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心理健康宣教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健康宣教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健康宣教方案

第1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2009年以来,我院在官兵住院过程中,推出了以“全程心理干预”为核心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全过程、全时段对住院官兵的心理进行引导、调理、管控等干预手段,达到了“化解心理矛盾、减轻心理压力、强化心理素质、促进躯体疾病治疗”的预期目的,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细化干预内容,规范标准 制定《住院官兵全程心理干预标准》、《住院官兵心理管控流程》,按照心理干预要求与流程,覆盖住院官兵行为各个层面。对住院官兵实施分阶段(入院期、治疗期、好转期、痊愈期、出院跟踪期)、分层次(重特大病员、慢性病员、急性病员、综合型病员),以SCL-90量表书面测试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将住院官兵的家属、朋友、同事、战友等列为间接调控对象,将焦虑、忧患、矛盾、彷徨、萎糜、强迫、自杀、人际关系敏感、自我认知失调等异常表征纳入调控项目,将警营环境、婚恋关系、上下级关系、岗位要求、训练强度等设为重要影响因素,建立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每名医师在做好常规物理治疗的同时,针对病员的心理状况及心理问题的不同程度,开展心理测评、健康教育与行为矫正治疗,并贯穿整个疗程。

1.2 构建干预网络,责任到人 我院结合实际,构筑了动态三级心理干预管理网络。(1)设立总导师。由国家特级心理咨询师为总导师,全面负责心理干预工作。定时召开心理干预调节会,组织医务人员进行病案学习与业内学术交流,提高医务人员开展心理鉴定及心理行为矫正技术、咨询的能力。同时,根据官兵住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根据病员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干预标准和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2)设立辅导员。在现有临床科室医疗小组中设立1名辅导员,要求每名辅导员针对不同病员开展心理辅导,对综合型与特殊病员重点辅导,满足住院官兵日益增长的寻求心理帮助的需求,帮助病员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3)设立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专门成立了住院心理辅导考核办公室,综合协调、指导各科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制定相关考核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接待,认真分析心理干预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总结推广住院官兵心理干预的好做法。通过以上方法,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能与责任,形成了鲜明的分片、分点管理体系。

1.3 完善监督机制,狠抓落实 医院领导及机关职能部门从完善监督管理入手,确保心理干预机制的有效落实。(1)加强督导管理。拔专款在住院部建立了心理咨询室,职能部门与总导师定期检查、督导入院宣教记录、病程记录、谈话记录、专项辅导记录、各期SCL-90量表等心理档案。(2)开展病人问卷调查。每月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理清病员心理与身-心疾病转化趋势。(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在《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中,明确对未完成心理干预规范要求的科室与个人在量化考核中扣分,严重影响病情的予以严肃处理。(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调控目标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日常奖金与年度评比、晋升晋级挂钩。

2 体 会

2.1 要提高对住院官兵进行心理干预的认识 军队医院是官兵患病康复场所,住院部更是官兵中患生理心理疾病人员的汇集地[1]。由于患肿瘤、先天遗传缺陷、外伤残疾等等原因,患病当事人常常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另外,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承受的各种压力比一般人要大得多,心理负担比较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有心理健康的在住院人员中占相当比例[2]。因此,在进行器质疾病检查治疗的同时,对住院官兵积极开展个体心理危机评估,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作为住院整体治疗的一部分,就显得相当重要[3-6]。

2.2 要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干预能力的普及教育 由于传统培训模式的局限性,大部分临床医生在医疗中,对器质性疾病的诊治经验相对丰富,对日常收治患者习惯于用生理、病理等传统思维去解释症状、体征和开展治疗,而对心理学科知识掌握普遍薄弱,整体医疗理念和习惯养成不足,临床误诊误治的案例时有报道。严峻的医疗形势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加倍学习,掌握更渊博的医学知识,既要具备刻骨疗伤、妙手回春的扎实医技功底,又要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心理疾病诊治的方法和窍门,学会用润物无声心理沟通技巧,帮助那些因各种原因心理上痛苦煎熬着的患者平安度过难关,努力避免误诊误治现象的发生。

2.3 要将心理干预列为住院整体治疗的重要内容 有必要对传统住院收治模式进行再造设计,在传统收治流程基础上,对住院官兵设计一套符合军人特点的心理干预方案,从开始的入院宣教,病史采集,直到出院后跟踪随访,将心理干预措施作为必备内容全时段、全流程贯穿到官兵住院治疗的整个过程,做到医疗方案进展到哪里,心理辅导工作就跟踪落实到哪里,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质量控制和监督,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提高整体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 松,付春安,徐 佳,等,解放军某医院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38.

[2] 李权超,军人心理干预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49(6) :311-312.

[3] 张小战,朱爱荣,唐华某部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21(1):27-29.

[4] 蔡丽萍,刘少壮,王 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90.

第2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儿科病房就诊住院患儿的家长68名,其中男性30人,女性38人,年龄23-58岁,患儿家长均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阅读及回答问卷。

1.2 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和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症状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至5(极严重)分5级,自编问卷内容有患儿家长的基本情况、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在患者住院三天内进行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发出68份,收回6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与国内常模(644)[4]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患儿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与国内常模比较,患儿家属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9个因子分数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

2.2 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的原因有78.8%的家长缺乏相应的疾病知识,71.5%的家长担心患儿病情变化,66.7%的家长担心疾病的预后,61.3%的家长担心经济问题,27.8%的家长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

3 讨论

3.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3.1.1 焦虑和紧张:是由于缺乏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病情及预后、对医院环境陌生等而引起的,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对病情变化反复陈述,希望得到肯定答案,并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担心遗漏病情变化延误治疗。

3.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是由于家长对疾病预后和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3.1.3 怀疑和不信任: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和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从网络上、书籍找来的方法与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网络或书上的方案为准。

3.2 心理护理

3.2.1 对家长紧张、焦虑的心理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要第一时间做好入院宣教,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所要遵循的各种制度、科室主任及护士长、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并全程、系统的做好健康宣教,为家长介绍病情,对疾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对患儿的病情变化,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治疗方案放心;经济问题引起的焦虑,首先要表示理解,强调治疗的重要性以及中断治疗的可能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在用药及检查方面,尽量考虑到病人经济情况。

3.2.2 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对疾病的预后应以合适的方式向家长进行说明,对预后好的疾病,采用鼓励性语言,使家长建充分的信心;预后差的疾病应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家长,给予心理疏导,使家长正确面对疾病。

3.2.3 对家长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着装等外在条件的不信任的,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强调充满爱心的服务,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家长交谈,避免在患儿哭闹、进食及睡觉时间进行,交流时语言通俗易懂,语调适中,语气温和、诚恳,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对治疗方案的差异引起的怀疑,可以向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医护人员也应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技术,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来博得家长的信任。

第3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关键词】 心理干预;化疗;负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53-02

多数癌症患者需要行化疗,而化疗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不良反应,加上癌症患者往往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甚至终止化疗[1]。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1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0例,分成治疗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病例均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均为首次接受化疗患者并被告知真实病情。所有患者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化疗前没有引起焦虑、抑郁等严重的疼痛或症状。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形式、性格类型、肿瘤分类、患者Karnofsky评分及化疗方案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心理干预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在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资料收集,重点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并填写 SCL - 90测评表。两组患者均于化疗前 1天由我科心理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知识宣教,内容包括介绍需要常规检查的项目、化疗的目的、讲解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饮食注意事项等。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建立个性化心理干预计划,有针对性的采用心理干预手段: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3)善于识别患者的应对方式,培养患者积极的情绪体验。 (4)鼓励家庭、社会支持,让其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5)耐心疏导:针对不同年龄组的心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计划。(6)进行放松疗法:开导患者减轻思想压力,增强适应性,多听音乐、看电视、避免外来精神刺激。

每例每次心理干预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连续5天。

1.2.2评价工具

①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调查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症状特点[2]。②采用 WilliamW.K.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来衡量焦虑、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1.2.3评价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第1天(干预前)和化疗后5d(干预后)在心理治疗小组的指导下分别进行评分,量表使用统一指导语,先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然后让患者自行填写。

1.2.4统计学分析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0版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两组和多组间比较,P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平均得分1.53±0.33分,对照组平均得分1.78±0.43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心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心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天治疗组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癌症对人不仅是躯体上的创伤,也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创伤。在癌症的诊断治疗过程中,90%以上患者有各种心理反应,如烦躁、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最后出现抑郁,而癌症患者的这些不良情绪可加重化疗副作用,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有着不良影响[3-5]。因而,采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化疗的耐受性都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根据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状况特点设计出了一份心理干预治疗方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疏导、解释、支持、同情、鼓励和指导患者分析认识自己的病情,并通过松弛训练、音乐疗法等让患者充分宣泄负性情绪。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分相似的情况下,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心理障碍程度显著降低,负性情绪减少,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个体化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稳定癌症患者的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躯体状态的影响,从而增强化疗的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张付全,唐秋萍.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2):770-772.

[2] 张丽辉,高晰,刘旭涛.原发性肺癌患者睡眠质量的调查.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604-2605.

[3] Fialka-Moser V ,Crevenna R,Korpan M,et al.Cancer rehabilitation:particularly with aspects on physical impairments.JRehabil Med,2006,35(4):153-162.

第4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43-02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WU Xue-lin,CHENG Xiao-ping,WAN Chun-jia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6):43-44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of nursing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Method:102 cases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51 cases of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nursing metho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path mode to start nursing.The disease knowledge,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7%,the recurrence rate was 7.84%,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4%,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9.41%,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 satisfa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Yu’an Branch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Chongqing 404000,China

慢性肝炎是普遍存在于?R床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着反复发作、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征[1],且预后效果差,容易转化为肝细胞癌等相关并发症,会严重对人体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一般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为抗病毒治疗[2],而长期的治疗,易让患者病情反复,从而影响其治疗积极性,进一步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进而使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不良后果的发生率降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曾接收的102例慢性肝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一番探讨,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102例慢性肝炎患者纳入此次观察研究中,且所有患者都符合慢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在经过所有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27~76岁,平均(55.1±6.2)岁;病程2~10年,平均(5.6±1.1)年。对照组:男33例,女18个;

年龄26~77岁,平均(54.8±6.8)岁;病程3~11周,平均(6.2±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方案,而观察组则应用健康教育路径模式给予护理,相关内容如下。

1.2.1 构建健康教育小分队 选择自科室的护士长担当小分队队长,由2名责任护士成为小分队成员。与此同时,所选择的护理人员必须是要对慢性肝炎的常规护理方案与健康宣传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在采取措施前努力培训。该健康宣教护理方案是由小分队队长和成员共同制定的。

1.2.2 实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由小分队的护士而展开的,并与相关责任医生进行联系,努力跟进具体病况,并需要对已实行的内容给予及时的评析。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多方面的教育和评析,积极了解患者内心需求,直至目标完成。另外,小分队队长要按时对护理人员实施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检测,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快速处理,进而提升其健康宣教效率。在实施宣教的进程中,必须是面对面的,如有必要,也可应用授课及多媒体等相关方式而实施。

1.2.3 健康教育内容 (1)心理健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采取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让其可以对慢性肝炎相关的病理知识加以熟悉,并了解该疾病是可治疗、控制的。与此同时,增强患者对于隔离的认知,全方位熟悉隔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患者的心理素质,以及应变水平。护理成员要根据善于反复性发作的患者,让其认知到慢性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又繁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性,从而提高其治疗自信心,并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治疗。(2)疾病健康。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慢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和相关防治举措来对慢性肝炎的健康宣教方案进行引导,且根据通俗易懂的基则制成画册。另外,按时开展相关会议与患者加大沟通力度,并对相关疾病知识进行普及,以便于让患者熟悉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相关治疗对策,从而实现患者依从性的提高。(3)用药引导。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大对患者的临床给药引导力度,细致去熟悉患者的临床病况和治疗举措,并积极耐性地给患者讲解临床用药的相关方法及用药后会出现的不良症状、具体处理方法等,让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要让患者明白按时检测肾和肝功能的重要性,以便于可以做到对临床用?的及时整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用药知识、疾病防御知识、隔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患者依从性、疾病复况。(1)根据医院所设计的健康知识量表分别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展开评析,其内容囊括用药、疾病防治、自我疗养、隔离等相关知识,每项分值为0~100分,分值高则表明患者掌握越多。该表的调查由专业人员人员负责实行,回收率、有效率则为100%。(2)应用医院所涉及的治疗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检测,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完全依从是指患者能够做到根据医嘱而展开临床用药;部分依从,意是指患者有时需护理人员的提醒而用药;而不依从,是完全不根据医嘱而自行用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 /总例数×100%。(3)复发率:经治疗后,观察患者在3个月、半年、1年内,疾病是否有复发。复发率=复发/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掌握度比较

经对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在观察组中,完全依从37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2例,治疗依从率为96.07%(49/51),对照组依次为19例、14例、18例,依从率为72.54%(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疾病复况比较

观察组中,3个月内无任何复况,半年内1例,1年内3例,复发率为7.84%(4/51)。而对照组中,复况依次为2例、5例、8例,疾病复发率为29.41%(1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患有慢性乙肝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4-6],该疾病患者治疗所花时间长,费用高,患者很难坚持下去。因此,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除了采取有效的治疗以外,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引导也同样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阶段中常规采取的护理模式之一,是根据指定的患者人群,以时间为横轴,以进院指导、检测、用药、教育等一系列优良护理方式为纵轴,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理计划表[7-8]。目前,护理健康教育内容有疾病、心理、药物等,其无论是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还是恢复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第5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现阶段,中职院校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实践教学,而是逐步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拓展,同时该类型教学工作也受到社会及家长的高度重视,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多重限制,致使学生心理承受力逐渐降低,丧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因此,中职院校应以学生心理认知误区为导向,加大其心理健康关注度,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而奋斗。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

(一)自身因素

由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从青春期困惑、学习挫败两点予以思考。首先,青春期困惑。中职学生因处于青春期发育关键时期,虽在生理上已实现成年的过渡,但却在社会认知、自我意识与事物理解等层面,仍相对较差于成年人。同时,因对社会的好奇,社会经验及阅历的匮乏,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致使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呈现不稳定状态,引发心理冲突。其次,学习挫败。诸多中职学生由于初中学习相对较差,尚未取得普高录取资格,而在进入中职院校中,更应加强的实践教学,产生学习障碍,最终在衍生“破罐子破摔”情绪的同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二)社会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教育理念的限制,导致职业教育被定义为“二等教育”、“不入流”的角色,而中职学生更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甚至在部分院校教师中,也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也正因此偏见心理的存在,导致中职学生自尊心遭受挫伤,产生心理阴影。同时,笔者通过对中职学生家庭条件的调研,发现90%以上学生来自贫困山区,且经济条件尤为困难,虽享有免学费政策,但却在生活费和考证费等经济支出中,仍存在窘迫状况,使其产生自卑感的同时,出现孤僻等心理变化。

(三)学校因素

其一,普教观念。现代中职院校以知识传授、技能教学为目标,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并非过于重视学科分数。但是,部分中职教师仍以普教观念为基准,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往往因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无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还会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二,工作经验不足。对于中职班主任而言,不仅应全面掌握民族语言,还应借助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特点的变化,做到事无巨细的工作目标。在此期间,部分老教师往往会因工作量的繁重,而不愿承担班主任职责,中职院校领导只有通过对新入职教师的筛查,选择班主任任职资格。但是,由于该部分教师工作经验相对欠缺,难以对学生心理健康予以教育,最终因学生心结的存在,诱发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一)强化社会支持力度

社会支持即为亲友和家庭、同事、伙伴及社会等个体,对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健康且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可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营造。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学校等领域,强化对中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以此促进学生养成主观幸福感。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因长期处于留守状态,家庭直接关爱度相对较差,致使其幸福感过低。而若要严格避免该类现象的发生,父母应勇于克服各类困难,通过对孩子的多加看望,使其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促进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应借助师生情、同学情等社会支出系统的运用,实现亲情向师生情、同学情的转变,以此帮助中职学生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侧重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其心理素质,是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对此,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依据藏族文化背景,开展班级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心理情况的差异,拟定多元化主题内容及教育课堂,以此在要求学生自主转变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做好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引导工作;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心理教育方案,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合理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

由于心理问题、思想品德问题间呈现紧密相关的特点,而在中职学生中,更是将二者予以混淆,最终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各类状况的出现。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德育教育,以政治、道德和法律等角度,实现说服教育的目的,以此在规范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宣传和批评、约束和奖励等方式,达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在心理问题教育中,可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引导价值,对学生内心世界予以深刻调研,且借助沟通和倾听、引导与理解等手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做人道理。

(四)加强心理咨询

因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在部分中职学生眼里,将心理咨询认定为较为羞耻的事情,而咨询者更是存在精神不正常现象。同时,少数学生将心理学、算命予以混淆,将心理咨询师看做“敌人”,仅通过外部行为表现的方式,否定自身心理问题及内心想法。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几率,还会丧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学知识宣教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咨询活动予以全新认知,以此在享受心理咨询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既是解决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有效措施。对此,学校和班主任应加强对藏族学生心理特点、身心特点的思考,借助时代性教育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且良好的心理素养,在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为民族团结做出有利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文.内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16,(11):93.

[2]毛雪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内地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心理学,2017,(7):22-23.

[3]强春华.全员参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7,(10):160.

第6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护士;慢性病;疾病转归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n Prognosis of Disease by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on Level about the Chronic Disease of Community Nurses.

WANG Hong-feng PAN Yu-chun MA Shao-yong

(Wan-Nan Medical college, college of nursing, Wuhu Anhui 2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Survey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outcome of the common chronic disease after the nurse intervention by community nurses. Method: 150 chronic patients will be selected in the community randomly as respondents, dividing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I will obey the research ethics . All the patients are positive for the primary disease. Me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ll us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project.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 the level of the compliance and the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higher than contract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Community nurses; Chronic diseases; Outcome of disease

随着人们生活结构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慢性病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大部分慢性病患者是在社区进行治疗和康复的[2]。本文以本市社区内150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社区护士对慢性病认知程度的差异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做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芜湖150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女性63例,患者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14±5.65)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59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5例,其他慢性病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病情属于稳定或康复期,无急性发作指征,入选研究队列前半年内无住院史。为保证研究对象同质性,要求所有患者均有一定文化程度 ,患者神经精神无异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排除有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皆有医保。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护士中女性46名,年龄24-41岁,平均年龄(26.73±3.17)岁。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所有护士均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工作经验均超过两年。

1.2 方法

1.2.1 观察方法

①观察组护士均经过慢性病护理知识的专业化培训,熟悉掌握了慢性病的常见症状、使用药物的种类以及相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适应症,可以随访患者的情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②观察组定期电话随访患者检测病情控制情况并对患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处理。③每月针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海报宣教)④两组患者均同时继续进行原发疾病的基础治疗。

1.2.2 对照组护士培训方法

①培训前发放相关护理干预方法知识摸底问卷了解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②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盲点进行专业宣教提升整体护理水平。③通过问卷检测护士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加强其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掌握程度。

1.2.3 护理方案

①饮食护理:针对不同慢性病进行不同的饮食调整。对于高血压患者,饮食上要禁酒,低盐(小于6克/天) 低脂饮食,少吃动物脂肪及内脏,多吃粗纤维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瓜、柠檬、橘子、山楂、柿子、苹果、猕猴桃、芒果、葡萄、大枣等等[3]。对于糖尿病患者,告诉患者如何控制总热量,要定时、定量进食,根据标准体重、劳动强度和工作性质来制定每日需要总热量,总热量= 每千克体重所需热量*标准体重,标准体重=身高(cm )-105[4]。同时,要求患者少吃多餐,并且控制蛋白质和脂质的摄入,蛋白质以植物性蛋白为主。而针对其他慢性病包括冠心病,COPD等则根据疾病特点进行饮食护理,主要是热能与营养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戒烟戒酒。②运动护理: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术强度适中、功法简单,能调整阴阳、疏理经络、减脂降压,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血管 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保健和医疗作用[5]。运动时要遵循个体化和从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训练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重视运动训练中和运动后的感觉,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同时,在运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运动的强度以及病人的运动喜好。③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主要帮助患者舒缓心理亚健康状态,避免形成心理疾病。同时教会患者舒缓情绪的方法,尽量避免情绪波动。护理人员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真诚地与患者沟通,热心地服务,从一般的了解到感情的融合实现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的有机结合,去赢得广大患者内心的尊重和钦佩,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6]。目前社区慢性病患者主要认知问题为“三低”和“三不”,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吃药[7]。而社区护理的健康宣教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心理。

1.3 评价指标

1.3.1 疗依从性评估:主要包括定期检查、规律服药、调整饮食、坚持锻炼四方面。数据来源于患者研究期间的病案记录。

1.3.2 生活质量评估:主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三个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结果越积极。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定期检查率、规律服药率、调整饮食率和坚持锻炼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的治疗给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主要是在社区进行,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8]。因此,社区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慢性病的现状。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大,在护理实践中兼顾多种角色。社区护理是未来护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大部分的社区卫生工作将由护士承担,社区护士将承担着更多的初级保健任务,因此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势必成为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现在社区护士的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还是以专科学历为主,对社区护士进行慢性病的知识宣教以及护理干预治疗理念的传授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慢性病的认知,增强她们的疾病干预能力和素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社区护理干预对常见慢性病的转归有着显著影响,护理干预配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疾病的转归。

【参考文献】

[1]刘晓倩,宋春华,李长平,等.天津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R].中国卫生统计,2012,29(5):667-669.

[2]王友发,LIM Hyunjung,吴杨等.全球慢性非传染病负担急剧增长及中国的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688―693.

[3]崔晓.高血压饮食护理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 19(20):158

[4]范丽风,张小群.糖尿病教育对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 (11):6 -7.

[5]张洪,张先庚,毛羽佳.特色运动护理方案在养老院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8):2199.

[6]胡艳.老年慢性病人心理分析与护理方法的探究[J].中国医药网,2010,8(22):50.

第7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疾病重在预防,健康管理前移”。近年来,太原市人民医院作为一所综合性的百年老院,积极倡导健康管理新理念。该院以“未病管理”为突破点,动脑筋。有新创,成立了以“未病管理”为特色的系列门诊,受到百姓的关注。

早在2006年,医院就结合现代女性疾病的特点,成立了山两省首家妇科内分泌门诊,依托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资源,为我省妇女提供专业性的内分泌疾病治疗。门诊成立以来,已接诊8000余名女-性患者,受到广大妇女同胞的欢迎。

糖尿病是困扰现代人的“甜蜜病”,糖尿病起初病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发病后如不辅以饮食、运动调养,疾病治疗效果会很差。针对于此,医院设立了“糖尿病健康管理门诊”,专门进行糖尿病病人的科学饮食、运动健康的管理。同时在社区人群中对某些危险因素开展监测及干预活动,有针对眭地开展饮食、运动等方面指导。

在此基础上,医院还着手组建了“太原市内分泌知识普及健康促进会”,深入县乡村,走入卫生站,一方面以“普及学科诊疗指南”为重点,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内分泌学科知识普及讲座,另一方面以“治疗未病、早期干预”为重点,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膳食,合理运动的健康宣教活动。在宣教过的社区,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健康小秘方:“要健康,迈开腿、管住嘴”。

在“未病管理”门诊,医生会根据其人生理、心理健康诸多方面的综合信息,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健康指导方案。“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起因大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这些疾病的发生都有其前兆。我们要做的,就是针对有这种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进行健康建议,提醒他们如何纠正自己的生活习惯。

电管局居民李大爷,是内分泌专家、太原市人民医院魏院长的老病号,今天他来向魏院长“汇报”他在“未病管理门诊”学习到的养生心得,魏院长听了“汇报”非常高兴,“看来未病管理有效果,他现在算半个医生了”。严格来说,73岁的李大爷并不是一个“未病”患者,而是一个已病患者。退休前。他已经血压偏高,这些年在医生指导下少吃盐,多吃健康蔬菜,以康复为保健目标,病情控制一直很好。

第8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干预;糖尿病患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3-01糖尿病的病因有很多,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与日俱增,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近年来已逐渐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1]。因此,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强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能力,提高其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010――2013年笔者采用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系统管理方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进行干预管理,为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5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和居住在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中选择89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60-75岁,平均年龄(68.5±5.38)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43例;学历:大专以上10例,高中、中35例,初23例,小学21例。根据1999年ADA(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病程≥3年,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的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干预组按照以下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

1.2干预措施

1.2.1教育干预对患者的宣教要耐心、细致、全面,使其对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这一事实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目前还不能够达到根治的效果,需进行长期性维持治疗。使患者学会自行对尿糖进行测定的方法,并定期接受监测

1.2.2体育锻炼干预向患者宣讲加强体育锻炼对该病治疗的重要意义,根据患者自然情况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要把握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原则。

1.2.3用药知识干预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第9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范文

我们选择的居民为病程>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228例,女212例,患者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使用配对设计的方法,按不同的经济状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月收入

结果显示,月收入≥1 000元的患者控制状况优于月收入

通过不同经济状况糖尿病患者CSSD70测评得分的比较,月收入≥1 000元患者的生活习惯、治疗情况、生存技能、治疗目标、疾病知识,总分均高于月收入

通过调查及分析对比我们发现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单靠药物难以达到。糖尿病控制的好坏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教育关系很大。

首先,社区医生应该为辖区内月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