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调查分析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查分析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分析规划

第1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调查

为了解洛阳市自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以来疫苗接种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全市免疫预防工作更加规范、扎实开展,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之间出生,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2岁组)和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1岁组)每个抽样单位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20名儿童。

1.2 调查方法 全市1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1个乡(镇、办事处)。每个乡(镇、办事处)按照随机的方法抽取一个行政村(社区),有多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再随机抽取一个自然村。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如果调查区域为楼群,为寻找方便可按门牌号顺序由楼下到楼上,挨门挨户作为调查户。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社区)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社区)最近的村(社区),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1.3 调查内容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及未种原因。

1.4 评价标准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县)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本地(县)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两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合格接种与及时接种的判定标准参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1.5 统计学处理 调查结果录入Epidata数据库,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接种证与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调查300名儿童,建证率100%,信息化系统使用率99%,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77.0%。有8个县区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低于85%,3个县区低于50%,最低的仅为15%。

2.2 五苗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卡介苗实种286人,接种率95.3%;脊灰疫苗3剂全程接种268人,全程接种率89.3%;百白破疫苗3剂全程接种274人,全程接种率91.3%;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接种274人,接种率91.3%;乙肝疫苗全程3剂接种266人,全程接种率88.7%。

2.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调查300名儿童,乙肝首针及时接种271人,及时接种率90.3%。

2.4 加强免疫疫苗接种情况

2.4.1 含麻疹成分疫苗 调查含麻疹成分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29人,接种率为88.8%。有5个县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50%。

2.4.2 百白破疫苗 调查百白破疫苗应加强免疫儿童258人,实种214人,接种率为 82.9%。有11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县仅为31.3%。

2.5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5.1 A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流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1人,接种率93.7%;第二针应种300人,实种263人,接种率87.7%。第一针接种率低于90%的县有2个,最低为75%;第二针接种率低于90%的有7个县区,最低为70%。

2.5.2 乙脑疫苗 调查乙脑疫苗第一针应种300人,实种282人,接种率94.0%;第二针应种175人,实种156人,接种率89.1%。接种率低于90%的县区,第一针有3个,第二针有5个,最低接种率均为80%。

2.5.3 甲肝疫苗 调查甲肝疫苗应种258人,实种206人,接种率79.8%。有12个县区接种率低于90%,最低的仅为37.3%。

2.5.4 A群C群流脑疫苗 调查A群C群流脑疫苗应种37人,实种20人,接种率54.1%。

2.6 未种原因分析 调查儿童中有293剂次疫苗未接种,其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判定为未接种的占80.5%,因孩子患病未去接种的占5.5%,因接种单位未预约或通知占3.4%,因接种禁忌接种单位不予接种的占1.0%,因接种单位无疫苗的占0.3%,因接种服务不方便(无人带孩子去接种)的占0.7%,因监护人忘记要接种疫苗的占1.0%,其他原因(主要是未到冷链运转时间、间隔时间不够、外出等)占7.5%。

3 讨论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标之一[1-2]。本次接种率调查突出了接种证、底册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三者信息的一致性。调查建证率和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较高,但接种证与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符合率较低,判为未种的剂次中因接种记录不一致被判定未接种的占80.5%,主要原因是本市村级接种点占较大比例,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加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任务重,接种人员采取先接种、再登记,最后到乡卫生院录入计算机,为了追求录入效率,批量录入接种日期,造成信息系统接种日期和接种证上填写日期不符。

调查显示,洛阳市五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较纳入计划免疫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调查结果高于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结果[3-4]。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呈下降趋势,表现在儿童加强免疫接种率不高,存在“重基础轻加强”的现象[5-6]。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离《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还有差距。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疫苗接种频次相应减少,儿童监护人获得的预防接种信息减少,主动接种意识降低;农村地区儿童监护人外出务工,儿童隔代监护比较普遍,容易造成脱漏或延期接种[7];接种点布局不合理、冷链运转周期长、通知不到位等也是影响接种的重要因素[8]。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免疫规划保障机制,加大人员、经费投入;(2)增加免疫服务的频次,加强预约通知,不定期开展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减少脱漏[9];(3)加强免疫规划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4)加大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儿童家长参与并主动配合的积极性,有利于接种率的提高[10]。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潘刚雷,董选军,陆静珠.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监测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94-895.

[3]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张双一,斯琴,赵鹏,等.鄂尔多斯市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研究[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2,6(7):385-387.

[5]王亮,李保占,刘薇,等.武汉市2009年五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0,21(3):29-31.

[6]武文娣,刘大卫,曹雷,等.2005-2007年中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估算[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4):363-365.

[7]廖立菊,刘名根.奉新县留守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9):168-169.

[8]郭飚.预防接种服务的需要和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2):182-185.

[9]蔡碧,张迟,赵明,等. 湖北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8):640-642.

第2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乡镇;规划;管理机构;覆盖;调查

近年来随着南宁市城乡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扩大,为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乡统筹的原则,落实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规划管理全覆盖目标,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组织了市辖各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究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问题。从2008年4月起,课题组深入南宁市六城区、六县及区外,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调研,分析南宁市当前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想建议。

1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第二条“城乡规划分为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第四十二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作出规划许可”。可以看出,加快编制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就成为保障南宁市城乡建设的一项急迫而重要工作。但目前南宁市各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仍然滞后和不平衡,截止2011年6月,市域范围内的102个乡镇只有37个批复实施了总体规划。村庄规划自2006年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总共完成了大约1500个自然村屯的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仅占全市1392个行政村和4000多个自然村的一小部分。为了符合城乡规划编制“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要求,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在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中充当着组织、协调、配合的角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规划审批覆盖城乡

《城乡规划法》重新定义了“一书三证”的审核界定,并提出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概念。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四十一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按此规定可以看出,在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上,乡、镇人民政府具有初审权,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审批上,经依法指定的镇人民政府具有审批权。因此,只有配置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才能有专门机构审查此类的申请。

1.3强化规划监督检查

《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按此规定可以看出,乡、镇人民政府具有了一定的行政处罚权。因此配置乡镇一级规划管理机构可以协助当地政府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村镇违法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按规划实施。

2.南宁市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1基本情况

2.1.1市辖六城区

六城区下辖24个乡镇,面积6559平方公里,全部属于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乡镇一级没有单独的规划管理机构,只有建设管理机构,机构名称一般为:某某乡(镇)村镇建设站,由乡镇和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自2004年规划管理职能从南宁市建设委员会改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承担以来,基本上各城区乡镇的村镇建设站就不再履行规划管理的职能。

2.1.2市辖六县

六县下辖78个乡镇,在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之时,原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管理站大多撤消或和土地管理所、环卫所进行合并,乡镇一级的村镇建设管理主要由县规划建设管理局统一管理,但是往往出现管理缺位的现象,大多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处于瘫痪状态。这几年南宁市规划管理局一直积极奔走呼吁各县尽快设立乡镇一级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至2007年,宾阳、上林、横县、隆安设立了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武鸣、马山未恢复。设立的机构名称一般为:某某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由乡镇和县规划建设局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

2.2面临的问题

六城区的乡镇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城区规划分局负责履行规划管理职责。但是目前遇到的困难较多,一是规划管理范围扩大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各城区的规划分局人员、编制并未随之增多,以原有人力、物力难以适应新形式下的管理要求;二是在2004年原隶属于南宁市建设委员会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移交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后,原城区建设局系统的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站由于职能不明确,不再开展村镇建设的管理工作,造成边远乡镇群众报建不便,规划业务审批时限增长等问题;三是由于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城区规划分局人员少,对边远乡镇规划管理覆盖很难到位,以致这些地区的违法建设现象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制止。为解决上述问题,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曾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提出由规划部门授权各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协助开展规划管理工作的思路,由于考虑到条件未成熟等种种原因,尚未获得上级批复同意。

从县辖乡镇设立了的规划建设管理站来看,主要为一是应受理量和实际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户主没有主动报建的就没有受理,而且对于集体土地上的农民建房基本上管理缺位;二是工作经费不足,难以开展正常工作。

3.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法律及政策依据。

3.1《城乡规划法》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文中涉及的条款。

3.2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7〕42号)中提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抓好县、乡(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健全各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

3.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发展的若干规定》(桂政发〔2005〕42号)中提出“加强重点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建设。各重点镇要建立健全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或设专人管理,做到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4.设立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想和建议。

4.1整个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网络的设计。

根据南宁市目前的管理体制,《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划定的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由四个层级构成,力求管理做到“纵到底,横到边”。

4.2城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置。

思路一:参照国土系统的管理体制,在城区乡镇一级设立规划管理站(所),隶属南宁市规划管理局,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进行统一组织培训和管理。每个规划管理站(所)拟配备人员3~5名,优先考虑各乡镇原有乡镇村镇建设站的管理人员,缺额人员通过社会公开招录。

思路二:利用城区各乡镇村镇建设站现有人员,在规划审批权不下放的前提下,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各城区的规划分局委托城区各乡镇村建站实施规划审批的初审及相关工作。实施要求是一、城区政府要在各乡镇村建站的管理职能上增加规划审批的初审、规划管理和执法监察职能;二、在目前实行乡镇和建设部门双重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增加规划部门的领导,形成乡镇和建设、规划部门共同领导,以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三、对于已纳入南宁市规划区核心区和重要发展地区的乡镇,仍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派驻城区的规划分局全权负责。

5结束语

通过乡镇规划管理机构的设立,实现城乡规划管理全覆盖,使我市的广大村镇能逐步摆脱无人监管,违法乱建局面,使村镇规划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 王瑜玲.关于优化中小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思考[D].天津大学,2005年.

第3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1-0088-03

[作者简介]李玲(1987―),女,重庆人,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助教。

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这引发了学校对大学生就业的极度重视。现如今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属于“90后”,“90后”大学生如何通过加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实现顺利就业,获得职业长足发展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可使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的理念,充分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探索现有与潜在资源优势,主动探索职业世界,匹配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可能面临职业的横向转换和纵向发展过程中实现合理的生涯决策。笔者自制问卷,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上海市三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研,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41份,回收率97.43%,有效率98.02%。其中,男生42%,女生58%;大学一年级学生51%,二年级32%,三年级10%,四年级7%。

一、“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调查分析

(一)进校专业选择更加自主,对就业时专业对口要求相对宽松

调查显示,当前55%的“90后”大学生进校时是自己决定现在所学专业的,有22%是综合各方面意见决定的,而仅有12%的人是父母决定的,11%的人目前专业是调剂的。相对于邓洪宝在2006年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的仅有20%的学生是自主决定学校和专业这一结果,自主选择比例明显提升。而对于找工作时是否强调与专业相关,有36%的学生表示专业并不重要,只要适合工作就行,30%的人认为找工作尽量专业对口,但不必强求,还有2%的人就业时选择可以放弃本专业,而要求就业时专业对口的只占1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时,专业自主选择程度较高,且对专业对口要求程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90后”大学生自身自主意识较强,且大多父母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文化素养相对较高,教育理念也较为开放。而大学生的专业自主选择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3%的“90后”大学生对目前所学专业和学校表示满意。而造成对专业对口度要求降低的,更多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少明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规划

调查显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仅有22%的受访学生表示知道,45%的受访学生知道得很少,15%表示完全不知道,还有5%表示从未听过职业生涯规划。在所有调查对象中,非常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学习和工作计划的只占11%,清楚的占35%,不太清楚的占了38%,从来没想过的占16%。关于是否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方面的优势和劣势,11%的受访学生表示非常清楚,37%的受访学生表示清楚,而41%表示不太清楚,11%的受访学生表示没怎么想过。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的现象。自我认识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而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对自身缺乏系统的梳理和认识,较少掌握认识自我的基本方法,缺少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规划。

(三)获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途径较为单一

“90后”大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有哪些途径?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占81.4%,组织的生涯类讲座、比赛等活动占65.9%,自学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占41.1%,另外,通过辅导员或专业教师、同辈咨询学习的占38.4%, 通过学校相关专业咨询人员的占9.2%,也有3%的人选择通过社会专业机构获得指导。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类基础课程、讲座等活动占了很大一部分,学校专业咨询人员或者社会专业机构的介入相对较少。调查发现,少数高校的职业咨询人员由就业指导中心的人员兼职,专业性不强,相比较而言,学生遇到职业生涯困惑更倾向于找大学辅导员或专业任课教师沟通。究其原因,目前虽然上海大部分高校都已配备专业职业咨询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辅导,但这部分人员大都不是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学生较为疏远,导致学生有问题时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专业咨询人员,而更多地求助于专业课教师或辅导员。因此,现在大力提倡更多一线学生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职业咨询培训,提高其职业咨询的专业能力。但如何让高校专业的咨询者走进学生,如何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在日常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如何让社会专业的咨询机构走进校园提供专业性更强的职业生涯辅导是今后要重点突破的。

(四)职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本文以高登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和黄希庭对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从物质保障、工作环境、职业兴趣、职业发展、成就价值、工作创新6个维度设置问题对“90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看重的因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薪资待遇占47%,成就价值占41%,职业兴趣38%,其次是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分别占28%和23%,排在最后的是工作创新占15.4%。由此可见,“90后”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除考虑基本的物质保障外,也很看重包括职位的晋升、培训等职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所带来的成就价值。同时“90后”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重视与自身职业兴趣相吻合也是其凸显的一大特点。除此,有21%的学生也很看重工作环境,包括工作的环境和上下班的便捷程度等。由此可见,从过去的看重“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到既看重物质保障又兼顾自身的职业兴趣,看重职业发展所带来的个人价值,生活在信息大爆炸背景下的“90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更加多元化。

二、加强“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90后”大学生应重视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层思考

在进入大学前,学生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获得更高的分数而较少深层思考职业规划的问题。而进入大学之后,突然放松下来的他们不少陷入迷茫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为未来做准备,即使部分学生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也不了解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过分依赖职业测评工具,缺少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90后”大学生进入职场,部分会出现频繁跳槽、归属感不高、责任心不强的不良症状,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这职业探索的关键时候,应树立职业生涯的理念,充分挖掘和认识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生涯人物访谈、生涯家族树、参加企业实习等重要途径探究职场,合理制订计划,形成符合自身的合理的生涯决策,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贯穿一生的、不断探索自身与外界的互动过程。

(二)学校应提供多元化、全程化和专业化的职业指导

目前上海高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进行,有的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从调查也可发现,学生获得的生涯教育主要源于此,但生涯教育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效性,须根据“90后”大学生具有的自信活跃但协作意识较差,理性务实但功利性较强,理想信念薄弱但不乏爱国热情的特征,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课堂教学、小组辅导、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角色转换,从而实现自我成长。且目前高校的生涯教育多偏重一头一尾,注重大一进校时的“适应性”教育,注重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技巧性教育,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过程性。而在日本等发达地区,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全程性,从新生入学就为每个学生建立生涯档案,提供生涯咨询与辅导服务甚至对刚踏上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通过信函、面谈等方式进行跟踪指导,打破了国内大学毕业了学校生涯教育就此中断的局限。

其次,在诸多发达国家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配比都控制在1∶200左右,而国内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这一比值,且国内职业生涯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如何使这一从业队伍朝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尤为重要。

(三)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合力

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需要从工作机制、辅导内容、教育环境、实施平台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建构。在德国,职业生涯教育形成了高效、合理、规范、有序的社会化教育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学校、私人介绍所、企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机制。全国范围开通了职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和全国职业辅导服务网站,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方式进行宣传、职业辅导和生涯咨询,最大限度普及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而在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企业和社会专业机构介入较少,而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拓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工作的渠道,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设学校、家庭、企业、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不断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指导,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形成大学生职业发展辅导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邓宏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07(6).

[2]赵文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以上海S大学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4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轨迹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能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而就中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关注的还是大学新生怎样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很多时候也只是流于形式,应付公事;就业指导也是局限于毕业生这个群体和就业这个环节。以职业生涯规划来为大学生的择业和未来职业的发展进行策划和设计,实现从学业生涯到职业生涯的顺利过渡。这也是近一个时期以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者逐步形成的共识和关注的重点。

此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就是:通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制定职业生涯与不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的实际职业发展的差别研究,发现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职业发展轨迹的差别,从而最终得到其相关关系。

通过此次研究报告,可以真正的让更多大学生更加理性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指导自身更有准备地去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我们的调查方案考虑到,除了研究大学生的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外,还要调查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轨迹。我们不仅要调查05-07级的学长学姐们的职业轨迹,还要增加调研00-04级的学长学姐们的发展情况。

1、问卷的发放形式。我们预先设计出一份问卷的初稿,在小范围内进行试验调查,并且在问卷发放回收后,及时与回答问卷的人沟通。了解问卷存在的不足和疑虑,尽量将问卷完善到位,为我们接下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搜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资料。我们学校在2006年设置职业生涯规划的选修课2010年将职业生涯规划改制为必修课程。即有相当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纸质材料可直接获得,帮助我们完善资料。

3、通过网络以及电话联系已经毕业的学长们。先通过辅导员找到每一届学生中的某一位学生的联系方式,然后再通过某一位逐步联系到其他已经毕业的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基本现状。

4、就近实地采访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以南京及周边地区为主,约见部分毕业生,更加具体详细的了解他们从毕业到现在的发展路线和情况,做好记录,可以在数据之外,作为参考资料和指导建议。

三、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通过数据发现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实际就业轨迹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1、通过调查了解我校00级-07级的毕业生相关信息,我们发现00-04级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做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只占我们调查人数的5.2%,原因在于当时学校没有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很薄弱,导致这方面工作的空白。但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简单的计划,这样的人有14.8%。其他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非常空白。而毕业生们的职业发展轨迹证明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做过简单规划或者正式进行过生涯规划的20%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是实现了自己在校期间为自己制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且与同龄人相比是更加有成就的。

再看05—07级毕业生的调查,在校期间做过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人数占我们调查人数的62%,由于从2005年开始学校开始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会组织学生统一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实际的操作。

最后看,没有任何规划的毕业生中,有78.5%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实现职业梦想,只是找到一份工作在做而已,职业满意度较低。

2、现在09-12届的大学生,包括刚刚毕业的部分人,在大学四年间,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差异大。91%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几乎无法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而大二大三的学生,有接近37%同学会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及部分做职业生涯规划有成果的同学的影响下,逐步的认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而认知最深的是大四的学生。提前规划好的同学,可以有目标的去做事情,考研,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而大概有29%的同学,因为完全没有规划,所以大四的生活比较混乱,或者准备几天考研,就去找工作,找的不顺利,又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等等。

大学四年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变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环境,现在很多大学已经开设了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及就业指导课程,在理论方面,正式的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意义,方法,等等,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适宜的大环境,同时师资力量也紧跟步伐,有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同学们开始接受认知,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学校期间,学生会更加有学习和奋斗目标,更体现在进入职场以后,而且现在很多大企业都要求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修改其中不切实际的部分,力争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大学毕业会开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有职业规划的接近60%的毕业生,在职业发展轨迹上占据明显的优势,因为有规划,他们在找工作时就直接朝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行业与职位奔去,并且因为之前所做的很多努力和铺垫,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可以顺利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并且在毕业后的数年中,全身心投入,将自己积蓄的能量进行产出转化,同时也吸收工作中给予自己的新能量,进行能量再造,不断的成长成熟,最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获得认可,得到提升。

对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而大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以及实际操作的完善程度将会直接影响甚至改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很多时候,理论能够成功的转变成为实际的生产力,主要还是因为规划到位,操作切合实际,不空想,也不死板。而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将个人的发展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结合,为大学生的实际就业提前做出指导。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轨迹的建议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首先要重视,并且有计划有想法有主见,同时,学校也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去教授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何适时的进行调整等问题,都需要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建议一:大学生从自己出发,主动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内容,学习它的各种意义,方法,从内心认可与相信规划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一份自我发展策略。

第5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 对当前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苏北聋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信息化实习管理需求调查分析 民勤县第一中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应用调查分析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青海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调查分析 广东省高校党建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 普通高中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途径的比较分析 对酒泉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保定市农村金融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对数字教材应用影响调查分析 山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农村政策信息服务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小学使用信息技术现状调查分析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调查与分析 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数字化校园建设调查分析 公文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8-12-01/2013-9-5.

[2]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R].农业部,http:///ztzl/sewgh/,2011-12-7/2013-9-5.

[3]郭永田.立足国情探索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之路[N].农民日报,2013.

[4]汤曼,夏建群.中美农村信息化比较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

[5]李剑阁.中国新农村建设调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6]王静波,浙江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调查研究[J].消费导刊,2009.

第6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学院;生活方式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

(4)访谈法。

2.研究对象

本文以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

二、结果与分析

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生方式调查与分析

1.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性别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中男生有212人,占调查总数的57%;女生有160人,占调查总数的43%。

2.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体育教育”专业占调查总数的51%;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占调查总数的17%;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占调查总数的23%;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是“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占调查总数的9%。

3.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规划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有未来就业规划的有167人;该市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没有未来就业规划的有205人。

4.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经调查发现,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以3~5次为主,参与时间为60~120分钟。

三、结论与建议

1.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中男生人数明显多于女生。云南省部分普通高校体育学院学生所学专业以体育教育为主,专业结构分布较为合理。

第7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1)基本素质调查分析

基本素质的优良与否是用人单位考察人才的基本要求,是否具备良好的基本职业素质直接影响聋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调查显示70%左右的聋人大学生目前对职业规划并不了解(一半左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职亚规划),60%左右的聋人大学生乐观的表示毕业后能顺利找到工作;对薪金的期望为3000元/月,而企业普遍支付的工资只有1500一2000元/月,即聋生的期望要高于现实情况。进一步调查发现,聋生对就业的盲目的乐观和对薪金的过高期望来源干不了解企业需求和就业形势、高估白己的素质能力。

(2)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素质调查分析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专业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近60%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只有20%的认为自己的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均一般;甚至有80%的认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一般,70%左右的认为掌握专业知识一般。60%的学生认为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情况一般;20%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技能还不能够基本满足企业的需要。由此看出:只有少数聋人大学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较弱,目前掌握的专业技能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大多数聋人大学生高沽了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这是影响其职业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综合职业素质调查分析

当前社会,聋人大学生想要在社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人相处交流的能力。调查显示:50%左右大学生认为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一般;30%左右认为团队合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是聋人大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高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却告诉我们目前聋人大学生在这几方面普遍没有优势,形式让人担忧。

2服装专业聋人大学生素质现状的对策

(l)开展职业规划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将就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面对现实,务实择业;同时对聋人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择业方法、与择业技巧的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真思考和规划。让每个聋人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什么?帮助聋人大学生认识白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白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增强职业意识、端正职业态度,做好职业规划。

(2)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校内实训课程,着重加强专业职业技能训练

在校期间加强与企业间的学习与交流,让聋人大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直接到社会企业进行实践实训,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活动完全结合起来,达到最佳教学目的。校内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实训课程的模式和课时,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根据企业的订单项目和操作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实践实训课程内容。同时,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学习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建立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教学体系,为聋人大学生练就扎实的专业职业技能提供坚实的保障。

(3)开展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提高聋人大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实施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寻求校企间的合作,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实训教学全过程,以实训实习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主体,顶岗实习为主线,形成理论课程一实践课程一项目实训一顶岗实践的系统实践实训体系。通过校内实训的基础作业加顶岗实习的加强作业,锻炼聋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聋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直观的了解企业服装工艺流程,了解行业职业要求,夯实专业职业技能,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

第8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难 性别歧视 对策

一、选题意义

女大学生就业情况将会直接决定社会对女性教育的投入,甚至可能会深度影响到我国男女比例的社会化问题。因此解决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非常具有紧迫性和十分深远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统共发出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问卷有效率为90.63%。其中回收男性大学生问卷37份,女性大学生问卷253份。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大学城的四所大学,分别为西南财经大学、成都师范学院、四川职业交通技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使用问卷星的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本次调查分析中的所有图表均来自于问卷星自动生成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性别歧视下,多因素影响女大学生就业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的学历有一本,二本,三本与大专,对于不同的学历,女大学生就业压力表现不同。通过交叉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图1不同学历对就业压力的影响

图2 不同学历女大学生就业压力

根据交叉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在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设有“本科学历”门槛的现实中,大专学历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远远高于本科学历的女大学生。

在如今很多用人单位都对学历有着硬性要求的环境下,高学历成为了就业中的通行证和筹码。大多数大的公司和企业对应聘者学历都有着明文规定,这也是就业的敲门砖。所以学历的高低影响择业的选择范围,低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范围明显低于高学历的女大学生,就业压力也就明显大于高学历女生。其次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观,专科生更看重工作环境和条件,二本学生更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另外,学历作为自身优势之一也让高学历女大学生在面试中表现的更为自信。

2.性别歧视下女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观念分析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女大学生自身面对如此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本次问卷调查中,41.02%的女大学生表示面对就业难,她们的态度是“先就业再择业”,37.5%的女大学生表示会选择继续深造。只有20.31%的女大学生会坚持“先就业再择业”,而选择自主创业的少之更少,只有1.17%。

图3女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态度

女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往往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虽然能够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但是对于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是不利的。而有些女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深造,这也是高校女硕士、女博士比例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能解决她们的根本问题,反而使她们的就业门槛越来越高,就业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女生较男生会缺乏冒险精神,更加倾向于安稳的生活状态,再加之中国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心的观念,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传统的观都会念导致很少的女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自动的封闭了一条就业道路,人为的缩小了就业面。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建议

(一)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大职业规划指导

本次问卷调查分析结果中,70.31%的女大学生表示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她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高校可以多与社会上的企业多联系沟通,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42.19%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应该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上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女大学生能否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职业有良好的规划,对就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就业指导应从“大一”就开始,指导她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另外有32.81%和25.39%的学生希望的到学校简历制作指导、模拟招聘和讲座交流会的帮助。在这些方面,高校可以开办一些讲座,请成功就业的女大学生传授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根据问卷分析结果,笔者针对女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 女生个人要学会正确应对可能遭受的歧视。要养成男女平等意识, 树立自信, 对待性别歧视不麻木,在遭遇歧视时据理力争,捍卫自己的权利, 必要时诉诸法律。

第二, 要根据市场及社会的需求, 调整知识结构, 强化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次问卷调查显示,76.56%的女大学生认为综合素质是其在就业中的优势。

第9篇:调查分析规划范文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工程技术等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应用和维护更新的空间信息系统。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对地观测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GIS在理论和应用技术上,都日渐成熟;GIS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城市规划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布局功能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正因为GIS是一项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综合性技术,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各项建议发展进行综合性规划管理,两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系统的构成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其他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相同,即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三部分。

2.1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系统中实际装置的总称,是GIS的物流外壳。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计算机设备、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存储设备、数据输出设备等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GIS 运行所必需的各种软件程序。它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序程序等)和GIS应用软件(计算机图形软件、CAD、图像处理软件,根据规划管理需求编制的应用程序)两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局域网、专用网和互联网。

2.2数据库

城市规划管理系统一般都用数据库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理表面空间位置为参考平台的自然、社会、人文景观等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和数字等。

2.3系统操作人员

系统操作人员是GIS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GIS从其设计、建立、运行到维护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员操作。GIS中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维护和数据更新,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系统扩充完善和数据分析,为专业研究和政策服务。

3.系统的功能

3.1系统的一般功能

系统的一般功能通常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集成、查询

分析和显示输出等功能。

3.1.1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也叫数据采集。它要保证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应用上的完整性、数值逻辑的一致性与正确性。目前,GIS数据库采集的技术方法很多,有卫星定位技术(GPS)、遥感技术(RS)、数值摄影测量等对地探测技术,还有数字化仪、扫描仪等室内采集方法。

3.1.2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也叫数据操作,它包括数据格式化、数据转换和数据概化。

(1) 数据格式化: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

(2) 数据转化:指数据格式化和数据比例尺变换。

(3) 数据概化:指数据平滑和特征集结等。

3.1.3数据集成

数据集成也叫数据存储与组织,它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的组织。如何在计算机中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是GIS的基本问题。在数据组织与管理中,最关键的是如何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融于一体。

3.1.4查询分析

它包括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

(1) 空间查询:它是GIS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2)空间分析:它是GIS的核心功能,也是GIS区别与其他

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空间分析包括空间数据计算、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模型分析等。

3.1.5显示和输出

显示和输出是指将地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通过输出设备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观察、使用与分析。

3.2专业功能

专业功能主要包括规划成果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验收等功能。

3.2.1规划成果管理

规划成果管理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景观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管理。

3.2.2规划审批管理

规划审批管理包括项目选址、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等管理,即所谓“一书两证”的审批管理。规划审批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最繁忙的日常业务。

3.2.3规划监察验收管理

规划监察验收包括规划放线、验收和竣工验收等管理。

4.系统的建立

与其他信息系统相似,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前

期准备、系统设计、软件开发、数据库建立、人员培训、系统测试、系统运行维护等过程。

4.1成立组织机构

在GIS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领导层、技术人员、开发单位、用

户单位之间的相互协同合作;涉及项目立项、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建设实施,需要进行自己筹措、人员配置、系统研制等各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因此,必须有一个高效科学的组织机构,负责系统全过程的实施。

4.1.2系统调查分析

系统调查分析包括用户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1)用户需求分析。它是对用户需求和用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系统的用户结构、工作流程、用户对应用界面和程序接口的要求,以及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等。用户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用户类型及需求特点、技术力量、资金财力、数据资料、系统效益、运行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以及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与业务流程进行分析。

(2)系统可行性分析。它是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技术、经济、社会等因素,确定系统开发的可行性。系统可行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水平、资金、进度和组织运作等。

一般来讲,系统调查分析阶段的工作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而“怎么做”这一问题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

4.2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调查分析工作完成后,在确定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和确定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物理实施方案。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硬件配置和软件选择、系统的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系统的程序设计与安全性设计和网络设计,以及设计系统实现计划等方面的内容。

4.3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是指开发GIS应用软件。软件开发可以在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利用CAD、ARC/INFO等现有计算机图形软件和地理信息软件,根据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开发和编制系统专题应用程序,从而满足系统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

4.4数据库建立

建立GIS数据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输入工作。GIS数据有矢量数据、栅格数据和属性数据。矢量数据的系统模块主要用于图形输入、图形编辑、拓扑生成、格式转换、查询检索、指标量算、空间分析、符号编辑和绘图等,其入库方法采用二进制直接存取方式;栅格数据一般由遥感影像或其他外部图像得到,它可以通过矢量化软件转为矢量数据入库,还可以通过栅格格式模块直接入库;属性数据则通过相应因素符号与图形建立联系。

建立数据库时,必须对数据的录入和处理过程以及数据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4.5人员培训

为保证GIS的开发测试和运转,应提前对有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

4.5.1管理人员培训

GIS能否顺利运行并获得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系统管理人员有关系。可以通过讲座、报告会的形式,向管理人员说明系统的目标、功能、结构、工作方式等,培训时必须做到通俗具体,尽量不采用与实际业务领域无关的计算机专业术语。

4.5.2操作人员培训

系统操作人员是GIS的直接使用者,系统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人员培训工作的重点。对操作人员的培训,除了学习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外,还必须让他们掌握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纠错等知识和技能。

4.5.3维护人员培训

系统维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并对系统的原理和维护有深刻了解。系统维护人员一般由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4.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指对新建GIS进行全面测试和检验,看它是否符合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发现系统中的错误,保证GIS运行的可靠性。系统测试一般由系统开发人员提供测试标准,制定测试计划,确定测试方式,然后和用户、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共同对系统进行测试。

4.7系统运行维护

当软件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后,即可交用户使用,系统即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运行阶段,系统维护人员要对投入运行的GIS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系统运行维护主要内容有:

(1)改正性维护:指用户在使用软件遇到错误时,诊断和改正这些错误的过程。

(2)适应性维护:是随计算机的发展,硬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明显缩短,更新速度加快,必须适当加快扩充、更新,以提高系统的运行功能;也为使系统适应软件升级与软件外部环境变化而对软件的修改。

(3)完善性维护:指在系统使用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户对软件新的功能需求,而进行的修改或软件再开发。

(4)预防性和安全性维护:指为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安全性而进行的维护。

5.数据库管理

5.1数据库内容

城市规划管理数据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七类:

(1)基础图:主要包括基本地形图、遥感影像图。

(2)资源与环境数据:主要包括地质、水文、水利、植被、土壤、矿产、文物、环境保护等数据。

(3)社会经济数据:主要包括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数据。

(4)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分类、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许可、房产宗地的权属等数据。

(5)市政和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各种市政、交通、公用事业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社会福利、防灾救灾设施等数据。

(6)规划编制成果:即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等成果数据。

(7)日常管理档案:主要包括日常规划管理中“一书两证”审批档案和规划竣工档案数据。

5.2数据采集与更新

数据采集与更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成:

(1)摄像测量与遥感:大范围的基础地形图和遥感影像图,必须通过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获取。

(2)现有地形图数字化:包括扫描仪数字化和数字化仪数数字化。

(3)野外数据采集:指采用RTK或全站仪进行野外测量采集数据。

(4)规划设计成果数字化:通过GIS数据处理功能,将规划设计CAD成果数字化。

(5)规划放线:现场规划放线资料可直接输入数据。

(6)竣工验收测量: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线和人防工程)竣工后,一般有规划勘测部门进行现场验收测量,将验收测量成果输入数据库,对原规划数据进行动态更新。

5.3数据共享

降低数据采集与更新成本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数据共享。要解决数据共享问题,除了改革管理体制,统一数据标准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数据共享观念:在规划管理数据中,一些专业数据需要保密,但一些基础数据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保证数据效能,应实现社会共享。

(2)确定数据共享目标: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基础数据,应降低保密要求,以极低的价格向政府和社会供应,使社会各行业受益。‘

(3)扩大数据共享的途径:可采取打印、复印、图文传送、网络询查或通过互联网将数据集成到各种应用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