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农业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互联网;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一、特色农业助力当地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
(1) 建设特色产业新业态。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中建庄园、山下建景区”的发展理念,该把坳上、艮山口4万亩杨梅核心区建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博物馆。山上按照“种植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公司化”的要求,新建和改造高标准杨梅果园,建设杨梅品种园。果园里新建了游步道、停车场、观光车道等各种休闲观光旅游设施,把整个基地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大公园。山中建杨梅酒庄,近三年来新建了一品东方、圣仕百诺、青龙界等六大杨梅酒庄,集杨梅果酒加工、产品研发、参观品酒、杨梅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为一体。
(2)打造产业加工新园区。杨梅生态产业园区,实施“113651”计划,建设1个杨梅生态博物馆,1个杨梅科研中心,发展10万亩杨梅鲜果、万亩杨梅绿化苗木、千亩杨梅良种果苗3大基地,建设6大杨梅酒庄,发展50个农家旅馆,打造10个苗侗风情团寨。三是甘太综合园区,重点发展竹木精深加工。2014年,新入园企业4家,园区企业总数达30家,实现税收8556万元,增长27%。
(3)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重点实施茯苓GAP基地认证、茯苓GMP生产、茯苓系列产品研发、杨梅保鲜技术、山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等10项科研项目。
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的有机结合
建立了专业“互联网+农业”创业模式的专业引导机构。靖州县建立了独立的专业性的创业机构――喜乐购互联网电子商务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16年3月16日。是在国家“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下通过对传统市场的广泛调查、研究,对电子商务模式的深度研发而形成的新型电子商务企业。
在公司运营方面,改变了传统依托线下销售的方式,改为线上线下联合供销的新途径,以互联网为沟通客户联系客源进行销售为主线,下线主营互联网培训、农产品收购、仓储,线上线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打造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杨梅是靖州的特色农产品。帮助梅农销售杨梅,为当务之急,喜乐购公司通过2016年的努力,把靖州杨梅销往长沙、株洲、湘潭、北京、桂林等大中城市,实现了互联网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摆脱依赖传统单一的销售模式。
在公司宣传方面,不仅依托互联网强大的宣传功能,还将资源与各广告媒体渠道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在2016年杨梅成熟之时,与湖南电视台《天天向上》、《火星情报局》等电视媒体助农销售节目合作,公司与“快乐购”“淘宝馆”及各大电商平系销售靖州农产品。同时该公司投资拍摄了,靖州首部微电影《杨梅之恋》该部电影以爱情为主线,将“靖州杨梅”与该县主要的风景名胜及风土人情完美结合,从而将靖州的自然景物和人文生活综合展现给广大网络观众,《杨梅之恋》――获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好评,让广大群众,了解靖州,喜爱靖州,也了解靖州有这么一帮创业青年
三、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
(一)进城务工人员的有效管理
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全面做好务工人员的管理工作,靖州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人社局)结合本县实际,明确了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并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拓展务工人员就业渠道、提升惠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务工人员面临的问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县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其主要做法是建立健全劳务市场信息网络,加强与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用工企业和中介组织的联系与合作,为务工人员提供准确、及时、便捷、可靠地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设立服务联系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二) 重视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近年来,靖州人社局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创业就业 ,针对这一群体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等特点,人社局组织了多次培训,仅2015年,开展创业培训4期,培训346人,并进行1期后续服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笔,利用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项目,邀请省内知名高校科技专家来靖给乡村种植大户举办特色产业技术培训班4期。在2016年上半年,人社局新增各类创业主体674个,完成任务数的74.9%,带动城乡就业人数1221人,完成任务数的96.9%(其中带动城镇就业691人,完成任务数的109.7%。
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条件日趋成熟
(一)创业主体的自身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
年龄结构上的年轻化、文化程度的普遍提升,他们更早接触互联网,接受能力强,同时也为其理解相关创业政策奠定了基础。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获取成本的降低使得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在社会上得到充分利用,这种趋势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也蔓延开来。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除了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外,平时主要都是通过微信、QQ、电视广告、就业创业网站等网络渠道来获取务工或者创业信息。
愿意在当地创业的受访者中,大部分都表示如果返乡创业,自己更倾向于选择农业及农村服务业,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特色农产品。问及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技术资源是返乡创业所需的重要资源和条件,而当前该行业在当地政策扶持力度大,邻近地区已有成功典型可供借鉴学习,且经济投入相对较少、补贴多,还可结合自家农业和人力资源,见效较快,市场发展潜力大。
(二)创业意愿强烈。调研结果显示,在靖州县或怀化市内务工的均只有15%;在怀化市外湖南省内务工的有20%;而在省外务工的人员达到50%,且集中在广东省,其中广州、中山两市的务工人员共计达35%,此外,武汉市、成都市也有分布。
大部分愿意或者已经在创业过程中的受访者,反映其外出务工期间并没有获得足以支撑其创业的资金,资金积累少,且认为工作的辛苦程度与报酬不成正比。而文化程度较高的、资金积累较薄弱的受访者更愿意在外务工,通过总结和分析,这种情况大致归结于两点原因:一是文化程度较高者一般工资相对较高,务工风险更低、更为舒适、更有保障;二是由于务工所收获的薪酬较低,工作繁琐沉闷,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者务工期间的成就较少,因此创业所承担的机会成本更少。
[参考文献]
[1]王宏伟,李平,朱承亮.中国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J].河北学刊,2014(6),95-100.
[2]张.新型城镇化下农民工市民化遭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1),8-9.
[3]欧阳筱菁,石磊.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其破解[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6),16-23.
[4]刘望辉,刘习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困境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29).
[5]肖庆华.农民工子女就学政策的演变、困境和趋势[J].学术论坛,2013(12),202-205.
[6]李春根,O霞.聚焦“第二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综述[J].社会保障研究,2010(5),41-47.
指导老师:罗依平
一、“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途径分析
(一)加强对于新时期职业农民的培育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下,由于农村受教育情况仍处于较低水平,保守的思想观念,落后的生产规模以及匮乏的网络技术人才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民对于互联网信息进行接受的能力非常弱,并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在人员素质方面的整体要求,直接制约了网络信息等新兴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一是急需提升农业生产人员信息能力与互联网应用的素质。运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化农村信息化技术,发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交流方式,缩短互联网和农民生活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民互联网意识不断提高;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培育,对“互联网+现代农业”领域下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训的虚拟化网络教学氛围进行构建,建设智慧型农民云平台,在智能终端的基础上建设在线课堂和互动课堂等教育平台,使得职业化农民培育向移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培育出集聚文化和技术与经营于一身的新型职业农民团体,给予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让农民成为新时期的高科技职业。
(二)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上发展农村建设
一是建设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现阶段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达不到30%,仍不能达到标准的城镇化水平,同时,深受设备高额费用和使用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应用互联网。所以,建设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并营造一个“互联网+现代农业”良好的发展环境,普及农村宽带网络,这是“互联网+现代农业”深入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二是加强农村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基础设施配置,进一步推进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有助于农村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和快速发展。
(三)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尽可能地对“互联网+现代农业”进行战略性的研究。站在国家层面分析,对“互联网+现代农业”进行顶层设计,并研究“互联网+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意见;不仅要颁布“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划及相关制度,避免出现信息孤岛,进一步推动经济各个领域的开发以及利用,同时也要制定“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在基础领域以及关键技术领域中实现突破,并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立法工作,促进农业数据能够更加有效地开放,使“互联网+现代农业”充分的渗透到现代农业的产业链中。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地方性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形成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
二、把握好“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大数据和资源数据库的有效融合
有效融合互联网与农业,比较重要的就是对互联网充分利用,实现产业和市场与资源的采集与整合以及分析。对全国农业的数据资源合理整合,建立一个包括农业各领域在内的云平台。第一,采集并分析基础资源,例如畜禽水产和林业、水利资源等,构建一个农业数据的资源平台;第二,建设综合服务型的信息平台,结合产品监测和标准化技术以及产品质量等信息进行实施共享,为受众主体提供不同的客户端,针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推送,促使电商、物流、传统销售商等多方领域的互联互通,推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
(二)农村电子商务趋势的发展
对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言,主要对产业链的资源和销售与采购以及定价等环节进行整合,进而构建一个“互联网+农产品”发展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农产品电商可以由比较容易储存的农产品,比如坚果、茶叶等逐渐转化成生鲜农产品的电商方向发展,进而打造农场到家庭的F2F和O2O的直销模式。打造如同淘宝一样的农村电商平台,按照不同的品种和品质与品牌进行分类,营造线上市场,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的线上销售,建立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由此为农产品销售规模带来质的飞越。
(三)对农业模式进行创新
将“互联网+现代农业”基础上的新创意元素添加到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农业的产业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模式进行创新,实现精准化农业生产及智慧农业。截止目前为止,农业生产的效率还比较低,导致很多资源与劳动力出现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率。一是要利用互联网信息、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对土地进行合理配置实现高效和节约,比如工厂化育苗、农田数据采集和监控等;二是要加快农机装备的技术创新,比如无人机播种、喷药,实现农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数字化创新,重构农业的生产模式。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业产品都是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其单位价值量比较低,所获得的利润比较薄弱。要把农产品营销作为发展的主要突破口,利用互联网创意为优质农产品打造充分展示的舞台,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休闲观光,融合农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和城镇居民之间有效融入,让农业不只是单一化的生产基地,由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变身为旅游观光的好景点,从而焕发出现代农业经济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互联网金融;互联网融资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出现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业型企业和日益增加的城镇居民,对金融都有着强烈而迫切的需求。这些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对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在部分中小城镇、县域城市、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低成本和跨时空的特点,弥补这些地区金融服务的短缺,不仅能提供更便捷的存贷、结算、支付、理财等传统金融业务,也能提供新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是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
1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开始进入到飞速发展阶段,主要在支付结算领域、融资领域、征信领域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上升。本文重点阐述与新型城镇密切相关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众筹及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现状。
1.1第三方支付增速趋于平缓
第三方支付根据业务类型可以细分为网络支付、银行卡收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网络支付中的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是主流。2013年之前主要以互联网支付为主,2013年之后移动支付迅速发展。随着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的进入资质变得更加规范,2016年以后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增长趋于平缓,2019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达到22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图1)。
1.2P2P借贷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
2013年之后,P2P贷款迅猛发展,问题平台不断。随着监管不断深入,平台进入退出和转型阶段,2017年后,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不断下降,综合收益率相对稳定,年成交量和贷款余额都急剧下降。2019年成交量为9649.11亿元,相比2018年减少了46.24%,创近5年新低。贷款余额也同步走低,2019年末总体贷款余额同比2018年下降37.69%(表1)。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5年―2019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
1.3众筹平台减少,项目质量提高
众筹作为新兴融资方式,其发展受到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欢迎,据众筹家的人创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处于运营状态的众筹平台共有67家,近三年的平台运营数量呈下降趋势(表2)。虽然众筹平台的数量骤减,但众筹成功项目及融资额都成上升趋势。2018年上半年,共发起项目48935个,成功项目数为40274个,成功项目融资额达到137.11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46%,成功项目支持人次约为1618.06万人次。
1.4传统金融互联网化众发展迅速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保险、互联网银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一是商业银行大力布局互联网业务,尤其是网络支付和移动支付。2018年末,商业银行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570.13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36%;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605.31亿笔,较上年同期增长61.19%。二是互联网保险在经历了上升和下滑阶段后,开始回暖,2019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696.3亿元,同比增长42.8%。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于2013年~2014年起步,2016年~2017年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达到4.38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904%;2018年达到约9.78万亿元,同比增长122.9%。与此同时,证券公司也在利用互联网全力开展相关业务。
2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模式
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率、低成本、跨时空等优势,满足城镇中小微企业和居民对金融的特殊需求,更好的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互联网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进行: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第三方支付模式、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2.1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
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开展各项金融业务。银行互联网模式主要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提供综合;证券互联网模式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基于互联网自建平台提供网上综合理财服务和证券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建立网上商城开展相关业务;保险互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官网开展业务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随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尤其是银行和证券的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业务和产品,很大程度上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极大改善了城镇化建设中县域小城镇、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环境,满足这些地区支付结算、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需求,推动城镇化进程。
2.2第三方支付模式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以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的特点,打破了交易支付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已成为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变了企业和居民的支付结算方式和习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随着第三方支付的覆盖面不断拓宽,使城乡居民的支付结算高效便捷。同时第三方支付提供的信用数据、金融增值等业务,对城镇化过程中小微企业及自主创业者融资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升融资成功率。
2.3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包括P2P借贷、众筹和电商小贷。P2P网贷平台定位中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信贷,低门槛、低成本、贷款易是其重要特点;众筹主要服务自主创业者和个人,其特点是融资金额小数量大、融资门槛低、开放性;电商小贷主要服务对象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商户,其特点是高效率、低成本。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及个人融资问题,尤其电商小贷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
3互联网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小微企业发展、及城镇居民日益增加的金融需求,金融一定要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不断创新,互联网金融以其低门槛、低成本及跨时空的特点,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小微企业融资及城镇居民金融需求方面都有着自身的优势。
3.1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然而小城镇及农村地区金融覆盖面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发展金融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互联网金融跨时空弥补金融缺失问题,提升金融覆盖面,能一定程度上推动城镇化发展。一是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对支付、结算、汇兑、存贷等基本金融业务的高效率、低成本要求。二是以P2P为主的互联网融资平台,为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中小微企业、自主创业者、农村电子商务等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升融资效率。
3.2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
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农民市民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和自主创业者,原本就属于融资难道的主体,加上新型城镇金融体系不完善,这些企业依靠传统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以P2P借贷、众筹、电商小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能够打破时空限制,点对点、低成本、高效率提供融资,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P2P借贷能较好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众筹能有效解决自主创业者融资问题,电商小贷则能解决乡镇电子商务企业的融资问题。城镇化中中小微企业是重要建设主体,互联网金融促使其长远发展,从而有效推动城镇建设。
3.3互联网金融服务城乡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
新型城镇化建设伴随农民市民化,城镇居民增加,又随着城镇化进一步发展,居民的财富日益增长,对金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除了支付结算等传统金融需求,还有信贷和理财需求都越来越普遍。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创新,为居民衣食住行、旅游消费等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支付结算方式。而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和P2P借贷等为城镇居民提供低门槛、便捷性的理财渠道。众筹、P2P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与电商小贷也为城镇居民个人贷款提供新的融资渠道。
4对策与建议
4.1加强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设施和信息化设施建设。二是政府要引导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需要靠政府的引导和支持,让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得以正常正规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宣传,加深乡镇及农村地区居民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引导其正确安全使用。
4.2创新城镇化互联网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逐步扩大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面,积极开拓中小城镇和农村市场,根据新型城镇化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化、乡镇旅游、城镇自主创业者的信贷产品创新,提供更多的针
对性信贷支持。二是创新适合中小城镇居
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提高安全和收益。三是加强第三方支付支持城镇化的服务创新,改善支付环境和拓宽支付领域。
4.3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作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模式,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积极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首先,政府需要从监管层面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要加强风险管理,行业成立管理、监督等自律性组织,制定行规。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风控管理部门,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从事相关业务。最后,城乡居民个人应该加强互联网金融认知与风险意识,积极保护个人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陈清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陕西省涉农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3(9):69-70.
[2]乔小燕.苏州互联网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吴江地区为例[J].时代金融,2017,38(12):39-41.
[3]刘宝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73-174.
“推动制造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是提到的互联网+制造业的突破口。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通过决定生产制造过程等网络技术,实现实时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产模式革命,不但节约创新技术、成本与时间,还拥有培育新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互联网+制造业”和正在演变的“工业4.0”,将颠覆传统制造方式,重建行业规则。在工信部公布的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涉及38个行业和21个地区。
汽车、家电、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拥抱互联网,众包众设研发模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应用模式不断涌现。例如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就在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变革中,不断抢占传统制造企业的市场,通过价值链重构、轻资产、扁平化、快速响应市场来创造新的消费模式,而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海尔、格力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迅速转型,产品个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虚拟化、工厂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都将成为新的热点和趋势。
中国农业品牌化
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在2015年,农业与互联网的拥抱催生出了许多创新性项目。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还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农资农产品电商服务模式,抑或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都充分表明,农业现代化正在某种程度上以“互联网+”的新形式被践行。
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而通过与互联网的结合,其中农资和农产品的流通环节都已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进展。
在农业领域的布局也展示了互联网和农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模式。不仅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运用无人机等创新设备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品质,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营销,最终将农业的各个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
“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电商平台,不再只满足于把农产品搬到网上售卖,而开始考虑对农业产业链的完善和革新,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
数据显示,到2015年,我国智慧农业的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其中,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这一年备受市场青睐。像如褚时健栽种“褚橙”,联想集团董事柳传志培育“柳桃”,网易CEO丁磊饲养“丁家猪”,潘石屹大卖“潘苹果”等等,专注于农产品领域的新兴电商品牌也由此获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松鼠、新农哥等等,都是在农产品大品类中细化出个人品牌,从而提升农业自身的价值。
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在解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农村电商、现代农业、农业信息化建设被广泛提及,也说明了在互联网时代,政策有意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
在线教育大爆发
根据艾瑞研究,2010-2014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9.41%。而在2015-2017年,预计在线教育复合增长率约为20.20%。随着2015年“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国内的在线教育行业呈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传统教育行业也纷纷往“互联网+”靠拢,线上、线下交互的教育模式也开始受到众人的青睐,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疯狂涌入。创业邦创投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共收录国内在线教育领域投融事件126起,投融总额为16.78亿美元。
不同于之前以视频录播为主的远程教育式网校,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再次催生了在线教育的步伐。有别于传统在线教育1.0时代的视频教学和录播课,在如今的在线教育2.0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平板电脑APP直接和全国各地的好老师实现实时的互动学习。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形成学生个人的学习轨迹数据,并借助智能诊断系统,帮助学生精确定位学习问题所在,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学,使在线教育从视频授课真正成为个性化教学。
对于教育平台,并不仅仅限于曾经的新东方等著名培训机构的在线网站。像K12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在线职业教育等细分领域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互联网平台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联网公司,BAT也在转型在线教育,打造各门类的公开课平台,引入各高校教师资源,使在线教育从职业、外语等专门别类的培训,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在线教学。
在传统教育行业,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多地开始加大教育投入,使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项目落到实处,重点改善了义务教育段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据了解,仅2015年教育部就将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亿元。
由外向内颠覆的医疗服务
2015年,传统的医疗行业正在从患者问诊买药、医生职业方式、医院体系改革、医保体系完善等改革中生根发芽、蓄势待发。对医疗领域最强劲的推动,来自资本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忙着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传统医疗产业链也忙着投身大数据。从业态模式看,互联网医疗颠覆了医疗服务提供模式和接受模式。
按照应用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分类,移动医疗可划分为自诊问诊、医药电商、医生辅助工具、硬件设备、单科领域(如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医联平台六大类。“互联网+医疗”的融合,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与部分医院签署的战略协议,所提出的“智慧医疗”和“未来医院”的畅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透明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网上挂号”作为移动医疗与医院对接的敲门砖,几乎成为主流医疗类APP的必备功能。即使未能与医院形成对接,也通过与医生直接对接,形成在线问诊模式。春雨医生、丁香园等轻问诊型应用的使用,则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就诊难问题。加上电商平台药品O2O的介入,已经实现了患者足不出户看病买药的方便生活。
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健康数据管理未来有较大的机遇甚至可能改变健康产品的营销模式。根据艾媒咨询《2015第三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健康市场规模达到42.7亿元,到2017年将达到115.4亿元。随着互联网个人健康实时管理的兴起,促使可穿戴设备创新呈现爆发式增长。将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向更加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产品发展。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呈现了医改决策层当下对互联网+医疗的思考图景。总体而言,互联网在健康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应用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点:便捷和普惠。
全民理财与微小企业发展
这一年是中国民众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的一年,在“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互联网金融迎来崭新发展机遇的一年。随着这一年金融行业的跌宕起伏,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都先后经历了发展机遇和市场危机。市场上也逐渐浮现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宜信、点融网等主流平台。
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将掀起全民理财热潮,低门槛与便捷性让资金快速流动,大数据让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额贷款发展也越加火热。这也将有助于中小微企业、工薪阶层、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等普罗大众获得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实体,小微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创造约80%的就业岗位、约60%的GDP和约50%的税收,“互联网+”金融将让小微企业贷款门槛降低,激活小微企业活力。
交通出行的资源共享
2015年是全国移动出行需求爆发式增长的一年,国人使用移动出行的频率明显增加。滴滴平台数据显示,尤其是在天气状况恶劣时,大众的移动出行需求会呈现井喷式爆发。滴滴出行、人民优步、一嗨租车、易华录、罗计物流等一个个全新的“互联网+交通”的商业模式,这一年真正开始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的认知习惯。互联网+交通出行、互联网+货物运输,正在重建整个交通运输的生态圈。
滴滴出行首次对外公布的2015年全年订单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里,滴滴出行全平台(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巴士、试驾、企业版)订单总量达14.3亿,这一数字相当于美国2015年所有出租车订单量的近两倍。滴滴出行官方表示,短短三年的时间,人们的出行方式从最初的路边扬招转变为手机叫车,移动互联网已将出行这样一个传统行业改造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并开始引领全球的新兴行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经过2015年一年的发展,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移动出行已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力量,交通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大众对分享经济的熟识,以及市场格局的稳定,2016年移动出行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中国的“互联网+交通”也将进入一个持续稳定地高速发展时期。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应对措施
“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以及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全面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我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巩固了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而且为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互联网+”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稳步发展,不仅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而且实现了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长期战略发展目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部门必须积极的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升级,才能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农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体现出了时展的特色,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经济,仍然处在资源型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技术型与信息化农业经济的建设尚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紧跟互联网时展的脚步,积极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出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互联网时展的特点,将“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成本,同时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首先,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效率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农业经济与互联网联系日益密切的同时,所形成的良好的信息传输渠道,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次,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流的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最后,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升级,为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出发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加快农产品更新的速率,促进农产品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2.1加快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才能实现加快农业产业电子商务体系发展步伐的目标。作为政府部门来说,应该根据互联网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惠民政策,加大农业产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激励和扶持力度。此外,紧跟时展的脚步,加大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培养工作的力度,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方式,构建以农业经济为核心的农业经济电子商务体系。相关农业经济龙头企业,应该根据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产品的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农业经济企业的稳步发展。
2.2通过互联网对农业发展资源进行整合
信息时代的迅速来临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农业经济也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农业产业的资源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为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
2.3通过互联网提升农民专业技术水平
农民作为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其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部门在积极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农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加大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宣传的力度,促进农民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开展农业经济专业技术宣传和培训时,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完善的农民农业生产专业技术培训体系和方案,规范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行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其次,邀请互联网行业的专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全面开展“互联网+”农业知识讲座的方式,引导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
3结语
一、时代背景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3月25日,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一次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10大领域。由此,互联网在国民经济社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已经得到国家层面高度认可。
二、互联网+带来的时代变化
“变革”和“创新”是“互联网+”的重点,而这种变革和创新的对象,是产业、是经济,目标是推动产业和经济发展走出创新驱动的新道路。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将从四个方面变革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铸造新业态,开启新一轮创业浪潮
“互联网+”的核心在于“+”,即与各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互联网在与不同行业融合后已经形成多种新的行业形态,产生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未来,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将互联网创新效果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未来,随着互联网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结合更加紧密,将铸造出更多新兴业态,推动各传统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新兴业态。“互联网+”在每一个传统经济社会领域,都会擦出新的火花,营造浓厚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引发创业浪潮。目前,国家已经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也在功能上和创新平台上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知识的自由流动。
(二)催生新消费,有力激发市场潜能
我国经济正进入消费为驱动的发展阶段,互联网在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方面的潜力与影响力越来越明显。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网络购物用户3.61亿,渗透率达26.67%。庞大的网民数量为“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此外,移动终端设备价格更低廉、接入互联网更方便等现实条件,为互联网推广工作提供了契机。 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关系日益密切, “互联网+”必将在个人数字娱乐生活、工业智能化生产、现代农业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催生出巨大的消费市场,产生新的消费服务方式,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和潜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孵化新模式,持续助推产业升级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将引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无工厂制造”,极大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让现代制造业管理更加柔性化,更加精益制造,以满足市场需求。互联网与传统农业跨界融合,将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向精确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由此产生的新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布局会更加有效合理,将助推整个产业的提质增效。助推产业升级是“互联网+”带来的最大红利。一方面,产业升级能够带来产业结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产业壁垒,进而推动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发展,使中国从产业大国变身为产业强国。
(四)跨界融合,变革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以信息、生物、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突破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创业的源泉。这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新常态,也是“互联网+”的新常态,要切实发动起这一引擎,还需要努力消除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加大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技术研发力度,切实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和信息安全等。
三、互联网+改写旅游行业格局
经过7个多月的努力,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信息化建设已初步到位,镇村两级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互联网电商平台已经搭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管控体系已经建成,互联网+农业和互联网+旅游产业项目基本落地,配套的相关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截至目前,线上线下交易量达到1.2亿元,百度搜索量突破百万条,参与互联网小镇的企业达到30多家,参与农民达到2000多人,回乡创业大学生达到100多名,互联网+农业的成效初显。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成,凸显了我区“双创”成果,孙新阳书记参加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运营中心揭牌仪式时高度赞扬“石山速度”,称之为省市共建的典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加大投入,抓好信息基础建设。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现已铺设光纤500多公里,建设基站12个覆盖全部12个村委会,光纤入户1000多户,让互联网融入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夯实互联网小镇发展建设的根基。
2)创新模式,抓好综合平台搭建。探索提出了“1+2+N”的互联网农业小镇新模式。“1”是指搭建一个互联网农业综合运行平台,主要有产业平台、运营平台、服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创业平台,构成了整个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运行体系。“2”是指运营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两个中心。“N”是指参与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企业、机构、组织以及具有生产运营能力的农户等若干个应用单元。根据该模式,我们稳步推进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作,把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的农业小镇。
一是以互联网综合运行平台为依托,与“海岛生活”、“火山公社”、优电联盟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发挥蚂蚁兵团的集聚效应,充分对接产销大户,带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建设综合管控中心和大数据中心,采集整合海量信息,为石山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如通过处理供求、水土环境等各类农业信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
三是建设村级服务中心,实施镇级运营+村级服务的运营方式,以镇带村,镇村融合发展,打造互联网向农村延伸的关键节点,集服务、展示和运营于一体,为农民增收、购物、技能培训、农产品销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支撑。深入发掘火山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变石山为“金山”,为互联网小镇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是建设热带高效精品农业。与安徽朗坤集团等企业合作,发展资本农业、智慧农业,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提升产出和产品价值。同时制定各类扶持方案,鼓励当地农户大力发展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火山特色农产品。
二是发展火山风情全域旅游。规划和整合历史文化、生态农业、绿色骑行、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举办首届海口火山自行车文化节。点线面结合,推进以火山口地质公园、镇墟旅游化改造项目、美社美丽乡村、开心农场、人民骑兵营、火山口大道景观、火山赛道绿道等为核心景点的全域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了火山风情旅游带。
4)提升品质,抓好两个双创工程。营造互联网小镇建设发展的良好氛围,提出打造“两个双创”示范基地的目标。一是建设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农民培训和交流,鼓励扶持返乡大学生、农民、小微企业等群体创业创新。如法国留学“海归”姑娘郭霖创办“火山公社”,通过挖掘火山特色农产品,举办黑豆推介会,书写农产品背后的故事,让农产品身价翻番。二是全面推进创文创卫工作。实施绿化、美化、彩化、亮化工程,开展违法建筑、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乡环境。
5)凝心聚力,抓好镇域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互联网小镇建设的积极性,让互联网时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百姓。一是不断完善互联网运行平台的政府服务建设,让农民足不出户享受更为便捷的政务服务。通过大数据中心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进一步整合农户土地、就业、农产品与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投入,整镇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成立石山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增强区域竞争力。联合辖区范围内各龙头企业、协会、农民合作组织及农户,与综合运行平台有效衔接,整合各类农产品和仓储、物流等资源,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资本和保障,实现资讯与资源的共享。
总体而言,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模式可以归纳为“36524”这个“三农”难题破解密码,各级干部以365天24小时1分钟也不耽搁的精神,不断践行、丰富和完善的“36524”。
2. 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农民增收。结合精准扶贫,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明显。如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的石斛产业项目,盈利“四六分成”,一年种植,十三年收益,年平均亩产值可达5-10万元。又如三卿村返乡创客王杰,通过微商体验休闲订单经济,月营业额达到15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428元增加到2015年的8652元,实现增长59.4%。
二是农业增效。启动14个高效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火山石斛、石山壅羊等产业园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初见成效,培育了石山火山石斛、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石山红芝麻、石山红米、石山古法红糖、石山火山咖啡等20多个品牌。互联网经济效益初步显现,2015年12月,在陵水召开的海南农民创业创新“互联网+”大会上,15万斤石山火山石斛与10万斤石山火山荔枝期货被一扫而空,共拍出6000万元。
三是农村发展。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镇级运营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正式揭牌运营,春节七天吸引7万多名各地游客,各农家乐和民宿人气爆棚;在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控中心的支持下,行政办公更加便捷和精细,镇村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在全镇12个村(居)委会启动建设的12个村级服务中心已有6个投入运营,农民在村级服务中心接受网络技能培训、向合作的电商平台售卖当地特色农产品、享受便捷的网络购物、代缴话费等便民服务,互联网开始走进农民的生活,改变农民的生活习惯。
3. 存在的困难
海口市在探索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难,主要是:
1)基础设施欠账多。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镇村网络基础较差,离我们提出的4G到村、100M到户、WIFI全覆盖还有较大的差距;农田水利、电力、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欠账也比较多。
2)专业人才匮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农民创业创新的比例还比较低。
3)产业不成规模。受空间制约,总体产业规模较小,品牌集聚效应不显著,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4)物流成本较高。目前航空物流的成本较高,产品尤其是水果通过航空物流不具有竞争优势。
4. 下一步计划
1)加强领导,形成各方联动合力。在市委层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石山互联网农业旅游小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统筹协调,全方位推进石山互联网小镇建设。
2)培育产业,强化核心竞争力。继续抓好核心产业和核心品牌培育,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将现代科技深度应用于农业生产;继续发掘火山特色资源,打造全域旅游;与美安科技新城产城融合发展;将互联网农业产业联盟建设落细落小,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多措并举,提升发展软硬实力。运用PPP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镇域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升小镇发展的软硬件实力。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农业是我国“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的重要领域。新常态下,“互联网+农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对于引领“三农”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提升农村服务水平意义重大。山东省宁阳县在推进“互联网+农业”上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加快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现状
1.1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质量快速提升
近年来,宁阳县作为农业大县,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宁阳县建设基站1080个,其中3G基站260个、4G基站270个;建成远程教育资源卫星接收点120个;在行政村和中小学建成信息点798个;建成县、乡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单位间进行电子公文交换。顺风、中通、申通、圆通、汇通、韵达等多家较大的快递公司都已入驻宁阳,2015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数达2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3.3万户,因特网用户数达8.4万户,改善了农民生活品质,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1.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日益增长,在农产品、家电、百货、农资等农村网购发展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宁阳县农村电子商务初现雏形,形成了能覆盖到乡镇一级,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凌云、华联、万达、不老枣等涉企业均已在阿里巴巴、邮政网等网站上销售产品;另外,“爱尚家”等网络购物平台也在逐步兴起。宁阳县在网上销售产品主要有大枣、核桃等宁阳特产。201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5.3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2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5亿元。
2主要问题
2.1互联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差
目前,宁阳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农业网络信息不全面,不能及时解决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难题,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阻碍。农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电脑在农村应用少,缺乏一定的硬件设施,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电子支付信用制度还不健全,农民不敢在网上从事经贸活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不安全,安全技术支持不到位,经常会发生网上诈骗。
2.2互联网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低
信息技术人员缺乏是个普遍现象,农业从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培训,不能较好的进行农业生产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根据实地调查,宁阳不老枣、凌云商贸等少数企业在淘宝等购物网站上销售产品,能掌握丰富的信息,发展良好,大多涉农企业计算机数量少,经常进行财务、打字、文件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差。
2.3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缺乏
农业物流平台硬件设施不足,信息化产品不完善,共享物流信息有很大难度。物流公司缺乏与网络农业营销物流平台衔接,不能及时运送产品,客户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经销商的经营活动。
3对策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互联网+农业”发展意识
随着“互联网+”行动的深入开展,“互联网+”在“三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要积极参与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把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活动有效串联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效应。3.2完善机制体系,加强网络农业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投入,健全完善农业网络体系,不断拓宽农业从业者信息渠道。加大网络环境优化力度,排除网络使用障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农业网络体系建设宣传,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性,从而利用平台及时农业发展信息。
3.3提升能力水平,加强网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落实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的智能控制系统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加快研发农业生产新技术,提高新智能设备普及应用水平,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
3.4狠抓培训教育,优化网络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提升互联网农业人员素质。引导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资源等现代科技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大互联网农业生产理念和互联网技术学习应用力度,把先进国家或地区发展经验学习好、利用好。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发展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围绕信息社会发展新形势,快速统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农业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作者:吴秋红 单位: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柳彩莲.论“互联网+农业”的新经营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等金融模式。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5 - 2011年前后的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阶段;而第三个阶段是2011年以来至今的互联网实质性金融业务发展阶段。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内互联网金融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业务模式和运行机制。本文围绕众筹、P2P网贷和第三方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探讨其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的动力分析。
我国目前处于农村向城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判断一个区域是否达到城镇标准的重要指标来源于人口指标和经济指标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指标都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息息相关。根据发改委报告我国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6.1%,比201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9.7%上升了6.4%,城镇人口增加数达到8755万人,从这一数据可以间接看出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之快。地区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居民的增收,在农村一直处于资金借贷困难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平台无疑给农村地区解决资金需求提供便利,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给农民增收提供有利的渠道。
很多学者已关注互联网金融对农村经济或农业发展提供的机遇,范琳、王怀明(2015)通过研究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分析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风险偏大且融资成本高,可抵押资产匮乏等现状,认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点对点融资、大众筹资等模式能够满足农业中小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江维国、李立清(2015)通过分析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创新,表明互联网金融拓展资金供给新渠道,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具有契合性,提出应优化互联网金融融资软环境的建议。李国英(2015)通过研究“互联网+”与现代农业产业链与商业模式的关系,得出互联网将转化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电商及农村消费品电商加速现代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相关学者从两个方面研究互联网金融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为农村资金需求提供新渠道,一是互联网平台为现代农业产业提供发展动力,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资金需求的满足一般来源于自己财富的积累,即今年所需农业生产投入来源于往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这笔资金还要满足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企业经营所需,这种资金循环使用模式就是内源融资模式,内源融资最大的缺陷是影响扩大再生产。随着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现代化农业产业对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挑战,需要农民改变传统仅依靠手工作业的生产模式,引进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金问题就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的障碍。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贷款数量较少,原因主要是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民还款的保障是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如果遇到当年气候灾害和意外事故,农民不能按期还款的可能性很大。第二就是可抵押资产的困乏。对于农民个体来说,土地公有制度基本决定了其没有抵押物;农业企业的厂房和设备价值相对来说偏低,对于借贷资金数额微不足道;传统银行借贷渠道对于农户和农业企业苛刻,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的众筹、点对点借贷方式扩展了农村地区的资金来源。
3 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
众筹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公共募集资金的融资模式,是一种较新的创业投资代表,其资金来源不再局限于银行、基金等传统的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成为主要的来源,具有注重创意、进入门槛低、操作简便等特征。点对点融资即大众普遍了解的P2P( peer to peer) 网络信贷模式,该模式对现有银行体系进行了有益补充与完善,避免了传统金融体系在选择贷款受益方时对中小企业存在歧视的问题。根据2016年网贷平台发展指数评级结果,排在前10位的P2P平台截止目前成交额分别达到:红岭创投796999.15万元、网信理财482531.79万元、鑫合汇333344.42万元、PPmoney329028.65万元、微贷网283868.32万元、链家理财193767.1万元、团贷网188309.24万元、小牛在线187595.47万元、翼龙贷139759.40 万元、宜人贷133791.63 万元。
通过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互联网金融为农业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平等的、低门槛、便捷的融资平台。在该网络平台上,农业中小企业只需完成注册便可以平等地获取所需的发展资金。从点对点融资模式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职责是审核每一笔贷款申请,在对申请者的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方面考察后再进行贷款发放。对于众筹模式来说,资金拥有者亦是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网络平台对自身较为感兴趣的项目与创意进行投资,将社会闲散资金聚集起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通过哪种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可以有效的帮助信用好、有规划的农民及农业企业获得所需资金,为满足发展现代化农业产业和建设现代化农村奠定基础。互联网金融除了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在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农业生产源头生产资料、到生产成品农产品的销售,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模式—即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流通带来极大的支持。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就是农民或农业企业把自己生产的产品运输至农贸市场,或者直接销售给批发商或零售商,自己能赚取的利润很少,中间商把产品拿到市场以高价销售获取大量利润。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让农民能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没有中间商在其中剥削利润,农户能够得到销售直接收益,消费者也能获得更物美价廉的农产品。从目前大众使用广泛的电子商务平台来看,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开始销售农产品。从最初就涉猎农产品的淘宝网、一号店,到转型增加农产品销售的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包括现在超市电商平台如大润发超市的飞牛网、以家用电器为主的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等都开始涉及农产品。
4 结论及建议
农村地区生产经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传统农村借贷存在固有的困难,由于缺乏信用记录,征信难,难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服务;单笔借款金额小而分散,成本高,难管理;无担保,缺乏抵押物,纯靠信用;这些都是农村地区农户和企业难以满足其资金需求的原因。农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农户和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农户和企业规划出有创意的发展方案可以通过众筹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有兴趣和有资金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对项目进行投资;或者通过在P2P平台通过注册表明自己资金需求,能承担风险的投资人把闲置资金使用权让渡,通过承担高风险获得高收益。有了资金的农村地区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扩大再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收回资金,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良性资金循环模式。
为了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协同创新,错位竞争,共同创造互联网金融新生态,互联网金融理念认为,用户是核心,一种金融产品的产生首先源自用户的需求,当某种需求在具体场景中被发现后,再反向进行相应的产品开发,并最终将产品嵌入到场景中。所以只有将传统金融的深度与互联网金融的广度相结合,才能创造农村金融新生态,最后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全互联网征信体系,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在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征信的基础支撑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推动征信行业的发展与成熟。做好金融监管,构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随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推广,传统风险控制和互联网风险控制的有效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是最核心的环节。控制好金融融资风险和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大力完善互联网金融技术平台,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