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

第1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内蒙本土的民族民间美术进行调查收集,内容涉及民族氏族的起源传说、图腾崇拜、服饰、建筑、语言、民俗活动、民间艺人的生活及创作现状等等,并对收集到的民间美术实物和资料进行整理,有的制作成CAI教学课件,为民间美术进入课堂做好准备。我们为学生布置了社会调查研究的内容提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文献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具体内容列举如下:《蒙古族服装装饰图案的研究》、《内蒙古的岩画艺术》、《呼市地区的昭庙壁画》、《蒙古包的装饰纹样》、《阿拉善盟的胡杨树》、《锡林郭勒盟草原风情》等。

另外可以在校外开辟民间美术实习考察基地,如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等,教师可带领学生考察博大精深的民间美术,拓宽学生视野。民间美术是传承性教学,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掌握和对民俗风情的了解,不但无法学到精髓,而且无法很好地传承。

二、结合民俗节日,让学生感受生活

民间美术大都与特定的民俗节日、风俗礼仪和有关,结合民俗节日和风俗礼仪活动,如自治区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草原那达慕大会、草原旅游节等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采访,进行人文内涵的考察,了解那些蒙古族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渊源,感受环境、体验生活,引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美术创作灵感。我们在积累教学素材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民间美术的存在方式及其文化意蕴进行深入地考察,使之能够作为传承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将民间图案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

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将蒙古族民间图案教学融入学生生活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蒙古族图案装饰自己身边的大量物品,例如教室的门窗和黑板的边角可用蒙古族图案中的角隅纹样进行装饰;课桌的边框可以尝试用犄纹、云纹和回纹等二方连续图案进行装饰;同学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蒙古族民间图案制作自己喜欢的饰品,如胸花、钥匙链、小头饰等;学生日常用的文具、书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民间图案进行装饰;学生们还可以运用民间图案的理念进行标志设计练习,如设计校徽、校旗、班徽、校服标志、旅游团队标志、校运会标志等,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具有民族特点的风格设计和美化自己的教室和校园和生活环境,例如班级的墙面装饰、学习园地设计、学生宿舍美化、校园橱窗设计等;在美术课上我们还尝试组织学生独立策划并布置一些庆祝仪式、运动会等场地,在设计制作各类用具、布景、宣传海报时添加赋有蒙古族民间特色的图案造型进行装饰;这样他们可以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并运用蒙古族民间图案艺术。记得在全市的学生运动会上,我们的学生利用具有蒙古族民间风格的图案设计制作了校运会标牌,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各个学校代表都举着凝聚学校精神风貌的标牌入场,而大多数学校的标牌设计都以和体育相关的奥运五环、体育项目、跑道等作为设计要素,而我校的标牌设计要素则突出了民族的特点,独具特色,标牌的中间以两个蒙古族摔跤手剪影作为主体图案,标牌的四个角和边缘部分则用角隅纹样和二方连续的云纹和回纹加以衬托,总之,我们的整个设计思路既蕴涵了体育精神又突出了地区民族特点,学生们举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标牌入场,心中洋溢着喜悦和自豪,风格独特的标牌设计吸引了运动会观众的关注。

四、建筑欣赏课中展示蒙古包和寺庙建筑的艺术特色

内蒙古大草原山清水秀,景色迷人,令人神往,劳动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大草原的山山水水,他们不仅用优美的歌声赞美草原美景和幸福的生活,还用丰富多彩的图案来装点自己的居住生活环境。蒙古包是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建筑艺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一建筑艺术,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大量内蒙古风光和蒙古包的图片,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家乡水草丰美的名山大川,了解独具特色的蒙古包建筑艺术,我们还先后制作了一系列展现蒙古包特色的教学课件:《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格根塔拉的蒙古包》、《天堂草原――西乌珠穆沁》等等,伴随着优美的草原歌曲,学生们一次又一次领略家乡内蒙古美丽的景色,感受家乡独特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

蒙古包像珍珠般撒满碧绿的草原,与草原上白色的羊群,天上白色的云朵,食物中白色的奶食融为一体。蒙古包的“哈那”本身就是一种美丽的交叉图案,蒙古包顶部的盖毡上面常常用色彩鲜艳的民间传统云纹和各种变体盘肠图案进行装饰,装饰效果醒目大方,蒙古包的围毡上部也经常用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特别是回纹图案的连续用的较多。蒙古包门的木格也大都是用不同的几何形体组成各种精美的纹样,比较讲究的蒙古包还挂着手工刺绣的毡制门帘,这种门帘既朴素又大方,门帘中间和四角绣着团形和角隅纹样,与顶部的云纹装饰相呼应形成十分美丽独特的毡帐艺术,较大的蒙古包中还有柱子,柱子上一般都绘有精致的盘龙图案。

第2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中美术课堂 教学 模式 构建

一、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而这种精神、这种能力就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新课程倡导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变的。教师必须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以教师为主导,深化教法改革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确立教学为主导的教学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标,强化用法研究

新的基础教育改革体系强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将过去以学科为本位、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引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打破以前旧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实施之法,贵在启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高中美术,教师的“导”,是促进学生的“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才能使应试教育真正过渡到素质教育。

(一)善于“诱导”,变“厌学”为“乐学”。首先诱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使他们产生“自我”概念,形成德、智、情的内动力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

(二)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即将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教师在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内化的同时,把凝聚在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能力,善于引导学生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的教学应处于“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境界,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变“死学”为“活学”。

(三)重学法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即渗透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做为认识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正确检查学习结果,总结学习活动的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四)独立思考,自主研习。正如精彩的歌唱表演不仅有重唱、合唱、小组唱,也有独唱,深度学习同样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不排斥自主式学习方式。

(五)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为学生创造逼真的语言教学环境。如今,随着现代化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更有利于情感教学。如利用录音媒体,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师要创造开放的课堂,为学生创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学习中认知和情感的需求,作为教师应多创造开放的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愉快的实践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励其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是表现欲极强,尤其是由于表现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时会更加兴奋。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好高中美术的自信心。

三、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评价

实施高中美术课堂教学导学模式的评价,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包括课堂教学质量的观念。

(一)要由过去主要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转向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要由过去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转向要特别注重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要由过去只关注结果,忽视过程,转向要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进步情况和努力程度。

(四)要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要特别注意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第3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设计;视觉美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18-02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便收集教学资源

目前,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地使用在学生学习知识、教师教学的过程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其创作能力,学生通过电脑可以直接进行绘画和设计,在学生全面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质量会直接受到形象的视觉效果的影响。视觉艺术的每节课都具有可视的形象,离不开视觉印象和观察。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查找大量的教辅资料;在课堂上,通过电脑的复制功能,让学生欣赏到好的图片;在实地考察的时候,用摄像机和照相机实地搜集资料。再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以及解说词等,在电脑里做成课件长期存放,随时方便提取。这样做会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使教师讲课的内容得到丰富,具有很明显的教学效果。

目前的科学技术中,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光学、电为一体,对整个教学的发展和改革具有促进的作用,具有快速便捷、高效、传授知识,全面收集、保存资料等互相交流的优势。艺术设计教学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能够从多个角度,使艺术的形象性、可塑性以及直观性得到极大的体现[2]。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起来,在学生的思维方面发掘其创造性的潜能,在学生兴趣和成就感方面起到培养的作用,在教授传统绘画技法上,使教学转向全方位的开发,对潜意识的创造开发具有独特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视觉艺术设计中凝聚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某个固定搭配和秩序的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是难以确认的。因此,教师要是拘泥于平常的课堂教学形式,就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目前在社会实际设计中,视觉艺术设计已经无法逆转对外设计的服务,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完成视觉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以前,在实践的时候,学生必须根据基础的造型进行视觉艺术设计。这样不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好的创意。而在很大程度上,多媒体的运用使电脑绘画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将自己的创意正确地表现出来,并且可以进行多次有技巧的修改,直到视觉艺术设计作业有创意。

因此,利用多媒体设计的方法,探讨设计的多种可能性,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扩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知识,寻找广泛的创意元素,让视觉艺术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多媒体课件的图片设计

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图片的编排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图文并茂地向学生提供信息,成倍地加大了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而且图片的引入也大大美化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页面。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要求不高,在图片的选择和优化的同时,图形图像一定要清晰规整,若将图形、图像作为学习的内容时,图形、图像要尽可能大并放于屏幕中心位置。作为背景的图像要简洁明了,颜色淡雅,如此设计能够突出主体,有利于减轻眼睛的疲劳和学生对主体内容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图形、图例等画面的设计在清晰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大,图的主要内容应处在展示屏幕的视觉中心,便于学生观察。复杂图形要逐步显示。对于较复杂的图,如果一下子显示全部,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便于教师讲解,因此,这样的图形,应随着教学的过程分步展示,到最后显示出全图。

在编辑图形图片时,应考虑它们在整体编辑计划中的作用,达到和谐整齐,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在页面图片的合理选用时,

一要注意统一视觉美感,二要注意悦目,三要注意突出重点,特别是在处理和相关文字编排在一起的图片时。

4.多媒体课件的动画设计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表达,甚至无法表达的问题。动画可以将抽象的无法亲身感知的现实生活中很难出现或不易观察到的现象,真实、形象地模拟出来,弥补了常规教学的不足,容易收到生动有趣的效果。

多媒体动画的设计原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方面动画要流畅,无停顿、跳跃的感觉。动画画面的设计应简洁生动,构图均衡统一,色彩配置和谐明快,动作自然流畅,文字清楚醒目,动画的色调与界面整体风格相符,动画的布局合理。另一方面,动画的配音要恰当。声音包括解说、音乐和音响效果,它起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应力求做到朴实生动、清晰流畅、通俗易懂、节奏合理、准确无误。

结论: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展现其特有的魅力与作用。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技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处于主动地位,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如果师生在知识交流的同时获得更多审美享受和视觉愉悦,必然能逐步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受教育者更加全面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代志强.如何看待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2).

第4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转变观念

观念支配教学。教师要对“动画”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动画不姓“美术”而是姓“电影”,是电影的一种表达方式,传达意识概念。一句话,动画也是大电影。只不过与传统概念中的电影不同地是,动画作品里的角色是“画”出来的,再通过一张张动作的衔接来表演,来传情达意。动画这种特殊表现形式直接决定了基础课的导向。作为一门影视艺术,美术基础终究是要为“表演”服务的。老一辈动画人说画得越好越好,越像越好,这是肯定的。问题是那些石膏像、人像以及静物、风景写生到底画不画·画多少·怎么画·这是问题的焦点。现实中还存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地高校动漫专业招生的学生良莠不齐,未必都能达到美术院校绘画类学生的水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让学生画得好,画得像呢·就是那些美术基础相对扎实的学生也未必轻松——面对一个静态的对象,他们常常会信笔画来,造型准,构图巧,画面处理老辣;而一旦让他们默画同一造型的不同角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无从下笔!这些现实中的问题就明晃晃地摆在基础课教师的面前,如何破解这个复杂的难题·!恐怕我们还是要将症结归结到观念上来——一句话,只有转变传统的绘画思维观念才能有科学客观的教学思路;只有及时地将思维调整为动画思维,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实际教学;只有让角色“动”起来,“转”起来,三百六十度的琢磨研究,美术基础课才会与动画专业成功对接……

二、对体块结构的再认识

(一)透视穿插。体块结构是造型基础训练中的重中之重。灵活掌握 “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的各种透视穿插是提高学生造型能力的一把金钥匙!和绘画类专业不同,动画是一种动态绘画。绘画类专业所研究的人物一般都处于静态,很多时候同一动作会持续数周,动作要求含蓄,内敛,摒弃花哨,虚假,一个小小的“兰花指”甚至都可能降低整幅画的格调,变得俗不可耐!而与此恰恰相反,动画专业由于其专业的特点,追求动作的夸张,连贯,坐立行走讲究动势强,力度大,整体造型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就对动画美术基础提出了要求,学生仅仅能画好某一个角度,某一种动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动画美术基础教学上的整体思路就是让学生想得出,画得出;想得好,画得准确到位,这样教学重点无疑被放在对瞬间动作的捕捉和表现上,也即是对体块各种透视穿插的把握上。(二)躯干的意义。人物躯干是承接写实与卡通之间的一座桥梁。利用人物躯干的拉伸和变形可以表现人物丰富的情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甚至头发也成为反映情绪的一部分,这些都为我们的美术基础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导引——要不断提醒学生注重对躯干的表现力的研究。(三)充分重视“状态”二字的分量。纵观经典动画影片,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状态”二字的分量!在动画创作中,所谓的角色不一定就是人物,即使是人物也可能在形象上超越了概念中的“人”,——无论是结构还是解剖都被极大地简化,甚至所谓的“人”只是个简单的符号,唯一的富于表现力的灵魂就是角色的状态!因此培养学生对客观对象状态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要培养学生对对象各种动作状态的捕捉能力,对象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要赋予主观的认定和把握,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展开联想,让每一个动作有力度,有力量,有张力,有感染力。这就需要在动作的基础上对“势”进行大胆的夸张和强化!只有不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运用动画思维来观察处理对象,才能使这一技能得以提高,促使学生主动出击,不断分析研究,最后达到得心应手,真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四)触类旁通。动画隶属于影视范畴,是一门集视觉与听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们要突破架上绘画的单一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眼睛和耳朵等感官,引发他们丰富的联想,将教学立体化,多层次化,引导学生将音乐、雕塑、建筑、戏曲、舞蹈等等艺术门类带来的灵感、启迪、感受杂糅在小小的体块造型中,通过眼、耳、鼻、手、躯干和四肢的表现不断锤炼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让笔下的小小人物每一个细微的部分都能够成为他们抒发个人情怀,剖析内心世界的载体,让他们为笔下的人物或欢喜或悲伤,与之息息相通,赋予人物真情实感,从而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来。

三、课题设计

整个动画美术教学应该是一场具有动画启蒙性质的运动,让学生学会动画的思维方式是课题设计的核心。学生需要激情创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适合于一部分学生,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创作热情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久久不忘虽然难度很大,但当教师把备课当成创作,有意识地安排了和爆点,在学生“哇”的一声中感受到娱乐、新奇、好玩等良性刺激之余燃起了学习的热望,产生了不竭的动力的时候,教学效果的实现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甚至我们会发现更多学生的闪光点。我认为这就是课堂的魅力,教学的魅力,教师的魅力。因此,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有机地与课题设计相结合是对我们任课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自身能力的再认识和再提高。

四、考核方式: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课题来判断学生的成绩,杜绝“以全概偏”,因为画面处理得好而忽略对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从而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对待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堂课。只有这样量化、标准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的理解和认知。课下作业以记录学生日常生活的所观所想的速写日记为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对客观对象提炼概括的能力。为了建立学生对三维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布置一些立体构成方面的课题,以小组形式完成。这样,将教学任务化整为零,灵活掌握布置的作业内容,始终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奋点,相信会在丰富学生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兴趣,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上让学生受益颇多。

五、作品展示

充分利用展厅、媒体功能尤其是网络,及时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带给他们强烈的成就感,以此不断刺激满足年轻人的表现欲和创造欲,给学生充分释放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形成良性竞争;课堂作品展示可以设立一些富于创造性的有幽默感的奖项,在名称上也可以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比如具有奥斯卡性质,以此带动学术气氛。

以上是我对动画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动漫专业的美术基础课一直被动画人称之为基石,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有效率地渗透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掌握打开动漫大门的钥匙,是摆在我们这些基础课老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历史在变迁,时代在进步,我们的学生身处的年代与我们求学时的有了太大的不同,勤奋固然重要,但新世纪的学生在思维上更活泼,更关注个人发展和个人幸福感。只有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墨守成规,杜绝形式主义,将教学任务有机地与课堂结合,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地提升教学成果,让师生共同感受到教与学的愉悦和幸福,这大概就是教学的大境界了吧。

参考文献:

[1] 贾否,路盛章.《动画概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贾否.《动画创作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

第5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展示、修订和整理要求

在初步尝试使用学生美术学习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并定期进行档案袋之间的交流、展示,使其完善并最后定型。

1.班级内展示。每两周,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成员从各自档案袋中选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进行相互比较和展示,其他同学可以提出有关这些作品的问题和意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2.平行班交流。每月抽取每班建立得比较好的学生档案袋在其他平行班中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比较典型的学生档案袋放在一起,进行档案袋交流展示会,把比较好的想法与做法进行推广。

3.开放性评价。每学期,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将学生学习档案袋向家长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美术学习情况,并参与学生档案袋的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档案袋评定要求

对于档案袋中的每一份材料,教师都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用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形式。对于每一个档案袋,教师不应只是用一个等级分数做出评价,教师可以写一个综合评定,说明学生档案袋的优点和缺点,并概括性地描述学生的能力情况;教师也可以按一定的标准评价档案袋,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二、档案袋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一)档案袋里收集的内容缺乏条理性

有的学生开始时把所有的资料都收集起来,把每次的作业都放进了档案袋,使档案袋变成了没有条理的放资料的容器。这些纷乱的资料由于缺乏目标和针对性,无法清晰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成长轨迹和发生的变化。

(二)结果性评价的内容投入多,忽视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投入

在新课标中,学科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从学生档案袋里存放材料看,基本上是学生的作业以及搜集的资料等偏重于对知识进行评价的材料,而反思、设计方案、创作过程方面的内容较少,这就没有充分发挥档案袋应有的作用。

(三)档案袋评价方法的局限性

档案袋评价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档案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但是定期的档案袋的展示每次至少需要大约15到20分钟的时间。所以说档案袋的应用让本已十分忙碌的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档案袋评价有效实施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

学期初始,让学生明确本学期美术评定的方法采用“档案袋评价法”,了解什么是档案袋,应用档案袋评价的目的,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有效地使用美术学习档案袋,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不同的内容有相对应的分数标准(可与学生共同制定)。

(二)培训先行,定期研讨

教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势必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实施效果。这就需要先期对学科教师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同时学科教师还要定期进行集中、研讨,大家一起共同探究、交流、总结出最适合本地区的档案袋评价的方法。

(三)科学管理,提高效率

第6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教师评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主导作用,由于学生对教师有向导性、依赖感的心理年龄特征,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美术教学的同一项作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分别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线贴装饰画》时,在自主操作阶段中,我引导学生制定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1)在教师提供的范作中找一幅自己喜欢的加以变化。(2)让学生独立设计或者找自己的伙伴一起合作一幅线贴装饰画。在评价作业的时候,根据学生的水平,有的放矢的进行激励性评价。如:“你真会动脑筋!大家真为你的进步而高兴。”“你的想象真丰富!长大了肯定能成为一名大画家。”“你的想法真好!真让老师感到高兴!”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和自信。也可以运用等级评定与书面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成绩是无声的语言,给学生一个较高的成绩,无疑是对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的鞭策。因此,在评价中要多采用高等级有鼓励性评语,并委婉地提出意见,指明努力方向。如“你真棒,画画得漂亮极了!老师惊奇地发现你有进步了!如果色彩再丰富均匀一些,画面将会更棒。”“你想象很丰富,如果构图方面加强些,我想你画得还要出色。”等。这些评语能使学生增加对美术的信心和热情,为下一次的成功铺垫良好的心理投入。

二、学生自评

这主要是学生在自己造型表现结束阶段,让学生对自己成果作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性的建议,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书面评价。在教学《故事画》这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上台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业,评价后在画的空白处写上几句话,可以是肯定自己优点也可以是激励性的建议。例如:画的色彩对比非常鲜艳,如果在构图上再努力些,肯定会更好。如果花纹再漂亮些就好了等等。

三、学生互评与集体评价

第7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三备两磨 文化价值 多元评价

2013年12月,笔者参加了省教育厅举办的山东省初中美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本次研修历时10天,主要内容是基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课例研究。按照研修要求,参训教师共分成6个研修小组,每组13人。整个研训活动按照“确定研究计划――备课(裸备)――一次探讨磨课――二次备课――二次探讨磨课――制定观课量表――课堂实录――总结反馈”的模式进行。本次研修是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进行的一次集中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就热点问题针对具体课例进行打磨,以配合山东省暑期初中美术教师远程研修,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课例资源。

过程一: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本次研修中,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组确定了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两个研究问题:(1)处理好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一要解决单纯的强调技能、技巧学习,忽视美术的人文性;二要解决过于强调文化情境的创设,忽视学科本位的现象。(2)探索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评价单一和作业评价流于形式的问题。

基于两个问题,我们确定了两个研究目标:(1)使学生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在文化情境中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2)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通过积极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对学生美术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激发创造,体验成功,彰显个性,促进发展。

过程二:确定研究课题

依据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我们确定了湖南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壶中日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磨课课题。

《壶中日月》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这一课属于文化含量较高的课型,散发着独特的传统文化气息。《课标》指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教学设计中,立足于解决研究问题,我们既要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在情境中展开教与学的活动;又要在技能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渗透人文色彩,引导学生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创意表达的意愿,展开造型表现活动。另外,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多元评价也是本课的一项研究任务,教学评价的实效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方面,要针对本课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开发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评价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评价方法能够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和有效落实。

过程三:同伴互助,共同打磨

课例经过了授课人的三次备课和研修组成员两次合作打磨,俗称“三备两磨”,最终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课例。本次研修中,笔者承担了这一课例的授课任务。

1.迷茫的“一磨”

一个好的课例需要精心打磨。基于问题的研究,在“一磨”过程中,同伴们对我的“一备”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1)深入分析学情。课前对学生情况准确细致的分析了解,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在课前更好地了解学情,老师们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如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课前做一个学前问卷等等,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情。

(2)教学目标的设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作为总则,但要使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使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性,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定位。

(3)细化教学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要“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因此,在本课中,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单纯学会用泥塑的方法制作一把壶,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学生的文化认知、材料感知、动手实践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创作出造型独特、构思巧妙、装饰新颖的壶。

经过团队的精心推敲,调整后的“二备”教案相对“一备”要合理了许多。但是具体实施效果怎样,一切在迷茫和期待中。因此根据“二备”我们组织了一次试讲,研修组成员观课。每位观课成员分别被安排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记录。比如,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发言,有的老师观察课堂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有的老师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等;课后,我们对这些记录进行汇集和认真地分析总结,以便为进一步的磨课做更充分的准备。

2.黎明前的“二磨”

“一磨”后,通过对各个观察成员记录的总结分析,我们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更加明朗,对研究问题和目标也更加清晰。针对存在的问题,各观察成员分别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课题研究内容确定了更明确的策略和目标:

(1)情境创设比说猜想重要。万事开头难,一个新课的导入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这一节课的成败。《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在这个课题的导入环节,很多老师通过对材料的触摸,猜猜是什么等方法导入课堂,但这种导入不能体现出在文化情境中学习这一理念。针对这一问题,研修组成员建议增加一些文化的元素,并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和办法。如现场泡茶、沏茶,在沏茶、泡茶的过程中,体会茶艺的韵味;播放茶艺表演、茶道表演;通过布置教室的环境营造气氛;在服装上要跟茶文化相关,再配上古琴背景音乐等等。无论何种建议,其目的都是创设一种浓厚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炼概括比贪多重要。由于中国壶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壶文化的欣赏和知识的传授如果占用太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作业质量;毕竟是在造型表现领域而不是欣赏课。为此,研修组成员也给出了好多建议,比如:可以根据历史的发展,追踪壶文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在欣赏各个时期的壶作品时,利用比较的手法概括出各个时期制壶的审美特点,如古朴之美、典雅之美、时尚简练之美。让学生跟随老师的引领把壶文化的历史贯穿一遍,这样就对各个时期的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最后引申出壶中精品――紫砂壶。之后,再引导学生认识壶的结构,为下面学生制作做好铺垫。同时,要准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一把好壶的造型要淳朴美观、形体悦目、轮廓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装饰独具美感而无累赘之处。有了这个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制作过程中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创作目标。

优秀的美术作品应该是境界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文化的厚度,创设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的文化情境,多维度的感知文化魅力;或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引领,进行文化、历史的脉络传承;寻找壶与相关美术作品的联系,拓展人文视野,以此解读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与此同时,通过挖掘壶与社会生活的融合,明确艺术与生活、与文化、与自然间的关系。

(3)体验比说教重要。在陶艺技法的学习掌握中,一开始考虑到时间的因素,我用一张图片总结了陶艺的三种技法,但这种方法比较间接,学生接受枯燥无味,学习效果不理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改用让学生直接动手体验,先自己动手做最简单的尝试,如搓泥条、压泥板、盘泥条等。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发现原来技法并不难掌握,增强了自信心的同时,学生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迅速突破了这个环节的教学难点。紧跟着下一环节,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搓出来的泥条可以用在壶的什么地方,压出来的泥板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茶壶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装饰?这样学生有了体验了的过程,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从后续的作业效果看,这些方法和策略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效果是非常理想的。

3.特色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近年来美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对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评定,同时更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针对这一课题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确定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1)用“爬格子”方法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评价和激励方式。所谓的“爬格子”,就是每个组一个跑道,用一种颜色的纸片代替,如果回答问题积极准确就可以上升一格。由于本课采用了分组学习的方式,用“爬格子”的方法对学习过程即时评价,即直观又实用,一目了然,学习相对积极的小组胜券在握,相对落后的小组摩拳擦掌,大大地增强了学习效率。

(2)利用“小组作业自评量表”进行终结性评价。“自评量表”的内容不但包括构思创意、制作方法、造型美化等造型活动方面的要求,也包含小组合作学习、自评陈述等学习表现方面的要求,通过自评表,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知识技能掌握、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自我认知和反思。

(3)六个评价视角的确定。六个评价视角是作为教师整体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手段,同时也是指导和调整教师教学行为一个有力参照。根据本课题的教学和学习,我们确定了以下六个评价视角:第一,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状态做出的评价;第二,针对学生互动(合作・竞争)做出的评价;第三,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的评价;第四,针对学生作业・作品的评价;第五,针对学生情感、意志的评价;第六,针对学生的发表过程的评价。有了较为全面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积极有效,必然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充满趣味,学习效果也会有一个更好的保证。

本次研修磨课历时10天,通过同伴互助的“三备两磨”,我们最终完成了最初确定的两个研究问题,并呈现一个比较理想的课例。在这个课例中,我们探索了美术文化价值与美术技能、技巧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教学中多元有效的评价方式,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一个很有借鉴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本次研修,我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节课的财富,更是从教学方法到理念的一个质的提升。思维只有碰撞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尽管锤炼课的过程是汗水与泪水并存、观点与观念争锋,但因为有了同伴的真诚互助和交流,研修磨课过程中所有的困难都不是无助的。而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为课堂交锋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第8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实践设计

在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担任了课改课程中“美术鉴赏”这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工作。可喜的是所有来学习美术鉴赏的同学都是通过自主填报,自愿选修“美术鉴赏”模块的,面对同学们好奇、惊喜的眼神,叽叽喳喳,问这问那充满求知欲的笑脸,我感到他们是多想在自己人生的这页画纸上留下丰富的内容啊。这张学习记录卡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教学仅仅用答题来巩固教学的传统方法。根据普通高中新课改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提倡质性评价,我在中学生成长记录卡中设计了相关的七个栏目。这使教学能更好的落实课改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下面我就从七方面谈谈我设计此表的想法和点滴收获:

1、讲分工、求合作。

我在学生成长记录卡中设计了“你在小组中的工作”一栏。《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下面简称“课标”)中对课程目标的描述,涉及了三个维度,其中包括方法和过程。《课标》中谈到“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但这种基本素养不是与生同来的,而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锻炼形成的。在每课的课堂作业设计中,我以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每次的小组作业有四题,在基础知识、情态、态度、价值观方面都有不同的涉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商,取已所长,分工合作完成本次的小组作业。

2、谈收获、理思路。

当然,每位同学按自己的意愿完成了小组中的工作,按常规应该是结束了学习等着教师的评分,但是,我在成长记录卡的设计中还有一栏是填写“你的收获得”。同学们在完成这项工作时,十分认真仔细,并且收到显著的效果,我在批阅作业的时候发现,有的同学这一栏的内容比作业的内容还要丰富,会用排列的方法将所学内容清晰地列出来。这样做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进一步梳理了思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有学生在“审美情感的收获”这一栏中写到“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漂亮图片,真是一种享受”。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设置满足了高中学生的审美需要,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了高中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也正在通过一幅幅作品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3、评他人、现关爱。

在学生成长记录卡的设计中,我设计了同学评价栏。《课标》中对于高中美术课程的评价建议中出现了许多新的评价概念,例如:“多主体评价”、“表现性评价”、“质性评价”等,其中“多主体评价”中谈到由各方面人士来主持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到评价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到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一种被身边的人接受、信任和认同的情感。同时,这种相互的启发的激励、发展认知识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定作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得到了验证,例如:我们每位同学都用自己的方式设计了“成长记录袋”的封面,我批阅作业的发现一位学生的同学评价栏中写着:“你画的卡通真漂亮,可以教我吗?”这应该是新学期中并不太熟悉的同学们之间一点发自肺腑的真情的要求吧。

4、评自己,求提高。

面对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高科技网络时代,当今的教育如何提高为一个无法预见的社会培养人才?就是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而且是持续的,终生的学习。自我评价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包括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等)能力是引导活动进一步走向成功的关键。例如一个学生自评是“我虽然看画时并未能深入了解和认识,但我能分辨什么是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她在自评中肯定了自己收获,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这种认识我们还用担心18学时结束时她不具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能力吗?这些自我评价,不论是诚实、谦虚的,还是懵懂、疏浅的,同学们都在不断地通过自我评价总结,完善自己的学习,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为自己更快更高地发展奠定了自我认识的真实基础。

5、评学生、促发展。

在评价的设计栏中,我的设计也有必不可少的“老师”评价一栏,《课标》评价建议的第3条提出:注意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表现性评定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创造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答案)或以形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其中无对错之分。现在我们进行的这次改革的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改革,评价的内容也不在是对作业正误的判断,而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评价会更有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问题和潜能,通过对学生学习美术过程的评价,使学生提高了艺术的鉴赏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6、提建议,助教学。

当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成长记录卡”中“你的建议和意见”这一栏时,大家顿时静下来了,学生疑问目光是乎在说“老师,你不是让我说你的坏话吧”。这是长期受那种统一的、封闭的、二元对立现代教育模式的影响对结果。教师是权威,上课时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别插嘴,师生关系处于二元对立状态。其实在网络发达今天,学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获得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教师已不再享有垄断地位。学生对于鲜活的事物更宜接收,做为课堂教学中“双边”的“一边”理应具有发言权。在充满“感性美术教育中师生关系,不能以“人”和“物”在实践中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不能将学生当“物”来操作,否则会丧失教学中情感,把自己高高地“吊”起来。学生积极地为教师出主意,提意见,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贴近学生,及时修正,“教学相长”怎么不是件好事呢?

7、集“经典”,重积累。

我在成长记录卡中设计了“每周经典”这一栏。一位同学写到“不管你跑到天涯海角,你始终摆脱不了祖国,祖国永远在你身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情感。

有人说你要想了解现在的中学生的心理,你就要读一本书《狼的诱惑》,因为这本书在中学生中风靡一时,既然中学生这么疯狂地看这本书,其中自有它的道理。作为一周和学生见一次面的美术教师通过什么来了解你所教的学生心理,把握课堂中这一大群体呢?“每周经典”这一栏,既可以让学生将一周来打动自己的格言警句记录积累起来,也可以从学生或喜悦、或悲惋、或雄壮、或慨叹的“经典”中窥见学生的心理。通过这种“经典”的积累,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收集发聋振醒的人生格言警句,陶冶丰富了学生的人生积累和经历。

参考文献

第9篇:美术教学意见和建议范文

【关键词】乡土美术课程内容 教材 教学

乡土文化,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人们从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生活。乡土美术,就是其中之一。

乡土文化(乡土美术)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才能得以发展、创新。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对课程解禁,倡导“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时,我校便着力开发乡土文化的课程,并使之成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首选、必选。

教育当为学生服务,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笔者在编著乡土美术教材之前就曾对部分初中学生做过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能说出1个有代表性的本地乡土美术的学生只占26%,其余的学生只能说一些大而笼统的概念,比如剪纸、刺绣等,而根本未能触及具体。而对于“你认为这些乡土美术需要传承吗”,学生们的认识基本统一,多数认为需要,因为这是文化遗产。对于“该怎样保留”,很多同学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建议,例如:建立专项博物馆、放到中小学里教、开设专门的工作坊、拨给民间艺人专款用于带徒传授、将乡镇直接以乡土美术的名字命名……

要想使得教学有效,必须基于学生的需要。据于此,本地乡土美术课程构建如下。

一、内容:寻绎与精挑

南通,滨江临海,揉南苏沪精致雅闲,融北徐淮刚毅豪气,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的乡土美术别具一格。而以“青墩文化”为首的5000年历史又使南通的乡土美术文化丰实、厚重。在对南通乡土美术如淘金般地细选之后,整理出:南通美术人文、南通青墩文化、启东版画、南通蓝印花布、南通沈绣、南通风筝、南通盆景、南通水绘园、南通东皋印派等乡土文化。我们充分挖掘其中的美术意味,编著教材,实施教学,体验其中人文因素,传播其中美学思想。

二、教材:圆融与统整

乡土美术教材的编著,一方面以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另一方面将教学的交互性与活动性相结合,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同时又尽可能将教学内容涉及欣赏、绘画、工艺、综合等各个领域,极力打破它们之间分离的状态,避免只从掌握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来考虑美术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学生只有通过多种技能的综合训练,才能将该物象经过大脑立体化,然后创造出他自己独特的视觉符号并表现出来,形成他自己对美术的独特理解,这是一个思维内化的过程,而正是这个过程才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教材编著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现代元素对乡土美术的冲击,让乡土不离时尚,直抵学生审美内心。

据此理念,南通乡土文化教材的编著如下(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

第一单元:文化寻根。单元目标:南通蓝印花布发展历史及其文化追寻。

教学内容1:淘宝。教学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蓝印花布及其素材,感受劳动人民对它的眷恋与难舍。课业形式:欣赏。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2:议吧。教学目标:通过汇报、交流,梳理蓝印花布发展脉络。课业形式:欣赏。建议课时:1课时。

第二单元:探索发现。单元目标:南通蓝印花布艺术特色及其形成的文化渊源。

教学内容1:亲历。教学目标:通过参观或观摩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体验制作工艺流程及其作用。课业形式:工艺,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2:雅韵。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发现蓝印花布的艺术特色(色彩之美、纹样的寓意之美、构成之美、制作之美)及其审美价值与江海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课业形式:欣赏。建议课时:1课时。

第三单元:传承创新,单元目标:南通蓝印花布传统纹样的构思设计以及创新设计。

教学内容1:谋划。教学目标:传统纹样的整体构思与设计,课业形式:设计。建议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2-4:设计。教学目标分别是:传统单独纹样的设计、传统适合纹样的设计、传统连续纹样的设计、现代纹样的设计与创新。课业形式:设计。建议课时:各1课时。

第四单元:体验感知,单元目标:选择一方蓝印花布设计稿,体验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体验小物什制作。

教学内容1:精工。教学目标:刻板印染或线绣(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课业形式:工艺。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2:巧手。教学目标:利用自己制作的蓝印花布制作一件小物什,体现其实用性。课业形式:工艺。建议课时:2课时。

“单元”根据课程内容自行划分,要求注意单元划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学目标”以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依据。“课业形式”明确课业类型(欣赏、绘画、工艺),同时注意体现其综合性。教材编著时均注重实践教学,从实践中获得一手资料。

而《南通蓝印花布》只是南通乡土美术教材其中一册。使用学校可根据师生需要、爱好、特长,选择其中的几册进行教学。

三、教学:多元与审美

1.让美游弋其中。

美,是美术教学的当然属性。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审美元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帮助学生感悟美,为美吸引,从而创造美。《蓝印花布》“设计”一课中对审美元素“图案构成”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蓝印花布犹如一出好戏连台的喜剧,主角光彩照人,但只有主角行吗?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在蓝印花布的中心地带的主要纹样四周,围绕着很多图形,有的是根据边角形状设计的,有的穿插在空白处……

师:对了,镶嵌圆形图案边角上的叫角隅纹样。(展示二方连续局部),镶嵌在四周边上的花边在美术上有一个专业词汇叫二方连续纹样。(下面标注文字)它一般都由什么样的图形构成?

学生仔细观察他们课桌上的蓝印花布之后总结:有很多小点、小圆、小花、小草、小动物构成的花边。

教师总结:是的,单独纹样、连续纹样构成丰富多彩的包裹、被面等。(出示内外两层图案构成的蓝印花布包袱)

通过这一活动,师生将一幅完整的蓝印花布进行“解剖”“重组”,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蓝印花布是由单独纹样、二方连续、角隅纹样等多种图案样式综合构成。

生:老师,这一块蓝印花布的连续纹样不仅仅往两个方向发展,并且向四个方向延伸,这是为什么?

师:这叫四方连续。(出示四幅画布图案)一般适合花布的设计。所以,我们的劳动人民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了许多千变万化、寓意深刻的图案造型。

引导学生走近乡土美术,帮助学生感受乡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接受璀璨文明的滋养与陶冶。

2.让美始终在场。

美术是视觉艺术,它通过作品的呈现激起人的视觉冲动,然后再唤起人的审美直觉。所以,美术教学要力求尽可能将美术作品“复原”,让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视觉与动手相结合,以此拉近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

如《蓝印花布》“雅韵”一课,教师构筑了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教室的讲台和学生的课桌上铺着蓝印花桌布,书柜上搁置着几只蓝印花布小包,墙前墙后的“美就在我身边”展板上挂着的是蓝印花布做成的玩偶和挂件,窗边垂着的是蓝印花布窗帘;就连美术老师也身着蓝印花布旗袍,再配以江南丝竹……整个教室散发着幽静素雅之美,不用听课,学生便已经沉浸在了这独特的艺术世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