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心理辅导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思路:一项引领、三项跟进”
一、专业化引领
专业化引领可以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校外引领方面,可以聘请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专家,定期来校开展专题讲座,从理念上为学生从幼儿园顺利平稳地升入小学做好铺垫。例如:我校就聘请了我区教育局德育科科长为我校的心理教育顾问,为学校的“幼升小”等心理研究工作把脉问诊,而每周三的区心理工作小组活动,则通过主题交流与分享的方式,为学校心理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源^活水,也为新生入学适应能力研究提供了交流与研究的平台。
二、跟进策略
通过家长、班主任、学生“三步走”的跟进策略,让新生入学适应能力的培养成为家长、班主任、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大家一起行动,帮助孩子度过“幼升小”这段适应期。
1.家长跟进策略
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教育方式,并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为此,可以建立一年级家长学校,采取“微主题培训”的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个维度,将学校教育带回家庭、融入社区,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入学”,一起成长,形成多维互动的教育场。
(1)计划性微培训――现场话题交流。每年新生入学前的一周,学校都要召开一年级家长培训会,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等进行话题式培训。
如,我校在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及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下,组织了《家长你准备好了吗?――迈好入学第一步》专题交流活动。王老师结合身边的案例和有趣的心理实验,从“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新生面临的三大挑战”“家校双方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引导家长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此外,学校还邀请了上届的优秀家长代表,向家长们介绍如何转变角色和观念,配合学校工作,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的切身体会和经验做法。同时,学校还组织召开了班级家长会,各学科教师都会积极地与家长交流学生入学以来的各种习惯表现,并给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即时性微培训――网络沙龙交流。为加强对家庭教育的跟踪,并能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建立了新生家长群,在群内定期组织以“入学适应”为主题的家长沙龙,一起商讨新生入学适应策略,有家长遇到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
录制专题微视频。针对部分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辅导、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三方面,录制微视频,上传到新生家长群,为家长提供学习与交流的资源与载体。
(3)预约式微培训――社区工作坊培训。学校还要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亲子成长工作坊”等活动。教给家长一些沟通技巧,让家长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争当智慧型的家长,活动受到了家长的一致欢迎。
2.教师跟进策略
(1)开展班主任心理沙龙。新生入学前,学校可以组织一年级班主任沙龙活动。由学校的骨干班主任向新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教师传授带班经验,分析一年级新生的特点,提出学生在适应期内常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新生入学后,再次组织班主任沙龙活动,新老班主任在一起交流自己处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对于教师遇到的问题,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班主任要多关注本班适应不良的学生,遇到特殊学生,要主动预约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2)制定教学“过渡期”课程。为解决新生的适应问题,学校可以制定教学“过渡期”课程,将每年九月定为一年级准备期,并将开学第一周的教学主题确定为:熟悉老师和同学、熟悉校园、熟悉“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班主任可以借助班队会的机会,组织孩子进行“情景小剧”表演,在每个真实重现的情景中,教会孩子怎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指导学生模仿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同学的行为,例如:向教师、小伙伴打招呼、微笑,主动分享、恰当的身体接触、主动交谈、赞美与支持等,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
3.新生跟进策略
(1)送递新生印证祝福,帮助新生认识自我。学校可以利用九月份的开学典礼这一有利契机,开展新生祝福活动。从五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牵手祝福,到校长的寄语祝福,让学生从内心中认同自己的成长,实现由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身份的转变。
(2)开设心理沙盘课,帮助新生融入团队。沙盘游戏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活动中,尤其是团体沙盘游戏,小组成员在参与沙盘制作时,会很自然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成员间的内在冲突和相互吸引得到表达,默契感也逐渐形成,很多社会适应不良问题都可以在沙盘中得以化解。鉴于沙盘游戏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独特优势,新学期可以开设心理沙盘课,由骨干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上沙盘课。让学生在沙盘中尽情地表现自我,释放自己的情绪。
(3)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帮助新生矫正自我。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个体关注,针对家长、教师或咨询师在观察中发现的入学适应不良案例,要及时进行辅导,并根据个案的情况,运用谈话、叙事、沙盘、绘画等技术,确定个案辅导策略。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关键词】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促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4-0033-04
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不仅拥有专业生活,还会拥有家庭生活,两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Fessler 等人在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研究中发现,个人生活环境中的家庭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Goodson、Spencer等研究者也强调要关注教师专业生活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往往比男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角色,需要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更多精力。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幼儿园女教师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维持好家庭,往往会感受到更多的工作和家庭压力,以至于影响其专业生活和家庭生活。本研究拟分析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希望借此帮助研究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更全面地理解幼儿园女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更好地制定政策、计划,帮助幼儿园女教师构建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平衡,促进幼儿园女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幼儿园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关系
已有的有关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工作家庭冲突等负面影响方面,忽视了工作家庭促进等积极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有关工作家庭关系的探讨越来越多,有关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完善。本文着重研究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促进,借此全面分析幼儿园女教师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关系,为改善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提供建议。
1.工作家庭冲突
Greenhaus 和Beutell (1985)将“工作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定义为“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形式,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互不相容”,〔1〕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在某些方面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产生角色交互冲突。Greenhaus 等人进一步指出,工作家庭冲突具有双向性特征,因工作时间、工作压力等对家庭相关责任产生干扰的属于工作家庭冲突(work - to - family conflict),因家庭方面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工作责任的干扰则是家庭工作冲突(family - to - work conflict)。研究发现,工作家庭冲突水平一般高于家庭工作冲突。〔2〕Greenhaus将工作家庭冲突分为三种形式,即基于时间的冲突、基于压力的冲突和基于行为的冲突。基于时间的冲突是指将时间用于满足一个领域的需求会消耗投入于其他领域的时间;基于压力的冲突是指在一个领域内产生的压力,如不满意、紧张、焦虑等,会影响其他领域需求的满足;基于行为的冲突是指一个领域与另一个领域的角色需求互不相容,并且个体在领域间变换时无法及时调整行为。〔3〕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高压力职业。有调查表明,每位幼儿园教师平均每天在园工作时间为8.69小时,回家准备教育工作的时间为1.85小时(马天宇,2003)。回到家中,幼儿园教师又要承担女儿、媳妇、妻子和母亲等角色,担负起这些角色的责任。因此,幼儿园女教师往往会感受到较大的工作家庭冲突,既包括工作家庭冲突,也包括家庭工作冲突,并且在不同的家庭生活阶段和专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4〕笔者在对幼儿园女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一些女教师认为“抚养孩子会牵扯自己的部分精力”,“尤其是当孩子在三岁以内时,上班时有时会想到自己的孩子,会想自己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同时,笔者还发现,很多幼儿园女教师“工作一天后回到家中感到特别累,根本不愿意讲话”,“看到孩子都嫌烦,碰到一点小事就非常容易发脾气”,甚至有不少幼儿园女教师明确表示,“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职业对教育自己的孩子很不好,好耐心、好脾气都在幼儿园里用完了,回家后对自己的孩子就特别没耐心,容易发火,还喜欢拿班上发展最好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对自己的孩子往往会有过高的要求”,“生完孩子之后,回家后有很多事要做,没有那么多精力。幼儿园工作太累”。尽管上述现象并不是发生在每一位幼儿园女教师身上,但不少女教师存在这些问题的事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幼儿园女教师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
2.工作家庭促进
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不仅包括工作家庭冲突,还包括工作家庭促进。工作家庭促进(work-family facilitate)是一种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相容关系。Voydanoff把“工作家庭促进”定义为“工作和家庭之间一种和谐、相容的形式,参与家庭(工作)角色由于工作(家庭)角色的资源而变得更加容易”。Greenhaus Powell(2006)把“工作家庭促进”定义为担任一个角色的经历能提高担任另一个角色的质量。同工作家庭冲突一样,工作家庭促进也有两种形式,即工作对家庭的促进和家庭对工作的促进。Calson (2006)把工作对家庭的促进划分为发展促进、情感促进、心理资本促进三个方面,把家庭对工作的促进细分为发展促进、情感促进、效率促进三个方面。〔5〕笔者在研究中的确发现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与家庭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母亲角色的经历使得幼儿园女教师担任教师角色变得更加容易,在教育教学以及家园沟通方面都有很大促进。很多幼儿园女教师表示自己做了妈妈后比以前更爱幼儿,更理解幼儿,对幼儿的照顾更加细致,也更理解家长,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看问题,更会与家长沟通,家园工作比以前做得更好。由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与在幼儿园教育幼儿具有相通性,因此教育自己子女的经历也有助于幼儿园女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正如有的教师坦言,“随着我儿子年龄增长,我发现了我在教育幼儿时这个方法是对的,那个方法不对,我儿子成了试验品……如果我没有孩子,我的教育观念可能永远不会变,但是通过我在儿子身上的实践,我知道了我该怎么做。”
二、影响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因素
在借鉴职业心理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本研究对幼儿园女教师的访谈,笔者认为影响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幼儿园女教师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幼儿园的组织因素、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因素等。
个人因素主要指幼儿园女教师个人的个性特征、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个人角色定位、个人时间分配等。幼儿园女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与工作家庭关系的处理有很大关系。教师教学指导经验越丰富,越有可能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和行为,能够很好地应对工作需求,从而降低工作家庭冲突。个人角色定位也是影响工作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工作或家庭中的某一个角色越突出,工作家庭冲突越会得到强化。如果幼儿园女教师认为自己必须扮演好相夫教子的角色,而情况又不允许她这样做,她就会自责,缺乏满足感,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会影响工作,造成更大的工作家庭冲突。
家庭因素主要指幼儿园女教师的婚姻状况、家庭成员支持与否、家庭经济状况等。Lewis和Cooper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家里有小孩需要照顾以及有很多家务劳动需要完成存在高相关,家庭成员的支持则会缓解工作家庭冲突。〔6〕家人的支持和帮助能够降低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美满的婚姻、和睦的家庭能为幼儿园女教师提供强大的情感支持,成为幼儿园女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有助于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平衡。
幼儿园的组织因素主要包括幼儿园的规模、结构、氛围、文化以及组织对教师的支持度等,这些会直接影响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状态。幼儿园的文化和氛围代表着幼儿园的价值观,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幼儿园组织管理者对教师家庭生活的关心和支持能够缓解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对象的特点等。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高压力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琐,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从而影响工作家庭关系。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对象比较特殊,幼儿的活泼可爱会让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作家庭冲突。
社会因素主要指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状况。特定时期的工作家庭关系受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状况的影响,幼儿园女教师个人的工作压力(如文案工作、教科研、职称评定的压力)、生活压力(如买房、养育子女的经济压力)以及作为女性在处理工作与家庭关系时所承受的文化压力在不同社会时期会有所不同。
三、改善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建议
幼儿园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不仅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还会影响教师的家庭稳定,最终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采取一定措施积极构建幼儿园女教师工作家庭关系的平衡具有积极意义。
幼儿园管理者可以积极了解幼儿园女教师的家庭生活,制定人性化管理政策,针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教师采取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政策和培训项目,照顾有家庭负担的教师,缓解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要聘请专业人员为全体教职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用以缓解女教师的心理压力。聘请心理辅导人员为女教师服务,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帮助教师建立积极情感,形成良好心态,避免教师将工作中的消极情绪带回家庭,以至于影响家庭和睦。幼儿园管理者重视女教师的工作家庭关系,有助于女教师构建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关系。
正确的个人角色定位有助于幼儿园女教师构建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平衡,过于偏重其中一方则会带来较大的工作家庭冲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是幼儿园女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坚实后盾,幼儿园女教师可以多与家人沟通工作情况,争取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家庭负担重的女教师,如家中有年幼儿童或病弱老人需要照顾的,必要时可以通过家务劳动社会化来减轻自己的负担,平衡工作家庭关系。
工作家庭关系不仅影响幼儿园女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会影响其家庭生活。构建两者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家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GREENHAUS J,BEUTELL N.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 1985 ,(10):76-88.
〔2〕宫火良,张慧英.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1).
〔3〕张伶,张大伟. 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国际进展与展望〔J〕.南开经济评论,2006,(4)
〔4〕吴贵明.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友谊幼儿园定西743000
【摘要】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社会的逐步形成,社会群体的贫富差距较之以往不断扩大,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幼儿的教育也不例外。为此,加强教师素质,培养幼儿以健康心理对待贫富差距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素质健康心理贫富差距
How to make infants and children reali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other people as well as the societ
【Abstract】
One can not exsist separating from others and the society.Tt is essentially important in kids’ education to make infants and children to deal with their relationships between others as well as the society greatly well.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cognition and psychology,Organizing all kinds of activeties on purpose will play a greatly excellent role in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Infants and children;Oneself and other people; Oneself and the society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商业意识深入人心,家庭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再加上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幼儿成长中的紧张因素,这直接导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之以前明显增多。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发脾气,哭闹。二、缺乏与人交往与处理人事事件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
1.幼儿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家庭贫富环境的影响,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障碍及不适应行为。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幼儿教育中的深入影响,无论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越来越关注幼儿的这些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渐渐产生一种共识:在未来的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因此,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以健康心理对待贫富差距,维护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是我国幼儿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必要的紧迫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解决这一问题。
1.1建立幼儿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和幼儿一起做好承受挫败的心理准备,包容幼儿面对挫败时的一切情绪反应,鼓励孩子遇到挫折时“吐苦水”,及时赞美激励幼儿。时刻让幼儿有一种自信感。
1.2爱的建立。父母切忌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成全幼儿的学习,多关心幼儿的生活成长和心情,而不只是他们的学业。
1.3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遇到小事不慌不忙,冷静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1.4培养幼儿求助他人的能力,建立幼儿的集体意识。建立幼儿的紧急联络人,教会幼儿在出现困扰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求助。
1.5培养幼儿关爱自己的能力。要学会宣泄不良情绪,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心情,打开心扉,主动交朋友。
1.6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能力,建立幼儿的他人联系意识。多对他人微笑,出门前准备一些小礼物送给老师和同学,帮助小伙伴解决一些小问题。
2.要做到以上几点,就需要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一些要求,从而更好地区教育幼儿。
2.1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互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它对孩子的心理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目前家长普遍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我们利用家长学校阵地,通过家访、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如对家长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开展亲子活动,开展家庭心理咨询,进行周日串门活动,对问题家庭进行家庭治疗,开展“社会模拟活动”等。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孩子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
2.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正确的心理意识。
要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理论,对教师的心理培训可以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等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训与学习,教师的教育观念会发生较大变化,减少许多因苛求幼儿引起的教师心理上的焦虑,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还要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
2.3针对幼儿个体,设立专门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是对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编制成档,并作为教育依据的参考材料。它的优点是客观真实,并能连续关注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可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2.4促使幼儿形成健康人格。
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
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人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使之成为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要求教师从幼儿人园的那一刻起即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心理气氛。与孩子的交往中保持温暖、亲切、关爱的态度,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亲近感,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其次,注重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幼儿的接触中,通过积极的鼓励性的语言,以及对幼儿的注视、微笑、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体验到一种被接纳、被欣赏的良好感觉。
2.5合理设置环境,创设良好心理氛围。
幼儿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环境对影响幼儿心理十分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在幼儿园的景点设计、环境布置上,要以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幼儿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如在教室内色彩上选取柔和的粉色,能降低孩子的兴奋度,使其能专心的参与活动。对儿童活动室内选取较为热烈的对比色,并采用大量的全开放式布置,舒适的活动空间便于幼儿的交往。同时在班上专门设立“心情角”,让幼儿学会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让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波动。我们知道幼儿的表达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们不能象成人那样主动地倾诉、控制和渲泄各种情绪,因而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就很难保持平衡和稳定。而教师很难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心理角”就弥补了这一缺陷。
2.6开展童话教育,耳濡目染,春风化雨。
童话满足了儿童富于幻想的心理。童话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其丰富多彩的幻想,而幻想也就成了童话的灵魂。童话的幻想打破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引导人们从平常状态中超越出来,在理想世界里畅游。童话世界也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乐园。由于洋溢着浓郁的谐趣和欢愉之美的童话,把儿童很难用语言表述自己所感受与体验到的心理渴求、心理压力与心理无助以外化的形式投射出来,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呈现出来,因此童话更多地关注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更容易给儿童的心理成长以充分的滋养。如果儿童经常阅读童话,他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快乐、自由,在幻想和游戏中快乐地成长,这自然会唤醒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培育儿童找到生活意义的能力和赋予生活更多意义的能力。
贫富差距在幼儿心理上留下的阴影需要我们大家去解决,幼儿教师无疑承担了最为重要的责任。这也就对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遵照以上的观点,相信我们会在幼儿教育领域跨出崭新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心理辅导技术》 必修课程学习资源.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表现
[2]李维主编.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一、 从教师自身做起营造一种温暖的气氛
首先幼儿教师应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例如:教师性格古怪,脾气暴躁,性情多变,固执偏激等,都可能造成幼儿心理上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第二,对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对幼儿人格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教师要无条件地爱孩子,不论美或丑,无论聪明或愚钝,充分接纳、尊重幼儿。
二、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开始,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幼儿,对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教师应该适时的指导。对爱发脾气、稍有不顺心就哭闹的幼儿应及时引导、帮助并与家长沟通找出更好的更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办法教育幼儿。
三、改善心理教育环境,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为幼儿心理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环境。
可以说,由于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成长,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智力潜能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先天聪慧,口齿伶俐,有的幼儿活泼开朗,爱好广泛,有的幼儿则孤僻保守,不善言谈,教师应细心观察记录,了解幼儿,用心接纳每一个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爱,关心和呵护,作为教师也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活动当中,以严谨、细腻、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并要预防幼儿抵触情绪的产生。
2、给幼儿以尊重和必要的自由空间,为幼儿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身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幼儿,幼儿能否身心愉悦的投入教育活动中去,关键在于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严格的限制、过分的责骂都会严重挫伤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幼儿丧失自信心,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及必要的自由空间可以很好的维持师生关系,让幼儿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心理发展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更好的成长服务的,应该使每个幼儿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理解,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的喜悦,给幼儿一个自尊、自信的环境,幼儿才能无忧无虑的快乐成长。
四、以科研促改革,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
我园自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题以来,坚持学一点,用一点,做一点,总结一点,不仅在幼儿心理健康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思路拓宽在宏观领域,在管理方式、教师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完善,逐步走出了一条切合本园特色的科研改革之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小结为:
1、成立课题组,酝酿课题。制订目标,目标是实施的纲领,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人制定子课题目标,并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学习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心理问题行为为矫治措施。学习了《让幼儿心理保教走进每个园所、家庭》、《领会[纲要]精神,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等有关文章。其中重点学习《纲要》、《指南》等文章,转变教育理念。向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技能。比如,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等问题,教师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如何疏导幼儿心理上的问题,在心理教育过程中,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相互结合,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自我心理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更好的实施教育工作,奠定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组织教师设计“心理健康活动”方案,并汇编成“心理健康活动教案集”,探索采用心理辅导方式纠正幼儿不健康心理,并促进幼儿更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携手,共育幼儿
家园共育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由于幼儿每天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生活场所中,因此,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受到的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培养就得不到衔接,就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幼儿就会出现“两面性”的倾向。这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另外有些家长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一味地欣赏鼓励孩子,造成幼儿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老师纠正幼儿不良习惯的严格要求也当成不尊重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1、向家长宣传“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客服溺爱孩子的心理。
2、真诚的向家长提供有关家教方面的书刊。
【关 键 词】 科学管理;幼儿园;精细化
幼儿园是小朋友们学习生活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孩子们在这里健康成长、愉快生活、快乐学习,是孩子们进入学校,迈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第一站,更是每个老师和幼儿家长的殷切希望所在。幼儿阶段对幼儿今后的学习习惯、身心健康发展等至关重要。作为一名有事业心及责任感的幼教管理者及教学老师,必须要从努力抓好幼儿的安全、德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入手,不断创新思维,强化管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建构一个安全、愉悦、健康的学习生活成长环境,为幼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关注学校环境的安全与和谐,把安全管理放第一位,要牢固树立安全事故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积极思考、科学借鉴、积思广益、创新发展、时不我待,为打造平安、和谐、有序的校园秩序而努力,把对幼儿园幼儿的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抓安全工作,促平安建设
(一)创设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
关于校园安全,幼教管理者及教学老师们要在认真领会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学习借鉴他校好的管理模式及办法,综合以人为本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增加经费投入、改进管理方式,多种渠道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教给幼儿多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学校和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幼儿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上,都要尽可能增加投入,切实把幼儿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其次,要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互动,做到幼儿每天由家长接送,接送幼儿时老师必须和家长见面,增加幼儿安全系数。再次,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引导幼儿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深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在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二)注重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衔接,多途径教会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片或影视等教育资源,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观看电视,了解生活安全信息,并引导幼儿讲述图片或电视中看到的安全事故,并要求他们学会简单的自救措施。如让孩子们平时就知道119、110、120等特殊电话号码的使用及用途,家里窗户不可攀爬,进屋顺手关门,有陌生人敲门不得随意给其开门,小刀容易划手,生水不宜直接饮用,过期变质食物不可食用,脏手拿东西吃容易生病,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等生活安全常识,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增强其安全意识,普及并抓好安全教育。
二、抓学习风气,促学习兴趣提高
(一)通过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来加强管理
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办园水平,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风、班风,就必须制定班级公约,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选出能干的幼儿尤其必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主题布置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要提高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氛围,鼓励幼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使每名幼儿都有班级荣誉感,激活其协助老师管理好班级的小主人翁意识。
(二)通过培养“娃娃头”来加强管理
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提供显示幼儿才华的机会,最好的办法是从每个班级入手培养各班级的“娃娃头”。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是协助老师管好整个班级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平时应多观察幼儿情况,并从幼儿中精心选拔出能干的幼儿,同时,鼓励他们大胆配合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授权他们工作职责,教会他们工作方法,严格要求其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在各方面给全班小朋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幼儿良好的学习常规、生活常规、行为常规,营造良好的学风和班风,随时调控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思想行为。教师要加强家园的沟通与合作,与家长达成共识,对幼儿保持统一的要求,按时与他们交换了解幼儿在园内外的表现,通过学校这一平台教育好幼儿,给幼儿搭建一个充满希望的舞台。
三、抓规范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一)严格考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打造一支素质良好、业务过硬、学历达标、骨干充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规范管理是必须要实现的。要设立有效的管理目标,通过管理实现教育教学的良心互动及发展,让教师真正融入到为幼儿发展贡献力量的快车道上来。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将日常工作流程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合理化。构建目标管理体系,使每个教师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及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及要求;对管理与工作能力进行详细评估,对影响教师绩效的主要障碍和改进方向进行有的放矢的研究与改进,做到责任明确、检查有据、考核有结果,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用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爱岗敬业意识
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增强内部凝聚力,必须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切实关心教师工作、生活、家庭,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同时,通过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真正激活内部的管理机制,让教师自觉保持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明确自己下一步努力奋斗和攀登的方向。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形成公平、公开、良性的竞争氛围,使教师队伍永远充满生机活力,从而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帕特丽夏・F・荷尔瑞恩. 幼儿园管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勤学考试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仅供参考!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一
为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结合我镇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们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以少先队组织为主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是我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领导小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依托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采取游戏、活动、体验、实践等多种方法,以及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面向全体留守儿童,普及学会学习、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识;以预防为主,帮忙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建立必要时求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自我完善和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康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本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构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关工委、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四、工作原则
1、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体留守儿童开展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
2、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留守儿童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经过队日活动及开设活动课、实践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趣味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辅导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开展系统性教育活动。
4、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少先队组织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理念和优势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整合起来,开展工作。要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与学校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少先队其它工作,与校内外、课堂内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动相互补充,共同完善,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五、工作资料
(一)总资料: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留守儿童心理成长任务、特点、规律及问题,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帮忙他们构成正确的观念;体验心理健康常识——帮忙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学习、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态与思维方法,并养成良好习惯;注重心理保健——帮忙他们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培养对自身心理健康成长的关注与求助意识。
(二)分阶段资料:按照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成长规律及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留守儿童:适应新环境;养成学习好习惯;初步培养生活自理本事;热爱团体,乐于与教师、同学交往。
——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留守儿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自理本事,关爱家人;树立同学间合作意识,锻炼抗挫本事;初步了解情绪调节方法。学会沟通,与教师、同学、家长和睦相处;了解自我本事、特点,初步学会接纳自我、他人。
(三)进取开通学生、家长、教师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同时要尽可能地吸纳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营造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六、方式及途经
1、按照“体验教育”的理念,把不一样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资料经过情景设计、主角扮演、问题辩析、游戏辅导、娱乐活动等方式传递给留守儿童,帮忙他们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
2、开设专家心理知识讲座、心理热线辅导,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忙他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训练,采用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进学校与专业基地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一样年级留守儿童的本事及特点开展心理项目素质拓展。
4、在全校范围开设心理健康咨询室,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七、组织实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学校进取支持少先队组织开展工作,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2、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的评估力度,确定评估指标。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有领导分管落实,有年度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开展工作,有专门的时间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报告。
3、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少先队辅导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培训须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加以认定。少先队辅导员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应保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并计算相应的工作量,给予相应报酬。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为了树立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励留守儿童不畏困难,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我校将把帮扶活动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关心帮助留守儿童,架设起爱的桥梁。
二、情况分析
水湖镇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很多青壮年劳力举村外出,留下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隔代抚养现象十分突出;监护人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
老人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作要求,导致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各学科基础薄弱,在摸底考试中成绩很差。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特制定教师帮扶计划,并引导进行一对一互助。
三、具体措施
1、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校德育组成员和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
2、任课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
3、在班级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班级同学成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游戏,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小伙伴的关怀与温暖。组成帮扶小组。
4、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定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5、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幼儿园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在我校健康快乐的成长,使留守儿童家长放心,为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①学校成立由校长、主任和班主任组成的“54321关爱留守儿童行动”领导小组。(见另一表格)
②分工负责,确保措施落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方案实施
①制定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各班主任,领导成员人手一份,确保按方案逐步实施。
②定期召开会议,每月讨论一次有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③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在《班队工作手册》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关爱行动的记录。
④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绩效与班主任考核挂钩,在关爱行动中做出优秀成绩的,年终给予优秀班主任的优先评选。
⑤年底各班都要认真总结经验,写一份关爱行动的小结。
3、加强关爱行动的计划性,使关爱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①明确关爱对象:父母双方在外连续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村儿童。
②明确工作内容:实施“54321”关爱行动:五即要做到“五个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清楚。四即“四个优先”:安全上优先教育和监护,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生活上有限关心和照顾,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三即“三沟通”与留守儿童本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与在家照看儿童的第二监护人保持沟通。二即双管理:实行班主任与第二监护人协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对一”的帮扶机制。努力营造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优越环境,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决后顾之忧。
③明确关爱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班级为关爱载体,以同学、教师、党员为关爱的主体,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强缺失,提高道德修养和文化成为主要内容。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开展帮扶活动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手牵手”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开学的时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儿童”的帮扶计划,平时作好记录、期末写好总结,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他们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亲情交流。
5、建立谈心制度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积极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摘 要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尊重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大部分幼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本文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 成因 对策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幼儿教育的实施者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工资待遇较低,社会尊重程度不够等因素,使幼儿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梁慧鹃、冯晓霞两位专家曾对北京市五十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已经很明显。在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基本无倦怠的教师占37.6%,有比较明显倦怠倾向的占59.5%,有2.9%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的倾向。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严重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比例比较低,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有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因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大致如下:
(一)社会的尊重程度、认可度不够,失去工作热情
在社会职场中,幼儿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一直不高,教师的受尊敬程度和社会认可度远远不够。幼儿教育工作者虽然拥有专业的实力,但却经常是职场中的配角。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低,家长、社会都没有把她们当成专业人员来给予她们相应的尊重。在许多人的眼中幼儿教师只是“孩子王”,能把孩子看好就不错了,并没有看重幼儿教师在成长中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没有认识到幼儿教师也是一种专业人员,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因此,一方面,幼儿教师为自身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却仍然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幼儿教师的劳动强度与劳动报酬相差悬殊,造成幼儿教师付出与汇报不成比例,久而久之,导致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热情,没有职业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
(二)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工作压力大
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迅猛发展,幼儿教师在现实工作中承受诸多的压力。幼儿教师的工作既要符合幼儿发展的需求又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样幼儿教师既要开展特色园的创建,又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幼儿教师还要迎接同行业之间的挑战,应对来自教育管理机构的各种检查和评估,以及家长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身心俱疲,对职业产生倦怠。
(三)工作圈子狭小,重复性强
在幼儿园中从园长到教师几乎全是女性,在这样的一个工作环境使幼儿教师的交往范围小。从周一到周五都是在重复许多相同的工作,教师容易厌烦,觉得今天就是在重复昨天,尤其是工作时间久的人感受更深。幼儿教师就是生活在家和幼儿园的两点一线中,重复性的工作多导致幼儿教师从心理上产生职业倦怠。
(四)职业兴趣不浓,职业需求不强
幼儿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内容相同的工作,时间久了她们对自己的工作就失去了兴趣,对工作感到厌烦,甚至逃避。幼儿教师的教育成果及教育效益的周期性较长,导致许多幼儿教师自己常常觉得精神疲惫,事业失望,生活乏味,甚至想放弃这项工作。同时现在一些师范院校的许多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个专业,只是迫于工作的压力和谋生的需要才不得不进入幼儿园担当起幼儿教师的角色。这样即使做了幼儿教师这一行,心理上还是抵触,他们机械地重复着幼儿园每一天生活,最终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是不能忽视的事实。对于幼儿教师自身,将导致生理、心理的极度疲劳,从而诱发其他的心理问题;对于幼儿而言,容易使教师冷漠敷衍对待幼儿,从而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幼儿园将导致工作效益下降,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以及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和幼儿教师大量流失等不良后果。所以我们积极尝试找到对策来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为幼儿教师寻找一个快乐的精神家园。
(一)努力优化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
1.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价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往往决定着教师能否晋级、能否提高工资待遇等切实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幼儿教师之间“争宠”的局面,激化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导致职业倦怠。
幼儿园应当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评价管理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传统的管理者的“一家之言”。如幼儿、家长、管理者,其他教师以及教师自身都可作为评价的主体,把评价过程变成一种共同参与的过程。这样即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能增强教师参与幼儿园管理的责任感。其次,改变评价手段,把传统的目标评价模式改为过程评价模式,注重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把教学评价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让教师把评价的视点转移到教育行为中来,以科学的态度自我反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降低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又能培养幼儿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的工作态度,减少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2.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团体。
在幼儿园中,应当有意识培养幼儿教师之间的团队精神。首先,平等对待每位幼儿教师,注重为每个幼儿教师提供成功的可能,让他们的才能都能得到展示,这是创造和谐团体的基础。其次,组织互动式的学习讨论,让教师对同样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分享教学经验。这样不仅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增加教师之间的情感,改善同事关系。
3.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心理成长。
首先,关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要的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专业发展机会对幼儿教师影响最大,专业发展机会越多,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专业发展的机会越少,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在园内创设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还要为教师的再学习创造条件,努力增加教师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缓解职业倦怠。其次,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成长。根据许多职业倦怠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心理能力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管理者要积极关注幼儿教师个体的心理健康。通过专题讨论,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教师提高心理素质。最后,关注个体生活。幼儿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他们有积极向上的一面,同时也具有脆弱的一面,适时适当地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或定期请专家进行心理辅导,能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缓解职业倦怠,体现管理的人性化。
4.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
幼儿教师的压力来源是社会和组织。这也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因素,其中包括教育改革对教师不断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各种评价体系对教师个人的劳动成果和职称评定以及做“专家型教师”的要求。幼儿教师在工作时间内必须小心呵护每个孩子,实施科学保教,工作之外,教师还要参加各种科研进修培训,制作各种玩教具等。基于这种情况,幼儿园应做到是因人而异,分层管理,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和自主支配业余时间。
(二)加强自身的修养,排除职业倦怠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学不仅是“成人之学”更应该是“为己之学”,乐在其中。对于幼儿教师个人来说,工作应当是能够表现个人价值和才能,获得自我满足的途径。首先,加强幼儿教师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为什么当幼儿教师”这个简单而重要的命题,才不会把幼儿教师的职业当成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当成事业来认真对待。其次,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这既是幼儿教师的崇高职责和使命,又是幼儿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幼儿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包括:热爱教育,乐于奉献,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以身立教,德识统一等等”所以幼儿教师自己要树立积极的职业道德感,自觉排除消极的职业倦怠。
(三)呼吁立法,提高社会地位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站在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和建设平安**的高度,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健全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依法整治,重在治本;常抓不懈,防止反弹;严格准入,从严监管;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二、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
安全工作制度和责任的落实,措施的到位,应急预案的建立,以及预防交通、溺水、火灾、拥挤踩踏和食物中毒、传染病等事故。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社会所关注。搞好学校安全工作,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创造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接受良好教育的客观需要。各校要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教育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六条措施》和《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及有关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搞好学校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强化责任,加强管理,建立责任体系
1.责任制。根据省政府43号决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校校长是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负总责,校长要亲自抓学校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定期、经常负责地开展学校安全检查,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整改,落实到人,限时到位。对安全工作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2.报告制。凡学校发生重大突出事件、师生伤亡事故,必须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办公室和有关科室,并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事件处理结束后一周内将事件经过及处理结果书面报告市教育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幼儿园在实行重大事故及时上报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年度报告制度。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包括:师生非正常伤亡事故、在校园内发生伤害事故、学生出走事件、校舍及设施危及师生安全的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学校停课或重大经济损失事件、火灾事故、重大盗窃事件、师生违法犯罪情况及严重影响学校安全的其它事件。
3.责任追究制。按照国务院302号令的第十条规定,对存在失职、渎职行为,或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学校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记过、降级,直至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罪或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的事故,实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教育不放过”。
4.述职制。开展校长学校安全工作专项述职制度,采取由正职校长(或主持工作的副校长)签字的书面报告方式,在每学期结束前,就“如何开展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向当地教育局书面报告,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学校领导班子安全工作职责分工和主要领导召集研究安全工作、参与安全督促检查活动情况。
(2)学校安全工作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情况。
(3)学校加强校园安全法则和制度建设情况。
(4)学校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情况。
(5)各类安全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6)学期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各项安全工作
1.认真清理整顿不合格办学机构。各区县教育局要严格按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责任,要实行教育行政部门的归口管理,不允许其他部门违规审批幼儿园。要对现有的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资质进行一次普查,对违规设立的各类非法办学机构要一律限期整改,经教育行政部门验收达到办学条件和标准后再履行合法办学手续;逾期仍不合格的坚决予以关闭或取缔,并妥善安置中小学生、少年儿童到其他中小学、幼儿园就读。
2.各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利用板报、广播、讲座、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我防范的能力。
3.要根据环境、季节和社会活动状况,有规律地进行防火、防事故、防侵害、防骗、防中毒、防病等方面的宣传和安全演练,并经常化、系统化、制度化。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定火灾逃生、突然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各校要明确饮食卫生责任人,层层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对食堂、小店饮食卫生管理的规定,以及食品采购、保管、烹饪、消毒管理制度和从业人员卫生健康规定,禁止闲杂人员出入食堂,严格饮用水源、开水炉管理,严防食品中毒事件和投毒案件。
5.加强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各校要深入贯彻《消防法》,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提高学校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要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整改事故隐患。消防安全疏散通道不畅、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灭火器配备不到位、用火用电管理不善、该拆除的没有拆除、该安装推门的没有安装等情况必须立即加以改正,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要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列出整改计划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备案;对未经消防审核、未经消防验收擅自投入使用的、不符合消防安全条件的,该补办有关消防手续的必须补办,该停止使用的立即停止使用。要严格执行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坚决防止学生宿舍火灾事故。
6.加强对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和集体乘车的安全管理
(1)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包括春游、秋游、夏令营、外出竞赛、看电影等,应坚持安全、就地、徒步的原则,并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充分考虑活动场所、线路、交通工具、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活动必须由学校负责人带队,要安排专门的安全保卫力量,制定防事故预案,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2)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活动,其它各类社会庆祝活动原则上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个别确需在校学生参加的,需有政府文件规定或批示,并报当地教育局批准,且需严格控制人数,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学生安全。
(3)组织学生活动或接送学生上、放学,凡要集体动用交通工具的,组织者必须与承运单位、交警部门共同落实交通安全措施,签订安全协议。要加强对驾驶员证照、车辆的检查,严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严禁无证人员驾车,严禁驾驶员酒后驾车和疲劳驾车,严禁超载。
(4)凡用车辆集体接送学生上、放学的,学校应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对使用的车辆安全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不符合承运条件的车辆,无论是学校承租的,还是由学生家长联合承租的,都必须立即会同当地车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学校要安排值日教师随车护送、清点人数。
(5)学校应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要组织人员对上学往返的路段进行实地考察,建议有关方面在危险路段设立标志,加强警示。
7.加强校园秩序管理
(1)非本校人员应当向门卫登记后方可进入学校。门卫要阻止寻衅闹事、身份不明、无正当事由、收购废旧物品、推销商品等人员进入校内。本校人员凭证进入学校,学生在活动时间内外出、寄宿生外出须办理请假、登记手续。幼儿园要建立幼儿接、送制度,由固定熟悉的人员按时接送。教师不得将幼儿交给陌生人。
(2)自行车、摩托车进出校门一律推行,机动车、三轮车未经允许不准进入学校或穿行学校,经允许进入学校的车辆要按规定线路行驶并按规定地点停放。
(3)学校要把学生宿舍作为安全保卫重点部位。明确专门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健全宿舍值班、会客、携物、保卫等制度,重点做好防火、防盗、防打架斗殴、防歹徒袭击和流氓侵扰事件。要切实加强女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学校要明确规定女生宿舍未经许可男性不得入内。未经学校批准,学生宿舍不得留宿校外人员。有寄宿生的学校,必须落实夜间值班、巡查制度,坚持对寄宿学生实行晚点名和定时查铺。同时,要制定应付紧急情况的方案,以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寄宿生能安全、迅速撤离。
(4)学校要重视对楼道、楼梯等专项检查,要保证楼道、楼梯间的照明,及时更换照明设施,要彻底清除通道和楼梯上的堆积物,消除障碍。要教育学生靠右走、不猛跑。学校要做到凡是有学生在校,就应该有教师管理,要制定并落实校长、行政干部、教师的带班、值日、值勤制度,要在学生常规活动的关键部位、重要环节,安排专人负责疏导、保护管理学生。
8.加强校舍及设施设备安全管理。校舍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松懈。学校应定期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校舍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供电线路、体育活动器材等逐项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经有资质单位鉴定后,可修理的要经设计、加固、修理后方可使用,D类危房必须立即封闭。将高档物品存放室、财会室、危险化学品存放,要加强安全防范,设立必要的防范设施,做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所用锅炉压力容器必须与学校的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要坚决取缔“土锅炉”,司炉工必须持证上岗,规范操作,不得超压运行。锅炉压力容器每年须请有关部门检查鉴定,及时更换有关易损坏部件。
9.做好汛期学校安全管理。进入雨季和汛期,各地各校要进一步加大校舍检查的力度,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学校和重点教室,要特别注意检查原B、C级危房和受雨水侵蚀新产生的危房隐患。经鉴定为D类危房的,要坚决封闭并拆除。地质情况复杂的地方,要密切关注,及时撤离,确保师生安全。
10.加强体育活动安全管理
(1)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加强教学组织,严格活动纪律,特别是进行铅球等投掷运动时,要严格管理,克服体育活动中嬉闹、涣散的现象。体育教学活动必须按规范做好准备活动,不得组织学生从事危险性游戏活动。
(2)学校严禁组织学生到非正式游泳场游泳,教育学生暑期不得到非正式游泳场游泳。组织学生到游泳池游泳必须严密组织,加强安全监护和救护,严防事故发生。
11.加强对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等危险品的管理。
(1)各校对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等危险品必须明确一个部门归口统一管理,并选派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熟悉相关业务知识的人员专门负责,按规定存放,并实行双人双锁制度。
(2)中小学原则上不得购买危险品,因实验所需必须购买的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使用时,必须有专人审批、限量发放。对其领、用、剩、废、耗的数量必须详细记录,用剩物品及时处理。严禁任何人私自将危险品带出保管室或实验室。
1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管理。要认真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止不健康的音像制品和书刊侵蚀毒害青少年。校长要主动与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联系,加强对学校周边的游戏机房、网吧及书刊市场的规范管理,无证或违法经营的要建议有关部门坚决取缔。杜绝将学校校园场地(含店面)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从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要通过加强校园治安巡查和校园周边治安联防,努力创建安全文明校园。
13.加强师生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对学生进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法律意识,严禁打架斗殴,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每年认真开展好“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通过逃生、救护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防护自救的实际技能。学校要定期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预防敲诈、绑架等不法侵害的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预防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性后果的麻痹和侥幸心理。同时,要帮助师生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使师生学会正确保护自己,懂得在遇到异常情况时,怎样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付,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学校还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心育管理,加大心育投入,办好心理热线,创造条件建立心理辅导室、心育教研组等机构和组织,配备专兼职的心理辅导员,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14.加强校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校长要指导校办企业建立和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要认真做好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点的排查工作,并及时落实监控、整改措施,保证企业生产活动安全无事故。
15.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要特别注意加强校园网络的监控和管理,进一步落实校园网信息安全责任和控制措施,密切注意网上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预警性信息,有效控制敏感信息,及时删除有害信息。加快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步伐,尽快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教育。
16.分级分批开展校长、园长安全管理培训。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培训计划,将安全管理纳入校长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教育或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分级分批对全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全面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培训的内容为有关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的法律法规、政策、常见事故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处置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