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

第1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模式构建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231-01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而与之相应的用人单位并没有增加太多,这就导致了大批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就业质量也有所降低。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为学生增加优势。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大多都流于形式化,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职场进行调整,还是传统的课堂指导,且重视度远远不够,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个人,都没有对其投入应有的精力。

一、就业指导的模式构建

1.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在大学的四年期间其实就是一个对自我探索的阶段,从进入大学,学生就在自我考察、自我定位、自我评价中进行着未来的职业探索,从而明确毕业后的初步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该贯穿整个大学期间,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大一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并有初步的职业规划概念;大二要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大三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大四要协助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为学生提供招聘信息、就业咨询和就业指导。

2.全方位化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不仅仅是对职业目标的确定,还应该包含对实现目标所需的素养培训,因为就业指导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现实社会中的上岗就业。

2.1辅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一份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从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来不断完善自己,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2.2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培训平台。大学应该加强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在校内积极开展一些选修课程或是职业技能的竞赛,为大学生的能力培训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做好咨询工作。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往往并不全面,容易形成错误的职业概念。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建立一个对学生开放的就业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以及国家对于就业的政策。

2.4心理辅导。由于大学生一直成长在校园中,对社会、就业没有足够的了解与接触,再加上有些学生心理素质不好,不够自信,在面对就业时内心会出现忧患感和彷徨感,就业指导中心应该设立心理辅导部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精神状况进行了解、开解和指引。

二、实现途径

1.加强就业指导的课程改革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指导课程大多都归于理论化,课程内容枯燥,课堂形式单一,对学生起不到现实中的指导意义,大学生又缺乏兴趣,上课不积极,结果对理论的知识也没有掌握。就业指导应该是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学科,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课程可以设置就业调研环节,让学生走进社会采集就业信息,对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并作出综合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能力,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个体服务,引导其个性化发展。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

就业指导队伍作为就业指导的领导力量,直接影响其模式构建。首先,要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指导队伍应该具有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从全方位去思考就业对自身的重要性,根据自身特点与人生理想去选择职业,而不应仅仅是顺应社会趋势的择业;指导队伍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应该是在充分了解职业的定位与发展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指导,而不能是靠主观臆测或大致推断。为此,指导队伍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探究,并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信息。其次,应做到就业指导队伍的全员化。就业指导专业队伍的人数与可指导时间都是有限的,而大学生的基数与问题数是庞大的,应发动高校专业教师、高校团委、学生会一起投入到就业指导的工作中去,只有高校的各机构都能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才能从整体上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水平。

3.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

大学生的就业最终是靠用人单位实现的,所以大学生的培养一定要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高校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相关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更加专业地为大学做出就业指导。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学生争取尽可能多的企业实习机会。实习是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认识自己,对就业有更清晰的概念,也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4.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绩效评价

就业指导工作的绩效评价直接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反映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的革新和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绩效包括就业率与就业质量,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督促。同时,高校还应该向本校已毕业学生收集评价内容,让大学生从自身就业现状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高校的考核标准。

三、结束语

庞大的人口基数与高等教育的普及使我国大学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在择业就业时很难做到科学理智,如果不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就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时间短,发展进程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高校应该积极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模式,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实用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实现其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诣矗郭如平.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构建[J].人力资源管理,2014(5):294-295.

第2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思考

随着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入改革和扩招,我国大学生数量在近些年中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虽然在改革中降低了学生上大学的门槛,但是却在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在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就达到了727万人,到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又增加到749万人,再创新高,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明显提升。可以说,大学生就业是社会问题,也是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新形势经济环境下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指导问题,帮助大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就成为了各大高校主要工作之一。

一、大学生就业新形势

在最近两年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看,2014年、2015年两年大学生就业数量均突破了700万人口,并且预计在2016年大学生就业人口会接近800万,由于这些巨量的就业人口涌入就业市场,对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各地的就业压力,很多地区的大学生就面临还未就业,先失业的窘境。虽然我国针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就大学生就业出台了多项政策,从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但是当前的就业压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很多国企和一线城市的用人需求明显降低。但在二三线城市中,很多中小型企业对用人需求却呈现上升态势。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就业指导部门已经成为高校固定部门

目前我们几乎所有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帮助这些还未跨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指导他们的就业问题,很多大学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这些机构在毕业季时都会开展大量的就业辅导课程,帮助新毕业生了解最新的就业市场动态,同时辅导毕业生拥有一个正确、切合实际的就业观念。此外,高兴的就业指导部门还有专门的就业辅导软件和若干硬件设备,可以帮助毕业生进行短期的就业培训,在很多的就业指导部中,大学还聘请了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现场对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咨询和解答。很多大学就通过这种方式让无数大学毕业生在进入就业市场时,就做好的充足的准备。目前,这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已经成为了无数高校系统中的固定部门。

(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并不顺利

由于大学毕业生长期都是就业市场的“香馍馍”,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还不很大,但是最近几年就业压力陡然增大,很多高校也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才在短时间内成立就业指导机构,但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当前很多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被那些毕业生所了解,而且目前在毕业生中也存在很多误区,认为与其花时间听指导,还不如多跑几个招聘会,增加自己的面试几率。因此,虽然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就业指导,但是很多学生对此并不重视,认同通过亲身经历的经验更为真实可靠。

三、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不及时

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基本都安排在大四。但是这一期间大学生的精力更多用在写论文和找工作中,很难有时间认真去接受就业培训。很多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其实可以安排在大一、大二期间,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能好规划大学生活和今后的职业生涯。

(二)就业指导人员配置不合理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员大多数都是在校教师或辅导员,真正的社会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非常少,因此提供的就业信息和也很滞后。而且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很多都是缺乏经验的大学辅导员,他们仅仅是根据自身经验给予毕业生指导意见,并不能根据市场需要,从而指导就相对有限。由于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就在最近几年刚刚设立,很多指导员的专业要求并不具体,因此导致当前就业指导员专业背景很杂,这就导致很难对毕业生提供更全面的就业指导帮助。

(三)就业指导方式不全面

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方式还停留在大规模集中指导的方式,缺乏针对个体的具体化指导。虽然这能够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但是毕业生具体的问题却得不到很好的指导。由于每个毕业生的能力和目标都不一致,专业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就业指导方向也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当前就业指导方式不够全面,很多毕业生在接受指导后认为对自身帮助不大,这就说明目前就业指导方式还不够全面。

(四)就业指导内容不完善

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仅仅是就最近两年就业形式进行分析,但学生其实要的不是这些指导,而是能力和面试技巧的指导。毕业生感到就业压力大,是因为本身能力有限,因此就需要进行专门的能力指导。同时,当前就业指导对毕业生心理辅导也不够重视,很多毕业生在投简历中屡屡受挫,最后自信丧失,不敢再尝试。

四、改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策略

(一)实行全程就业指导

建议高校要在学生各个学习阶段就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在基础阶段就能得到基本的职业规划的指导,从而更好的安排学习计划;在毕业前,高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指导计划,指导时间也要同学生答辩、实习活动错开。

(二)提升指导人员配备的科学性

建议高校要聘请更专业的指导人员,提升高校就业指导的权威性。例如聘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员定期来学校进行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最新市场就业动态,了解自身能力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差距,从而可以有针对性提升。同时,高校也要同企业进行合作,尽量为更多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从而使就业指导有更强的实践性。

(三)丰富就业指导方式

建议高校就业指导要采取集体指导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对大学生就业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并对有不同就业指导需求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人知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意见。

(四)完善就业指导内容

建议学校要多向学生介绍最新就业政策,帮助学生了解整个就业市场动态。同时就业指导也要多重视实践性指导,通过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形式提升学生就业的自信心。此外,也可开展模拟培训等方式,建立学生面试的自信心,以便学生在今后求职中应对自如。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吕文.浅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J].超越.2013(08).

第3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合肥 230601)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的就业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一个群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对于当前做好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辅导员如何发挥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Abstract: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increasingly worsening, and graduates employment outlook has gradually changed. Counselors are in contact with a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most closely, and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career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career guidance counselors to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does have significance on the curren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tatu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the employment counselor role orientation in college work, the way to play the role of counselor in the career guidance work and other issues are carried on the corresponding elaboration.

关键词 : 辅导员;大学生就业;就业指导

Key words: counselors;graduate employment;career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262-02

基金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jyxm62。

作者简介:李妍妍(198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现在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任团总支副书记,副科,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0 引言

高等教育改革迅猛,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面对这一新的形势和挑战,各级教育部门在不同层次上采取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特殊群体,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他们熟悉学生的情况,与学生易于沟通且关系密切,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诸多有利条件,应当在当前的就业指导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学生个人的原因。大的社会背景方面: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新技术、新行业的产生使得对于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在改变,而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仍按以前形式,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形,未能与社会需求形成对接。此外,经济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关闭破产等因素导致以市场为主导的双向选择就业模式难以真正到位,这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背景方面的原因[1]。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个体的原因:首先多数大学生只重视书本学习,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市场需求和变化,有的甚至与社会脱节,导致学生毕业时才发现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着差距,动手能力差;其次,部分大学生“等”、“靠”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再次,很多大学生没有看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期望值偏高,没有意识到现在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的阶段,仍然片面地认为自己是“精英”,一味追求大城市和轻松高薪的工作,他们没有准确地定位就业起点;最后,不少大学生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加上有的人就业心理素质很差,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就业的难度[2]。相对而言,由学生个人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可以通过学校的后期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辅导员指导学生改变就业观念,确定就业目标,提升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有着很好的效果。辅导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2 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有利条件[3-5]

辅导员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工作内容涵盖了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有利条件是其他人员所不具备的。

2.1 角色的优势是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先决条件 多数高校的辅导员都是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他们与大学生容易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再加上工作需要,他们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对于学生动态包括心理和实际需求比较了解。辅导员可以凭借这个角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分析就业环境,分享就业经验,使大学生能够准确定位,从而顺利实现就业。

2.2 对学生情况的深入了解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经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发现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制定学习方案,激发学习斗志。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要掌握知识,还应掌握专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调整就业理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2.3 就业指导与常规工作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就业指导的效率 目前,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问题也成为大学生密切关心的话题。就业成功率受求职者个人素质水平、社会用人需求、求职者的个人期望值和自身的职业定位这四个因素的制约。辅导员要在日常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将就业指导穿去,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身能力,遵从社会需要的原则,提升素质,要将就业意识、方法等灌输给学生,加强对就业求职方法、技巧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求发展。这样无论是日常管理工作,还是就业工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多措并举促进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作用

辅导员作为第一线的学生工作者,应结合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特点开展就业工作,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将就业工作内化到辅导员常规工作中去,高校应高度重视,配套扶持就业项目 高校要将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的工作范畴以制度条文的形式明确下来,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指标,通过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辅导员指导学生就业、促进就业的积极性,开展就业工作的先进个人、优秀就业指导老师等评选活动,对于优秀辅导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改变目前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可有可无的状况。同时对一些辅导员牵头的就业和创业项目应重点支持。

3.2 健全学习机制,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素养 辅导员工作资历浅,往往难以胜任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因此,通过健全辅导员的学习机制、丰富辅导员就业指导知识、提升辅导员自身素养,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建议高校面向辅导员多开设就业工作业务培训,每年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定期开展就业工作交流,鼓励获得就业创业资质辅导员成立工作组或者工作室,专门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

3.3 注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职业化 由于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辅导员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这就意味着,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越来越多,以合肥的某高校为例,80%以上的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是六个班以上,都达到300人左右。要想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前提是辅导员要从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分拨出专门的精力。所以学校、院系要为辅导员工作“减负”,或者设立专职辅导员,专门对学生的就业进行职业指导,或是设置班级班主任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指导的效果。

3.4 早做准备,拉外援促进就业 辅导员应鼓励低年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提前去对口单位实习,提前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用人要求有哪些,有意识地培养该方面的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乐观自信的心理,动员毕业班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多请用人单位和毕业不久的学生来做交流,分享面试要点和注意事项,同时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家长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优势,方便家长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提前规划学生就业,使毕业生提早进入社会,促进就业。

3.5 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 已就业的往届毕业生是就业工作中宝贵和丰富的资源,与他们保持联系,进行毕业生调查是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业务能力、单位评价做回访和统计,有助于发现就业趋势和变化,进行信息的传递。既使学生关注了母校的发展,激发他们爱校的热情,也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以及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总之,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加大对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发现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分析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方向,最终使学生顺利就业,以全身心的投入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是每一个高校学生辅导员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婧姗.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新西部,2009,04.

[2]宝艳红.谈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04.

[3]周艳娜.浅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性[J].文教资料,2009,25.

第4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就业信息资源 信息服务

[分类号]G252.6 G647.38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1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630万人,比2009年增加26万人,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毕业生人数增长的幅度很大,但社会所能提供的相应的工作岗位却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离不开就业信息的支持。对于面临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及时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情报职能和教育职能的作用,利用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和现代化的网络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这是信息网络时代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一项全新的要求。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现状

1.1 对就业服务重视不够

虽然近几年高校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服务范围大多还停留在纯粹的“教辅部门”层面上,拥有巨大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设施优势的图书馆很少主动将自身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联系起来。部分图书馆的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就业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事,图书馆与大学生就业关系不大,对就业服务重视不够。的确,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一般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二级院(系)负责,而与图书馆的联系并不紧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传统的就业指导部门,由于其定位和其专业化的人员配置,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是理所当然的。但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演变为以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为标志的服务形态。由于传统计划教育和高校部门设置的缘故,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没有得到重视,高校图书馆的潜在功能尚未全面地体现出来,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这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

1.2 开展就业服务的力度不够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展开了相应的服务,比如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就业文献导读、专题读书会、文献检索课的就业信息专题培训等,但开展就业服务的力度不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图书馆信息渠道开发不足,造成就业信息总量短缺,就业信息来源不足,就业信息的收集、管理与服务始终处于一种滞后的状态,不少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就业资料一般涉及面大多比较窄,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法规、企业名录、辅导资料等,由于与馆藏文献体系不够密切而疏于采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渴求。另外由于宣传不够,实效性的服务手段缺乏,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了解较少,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待深入。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已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我借你还,而应积极开拓服务领域,充分发挥服务职能。图书馆就业信息咨询指导工作的开展符合图书馆发展的这一新理念,是图书馆创新工作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应责无旁贷担负起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任务,因此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努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2.1 高校图书馆拥有良好的硬件环境

随着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深入,硬件设施设备成为评估的硬指标,长期困扰图书馆经费难得到很大的改善,许多高校图书馆借此机会,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增加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变得丰富充实。高校图书馆正在从传统意义下的图书馆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过渡,“虚拟图书”、“无墙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也在逐步成为现实,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等计算机应用系统和专业化数据库广泛应用,Intemet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这些硬件的拥有为图书馆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信息选择。

2.2 网络信息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拥有长期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馆藏体系,同时又拥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信息资源,其科学性、广泛性、系统性是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另外各级各类图书馆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构建了互助的协作关系,能够广泛开展资源共享、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先进的设备和畅通的网络资源,迅速了解就业动态、就业政策、职场现状等信息,避免就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3 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先进技术设备,而且图书馆具备强大的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加工、储存、传播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调控信息流,实现信息资源最优化配置,这源于图书馆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一般来说都具有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特别是他们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搜集、接收能力;信息的选择、识别能力;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信息的整理、加工、综合能力;信息的调研、预测能力;信息的交流、反馈能力等。这样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图书馆能够就某一专题迅速地找寻、组织相关资料,分类加工成不同的数据库,同时,建立信息抽取机制,对于有效信息广泛传播,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信息保障。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做好长期的就业服务工作,首先应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专职部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团队,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渠道,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和途径,让毕业生全面了解自己和社会就业现状,对企业和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调整心态,做出正确选择。

3.1 建立完备的就业文献保障体系

3.1.1 建立就业指导图书阅览室 就业信息是连接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必须做好搜集整理最新就业政策信息、社会需求信息的工作,包括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各级政府制定的就业政策和有关文件精神、人才市场供需形势、毕业生供需等信息。首先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就业文献的购置。图书馆应与各级人事、教育、出版等机构与部门联系,系统地采购同大学生择业与就业有关的书刊资料,包括求

职礼仪、求职心理调节、公务员考试、各行业介绍、中国企业简介等方面的文献资源;还要注重收集非正式出版的一些资料,如政府部门的有关就业政策文件、就业工作会议纪要及总结材料,用人单位的宣传资料,各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义,各种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班的教材等。另外对图书馆现有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图书、报刊等文献集中起来,进行开发利用,专题性收集相关信息,这样无形中给学生清晰地指明了目标,减少阅读的盲目性。建立就业指导阅览室使高校图书馆既可充分开发、利用自己独特的信息资源优势,又可强化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指导和服务工作。因此,建立专题阅览室是图书馆深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扩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

3.1.2 创新信息使用方式,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图书馆应当发挥自身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笔者认为尤其是开发网络数据资源是当前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开发的重要任务。当前的“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中华英才网”、“中国就业网”、“前程无忧网”、“百才招聘网”等许多人才招聘网站,其背后是一个个大型数据库,存储着大量的毕业生、用人单位需求、签约情况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作为图书馆的就业服务机构应创新信息使用方式,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就业信息资源二次开发:①要进行信息筛选。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从这些庞大的数据资源中为毕业生筛选有用的就业信息和毕业生个人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政策,合理配置信息资源。②要进行信息创造。要采用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用活网络数据资源,从新角度、深层次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进行信息创造,从而产生新的信息,通过高效的网络信息渠道及时传递给毕业生,促进其就业。③要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促使就业部门对就业工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绘制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图表,并建立稳定的信息互换机制,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以及根据社会需求提出学校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的合理化建议。

3.2 实行就业指导馆员制

就业指导馆员应充分利用其具有的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一方面主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和交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就业信息的重要性,要在图书馆开展一系列旨在加强对他们掌握就业信息意识的培养和提升的活动,教会他们搜集、整理和传递就业信息的方法,并相应开展各类就业信息知识教育和就业情报分析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指导馆员可以利用掌握的先进方便、快捷的网络工具如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BBS)和网络聊天室等为毕业生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并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前沿信息以及就业政策和就业动态信息。另外,还可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毕业生留言箱,随时倾听毕业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毕业生可在此留言反映需求,提出问题。就业指导馆员对毕业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并根据反馈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图书馆还可采取FAQ方式,将学生经常问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类组织,通过列表上网,提供给毕业生查询。对就业指导网上咨询服务,要重点解答网络搜索、数据库的使用、就业政策、求职者应注意的问题等,加强与学生全方位的沟通交流,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实现图书馆与毕业生用户的良性互动,提高就业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3.3 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培训体系

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培训体系是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的外在扩展。首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全程化、阶段化的指导培训。在新生阶段就要给他们上利用图书馆的导读课,让他们了解本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和馆藏特色、各类型文献的入藏情况、各书库和阅览室的分布、图书的检索和借阅方法、图书馆的服务时间和服务项目等,使新生尽快掌握了解使用图书馆各类资源的方法。其次,利用图书馆所开设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对学生进行文献信息的检索教育,培养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会文献信息检索是提高自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将会在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毕业求职阶段,指导大学生进行求职能力和择业素质的训练,可采取推荐与择业和就业指导有关的文献,如《大学生求职手册》、《大学生就业指南》等,同时开展求职模拟训练,帮助毕业生掌握资料准备、推销自己、语言交谈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就业的自信心和求职技巧,提高择业心理承受能力,以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效率。

3.4 加强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各教学系部紧密联系,做好优化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

第5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in China''s universit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number, not high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o 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Hongkong,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 learned from the experience,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ree stage"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and other recommendations, which has the reference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关键词:就业指导队伍;三级就业指导队伍

Key words: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three level of employment guidance team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23-02

0 引言

我国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中,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设立有明确规定:“高校必须建立并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在办公条件人员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要尽快提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要保证不低于1:500。”但是就目前现状看,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很难达到以上要求。且其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也由于处在起步阶段而较低,通过比较美国、英国、香港、日本等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有助于明确大陆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方向,加快建设步伐。

1 我国目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现状

1.1 就业指导队伍人员不稳定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就业指导人员临时拼凑。授课教师是从本校教师中抽选出来的,抽选教师的专业课少时,为了保持工作量,教授一段时间就业指导课程,专业课时饱满时,就无暇再兼任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不稳定,进而影响了教学研究的深入;专职管理人员有的是从行政岗位转岗的、有的是从辅导员转岗的、有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业指导就是做一些毕业生的派遣等行政性的工作;兼职管理人员由学生科的干事、辅导员担任,基层人员的岗位变动频率大,干事、辅导员繁杂的日常学生事务性工作更多,因此,事务性的工作应付着做,深层次的指导无从谈起。

1.2 就业指导人员数量不足,且工作内容以事务性工作为主 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从事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负责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700以上。且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给学生就业协议盖章,办理就业报到证、毕业生档案的寄发、学生户口的迁移、就业推荐单位的联系、毕业生的调查等等事务性工作,大部分人员每天疲于应付用人单位和学生,根本无暇深入研究就业工作和着眼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他们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对市场的变化敏感度不高,无资源、无时间和精力主动联络和开拓市场,针对学生个体学生开展个性化服务就更不用提。[1]

1.3 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 因为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不重视,就业指导人员的准入门槛低,对其学历、所学专业等没有特别的要求;对就业指导人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无鼓励政策和硬性的规定。大部分就业指导人员本身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和系统的就业教育指导,凭借经验和对职业的零星认知等开展工作,使指导停留在表面,难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指导。总之目前的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较低。

2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情况介绍

2.1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 美国是世界上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最早的国家。据统计,目前全美共有职业咨询师16万人,其中80%在高校为校内职业咨询师。同时就业指导人员具有明确的岗位分工,设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以及秘书等。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有几个特点:其一,美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呈现出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一般具有辅导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负责学生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工作的就业顾问,一般也具有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其他人员也需获得过学士学位。其二,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要有培训资格证书并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其三,就业指导人员有明确的岗位分工,设有中心主任、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其四,就业指导队伍配备足量的专职和兼职人员,一般根据学生规模有10多人到40多人,就业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多在1∶200左右,这一比例使得每个毕业生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1]

2.2 英国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英国高等教育的就业服务,被公认为是全球的领导者,对许多国家影响很大。英国大部分学校设有专职的就业服务部,配备专职人员并强化服务和咨询职能。英国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尤其是指导教师的要求很严格,包括:①要求有很强的专业知识,以便对毕业生进行专业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就业咨询指导;②要求知识面比较宽,如: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写作能力等;③要求有相当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他们还非常注重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专门对指导教师开设了研究生一级的指导课程,结业后,取得指导证书,包括:学术知识、实践组织能力等。牛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每两周搞一次座谈会,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目标考核,总结评定,还征求校内外有关方面的意见,填写评定表(工作成绩单)。在英国大学里做就业辅导的老师都拥有心理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他们对毕业生的辅导除了就业外,还为他们做排忧解难、对症下药的心理辅导。[2]

2.3 香港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 香港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基本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虽然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有专兼职之分,但主体是一支具有相应学历、层次与岗位职责分明的专职队伍。就业指导方面,他们普遍建立起一支由各行业从业人士担任的顾问,义务为学生解答有关行业的问题。在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事务处就业辅导组的组长在来大学工作之前,既在企业工作过,也在香港政府工作过,有丰富的社会和职业经验,其他组员也都来自金融、房地产、贸易等各个行业;香港大学在社会上聘请了多位荣誉职业顾问,能够为学生解答银行业、慈善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保险、销售、培训等多个行业的问题,并为他们修改申请材料,进行模拟面试。在香港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职员很多,他们承担了大量琐碎的行政事务,尽管他们学历不高,但长期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保障了各项辅导工作的正常进行。所有的就业指导工作者都持证上岗,长期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经验丰富,对业务考虑的系统性较强,从事业务工作的延续性较长,相对比较稳定。[3]

2.4 日本高校就业指导队伍 日本一般私立大学就业指导专职人员配备较多,如京都外国语大学,在校生4000多人,2003年毕业571人,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10名,还有一个由28人组成的就业指导委员会来帮助指导,日本对就业指导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相对较高,他们一般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学、咨询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十分注意科学测量工具的运用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全面辅导。[4]

3 借鉴高外和香港的先进经验,加速大陆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根据国外以及香港的经验,结合我国大陆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现状,建议不能推倒重来,生搬硬套,而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建设。首先各高校要重视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确保就业指导人员数量、职称、学历、专业等结构合理;其次现任职的就业指导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3.1 建立一支“三级”就业指导队伍 中坚级是建立一支数量、结构合理的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首先配足人员,建议根据各校根据毕业生的人数,按照1:500比例首先保证就业人员的数量,人员到位,工作才能分工明确且深入开展,一个萝卜几个坑的状况是无法保证质量的。其次严格就业指导教师的准入,对于新入职的教师,要求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对于现职教师要求进修相关专业课程,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第三级是在各二级分院、系部等建立一支兼职就业指导队伍,结合学科专业建设,给学生提供专业方向选择、专业兴趣测评、行业现状等更切近专业方面的指导。学校层面对兼职就业指导人员定期培训,并明确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以确保人员的稳定。第一级是扩宽渠道,吸纳政府、企业等人士充实就业专家指导队伍。政府、企业人士掌握着更丰富的政策信息、把脉国家经济发展现状,有更加敏锐地市场直觉,是难得的生涯人物,他们的加入,不但对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提出具有市场调研价值、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和前瞻性意见,更重要的是对就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供丰富的社会资源,也通过他们给学生进行的讲座,解答各行业的疑问。指导学生对就业市场有更深切的认识,为学生修改职位申请材料、组织模拟面试等。最终建立起一支数量、结构都相对合理的就业指导队伍。

3.2 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从高校的层面,加大投入力度,有计划、有系统地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就业指导教师,即可以按照计划每年选送1-2匹就业指导教师出去参加培训;也可以请专业机构的优秀讲师到学校来举办培训班,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教师层面,个人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强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就业指导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规划要明确所有人员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节点,给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教师以压力,从而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的职业化水平。并在政策方面给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以激励。

3.3 建立人才网,提高就业指导的现代化水平 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建立校内的人才网。目前就业指导的内容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就业的指导,而是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的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是大学四年不断线,因此建议高校建立校园人才网。人才网可以提供给就业指导机构、教师、管理人员、全体学生一个平台。学校可以借助人才网就业的政策;就业指导机构可以就业信息、实习信息、进行校友管理;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网上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可以在线利用测评工具进行测评,学生可以从人才网上与指导教师预约或网上一对一指导,学生可以从网上申请实习岗位,学生可以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料等等。人才网拓宽了沟通的渠道和指导面。建立人才网对就业指导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在线沟通能力,对测评工具的运用和解读能力等等,但是就业指导的现代化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宋东海.中国大陆和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08.1:78-79.

[2]韩洁.从牛津大学看英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上)[J].环球就业,2006,(11):54-55.

第6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压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1.039

1 绪论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有727万人,比上一年多出28万,而2015年达到750万,并且2016年这一数据达到800万顶峰值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根据《2015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可知,在2016年“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将比2015年下降7.3%。这说明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还会增加,就业压力也会增大。我的研究将调查对象定为贵州省内五所不同类别大学的大学生,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通过向这些学校的大学生发放有关其就业压力问题的问卷,来调查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对其来源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从而对相关压力的解决提出一点意见与建议。

2 编撰与发放调查问卷

我研究的核心是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和来源。通过整理和搜索中国知网相关文献,了解到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主要是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大方面。本文着重分析了其中的三个方面,即个人、家庭和学校。在就业压力成因的探究过程中,分类细化了不同方面的压力来源,还制作了四等分量表,以达到研究贵州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状况的目的。采用个人随机与贵大等五个不同院校的学生沟通联系,再由联系到的学生发放问卷的方式。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96份,回收率99.33%,共566份有效卷,有效率94.33%。

3 调查结果

3.1 来自个人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1中A1为“自己的交流能力较弱”,A2为“自己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竞争力”,A3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A4为“自己的适应性较差,担心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A5为“自己没有考取某些重要的资格证书”,A6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A7为“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较差”。

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54%以上的贵州高校大学生在个人的专业技能、交流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这四个方面比较自信;但并不满意自己的在校学习成绩和自我组织管理能力。总的来说,来自个人方面的压力水平表现为一般水平。SPSS统计分析发现说明年级和个人适应能力是正相关的,即是指年级越大的大学生适应能力越强;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在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自己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逐渐增长。

3.2 来自家庭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2中B1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B2椤懊挥猩缁峁叵蛋镏自己求职”、B3为“家庭背景很一般”。表2显示50.4%的大学生认为其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还有38.3%认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比较不一致,由此看出大学生来自父母和家庭方面的压力比较大。经SPSS分析发现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是正相关的,家庭背景好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机会越多;社会关系和生源地也是正相关的;父母的意愿与其就业所需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正相关的,即是指越符合父母意愿的大学生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就越多。

3.3 来自学校(专业)方面压力的统计分析

表3中C1为“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较小,人才供过于求”、C2为“专业老师没有提供任何就业指导,没有就业方向”、C3为“专业就业面窄,对口的就业岗位不多,选择机会少”、C4为“学校没有提供任何方面的就业指导,感到很不适应”、C5为“不知道本专业究竟适合从事什么工作”、C6为“担心专业对口问题,很难能从事与专业对应的工作”、C7为“就业前景不乐观,是冷门专业”、C8为“所学专业是万金油的性质,没有学到什么技能”。从表3可以看出,在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就业方向、专业就业面、专业适合的工作、专业对口、就业前景等方面,有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压力。经SPSS分析发现,大学生认为就业压力与所学专业有显著关联,而且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其对专业性质和专业就业方向的认识。

4 原因分析

4.1 个人方面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习成绩和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两方面有压力,但不明显,因为其均值都是2.4。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模糊,因为他们在交流能力、获取重要证书以及专业技能这三方面的均值都徘徊在2.60至2.75之间。

4.2 家庭方面的原因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来自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这两方面的压力显著,因其均值主要集中在2.0左右。调查中最小的值是1.8,是与父母意愿方面的均值,这说明大学生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是最大的,而且农村方面的均值明显低于城市,说明在农村中更为突出。这很可能是因为对于还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家庭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关系,父母是他们最重要的人。来自于农村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大学生更急需一份工作来分担家庭的压力。

4.3 学校(专业)方面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认为来自学校(专业)的压力显著,因数据统计分析上显示其均值集中在2.2左右。主要原因是很多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到位,专业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专业发展潜力和前景不甚了解。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刻苦,二是所学专业在师资和课程安排上不尽如人意。而且专业老师的就业指导的均值仅为2.3,说明专业老师在对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上也存在提高空间。

5 解决压力的对策建议

5.1 个人方面

大学生要有明确的职业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规划。同时通过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自身的各项能力提高了,将来就业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就业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就业压力就会相对减小。

5.2 家庭方面

学生与父母的意愿保持一致,会对他们找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大学生通过沟通和征求父母意见来使自己的意愿尽量和父母一致,以得到父母更多帮助和减小就业压力。同时也建议家长在子女择业的过程中最好是担任参谋的角色,不要过多的干预并且尊重子女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大学生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同时还可以促进大学生独立生活,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5.3 学校(专业)方面

一个学校的专业结构,专业课程安排,教育模式以及就业指导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学校不仅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从专业上来说,学校要从充分做好入学教育入手,加强专业教育的力度,从专业性质、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来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面向社会的教学与培养模式,并结合本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适当调节课程安排和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改革,学校专业远离“万金油”这一说法。

当然,虽然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个人、家庭、和学校(专业)这三个方面,然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解决并不能仅仅依靠这三个方面,还需要社会以及政府方面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6 总结

通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家庭导致的就业压力最高,其次是学校和专业,最低的是个人方面。第二,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会随其年级的升高而加强。第三,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要大于来自城镇的大学生。研究的最后得出需要个人、家庭以及学校作出更大的努力来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一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以及政府方面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7176.

第7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随着经济趋势的变化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形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就业,各高校就业中心都已经从传统的毕业分配手续办理转为针对性的职业咨询手段。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咨询工作都是处在摸索阶段,这种实验性的指导方式,在整体的就业工作中还存在诸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阶段。本文拟从职业咨询在高校中的现状、必要性及困境等角度分析,尝试提出一些职业咨询可以应用在高校的方法和手段,以便能够更好地将职业咨询与大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职业咨询;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每年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未能实现就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需求呈现多层次性,但同时又缺乏职业化素养,这种多层次的就业需求和较低的就业满意度也对大学生职业咨询提出了需求。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也由统包统分改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与新增用人岗位数量有限的矛盾,以及大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脱节等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大、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

一、高校职业咨询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职业咨询的含义职业咨询(Careercounselling)是包括求职、就业咨询、创业指导、人才素质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相关业务的人力资源开发咨询服务。职业咨询已经成为大中城市白领职业定位的重要标准,他们把自己关于职业蓝图方向不明的种种困惑交给职业咨询专业人士,由专业职业规划师运用职业规划专业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客户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建议、信息和帮助。

(二)高校职业咨询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必要性1.推广高校职业咨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和谐就业、和谐生活,职业咨询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不仅能更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完成自我探索,实现自身价值,更加能帮助那些自信障碍、特别学生或者贫困学生成功实现自己的价值,咨询不仅能够深入内心,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成功就业、积极就业的信心,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推广高校职业咨询是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从学校来看,就业压力的频频来袭导致学生在整体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迷茫,当他们还没有完全接触社会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需要进行适应社会的、具备持久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的,而达到这一要求在某种条件下就需要职业咨询一类的个体和团体辅导来使学生最大限度促进自身的成长与潜能开发,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自我兴趣、性格特质等等。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评估、目标管理的过程,大一就开始进行相关职业咨询的介入,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服务,并且能够帮助并指导学生提高持久性就业能力。3.推广高校职业咨询是学生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学生方面来看,他们在高中阶段对职业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很少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倾向,仅仅是为了上学而上学,到了大学之后专业的分配也是非常模糊的,学生有时会对专业产生迷茫感。社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熔炉,而职业观念是—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职业咨询机构能够指导自己逐渐认识自己并合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体成才、提高就业力。职业咨询是一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类职业发展询问的渠道,可能咨询不会帮助学生找到具体的工作,但是却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建议,而这样的建议是符合和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因此高校职业咨询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是有必要的。

二、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的困境

诚然我们知道职业咨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在高校中大部分职业咨询师都是由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担任,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靠自己学习和岗位培训与经验积累的,由于个人主观和工作环境因素,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就业形势日趋复杂,职业咨询师的能力和素质发展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1.缺乏科班出身的职业咨询师。职业咨询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知识支撑的交叉学科,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有关职业咨询的专业方向,因此从事职业咨询工作的人极少有专业相关背景。目前高校中从事职业咨询的老师专业教育结构多数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而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和创业实践背景的老师比例却非常稀少,其他如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更少,使得职业咨询师知识掌握大大缺乏。2.专职职业咨询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随着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长,我国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到745万人,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明显给职业咨询带来很大的负担,单纯辅导员的配比估计都会达到1比近200的比例,更何况如此专业的领域根本不是辅导员能够完成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眼前最为迫切的一个现实就是各高校职业咨询所配人员都远远不足。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都在积极采取各类措施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进展,辅导员自然而然成为任务的承担者,工作量变得非常大。同时,各高校面向大学生先后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引进《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开展职业规划活动等,进行职业指导。但部分辅导员是无法完成工作的,需要一定数量的专职职业咨询人员,因而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的咨询指导能力、心理辅导技能、社会形势的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的专职职业咨询人员队伍就变得迫在眉睫,否则也将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三、高校开展与推动职业咨询的可行性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在就业认知上趋向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在就业意识、择业选择标准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复杂的倾向,为了更有效地开展职业咨询,也为了使得职业咨询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我们尝试用不同方法,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的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1.尝试多样化职业咨询方式,努力实现全员覆盖。由于专业职业咨询人员的欠缺以及专业背景的受限,高校可以努力尝试提升职业咨询人员自身素质的同时,尝试性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咨询方式,打破传统的“1对1”模式,实现团队化、任务化的咨询方式,不仅可以使得咨询人员自身任务量的减轻,更加能够扩大职业咨询的覆盖领域,使得更多大学生能在就业咨询中得以收益。原有高校中通常都会采取一对一约谈的方式进行职业咨询,这样的方式是最为深入和实际的,但是我们也在过程中发现了一对一约谈的弊端,就是它只能被动解决那些出现在大学生个体身上的就业困难,而无法解决众多大学生的迷茫问题。往往迷茫的同学是缺乏主动性求知的,因为高校必须要拓展职业咨询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创新,小组座谈、团体约谈这样的群体方式都可以帮助职业咨询扩展领域,也达到了就业工作人员主动出击解决大学生现实就业问题的目的。2.创新提升职业咨询水平,主动探索职业咨询工作新模式。随着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介入,网络、宣传册、模拟招聘、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等积极有效的方式越来越早地渗入大学生的生活,例如:开设多场全校性的指导讲座,吸引低年级学生的参与;举办模拟招聘,邀请企业和政府的专业人士来校开设,模拟整个招聘过程;设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院系辅导员老师、专业教师的作用。通过团体类各项职业咨询我们会及时发现学生动向,定期总结过程中突显出来的新问题、新趋势及时做出工作方案响应,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职业咨询工作的实效性和应用性。例如:采用职业测评软件作为开展职业指导的工具,能够用最少的人员为最多的学生提供参考意见。通过网络在线问答和咨询活动,可以将普遍性问题通过集体信件统—进行回答,方便以后的同学查阅,能提高单位时间效率,充分解决许多高校人手不足的问题。

总而言之,高校职业咨询的扩大化应用是适应大学生就业新形势的必然趋势,而这种方式的应用相信会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产生重大意义。职业咨询的动态性、长期性、社会性特质能够给大学生提供有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思考和引导,从而不断促进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周清华,张光旭,等.团体咨询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苑世芬.大学生心理辅导中面谈技术的运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郑纯,林逸冰,等.心理咨询约谈在就业指导咨询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4]刘占年.高职教育核心职业能力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1).

[5]夏星,何艾兵,龙艳.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调查与思考[J].理论月刊,2007,(08).

[6]刘艳杰.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08).

[7]周小金,伊文斌.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定位与方法[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02).

[8]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04).

[9]张焱.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10]程绪彪.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池州师专学报,2007,(01).

[11]李国章,谢珊.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05).

第8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23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为普及教育。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剧增,加上全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党、国家、各级地方政府以及高校都面临考验。高校辅导员作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的教师,是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成员,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利条件

(一)辅导员的角色优势

当前,高校辅导员一般由刚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不仅在知识背景、年龄、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相近,而且有的教师甚至与学生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专业背景,这就为拉近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将就业指导融入常规工作具有效率优势

辅导员的常规工作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是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大学生所关心的敏感问题。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这样做可以很好地把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不仅能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三)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优势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他们长时间与学生接触,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家庭状况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增强了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二、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改变就业观念受传统观念的误导,大学生往往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在择业过程中他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挑地区,选单位,好高骛远,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长期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对大一新生来说,应重点指导他们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概念,培养职业意识。大二应侧重于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完善自己,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大三应侧重指导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环境,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四应重点加强择业技巧方面的指导,调整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研究国家及地方就业政策,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三)树立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意识

辅导员要量体裁衣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与服务者,经常与学生接触,容易与学生沟通,易得到学生的信任,较熟悉和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要根据各种就业信息,分析大学生个体与就业信息的匹配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大学生开展有效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

(四)树立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意识

1、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收集就业信息,如利用网络平台、招聘会、就业QQ 群等资源收集各类信息。2、增加信息途径,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高校辅导员只有综合运用以上几种就业信息途径,相互补充,方能做到就业信息及时、便捷地到学生手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五)跟踪调查意识

往届毕业生的就业资料是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丰富和宝贵的资源。与毕业生保持必要的联系、定期对已就业学生的思想、业务能力、单位评价进行回访与统计是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跟踪调查与回访,有助于发现典型,进行信息的传递,不仅可以使毕业生关注母校的发展,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准确地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以便总结经验,增强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说服力。

第9篇:大学生就业指导建议意见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导模式;比较筛选;毕业生就业率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高校搞好就业工作的发动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已经由指令性分配转向指导性就业计划,实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政策,前些年供需两旺的数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也明显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以往的就业指导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发展需求。数学专业就业指导模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结合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建立最适合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对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数学专业学生基本就业方向

1.1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数学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基础,作为高考的重要学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为数学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就业渠道。近几年,教师编制的考试使得很多学生被拦在了学校门外,但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也解决了很多想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1.2 到国家政府机关各级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工作

社会上很多领域都离不开数学专业知识,例如统计学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毕业生可以到各级统计局从事人口数量、土地数量、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的统计工作,也可以到银行从事统计、会计、经济师岗位。此外,数学偏计算机方向的学生可以进入IT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因此,考取事业编或者公务员,到国家政府机关各级部门及相关企业从事数学应用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是数学专业毕业生不错的就业选择。

1.3 考取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使得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到科研单位从事计算数学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取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以便获得更多的就业选择。

2 值得借鉴的国内外就业指导模式

2.1 回顾分析我国就业指导历史及现状

相比于国外,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现代意义上的就业指导真正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这之前,由于采取国家计划分配工作,学生不必担心找工作,就业指导工作几乎一片空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使得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各学校纷纷重视就业教育指导工作。在管理体制上,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小组到就业办公室,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到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我国高校开展的各种就业指导工作大大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现今很多就业指导培训机构的建立也为大学生了解就业提供了渠道。尽管如此,我国就业指导体系仍存在突击性强、全程性差,专业性不够明确等劣势。

2.2 透彻分析国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

美国施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在第一学年就安排学生进入中小学充当课堂教师的助理,帮助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使职前教师体会教师职业,获得必要的教育实践经验;英国施行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采用小学与大学合作的制度,使教育实习制度化、系统化;日本施行以服务为核心的生涯就业指导模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求毕业生进行就业登录,即向学校就业课注册,凡希望就业的学生要让学校知道自己毕业后的意向,再由学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和规范的个人就业档案;德国分别设立了政府、民间及高校三级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并且注重对学生的全程就业指导和咨询,大学生就业采取“自我负责 ,自由择业”的制度 ,呈现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特点;香港的高校联合设立了“联校就业资料库”,将毕业生的资料等印制成特刊,供用人单位选择。

2.3 借鉴取精,对现存指导模式加以完善

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各种就业指导模式,横向比较发现每种就业指导模式均有值得借鉴之处,结合我国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施行数学特色系统专业化就业指导。首先,该就业指导贯穿于数学专业学生受教育的始终,不是学生毕业或择业时才有的临时事件,而是按照学制的具体情况将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成若干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任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具有全程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其次,培养数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其科学、现实的表达职业意识,减少盲目性、盲从性。不仅如此,该就业指导不只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同时也渗透于数学教育和教学当中,符合贯彻整体性原则。更重要的是,数学教育应与时俱进,引入创业理念,培养学生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使数学专业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更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3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实施方案

3.1 建立完善的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

针对我国就业指导现状,横向比较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建立数学特色系统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首先,以数学专业学生为个体,由资深任课教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就业环境,使其在掌握数学专业就业方向的基础上清楚职位所要求的素质模型与其自身素质水平匹配的程度;其次,帮助数学专业学生展示自身能力水平,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通过数学教学和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将自身的各种资本和优势传递给市场;举办数学专业就业专题讲座、校友报告会、择业成功者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就业建议;同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伙伴关系,把社会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传递给数学专业学生,使其提前确定自身就业方向,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

3.2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

(1)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是针对数学专业毕业生制定的就业指导模式,具有专业性,全程性和针对性。大学生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大学生活始终的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重视结合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不同,不同年级划分不同内容的指导计划,并形成不同年级不同任务的连续性发展。

(2)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融入课堂教学,结合数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将就业指导融入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以数学专业学生为个体,由具有较深专业背景的任课教师就本专业的发展前景、专业人才需具备素质、工作选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和专业性指导,启发学生自己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3)在课堂教学以外,针对数学专业特点,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纵深就业指导内容。举办就业专题讲座、校友报告会、择业成功者交流会等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就业建议。

(4)加强对就业指导自身的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进行检查评估,不仅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在毕业生离校前征求其对该就业指导模式的意见,反馈信息,找出差距,以推动数学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3.3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实施

针对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的专业性和全程性,对于大一新生,通过入学教育向其具体介绍数学专业的专业背景、专业特色等,使其尽早定位自己的专业素质,并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其兴趣、个性等潜质进行测评,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质,为将来顺利择业和就业在素质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完成专业分流,重点加强其对就业政策和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了解。除了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数学教学中,而且要丰富就业指导载体,经常举办就业指导交流会,让学生参加就业市场,多给学生创造实习机会;对于大四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成为重中之重,也是就业指导最紧张、最重要的时期。此阶段就业指导内容要兼备政策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准确及时地向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解答学生的各种就业难题,并提出专业化的就业建议,切实服务于每位毕业生。

4 小结

数学专业化就业指导模式结合我国就业指导的发展历程,从现今就业指导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借鉴了国内外各种就业指导模式的优势精华之处,实现了阶段性与长期性并存,政策性与灵活性兼备,指导性、专业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有利于数学专业学生全面了解就业市场,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希望在此就业模式的指导下,数学专业毕业生能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