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物价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
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6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考核,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综合协调,节能减排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4.3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13.14%。但要实现“十一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任务还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增强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我国的国际形象。当前,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快速增长,一些被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能耗强度、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速度放缓甚至由降转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趋势明显减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这也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果断采取强有力、见效快的政策措施,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组织开展对省级政府2009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及“十一五”目标完成进度的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及时2009年全国和各地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以及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公报。各地区要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组织开展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根据情节给予相应处分。各地区“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的确定要以2005年为基数。各省级政府要在5月底前,将本地区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方案报国务院。
三、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2010年关停小火电机组10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2500万吨、炼钢600万吨、水泥5000万吨、电解铝33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箱、造纸53万吨。各省级政府要抓紧制定本地区今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将任务分解到市、县和有关企业,并于5月20日前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下达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确保落后产能在第三季度前全部关停。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暂停对该地区项目的环评、供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和核准新的投资项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批准新增用地,有关部门依法停止落后产能生产的供电供水。
四、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各级投资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管理,今年内不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未通过环评、节能审查和土地预审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规在建项目,有关部门要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贷款。对违规建成的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金融机构一律不得发放流动资金贷款,有关部门要停止供电供水。落实限制“两高”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控制“两高”产品出口。
五、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500亿元,重点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以及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形成年节能能力8000万吨标准煤,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50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6万吨。各地区要将节能减排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要向能直接形成节能减排能力的项目倾斜,尽早下达资金,尽快形成节能减排能力。有关部门要在6月中旬前出台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给予支持。
六、切实加强用能管理。要加强对各地区综合能源消费量、高耗能行业用电量、高耗能产品产量等情况的跟踪监测,对能源消费和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的地区,合理控制能源供应,切实改变敞开口子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大力推进节能发电调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和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在保证合理用电需求的同时,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能源消耗超过已有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具体由省级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省级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各级节能监察机构于今年6月底前对重点用能单位上一年度和今年上半年主要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进行专项能源监察审计,提出超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名单,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比照淘汰类电价加价标准执行。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
七、强化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突出抓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公告考核结果,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用能管理,提高用能水平,确保形成2000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能力。省级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开展节能管理师和能源管理体系试点。已经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的用能单位,要继续狠抓节能不放松,为完成本地区节能任务多做贡献;尚未完成任务的用能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都要发挥表率作用,加大节能投入,加强管理,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目标和存在严重浪费能源资源的,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实行降级降分处理,并与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紧密挂钩。
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电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到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完成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加强车辆用油定额考核,严格执行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推行公路甩挂运输,加快铁路电气化建设和运输装备改造升级,优化民航航路航线。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2010年公共机构能源消耗指标要在去年基础上降低5%。加强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抓好“三河三湖”、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做好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军队加快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九、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在加大高效节能空调推广的基础上,全面推广节能汽车、节能电机等产品,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5月底前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推广节能灯1.5亿只以上,东中部地区和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城市道路照明、公共场所、公共机构全部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扩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第七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落实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完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动态管理。
十、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落实煤层气、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和脱硫电价政策,出台鼓励余热余压发电上网和价格政策。对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黄磷、锌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中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淘汰类范围的,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各地可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大幅提高差别电价加价标准。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费收费方式。积极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的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适时推进资源税改革。尽快出台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指导意见。深化生态补偿试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
十一、加快完善法规标准。尽快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抓紧完成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节约用水条例、生态补偿条例的研究起草工作。研究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等。完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能耗标准等。
十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在今年第三季度,国务院组成工作组,对部分地区贯彻落实本通知精神情况进行检查。各级政府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淘汰落后产能进展滞后、减排设施不正常运行及严重污染环境等问题,彻底清理对高耗能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电价优惠政策,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要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肃查处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用能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开展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以及城市景观过度照明检查。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发挥职工监督作用,加强职工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队伍建设。
十三、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加强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国情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组织开展好201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军营等开展广泛深入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理念,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模式。新闻媒体要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在重要栏目、重要时段、重要版面跟踪报道各地区落实本通知要求采取的行动,宣传先进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作用。
十四、实施节能减排预警调控。要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和预警预测。各地区要在6月底前制定相关预警调控方案,在第三季度组织开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预考核;对完成目标有困难的地区,要及时启动预警调控方案。
关键词:医疗收费;管理;医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215-02
医疗收费价格是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收费价格改革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百姓“看病贵、看病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合理收费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之一,并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加强医院医疗收费的规范管理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
一、建立医疗收费管理系统
1.院长。总体规划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单位医疗收费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实。
2.财务科。及时掌握物价政策的变化并予以落实,同时做好政策宣传;制定本单位医疗收费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实,分析物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物价日常管理工作: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公示,医疗收费监督与指导工作,定期进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核查,对违反物价管理行为及时制止,如实提供价格和费用信息。
3.兼职物价管理员。各收费科室(包括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临床、医技科室)均设置兼职收费管理员,监督检查本科室的医疗收费执行情况,协同相关职能科室做好有关收费项目的成本测算及申报,审核本科室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做好医疗收费监督与指导工作,保证收费准确、及时、完整。
二、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物价政策和知识培训
收费员一定要通过培训后才能上岗,并且要持证上岗,还要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收费员要充分认识医疗收费工作的严肃性、重要性和法制性,必须熟悉各项收费标准、收费项目和收费范围,做到统一、规范、合理、准确收费,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收费的准确率,同时,要加强收费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收费人员的思想教育及行风行业服务态度教育,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处于服务窗口,自己的言行关系到整个医院的社会形象,从而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荣辱观,遵守职业道德,保证资金的安全。
三、加强医疗收费管理制度的实施
1.完善价格公示,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全面推行“阳光收费”。在门诊大厅显著位置设立电子屏,公示药品、检查、治疗、手术、耗材的价格,各类医疗收费常用项目及药品零售价分别在门诊大厅及有关科室明码标价挂牌公示,医院大厅还设有电子触摸屏,患者可以随时查询费用,并设立投诉箱和投诉电话。
2.确保计算机收费系统正常运转,建立“医疗收费三级管理网络”。计算机收费系统应根据物价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更新院内所有计算机联网应正常运转。建立“医疗收费三级管理网络”,使不合理收费在发生前一刻得到及时制止。一级网络是每个科室都有1~2名医疗收费责任人,负责对每份住院病历收费的复核审查。二级网络是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及收费处,负责对上述收费项目的再次符合审查。三级网络是医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特大病历,特大处方,严重超标准的医保病人的项目进行符合审查。
3.严格退费手续。对于门诊病人退费,首先由科室主任审核确认,在发票上注明退费原因,退费时间,退费金额,签订退费医嘱,再交财务科长签字审批,再由收费人员退费。住院病人因错记、多记、少记费用者,必须由临床医师或主管护士用红字按规定填写处方,由科主任和护士长同时签名,交由财务科长签字,送交住院处审核无误后,从电脑中冲减其费用。
4.加强一次性耗材和高额医用材料采购和收费的管理。倡导开展适宜技术,把握好“因病施治”的原则,杜绝提供过度医疗服务。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次性耗材大量地涌入医疗市场并应用于临床,并纳入了医院的成本,财务和材料的采购在管理中缺少交流和沟通,致使在材料费的管理出现许多漏洞;医院新特药、新材料的不断投入使用,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高坚设备的应用等诸多旨在提高诊疗能力和质量而导致医院成本增加,医疗费用迅速上涨,激化了医患矛盾。因此,必须加强一次性耗材和高额医用材料的进货、出入库和使用审批手续,推行适宜技术,遏制诱导消费和过度服务的现象。
5.加强医院收费票据管理。医院收费票据是考核对执行物价政策的主要依据,在医疗物价收费管理过程中重视票据使用和管理,对收费票据保管、存放、领用等都有专人负责。财务科设有专职的会计人员复核收费凭证,定期检查收费票据使用情况,严格执行收费票据使用规范。收费人员每日上交当天的收费日报表及当日所附发票存根,并有专人认真核对。按财务档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发票存根,定期装订、及时销号,按原始凭证管理的要求归档存放。
合理的医疗收费既能给医院带来效益,又能在有偿的医疗服务中给患者以优质的服务,这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医疗收费管理,有助于医院开拓思路,创建规范收费医院,使医院能够顺利开展,为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药价格;突出问题;配套改革;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105-02
医药价格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规范医药价格管理,顺民意、得民心,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推进新医改的重要保障。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项目繁多等特点,在医院管理模式从“政策依赖型”转向“市场导向型”的环境下,管理人员如果抱着简单、狭窄的思维方式,把物价收费管理单纯作为计价收费,是不能做好物价管理工作的。它要求物价管理人员要具备广泛的知识、综合的管理素质和较高的协调能力,才能做好医院物价管理工作。同时,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只有技术创新和管理有序的医院才能实现长期的发展。
一、医院在物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医疗机构非常重视物价管理工作,都很想管好这项工作,但又很难管好,出现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人员管理及项目规范上存在的问题
1.物价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医院物价管理机构是近几年才逐步设置的,绝大多数医院的物价管理人员都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兼任,缺乏系统性物价管理专业知识培训,单纯依靠自身掌握的财务知识,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医院的物价工作管理到位。
2.缺乏对医务人员乱收费的有效监督。由于医院加强了经济管理和效益核算,个别医务人员受奖金分配的利益驱动,存在多收费,分解收费,自立收费等情况。此外,有些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保护意识,对于打印出来的住院清单,很少逐笔进行认真核对,这无疑给多收费、乱收费行为开了方便之门,而且整个收费过程也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3.规范项目设置不齐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对一些医疗收费项目涵盖的项目内涵和范围界定不是很明确,医务人员在收费工作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项目收费,容易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如病人面部受到创伤,是收取清创缝合还是收取面部软组织清创术的费用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设置的收费项目也不够齐全,有些临床执行的操作项目,项目价格规范中没有,如只有手外伤清创术,没有脚外伤清创术等。
4.医患关系矛盾有待缓解。当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不利于医院的舆论,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少数患者总是认为医院人员想方设法巧立名目、分解、重复收取医疗费用,对医院收费人员存在戒备的心理,增加了物价管理人员向病人解释的难度。
(二)物价管理和服务收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擅自提高标准收费。主要涉及的收费项目有急诊手术费、检查费、救护车出诊费等。
2.自立项目收费。有些医院自立收费项目五花八门,包括麻醉机使用费、灭菌指示标签费、住院清单费、健康教育费、紫外线消毒费、一次性乳胶手套费等。
3.检验检查项目存在“三单”不符的问题。表现有五种现象,即:有医嘱无报告有收费、有医嘱有报告无收费、无医嘱有报告无收费、无医嘱无报告有收费和无医嘱有报告有收费。
4.扩大范围乱收费。一是曲解医疗服务项目管理规定,分解项目重复收费。采取将一项完整的检查或诊疗分解为多个系统或多个项目分别收费,或将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中已包含的一次性低值卫生材料分解后单独收费。二是随意组合医疗服务项目打包收费。有的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所列的不同类别项目、或是互相包含的项目随意组合收费。三是采取多计数量等方式变相多收费。如部分医院仍向患者收取多换床单和多换衣服的收费,按规定每周换床单一次和每天换衣服一套不能收取费用,如果病人多换床单和多换衣服才可以收取费用。但有些临床科室收费人员由于对收费蓝本不熟悉,认为病人每次换床单和换衣服都可以收费,这就属于不合理收费。四是开大处方、用贵重药、滥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导致患者医药费用支出高,看病贵、负担重。原本可以通过常规的物理检查来诊断的病例,医生却过度依赖诊断设备,出现“不该查的查了,应该简单查的复杂化了”的现象。
二、做好医疗服务收费和规范管理的途径
当前,医院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是现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机制与人民群众健康承受能力不相适应的体现。集中反映了加强医疗价格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价格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在进一步落实之中。要从根本上解决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必须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的总体要求,配套推进规范医院医疗收费和物价管理的各项改革。
1.要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医疗价格管理机构的作用
各医院应专门成立医疗价格监督领导小组,并在财务科下设置物价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院的物价收费、管理、监督、检查等工作。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科室工作人员的认识,转变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正确把握和运用价格政策,做到合理、合法收费。
2.加快医院物价信息网络管理科学化步伐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物价管理工作的动态化、科学化。医院要建立准确的管理信息系统收费字典库,这是医院实施物价管理工作的基础。医院应加大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根据工作流程和要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医疗收费管理系统。物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机监测各临床收费部门的收费计价情况,起到事中监督的作用,发现收费不合理和漏收费的现象,及时通知科室更正或补收。从源头上杜绝自立项目收费、巧立名目、分解收费等现象的发生。
3.要重视项目收费比较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电钻、止血纱布并非每类手术都可以收费。如电钻:颅脑外科手术不能收,而耳鼻喉科就可以收;再如止血纱布:妇产、骨科、五官科手术都不能收,而其他科手术就可以收。 我们曾向物价管理部门提出保持项目内涵口径的一致性,只要用到电钻和止血纱布的手术都可以进行收费,这样做好处是方便管理。
(2)在手术过程中注射费和注射用材料是不能收费的。
(3)胎心监测仪在门诊、病房都可以收费,但在手术过程中就不能单独列项收费,因为这项费用已含在手术费中。
(4)手术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性纱条、一次性棉垫、纱布块、三通接头都不能自立项目收费。
(5)要严格按照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行收费。如(大、中、小)换药费,要根据病人伤口大小进行收费,每换一次药就记一次账,不能为了省事,病人换3次小伤口的换药,就计一次大伤口的换药,虽然收费是一样的,但会给病人本人和医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6)陪人费。根据收费蓝本规定对有陪人的病人,如不占用床位,可按每天收取3元的陪人费,作为陪人在医院用水、用电及环境清洁消毒的费用。而有些科室收费人员因为不熟悉项目内涵,没有按天进行收费,就造成了漏收。
(7)药品的收费。特别注意医保病人用药要根据病人病情处理原则开药;对药品目录中限制使用范围的药品,要根据病人病情轻重开药。否则,医保病人的药费即使记了账也不能收回,从而形成坏账。
4.要加强特殊医用材料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采购、使用和收费的管理。对特殊医用材料和一次性医用材料的进货,必须由医院统一采购,并由医院审计部门进行价格审计,各业务科室都不得擅自采购使用。因病情需要使用特殊医用材料(骨科、心外科),事先必须征得病人或病人家属的同意,签订使用特殊医用材料协议书。国家允许收费的医用材料,要经物价管理部门审核后,才能进入计算机收费系统收费,任何科室都没有维护材料项目收费的权限。
5.要加强药品处方管理,公开医生药品开支、杜绝大处方现象。患者医疗费用逐年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品费用增长速度过快。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减轻患者的药费负担,必须定期收集每位医生的药品用药情况,并给予公布。使开大处方者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医院的管理之中。对于个别开大处方的医生,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在大会上给予批评指正,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医院造成的危害,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6.建立灵活、及时的价格调整管理办法。物价主管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物价波动、成本构成变化、医疗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变动情况,及时对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价格进行调整。
7.要加强物价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由于医疗服务项目繁多,内容构成复杂,涉及的专业广泛,导致医院物价管理在其政策性强的基础上增加了专业特点。因此,对物价管理工作人员除了通过参加各级培训班来学习物价收费的知识外,还可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形式保送骨干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医疗物价管理水平。
三、完善医院物价管理的配套建议
1.强化成本管理。主要包括:(1)要研究出适合本医院的成本核算办法。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引入企业化管理方式,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办法,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规范核算的收入、费用,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成本信息反馈系统等。(2)加强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工作。目前,医疗项目成本测算没有较明确的核算框架和标准。这就要求物价管理人员要了解医院各科室医疗技术的发展情况,加快对新医疗项目价格的申报和成本测算工作,这样才能与临床科室统一起来。不及时申报,没有价格依据,势必会造成有投入无收益,导致自行收费行为的发生。(3)对成本运行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2.完善内控机制。主要包括:(1)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医药价格公示制度,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以及重大检查与治疗“事先告知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切实保障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构建医药价格监管长效机制,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保证价格管理政策执行到位。(2)正面宣传引导和加大查处相结合。要对那些多年以来经过检查发现价格政策执行得好的医疗机构,在医院内部价格管理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认真加以总结和推广,扩大宣传和影响,以点带面。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对违法者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严厉制裁,问题严重、性质恶劣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促进整个医药行业价格行为的规范。(3)加大内部审计力度,进一步提高识别隐蔽性价格违法行为的能力,定期进行内部控制检查,并及时向医院管理层提出管理建议书。
3.加强医院欠费管理。主要包括:(1)加强各部门对住院病人收费的工作协调,做好住院欠费病人的催收工作;(2)建立并完善制约机制和核算制度,使欠费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可将欠费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以加强责任制考核;(3)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查阅每个病人的医药费用,增强收费透明度;(4)加强医疗纠纷管理,增强防范意识。
总之,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项目繁多,需要多方的协调配合,提高认识,用足用好物价政策,在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合理地维护医院的利益,堵住医疗费用管理的漏洞,促进医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慧.新时期医院物价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2012,(8).
【摘要】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医改政策和医疗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规范 财务管理 提高 两个效益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而随着医改政策和医疗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减少,医院也从单纯公益型向公益经营型转变,这些形势的转变就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和规范医院财务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一 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1、 财务人员素质低,财务管理观念及水平较落后。受公办医院体制的影响,医院财务人员队伍主要来源于医院职工家属、子女、姻亲关系或组织照顾、不好分配科室的人员等,人员结构老化且一般学历不高、业务水平一般、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受领导重视及编制等因素影响,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却进不了医院,人员结构得不到优化。再加上医院领导普遍重视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不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这些都造成医院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从而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医院的发展水平,
2、 医院管理者对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及价值认识不够。医院管理者认为财务是一个服务部门,主要职责就是收钱、付钱,而忽视了财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参谋价值,以致于医院在支出及资金调度上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医院内分管财务的领导往往是医学专家出身,他们在医疗专业技术方面是数一数二,但财务管理知识却有所局限,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思维和判断,以致于在某些经营决策上缺乏科学性,出现明显失误,甚至于给医院造成损失。
3、 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大多医院现在已比较重视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大,医疗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都得到了持续的提升。但是大多医院的信息建设却主要放在HIS、LIS、PACS等医疗管理方面,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大多只限于能简单操作的财务软件,成本核算也仅限于医院总成本核算或在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只核算直接成本,成本核算不够细。而且医院建立的多是一个个单项、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只是部分业务的自动化,没有形成支持体系化管理的信息集成环境,以致于信息系统“联不通”、 核算结果“算不细”等,直接影响了医院对自身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经济效益等情况的评价。
4、 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医院及科室普遍存在“重资金轻实物”现象。物资库存量普遍偏大,缺乏科学性及计划性,采购计划管理执行力较差,无计划采购现象较为严重。资产盘存制度执行不力,没有采取严格的操作流程,盘点流于形式,事前没有盘点清单,事后没有盘点报告,盘盈盘亏情况不按规定报批,自行处理。报废资产没有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存在账实、帐卡不一致的现象。
5、 内部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大多医院现有的财务制度一旦制订后就长时间不去管它,以致于有些制度已完全不适应国家新的规定及医院的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不完善,或即使有制度但也只是作表面文章,没有执行或执行力不强,导致财务管理效果不好。
6、 预算管理缺乏约束力,流于形式。医院领导普遍不重视财务预算的编制及执行,现在大多医院的预算编制只是为了完成有关部门要求,由财务人员根据前期数据按个人经验“闭门造车”编制出来的,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科学性、准确性及操作性均不够。在实际支出时,医院领导也不管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想支就支,给财务部门在资金管理及调度方面带来了难度。这些都造成了医院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缺乏约束力,以致于预算和实际执行结果差异较大,更谈不上什么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肃性了。
二、 规范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两个效益
1、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大内控力度。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规范财务管理,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是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因此,医院要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在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新的财务制度、及时修订不适宜的财务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理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要加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类物资的申购、出入库、报废手续的检查制度,各种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审核制度,要形成经济活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要加强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的内控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和以罚促纠,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 建立预算管理机制,强化预算约束力度。医院的预算是医院未来一定时期的资金计划或经营目标,是医院未来的工作目标通过财务预算这一特殊载体进行的货币体现。它通常以前期业务收支为预算编制基础,以医院未来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医疗市场发展方向、医院自身特点来制订的。预算编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支出,从而达到控制支出、降低消耗的目的。医院应重视预算的重要性,应由“财务部门”一级预算管理方式逐步改为“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的二级预算、“临床医技部门-职能部门-财务部门”的三级预算,结合医院发展规划科学地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同时建立健全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种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年度预算一旦通过,医院应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超预算开支事项管理科室必须写出书面的理由报批后方可实施。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分析、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以确保发挥预算实效,做到适时监督控制。
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1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分类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对所有固定资产设立帐卡,有条件的医院推行条码管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及分布情况;制订固定资产的申购、审批、购买、报废、处置程序。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应有可行性论证、调研等,避免盲目购置、购置后闲置不用等现象,降低投资风险;对已购置的大型医疗设备应建立单台运行管理制度,并对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固定资产实行三级核算:财务部门负责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明细帐,使用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卡(台)帐,并且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保证帐帐、帐实、帐卡三相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
3.2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制订物资的申购、审批、购买、出入库制度,督促各科室严格按医院下达的采购计划按需采购,确保临床需求,但又要避免医院“大库房”转部门“小库房”现象的发生,加速存货周转,降低库存量,以保持良好的资产流动性;加强各类物资的购入成本控制,降低购进价格;加强退库和科间调拨的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加强化学试剂、消毒材料等的管理,降低耗损,增加使用效率;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清查盘点,做到帐帐、帐实相符。
3.3 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招投标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对各种固定资产、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高质耗材等财产物资的购置应制定严格的招投标方案和采购程序,完善监督机制。
4、 加强财务分析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全院经营数据的分析及反馈工作。定期对反映医院业务及经营情况的质量指标(如药品比例、人均门诊费用、人均住院费用、人均床日费用等)、数量指标(如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等)以及反映医院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收支结余率、管理费用占总支出的比例等)等进行分析、做出评价,并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化建议,为领导及时调整经营思路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5、 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在全国大力推行数字化医院的情况下,加快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就成为必然。医院新的财务管理系统应能将财务核算系统、物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融为一体,并实现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利用网络信息来实现与各部门的资源共享,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物资管理部门可通过对医院物资设备的流程化管理,在临床科室设立二级库,为医院开展单病种及床日成本核算打下基础,实现精细化管理,也能帮助各科室有效控制支出,从而提高医院经济运营绩效;财务部门可将各项基础数据的录入分解到科室,甚至到个人,再通过该系统的集成功能,导入各部门所需的各种数据并实现科间自动分配,形成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基础资料,避免了手工录入出现差错的现象,各部门也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给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加大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医疗收费行为。物价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较为特殊的职责,但其作用不可小视。医院应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价格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各项价格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推行院科两级物价管理体制。财务部门专职物价员负责医院药品、医疗价格的咨询解答和院内价格自律等事项,重点是加大检查力度及指导作用,定期对物价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公示和进行奖惩,引导临床走合理收费、规范收费、对病人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和合理检查的道路;各科室的兼职物价员负责本科的物价管理工作,科主任作为本科室物价工作第一责任人,强化规范收费意识。
7、 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学习,更新财务人员管理理念。医院应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参加业务培训,不仅提倡学好会计业务还要组织学习和了解有关医学常识,通过这些培训让财务人员能够从观念上有一个更新,从而提高业务水平。对各岗位财务人员争取一些参予医院经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医院发展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工作主动性,增强事业性及责任感,从算“死帐”的“报帐型会计”转为算“活帐”的“经营型会计”,为医院理好财、管好家,以适应医院改革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在三级以上的医院推行总会计师制,在二级医院也尽可能设置总会计师,让熟悉国家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经济管理水平的财务人员进入医院管理层,从而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院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及正确性。
8、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核算管理。医疗体制改革使医院面临着改革的经济压力,又面临着自身成本和收益的矛盾,这些形势的发展决定医院经济管理必须以成本控制为主,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上做文章,通过不断降低成本,创造成本优势而获取竞争优势。
8.1 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将各项成本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同时建立一套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和分析评价体系,做好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
8.2 由院级成本核算向院科两级成本核算、单病种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发展。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变,医保付费逐渐由按比例付费转为按单病种付费,这就要求医院的成本核算也要逐步完善到每一病种、每一床日。
8.3 由半成本核算向准成本核算、全成本核算发展。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医院只是核算科室的直接成本或是直接成本都未核算完(如差旅费、折旧费等);有的医院未将间接成本分摊到科室(如职能后勤部门发生的费用等),导致科室成本核算数据不准不细。因此,推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8.4 由只核算一线临床医技科室成本向核算有收入的后勤部门、全部职能后勤部门发展。许多医院对临床医技科室都实行了成本核算,这些科室的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基本培养起来了,而职能后勤部门由于工作量及某些支出不好量化(如水电等),其成本核算都未开展或开展得不好,导致这些部门成本控制意识较差。因此开展职能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加大成本控制力度。
8.5 由单纯按收支余计奖向综合目标考核计奖发展。目前大多医院的奖金核算方式均按收减支的一定比例提取,这种核算方式会无形中诱导医务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公立医院“公益性”的职能,影响医院形象。因此,医院奖金核算方式应向综合目标考核计奖发展,按照“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增加工作量、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考核指标,建立良好的奖励与约束机制,提高职工积极性,开源节流,控制成本支出,提高医院两个效益。
参考文献
[1] 韩建军. 浅谈医院财务管理.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第5期
【关键词】现代医院;国内;管理制度;保障机制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供求关系的改变,不管是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还是对患者的吸引,均是现代医院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1]。现代医院围绕该焦点问题在医院发展和管理过程中需不断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制度,以便推动现代医疗事业快速且健康的发展。而现代医院完善的管理制度往往离不开与之配套和协调的保障体制作为支撑。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医疗市场得到不断发展,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断完善。一方面,我国不断对公立医院加大改革力度,提倡公立医院公益性,将保护大众健康权益作为医疗服务的首位。国家通过采取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以及非营利和营利分开的方式,引导公立医院不断转变医院管理方式,向着现代医学的方向进行发展,进而提高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国家积极提倡社会办医,扩宽医院发展多元化,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医院在不断转变管理体制的过程中,管理制度并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其中高效的管理制度除了与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有关之外,同时还需具有良好的保障体制。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医院管理制度依然具有一系列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保障机制不完善和健全对现代医院管理带来极大影响[2]。
1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面临的问题
1.1医院职能部门协作不良
当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保障机制复杂性较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积极参与和共同支持。行政管理机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需多个部门参与,但国内医院监管部门多而繁杂,这使得职能交叉管理内容繁多、定位不清晰、职责不确定、工作随意性大、制度不规范,各个部门其工作重心和政策目标有差异,办事程序繁琐,部门之间无法有效协助。此外医院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实际管理过程中较易出现管理调控错位和越位,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使得医院成本不断提升,而执行力和约束力不断下降。甚至行政管理部门在利益驱使下滥用职权,使行业秩序遭到破坏[3]。
1.2补偿机制不完善
目前政府财政补助方式不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基于差额补助方式,医院在收入越少的情况下,其医疗成本将越高,这将极大影响医疗增收节支动力。在各级医院中,政府财政补助缺少灵活性。财政融资方式以及对医院投入过少,另外物价管理部门又对基本医疗服务费用进行严格限制,医务人员收入所得无法跟上市场发展步伐,并低于成本水平,这就使得医院不得以采取“以药补医”的方式进行补偿,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在当下医院总体收入中,药品加成收入所占的比例较高,仅通过医疗收入无法维持收支平衡。目前公立医院通过改革,取消了药品加成,并通过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种方式进行补偿。然而国家财力投入有限,短时间内政府无法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补偿,而医疗技术服务定价机制尚不明确,保障和补偿机制并未同步实施,这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立造成严重制约。
1.3政府监管不到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本身往往不具有自主权和法人产权,这使得医院经营管理灵活性不强。虽然当下计划经济逐渐转换为市场经济,然而该种行政管理方式并未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政府对医院拥有的监管权力过大,医院管理层完全由上级部门任命,医院院长负责全面工作,但无法选取副职,管理能力和权力不能正常行使。政府对医院事务影响程度过大,难以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必将对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公平性带来极大影响。政府在调整权责时,考虑权、责和利一致性的要求,需不断强化责任,然而实际过程中仅仅重视集中巩固卫生管理部门权力,但对应的责任却无法有效强化。另外,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院监督者,与医院经营者间的信息往往不对称,无法实时测量医院经营绩效,卫生行政部门在日常监管期间缺少收集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建立确保我国现代医疗管理制度的保障措施
2.1完善医院内部管理的保障机制
医院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只有充分调动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才能提高组织运营效率,所以医院内部管理的保障机制中积极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十分关键。医院可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薪酬制度来体现医务人员自身价值,同时逐步取消职称,建立专科医生制度和住院医师培训制度,此外医院应建立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对进入人员采取公开招聘,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
2.2建立合理科学的补偿机制
(1)政府部门加强卫生区域规划,明确财政补偿方向和投入,确保对非盈利性医院工作人员保险经费以及公立医院亏损的补助;鼓励社会捐赠,由地方政府部门出面进行融资,并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投入。(2)政府部门建立基于医院成本核算的补偿机制,加大政府财政补偿力度,建立医保、财政和价格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对医疗服务价格作出合理调整,增加医疗服务补偿力度,降低医院运行成本。(3)政府部门应消化医疗建设中存在的债务,如由公立医院将当年的收支结余作为债务偿还的一部分,不足的地方由财政补偿。(4)政府通过税收政策调控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明确界定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范非营利和营利医院税收机制,促进医院合理发展。
2.3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
(1)政府部门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权力、义务以及职责,有效规范监管部门的行为,使得医疗服务监管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2)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职能,做到政令落实通畅。(3)完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绩效管理,通过激励方式确保医疗服务市场运作和外部监管一致性和协调性。
3结语
现阶段医疗卫生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6],急切需要一个防治相结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现代医院管理体制的建立十分关键。所以在现代医院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现代医院保障体制,加强不同环节间的互联和融合,进而确保保障体系能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朱瑜.医院管理制度的制定与体会.现代医院,2016,16(10):1413-1417.
[2]饶克勤.解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10):728-730.
[3]冉利梅,王华,高欢,等.德国医院透明管理制度与标准解读.中国医院管理,2013,33(4):14-16.
[4]闵锐,汪琼,张霄艳,等.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0):10-12.
关键词:医院 成本管理 对策探讨
成本管理是医院行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随着医改制度的逐步推进,各级医院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成本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通过加强成本控制,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一、医院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意识谈薄
医院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运行系统来协同完成,包括成本预测、过程控制、方案优化、经济核算、绩效考核等。树立医院全员成本意识的主动性,就是要使全体医护人员树立成本是可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思想,并在工作中注意节约成本,同时需要适当的监督机制配合。目前我国医院受传统观念束缚,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度不够,在成本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不重视加强过程控制和追问效益源头,成本意识和经营意识薄弱。
(二)成本管理体系不健全。
成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种内部规范体系,相对于本单位来说具有一定的刚性约束作用。但目前很多医院成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有的医院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从而导致医院成本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极易发生腐败贪污案件,有的虽有体系但不健全,没有实现过程控制。这种现状就会造成医院成本管理的盲目性,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成本过程控制存在问题
加强医院成本过程控制将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医院成本核算主要包括医院、科室、病种、医疗项目等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中的“成本”不同于企业财务会计中的成本,其成本概念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
基建费用、医疗器械和药物采购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对医保的投入水平逐年提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参保人看病就医的经济负担。但群众得到医疗改革实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央视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药品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很多。通过随机选取的20种常用药品,结果发现这些药品从出厂到医院中间利润都超过了500%,这些利润大都分摊给了医院和医生。加强医院成本管理过程控制,即是加强廉政建设的最佳途径, 也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保障。
二、医院加强成本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树立全员成本意识
建立健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制度、招标采购制度、物资材料的计量、收发制度及车辆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同时建立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加强定额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改进,确保制度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做到环环紧扣、人人控制、层层把关。对预算外的开支,一般项目不得增加,杜绝预算随意性,使预算管理不流于形式。
加强医院管理层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层的经营决策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艺术;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向其宣传成本管理的目的及意义,使之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学习和了解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以保证与成本管理部门的良好配合;对核算管理专业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使其熟练掌握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并了解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
一是严把支出关。大额开支按照“三重一大”的文件要求,结合年初预算,对资金使用严把“一关”、管住“七点”:即严把支出关,管住资金的流入点、银行开户点、现金盘存点、对账控制点、票据及印章保管点、督促检查点、财会人员的任用点。二是对医院的收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由财务处专人管理,每科指定人员组成物价管理小组,对每个科的收费逐笔逐项指导,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与各科的绩效挂钩,把发现的问题解决在源头。三是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由总会计师负责会计的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实现层层把关,权力均衡制约。
(三)强化基建、采购监控
强化基建权监控。一是坚持集体研究决策。凡涉及工程建设的重要规划、重要项目、重要步骤,都召开党委会或院会务集体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二是开展招投标。所有的土建工程、物资采购,全部委托招标公司进行招投标,招投标信息全部在工程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招投标过程院纪委全程监督。三加强基建项目公开制度。对涉及的医院基建项目,全部按照工程进度,公开项目规划、卫生行政部门文件、发改部门批文、招标机构选择和资金使用情况等 “内控点”全部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认真落实采购权运行规则,推进采购全过程监控。一是积极参加全省统一集中采购。二是认真落实招投标制度。三是规范零星采购行为。对不具备招标条件的零星采购项目,采用使用、主管、监察人员参与、货比三家的“三三”采购制度,保证采购规则对医院全部采购行为的全覆盖。
(四)落实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考核是指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成本考核的作用是评价各责任中心特别是成本中心业绩,促使各责任中心对所控制的成本承担责任。为了正确地评价医院及各科室成本管理工作的成效,应建立健全一个有经营、财会、医疗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成本考核管理小组,衡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把各科室的各项指标进行纵横向对比,做为控制和降低各种成本的依据。
关键词:医院;预算;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137-02
随着中国财政管理体制和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卫生服务主体的医院,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资源,有效加强预算管理,以内部高效有序的运行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医院预算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析当前医院预算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不少医院编制预算主要是为了申请经费和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预算编制任务,而不是为了内部管理需要,预算管理在医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预算编制机制不全。医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预算编制基本上是由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缺乏业务部门的参与、缺乏医院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三是预算编制依据不足。在编制预算时,人们往往习惯采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没有考虑现实情况,缺乏对医院长远发展的规划考虑,缺少对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核算水平的认真分析,使预算失去应有的作用。四是预算执行约束偏软。编制预算的目的在于执行,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约束,造成预算项目、收支额度经常性变动,使得预算支离破碎,无法发挥预算应有的约束性作用。针对上述问题,重点谈谈改进医院预算管理的具体策略。
1.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医院要顺应国家医疗改革新形势,不断强化“预算出效益”等意识,积极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1)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积极完善加强预算管理的组织架构,成立由院长、总会计师以及各职能科室主任为主要成员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提出医院的总目标和方针、预算的审批与修正等决策性工作。建立由财务处为主的预算实施部门,负责编制统筹预算、组织预算实施。建立由审计部门为主的预算监督部门,负责对预算编制、实施等的监督评价。(2)建立科学配套的管理制度。为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在广泛调研和听取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和相关细则,并将其作为指导医院预算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制度中要明确预算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结构、编制流程与方法、预算内容与编制依据、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调整、预算执行的分析考核和激励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3)完善预算考评纠错机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是促进预算管理不断进步,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预算考评纠错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要及时从预算执行的正负差异中分析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适时提出纠正预算偏差的对策,必要时可调整个别项目的预算方案。其次,要对预算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指标等进行考核与评估,从中找出差距,总结经验,也对今后的预算项目的申报审批提供依据。最后,坚持预算考评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把预算执行情况与各科室负责人、职工的经济利益挂构,从而使管理者、职工与医院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遵循预算编制原则。医院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政策,规定了医院业务活动的范围和方向。因此,医院编制预算要正确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保证预算的严肃性。(1)坚持基本程序。在编制预算时,应当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原则,较好地坚持以下程序:1)分析医院内外的背景,并对历年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形成医院年度工作总体计划和经营目标。2)将医院年度发展计划和经营目标分解下达各部门。3)审查、平衡各部门的初步预算,协调处理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4)根据各方情况制定医院总体预算,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履行相应批准程序。5)将预算批复以书面形式下达各预算部门。6)根据重大事件变化情况,对预算做出适当的调整。7)制定预算执行的奖惩措施,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兑现奖惩政策。(2)突出公开透明。在编制预算前,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集各职能部门召开预算协调会议,明确目标,要求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预算编制工作。预算编制人员应深入各部门,广泛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对医院重大预算项目应由专家论证、预算工作小组集体讨论和集体决策。(3)做到实事求是。编制时要正确划分各项收入和支出项目,特别是要正确划分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界限。对于业务收入预算要客观可靠,对没有把握的收入不能编入预算。同时,对应列入预算收入的不能打埋伏。支出预算要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以免预算核定以后,不断调整支出预算,影响预算的严肃性。(4)坚持统筹兼顾。医院在编制预算时,要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事业需要与财力可能和消费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科学论证,合理安排资金,尤其是要优先保证人员支出、特殊补助支出等固定性开支以及医疗业务活动开展必不可少的支出,然后根据财力情况,进行设备更新、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建设等。
【摘要】 目的 通过调查和分析成都地区基层医院开展自体输血的现状,探讨如何破解临床自体输血的难点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选择成都城区外15区(市)县辖区的基层医院开展自体输血情况的调查。结果 成都城区外基层医院均未开展自体输血。 结论 在基层医院推广自体输血主要存在辖区无专门机构开展培训、指导和监管、医院重视不够、医院和患者认识不足、自体输血方法选择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未统一和规范、设施设备耗材不具备以及相应收费政策不配套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自体输血难以在基层医院实施,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推进力度,才能推进自身输血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自体输血; 安全输血
目前自体输血(Aut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ABT)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德国临床上术前存血率已达89%,澳大利亚择期手术患者约60%为自体输血[1]。美国拟定的自身输血计划表明,择期手术患者自身输血要占输血量的80%~90%[2]。《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自身输血[1]。卫生部颁布的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应当开展自体输血技术。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各地季节性、偏血型血液短缺矛盾尤为突出,为尽可能缓解临床用血紧张局面,提高输血安全性,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十分必要。为此笔者针对成都城区外15区(市)县辖区基层医院开展了自体输血情况的调查,其无一家医院开展了自体输血技术。现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成都城区外15个区(市)县辖区基层医院
1.2 方法 调查前先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要求调查对象如实填写“成都城区外基层医院自体输血现状调查表”。根据填表情况对15家基层医院逐个进行了现场复核。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令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设计统一调查表格。
2 结果
2.1 成都城区外15个区(市)县辖区基层医院均未开展自体输血。
2.2 基层医院开展自体输血存在的难点和问题
2.1.1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从未将开展自身输血列入对医院的业绩考核项目,更无专门机构对自身输血技术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加之有的基层医院对输异体血存在的风险意识还重视不够,未认识到自身输血是一种理想和更为安全的输血方式,医院根本不会在设施、设备和技术人员培养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
2.1.2 自身输血技术优势和给受血者带来的益处没有得到广泛宣传,较多临床医生甚至不知自身输血有哪几种方式,更谈不上与患者会有良好的沟通,当谈及自身输血时患者不理解、不接受,且相当数量的患者还认为,本是病人,该给我输血,怎么还能让我放血,以致患者及家属都不支持难以开展。
2.1.3 选择自身输血方法标准和技术操作不够统一和规范,由于目前还缺乏国家层面上统一标准的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以致不少临床手术、麻醉医生或输血科(血库)医务人员有所畏惧,怕承担自身输血带来的风险。
2.1.4 自身输血无核定的收费标准,且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因此不少医院若开展自身输血技术,必然要花费必要的资金,若收取费用怕背负乱收费之名,无法开展自体输血技术。其费用无法报销也影响了患者及家属接受自体输血的积极性。
3 讨论
3.1 推广自身输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卫生部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再次提出医院应积极应用自体输血技术,符合我国医疗技术迅猛发展,血液资源短缺的现状,也利于患者安全有效输血,尽可能杜绝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建议尽快制定更细化和统一可操作性的《自体输血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不同等级医院、临床用血量及手术数量,制定出相应自身输血量化目标[3],纳入其对医院等级评审和日常考核监管内容,促使医疗机构积极投入人、财、物,并建立相应自身输血管理考核制度,作为医院输血技术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才有可能在基层医院逐步推广自身输血技术。我国自体输血技术起步较晚,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早已进行,而我国90年代开始引进其技术,在不少地区较多医院认为自体输血还是新事物,程勤侦等曾报道[4],四川省30家二级以上医院仅7家开展了自体输血技术。汕头市人群自体输血知识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和择期手术患者对自体输血的知晓度仅33%,即便是医务人员也有33%对自体输血不了解[5]。可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成立或委托专门机构负责自身输血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工作是必要的,在加强对医务人员自身输血技术培训外,充分利用媒体加强对公众自身输血意义和输异体血存在风险性的科普宣传, 提高公众的认知率,提高医务技术人员对自体输血技术掌握和推广应用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配合物价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自体输血相关费用的收费标准,给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自身输血创造有利条件。也建议政府给予开展自体输血新技术政策扶持,将自体输血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毕竟自身输血比异体输血的总体费用要低,也有利于国家医保费用减少支出,患者和家属更能够接受,且有利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自体输血技术。
3.2 推广自体输血技术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自体输血的推广,开辟了临床用血的又一主要来源[6],尽可能避免医疗逐年大幅增长用血量而出现的血液短缺现象。因为国内外医院中以手术患者输血量最多,如目前欧美国家自体输血占手术用血总量的20%-40%,其美国、澳大利亚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分别占80%和60%,在日本80%-90%患者术前会备有2-3个单位的自体血液。有专家明确指出,采用自体输血技术至少可减少医院1/3的异体血的输用量,无疑是一种有助于缓解用血紧张的措施。尤其对稀有血型的患者需要输血时,不能保证随时都能够得到充足异体血液的供给,只要患者符合条件,实施自身输血完全可以解决血液来源问题。自体输血可避免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和同种免疫反应[7]。由于目前血液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血液仅限于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毒4个项目检测,而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检出,且都存在窗口期或病毒变异的问题,异体血液中还含有已知和未知的病毒,当输入异体血液后这种传播疾病的风险始终存在,而自体输血不存在传播疾病的风险,还可有效防止因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等输血反应。自体输血目前有储存式、稀释式和回收式[8]。是最合理、最经济、最科学、最安全的输血方法[9]。最大好处在于不需要进行传染病指标等血液检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选择自体输血方式,就可及时实施输血,确保患者及时得以有效的输血治疗。通过实施自体输血或者异体与自体血液联合输用的患者及家属,会对献血有更深刻的理解,若今后输用异体血液后,他们对那些无偿捐献血液的爱心人士感恩心更加强烈,也有利于激发他及周围人的献血热情,形成整个社会互帮互助的氛围,促使更多人群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自体输血比异体输血费用更为经济,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支出较大成本的检测等费用,自身输血量越大比输入异体血支出的费用越低,完全能有效减少国家医保和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基层医院推广自体输血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看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监管和考核力度,开展专门技术培训和宣传,促使医院高度重视,增加开展自身输血技术各方面投入,健全自体输血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技术操作,政府给予相应收费和报销政策,患者和家属理解其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自身输血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毛小红.自体输血的研究进展与前景[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9(3):238~240.
[2] 庄立,张哲,朱兴德,等.宁波市开展自体输血工作的体会[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0):512~513.
[3] 朱兴德,庄立,张哲,等.临床用血管理及自体输血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9):755~756.
[4] 程勤侦,陈颜,廖菁,等.四川省部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及输血科现状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08,21(6):435~438.
[5] 蔡杰,李涛,黄慧华,等.汕头市自体输血现状调查及其干预措施[J]. 广东医学,2012,33(8):1167~1169.
[6] 陆华新,王平,陈国安,等.自体输血—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并缓解血源短缺的一种有效方式[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23(增刊):101.[7] 王秀芸.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34):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