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

第1篇: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策划一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皖教秘基〔2017〕32号)精神,现就我市开展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主题: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二、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5月10日-5月20日)

各小学、公民办幼儿园要成立组织,制定宣传实施方案,翻印宣传材料。

(二)组织实施阶段(5月20日-6月15日)

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要紧紧围绕游戏点亮快乐童年这个主题,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价值,引导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自主游戏、快乐游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干预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以电子游戏产品替代玩具等剥夺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1.各小学、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紧扣主题,抓住重点,认真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工作措施,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搭建宣传平台,充分运用网络、街头咨询、横幅、致幼儿家长一封信等媒体和方式,向幼儿园、家长和全社会传播正确的保教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式,营造尊重儿童、热爱儿童、支持儿童健康成长的氛围,为幼儿园去小学化成人化倾向扎扎实实的做好宣传工作。

2.抓好宣传,推进衔接。一是抓好《安徽省学前教育条例》的宣传与落实。以法律为准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推进保育和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二是抓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学习与贯彻。组织小学和幼儿园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20xx〕8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促进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皖教基〔20xx〕24号),采取切实措施,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和游戏点亮快乐童年等规定要求落到实处。三是抓好幼儿园和小学的携手行动,同步宣传。

各幼儿园要认真学习贯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指导家长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宣传提前学习、片面准备的危害性。

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小学和幼儿园要双向衔接,相互配合,携手行动,同步宣传,有效缓解家长跟不上的担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在宣传月期间,市教体局将开展四项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全市第三届娃娃乐故事会活动;二是组织开展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学习宣传活动;三是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周活动;四是组织开展一次送教下乡活动。

(三)总结阶段(6月15日-6月20日)

各小学、幼儿园要及时总结宣传月活动开展情况,并实施方案、宣传材料、图片、总结材料请于6月20日前上报小教科。

三、活动要求

1. 要精心组织,常抓不懈。各小学、幼儿园要把开展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科学育儿理念的有利契机,与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紧密结合,纳入学前教育常规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紧扣主题,精心设计,认真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动员,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并做到制度化、常态化。

2. 要严格把关,正确引导。各幼儿园要对宣传月系列活动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宣传内容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教育方针,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活动,确保宣传活动的公益性和科学性。

2017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策划二

一、活动主题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

二、活动时间

201X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宣传重点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印发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陕教基三〔201X〕5号)以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宝市教发〔20x〕317号)等文件精神,从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个层面进行宣传:

1.幼儿园层面:主要包括幼儿园阶段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幼儿园如何萌发儿童积极入学愿望、增强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增强儿童身体素质、培养儿童学习习惯、缩小幼儿园小学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2.小学层面:主要包括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的进度和要求,小学如何加强幼小互动、改进课程梯度、缩小环境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3.家长层面:主要包括家长如何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建立儿童发展档案等方面的内容。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区和幼儿园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作为传播正确教育理念、宣传科学保教知识、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紧扣主题,结合实际,精心设计,从宣传内容、宣传方式、时间进度和宣传成效等方面科学制定活动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保障工作经费,精心组织实施。

2.幼小同步行动,实现双向衔接。各县区教育局要组织辖区幼儿园和小学广泛参与,同步宣传,双向衔接,相互配合。幼儿园要从自身做起,科学实施保育教育,同时指导家长从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引导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科学安排课时进度,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缓解家长担忧,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鼓励幼儿园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有意识介绍小学学习情况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环境,形成对小学的直观印象,引导和激发幼儿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

3.坚持专家引领,提升宣传质量。市、县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集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宣传教育和教研指导工作,引导两个学段同步行动,双向衔接。同时要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宣传内容精心策划、严格把关,确保宣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借宣传月名义搭车开展商业性宣传和推销产品。

4.创新宣传方式,丰富活动载体。各县区和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各种大众媒体的作用,抓住新媒体传播广、速度快、多样化的特点,组织实施宣传月系列活动,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好三个一活动:

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教师、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转变教育理念,提升科学育儿能力。

制作一期主题宣传栏。各幼儿园必须以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为主题,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栏,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宣传挂图、《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及《宝鸡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资料进行张贴。

组织一次家园互动。各幼儿园要通过家长研讨会、主题活动、家长会、亲子游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释疑解惑。

第2篇: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以《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工作指南,进一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精神;以爱为教育基础,围绕幼儿园工作计划,结合本园实际情况,以“我能行、我努力、我坚持、我最棒”

为精神动力,继续抓好幼儿园常规工作,坚持一切为了孩子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努力打造适合本园的特色,促使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快乐的学习;优化一日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让我园成为孩子的乐园,家长的放心园,老师的收获园。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以“坚持、反思、感恩、”“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行动目标。

二、工作思路

以管理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提高教学为核心,优化日常教学活动。合理安排一日常规;以责任为基础,倡导老师课内课外自主学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保教质量的提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工作措施

1、建立科学的一日活动常规,细化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从入园晨间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幼儿生活常规等,每

一个环节将具体落实到个人,要求明确。

2、认真学习幼儿知识,做到与家长共同教育达成共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真心为家长着想,注重幼儿的个性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加强教师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各项细则。加强教学研讨工作,教师公开课每月至少两节/人,组织教师互动学习,共同交流学习笔记,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考核,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

4、做到因材施教。建立家园联系簿,密切家园联系,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改善办园条件。

5、定期召开家长会。提高家园地的质量;家教知识更换及时,内容丰富,并做好记录,努力形成家园合力,共同教育幼儿。

6、继续关注教师心声。体会教师的各方面困难及需求,细化到个人生活与工作等多方面,做到与教师同舟共济。

7、每周例会智慧分享。组织教师把一周所收获的经验与知识分享给大家,反馈家长意见,听取教师在教学中的意见和建议。每周由一位教师把自己收获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教学与业务上的知识);值班老师检查卫生等方面工作,由园长监督指导,并做好记录,为大家营造一个健康干净的工作氛围。

8、周一生活老师的例会。鼓励生活老师在每周例会中和大家分享各自在班级管理中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提升在幼儿生

一日活中的教育能力

9、规范卫生保健工作。严格执行幼儿园卫生制度,完善落实园内各项工作制度,全方面做好日常卫生工作、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

10、以教育安全保障为重点,营造平安温馨校园。

11、强化幼儿常规习惯的训练,重视养成教育。认真落实幼儿在园的一日常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

习惯等,把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

12、丰富幼儿学习活动:第一、丰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坚持每天的户外体育游戏的锻炼;第二、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竞赛评比活动如:节假日庆祝活动、儿歌、手工、生活技能评比等。创造机会为幼儿提供展示的舞台;第三、丰富创新亲子活动,培养亲子合作精神,提高家园共育,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得与健康成长;第四、丰富教师课内课外知识,通过组织教师互动学习研讨,提升教学能力

四、深入教材,认真钻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做好学习笔记。认真钻研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组织幼儿相互学习,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将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有机结合,努力做到主题活动不单一,活动少;尝试教育多,灌输少;材料多,伏案抄写少。

2、认真钻研教材。探索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开展公开教学,看、听、议、评活动;优秀教师活动评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优化教学活动组织,促使教学的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组织教师研讨教材,筛选教材内容,做到精要次筛或以自创新的教案进行替换修改,科学合理制定

各项教学活动计划。

4、继续开展互相听课学习,每位教师一学期必须听课不少于10节课,园长每周听课三节,听后及时评议。

五、月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幼儿报名注册,做好开学准备工作,向新生幼儿发放入园须知;做好新生入园体检工作。

2、各班环境创设,以新的面貌应接新的学期

3、各项计划的制定和检查

4、各班制定一日常规。以每周2项为检查标准

三月份

1、收整各班新生入园资料

2、各班级开展“三八”“我爱妈妈”教育主题活动及“雷锋精神照亮你我他”活动月

3、各班家园联系栏环境创设及班级创设评比检查

4、教师业务培训(园内)(师德培训)

5、做好春季预防消毒保健工作(生活老师)

6、3月12日植树节。开展师幼体验种植植物的快乐与爱护的教育

四月份

1、教师艺术技能比赛:开设语言、舞蹈、绘画等

2、组织幼儿春游四月中旬

3、“六一”活动的筹备

4、开展幼儿礼仪教育评比活动

五月份

1、结合“五一”对幼儿进行爱劳动教育(大带小)

2、组织师幼绘画评比活动

3、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公开课)

4、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带大班的幼儿参观小学)

5、各班排练庆“六一”活动节目

6、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7、课堂教学设计比赛

六月份

1、“六一”庆祝活动

2、各班教学成果展示

3、发放家长意见调查表

4、夏季的卫生安全教育

5、做好学期各项总结并做好档案管理

七月份

1、大班毕业典礼

第3篇: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原因探究;危害分析;对策思考

相信大家都知道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的实验吧,此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不要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每位家长的殷切希望,相当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会看重这所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学英语,是否学拼音,是否学加减法,那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备受这些家长的欢迎。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市场调节为主的民办幼儿园、贵族幼儿园、农村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孩子就像被催熟的果子,提前开花、结果,此情此景令人担忧。

一、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探究

幼儿园小学化是一种功利的操作行为,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天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来自于国人根深蒂固的就业观。职业分贵贱,就业压力带来升学压力,升学压力这个千斤顶从高中压到初中压到小学,现在竟然压到天真烂漫的幼儿园去了,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疯狂地发掘孩子所谓的“潜力”。

其次是来自于家长之间的互相攀比。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许多家长喊出的口号。看到社会上热捧的神童,几岁就会背几百首唐诗,会多少算术题,心里不知有多羡慕,听说邻里的孩子会说英语、会弹钢琴、会游泳等,虚荣心就会膨胀,立马就会把自己的孩子关起来培训。

许多幼儿园的功利思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幼儿园为了争取生源,保证幼儿园的效益,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设拼音、写字、数术、珠心算等内容,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参加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分析

幼儿园“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园基本上应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做中玩、玩中学。幼儿身体特点决定幼儿园一节集体活动时间小班最多15分钟,大班最多30分钟,幼儿如果像小学生一样规范学习,必须长时间地坐在教室里多次练习,幼儿生理年龄决定孩子不可能长时间地坐着,慢慢他就会趴着坐,歪着坐,慢慢就会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甚至导致孩子发育不良。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孩子学习、完成作业,孩子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批评,自尊心、自信心会一次次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对一切事物充满畏惧,抑郁、自闭许多心理问题就会出现。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孩子在幼儿阶段,经过不断重复,不断练习,掌握了一些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在小学一年级时,可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但是由于是重复教育,会使这些孩子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当他们进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急躁,甚至厌学等情况。在幼儿阶段,被学习奴役得很苦的孩子,将来在学习上一定不如意,如果小时候过得轻松愉快,长大了反而会懂得用功学习,因为他没被学习奴役过,学习没给他带来痛苦,学习对他来说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对策思考

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教学内容和保育行为。通过督导检查,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作为日常和年度督导检查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将幼儿园是否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作为幼儿园晋级、评优、评先进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注重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过程管理,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电话举报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促进幼儿园健康有序地发展。

经常组织观摩、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榜样与引领作用,并借助媒体、报刊等途径,宣传和推广示范园的做法与经验,从而带动各级各类幼儿园向更加规范、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

提高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小学化危害的认识。充分挖掘培训资源,积极构建多元、开放、多向选择的培训体系,促使他们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讨论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园长(幼儿园举办者)、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置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充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

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教育行政部门充分利用媒体、杂志、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家长进一步明确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办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

第4篇:科学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范文

【关键词】幼儿素质;家长;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4)03-0041-05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生态系统理论中指出,个体的发展受到来自个体自身及家庭、幼儿园、社会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首要因素。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会表现在其家庭教育活动中,影响着家长对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行为的选择,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会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例如,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家长比较重视对子女“服从”品质的培养,〔1〕子女要遵循“三纲五常”。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观念与新思想在同时冲击着家长的价值观。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对儿童独立性、个性的培养,有的家长则仍将“老实听话”“乖”视为幼儿应具备的品质,有家长重智轻德,有的家长则重知识轻能力,等等。

当下,关于家长幼儿素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此,研究者运用调查法深入了解当前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以期为幼儿园开展家园合作提供理论支持。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以随机方式抽取江苏南京市3所幼儿园和安徽六安市、河南商丘市3所幼儿园的483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

在编制调查问卷之前,研究者先从南京市2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分别随机抽取30名家长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以了解家长最重视幼儿哪些方面的素质及其原因。共发放180份开放式问卷,剔除30份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83%。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指导意见,研究者随后编制了封闭式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查,再根据反馈结果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正式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幼儿年龄、性别、居住地域、家长教育程度四个方面。第二部分是对家长幼儿素质价值观的调查,共20个项目,包括健康、语言、社会性、科学和艺术五个维度。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计分,分值越高,表明家长对幼儿这一项素质的重视程度越高。

2.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研究者对预调查使用的封闭式问卷和正式问卷都采用临界比值法、题项与总分相关和同质性检验三种方法进行了信效度检验。问卷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正式问卷的整体内部一致性Alpha系数大于0.8,表明问卷的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分层面内容的内部一致性Alpha系数在0.6至0.8之间,表明分层面内容的内部一致性尚好。研究者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也进行了检验,对项目得分的高低分组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题项与总分相关性检验以及Alpha同质性检验,结果均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问卷调查及研究实施

共发放正式问卷483份,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433份,有效率为89.6%。研究者还在南京市一所省级示范园、一所市级示范园及一所普通幼儿园中随机抽取17名幼儿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

研究者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单因素差异分析,并对访谈所得到的资料进行转录、整理。整理工作是这样做的:先将家长提到的所有关于幼儿素质的关键词和短语进行归纳,形成一级编码;再将关键词和短语按照近似程度分类整理,初步拟定类别名称,形成二级编码;最后,将内容相似的类别进行整合,形成三级编码并形成分析框架,最终将家长所重视的幼儿素质归为健康、社会性发展、知识与能力、学习品质以及艺术素养五部分内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所重视的幼儿素质内容分析

根据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对多重应答(Multiple Response)数据进行频次分析的统计方法,得出家长对幼儿各方面素质的重视程度,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家长最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希望幼儿学会“做人”、能够继承传统美德和遵循社会公德、学会与他人相处、能以坚强独立的个性处事。家长其次比较关注的是幼儿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家长也比较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被家长提及较多的几种学习品质是:好学、勤奋、认真、好奇心强。关于对幼儿艺术素养方面的期望,家长提及较少。

(二)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在不同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者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从总体来看,问卷调查总均分82.37分,明显好于问卷设计的60分均值。各维度得分也明显高于问卷设计的60分均值,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维度得分。研究者还分别从幼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域以及家长受教育程度四个方面对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进行了比较分析。

首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家长幼儿素质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中大班幼儿家长对幼儿各方面素质的期望均高于小班幼儿家长。不少小班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刚上幼儿园,(我们)没有太多想法(要求)”。幼儿入园后,家长逐渐从教师和其他幼儿家长处了解到了更多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开始重视对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大班幼儿即将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家长比较关心他们能否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阶段,因而对其期望较高。

其次,家长对不同性别子女素质的要求没有显著差异。Xie与Hultgren1994年的研究曾指出,与女儿相比,父母对儿子有更高的期望,因为父母通常认为,儿子能取得更多的成就,从而使父母赢得他人更多的赞美。〔2〕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重男轻女”观念的逐渐被摒弃,加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庭独生子女现象越来越普遍,不论男孩女孩都成了家庭关注的焦点,被父母寄予了厚望和同等的关注。

再次,城市和乡镇家长的幼儿素质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家长对幼儿各方面素质的重视程度均高于乡镇幼儿家长。城市家长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物质和时间的投入都较多,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寄予更多的希望。乡镇家长因为身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相对稀缺区域,更关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有“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自己就省事了”的想法。加之有很多乡镇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家长抚养,祖辈家长一般只能担当起接送孩子、为孩子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等责任,他们倾向于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委托给幼儿园。

最后,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他们的幼儿素质价值观也不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幼儿素质的重视程度也较高,他们会从自身的教育经历中吸取经验,并投入更多精力培养孩子。

(三)关于家长幼儿素质价值观的访谈结果与分析

研究者对17位幼儿家长进行了半结构访谈,旨在了解家长眼中“好孩子”的具体形象,即家长认为幼儿应具备的素质的具体内容。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和分析,归纳如下。

1.健康

(1)身体健康

有4位家长提到,幼儿的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这4位家长中有3位是祖辈父母。较之父母,祖辈父母尤其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他们父母的事情”,“我们的任务主要就是接送孩子(G1①)”“希望孩子首先在生活上吃好穿好(G2)”。

(2)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培养儿童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包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在接受访谈时也提及了以上内容。家长普遍表示,希望幼儿能够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我更欣赏孩子的独立发展(M1)”“睡觉前他(幼儿)自己就知道把灯关了,然后自己上床睡觉(M2)”“我家女儿现在刚上小班,就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饭了(M3)”。祖辈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则表现得更为宽容,例如关于幼儿独立吃饭的问题,祖辈家长认为,“如果一口饭不喂,一定要让他自己吃,小孩就吃得慢,而且吃得很少。我觉得还是要喂他吃,喂着吃快嘛,还怕他以后自己不会吃啊?”

在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上,家长一般会“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自由活动(G3)”“小孩拿剪刀,我就说‘没关系,自己要小心’,就好了。他想干什么就去让他干,提醒他注意安全就行了(M2)”。家长希望幼儿能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并会在尊重幼儿自主性的前提下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健康素质是发展其他身心素质的基础。部分祖辈家长将培养幼儿健康素质看做是教育之外的事,这个观点是有局限性的。教育不只是教幼儿学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2.社会性发展

有许多家长在接受访谈时提到了“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本研究将“品德”视为社会性的一部分。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品德是社会性教育的结果,而社会性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是品德形成的重要途径。品德的形成是社会性发展中的高层次内容。〔3〕为此,研究者先对家长普遍提及的“品德”进行分析,再讨论个体社会性发展中的两种对立的价值取向:独立和顺从。

(1)道德品质

在访谈中,家长提及较多的、比较重视的道德品质有诚实守信、正直、懂礼貌、有爱心、善良、谦让宽容等。有家长认为,他们对子女品德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其未来职业和学历的期待。“做人要正直,要诚实。至于当科学家还是当什么家,那都要靠他(孩子)自己努力发展的(G3)”“不要求她(孩子)学历有多高,但要求她学会做人(M7)”。

(2)独立与顺从

诸多研究者(Bronfenbrenner,1970;Tudge,1991;Searle-White,1996;Slout-Sky,1996;Schwartz &Bardi,1997)认为,西方国家的父母都比较重视对子女“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东方国家的父母则更重视对子女“集体主义品质”的培养。〔4〕中国传统社会的确比较重视子女“顺从、听话”品质的养成,《弟子规》就强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人们的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者在访谈中发现,17位访谈对象中仅有3位家长认为,“只有完全听大人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他们看来,幼儿还不能分辨是非善恶,所以“一定要顺从大人,听父母的话,现在外面诱惑那么多,小孩哪有那么多自制力啊(M3)”。希望幼儿完全听从家长的要求,体现了这些家长“成人本位”的儿童观,正如所言,“做父亲的代表着旧有的社会标准,而且握着社会交给他的权力,要把他的儿子造成合乎旧有标准的人物”。〔5〕事实上,更多的家长认为,幼儿也许在某些方面要听从家长的话,但在更多方面要有自己的想法,“我比较欣赏她(孩子)有自己的个性,也很有主见(G4)”“我们让他(孩子)自己主动选择,玩什么、吃什么、去哪里,给他一个选择的空间(M8)”。

3.知识与能力

访谈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学习”的认知局限在知识和能力学习两方面,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幼儿来说,这种“学习”相对于健康、品德来说是次要的。“幼儿主要应以游戏为主(M2)”“孩子太小了,不能给他包袱,学习还是太早了(F2)”“幼儿是以玩为主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还分不清谁学习好谁学习不好呢!(M3)”。

也有部分家长,尤其是大班幼儿家长非常重视幼儿的识字水平和基础能力培养。有家长以幼儿的识字量大为荣,“识字这块很重要的。我们家宝宝才4周岁,已经认识好多好多字了。你这些字(访谈提纲)她基本上都认识。她3岁时就能看大约7岁水平的画报了”。这部分家长通常比较看重幼儿掌握的知识量,并将此作为“好孩子”的标准。他们会以“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为名,教幼儿背诗、背古文、学写字,希望幼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4.学习品质

访谈表明,家长认为幼儿应拥有的学习品质包括好学、勤奋、认真、好奇心强等。有家长希望幼儿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有家长希望幼儿具有认真、耐心的学习品质,“希望孩子能坐得住,安静地学习(M3)”,也有家长希望孩子拥有好奇心、勤于思考。

5.艺术素养

访谈发现,家长基本不重视幼儿的艺术素养,仅有两位家长提到希望幼儿多才多艺,“希望她(孩子)现在就开始学钢琴,她喜欢上的兴趣班都给她报,唱歌、跳舞啊什么的(G4)”。

三、建议

(一)家长应关注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访谈结果表明,家长对幼儿道德品质和智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幼儿艺术素养的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应注重领域、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培养幼儿表达情感和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艺术教育该受到应有的重视。以美术为例,伊莱恩指出,美术是儿童学习的另一种语言,“对于尚不识字的儿童,美术具有向人们传递信息和从中获得他们自己的信息的功能,创作美术作品是儿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儿童普遍喜欢美术”。〔6〕因此,家长不应仅关注幼儿道德和智力方面素质的培养,更应关注幼儿每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祖辈家长应适当承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责任

我国儿童隔代抚养的情况较为普遍,有研究表明,当下帮助子女照顾孙辈子女的祖辈家长比例高达66.47%。〔7〕研究者认为,祖辈家长与家庭中的其他家长以及兄妹、同伴一样,对儿童的认知与社会性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许岩、裴丽颖,2012)。

虽然祖辈家长和父辈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某些差异,但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祖辈家长应和父辈家长相互配合,与幼儿园教师通力合作,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承担起部分教育责任。

(三)教师应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的教育观有了很大改变,但很多经济不发达地区,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很多误区,如片面关注智力、技能的培养,忽视艺术素养的培养;溺爱娇惯幼儿;一味要求幼儿顺从听话,忽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等等。教师应承担起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重任。作为与幼儿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重要他人”群体,教师和家长应平等对话,通力合作。家长要为教师提供关于幼儿的全面、翔实的信息。教师则要善于倾听家长的想法,结合实际情况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育儿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城市家庭生活方式变迁下的家长育儿观念探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黄淑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谈父母的教育期望〔J〕.网路社会学通讯期刊,2005,(45).

〔3〕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32.

〔4〕JONATHAN R H TUDGE,DIANE M HOGAN,IRINA A SNEZHKOVA,et al.Parents’ child-rearing values and belief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The impact of culture and social class 〔J〕.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2000,(9):105-121.

〔5〕.生育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