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住区规划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各地建立起很多功能完备、环境良好、经济适用、符合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居住小区投入使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在居住小区的规划方面极易被忽视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居住环境的规划问题,二是交通网络的规划问题。
一、居住环境问题
(一) 居住环境规划中暴露出的问题
1 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不合理,品质不高。比如,有些地段比较好、地价比较高的小区建筑密度过大;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人文性与地域性特征不突出等。
2 小区的生态环境比较单调。在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原生植被通常被铲除,植物物种与群落多样性遭到破坏。小区的园林绿化多数是草坪、灌木、少量树木的模式,植物种类单调,生态环境不平衡。
3 居住小区的人文环境混乱,服务环境欠缺,商业用房过多、过滥,而且商业服务设施的设置不能起到方便群众的作用,还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在一些居民小区的服务规划方面做不好,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小区在垃圾处理方面通常是将垃圾道设置在住宅楼梯平台处,所以垃圾经常臭气四散,对居住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一些小区建设对于居民的安全防范没有充分考虑,安全环境让人担忧。陌生人不需要身份验证就能够随意进入小区,使小区居民的财产安全,甚至人身安全都非常容易受到外来侵害。
(二) 居住环境问题的相应完善措施
居住小区的环境是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灵魂。因为居住小区的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直接相关,所以居住小区的环境规划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要实现小区居住环境的整合效益最优,必须吸取现代城市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完善居住功能,提高品位,增加情趣。在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中,要将环境的设计作为独立的阶段进行“精加工”。
1 在建筑密度的设计上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其疏密程度可以保证一楼光照时间作为参考标准。而且居住小区的规划应当重视人文环境,充分考虑当地的居民生活模式,使所设计的居住小区有机地融入其所在城市的大环境当中。如旧城改造项目中,新设计应当对古城风貌加以保护,保留其传统建筑的形式,并合理定位居住小区风格倾向,使小区既具备现代化功能需要,又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传统文化沉积。
2 小区规划要重视生态环境的维护。自然形态下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素,是小区居住条件良好的关键要素。在小区的规划中,应当对当地的地貌、地形特点给予充分考虑,在自然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人为加入适当的、能够表现地域特色的设计,比如种植当地特色植物,或者在景观的设计中加入当地象征性强的创意,突出小区的景观环境人文性与地域性特征。在尽量避免对建设基地原生的河流、树木、绿地破坏的同时,可以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规划设计出生态环境良好,构筑物同自然和谐一致,并且突出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区。
3 规划小区的服务环境,要从服务便利性与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两方面考虑。对于有必要保留的服务设施及服务网点,要着重解决其环境影响问题,寻求服务、居民便利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对于可有可无的服务设施及网点,则可以直接不将其列入居住小区的规划范围之内。关于居住小区的垃圾处理,可以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解决,比如可以在财力比较雄厚的居住小区建立真空垃圾管道处理系统,其优点体现在封闭性能好,污染低;财力有限的小区则可以推广固定垃圾压缩站。另外,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增加生活垃圾收集与清理的次数,都是居住小区保持环境卫生,净化居民生活环境的基本途径。
4 小区的安全保障合理规划措施
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对居民有效防范行为有充分的考虑,通过明确的划分空间领域、控制小区入口等措施提高小区安全防卫的能力。
(1)强化院落空间,使居民的视线可以触及住宅的入口,方便对陌生人的监视与观察,又要使居民间有相互了解和交往的机会。
(2)在小区入口处要设置明显的标志,声明小区的归属性和领域性。有些小区的防范措施非常到位,居民在进入小区的时候需要刷卡,这样对于小区安全是很有效的防范措施。
(3)要注重合理组织居住小区的交通网络,在小区的主干道规划设计上最好做到“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增加安全系数,避免造成交通环境的交杂混乱。小区道路应该多做曲形设计,使车辆的穿行速度受限,达到降低噪声与保证小区交通安全的目的。另外,在规划中要尽量减少组团出入口的数量,防止外来行人随意穿行,起到安全防卫作用。
二、居住小区内道路交通网络规划问题
(一) 小区内交通暴露出的小区规划问题
过去,为了城市开发,打通车道,将人行道拓宽,变成可通机动车的道路,城市交通被引入居住小区内部。这种做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的交通压力,但是对于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与居民出行安全却造成了很大危害。如今,虽然居住小区的交通设计有了一定的自由,按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要求,小区内部道路应该通而不畅,避免城市交通进入居住小区内部,但是交通组织的设计仍然是困扰小区规划的一个问题,如何在保证小区交通安全的同时合理规划人、车道路,合理规划小区交通网络,是历来居住小区规划的关键所在。
(二) 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规划
路网如何设计,很大程度上与居住生活质量相关联。通常的观点认为,居住小区的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人、车分流。但是,每个居住小区的区位环境、规模条件都各有不同,按照一种模式规划设计居住小区的交通网络显然不符合实际。所以,居住小区的交通网络设计应当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实行人、车分流的小区,要做到人、车方便,道路设置要有合理性,既方便车辆行走、停靠,也方便居民安全出行;而实行人、车合流的小区也可以经过合理设计,实现居住小区的交通流畅、安全。因为居住小区的机动车辆是严格限速的,所以人、车合流的交通网络设计如果合理,是可以保证其安全性的。但是人、车合流的小区一定要做到人、车分道,在小区的交通设计规划中,应该留足人行道,在竖向设计中最好人行道与车行道有一定高差,充分保证人行安全。另外,在空间上人行道和车行道要做适当的分隔,比如绿化分离等。总之,在居住小区的交通设计中,要保证路网结构合理,密度适当。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于居住小区的软、硬件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建设符合城市环境的需要、功能全面的居住小区,就要求设计者在小区的规划设计方面苦下功夫,在遵循原则的前提下勇于创新,设计出与周围的环境、城市的风格相吻合的居住小区。由于居住小区的建设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设计者的努力,还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为人们提供安静优雅、功能全面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一、住宅小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1 商业环境混乱
小区内商业用房过多过滥,住宅区内饭馆、家庭旅馆、家庭美容院、家庭英语辅导班、婚姻介绍所、牙科诊所等纷繁复杂的商业内容在小区随处可见,环保、城建、工商、社区多头管理,却无从根本治理其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2 生态环境单调
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多。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及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由于小区园林绿化大多是草坪加灌木及少量的树木的模式,原有植被在重新绿化时一般全部被铲除,使得植物物种和群落的多样性被破坏,植物种类单调,易引发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和植物病虫害的爆发。
1.3 街路改造引发的噪声污染严重
城市开发时打通道路,或将不通车的人行小道拓宽,变成随时可通机动车的小区道路,使城市交通被大量引入住宅小区内部。这种做法虽然从一定程度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改善现有主次道路的交通拥堵状况。方便了有车族,但却影响了许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噪声和汽车尾气等影响了他们的睡眠质量和空气质量,夏季开窗多更为突出。因为道路的宽度一般都不大,多数就十几米宽,旁边几乎没绿化隔离带,只有很窄的人行路。如不限时间通车,则两边居民所受机动车影响相对城市主干道更大更直接。按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求,内部道路应该是通而不畅的,为的就是避免将小区外的交通引入内部,影响居民安全和产生噪声。
1.4 对老年人住宅及配套设施考虑不多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养老成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但现在开发商对老人专用小户型住宅,和子女邻近居住或共同居住的户型及配套设施问题考虑较少。
1.5 健身和儿童活动设施较少
因为缺乏规划和经济上的原因,许多旧居住区根本没有健身器械和儿童活动设施。儿童的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在小区内部道路和水泥场地上玩耍,不利于安全和看管。
1.6 住宅小区建设突破了环境承载力且科技含量较低
小区内固体、液体及气体垃圾的处理消极被动;雨水收集利用、生活用水的二次利用率很低;太阳能技术利用不多,智能化小区就更少。
1.7 小区空间环境品质不高
有些地段好的小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部分中心绿地面积虽够,但儿童活动设施缺乏,功能性、亲和性差,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缺乏人文性和地域性特征。
二、城市对住宅小区的要求
作为宜居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居民住宅,适宜人居住的环境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好的物质环境;二是好的人际环境;三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一个宜居城市要以人为本、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既要满足人们居住、出行、上下班、购物、安全、舒适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审美和陶冶性情的需要。
2.1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既要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更要满足未来环境、生态和节能发展的需要。
2.2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起为所有居民提供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交流文化及满足其精神需要的居住环境。
2.3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即具有先进技术经济指标及信息化的经济结构和保值、增值的经济能力。
三、改善住宅小区规划建设对策
3.1 重视住宅小区环境质量
住宅小区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灵魂,已经越来越受关注。环境,决不单指绿化景观,环境的概念几乎涵盖了存在于人类周围的一切。采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尽可能完善各项居住功能,增加情趣,提高品味,通过对住宅小区的“精加工”,克服各种“先天不足”的毛病。住宅小区规划建设中,应当将环境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设计阶段来进行。通过对住宅小区空间轮廓、群体组织、建筑色彩、立面造型、绿化配置、小品设置、屋顶、地面的辅砌效果等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实现整合环境最优。
相对独立阶段的环境设计应与修建性详细规划同步进行,应建立在对居住形态的深入调研,对居住行为充分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一些住宅小区只注重植草坪、不注重栽树或很少种乔、灌木的做法也在改进中。取而代之的是方便实用、贴近居民的宅旁路边可以进入的小花园和各种便于人们交往的休憩场所,住宅小区绿化追求密实度,讲究乔、灌、草、植物的合理配置和氧气的释放量。中国风格、地方特色、尺度适当、空间宜人的规划设计已越来越受到推崇。这是住宅小区规划建设进步的表现,其环境整合效益定会越来越好。
3.2 适度建设配套公共设施
现在住宅小区公共设施有越建越大之势,似乎成了住宅小区档次、水平的象征。公共设施建得大,设施较多,功能较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弥补城市功能不足的作用。但从长计议,公共设施大了,要获得经济效益,要维持正常运营,就必然要招揽区外人员加盟。然而,这对住宅小区环境是一种干扰,住宅小区居民的家园感、领域感受到影响。倘若无外来加盟者或数量偏少,则正常运营难以保证。
3.3 创建绿色生态小区
(1)住宅系统
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为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同,在建筑安全生命周期(材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和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在住宅建设中要积极运用环保的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和新型建筑材料,采取屋顶绿化、窗户遮阳等新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小区。
(2)绿化系统
改变以草坪为主的简单的图案化绿化模式,尤其在北方缺水大城市中,应多植树木,减少绿化用水量。并且多树种搭配,养护更容易,遮阳挡风沙效果比草坪好。再辅以灌木、花卉等绿化植被,形成有良好使用效果的绿化景观系统。
(3)能源系统和水环境系统
合理利用太阳能、小型风力发电、地源热泵等。合理规划组织小区的日照、通风、绿化遮阳,改善小区环境的微循环。加大中水回收系统、雨水利用系统的推广。
3.4 倡导小区智能化建设
能建筑已经在我国各地蓬勃发展并渐成主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也将“智能化”引入了住宅小区和家庭建设中。住宅小区智能化势在必行,目前小区的智能化主要是指以小区管理中心为总指挥部进行的三表的集抄,三防(防水、防盗、防煤气泄漏)网络的建立,楼宇的可视对讲及IC卡门锁,小区宽带网的建设,综合信息的服务以及小区的大屏幕电子广告等。
4 结束语
总之,城市的再开发在许多地方正紧急的开展着,改造后的城市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对小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探讨如何提高小区的空间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以及有利于自然能源的开发和节能,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内部环境到重视整个空间环境上。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宜居区;规划设计;问题探讨
1.现代宜居区规划现状
1.1.宜居区规划背景
继我国实现居民生活的小康水平,基本结束住房紧缺的时代后。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住房的需求上,人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住房面积的宽敞”、“交通的便利”、“基本服务设施的完备”等需求层次上,诉求着更为宜居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上,人们对居居住区规划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相继提出“安居”、“康居”、“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住宅作为耐用消费品,关系到人民的身心愉悦与健康,,直接反映居住的环境质量影响到社会的秩序和安定。所以提高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水平,搞好城市住宅区的综合开发,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2我国宜居区建设存在问题
建国以来,我们建立了大量的住宅和城市居住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按照市场化运作机制创建起来的住宅小区,特别是商品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对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过去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往往侧重于居住区物质环境的安排,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显得不够。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导致居住区规划建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严重制约了居住区的良性建设与健康发展。
2.现代宜居区规划设计浅谈
2.1发展和努力方向
2.1.1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适应住宅商品化的市场机制。在较少增加住宅投资,较少占用土地资源,较少扩大每套住宅数量标准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搞好住宅单元布局和居住区布局,最大限度地完善住宅和居住区的功能,只有处理好节地与环境,面积与功能,标准与质量,才能真正体现价值规律的作用。
2.1.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灵活性。在不同规模的城市和不同地段,由于条件不同,不能照搬和套用,要因地制宜,灵活使用。
2.1.3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的灵活性。人们的生活不断丰富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场繁荣。生活服务设施的安排要考虑国有、集体、个人多种经济成分的不同要求,项目布置和用地规划要让居民和经营者有更多的选择,从城市宏观角度统筹安排,不机械地搞分级配置。
2.1.4交通布置的灵活与实用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行车还会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充分注意到私人小汽车和个体出租车的出现和增长对居住区的影响。合理解决居住区内的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确保交通安全。
2.1.5提高绿化比例,处理好空间的分离与联系。居住区的户外空间要划分层次,形成不同的空间领域和活动场所,绿化要与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各层次活动空间密切配合,既有不同层次,又有相互联系。
2.1.6居住区规划的多样化趋势。要从时代特征、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等方面,从室内到室外,单体到群体,从建筑到道路、绿化,空间到场所,从总体构思到细部处理等各个方面创造多样化。
2.1.7以人为本,让居住者来选择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居住者改变过去那种被动适应的状况而直接成为居住的主体,让居住者创造一个能选择和安排适合自己的居住方式,让居住者参与建造自己家园机会的设计思路。
2.2宜居区规划设计缺少系统分层
从未来的人居模式发展来看,除了为人们提供满足基本的需求外,还必须在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前提下,提供满足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的功能和条件。因此,居住区规划设计应建立系统观,除了实现人们基本需求外,还需对人们更多、更高层次需求作出解释。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与分层次的目标相对应,将宜居目标分层次地体现在规划设计中。然而,前述众多的有关居住区宜居探索中,尚未看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与宜居需求间建立起适调的关系,也没体现出宜居的层次差别,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如以“安居”为宜居目标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满足“住有所居”的茶本需求,无法指导更多、更高层次的宜居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更高层次宜居目标,规划设计不得不进行新调整。又如为适应“康居”层面的宜居目标要求,规划设计需重新修改。但这还是不能适应“生态住宅”、“绿色生态住宅”、“低碳绿色住宅”等更高层次宜居目标的需求。
2.3现代宜居区情感空间的体现
使用班级:城乡规划1902
一、项目简介
该居住区位于某县新城区,规划火炬路以南,明星路以西,公园路以北,中都大街以东。规划建设用地6.12公顷(以提供的现状图为准)。
项目定位为高品质居住区,配建社区服务、幼儿园、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公共绿地、小广场、小游园等户外活动场所。
二、规划设计依据
(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住宅设计规范等;
(2)济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要求
(1)本次设计重点为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单体选型;
(2)规划方案突出特色,建筑布局均衡丰富,建筑单体造型美观大方现代,住宅建筑全部为多层;
(3)推荐户型要求:户型面积为90-130平方米,以100-12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其他户型比例可自行掌握;
(4)居住区环境景观要突出水景特色,有集中小游园及公共活动空间;
(5)交通组织尽量采用人车分流,其他建筑按现行规范合理设置,适当考虑地面停车位;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容积率:不低于1.0
绿地率:≥30%
建筑密度:≤28%
(7)建筑距离道路中心线距离详见CAD图。
四、成果要求
1、规划总平面图
2、鸟瞰图
3、规划分析图(规划结构、景观绿地、道路系统等)
4、户型平面图
5、工程管线规划图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进度要求
七周时间完成全部成果。
时间
内容
第1周
布置题目,熟悉任务书,搜集资料,浏览设计实例,进行功能结构分析、构思方案。
第2-4周
初步方案、绘制草图、方案修改
第5周
绘制定稿图,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第6-7周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规划;在水一方
1 秦皇岛市“在水一方”居住小区概况
秦皇岛市“在水一方”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和平大街以南、西港路以西、 滨河路以北、大汤河以东。周围有大、中、小学校、医院商业街等,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建筑形象时尚简约,是和平大街的地标性建筑。该小区是秦皇岛首家节能减排小区,被评为全国节能示范小区。
2“在水一方”景观设计评析
2.1 规划理念
“在水一方”居住小区的总体设计理念是古典与现代式园林的结合,并充分体现生态理念。小区入口大门造型简约现代,主景则竭力模拟自然山水,以假山石堆山,小桥流水,细腻的乱世驳岸与小巧玲珑的木质亭廊,烘托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氤氲气息,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含蓄委婉的风韵,同时其园林小品,如景亭、灯具等则造型简约抽象,融入了现代园林的理念,更值得一提的是,园内风车小品利用风能,既节约能源,又美观时尚,能够充分利用曲线等多种形式来划分绿地,并且在有限的绿地内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
2.2道路景观设计
小区内道路分级明确,一级路宽度大于10米,采用直线式,宽敞畅通,便于机动车辆行驶;二级道路宽4米,同样采用直线式,联系各居民楼与居住单元;三级路宽2米,联系小区游园的各个园林小品和健身设施,应用自然式的曲线,表现灵活、轻松、形式多样。二、三级道路的铺装图案,质感丰富,与“春风花草香”、“在水一方”等优雅古朴的名称相辅相成。小游园内的小路时收时放,时宽时窄,或高或低,曲曲直直,引导居民走向目的地,居住区道路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性和私密性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规划设计。
2.3 水景布置
该小区的水体景观模拟江南景观,温馨而自然,灵秀通透,水面不甚宽阔,仅“一勺”却有如“江湖万象”,满足北方居民对江南水乡的向往。水边植物配置丰富。夏季水波荡漾,树影婆娑,水边纳凉不禁心旷神怡。该景观区域主要营造一种自然景观环境, 在景观设计上, 河道驳岸以自然的卵石砌筑, 植以沿水植物,自然曲线的游步道穿插其中, 给人提供沿河散步的环境, 微地形上点缀乔木营造的疏林草地的自然景观。设置木方亭、木平台、花架, 为住户提供了观景、亲水、休息的场所。但是园内的水景多为死水,由于更换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夏天来临便会散发恶臭味,而且大块卵石做驳岸稳定性差,不适合儿童嬉戏,缺乏亲水性。
2.4植物景观设计
按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 进行植物配置, 体现功能分区的景观特色合理种植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 以发挥其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同时植物配植上也充分体现了生态性和人性化的原则。在植物选择上, 多采用当地乡土树种和耐寒性较好树种, 如银杏、雪松、紫叶李等, 通过不同的植物配植营造多种不同空间形式,形成乔、灌、草搭配的多层植物空间形式。同时通过不同特性植物的识别性的运用,体现小区的文化性和人性化的特征。如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 区别不同的小区入口, 尤其宅旁绿化,搭配合理,色彩丰富,组团紧密。但居住区内树种比较单一,垂直绿化应用较少,绿地的养护管理尚有待提高。
2.5 园林小品和公共设施
小区内的园林小品和公共设施包括:灯具、石桌凳、景亭、儿童游乐设施,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路灯的造型和体量与居住小区的整体景观协调一致,赋予了小区新的生命力,绿地中电站等公共设施遮蔽效果好,运用竹类植物在进行遮蔽。但小区内健身器械和儿童娱乐设施数量偏少,且居住区的活动场地和儿童游乐场所周围缺乏高大乔木遮荫,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各种游乐、健器材、桌凳等暴晒于烈日下,人们只能望而兴叹。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讨
3.1居住区设计要最大程度体现人性化关怀
居民是城市住宅的主体,居住区环境设计原则就是要以满足居民的需求为根本目标,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设计者须应从居民的行为需要出发,按照其行为轨迹分析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设计居住区空间环境。充分考虑居民在公共绿地的位置选择、功能定位等方面的心理感受。其次,居住区规划设计更应体现对特殊群体(老人、儿童及残疾人等)的关怀,如老人的健身活动区域、儿童的游戏憩息区域、残疾人通道的环境处理等,不但要考虑设施周全,而且还要特别注意安全的因素。
3.2进一步丰富居住区绿化植物种类
园林设计人员应营造生态化的园林空间,丰富植物群落层间结构。楼间绿地中,在不影响居民采光的情况下,增加乔木和花灌木的种植量,老人和儿童在居住区室外空间中逗留时间较长,要满足他们散步、晨练、休憩、玩耍、交往等的需要,在小游园、健身设施尤其要增加乔木的种植量,最大程度为人民提供纳凉遮荫功能。
3.3水景的营造中要考虑水质
由于人类具有亲水性的特点,水景的营造在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中被越来越多应用,但是水景的设置要首先考虑水质的问题,尽量使用流动的循环水,同时动态的水景在景观效果和亲和力上更具魅力,而静态水景的水质则容易受到污染,降低了水景本身的观赏价值。
参考文献:
[1]龚兆先. 现代居住区物质景观发展模式初探[J].城市规划.2001,(02).
关键词:城市;居民小区;设计;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city planning based on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in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 and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住宅生活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同时城市人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城市居民对自身居住环境和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巨大的差异化需求直接影响着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区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考虑,以求能解决问题,规划设计出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
一、城市居民小区的功能规划和组织分析
雅典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雅典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1. 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2. 几个邻里单元围合成一个邻里单位(以一个小学的服务面积控制规模),中间是邻里单位的中心;3.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1]。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划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1000户),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内设必要公用设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良好的居住空间。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作为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方式,邻里单位体现了《雅典》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原则,本身的组织结构也呈现等级化:邻里单位中的服务设施独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务面积控制着邻里单位的居住人口规模;居住空间的功能被划分为住宅、道路、绿化、服务设施,彼此功能划分明确、空间互不交叉;邻里单位内部道路宽度、绿化面积、服务设施规模也从邻里单位向邻里单元呈等级化递减;对于建筑形体环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护、恶劣的居住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二、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型态
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居住区规划有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了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使邻里单位和扩大街坊理论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现代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间距,住宅建设规划的空前发展,住宅层数因用地紧张而不断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由于过分强调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使工作和居住地点分布不合理而越来越紧张:城市旧居住区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区自给自足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现了 “居住区”、“综合居住区”等多种规划组织形式。从发展角度分析,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今后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不论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邻里单位以及苏联的居住街坊模式,还是1960年代基于邻里单位模式发展起来的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亦或19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试点小区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几个考虑
1、居住小区超区域性辐射
一般而言,居住小区与单体建筑在商业信息辐射面上有不同之处,单体建筑辐射面区域性强,外区顾客一般不易进入辐射区域。由于住宅小区讲究环境、配套、功能开发,其附加值要高于单体建筑,影响力、社会效应打打增加,除了受到本区域顾客青睐之外,外区顾客也会慕名而来,所以居住小区相对于单体建筑有着超区域的辐射性。
2、注意地形地貌的特点,显其之美,避其不足
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并无十全十美的地形,即使是坐北朝南的方形地块,由于规整,设计时很容易做的古板。反之,一些不规则的地块,却可以设计出道路流畅,楼型新颖的优美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优点、缺点,就能做到显其之美,避其不足[2]。比如,条状地块要注意楼型设计时点、条、矩的结合。如果建筑临水,楼型尽量设计成略带环状。
3、开掘主题与最求创兴
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常常合二而一。既然被称为居住小区,那自然有一定规模,主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主题也就失去了灵魂如同缺乏主题的乐曲,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音符。然而作为建筑音符的居住小区主题形成也颇为复杂,(1)地理位置;(2)私密性;(3)住宅户型;(4)绿化布置;(5)道路规划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过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形成主题。
三、城市居住小区规划重点关注事项
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关键词:居住区;植物景观;植物配置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景观绿地中分布最广,居民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型,是提高绿化率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满足了遮阴、降暑、隔声、净化空气和改善小气候等多种功能需求,而且能美化生活空间,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植物景观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遍绿化的基础上,注重艺术布局,把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园林的观赏、游憩结合起来,使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文化艺术相结合,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结合起来体现在居住区的总体建设中。
1 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概念
居住区绿化贴近生活,贴近居民,也最能体现“人本”理念。它给居民带来的是无限的温馨、舒适和方便,它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是其他设施所无法替代的。居住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造,其中的集中绿地或居住区公园更是提供给居住者最佳的放松空间,其空间结构的好坏,景观布置的形式,与人的亲和性,颇受居民的关心。住社区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这种新的形势下应运而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绿地形态。
2 南林二村居住区植物配置与运用
南林二村属于南京林业大学的居住区,根据居住区的地形特点及道路情况,整个居住区规划以一条弯曲有致的居住区主路贯通东西,将用地划分为两片,主路两侧串联大小、形态各异的住宅组群及会所、幼托等公建设施和中心绿地,方便地满足了居住区居民的各类使用要求。二村在植物配置上,强调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结合,突出生态效益。植物材料上,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树种,常绿花木类:广玉兰、栀子花、山茶等;落叶花木类:梅花、腊梅、白玉兰、迎春花等;观果类:枇杷、枸骨等;观叶类:海桐、珊瑚树、红叶李、孝顺竹等。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以常绿树为主,常绿与落叶搭配比例恰当,以增加绿量。整个居住区芳草茵茵,四季花木,疏密有致,点缀其间;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物象意趣,四季变幻。
2.1 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区的植物配置
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是科学性的基础。植物个体的生态习性各不相同,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空气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群体生态中还涉及各种植物的相互关系。所以,首先要营造多种植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在居住区绿化过程中,乡土树种的应用极其重要。如香樟、桂花、鸡爪槭等在居住区中作为园景树,构成园林局部的中心景物或形成特殊景观,表现其形体美或色彩美。冠大、荫浓、姿态秀美的乡土树种也是庭阴树的首选,如居住区中的桂花、喜树、香樟等。为此,顺应自然,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是进行植物配置的灵魂。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众所周知,南林大中有许多的珍稀树种和古树,而且,据我观察长得好的树木有很多。
2.2 运用艺术原理与手法对植物进行配置的原则
在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时融入艺术原理和手法,已经是现代居住区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同样遵循着绘画艺术和造景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原则。二村虽然是年代久远的老居住区,广场面积不大,造价也不高,却真的别有趣味。使环境洋溢着生命活力,使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由此而形成一种环境氛围和意境。氛围是洋溢在环境中的一种气氛和情调,正如卢卡契所指出的:“氛围是由各种个别印象和联想组合成的具有一激发作用的一种具体系统。”
2.3 在技术上分析南林二村居住区
居住区植配注意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协调,注意速生和慢生、常绿和落叶树种之间的搭配,注意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的结合。实现四季有花,冬夏有果,无时不绿,景色宜人。植物品种精而不多,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的立体感,以同的植物配置区分不同的空间和建筑。有统一的基调,在统一中求变化,不同场所要有鲜明的特色,以适应不同的绿地要求。植物配置疏密得当,空间面积合理,给居民、车辆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场地,便于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2.4 季节性在居住区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园林景物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既有一年四季中的生长、形态变化和差异,又有从幼小到成龄再到衰老阶段的生命周期变化。因此,在广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既要考虑到当前的园林效果,又要考虑长远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不同季节的美观效果。
3 小结
作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指标,城市景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也随之成为城市园林系统点线面相结合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在融入大环境大生态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规划,适当地设置水景景观,根据居住区内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适当搭配,可营造出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休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感受。居住区植物配置还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植物配置时应注重树种的搭配方式以期在统一基调上树种力求变化,层次要分明,背景突出同时注重色块和季相变化,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居住区要加强配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行跟踪反馈制度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居住区绿化。
参考文献:
[1] 陈琦.住宅居住区绿化设计浅议[J].当代建设,2003(4).
[2] 俞万源.居住区规划理论与实践浅析[J].嘉应大学学报,2000(3):8790.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 金雅琴,李冬林.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3,18(4):8890.
关键字:人性化可持续居住区景观设计地产商设计师景观环境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在GDP大踏步迈进的二十一世纪,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还在不断的进步中,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的同时,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品质也越来越关注。
一个有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可为人们提供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价值。虽然“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居住区景观设计也只有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才能构架出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居住区景观环境必须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打破固有得设计理念,才能营造出最佳居住环境。
现在的人们随着精神层面需求的提升,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遮风避雨”的处所的基本需求,而是侧重于“家”境的氛围的营建。那“家”是什么呢?家,显然不止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处所,它更是一个心灵休憩的港湾、也是人们的灵魂、精神归属地。“家”因人而生、而建,它也像人一样拥有自己生命的特质。因组建它的人的需求和特质不同,对“家”境的需求和特质也会存在差异,对”家”境即居住区环境的需求也只能各取所需。
城市居民大约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居住区中度过的,其景观环境品质已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原来完全从属于建筑设计的“配景”式的外环境设计方式已不再适用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居住区整体环境的规划与营建。国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经过二、三十年的成长与摸索后,人们也已逐步意识到:照搬中国传统园林的模式规划、营建现代居住区景观环境和全盘西化的接受国外景观设计的模式都是不适合目前国内的居住区住户的使用需求和便捷管理的。虽然在地产热潮中,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房地产发展商的重视,景观环境在居住区环境中也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设计师也正在努力的探求源于中国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但着眼和探求的更多是局限于文化复兴层面的。笔者通过最近几年对珠三角诸多居住区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已建成的较大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在使用和管理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地产开发商太过关注短期经济效益目标,而轻视了居住区景观在长期的养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也大道了空前繁荣的盛况,可从现在建成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来看,也一直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精明的开发商们往往更多关注的只是一个有特色的景观环境能否大大提升楼盘的商业价值,增强其销售能力,而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为此,很多大型楼盘的开发商会不惜重金聘请境外的知名景观设计公司,来打造这些楼盘的景观环境,用异域风情或文化品位等刺激消费者神经的主题来吸引业主,可至于所营建出来的景观,在将来移交物业管理公司来打理后,能否可持续的长久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似乎并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就导致了相当多曾经盛极一时的楼盘在五年、十年后,你再次身临其境,会发现与当初售楼时的景观效果想去甚远,如:大面积的水景消失了;大部分的园建破败不堪,甚至不见踪影 ;小区内人车混杂,步步惊心等等。
二、设计师太过注重视觉冲击效果,而忽视了居民“人性化”的需求。
为了迎合开发商追求地产溢价的心理,设计师也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推出最前沿、最有“内涵”的文化主题,试图打造出一个个“景不惊人,誓不休”的“高端”“大气”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可这些真的是业主、住户们日常生活、游憩所需的景观环境吗?在高楼林立的居住区的花园里,绿地被分划的支离破碎,却没有一个足够宽阔的平台供老人们健身、青年人运动;上万户的居住区却没有一个沙池可供孩童们尽情玩乐,本来就不多的儿童游乐设施还被安排在楼后长期被水浸的地段;在花园散步的人们寻遍整个小区也找不到一个公共厕所;来访的客人也常常找不到住户的家门等等。
三、居民作为居住区环境的最终享用者,却没有居住区景观营建的决策权。
作为居住区景观环境的最终使用者的住户们,在一饱了眼福,过足了景瘾后,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在这如公园般的环境中生活存在诸多的不便,可又无能为力。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作为住户,你有权使用,可无权改造,或因牵扯的方面太多,住户的切实愿望根本没有合理的途径得以实现。可这些不便制造的消极影响还是存在的,于是住户们会在多次投诉无果后,继而采用谩骂、不交管理费甚至集体闹事等方式来发泄心头的愤慨。试想:这两个对居住区环境管理、维护生息相关的群体一旦陷入对峙的僵局,还有可能会营造出一个和谐、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吗?!
四、作为人与自然直接联系载体的绿地的布置,却没有遵循自然的规律。
居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已服从于地产商的经济效益,花园内的很多绿地被划分得的支离破碎;为了追求售楼时的绿化效果,不惜牺牲植物应有的生长空间;植物自然的生长状态也没得到应有的关注,为了打造奢华的品位,不惜重金移植外地的名贵树种,远距离搬运成年的超大乔木,至于这些树种移植后的成活率及养护成本却鲜有顾及,通常这种移植就算是能成活,可能也会因气候、土壤及其他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长势也不会很佳。
面对当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存在的诸多问题,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对此改观,并进而营造出健康和谐、舒适宜人的居住区景观呢?
一、挖掘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固然重要,但地产商和设计师更应该担起自身角色应负的社会责任,把营建真正宜人、和谐的居住区环境作为己任,突破短期经济利益的局限。积极推进智能化管理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居住区景观在交付使用后,在楼盘的使用年限内的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氛围的持久性和物业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地产商和设计师都应在项目前期阶段,加强对基地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做充分的调研与考察。
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环境景观设计时,要注意其整体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同时更应该关注其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三、应根据居住区的定位,综合考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住户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应力求营建人人可以参与的“体验型”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创造出美好的“家”境,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另外,居住区环境即“家”境追求的是一种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和和谐的氛围形成的过程,而生活于这个环境中的人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演进而不断更替的,相应的其生活的“家”境也应随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的改进、更新。
四、人性化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更应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保护人居环境的生态美,保持生物系统多样性,注重环境生态及景观塑造。强调人性化设计的空间功能,只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才能给人产生一种真正的归属感。另外,植物的配置在遵循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并关注人们的需求,考虑总体布局的艺术性及协调性;植物的配置必须主次分明、层次丰富并且疏密有致;同时也要考虑其季相的变化;及是否与相邻的建筑相协调,长期养护、打理是否方便等。
综上所述,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在具备:良好的生态条件、进步的文化生活方式、健身养身的功能场所、良好的精神心理环境、健康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而这些只有在设计伊始时,地产商严守其道德底线,设计师秉持其职业操守担当起他们应负的社会责任,才有可能营造出真正和谐、舒适而优美的可持续的宜居生活环境,而可持续的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营建,同样还有赖于健全、完备的物业管理体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 吴为廉.景观与景园建筑工程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鸿飞.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利用[J].甘肃:甘肃科技从横,2005,34(3)
[5]. 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生态;居住区;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97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早期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往往被简单的理解为绿化设计,环境布置也是以园艺绿化为主,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忽视生态系统合理性,现在许多开发商为了适应市场的短期需求,一味追求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以景观代生态,在没有对居住区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情况下,不考虑居住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客观实际,便在居住区内建绿地,造水景,以此赢得购房者青睐,并以生态居住区的铭牌进入房地产市场,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这样不仅会增加投入,误导消费,而且会给今后的物业管理、居住者的长期消费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如今,居住区的环境越来越受居民的重视,环境设计在居住区中逐渐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居住区环境质量已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
1.生态居住区环境的理念及形成条件
从建国后居住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到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白德懋在《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即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1]。明确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的性质是为了在规划设计中有共同的语言,便于配备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所以更需要不断的去探索多种多样的居住形态[2]。就生态居住区环境来说,它是一种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城镇人居环境,其意义可以理解为具有生命与活力的城镇住区环境,它们是具有优化的生存条件和使人们能够在居住区环境中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活空间[3]。生态居住区环境观念的提出,以改善居住区环境生活质量为起点,努力营造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的生态居住区环境。从生态居住区环境建设来看,形成生态居住区环境的基本条件有五方面内容:
一,生态居住区环境能给居住区居民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应有较好的日照、空气与通风条件,并远离释放有害气体的污染源和噪声源;
二,生态居住区环境应为人们提供各种生态因子;
三,建立以绿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规划模式,注意将其与居住、服务、交通等系统结合起来进行考虑;
四,在生态居住区环境中还需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
五,生态居住区环境是对居住区地域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及除人之外物种的尊重与关怀,并对居住区地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视。
以上五项均为形成生态居住区环境的基本条件,设计师们应更新观念,把握其要点,并在具体设计工作中正确应用。
2.生态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构成
从生态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来看,它主要由城市人类及其人类所处生存环境两个部分组成。人是住区环境的主体,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生态环境设计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如何对这些构成元素进行合理配置是环境设计的要点[4]。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可见,绿化即生态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其次,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再者,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另外,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颜色、材质、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
3.生态居住区环境的规划设计探究
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生态居住环境,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时,硬软环境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其中居住区环境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
第一,首先考虑地形地貌因素,根据具体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居住区往往建在山体、水畔、海边等地方,由于处在生态学上的边缘汇带,也因此成了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最容易发生的地带,所以提高环境的稳定性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初期的规划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尊重当地的地质地貌的理念,不要不负责任地破坏当地的植被、水文等,因为这些地理条件都是历经了几万年由于地理均衡作用自然而形成的,如果我们强行破坏它,那么极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环境问题,使得我们措手不及。
第二,加大绿化空间的设计,绿色是绝对的维护生态环境的首选,在现代建设抢占我们原有绿色空间的同时,我们要试图通过一些人为的手段夺回绿色空间面积。现代城市是一个人口剧增、环境急剧恶化、空气质量日渐下滑的空间生存环境,我们每天都生活这样一个压抑、闭塞的小环境里,因此我们不得不选择一些人为的手段去重建这根纽带,那就是绿色生态化居住环境的设计,通过设计师的设计,我们在居住区的前期规划中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空间来制造绿色。
第三,水体环境的应用。水在我们的审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水又是调节环境气候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居住区这样的小环境来说,水的气候调节作用十分明显
第四,综合考虑植物的多样性配置,植物既可作绿化材料,又能做观景植物,同时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因此我们在设计规划中要向植物配置的景观化、生态化、功能化方向靠拢,正确选择树种,理想配置,达到观景与调节气候的完美统一.
4.生态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居住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居住区环境设计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应不危及后代人的需求及选择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生态环境设计的出现顺应了社会的发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居住区景观生态环境中,应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从而使居住区环境设计向可持续的生态的方向发展。
5.结语
生态居住区环境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生态居住环境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如今基于生活方式的生态环境设计已经受到人们关注,生态设计已经由一般意义的生态设计向“深生态设计”发展,前者重视技术性和经济性,后者强调价值观导向和生活方式引导。只有用“深生态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来构建我们的家园,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6-30
[2]杨德昭.新社区与新城市——住宅小区的消逝与新社区的崛起[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16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