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

第1篇: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职业经理人(ProfessionalManager)管理模式已被国外酒店行业证明是有效的管理模式。顾名思义,职业经理人是指在现代企业里以担任高级管理职务为职业的专业人才。他们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崇高的道德品质、优秀的经营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宽阔的知识结构。酒店职业经理人是指受酒店企业法人聘用,运用系统的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对酒店进行经营和管理,对酒店企业法人负责,并以获取年薪、股票期权等作为报酬的职业化酒店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成功的酒店职业经理人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以及极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素养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学生职业思想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人才培养目标笼统地概括为培养中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如专科生,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如研究生,学生行业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第二,教学模式僵化。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型体系已成为专业教育的不二定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完善;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品格等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本科酒店职业经理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院校是酒店职业经理人后备力量的主要来源。本科酒店管理教育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吸收反映当代酒店行业最新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科酒店管理教育体系,实现酒店职业经理人的培养目标。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笔者提出将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培养适应现代酒店发展需要,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熟悉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职业经理人。

2.设计工学结合特色课程。

把酒店管理学科型教育转变为应用型教育,按照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目标要求,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的训练为主要内容,校企联合开发、设计和整合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第一,课岗对接,“课证融合”。使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衔接,要求学生毕业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二,模块化设计课程。通过对现代饭店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任务,把酒店管理课程内容整合成七大模块,七大模块下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做、验”一体化教学体系。第三,增设跨文化交际等人文类课程。注重跨文化交际和以忠诚度、职业操守和职业使命感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

第一,采用酒店鲜活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同时融合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如上网搜索案例,小组研讨等形式,通过案例呈现和分析,让学生熟悉酒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掌握酒店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第二,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紧紧围绕现代酒店企业的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课程和教学模块,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的相关性。第三,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一个教学互动、教学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为学生开展探究式、自主式和全天候学习创造条件。第四,采用全过程、多维度的课程考核,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训的表现,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综合评价。

4.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应充分借鉴瑞士“洛桑模式”和美国“康奈尔模式”的成功经验,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理论与实践、学校与酒店的紧密结合模式,通过“服务→基层管理→中高级管理”的职业能力上升路径,本着“分段循环、递进拓展”的原则,构建认知实践、店校工学交替、带薪顶岗实习、管理与研究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在第一学年,组织学生集中到校外实习基地(酒店)进行见习参观,强化专业认知;第二学年工学交替,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同时,进入酒店完成相关课程实训学习,按照酒店的标准操作规程,在“做中学、学中做”,侧重训练实践动手能力;第三学年带薪顶岗实习,要求学生熟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工作流程,培养学生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精神;第四学年是管理与研究实习,包括酒店客源市场的调研、酒店营销策划、酒店人力资源调研等,同时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为就业选择与创业奠定基础。

5.师资培训国际化。

第2篇: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2001年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双语教学开始在高等学校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就我国而言,双语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和学科前沿动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将两种语言(通常是英文与中文)作为教学媒介,其中第二种语言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第一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在外语环境中进行学科教育,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知识体系、思想方法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了解,促使其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我院于2006年研究决定在开设《西方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从财务管理专业来看,《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属于国际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可以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培养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大批海外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而中国大型企业开始向海外扩张。英语便成为彼此沟通的重要语言。大型公司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英语沟通能力。因此,对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在高校采用先进的英文原版教材、开设《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能更好地推行案例式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方跨国公司先进的财务知识体系。国外原版教材配备大量的真实案例。实用性强、内容丰富、语言易懂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使其更好地掌握国际跨国公司财务专业知识。同时,大量的案例的分析和小组探讨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学与用脱节的矛盾,也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安排

(一) 教材选用教材是决定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优劣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这门专业课程,要求本科层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处理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课程所选的教材最好能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全面讨论外汇交易管理、投资和融资管理、现金管理、税收环境等。纵观国外的原版教材,考虑教材的可理解性和学生的阅读趣味性,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中,笔者选用了CheolS,Eun&Bruce G,Resnick编著的《Int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原版教材。该教材组织有序。难度适当,作为原版教材对学生尽快接触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前沿信息有很大帮助。从已经选用的教材来看,该英文原版书籍配有相应的中文翻译版和教学课件,是双语教学中教材的最理想选择。

(二) 授课模式相比《西方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而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又要求师生具有较高的英文听说交流能力,因此,该门课程对师生均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一般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水平并不高。因此,该门双语课程比较适合采用使用中英文电子教案,教师中英文讲解的授课模式。教师可以把重点难点的内容用中文电子课件列出,主要使用汉语,结合英语教材讲解;对非重点难点、例子、习题、案例用英文课件列出,用英文讲解。在学生接触双语课程时,教师开始用英文讲解的比例可以少些,等学生适应这种授课方式后,再循序渐进地提高英文讲解的比重。最后达到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每节课的英文讲解比重保持在50%以上,对专业课程本身很好的掌握,明显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 教学方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在《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双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教学创新。具体地说,本门课程应该安排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工作:

其一,注意中文和英语的使用比例。本着双语教学的落脚点是完成学科内容,在此同时促进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目标,本门课程基本知识用英文讲授,重点、难点知识再用汉语做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授课过程中使用英文要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过渡式的英语氛围中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二,为学生学习构造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叉与重复问题。这需要合理规定课程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注意课程的相互衔接与影响。明确每章学习目标,做到授课重点、难点突出,有主有次,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知识体系;每章讲授结束后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方便学生掌握课程;每章的练习采用全英文解答,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其三,运用案例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注意教学内容既要阐述理论,又要强调实践。案例式教学法组织方法是让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穿插组成低于10人的小组,在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以及跨国现金管理等章节精选一些具体跨国公司案例,让其在课余时间准备,鼓励他们尽量用英文进行充分讨论,而后形成英文书面报告,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讲台用英文讲解,同时要求班级其他同学记英文笔记。陈述结束,其他同学积极提问、讨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案例教学法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教学层次相适应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便在小组讨论、主题发言、学生讨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四,引导学生课外自学,鼓励他们开展课外活动。在双语教学时,应该扬长避短。在课堂教学中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线,加强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因为大量的阅读不可能在时间极有限的课堂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把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有机结合起来,突破课堂时间较短的局限,通过自我发展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拓宽知识应用面。

(四) 教学手段对于双语课程。比较理想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总体来说,这种教学手段优点较多。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大减少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其次,多媒体课件色彩明快、画面清晰,有利于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强于视听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带动其听觉,进而提高其听力水平。为了便于为英文讲解打下视听基础,每节课开始时,可以在屏幕上把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握专业名词的相应英文表达法。在授课过程中,要多用英文列出提纲及相关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听懂英语的分析讲解。当然,双语课程多媒体教学要把握语速,速度过快不利于学生很好把握课程内容,应该注意与传统授课相结合,扬长避短、合理运用。

(五) 考核方式对本课程的学生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和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案例作业及平时作业,鼓励其与教师的互动,试卷考试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门课程可以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试卷的试题应采用英文出题和答卷,考核学生对专业术语及重点知识的把握程度。实践证明,这种学生成绩评定方式很受学生欢迎。

第3篇:跨文化管理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277-02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应该从五方面标准来衡量: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教学活动的设置是否符合目标的需要,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否恰当有序,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反思。

一、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合理

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符合实际要求需要着重考虑以下两大方面:

(一)如何合理设计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包括所有可能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相关联的预期结果,结果之间应该相互关联,反应一致的价值取向,符合授课对象现有水平,并且描述准确具体[1]。在实践过程中,教学目标应具有阶段预期性、具体指向性、效果可测性及结构合理性[2]。教学目标应该随着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避免一些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如只注重教授的知识内容,没有将内容与学生实际应用相联系,造成学生学习盲目,没有目的,这就是重教轻学的表现;教师应该通过阐述教学目标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观察学生心理状态,及时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具体研究方法可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及课堂观察法。

(二)如何建设课堂教学目标实践环境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教科书的利用与开发。其中教科书的利用和开发既有物理环境性质又有心理环境的作用,因此教科书及教辅材料的运用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建设的关键。其中物理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学生及教师行为等;心理环境包括课堂气氛,教学过程中体现的情感态度等。需要补充的是环境条件不仅指外在力量,还包括制度上保障不同角色目标设计参与者之间的交流。

二、教学活动的设置是否符合目标的需要

教学活动的设置要随着教学目标,学生表现,及教学内容进行随时的调整与更新。创建以学生为主导、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按照教学大纲安排的教学进度,为每个单元设计与主题紧密关联的课堂活动内容,将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充分结合起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以后更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作铺垫。以上是从广泛意义上谈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下面要着重针对听、说、读、写及翻译五大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听力能力的培养

培养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学生仅仅通过课堂十几分钟的听力练习,去做任务型试题,对他们的帮助并不大,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历,很多同学在完成课本听力内容以外,几乎不注重其他形式的听力材料。对于课本中给出的听力材料也仅仅是在课堂中去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精听,这种状态下,我们在教学大纲中所列出的对于听力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无法实现,学生并不能达到大纲中要求的听力能力。因此在课堂活动中,不仅仅要以课本或者教师引导学生的问题为准,还要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课程目标建设下,黑龙江大学英语教学采用了多本教材同时使用的方法,使得学生有资料可用,那么重点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很好的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的问题了。现在大多数课堂,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听力音频与视频进行完美结合,找一些与课本听力音频内容相关的视频内容,调动学生感官。看到视频中的对话人物及场景,会使学生感到听力内容的真实性有所提高,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听完以后进行模仿,采用与视频人物模拟对话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看到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明显效果,就必须传授并且模拟整个听力练习的过程,对听力技巧的应用等。听力要进行泛听和精听两种,泛听内容一般重点突出,但是词汇量较大、较广泛;精听内容一般要有逻辑顺序,生词较少,适合模仿等特点。课堂中应教会学生有选择性的找材料进行泛听与精听练习。

(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口语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就目前为止还是比较缺乏的,虽然我们有设置专项的大学口语课程,但是很难采用全英教学环境。其实听力和口语这两项语言能力是齐头并进的,听懂了,或者说听久了,学生自然会不自觉地说出来。但是这种能力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一学期两学期能够提高的。很多教师发现,在教授过程中,学生的口语能力参差不齐,不像写作和阅读那样等级分明,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口语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口语能力的提高是需要每天都抽出时间去训练的,只有常听,张开嘴才能说得出。模仿也是口语教学中的关键点。让学生从模仿英语为母语者的语音发音、语调还有词汇运用等特点起步,一步步形成自己自身口语语言能力。Hammerly认为在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中会重视词汇教学,而忽略涉及音位、词汇或句法等语言结构的教学。他观察到大多数二语习得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交际活动似乎都不重视语音、词性变化或句法方面的错误,而寄期望于这些错误会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最终消失[3]。而这种期望往往会落空。因此语言使用准确性与流利程度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一个难点。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是我们大学英语课堂上主要设计的内容,也是教师最为擅长讲授的内容。从大学前期的教育中,学生几乎都有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在大学英语课堂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去过滤信息,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课堂上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中实现最高效度的阅读能力训练,就应该做好一切事先准备,对课本中的文章进行过滤与信息筛选,引导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重点。在大学英语阅读训练中,就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词汇和语法上,更应注重一些特殊词汇或者专业词汇概念的理解,及一些词汇的惯用法等内容。因此在讲课过程中,要根据英语课文的不同风格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找到不同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进行切入并分解课文内容。引入一门新课程,首先要让学生把握整体结构,从结构入手,找出文章的主旨中心,还有论点论据,然后通过给学生布置问题,再去重新搜素答案。除了给学生布置问题以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从所阅读的内容中找到自己可以应用及模仿的内容,用文章中的生词来帮助学生完善表达内容。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模拟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本身及提高运用能力。除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及说理能力,语言的学习就在于应用,单一的讲授知识内容,没有再进一步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就会使课堂教学目标失去意义。

(四)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在阅读基础上,找出好的句子让学生进行模仿,从中总结经验,使其转换为学生自身语言。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进行例句模仿,话题练习,课后反复修改文本内容等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现今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通过现代化软件布置作业,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提交作业,并根据电脑评分及教师评语即时进行修改。使得学生成绩及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还应通过课堂点评学生作文等形式,突出学生共性问题,使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得以重视。

(五)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翻译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在听说读写中得以贯通的,在听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一些重点内容进行翻译,并引导学生自己翻译,通过句意的领悟更好地用母语表达英文文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将需要主动的对句式结构加以分析,并判断好词汇传达的真正含义。也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翻译,以竞赛方式,评选出最好的翻译效果。并从学生翻译结果中讲授翻译技巧的运用情况,使得学生积极充分的参与其中。

三、教师是否有足够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现一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并能清晰地表达授课内容,表现在英语口语的运用及板书及课件的设计上,除了表达能力的外在表现,还要能够听懂和读懂各类形式的信息,从而得到知识输入,并能运用到教学当中。除了有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外,还应了解最基本的语言学知识,对语篇、语用、社会语言学知识及英汉语言上的差异等有所了解,并把其融入到自身的授课过程中。还要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所了解,讲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除了对语言及文化上的理解外,还要有教学技巧及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因材施教。除了以上教学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外,教师还应根据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具体规划,不断坚持专业学习并参与教学实践。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否恰当有序

要很好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首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计划,要准备好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根据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对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使得其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接纳新知识,应通过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来完成,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进行参与,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并通过学生的反应来调整教学行为。并通过教学效果来积极调整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五、是否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反思

学生的课堂反应是教师对其课堂教学最为直接的反馈,通过整节课的学生整体及个别的效果进行反思,可以很好的调整自身课堂教学策略。积极的学生态度可以促进教师改善课堂教学,有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堂及课后与教师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沟通。通过学生的正面反馈,可以激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学生课堂反馈调查问卷来激发自身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以最直观的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还可以通过设计评估手段,通过学生学习效果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包括以下几方面:选择测试的方式,如:课前演讲,随堂测试,期末考试等;设计测试内容,如:根据课程目标,根据课本内容等;最后要制定完善合理的评分标准,如:采用评分量表,细化评分细节等。通过以上测试与评价手段,进行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最终反馈教学。

参考文献:

[1][澳]科林.马什(ColinJ.Marsh).理解课堂的关键概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