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对教学管理的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教学管理的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教学管理的意见

第1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教学管理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进行,各高校都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以满足高校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就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国外大学的国内招生、民办大学迅速发展,对于本已十分激烈的高校间竞争而言越发严峻,如果高校应变能力不强,内部管理落后,必将严重影响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高校虽然是人才培育的摇篮,但是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同样是独立存在于市场中的企业。企业管理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供应链管理理论是企业管理理论中比较成熟的管理理论之一,该理论同样适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高校若能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必将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竞争力和应变能力。

一、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之可比性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管理理论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在市场竞争中高校是独立的个体,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管理理论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同样适用。

(一)从生产要素角度看高校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品和服务,而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也来自市场,比如资本来自金融市场,原材料、设备等来自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来自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而人才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高校是人才市场的主体,为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而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如书本、桌椅、教室、教师等(以下称教育资源)也同样来自市场,所以从市场角度看,高校和企业一样,也就是说,高校也应该按市场规律办事,它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规则,否则就会出问题,甚至无法生存,因此高校内部管理完全可以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和原则。

(二)从竞争形势看高校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高校面临的竞争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随着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扩招,再加上民营学校的异军突起,高校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国外教育机构纷纷进入,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校,它们在各个层面上与国内学校争夺生源。很明显,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高校的竞争能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身经百战,效率很高,值得高校管理者借鉴。

二、供应链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控制、优化、集成,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仓库、配送中心等直到最终用户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对企业采购、供应等环节进行优化组合,来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优化。它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全人员的管理方法,体现了一种系统、协调、合作的思想。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精髓就在于追求最小供应链成本。

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内部各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传统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的偏离较大,信息传递的长鞭效应使企业的生产计划与客户需求之间存在了差异。供应链管理模式则可使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还有来自供应链上不同的企业,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各企业围绕客户需求这个主线,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保证彼此计划之间的一致性,使同一供应链上的企业间有效地协同合作与控制。

在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泛实施供应链管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对供应链中的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企业已有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良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将是企业能否以较低成本、较短的前置时间、快速回应顾客需求、获得满意的关键所在。因此,供应链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实现。成功的供应链管理能够协调并整合供应链中的所有活动,最终实现供应链连接的一体化、无缝化,在诸多方面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供应链管理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的运用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其组成结构及运作情况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运营过程的好坏,所以在快速满足最终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必须具备对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的能力,才能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优化运行。而教学管理的目标就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在教学计划的框架中组织调度各项教学活动,建立稳定、协调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师资力量的配备与调整,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与管理,教学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等等。引进这个概念对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管理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变化,使之适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教学计划调整,排课变化等,只有完善有效的体系运行才能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

(一)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协调合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适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优化链上成员组合,保持快速的客户反应,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实现供求的良好合作。供应链把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紧密连接在一起,并对之进行协调、优化管理,使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相互关系,使产品、信息的流通渠道达到最短,从而可以使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沿着供应链逆向准确地、迅速地反馈给生产商,生产商据此对产品的增减和改进、质量的提高、原料的选择等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供求良好地结合。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工作,而且会影响企业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任何一个地方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断裂。

高校为人才市场输送高质量的毕业生而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类似,都存在着大量的外部内部供应商和外部内部客户,对于高校来说,其外部供应商是指为高校提供各种教育活动资源的人或组织,如教材出版、生产教学设备的企业等,高校的最终“产品”是各种类型的毕业生。比如说排课是教师上课的供应商,教学计划是排课的供应商。外部客户是人才需求单位,比如说教师在上课时学生是他的客户,而他的供应商则是为他提供各种上课所需资源的部门或工作人员,为他提供各种培训机会的人事部门,提供教材的教材科,提供课表的教务处,提供学生名册的系部,提供教室、桌椅的后勤部门,提供教学仪器设备的教辅部门等等。它们彼此相互依赖,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链上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最终都会对毕业生的质量产生影响。同时,高校必须具备随市场而动的应变能力,这种适应能力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比如市场需要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毕业生,高校则可以进行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的修改,增加相关的课程及实践环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供应链管理为高校的灵活运作提供可能,增强了教学管理的适应能力,保证了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及教学秩序的稳定,这对于高校生存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二)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节约“劳动”成本,减少重复工作、浪费和不确定性,从而降低教学管理费用,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是通过相互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它除去了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大大缩短了流通路线,从而减少了库存量和资金占用,有效降低了库存成本,最终使流程简单化、高效化、低成本化。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成绩录入这一项工作来说,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交文本的成绩单,而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为了统计各种数据,需要根据文本的成绩单重新录入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造成了很多的重复劳动,如果提供一个操作平台,要求任课教师在提供文本成绩单的同时将成绩录入到系统中,这样省去了重复录入工作,不仅节约了大量劳动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的效益基于各成员间的协调,而协调的基础又依赖于信息共享。传统的供应链各个成员之间不易实现信息共享,处理方式仍然以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各个成员之间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企业对于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无法更快地向市场供应产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改变原来传统的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信息化、网络化是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趋势。对于高校来说,各级教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完成高校的教学管理任务。比如教师有变动,通过电子网络可以告知所有部门,做出相应的反应,教学计划随之调整,排课也联动,同时教室、教学设备等都可以联动。

四、如何实现良好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需要全方位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控制,保证系统运行良好。

良好的信息渠道是基础。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信息实现共享和即时更新,可以引进如ERP等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网络化。再者要对所有相关部门的员工和领导者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并能实现按照供应链管理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适合教学管理的特点,并监督实施。

供应链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必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金立印.服务供应链管理、顾客满意与企业绩效[J].中国管理科学,2006(2).

2、杨帅.基于系统观点的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16).

第2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已引起国家、社会和家长的重视。笔者通过实践,对学院艺术教育模式的的建设提出几点看法。

笔者认为,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就是要以新的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质量观为指导,针对学校艺术教育实施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制订不同层类的艺术施教基准,构建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质量不会大起大落,具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我院是一所成人高等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教、初教类师范生,近年来,毕业的学生大多走向小学。这对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势必提出新的要求。而针对我院当前艺术教育而言,资金不足、师资缺乏、硬件奇缺是实际的问题,但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源,加紧构建新型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证学校艺术教育质量,提高我院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在学校教学方面,应形成适应学校质量标准的艺术教育模式。

制订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划、管理的标准细则、课程评价、学生成果评价,从而构筑具有本校特色的艺术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在教师方面,加强艺术教师素质和队伍建设。如教学技能的提高。如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开发艺术教育校本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组班教学。现在我们已经在试行“l+X+X”这个模式.1表示每学年要上一门必修课,必修课中第一学年为书法,第二学年为硬笔书法,X为选修,在选修课中第一学年为美术,第二学年为音乐形体舞蹈。另一个X是参加一个艺术社团,学习一项艺术技能。

二、在实践方面。将德育与艺术教育活动的结合。

把各种艺术教育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的载体: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艺术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内提高质量的同时,要把课外作为课内的拓宽和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我院每年都有志愿者组队赴周遍城市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举办文艺宣传晚会、采风、美育教育等,它不仅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初为人师的艰辛,了解了各地美育教育的现状,也检验了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丰富并完善了自身的专业结构,培养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组建学生社团。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信仰型、学术型、文娱型、实践型等四类。

其中文娱型社团是以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为基础、为满足其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的非专业化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学生社团;实践型社团是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勤工助学或提供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而结成的社团,如法律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建立社团的目的应该是在充实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广大学生不仅能够在各类社团的群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更能够在社团生活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社会竞争力。这两类社团都可以成为学校艺术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这些社团,管理好教学以及社员的积极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每个社团配备一位专业指导教师,每周进行专业训练。在学生社团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参与非常重要,从某种程度上甚至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而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指导社团的积极性主要应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社团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来自于对教育和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来自于学校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和提倡。除此之外,校、系两级也可以运用一些必要的手段来加以刺激。如:教师的指导活动折合为一定工作量,由校或系适当按其工作量支付一定报酬;也可同时将指导活动时间转化为一定教学时数.规定为职称升级的硬项指标之一等。我院的社团指导老师就享受“折算课时”这个待遇。

(二)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开展各项审美实践活动。如每年4月开始的社团文化艺术节.是各个社团在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推出了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于一体的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说原创小品短剧比赛,服装设计汇报展演、书画比赛、歌舞专场等等,成为学生认识美、实践美、创造美的舞台。

四、研究成效

(一)艺术课的“I+X+X”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收到预期的效果

1.大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开发,调动了众多学生参与音乐、美术等活动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喜爱艺术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和深刻。通过细致人微的情感陶冶和艺术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挖掘出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以促进左右脑的均衡发展。

2.艺术技能的专项学习,培养了一批艺术尖子学生。在没有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涌现出大批“艺术能手”.充实校园文化生活。美术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艺术绘画展.书画展,越办越大,艺术水平越来越高。音乐类的技能学习.使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艺术表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同时,艺术专项的学习,为一些学生发现自身的艺术能力.为今后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举办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校园的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功能。

1.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文化环境。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所面临的“文化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青年学生原本纯洁的心灵,尚未成熟的审美观、价值观受到“不良文化”的侵害,甚至导致一些人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认为,青年学生所面对的“文化安全”问题,不比其面临的“人身安全”问题轻,二者重要性是一样的。“人身安全”事关青年学生的生命,而“文化安全”问题事关青年学生的另一种“生命”,能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否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成为一个各方面健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命”更为重要。因此下工夫开展文化艺术节等系列在学生中有影响的文化活动来吸引学生,营造校园的主流文化,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是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即让受教育者都能学到适合他们学习的东西。学校的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我校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寓教于乐,让每个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一次次受到了美的教育,得到了美的真谛,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

3.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才能将学校管理落实到终端。举办体育文化艺术节属于一种动态管理,而动态管理是较高层次的一种管理形式,全校学生干部通过对每一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参与、评判,初步认识和掌握了动态管理的一些要领,从而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策划创意、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加快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的节奏。

五、几点结论

第3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认识模糊、观念落后、行动迟缓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游离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潮之外,主要缘于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教师中心”的观念,压抑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不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雷声大、雨点小。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来源十分复杂,而且很不稳定。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持证上岗。以这样的师资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后果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3.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既不是相互割裂和对立的,也不能相互取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强调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等方面的策略、方法、技巧的运用,切忌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因此,决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或德育化。但由于缺乏专业师资和专门培训,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德育化倾向却十分严重。

    4.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途径和方法上讲究灵活多样和针对性,以心理辅导为例,根据心理问题的具体情况可以综合运用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自我体验、心理测量等等。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存在着学科化、知识传授化的偏向。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向学生机械灌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了心理学常识课,这种用学科知识教学的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

    二、在农村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第4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成教全日制学生 教学改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年成人教育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在浙江省高校名列前茅,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现有各类成教学员23000余人。同时,该校现有自学考试助学专业20余个,是浙江省自考委批准的省自考助学单位,浙江省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优秀院校,浙江省自考专科专业主考学校属地化试点高校;该校进一步实践“精细管理,有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同校同待遇”政策,为广大普高、中职、技校毕业生学子提供全日制高等教育机会。多年来,成人教育在该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校的成人教育在上规模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抓质量。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的调研,并提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设想。

一、问卷调查概况

笔者于10月8日对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均为有效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表》,共有20个调查项目。内容主要有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对学风校风的满意度、对食堂满意度、对宿舍满意等、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对学校教学管理及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同学关系的满意度等。另一部分为15个开放性问题,内容涉及到学生对学校、旅游分院的评价,也涉及到对学生自身的评判。比如,您觉得自己过去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考不理想?您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您觉得在大学里,主要收获到了些什么?您对学校最满意的事情,请写出3件?您对学校最不满意的事情,请写出3件?您对课程设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您对教学方式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您对考试考核方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等等。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

第一,经统计,如果按照5分为满分计算,本专业该班的学生对该校教育的满意度为4.12分,处于良好的水平。对问卷中的20个项目的选择,有38.24%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满意,有34.12%的学生选择一般,有17.64%的学生倾向于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第二,学生对学校总体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学校规模大,他们的话语中强调“大”。

第三,学生对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对同学关系的满意度总体较高,没有出现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选择。

第四,成教的学生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其一,有41.18%的学生提到,他们是因为有同学介绍或者有同学在本校读书,而选择了该校。这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较高满意度可以直接为学校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值得充分重视的现象。其二,学生们普遍提到在大学里最主要的收获是友谊,用学生的话说,交到了一帮“损友”、“多了丁点姐妹”。其三,他们对学校师生对他们的态度敏感。虽然总体上,他们认为老师和班级之外的同学对他们是友好的,但是他们仍然指出少数人对他们态度傲慢,不友好。

总体来讲,学校和分院对旅游管理专业自考学生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有些问题亟待改善。

(二)重点问题分析

1.学生认为导游考证课程的教学和辅导不够

旅游管理专业的成教生,在过去五届学生中,每届大约有50%的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这些学生是比较有上进心的。但是,学生认为对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辅导不够,一方面有的课程只开设一学期,比统招生少;另一方面成教生没有全国导游证考试考前辅导实训。

2.学生相当期待课程设置改革

有29.41%的学生强烈建议学校给他们开设体育课,有17.65%的学生希望学校考虑能让他们也参与选修课的选修。另外,学生比较集中地反映,希望在给成教生安排课程时,多一些实践课和户外课。

3.学生对考试考核方式意见较大

学生们纷纷提出,他们的课程除了1门课之外,其他的都是闭卷考试。学生们的意见较大,他们希望对他们的课程考核方式,一部分课程可以采取非闭卷考试的形式,比如增加口试考核的课程数量。

三、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成教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形成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引导优良学风

成教的学生,基础有别于高考统招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有他们心理的需求。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激励这些学生。成教生恐怕更需要激励,通过激励使学生更有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来充分展现自我。比如院方可以考虑对第一次就考出全国导游证的学生,给予精神和适量的物质奖励。对第二次考出导游证的学生,张榜表彰等。

另外,笔者认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浙大学习的政策,也值得学校借鉴。城市学院在当年所有在籍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规定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推荐同级学生总数0.5%-1%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转入浙江大学相关(相近)专业继续学习。这批学生特别优秀,不仅关乎成绩,而且考察个人综合素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4门课,课时要充足,尽量与统招生一致。同时,为成教生增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实训,以进行强化训练和辅导。

第二,根据前文所述,为成教全日制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以及一两个学期的公共选修课,是有必要的。

第三,结合他们比较喜欢实践性强和社会性强的课程,针对旅游管理全日制成教生,在不影响他们的自考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安排一些更加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旅游礼仪课中增加服饰搭配、化妆等实践环节。另外,增加一些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面的课程,比如旅游客源国知识、旅游目的国家知识这样的课程。又如,针对成教生往往对创业比较有想法,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电子商务的内容,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三)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成教生,对于一些课程,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比如《模拟导游》这门课,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学生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涉及的双龙洞、侍王府等景区,以及金华市区沿途讲解中涉及到的主要道路进行踩线。或者,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六个组,分别对金华市区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要素进行实地调查,拍下照片、视频,制作DV,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作为这门课的考核材料。这样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提高教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具体案例事实与情景的描述为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对传统讲授教学法的突破,其强调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对教学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对成教生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多地运用案例。比如《旅游政策与法规》这门课,其内容是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条条款款,其中有一些内容还非常抽象、难懂。如果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学会们就容易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成教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学校目前坚持闭卷考试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建议对于一些课程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大型作业、现场面试、情景剧角色扮演、课程小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方式。

以上设想未必成熟,但是对学生学情的调查研究,在我们这个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竞争压力的当下,是必需的。这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希望以上的调查结果和观点,对学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剑萍.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

第5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犁相结合的产业在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物流所包含的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操作。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而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是需要全天候24h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并且随着信息技术、自动仓储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及相应设备大量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以及市场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但由于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方案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难以顺利从事物流工作,以至物流操作人才严重短缺。

1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脱轨

多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片面追求理论性,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的倾向,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因为物流实训设备不足和实训场地有限,只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层面上,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的甚至是脱轨的。导致学牛实践能力差,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低,无法达到职业标准和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有关物流管理的许多理论尚处于不断探索与研究阶段,使得物流教育理念相对滞后于物流实际发展。据调查,90%的物流教育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课本纯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灌输,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理念的创新刻不容缓。

1.3教学手段落后

物流专业的实践性极强,需要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但是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设施比较薄弱,缺少应有的实训场所和实训软件,这样的教学必然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j三要采用传统的简单化、陈旧化的教学方式:填鸭式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影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里主动参与学习,这应是当前物流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2以就业为导向,推进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2.1教学理念的创新

对物流专业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以物流操作人员岗位的需求为基础,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将岗位需求化为教学目标、职业技能融入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导入学习过程,创新形成“植物生长周期循环”等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师资和实践环境的优势,使教学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构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树立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埘于处理实际物流管理T_作中的复杂问题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为学生提供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学生犹如“当事人”一样,身临其境,处理问题,分辨是非,提出方案,因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③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2角色扮演教学法

如《采购运作实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由教师选择简单的例子作为采购交易项目,指派学生担当不同的当事人,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了解市场,确定需求,决定成交的条件,并拟定一份采购合同,在课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按导师所说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模拟,最后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的事情印象会十分深刻,同时也熟悉了采购业务流程。

2.2.3项目教学法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讲授物流配送课程为例,可以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配送中心的选址、设计等流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从中学习和掌握配送的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

2.2.4校内模拟教学法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采用物流现场教学实物模型、模拟沙盘、仿真教学系统等直观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实训手段,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化物流管理工具。提高其在企业适应能力,同时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成本。

2.2.5校外顶岗实习教学法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行业技术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丰富实践内容,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3教学设施的建设

教学设施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载体,教学场所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施,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施,尽可能与物流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教学设施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将教学与实训有机结合,以实训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建设为主。例如要建立有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的实训教室和“第三方物流”的模拟实验室,配备有“自动分拣机”“条形码识别机”“标准化集配车”等设备的物流管理模拟配送实验室,用于物流配送各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教学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只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实践环境的训练,才能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使毕业生顺利地就业。

4“双证”制度的实施

第6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教学管理;行政管理;有效协调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09-0152-01

管理是指管理人员科学有效地把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运用起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能否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所拥有的各方面资源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高校的人员较多,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于高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健康地运行下去,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行政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高校既是一个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所以教学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了。高校的管理要有效地把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联系起来,协调发展。本文从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和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进行探索和讨论,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高校教学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一)教学管理是行政管理的出发点

什么是行政管理呢?行政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工作,而教学管理是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所能达到的成果等方面的管理。只有教学管理做好了,才能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所以说教学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一个最有效的办法。高校每年都为社会输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此我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管理方法,还要有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所以我们要从抓好教学管理出发,同时加強高校的行政管理。

(二)行政管理是教学管理顺利进行的保障

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了保障,所以,行政管理在高校的管理中占有很高的地位,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保障教学管理健康有序的进行,而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高校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是否科学有效对高校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能力。

二、协调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人才就是指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具有科学知识的人。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中,教育问题需要服从教育以外行政人员的管理,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校的发展,高校的教育应该更人性化,更现实化,而不能把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混在一起,他们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联系。另一方面,我们高校教学的主题是各大高校的学生,因此我们高校教育要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不断地学习,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只有这样高校才能为我们的国家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所以,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该尊重人才,也就是尊重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学生,培养人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人们对工作和生活负责的态度。

(二)将教学管理的客观性与行政管理的民主性紧密结合起来

当下,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改革,高校也不例外,但是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因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跟不上当今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业率不高,这就需要高校做好教学管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当今社会的就业现状,还要将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充分联系起来,在管理的过程中多吸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给大家一个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只有这样,大家才会积极地为高校提意见,管理人员通过对大家的意见和见解的分析,采纳合理的,丢弃不合理的,高校才能健康地发展。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将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能够进行纸上谈兵,而是需要有实际的操作性。高校只有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学管理才能不断促进高校健康地向前发展。行政管理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支撑,需要行政管理者有好的心理素质。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只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同时还存在密切联系。所以,高校在管理方面,只有将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两者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

作者:申趠

参考文献:

第7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人本化理念;大学教育;教学管理

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高等教育担负着人才的培养工作。人才培养需要有教学活动,在学校工作中,教学工作是中心,而教学工作需要围绕教学管理,搞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意义非凡。我国市场经济不飞速发展,高校教学管理任务也在改变,对高校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基于以人本理念引导教学管理工作,拓宽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老师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平台。基于人本化理念,实施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策略,迎合市场经济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基于人本化理念的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性未体现在教学管理目标的定位和方法中

许多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偏重行政化,从人才目标的确定,至课程的设置,再到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都被教学管理部门作出了硬性规定,人在教学管理系统内仍然是教育或管理的对象,是被加工的客体,教师、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教师、学生极少参与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使得学校规章制度过于重视师生的责任,无法享有应有的权利、自由,教学管理目标要求师生行为遵照行政化许可要求,师生参没有体现教学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对高校教学管理,没有展现师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自主性,教学管理目标匮乏匹配的人文气息。

(二)教师的主导性未体现在教学管理的意识和渠道中

我国高校主要使用制度管理和科层管理,通过量化指标体系对教师业绩做考评,束缚了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不利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规章制度束缚了教师的行为,无法深入教学中情感的交流,不能将教学秩序转化成教学成果。许多高校约束教师自,以教师的显性结果对教师做考评,不重视教师教学中的个性和自我价值,没有构建让教师参与管理的弹性制度,无法体现教师教学管理的主导权,教师疲惫应对规章管理条框,没有教学管理的主动性。

(三)学生的主体性未体现在课堂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中

高校重视学校管理,过于强调教学活动的管控,未考虑到学生个性,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校专业设置守旧,固定在同一个专业,开展统一的教学计划修读课程,换专业困难。

二、基于人本化理念的大学教育教学管理策

(一)采用全面的民主管理方法

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指导,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凸显教学案例的功能,构建教学导师制、督导制度,践行教学例会制度,通过教学案例让各管理部门进行实物的协商,成为院系教学管理交流的重要手段;校务工作透明化,使民主监督具有较高的管理和决策能力,学校在公共场合将教学管理工作透明化,允许成绩优秀的学生在一年级毕业后自行选择专业,辅修专业,攻读第二专业学位,推荐教师和研究生[1]。教学管理因素多且杂,要引起学校领导和各管理人员的重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通过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人是高等学校管理最为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的理念作指导。基于以人为本理念,采用教W策略,构建教学管理体系,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使高校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构建弹性、可控的管理制度

基于人本化教育理念,要求创新制度运行模式,构建弹性可控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要体现人文性,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制度的建设一定要结合人的因素,制度的运作要体现人的价值,不能只重视学科的规范与管理,修订教学制度时,多听取教师和同学的意见,通过多种措施保障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结合高校教师的独特性及学生的社会发展性,为教学管理留有弹性空间,确保教师的自主创新性,构建和学生自主发展相匹的管理制度。

(三)明确人本化教学管理理念,形成以人为本服务意识

人本化原理应用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先要更新管理理念,以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为指导,教学管理活动直接关乎教学,管理理念应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我国高等院校的根本是管理者,主要是通过教师进行管理,常规教学管理中,重视教师自身价值和自由权的获得,教师教学能动和创新,满足教师要求,重视教师给出的意见,让教师真正参与教学管理中;坚持学生根本地位,让学生了解真实情况,特别是和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教学金的评定等,让学生了解校园网络形式,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享有选择课程的权利,参与学校管理,根据自身兴趣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给出教学问题的意见[2]。

三、结束语

以人为本理念是21世纪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现阶段高校教育管理,过于重视物事管理,缺乏对人的管理。基于人本化理念的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将极大转变这种情况,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管理;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招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生考研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暑期考研辅导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有效提高考研辅导的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为关注的重点。

2考研辅导信息化探索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管理的难度,提高了管理的效率[2]。目前,高校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但还不够深入。新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应该应用到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在教学管理各方面的作用,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3]。为凸显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学校在暑期考研辅导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创新,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暑期考研辅导的各个方面,使现有的资源最大程度地为考研学生服务,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1引入抢座系统

暑期考研辅导工作多,事务杂,教学资源有限。在暑期考研辅导工作中,学生报名的人数多,而教室座位有限。在以往的考研辅导中,占座现象严重,一个人占一排座位,如何真正筛选出有意愿考研的学生进行辅导,杜绝占座现象,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果成为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也为了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学校在暑期考研辅导中引入了抢座系统,把培训教室的座位做成一张二维表,以网页的形式放到服务器端。考研辅导的前一天抢座系统开放,学生登陆系统,在适当的位置选择自己的座位,每个用户只能选一个座位。学生在相应的位置填入自己的姓名和学号,等所有学生选座完成,服务器端会生成座次表。这样做有两个好处:(1)使辅导有序化。真正开始辅导时,学生根据座次表有序就坐,所有的学生只能在自己的位置就坐,不能去坐其他同学的位置,这就有效防止了占座现象的发生,使有限的座位资源能够合理利用。(2)能筛选出学习意愿强烈的学生,在考研辅导中,包括英语、政治、数学的辅导,如果学生学习意愿强烈,会时刻关注抢座系统的开放时间,及时进行抢座。如果意愿不够强烈,就不会及时关注。在暑期的辅导中,每一门课程在辅导的前一天,会在固定的时间开通抢座系统,类似于在图书馆的选座。在固定的时间开放,以方便学生们进行选坐。有考研辅导需求的学生会及时关注系统的开放情况,一旦开放,马上进行选座,在相应位置上填入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如果兴趣不高,关注度不会高。这样可以把没有太多学习欲望的学生筛选出来。在第一门课辅导结束后,后台会把所有的座位信息进行清除;在第二门课程开课前,再重新开放选座系统,重新进行选座。暑期公共课进行了政治、数学和英语的辅导。通过实践,整个暑期考研辅导期间都有序进行。

2.2引入签到系统

在暑期考研辅导中,引入签到系统,学生每天进行签到,与抢座系统配合,可以对每个座位的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学生使用最多的是微信,学校引入了微信摇一摇签到系统。每个微信号每天只能签到一次,简单方便,这就有效防止了代签到等现象的发生。根据学生签到情况,可以了解缺席的学生。如果一个座位长期没有人,可以在选座系统中把该座位进行开放,供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抢座。在每一门的日常辅导教学中,会让所有的学生进行签到,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报名不去听课的学生,也能对有限的座位资源进行很好地利用。

2.3引入问卷调查系统

暑期考研辅导包括政治、英语和数学的辅导。在每一门课程的辅导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意见以及建议、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基于此,引入了问卷调查系统,在网页上调查问卷,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匿名回答,并且提出对考研辅导的意见和建议,便于学校及时掌握情况、了解不足,以便下一步更好地服务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和教学水平进行满意度评价,以便于掌握教师的动态。在暑期考研工作结束后,制作在线问卷,让学生们在线提交对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老师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对暑期考研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可以在系统的后台进行统计,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展示,还可以以折线图的形式统计每一门的情况,便于对每位老师的辅导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同时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和学生存在的问题等信息。

3总结

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方便管理的过程。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务系统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水平利用率不高,没有把信息化应用到教学管理的各个过程。本文从实践出发进行了探索,目的是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能够深化信息化的利用。高校管理的各项工作实质上都是相互联系的,信息化的深化利用本质上能够帮助高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暑期考研辅导的过程中,进行了政治、英语以及数学的辅导工作,运用了抢座系统、签到系统和问卷调查系统。信息化的运用充满整个过程,对暑期考研辅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整个考研辅导过程有序进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不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管理中,不断健全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使教学辅导过程有序化[4]。提升管理水平,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动态。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化[5]。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暑期考研辅导为契机,对新时代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了探索,考研辅导工作有序进行,考研辅导情况良好。实践表明,只有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才能推动教学管理各个过程有序和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曾金萍.浅析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3):249-250

[2]苑立娟,孙建华.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及改进策略研究.无线互联科技,2016(06):127-129

[3]宋奇庆,唐国强,陈华舟,封全喜.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论坛,2016(12):269-270

[4]崔丽英.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1):74-76

第9篇:对教学管理的意见范文

在新型的课改背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现实之中,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小学教育的质量。本文例举主要问题如下。

1.1 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实际操作之中,学校的管理者以及学校的多数教师,根本无法从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而且,在实际应用当中也不能够完全的与教学内容融合,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校本理念、评价理念等等,但受制于传统思维定势,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管理思想,更难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在陈旧的管理理念下,管理改革很难推进。

1.2 管理者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都缺乏一种学习的积极性,很多管理者依旧沿用以往传统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很难转变这种方式,所以,缺乏管理的创新性,对于教育教学管理的认识较弱,认为管理就是自上到下的监管过程,这种落后的思想,很难与新课改的理念相互融合。

1.3 教育教学管理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教育教学的管理对数都处于一种摸索中,所以,实际中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导致教师在采用教学方法的时候不够准确,缺乏明确的目的性,教学管理没有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教学的混乱,进而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呈现一种瘫痪状态。

1.4 管理系统开放性不足

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都是自上而下、从里到外的监督形式,而且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很大程度上无法吸收和采纳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很难对底层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严重的影响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要想从根本中解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就一定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而,快速的提高其时效性,本文总结方法如下。

2.1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

管理观念是指引管理工作的先导,因此,在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要定期举办一些管理培训活动,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使得管理者明确新课改的指导意义,提升教学管理者的专业技能,转变教学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乐于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2.2 改变培养方式,提高管理能力

对于小学新课改过程中,教师才是课改的主体,因为,只有教师的理念转变了,才会使得学生从新课改中受益,所以,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当重视教师的素质培养,积极的为教师的教学创造条件,优化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同时,教育教学管理者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从实际中迅速的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和知识。管理者要对青年骨干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比如在学校内部进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实现优势互补,举行多层次的听课互动,要求青年教师准备汇报课,骨干教师展示精品课,在互相交流中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明确管理目标

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制定相关的管理目标,只有目标确立了才会有努力的方向,对于教学方面应当制定目标为:教师能够自觉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承担起教育教学责任。有了目标教师以及教育管理者才会共同的向着目标前进,管理者才会认识现实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与解决。同时,在管理方面应当制定目标:管理者做出决策要符合规范、民主、人性化的标准。这样的目标能够使管理者在制定相关制度以及计划的时候,详细的考虑现实,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2.4 促进管理系统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