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农业专项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专项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专项计划

第1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红枣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18-2

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新时期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已十分迫切。吕梁市临县是一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枣大县,在实施红枣产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战略中已经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红枣科技水平和红枣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是摆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试图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作初步的探讨。

1 源自科技成果本身

在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诸多因素中,农业科技成果本身是转化的决定因素。一项科技成果要成为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有过硬的质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

农业科研立项,一定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这样的科技成果才能指导农业生产,为农业发展提供雄厚的技术储备,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如临县红枣专家刘平贵带一班人潜心研究,其成果防虫树裙获北京92国际博览会金奖。在此基础上,他们大力推广糖醋液、刮树皮、铺地膜等办法防虫,并引导农民施用高温杀菌的鸡粪和少量矿物质肥等,同时采用能增产10%的枣园放蜂技术和枣药间作技术。他们选育出的红枣抗裂新品种“雨乐一号”、“雨乐二号”解决了红枣早熟与裂果的矛盾,新品种迅速推广应用,已通过山西省林业厅的审定和认定。

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才能拓宽其应用范围。如临县自主培育的优良红枣品种——虎枣,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红枣优质品种,它在临县栽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并在柳林、太谷、文水、石楼、榆林等地示范推广应用,均取得较好效果,为实现红枣生产,促进红枣主产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枣主栽品种。

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性主要考察科技成果是否达到“三大效益”。根据生产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应既具有科学的先进性,又要简便易行,易于农民掌握,只有这样的成果,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2 农业科技成果供给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过程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每一环节对科技成果都有巨大需求,目前临县农业产前、产后科研力量依然较弱,科技成果数量较少,而产中研究优势明显,从而形成不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供给结构,难以满足新阶段临县农业的发展。比如在红枣保鲜、贮运、加工等新兴产业中,能大幅度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新技术、新成果较少。而目前科研能力也比较弱,科技成果数量严重不足。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矛盾是制约转化的重要因素。

2 源自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通

农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当然是一种成果转化的捷径。从临县的现实来看,红枣科技推广体系不很完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推广体制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目前临县农业推广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不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求。乡镇农业服务站的人、财、物管理权归属乡镇政府,县农业主管部门的作用仅限于业务指导,这种“管事不管人,管事不管钱”的矛盾现象普遍存在,管理体制亟待理顺。在人事关系上,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业务上属县级农业部门管理,在人事上又受乡镇政府管理,农技人员常被抽去搞乡镇中心工作,不能把精力和时间用在推广工作上,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不力或无人推广,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 基层农技人员整体素质低、培训机会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导力量,他们的整体素质偏低。由于基层环境及待遇不好,很难吸引高学历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推广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偏低。此外由于资金、政策的制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普遍得不到再教育的机会,导致基层一线推广人员的知识技能难以及时更新,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成为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

2.3 信息网络不完善

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缺乏必要设施、图书资料等。笔者通过对临县各乡镇的调研发现,一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连专门的办公场所也没有,通过租借或者与乡镇其他机构合用办公场所。而且发现在报刊杂志、图书、资料、广播、电视、网络、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信息传播方式中,临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获取信息的方式还仅限于电视传播和农业技术协会。

3 源自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方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与生产力最活跃的要素——劳动力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1 农业企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临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8个,年加工能力达3500多万公斤,其中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有23个,年加工能力达2300多万公斤。天渊枣业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但由于临县红枣企业总体规模小,经济实力较薄弱,自主创新和研发的能力差,农业研究和开发的资金严重不足,企业无力承担由于农业成果的成熟度不够以及农产品市场波动带来的技术、市场双重风险。因此,农业企业在高新技术引进和采用新成果时大多持谨慎的态度,这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2 农户方面的制约因素

3.2.1 生产规模小,收益低,需求不足 我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方式,使得农户生产规模小、收益低,需求不足,限制了他们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也削弱了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目前,我国农户受生产、生活水平和比较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科技需求欲望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农户收入水平低,无力采用新技术,从而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明显不足。尤其是像临县这样贫困地区的农民,刚刚解决温饱,经济实力微弱,采用新技术的原动力严重不足。

3.2.2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接纳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差 农民素质是构成农业科技需求的重要因素。一是农民文化水平低,临县地处偏远山区,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农民文化水平更低。二是科技水平低,在我国现有农民中受过农业技术正规教育的很少,就是经过农技培训的也不多,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很差。

3.2.3 传统意识的影响,扼杀了农民的创新意识 不少农民由于风俗习惯、传统经验的影响,因此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和采用科技成果时,常常产生不同的心理障碍,如害怕担风险的求稳心理,满足于现状的惰性心理,急于求成的现实心理等,这些扼杀了农民的创新意识严重地影响着农民采用新技术,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2.4 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民之间相互传授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科技成果传播的重要渠道。一般来说,亲眼见证邻居、亲戚朋友采用某项农业科技成果而获得成功,远比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说教更能激发农民的投资激情。因此,促进农民的组织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但是临县红枣协会和合作组织少,农民组织化程度很低,个体农民在市场中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在寻求新技术时,付出的代价比组织更大。临县各职能部门在红枣科技转化过程中服务力度不够,同时也制约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4 源自政府方面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角色地位比较复杂,既可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者,又可以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采购者,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制定游戏规则的服务者与维护者。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强有力的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具有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投入风险大等特点,这项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在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在农业科技成果中的主要职责还体现在,制订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尽量曾经出台了一些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政策尚欠配套,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地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地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只要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使科技成果不能顺利转化。因此我们应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农业科技成果有序转化。

参考文献

[1] 临县年鉴编纂委员会.临县年鉴(2007—2008)[M].临县:山西省临县史志办公室,2009.

[2] 张青霞.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3,(08).

[3] 陈毛华,曹流俭.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4] 鲍龙盛.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及对策[D].延边大学,2007.

[5] 于吉祥.山西省红枣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EB/OL].

第2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同志们: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鹤峰县在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尤其是工业支柱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对鹤峰而且对全州来讲,都是一个必须应对和解决的新的课题,对鹤峰乃至全州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昨天,我们参观了鹤峰的企业和工业园,今天听了鹤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州直各部门根据鹤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表态,最大限度地支持鹤峰县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鹤峰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土家族文化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

鹤峰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块文化的厚土。在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田氏”作家群,这里曾诞生了民族英雄陈连升,这里是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这里诞生了以李传锋、王月圣等为代表的鹤峰作家群,是恩施州少数民族作家群的主力军,他们这些文学艺术成就,代表了恩施州文学艺术的高峰。

鹤峰不仅创造了土家文化的辉煌,而且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建州以来的20年,又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的辉煌,有一组数据可以足以说明:全县生产总值由1983年的6333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116232万元,增长18.35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488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8016万元,增长16.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234元增长到2004年的1618元,增长6.9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3年的64.0:12.5:23.5调整为2004年的37.7:39.7:22.6,尤其是二产业上升了27.2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州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的转变。基本构建了以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为先导产业,以矿产、建材为接续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逐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尤其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鹤峰人敢为人先,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思想解放走在全州前列;打破姓“计”姓“市”的思想桎梏,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全州的前列;冲破姓“公”姓“私”思想障碍,推进民营化走在全省全列;推进“公司+基地+农产”的模式,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以水电、茶叶、磷矿等优势资源为依托,走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涌现了八峰、长友、华龙、世为等一批在恩施州乃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成长性强的企业,工业化走在全州前列。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鹤峰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结果,州委、州政府对鹤峰的发展是充分肯定的。

二、鹤峰县率先进入经济转型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务必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第一,鹤峰县要认真研究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由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转型时期,往往是经济体制矛盾、经济结构矛盾、城乡结构矛盾、社会矛盾管理体制矛盾等各方面的矛盾交织和凸显的时期。鹤峰县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尤其要重点研究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和支柱工业发展问题,研究wto政策和产业外向化问题,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问题,研究三次产业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政策支撑的问题,研究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等等,总之,在经济转型时期,要从战略和方向上把握,从战术和措施上应对,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

第二,在经济转型时期,鹤峰县要以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鹤峰经济社会发展

有什么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本区域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鹤峰县作为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县,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六大一强”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防止和克服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地理解为放慢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的、没有重点的发展,把“重农亲民”错误地理解为重农轻工、重农抑商,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肤浅地理解为“好人主义”等四种错误倾向,始终坚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鹤峰县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握好“五个统筹”,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要统筹区域发展。鹤峰既要统筹以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又要立足于湘鄂边区统筹协调边区区域经济发展。三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统筹经济,又要统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四是要统筹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尤其要创新体制,吸引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加快鹤峰经济发展,为建设小康鹤峰打牢体制、产业、基础设施、人文四个基础。版权所有

第三,鹤峰县要大担探索,开拓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要打破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使各种经济“细胞”活跃起来。一方面,要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在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产权单一或一股独大、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式管理的问题,使鹤峰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企分开、高效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加快建立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体系,使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现”的感觉。

第四,鹤峰县要争创一流环境,在对外开放上要走在前列

鹤峰在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州前列,外贸出口占全州的一半以上,具备快马加鞭的条件。要紧紧抓住国内外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以重大机遇,努力加快鹤峰对外开放的步伐。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争创一流,要按照“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工作标准的国际化、社会服务功能化、行政服务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要求,创一流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注重其内涵发展,还要“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境外拓展,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把鹤峰建成全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第五,鹤峰县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裂变的根本性举措,在民营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

鹤峰要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全局性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几个主要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以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为原则,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三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逐步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要坚持走山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鹤峰工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为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转移,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尤其是在水电工业、药化工业、外向型产业等发展上走到全省前列,当务之急是制定支持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把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尤其要下力气培植以磷化工业为主的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建成100万吨以磷肥、磷饲料为主的磷化工业基地,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版权所有

二是要下大力气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化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当前,鹤峰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上档升级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庭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增加一批上市企业。

三是用谋划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大龙头带大基地,建大产业,创大效益。尤其是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一批元公害农产品基地。

第六,鹤峰县要弘扬创业文化,以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需要创业文化去推动。鹤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钱多当大老板、钱少当小老板、人人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这种创业文化必须大力弘扬,要想让更多的优秀创业者脱颖而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氛围。要通过创业文化的建设,在群众中播下创业致富的思想种子,培育群众的市场意识,积极引导他们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等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落后观念,倡导勇于吃苦、敢为人先、从零做起的创业精神,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在鹤峰的土地上充分涌流。

三、州委、州政府将加大对鹤峰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支持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鹤峰提出系列请求解决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和州直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答复,总的原则是体制机制问题,鹤峰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尽可能的解决。如何支持鹤峰发展,我不再重复答复意见,我只强调三条原则性意见。

第一,州委、州政府将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鹤峰县的经济转型,每年尽可能地为鹤峰解决几个影响鹤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第二,逐步探索和建立支持鹤峰发展的政策机制、投入机制,在项目布局、信贷支持、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向鹤峰倾斜。

第3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2、所有农业项目都需要审计。

3、农业专项资金审计是对农业企业专项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管理的合理性、合规性及有效性的审核、稽查。

4、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国家计划内投资、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包括主管部门)下拨的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是否按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二)、项目资金投向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法、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截留、转移、损失浪费等问题。

(三)、建设项目计划(协议)执行与完成情况,有无擅自变更项目计划,有无超计划、超标准、超面积、超预算、随意搞计划外工程等问题。

(四)、专项资金使用单位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各项报表是否齐全、合规、真实、准确。

第4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一、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县级农业资金缺乏整合,存在多头申报,检查监督困难。农业资金涵盖范围广,涉及部门多,资金分布在农办、农业、水利、林业等农口部门,还有包括交通、建设、文化、教育、卫生等非农口部门。这些资金存在多头申报,职责不清,项目资金检查监督困难等问题。由于涉农资金没有统一起来,不仅申报可以钻空子,进行多头申报,重复申报,同时也为检查验收造假铺垫了路子。如钻井项目,既可以向农办申请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也可以向水利局申请农村灌溉扶持资金,还可以向计划局申请以工代赈资金,这样一来,他可以同时得到几个部门的扶持。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实施单位可以根据三个部门不同的要求做三套资料,哪个部门来,就拿出为哪个部门准备的资料,只要三个部门不同时来,都可以顺利过关。

(二)农业配套资金不能足额到位,资金拨付迟缓,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国家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一般都要求市、县要有6%―20%不等的配套;二是资金的拨付财政实行计划切块管理。以上均因我县财政困难,不能足额拨付到位,导致项目建设不能按计划进行,同时也或多或少的影响了项目质量,使国家的支农资金效益的发挥受到了影响。

(三)农业资金被挤占,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涉农资金流转环节多,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分配,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乡镇负责资金拨付,村级和部分项目实施单位是资金使用主体。经过多环节资金流转,实际项目的资金被大打折扣,很难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完整。一是部门挤占项目资金情况普遍,个别部门事业费预算安排与刚性支出矛盾较为突出,为了保证行政正常运行,从部门利益出发,放大项目预算,挤占项目资金。二是各乡镇争资金跑项目,打政策球,其实质是为单位跑经费,将项目资金挪作他用,影响了农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四)农业项目审批不严,形成的资产性质不清。一是个别单位对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把关不严,存在虚报真批涉农项目现象;职能部门对项目申报、立项、建设、验收、资金拨付环节上缺乏审查和监管,形成虚报真批事实。二是农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各级文件都没有明确其性质,事实是谁跑的项目资产就是谁的,而申报、立项、批复都是以集体名义进行的,这主要表现在形成的资产能够产生固定收益的项目 上。

二、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建议和对策

(一)统一规划、分别申报、协调实施。一是整合农业管理机制,建立协调机构,由该机构根据国家政策和我县实际,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而由各部门分别申报,项目批复后仍由该机构协调组织实施。这样才能较好地解决农业资金管理多头、条块分割、多头分散、损失浪费、效益低 下等问题;二是整合农业项目申报审批,在项目的立项申报和编审确认方面,先由各行政村把需要建设的项目、扶持资金上报各乡镇进行把关预审,然后由县农办、发改局牵头,对所有项目复核、整理汇总,避免同一项目多头申报、年年上报,个人和行政村越级申报,部门随意审批等现象的发生;三是整合农业资金分配拨付。农业资金分配拨付,以财政部门为核心,将原分割拨款到农林水、扶贫办、民政、国土等有关部门的支农资金统一归口到财政管理,由县财政部门对涉农资金实行国库直接拨付,减少流转环节,避免资金打折扣。

(二)改进农业专项资金财务核算,加强实体项目审计。现行的农业专项资金财务核算是按会计年度进行核算的,而我县各项农业专项资金的拨付和项目建设都是跨年度的,为了更好的保证项目建设和监督检查的需要,建议在总账核算的基础上,增加农业转款的项目年度核算。

实体项目的审计是各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的纲,只有纲举才能目张,否则,农业专项资金的审计就不会深入和全面,最终都不可能达到审计目的。实体项目审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财务收支审计,二是工程造价审计,工程财务审计主要解决组成项目主体的资金来源和支出的合理、合规、真实性等问题,工程造价审计主要解决农业资金实际转化为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问题,只有做到了以上两点,才能进一步评价专项农业资金的“绩”和“效”。

第5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一、强化制度建设,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的工作水平

       为了使部门工作和事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系统规范,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XX年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管理、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

      二、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制定等项工作

   在完成农情信息统计和农业生产有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局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局重点工作》,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开展了上半年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上半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泰州农委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要求,组织开展了我市观光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的设想,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泰兴市观光农业情况调查》进行了报送。根据省发改委编制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完成了泰兴市“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将有关情况汇总形成《“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局主要负责人的意见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和进一步明确,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及时将系统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市招商引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招商引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做好了“古银杏森林公园建设”和“马甸养殖场出让、出租项目”对外推介工作。

   此外,我们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回顾这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分析平时的工作也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对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到生产一线少,止步于就情况分析情况;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不太够,其他方面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计划统计和生产综合工作的工作水平和组织程度,积极主动、开拓创新,认真做好规划计划、农情信息统计、生产调查分析、事务管理的各项工作,争取使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一个新的提高。

第6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立足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将财政、计划、教育、农业、扶贫、民政等部门安排用于教育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统筹安排,集中解决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大事、急事和难事,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捆绑使用、整体推进、渠道不变”的原则,统筹推进资金整合工作。

——统一规划。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参照国家办学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科学测算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制定3—5年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项目管理。根据总体规划建立项目库,制定项目申报指南,确定项目遴选条件,完善项目评审机制。

——渠道不变。各部门投入的资金性质不变、用途不变、拨付渠道不变。

二、整合范围和内容

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的范围主要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贫困生资助专项资金,具体如下:

(一)基础教育方面。将中省市财政、计划、教育等部门安排的“民生工程”、“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灾后重建维修加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税改转移支付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生活设施改造”以及“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用于规划中的项目学校建设。同时,将各级民政、扶贫、团委、妇联等部门安排的“希望工程”、“红凤工程”、“朱应龙、王永庆捐赠项目”、救灾扶贫项目以及今后新增的用于教育方面的资金进行整合,一并用于项目学校建设。

(二)职业教育方面。将中省市财政、计划、教育、人劳、农业、扶贫等部门安排的“民生工程”、“人人技能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劳务输出培训”等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用于项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短期技能培训。

三、工作步骤和措施

(一)制定规划。教育局根据全县学校基础建设目标,制定3-5年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及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等总体规划,形成全县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及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项目库,分送县财政、计划、农业、扶贫、民政、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部门,作为全县各部门对教育投入的公共平台。

(二)有序实施。各项目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学校实际,区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从项目库中遴选项目,分批评审,逐年安排,有序推进,并将项目安排情况送教育部门备案,逐项逐校“销号”。

(三)强化管理。县财政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设立教育资金专户,将各级各部门下达的教育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按照教育专项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安排,统一计划调度,严格按照程序拨付资金,做到教育资金“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同时,建立和完善教育项目公示制度、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严格实行项目监理、跟踪督查和专项审计制度。教育部门负责建立项目实施进度监测和信息反馈制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要对教育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强化资金使用和管理。

(四)绩效考评。县教育、财政及各主管部门根据资金用途、设定的目标、预期效益等,对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进行绩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教育专项资金板块整合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7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2007年科技工作三大战略任务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坚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同时强调,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这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今年科技工作必须完成好的三大战略任务。

这三大战略任务抓住了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关键,明确了2007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充分认识这三大战略任务的重大意义,是做好2007年工作的重要前提。

加快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和项目以局部的突破和跃升实现国家目标,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一项重大战略产品计划的成功实施,不仅能够有效带动相关学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志,提升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今年必须尽快确定各专项实施方案,全面组织实施,通过创新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政府、企业、优势科技力量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实施重大专项的协作机制,确保各个专项的顺利实施。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技术创新首先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它是技术、管理、金融、市场等各方面创新的有机结合。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可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真正迅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真正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抓住了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个突破口,就抓住了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线,就可以形成科技发展新的战略安排和科技资源配置的新框架,一些多年未能解决的体制和政策问题就有可能理顺、并得到解决。

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确保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决策真正落到实处,体制机制和政策是关键。没有一个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就无法形成对科技资源流动的正确导向,就无法形成对创新活动的有效激励。因此,消除制约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整合全社会科技资源,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力争实现三个突破

2007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线,在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科技经济政策协调、科技宏观管理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5个重要方面取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进展,为完成“十一五”任务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是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有新突破。当前关键是要着力抓好《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细则的落实,要在改革体制机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营造环境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要认真研究WTO框架下政府支持企业研发和创新的做法,形成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投入机制;围绕国家目标,以大企业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带动,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特别关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打造高水平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集成各种资源,加强企业创新基地建设;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政策,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模式。

二是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协调要有新突破。《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台,为推进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协调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在一些具体政策协调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提高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程度。特别是力争在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投资和消费等政策的协调上有实质性突破。

三是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要有新突破。《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已经颁布,加强宏观统筹协调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今年要积极探索建立协调有力的科技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地方之间的协调,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协调制度,建立科技部门参与制定经济政策的机制等。

提升五方面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工作要在推进三大战略任务、实现体制机制三个突破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的实施,力争使五个重点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要显著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卫生健康和公共安全等社会公益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科技创新能力,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

――要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支撑;

――显著提升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为我国科学和技术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2007年科技工作亮点频闪

徐冠华在工作报告中部署了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提出了许多新办法和新举措,令人耳目一新。

启动若干重大专项

实施16个重大专项是《规划纲要》的重点任务。今年要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全面启动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综合论证,力争年底前完成全部重大专项的论证工作,在年内正式启动实施若干项重大专项。

据悉,为启动实施重大专项,将建立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的论证专家委员会,通过科学论证促进重大专项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此外,还将建立重大专项的定期汇报和沟通制度,实行节点控制,确保各个重大专项工作进展顺利。

实施一批重点专项

为更好地解决涉及国家进一步发展合安全的全局性、前瞻性、紧迫性问题,科技部将在确保重大专项实施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突破。

据悉,这批重点科技专项涉及海洋资源与环境、可再生能源、清洁汽车、高效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重大医疗器械设备等领域。重点专项将集成科技计划经费,联合有优势、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筹建国家实验室

国家科技计划中仍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作为支持的重点。今年将在综合交叉和重要科学前沿领域进行重点部署,组织实施纳米、干细胞、蛋白质、生殖与发育等科学研究计划。重点在海洋、航空、重大疾病、磁约束核聚变、洁净能源、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交通、量子调控、蛋白质科学等领域筹建10个国家实验室。在若干重要基础学科领域、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新建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对国家野外台站的支持力度,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同时,积极探索国家实验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此外,在前沿技术领域,结合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能源、信息、材料、先进制造、交通和地球观测与导航等领域核心技术的开发与集成应用,开展现代服务业、制造业信息化、新一代智能化控制等前沿技术探索,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

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农村科技创新能力,2007年将启动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示范工作。引导建设10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60个示范乡镇,大力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重点解决粮食丰产技术、生物质技术开发综合利用、重大动物疾病防治、农业生态治理、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同时,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一批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辐射为主的农业园区建设,支持地方建设一批星火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等农业科技基地。进一步扩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示范,制定和完善鼓励科技人员到基层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和完善农业专家大院、星火110、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节能降耗技术开发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要突出节能、降耗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重点开展建筑节能,推进工业领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依靠科技促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示范工作。完成“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修订和,制定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等技术政策。

同时,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示范区工作,加强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社区医疗、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公益性领域科技工作,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科技计划。继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和相关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预测等社会发展科技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

开展首批院所评价试点

2007年,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据悉,今年将完善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改革验收评估工作,制定公益类院所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开展首批院所评价试点工作。

继续深化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改革,依托具备条件的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3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科研事业单位设置和调整的管理办法,制订深化地方院所改革的指导性意见。

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协调和指导地方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召开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总结交流会,开展第二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关机制和政策,在若干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区域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研究制定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奖励

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是2007年科技管理改革的重点之一。据悉,今年在进一步落实分类评价的基础上,调整国家奖励的标准和导向,减少基础研究、前沿科学探索中过于频繁的量化评价活动,减少面向市场研究的奖励数量,加大对创新型人才的奖励数量,并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同时,制定促进鼓励科学家潜心研究机制和对“非共识”项目进行资助的办法。继续完善科技计划专家库制度,扩大青年专家、海外专家的入选。

开展科技经费使用监督检查

全社会科技投入越来越多,科技经费监管力度也要相应加大。2007年,要全面推行和规范科技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继续强化科技计划和专项项目经费预算的评审评估工作,建立预算评审复议制度。推进科技预算管理专家库和全国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数据库建设。完善科技经费监管的制度和机制,规范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运行,制定和《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暂行办法》。会同财政、监察等部门开展经费使用监督检查工作,跟踪计划项目资金运行情况。

建立落实配套政策的联动协调机制

《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的出台,为营造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和政策问题,还要加强有关部门间的沟通,提高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协调程度。

为进一步落实配套政策实施细则,科技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就政策落实有关情况和问题沟通协商,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此外,建立中央与地方联动机制,使地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开展政策实施细则实施情况调研,对政策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国家计划向地方和行业延伸

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以重大项目、创新能力建设等为抓手,地方和行业科技工作将承载更多“使命”。

为加强国家计划与地方计划的衔接,今后支撑计划由地方牵头组织的项目经费比例要到1/3;安排由地方组织牵头的项目资金不少于10亿元。一些体现国家目标的重点任务可交给基础较好的地方牵头组织实施。从今年起,科技部将会同地方组织实施一批有利于发挥地方优势和特色的重大科技项目,并将其列入省部会商的重点加大支持力度。

为加强行业科技工作,今后科技部将以提高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技术集成能力、工程配套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基本着眼点,通过科技规划和计划,建立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特别是一些重大项目要依靠部门、行业牵头组织实施。建立完善部际联系会议制度,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和项目库,解决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问题,解决部门、行业间的项目重复问题。

修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营造创新环境和促进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国家高新区工作的重点。据悉,今年进一步实施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

制定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创新型园区和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试点方案,实施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导国家高新区转变增长方式,高效集约化地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型产业。

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修订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管理办法,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备案制度,促进企业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

大力加强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建立和完善区域技术产权交易系统,加强技术经纪人体系建设;建设创业投融资体系,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推动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培育和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各类创新联盟组织,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开展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

实施“优秀人才引进”专项行动

《“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提出,实现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三个新突破,加快实现“五个战略转变”。

第8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一、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统计工作水平

   我们对应泰州市农委的要求,根据《农业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行了细则完善,对本系统农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目标管理。对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统计工作任务,按规定按要求组织实施,进行统一扎口规范、审查、核实、提供、公布本部门范围内的统计数字,确保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对上级各部门布置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服务业、农业生产综合、农产品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等统计月报、定报、季报、年报等专项业务工作,都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规范,保质保量,并按要求形成书面分析材料进行报送。将年度报表、相关资料及分析材料分别装订成册,分门别类地进行保管,做到有案可查,井井有条。我局的计划统计工作获得了泰州市农委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继续在四市两区中处于先进行列。XX年、XX年被泰州农委表彰为系统计划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二、积极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究和职能工作情况调查,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按照泰州市农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局领导的要求,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调查研究,认真进行生产形势分析,为上级领导决策和指导全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今年来主要是按季度开展了农业生产和经济形势的调研、预测、分析工作,及时总结研究各阶段生产中的情况和问题,提出建议,形成专门材料上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有关部门,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情况调研总结等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按照泰州市农委及市政府和局领导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现代农业发展及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等五次专项农业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专门材料、报表等进行了报送。

   为了确保系统全年各项职能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将上级各部门对局和局对各单位、乡镇的考核任务专门拟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并就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和明确。全年分三次对系统各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汇总并报局各位领导参考。

   另外,结合职能工作的开展,还进行了系统农业招商引资、乡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累计全年共组织进行农业生产调查十四次,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农业调查等任务指标。

   三、认真做好规划、计划、政策意见制定等项工作

   一是组织进行了XX年农业重点工作目标的调研,制订了《XX年泰兴市农业重点工作及考核办法》,以市委办文件形式下发,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对乡镇农村经济工作百分考核,为促进系统职能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是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我们组织全系统各单位及相关专门人员对十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国家、省、市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完成了泰兴市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十一五”期间政府投资农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是根据局领导的安排,和办公室一起研究制定了XX年农业系统目标管理百分考核工作意见。根据省委[XX]2号文件精神,配合农工办完善了我市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的政策性意见。

   客观分析全年的工作,虽然做了一点琐碎的事情,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XX年,我们将继续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室职能的履行和发挥,按照“编制计划,切实可行;提供信息,准确可靠;农情调研,经常深入;事务管理,系统规范;为农服务,热情周到”的工作要求及服务承诺,从严要求,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加强学习,开拓创新,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多到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农业调查与研究的广度和结合度,努力做到吃透上情,熟悉下情,克服就数据、材料分析情况的现象,充分发挥本科室为农业生产指导和决策提供服务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统计工作的计划性、时效性,提高组织和协调水平,在系统内部积极开展业务学习、竞赛、评比等项活动,促进农业统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各项业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使科室的整体工作情况在泰州市农委系统继续保持先进水平。

第9篇:农业专项计划范文

(一)新环境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带来的挑战

国家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同时,对农业审计服务“三农”的期望值更高了。各级政府部门对“三农”资金的投入规模越来越大、领域越来越广,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点多、面广、线长、政策性强”的特点将更加明显。当前农业专项资金审计需求与审计资金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将显现得更加突出。

(二)重查处、轻分析和落实较为普遍

多数审计人员非常重视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甚至把按照法律法规审查认为是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一切,而并未对审计中存在的社会因素、主观因素和根治问题的对策重视不足,要清醒的看到,我国农业专项审计中,存在着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违法违规行为,还要对落实支农惠农政策重视起来,要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民增产粮食增收等影响因素,分析查找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意见建议,还要意识到审计查出问题不是工作的全部,要把更好的改正不足、加强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结合。因此既要加强审计工作的分析能力,还要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待提升

提高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需要针对审计出现的原因、不足及产生根源等要全面且深入的展开调查工作,提升到帮助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这样将能真正发挥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作用。当前,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能力不强,具体工作中查账较内行,在深入调查研究时,对一些涉及政策性、倾向性问题举棋不定、模棱两可,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不足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观念意识上,部分审计工作人员认同,审计即查账,而对其他方面却不愿做更多尝试,二是通过结合调查研究与分析问题的方法上,对运用的技能、方法掌握不到位,如怎样选定调研题目、制定可行性方案,如何将个别问题深入研究,怎样将繁杂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加工和提炼等知识匮乏。

二、加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认识

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进入新时期,笔者认为对加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明确审计判断标准

在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判断标准上,应把能否农业增收,将衡量农业资金的使用效果、管理水平为基本标准,将能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衡量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首先在审计判断标准上,即判定每笔农业资金项目使用的情况,既要参照传统的法律法规去衡量,又要将其与农民的收入挂钩。如果对农民增收不起作用,即使严格按照法规制度使用,也不能完全认为资金的管理使用是有效的,审计人员需要进一步分析专项资金使用的现状、查找出原因,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不合适单位的具体情况,或是法规政策脱离实际难以执行。第二在评判审计自身工作标准上,不仅在发现查出问题,收缴资金上,更为重要的是能否通过专项审计工作,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强化审计服务职能

在明确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目标、范围、重点及工作组织方法时,要深刻体会农业专项资金审计为“三农”服务的意识,只有这样将服务职能,有意识地通过审计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审计某个地方的专项支农资金时,查处、收缴被挪用挤占资金,能很好促进农业专项资金的良好使用,体现为一种服务。而如果将审计人员从地方专项资金的使用数量、结构和变化等方面,用以检查分析政策执行情况,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使用效果上,结合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意见与建议,这将是更高的层次服务水平。

(三)提升审计人员工作的业务能力水平

审计工作要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改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做好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就要不断学习相关农业知识,了解农业产业政策、投入政策和发展趋势,更要对农业现实状况多加了解。此外,针对当前农业审计人员的现状,还需要掌握学习审计调查的研究方法,开展审计调研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只有这样专项审计工作才能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有效地提升专项审计工作的层次,开创出农业专项审计工作的新局面、新高度。

(四)完善审计工作方法

1、坚持审计与调查审计相结合通过审计工作方法,将审计与调查审计相结合,将经济效益和财务收支的审计结合,要走出符合国家农业特点,运用农业专项资金的新路子。审计相对审计调查来说,在深度上具有明显优势,易找出问题的源头,明确问题责任的归属,有较大的处理力度,结合被审计单位相对业务单一,易于整改落实、见效快,也存在审计面较狭窄、横向延伸困难,而调查审计则是涉及面宽、范围广,且相对调查的限制少,易于开展延伸调查,能从较宽的审计署在工作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将实现审计与调查审计项目所占比例要相当。因此农业专项审计既要强化监督财经纪律执行的状况,又要加强检查各项支农政策落实的状况。我国农业专项投入的渠道广、使用范围广、种类多和使用对象分散,它的效益呈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个方面。其中部分效益是直接可以体现的,但有的效益要通过改善当前生产、生活设施及生态环境效益上间接的体现出来的,一些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如上所述将农业专项审计将审计与调查审计紧密结合,做到突出重点、全面审计,做到能查错纠弊,落实好国家支农政策方针,为全面加强制度管理、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民增收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2、坚持农业专项资金与基本建设审计结合农业项目资金的审计要和基本建设审计结合,得以核实农业支出的准确性。农业专项资金的实施多用于农田水利、道路建设及建筑工程等方面,多数资金项目是通过工程造价决算核实的,查明专项资金支出的使用情况,并对资金拨付的环节进行审计,强化建设项目工作的检查;其一是检查相关项目建设支出明细账,以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来检查资金支出;其二是要深入建设项目现场,对建设项目质量、数量等进行实地核对,参照每个项目计划书审核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查验是否符合项目计划要求,是否存在大决算小工程、新决算老工程的违法法规、骗取农业专项资金的行为,因此要将农业专项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结合起来,即是对加强农业专项资金审计工作的需要。

3、坚持分析性复核与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审计采用现场调查和分析复核结合的方法,将账面的审计和深入乡镇及农户的调查结合,要检查农业资金发生的真实性。目前我国农业专项资金只是集中于财政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将账簿、报表、凭证三者进行审计,摸清出资金的投入状况与总体规模,并掌握资金的支出结构是最为重要的,并在此的基础上顺着资金的流向、深入乡镇和项目的实施现场进行实地的核查,因此这样才能核实出专项资金收支目的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