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正念的奇迹范文

正念的奇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正念的奇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理论上,男性与女性都会受到更年期的困扰,但是男性由于类固醇激素的减少不如女性明显,相比之下更年期症状比较轻微,而女性表现出的症状较重,时间也较长。更年期的早期识别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普遍而明显的症状有:①代谢紊乱:如体形肥胖,食欲亢进,血糖升高,糖尿,轻度浮肿,骨质疏松;②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阵发性面部潮红,头颈胀热汗出,皮肤感觉异常,关节酸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⑧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包括心悸,血压高或血压不稳;④性生理改变:包括外生殖器萎缩,阴道黏膜变薄,月经变化,减退或亢进。

更年期综合征通常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外向型更年期综合征多表现为爱发脾气、摔东西。内向型更年期综合征则多表现为忧郁、多疑,严重的有轻生的想法,所以比外向型更加危险。

更年期抑郁症是出现在更年期的一种常见精神障碍,据统计约有10%的女性有明显的抑郁表现。更年期抑郁症以情感持续性低落、思维迟钝、月经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眩晕、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有些人因为人际关系(特别是情感事件),家庭因素,经济因素或工作的困扰等诸多压力事件,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疏解,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将情绪状态延伸为一种病态,以至于心情与行为都受到影响。

妇女到了绝经期前后,由于女性激素水平的下降,常会发生一些神经精神症状,其中以抑郁和妄想最为突出。更年期女性中抑郁症的发病率为46%,大部分的患者为轻度。更年期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和妇女体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有关,卵巢功能的衰退也是原因之一。妇女在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出现潮热、出汗、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使许多妇女出现焦虑症状,大多数妇女明显下降,而且由于生殖道萎缩出现痛而惧怕。少数妇女会出现增强,医学上称为“第二次蜜月”。的改变有时会成为嫉妒妄想的来源,部分妇女会怀疑丈夫有外遇而跟踪丈夫,不允许丈夫和别的女性说话,影响丈夫的工作和正常社会交往,甚至造成夫妻反目成仇。加上部分妇女面临退休,难以适应从单位的工作人员转化为家庭妇女的角色,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了;再加上子女也长大成人,离开家庭,所以整日闷闷不乐,对日常生活毫无兴趣。

更年期的干预

虽然更年期抑郁症的症状这么多,但也是有治疗手段的。对更年期抑郁症状较轻的妇女,经过心理治疗及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雌激素可减轻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改善大脑功能,防止泌尿生殖道萎缩,有利于和谐的性生活,长期使用可预防骨质疏松。对较严重的患者,单用雌激素补充治疗还不够,应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伴有焦虑的病人还需加服舒眠香、舒静康等抗焦虑药物。此外,得了更年期抑郁症,女性主动求医固然重要,做丈夫的也应给予妻子一定的理解和宽容,这样才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缓解更年期综合征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由于更年期的产生是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所致,所以更年期症状明显时,可以在妇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激素替代疗法,补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当然用药切忌盲目,如果担心药品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可以适量补充能增加雌激素的食物,如乌骨鸡、花粉、蜂蜜等。

常言道“西医长于治,中医善于养”,对于缓解更年期综合征来说,调养胜于治疗。因此更年期综合征的调养需要在补肾的基础上,佐以疏肝理气、滋养心神、健脾化痰的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心理调节和行为调节也是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重要方法。

女性患更年期综合征,主要是由于下岗、退休或子女成家后赋闲在家无事可做,又缺少感情交流造成的。所以患者自己要找些事情做,增加体育锻炼及社会交往,充实生活内容,不要总待在家里。当陷入深深的苦闷和焦虑之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可以适时到空气清新的室外从事一些合适的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它会唤起人的满意感和愉。有趣的工作也会中和不良情绪产生的恶果,并会大大提高乐观情绪的储备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陷于痛苦时,乐观情绪就会发生作用,使人不至于过度郁闷。

在心理最艰难的时候,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中去陶冶,从大自然中找到慰藉。烦闷时与家人或密友去户外散步是很有益的活动。

易怒、发脾气是更年期到来的前兆,女性在这些现象出现之时就该提醒自己要注意,经常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什么怨气,应该提醒自己这是更年期的表现,不要随着自己的性子,乱发脾气。尤其不能用发怒这种火上浇油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积怒和烦闷。要彻底倾诉心底里的郁结,倾诉是治愈忧郁悲伤的良方。当遇到烦恼和不顺心的事后,不可以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在心底,而应当将这些烦恼向信赖、头脑冷静的人倾诉。如没有合适的对象,还可以自言自语地进行自我倾诉。对不良情绪有效地化解,正是更年期综合征的良好预防药。

第2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汉口新华下路9-1号 邮政编码:430015)

在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依法行政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社会契约论和自由放任主义学说。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是人类缔结的社会契约的产物。这份社会契约规定了国家设立、存在的宗旨是保护社会个体的天赋权利与自由。因此,国家权力除了保护社会个体的权利与自由之外,别无它用,不能越雷池一步。在这样的思想学说指导下,“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就成为政府执政的理念,社会奉行“适者生存”法则,为充分发挥个体自由竞争的能力,国家在社会生活中只扮演着一个“守夜人”的角色,此时的国家被称为“夜警式”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20世纪后,从德国《魏玛宪法》的制定开始,人们逐渐否认个人主义的极端化,强调国家对个人生存权的保障。国家对人民的生存照顾之则日益受到重视,国家逐渐向“福利型”国家发展。人们对行政权的主动作为产生了强烈的期待。此时,“能提供最好服务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已成为政府行政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政府再也不是过去的无为而治的守夜人,而是较多地规定了国家对个人的照顾义务,“从摇篮到坟墓,都有行政权在作用”。

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集中体现了现代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了现代政府作为“福利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具体表现在:

一、现代政府是有限的政府而非全能的政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发挥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等作用,其结果是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行政许可法》第十三条规定了四项不必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通过以上四种方式可以规范的,都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这充分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和权力的行使应当是有限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的作用是为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服务,解决市场机制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现代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的政府而不能是一个“保姆式”的政府。

二、现代政府是法治的政府而非人治的政府

长期以来,一些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片面地认为政府就是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约束相对人行为的,把行使权力当作政府唯一的存在方式,忘记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于是,实践中不断出现争夺审批权、处罚权、强制权、收费权等现象,也产生了漠视相对人权利的各种官僚主义。为防止行政机关借行政许可争权夺利,在行政许可权的设定上,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比行政处罚法更加严格,它排除了国务院部委规章设定行政许可的可能性,规定只有省一级人民政府的规章能设定行政许可,剥夺了较大市政府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利。这是行政许可法的重要贡献,也是现代政府依法行政的充分体现。

三、现代政府是服务型政府而非管理型政府

传统的行政理念是“政府中心主义”,它简单地将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对立起来,以为双方只是管制与服从的关系,习惯于“管”字当头,“罚”字殿后。现代政府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职能已经发生改变,即政府的职能主要是给付职能或者称之为服务职能。行政许可法把便民、高效作为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体现出浓重的亲民、便民的服务色彩。它规定行政许可既可以由相对人自己提出,也可以委托人提出;规定可以用现代化手段提出申请;规定行政许可申请书文本应又行政机关免费提供,行政机关应将行政许可的办事程序公开公示等,体现出“服务是政府的天职”、“管理就是服务”的现代政府理念。

四、现代政府是公开透明的政府而非神秘型的政府

信息公开、透明正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的行为准则和目标。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运作的主体、依据、程序是公开的;行政权力运作的过程是开放的,公众可以依法参与。行政许可法将公开、透明问题由道德自律转变为法律强制,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申请、受理程序,审查、决定程序,听证程序。并规定起草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应当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保证行政许可的设定公开透明。对已经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同样规定有定期评价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保障公民对行政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了政府行政措施的公开透明。

五、现代政府是诚信的政府而非无信的政府

诚信是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设社会信用,首先政府要讲信用。如果政府在决策上随意性大,甚至出尔反尔,其结果不仅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损害行政效率,影响政府的权威和形象。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行政领域的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行政机关必须做到:一是所的信息必须真实可靠,政策要相对保持稳定,确需变更的要尽可能事先规定过渡期,给百姓明确的预期;二是所作的决定、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三是因客观原因,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政策、决定确需改变的,由此给百姓造成财产损失,行政机关要依法予以补偿。

六、现代政府是人本的政府和亲民的政府

第3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提高实效性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我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七年级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

2、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3、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1)读。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2)讲。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3)练。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4)用。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第一,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第二、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第4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一、教育教学方面的做法、不足和改进:

(一)教育教学方面做法:

1、注重教法研究,认真备课、教学。

由于自己是一名年轻的教师,经验尚浅,所以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本人更加认真研究教材,对比教材重难点,做到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特别是做到从不同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注意把自己积累的生活实际问题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从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达到思想品德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灵活运用教材,选做练习册等资料。

在日常备课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把把握课本重难点的情况下,补充适当的生活知识,让学生既有兴趣学也能学得好。

课外练习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挑选好符合最新的课程要求的题目,其他的有选择让学生去做,做到精练有效果。

(二)教育教学方面不足:

1.在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但有时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有时急躁冒进,个别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无动于衷,喜欢拖拉不完成任务,没有找到更具体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

3、在复习中,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划了重点,但是有片面性,个别知识点漏掉了。

(三)教育教学方面改进:

1.在教学中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加强对教材的驾御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主体性更进一步充分发挥出来。

第5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校;知识竞争力;关键要素

1.高校知识竞争力概念的演化路径

我国对高校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且许多成果散见于专家学者的论文著作中。随着竞争力理论的演变与发展,高校竞争力的概念经历了由高校竞争力、高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科技竞争力到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演变过程。

1.1 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是国际竞争力理论形成时期。区域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归结到了人才和科技的竞争,“大学竞争力”一词开始逐步被人们认同并使用。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主要是西方国家的学者,学者们对大学竞争力的关注和探讨,从探寻影响学校竞争力的因素以及提高学校竞争力的方法,扩展到研究学校之间的竞争和跨国、跨洲教育联盟之间的竞争。他们认为高校竞争力表现为一种综合竞争力。其理论研究大多借用竞争力理论的部分研究成果,缺乏与教育理论的整合研究,大部分研究是对高校高竞争力的评估活动。

1.2 核心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末“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引入高等教育,使高校对竞争概念的认识有了质的升华和提高。国内外学者在“核心竞争能力”观念及理论的指导下,重新认识高校的竞争力。这一时期国外学者侧重研究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计划,国内学者则主要研究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方面,形成了能力说、知识资源说等不同的学术观点与流派。

1.3 科技竞争力理论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20世纪90年代末期,许多国家都把提升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简称“科技竞争力”)作为迈向21世纪的首要发展目标及立国战略。政府与高校在科研领域确立了新型的合作关系,政府从扩建政府实验室转向通过合同的形式资助大学从事科研活动,政府的科技政策成为影响各国高校科技活动的主要因素,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得到确认。这一时期,研究型大学建设及其成果大量涌现,大学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开始出现。

1.4 区域知识竞争力理论时期的高校竞争力(21世初纪至今)

21世纪初,随着美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提出,各国知识产权战略相继出台,2002年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简称RHA)提出了“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进入“区域知识竞争力”研究阶段并了“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随后,著名的国家竞争力评价报告——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世界竞争力年鉴》分别根据RHA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对其“知识能力”指标进行了修正。国内外以知识创新理论及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知识竞争力理论开始形成,知识创新和知识高效应用成为知识竞争力的核心标志。

这一时期,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高校的知识创新和转化能力已成为高校竞争力的关键。国内外的创新指标体系中无一不将“高等教育及其研发与转化”作为衡量其国家知识创新能力的基本指标。高校知识竞争力的概念由此提出:高校知识竞争力,是指在知识社会中,一定区域内的高等学校创造新的想法、思想、程序和产品,并且把它们转化为经济价值和财富的生产力和能力。

2.高校知识竞争力的研究内容评述

2.1 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主要观点

国外学者认为,影响高校竞争力评价的关键要素是“大学精神”与“学术声誉”。

国内学者对影响高校竞争力关键要素的观点主要基于核心竞争力理念,大多指研究型大学,要素构成呈现多元化。主要包括:学生素质、师资队伍、科研活动;学科建设[1];学科研究方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学科关键实验设备和学科运行机制。[22]

办学资金、知名度和美誉度、科研成果和毕业生、办学方向和办学能力、人的因素、内部管理体制与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素质。[2]

2.2 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

大学竞争力评价始于美国。早在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开始对美国大学进行评估与排名,至今已有本科生教育评价扩展与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评价,它排行目的是为学生和家长挑选大学来设置指标和相应的权重,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排行榜。此外影响力较大的评价体系还有:英国的《泰晤士报》[3]自1986年开始公布英国高等学校分学科排名的排行榜,以后每年都推出相应的大学排行榜,将大学按质量高低进行排队,这个排行榜现被称为优秀大学指南。《泰晤士报》大学排名根据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每年都对排名指标体系作出调整。《泰晤士报》这一大学指南在公布院校排名结果时,不但要对每一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而且还要对计算结果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加拿大的时事杂志《麦克林》从1991年起开始每年对加拿大的各大高校的教学科研业绩进行评估,然后加以排名。每年该排名榜都不断对评估项目进行修订,尽量使其数量化。《麦克林》[4]评价体系评价各大高校指标主要根据各所学校在学生概况、课堂、师资、财务状况、图书馆、声誉六个大指标来评估其教学科研业绩并进行名次排列。

第6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中图分类号]R749.4+2[文献表示码]B[文章编号]

更年期是妇女自生育期逐渐到无生育能力的一段过渡时期[1],更年期妇女卵泡数目减少,剩余卵泡对下丘脑垂体激素缺乏反应,使卵泡不能正常成熟和排卵,排卵周期减少。临床上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或停经2~3个月,继而发生大量子宫出血,或淋漓不净,经期延长,或月经突然停止。绝经是更年期的主要特征,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进一步下降,全身各器官系统都将发生改变。

1 常见症状

(1)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潮热、出汗、心绞痛等。(2)精神性改变。如头痛、失眠、情绪改变、易怒、抑郁、无、恐惧等。(3)与代谢有关的改变。如老年性阴道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皮肤萎缩、萎缩、骨质疏松、关节病变等。

上述诸多症状真正由于雌激素缺乏而引起的只有两类:(1)早期症状为潮热、出汗、萎缩性阴道炎。(2)晚期症状为影响脏器的代谢改变,如骨质疏松症及心血管病变。其它症状则属于综合性因素影响的结果,诸如与文化教育、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社会环境、工作、婚姻、经济状况等相关。

2 更年期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焦虑心理

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休养环境,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使病人感到家的温暖。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要强,与患者沟通技巧熟练,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病人讲解有关更年期身体各部位的生理特征。

2.1.2悲观心理

耐心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病人正确认识更年期的心身反应,认识到更年期的到来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正确对待更年期的某些生理和心理变化,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出现了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症状都应主动求医,积极配合治疗,以防生理症状和心理症状相互影响。提高自己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

2.1.3敏感多疑

由于患者的敏感多疑,这类患者对疾病惧怕,坚信自己有病而且很严重,护理上应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解释和安慰,要特别注意态度和蔼,有问必答,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了解,消除顾虑,配合治疗。所以,要注意语言艺术,在与病人交谈或解答病人提问时,避免使用让病人难以理解的成语、方言、比喻和医学术语,更不要使用容易让病人误解的简单语言。

2.1.4烦躁心理

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为患者创造轻松的恢复环境。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引导患者找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及克服技能,以正确的方式宣泄自己的心理压力,缓解疾病的痛苦。主动倾听病人提出的问题,及时消除误会。

2.2 症状护理

2.2.1血管收缩失调的症状及护理血管收缩失调表现为潮热、多汗,应提醒患者衣、被冷暖要适度,发热、出汗时切不可过度减衣去被、冲凉,待症状消失后要立即加衣增被,内衣要经常更换,室内宜清静,空气要新鲜,光线勿过强。

2.2.2神经症状及护理患者情绪失控,易激动掉泪、多疑、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心、丧失生活勇气等,对此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耐心给患者解释更年期生产的原因及所服药物效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更年期,解除思想顾虑。

2.2.3生殖泌尿系统的症状及护理患者子宫阴道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可出现痛,尿道及膀胱萎缩而易出现尿频、尿失禁及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所以要严禁,保持阴道清洁,温水洗浴,内裤勤换洗并于阳光下曝晒。

2.2.4 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及护理有些妇女会有心慌、心律失常、心电图可有缺血表现,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向患者耐心解释心慌、心悸的原因,可以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使之了解此症状是更年期常见症状,并非冠心病,要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绝对禁烟忌酒,以保护心血管功能。注意情志护理,消除紧张情绪。

2.2.5 皮肤的症状及护理患者皮肤皱纹加深,失去弹性,显得干燥、粗糙、多屑,甚至有瘙痒感,所以要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禁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药物擦洗。因皮肤的触、痛、温觉的浅感觉功能日渐低下,反映衰退,致皮肤对不良刺激防御能力及温度调节能力减退,创伤后皮肤组织再生、愈合缓慢,故应把这些问题告诉患者及家属,避免皮肤冻伤、烧伤,外出行动小心谨慎,以免造成创伤难愈合。

3饮食护理

3.1身体倦怠、容易疲劳时,需要维生素B1

身体倦怠,无精打采,容易疲劳,这种更年期症状多和缺乏维生素B1有关。因为维生素B1不足,能量代谢就不顺畅,身体就会觉得倦怠,容易疲劳。另外维生素B,也是维持脑神经细胞正常运作所必需的,如果缺乏,就会心情抑郁、情绪烦躁等症状。因此,建议更年期饮食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类的食品,一般都有消除疲劳的效果。

3.2总是烦躁不安,也许是钙质不足

更年期因骨骼中钙流失较严重,易患骨质疏松症,应注意补充钙。其实钙质不只是起到使骨骼结实的作用,还可以调节神经兴奋。因此,如果血液中钙质不足,人就容易烦躁不安。更年期女性如果总是烦躁的话,可能维生素C也有些缺乏。因为缺乏维生素C,会使人难以承受压力,容易烦躁。更年期饮食中应该积极摄取钙质和维生素C。

3.3夜里失眠,可以吃香蕉、喝牛奶

有一种叫做色氨酸的物质具有催眠作用。这种物质在脑中可以转化成使大脑机能稳定的成分,抑制兴奋,使人容易入睡。香蕉、牛奶及杏等树木果实中都含有大量的这种物质。

3.4手发麻,应该多摄取改善血液循环的维生素E和B[2]

手如果有发麻的感觉,可能患有神经痛之类的疾病,最好做一下检查。如果没有特别的疾病,可以有意识地在更年期饮食中多摄入一些维生素E和B1。如果手,特别是手指血液循环不好,维生素E比较有效;如果是末梢神经异常,维生素B1比较有效。如果手浮肿,感觉麻木,减少盐分摄取量会有所好转。不过有必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浮肿。

3.5如果贫血造成气喘和心悸,多吃富含铁的食品

稍微走路多一些,或上几级台阶,就觉得气喘、心悸,这种情况也可能是贫血的缘故。因为更年期生理不调,有的人月经量增加,或月经长时间不停,就有可能造成贫血。这样产生的贫血叫做缺铁性贫血,是由于制造血液中红细胞的铁元素含量不足的缘故。

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致使一部分患者更年期提前到来,这样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队伍越来越大,症状复杂多样,轻重不一。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对更年期的知识充分了解,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更年期是女性的生理过程,解除心理问题,消除无谓的恐惧和焦虑,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朋友、家人、同事关系融洽、能互相理解,顺利渡过更年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7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关键词:企业软实力 内涵 特征

问题提出

“软实力”的概念诞生于国际关系领域。“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约瑟夫奈,2005)。自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 世纪90 年代初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这一概念并不断地著书立说对其进行补充、扩展和完善以来,“软实力”的概念日渐清晰而科学,“软实力”作为一种理论日渐为人们所认可。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软实力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其重要价值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也从国际关系以及国家竞争战略等领域延伸到商业和个人等领域。

企业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一)国内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

对于企业软实力,国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学者在引进软实力概念后,将其运用到企业领域。从此,企业软实力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国内的学术论文和官方的报刊杂志中。关于究竟什么是企业软实力,部分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其定义如下:

王洪亮(2007)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承受力与适应力、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权威力与亲和力。曾德国(2005)将soft power译成软权力,并将软权力定义为企业领导者通过吸引下属而不是通过威胁和收买达到领导者所期望的目的的能力。高昆(2006)把企业软实力定义为一种制度化的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谢祖墀(2007)表示: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来支持企业发展的能力。

韩勃和江庆勇(2009)认为,所谓企业软实力,是指企业发展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过程,或者说,是企业直接诉诸心灵,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力以达到企业目的的能力。黄国群、徐金发等(2008)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郝鸿毅(2008)则把企业软实力界定为:是建立在企业硬实力基础上的影响利益相关者及其他社会客体,并使其认同、接受、支持自己,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不可或缺的非物质力量,是企业硬实力有效放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二)企业软实力概念解析

从以上学者们们的定义来看,他们捕捉到了企业实力中“软”的一面,触及到了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和本质属性。从总体上看,以上定义都强调企业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并能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企业软实力进行研究,促进了软实力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谢祖墀强调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能力;韩勃和江庆勇则强调从内向和外向两个维度对企业软实力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黄国群、徐金发、姜涛、郗河等把企业软实力对利益相关者等客体的吸引、影响以及市场目标等行为联系起来,比较接近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要求;而郝鸿毅则把软实力、硬实力和其目的结合起来,把企业软实力的整体性与要素结合起来,强调吸引、影响与价值认同,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比较好的企业软实力定义,也是最接近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要求的定义。但以上部分研究也存在对企业软实力的内涵把握欠准确,习惯于从自己现实生活的直观感觉出发,或者基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企业软实力。本文认为,企业软实力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企业硬实力基础上,能够有效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及其他社会客体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分析

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和以上企业软实力的定义知道,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体系,如果说企业硬实力是有形的、可见的物化因素,例如资本、技术、装备、土地等生产要素,那么企业软实力就应该是无形的、不可见的非物化因素,例如体现在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创新、品牌等方面的要素。从这一理解出发,对企业软实力的内涵不难理解。企业软实力内涵研究的部分代表人物、著作或文章及主要观点如表1所示。

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行业、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运用不同的方法,论及到企业软实力的内涵。他们都承认企业软实力的非物质性,都承认企业软实力是以硬实力为基础并依托软实力资源而存在。他们大都采用列举法把企业运营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企业软实力资源并试图用软实力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但就整体而言,企业软实力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前范式阶段”或者说研究的“初级阶段”,对企业软实力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企业软实力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

首先,部分学者把企业软实力等同于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软实力资源,把资源和实力混在一起,把软实力外在表现与软实力本身混为一起,出现了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例如把软实力所依托的资源要素,与真正的企业软实力,例如影响力、吸引力、亲和力、向心力并列提出,造成概念上的模糊与混乱;把企业软实力等同于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企业形象等这些软实力所依托的资源;个别学者甚至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指企业文化,其次,个别学者对企业软实力与企业能力、企业竞争力、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未能做出明确说明和澄清,甚至将其混为一谈。

(二)系统性和概括性不强

对于企业软实力,许多人都是采取列举其构成要素的方式,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概括性。例如有的学者罗列了一大堆企业软实力的要素,但缺乏系统的梳理、归纳和概括。企业软实力的资源要素有组织模式、行为规范、价值理念、服务理念、管理科学、创新能力、企业文化、信誉、品牌、战略、社会公信度、社会责任、企业和谐指数、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等,这些要素应有尽有、举不胜举,如果不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就会产生混乱。

(三)缺乏内在逻辑性

采取列举其构成要素的方式,分析企业软实力清晰可见,但往往容易忽视其内在的逻辑性,忽视各种软实力要素之间的关系。例如有的学者将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并列提出,但是价值理念从属于企业文化,企业价值理念本身就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企业行为规范要么存在于文化之中要么存在于制度之中,因此可以用企业文化或者制度来替代它;有学者把企业的社会声誉与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社会责任、品牌并列,企业的社会声誉反映了社会对企业的文化、管理、社会责任、品牌等方面的综合认知与感受,把社会声誉作为企业软实力的整体指标无可厚非,但将它与企业文化、管理能力、社会责任、品牌并列却有待商榷。

企业软实力的主要特征

目前,对于应把什么东西归于企业软实力、什么东西不归于企业软实力的范畴,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评判体系。要深刻、准确地把握企业软实力的内涵,除了结合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对以上提及的材料和要素进行充分分析、梳理、归纳、概括和整合外,还必须对企业软实力的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一般来说,企业软实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非物质性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体系,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力量。同时,企业软实力的非物质性还体现在其对资源和硬实力的依附和依赖。企业软实力必须建立在企业硬实力的基础之上,它依赖于各种资源和要素而存在和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必须首先占有一定资源,只有通过资源占有使自身硬实力获得一定积累,企业才有可能获得内部的凝聚力、创新力、责任力等软实力并向外辐射和传播,进而形成对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同化力等软实力。企业资源特别是各种软资源和硬实力是企业软实力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离开了各种资源,没有硬实力的匹配,企业软实力无法存在或持续。

(二)价值性

软实力是一种资本或者资产,它具有价值,企业对软实力进行投资,可获得价值的回报。企业对软实力进行投资,能够对企业整个价值链产生独特的拉动和放大作用。企业软实力的价值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企业内部,企业软实力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造价值,企业软实力能为企业创造超过同行业平均利润的超值利润和价值,并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第二,在企业外部,企业软实力能实现企业对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能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使产品和服务具有顾客认可的实用价值,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企业软实力在给用户创造价值方面具有核心地位,特别有助于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当然,用户价值除了体现在核心价值上外,还应包括企业对用户价值的维护、增值和创新,创新是资源整合的灵魂,价值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高形态(邓正红,2009)。

(三)独特性

独特性又称“异质性”。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的实力。企业软实力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它是解释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作为特定企业的个性化产物,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在其长期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实践中,以独特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它不仅与企业独特的技能与战略等技术特性高度相关,还与企业的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创新、战略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掌握而轻易复制,更难进行市场交易。企业软实力的独特性或曰异质性,不仅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效率差异、收益差别与发展潜力。

(四)难以复制性

企业软实力的独特性,决定了企业软实力具有不可模仿、难以复制性和难以被替代的特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既包括资本、技术、装备、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组成的硬实力,也包括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社会责任、品牌、服务、创新、战略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硬实力的获取非常容易,但要复制一个企业的文化、管理模式、社会责任、品牌和服务、创新等资源则非常困难,而企业软实力是以这些要素或资源为载体的,要模仿和复制则是难上加难。同时,企业软实力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它内在或内化于企业,与企业相伴而生,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性,是支持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尽管其它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其本质难以模仿和复制。

(五)辐射性

辐射性也称“传导性”或者“延展性”。企业软实力是可以感知的潜在的隐性力量,它重在一个“软”字,这种软的力量具有超强的扩张性、传导性、辐射性和传播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企业软实力有向核心竞争能力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最终产品辐射和延展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为企业衍生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不断满足客户的当前和潜在需求。这种需求可使企业能够在原有的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不一定需要在软实力的每个方向上平均用力,而只需要强调软实力的某些或者某个维度就可以(韩勃、江庆勇,2009)。而且企业也可围绕软实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企业软实力的辐射性或延展性,向新的领域积极开拓,通过创新获取市场领域和持续竞争优势。

(六)动态性

企业软实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其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企业的软实力并非一成不变,它与一定时期的企业资源和硬实力等变量高度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改变以及企业资源和硬实力的变化,企业软实力也必然发生动态演变。企业软实力是在企业获取和占有资源并使自身硬实力获得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具有动态性。企业若想长久保持强大的软实力优势,就必须对其进行持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要根据产业的发展方向、管理的更新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软硬资源的发展状况,对企业的软硬资源重新进行集成与整合、与时俱进、动态调整。

结论

企业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实力体系,它建立在企业硬实力的基础之上并依托硬软实力资源而存在,与利益相关者及其他社会客体有关联,它强调吸引、影响与价值认同,强调可持续发展。从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以及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到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的正式提出,“软实力”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而作为“软实力”从宏观的国际关系领域向微观的商业和个人领域延伸的企业“软实力”也将经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目前,尽管企业软实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研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但是结合约瑟夫奈的“软实力”以及企业软实力的概念内涵,从企业软实力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出发,准确把握企业软实力的非物质性、价值性、独特性、难以复制性、辐射性和动态性等主要特征,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准确地把握企业“软实力”。

综上,从资源角度看,企业软实力是一种相对于硬实力而言无形的、非物化的、依赖于资源载体而存在的能力;从企业角度看,企业软实力是具有吸引和影响利益相关者及其他社会客体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具有打开潜在市场、拓展行业领域等功能;从竞争角度看,企业软实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顾客和用户角度看,企业软实力有助于实现顾客和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价值。因此必须结合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思想,从企业软实力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出发,认识和把握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帮助企业发现、培育、巩固、提升软实力,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软力量[M].东方出版社,2005

2.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王洪亮.企业软实力之我见[J].中国文化报,2007.12

4.曾德国.软权力——企业基业长青的9个潜原则[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5.高昆.软实力——企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J].上海商业,2006(6)

6.谢祖墀.方向:中国企业应该学习什么[M].东方出版社,2007

7.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M].人民出版社,2009

8.黄国群,徐金发等.企业软实力的内涵、形成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J]. 软科学,2008(2)

第8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关键词:年龄分类 特征分类器 支持向量机

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025-02

人脸包含的丰富的信息,如身份、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基于特征分类器的研究与优化的人脸年龄估计的研究,无论是对实用价值还是科学意义都很重要。1990年以来,涌现出很多技术方法,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到各种期刊杂志,1994年Kwon和Lobo所发表的论文[1]是这方面最早的研究论文,但是2002年Lanitis的研究[2]才能算的上真正意义的研究这个领域。年龄问题也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王俊艳,苏大光等[3]人通过多尺度主动形状模型(ASM)自动获取特征点标注得到相应坐标等实现对年龄的估计,这需要多幅不同年龄段进行训练,而采集这样一个人脸库比较困难。

由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这里我们主要对特征分类器的优化结合着人类年龄成长的规律划分为5个年龄段来分析: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老年。

1 人脸纹理特征提取

1.1 人脸图像预处理

该文选用的是FG-NET标准人脸库,这些图片都是通过旧相片扫描得到需要预处理。该文主要通过人脸检测、灰度化处理、几何归一化对原始图片进行处理。最终结果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处理之后的图像摒除了衣领、头发、背景等的干扰,图像姿态归一化,几何归一化,并且补偿了光照不均带来的影响,图像细节变得更加清晰。

1.2 人脸年龄特征提取

(1)建立主动外观模型。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脸型轮廓和纹理都会发生变化。主动外观模型AAM算法主要包含模型的建立和模型的匹配两个过程,包括建立形状模型、纹理模型和组合模型三个部分。

先按相同顺序手动在人脸图片上选择68个特征点,接着采用Procrustes分析法[4]使所有的形状向量对齐到统一的坐标中,接着建立AAM的形状建模,通过PCA主特征提取,任意一个人脸形状向量可以表示为式(1)所示。

其中S0表示平均形状,Pi表示对应个特征值的特征向量,bs表示形状参数。

将平均形状的特征点的人脸图像进行Delaunay三角化[5],利用分段线性仿射方法将人脸形状区域内的皮肤纹理信息映射到基准模板形状网格中,进行一致的纹理采样就可以获得归一化处理后的人脸皮肤纹理样本数据;最后通过PCA分析,实现对皮肤纹理的建模如式(2)所示。

其中A0(X)表示平均纹理向量,Pg表示维的纹理特征向量,bg表示时纹理特征参数。

由于形状特征参数是用坐标集合度量的,而纹理特征参数是用像素灰度集合度量的,他俩不能直接进行组合,而所以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权重组合到一起,建立组合外观模型。对人脸图片组合外观模型如图2所示。

(2)局部二值提取。

局部二值模式LBP由Ojala[6]首先提出,是一种有效的纹理提取算子。本文采8邻域的LBP算子提取纹理特征。设中心灰度值为gc,周围8个像素点灰度值为gi,其LBP计算过程为(3)式。

对一副人脸图片提取其LBP特征以后,得到的LBP特征必须是一副人脸图片,上面记录着每个像素点的LBP值,提取效果如图3所示。

接着进行分块直方图统计,关于分块的具体分法没有统一的要求,本文以人脸分为3×2块为例,图像的每个区域的LBP直方图定义如式(5)所示。

2 人脸年龄分类器设计

2.1 典型特征分类器选用

支持向量机SVM分类,针对有线训练样本,可以寻求的最好中和结果在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之间。通过非线性变换将输入空间变换到一个高维空间,求取一个最优的超平面作为决策面,使得正样本和负样本之间的隔离边缘被最大化。

2.2 核函数的选择与分类

该文选用RBF核函数,关于其参数的优化选取,本文具体方法为:本文中的范围设置在[2-10,27],的范围设置在[2-10,23],步距均为0.1。本文将搜索范围分为两级,先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粗网格搜索,如果最小的对应多组,就选取搜索到的第一组参数作为最优参数;接着不断缩小参数递增步长的方式,利用传统的细网格搜索来确定最优参数。

常用的级联方式有:“多级分层”分类器、“一对多”分类器以及“一对一”分类器。对于一个类分类问题,对比如表1所示

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采用“一对一”多分类,需要构造个判别函数,选择其所对应的向量作为训练样本,然后得到10个训练结果,采取投票的形式,然后得到一组结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该文对特征分类器的研究与优化,经过网格搜索的交叉验证后,本文参数取2.8384,取0.0323时,识别率最高,而且训练和识别速度也比较快。本文在每一个年龄组类别中选择100个样本进行测试。

(1)AAM形状和纹理模型。

这组实验主要针对形状和纹理特性,将形状向量参数和纹理向量参数降维后利用权值进行融合,结果如表2所示。

(2)LBP-AAM形状和纹理模型。

这组提取LBP-AAM组合外观模型通过PCA降维后,分类的结果如表3所示。

3.2 实验分析

通过表2和表3数据比较,整体年龄段的分类都得到了提高。对于AAM组合外观模型能提取脸部的形状和纹理信息,由于人脸包含的信息太多,简单的全局特征如全局形状或纹理特征,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人脸的年龄特征,仅是将全局的形状特征与纹理特征组合。而且AAM纹理特征对光照敏感,只是用图像的亮度,不能很好的反应图像深层次的信息,也不能很好的描述脸部的纹理信息,所以缺少足够的脸部纹理信息。而LBP直方图纹理特征的提取简单高效,所以我们最后用LBP直方图特征与AAM组合模型结合建立LBP-AAM模型,整体年龄段的分类都得到了提高。

该文通过两组实验来优化特征分类器,提高了分类准确率,但是总是有不足,每一组分类都有一定的误分类,其原因总结如下:该文用的是FG-NET标准人脸库,当中有的表情过于夸张或者侧脸超过一定角度等;实验中每组实验训练和测试样本均含有男女图片,女性由于化妆等原因,对提取特征带来影响;本实验用的网格搜索法,为了节省搜索的时间,这个过程也会忽略掉一些年龄特征,对分类准确率带来影响

4 结语

该文通过实验得出用LBP提取分块直方图特征,用AAM提取形状和纹理特征,最后用LBP-AAM进行特征提取进行训练和分类,通过实验比较得出组合模型比用单一局部纹理特征提取分类准确率高,实验显示本文提出的优化的特征分类器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但是由于年龄分类的复杂性和选择的样本原因,以及本文采用的实验算法等原因,实验总是有一些误分类。

参考文献

[1] Y.H.Kwon,and N.V.Lobo.Age classification from facial images[C]//Proceeding of IEEE Conf.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Seattle, Washington,U.S.A,1994:762-767.

[2] Lanitis A,Taylor CJ,Cootes TF.Toward automatic simulation of aging effects on face images [J].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2002,24(4):442-455.

[3] 王俊艳,苏光大,林行刚.人脸图像年龄估计[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4):526-529.

[4] 杜克勤.Procrustes问题的若干研究[D].浙江大学,2005.

第9篇:正念的奇迹范文

    1.观点聚讼及其评析

    情节在我国刑事立法领域的使用范围之广泛,以及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之大、地位之突出是令世界其他国家刑法叹为观止的。据笔者统计,1979年《刑法》中出现的“情节”二字有68处,而1997年《刑法》中出现的“情节”有293处之多。如果再加上各种附属刑法、补充规定(刑法修正案)以及立法司法解释等,“情节”更是不计其数。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的表述,我国刑法学界一般称之为犯罪情节。而对于什么是犯罪情节,在我国刑法学界则众说纷纭、表述不一,甚至几乎找不到相同的关于犯罪情节的概念,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归纳概括起来,代表性的观点如:

    比较早的对犯罪情节的理解是通过列举的方式对犯罪情节进行界定的,例如,有的学者就认为,所谓情节,是指案件的具体情况,犯罪者的动机、手段、过程、结果等。还有的表述为:所谓情节,是犯罪情节的简称,是指犯罪过程中的各种事实情况;情节,指的是事物存在与变化的情状与环节。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情节即是指犯罪存在与变化的情状与环节;刑法中的情节是与行为的整个过程和整个事实相联系着的,表现行为的性质和程度的各种事实、事件、或者情况;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指刑法规定或者认可的体现行为人主观恶性或者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影响定罪量刑的主客观情况。类似的表述还有,刑法意义上的情节,是指依据刑法规定,被认为体现行为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主观危险性,足以影响罪刑关系的各种事实等等。足有9种之多。

    2.情节概念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要正确界定我国刑法中的情节的概念,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否与刑事案件中的情节相同。刑事案件中的情节,是刑事案件发展的事实范畴,但是并非所有刑事案件中的情节都是应当被纳入到刑法中的情节领域中来,刑法中的情节虽然笔者不主张其绝对意义上的法定性,但是并不否认其与刑事法律或者刑事政策的对应性和关联性。因此,只有那些对定罪量刑甚至行刑有影响的案件事实情节才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因此,在对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概念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不能将其与刑事案件中的情节混同。

    其次,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否必须是刑事法律规定。我们认为,情节与刑事法律相关联,而且绝大多数情节也都是在刑法总则或者分则中规定的,例如,《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是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第61条规定的:“对于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处罚”。在刑法分则中关于情节的规定就更多,这些情节规定,有的影响定罪,例如,《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260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再次,情节是否包含了行为客观危害性和行为人人身危险性的程度。犯罪情节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我们认为,情节同时还反映出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程度。不同的犯罪情节,反映出不同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在影响定罪的场合,就是情节所反映的社会危害性的量的积累达到了质变,而在影响量刑的场合,是使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得以贯彻的立法和司法体现。

    最后,情节是否包含行刑情节问题。现行刑法主要解决的是定罪量刑的问题,而对于刑事执行问题涉及较少。而刑法中的刑罚执行制度,例如减刑、假释等制度的设立,在事实上是考虑了行刑情节的问题,因为减刑、假释和缓刑等制度的具体适用必须考虑行为人犯罪时候所造成的实际社会危害性以及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问题,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又必须通过具体的犯罪情节来反映,所以刑法中的情节应当包含行刑情节。例如,1997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规定,对犯罪时未成年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未成年罪犯能认罪服法,遵守监规,积极参加学习、劳动的,即可视为确有悔改表现予以减刑,其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间隔的时间可以相应缩短。符合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的,可以假释。第14条规定,对老年和身体有残疾(不含自伤致残)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等等。我们认为,对于我国刑法中情节的考察,如果忽略了行刑情节,那么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周延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是指刑法规定的或者基于刑事政策的考虑对定罪、量刑或者行刑产生影响并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各种主客观事实。

    二、我国刑法中情节的基本特征

    1.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应当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首先,这些情节因素有的是物质性,可以被感知的或者具体计算的,例如犯罪数额和数量问题,被害人的物质性损害结果等等;其次,有些情节因素不具有可量化性,具有抽象性,要凭借综合因素判断,例如犯罪时间、地点、手段方法等等,这些情节在具体案件中也具有客观性,因为特定的犯罪只能存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但是,就一般意义而言,这些因素又具有可变性;再次,有些情节因素存在于人的主观方面,具有主观性,例如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犯罪以后的具体表现及其认罪态度等等,这些主观性的情节反映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对定罪量刑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社会危害性与人身危险性及其程度的统一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尤其定罪情节,在某些犯罪中应当是被认为是犯罪构成的特殊要件而存在的,因为在我国刑法典中有很多犯罪除了应当具备基本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外,还要具备“情节严重”或者“情节恶劣”作为其构成要件的补充要件,因此,此时的犯罪情节当然就具备了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统一性特征。还有的学者认为,犯罪包括已然之罪和未然之罪,刑事责任不仅应针对已然之罪,还应包括未然之罪,作为已然之罪内容的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作为未然之罪的内容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有失偏颇,因为无论是已然之罪,还是未然之罪,都应当体现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否定论者认为,按照“应受惩罚的是行为,而惩罚的是行为人”的原理,“应受惩罚的是行为”是指定罪对象只能是行为,其评价的核心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责任之所以能够产生,就在于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了犯罪的程度。“惩罚的是行为人”是指刑罚适用的对象是犯罪人,犯罪人是刑罚的承担者,其评价的核心是人身危险性,适用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人再次犯罪。因此,人身危险性只能是量刑的根据,而不能与社会危害性并列为定罪根据。我们认为该种观点本身与犯罪情节是否体现行为人人身危险性并不矛盾,其核心部分是否认定罪情节不反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而量刑情节应当是反映的,而无论是量刑情节还是定罪情节均属于情节范畴。但需要说明的是,定罪情节应当也反映出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例如,对于盗窃罪中的数额要求反映是盗窃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但是审理盗窃案件,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认定盗窃罪的情节,1997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一)盗窃公私财物接近“数额较大”的起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1)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2)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3)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二)盗窃公私财物虽已达到“数额较大”的起点,但情节轻微,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作为犯罪处理:(1)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的;(2)全部退赃、退赔的;(3)主动投案的;(4)被胁迫参加盗窃活动,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从该司法解释可以看出,人身危险性应当是在定罪中也起到应有的作用的。此外,在认定情节是否恶劣或者情节是否严重的时候,人身危险性当然是题中应有之意。

    3.法定性与酌定性的统一

    我国刑法中情节的法定性应当是肯定的,但是有人把情节的法定性唯一化,即认为情节只能是法定的,不能有其他的形式。例如,有的认为,刑法意义上的情节,都应当是法定的,酌定情节是概括性的、笼统法定情节。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只是考虑到犯罪现象的情状万千,才因立法技术的需要,对有些情节作确定的、具体的、详细的规定;而对另一些情节只能作概括的、原则的、笼统的规定,其具体内容由司法工作人员根据案情斟酌决定。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不妥之处。我国刑法中的情节,对于有些犯罪除了法定的情节对定罪量刑产生影响以外,酌定情节也是存在的。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定罪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酌定情节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主要有:犯罪动机、手段、犯罪的时间、地点等当时的环境和条件、犯罪侵害的对象、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和一贯表现以及在犯罪后的认罪态度等。酌定情节既包括量刑情节,也包括定罪情节。这些酌定情节与法定情节相对应,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可以从刑事政策的立场出发,对行为进行正确的司法评价。

    4.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因为社会各种冲突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立法过程中不可能穷尽所有细节,例如,对于抢夺公私财物,虽然达到规定的“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为刑法第37条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免予刑事处罚:(一)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作案,属于初犯或者被教唆犯罪的;(二)主动投案、全部退赃或者退赔的;(三)被胁迫参加抢夺,没有分赃或者获赃较少的;(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因此,为了保证法律相对的周延性,情节的概括性不可避免,这也是在事实上赋予了司法工作人员必要的自由裁量权的需要。但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平衡性,防止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自由裁量权,有时候立法者通过列举的方式来阐明情节的具体表现形式,或者有权解释的主体通过立法或者司法解释对情节进行细化。所以,我国刑法中的情节,既表现出其概括性特征,又表现出其具体性的特征。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