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线上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丰富教学形式素质教育推动下,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育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教学手段单一,合唱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音乐课程教育的内涵,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合唱在音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众多比赛形式,也涌现出更多新的音乐教育形式。在高校开设合唱指挥课程可以有效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与现代音乐发展相顺应,高校需要清楚认识到指挥与演出人员在表演中同等重要,因而更应该重视学生合唱与指挥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挥方式,优化合唱演出效果[1]。
强化艺术表现力
在许多音乐教育活动中,指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可以提高合唱的效果,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发展起到显著影响。学生借助合唱指挥课程学习,可以掌握标准的指挥技巧,让音乐演出效果明显提升,同时运用自身指挥技能,优化歌剧、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让学生自身艺术表现力和音乐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2]。
改善社会精神面貌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发注重艺术审美方面的提升,在对音乐作用进行赏析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合唱指挥课程的设立可以让学生有效提升技能。高水平合唱指挥,可以加强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让作品魅力充分展现出来,良好发挥其感染力[3]。这不仅符合现代化大众音乐审美标准,而且可以使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网络教学的优势与局限分析实现远程教学开展网络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确保学生在各个地点均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开展网络教学时,为确保合唱指挥课程顺利落实,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多个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直播授课学习,不断探索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与互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线下“一对一”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面授课程可以将钢琴伴奏与现场指挥示范指导结合起来,而网络合唱指挥课程不论是在视觉上、听觉上还是在还原度上均存在一定限制,为确保教学效果并降低折损,教授指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师可以对各类教学平台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对比。例如,在初期阶段教师与学生直接通过视频方式上课,但是基于各类软件设备的局限性,会出现声音和画面不同步、画质不清晰、声音出现折损以及卡屏等现象。对此,教师应该重视网络授课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提前录制好视频再上传到学习群中,班级同学在群内相互交流课后作业,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针对每位学生上传的指挥作品进行线上点评,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指正,将新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其中,由点到面展示给学生,这样做既能够减少网课过程中单一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防止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又可以有效控制实时视频教学的时间,减少网络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学者表示,远程网络合唱指挥教学优点与缺点并存,其效果不如线下面授教学效果,但是在不能进行线下教学期间,也要确保教学进度与质量,落实网络教学。教师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积极尝试,也由此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学生通过一个平台进行学习、共同讨论,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补足了一些线上授课的短板。
细节教学还需要面授落实
在网络教学应用过程中,各个高校教师开始尝试向“主播”教学模式转型,给学生带来体验感较强的课程。借助网络教学中教与学的有力互动,教学总体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不能开展线下面对面教学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交流。学生可以真正领会到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大大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不论何种教学形式,均可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成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在家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积极反思自己,总结学习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自我反思也是指挥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站在教师角度进行分析,现阶段网络环境还无法落实音乐专业细节化教学要求,最关键的是网络合唱指挥教学不能很好地解决艺术培养中的细节部分。例如,指挥工作在预备拍上,网络中虚拟合唱难以满足指挥对于音乐及时性的要求;指挥对于合唱团排练强化是对音乐总体艺术加工、合唱总体音响音质追求完美的过程,现阶段网络教学虽然能够通过多样化手段积极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体验,但集体歌唱合作的音乐实时开展、音响音质等环节的需求依然不能获得彻底满足。
扩大教学覆盖面并增加公益普及属性
几年前,国内已经出现线上合唱指挥课程,并得到众多合唱从业者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认可。在网络教学方式开始流行之后,部分线上课程录制人员总结出几点网络教学优势,即受众覆盖面大、时间消耗少、教学效率高。网络教学不会受到人数限制,可以覆盖国内所有通网的地方;打破地域的限制,身处不同地方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上线观看教师授课。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可以反复观看授课视频,学生学习课堂内容也不会受到时间限制,特别适合由于特殊原因无法及时观看直播教学课程的学生。诚然,网络教学还需要解决硬件设备与学生线上管理等问题。合唱与指挥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以线下教学为主。其一,艺术的细节问题需要面授才可以得到充分解决。其二,合唱艺术最显著特色就是现场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合唱属于传播方式的一种,合唱指挥网络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进行宣传普及,使得合唱艺术产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当前最关键的是要探究使用方法,从而尽最大可能发挥其优势并降低局限性,比如积极挑选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内容与方法等。在网络教学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实践、应用与调整,势必会使有不同需求的合唱人受益匪浅。
传统合唱指挥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重进展轻掌握
当前,部分高校依然沿用教师传授、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合唱指挥课程一般在每周安排两个课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教学时间短,任务重,学生存在学情不同、识谱能力不足等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无法尽快进入排练状态,在合唱指挥理论方面教学缺少时间与精力。基于对合唱指挥理论体系的了解不足,并且在指挥技法、合唱总谱读法以及作品排练技巧等环节训练效果不佳,学生对合唱指挥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排练作品内涵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层,因此,表演的合唱作品缺乏一定的深度[4]。
重排练轻技法
合唱排练存在集体性特点,并且在合唱排练中还会参加其他演出或比赛,学生课堂之外的排练时间较少,因而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减少合唱指挥技法训练,将大量时间用来排练作品。在合唱排练上花费的时间有两周甚至数月,因此导致在合唱指挥方面教学内容鲜少涉及,学生了解此部分内容的时间也比较少,加之没有落实系统性指挥实践机会,导致大多数学生在指挥方面存在不敢实践的现象[5]。理论与实践脱节站在某种层面上分析,合唱指挥是综合性音乐课程。若是无法将相关知识和实践演出进行有效结合,学生将难以理解演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更不利于巩固合唱指挥知识。高校在落实合唱指挥教学时,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脱节等现象十分常见。部分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不能展现出具有浓厚艺术特色的音乐表演[6]。教师需要加强重视程度,否则便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音乐学科素养的提升。
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进行合唱指挥教学时,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十分关键。受到传统音乐教学思想影响,音乐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定位缺乏准确的认识,致使很多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时,始终无法强化自身音乐表现力。特别是落实教学评价时,出现部分教师和学生教学地位不对等的现象。虽然教师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但是学生顾虑的因素较多,不敢在评价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导致学生评价工作逐渐变成一种形式,对于合唱指挥教学发展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此外,受到考试制度影响,教师较多地关注考试成绩,也导致部分学生在具体学习中过多地追求绩点,对知识没有深入理解,不能准确评价自身学习情况,由此限制音乐素质提升,并给音乐素养发展造成影响[7]。
网络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时代迎来新变化,只依靠文字符号开展教学的传统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教学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互联网推动下出现的信息技术提供了多元化知识展现手段,促使知识可以通过更加直接、生动、具体的方式,既可以丰富学生知识量,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以改善课堂教学,积极应对传统教学中过度依赖语言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乏味、无趣等问题,有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拓宽知识面,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问题探究能力[8]。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中,教师需要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展现自身专业技能,例如通过专业学习App“Maestro”,让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指挥技法。教师借助直观、具象化操作演示,可以顺利解决教学难点与重点;通过灵活且生动的展示方式,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探索欲,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新知识进一步获取打好扎实基础。
保障和适当延长学习时间
强得益于网络技术持续进步发展,各种线上学习App遍地开花,能够满足学生各类学习需求,并科学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促使学生在闲暇时间也可以学习知识[9]。教师在直播中讲课内容与时间有限,针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当堂直播教学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同时针对接受力较强、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可能会存在直播教学内容较少的问题。教师通过网络学习App,如超星学习通与网络微课等,可以给接受和理解能力较高的学生提供知识延伸途径,推动其对合唱指挥课程展开进一步研究,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也能够让学生渐渐形成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另外,多数学生在课下想进行合唱练习,但基于线下无法组织人数较多的合唱团队。借助智能合唱训练App能够帮助学生在家中开展合唱练习,模拟不同声部加以演唱,通过App进行合成,再分析练习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对合唱这种表演方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积极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下课堂融合
现阶段,出现众多网络学习平台,如慕课、腾讯课堂、超星学习通以及钉钉等,合唱指挥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平台设计合唱指挥网络课程,从而优化课下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课程主要围绕理论教学展开,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阅读资源、线上作业布置、学习资料下载、线上检测以及线上讨论等板块来充分优化线下课堂合唱指挥教学中注重实践、忽视理论的不足,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前预习和课下复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养成良好习惯[10]。综上所述,合唱指挥课程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新课改推动下,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均需要与时展需求相契合,将网络教学有效应用以加强教学质量与效率,深化学生的艺术感知力,让其成长为高素质、高水准合唱指挥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景国.网络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J].百花,2020(08):117-118.
[2]董治平,侯思宇.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8(30):163.
[3]李瑞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0):66-67.
[4]睢晓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合唱指挥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大观(论坛),2018(05):127-128.
[5]刘颖异.合唱指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艺术评鉴,2021(12):145-148.
[6]刘麟.高校合唱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试析[J].艺术评鉴,2021(06):120-122.
[7]马丁元.探析合唱教学中的指挥职能[J].艺术评鉴,2021(06):123-125.
[8]周颖.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创新的有效性研究——评《音乐的经验——重新思考音乐教学与学习》[J].新闻爱好者,2021(02):109-110.
[9]刘佩荣.高校合唱指挥教学关键点与创新策略研究[J].音乐生活,2021(01):51-53.
关键词:微课程理念;大学教育;音乐教学;教育方法
1引言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群体中,选择使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在使用这种新式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也属于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事物,例如智慧树、尔雅通识课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也是在当前高校教学中比较普遍使用的课程。微课程理念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下产生的,最初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可选性,通过精细简短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微课程理念概述
微课程理念首先起源于美国,它是随着当前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教育事业观念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微课程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是微课程的课业内容精细简短,即课程选择精细与课程时间简短的结合。其中一节课大约仅在10分钟左右,但是却能够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和新颖的展示模式,使课程精髓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得到体现,进而有利于学生收获学习和时间综合的性价比;第二是微课程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已经普及的互联网终端实现的。在今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及智能手机在学生中已经产生了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相关APP或登录网站获取学习资源,并且能够自主选择学习课程,直接解决了以往学习中时间、地点的制约因素;第三是微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学生登录微课程相关网站进行学习时,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将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及课程视频下载至网络终端或直接进行在线学习,能够对课程进行多次观看学习,进而在一些重点难点课程上取得良好学习效果,达到定制化学习的目标。
3微课程理念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3.1推动大学音乐教育水平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事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生产方式和模式创新,微课程理念对大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同样很大。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一般是在专业教室由教师面授进行的,虽然说音乐科目具有自身独特的灵活性和生动性,但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始终无法摆脱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为学生授课的大学音乐教师往往是固定的,当部分学生出现难以适应音乐教师教学方法时,其学习效果就不能保证,甚至会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下降。而微课程与大学音乐教育的结合可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经常使用的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到新潮和趣味性,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网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教师,进而直接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们能够沉浸到音乐学习之中,很快可以取得专业学习的进步,进而推动大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
3.2大学音乐教育应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挑战
客观的来分析,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有其不可否认的优势,就是师生聚集在一起进行统一学习和授课,班级教学也可以让同学们在集体学习的气氛中取得进步。但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即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与学生日新月异的诉求存在着一定的出入。目前,网络课程对于传统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影响,应用微课程到当前的大学音乐教育中,必然能够帮助其更好的应对新式教育理念的挑战,使大学音乐教育在与互联网结合的新模式下继续发展。
3.3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微课程与大学音乐教育的结合必定会推动学生学习的分散化、高效化和自主化。同时,微课程能够将全世界范围的优质教师、优质课程整合在一起,通过时效性极强的互联网进行传播,这种资源分享的便捷性和实时性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也能够促进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自身教育方式的思考和创新,更加尊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4构建微课程理念下的大学音乐教育方法
4.1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大学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微课程理念有正确的认识,要牢牢把握互联网技术下的当今时代需要微课程理念这一要义,在日常的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微课程相结合,给予学生更强的学习主体性。例如在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中,设置三分之一的网络微课程自学,回到课堂时统一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再对其中有疑惑或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辅导和引导即可。微课程理念下的大学音乐教育必须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促使其自我学习,个性发展。
4.2整合大学音乐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空间
微课程应用到大学音乐教育体系中势必需要较为完善的互联网技术和相关硬件的支持,相关高校应在微课程应用领域加大相关经费投入,将建设微课程体系作为大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作为互联网时代下大学音乐教育方法的新潮流。在学校微课程平台上制定教师、学生使用制度,确保使用的规范性。同时,要有专人负责整合先进的大学音乐教育资源,在音乐专业范围内进行好资源、好教师、好方式的征集,将最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方法融入微课程应用当中,保证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空间。
4.3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当前的微课程融入大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新型教学互动和技术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音乐教师队伍。大学音乐教师队伍要对微课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终端例如电脑和智能手机有灵活熟练的掌握,将优质的教学信息到微课程平台中,令学生在主动挑选课程学习时也能够看到教师的引导和说明。随着微课程的深入推广,想要学生在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就一定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微课程下的大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顺应发展方向,在微课程平台中针对课程开设讨论、留言板块,促进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评出学习成果突出的前几名。以这种团队性的学习讨论形势再促进学生的下一阶段学习,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微课程平台
4.4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定制个人学习方案
微课程作为互联网教学工具,也存在其缺陷,即不能像专业课教师一样根据每名学生的特色做出不同的辅导教学,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使用微课程进行大学音乐教学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学生角度来说,每名学习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与学习兴趣点具有差异,我们在其中要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网课学习方案,在微课程平台也要提供有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案。同时,也要设计出例如“个人学习小帮手”、“个人学习指导”、“个人学习环节安排”等学习板块,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5总结
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互联网技术已经普及到了千行万业,高等教育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把握微课程发展的要点,将其与大学音乐教育科学结合,不断探究新式教学方法,促进大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莎莎.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10):75-76+69.
[2]王茜.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戏剧之家,2016,(07):208.
[3]李婧雅.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5):62-65.
关键词:网络技术;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一、学前教育领域传统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学前教育领域的迅猛发展,学生入学总数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多元化已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在传统的学前钢琴教学课堂中,无论是小组课还是集体课中,都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老套
在传统的学前钢琴教学课堂中,为了照顾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除了采用指定的教材外,很少能够给学生提供新的音乐教材,很多学前钢琴教材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古典、浪漫派的风格的作品,而现代和当代的音乐作品很少涉猎,造成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音乐视野狭窄、音乐教学选用素材受限。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的学前钢琴教学课堂中,往往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由于学前学生与教师的人数比例之间的差异,只能在课堂中采用小组课或者集体课的形式,在集体课教学当中,往往很难顾及到全班演奏最高层次与最低层次等少数同学的学习进度,只能照顾到中间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与教学效果,造成课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出现高水平同学课堂吸收“吃不饱”,低水平同学课堂进度“跟不上”的单一教学模式。
二、网络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网络技术能够立足于学前钢琴教学目标之中,通过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音乐软件对学生节奏与旋律音型的训练,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各自学琴特点和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利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软件进行拓展训练、汇报与交流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与应用技巧。充分发挥教师、网络技术与多媒体音乐软件在专业课学习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线上+线下”的学习氛围,努力发挥网络技术的教学实践作用。
三、网络技术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利用新媒体软件搭建展演平台
随着手机app、抖音软件逐步进入大众的网络交流生活当中,与传统的钢琴教学相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也正在向网络化进军。打造平等、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与传统钢琴展演相比,可以利用手机app、抖音等软件对学生的演奏进行录制,之后建立学前钢琴教学公共账号,将学生的演奏作品上传,学生可以在同一公众号中可以了解到在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以及不同学校学生各自的演奏水平,掌握学习动向,了解自己的演奏水平在同龄人中的程度,通过不同学生、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作品展示可以促进大家钢琴技能的提升,互相学习形成良性互动。相对于传统的展演,民主化的网络展演平台不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互动,还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术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通过搭建平等、互动的网络展演平台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演奏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可以让同学在观看其他同学的展演中总结自己的问题与不足,积累舞台经验,在日后的现场选拔赛中能够大显身手。
(二)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拓展训练
学前教育钢琴演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识谱中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读音符,学生念音符的教学模式,已经显然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生通过手机app可以下载识谱大师、口袋五线谱等等音乐类的软件,进行课下的练习,学生利用平时坐车、走路的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识谱练习,并且通过升级的方式继续进行节奏练习,为钢琴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课堂;简约;丰满
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音乐课堂让学生乐不可支。然而,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笔者认为,一堂优质的音乐课,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简约,在此基础上,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丰满学生的音乐内涵。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教学过程: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课例: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教学片段: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教学片段: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学生音乐学习的恐惧心理;雷夫;第56号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这个名字近两年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他是美国霍巴特丛林小学的一位普普通通的五年级老师。这所学校的学生们所居住的环境里充满了各种恶劣的现象,例如偷盗、斗殴等等。他们大部分来自美国的贫困家庭和一些亚、非移民家庭,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家庭问题。正是这些原本看不到希望的孩子们在第56号教室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他们长大后纷纷进入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名校深造,但仍然会经常回到“56号教室”继续帮助他们的晚辈,这使得教室里的学生们有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雷夫的热潮,但他的成功并不是靠运气、靠炒作,而是靠着一颗对教学充满信念的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也由传统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向更加民主、自由、开放的教育,师生关系也变得日益和谐。但是当下的音乐教育却仍存在诸多“害怕”的现象。雷夫老师说:“如今的大部分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确实如此,有多少学生不是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骂而主动学习音乐的?又有多少音乐教师敢在课堂上与学生切磋技艺而不害怕出丑的?现在的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往往并不单纯,练不练琴往往是取决于家长、老师的脸色。家长们送自己的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也并不单纯,很大一部分人都摆脱不了功利的出发点,这样一来无非就是害怕在亲戚朋友的面前丢脸,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中,家长、教师的权威是不能逾越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在雷夫老师看来,主导课堂气氛的并不应该是恐惧,而应当是信任。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师生关系将比平等更进一步,如果达到这一阶段就好比进入到一个教育的世外桃源,你不再是学生眼中冥顽不化、固执己见的“老古董”,学生也不再是你眼中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友爱互助,教学相长的教育天堂。然而是什么阻碍着我们进入这一世外桃源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音乐教师无法摘下“为师者”的面具
雷夫老师说过自己在家的样子和在“56号教室”里面对学生时的样子是一样的,并不像现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和课外是完全不同的,这就有益于与学生建立信任。只有当我们放下架子,用真实的自我平等地与眼前的这个人交流的时候,只有当我们了解到这个人的本质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会信任他。然而在现今的音乐课堂中有多少老师敢于做到以真实的自我去与学生交流呢?音乐教师害怕摘下“为师者”的面具,更害怕摘下这张面具后学生的行为将不受掌控。这就导致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恐惧心理,致使他们无法站起来释放自我的表现欲。
二、没有公平的惩罚制度
例如:小强在合唱课时捣蛋,结果老师让整个合唱队罚站。古代的“连坐”制度在学校中并不少见,引起了很多学生心中的不满。雷夫并不反对惩罚,他认为作为教师必须维护课堂的秩序,但值得重视的一点是教师在强调纪律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惩罚要公平的重要性。雷夫老师的惩罚制度是,他会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那么学生不遵守纪律的惩罚就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音乐教师应当让音乐课变得好玩又富有新意,让孩子们向往加入其中,这样一来无法加入有趣的课堂活动本身即是一种惩罚。
三、教师言行不一、缺乏诚信
俗话说的好“言教不如身教”,雷夫老师说,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你,你是他们的榜样,你要他们做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在中国,音乐教师的地位很大程度上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在笔者看来,赢得了学生的掌声就是对教师最大的褒奖,因此音乐教师应当树立坚定的信念,不仅要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更应当做学生最可靠的益友。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剂,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师生关系将更加民主和谐,我们应当以信任取代恐惧,让音乐课堂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天堂。
参考文献:
“金色北京”把参加活动的门槛设得很低,一百三十元到二百八十元根据不同年龄分别收取的参赛费,对于今天一个城市儿童来说,不过是一件小衣服的消费。一时间,一千多名孩子的报名表如雪片般扑面而来,六天的比赛时间顿时被排得满满的。
舞台上,一个个刚过一米的“小人”握着一把把提琴,那份庄重凝目和一丝不苟,也许不禁让你在兴奋之余,平生出一种对音乐的崇敬!再看看孩子们身边喋喋不休又呵护有余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有的殷勤地为孩子擦汗送水,有的努力纠正孩子琴弦上的错误……不余遗力地表现出长辈对于孩子们最真切的期望。
这就是中国目前蔚为壮观的业余音乐教育现状――一个大城市的小学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都在学习乐器或曾经学习过乐器,各种大型小型音乐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市社区。与此对应,专业老师逐渐摆脱对业余琴童苛刻的技术要求,鼓励“重在参与”,倡导每个儿童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每一位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已经不再功利到学琴与未来升学和就业机会直接挂钩,他们肯花时间肯出钱的最大目的,据说很多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爱好,有一点音乐修养,有一个技能足以在同学中出类拔萃,富有优越感。
多好的理念,多好的设想,让你不由得为中国下一代公民的素质有些激动地抱有期待,而且不容置疑。
暑假来临,京城办起各种音乐大师班,学员自各地而至。一日,有朋友打来电话,介绍一位外地业余音乐教育家正在京城办班,据说这位老师有一套针对业余琴童的小提琴教学方法,简单但很有效率。
上网一查,这位来自重庆的小提琴老师叫张又,川音毕业,三十年业余小提琴教育经验,总结出一套简易可行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好的教学成绩,去年中央音乐学院举办提琴节还请张老师去讲课。从网上视频粗粗一看,他的学生拉起琴来普遍能力强,自信尽情很有乐感。
出于对业余音乐教育的兴趣,笔者带着满脑子好奇,冒着酷暑,去观摩这位重庆老师的训练课。
“大家拉起来,不要只注意手上,首先拉起来,”
“身体随着音乐律动大方地晃动起来!”
大部分学员已经跟着老师的指引晃动起来,琴声虽然生涩甚至有些杂乱,但能听出一些自然的纯洁。
身边一个不过五岁的男孩,稚嫩的小手正握着弓子在空弦上不听使唤地自由游走,一旁年轻的妈妈焦急地催促:“晃啊,快晃起来!”小男孩的身体在妈妈的催促下,不得不有些机械地晃起来,自然顾得身体顾不得手,手里的弓子在晃动中更没了准,飘飘然已经几乎拉不出声音了。
但晃着晃着,男孩的身体居然和手上弓子的运动方向达成一致,尽管弦上的声音还是出不来,但其他孩子的琴声似乎在帮助他,帮助他用整个身心去寻找音乐的感觉。
“他学琴多长时间了?”
妈妈答:“一年多!”
一米外是他的老师,正埋头认真做笔记,听到问话,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赶紧过来为学生纠正姿势。一了解,老师是北京某某艺校的小提琴教师,去年已
经听过一期重庆老师的讲座,今年又来。
“接下来,我们开始左手训练。我在长期业余教学中,总结出五种左手强化训练法,学生只要每天坚持练习这五种训练方法,不需要像专业学生一样按部就班通过拉大量练习曲来掌握左手基本技术,依然有能力接触和完成一些有程度的曲目。”
“第一种,左手快速落指。”
旁边小男孩跟着老师的示范,左手在空弦上不停地快速落指,尽管小嫩指的肌能还控制不好上上下下的节奏。
“第二种,滑动换把位。”
这个训练强调在换把时有意识地让左手在弦上划出声音,以此引发学生练习时的兴趣。于是乎,全场学员在老师示范下,手下一片滋滋声。
“第三种……”
因为要去走访另一个小提琴培训中心,时间不允许笔者把五种左手简单快速训练方法全部观摩完,不得不留待晚上回去在网上继续完成对张又老师教学的学习和理解。
接下来要去的是京城一家提倡“快乐教育”的培训中心,这个中心因为坚持十年周末音乐会,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专家现场指导,生源好得不得了。
笔者去时,音乐会已经开始,不大的教室一半坐满家长和琴童,个个一脸虔诚敬意,全部专注于台前的小琴童演奏。据说每个周末先后四十个学生上台,从六点半到九点,专家要一个个认真听、认真点评,很幸苦。
不能否认,每个站在台上拉琴的小朋友都十分认真甚至有些紧张,一半孩子的心思似乎都在背谱中,几乎还进入不到音乐层面。可能考虑要参加艺术节的比赛,有些琴童的曲目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技术负担较重,因此大部分拉出的音乐缺乏表现力。
身边一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女儿因为会拉小提琴,全校各项文娱活动都有上台演出的机会,在同学中很有优越感和自信心。
她女儿最初在幼儿园学习小提琴,学了三年多问题较多,转到这个专家的训练中心一年多,进步很大。待女孩上台演奏,从她的琴声中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流动,但越拉越显得力不从心,右手拉弓大臂夹得过紧,甚至还时不时出现音准问题,严格说,这个小女孩有些被幼儿园老师耽误了。而她此次演奏的曲目是为参加几天后的一个比赛活动而准备的,但很明显,女孩的演奏能力不够,不知道当初选择曲目时,为什么不选一曲没有技术负担但能发挥女孩音乐表现力的作品?
听完最后一个小朋友的演奏已经近十点,走出训练中心,我为有这样多热心业余音乐事业的教师和有这样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而感慨万般。那么多的孩子从小有条件学习乐器,我们今天业余音乐教育的条件和环境多好啊!
但现在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当业余音乐教育的对象大部分不具备音乐天赋,家长却依然希望孩子掌握一件乐器时,我们的专业老师应该首先帮助琴童在学习提琴中解决和实现什么?
是掌握演奏提琴的基本技术,会拉不少提琴乐曲?还是通过学习和掌握一件乐器,培养自己对音乐的认识、理解和享受?
关 键 词:社会实践 教学相长 声乐艺术平民化
自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由教育部颁布,便标志了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层面。它提出“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享受音乐”等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这对基础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高师的音乐专业教学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笔者就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通过这些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进行实践,并立志将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一、 高师的声乐教学现状
1.生源问题与条件基础
高师的生源结构相对复杂:有的来自东部有的来自西部;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乡村;有的来自普高的音乐班也有的来自中等艺术学校。这样的差异非常客观地导致了学生声乐基础的不同。现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即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校进行扩招,发挥办学潜力,提高办学效益,促进高校的发展亦是无可厚非。但在无形中,降低专业和文化考试的录取线,致使相当数量的新生素质偏低,基础悬殊相差更大。
2.课堂现状
由于学生的基础问题,加上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建设尚处滞后状态,也给老师在教学中带来一定的难度。培养高师学生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平等地看待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以传播、传承本土的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并用自己正确的音乐观念去影响成百上千的学生。这是笔者“以人为本”的声乐教学宗旨。
相对而言,声乐教学较为轻松一点。一般都是采取小组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本身条件,挑选曲目和讲解内容。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声乐教学都是采取室内教学,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也只有每学期的两次考试,期中期末各一次。有些师范类高校的音乐系是每学期期末一次。声乐考试时,上台以独唱的形式,按照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指导教师要求,演唱独唱歌曲,再由声乐教师统一打分。
3.教学小结
笔者在多年声乐教学的观察与实践中感觉到,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上完一年的声乐课后,对歌曲的把握水平提高得很慢。有些在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台上由于紧张和心理压力,往往发挥不是很理想,影响到最后的总体成绩。几年下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对舞台还是欠缺一定的掌控力。教学中的活动也开展不起来。导致了平板模式化的教学一直延续。
传统的授课方式普遍缺乏教学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的锻炼,学生没有获取实际课堂教学知识的途径。这样,在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音乐教学,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这又大大地违背了我们“大众教育”的初衷了。
二、在实践中求发展的教改尝试
师范教育是我们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作为基础音乐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具备声乐这一门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因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不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锻炼这些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教学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如何解决学生的“上台难”问题?笔者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与宗旨,遵循师范教学的特点,逐渐形成一种通过让学生多上台表演,多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踏歌行”系列活动的过程中透彻地掌握歌曲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名学习音乐的高师学生,必须要具备“唱、弹”等基本功。笔者在教学中就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给他们启发,并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教、学的兴趣。同时让部分掌握较好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教自学,由教促学、由学促教,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社会实践——“踏歌行”系列活动
活动源自一个学生的毕业个人声乐专场。在筹办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个人能力尽量创造条件,包括舞台策划、服装处理、灯光音响,而且演出反响极好。无论是观者还是表演者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自后,便衍生策划了“踏歌行”系列演出计划。我们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走进部队。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因为要有演出机会,课堂学习非常认真仔细,不需要老师要求,自行加大训练强度和练习时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一定要把握好演出的分寸。在演出人员的挑选上,以局部带动全体。
在几个社区内设立义务音乐教学点。每周六、周日安排高年级学生进行义务教学。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又为艺术教育平民化添砖加瓦,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一举多得。
2.即席演唱
在传统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熟练掌握歌曲,再进行诠释、辅导。主要原因是生源扩招的不稳定因素和为了节约课时资源。笔者在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把预习的部分拿到课堂上来讲。对程度浅的学生加快学习进度。很多教师的理念是多唱,笔者认为多唱不如精唱。把发声练习都作为歌曲来唱,低年级多唱古典作品,便于理解和感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年级要求完成作业的同时尝试即席演唱现代、当代作品,摆脱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感。这样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节奏、速度、音准、视唱能力、诠释作品的能力明显高过其他学生,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3.观摩
定时把高低年级的学生集中起来教学,互相点评对方的演唱,大胆地交流。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和给予正确的答案。这样更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力,“注意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肯定学生的主导地位”。这类措施对促进学生加强基本功的培养与引导教师对歌唱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视都有着很好的实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教学中只注重技术方法的提高而忽视了歌唱整体与全面修养的提高,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声乐实践教学的优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自己找到的路比别人领导走的路更为记忆深刻”。以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而言,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比单纯地听老师讲解、指导,对方法的掌握要更透彻,记忆也更为深刻。让学生在(转第83页)(接第57页)互动、实践的过程中尽其所能地了解歌曲的深度,学得更仔细。因为要上台表演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大量的练习、反复的推敲、作品的理解)。采取观摩形式的“交流讨论法”。相互启发、思维碰撞,不断激发出新方案,通过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更好地从实质上持久扎实地把握学习方法。
2.锻炼了学生的技能
笔者通过“艺术实践”这种新思路的教学,初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作品与表达作品的技能和课堂讲解的教学能力。使学生在提高自身声乐水平的同时又具备了讲授、提问、演示、练习等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未来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将来从事基础音乐教学或是成为专业演员构筑了坚实的平台。
笔者经常听到有义务教学的学生说:“我原以为这首歌自己唱得不错了。可当我讲解这首歌之前,对要讲的内容进行思考,发现许多自己原本并未注意的细节部分和自己演唱中的问题。自己在无形中也是进步。”
3.培养了学生上台演出的能力
通过一些社会公益性质的演出和小型的观摩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上台机会,不仅克服了紧张心理,更增强了自信心。在演绎歌曲方面,更是有了一个新的飞跃。通过舞台锻炼,总结自己的缺点,正视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寻求解决方法。提高了未来教育工作者的质量,也给了学生实现梦想的平台。
随着文化艺术事业时常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深入发展,社会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里,传统的高雅艺术向大众普及型艺术靠拢,社会变革需要可以独立上台演唱作品的人才。
4.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文化品位,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这种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多样的精神需要。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需要精神上给予调剂,而像“踏歌行”和义务教学等活动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灵沟通,增强了社区发展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从学生的实践中也能获得许多宝贵经验。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继续发扬教学中的优点,找出工作中的不足,转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通过这一类的社会实践和教学相长活动,学生对学习声乐、学好声乐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信心,声乐水平更是有了极大的提高。通过各种锻炼,不仅为一名师范生的课堂讲授能力奠定了基础,更为其踏上音乐学习新道路架起了桥梁,增强了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编写《沈湘声乐教学艺术》 华乐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创新 导探教学 多媒体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多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多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图(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变化示意图(用多媒体展示)
2.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美国学者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多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①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点P(x,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②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图(2)“二次函数增减性”动画图(用多媒体展示)
图(3)(用多媒体展示)
3.运用多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多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三鸟”之功效。
现代化教学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而多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 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多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化教育》,2008,5.
关键词:电子琴;新手;入门
很多家长从小对孩子进行电子琴启蒙教学的目的不一定是将来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音乐大师,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乐器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开发孩子的智力,激发孩子的情趣,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同时也锻炼孩子的意志。下面将电子琴新手简易入门知识简述如下。
一、电子琴作为孩子入门乐器的优越性分析
第一,电子琴上的各种自动伴奏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调的速度对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也更加方便、直观。
第二,强大的模仿功能可以使孩子更加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
第三,弹电子琴不是机械的手指运动,它需要大脑、小脑、视觉、听力的多方面配合,这对于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电子琴在演奏的时候技巧很多,电子琴在运用和声乐上相比于其他的单音乐器更加直观,便于孩子理解。
第五,电子琴轻便,便于携带。电子琴相对于钢琴而言,可以使孩子更加方便地携带,以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二、电子琴弹奏的姿势要求
第一,身体要放松,不要紧张,要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感受电子琴,感受电子琴带给我们的音乐美,不要为了弹琴而弹琴。
第二,弹奏者手的各部位要自然放松,切忌在弹奏时过于僵硬,手指自然微微弯曲,最后一节与键盘垂直。由于初学者在弹奏时很容易过度紧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强调好这几点。
第三,在弹奏电子琴的时候大拇指要用外侧触键,其他指法在运用的时候,指尖肉部触键就可以了。
第四,在弹奏电子琴的时候,手指的力度要稍轻,不宜采用演奏钢琴的力度弹奏电子琴。但是,手指过于放松,甚至轻飘飘也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样有时会由于按键过浅,没有拨通电子振荡器电路而无音。所以,弹奏电子琴的时候要注意力度用到恰到好处为宜。
三、电子琴弹奏的指法要求
1.指法介绍
在弹奏电子琴的过程中,指法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同时指法也是初学者学习电子琴必须要熟悉掌握的。在学新乐曲之时,合理安排好指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弹奏乐曲时,手指是一直在运动的,指法安排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效果。弹奏电子琴的常用指法有:顺指法、扩指法、穿指法、暗换指法。
2.不良手型的纠正
很多家长都有一种错误的意识,就是只要孩子弹琴的速度快就说明孩子的琴学得很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孩子在练琴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他们指法、音位、节奏、手型的正确与否。下面是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手型的纠正方法:第一,找一些指法不太复杂的乐曲让孩子慢速弹奏,在弹奏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孩子弹奏的指法,要求在弹奏每个音的手指动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求。第二,将双手分开平放在桌面上,十个手指不停地轮番敲打桌面,也能达到训练目的。第三,让孩子双手十指相对作抱球状,每对手指不停地做分开、相碰动作。第四,如孩子弹琴时手指东倒西歪,手掌翻来翻去,可采用在手掌背放块橡皮进行训练,这样可控制孩子的手掌不会出现多余的动作。
四、识谱
1.简谱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是由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这几个音的相互关系,除3 4、7 i半音外,其他全为全音。
标记:1 2 3 4 5 67i
唱法: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反之,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要准确地表示音的绝对高度,还要应用调号标记。调号标记是用1=F,1=G……来表示的。
2.五线谱
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音乐所使用一种记谱方式。最上面一条线是“第五线”,再往下数是“第四线”“第三线”,再往下数第四条线叫“第二线”,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
3.正确掌握快速的读谱方法
第一步,认清音符往上或往下移动,在键盘上是往右或往左移动。第二步,跳格看五线谱。第三步,写出全部线上的音符和全部间上的音符,让学生很快地在琴键上弹出;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音符的排列像“糖葫芦”,串起来每个音符之间都是空一格。
电子琴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和实用的乐器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在电子琴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正确学习电子琴的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电子琴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