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年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目标任务
(一)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蓝田县、户县、周至县、临潼区、长安区的山区25所乡镇中学(2所高中、23所初中)各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人,共计25人;
(二)乡镇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高陵县、蓝田县、户县、周至县、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的163个乡镇卫生院各招录医学专业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1名,共计163人;
(三)乡镇农技队伍建设工程。根据需求,计划为全市144个乡镇农技服务机构各招录1名农技(包括农、林、水、牧、机和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本科生,共计144人;
(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工程。全市抽调200名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到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200个重点村村委会担任村长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另外,由市上招募5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工作,每县(区)分配5名。
(五)支农、支教、支医工程。严格执行陕政发12号文件的规定,根据省农业厅(陕农业发316号)、省教育厅(陕教8号)、省卫生厅(陕卫人发393号)下达的年度计划进行。
1、支农工作由市、县(区)农业部门牵头具体负责,协调水利、林业、建设、科技等部门各司其职。今年从市级涉农事业单位选派50—80人,从十个县(区)级涉农事业单位各选派7—10人。重点面向农业生产建设一线。
2、支教工作由市、县(区)教育部门具体负责。今年支教全市共选派198人,其中:市级(含城三区)选派98人;长安区、临潼区、蓝田县、高陵县、户县、周至县各选派15人;阎良区、灞桥区各选派5人。重点面向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和山村中小学。
3、支医工作由市、县(区)卫生部门具体负责。今年从市属和驻地医院选派100人(其中省上计划下达33人,市卫生局主动增派67人),从十个县(区)医院各选派5—7人。重点面向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
(六)学历教育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计划每县(区)选派30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共计300人,实行带薪学历教育。
(七)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工程。十个县(区)共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其中重点培养3000名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等培训农村实用人才5000人;通过支农专业人员传帮带,培养农民技术员2000人。
(八)资助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的在校大学生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委培)生。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各设立25个助学金名额(共计50名,平均每个县区5名)。对家庭困难、学业优秀的250名高中生进行资助,每个县(区)确定25名。
二、工作职责
(一)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职责
实施振兴计划指导协调的责任在市,市级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单位、本系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时解决“振兴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市人事局工作职责:负责全市“振兴计划”的组织、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总体负责“振兴计划”的年度实施工作。负责与省振兴办和市新农办的联系协调工作。负责“振兴资金”的管理工作。根据县(区)上报专业需求,组织招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做好对口“三支一扶”专业技术人员选派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协调、选派新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驻村帮扶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学历教育工作。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普通高校毕业生自愿进村的招募工作。负责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审批工作。承担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它日常工作。
2、市财政局工作职责:负责按照“振兴计划”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保证“振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负责“振兴资金”的审核、拨付、监督使用。加大对涉农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力度。
3、市编办工作职责:负责改革乡镇卫生院的财政供养体制。根据现有编制使用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到岗情况,负责确定乡镇事业单位编制数,并实行周转编制,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到基层一线工作。
4、市教育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教育部门落实山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教育部门清退代课人员和无教师资格证人员,下派学历不达标教师,调整农村中学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村中学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教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教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教育、人事部门负责到农村基层从教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学历教育计划落实学历教育的院校。做好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推荐、审核、评审工作,协助高校加强对享受助学金的在校大学生和定向委培高中生的教育管理和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农村中学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5、市卫生局工作职责:负责指导县(区)卫生部门落实乡镇医疗卫生队伍的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卫生部门清退无从医资格人员,调整乡镇卫生院队伍人员结构,分流乡镇卫生院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落实支医人员的选派工作和条块支医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指导县(区)卫生、人事部门落实到农村基层从医资助生毕业后的安置工作。负责对招录到乡镇卫生院的毕业生实施岗前培训和进修学习。负责组织实施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在职培训。
6、市农业局工作职责:牵头具体负责支农工作和条块支农计划的协调衔接工作。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建设、规划、科技等涉农部门各司其责。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落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县(区)农业部门调整农技队伍人员结构,分流农技服务机构编制定员外超配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负责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负责落实支农人员和帮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7、市林业、水务、畜牧、城建、规划、科技等部门。负责按照牵头部门的要求落实所属单位“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二)县(区)政府职责
县(区)是实施“振兴计划”的责任主体,组织推进的责任在县(区),实施落实的责任在乡镇。各县(区)政府及乡镇要切实做好“振兴计划”各项建设工程的落实工作,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工作机制健全,人员到岗,全面完成本年度“振兴计划”各项目标任务。
三、实施步骤
年推进“振兴计划”实施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初—2月底):动员筹备阶段。分别召开市、县(区)推进“振兴计划”动员会议,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各县(区)按要求组建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和配套“振兴资金”,制定本区县年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本区县年落实“振兴计划”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2月底—11月底):全面实施阶段。
根据“振兴计划”和本方案有关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全面启动“振兴计划”的贯彻落实工作。各项工作时间安排如下:
(一)3月底前完成从教、从医和从事农技服务人才的招录和培训工作、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人才的选派和招募工作。
(二)4月底前完成“三支一扶”人员的选派工作。
(三)7月底前完成实施学历教育人员登记工作,确定人员名单,9月份开始实施学历教育。
(四)10月底前完成贫困大学生和高中生的审批和资助工作。
(五)11月底前完成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
第三阶段(11月底—12月底):调研检查阶段。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振兴计划”各项政策、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相关责任部门、各县(区)在自查的基础上,做好迎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的调研检查准备工作,通过对全市本年度“振兴计划”执行情况的调研和检查,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研究解决计划执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年“振兴计划”的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区)要把“振兴计划”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确定一名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由县(区)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和乡镇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市级各有关部门也要明确责任,制定配套实施办法,积极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主动搞好配合,做到不推不拖。各县(区)要以积极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把市委、市政府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决策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导,跟踪检查。市“振兴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检查督促,每季度检查一次,定期通报情况。各县(区)根据工作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指导不力导致不能落实大学生工作岗位、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经费落实不到位、人才闲置浪费等问题要追究领导责任。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和编制依据
(一)计划的目的、意义
通过编制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充分发挥计划指导作用,实现科学调控土地市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贯彻落实好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对于落实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要求,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住房建设规划与计划;
4.城乡建设规划;
5.建设用地使用标准。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提质增效、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供给引导需求”为基点,合理安排2020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总量、结构、布局、时序和方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充分发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在宏观调控中的闸门作用,以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和利用方式的转变,着力推进工业提升、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保障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节约集约用地原则。通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加大“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力度和存量挖潜力度,优先供应存量建设用地和闲置土地,着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城乡统筹原则。积极推动城市化发展,正确合理把握县城规划区与乡镇建设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土地供应空间布局,逐步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就业保障一体化建设。
3.供需平衡原则。以土地供应引导需求,合理配置土地供应结构和供应量,形成土地供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格局。
4.有保有压原则。积极支持优先保障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和乡村旅游项目;严格控制国家规定限制类和禁止类建设项目用地供应。坚持重点项目极时供、储备土地有序供、存量土地计划供,稳妥实施招拍挂出让。
5.连片开发原则。为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按照统一规划、组团开发、连片供地的指导思想,尽量做到集中连片供地,避免小地块出让。
三、计划指标
(一)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2020年度全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为636.14公顷。
(二)国有建设用地供地结构
在2020年土地供应计划中,安排商服用地40.02公顷,占供应总量的6.3%;工矿仓储用地189.51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9.8%;住宅用地105.28公顷(其中商品房用地89.63公顷,保障性住房15.65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6.5%;交通运输用地165.83公顷,占供应总量的26.1%;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含教育)89.33公顷,占供应总量的14.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17公顷,占供应总量的7.3%。
四、土地供应政策导向
(一)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各用途土地供应采取“城乡统筹、节约集约、供需平衡、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障民生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乡村旅游等国家鼓励类项目的用地需求,从严控制限制类项目用地,严禁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和产能过剩等禁止类项目安排用地计划。
1.保证重大基础设施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环境建设的土地供应,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运行和服务水平。优先确保城乡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建设用地供应;大力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建设用地供应,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合理保障生态工程建设所需用地,构建立体化的城市绿化格局,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2.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规模。提高并优先保障拆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的用地需求,对列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用地实行“应保尽保”;确保保障性住房、危旧房与城中村改造以及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不低于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的70%;限制高档住宅商品房项目建设用地供应,禁止高档别墅项目建设用地供应;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需求保障;不断优化住宅供给结构,着力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3.积极引导经济转型,着力构筑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支持旅游“二次创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需求。从严控制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不高的限制类项目用地,严禁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项目用地。鼓励盘活存量用地发展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业。
(二)优化空间布局
1.合理安排县域城镇建设空间布局。一是形成“一核三轴”的城乡空间结构。“一核”即城区。“三轴”即“一主轴两副轴”。主轴指城区—古碑—斑竹园发展轴;两副轴指城区—青山—天堂寨发展轴、城区—南溪—沙河发展轴。二是构筑“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四级镇村体系。中心城区即县城新区和县现代产业园区;中心镇指建制镇的集中建设地区,包括白塔畈、南溪、双河、青山、天堂寨、斑竹园、燕子河、古碑、吴家店、汤家汇;一般镇指油坊店、全军、铁冲、麻埠、果子园、槐树湾、花石、沙河、桃岭、关庙、张冲、长岭;中心村,是农村居民的集中居住地区。
2.合理安排产业集聚空间布局。一是产业组织思路:禁止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化工冶金等工业项目。坚持产业聚集发展,重点建设县城现代产业园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与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业联动发展。坚持特色带动发展,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以旅游产业带动乡村农业结构的调整。二是工农联动产业布局思路:建设县城现代产业园区和22个集镇农民创业园,推进工业集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三是旅游产业布局思路:建设天堂寨和梅山两个旅游集散服务中心,重点打造汤家汇镇、麻埠镇响洪甸村、吴家店镇西庄村、燕子河镇大峡谷村、槐树湾乡响山寺村等共10个旅游服务接待点;积极培育西线(县城-汤家汇-斑竹园-天堂寨)、中线(县城-梅山水库-马鬃岭-天堂寨)、东线(县城-响洪甸-燕子河-天堂寨),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构建县城-梅山水库片区、响洪甸水库片区、汤家汇-金刚台-悬剑山片区、天堂寨-马鬃岭片区四大旅游特色片区,重点打造会议度假、运动养生、休闲养生、国防教育为支柱的旅游产业体系,抢占大别山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端。四是农业产业布局思路:重点发展高山有机稻、茶叶、油茶、黑猪、黄牛、蔬菜等。以乡镇为单位突出特色,以村为单位适度集中,因地制宜引导涉农产业空间布局。建设特色农家乐和特色村,推进农业品质发展。
3.合理安排生态涵养空间布局。规划根据县的客观条件,构成县“两心三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两心”指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两个水源地保护区;“三区”指西南部中山区“金刚台——悬剑山生态区”、西北“沙河——关庙生态区”和南部天马生态区三个二级自然保护区。
(三)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严格保护耕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和规模,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从紧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努力提高供地率和用地效率,严格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相关要求,切实加大“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力度,加大低效用地再开发、闲置土地处置盘活力度,加强土地批后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违规和闲置用地,促进土地有效开发利用。
2.促进产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用地的利用效益。完善并严格执行产业用地的用地标准和相关控制性标准,合理控制产业用地规模和项目实施进度;积极引导工业向经济开发区集聚。除重大、特殊项目外,严格控制在规划工业用地区块外单独选址进行建设。
3.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按照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要求严格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土地使用标准,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有偿使用,通过经济机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四)促进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继续推进土地市场建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工业用地及商业、旅游、娱乐、商品住宅项目等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改进和完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用地开展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加大政府土地储备力度,完善土地一级开发机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和调控市场的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抓住重点、优先安排。凡是被列为市、县政府重点项目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确保及时供地。把握全面,突出重点,强化服务,保障供应,对年度重点项目用地、政策性住房用地要采取超前介入,跟踪服务,全程保障。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温州市发改委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加快融合发展,打造至美××”的战略目标,以十大责任捆绑攻坚行动为主载体,盯引大项目、打造大平台、营造大环境、保障大民生,各项工作亮点纷呈。现就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狠抓项目谋发展,有效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1-12月,我市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36亿元,增长18.57%,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投资结构中,工业投资增长36.55%,增速高于目标增速;服务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6.16%、24.1%、12.61%;生态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因大型城市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增长27.85%,增速大幅提高。二是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较好。去年我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8%,续建类项目完成率达122%,66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达到115.8%。其中,45个温州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3.9亿元,完成率148.9%,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4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亿元,完成率112.6%,超序时进度12.6个百分点。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温州分会场在我市滨海高新产业园区成功举行,我市13个项目参加开工仪式,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均居温州各县(市、区)第一位。四批次集中开工活动大大推动了我市项目开工建设进度,全市57个开工类项目已开工54个,开工率95%。三是项目谋划积极推进。精心谋划2019年全市重点项目,初步梳理项目358个,其中续建类109个,开工类59个,争取开工类70个,研究类120个,项目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升。包装3个项目申报列入今年省重大产业项目,同时谋划一批后备项目。
(二)创新重大项目闭环机制,项目盯引成效凸显。
出台《××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创新建立重大项目全过程闭环机制,实行项目谋划全方位指引、全过程跟踪督考,有效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落地,得到冯飞常务副省长和陈伟俊书记的批示肯定。一在前期谋划上,建立重大项目“靶向招商地图”。盯引了投资超20亿元的瑞立、瑞明等两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华峰温商回归项目成为温州“首个列入、首个落地”的省重点盯引清单项目,聚焦打造汽车高端部件及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强省”的××板块、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二在中期盯引上,建立重大项目“三级捆绑机制”。实行书记市长领衔盯,镇委书记、镇局长具体盯,营商专员跟踪盯等专项工作机制,确保各大项目落到实处。2018年谋划书记市长项目21个、镇委书记和镇(局)长项目71个,
9个列入温州市县长项目,其中5个列入省“152”项目清单,9个温州市县长项目中,已开工建设项目6个,另外3个项目在2019年上半年争取落地。三在后期落地上,建立重大项目“集成服务机制”。具体是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统领,联动推行“标准地+”改革、营商专员保姆式服务、政府购买服务代办、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涉企执法备案等集成服务,推出“亲清联系卡”,企业投资工业类项目实现“开工审批7天、竣工验收30天”。还制定出台了《××市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工作指引》,建立市级项目前期库,明确项目从谋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指引,将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前期推进工作以高权重列入综合考绩,实行全过程跟踪督考。
(三)全力推进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取得实效。
一是着力构建“万千”大平台。依托滨海高新产业园,通过出城入园模式“裂变一批”,产业链招商模式“招引一批”,落地全产业链项目3000多亩,落地项目32个,其中5个超20亿元项目、9个超100亩项目,将成为××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主引擎。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加快提速。围绕构建“高端汽车部件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经济+工业机器人”的产业集群,在20亿、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上求突破。率温州率全市之先开展数字经济课题研究,制定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视客控股成为国内VR龙头企业,引入七大数字经济项目。加快丁山二期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海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技术国际领先、金石机器人项目获行业最高金球奖、绿欧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项目落地开工,特种消防机器人等一批项目正在对接,有望打造成为××战新产业新集群。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98亿元,同比增长9.4%,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分别高1.4、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58.4%,三次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45.2∶52.2调整为2.5∶42.3∶55.2,完成服务业投资233.7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84.9%,服务业实现税收45.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0.2%,服务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智慧物流发展势头良好,世界500强普洛斯现代物流园投入使用、韩国SK易瑞物流项目完成供地,易达公用型保税仓获批,阿里巴巴500亩菜鸟物流园区项目前期有序推进。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4%,占GDP的比重达到了55.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1个百分点。去年1-11月,我市47家其他营利业企业完成额14.6亿元,增速24.3%。四是能源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固废与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改扩建工程建成并投运;华峰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底完工;江南新区泛能网项目完成征地年内将完成招拍挂;××海上风电项目正在积极对接规划调整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淘汰改造80台,超额完成省能源局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地面光伏项目与分布式光伏项目有序推进,新增屋顶光伏装机约0.75万千瓦,家庭屋顶光伏1600余户、装机容量0.35万千瓦,圆满完成省、温州市民生实事任务目标。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一是特色小镇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打造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和区域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桥头堡”,基本形成“一园两区三平台”主体框架,先后招引落地超亿元项目8个,集聚知名品牌21家,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小镇跨境贸易成果丰硕,华商回流总部集聚效应明显,服务配套功能日趋完善,侨贸进口商品展销中心、侨贸国际进口商品中心、盛明进口商品精品超市等三大进口商贸中心成功入驻,瓯贸通、赛伯乐、猪八戒、新联等四大外贸平台全面投运,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模式全面开启。特色装备小镇、汽配智造小镇2个温州市级小镇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积极谋划××本级特色小镇7个,省级、温州、××组团梯队发展格局逐渐形成。二是小城市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塘下、马屿小城市培育工作顺利通过省检查组考核验收,马屿镇获得补助资金2500万元,塘下镇获得奖励资金380万元。三是“最多跑一次”跑出新速度。重点围绕审批制度改革和审批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完成浙江政务服务网3.0版和审批监管平台2.0+版“双升级”上线运行,实现“三个百分之百”。落实企业投资“开工前100天”工作和温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上线工作并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在一窗受理、集中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引入“无差别全科受理”审批模式,进一步优化了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得到广大群众企业一致认可。今年以来,共审批类各类批件390件,其中办结企业投资备案116个,投资总额达
197亿元,审查、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类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类项目195
件,总投资额166亿元,按时办结率100%,审批窗口也获市优秀审批窗口流动红旗。四是医共体改革彰显成效。成功列入省首批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率全省之先创新实施“向使用环节要空间”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调价体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得到副省长成岳冲、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肯定。通过实施首轮方案,共腾出空间7789万元,上调医疗服务价格6197万元,将增加医院收益3375万元,降低群众医疗费用1592万元。
(五)深化区域发展协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积极对接长三角协作。成功与上海安亭签订安亭·××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促成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与××质检院进行深度合作,谋划共建安亭·××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飞地创新港”。二是精准对接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产业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在阿坝县成立2家旅游公司,包装设计4条旅游产品线路,2018年以来已出团9批次300余人次,得到省市援建指挥部充分肯定。强化资金支援。今年共安排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阿坝县2200多万元,重庆涪陵区南沱镇259万元,新疆拜城县帮扶资金75万元。突出劳务协作和人才支援,9月份在阿坝举行××-阿坝贫困人员就业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人员150多人,来××就业人员40多名。在阿坝举办了贫困人员、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约100人次。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三是乡村振兴(西部休闲产业)建设全力推进。编制完成了《××市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全市计划安排生态西部休闲产业带实施项目73个,计划总投资160多亿元,年度计划30多亿元,其中列入温州市考核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4.68亿元,累计完成5.12亿元,超计划完成任务。截至10月份,我市共完成工商资本下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40多亿元,完成计划的200%,暂列温州各县(市)区第二名。
(六)不断夯实物价工作,民生工作稳中有升。
一是完成2017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深化实行一年一度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报告制度,按时完成了70家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执行情况报告工作。二是加强价格规范管理。调整××市公立医院首轮医疗服务价格、××至北龙航线客运票价,核定江南邻里佳园公租房和范大桥腾退房租金标准、电信等三个停车场停车收费标准和景祥园等六个小区前期物业服务收费标准,完善《××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规范市区机动车停放收费行为。三是强化价格监督执法。进一步畅通价格服务渠道,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价格咨询、投诉388件,其中12345市长交办件359件,12358平台受理投诉举报29件,立案查处1件,按时回复率100%。加大房地产市场日常巡查,深入落实温州市房地产调控有关政策,2018年共检查新楼盘21个,确保新售楼盘明码标价到位;同时,纠正了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违规销售行为,退还消费者销售款5000多万元。开展公共停车场收费检查,出动51人次对市区15处市区公用停车场及道路咪表停车进行了收费检查,有效规范了停车收费行为。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冲刺之年,我局将紧盯各项考核目标,克难攻坚、狠抓落实,奋力冲刺四季度、科学谋划2019年,实现发改工作谋划更精准、协调更高效、落实更有力。
(一)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提升科学谋划水平。
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及时掌握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研究对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助手;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省经济运行网上监测问卷调查任务。二是开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着重分析××市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综合性问题,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奠定基础。三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立足××全局发展,开展推进一批重大问题和重大课题研究。
(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坚持目标导向,紧盯投资结构。深挖潜力,加快滨海高新产业园新开工项目进度,加快项目进度和土地款补缴入库,努力完成高新技术、交通、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年度目标。积极向上对接,将实际已完成投资额逐步入库,确保完成全年民间投资和服务业投资任务。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投资进度。强化与财政、国土等部门的深度对接研究工作,逐个项目分析,想方设法做好要素保障工作,确保项目如期推进,按时开竣工。在延续2018年责任捆绑攻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解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节点任务,特别是交通、农林水利、团块拆改等大项目,加大与各主管部门的协同配合,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坚持政策导向,紧盯项目谋划。抢抓新一轮政策窗口期,对照省152工程、省重大产业项目入库标准,切实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对接上级发改、国土、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温州市重点项目计划,省重大产业项目等,争取更多资金和土地要素支持。
(三)持续推进动能转换,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一是加快建设高质量产业平台。编制××市万亩千亿产业规划,重点打造滨海高新产业园区,力争纳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二是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作,努力完成装机容量建设任务,推进××市企业和个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努力提升服务质量,深化服务业“质量强市”建设,引导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共管的质量共同体,全力挖掘综合体对我市社零批发、其他营利业和服务业税收的贡献度。
(四)聚焦华商产业回归,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是加快“桥头堡”建设。突出重点,对标一流,依托世界华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将侨贸小镇建设成对外开放新窗口、进出口商品集中地、华侨创新创业目的地。二是强化区域合作协同发展。依托安亭镇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以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为重点合作领域,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转型提升。加强对口扶贫、对口支援工作。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标准地+”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备案制”改革,完善重大项目闭环落地机制,着力优化企业投资营商环境。
主要任务是学习兄弟市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市委、市政府召开今年全市第一季度经济工作督查调度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布置安排二季度经济社会工作,为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奠定基础。前天,淮南市和蚌埠市进行了观赏学习,学到经验,看到差异,增强了压力;昨天,又利用一天时间,实地观摩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看了以后感到变化很大、令人振奋。关于到淮南和蚌埠市以及县的考察观摩情况,方书记还要作全面总结,仅就县的工作简单谈一谈看法。
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县去年一年。坚持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双翼齐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果。主要印象有三点:一是大项目引领工业化。投资11.5亿元双班20万辆江淮安驰微轿生产基地即将全面启动;投资10.8亿的雨润食品工业园项目已经正式签约,7月份将开工;昨天又举行了10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的集中开工仪式。二是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去年大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城南新区新开工建设11条25公里的道路、2个公园、6公里的水系景观带,40万平方米的3个安排小区即将投入使用,开工建设涡河三桥,南部新区可以说是路网、水网交织,梦里水乡的新家园雏形初现。三是大视野统筹城乡一体化。昨天下午主要看了农村,看了楚村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看了新农村建设点,家家户户使用沼气,太阳能路灯的应用,这些应该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中进行推广。
三县一区和市直几个部门进行了交流发言,会上。感到大家的思路都很清晰、措施也很具体,讲的很实在很全面,希望抓好落实。一会,方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第一季度全市经济工作取得的成果
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两会”精神,今年以来。坚持“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出现“增长强劲、调整加快、效益回升、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良好态势,为完成上半年乃至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基础。
13月份,一是工业经济迅速回升。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同比增长36.9%增幅居全省第2位。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到319家,比年初净增71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902家,新增中小企业530家。
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二是小麦生产丰收在望。面对历史罕见的秋冬连旱。狠抓抗旱春管,坚持了小麦良好的生长态势。全市累计浇灌小麦1700多万亩,追施返青肥和拔节肥900多万亩,促进了苗情转化,目前,全市小麦一、二、三类苗分别为75%20%和5%壮苗比例达到95%整体长势好于去年同期,只要中后期田管措施落实到位,无较大自然灾害影响,午季小麦丰收在望。
13月份,三是商贸流通繁荣活跃。预计。全市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5.88亿元,增长53.6%增幅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增长16.6%增幅居全省第15位;实现进出口总额4845.8万美元,增长21.4%比上月提高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13位。
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四是投资增幅全省领先。预计。增长40.5%增幅居全省第2位。
市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五是招商引资好戏连台。今年。新成立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服务业、新兴产业、金融业招商中心,组建了市招商服务中心和项目推进服务组,实行招商引资周例会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初步统计,13月份,全市新引进各类招商引资项目213个,总投资189亿元,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7.3亿元,同比增长87.9%其中,利用省外资金52.5亿元,增长73.7%12月份,利用省外资金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增长151.5%增幅居全省第3位。杉杉服饰、安踏鞋业等项目顺利推进,金龙集团、亳药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与雨润集团、江淮汽车集团、修正药业集团、新华发行集团、精华药业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协议已经签署,与中恒集团、恒大集团、华强集团、天津医药集团、红星美凯龙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同时,亳州芜湖工业园也即将启动。值得一提的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的已经开工,有的即将开工。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7.04亿元,六是财政金融形势喜人。一季度。增长50.6%收入总量居全省第14位、较上月前进1位,增幅居全省第7位。截至3月末,新增贷款33.08亿元,比年初增长13.52%增幅居全省第1位。今年第一次银企对接会促成银企合作项目343个,签约金额37.8亿元。
必需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充分肯定成果的同时。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一是宏观环境变数增多。中央虽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近期连续多次加息,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明显收紧。目前,市局部项目后续建设资金缺乏,经初步摸排,今年有贷款需求的重点项目有171个,年度计划投资80.3亿元,年度贷款需求约26亿元,多数贷款尚未得到落实,影响了建设进度。二是与周边相比竞争加剧。目前,全省各市你追我赶,发展势头强劲。一季度,市财政收入总量略高于宿州,但增幅落后于宿州1.8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比阜阳低11.1个百分点、比宿州低1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高于阜阳4.6个百分点、高于宿州3.9个百分点,但总量分别比阜阳和宿州少19.6亿元和10.1亿元。三是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今年入库的非即期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增加较多,若扣除一次性因素,增幅将大幅下降;财政收入增长慢于财政支出增长,远远不能满足支出需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性住房建设等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支出的压力更大。四是项目建设亟待提速。市直和南部新区工业区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41个,一季度仅开工7个,开工率17%低于去年13个百分点,多数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许可、项目用地等前期工作因种种原因而拖延,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五是园区扩区进展缓慢。各县区的园区扩区工作进展不平衡,局部基础设施项目仍处于规划设计、工程招标和征地拆迁阶段,新开工道路、管网工程较少。
当前的经济工作取得的效果可喜,总之。面临的任务艰巨。第二季度是做好全年工作的黄金期和关键期,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第二季度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为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在几项重点工作上实现突破
依照年初既定的工作思路,第二季度经济工作总的考虑是围绕“确保快速发展、力求争先进位”目标。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年、项目建设推进年、发展环境优化年“三项活动”全面实施资金平安、工程平安、生产平安、干部平安“四项工程”努力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平台打造、资金平安“四项重点”工作上寻求突破,确保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
优化结构、转变方式、创新机制的肯定选择,招商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便当路径。引进人才、资金、项目、市场等生产要素的殊途同归。作为后发地区,必需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思想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第一。思想解放天地宽,思想解放机遇多,思想解放发展快。思想解放不是说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思想解放必需看长远、算大帐,必需勇于担当、果断决策,必需心底无私、一心为民。一要政策引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政策可以调动千军万马,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今年元月份,市政府对实行了两年的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了局部调整,土地、税费等方面的优惠尺度进一步放宽,政策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优惠水平略高于周边地区,政策出台以来,发生了较大的吸引力。修正药业、精华药业、紫鑫药业已经落地,中恒、杉杉、恒大、华强、雨润、红星美凯龙等一批知名企业在亳州进行战略性布点。实践证明,只有看长远、算大帐,不时完善政策,打造投资洼地,才干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发展一片”集聚效应。二要招大招强。一流的产业要由一流的企业家来打造。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理性招商,要招大引强,瞄准中国500强、行业5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主动上门,攀亲叙友,推进合作。当前,要主动出击,加强与央企、国企、省属大企业和知名民企的对接。今年,省国资委将举办地方政府与省属企业对接活动,第一场对接会争取放在亳州举行。从现在起,市发改委、经委、招商局、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积极准备,研究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特点和方向、投资需求,有针对性地谋划项目,争取对接活动取得实质性的效果。三要招工招新。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市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必需紧紧围绕“125工业振兴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块状经济和集群经济。要突出抓好现代中药产业招商,注重引进高端制药企业、先进装备、先进技术、优秀人才,不时提高中药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华药都。四要盯住盯紧。对那些有扩张冲动、有转移意向的企业,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直接的间接的关系牵线搭桥去认识、去结交。一有意向,就紧贴上去、盯住不放、一抓到底,使之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五要服务到位。市政府已经实行招商引资周例会制度,正在制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组制度》每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都要成立推进服务组,由一名市级领导分包,一个牵头单位负责,有关成员单位配合,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推进服务组组长,要做到项目日常服务专人专办、应急服务及时处置。
招商方式上要进一步创新。一要带着协议招商。临行之前,第二。要做足功课、准备充沛,认真研究双方的资源禀赋、经营理念和共同愿景、发展意向,及早起草合作协议,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会谈,突破一些实质性问题,争取现场签订框架性合作协议甚至正式合同,从而提高招商时效。二要带着感情招商。诚信是根本,真诚是基点。要真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助投资者胜利,做到真心、诚心、热心、恒心、耐心,以真情换真意,以诚信树人格,与投资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自己的一片真情实意感动投资者。要以真情搞好外商的接待,做到细致周到氛围热烈,党政联手、口径一致。三要带着资源招商。要善于推介亳州,大力宣传我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政策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政治生态优势。要充分挖掘人脉资源,广泛利用亲友情、同学情、战友情、老乡情等各种联谊渠道,全方面收集招商信息。今年,交给市招商局一个任务,就是以药商为主,分省成立亳州商会,使亳州籍企业家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领头人和中介人。四要带着项目招商。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高起点、高水平筛选包装一批产业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实做细,提高可操作性,让客商看到项目的特殊优势,增强吸引力,提高签约胜利率。同时,要加强市、县(区)招商局的队伍建设,选拔最优秀的同志空虚到招商局。
招商领域上要进一步拓展。一要把握招商的主攻产业。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进行招商。二要把握招商的主攻区域。地区上就是长三角、珠三角的一线乡村,第三。产业上就是药业经济为主。三要掌握招投标的主攻目标。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土地出让都要有招大引强的理念,要采取适当方法着重引进国家一流的设计院所、建设企业,参与亳州的建设,提高乡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
(二)把项目落地作为第一抓手。
没有项目就形不成投资,项目是投资的载体。没有投入就没有增量,也就谈不上发展。一定要增强项目意识,坚持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工程化,把项目能不能落地建成作为检验各地各部门执行能力的主要规范之一。当前,要重点落实以下项目:一是市、县(区)政府在人代会上承诺的项目;二是30项民生工程项目;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四是土地整理项目等。
分包项目的市级领导原则上每周要到分包项目工地现场督查一次或召开一次例会,一要强化责任。继续推行重大项目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全力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各项目建设单位要科学组织,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工作。每一个项目,二要强化管理。要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都要切实把好“三关”工程设计关、建设关、验收关)严格落实“六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资金报账制、竣工验收制)着力提高项目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市直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资金、用地、供水、供电、供气、物流、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三要强化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要素保证力度。加快项目相关事项审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对项目落地情况,实行分管市长周调度、市长月调度制度,重大问题及时协调。
(三)把平台打造作为第一要素。
加大园区扩容升级力度,要着力建设省级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乡镇工业功能区等三大平台。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做强产业,使园区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抓好省级开发区建设。五个省级开发区每年要完成扩区3平方公里的任务。第一。
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一是市南部新区要加快申报现代中药产业园,第二。尽快升级为省级开发区。二是加快亳州芜湖工业园建设。总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3平方公里。要加紧注册成立亳州芜湖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对选址要作适当调整,抓紧编制总体规划,尽快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古井产业园建设。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古井产业园、修正药业、杉杉服装、亳州芜湖工业园四个项目在5月份集中举行开工典礼。四是县要加快雨润(食品工业园建设和江淮安驰产业园建设,争取尽快开工。五是利辛县要加快筛网纱门产业园建设,争取有大项目入驻。六是涡阳县要加快涡北循环经济园建设,加快推进洗煤厂项目,争取尽快有实质性进展。七是市住建委要抓紧编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园规划,争取尽快启动建设。
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功能区。目前,第三。市有30个乡镇工业功能区,但功能较弱,必需加快建设与发展。一要抓规划。依照“规模适度、定位合理、一次规划、分步建设、滚动开发、集约发展”原则,从当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动身,确定功能区的发展模式。二要抓项目。今年,每个功能区至少要入驻1家规模企业。全力支持谯城区古井镇、县许疃镇工业功能区申报省级开发区。三要抓结合。以中心镇为轴心,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使工业功能区成为统筹农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四要抓经营。要树立经营土地的理念,整合乡镇资产,成立建司,打造融资平台,筹集基础建设资金,实现滚动发展。
提供土地保证。亳州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时期。据估算,第四。十二五”期间,从需求方面讲,全市平均每年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约为2万亩,总量约为10万亩;从供给角度分析,省政府能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为2000亩,加上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每年约为1万亩,五年合计约6万亩,供需缺口达4万亩。这就要求我要开拓思路,寻找新的路径。一要在清理批而未建、闲置土地上突破。全市批而未供、闲置土地至少有2万亩,致使珍贵的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要下决心把这部分土地清出来、用得上。二要在推进建设用地置换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上突破。要把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和“头号工程”尽快完成7个国家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切实做好利辛县旧城镇、城关镇和涡阳县牌坊镇3个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工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全市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8个子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确保全年完成8000亩的新增耕地任务;做好去年置换项目的复垦验收和今年增减挂钩的组卷工作,今年市本级要达到1万亩,每县区要分别完成5000亩。三要在乡村规划区内集体土地的征收上突破。这方面,县、利辛县发明了整村拆迁的好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四要在国有土地的房屋征收拆迁上突破。要进一步组织学习《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领会好文件精神实质,树立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的理念。工作要更细致、更民主、更规范,确保乡村建设的健康发展。市直和谯城区要加大老城区改造拆迁力度。五要在用足用活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上突破。要灵活运用计划、点供、移位、挂钩等手段,全力保证地方经济建设用地,市本级要确保年内收储土地1.8万亩。要通过提高土地的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开竣工时间和违约责任等方式,确保批一分地用一分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六要在狠刹私搭乱建歪风上突破。私搭乱建严重影响了乡村发展进程,影响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两违”处置,态度要坚决,旗帜要鲜明,方法要稳妥,一定要做到建一处拆一处,不要等到积累多了再搞什么大行动。七要加快保证性安居工程建设。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保证性住房任务10800套、棚户区改造6000户,首批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合计18800套(户)省政府要求,3月底上报地块和建设规模计划;今年计划建设的项目,6月底以前开工率要达到60%以上,10月底前要全部开工建设。希望各县区和市住建委务必高度重视,确保按时限要求完成任务。
(四)把资金平安作为第一保障。
今年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资金平安、工程平安、生产平安和干部安全“四项安全工程”这是市政府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市政府决定。也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举措。该文件已经下发,希望抓好落实。此,着重强调一下资金平安问题。一要明确责任。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责任,资金使用部门是第一责任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资金的平安使用负总责。二要严格依照规定使用资金,依照权限和顺序进行审批、拨付,切实加强对预算内资金、专项资金、各项贷款等资金流向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不得随意改变支出项目和资金用途。三是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属于政府推销目录规定的项目,要实行政府推销;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财政资金帐户清查工作,加强对帐户和资金的管理,规范预算编制,坚决查处“小金库”强化资金使用绩效考评;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情况、市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重大支出项目的审计,对市直重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每两年要全面审计一次,对项目建设、土地收储、土地征迁在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大对财政性资金收支管理工作的监督,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从严查处。四要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和评审监督。当前,市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财政投资的项目很多,必需加强审计监督、财政评审。去年,全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核减工程结算款6515.4万元,核减率为19.4%其中,市本级核减额1004.8万元,平均审减率11.9%比上年下降15.8个百分点。涡阳县对28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核减工程价款3404.2万元;谯城区对涡河拆迁还原小区配电装置等4个政府投资项目实施价款结算审计,核减工程价款1353万元。因此,当前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单位申报、项目单位审核、财政部门评审、审计部门审计的四步走”工作流程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单位要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对把关不严造成工程造价不实,经财政审计部门评审审计,审减率超过5%由建设单位书面向市政府说明原因;审减率超过10%由市纪委(监察局)会同相关部门立案调查,若是施工单位的责任,要将其列入黑名单。
三、扎实做好当前的几项工作
切实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一要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及时掌握小麦苗情。确保单产水平有新提高,确保今年粮食增产2%目标实现。当前是禽流感等动物疾病多发时期,要切实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各项工作,加强食品平安监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积极争取中央、省的水利项目和资金支持,尽早实施一批农田水利项目,提前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准备。要全力抓好涉农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建设任务。要及早谋划夏种结构调整,力争玉米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万亩。原则上,流转的土地要用来种植药材、蔬菜等高效作物。
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要指标的监测,二要抓好工业运行调度。要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工作。特别是要通过纵比、横比、环比,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要积极引导企业上市,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要切实做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证,确保生产生活平稳有序。
提高公民道德文化素质,三要抓好乡村管理。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文明创建力度。将文明创建效果进一步向镇村延伸,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市开展“五佳乡镇”五差乡镇”评选活动。近期,市文明办要牵头准备召开农村清洁工程现场会。市区的文明创建上,要继续落实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要继续开展三轮车专项整治活动;二是要规范道路交通秩序;三是要严禁超载车辆穿越市区;四是要启动魏武大道的绿化、美化和网线下地工程;五是要启动小街巷道路修建工程。
任务已分配到各县区政府和市直15个责任单位,四要抓好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将实施30项民生工程。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及早动手,打好主动仗,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要保证资金落实,市、县两级配套资金要保证在4月中旬全部到位。要规范运作,严格依照政策要求和省民生办的各项规定,认真做好、做实每一个项目。各级各单位要切实依照责任书上的任务分解,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到人,确保序时进度,力争在全省获先进、获表彰。
[关键词]劳务经济 民族贫困地区 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
[作者简介]吴格娥(1968- ),女,贵州天柱人,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研究。(贵州 凯里 55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贵州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GH5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14-03
黔东南州的劳务输出工作经过了近30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中,三穗县是黔东南州最早进行劳务输出的县份之一,也是黔东南州劳务输出工作成绩最突出的县份。在较长时期内,劳务输出将继续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停留在低水平、低层次的传统型状态及其原因,如何使民族贫困地区的劳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顺利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的长效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笔者认为,以智力扶贫为重点,以农村职业教育为突破口,使农村职业教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助推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
一、劳务经济的贡献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目前,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主要用于子女教育、就医、衣行、人情来往、房屋修建等家庭开支。2011年黔东南州259.79万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4万人,外出务工人数72.39万人,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86%,农民人均收入3949元,其中务工工资性收入1563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9.58%,比来自农业经营收入1183元多380元。三穗县外出务工人员43773人,占农业人口的22%,每年能为家庭提供5000元以上收入的31954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73%,10000元以上的19698人,占外出务工总人数的45%。劳务经济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广大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劳务经济的贡献,不仅体现在直接增收的经济效益上,也体现在宏观的社会效益上: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以三穗县为例,不到30%的农村劳动力务工创造了40%的农村经济,有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比没有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在生活条件上有更快的改善。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全国范围内对劳动力进行了重新分配和调剂,解决了输入地劳动用工紧缺的难题,实现了输出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截止到2011年,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累计转移就业107.29万人,其中,出省务工人数达58.41万人。三是有利于缩小农村家庭的贫富差距。外出务工人员为务农劳动力赢得了更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对没有务工人员家庭增收功不可没,使两类家庭(有务工人员家庭和没有务工人员家庭)的收入在自然条件下得到了一定的调控,对预防农村的“第二次剪刀差”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二、劳务人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劳务输出,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显露出了劳务工作持续发展的先天不足,导致农民工在转移就业过程中遇到很多自己难以解决和突破的问题。由于环境、社会、劳动者本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障碍更加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选择空间小。由于务工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他们少知识、缺技术,多数人员只能从事一些纯体力、技术含量低、报酬低的职业。三穗县务工人员统计信息显示:超过2/3的在初中文化程度以下,他们流向经济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区就业,必将遇到更大的就业压力,多数只能进入到一些小型企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主要从事建筑、装修、餐饮、服务、加工、电子等行业,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苦、累、脏、安全隐患大是岗位工作的明显特征,繁重的工作还体现在不能享受到法定休息日,日工作时间长,单位时间劳动报酬低。
2.高龄农民工就业机会少。由于多数农民工职业技能的缺乏,当他们年龄偏大、体力下降后,转移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多数只能进入到小型企业,工作的稳定性差,收入更低。2011年三穗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43773人中,40周岁以上的12563人,占务工总人数的28.7%。用人企业对劳动力年龄的要求,促成了农村劳动力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有规律的流转:20岁左右开始外出务工,直到35岁左右是他们务工的黄金年龄;35岁以后,他们的体力开始下降;40岁后,在年龄和体力上的优势已渐渐失去,父母已经年老,子女处在读书最关键的时期,这时他们又返回农村赡养年老的父母和管理子女。
3.制度保障缺乏。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关注和倾斜到农民工这个最大的弱势群体,但在制度的落实上与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农民工感到最没有保障的就是保险和子女教育方面的制度,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单向利益驱动下对农民工制度保障缺失明显,农民工还无法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他们的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出现工伤事故的隐患很大,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多数只能被动协商解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
4.融入城市生活的难度大。除有一技之长的部分人员可以获得较稳定和不低的收入外,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较低,生活仅处在养家糊口水平,还不能真正融入城镇过上体面的生活,他们大多数只能将孩子送回农村的老家,由父母来照看。务工周期的形成,证明了大部分农民工难以从农村居民身份转变为城镇居民身份。
三、劳务经济持续发展难的根本原因
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主导因素,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分析劳务人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农民工自身素质较低是最根本的原因。由于综合素质低、非农就业的知识和技能缺乏,使农民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多数只能进入到城市初级劳动力市场,从事的行业、岗位多局限在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型职业,衍生出了从业年龄限制问题、低收入问题、需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增加收入问题、农民工受歧视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问题、发展空间受限制问题等。
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低下。在黔东南州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4%,高中、中专、中技占13%,大专及以上占3%。三穗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43773人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4%,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4%,大专以上占7%,外出务工劳动力与留守劳动力比较,总体文化素质略高,然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高达69%。全州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仅占劳动力人口的10%,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占90%。由于文化素质低,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少,在贫困地区还存在着许多难以从农村转移出去的青壮年劳动力,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中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或一般性劳动的比例高达90%以上,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小。不同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在收入上有明显差异。据统计,在两年务工期内,受过中等层次教育的比初中以下的年收入高17.5%,受过高等教育的高21.5%,而且文化程度低的很难获得待遇的提升。可见,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制约着转移结构的提升和务工收入的增加,要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优势,促进贫困农民的非农就业,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通过非农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努力实现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智能型转变。
四、发展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举措
1.改变观念,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扶贫的核心工作来抓。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是说得多但落实少,想得好但落实难,有些工作还处在低效率的模式上。如何让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更快、更符合民意,关键还得改变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
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个人利益行为,而且也是国家利益的社会行为。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合,国家利益的实现从根本上是通过人民利益的兑现而实现的,民富则国强。农村职业教育反映的虽然只是农村教育的一个侧面,但关系重大。它关系到人力资源是否被有效开发利用,关系到农村人力资本能否增值,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长期的稳定,关系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①。农村职业教育靠谁来发展?单靠农民的自觉觉醒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科学文化落后的民族贫困地区。抓好农村职业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要积极贯彻实施“推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②。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应从国家层面上全盘考虑,把职业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来做,才能真正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和终身化。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反哺农村、东部帮扶西部、重点倾斜落后,民族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才有可能得到跨越式发展。民族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除了历史的、地理的、自然的原因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科技文化教育的落后,农民智力贫困。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工作的落实。
民族贫困地区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扶贫的核心工作,切实抓好农民的智力扶贫,树立“给钱给物不如给教育”“治穷先治愚”的观念,实现从政府的“输血”转化为农民自身的“造血”。通过抓村干的职业教育培训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黔东南州麻江县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2002~2006年由县委、县政府挤出资金把麻江县90位村干分三批送到黔东南州农校进行为期两年的阶段性培训,为麻江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麻江县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建设走在了全州前列,这与加大对村干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队伍素质是分不开的。在培训的90位村干中,现在继续担任村干的有30人,成为各种农业产业协会主要人员的有4人,有35人成长为农业产业带头人。近年来,县委更加重视对村干的培训,每年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观摩,鼓励支持参加大专学历教育等,使麻江县的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农业有了强大的后劲。
2.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经费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该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黔东南州2011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499.7元,其中用于食品支出1761.5元,恩格尔系数为50.33%,说明黔东南州农民生活水平还处于温饱阶段。对于大多数农民生活还处于温饱阶段的民族贫困地区来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难很多。在限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资金是“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如果缺乏上级财政的支持,广大的农村劳动力很难接受到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在民族贫困地区筹措资金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贫困地区的经济总量小,地方财政收入自给率较低,财政充其量只能算是“吃饭财政”。在对教育的投入上,能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的资金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有资金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例如,三穗县22余万人口,2010年财政总收入才突破亿元关,而地方财政收入自给率仅为19③。在如此拮据的财政收入中,难以与发达地区和省份并驾齐驱,能用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少之又少。二是农民家庭很难承担得起劳动力接受自费的职业培训。据调查,很多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愿意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技术培训,但如果是自付费用,近2/3的人将会选择放弃,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三是由于教育的投资见效慢,再加上贫困地区多种客观条件的弱势,很难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职业教育上。
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资对象的重心应向下移,投资主体的重心应向上移,以省、中央投入为主,以县投入为辅。中央财政应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和倾斜力度,以扶持和帮助贫困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地方政府要保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比例,倡导节源开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用于职业教育的资金有增无减。
3.当地人民政府要统筹好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职业教育,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根据农村劳动力不同方向的就业需求和转移就业的职业能力现状,需提供分门别类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有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制订培训计划并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此来引导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是当前在农村实施较成功的两项工程,培训机构主要是职业学校和农业部门。项目的实施为农民的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没有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培训还处于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计划,内容单一,实用性差,技术含量低的水平,特别是这些培训机构在法律法规、帮扶政策方面的培训能力受到明显的局限。要增强项目实施的实效性,必须加强政府的统筹管理和监督工作。
从全局性和宏观性的角度来看,统筹工作应由当地人民政府完成,州县共管,以县为主,两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认真履行好统筹职责。州级政府重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县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分清先后、主次,分类编制年度计划。政府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整合培训资源,由科技、教育、人社、扶贫、农业、财政、司法、金融等部门构成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县级资源,在出现县级资源不足或薄弱的状况下,由州级资源来填补,这就要求县级年度计划要具体化、明确化,便于对州级资源的科学分配。通过州县两级政府统筹管理,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4.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要取决于教育对象的需求。根据调查,农村劳动力流向的规律如图所示:
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其内容要取决于受教育对象的需求,不能“一刀切”。依据农村劳动力就业期望和流向的不同,农民会逐渐被分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随之分化为农业教育、农业工人教育、进城务工教育、创业教育等。对期望转移就业的要帮助他们走出去,对期望留下来的要帮助他们满怀希望地留下来。除了对他们进行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外,对于留守劳动力,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的低重心发展和推广工作④;对于外出务工劳动力,重点抓好非农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知识和社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走得出去,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帮助他们融入城镇的工作和生活;对于回乡创业的,重点抓好创业培训和创业跟踪指导,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回报率,使一部分劳动力率先从谋就业转为谋发展,为本地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对于创业成功者和农村致富带头人,重点抓好在经营管理、信息预测、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尽可能提供外出参观学习机会,使这部分人能走得更快,在当地成为学习的榜样和典型,增强带动和示范功能。
受农民长期形成的观念、习惯、文化基础的影响,非农职业教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中任务艰巨而基础较薄弱的一个部分。因此,在确定农村职业教育内容时要把握好非农职业教育既不同于农民的农业职业教育,也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职业教育。农民的非农职业教育是针对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是农民学习非农社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非农社会化过程,是农民增加其个人社会资本的过程,其教育的内容既要突破目前劳务人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引导和培养他们进入新兴行业的就业能力。
5.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的应对措施。由于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职业教育是目前教育体系中最落后、最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部分。与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相比,非学历职业教育更是弱中之弱,还处于蜻蜓点水阶段,农村职业教育很难落到实处,与农民期盼的、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的教育极不对称,与总理提出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差距还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学校师资短口大,没有更多的老师有时间、精力到农村第一线作技术指导和培训。民族贫困地区劳动力文化素质低,转移就业能力差,农村职业教育的任务艰巨。在庞大的需求面前,师资短缺是很突出的问题。以黔东南州为例,2011年全州有乡村从业人员240.08万人,2004~2012年全州“阳光工程”累计培训人数为11.59万人,连续9年受培训人数仅占2011年乡村从业人员人数的4.83%;全州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40962人,专任教师1019人,除去顶岗实习学生数,师生比约为1U27。无论是非学历职业培训还是学历职业教育,师资不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首先要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农村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各部门共同的事情,每一个部门都应该主动承担起农村经济发展的社会职责,向农民提供生存、生活、发展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政府统筹好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部门,制定好“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并做好执行和落实的跟踪工作。第三,建立教师资源库。组建以兼职为主、专兼结合、校内外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教师资源要按专业方向进行分级分类管理。第四,对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教学点下移。农民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主体部门做到有需则应,主体教师按需上岗,教师流动,送教下乡。这样既可以降低教育成本,又把方便留给了农民。
6.把服务于经济发展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根基。农村职业教育要为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服务。农村职业教育能否立足于当地农村和市场经济,关键要看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凡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凡是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凡是能帮助老百姓转移就业的,就是受欢迎的,这样的教育就有生命力。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必须符合人们的意愿,必须符合地域特点和需求,必须与农民的期望吻合。这就给承担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是思考给多少教育还不够,还应更多地思考给什么质量的教育,使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稳定就业、体面就业提供帮助,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更好地为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职业教育要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民族贫困地区往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欠开发的良好生态,是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天然优势和资源。农村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帮助农民在思想上、认识上、观念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改变他们的价值理念、劳动模式、市场观念、经营意识、服务意识;其次,农村职业教育要紧紧围绕开发资源、发展主导产业抓好教育和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地方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使大多数人由农业转入第三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增长源。努力做到发展一项产业,培训一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注释]
①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6.
②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Z].2011-10-25.
③付乐欣.三穗县政府工作报告2011[EB/OL].http:///xxgk_list_1.jsp?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wbtreeid=20172&wbnewsid=221263,2012-
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2021-2023年)
(征求意见稿)
玉山县人民政府
二〇二一年四月
目 录
目 录
前 言
一、概况
(一)行政区划
(二)区域经济
(三)地形地貌
(四)气象气候
(五)水文地质
二、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二)编制依据
三、成片开发区域情况
(一)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
(二)成片开发土地利用现状
(三)基础设施条件
(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情况
四、成片开发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一)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二)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五、成片开发合规性分析
(一)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说明
(二)与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性说明
(三)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说明
(四)与自然保护地符合性说明
(五)与一级公益林符合性说明
(六)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性说明
(七)与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性说明
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性符合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概述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情况
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用地情况
(一)土地征收成片开局
(二)成片开发拟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发时序
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年度实施计划
(一)用地项目性质、面积、开发时序
(二)成片开发范围内公益性及非公益性用地比例
九、成片开发效益型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十、征地农民利益保障
(一)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见
(二) 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三)征地程序
十一、结语
十二、附图
前 言
《土地管理法》第45条(五)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的成片开发建设需要用地的,确需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可以依法实施征收;成片开发用地需符合自然资源部规定的标准方可实施征地。按照自然资源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自然资规〔2020〕5号)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第45条规定,依据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组织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并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玉山县拟实施的成片开发项目属于《土地管理法》规定的需编制成片开发方案的产业项目。为保障项目落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当地居民就业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按《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执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21〕2号)的具体要求,我县组织编制了《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
一、概况 (一)行政区划 玉山因境内有相传天帝遗玉怀玉山而得名,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1728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16个乡镇(街道)。
玉山位居闽浙赣三省之要冲,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与浙江江山、常山、开化三县市接壤,高铁南站、沪昆高速、320国道和浙赣铁路横贯县境东西,与“长三角”主要城市已形成快捷通达网络,到杭州318km、宁波410km、上海543km,距衢州机场80km,交通便利,是全省向东开放的先行区。
玉山县现辖冰溪、文成2个街道,临湖、必姆、横街、下镇、岩瑞、双明、紫湖、樟村、仙岩9个镇和怀玉、南山、下塘、四股桥、六都5个乡,以及七一、王宅2个水库管理局,总人口63万人。有汉族和畲、布依、苗、蒙古、彝、回等29个少数民族。
(二)区域经济 “十三五”期间,玉山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总量进位、增速居前、质效双升、圆满收官”的特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5.87亿元,增速4.6%,列全市第一,“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幅达9%,超额完成“十三五”预期目标;财政总收入达28.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0年同比增长9.7%,位居全市前列,连续七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综合先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累计突破400亿元,城镇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三五”期末分别达到3.68万元和1.84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至2.0。
(三)地形地貌 玉山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主要山脉有怀玉山脉和武夷山脉。怀玉山脉是赣、浙、皖省的天然屏障,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其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内最高点。怀玉山脉西入广信区境内后,又折南向东,由雷公包(海拔1054米)复入玉山县境,成沙溪岭。武夷山脉由东南面入县境,构成丘陵地带。华山在县城南10公里,是武夷山余脉自广丰入县境的第一山,海拔437.3米。玉山县整个地形为“五山、四丘、一平原”,玉山县常态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即山区面积占49%,丘陵占41%,平原占10%。河谷平原为主要的农业区。
(四)气象气候 玉山县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四季变化明显。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玉山县年平均降水量1841毫米。年平均无霜期335天,年平均日照1831小时。
(五)水文地质 玉山县境内河流主要属信江水系,其中金沙溪、玉琊溪是信江两大源流。金沙溪源于三清山,源头建有七一水库;玉琊溪源于怀玉山,源头建有峡口水库。北有金沙溪,发源于三清山东北麓,是信江主要源流之一。东南有甘溪、沧溪。金沙溪与甘溪汇合后成冰溪,冰溪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源出怀玉山的玉琊溪汇入信江。黄家溪由西北向东南流,汇入信江;葛仙溪从广信区白沙村流入县境,经临湖镇复入广信区境内,至信州区灵溪注入信江。陇首溪流入德兴市境乐安河;程溪属山溪性河流,流至花山进入开化县境注入婺江。玉山县境内8条主干河流总长385.25公里,流域面积1600.2平方公里。
二、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注重节约集约用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依法依规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5号)等规定。
(2)公共利益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兼顾群众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和片区群众长远利益。
(3)生态优先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着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和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环境敏感区等;合理设置生态绿化用地,实现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4)节约集约的原则。《玉山县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2021-2023年)》编制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和节约集约优先战略,每类建设项目都依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际用地需求、土地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等合理确定建设总规模和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订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
(5)《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0年);
(6)《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2014年);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2017年)。
2、政策依据 (1)《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通知》(自然资规〔2020〕5 号);
(2)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执行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标准(试行)的指导意见》(赣府厅发〔2021〕2号)。
3、相关资料 (1)《玉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延续方案》;
(2)《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3)《玉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4)《玉山县自然保护地优化预案》;
(5)《玉山县生态红线优化调整方案》等相关资料。
三、成片开发区域情况 (一)成片开发的位置、面积 本次成片开发共涉及11个片区,面积总计370.1384公顷。
片区1位于横街镇碓头村、斧市村和文成街道姜宅社区、仑溪村,位于G60沪昆高速西侧,东侧有高新区互通线与G60沪昆高速连接,北侧靠近蜜月小镇,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93.1464公顷。
片区2位于文成街道仑溪村,位于新320国道与G60沪昆高速之间,东侧毗邻新320国道,南侧靠近玉琊溪,北侧靠近六村村,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22.0710公顷。
片区3位于冰溪街道文成村,东侧为高新区轴承产业园内,南侧为怀玉山大道,西侧距玉隆路约320米,北侧距科龙路约160米,成片开发总面积约18.9699公顷。
片区4位于冰溪街道王村畈村、下徐村,南侧距新320国道约200米,东侧距金山大道约160米,南侧为高新区家具产业园,成片开发总面积约5.6043公顷。
片区5位于四股桥乡皇珠村和冰溪街道小徐村、许家社区,北侧为新320国道,南侧为富力院士廷小区,西侧为在建玉山一中城北分校,东侧与玉清大道相距约440米,成片开发总面积约36.4169公顷。
片区6位于冰溪街道后山村,东侧为玉山二中,西侧为玉清大道,南侧为民俗路,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20.2307公顷。
片区7位于岩瑞镇太平村、新康村、岩瑞镇东垄水库,东侧为东垄水库,北侧为320国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为102.1251公顷。
片区8位于必姆镇上湖田村、石笋村,在必姆镇集镇范围内,靠近306省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10.8349公顷。
片区9位于临湖镇临江湖社区,在临湖镇集镇范围内,南侧靠近饶北河,东侧为临江湖大道,成片开发总面积约6.4001公顷。
片区10位于下塘乡曾家村、下坛村,在下塘乡集镇内,南侧靠近下塘中学,成片开发总面积约8.0089公顷。
片区11位于岩瑞镇龙琴社区、岩洲村,位于龙琴社区与岩洲村的交界处,成片开发总面积约46.3302公顷。
(二)成片开发土地利用现状 本次成片开发用地总面积共计约370.1384公顷,涉及农用地245.5572公顷,占总面积的66.34%,其中耕地64.5115公顷,园地2.2880公顷,林地173.5648公顷,其他农用地5.1929公顷;涉及建设用地109.2123公顷,占总面积的29.51%,其中城乡建设用地90.746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16.2489公顷,其他建设用地2.2173公顷;未利用地15.3689公顷,占总面积的4.15%。
表1 成片开发范围土地利用现状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
占比
农用地
合计
245.5572
66.34%
耕地
小计
64.5115
17.43%
水田(011)
47.5787
12.85%
水浇地(012)
2.1737
0.59%
旱地(013)
14.7591
3.99%
园地
2.288
0.62%
林地
173.5648
46.89%
其他农用地
小计
5.1929
1.40%
农村道路(104)
0.1501
0.04%
坑塘水面(114)
4.7796
1.29%
设施农用地(122)
0.2632
0.07%
建设用地
合计
109.2123
29.51%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90.7461
24.52%
建制镇(202)
58.9421
15.92%
村庄(203)
6.7827
1.83%
采矿用地(204)
25.0213
6.76%
交通水利用地
小计
16.2489
4.39%
铁路用地(101)
0.3588
0.10%
公路用地(102)
7.8733
2.13%
水库水面(113)
7.3244
1.98%
水工建筑用地(118)
0.6924
0.19%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205)
2.2173
0.60%
未利用地
合计
15.3689
4.15%
其他土地
其他草地(043)
8.0569
2.18%
裸地(127)
7.312
1.98%
总计
370.1384
100.00%
(数据来源:玉山县2018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
(三)基础设施条件 成片开发主要位于玉山县高新区、城东新区、衢饶示范区、必姆镇、临湖镇、下塘乡、岩瑞镇。
高新区涉及片区(片区1- 4):玉山县高新区位于玉山县城西部,320国道穿区而过,拟建互通线与G60沪昆高速连接,交通条件好,区内规划布置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及变电站,能满足区内用电与污水处理求,并设置有多个垃圾转运站及垃圾填埋场。玉琊溪为区内主要河流,能满足用水需求。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可以较好地服务于片区成片开发。
城东新区涉及片区(片区5-6):城东新区为玉山县主城区,北有新320国道与G60沪昆高速,南有浙赣铁路与沪昆客运高铁,交通出行较为便利,区内合理布置了多个学校、医院,绿地与公园较多,商业服务设施与公用设施完善,能较好地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
衢饶示范区涉及片区(片区7):片区基本沿320国道建设,东临浙江省衢州市,位于上饶市至衢州市的咽喉位置,交通较为便利,靠近岩瑞镇东垄水库,北侧将新建水厂,工业及生活用水需求能有效满足。
必姆镇涉及片区(片区8):片区位于必姆镇集镇范围内,306省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沿河规划了滨河公园,设置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并有学校、医院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条件较好。
临湖镇涉及片区(片区9):位于临湖镇集镇建设范围内,主要河流为饶北河,生活与生产用水充足,北侧为237国道,交通便利,设置有消防站、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符合成片开发的用地需求。
下塘乡涉及片区(片区10):位于下塘乡集镇范围内,657县道穿集镇而过,北至玉山县城、南连320国道,交通便利,东侧靠近河流,规划拟建自来水厂与污水处理厂,能满足区域内的用水与污水处理需求,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布置合理。
岩瑞镇涉及片区(片区11):片区位于岩瑞镇岩洲村与龙琴社区的交界处,区域有上海铁路局的货运专线,交通便利,片区内建有较为完善的路网,绿地面积较广。
(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情况 以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掌握的县域内实时批而未供率判定批而未供率和闲置土地率。市县区域内2009年以来实时批而未供率超过全省2009年以来实时批而未供率平均数1倍以上的;市县区域内实时闲置土地面积占全省闲置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超过5%的,暂缓批准征收成片开发方案。
根据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统计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相关数据情况。玉山县不涉及上述暂缓批准方案的情况。
四、成片开发必要性、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一)成片开发的必要性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积极引进龙头产业项目落地,带动玉山县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为主攻方向,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共进的产业新体系。
2、大项目建设的落地需求 (1)大项目的落地发展,能够为玉山县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2)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解决玉山县的民生就业问题,保障人民幸福、社会稳定。此外,一系列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将有助于缓解玉山县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提高区内居民生活水平。
3、完善道路交通及其他配套设施的需要 优化整个区域的功能布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完善生活服务配套,提高人居环境水平。
玉山县的快速发展使得成片开发区域的道路交通及其配套设施越来越显得乏力,为缓解交通压力,为区域内的居民、企业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环境,有必要在现有交通网络上进行道路新建与改扩建工程。道路工程的建设落地,将增强现有的交通网络覆盖力度,为区域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性和通达度,也为我县的发展扩张提供有力的道路交通保障。
4、提升景观风貌及空间形态的需要 浙赣边际地区是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建设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有利于整合两省优质的生态资源,有利于建设世界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有利于打造长三角区域的“后花园”。
5、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 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应当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完整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用地,注重保护耕地,注重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6、节约集约用地的需要 成片开发是综合开发的基础。综合开发就是地上和地下、基础设施和房产开发、商业和公益、居住和公共服务,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统筹规划、集中性、一体化开发,通过统筹规划各类配置,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和高效利用。
(二)主要用途和实现的功能 1、主要用途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主要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具体用途分类面积见下表:
表2 成片开发范围主要用途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用途
面积
片区1
工业用地
61.6153
交通运输用地
19.8335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1.6976
小计
93.1464
片区2
储备库用地
2.0379
工业用地
12.158
交通运输用地
4.3184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567
小计
22.071
片区3
工业用地
2.077
交通运输用地
3.0746
居住用地
5.531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8.2871
小计
18.9699
片区4
工业用地
3.0339
公用设施用地
2.3906
交通运输用地
0.1798
小计
5.6043
片区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6.2428
交通运输用地
6.2183
居住用地
15.8179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3.5954
商业服务业用地
4.5425
小计
36.4169
片区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7217
交通运输用地
5.2308
居住用地
12.2782
小计
20.2307
片区7
工业用地
66.9582
公用设施用地
4.964
交通运输用地
28.439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7637
小计
102.1251
片区8
工业用地
1.19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6.1338
公用设施用地
0.1041
交通运输用地
0.8901
居住用地
1.4668
商业服务业用地
1.0451
小计
10.8349
片区9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5896
交通运输用地
0.6366
居住用地
3.9491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0.2248
小计
6.4001
片区1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3.8073
交通运输用地
0.2282
居住用地
2.320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1.4083
商业服务业用地
0.2449
小计
8.0089
片区11
工业用地
30.3863
公用设施用地
0.6786
交通运输用地
5.7382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9.5271
小计
46.3302
总计
370.1384
2、实现的功能 此次成片开发主要服务于玉山县的用地需求。成片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集中连片的产业发展基地,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提高区域生产、生活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此次成片开发规划主要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
其中储备库用地2.0379公顷,储备库是保障城市良性运转的物质条件之一,对于保障城市良性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城市其他功能部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工业用地177.4237公顷,实现促进产业与经济发展功能,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此外工业的发展,对于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推动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
公用设施用地8.1373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4952公顷,实现完善周边区域配套设施布置功能,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公共场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幸福感。
交通运输用地74.7877公顷,实现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功能,可为周边群众和产业园提供便利的交通通道,提高出行可达性和交通效率,促进片区功能调整,使整个区域发展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
居住用地41.3634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5.8325公顷,实现居住和配套商业服务一体化功能,建设集菜篮子、便民店、家政维修店为一体的城市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推进集零售、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标准化建设和改造。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40.0607公顷,实现建设居民公共空间功能,有利于片区构建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的空间格局。
五、成片开发合规性分析 (一)与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说明 本次成片开发范围以玉山县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定位为指导,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壮大提升既有产业,同时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根据《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为保证拟建设项目用地顺利完成征地报批,并满足符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本次成片开发范围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集中建设区内,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二)与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性说明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土地征收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根据玉山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三)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说明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限。
根据玉山县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调整方案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四)与自然保护地符合性说明 国家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自然地带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珍贵稀有动物自然栖息地及其他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筹划出界限加以特殊保护的自然地域。
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还须把科研、教学、旅游和生产结合起来,统一经营管理,使之成为以自然保护为主的科学实验、生产示范和旅游的基地。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是原始状态保护较好的自然景观地区,是开展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根据玉山县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方案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自然保护地,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五)与一级公益林符合性说明 通常所称的公益林是指为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公益林,是指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体功能,依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划定,经批准公布并签有公益林保护协议的森林、林木以及宜林地,包括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公益林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公益林。
根据玉山县第二次林业调查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一级公益林,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六)与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性说明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二十八条,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根据玉山县历史文化保护区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七)与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性说明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凡是妨碍土壤正常功能,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健康的物质,都叫做土壤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广、种类多,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根据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掌握的玉山县土地污染地块数据,本次成片开发不涉及土地污染地块,符合方案报审要求。
六、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性符合分析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概述 《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县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实力、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工业强县、交通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强县、旅游强县、体育强县,基本建成符合玉山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区域经济竞合优势明显增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成为驱动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玉山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明玉山、法治玉山、平安玉山、廉洁玉山、健康玉山建设达到更高水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前列,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的新风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力争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本成片开发的实施将增强玉山县的产业集聚力,加快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拟建设项目符合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情况 锚定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综合考虑玉山未来五年的发展基础、发展环境与发展要求,“十四五”时期,玉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一)“一强”:
——综合实力强。全县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在平稳健康发展基础上提质增效。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GDP增速保持在7.5%以上,GDP总量力争突破32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8亿元,实现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排位进一步前移,市场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二)“两美”:
——生态美。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一流水平,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成果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道双向转换更加顺畅有效,生态保护与修复机制更加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趋合理,全县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68.33%。
——人文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供给进一步扩大,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文明玉山进一步提升。
(三)“六好”:
——产业质量好。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科技研发支出不断提高,到2025年,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2%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及优势传统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十四五”期间,成功打造300亿级、200亿级、50亿级产业梯队,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更加稳固。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产业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初步建成。
——发展格局好。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浙皖闽赣国家旅游生态协作区、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等机遇,加快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促进玉山与浙江、上海等地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8.5%左右,全力打造江西对接浙江的示范点,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
——营商环境好。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五型政府”建设扎实推进,全面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治理,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强化招商引资,持续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营商环境“全省一流、可比浙江”的目标。
——城乡协调好。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一主两副双廊四片区五平台”的城乡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丽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向浙江看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发展更趋协调均衡。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6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6万元和2.68万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3。
——社会治理好。“平安玉山”建设取得新成果,持续推进“信用玉山”建设,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进一步彰显,政府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城乡基层治理和社区协商制度不断完善,乡村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百姓生活好。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县乡村社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宜业宜居的幸福玉山基本建成。
表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实际
2025年
目标
年均/累计增长(%)
属性
综合质效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225.87
325
7.5以上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8.76
38
5.5以上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
7.5以上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8.5以上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9.4
200
9以上
预期性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亿斤
4.18
保持稳定
约束性
创新驱动
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8
2.2
[0.4]
预期性
协调发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
2.0
1.93
[0.07]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6.5
62.5
[6]
预期性
改革开放
进出口总额
亿元
1.54
1.9
5左右
预期性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04
1.4
6左右
预期性
利用省外资金
亿元
72.52
106
8左右
绿色生态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省市下达的目标
-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
省市下达的目标
-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98.27
省市下达的目标-
约束性
主要河流断面优质水比例
%
100
91.67
[8.33]
约束性
森林覆益率
%
68.13
68.33
[0.2]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8431
26800
8左右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36776
51600
7.0左右
预期性
备注:1.全县生产总值绝对数为当年价格,年均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2.[ ]为五年累计提高或下降数,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十三五”平均增速;3.约束性指标具体数值按国家下达任务执行。
数据来源于《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征求意见稿)》
七、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用地情况 (一)土地征收成片开局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共涉及11个片区,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拟规划用途为储备库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等。
其中储备库用地2.0379公顷,占总面积的0.55%,工业用地177.4237公顷,占总面积的47.9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0.4952公顷,占总面积的5.54%,公用设施用地8.1373公顷,占总面积的2.20%,交通运输用地74.7877公顷,占总面积的20.21%,居住用地41.3634公顷,占总面积的11.18%,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40.0607公顷,占总面积的10.82%,商业服务业用地5.8325公顷,占总面积的1.58%。详见下表:
表4 成片开发用地布局情况表
单位:公顷
用途
面积
比例
储备库用地
2.0379
0.55%
工业用地
177.4237
47.93%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20.4952
5.54%
公用设施用地
8.1373
2.20%
交通运输用地
74.7877
20.21%
居住用地
41.3634
11.18%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40.0607
10.82%
商业服务业用地
5.8325
1.58%
总计
370.1384
100.00%
开发片区内用途布局能与周边现状用地相结合,且符合开发项目和片区周边发展用地的需求,如片区4用地为工业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其周边为工业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及农村宅基地,片区建设能够与周边形成紧密连接,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也完善了区域基础配套。
(二)成片开发拟安排的建设项目、开发时序 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情况、征收难度、融资情况、建设计划等因素,综合研究后制定拟建项目开发时序及年度实施计划。本次成片开发拟建项目用地开发时序确定为2021~2023年。拟建设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
1、环保二期地块:拟建设面积约93.1467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83.3722公顷。
2、热电联地块:拟建设面积约22.0710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15.8236公顷。
3、标准厂房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8.969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6.8261公顷。
4、恒昌实业地块:拟建设面积约5.6043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约3.0229公顷。
5、法院北侧地块:拟建设面积约36.416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25.7319公顷。
6、玉山二中西侧地块:拟建设面积约20.2307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9.0977公顷。
7、衢绕示范区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02.1251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97.1611公顷。
8、必姆幸福商苑地块:拟建设面积约10.834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5056公顷。
9、临湖建材大市场地块:拟建设面积约6.4001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4.1788公顷。
10、下塘国营大垄垦殖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地块:拟建设面积约8.0089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1.7668公顷。
11、南方水泥地块:拟建设面积约46.3302公顷,其中需报批征收面积8.7503公顷。
本次成片开发拟在2021-2023年完成项目报批征收54.4324公顷,详见下表:
表5成片开发项目拟征收年度计划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片区名称
时序
片区面积
拟征收报批面积
片区1
环保二期地块
2021-2023
93.1464
82.3722
片区2
热电联地块
2021-2023
22.071
15.8236
片区3
标准厂房地块
2021-2023
18.9699
16.8261
片区4
恒昌实业地块
2021-2023
5.6043
3.0229
片区5
法院北侧地块
2021-2023
36.4169
25.7319
片区6
玉山二中西侧地块
2021-2023
20.2307
9.0977
片区7
衢绕示范区地块
2021-2023
102.1251
97.1611
片区8
必姆幸福商苑地块
2021-2023
10.8349
1.5056
片区9
临湖建材大市场地块
2021-2023
6.4001
4.1788
片区10
下塘国营大垄垦殖场垦区棚户区改造地块
2021-2023
8.0089
1.7668
片区11
南方水泥地块
2021-2023
46.3302
8.7503
总计
370.1384
266.237
八、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年度实施计划 (一)用地项目性质、面积、开发时序 统筹考虑研究后制定拟建项目开发时序及年度实施计划,本次成片开发拟建项目用地开发时序确定为2021~2023年,拟新建项目面积共计370.1384公顷。
(二)成片开发范围内公益性及非公益性用地比例 本次成片开发方案公益性与非公益性用地比例如下:
本次成片开发范围共370.1384公顷(含拟建区及现状建成区),其中非公益性用地224.6198公顷,其余用地均为公益性用地,共145.5186公顷。详见下表:
表6成片开发用地项目情况表
单位:公顷
片区编号
片区面积
公益性用地面积
公益性用地比例
片区1
93.1464
31.5313
33.85%
片区2
22.0710
9.9130
44.91%
片区3
18.9699
11.3618
59.89%
片区4
5.6043
2.5704
45.86%
片区5
36.4169
16.0563
44.09%
片区6
20.2307
7.9525
39.31%
片区7
102.1251
35.1668
34.44%
片区8
10.8349
7.1279
65.79%
片区9
6.4001
2.4510
38.30%
片区10
8.0089
5.4437
67.97%
片区11
46.3302
15.9439
34.41%
合计
370.1384
145.5186
——
九、成片开发效益型分析 (一)经济效益 基础服务设施产业的完善和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互补,规模效应进一步突显。促进经济的增长最为直接的方式是税收的增加,另外,基础设施的完备将提高区位优势,对周边产业行业有较强的带动力。
通过本次成片开发的实施、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和聚集符合当地资源特点的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将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全县的综合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通过城镇的传导作用,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辐射、传播到农村,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加速城乡一体化,从而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效益 成片开发的实施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将带动周边发展,新增产业项目的建设发展也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成片开发的建设和投产有利于吸收当地农业剩余劳动力,降低城市就业压力,减轻政府负担;有利于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对稳定政治、社会大局,加强社会管理等有着重要意义。同时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纳税可促进地方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本次成片开发的实施,可促进地区产业的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完善产业链,符合玉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同时由于项目的建设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将直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间接增加当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带动当地消费水平的上涨,搞活当地经济市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生态效益 土地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土地开发建设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将农业用地为非农业用地,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从而改变地表植被的种类及覆盖程度,本成片开发实施过程将严格对涉及的耕地实行占补平衡。将有效恢复生态绿化功能,改变城市环境,在减少水域污染、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降低噪音等诸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使项目区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征地农民利益保障 (一)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见 本成片开发方案拟于2021年4月28日至5月27日在玉山县人民政府网站公示,且在开发涉及的各乡(镇、街道)及村委会公告栏张贴公示,征求范围涉及的村集体和当地村民的意见。
(二)征地补偿安置标准 依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赣府字〔2020〕9号),本成片开发方案实施时,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区域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补偿,玉山县各乡镇及街道征地补偿标准如下:
1、冰溪街道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34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7360元/亩,未利用地13020元/亩。
2、文成街道、临湖镇、樟村镇、六都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1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6440元/亩,未利用地12330元/亩。
3、下镇镇、紫湖镇、横街镇、四股桥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40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6040元/亩,未利用地12030元/亩。
4、必姆镇、双明镇、岩瑞镇、枫林镇、怀玉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88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5520元/亩,未利用地11640元/亩。
5、仙岩镇、南山乡、下塘乡、三清乡 耕地、园地、人工高产油茶园、养殖坑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37100元/亩,林地、其他农用地14840元/亩,未利用地11130元/亩。
拟征收土地范围涉及的青苗、地上物及其他建、构筑物由玉山县人民政府按实际落实补偿并组织实施拆迁。
前天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投资工作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从贻琴省长的讲话和省直各厅局的发言中,都能感受到当前抓项目、促投资、保增长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今天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传达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投资工作暨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精神,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进一步把信心树立起来,责任担起来,千方百计、百计千方锁定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增措施、加力度,力争全面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会前,市发改委下发了《全市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通报》和《关于加强调度确保完成年度计划的通知》,对第四季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着重对后一季度的生产总值、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这三个重点指标作了安排部署,并把前三季度未完成的任务加到第四季度。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看,增速与进度之间不平衡,我们在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5.5%,全省排名第一,到第三季度增速下滑到33.4%,全省排名第三,尽管增速全省排名在第一方阵,但是序时进度差距非常大,所以不要乐观于增速排名在全省前列。在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抓好投资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规模,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投资这个关键。为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谁欠哪补、欠多少补多少,层层分解。总而言之,全年目标任务不能减。同时,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年,也是攻坚年,做好今年各项经济工作,为明年决战“十二五”,奠定“十三五”良好开局具有重大意义。
刚才,市发改委徐江主任通报了全市1-9月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设情况,市工能委、市交通局、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和仁怀市、红花岗区政府做了交流发言。仁怀市和红花岗区是全市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红花岗区增速达34.8%,但序时进度仅完成51.8%,欠账比较多。工业、交通等行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战场,从刚才发言情况看,工业方面,整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在全省第一个方阵,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交通三年大会战”里的项目推进较快,明年年底可实现县县通高速,整个“十二五”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接近1100公里,加上明年开工建设的遵义至余庆高速公路、绥阳至正安高速公路、遵义西南绕城高速项目、兰海高速公路贵遵复线扩容改建工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要达到1200公里,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在全省最高。川黔铁路外迁工程已于今年10月份开工,渝黔快铁将于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明年有望开工攀昭黔铁路、贵阳至遵义城际铁路、市内轻轨一号线等铁路建设项目。水利设施方面,“水利三年大会战”投资也很大,预计到2016年,我市水利建设项目将占全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一半左右,当然各县(市、区)配套的压力也很大。市统计局针对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产业投资比重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作了全面分析,大家要抓紧完善,对统计数据要认真分析。市国土局围绕土地要素保障做了大量工作,争取的指标在全省走在前列,基本能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当前市国土局正在开展2015年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用地指标申报工作,希望大家认真梳理,提前谋划上报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在抓好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各县(市、区)要把第三产业切实抓在手上,着力打造成经济工作新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方面我们与贵阳市的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差距为400多亿,2013年达到500个亿,这500个亿也是我们整个经济总量跟贵阳的差距,所以我们与贵阳市的差距主要在三产上,各县(市、区)要全力抓好三产,千方百计做好统计调度,把第三产业做大做强。下面,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投资的“三大作用”,以新思想新思路推进新常态下的项目投资工作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常态”。我市的发展又必须牢牢守住“两条底线”,严格按照主基调主战略要求,特别是在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的条件下,既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全国和西部地区,又要努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守住绿水青山。遵义如何在生态和发展中找到平衡,主动作为,实现后发赶超,不管从历史看,还是从当下经济运行来分析,投资都是必须紧紧抓住的着眼点。
(一)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投资增长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晴雨表”,什么时候投资搞上去了,经济就能实现较快发展,什么时候投资没有搞上去,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影响。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是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要素协同发展的状态最理想。但由于我市城乡居民经济收入不高,消费市场不是很大,要提高消费在全市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进出口规模也小,2013年仅为3.77亿美元,对GDP的影响有限,虽然今年开工的以晴集团全面投产后每年有100亿科工贸产值,其中70%是出口,有质的飞跃,但要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度增长,成为主导因素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投资还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十二五”期间,我市投资保持35%左右的高速增长,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反映在数据上,1-9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0.9亿元,增速33.4%,位列全省第三,在投资的拉动下,前三季度GDP总量达到1336.6亿元,增长14.5%,位列全省第二。尽管如此,但是我们差序时进度很大,只完成序时进度的62%,所以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我们在第四进度要完成869亿,目前只有两个月了,每个月要完成将近300亿。
(二)投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十二五”期间,我市投资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3.8:41.6:54.6调整到2013年的4.1:38:57.9,二产投资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三产投资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和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由二产向三产转移的演变规律。今年1-9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634.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44.3%。铁路、公路、房地产投资分别为14.2亿元、165亿元、248.3亿元,分别增长29.7%、33.6%、55.6%。特别是我市房地产市场在升温,投资增速、销售收入、营业额等有所好转,这也符合房地产业走向正常的规律。目前,国家对房地产业非常关注,投入2000亿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房地产项目信贷政策逐渐宽松,第一套首付比例降低,第二套没有首付比例。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大家一定要抓住,加快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水平。
(三)投资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最根本的目标,扩大投资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手段。从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看,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改造、客货运枢纽项目以及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等项目均按照计划要求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可提前2个月完成投资任务目标。这些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各县、乡、村的交通出行条件。市委、市政府还着力实施“工程”、十大民生工程等项目,涉及中心城区城市道路改善、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文化旅游景区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教育医疗民生建设工程等,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扩大投资,不仅能通过直接带动各产业部门总产出的增加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增长,还能有效新增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力,促进收入增长,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面对新的形势,各级各部门既要充分发挥好已有的好做法好经验,保护好多年以来投资和项目建设取得的好成绩,更要根据新形势对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思想理念、认识水平、干事创业精神上进行全面的革新,以适应新常态下抓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
二、准确把握投资工作面临的“三个问题”,尽心竭力抓好项目投资工作
我们在看到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上半年,全市50万元口径投资增速是35.5%;1-7月是35.4%,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1-8月是35.3%,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1-9月是33.4%,比上半年下降1个百分点。各县(市、区)1-9月除仁怀和桐梓增幅同比增加4.7%和2.6%以外,其余县(市、区)增速都处于下降趋势。整体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自下半年以来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且下降幅度不断在加大。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
从投资主体看,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当前全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已逐渐传导影响到我市,直接导致相当一部分产品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成本上升,工业企业投资信心明显下降。我们的优势产业遇到的困难也没有根本性好转,例如原材料企业持续低迷、煤电需求不足、白酒销售困难等,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民间投资增长回落幅度大,1-9月,我市非公经济投资增速为22.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0.7个百分点,直接影响了全市投资增速。
从投资结构看,重点领域投资不足。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5.6%,比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1.9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26.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1.4%个百分点。这些重点领域的需求乏力,直接影响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就目前形势来看,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调整政策还有可能持续,我市房地产投资的压力将逐步加大。
从投资载体看,新开工项目带动乏力。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尤其是新开工项目对投资增量有明显带动作用。但就目前情况看,1-9月新开工项目4603个,比去年同期下降32.1%。新开工项目完成的投资增速也处于较低水平,增速为27.7%,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7个百分点。同时,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占比小,1-9月356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的7.7%。新开工项目中缺少大项目的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难免陷入疲软。去年我们各级都有大项目投资,而今年仅有以晴集团、茅台循环产业园等几个大项目。我市投资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压力,也有微观经济实体的乏力。但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各级干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主动作为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出力不尽力、用心不尽心,在谋划项目上缺乏前瞻性、在落实项目上缺乏战斗力、在推动工作中缺乏创造力。各级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与时代的要求、组织的要求、发展的要求、群众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我们一定要按照群教活动的要求,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培析思想根源,从思想骨子里进行整改,形成强大的正能量,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事做起,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同时,对前三季度集中项目中尚未开工的项目,市政府督查室要督查,要求各责任单位说明原因、拿出开工时间表。
三、紧紧围绕投资工作的“三个重点”,千方百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当前,我市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尽管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但我们面临的机遇更是前所未有。一是国家推出重大工程建设的机遇。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选择确定了生态环保工程,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健康养老服务工程,清洁能源重大工程,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交通重大工程,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7大类重大工程建设,分别列出了2014年和2015年可以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和专项,其中有些已经开工建设,有些正在履行审批核准程序,还有一些正在进行前期论证。对于国家已经明确到具体项目的重大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要抓紧完成前期手续,确保按期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抓紧推进建设工作,确保早日竣工、验收,发挥效益;对于仅明确全国总规模和仅明确投资方向的国家重大工程,按照国家确定的投资项目和方向,抓紧梳理我市国家重大工程的项目名单,抓紧完善相关前期手续,使之具备开工条件,抓紧开工建设,并及时上报省,争取更多的项目能得到国家支持。二是国家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机遇。省相关部门将着手准备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建设条件好的项目,加大“跑部”力度。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项目规划建设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做到建设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补充一批,做到干着今年、备着明年、想着后年,编制一批项目力争进入省“十三五”规划的盘子。三是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的机遇。当前全省进入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的新阶段,加之我市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和民生等领域投资需求旺盛,有扩大投资的广阔空间和基础条件。我们更应该抓住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发展靠投资、投资靠项目的大格局不会改变,抓投资抓项目仍将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抓住重大机遇,用好自身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环节”而全面发力,千方百计推进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各项工作。
第一,要围绕重点领域抓投资。一是在大项目谋划和项目建设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围绕产业发展抓项目的理念,依托市场和政策“无中生有”谋划生成项目,切实加大向上跑,向外招的力度,狠下功夫引进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二是积极争取加大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投资。抢抓国家扩大西部铁路投资机遇,扎实抓好“交通三年会战”、“水利三年会战”,加快推进以民用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以骨干水源工程为重点水利项目,以强电弱电为重点的电力项目建设。同时,扎实抓好“工程”、小康六项行动计划、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尤其是“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年内必须全面完成。三是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作用,切实“打开社会活力的闸门”,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市政公用和社会服务等领域。
第二,要围绕重点产业抓投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是我市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突出抓好实施五类项目。一是能源原材料类项目。围绕实施以“四个一体化”为重点的能矿产业升级工程,加快我市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火电“上大压小”和热电联产机组项目,着力提高能源保障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大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资源精深加工项目,着力提高矿产资源就地转化率。二是制造业类项目。围绕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工程,充分发挥电子及基础件军民融合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及能矿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三是加工业类项目。围绕实施“五张名片”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发展白酒、烟草、茶叶、医药、特色食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项目,积极发展包装印刷、家电五金、日用化工等其他轻工业项目。四是新兴产业类项目。围绕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发展一批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五是生产服务类项目。围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物流、工程设计、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市场营销等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强冷链、仓储等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项目。另一方面,要着力从五个途径寻找项目。一是从现有产业中寻找项目。要根据现有产业升级路线图和产品技术路线图,着力在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提升工艺、新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等领域,谋划和生成一批产业项目。比如,国发2号文件把遵义纳入军地融合的实验基地,但至今尚未破题,动作不大,虽然有体制机制障碍因素。我们一定要下硬功夫,认真研究,发挥好现有航天航空企业的技术优势,在核心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方面破题。二是从现有资源中寻找项目。立足我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快在能源、矿产、生物、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设计和开发一批产业项目。三是从农业产业化中寻找项目。要以抓工业的理念和方法抓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的车间和基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作用,在招商引资投向、社会资金导向上予以引导,大力实施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一批龙头大企业。四是从国家政策中寻找项目。围绕项目化、实物化落实国发2号文件,深入研究政策、利用政策、争取政策,尽快把政策叠加效应转化为大项目、好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五是从市场需求中寻找项目。要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和投资意愿,编制完善项目投资指南,注重产业链招商,在市场中找合作伙伴、找合作项目。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一: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铁路专用线是企业连接铁路的桥梁和枢纽。如何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健康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市当前经济建设思考的重大课题。加快铁路专用线运输工作,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就业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扩大企业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随着娄邵铁路正式通车,我市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专用线邵阳石油站铁路专用线。后历经50多年发展建设,全市共建成了20余条铁路专用线(含专用铁路)。20**年后因企业改制,个别专用线合并或停用,现我市共有合法审批手续的铁路专用线19条,其中在我市双清区16条,邵东县2条,大祥区1条。目前在双清区经营这16条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单位)有19家,总占地面积约2376余亩;铁路轨道31条,总长度17.13公里,有效长度8.27公里,占地面积在300亩左右;拥有大小货场48个,仓库面积27.27万平方米,职工4202余名,装卸人员约800人。铁路专用线距离车站最远的为三七五专用线,距离为7.97公路;最近的是六三三专用线,距离为605米。轨道最长的铁路专用线是中央储备粮邵阳直属库专用线(共用),其轨道数为2条,有效长度为1.13公里,专用线末端距离车站3.47公里。
二、经营现状
我市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工、农业生产基本资料的运输重任,对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铁路专用线经营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送出的货物有非矿、矿建、金矿、粮食、化肥、鲜活、食品、纺织品、纸浆、木材、工业机械、农副产品、文教器材、日用百货等十余个品种近百种产品;运进的货物有成品油、油、沥青、钢材、矿建、水泥、木材、棉花、化工、工机、文教、非食用植物油、粮食、食品、皮棉、鲜活、饮食品、纸及纸制品等二十余个品种上百种产品。据不完全统计,铁路专用线承载着全市95%以上尿素、钾肥、成品油、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和60%以上的饲料、钢材、棉花、纸浆等原材料的运输任务。我市大型企业湘窖酒业的酒精原料、酿酒的粮食等全部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据统计,20**年市区货物运输总量经估算大约为1500万吨,铁路专用线运输总量近140万吨,铁路货物运输仅占比重只有约10%,铁路运输总营业额7000余万元,税收近230万元,铁路运输业在我市运输业乃至经济建设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存在问题
随着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远比铁路发展快。受公路运输的冲击,我市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市场逐渐缩小,铁路专用线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也日渐突显。
(一)企业缺乏集聚力。各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配套差;装卸独家经营,手段落后;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建设滞后,大部分属于乡村道路,路面质量差,且断头路多;环卫设施及消防设施不足;站场建设发展缓慢,聚集和辐射能力不强,吸纳剩余劳动力、集聚运输业务的能力低,与其它运输行业发展不平衡还很严重;运输业务办理程序繁杂、中间环节多、中转时间长;运输发展特色不明显,应有的凝聚力、感染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产业缺乏拉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基地之一,有一大批企业因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邵阳工业的发展,拉动了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繁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企业因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低、产业链条短、没有全国或全省知名品牌产品,结构性矛盾明显,市场经济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无法形成特色工业主导产业,产品销售不出去、源材料运不进来,加之落后的区位条件,糟糕的投资环境,使得我市工业经济日益边缘化。铁路专用线运输寄生于产业,企业停产难以为继,形成铁路专用线面临冷落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
(三)规划缺乏制约力。铁路专用线运输在规划与管理上投入精力少,具体运输业务规划不细,科学性不强,没有把整体规划与局部规划、产业规划、运输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建设只是对自发无序建设的改进,缺乏协调统一的规划指导和调控机制,专用线企业间、铁路部门间、其他运输行业间在运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趋同、相互打压、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运输业发展的整体效应。一些铁路专用线经营户规划约束力弱,经营随意性大,为争取货源,不计成本降低价格。铁路部门俗称铁老大,办理运输手续繁杂,费用高,服务难到位,货物停靠存在随意性;专用线维护独家经营,成本高,专用线企业负担重。
(四)政策缺乏推动力。
一些制约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对与发展要求不相应的政策规定没有适时完善,有些已经出台的措施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当前有三大问题制约了铁路专用线运输业的发展。一是专用线属性不同制约了政策的统一规划。18户经营铁路专用线的企业属性不同,有属国有(或国有控股),有属集体所有,还有民营的,无法出台合理的政策实施有效的指导与帮扶。二是体制问题捆住企业手脚。国有性质的专用线企业吃大锅钣的思想严重,难以拿出有效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无法自主灵活应对市场,致使运输业务日益萧条。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制约了铁路物流的发展。各铁路专用线企业座吃山空的思想严重,一些专用线企业从事单一的运输业务,不能积极主动地开拓新市场,运输业务无法实现多元化发展。
四、利弊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我市城区内的铁路专用线年运输量一般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仅占市区物流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十几,但铁路专用线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而且影响到我市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现阶段来说,拆除城区铁路专用线利远小于弊。
(一)拆除赔偿成本高。城区铁路专用线轨道总长度为17.13公里,仅以每公里赔偿金额3000万元计算,光铁路专用线线路的赔偿费用就超过5亿元,加之货场、仓库等各类设施的赔偿和职工安置等各类费用,总赔偿金额将达12亿元左右,这对我市的财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另外,与企业进行谈判也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届时将消耗不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二)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大。我市铁路专用线承担了如宝兴科肥、海纳化工、东信棉业、华力棉纺、立得皮革等一大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任务。如宝兴科肥每年通过铁路专用线向外地发送销酸氨、碳酸氨等产品3万吨左右,占到了全厂生产总量的30%,到20XX年宝兴科肥二期投产后年生产量将达到30万吨,铁路发送量将达到20余万吨,占到其生产总量的70%。同时,铁路专用线还承担了我市农资化肥和成品油的运输重任,每年要通过铁路运进尿素、钾肥等各类农资化肥16万吨左右,占全市农资化肥总量的85%;中石化、中石油两公司每年通过铁路运进成品油近60万吨,关系到全市九县三区所有机动车辆和内燃机的正常运转。
(三)不利于我市两型社会的建设。我市是个典型的内陆类城市,即没有便利通畅的水运、也没有快捷高效的航空,如果不发展铁路运输,那么剩下的就只有高价格、高污染的公路运输了,这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要求及不协调。因此,保留铁路专用线,重新整合铁路专用线企业经营资源,是促进我市物流多元化,服务我市社会经济建设,加快四化两型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短期内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我市铁路专用线集中在市区东北方向,这一区域也是我市的老化工区,不同程度制约着城市向东北沿河区域发展。如果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商住开发,就必须把整个老化工区进行搬迁,而这在短期内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单独拆除铁路专用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向东北沿河发展的目标。拆除铁路专用线必须与搬迁我市老化工区同步进行才能实现城市新的发展规划目标。
五、对策与建议
我市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做好近期发展与远景规划,紧紧把握经济强市这一机遇,把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进程作为实现物流多元化和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化带动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正规化,实现各企业高度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加快我市铁路专用线发展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以牢记三高意识为基本点,全面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步伐
1.高要求搞好铁路专用线规划。要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理念,宁可多花一点精力把规划做好。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优势、滚动发展的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科学规划设计。一是要抓好铁路专用线运输的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货物资源。建立两至三家现代大型物流城,分产品类别分区装卸存放,统一调度,整体规划。二是要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经济发展规划,搞好详规,用详规指导各项具体建设。要突出特字。
产业上要富有特色,双清区、新邵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精细化工等特色工业,大祥区、隆回县等区县要规划一批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运输规划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降低运输发展成本,讲究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引导合理流动。四要强化运输规划监督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违反运输规划的行为。
2.高标准搞好铁路专用线整合。对那些地理位置好,但维护保养不善、基础设施侵蚀严重、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企业,要按照遵循自愿、立足市场的原则,合理引导专用线产权人与其他专用线走合并联营的路子,建立新的专用线企业或合作联营公司,充分发挥专用线利用效能。对深入城市腹地、利用价值不大或地理位置偏僻、业务逐渐萎缩,又影响城市综合效能的专用线,可采取政府收购,重新开发的思路拆除铁路专用线,用于城市开发建设。对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经营业绩突出,有利于发展综合物流的专用线,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与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加快建设步伐,打造多功能物流城。
3.高质量搞好铁路专用线管理。铁路专用线三分在建,七分在管。根据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需要,赋予铁路专线办在规划、经营和设施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必要管理权限,解决看得见、管得着的问题。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过得硬的铁路专用线综合管理执法队伍,从矛盾最突出的方面整治,认真处理好繁荣和站容的关系。搞好站场服务,体现人性化,为业务商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要依法行政,搞好铁路专用线社会综合治理,逐步建立法治化、社会化管理体制。同时,从源头上管起,规范专用线企业经营范围,实行铁路运价的透明统一,严厉打击恶性竞争,确保铁路专用线运输安全、健康发展。
(二)以推动产业建设为支撑点,增强铁路专用线发展动力
产业是运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铁路专用线赖以生存的基础。要牢固树立运输靠产业壮大的理念,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行城乡互动,把产业建设作为推进运输繁荣,加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来抓。一是发展装备制造等重工业。进一步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建设进程是振兴邵阳经济的重要途径。同时装备制造业具备重载荷、大运量的特点,对铁路专用线物流运输依赖大,更能发挥铁路物流的作用
二是发展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食品等传统产业在全市占有较大的市场,如大米加工,目前有规模以上企业近10家,年加工稻谷150万吨左右,年产出大米在100万吨左右,除自销一部分外,大量销往广东等沿海省市。另外,每年还需从东北等外省运进约50万吨玉米、大豆、面粉等。三是发展能源电力和矿产业。能源、电力是我市又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以煤为例,我市宝庆煤电公司一期工程年耗煤量在满负荷条件下达300多万吨,一般情况下年耗煤量200多万吨,且年供煤量三分之二由外省、市购进,也就是说每年需购进燃煤100-200多万吨。二期建成后,年耗煤量将达到500-700万吨,这无疑将大大促进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
(三)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着眼点,提升铁路专用线可持续发展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统筹铁路专用线运输发展的重要内容,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铁路运输业发展必须坚持以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中心,正确处理好业务商、其他运输行业和资源分配的关系,合理布局,努力打造全市优质运输服务企业。一是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导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等相关企业开展对接服务,帮助专用线企业寻找出路,鼓励专用线企业与产业园区企业对接联营,拓宽铁路专用线的业务渠道,做大做强铁路物流产业。二是扩大服务渠道。在现有的专用线基础上建设发展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咨询服务等等。
指导专用线企业建立各种服务站点,为工、农产业企业和各类大小集散批发市场服务,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三是注重全面建设。现代物流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管理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库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动铁路运输尤其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因此铁路专用线企业必须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定期开展各种培训与技能学习。同时,下大力搞好各种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我市铁路物流现代化。
交通运输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政协章程》规定,按照政协2013年工作要点安排,县政协从7月至8月对我县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分别深入交通运输局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县级相关部门、部份乡镇,通过听、看、问、访、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客观、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调查过程中,共召开座谈会16次,参会人员129人次,发出问卷调查129份,收回129份;个别谈话或交换意见107人;走访服务企业和服务对象9户,征求了市级主管部门的意见,基本了解了县交通运输局201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总体认为:县交通运输局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强,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措施有力、扎实有效,管理规范、运行良好,敢于创新、成绩一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班子建设坚强有力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关键在一班人。县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把团结、务实、创新、廉洁作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上级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呈现在:一是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升执行力。严格执行中心组和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业务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切实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保持和发扬交通系统团结拼搏、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在人事安排、资金划拨等重大事项上,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成了工作合力,增强了班子战斗力。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进一步落实。
交通运输局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工作同安排、同开展、同检查、同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明确、制度健全,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人人有责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深入开展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强化风险控制、措施具体,针对交通运输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查找廉政风险点409个,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433条,建立完善交通各领域防范机制10个,各类制度55个。完善的制定、具体的措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切实做到了明纪律、讲纪律、守纪律。
(二)项目工作扎实有效
2012年以来,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大发展战略和四个领先、一个赶超的目标要求,履职尽责,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交通运输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1、全域统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我县被列入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试点县的历史机遇,全力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加强项目建设。2012年至今,交通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5396万元,向上争取到位资金12851万元。
一是全力配合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配合完成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在我县境内的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日开工。目前,岷江航电犍为梯级已报国家发改委进行项目核准;成贵铁路正在进行环评、勘界、拆迁、组卷、报征等前期工作;仁沐马高速公路可研已通过,初设线路方案已基本完成,犍为岷江特大桥选址已审定,今年将开工建设井研段;力争开发建设犍为岷江特2桥。同时,配合完成了国道213线沙咀至岷江大桥段9公里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
二是强力推进县重点项目。2012年以来,投资1.79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过境段5.8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已完成投资总额的93%,国庆节将完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清溪至大马旅游干线9.7公里自今年3月28日开工以来,进展较为顺利,正在进行路基、涵洞施工,已完成了投资总额的11.5%;估算投资6亿元的国道213线县城区过境段及岷江二桥12公里除环评、土地预审、地质评估综批以外,其他 批复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测量人员已进场测量;估算投资3826万元的南岸沱马边河大桥及乐宜高速犍为南连接线扩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进入公开招标阶段;估算投资1.86亿元的国道213线清溪过境段5.8公里线路已确定,工程可行性报告已完成并报县发改局立项,设计单位正在同步进行设计;估算投资8000万元,整体搬迁犍为汽车站和北门车站,新建犍为客运中心汽车站正在进行项目选址和建站股份协商。
三是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2年以来,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83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升级32公里,其中南阳集镇至荣县界段2.5公里、罗纪路15.4公里、犍宜路新民至宜宾段5.3公里、龙孝路8.8公里,开工建设并可在年内通车18.9公里,其中石西路6.2公里、岷舞路5.5公里、罗南路7.2公里,且年内将建成通车,完成村道公路硬化建设312.6公里。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铁炭路3.5公里力争年内完工,九黄路(泉水镇至沐川黄丹镇)12.2公里准备开展项目工可、设计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前期工作。包装县乡道路建设项目11个114公里,预计可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464万元。完成了全县和30个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立近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中期发展规划,并以此为契机,已向上争取到位资金4504万元。
2、探索公路管理养护新机制,打造畅通交通。积极探索农村公路长效管养机制,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一是新组建机械化养护中心。投资316.6万元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县乡道公路大中修、路面病害整治、水毁抢修和安保设施维修等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机械化队伍。目前,该中心共配有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技术工人41名,新增大中小型养护机械设备20台。今年又完成了沥青储油灌安装和动力电改造,基本能够满足应急抢险和公路快速保通的要求。二是创新公路日常养护方式。
利用民间资本、资源组建了2个养护公司,将国道213部分路段、自犍路、犍罗路等国县道养护劳务承包给养护公司,实行公司化养护,不仅降低了公路养护成本,而且提高了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率。三是加强公路养护规范化建设。修订完善了《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管理实施办法》、《公路桥梁管理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国道19座、县道42座桥梁档案,并及时更新数据库。2012年,公路状况指数(MQI)国道达95.9、县道达87.6,优良路率国道87.8%、县道72.5%,管理规范化居全市前列。
(三)城乡客运创新出彩
一是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编制完成《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对十二五期间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城乡道路运输、站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年度实施计划,并报省主管部门。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了县城至孝姑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改造以及县城至泉水、至岷东2条城乡公交线路改造前期工作。三是便民小客到农家发展迅速。在清溪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新开通镇村客运线路140条,投放颜色、标志、线路牌及安全、监控设施统一的便民小客车235辆,符合条件的镇村客运通达率为100%。四是镇村便民公交探索起步。针对人口密集乡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今年2月,投放小型公交车7辆,开通县城至下渡乡文碧村、至玉津镇朱石滩社区2条镇村便民公交线路,形成了入户到点、灵活运行的农村公共交通新模式。
(四)运营监管严格规范
坚持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创新管理方式,加强行业运营监管,打造平安交通。一是加大投入,提升科技管理手段。估算投资921.8万元,对交通运输安全监控(指挥)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设备升级为3G视频终端,建立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乡镇交管站监控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营运车辆的智能调度管理,为公众出行提供交通信息查询、订票、投诉、出租车电召等相关服务,为货运车辆提供货源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改造前期相关工作已完成。二是加大查处力度,严防安全责任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车船和重点环节实行严防、严查、严管,有效防范和杜绝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实现了安全责任事故零的目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全县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我县现有运行客运渡口18道(华龙航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营12道、乡镇维护管理6道),有渡船22艘,1529座,年客运量达200万人次,分布在全县12个乡镇。长期以来对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我县客运渡船多年未发生交通事故,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安全稳定问题,主要是全县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客渡运从业人员也未参加保险,一旦发生意外,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责任,将可能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二)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的机制问题。农村便民小客车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许可给有资质的企业经营管理,目前农村便民小客车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清溪模式,即全产权,车主全额投资,接受企业管理,按月缴纳管理费,全额享受燃油和保险补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另一种是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即企业每台车投资2万元,占51%的股份,车主投资近3万元占49%的股份,按月缴纳管理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燃油补助企业和车主各占50%。对股份合作经营模式,乡镇、群众、车主意见较大,群众没有切实享受到政府的惠民政策。
(三)出境公路建设滞后。我县出境公路14条,只有5条完成了硬化改造,达到晴雨通车条件,占出境公路的35.7%。尤其是罗城经敖家到五通金山,由于改造时建设标准低,运输量又大,道路破损严重,通行十分困难,干群意见很大,至今没有改造计划。
(四)对村道建设的指导与支持力度有待提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份村道未列入年度计划;二是补助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三是边远乡镇村道建设由于条件差、线路长、投资大,加之人口少,除政府补助外,村民集资额大,相比条件好的村,难度更大,按现有的补助政策和标准难以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调整交通枢纽规划,切实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步伐。
交通要发展,规划须先行。虽然我县制定了《犍为县十二五交通建设发展规划》和《犍为县十二五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试点县规划》,但是从近几年我县交通建设发展情况看,由于岷江航电、成贵铁路、仁沐马高速公路等大项目将相继开工建设,全县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我县原有交通格局将有所改变,原有规划已不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县境内交通枢纽还未完全形成,县城客运中心站迟迟未动工,县内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交通节点还没有全部打通、网络还不通畅,县内出境公路建设改造滞后。建议:要科学完成我县十二五交通规划的中期调整;加快岷江二桥和马边河大桥建设;加速推进犍为客运中心站建设;科学规划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连接公路,使之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格局;对部份运营量特别大的公路提高改造建设的标准;尽快打通未改造的9条出境公路,使我县交通枢纽建设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
(二)进一步规范渡口管理,着力解决渡口乘客意外伤害投保问题。
经调查核实,客运渡口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的沿续,县境内客运渡口长期以来成本高,票价低,利润低,一直都未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等相关保险。二是客运渡口票价是由政府核定,企业不能自行调整。经核实,在核定票价成本项目中没有乘客意外伤害险的项目,企业无力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客运渡口不投保乘客意外伤害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出现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
根据《四川省渡口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条的规定渡口码头的建设维护,渡船的更新改造及维护、船员补助、渡船保险费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乐山市航务管理局文件《关于要求客运船舶、餐饮娱乐趸船经营者强制投保承运人责任保险的通知》,要求全市短途客运、旅游船、客渡船在2013年11月1日前必须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经测算,我县渡船22艘、1529座,需保费39.75万元,从业人员50人需交保费4.5万元,合计44.25万元。综上所述,建议:全县渡口必须投保相关保险,所需保险费参照农村小客车扶持办法,由县财政给予补助;物价部门在核定票价时将经营者承担部分列入经营成本;同时,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加快渡改桥建设步伐。
(三)进一步加快城乡客运发展,全力打造惠民交通。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便民小客到农家的发展。我县农村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清溪模式,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但是在后续的发展中,两个公司(乐山长途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犍为分公司、犍为县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单一推行股份合作经营模式。调研中,广大车主意见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便民小客车到农家的进一步发展。
虽经交通运输局反复协调,但两公司仍坚持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建议:严格执行犍府办发[2011]11号《关于加快城乡客运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在清溪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统筹兼顾公司与实际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正确兑现,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惠民政策的好处。二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虽然我县城乡客运事业发展较快,现有县际以上客运车107辆,县内农村客运车237辆,公交车129辆,出租车75辆,旅游观光车8辆,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个别乡镇还没有县城直达班车,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还有较大发展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公交发展工作力度,解决好城乡居民的出行问题,确保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和乡村客运发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