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保理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碳金融理财产品前景看好
近年来,外资银行在中国陆续推出了环保概念的理财产品,据财汇资讯统计,从2007年起,渣打、东亚、汇丰、德意志及荷兰银行等5家外资银行推出过二十余款低碳概念的理财产品。
对于刚刚开始涉足环保概念的中资银行,则对挂钩“碳交易”更感兴趣。
当前,商业银行碳金融理财的特点是:
1 以往碳金融理财以“气候变化”类为主,今年则以挂钩可替代能源、碳排放为主。近年来,外资行先后在中国市场中发售了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呈现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挂钩标的多为气候指数、气候变化基金或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一篮子股票;第二,支付条款多为看涨类结构,即挂钩标的涨幅越大,产品收益水平越高;第三,投资门槛从1万元外币到15万元人民币变化不等。
2 多数银行对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前景预期较好。基于对低碳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看好,多数银行对碳金融理财产品持肯定态度。调查结果显示,62.9%的银行对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前景看好,只有3.7%的商业银行对该类产品持反对态度,33.4%的银行对该类理财产品的前景持中立或不了解态度。
3 到期实际收益率总体较低且不确定性较大。总体看,只有深圳发展银行发行的“聚财宝”飞越计划理财产品,中国银行发行的“汇聚宝”二氧化碳挂钩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较好,最高超过了10%,其余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均未超过5%。
制约碳金融理财发展的主因
快速发展的CDM(情结发展机制)市场,为中国推出结构性产品、基金、信托等碳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可能,也为碳金融理财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受种种因素制约,目前的碳金融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挂钩国外市场的结构性产品,基本是为理财而理财,对推动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尚未产生积极作用。
1 缺乏统一碳交易市场。目前,除京津沪3家交易所率先挂牌外,各地方性碳排放权交易机构也在相继建立。由于缺乏统一交易体系和认证标准,国内各交易所主要开展基于CDM项目的非标准化合约交易。一方面,交易品种太少,限制了碳金融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另一方面,标准化合约交易缺失,不能为碳金融理财产品提供挂钩标的,使得国内银行碳金融理财产品只能挂钩国外气候指数、欧盟碳排放权期货合约等标的。
2 缺乏有效、可持续的碳交易市场激励机制。碳金融业务作为新兴产品发展尚不成熟,具有高风险特征,外部激励机制对调动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可或缺。欧盟强制减排体系下的环境绩效制约、芝加哥交易所自愿交易体系下的行业领导地位认同等均是有效的交易激励机制。除CDM交易机制外,当前中国尚未建立有效的碳交易市场激励机制,企业自主开展碳减排将增加经营成本,降低其行业竞争力,制约了碳减排积极性,并影响到发展碳金融理财产品的内生动力。
二线蓝筹:新基金火力攻击点
自6月5日反弹以来,二线蓝筹股毫无疑问是行情的中坚力量。
据聚源数据统计,5月30日大跌至6月19日,深证成指早已在6月12日率先创出新高,上证综指也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尽管指数像坐了一阵“过山车”,但个股间的冷热不均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而近1000只股票股价难以“复原”,其中约350只个股跌幅超过20%。与此同时,约占总数27%的股票共395只上涨,两市涨幅居前20名的A股分别为四川双马、珠江控股、东阿阿胶、西水股份、*ST天宏、天鸿宝业、世茂股份、美的电器、大唐发电、菲达环保、兴发集团、锦龙股份、恒宝股份、柳钢股份、广船国际、鲁泰A、泰达股份、山东黄金、金瑞科技、高新张铜。从上述个股名单也可看出,四川双马、东阿阿胶、西水股份、*ST天宏等为停牌补涨的4只个股,其余以二线蓝筹股为主。这些二线蓝筹股因为业绩突出,在年报中多实行高比例送转,或者目前即将或正在实施增发,从而引发了股价的爆发。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近期基金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发行期,不少基金发行后即快速加仓,其首选目标仍然离不开蓝筹股。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仍将面临一个长期持续壮大的过程,这也会对二线蓝筹股的走势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环保能源:有强大的政策扶持
节能环保概念在暴跌中有强势表现,与最近一段时间政策面频频针对节能减排方面出台的政策相关。
种种迹象表明,新能源和环保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事实上,由于可再生能源良好的发展前景,在过去的数年内,国内众多上市公司纷纷介入这一新兴领域,相关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类别,大致可分为太阳能概念,风能概念,甲、乙醇汽油概念以及氢能、核能概念等相关几大类别。
对于其中的投资机会,方正证券分析师方江表示,我国新能源产业刚刚起步,还面临许多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在政策倾斜下,新能源行业将迎来黄金高速发展时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及具备了高成长预期的新能源板块,自然会得到市场资金的关注,其未来行情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
武汉新兰德的分析师余凯更看好新能源板块中的风能类个股。他认为,由于风能的发展具有成本比较优势,且最具备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条件,其发展前景最值得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个股有轻工机械、湘电股份、金山股份、申华控股、东方电机、天奇股份等。升值概念:盛宴正在进行
在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证券市场内在的制度、深沪两市股指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造就了股市中最具吸引力的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而人民币升值趋势的确认,使人民币资产广受追捧,金融、地产、航空等一批人民币升值受益板块成为市场投资的重要主线之一。像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在本币升值的过程中,银行、地产股都曾出现了翻几倍的增长。
近来,人民币升值加速,相应地,受益板块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应当会有较好的表现。房地产板块在多项调控“组合拳”出台的情况下,仍然整体涨幅喜人。多数机构对房地产板块表示乐观,理由是:房地产盛宴刚刚开始,升值不止,地产股强势不改;房价未来仍会保持稳步上扬的态势,未来销售前景乐观;未来几年主流地产公司业绩将爆炸式增长;重点地产股动态估值水平不高。
对于人民币升值受益的另一重要板块――金融板块,分歧则比较严重。其中,对保险股和券商股一致看好,但对权重最大的银行股目前市场却显得有些矛盾和犹豫。一方面从行业和公司基本面没有看到催化剂,加息以及上调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的预期,使得银行股面临宏观调控的风险;另一方面,上半年银行股的市场表现落后大盘,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股估值的相对优势逐步显现。
仍有相当机构看好银行股。申银万国分析师表示,依然看好银行股的投资价值,这种信心并未因今年银行股相对黯淡的表现有所动摇。支持这种信心的理由是:一、明确的业绩增长预期。预计在未来3年中,股份制银行能保持3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国有银行能保持2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二、相对便宜的估值水平。目前银行股2008年平均PB为3.7倍、PE为22.5倍,结合高成长性、税收减免、混业经营趋势以及人民币升值等诸多正面因素,估值并不算贵。尤其在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银行股的中长线投资价值依然十分巨大。三、随着利率的逐步市场化、直接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展,整个银行业正面临向中小企业业务、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多元化经营的转型。
奥运概念:为2008年热身
虽然离北京奥运会还有一年多,虽然奥运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的益处还有待现实来掂量,但中国股市向来是个讲究概念的市场。随着八月奥运会倒计时一年的临近,奥运概念必然会火一把,并且相信奥运概念股在2008年一定不会落寞。甚至有一些对目前市场悲观的基金经理称,奥运概念股是4000点以上最为放心的股票,即便套牢,2008年也会有解套的机会。
而应当对哪些奥运概念股进行重点关注?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三类板块:
旅游板块奥运固然可以给旅游业带来短线井喷的行业刺激因素,但是,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其盈利能力与成长空间更得益于平时的居民消费收入的增长,故旅游板块即便没有奥运会,也会不断走高、活跃,奥运会只不过有时会成股价井喷的催化剂。个股有北京旅游、中青旅等。
关 键 词:金融创新;小微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4-0022-02
近年来,宁波银行业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积极改进金融服务,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融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同时,金融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显示, 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 宁波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二, 是全国信贷资产质量为AAA级的八个城市之一。 [1]
一、金融体制创新
1. 商业银行和保险业合作,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宁波银行业与保险业协作推出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使那些有资金需求、有良好信用记录与发展前景、有可靠还款来源的小额贷款人在符合条件并获得保险机构的认可后,即使无抵押、无担保也能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工行、农行、中行、宁波银行4家金融机构与人保财险和太保财险公司合作,开办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业务,为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初创期小企业和城乡创业者提供金融支持。宁波银行业在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1)设置五道防线防范风险, 包括控制贷款额度和规模、银保风险共担、贷款风险叫停机制、借款人失信惩戒机制、欠款追讨机制。(2)建立银保联合监管机制,明确保险机构和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3)建立补偿基金。宁波市财政拨出1000万元建立超赔补偿基金,防范新金融产品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4)建立“信用评分卡”体系。
2. 创新银行间合作机制,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大型银行与地方银行“银银合作”,协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10年3月, 中国进出口银行宁波分行利用自己资金实力雄厚、业务经验丰富的优势,与慈溪农村合作银行联合开展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 利用地方银行熟悉当地小企业的信息优势,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困难。
3. 建立银行与股权基金的合作平台。宁波高新区与以色列英飞尼迪股权基金共同设立“新以基金”,按照“资本+技术+市场+政策”的运作模式,投资、培育处于成长期的优势小微企业,搭建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间的融资渠道。
4. 利用国家创新基金,提升小微企业发展空间。自1999年以来,宁波已累计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417项,立项金额累计达23 885万元。根据对2010年已完成的50个立项项目的统计,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5.8亿元,创新基金投入产出比为1∶286。在创新基金的支持下,宁波已有近百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康强电子、东海蓝帆等已成功上市。 [2]
二、金融产品创新
1. 出口企业融资产品—保理融资。保理融资是指销售商(债权人)将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服务)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由保理商为其提供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信用风险担保和贸易融资等服务。根据服务主体的不同,保理可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两类。保理融资的特点:(1)手续简便,信用建立在企业真实贸易基础上,无需抵押担保,不占用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2)覆盖面广,该产品覆盖进出口贸易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包括原材料成本融资、贸易融资、物流成本融资等;(3)周转灵活,该产品的期限一般为3~6个月,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特别适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2. 创新型小额贷款产品。宁波金融系统针对中小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实,通过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筛选出一些信用记录好、符合产业政策、具备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出一系列新型小额贷款产品,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业资源抵押贷款、私营企业主贷款,等等,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小额贷款产品以信用保证方式为主,抵押方式为辅,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困难。宁波自2008年试点小额贷款以来,目前已设立2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405亿元。小额贷款手续简便、快捷灵活,满足了小微企业额度小、期限短的融资特点。同时,小额贷款产品开辟了民间资本规范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为民间资金的合法借贷提供了平台。
3. 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借鉴国外动产担保融资法律制度和动产登记系统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中小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到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登记公示,即可为企业提供一个公示和公证应收账款权利状况的平台。这一程序可有效规避和对抗第三方交易者,减少纠纷和融资风险。目前可登记的应收账款种类有贸易产生的应收账款、提供服务产生的应收账款、公路等不动产收益权、动产和不动产的租赁收益、出口退税等。
4. 行业商会融资产品。宁波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各行业商会除了为所属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外,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展资金融通活动。宁海跃龙街道建立“商会资金互助会”,采取会员制募集资金方式,吸收了来自52家会员企业的资金作为启动资金。 互助会由宁海县民政局颁发专门执照,并由人民银行宁海支行监管,会员原则上最多可借到认缴金额5倍的贷款,归还期限通常不超过7个工作日。互助会的借贷手续十分简便,只需填表、批准、网上划账3个步骤。互助会的利率只有正常社会拆借利率的1/5左右。行业商会的“草根”特点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大等正规金融机构难以解决的难题。
三、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
1. 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1) 针对地域性特征建立以大型银行为主体, 多层次、相互竞争的金融体系。在规范民间金融发展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其生态特征。融资体制的建设应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做到程序可简、条件可控、成本可算、利率可浮、风险可控、责任可分。(2)提高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精细化水平。第一,针对银行审批程序繁杂的问题,可考虑将中小微企业授信环节合并进行。如营销与授信预调查同步进行;前期授信检查与当期授信调查同步进行;信用评估、授信额度的核定、授信审批环节合并进行,等等。第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不仅仅是贷款问题,而是包括贴现、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与融资在内的综合服务过程。因此,应在研究各类小微企业经营规律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必要的细分,提高贷款的针对性,优化客户基础。
2. 建立多种资金来源渠道。(1) 建立稳定的小微企业基金渠道,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2)多渠道壮大小微企业发展基金规模。除了加大财政支持外,还可通过阳光私募、集合信托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应有步骤地整合由部门分散管理的各类基金,解决有限资金分散使用的问题。(3) 对于科技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应积极落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建立从天使投资、创业抚育、政策性贷款到企业上市的投融资协同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形成有利于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生态网络。
3. 多渠道解决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及风险评估难的问题。(1)大力发展村镇银行,有效利用其“草根”特征,弥补小微企业“规范化”信息不足的缺陷。(2)重视非财务信息的作用。包括企业主以及骨干股东的个人信用状况、家庭收支状况、水电用量的变动、企业人动等,也可借助企业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偿债能力、资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指标,制定小微企业独特的企业信用评分体系。(3) 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小微企业经营的透明度,使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判断小微企业的风险并批量化管理小微企业贷款。
4. 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微企业金融创新。(1) 大力开发具有地方生态特征的创新型产品。 第一,推广宁海等地的经验,开办土地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扩大短期融资券、小企业集合债券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的发行。第二,建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借鉴嘉兴经验,除了为海盐、港区等地以特色钢材贸易为主的钢贸担保机构外,还形成了政策性担保、互助型担保、行业性担保等特色化担保机制。第三,破解直接融资难题。金融机构要努力提高债券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的比重,从银企的深度合作中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环境。(2)加快金融组织创新。第一,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丰富县域金融资源。第二,引导现有期货公司、基金组织重组,规范运用信托融资、租赁融资等金融工具。规范典当、担保、寄售等非金融组织发展。第三,扶持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积极引进、培育、做强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第四,加大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发展中的“瓶颈”约束。
参考文献:
[1]张玲玲. 金融产业五年来强势崛起[N]. 宁波日报,2010-11-29(1).
[2]沈朝晖. 国家投1元,企业产出286元[N]. 宁波日报,2011-03-20(1).
[3]林汉川.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机制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姜旭朝,丁昌锋. 民间金融理论分析:范畴、比较与制度变迁[J]. 金融研究,2004(8).
[5]朱宇. 宁波首次引进国际知名私募股权基金[N]. 宁波日报,2010-05-09(1).
[6]陈勇. 林业资源抵押贷款宁海试水[N]. 宁波日报,2011-01-27(1).
[7]张鹤. 华夏银行推出私营企业主贷款[N]. 宁波日报,2009-04-26.
1.电子商务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划分标准可以是商业活动的运行方式、商务活动的内容、开展电子交易的范围、使用网络的类型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按照电子商务交易的对象来划分。例如按照交易的对象,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企业与企业之间运用互联网互相交换信息、产品等;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网上购物的可能,消费者利用网络方便地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或者通过企业提供的网站找到自己的工作以及实现交友的目的等等;政府利用网络向企业招标,企业投标的商业活动模式;消费者对政府的电子商务;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活动;企业、消费者、商之间相互转化的商业模式。当然除了以上几种,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电子商务消费形式,比如美团、拉手、大众点评等一些团购网站,还有代购的出现等等。
2.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的消费越来越时髦流行,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许多年轻人在网上投简历、找工作、购买自己所需的物品等等。电子商务消费之所以得到大众的喜爱,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的特点。首先,它高效、快捷、方便地实现交易。消费者可以坐在电脑前,与商品生产商、销售商直接对话,选购自己满意的商品,然后快捷在线支付等待所需物品的到来。它节省了大量时间,避免了中间好多复杂的环节。其次,它范围非常大。人们没有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只要消费者有需求,可以成为任何一个商家的顾客,而且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第三,最重要的是它低廉的价格。与实体店铺不同,网店没有摊位、员工等等,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也是其价格便宜的原因。最后,年轻人追求潮流、时尚,网购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
二、商品保险业
1.保险商品就是用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凝结了人类劳动。商品保险首先是商品,它在市场上流通买卖,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保险有很多专业术语,如保险人、投保人,这是保险合同的双方,有时候投保人就是被保险人和受益人,有时并不是这样,保单受益人可能不是投保人,也或者是包括投保人在内的其他好多人。此外,如“保险标的”就是指保险的对象。财产保险的标的就是被保险的财产;人身保险的标的就是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商品保险的标的就是被保险的商品等等。“保险费率”是指投保人要交的保险费与保险金额的比例,就是保险价格,通常以每百元或每千元保险金额应缴纳的保险费来表示。保险在社会中有很强大的功能,它不仅为单独的个体在抵抗风险时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是大型企业发展的有力后盾。保险可以看成是一种风险管理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对社会经济的有力保障,同时它还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2.商品保险
“商品保险就是保险公司为个人、企业和任何风险情况,预先与客人订立的用金钱和其他方式承担风险的合约”。一些大型公司、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为了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向保险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投保,这样不仅对产品质量有了保证,同时一旦出现商业研究有损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补偿,使自身损失减小到最低。但是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商品保险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其除外责任。这就是保险公司在权衡责任范围时尽量的使自己免受损害,避免承担太大的风险,造成公司的运营困难。除外责任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责任列为保险公司不承担偿付责任的范围,有的时候在商品保单里明确指明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的责任,有时并没有注明言外之意就是没有标明的责任是除外责任,出了这方面的事故保险公司是可以不承担其责任的。由于商品保险的这一特点,就要求保民在购买时仔细认真的阅读其所保范围,还要看清楚其除外责任。避免在发生损失后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矛盾。保险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尽管它的存在就是最大化的为保民降低风险,然而保险公司自身也需要运营,它的资金从何而来,公司怎样发展壮大,这些都是保险公司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它不可能将全部的风险自己来承担,这也是不现实的。除外责任就是保险公司考虑自身风险后做出的选择。
三、电子商务消费参与商品保险的原因
电子商务因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时尚性,成为大众欢迎的商业活动。然而电子商务是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交易是靠网络实现的。正是因为其用户的广泛性以及它与网络的密切关系,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才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商务活动不同,电子商务对网络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网络能够制定一套流程过程安全的制度。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不仅需要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还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健全的法律规范以及有序的市场秩序。电子商务参与商品保险是因为现在电子商务的运行存在各种风险:首先,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这是计算机本身由于技术等缺陷带来的,网络用户在网购时也许会泄露一些重要的信息,同时我们所知的“黑客”运用手段威胁网络安全,这都会对网民造成损害。其次,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由于消费者不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商品,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信息和用户的评价来选购,因此给商家造假、虚夸制造了机会,有的甚至完全不顾自己的承诺,给网购用户带来损失。在消费者当中也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他们利用网络采取一些手段进行欺骗等等。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交易也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法律的监管不到位。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有必要实行商品保险,商品保险的目的就是保证一旦出现有损消费者利益的情况,消费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补偿,使自身损失减小到最低。电子商务商品保险,是针对风险管理风险的一种方法,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保障。
四、电子商务商品保险业务发展的前景
1.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扮演着繁荣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在这个追求快速、简洁的时代,电子商务以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吸引着众多的网络用户。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业活动相比,具有更为广阔的良好的发展前景。打开网络,会发现各种各样的网站,有淘宝、京东、唯品会等购物网站;有拉手、糯米、美团等团购网站;有前程无忧、58同城招聘等求职网站;还有网上银行等等。它们存在的价值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一个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求职、网上招聘的平台,这样就大大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同时提高了交易效率,尤其对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年轻人而言,更是理想的选择。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网购已然成为一种大的趋势和习惯,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努力掌握电子商务信息也是时代的客观要求。
2.电子商务商品保险业务的发展前景
保险电子商务是将电子商务运用在保险行业里,利用网络平台扩大保险行业业务,它不同于传统保险行业。以往只靠电话、公司企业上门营销或者消费者直接找上门来投保等方式运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风险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保险行业的进一步认识使得我国目前保险行业外部环境有了明显好转,加之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在国民经济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将电子商务应用于保险行业,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创新。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大量用户信息,分析市场情况,保险公司利用网络拓展多种多样的销售渠道和对客户服务的方式,进一步推动保险行业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同时,电子商务参与保险大大降低了网络产品的风险,为产品的销售提供质的保障。在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前景,从中国平安保险、人寿保险、太平洋保险的发展来看,都推出了网络营销的方式,用户可以在线咨询疑难问题、购买保险等。尽管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但是不可否认,它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的。首先,拥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不多,有的虽然懂保险行业,但是缺乏电子商务相关方面的知识,对网络技术管理不是很清楚。其次,保险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平台,不同于以往面对面直接交流,因此,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信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双方必须以信用为合作基础,然而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商家过于夸大自己的产品,对承诺给投保人的事情完全做不到,甚至制造虚假事实,发生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又不负责赔偿等等。另一方面,一些投保人恶意欺骗,信用低下。无论是保险公司还是投保人,这种诚信缺失的行为让整个行业信用下降,投保人很难信赖保险公司,长期阻碍了保险公司的发展。最后,保险电子商务产品销售模式比较简单,产品比较单一。尽管开展了网络营销,但是销售的保险大多一样,局限于财产保险。这种单一的结构也会造成保险电子商务发展的滞后。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中,保险行业利用电子商务之便拓展其销售,是促进保险行业欣欣向荣繁荣发展的有效方式。只要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市场行为,保险电子商务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关键词:瓦斯发电;发展前景分析
前言
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瓦斯常常以伴生气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当瓦斯浓度处在其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瓦斯中甲烷气体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瓦斯排放到大气中,会破坏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抽排瓦斯的大量排空,一方面,浪费大量洁净能源,污染大气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与政府对环保的强制要求,瓦斯的自主排空将面临着更严格的监管。我国瓦斯资源储量丰富。煤矿在采煤的同时产生大量瓦斯,除去已被利用的部分,每年仍有约30亿立方米的瓦斯被排空浪费;煤矿在开采前需裂解煤层,将煤层中的瓦斯气体通过地面钻井抽采出去,这部分瓦斯每年约有50亿立方米。综上,每年约有80 亿立方米的瓦斯可被利用,约折合标煤1000万吨。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瓦斯这种新的洁净能源渐渐被人们认识并接受,它将会成为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益补充,若能将这部分排空瓦斯进行利用,将会给我国的新能源战略带来深远的意
1瓦斯特性与主要利用途径
1.1瓦斯特性
瓦斯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体,在煤矿煤层中储集着大量瓦斯,具有无色、无味、易燃、易爆等特性,容易在采煤过程中散发出来。CH4是瓦斯的主要成分,当空气中CH4浓度达到5%~15%时,一旦遇到明火时,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同时,瓦斯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中国有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每年采煤过程中所排放的瓦斯量高达1.3×1010 m3以上,相当于1.63×107 t的标准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瓦斯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除了少量用于供暖之外,再无其它利用途径。大部分瓦斯被排入大气中,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更对大气产生了污染。
1.2 瓦斯利用的主要途径
就目前情况来看,民用、工业燃料、化工与发电等领域,是瓦斯利用的主要途径。煤矿所处位置往往较为偏远,因而应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成本较高,且收回投资比较困难。由于民用消耗瓦斯气量少,前期要敷设大量中低压管网和入户管网,只有当用户规模达到10×104户以上时,才可能考虑进行投资。燃气锅炉也是瓦斯的一个利用途径,将瓦斯作为锅炉燃料,尽管消耗量较大,但由于其热效率偏低,且受到季节的限制较大。加上采暖的收费标准降低,导致投资回收的周期过长,经济效益不佳。瓦斯在化工生产领域的利用,不佳经济效益较差,且技术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因而不能作为瓦斯利用的主要途径。瓦斯发电的利用效果最佳,借助于目前成熟的内燃机技术,通过改造其进气系统和燃料供给系统,能实现较为可靠的技术保障。内燃机机组还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安装灵活等特点,能满足不同煤矿的实际情况需求。而热一电联产技术的应用,还能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极佳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因此,瓦斯发电是最为理想的利用途径,逐步成为煤矿瓦斯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2.前景分析
2.1 瓦斯发电的优势
相比于燃煤发电与其它形式的发电,瓦斯发电有着极为独特的优势。不仅投资少、回收快、发电成本低,且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较为明显。在技术方面也较为成熟,设备可靠性高,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瓦斯发电站还具有规模小、结构简单等有点,便于进行安装和搬迁。瓦斯发电的耗气量大且稳定,尤其体现在热电联产等方面,容易争取CDM (清洁发展机制) 项目的减排资金支持。
2.2 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瓦斯发电的技术比较成熟,优势也较为明显,但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瓦斯发电机组往往只适用于浓度在30%以上的瓦斯,而对浓度降低的瓦斯却毫无作用。抽采技术不够成熟,抽采设备也不够完善,对瓦斯发电形成了制约。低浓度瓦斯发电只是取得了试验性成功,但尚未能投入应用。单位千瓦的投资金额较大,且严重依赖于进口的瓦斯发电机组,国产发电设备的运转可靠性较差。
2.3政策支持
当前,在发电上网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障碍。一些地方对上网严格限制,一些地方可压低上网电价,对瓦斯发电的积极性与支持力度严重不足。为此,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了政策,明确提出要力争瓦斯利用的最大化,尤其是市场份额较大的低浓瓦斯。通过扶持煤层气产业的发展,促进煤层气商业化的尽快实施。在一些重点矿区,加速实施采煤采气一体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低浓度煤层气发电,并尽快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
3.建议及展望
3.1加强煤矿瓦斯抽采
利用科技保障发展瓦斯抽采利用,必须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出发点。要进一步加大以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为重点的安全技改力度,地方和企业也要在配套资金上加大支持。要大力推进瓦斯开发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强瓦斯抽采利用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和开发利用关键技术、重点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
3.2国家要认真编制和落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划
为促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进一步发展,必须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防止乱采乱抽、浪费资源。要抓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标准、重点项目、资金投入、保障措施,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有序有效进行。
3.3进一步完善落实瓦斯抽采
利用优惠政策目前,影响煤矿瓦斯抽采利用进一步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家鼓励支持抽采利用的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有些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关键是要落实政策、完善政策。并且要确保国家对于瓦斯抽采利用的优惠及补贴到位,不打折扣,提高瓦斯抽采企业的积极性。国家电网要积极为瓦斯发电企业创造条件,保证瓦斯发电优先上网。
4.小结
瓦斯发电技术为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瓦斯发电技术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为解决能源与环境的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对环保的要求日趋严格,大力发展瓦斯发电是未来瓦斯利用的主要方向之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李强.矿井乏风瓦斯氧化发电技术研究进展矿业[J].安全与环保,2012(4):122-124.
[2]林雪峰,⑹ぃ李伯均,等.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保障措施解析[J].中州煤炭,2012(6):119-120.
【关键词】 电线电缆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 发展现状 发展展望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中输电线路输送能力不足,已经不能承受传输容量快速扩容的需求。由于过重的负荷造成的断电、停电故障,甚至引起火灾的情况频频发生,电力工业进入了“技术瓶颈”阶段。
为了解决这个电力传输问题,各国不断探索新型的输电导线代替传统的输电导线。碳纤维复合芯导线与传统的输电导线相比,能够突显电力传输的节能、环保与安全等方面的优势[1]。
二、 国内外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发展现状
2.1 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美国和日本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比较成熟。20世纪90年代,日本研发出新型的碳纤维芯导线,并成功在线路上试用。2003年,美国CTC公司研发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2004年首次投入商业运营。目前,日本和美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比较成熟,拥有顶尖的技术。但由于美国和日本实行技术垄断,导致向第三国家输出的电缆导线产品的价格十分昂贵。
2.2国内发展现状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2005年与美国CTC公司签署了关于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研发的战略合作协议,首次⑻枷宋复合芯技术引进国内,为国内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河北硅谷与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同研究出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并首次在国内500 kV电压等级电路中挂网试运行;辽宁电力公司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共同合作研发的碳纤维复合芯成功应用在66 kV 文桃线上[2]。
随着电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进行研究,并对技术不断地改进,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因此,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应用在输电线路的改造工程、输电线路的新建工程等[3]。与此同时,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三、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研究相比国外较晚,专业技术相对薄弱。国内该产品进口量较大,价格偏高。随着电缆行业的发展,国内碳纤维复合芯导线行业技术逐步发展,但仍不能够满足国内电网的需求。
3.1技术问题
目前,国内电线电缆行业“三缺两多”的情况非常严峻。“三缺”即缺少资金、人才、技术;“两多”即产能过剩、设备过剩。美国和日本开发碳纤维复合芯的技术垄断,而国内的碳纤维复合芯技术还在不断的探索中,虽然有几家大型企业批量生产,并在国内挂网运行,但还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中国电缆行业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需要公司技术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也需要加强企业与科研研究单位的战略合作。
根据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特种电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每年对电缆产品检测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仍未普及至一些中小型电线电缆公司,这也是其无法在全国内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3.2 施工中的问题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安装使用过程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这是因为碳纤维复合芯和外层的铝绞线之间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导致其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与铝层之间发生滑移现象[4]。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不仅要求技术要先进,而且对施工员工的素质要求极高,因此建议加强厂家对生产技术进行审查,以及对电线电缆的产品型式试验加大抽检力度,加强质量检测。
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电线电缆的发展前景
目前,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的出世可以看作为架空输电导线的一场革命,成为了替代传统输电导线的最佳选择,具备质量轻、弧垂小、模量高、耐高温、膨胀系数小等优点,成功实现了电力传输的环保、安全与节能等优势[5]。由于传统的输电导线输电能力不足,在线路改造过程中投资较高,因此发展新型的输电导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应该不断改进碳纤维复合芯导线技术,拥有相关的知识产权专利,进而可将技术授权企业,使其碳纤维复合芯电线电缆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在未来的发展阶段,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将会成为国家电网电力输电导线的主力。
参 考 文 献
[1] .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在电力传输线路上的应用[J]. 河南电力,2007,4:56-57,64
[2] 何州文,陈新,王秋玲,张卓. 国内碳纤维复合芯的研究和应用综述[J]. 电力建设,2010,31(4):90-93
[3]朱爱钧,尤志巍,张锦秀. 碳纤维复合导线在上海电网应用前景初探[J]. 华东电力,2007,35(10):93-95
关键词:电子商务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化第三方网站
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商务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崛起。电子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已迅速进入工业、农业、贸易和金融服务等各种行业,呈现出电子商务潮流。而作为金融业一大支柱的保险业,和信息是紧密相连的。保险是一种承诺、一种无形产品、一种服务商品,保险中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保险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日新月异,其中所蕴涵的无限商机使得无数商家纷纷把目光投向电子商务。于是一种全新的保险经营方式——保险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网上保险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和服务方式,以其具有的成本低、信息量大、即时传送和反馈、服务的连续性等特点,正在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所认可和接受。在国外,网上保险的发展已相当成熟,成为继个险、团险和银行保险之后的“第四驾马车”。
二、保险电子商务的涵义
发达国家大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应用电子商务网络为客户服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发展势头甚为强劲。电子商务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商业交易的方法。因此,了解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企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电子商务呢?广义的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电子工具(电话、传真、广播、电视、网络)从事的商务活动,如市场分析、客户联系、物资调配等。狭义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利用因特网进行的商务活动。根据电子商务的定义,保险公司或保险中介机构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行为,可以称之为保险电子商务(网上保险)。
笔者认为,保险电子商务指保险人或保险中介人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所形成的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对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经营业务的部分或完全电子化这样一个综合的人机系统来进行的商务活动。这种商务活动可能是与原先的传统业务相并行的或者是相融合的。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电子商务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的网上保险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有关保险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并实现网上投保、承保等保险业务,直接完成保险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并由银行将保费划入保险公司。
从广义上讲,保险电子商务还包括保险公司内部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经营管理活动,对公司员工和人的培训,以及保险公司之间,保险公司与公司股东、保险监管、税务、工商管理等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三、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保险业经过25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保险市场有了广泛的拓展,保险业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保险业的经营与管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除此之外,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按照入世时的承诺,对外资保险企业全面开放市场,保险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保险公司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发展电子商务这一新的商务模式,将电子商务引入到我国的保险业中去。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电子商务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应用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国的网上保险业务还只能处于传统保险业务的补充地位,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我国第一家保险网站是在1997年,由中国保险学会和北京维信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这是中国最早的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同年11月28日,由中国保险信息网为新华人寿公司促成的国内第一份网上保险单,标志着我国保险业才刚刚迈入网络的大门。此后,中国保险网在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公司和业内外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一直是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保险行业综合网站,点击率始终为国内同类网站第一名。成为中国保险行业的电子信息窗口以及保险业内各方面的网上交流渠道,为推动国内保险业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0年8月15日,太平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第一个贯通全国、联接全球的保险网络诞生,这是太平洋保险公司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致力于保险电子商务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2001年3月,太平洋保险北京分公司与朗络开始合作,开通了“网神”,推出了30余个险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保险网上营销。当月保费达到99万元,让业界看到了保险业网上营销的巨大魅力。
而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纷纷开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网络营销的积极探索,保险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渠道功能逐步显现。2000年8月18日,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用一站式综合理财网站PA18,平安大步进入电子商务。以平安门店服务中心、平安电话中心、互联网中心组成的3A服务体系的运行标志着平安的客户服务向国际水平迈进,其强有力的个性化功能开创了国内先河。9月22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投资建设的大型保险电子商务网站——“泰康在线”全面开通,这算的上是国内第一家由寿险公司投资建设的、真正实现在线投保的网站,也是国内首家通过保险类CA认证的网站。
与此同时,由非保险公司(主要是网络公司)搭起的保险网站也风起云涌,目前影响最大的是一家由中国人寿、平安、太平洋、友邦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协助建立、由上海易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的易保网。通过易保网广场,客户可以客观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养老、医疗、意外、理财险等保险产品;可以通过网上招标获得量身定制的个性化保险方案;提供理财、投保、理赔等常识;提供车辆保险、家庭财产险等网上直销专业服务。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保险相关机构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设立个性化的专卖区,客户只需要在一个网站浏览就可以完成对十几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的保险咨询,特别是其推出的保险需求评估工具,如同在线计算器,客户只要在网页上输入个人需求,服务器就能自动的列出各家保险网页,通过信用卡完成保费支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易保网上保险广场致力于为保险买、卖双方及保险相关机构和行业提供一个中立、客观的网上交流、交易的公用平台;帮助客户轻松了解、比较、购买保险;帮助保险公司和保险人通过网络新渠道开发客户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帮助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和行业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四、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模式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我国目前的保险电子商务网站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第三方保险网站,即独立的保险网,他们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或附属于某大型网站,他们是为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客户提供技术平台的专业互联网技术公司。前文所提到的中国保险信息网(china-)、易保网上保险广场,都是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第三方保险网站。中国保险信息网将自己定位为向保险从业人员提供资讯的一个内容提供商,它为保险的内外勤人员提供从保险新闻到行业知识的各类专业信息,属于保险业内信息提供商;而以“网上保险广场”命名的易保网,将自己定位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保险业各方提高效率的网上平台,它包括B2B,B2C两种电子商务模式,致力于为行业中的各方提供一个交流和交易的技术平台;第三类为直销平台,如网险,它以的身份通过网络进行保险销售,从销售中提取佣金。以上是我国目前第三方保险网站定位的三大种类。
第二种模式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发的网站。例如本文所提到的太平洋保险网站,平安的,泰康在线,以及我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等等。应该说,随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在我国的日益完善,现在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都建有自己的网站,这些保险网站,大部分处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初级阶段,即利用保险网站一些有关保险公司文化、保险产品及服务的简单介绍,还没有真正的网上保险业务。这类网站主要在于推广自家公司的险种,进行网络营销。这是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发展电子商务所处的阶段,但是也有像太平洋保险公司这样的保险企业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到了互动、在线交易这样的阶段。2001年,太保集团公司新成立的电子商务部对太保网进行全新改版,网络销售和服务功能大为提高,网上支付功能基本实现,成为B2C业务中重要的销售渠道。太保网建立至今,网上B2C销售总计实现收入3500多万元,其中在2003年5月,一位北京客户在线购买“安居理财保险”,成功通过太保网网上支付10万元保费,成为太保网开通以来最大一笔金额的网上交易,展现了电子商务作为公司重要销售渠道的发展前景。
五、我国保险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
保险电子商务发展是涉及到保险公司各类资源整合,涉及到公司所有利用互联网(包括Internet与Intranet)、无线技术、电话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化交易、电子化信息沟通、电子化管理的活动,贯穿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保险电子商务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兴起并逐渐成熟后,新的信息技术在保险公司内又一轮深层次的商务应用,是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包含、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商业模式等在公司内的扩散和创新。随着我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实施,我国保险企业将在现有B2C销售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电子保单和电子签章,策划推出电子商务专有产品,对保险网站进行全新的改版,以网上销售保险完全电子化流程为目标,继续全面推进电子商务的建设,抓住未来网络保险快速发展的机遇。
面对信息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我国保险业应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利用互联网进行保险宣传和销售保险产品以及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活动,并通过电子商务加强与国内外保险公司的业务往来和经验交流。我们相信,全方面发展保险电子商务,有利于推动我国民族保险业的长足发展,使之以全新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竞争。
近几年,随着市场对商业保理行业认知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进入商业保理行业。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注册成立商业保理公司及分公司共计2514家,其中法人企业2340家,分公司174家。所谓商业保理,是指基于买卖双方的交易关系,卖方将其现在或将来与买方订立的货物或服务贸易合同所产生的或将要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并由保理商为买卖双方提供包括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与信用评估、应收账款管理、账款催收和坏账担保等内容的综合性贸易金融服务。本文着重从商业保理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一方面去阐述。
一、商业保理运行模式
经笔者研究,目前我国商业保理通常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由卖方发起的保理,其目的是对资金来源加以掌控。而这种保理模式控制流程与银行保理一定相似性,尽管保理商会对卖方信息进行核定,但却不能充分确保每个买方均有支付意愿及能力,据此,为消除个别买方存在的不确定性,保理商就必须从其他买方回款中来确保账款自偿性,以平衡或抵消个别买方的损失。
第二种模式则是由买方发起的保理,这种保理模式在银行十分常见,很多银行称之为“反向保理”,这种模式比较容易控制银行贷款的风险,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短期资金的需求,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稳定性和品质保证,而且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持续高效运作和价格竞争力。
二、中小企业融资中选择商业保理企业的影响因素
1.应收账款不符合银行保理要求
银行保理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保理更侧重于融资。因此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会严格考查卖家的资信情况,这就需要卖家有足够的抵押支持,还要占用其在银行的授信额度,所以银行保理更适用于有足够抵押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型企业,中小商贸企业通常达不到银行的标准。
商业保理机构则更注重提供调查、催收、管理、结算、融资、担保等一系列综合服务。商业保理更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更看重应收账款质量、买家信誉、货物质量等,而非卖家资质,真正做到无抵押和坏账风险的完全转移。因此,如果企业通过商业保理的形式把债权转嫁给保理公司,就可以实现对账款的盘活,提高其现金流的使用效率。
2.企业规模小,缺乏充足的担保资源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等因素缺乏担保机构为其担保。比如食品加工、农副产品、畜牧相关产业等中小型企业,均属于依靠劳动力进行运作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稳定,它的利润受市场渠道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经营具有极大的风险性,且这些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运作,所需要的就业人员众多,但对科学技术的含量要求相对较低,从而使得产品的附加值变低。这类企业在生产中存在一个季节性的问题,从而使得生产周期变长。结合以上种种特点,这些投资成本高而资金回收和周转速度低的企业,大多都不在股票、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同时由于担保机构制度不完善,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建立了一些担保机构,但是对于中小企业的这些特点和劣势也无法给出相应的担保措施,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3.企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除了生产环节上的内部原因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外部原因,由于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该类企业均有一个特点就是配套设施不足。换言之,企业用来做担保抵押的资产不足。目前金融机构为了降低自身的营业风险,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时大部分都是需要企业以固定的企业资产作为融资抵押,而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恰恰不符合这一条件。正是由于配套设施不足,使得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相关的担保,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但是相关担保机构的制度规定,只有信用等级达到A级信用标准才能进行融资担保,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都达不到A级标准,形成了中小企业与担保机构的一个最主要的理念矛盾。
评定信用等级的方法也与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有所冲突,金融机构评定信用等级需要稳定的经营方式,而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小企业正好在这个制度之外,所以在信用评级上也存在许多问题。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规模小,贷款额度小,对银行来说盈利也小,无法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回报。同时,中小企业比较零散,个体情况千差万别,行业分布、地域分布复杂,银行为其服务很难有规模效应。商业保理企业的诞生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空白,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三、商业保理企业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不健全
许多中小企业受其规模影响,企业组织架构不合理,人员配置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常见的问题有,财务与出纳岗位不分离,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有限,一人多岗,付款等所有环节均由一人操作,企业印章及网银盾均由财务一人保管;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岗位要求,企?I财务账目混乱,如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需要花很大精力去整理财务资料。一些中小企业经营者为了避税,要求客户将公司货款全部打入其个人账户,也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会产生很多隐患。比如财务付款岗位不分离,公司资金很容易被恶意转移;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以胜任岗位要求,制作的财务报表混乱,给商业保理企业尽调和了解企业真实状况带来不少麻烦;企业许多收款被导入到企业经营者私人账户,对商业保理企业来说存在不合规风险和无法控制回款风险。
2.经营不规范
许多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以至经营过程中很多事情规范性不足。比如没有专门的法务岗位,其对外经营许多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有些签了合同的,也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
有些特殊行业,需要取得政府许可,或行业准入。一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和商业保理企业合作,就会存在转让资产不合法的问题。
总之,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可能会直接导致转让的应收账款不合法。
3. 应收账款分散,核算工作量大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主要特征是:小额,多笔,客户数量大。例如,一些房屋租赁企业,应收账款非常分散,租客大多为个人,且单笔租金并不高,租客退租现象普遍,今日过来融资,几个月后租客退租,这笔应收账款融资就结束了,新的租客住进来,又产生了一笔新的应收账款,这给商业保理企业日常核算和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4.公司资金易被挪用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无可以抵押的固定资产或动产。且公司资金又很容易被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挪用。一旦企业发生违约,无法向中小企业追偿。
四、商业保理为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1.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
商业保理企业为控制和中小企业的合作风险,在与中小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达成相关协议,要求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化。与中小企业签订银企互联协议,将中小企业银行账户与保理公司银行账户互联,商业保理公司可以通过网银实时监控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动。目前,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这种业务,比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等,他们各有特色。商业保理公司内部设有专门的财务专业人员,对中小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商业保理要求融资的应收账款全部回流到公司账户,不得打入个人账户。
2.规范中小企业经营
就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问题,商业保理公司内部专业人士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培训;对中小企业的不合规合同,重新梳理,制定合法合规的合同。一方面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一方面使保理资产合法化。对一些中小企业未取得政府许可,或行业准入,商业保理企业帮助或提醒中小企业合法经营。
3.开发智能应收账款管理系统
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分散、核算量很大等问题。靠传统的人力去核算,成本高,效率低,且极易出错。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兴起,商业保理企业可以通过开发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系统,把中小企业申请授信、尽调、资料审核、放款、款项回收、利息核算、手续费核算及尾款清分等全部放到互联网线上执行。全程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核算。
4.提供个人担保或抵押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轻资产,高度灵活性,且公司资金易被经营者或实际控制人挪用。商业保理公司对其控制有限,为了更好地合理控制风险,应要求实际控制人或经营者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或个人名下固定资产抵押,以达到更好地保护保理资产安全。
5.为保理资产购买保险
目前国内一些保险公司已推出关于应收账款方面的保险,商业保理公司为更好地规避坏账风险,可以和相应的保险机构洽谈购买保险事宜。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规定,鼓励保理公司投保。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浦府【2015】152号文,规定“为增强商业保理重点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支持商业保理重点企?I购买适用的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产品。对其支付给保险公司的最终保费给予最高不超过50%的补贴”。
6. 政府应激励商业保理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发展前景事关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发展好了,会为国家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商业保理企业也是少数,大部分保理企业还是做类似于银行保理。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激励措施,鼓励商业保理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对于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重大贡献的,每年给予一定补助,激励商业保理企业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支持,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五、商业保理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美好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这种成就是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的。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国家建设可持续发展方略的提出,特别是“和谐社会”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深入人心后,环保事业、“绿色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金融业,基于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作为国民经济的资金杠杆,在推进环保事业、促进“绿色经济”的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金融界的绿色信贷①就此应运而生,其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我国目前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特别是在法律方面,有关绿色信贷制度的法律理念、法律主体、业务管理、信息共享和责任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努力和完善。
一、树立绿色信贷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
到目前为止,国家有关部门已经颁布了多项指导帮助绿色信贷开展和实施的文件和意见,如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委联合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人民银行的《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环保总局、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同年7月和12月银监会相继《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对实施绿色信贷做了进一步的规定。2008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赤道原则”②标准研究与推广项目,计划推出一批针对污染减排重点行业的绿色信贷指南。2008年2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的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规定进行环保核查。2008年9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始着手编制《2007年度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部分,并且把国内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政策和制度作为考察的一个部分。国内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号召,逐步推出各自的绿色信贷机制。如兴业银行于2005年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推出能效贷款,2008年率先采用“赤道原则”,2009年成立可持续金融中心;工商银行于2007年实行“信贷环保一票否决制”,建立法人客户环保风险数据库;光大银行于2010年3月2日推出“绿色零碳信用卡”。可以说,绿色信贷政策已初显成效,甚至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但是,对于政府有关部门而言,绿色信贷只是一种政策,是致力于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向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方向发展的经济政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推行绿色信贷是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是为了树立公共企业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的一种信贷政策;对于工商企业等借款人而言,绿色信贷只是改变了银行信贷资金流向的政策,只是增加或降低某些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的政策。然而,政策毕竟不同于法律。政策比较灵活,变化较快,而法律比较稳定。政策的灵活性降低了它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一项政策如果不及时上升为法律,往往遭遇“一届领导一种发展思路”的可能,存在半途而废的危险,而且很难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我们不缺绿色信贷的专项规划,不缺绿色信贷的政策支持,我们缺乏的是绿色信贷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理念,缺乏的是绿色信贷法制化的意识。因此,在绿色信贷制度的构建上,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法律为主、政策为辅”的思路,避免出台“应急”绿色信贷政策,并及时把已有的绿色信贷政策转化为绿色信贷法律,保持绿色信贷法律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尽可能提升绿色信贷制度的法律层次,不断增强绿色信贷制度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二、明确政府、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法律主体地位
虽然各大商业银行在对待绿色信贷的问题上传递出了坚定的态度,但本文认为,绿色信贷不仅仅跟商业银行有关,绿色信贷的主体至少还应该囊括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只有政府、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三方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绿色信贷才可能取得稳定的可预期的社会效果。首先,绿色信贷离不开政府的积极支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是开展绿色信贷的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贴息的方式或者减免银行营业税的方法,鼓励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推行绿色信贷;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担保,帮助商业银行消除开展绿色信贷可能带来损失的隐忧;而且,政府环保部门的参与对于完善绿色信贷环保风险的考核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地方政府在想方设法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时,难免会尽力保留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但能支撑地方经济的项目企业,而银行自然会放心地贷款给得到地方政府庇护的企业,这无疑跟绿色信贷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强化地方政府绿色信贷主体地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考核体系,甚至应该加大其权重。其次,绿色信贷离不开政策性银行的努力配合,政策性银行的努力配合是开展绿色信贷的条件。绿色信贷的开展受制于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及销售,而国际上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及销售往往是通过政策性银行来进行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就是最为成功的一例③。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在德国政府的贴息下将融来的资金开发成长期、低息的金融产品销售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获取低息金融产品后根据微利的原则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再适度调整利率,然后以优惠的利息和贷款期为终端客户提供支持环保、节能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了一个可持续的良性绿色信贷体系。我国的政策性银行应该借鉴其做法,不断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质优价廉的绿色信贷金融产品。最后,绿色信贷离不开商业银行的主动参与,商业银行的主动参与是开展绿色信贷的基础。我们目前推行绿色信贷主要是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信贷,这种做法可能减少了银行的信贷渠道,带来信贷收益的减少,因此,商业银行主观上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绿色信贷最重要的主体,往往将自己看成政府可有可无的配合者和响应者,缺乏参与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客观上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推行效率。其实,从长远来看,绿色信贷对银行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好事,因为我国政府正在不断倡导节能减排,不断加强环保监督,不断出台更多针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限制政策,这些产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其经营效益也势必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肯定日益加大。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绿色环保产业中的企业由于具有国家产业政策扶持、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商业银行若能主动向这些潜在的优质企业提供贷款,那么,“双高”行业对银行收益的贡献率将逐渐被绿色环保产业所取代,开展绿色信贷终将为银行带来丰厚的长期收益。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绿色信贷最重要的主体,应当敢于担当,提高主动性,自觉参与绿色信贷、积极推进绿色信贷,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不断推进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创新
目前,商业银行有关绿色信贷的贷款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绿色信贷标准,银行在具体放贷时没有可供执行的具体规则,导致绿色信贷审核线条过粗、流程僵硬;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长期以来过分依赖信贷担保制度对于贷款质量的保障,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时“一刀切”现象严重,往往将没有担保的绿色信贷统统拒之门外;同时,银行在放贷过程中“趋炎附势”,将大量资金集中在得到地方政府庇护的“双高”企业项目中,导致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质量不佳。因此,为了不断推进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我们必须不断推进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的创新。第一,不断推进银行贷款审核制度创新,加快融入国际金融体系的步伐,有条件的完全采纳“赤道原则”,没条件的逐步推进。在有关部门按照“赤道原则”及其主要行业的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南标准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污染行业信贷指南之前,商业银行应自觉摸索建立银行内部的绿色信贷指南,努力细化审核标准,积极投资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自觉限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的信贷。第二,不断优化银行贷款结构,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要避免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大企业,或者是很大一部分资金停留在“高能耗、高污染”企业项目,而不是流向环保型绿色经济企业项目。只要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前景不错,可行性高,银行应当摒弃必须有担保的旧观念,为其提高积极的持续的资金支持。而且,在贷款管理中应当区别对待,按照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环保要求不同的标准对贷款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不断推进银行贷款产业专业化、贷款标准区别化、贷款项目分类管理化。第三,不断培养和储备绿色信贷管理专业人员。现阶段我国绿色信贷专业人才匮乏,银行内部鲜有有关绿色信贷的专门人员、专门机构,这几乎成了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瓶颈。我们要本着专业化的目标,培养既懂环保技术又懂金融业务还懂金融法律的绿色信贷专门技术管理人才,不断构建绿色信贷专业团队,同时还应聘任独立的专家、顾问来从事与之有关的工作,评判项目可行性,提高银行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积极而稳妥地实施绿色信贷。
四、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法律机制
众所周知,贷款企业的环境状况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每次贷款发生时环境状况并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使得环境状况导致的信贷风险是动态的。但是,商业银行要全面掌握企业的环保信息,受到专业的环保技术的约束,而且信息搜集成本也很高,这就要求政府环保部门建立并完善环保信息库,为金融部门判断信贷风险提供有用的信息资料。目前,我国环保政策和信息零散、缺乏统一管理与机制。同时,银行系统与环保部门无法进行全面的、及时的信息共享与反馈,环境污染信息尚未全面完整纳入银行征信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实施绿色信贷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应当逐步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法律机制,努力为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提供全面的、及时的有用的信息。这里的交流与沟通机制涉及三方主体:环保部门、商业银行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一方面,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之间必须能够顺畅沟通与交流。环保部门应及时把环保认证、环保奖励等企业环保信息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得到这些数据后及时把这些信息纳入企业信息数据库,不断更新并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和企业信息数据库,而银行在办理管理信贷业务时必须审查企业信息数据库中的企业环保信息,并把企业环保核查信息作为发放信贷的重要依据。反过来,商业银行在监督企业贷款使用情况的过程中既可以起到间接监督企业保持良好环保状况的作用,又可以将发现的不良环保因素及时告知环保部门,促进节能减排的环保目标。另一方面,环保部门与银行业监管部门也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银行业监管部门应当将银行落实环保政策法规、控制污染企业信贷风险等纳入监管范围。在考核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时,可以加入使用环保部门提供的环保信息的有效性的指标,并将这一指标得分高的银行反馈给环保部门,环保部门可以将其作为窗口指导的优先客户。总之,通过完善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的建立,通过加强各个主体的合作,达到环保信息充分、有效利用的目标,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引导银行投资环境友好的产业和项目,限制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项目的信贷,不断促进绿色信贷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