护理院校的护理专业课程基本不按临床分科设置,而是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或者根据人的生长发育阶段设置,与护理学的实践对象相吻合,例如,泰国的护理专业课程包括:精神护理、家庭护理与助产、意外事故与灾害护理、营养与健康、社区健康护理、护理职业发展趋势探讨等;韩国护理专业课程分为儿童护理学、青少年护理学、成人护理学等。(9)课程发展趋势: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卫生保健和教育改革、与医生和其他卫生保健人员的合作、学生毕业后所能取得的成就、人力财力资源的严重缺乏,护理教育者的年龄老化等,这就急需培养出一批稳定的、高层次的和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护理人员和护理学专家,也使得课程设置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下:从侧重临床转向社区,从侧重护理管理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跨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人类整体本质的认识,重视学生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工作能力的培养。
3.2 国内课程设置特点 (1)课程设置目标:在我国护理教育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较为重视,但是,我们往往将总的目标定位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于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转化为护理专业中解决问题和判断问题的思维能力则缺乏具体目标和详细内容。我国的护理课程设置目标一般比较笼统,往往强调传统的“双基”,较少意识到当代社会的需求及必须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2)课程设置依据:我国的课程设置的依据基本上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要求和基本一致的护理专业各层次的培养目标。当前有部分学校尝试用
国外护理理论模式构建课程。(3)课程理论体系、课程设置不完善:我国现有的高等护理教育自上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理论体系不完善,教育目标不够明确,本科课程设置不合理(医学专业化),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护理实践涉及较多的人文学科、行为学科等内容方面显得较为贫乏。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学历教育(三年脱产大专、电大、夜大、自学考试等)设置的课程与中专教育重复内容较多,对帮助在职护士知识更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个人专业方面的课程教为缺乏。护理教育基本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4)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目前大多是沿用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医疗学科设置课程,基础医学课在课程内容上沿用医学教育的内容体系而且比例较重(尤其是五年制本科教育),护理专业课程(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的内容组织基本上采用疾病加护理的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护理;重学科,轻应用;重专业,轻人文;重形式,轻实质。(5)课程发展趋势: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按照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及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来设置,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摆脱医学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据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使用性来设置课程,以适应护理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培养的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当缩减某些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增加社会、人文学科;增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新课程;增加实践课时,早期接触临床。
4 建议
4.1 强化培养目标 根据对人、健康、环境、护理、教育、学习的概念来指导课程设置,突出护理,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淡化学科界限,增强课程间联系。教材应紧随临床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护理知识体系,应用国外护理教材必须结合我国护理领域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国民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这样才能广泛推广应用,促进护理教育的发展。护理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应从培养目标出发而不是过分考虑原有学科的完整性。应根据培养目标,根据“整体和综合”的原则,按照护理专业的特点将原有的课程进行有机的重组,使之融合为新的与护理专业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同时必须注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各个环节的一致性。
4.2 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护理课程安排应注重学生的临床实践,注意处理好学科理论教学与临床、社区实践教学的关系,适当增加专业课课间见习时数,使学生尽早接触实际,培养其探索意识,提高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建立和加强学生对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在社区实践中与人和谐相处与合作,培养健康的心理及情绪。
护理教育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最后阶段的临床实习中,本科护生们都面临着学业、社会、情感、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本科护生们均是青春期的少年,个人的世界观正处于成形期,而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对外在刺激极其敏感、心理变化复杂,而对本科护生们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的心理问题却鲜有研究和关注。本文就此方面问题作一初探,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以期对进一步改善护理教学、特别是临床实习阶段的心理教学提供帮助。
1.常见原因
1.1与压力有关:压力是人们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刺激做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由于刺激来源不同,我们所说的压力主要包括社会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和文化性压力源[1-2],这些都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我们的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很多本科护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处于学生向护士的角色转变中产生的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对护理实习生今后的从业道路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本科生多为独生子女,正处于特殊的时期[3],受其年龄的影响及文化结构、逻辑思维方式、思想成熟程度的制约,容易产生主观和客观的反应,而这可能是大多数本科护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1.2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有关:罗先武[4]认为:其心理问题可能与理论教育和临床护理的差异所致,并分析了4个原因:护理技能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滞后,护理技能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方法单一;学生缺乏对技能的迁移能力;部分带教老师的操作不严谨的负面影响,使本科护生在临床中不能尽快适应而产生心理问题,此类问题的产生与前期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影响有关,造成护生在实习中目的不明确,角色定位不准,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不可否认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关。
表面看来心理问题与个人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有关,实际上是我们教育存在的问题所致。
2.对策分析
2.1缓解压力。心理问题的产生相当一大部分来自于教学的死板,使我们学生不能灵活地面对多变的世界,面临压力时不能正确处理,从而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Lindop研究指出英国在1981年~1986年间有30%的人因为压力而中断护理学习,我们担心初期的临床实习生因为压力和心理问题最终放弃护理职业,造成护理人才的流失。因此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们实行多元化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而,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须从刚入科开始,护生刚到科室实习时,由于环境的陌生,对带教教师个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担心教师、患者责怪等因素,会出现紧张与恐慌,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作为她们的带教教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端庄大方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亲切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及亲切真诚的微笑,会一下拉近师生关系,在最短时间里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快速地缓解了心理压力,愉悦地跟随教师开始临床实习。
2.2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相结合。在学校,学生的主要求知途径是课堂,而实习的主要求知途径是临床及社会实践活动。这种角色转换体现在学习行为上的转变。第一,从以记忆式的学习为主转向理解式的学习为主。第二,从课堂灌输式的被动学习为主转向临床的主动学习为主。第三,从以知识发展为主的学习转向以人格发展和角色发展的学习为主。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终于可以亲自实践,应指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摘要:专职临床护理教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专职临床护理教师的角色包括教育者的角色、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护理照顾者的角色、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学生家长者的角色、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但临床教师的主要角色还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角色和管理领导角色最为重要。因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护理临床教学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与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临床教学的重点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应用理论,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1]因此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教学改革中加大了临床教学的比重,基本上保证了1学时理论教学配合2学时临床教学,而且率先实行了专职学校护理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配合一同带教,逐步与国际接轨。然而中国的护理实践状况又与其他国家有许多的差异,专职护理教师在参与临床带教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也引起护理同行的一些困惑。通过实践的探索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对专职教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临床护理教学是由专职或兼职教师来完成的,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好地贯彻教学计划。教师根据学习需要为学生选择病人,使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知识、锻炼技能、形成态度,同时开阔眼界、扩展学习面。由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护理分工方式往往是小组制、个案制,护理管理整齐标准,因此很便于学生的分派和学习。学校与医院是双向选择建立的合作关系,有时专职教师又是医院的兼职护士、医院护士又是兼职教师,因此合作比较容易。在这种情形下,临床护理人员在护理教学中的角色是控制和管理好实践场所,树立好护理实践的角色榜样。临床护理人员应以人道主义的态度对待学生、表现出小组的团结精神、严格护理实践、有教学意识、有学习意识、能高效灵活地实施利于教学的管理方式。而护理教师的角色是兼顾教育者和护理照顾者的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是第一位的,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对学生负责。
由于受到管理体制、临床实践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的限制,考虑到具体的国情,在我校临床护理教学的改革中采用了折衷的方式,即学校教师与临床教师共同带教。那么在这种形式下,专职护理教师的角色值得探讨,这不仅对有意做类似尝试和过渡的同行有意义,对所有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和临床护理人员都会有启示。
1教育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对学生负责,保证学生圆满地完成教学计划是最重要的。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临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熟知课堂理论教学的要求和进度,善于利用临床的场景,熟悉每一位同学的特点,帮助和督导学生完成由理论到实践或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在临床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讲授、提问的教学技巧,更多的是运用讨论、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这些缺少教学经验都是难于驾驭的。我校专职教师在学生进入病房之前首先熟悉病房环境,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了解、选择可以作为教学对象的患者情况,以便在临床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前或实习后讨论,讨论的内容围绕实习的目标、学生负责照顾的病人的情况、病人的情况是如何与理论挂钩的、实践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护理干预的成效等等。我们认为专职教师的特殊作用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做到博、深、精,同时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2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为使临床教学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安排学习情境,制订学习规则和程序,督促学生遵守纪律,评价学生行为,并实施奖励或惩罚。教师的领导职能表现在:正确分配学习机会;组织团队、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引导和指挥学生讨论、合作,使学习得以深入,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因此在每个学生小组的人员组成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够使组员形成优势互补;认真安排和协调学生实践的机会;制定学生临床评价标准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考评、及时反馈给学生;个别学生的问题要个别谈心、交换意见。
3护理照顾者的角色
临床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护理照顾者的角色有时是重叠的,有时是分开的。临床教师作为护理照顾者需要参与到实践中去照顾病人或服务对象,成为学生的榜样,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到护理人员应该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采取行动。学生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教师的身教意义很大。因此我们鼓励专职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可服务社会和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教师们对此都是认同的。
4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与临床教学老师、与护士进行交往。教师应与各方面加强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专职教师要向临床老师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习目的;告诉临床老师学生会做什么、需要学习什么、需要练习什么、需要见习什么;及时向临床老师反馈学生的评价。专职教师要不断征询学生对教学形式、内容、安排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临床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针对问题去协调各方面,不断完善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们常常反映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协调上。
5心理卫生工作者的角色
专职教师有比较长的时间与学生接触,能够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防止心理问题的发生,克服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造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的痛苦,并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以增强她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学生常常因为不能有效地帮助病患、技术操作不过硬、出现了差错等问题而倍受挫折,有的时候学生是将苦闷表达出来的,有的时候学生会流露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及时发现,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6学生家长者的角色
尽管是大学生了,但在陌生的环境中依然需要长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诊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这对于学生理解和体会护理的本质关怀也是有好处的。在临床学习中,学生的生活问题,包括饮食、卫生、健康等等都需要教师协助学生解决。新晨
7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
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所以教师在献出自己东西的同时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临床实践中吸取东西,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3]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不断地做出决策:我该如何为学生挑选病人?如何创造学习环境?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教与学进行研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同时作为护理专业人员,在接触临床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临床护理的问题,积极与临床人员合作,开展护理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临床教师的主要角色还是教书育人的教育者角色和管理者领导者角色最为重要。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在目前临床教学中,专职护理教师角色的明确有利于与发挥着巨大作用的临床带教老师更好地协作,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