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学习情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20-02
一、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的要求,按照“岗位需要、行业发展、课证融合、统筹兼顾”的原则,将“学科理论体系下的教学内容”设计转变为“以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先进性,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1.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条件。(1)紧扣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及趋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结合园林技术专业季节性、综合性强特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中心,建设基础训练期、专业训练期、综合提升期、顶岗实习期“四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做法:第一、二学期在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课内实训、接触和参与生产认知实践,掌握基础技能,树立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第三、四学期通过校内专业知识学习和专项技能训练,掌握园林技术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第五学期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设置实训项目,通过项目训练,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第六学期到校外合作企业或者订单培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企业共同建立实习技术指导方案与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走出校园、融入社会”。(2)构建“支撑平台+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支撑平台:由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构成。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含法律基础、英语、计算机应用、心理健康和人文素养等课程。英语、法律基础等大多数课程以科目课程形式开设,其他课程如心理健康课程等以讲座形式或其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包含园林美术、园林工程制图、园林测量技术、植物生长与环境、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还包含园林植物标本制作、园林植物调查与识别、测量实训等基本技能训练环节,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包含园林树木、园林绿地规划、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艺术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园林技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3)开发与职业岗位标准相一致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结合区域园林企业生产特点进行课程开发。(4)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在完善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下,实现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一体,教室与实训场所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学习成果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一体的教学做一条化进程。
2.一体化教学的建设方法与措施。(1)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教学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具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熟悉行业最新技术、熟练掌握教学技能。(2)编写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根据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素质要求,结合职业资格标准,与校企合作企业合作开发一体化教材。(3)营造一体化教学场所教学场所实现讲解和训练一体化,使学生能够边听边练并尽可能结合校园与周边的园林项目,进行现场教学,使所得的经验更贴近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4)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案例分析、情景体验、研讨互动等形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施案例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传统园林的起源与发展和东西方传统园林的特点;掌握园林园林规划设计的构图法则、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园林构成要素的设计等的理论知识。具备园林绿化项目的设计与绘制技能,能较熟练地完成园林绿化项目的平面图、植物配置图、竖向设计图、功能分区图、景观小品设计图的设计与绘制。
1.确定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外传统园林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东西方传统园林的特点;掌握园林园林规划设计的构图法则、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园林构成要素的设计等的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掌握花坛、庭院绿地、城市道路绿地、城市公园、城市小型广场、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等园林绿地的设计与绘制;具有清晰介绍设计方案的表达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3)素质目标:具备自学与更新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诚实、守信、肯干、敬业精神;具有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组织教学内容。根据对园林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要求,选择、重构、序化成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的8个学习情景:花坛设计、庭院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小型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兼期末考核)。每个学习情景都从知识要求、技能要求、教学载体、教学设计、学时分配等方面进行设计。
3.学习情景设计。以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为例(表1)。
一体化教学是在完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一体,教室与实训场所一体,学生与员工一体,学习成果与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一体的教学做一条化进程。通过从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中选取教学任务、使学生成为企业的员工。在企业真实工作氛围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刁永红.石油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培训模式探索[J].石油教育,2005,(5).
[2]张春星石百铮.引导文教学法的案例教学[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2,(3).
1.侧重设计实践
园林规划设计实训课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袁它不仅与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尧基础知识相结合袁而且也是学习后续课程和进行项目设计工作的基础袁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遥园林规划设计着重对园林规划设计各要素与实际设计的结合袁使用案例法袁结合企业运作实际袁提供设计项目发生的真实情景袁促进学生的理解袁增强学生主动性遥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设计大赛袁设计招标活动遥把实践教学设计分为2个层次院淤模仿学习阶段遥由教师提供现有经典代表性案例袁学生按步骤一步一步地完成操作袁目的是熟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及各种技能训练遥于综合应用阶段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袁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完成给定项目袁进一步掌握景观设计方案构思能力遥在实践教学中袁通过现场实测和调查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尧表达和分析能力袁熟悉并把握园林景观设计中材料尧做法尧尺度等要素的关系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遥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案例设计袁切身体会各类园林景观如街道绿地景观设计尧居住区景观设计尧广场景观设计尧公园景观设计等专题设计在不同设计环境中的设计方法与设计原理及要求袁从技术尧经济尧使用和美学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遥在实训课上袁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袁通过实际的以及虚拟的设计项目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遥在整个实训项目的教学过程中袁模拟实际设计项目运作袁每个设计任务学生均需经历现状测绘调查尧设计构思尧草图修改完善尧正图绘制尧排版表现尧成果汇报等步骤袁使学生熟悉园林规划设计流程并完成给定设计任务袁使学生的概念设计方案与实际相结合袁并加强了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遥
2.改进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袁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袁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袁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尧阅读尧思考尧分析尧讨论和交流等袁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袁进而加深他们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需要从教师尧学生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多个层次进行创新教学的探索。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袁教师需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讲解袁强调野设计方法冶的传授袁学生通过学习典型案例袁掌握园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法和独立分析研究的科学方法袁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遥将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课堂汇斛原球茎鲜榨饮品将成为新一代的实惠石斛饮品遥这将是铁皮石斛相关产业中的里程碑袁也必将推动当地的石斛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遥报和交流袁也可使学生感同身受袁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遥
3.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袁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基准袁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及自学能力袁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案例解读尧现状调查汇报尧设计成果汇报尧草图评图尧竞赛小组等一系列方式袁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袁挖掘学生潜力袁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遥网络教学平台尧精品课教学网站的建设对于师生教学互动交流起到重要的辅助平台作用遥改革考核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袁建立知识尧能力尧素质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袁为避免野搭便车冶的情况出现袁传统的单凭最终的几张图纸进行考核并确定成绩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袁既要考虑项目结果考核袁也要考虑项目过程考核。遥例如院将调查分析成果尧图纸设计量尧出勤率尧图纸质量尧图纸深度尧时间观念和口头汇报能力等都纳入考核范围袁体现具体的专业基本能力的考核遥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遥
二、结语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林景观设计实践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师、园林规划绘图师、园林景观设计师等园林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项目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绘图等专业技能,还可以增强园林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工作表现力。因此,把项目教学法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教育快速发展。项目教学法是应该进行大力推广和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其一,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近年来,园林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能考取园林规划绘图师、高级景观设计师、园林规划设计师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不仅能够胜任行业内的各种工作岗位,还具备行业要求的快速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不少园林专业学生还在各种园林设计大赛中表现优异,获得一致好评。一些园林专业毕业生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创办了园林设计公司、环境艺术设计公司等。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为培养高级园林人才开辟了新道路。其二,推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将项目教学法合理运用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给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进而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园林景观设计实践能力。通常情况下,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六项任务”,以此为基础,可以全面促进园林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形成特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其三,为学生创造实训机会。在应用项目教学法过程中采用工作室模式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根据园林专业的特点而建立的工作室,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熟悉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同时,在校内和校外进行不同形式的实训,发挥实训的多元化、多渠道等特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方位了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实际状况,也可以让园林景观设计企事业单位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在工作室模式中,学校可以与园林景观设计公司、园林设计事务所、环境艺术设计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和共同探究,寻求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的新途径,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综合能力强的高级园林专业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其一,鼓励学生直接参与项目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项目设计,要求每位学生都以项目中的真实角色参与讨论,尽量满足学生的愿望和要求。如,在进行住宅区小花园景观设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并针对这一项目组建4~5人的临时项目部,由学生担任项目组长和组员。组长根据项目内容组织开展调研和讨论,并给组员布置任务,让他们自行收集资料参与设计。最后教师对各个项目组的作品进行评比,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工和合作,一起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不但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为更快、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其二,合理采用工作室模式。在项目教学法中采用工作室模式,指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原则,以园林专业的教师队伍为基础,成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承接校外的园林景观设计项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组中,把课程教学与实践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承担主要的设计工作。教师可以先提出对项目的预期目标、基本要求等。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做好项目分析、资料收集、项目构思等工作。在学生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教师再具体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设计的主题确立、方案敲定、图纸绘制、成果汇报等各项工作,使学生深入了解园林景观的局部设计和整体设计的过程,并熟悉数字化绘图软件等应用技术,达到高级园林景观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提高学生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相关行业的工作竞争力。其三,有机结合竞赛项目。教师根据不同技能竞赛中的要求选择教学项目,按照相应的竞赛项目设计程序进行教学设计,以竞赛中具体的项目设计要求展开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参加2012年全国园林景观设计技能大赛之前,某高校的参赛选手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项目指引,任务推动”为主体,把具体的项目设计进行分解和规划,按照分析、构思、绘图、成果汇报、评价等环节由简到繁、分阶段、按步骤、有目的地反复训练,充分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各个步骤。
参考文献:
[1]黄艾,胡希军,李海燕.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关键词:应用型;园林;快题设计;教学
为了适应时展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增加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表达和实践操作能力。也为逐步实现大学人才能够走向社会的理念,着力于培养综合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园林快题设计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1]。
一、园林快题设计课程的重要地位
快题设计是指设计人员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3个小时或者6个小时)内完成指定的设计内容,最终成果是一套相对完整并能反映设计主要内容的方案图纸。近几年中国进入加速的城市化时期,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园林城市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二线城市不断接受国外的设计模式以及高效的工作节奏,设计师逐渐要具备准确敏锐的设计思维。行业日益竞争的环境下,房地产、设计院等企业开始挖掘高效人才,力求短时间达到质量的保证和创意的突破。快题设计对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掘多角度并且快速分析问题能力、强化手绘表现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设计评价能力等确实有非常好的指导性作用。
二、园林快题设计的教学研究
(一)教学活动中面临的问题
园林专业是我校重要的农学学科专业,针对国内高校现有教学方法,以及国内园林快题手绘班市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很多手绘班注重“手绘”的表现,而忽略了“设计”才是课程的真正目的。在很多快题训练营的老师都是艺术院校出身,大多注重表现形式和图面的美观,很少关注园林设计本身功能要求和设计规范,这需要具有园林专业从业经验者来结合相关理论辅助教学;多数手绘快题班的老师具有自己一套的手绘模式,经过多年的应试经验,形成自己一套快题框架,当实际应试时直接将框架套入到题目中,快题考试变成了一定特定模式,这种快题失去了设计的个性和创新,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如何能在众多方案中脱引而出赢得考试,这需要教学方式的转变。园林快题设计课程主要是由园林专业的老师来授课,这不仅需要出色的手绘功底和扎实的专业素养,多数园林专业老师不是专业美术出身,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手绘能力,勤于动手勤于总结,在吸收课外快题训练营的应试精华加以创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研究出真正适合园林快题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园林快题设计教学方式的创新
1.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教学设置情况和教学理念,应穿插阶段性的手绘快题训练,将大四64学时课程分散开,与大二到大三的专业课结合在一起,通过快题设计进行综合知识考核,首先对快题设计的基础理论指导,主要包括快题设计基本工具、程序方法和技巧;然后根据不同的设计课程展开教学活动,将快题设计作为大二到大三相关专业课的考核方式,如公园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校园绿地设计、街旁游园设计等相关专题的快题设计;最后进行考核成果分析,将学生的作业在PPT中展示出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通过介绍设计构思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展示。然后是学生互评,让学生主动提出肯定、质疑、意见和建议。教师再对每个方案进行综合点评,及时和学生传达设计上的不足和优势。主要培养学生在图面表达形式和设计创新能力的锻炼,也将每学期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及时与快题设计形成联系,在大四这一学期进行知识汇总和补充,针对不同的考研学校和应试单位进行模拟练结不足[2]。
2.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有很多学生一开始往往会误认为园林快题设计课程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效果图表现课程,并在作业过程中重表现,轻创意,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园林快题设计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缺乏好的创意,再好的效果图也不能体现出设计的价值。可以设置灵活多样性的题目,如不同性质的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庭院设计、滨水设计以及街旁游园设计,或者不同形状的地块和变化的环境进行相应设计。也可以选择真实的设计项目,受到地形、气候、环境、道路等多种限制性因素的制约,明确的设计任务书及具体的要求,进行真题真做;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给学生看一些创意设计,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
(三)科学规范地制定作业评分制度
一般高校和设计单位考核评分内容主要包含设计方案、图面完整性、手绘表现、创意设计等方面。虽然平面图的设计方案能力主要占90分以上(满分150),但有些高校对于图面效果作为第一印象,往往忽视了设计的重要,也促使课外手绘训练营联系侧重点在表现,而导致方案设计所占分数比规定分值要低。其实在考核中过多的以模式套用在考题,只会使方案过于平淡,反而高分试卷多是在设计创意上凸显出来与众不同,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考核环节上多去提倡学生注重设计思维的活跃,这需要平时的积累,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能力,才可以敢于创新,要多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方法,不是单单注重图面的表现形式,减少图面表现的分值,鼓励设计方案创新的学生,让学生逐渐侧重园林快题设计的创新能力,科学的考核方式逐渐培养应用型人才。以上是对园林快题设计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后,所作的一些思考和创新的探索,根据与原有教学方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新的教学方案及考核成果与原有方式的差异,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使教学体系紧随时代的步伐。
作者:冷凝 单位:三亚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学习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我校园林专业中存在的学生专业背景基础薄弱、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提出多学科启发式教学、正激励法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新构想,以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提高我校园林专业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专业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园林专业课程设置面广、内容多,涉及美术学、工程学、建筑学、历史等方面。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作为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一、园林设计艺术原理的课程性质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是我校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分为讲授和课程设计两部分。通过28学时的理论教学,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园林构图艺术法则、园林造景艺术手法、风景园林要素设计原理及园林设计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为后续的园林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8学时的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加深对课题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目前我校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专业背景基础薄弱。园林专业的学生入学不要求有美术基础,部分学生基础薄弱,艺术表现力不强。园林专业涉及的多学科理论知识缺乏,一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对于要求的自我学习内容不能够充分理解,导致知识储量不足,难以拓宽视野,设计过程中照搬现象较普遍。
2.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对于设计图片、实例等的阐述直接、明了。但在课程设计环节,所布置的题目多是假题,与现实联系脱节,学生无法置身于实际环境中亲自体会,设计的环境因素受到限制,直接导致设计作品滞留于方案阶段,难以发挥细部的处理。
3.学生作品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停留在图案表面,在设计中仅强调纯形式上的美,注重平面构图、色彩组合,而对于功能和空间尺度却考虑不全面,导致设计图不够严谨,实用性不强,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
三、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多学科启发式教学。园林设计艺术原理是一门以园林美术、工程制图、设计初步等课程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与艺术、历史、心理学、文学等学科关联性较多,要求学生必须构建起多学科综合、全方位贯通的知识体系[1]。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相关知识阐述详尽,因此教师可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列出相应的参考书籍,或启发学生拓展知识渠道,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在规定的课时内顺利完成本课程知识的讲授。同时,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改变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使学生在充分认识到本专业的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自己学习的重点;鼓励学生提高专业基本素质,多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关注行业发展现状,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园林专业在开设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时,根据已经开设学习的课程,可以参考的书籍有《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造园变迁史》、《园冶图说》、《园林美学》、《苏州园林匾额楹联鉴赏》、《建筑史》、《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相应的阅读学习。
2.正激励法教学。当下,正激励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已经被成功运用到多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在其他高校中也有应用。它是指通过奖赏的办法对某种思想行为予以肯定,并鼓励这种思想行为可以继续进行,且能激励其他合理措施的实施[2]。在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中,根据目前学生的状况可采用课堂教学正激励法和成果展示正激励法[3]。(1)课堂教学正激励法。学习是自发事件,只有发自内心想学习,学生才会真正愿意去学习,并会积极主动地做好。园林设计法无定式,所以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须具有灵活、独立的设计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捕捉每一个学生的设计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鼓励。课程设计作业讲评时,要公开公正,不仅要告诉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更要注重感情的传递,对设计作品中表现好的方面进行肯定、赞赏,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扩展更大的设计空间。(2)成果展示正激励法。每个人的设计作品都是努力的结果,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可将所有学生本门课程的设计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内部进行传阅或以PPT的形式展示;或制成展板,举办课程设计展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允许多次提交作品,作品表现差些的同学为了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会加强对作品的推敲、修改,提升作品的设计水平。同时,定期举办专业设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组织的相关设计竞赛。配合课程教学改革,建立此类竞争机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和训练学生的社会实践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青岛市、山东省以及全国的各种园林设计竞赛,如“园冶杯”大学生国际竞赛、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迷你展园”设计展览、IFLA竞赛等,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强化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知识得到很大提高,并有部分同学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3.现场教学,拉近教学与设计实践间的距离。园林设计艺术原理空间感丰富、动手能力极强。在授课中应与设计院所、绿化设计企业广泛建立联系,健全校外实习基地。根据讲授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方式,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集体参观、测量和访问,或让学生参与实际调查,感受设计的空间尺度,结合设计原理知识加以分析,评价园林设计作品的优缺点。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业可布置当前正在实施的设计项目,并在作品完成后带领学生到项目基地进行针对性观摩学习,比较自己的设计与施工项目设计的优缺点,从实践中理解场地和尺度感。此现场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设计方案,拉近教学与设计实践间的距离[4,5]。目前,我校在莱阳校区设置了园林设计实验场地,学生可在限定的场地范围内进行所设计地形的改造施工,进一步拉近了教学与实践间的距离。
4.案例教学的应用。在教课过程中,教师可确定相应的设计题目,并对所选定的设计案例的设计思路、设计特性等进行有条理的描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设计案例,紧随教师的指导思路,并能温习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找出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可先采用小组讨论,并可制作ppt等汇报材料用于大讨论,使学生掌握相互沟通的技巧,启发集体智慧。在班级讨论环节,教师要扮演“导演”角色,控制发言时间,允许本组的补充;其他同学可进行提问,由发言者答疑。同时,教师还要负责讨论的正确引导以及学生观点的概括总结,指出其所运用的设计理论点、设计特点以及需要深入斟酌之处,点评学生的讨论思路、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等。此方法可使学生比较自己的设计思想与别人的分析存在的异同之处,从而汲取并综合出更加完善的设计思想[6]。
5.提高教师水平,适当外聘教师。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攻读研究生、校外进修、社会实践,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设计类学术活动,及时了解专业领域内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术水平。适当外聘一些有资格、有经验的设计院或企业相关人才担任部分课程内容的讲授或做讲座,将有利于加强本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性。园林是为社会服务的行业,课程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不能脱离社会需求和实践活动。我校教师在教课之余,要求进行不少于3个月社会实践锻炼,进入园林企业或施工场地接触社会设计和施工实际。同时,园林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国际国内访学交流,以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对于园林专业的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授课;并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做专业报告,多方面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
四、结语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与复杂性。针对目前我校园林设计艺术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专业背景基础薄弱、重理论和形式、轻实践和内容等不足,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采用多学科启发式、案例法、正激励法、现场教学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设计创造力;同时,还应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设计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忠峰,李传刚.关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55-156
[2]原素琴.善用激励之法[J].领导科学,2004,(12):12-13
[3]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4]许仁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2,(7):187-188
[5]商书满.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36(3):118-119
【关键词】园林教学;手绘;地位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手绘在园林教学中受到了一定冲击。国家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园林设计越来越重视,园林设计人才被广泛需要。在实际的园林设计中,手绘自身的优势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和超越的,手绘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可知,在园林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园林设计水平,进而优化园林设计工作。
一、园林手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缺乏对园林手绘教学的关注
园林设计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在园林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园林设计教学更多地侧重于计算机软件教学应用,对手绘教学的关注度较低。但是电脑用于园林设计表现上,无法对园林造型、色调、构型等特点进行反映,导致电脑表现的园林设计无法对实际施工工作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就需要利用手绘对园林设计进行完善,使设计图纸能够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手绘教学关注度不足,影响到了手绘图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2.园林设计创新性关注度较低
电脑表现的园林设计缺乏创新性,并且由于电脑本身具有一定的记忆功能,往往存在着复制和模仿的情况,这就导致园林设计实际效果较差,影响到园林建设发展。手绘注重创意创新,通过构图思考,使园林设计效果得到突出。但现实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电脑技术的应用,导致园林设计创新水平较低。
3.对电脑表现与手绘设计的关联性把握不足
园林设计者在进行园林设计或者园林创作时,首先要对园林项目的外观、形状、规模等进行大致了解,进而在脑中形成空间模型,然后利用手绘图的方式将脑海中的空间模型在纸张上快速呈现。其次,在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设计效率,需要结合电脑设计,将二者进行结合,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效果和效率。但是由于学生手绘能力的缺乏,无法实现手绘与电脑表现的有机结合,这给园林设计效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二、园林设计教学中加强手绘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师在园林教学中要重视手绘的重要性,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供较多实践机会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巧妙指导,使学生在园林教学中掌握手绘的基本技巧,提高手绘水平,进而强化园林教学中手绘的重要地位。
1.加强手绘线条知识教学
线条自身会有曲直的变化特点,曲直线条中蕴含的感彩充沛,多样的线条能够使人产生多样的情感,人的情绪会随线条的变化而改变。如直线给人一种坚定、正直的感觉,曲线给人一种变化莫测、躁动的感觉,横线给人一种安稳之感,竖线给人一种安静、平和之感。线条除了自身特点以外,还能够进行线条闭合,进而会产生形式多样的形状和空间。除此之外,线条的色彩丰富、深浅不一、质感分明,进而能够对所描绘的对象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并且影响学生的观赏感觉。如线条边缘线较重时经常用来表现平面,线条边缘线较轻且弯曲时经常用来表现曲面,这是由于深浅不同的线条能够呈现给人前进或后退之感;线条排列的密集或者稀疏能够给人明显的空间层次感,进而有利于营造出质感的视觉效果;同颜色线条的深浅能够直观地展示物象结构的深浅,进而有利于加强物象的立体感;线条穿插方式不同能够全面展示物象的结构构成,进而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物象。由此可见,园林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手绘线条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手绘线条的功能和价值,使手绘线条在园林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加强手绘色彩知识教学
效果图是对园林设计效果以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所以一定要保证效果图的真实性。虽然手绘效果图与计算机效果图相比,时间较长、逼真度较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绘效果图就应该彻底让位于计算机效果图。手绘效果图的表现方式多样、表现方法灵活,能够及时对脑海中的空间画面进行呈现。原创性的手绘效果图可以全方面地展示园林设计者的设计风格,可见,手绘效果图具有计算机效果图无法比拟的优势。手绘效果图的利用,需要对手绘色彩知识进行把握。在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要想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园林作品效果,需要合理调配色彩、巧妙组合构图,进而实现所设计园林的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实际的园林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现手绘效果图。在手绘效果图中运用色彩前,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正确的色彩意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运用和理解,教导学生规范使用色彩工具,使得学生学会在手绘效果图的制作中灵活上色、合理配色,发挥色彩作用的同时,更好地表现手绘效果图。由此可见,在园林手绘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颜色运用的培养,提高学生在手绘效果图中运用色彩的能力。3.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因此老师要创造较多的实践机会,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在实践中老师首先鼓励学生临摹,通过临摹借鉴别人的经验;其次老师在学生临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写生练习,进而加强学生对手绘对象的整体把握;最后老师锻炼学生的默写能力,通过默写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较多问题,这时老师在园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手绘的热情,优化手绘教学的质量。同时,要注重将手绘教学与园林设计进行紧密结合,使手绘知识能够在园林设计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在园林教学中,老师要想优化学生的手绘效果,要注意手绘练习的方法和流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教学策略。首先,在手绘练习中要注意线的运用。从上述对线条的介绍可知,线条是构成形状和空间的基础,线条的质感对手绘效果图画面具有重要影响。在园林手绘教学中,对于简单的手绘线条,学生要做到简洁、准确,切勿对线条进行粗略勾勒和叠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对于较复杂的手绘曲线,学生要保证曲线的圆滑和柔和。其次,在手绘练习中把握好所构图形的形体特征。在园林手绘教学中,会经常遇到多样图形以及多种图形组合体。在进行图形以及组合体练习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图形的比例关系,强化学生对手绘图形的练习。最后,在手绘练习中注意造景元素的练习。在园林手绘教学时,要规范好植物、山石、地形以及水体等园林要素的比例关系,并且将各图例合理搭配,进而减少平面图和工程图在绘制图纸时产生失误,增加园林手绘设计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将手绘知识与园林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园林设计中手绘的重要性得到突出,以满足园林设计需要。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即使计算机技术在园林教学中应用较多,但是在园林教学中手绘图仍具有计算机绘图不可替代的优势,园林教学中手绘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所以,在园林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手绘能力、提高学生的手绘水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袁盛华 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江焜.园林教学中手绘的重要地位[J].管理观察,2014,(7):117-118.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其选择人才一般以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当前各大院校纷纷对本校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行发展的要求与部分已进行课程改革的高校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1、全面认识园林设计,提高学生知识面
园林设计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开设的一门专业,内容范畴大,知识面涉及范围广,结合物质、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其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因此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较深影响[1]。总体来说,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需要全面领悟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并根据理论知识及个人实践能力进行大胆和创新的构思,若其缺乏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则其构思起不到将园林多方位规划的作用。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园林设计构思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设计学科结合历史与社会,探讨园林设计的古典及改变方式,从园林发展的步骤中总结规律,综合人类活动各方面知识进行人才培训,对提高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健康发展中国园林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2]。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三、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3],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4]。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四、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5]。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学时时间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朝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园林设计课程,必须着重加强改革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可培养出适合园林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超.关于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0 (04):78-80.
关键词:园林建筑;建筑设计;知识模块;橡计
风景园林是一门包容性极大、学科交叉性极强的边缘性学科,它横跨建筑、艺术和生态三大学科体系。园林建筑设计通常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核心课程,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1、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定位
1.1 园林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大专类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使毕业生成为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职业型人才。经调查我校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走向有:专升本继续深造,园林植物种植、养护方面的管理工作,偏重园林建筑方面的工作等。
1.2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定位
建筑是我国造园四要素之一, 《园林建筑设计》这门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重在实践。我校园林专业现有课程开设及学时分配更偏重园林植物种植、养护管理方面的技能,但就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应有予于加强与扩展。在教学要求上,应侧重于学生对建筑基本知识的掌握,了解一定的建筑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美学素养,能借助建筑这一造园要素,创作出更美的园林作品。
2、我校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现状教学模块及内容
经调查我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现状教学基本上可分两大部分:园林建筑基本知识讲解,课程实践教学。
1)园林建筑基本知识讲解
此部分主要讲解园林建筑的分类,每类建筑特点及建筑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时约8课时(2周)。
2)课程实践教学
此部分主要教学内容为:课程设计任务书讲解,课程设计一草、二草、三草、正图绘制。共用时约60课时。此部分理论讲解很少,大部分时间为对学生方案进行个别辅导。
2.2 教学过程存在问题
我校专科《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即是:前置课程不足、后续课程匮乏,理论教学太少。目前园林专科专业学制为三年,
《园林建筑设计》为大二下半学期,相关前置课程仪有园林制图,无后续课程。现有教学特点导致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不尽人意的表现:
1)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
因前置课程不足,现有教学理论课时太少,直接进入课程设计学生常用无从下手之感久而久之就出现部分学生态度消极、作业潦草的情况。
2)学生建筑基础知识太差,草图错误太多
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建筑设计课程设计我们主要指导学生的功能、造型外观等;但是就以往专科园林专业图纸来看,建筑造型与外观设计很少有时间去指导修改。因为学生甚至不知道踏步高宽、常用门窗大小、建筑模数、建筑组成构件等等这些对于建筑学来说常识性问题。
3)学生美学素质低,建筑设计表现效果差
因未开设建筑表现技法类课程,学生大部分设计表现方式是用丁字尺、针管笔绘制的黑白图。
3、《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模块探讨与整合
根据课程定位要求及现存问题,确立了以下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三大知识模块,从而构建《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建筑基础知识模块一建筑设计提高模块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
3.1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
园林建筑是公共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与大量的科教建筑、卫生建筑、办公建筑等有共性的一面,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学习必须以建筑学相关课程为背景,学生需要了解建筑的概念、当今有影响的建筑流派、建筑构造基础知识等等。但是我校园林专业是以农林学科为背景开设的,更偏重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方面,而规划与设计方面课程开设较少。在目前教学时数偏紧的情况下,又要保持专业特色,不可能将与园林建筑相关的建筑类课程逐门开设,且学习深度也远不及建筑学专业要求。故而可将《建筑初步》、 《建筑构造》、《建筑史》等几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抽出,结合建筑绪论、园林建筑与普通民用建筑联系区别,园林建筑基本知识等共同整合为“建筑基础知识模块”。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的设立可以弥补现状教学中学生必要建筑基础知识不足的问题,并且较逐门单独开设节约学时,节余的学时用于实践环节的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几项内容合并讲述,可以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避免了相互脱节。
3.2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美学素质低、建筑设计表现效果差等问题而开设的。对现状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看,虽然其从事理论研究和直接进行建筑设计的人较少,但是很多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部分人甚至有对方案的决策权。所以关于铅笔淡彩、单色(复色)渲染等建筑表现技法,我们对园林专业的学生虽不做普遍要求,但至少要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美学素质并学会对案例进行分析。
3.3 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
此模块的教学要求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设计程序、方案构思及一般的园林建筑设计施工图的基本画法,达到综合运用所学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工程图纸的目的。
此模块分为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两部分。理论内容包括设计程序、原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实践部分为相关类型园林建筑单体设计训练。
4、各模块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及课时分配
4.1 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内容为建筑的本质与简史、园林建筑的概念与分类及与建筑相关“常识”性的基础知识。本模块的目的为: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积累学生相关的建筑基础知识。此模块知识学生容易掌握与理解,不存在重点与难点。
“建筑设计提高模块” 主要内容是学习一种建筑表现技法,提高建筑表现效果,对优秀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审美及设计能力。重点为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是本课程的难点与重点所在,又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理论环节主要内容为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方法与技巧,园林建筑单体设计等;实践环节主要为相关类型园林建筑单体设计,以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教师进行课堂辅导的形式进行。此模块以园林单体建筑设计为重点,使学生具备单体设计能力,难点为在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2 课时分配
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学时分配为68学时,一个学期上完。 “建筑基础知识模块”2―3周,“建筑设计提高模块”4―5周,“园林建筑设计实践模块”9―10周。前半学期侧重理论,后半学期侧重实践。因内容多,学时紧,可以提前布置实践任务,使学生能够补充大量业余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
5、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本文主要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及教学现存问题而提出的大专类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模块,合适与否有待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检验和修正。
参考文献:
[1]李宏 粱献超 构建应用型本科《园林建筑》课程知识模[J]垒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3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方式
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是学生提高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操作技能、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在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并结合实际环境开展实践活动,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能够掌握基本概念,明确设计的实质和要点,掌握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手法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园林设计、园林管理、导游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特点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力图将基本原理“讲易、讲透”,并结合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从专业的角度评价、欣赏古今中外的园林,进而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掌握园林艺术的有关知识。
实践性强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最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多学科穿插式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园林设计初步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以美术、制图、测量学、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生态、园林史、园林美学等为基础,与历史、文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构建多学科、全方位的知识体系。
由于园林专业以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性,所以很多学生对一些专业基础课,甚至一些专业课的学习,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园林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从而更合理地安排学习的重点;要鼓励学生注重专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园林花卉和园林树木课程的学习。
掌握园林花卉和园林树木方面的知识是做好园林规划设计的前提,没有相关的植物知识体系,所有的园林设计就没有了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园林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课程的穿插式教学,将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关注历史、地理、艺术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关注各种媒体对相关行业的报道,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知识网络;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个人为人处事的礼仪常识、待人接物的哲学理念,重视培养与人沟通、协作、处理事务的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的修养。
(二)课堂互动式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摒弃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法,而注重各个方面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等。
1.理论与案例、实践互动式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设计艺术原理等理论知识是自成体系的,课程教学要将这些原理清晰、系统地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但是,由于园林规划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方面地讲授设计艺术原理显得过于空泛,所以教师要结合实际的经典设计案例进行讲解。在案例的讲解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的讲授,使理论与案例互动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这既能加大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此外,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可将理论知识讲解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即在每一次课程理论讲解之后都安排相应的设计实践,包括课程设计、课题设计、公园设计实习等。在每次设计实践之后,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学生亲自参与设计,教师一对一地对学生的设计做出点评,将有利于理论知识与设计技能的相互融合,从而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素质和设计实践能力两方面同时得到提高。
2.师生互动式
师生互动式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鉴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采用“讲课—讨论—讲评”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双向互动。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讲评学生课程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要进行讲评以外,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讲评。在讲评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将设计作业转换成电子文档;然后模拟园林设计招标现场,安排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做设计方案汇报。每个学生根据各自的方案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和具体的设计手法;然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样,每个学生既可以明确地阐述自己的设计作品,又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正激励法教学
激励法是指通过对某种思想行为的肯定,使之得到强化和推广的方法。它包括了信仰和目标激励、精神和物质激励、情感激励等3种类型。正激励法就是通过奖赏对某种行为予以肯定,目的是鼓励这种行为可以继续进行下去。
激励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已经被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值得学校教育借鉴。在高等院校,使激励极富科学性和艺术性地贯穿于学校文化,以长久地提高学生的士气,显得尤为重要。
1.课堂教学正激励法
虽然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标准,但是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必须考虑其动机。只有是发自他们内心想做的事情,他们才真正愿意去做,并主动地去做好。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应该具有自由灵活的设计思维。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敏锐地捕捉每一个学生所表 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激励。教师在与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作业互动讲评时,除了要告诉学生做什么以外,还要告诉他们怎样做和为什么这么做;同时,要注重感情的传递,对学生的设计成果如果认可,就要及时将肯定、赞赏的信息反馈给他们。因为,教师对学生设计能力的信任,可以激发他们扩展更大的设计空间。所以,即便学生只是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教师也要及时予以表扬,并且详细指出每一次的设计作品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等。
学生之间会有竞争和比较的意识。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设计作品得到的评价低于其他同学的时,会产生不公平感,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和消极行为。所以,教师在讲评学生的设计作品时,要公正、公开、没有偏心,并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既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又不至于虚荣心自我膨胀。
2.成果展示正激励法
一方面,是将学生平时较好的课程设计作业装订成册,在班级内部传阅;或者转换成电子文档,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或者在每学期期末时将这些作品制成展板,在全校举办专业设计成果展览,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是举办校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在学院教研室的组织下,不定期地举办形式多样的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并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是为了配合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建立竞争机制的形式,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有潜力的优秀后备人才、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高校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校内大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的开展,也可以为参加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选拔队员。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主观题和客观题。考试方式一般都是闭卷考试。这样机械的考试模式,使大学学习变成了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使学生丧失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维的思维能力,最终导致学生厌恶学习、丧失个性、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这种配合应试教育的课程考核方法必须加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