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制图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制图相关知识

第1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in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YANG Dongmei

(Foshan Sanshui Industrial Polytechnic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528100)

Abstract Evolving with the times, our teaching methods in an increasingly changing.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our education entering modernization. In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of inform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I am teaching mechanical draw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tools; mechanical drawing; use

1 传统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的发展历程中,一种教学方法被其它的教学方法取代,那必定是因为这种教学手段已经无法顺应那个时展的要求。因此,笔者对传统机械制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在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教学活动单一而枯燥。在教学中,老师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使主客体之间发生了转换。在教学时,老师为了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而这种教学方法下的学生,并没有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他们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很显然,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沉闷而没有生气,学生并没有全身心的专注到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中,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造成老师虽然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但教学的质量却很低。

其次,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黑板绘图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显而易见,机械制图课程是以绘图为基础的。在教学中,没有信息化手段的辅助,老师只能在黑板上绘出相关的图形。本来一堂课教学的时间也有限,如果图形比较复杂的话,可能一堂课只能绘制一两个图形。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时间的优化配置,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全面的信息,不能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同时,机械制图模型也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对于机械制图教学来说,图形是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它需要学生利用无限的想象空间,去揭开这些图形隐含的秘密。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所展示的那些教学模型过于单一,不能把相关章节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展现出来。可见,这些教学模型演示根本不能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

最后,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教学难点。对于机械制图课程来说,它主要是以抽象而复杂的图形来呈现对应的知识点,老师在对机械制图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几何形体结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把图形想要表达的相关知识点传递给学生。但是,在教学中,老师并没有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去寻求那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对一些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时候,只是采用一贯的绘制方法。这样绘制出来的图形不仅没能把知识点借助图形呈现出来,还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2 机械制图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1)在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机械制图教学信息化需要遵循的原则。虽说每一种新教学方法的出现都是和这个时代息息相关的,但在应用它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新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发挥它自身具有的优点。一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需要站在认知规律的角度,坚持适时性的原则。这也是它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对于机械制图教学来说,即使教学设施再先进,如果没有作图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的投影对应关系作为支撑,教学是无法达到它预期的期望的。这主要是因为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机械制图,它也是需要从相应的知识体系着手,并在遵循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想象力的基础之上,更好地掌握机械制图的精髓。比如,在对三视图投影规律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身边的实体,把黑板作为V面,地面作为H面,而学生方向的右墙面作为W面,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这样就可以使相关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形象,学生也能很容易理解。二是:在教学中,老师需要以教学对象为基点,遵循适度性的原则。适度性原则也就是指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正确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更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最后,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时候,需要全面把握学科的特点,坚持适当性的原则。总的来说,直观性、抽象性是机械制图教学的重要特点。相应地,在教学中,对学科自身具有的特点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时候,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来进行优化组合。当然,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设备,不能一味去依赖它。换句话说,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需要遵循适当性的原则。在教学中,它更多的只是为了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予以内化。比如,在对机械制图中合体视图进行绘制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实物模型和视图结合在一起来呈现对应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拓展思维。

(2)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第一,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帮助老师对课堂时间进行优化配置,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械制图是和其它基础课程有所区别的。它主要是在对视图和表达方法恰当应用的基础上,老师对不同种类的零件与部件形体结构、国家相关规定加以讲解。很显然,在课堂上绘制大量不同类型的视图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AutoCAD、3DstudioMax、CAXA等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备课时制作出教学内容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电子教案。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情况随时选用各种电子图样,并在电子图样中讲解。教师课后小结时也可以随时调用各种电子素材,达到传统教学中所无法实现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有限的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很多的知识信息,扩充他们的知识储备。

第二,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在对机械制图课程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创设具有交互性的教学流程。老师可以进行探究式的教学,开展小组式的探究学习活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还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多式多样,诸如:以信息技术下学生互动为核心的协作讨论法,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实践操作法和围绕问题展开的发现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随之,在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增加了很多,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适应了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此外,多媒体辅助设施的应用使老师不得不对自己某些方面加以完善。

第2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

机械制图被称为工程界技术语言,是工科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不是教学效果不佳的借口。教学中,必须以机械制图课堂实践性极强为依据,在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达到在教学中不但培养出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还切实提高制图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1、良好的实践教学是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效果的重要途径

实践能力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本领。《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且是提升创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缺乏实践环节,缺少学生有效参与的空间与时间,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培养学生设计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该课程要求学生必须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工程训练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所以这门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将课程内容和实际结合起来,通过零件图、装配图、构型设计和零部件测绘几个方面,通过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培养,这是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径。

2、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机械制图实践教学效果的具体措施

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就要精讲多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消化和巩固的目的。练习应紧扣教学目标,并把握好难易度。机械制图课实践性较强,讲述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教师满堂灌地一讲到底,学生没有任何机会独立思考、练习、消化。相反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通过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

2.1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实践表明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且对后续课程有明显帮助。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由于案例的选择具有理论上的针对性和工程上的典型性,因此,它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工程情境的差距。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能够在既能独立思考又能相互交流中轻松、自然地运用所学知识,从而锻炼了运用理论的方法和技巧。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洞察力。通过对案例的独立思考和分析、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将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知识,这就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实物并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案例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表达方法新颖,与其他同学不同的给予加分并在全班进行点评,这种做法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感,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2 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机械制图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

2.2.1 改进教学方法、营造专业氛围

由于机械制图的学科特殊性以及项目教学法的相关要求,要求教师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项目中创造学生制图和识图环境,对学生空间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在项目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对相关模型进行构思和想象,然后对相关模型进行动手操作,最后再动手进行绘图操作。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牢牢的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

2.2.2 注重识图、画图基本功训练

在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机械图的图框、标题栏开始绘制,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点滴中成长,从基本中提高。在绘图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从绘制基本体到绘制组合体,从绘制零件图到绘制装配图。一点一滴的提高和注重学生基本能力训练,在点滴中对学生绘图能力进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看图过程中,应该必须仔细视对图形状的差别进行分析,搞清楚视图中每一个点、线、封闭线框的空间含义,把构想出的空间形体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错误的形体得出正确的立体形状。

2.2.3 构建项目小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化的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以优化教学质量。例如:将全班学生按学生意愿分成几个团队小组,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点以项目形式进行组合,然后向各组下达项目任务书。各组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项目任务通知书,共同讨论、想象、思考和绘制。

2.2.4 做好评价,使项目式教学法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的人,评价应该多元化。同时学生发展具有主动性,评价更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学生发展需要外部推动,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我在教学中采用过程考核与项目测试相结合的办法,以学生在完成阶段性典型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为考核依据,评价学生在各个阶段是否掌握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项目考核可设计几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供学生(个人或合作)选择,依据完成情况给予综合评价。就教师而言,对学生的评价是一件认真细致的工作,必须使之落到实处。

3、结语

《机械制图》做为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专业技术课的学习提供必要基础。由于课程对实践要求较高,所以,探讨提升机械制图实践教学效果的措施,对于做好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

技工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是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因而创新和改革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如今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械制图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具体到技工学校当中,机械制图已经成为机械专业的学生必修且必须学好的一门课。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机械制图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识别机械工程图样能力及机械图绘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技工学校机械专业学生都是必须且基础性的,能够为学生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我国技工学校的教学来看,许多老师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便对此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说明,仅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技工学校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端

(一)过分注重教师教。许多教师由于固守着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够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方式进行灵活的转变。因此在许多地区和技工学校当中,仅仅通过老师以教学模型和教具作为辅的工具在黑板上绘制图形,之后则以所绘图形为基础开始讲解。这种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听课的过程,也就是以老师为课堂的主体。从这种教学方式来看,学生仅仅是亦步亦趋,而不能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在过度关注教师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参与到机械制图的互动和完成当中,这样并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况且机械方面知识的学习就是需要学生不断实践才能够取得明显效果,如果仅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而不重视学生的接收能力和效果,就难以提高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二)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技工学校的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操作和实际使用能力,机械制图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师生的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如果在机械制图的教学当中缺乏实践环节,就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许多教师年龄较大、专业水平有限,或者是教学经验缺乏,在机械制图方面教学还是停留在教材方面,不能够将机械制图的教学和实际生产加以联系。只注重教学理论,而不能够具体考虑到实际制图的过程和使用,也就是割裂了教学和实际,因此并不能够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二、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技工学校的专业和发展面向实际生产,因而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当中,模块化的教学就需要重视实践并加强实训化的教学,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况且理论本身就是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当中得到检验的,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模块化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在进行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当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在进行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从旁指导,及时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这样在同一堂课当中能够及时将理论付诸实践当中,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们对于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和探索能力。此外,在进行实训的过程当中,老师应当结合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特点来对具体实训的内容进行安排和规划。比如在徒手绘图、零件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软件绘图当中,应当根据每节课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不同内容的衔接进行实践和检查。在这些绘图当中,计算机软件绘图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前卫,同时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绘图方式,所以在进行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和实训时,老师应当将其作为主要的实践点和考察点,给予足够的重视。况且在技工学校当中所接收到的绘图实训,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为学生们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所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注重并指导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发展。(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在传统的教学当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同时不利于调动学生们得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技工学校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当有意识地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们应当逐渐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不断尝试和探索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法。具体到机械绘图当中,在讲授理论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生活实际当中的使用实例引入其中,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说明他们所见过的或者是熟悉的使用形式,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们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而在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时候,教师们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的方式把学生的学和做有机联系起来,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本文是基于我对机械制图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我首先从过分注重教师教和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两个方面分析了技工学校传统机械制图教学的弊端。之后分别从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两个角度说明了技工学校机械制图模块化教学改革的策略。然而,囿于个人知识水平的限制和经验的缺乏,在文章当中我并未能够就相关问题进行全面详尽的分析和论述,仅希望能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明远.技工院校机械制图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科技视界,2014.

[2]周四凤.关于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新课程(中旬),2012.

第4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图;工程实践;创新综合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106-02

《机械制图》一直以来都是理工科院校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的图形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才培养模式向着多方面、全方位的创新型发展,对本课程的教学,不光涉及到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教材的编写及选用,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机械制图》的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及通用性与现代教学的专业性、创新性,以及课时的不断压缩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大多数教材都把《机械制图》当作各类专业的通用教材来编写,教学内容寄希望于面面俱到,处处适用。但是内容大都是突出在机械类专业的学习与运用上,所举工程实例与常用零部件设计、构造有关。而对于有特殊行业特征的专业,就会在学习本课程相关知识时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学生在理解学习《机械制图》与本专业之间的关系时产生疑问。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知识是通识,但是教材所用的例题与特殊专业的使用较难符合,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解通用机械制图的知识点与工程实际运用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学生常常会问:我们学这个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哪里能够用到?书上的这些零件、部件与我们石油专业的机械设备有通用性吗?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按照工程专业的需要来改变我们这种延续多年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将来的运用范围不再迷茫呢?本教研组成员本着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负责,走访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需求,解答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决定尝试与探索针对本专业工程制图学习更好的方法。

一、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

为了探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首先就要转变过去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枯燥、难学,空间想象力不容易培养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各个章节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图样查阅设计手册及资料,最后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其次学生在课前要对教师事先预留的内容进行准备,课堂上参与讨论,从而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对工程实践的相关运用方面得到了教师的指导,达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参与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的删减,强调实践运用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包括画法几何、AutoCAD简介、机械制图三个部分。画法几何是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从平面进入空间形体,从图纸到具体零部件的最基本的内容。但是,由于它所研究的是空间形体与它在平面上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对学生三维形状和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畏惧怕难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按照工程背景的需要,对讲课的内容进行细化优化,对画法几何的点、线、面、体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步步紧扣、环环相连的系统性归纳总结,保留作为工程制图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对一些与本专业运用不多的部分内容提倡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机械制图的基础部分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包括了组合体视图及尺寸标注、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等章节,这些内容仍然重视对物体形状的空间构思和读图分析,以及组合体的表达方案,把画法几何的投影法和本部分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可以使表面看起来不那么相关的学科在形体分析的思路上得到统一,加强了课程的整体性、连贯性,拓展了学生的平面与空间转换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机械制图的标准件及常用件也是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标准件及常用件都是国家标准,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学生查阅标准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手册因为专业不同,石油工程机械中所用到的螺纹都不是常规的螺纹,而是采用的美国API螺纹或是数字螺纹,是采用英制单位的。这些知识在通用教材里是没有体现的,即使在《机械设计手册》里也没有出现相关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地对这部分专业内容进行补充、讲解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运用。讲课中不光要讲这种螺纹与常规螺纹的设计不同,还要注意比较它们使用的范围不同,这种API螺纹的广泛使用是其他行业很少用到的。课堂上,我们提供API螺纹的图片,在相关零件中使用的图例,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够看到工程实例的运用,加深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相关知识点就能够很快衔接上。机械制图的综合运用部分包括了零件图和装配图,需要将前面所学的各个知识点灵活运用,提高读图、绘图的能力。这不仅要求画法几何投影知识的扎实,还要求对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图样表达方式等有较强的熟悉与驾驭能力。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我们进行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补充,除了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讲解完毕,还补充了石油工程专业的工程图样进行介绍,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所涉及到的图样的表达方案进行对比,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了解专业中机械制图的实际运用与石油机械设计是如何相互展示的,体会到石油工程专业与本课程的紧密结合性,对将来运用机械制图的知识有个提前的认识和重视。学以致用是整个工程界一贯倡导的思想,也是我们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这个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当的工程实践背景和科研能力。在授课中,我们紧密联系课程的内容,把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科研进步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本课程在科研及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阅读与工程设计、专业制图有关的论文,大胆创新,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具有更多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被动地接受知识。

三、教学手段的灵活性

相应的教学手段是本课程必须运用的手段。机械制图从画法几何到具体图样,无一不存在抽象性,尤其是涉及到零件的结构组成、工艺性等概念,装配图的构成及组成零部件的结构,只凭图纸和教师的讲解,不一定使学生能够想象出零件的形状,体会真正的实质。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这些内容进行分解,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整合,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兴趣性,从而得到多方面的能力锻炼。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采用动画的方式把不容易讲授的难点,分析、解决问题的步骤展示得淋漓尽致,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多媒体课件还可以把某个装配体进行分解,让学生看清楚各个零件的形状、结构,理解它们在装配体中的功能和位置,使得学生有感性的认识,把看起来不容易学习、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增强学生对零件结构及工艺性的认识。同时,我们把教师科研的成果进行课堂展示,结合动画模型,加上真实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精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树立将来工作的目标。在把机械制图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探讨中,通过应用和研究实例的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自觉意识。这表明,学生对这样的专业知识很渴望了解和学习,课中、课后大都能够积极思考、提问,对以后有关专业的学习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学生掌握了该课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该课程很感兴趣。由于注重了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应用相结合、专业课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设计了较多的工程应用研究实例,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四、结语

这种把课本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授课的方式,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手段,实行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过程,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科学生的理论性、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新的模式,对树立学生的科研意识、主动学习创新精神是一种挑战。

Discussion Petroleum Engineering Mechanical Drawing Teaching and Practice Mode

ZHAO Ning,WANG Zhen-quan,ZHU Yi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Karamay Campus,Karamay,Xinjiang 834000,China)

第5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

1前言

作为职业学校与机械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机械制图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对学生所具有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对识图、绘图和制图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各项技巧加以掌握,为后续一系列专业性课程以及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职业学校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诸多的职业学校进行走访与调查可以发现,在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节奏过快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课时紧张,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相关知识向学生进行不断的灌输,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做不仅无法提升教学效率,甚至会使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相关内容产生抵触心理[1]。教师通常选择在黑板上绘制大量图形用以完成对机械制图相关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却没有使教学效率随之提升,例如,在对组合体的识图和画图部分进行讲解时,教师往往通过对轴测图加以绘制的方式,来完成对视图所对应形体和形状进行展示的工作,这样做不仅会浪费大量不必要的课上时间,还难以保证所绘制图形的准确性,进而对教学效率产生影响。

3提高职业学校所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效率的有效策略

3.1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阶段,大部分职业学校均配备了相对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用以辅助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设备所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对图文、视频等影视资料进行直观、生动的展示,因此,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将多媒体设备合理的应用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所具有的工作量,节约了板绘制图所需的时间,还能够对学生的感知过程进行充分体现,通过将视觉、听觉和大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真正实现了对机械制图课程的全方位解读[2]。例如,在对基本几何体投影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展开时,教师就可以将分析的过程通过动画的方式在多媒体设备上加以呈现,而对基本几何体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投影体系中加以完成,最终将该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在同一平面中进行展示,这种教学方式所具有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学生对空间概念具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交互性,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充分激发,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对相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但是在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时,需要教师对应用尺度加以把握,切忌出现多媒体设备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彻底取代的情况。

3.2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社会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开始向复合型人才进行转变,因此,无论是对机械制图课程还是其他课程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当遵循“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实用性以及针对性两个方面。现阶段,大部分职业学校所应用的机械制图教材所涉及内容较深,如果教师仍旧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内容的情况出现,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对教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该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改,例如,删除教材中关于公差以及标准件的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零件以及组合体的视图进行表达的方面,结合相关的读图或是画图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通过对形体和面型进行分析完成看图以及绘图步骤的方法,强化学生所具有的空间思维能力[3]。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对机件常用的各种画法以及表达法加以掌握,保证学生能够在对相关标注进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对机件所对应的内、外形状进行正确的表达。

3.3将课堂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在对机械制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所具有的特点,突出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对学生所具有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以及绘图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在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对教学难点进行适度的避让,并且明确教学重点所在。例如,在对组合体图样进行表达以及对投影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时,教师需要明确这部分内容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下一阶段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其中组合体图样的表达是相对重要却也难以掌握的部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侧重点加以调整,保证学生对关键内容的准确掌握[4]。对于机械制图等相对浅显易懂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放弃传统教学方式中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独立讲授的环节,转而将其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做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还避免了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践进行科学结合的问题的出现,将开展机械制图课程所具有的作用进行了最完整的呈现。除此之外,职业学校的教师还需要明确一点,机械制图课程的开展,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看图和识图能力,因此,想要实现该门课程在开设之初所设立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工作现场的情况加以模拟,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还可以对课堂的内容进行丰富,构建更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3.4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以培养

空间思维能力指的是处于特定目的对已经存在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或概括,直至明确该事物的内在与表象之间所具有联系的规律性,并且确定全新形象的过程。对于就读于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初入社会时普遍存在缺乏立体概念的问题,这对于日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校期间,教师应当着重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以培养。首先,在开展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现象作为辅助,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相对专业的内容加以理解;其次,在对基础投影的理论进行学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尚未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空间概念的这一现状,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通过对线面和形体分析法加以应用的方式,将各组合体分解为相应的基础几何体,再将基础几何体逐步分解为点、线和面,并转换成为相应的平面图形。当然,教师还需要通过适当的引导和教学,使学生掌握将平面图形向几何图形进行转换的方法,并且可以根据各几何元素所对应的位置,掌握不同识图具有的内在联系。在对几何图形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和画法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室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利用三面墙作为投影面(将学生所面对的墙壁作为正投影,右侧墙壁作为侧投影,脚下的地面则作为水平投影),在讲台上放置某一物体,让学生面对着墙壁对该物体所对应的三视图进行想象和绘画。而在对基本视图所对应的投影方向和名称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将粉笔盒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此时,粉笔盒所具有的六个面分别对应相应的投影面,在粉笔盒内部放置某个物体,再由六个不同的方向完成对该物体的基本投影,在保持粉笔盒正面投影不被移动的基础上,将剩余的面分别撕开并旋转,使其与正面投影处于同一平面内,至此,就得出了该物体的基本视图[5]。在应用该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由浅入深,首先选择相对简单的几何体让学生练习,在学生准确掌握的基础上,再向组合体进行过渡,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的立体空间,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目的;最后,在对机件所对应的空间形状进行构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模型进行制作,这也是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例如,在对笔盒的模型进行制造时,教师可以根据该模型制造的流程,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保证模型制造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一步,根据轴测图对笔盒的模型进行制作,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概念进行初步培养,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笔盒或是肥皂盒等相对简单的图形作为教学主体;第二步,通过观察三视图完成对物体空间形状的构思,再将所构思的形状通过笔盒模型进行表达,这一步骤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图向物进行转化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为接下来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最后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主体的难度加以提升,让学生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进行表达,或是仅仅依靠三视图完成物体模型的制作等。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出的各类模型进行收集,并作为教具在课堂中反复使用,用以对学生脑海中存在的形体进行强化,进而保证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对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的一门课程,在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与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并且始终贯彻落实新课改所提出的“将就业作为导向,将素质作为基础”这一要求,为社会相关行业输送大量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博.基于“项目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2]刘竹君.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09):162~163.

[3]李秀珍,林树海.新时期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65~67.

[4]李琳.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3(03):169~170.

第6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摘 要】中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中职学生素质相对较低的矛盾决定了机械制图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适当采用分层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中职教学;机械制图;因材施教;教学课程;应用

传统教学一直认为中职教育只是针对考不上高中的差学生,因此也就决定了中职生源很大一部分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习基础较差,这就使得中职教学,尤其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具体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即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机制,具体来讲,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因材施教:

一、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会并且学好的课程, 并且这一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启发,例如:在正投影作图课程的讲解时,刚开始讲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时,老师一边引导学生分析视图,一边引导学生利用橡胶泥或长萝卜切形体模型,然后让学生对照模型画出第三视图,再让学生拿开模型,根据空间思维按投影关系补画第三视图。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我们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例如在进行组合体的组合方式这一节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机械实例让学生一起探讨他们的组合方式,并且发现不同组合方式在画法上的不同之处。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机械制图这一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做到因材施教。

二、创建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结合的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集体的智慧,通过不断交流、相互学习和共同参与最后得到提高。例如,在“基本体截割”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先将同学分组,让不同的小组准备不同的道具如萝卜、黄瓜等比较容易切割的常见物,然后按照课前设计的不同图示分组进行切割,切割角度各不相同,主要有主、左、俯三个方向,然后观察交线形状,最后动手画图。完成之后不同组之间交换。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能够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仅锻炼了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也锻炼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

与小组讨论学习方法相结合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将被动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例如在“组合体”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尽可能搜集素材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无论是投影图还是轴测图都可以利用马铃薯、橡皮泥、萝卜等物体制作。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消除了学习上的自卑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为机械制图的学习打牢了基础,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课堂氛围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感情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感觉亲切,然后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课程内容,学到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机械制图课程的课堂氛围和整体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机械制图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发展学生不断创新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制图基础模块的教学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计了五个平面图形绘图学习任务, 巧妙地把常用图线的种类和应用、尺寸的识读、绘图工具的使用、基本作图方法、比例等相关知识点涵盖在内。这就使得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得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又易懂,让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另外,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有疑问时,教师不能摆出一副学究和讲解的态度,而应俯下身子和学生一起探讨,如果教师在课上讲解不清楚或制作方法不恰当时,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应大胆鼓励并且适时进行表扬。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逐步放下思想包袱,建立起自己学习机械制图专业课程的信心。

四、分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恰当应用

中职学生虽然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较强,抽象思维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而机械制图这一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学生在这一课程的培养上一定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也使用统一评价机制,无视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相同教学进度,其结果必然是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又吃不了。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并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个性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材施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教师每天的作业应分为必做的和拓展题,这样就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现状,合理划分学生的层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 要更好地开展机械制图专业课程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采取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瑞平,易光明.模型方法——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13.9

[2]黄建书.试论模型方法在提高中职生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功能[J].中学机械教学.2012.4

第7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TH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168-02

机械制图主要是一门通过图样准确表达机械的技术要求、大小、结构形状以及工作原理等的学科,其中计算机绘图是一门新兴学科,属于计算机图学的分支之一,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相对于手工绘图而言,这属于高质量、高效率的一种绘图手段。有效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教学方式,想要掌握高超的计算机绘图技能,首先就必须掌握关于机械制图的知识及技能,如何有效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应该是当前思考的重点。

1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的意义

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分先后进行的,这种独立教学手段浪费了很多课时,应用到的挂图以及模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而且手工绘图方式会拖慢教学课程的速度,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当前教学需求。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是先学习机械绘图课程,然后再学习计算机绘图课程,这样教学内容可能会重复。高职院校办学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性以及应用性,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以及识图能力,机械制图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绘制二维图形,计算机绘图可以为二维机械图样提供快捷、先进的绘制方法以及工具,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绘制二维机械图样能力、三维实体造型设计能力,而且应该使学生学会将三维实体模型转变成可以投入生产的机械图样。

2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的途径

2.1建立全新的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教学体系

有机结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不仅是为了满足课堂改革的客观需求,同时也是希望使计算机绘图教学任务能够朝着学生图形设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把三维产品转化为图形等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等方面靠近。这样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计算机绘图以及计算机制图教学体系的改革,整个教学体系改革及创新应该紧紧围绕构型设计展开,立足于主体角度应该严格遵循从三维到二维的这种认知规律,并且把机械CAD理论、投影理论等基本理论贯穿于其中,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充分融入三维分析理念以及三维制造理念。

2.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有效融合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两者的话,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需要综合提高教学的个人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各方面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可以熟练掌握、应用两者相结合的知识点,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比如,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教学之前,可以先专门邀请一些具有较高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学术水平以及教学水平的教师,尽可能提高整支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整体教学水平。其次,院校应该多举办一些科研活动以及教研活动,从两个方面加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以及实践能力。

2.3编写特色教学教材

编写特色教材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编写教学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同时也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学校可以和其他院校一起合作共同编写《现代工程制图基础》等教材,而且应该设计电子素材版本,有效结合计算机绘图、机械制图以及画法几何等,而且应该根据其规律将教学教材划分为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应用等两大部分,当然为了确保该学科的完整性、系统性、连贯性,一定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应该以构型设计为主线,从基础的二维构型设计慢慢过渡到三维构型设计,重点突出教学教材的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而且应该尽可能选择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图片、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也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4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主要采用挂图、模型以及黑板等方式动态讲解立体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进而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采用更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才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态思维能力,也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比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拿捏好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以及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比如,学习机械制图中“基本体三视图投影”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演示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AutoCAD绘图菜单中的建模功能构建一个基本题三维实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而且教师应该通过视图中的三维视图功能以及视觉样式功能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三维实体的建立过程,指导学生分别立足于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方向观察,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由动态观察功能使学生学会从每一个投影方向进行观察,这样可以达到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5有效融合计算机绘图以及机械制图

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的过程中,可以先完成机械制图教学后,再进行计算机绘图教学,利用计算机绘图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机械制图知识,从而双重锻炼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绘图能力。比如,可以有机结合以下内容:(1)“机械绘图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2)“机械图样基本表示”和“计算机绘图高级绘图命令”。(3)“投影作图基础”和“计算机基本绘图以及编辑命令”。又比如,教师讲解机械制图中常用件以及标准件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结合讲解计算机绘图中的块以及设计中心应用的相关内容;讲解AutoCAD绘图环境的过程中,也要讲解国家对于机械制图的相关标准规定。以上这些内容都有很多重合的地方,高效整合后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也便于学生更好理解、系统掌握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计算机制图技术是当代应用型机械类技术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绘图能力的专业人才,非常有必要融合机械制图以及计算机绘图教学,在机械制图的过程中渗透计算机制图技术,更好的满足现代设计要求以及实际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桂林.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机械制图》教学中的趣味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385.

第8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工程制图;CATIA;三维实体模型;教学

[ Abstract ]: mechanical drawing is majored in mechanical relevant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 using 3D CATIA software modeling process, make students clear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each projection operation, making the students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reach the ideal teaching objective.

[ Key words ]: engineering drawing; CATIA; 3D model;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表达和阅读的一门应用学科,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用来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利用模型、挂图、板书等进行讲解, 但由于模型、挂图的数量及种类的限制, 远远满足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现在利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教师不但可以将演示整个模型的建模过程,将所需的各种实体模型着色渲染后展示给学生,而且还可以利用软件的生成二维投影功能进行三维和二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对复杂的图形或者空间很难想象出来的部分相互结合理解, 甚至对模型内部结构不清楚的地方, 还可以采用不同的剖切方式, 从不同角度进行动态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扩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

本文探讨了CATIA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三维建模和二维投影相互结合的几点应用,经过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CATIA在三维建模与二维投影相互结合教学应用举例

以支架为例从三维投影体系的建立、零件的视图表达、零件视图分析等方面入手,研究了CATIA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引入三维工程设计思想的方法和途径,确定CATIA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将三维建模和二维投影相互结合的几点应用。首先,应利用CATIA提供的草图、拉伸、凹槽、倒角等基本特征命令快速有效地创建三维实体模型。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1个组合体无论多么复杂,都可以看成是由基本几何体经过切割挖切、叠加靠齐、相交和相切等方式组合而成,即所谓的组合体。“组合体”的教学既是前面所学点、线、面、基本几何体、交线(截交线、相贯线、过渡线)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机件形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规定画法以及零件图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的关键环节。组合体视图部分,开始由投影表达转为视图表达。支架可看成是由带有圆倒角、圆柱孔和矩形槽的长方体底座、与底座后侧面靠齐的支撑板、圆柱筒和肋板等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

建模过程如下:

1)以XY面为作图面,在二维草图命令下,调用“轮廓”、“倒角”、“圆”等命令建立支架底板的轮廓线,在三维绘图界面下,调用“拉伸”命令建立带有倒角、圆柱孔的底板。

2)以底板的前面为作图面,调用“凹槽”命令将作底板通槽。

3)以底板后面为作图面,调用“圆”命令建立圆筒的轮廓线,在三维模式下调用“拉伸”命令建立圆筒。

4)继续以后面为作图面,调用“轮廓”、“投影3D元素”命令建立支撑板的轮廓线,继续调用“拉伸”命令生成支撑板。

5)以XZ面为作图平面,调用“轮廓”命令作肋板轮廓线,调用“拉伸”命令(采用双面拉伸)建立肋板,建好的图形如图1所示。

图1 支架三维图

2.2 零件工程视图的生成

在生成零件图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组合体的主视图,通常要求主视图能较多地反映物体的形体特征,也就是说,要反映各组成部分的形状特点和相互关系。CATIA依据投影原理可生成工程图样,包括基本视图、向视图、斜视图、各种剖视图、局部放大图、断面图、轴测图等。在“工程制图”模块下下,移动主视图时,其他两视图随之一起进行相应的移动,而移动俯视图时其只能相对于主视图上下移动,移动左视图时其只能相对于主视图左右移动,这更加深了学生对三视图的形成,以及“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这一投影规律的理解,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图2为支架的三视图,以YZ面的投影为主视图,并将主视图全剖,辅有轴测图,如图2所示。

图2 支架二维图

3、结论

把从三维到二维的思维方法引入教学中,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投影、建模理论,并形成三维的而不是二维的思维方式:将现代绘图技术和设计思想融人教学中,使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立体化教学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逐步培养其现代工程设计意识。

把CATIA软件应用在工程制图课件中,不仅可以形象逼真地反映组合体的投影和投影分析;相关的截交线、相贯线的形成,并可以迅速快捷的把机械制图中的相关知识表达出来,从而改变了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呆板、枯燥乏味,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机械制图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加深学生对CATIA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利用CATIA进行三维建模设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9篇:机械制图相关知识范文

1 引言《机械制图与CAD》是技工院校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是机械类学生对后继课程继续学习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徒手绘图、电脑绘图、仪器绘图能力,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能力,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多向思维能力等。目前高校《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教学方式桎梏了课程的有效教学。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教材中心为项目中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学现状分析2.1教材设置缺乏针对性经过初步的调查研究,我们会发现,一方面,目前学校所使用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材大多为普通本科教材,教材内容的编写重视理论体系的建构而缺乏针对性的项目课程的开发。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内容的设置与实际工作任务关系不大,有一种“所学非所用”的感觉,现用教材对课程目标着重于从宏观角度定位,课程结构的设置过于学科化。教师在授课时“照本宣科”,容易形成对学生具体工作任务能力培养不足,课程陷入学问化,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学生普遍反映教材难度较大。由于课时压缩和实习机会不足,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往往以简单的方式代替。例如,《机械制图》部分中学生对零件图的测绘往往以学生的描图、抄图过程代替。再加上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材中过渡性内容的缺乏使学生的学习倍感压力。2.2 教学观念陈旧由于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探究”的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虽然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仍坚持以知识为本位,认为先让学生积累理论知识,再通过实习环节就能实现职业能力。伴随此种教学观念的是“知识灌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理论知识并不能直接形成职业能力,而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形成对实践能力的理解,发展实践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性,最终形成职业能力。2.3教学模式单一传统的《机械制图与CAD》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完全掌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讲课程内容较为效率的传授给学生,能够保证教学进度,但其缺陷也是明显的,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得不到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

3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3.1重构课程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式等实施的依据和评价标准,要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范式,基于行动能力重构课程目标。如培养学生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方法与技能;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掌握完成《机械制图与CAD》中的一个项目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等。3.2重构课程结构,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理论知识”的学习长期以来被视为《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首要任务,学生主要精力用于储备职业能力相关知识,在实践应用中常常会出现“所用为被学”的尴尬。所以要向真正获得职业能力,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储备是不够的,需要重构课程结构,使课程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对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建构所需理论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在《机械制图》课程部分中“零件图”章节的内容,将零件图测绘分为箱体类、盘盖类、轴套类三个子项目的测绘,将课程所需的零件结构表达、技术要求等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学生在项目的解决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3.3重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传统《机械制图与CAD》课程内容的“学科化”色彩很浓,不能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项目课程教学更加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性、完整性、迁移性和操作性,采用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有小组成员协作讨论制定项目完成的计划和时间,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所要获得的内容。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的收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

4 结语总之,《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适应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变传统的教材中心为项目中心,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变理论中心为能力中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汲取,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