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指导教师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艺术实践;课堂教学;舞蹈教育
在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上,艺术实践是检验教师舞蹈课堂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在学习上,是学生由课堂模仿走向舞台表演的必经之路。在教育上,是推动师生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学生由课堂走向舞台的必经之路
如果说舞蹈课堂是为舞蹈学子提供了一个基础理论、系统规范动作的学习平台,那么,舞蹈艺术实践就是一个通向更高标准和更多创意的广阔空间。
首先,舞蹈艺术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舞蹈感觉力、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无论是在舞蹈专业院校还是普通院校都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学生舞台经验的不足和表演艺术的贫乏。尤其是普通院校学生更为普遍。
其次,避免闭门造车,开阔视野,提高学生舞蹈综合水平。参加一台大型晚会的实践演出,无疑是走进了一所底蕴丰厚的舞蹈知识与经验的大堂。艺术实践能打破教学常规手段,跳出僵化的动作套路,是让学生自我深入领会、揣摩舞蹈的基础,是丰富肢体语汇、累积经验的平台,是开阔视野、与时俱进的源泉。
二、舞蹈艺术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
舞蹈艺术实践的发展性决定了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舞蹈艺术实践能够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发展水平,使教学者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状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认识自身发展需求,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艺术实践的自主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时时刻刻以高标准、高品质、高要求去认真学,积极做,主动承担应有责任。
综合素质,并非是一时的机灵,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和训练,大量的实践和学习,自我沉淀和升华的结果。
三、舞蹈艺术实践是普通院校舞蹈教学的延伸
1舞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最直接的反应
学以致用是教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在课堂上接受系统规范的专业训练就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表达与展现。
2注重动作,忽略表演
舞蹈界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标准化、模式化的动作机器,而是能用肢体表达内心世界最本真的思想内涵和生命情调的舞蹈演员。没有情感的动作,没有思想的主体,没有生命的艺术,再完美的技能技巧,还有何意义?
3队形流动,发现教学“死角”
在舞蹈艺术实践中,队形在硕大的舞台上进行频繁的流动和变化,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出现在第一排,甚至是舞台正中心。而这其中,便会有在课堂学习、考试汇课时始终站在或被藏在角落里的学生,教学“死角”便这样暴露无遗。
4将舞蹈艺术实践引入教学工作
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一直作为舞蹈课堂教学的“附属品”而存在。随着文化艺术繁荣发展,艺术实践在各高校兴起,有些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参加艺术实践会影响到教学。
笔者认为,艺术实践非但不会影响教学,反而还会提高教学的质量。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刘敏老师曾任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在系内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训练与演出,课堂与舞台紧密相连,“以赛代训”的舞台强化训练法。在教学之余,大量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由此改变了军艺舞蹈演员在舞蹈中偏重技巧而缺乏情感表现力、缺乏艺术感染力的问题,也改写了军艺十五年来在桃李杯大赛上与金奖无缘的历史。
5将舞蹈艺术实践上升为理论指导
“没有文化,舞就跳不好。没有学术,事业就难发展。”舞蹈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中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相关理论的指导,舞蹈艺术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及效益最大化,以促进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与教学的发展和创新,优化舞蹈知识结构,促进舞蹈事业的全面发展。
丰富的经验累积是舞蹈发展的源泉,在舞蹈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经验累积,而舞蹈艺术实践是构成经验积累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4-01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数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促使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不仅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一般说来,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数学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活动对象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的对象主要与数学相关,但又与其他知识发生横向或纵向的联系,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类知识和各种方法去探索。
活动要求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
活动功能的综合性。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大大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范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及实践、交往、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如,在复习第十二册《统计表、统计图的整理和复习》时,教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个小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设计统计图所需的信息(课外书、网络、报刊杂志、调查资料),然后由小组长合理分工,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学生根据资料绘制统计图,并根据绘制的图表谈谈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设计提问并自行解答。教师还适当介绍了利用Excel制作统计图的方法。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脱离生活去做各种练习,而是综合性地运用教学及其他知识进行学习、探究,其感情体验伴随着活动的始终。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数学基础知识扎实了,并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触觉、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对事物独特、精辟的见解。
二、实践活动的实践性
数学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实践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断地提出问题,又不断地通过实践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实践活动是一个尝试的过程。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要反复的尝试,甚至会走弯路,通过尝试一次次失败与挫折的体验,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将圆分成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书本后面的圆形学具剪下,边拼边思考:能否将圆形转化成其他的平面图形而依然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兴趣盎然地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但不知道三角形的底边、高和梯形的上底、下底、高是多少。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书上寻找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可以和同学、父母、老师请教、交流,让别人提供一些意见,然后自己再反复尝试、实验,最后把问题解决。一周后,学生将拼好的图形贴在纸上,不但清楚地写出了推导过程,而且写出了正确的推导理由。这个过程可以简单地总结为:确定研究目标——翻查有关资料——动手操作——反复研究——得出结论——证明结论。
三、实践活动的自主性
数学实践活动本质上是通过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活动。这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注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为此,教学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下岗”,恰恰相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实践活动的开放性
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此数学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教师基本不加限制,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地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首先要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大胆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形式,放手让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其次要开放教学时空。教学时间可灵活控制,除了在教室学习之外,还可以带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如带学生到银行去学习《利息的计算》、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广阔的天地。还要开放解题策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原则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康和刚.小学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项目管理协调机构,专门成立了“国培计划”项目办公室,依托教师教育学院、后勤集团、教务处、图书馆等部门,建立了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务实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从教学团队、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保障项目的质量。
(二)注重前期调研
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前期调研,总结以往培训的经验得失、充分掌握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摸清他们对培训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思考对策,是提高“国培计划”项目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我校自2010年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以来,一直坚持调研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大调研工作力度,将前期调研作为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动了解培训对象现状,充分尊重而又不简单迎合其需求。
我校继去年在昆明“两区”(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土地中学、红土地镇中心学校、红土地镇大坪子希望小学、红土地镇二坪子小学、凤合中学和转龙镇中学6所中小学开展“国培计划”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于2014年3月至4月间,先后实地深入泸水县六库镇中学、泸水县第一小学、福贡县省定民族完小、福贡一中、昆明市官渡区中对龙中心学校、白汉场中心学校、嵩明县嵩阳镇二小、西山区观音山小学、石林县巴江中学、紫玉小学等学校,同时在我校举办云南省义务教育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省级项目、外交部扶贫金平麻栗坡两县乡项目小学数学100人,初中数学100人;2013年“国培计划”云南省幼师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200人,“送培下乡”项目幼儿园教师培训50人,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150人。
一、主要做法
通过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培训方案、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强化培训过程管理等举措,昆明学院负责实施的项目做到了目标明确、按需施训、针对性强、效果明显。在教育部组织的网络匿名评价中,昆明学院获得了学员的较好评价,得分排名位于省内院校前列。
(一)领导重视
“国培计划”不仅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综合素养、专业持续发展能力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承办高校提供了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昆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该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对村小学教师培训项目、云南省第44期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班等项目的参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查。通过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针对培训方式、培训途径、时间安排、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师资选聘、教学监控、培训效果、后勤服务等具体问题,认真听取学校领导、中青年教师对“国培计划”项目及其他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的意见、建议和需求,充分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需求和对培训工作的意见。
通过认真调研,科学分析调研情况,为“国培计划”的项目确定、方案设计、立项申报、竞争投标、优化课程、提升质量等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我们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从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分项目、分类别、分学科更加合理地设计培训方案,进一步优化培训课程内容,更好地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根据项目特点、课程内容和工作要求,结合教师需求,采取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从而体现国家要求与我省实际相结合、教育改革发展与参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项目基本要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相结合,探索适合省情的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的机制,努力提高我校“国培计划”项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优化培训方案
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优秀的培训专家和合适的培训方式是培训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在前期调研和充分尊重省教育厅项目方案评估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反复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力求在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专家遴选、实施方式等方面更加优化。
在培训目标上力求科学合理,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帮助参训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促进专业发展,并强调阶段性目标的达成与教师长远专业发展的统一。
在课程设计上紧扣3个“标准”,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小学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国培计划”课程标准》;围绕3个维度:提升专业理念与师德、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能力;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学员实际,在将师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和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的同时,增加了部分选修课程和专题,如《电影中的教师与教育》《微博和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等,使培训内容得到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在培训方式、方法方面,努力促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培训向现代的研究型教师培训模式转变,并大力推进实践性培训,大幅度增加名师示范课和学员研究课的比重。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集中学习与跟班跟岗研修相结合、脱产培训与跟踪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观摩相结合、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引导培训主讲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等方式。在跟踪指导环节设置了研修和实践的硬性任务,以活动和任务驱动来促进教师实实在在的“变化”。
为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我校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研及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的合作,整合省内外优质教师培训资源。与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相关机构建立了教师教育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授课。同时,我校与昆明多所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立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机制。组建了由省内外高校教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园长)、本校专家组成的高水平专家团队,所选聘的培训专家有的来自高校,有的来自省、市、区不同类别的教研机构,有的来自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工作一线。总体来看,省内外专家基本达到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超过50%。这些专家的共同特点是师德品质优、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培训经验丰富、培训效果较佳。
(四)创新培训模式
2013年“国培计划”最大的亮点之一是在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中采取了“送培下乡”的实施模式。我校实施的“送培下乡”子项目共3个:初中数学、小学数学和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在红河州教育局、文山州教育局和昆明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取高校与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及培训地中小学或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方式,将培训送到中小学或幼儿园教育教学现场,通过“在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
与其他短期集中培训相比,“送培下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安排和突破,其中实践性培训的比重超过了70%。
初中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红河州教育局职成教科、蒙自市教育局和蒙自市第三中学合作,培训安排在蒙自市第三中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文山州教育局政治处、文山市教育局师训科和文山市第五小学合作,培训安排在文山市第五小学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送培下乡”由继续教育学院与安宁市教育局、安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昆钢幼儿教育中心合作,培训安排在昆钢幼儿教育中心进行。
“送培下乡”不是简单地将培训地点从大学课堂搬到学员所在地,而是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切切实实体现实践性培训要求。“送培下乡”更注重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力争做到“四送”,即给学员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实用的教学策略、典型的成长案例、精彩的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学科教学为基础,以问题解决和典型案例为载体,在注重学员教育理念与师德感悟的基础上,围绕实践性教学组织培训内容,重点安排了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和课后说课、议课、评课等内容。通过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议课等一整套有机结合的环节,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培训氛围,在为参训学员提供可借鉴的、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让学员在集体研讨中积极思考,充分表达,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专题和课例的理解与认识,使学员能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而专家讲座也与名师示范课、学员研究课紧密相连,专家参加观课、说课之后,组织学员议课、评课,然后结合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学员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员的观课、评课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其他各个项目的实施中,专家们充分关注学员的实际需要,围绕培训目标,通过丰富的专题讲座、教学观摩、参与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活动,使每位参训学员在听课、观摩、交流思考中得到启发和提高。在培训过程中设计了较多学员参与的环节,培训专家和学员共同分享,共同提高。专家们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技艺、忘我的服务精神、灵活生动的培训形式,不仅给学员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也令参与培训管理的同志深受感动和启发。
(五)规范项目管理
对参训学员严格管理,悉心关怀,做好后勤工作,提供相关学习、生活条件,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训机构组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加强培训期间的管理与服务,我们根据我校承担培训项目及人数增加的情况和有关要求,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在培训过程中注重规范项目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项目资金监管,完善质量评估机制。
二、培训效果
在省及相关州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我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所承担的“国培计划”各个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项目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同行、参训学员、顶岗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充分肯定。
昆明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云南省项目在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从我校自己所做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反馈的情况看,各个项目的参训学员对培训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绝大多数学员感到收获很大。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仅带给了参训学员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在学习交流中认识了专家、结交了朋友,获得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对参训教师提升其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学习习惯和促进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通过承担“国培计划”项目,也对我校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直接承担培训任务的院系,他们把项目实施作为推动自身服务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促进教师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在探索和完善“国培计划”的培训模式、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提高了全日制教学及其他教师职后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我校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遗憾,需要认真反思并在今后努力改进。
一是“送培下乡”项目因学员跨州(市)集中,增加了部分学员参加培训的成本和困难,同时也给培训机构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建议今后安排“送培下乡”项目时,让中小学教师在当地集中培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送培”的本意。
二是后续跟踪指导方面仍存在实效性难以保证的问题。培训让学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但这些收获如何更好地促进学员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去应用,帮助他们形成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让学员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实质变化,这是培训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但什么样的后续跟踪指导更加有效呢?这个问题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作为培训承办机构,我们会认真总结“国培计划”经验,努力改进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项目质量,让每一位前来学习的老师得到更大的收获。
首先,要进一步抓好培训承担机构和相关办学部门的自身建设,根据国家推进现代教师培训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培训机构内涵建设,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的组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地方高校;转型期;小学教育;人才培养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部门,现阶段,我国高校急需承担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方面说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应倾向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现阶段没有实现这一目标。当前我国有2000多所大学,有646所属于地方大学,占我国本科院校比例很高,达到85%。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在学术上不如“研究型大学”,在应用上不如职业技术型学校,所以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因此,2015年教育部下发《意见》,要求1999年之后“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需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而白城师范学院就在此列。白城师范学院(以下称“我校”)是吉林省一所本科学院,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在2008年7月,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质量评估。小学教育专业是白城师范学院的传统专业,有一定的办学历史和经验,因此,按照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针对转型期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白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出一个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
一、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各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主体单一
师范类院校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在办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沿用以往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缺少与用人单位———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很多师范类院校在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多年都在延用一套教材,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没有被纳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造就出大量同质化的人才,在个性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大同小异,但是却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小学教师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
地方高校在科研能力上是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的,但是很多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倾向于培养理论人才,或者是“理论型”与“应用型”兼具的人才,定位模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追求学校人才培养高端,不能充分了解用人需求变化是重要原因。
(三)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化
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原因,所以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体现出理论化倾向突出。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大都按照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来划分,在教学安排上,大学三年时间强调理论教学,大学四年级集中实习1-2个月。这样的实习,难以使师范生积累教育实践知识以形成教育教学技能,导致这些毕业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长期存在实践教学技能较差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体现出“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特征,做出转变。
二、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转型———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找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也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所谓创新人才,“从社会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某一工作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创新贡献的人才;从个体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以探究的态度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和超越的人才”。[1]“创新人才一般具备以下素质:(1)宽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2)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3)有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4)清晰的思维,很强的判断力和敏捷性;(5)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团队合作意识;(6)扎实的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和理论型人才提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3]应用型人才具备如下特征:(1)具有专门的职业知识和能力,其中知识更多的是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而不是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能力,还包括创新创业能力;(2)经过更多的职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3)追求职业操守,有严格的职业道德标准和意志品质。综合来看,创新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巧并具有探索和发现精神,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应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在地方高校转型之前,白城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扎实的教育技能、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目标定位,比较模糊,也有求高、求全的倾向。在这种目标指导下,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不能满足科研、教研单位理论研究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应用型院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要以“应用”为导向,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因此,我们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变革,定位为:培养热爱基础教育事业,对学生有爱心和人文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宽厚的文化素养,乐教、善教,具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和实施管理等基本的教育能力,满足吉林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需要的小学教师。
(二)人才培养机制转型———与地方政府、小学合作共建协同培养
发达国家在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培养中都很重视与当地政府、小学紧密合作,一般由一所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大学所在学区的一所或多所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职前实践和职后专业发展的机会。[4]师范生不仅要学好相应的大学课程,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和小学生接触,感受小为学校的教学氛围。1.与地方政府签订《白城师范学院与地方政府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地方政府统筹规划本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预测教师需求的数量和结构,我校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师培养环节,优化整合内部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2.与各小学签订《白城师范学院与小学培养师范生合作协议》。让各小学以培养后备师资的认识高度对待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成立以教学校长为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指导小组,制定培养计划,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在指导实习生听课、备课、说课、试教、评课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保证培养质量。3.积极探索“合作教研”“课堂共建”“轮岗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聘请小学名师来我们小学教育专业进行授课指导,担任学科教学论教师,让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小学课程无缝对接。我院教师和学生以多种方式进入小学一线,开展教育研究工作,促进学生职前教师素质的培养。4.建立贯穿整个大学的“见习———研习———实习———反思”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包括教学观摩、学校体验、课程研修、主题探讨、探究反思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渗透、分层推进。见习重在感知问题,研习重在研究问题,实习重在解决问题,反思重在改进自己。我校每年定期承办一次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及表彰会议,邀请小学教师及相关部门参加,以更好地促进和完善协同培养师范生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三)课程方案转型———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制定课程培养方案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系到未来小学教师的知识素养,关系到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制定课程方案上,要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结合本校实际及地方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对课程方案进行了改革。因为之前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以专业理论居多,很少有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出来的学生只懂理论,不懂操作,因此,必须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设置研究性课程,实践研究性学习。在教学中,不仅要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而且要在教学中实施。如指导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育调查、分析,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为毕业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开展教学研究打下基础。二是设置社会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参与社区服务。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学有所用,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三是增加技艺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开设奥尔夫音乐、钢琴、舞蹈、手工、班级环境布置等课程,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了课程内容“学术本位”的倾向,注重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小学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能力转型———制定教育技能训练方案
转型前,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教育和科研能力,并且把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方法作为重要任务。转型后,我们以培养创新应用型教师为目标,对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进行有组织的培训,促使他们将学科教学论知识转化为教师技能,促进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打好基础。由于专业技能是学生综合技能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增加了学生专业技能的课时,加大学生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如增加《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学时,增加微格训练课时18学时;增加《小学数学教学法》内容,设置了《小学数学教材分析》《小学数学解题训练》课程。开展“三笔字”书写技能、口语与文字表达技能训练、钢琴技能和声乐训练,利用专业教师课外时间,对学生进行监督、培训,设置学分并进行考核。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技能,开展一些校园活动,承办教学工艺品展览、优秀教案展览、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考核、展览,激发学生打好扎实基本功的热情,也使得学生提高了从教技能。
三、结语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战略任务”。[5]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更好地满足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德秀.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0.
[2]王英杰.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17.
[3]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
[4]韩蕾,左光霞.发达国家本科层次小学教师培养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9):64-65.
一、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要管好教学工作,就要抓好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基本环节。教学工作的过程,可分为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考试五个基本环节,这五个基本环节抓好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就有保证。
1、抓备课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我对备课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首先应向全体教师提出备课的要求;其次要适时抽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
2、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我在管理上课时,首先向全体教师提出上好课的基本要求;其次我经常性进行巡课或深入课堂听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布置和批改作业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对学生消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有重大作用。同时还可以从中检查上课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我对这一环节的管理,一是要指导教师科学地布置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对作业的批改要有明确的要求;三是定时抽查学生作业,及时总结布置批改作业的经验。
4、抓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外施教的重要措施,是培养优秀生与帮扶学困生的有效途径。我首先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课外辅导的作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明确辅导措施,因材施教;其次帮助教师改进课外辅导的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5、抓考试和考查
考试和考查是检查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措施,我非常重视这一环节的管理。在管理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1)建立考试考查制度。考试考查次数要适当,不能把考试作为教学管理的指挥棒;考试形式要多种多样,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利全面检查质量。(2)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组织教师进行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加强学习、真抓实干,获取教学管理发言权
教导主任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导主任要将主要精力用于抓教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精通教学,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学专家,才能取得管理、教学的发言权。
1、教导主任要加强学习。任期内,我先后参加过教师普通话培训,wto知识的培训,学习能力建设培训,国际化竞争培训,知识产权培训,计算机培训,小学教师第二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XX年自费到蚌埠市参加“淮河之春”全国名师教学观摩活动。XX年、XX年先后两次赴市参加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多次参加市小学数学教研会。经常到县实验小学听“骨干教师”观摩教学,汲取精华,博取众家之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新的教学理念,确立了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和学生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她吸引着我不断的去发现,去攀登。『 1
2、教导主任要深入课堂听课。深入课堂听课是我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因此我喜欢听各学科教学的课,听不同对象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
3、教导主任要善于动笔。总结教学经验,使点滴的经验变为系统的经验,盲目的东西变为自觉的东西,经验上升到理论,个人的成绩汇入学校集体中。这一点,我亲自动脑动手,带头撰写教学经验总结文章。我的教学论文《小组合作学习新思路》获县三等奖,教学反思、教学案列分别获县二、三等奖,两篇体育论文分别获县二等奖、市三等奖。取得的成绩还有很多,但我从不因此而骄傲,她只会激励我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精通教学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我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反思。通过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
四、落实制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制度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制度管理可使教学秩序井然,环境稳定,克服形形的随意性和无政府状态,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我校长期坚持严格的制度管理,狠抓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学管理有序规范。
1、重视领导巡课制度。巡课制度是为了确保课程计划的实施,我每周不定时巡课1次以上,主要查看教师是否准时到堂,是否按课表上课,是否遵守课堂教学常规,课堂教学秩序等情况,对教师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还将在教师会上进行反馈,要求教师整改,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2、定期检查教学常规的执行情况。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途径,同时还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渠道。基于此认识,我长期坚持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常规检查。
【摘要】特色课程在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苏北地区赣榆县沙河第二中心小学为例,在总结其“农家故院”特色教育的实践经验基础上,阐述了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来源、实施和评价,提出我国小学特色课程应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重在学生素质提高。
关键词 特色教育;农家文化;课程资源;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1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方高校教师教育课程与农村基础教育有效对接的研究”(编号2013sjd880080)的研究成果。
榆县沙河镇第二中心小学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32406平方米,现有班级20个,学生912人,教职工78人。学校始终坚持“强化课程改革,内化常规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构建全新育人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依托所处农村的地理优势,筹建了“一露二铺五室八房”的农家故院,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升。现就其特色教育的实践过程与经验作如下思考:
一、特色课程建设的来源
1.源于传统文化。中国千年的农业发展,孕育了丰厚的农家文化。学校建造“农家故院”,把千年“农韵”引入校园,挖掘优秀农家文化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和价值。农家文化的特色教育主要包括农耕发展史、农耕用具、农家生活、农家文化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中国农耕发展史、中国农具发展史、农家文化概述、农家历法、农家节日、农家谚语和农家诗文等均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农家文化。学校借助农家故院的特色资源,让学生认识农家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智慧,从而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2.源于地区文化。学校地处苏鲁交界处,农家文化的特色教育集中体现了苏北和鲁南的特点。同时学校位于赣榆县农村地区,农家故院集中体现了苏北农村近千年农家的发展历程,植根于赣榆农村近百年来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史,是对赣榆乡土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大胆尝试。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深入研究农家文化,开发优秀农家文化的教育价值,源本究根传承农家文化,且研且行弘扬农家精神,以“一院一园”呈现农家韵致,着力开展“农娃乐”特色教育,包含赣榆农村发展情况,赣榆农家生活概述,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内容,精神生活方面主要选择了农村孩子最喜欢的三种传统游戏(打木梭、滚铁环、抽木陀螺)进行介绍。教师教授时都结合赣榆农村中一些古老的传说、故事以及历史名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进行阐述,向学生渗透赣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走进赣榆农家的历史,体会家乡农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受祖辈的艰辛与顽强,知农、学农、爱农,进而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真实情感。
3.源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丰富育人内涵的重要源泉。学校特色教育应与学校文化的建设相一致,因为真正的学校文化是有特色的,真正的学校特色应该是文化性和整体性的统一。沙河二小学校实施“农娃乐”特色教育,把农家文化引入校园,促使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相匹配。学校整体布局构建“一院一园”,即建造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点面结合,呈现农家韵致。基于农家故院和农娃乐园的特色,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农家特色,地面上成百上千的磨盘福字,近百米的农家文化长廊,操场上布满的农家方格游戏……学生沉浸其中,自然地与学校融为一体。
二、特色课程建设的实施
1.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始终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为指导。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等观念科学地引领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农娃乐”特色教育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让农家娃走向农家生活,边实践边研究,学会生活,弘扬勤劳、淳朴、坚韧、创新的农家精神,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2.确定联合的建设者。作为特色课程,必须要获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教师不是特色课程建设的唯一主体。学校“农家故院”的特色资源建设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合作的结果,融师生之心血,汇众人之智慧。首先学校请来当地对农家文化颇有研究的长者,让他们回忆难忘的农家风物,再现温馨的农家生活场景,把要搜集的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和器具进行分类,精选上千件物品列入农家故院收集目录。然后发动全体师生和家长从自己身边搜集,并一一分类、命名。如今农家物品器具,不论雅俗,应有尽有;耕作、加工、生活、娱乐等用具,一应俱全。同时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加强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定期聘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参加特色课程研究活动,也定期组织学生到家庭或社区参加一些家校共建活动,农家故院已聘请了十位名誉院长,全是学生家长,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的农家故院来指导孩子们进行农耕实践活动,演示农具的操作流程。
3.特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了充分利用农家教育元素,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将之与各科教学有机融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习作教学,鼓励学生搜集、改写农谚,创编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数学教学,将流传的民俗引入课堂,如“板凳鏊子33,100条腿往上按,板凳鏊子各几何?”引导学生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科学教学,引领学生对转铁环、溜旱冰等游戏进行刨根问底的研究与探索;音乐教学,在多方搜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并创作农家小调……这些农家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不仅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农家文化给课堂带来的巨大变化,促进学生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校也成长为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小学数学课改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秀学校等。
三、特色课程建设的评价
1.重在学生素质提高。特色课程评价与传统的知识课程评价不同,不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而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技能养成。农家教育资源中有很多教育元素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点点农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哲理。为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学校鼓励并引导学生开展“追农源寻农根”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开展的“赣榆特色小吃”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学生撰写的《赣榆特色小吃——煎饼》、《走进农家——农家摆设变迁的研究》和《清清白白——豆腐制作的研究》等文章发表在《农村孩子报》、《小学生作文报》和《农村孩子报》上,学校还把学生的研究成果汇编成集,编印了《农娃乐学生随笔》,让全校师生共享探究成果。同时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组建了二十余个“农娃乐”社团。其中有农娃摄影、农娃书法、农娃诵读、农家棋艺、农家气象观测、农家作物栽培等。近年来学校30多名学生被评为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读书明星、“十佳”小公民等。
2.重在师生教学相长。富有成效的特色课程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师生发展。在农家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深入每户农家,记录农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辞辛劳,奔走田间地头,向农家请教传统农家习俗,设身处地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不分昼夜,查阅当地民俗资料,了解农家悠久的历史,掌握第一手文献资料……教师通过特色课程的建设,拓展了知识面,改善了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教科研能力和教学综合素质。学校教师围绕农家特色文化和教育在省以上教育报刊188篇,获得省市县基本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30余人次。
3.重在过程性评价。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以师生自评、互评为主,吸纳家长、社会的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形成了多元的评价体系。
(1)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搜集了学生设计的活动方案、搜集的原始信息、活动后的体验报告、照片、教师家长的评价表,以及各类荣誉证书)和他人评价(形象类、评语类和园地类)。
(2)对教师评价重过程,由学校行政和学生、家长评价三部分合成。在特色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工作和教学资源开发任务相当复杂和琐碎,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故采取平时调研、期末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进行考评,内容包括:教师自我反思,撰写相关案例及总结;学校对指导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及活动实施、指导进行评价;设计评价量表,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同行相互评价;听取家长意见等。
(3)对课程的评价由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形成。学校专门开辟理论学习、方案设计、活动心得、友情参与、资料共享等主题活动,组织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在交流中通过实施中的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并通过互评、自评和他评对课程的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更多的体现为服务、保障、沟通、引导与激励。
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依托地区文化资源,挖掘校园文化的教育元素,集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学校的特色教育,为丰富学生知识,塑造学生人格,引领学生创造而服务,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其进.“农娃乐”特色教育的实践和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1,(12):11-12.
[2]杨孝如.有特色的学校特色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2,(6):24-27.
[3]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C].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142.
一、确保教师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
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尽管教师在最初进入教师教育项目的时候应当足够了解将教授科目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缺乏此种能力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印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偏低,特别是来自贫困群体的学生。印度政府在2011年引入“中央教师资格考试”(Central Teacher Eligibility Test),但仅有9%的小学预备教师能够通过该考试。在尼日利亚北部的卡诺州,尽管英语是小学高年级的授课语言,但在对1200名基础教育教师的阅读理解水平以及如何改善10岁学生造句能力进行测试时,发现其中约78%的教师仅具备“有限”的英语知识。
现有的教师教育项目通常缺乏资源来大幅扩充受训教师薄弱的专业知识。在乌干达,小学教师的教育课程中有262课时用于传授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仅120课时用于教授数学、语言(英语)、科学等专业知识。教师教育项目让受训者把多数时间用于学习特定学科的教学方法,这其实是预设他们已经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为此,教师教育项目应当采取措施,确保所有的受训者真正理解所教授学科的专业知识。加纳在21世纪初期重塑教师教育体系,要求受训者必须在第一年培训结束时通过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的考试,才能继续参加后续以教学技巧为重点的培训。
二、新任教师必须关注
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知道如何教学,对于刚刚进入课堂的教师而言格外重要。在高收入国家,对于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中发挥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研究结果。这些结论同样能够佐证本报告提出的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如“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联系、帮助学生培养各自不同且更具效果的学习策略或过程来学习某一科目、主动解释教学材料并帮助学生学习”。当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较高的期望,同时不歧视学生,让学生彼此学习,为学生提供反馈意见时,就能较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研究结论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低收入国家。研究人员在对54项实证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后发现,小组(结对)活动、学生提问、使用本地语言、灵活安排计划和改变课程顺序、使用系列学习材料等,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印度农村,提问、使用当地案例解释课程、小组活动等教学方法与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的考试分数呈现正相关。
但是,初始的教师教育并非一直奏效。有分析指出教师培训质量存在的问题包括采用过时的课程、教师教育与学校课程错位、承担教师培训的培训者自身存在专业知识与能力薄弱问题,以及教师教育机构管理能力不足等。
教师教育课程应当让教师为如何迎接充满挑战的教育环境做好准备,如双语/多语教学、大班额、多年级合并授课、学生学习能力不足、课堂资源有限等问题。同时,教师教育项目也需要认识到受训者自身未能接受充分教育。采用录像的方式可以帮助受训者实践可取的教学行为,与同辈相互学习并参与团队合作,这种方法在课堂实践机会不足的情况下能发挥辅助作用。
低年级阅读评估(Early Grade Reading Assessments)指出,教师缺乏特定的教学技巧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低年级数学评估(Early Grade Mathematics Assessments)则指出,应当更多关注教学过程的技巧,而非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在伊拉克,约有一半的教师表示他们在入职前没有接受过如何教授阅读和数学的培训。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通常不能发现学生在数学和阅读基本技能中存在的薄弱问题,即便他们能够发现问题,也不能按照国家课程指定教材的范围来充分解决这些问题。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师在入职前接受的教育项目对教学的质量和方式均强调不足。一项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六国的调查显示,受训者没有接受如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培训。正因如此,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特定科目教学方法水平不足的问题。在对博茨瓦纳和南非西北省的数学课堂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多数教师不具备帮助学生学习教材的能力。少数具备该能力的教师则能够很好地规划课堂教学,展现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并且具有很强的沟通技巧,能够以适当的理解水平教授数学概念。
如果要让儿童在低年级掌握良好的阅读技能,则为教师在入职前提供恰当的教师教育尤为关键。如果儿童在入校学习的最初几年不能学会阅读和理解文本,就会有学习落后的风险。培训不足的教师则会加重这一问题。在马里,低年级阅读评估结果和对教师的观察发现,很少有教师能够教会他们的学生如何阅读。在受训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不能将所需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也不能提供充分关注来支持学生的个人阅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近一半的马里学生在完成二年级学习后仍然不能用母语阅读。
一系列证据表明,贫困国家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入职前所接受的教育项目,以确保学生能够具备重要的基础能力。
三、教师应做好应对
弱势与多元背景学生的准备
进入课堂的儿童带来了各式各样的个人能力与学习经历。教师应当能够发现哪些学生最需要帮助,并且对他们施以相应的帮助。在马拉维和莱索托,很多教师执行了非包容式的学校政策,直接导致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他们没有采取一种系统化的方法发现弱势学生,观察其出勤率及学习进展情况,或者为其提供额外心理辅导与支持。在很多国家,教师需要获得支持才能在课堂中推行性别平等措施。
以课堂为基础的评估应当帮助教师发现弱势学生。在利比里亚,一项与低年级阅读评估项目联合开展的项目设置了一个为期一周的密集课程模块,在提供低年级阅读授课技巧培训的同时,也训练教师如何采用形成性评估和诊断性评估来发现弱势学生。教师采用简单的口头评估方式,检查学生在阅读课程期间的理解情况。这让他们可以快速地评估学生的反应,并且发现需要进一步帮助的学生。此外,采用周期性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特定技能的掌握情况,以确定授课需求。这种全面的干预方式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低收入国家的教师应当做好准备,应对资源不足以及多元化课堂可能带来的实际挑战,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在南非,农村教师教育项目(Rur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派遣接受第三年和第四年小学教师职前培训的受训者前往部分选定的农村学校开展“服务式学习”。
在马拉维,人们建立起非营利性教师培训学院,提供低收费的职前教育,特别是培养新教师具备在农村学校教学的能力。教育项目高度强调实践导向,安排了为期一学年的入校实践和社区工作,帮助教师具备在农村学校生活和教学的能力。在对该项目的评估中发现,72%的受训者表示,入校实践对于他们做好迎接未来教学工作准备的影响是最大的。不仅如此,80%的非营利性教师培训学院的受训者认为他们获得了有价值的经验,能够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与帮助,而这一数据在政府公立学院中仅为14%。
在多语言环境中,使用母语教学一直被视作最重要的教育发展议题,但是其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足。在对儿童的授课中使用不熟悉的语言,不仅会限制课堂沟通和互动范围,还会降低教育质量。柬埔寨在就一项针对少数民族儿童开展的非政府性双语教育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双语学校的学生在数学中的表现要好于单语学校的学生。
但是,即使在那些已经尝试引入母语教学的国家,教师也未能做好准备应对多语课堂的现实问题。在塞内加尔,政府试图在学校中使用本地语言进行教学,但仅使用法语进行教师培训,有调查发现仅有8%的受训者表示有信心使用本地语言教授阅读。在马里,仅有2%的教师表示有信心使用本地语言进行教学。
教师教育项目应当帮助教师能够以一种以上的语言教授低年级学生阅读技能,还要能够有效地使用本地语言教材。这需要帮助教师理解儿童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理解语言发展的相关因素(包括母语的重要性、儿童如何学习语言以及学会阅读的重要性)、理解母语和第二语言如何通过适当的语言教学实践实现相互依赖的发展。
当教师被要求推行包容教育时,他们会面临挑战。尽管对所有儿童实施主流教育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正为人们所接受,但现实情况是包容性的课堂环境与教师在教育培训中所准备的课堂环境是不同的。受训者在理解“什么是现实中的包容教育”时存在差距,尤其是受训者本身缺乏相关经验。为此,教师培训应当整合包容教育的内容,而不是将其视作针对少数专家教师的特殊话题。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教师培训学院在课程的其他领域中嵌入了身心障碍问题解决技巧。例如,受训教师在健康课程中可以学习关于耳朵与眼睛的基本健康知识,在综合教育课程中可以学习如何发现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
四、确保教师具备相关教学经验
在多数发展中国家,教师教育者自身很少接受培训。例如,在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六国的分析中发现,进行低年级阅读培训的教师教育者基本不是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培训者自身只掌握了有限的方法与支持,自然难以帮助受训者具备教授低年级阅读所需的广泛有效的技能。此外,六国中的数学课程培训者在他们自己的教师教育项目中均没有接受关于教授小学数学的特别培训。在非洲英语区国家,许多小学教师预备课程由以前的中学教师担任培训讲师,他们自身几乎不具备在小学教学的知识与经验。在冈比亚,77%的培训者从未在小学担任教学工作。
五、通过持续教育改善教师技能
所有教师都需要获得持续支持,让他们能够反省教学实践,提升工作动力,并且帮助他们适应变化,如使用新课程。一般而言,接受一定数量在职培训的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优于不接受培训的教师,尽管这取决于所接受培训的目的和质量。教师通过持续培训不断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如帮助薄弱学生的方法等,在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持续教育需要与最初的教师教育形成良好衔接,并且以后者作为发展基础。
对教师在职期间的职业发展机会投入不足,可能会导致在课堂实施重要教育改革举措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很多贫困国家正在努力从过度依赖“满堂灌”、机械学习和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批判思考、对话反思、团队合作等。如果缺乏持续教育与培训,教师在推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时就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在职培训选择恰当的方式也会产生积极影响。在肯尼亚,一项面对4.7万名小学教师开展的教师发展项目包含了为期六个月的对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的自我学习,教师通过研读远程学习材料和在培训中心与指导教师会面的方式获得支持。在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时发现,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学生的母语、开展课堂教学规划、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学辅助工具。教师在教学中更具互动性,对学生的态度(特别是对女学生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参考,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一
转眼间,紧张、繁忙的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在学校教导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研任务。工作中每位老师都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根据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提高本组数学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来的教研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计划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依据各年级特点,在征求了教师的意见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本着务实的原则,力争有效指导本学期组内教研。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我们还通过讨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每次活动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
二、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1、交流探讨本册教材。开学初,全组老师认真学习教材、课程标准,全面掌握本册教材的目标、重点、难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定出了全期的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制定计划、确立重点,大家还提出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困惑进行探讨,组内教师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位老师,平时教学中都严格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到位,经常抓,并且经常交流,相互借鉴一些好的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学期下来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通过平时教学、听课以及日常的学习生活的情况看,有的孩子在许多方面仍然做的不够好:上课有的学生不认真听课、课上随便说话,这就不得不使我们每位老师静下心来反思,今后的工作该怎样去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2、搞好每周的教研活动。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我们都坐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实践,交流心得体会,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共同商量计策,对每一个老师每个单元的把关课都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一起编写教案,准备课件。我们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大家各抒己见,一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与策略,在讨论中提高认识,在讨论中促进教学。在讨论中肯定、学习好的教学方法,这对课堂教学起到了非常有利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的方法,每单元上完后大家都能够积极认真地进行单元教学反思。教师们能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大胆地说出,大家及时地讨论,提出应对的措施。
3、上好教研课。本学期进行了全组示范课和年级组研讨课,李静老师上课之前深钻教材,精心备课,制作课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新课标理念贯穿于教学实际中,上出了自己的风格。为了上好教研课,教师提前说课并进行了3次试讲、修改教案、修改课件,组内老师不厌其烦、积极听课,针对她教学设计及讲课中存在的问题献计献策,帮助修改完善,并把四年级《位置与方向》这节课作为第八联盟数学同课异构研讨课,教师在这次活动中取得了进步。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能积极参与,大力协助。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家会更加努力,取得好成绩。
4、认真听评课。每位教师都认真的听课和进行深入的评课,评课中每个老师都积极发言,纷纷指出每一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取长补短,受益非浅。在进行组内相互听课评课的同时,我们还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认真观看优秀教师的录象课,及本校教师的教研课,并认真记录,认真研讨,领悟、学习他们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总结反思,也使本组教师的教学理论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5、及时、认真地检查教案、作业。本学期互查了三次作业、教案,在检查中看到本组老师能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并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6、运用直观性教学手段,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课堂。
我们在教研组活动别强调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及课堂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辅助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6位老师运用本班多媒体教室之便,经常运用课件辅助教学,常常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今后努力方向:
1、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的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2、更好地做好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加大对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力度,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
4、针对班级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四、教研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我能力有限,教研活动水平和经验不足,在各位教师的支持和努力下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总之,每一位老师都能踏实,认真地工作,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今后的教研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找出不足、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反思、多总结,并开展多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提高,让教研组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二
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即将结束,通过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数学教研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坚持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本学期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校本培训,措施得力,目标明确,形式多样。要求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及《数学教学理念》,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学中的热点和冷点教学问题,从而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认识教学新策略,并组织教师利用新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教师从经验型向专业型、科研型转变。
刻师们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教学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们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组的教研活动每两周开展一次,每次教研活动事先都经过精心准备,定内容、定时间、讲实效,多次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和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充实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每位教师都能加强自我研修,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各位数学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反思,互相听评课,教师认真听课,集体评议,相互研讨,共同促进,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2、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倡导分内容、分章节、分头备课,力求备精品课;倡导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资料,以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目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料,有的是老师们自己拟定的,有的是多方搜集的,不但本年级使用,还传给下一年级使用,做到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结合了各类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形成了教的合力,提高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三、做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在鼓励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督。本学期,教研组配合教务处共进行四次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四、存在的问题
1、对青年教师的帮助还不够,有待于加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辅导青年教师上再投入多一些精力,多听他们的随堂课,多加强交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使初中数学组的教学实力提高的更快,青年教师成为我校的教学骨干。
2、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困难的要多些,从考试结果看,不及格的比例大,全组教师还要较强教学的基本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学困生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数学的合格率
时光的脚步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充实而忙碌的学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身上肩负的重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开拓进取,迎接更大的挑战。
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范文三
时光飞逝,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教研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课改为核心,注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细节抓起。积极推进基础刻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工作,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为了更好地做好以后的教研工作,现就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课教学质量切入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随时保证有余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反思。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力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每月一次的学生作业量化考核检查,期末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量化积分。学校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课改为核心,加强校本活动
刻研组重视校本教研活动。学校本着以教师为主体,校本研究为载体,培训为依托,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我们组织教师出外听课学习,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之后,我们集中评价、分析讨论、交流。各位老师都写好一份好的听课感受,切合实际谈出自己今后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一致认为,要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发挥团体教研的优势,加强听课、评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0节。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校本培训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由已定的中心发言者点评,接着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最后教研组长做主题总结发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在11月1日参加全镇小学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观摩教研交流活动中,我校程杨老师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通过本次听课、交流、参观、学习,使我们数学组教师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处理生成与预设等问题有
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更深层次的思索。
三、存在的不足和前进的方向
1、听课及评课的制度、方案有待于改进。
2、指导教师节积极参与网络媒体教研活动,进一步深钻新课程标准,给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英语老师个人总结1
第二学期小学英语老师个人教研工作总结提要: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尽管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教研室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差距,许多工作的开展还不尽人意,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
第二学期小学英语老师个人教研工作总结
匆匆忙忙之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一学期来,我认真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积极工作,履行职责,把握重点,顾全大局,树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务”的责任理念。为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中小学英语
根据学期初计划,开展了以下工作:
1.2月28日,参加初中组的二中教学视导,听了周XX老师九(5)班的一节英语课。
2.2月29日,小学组赴武山小学进行听课及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3.3月13日,参加初中组的凰中教学视导,听了刘XX老师九(1)班的一节英语课。
4.小学组赴文桥小学进行听课调研。
5.3月15日至17日,率领部分老师去南昌参加英语中考研讨会。
6.3月23日江西省教研室20xx年初中英语外教课例农村巡展活动在湖口中学初中部成功举行,各初中学校都派老师前往观摩。
7.3月28日,我县20xx年中考研讨会在湖口二中召开。
8.3月29日,小学组赴城山小学进行听课调研。
9.4月10日,市小学音乐学科送教下乡活动暨省级课题研讨在湖口二小举行。
10.4月11日,小学组赴张青小学进行听课调研。
11.4月12日,率领我县共23名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市小学英语年会。
12.4月13日,市教研室高中各学科专家来我县进行高考点拨,我在二中陪同袁XX老师听了史XX老师高三(3)一节复习课,然后是点拨交流。
13.4月24日至25日,参加我县首届小学少先队主题队会文桥片区和县城片的选拔工作。
14.5月8日,市教研室小学英语学科来二小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15.5月10日,小学组赴泗小进行听课调研。
16.5月28日,湖口县首届小学少先队主题队会决赛在二小进行。
17.5月30日,小学六年级进行统一适应性考试。
18.5月31月,湖口县小学英语优质课暨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在二小进行。
19.5月中旬,组织我县初中英语教师参加九江市第二届初中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基本功比赛,其中屈XX等11名教师荣获壹等奖;王XX等26名教师荣获贰等奖,李XX等10名教师荣获叁等奖;付垅中学还荣获了团体叁等奖。
二、全室及小学组工作
1.2月6-7日下校督查开学情况(分片进行)。
2.2月8日,参加局县城片开学督查(我个人具体负责一小、一园)。
3.2月15日和16日下午,与柳主任一起分别参加了一小一部和二部六年级工作会。
4.3月中旬,布置期中考试小学各学科试卷命题工作,要求3月26日定稿,3月28日排版。
5.3月下旬和4月初,与柳主任一起分别参加了二小、三小六年级工作会。
6.5月6日,教育局搬迁到新办公楼。
7.5月7日,布置20xx-2013学年度上学期单检题命题工作,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数学两个学科。
8.5月24日,市教研室小学数学学科在湖口县第三小学进行送教下乡活动。
9.5月29日,布置小学综合学科(3-5年级)期末试题命题工作。
10.6月12日,三小的王琼芳老师代表湖口参加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暨教学基本功大赛决赛。
11.6月21日,进行小学六年级应知应会评估测试。
12.本学期小学思品学科在湖口一小一部组织了一次县城小学单元集体备课。
回顾这一学期的工作,尽管做了一些事情,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教研室的要求和期望还有差距,许多工作的开展还不尽人意,值得改进的地方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是结合我县英语及小学教育教学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师进行实效性教学和实用性教研,进一步帮助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实。
英语老师个人总结2
本人一贯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一个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人师表。本学期我担任三1班和六1班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一环。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如下:
一、认真备课、面向全体授课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并不断地加以改善修改,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在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耐心地辅导学生复习遗漏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成绩跟上班里的其他同学。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各门知识的信心。
二、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1. 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教学生做游戏、唱英语歌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疑难和不懂读的地方,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分析、带读,力争让他们学了就懂,懂了会用。
2. 在批改作业方面。学生的作业总是及时地批改,并详细地做好批注,对普遍性错误,在全班重复讲解、分析。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还采取面批方法,一一地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习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努力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孜孜不倦地传授给学生各种英语会话知识,努力开发快乐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英语老师个人总结3
雪花飞舞的时节,放飞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充实,看时光匆匆的溜走,忙碌的时节也飞快的离我们而去。
时光荏苒,一个学期在不经意间已经悄悄的滑过,在这一学期中,在园领导和各位同事的关心爱护下,是我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过程,当然更是我快速成长的过程!静下心来,我对这个学期自己的方方面面做一个全面的总结。
首先,在这学期里,我担任中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抓好班级英语教学的同时,还带动老师们做好全园的英语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学习英语的氛围,各班有英语区及双语区,给幼儿充分的视觉感官,更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利用晨间晚会期间,培训教师们学习日常口语100句,让她们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能贯穿英语日常口语,提高师资英语水平,从而达到全园上下人人学英语,人人说英语,使我园幼儿沉浸在学英语的快乐氛围之中。
幼儿教育事业是一份需要用爱去耕耘的事业。幼儿教育更是一份神圣的工作!在全社会呼唤师德的形势下,我有这样一份以爱为主题的工作,我爱我身边的孩子,我爱我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也常常会这样子想:“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那样的话我就不会为孩子暂时达不到标准而急躁,不会为孩子不小心犯错而指责,更多的是理解,宽容,尊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