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

第1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二O一四年四月一日

为进一步改善三阁司镇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城乡环境卫生质量,不断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三阁司,镇党委、政府决定继续在全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按照市县相关要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城乡联动、全民参与、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原则,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城乡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有效提高城乡文明卫生程度,努力建设清洁美丽三阁司。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健康卫生生活理念,着力解决村级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村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卫生意识。2014年力争在全县一系列乡镇评比排名进入前三名。

三、组织机构

经研究决定,成立三阁司镇环境卫生整洁工作领导小组。

顾 问:黄胜军

组 长:王柏玉

副组长:王熙华、陈书琴、黄漾波、宁显星(常务)、

夏开华、王富贵、谭 芸

成 员:5个工作片副片长、镇属各部门单位负责人、

王旭萍、刘 娜、李文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镇文体卫站站长钱战教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镇文体卫站。

四、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宣传健康环境理念,着力解决S219线公路两旁和村级环境脏乱差问题,大力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意识、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五、行动内容

(一)集中开展清理整治活动。对S219省道两旁卫生工作由8个村包干到底。红光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内的环境卫生工作,每个村安排1-4名保洁员,村(居)具体负责路段范围和各村(居)保洁员配备情况。

小江村负责青丰路口—石马土鸡店:保洁员2名;

石马村负责石马土鸡店—万豪路口:保洁员3名;

安乐村负责万豪路口—三阁司渡槽:保洁员2名;

三阁司居委会负责城区街道卫生和三红公路:保洁员4名;

龙河村负责三阁司中学门口—龙河石场路口:保洁员2名;

石岭村负责龙河石场路口—西坪学校:保洁员2名;

张家村负责西坪学校—张家路口:保洁员1名;

西坪村负责武冈接界处—张家路口:保洁员2名;

红光居委会负责本辖区境内:保洁员2名。

各村保洁员聘任时间从2014年4月10日-2015年4月9日,工资每月500元,由镇财政将工资拨付到村,由村统一发放。

(一)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9个重点村居在4月20日前要建好20个垃圾焚烧池,垃圾池规格2.2m×2m×1.2m,两面贴好瓷片。沿公路两旁每户农户要有垃圾桶,由各村报户主花名册。经费由镇财政解决,垃圾桶按每个村上报的到户花名册,由镇统一购买,由各村按花名册发放到户,并与农户签好门前三包责任书。各村保洁员由镇配备一台垃圾车、铁锹、铲子、铁夹。

镇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由各村从4月份开始每月进行一次卫生评比,按发放垃圾桶农户花名册15%的数量,评出卫生整洁户,评出的卫生整洁户每月由镇里发放奖励,同时要评选最差卫生户,并由各村张黄榜公布。

(二)加大农村垃圾清运设备。有步骤、有重点、有规范地建设村级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开展村庄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农村垃圾、人畜粪便等统筹清理、收集和处理。

(三)做好重点场所、行业、S219公路两旁和小江河沿岸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促进农村农贸市场整洁有序。加强学校、机关与集市、畜禽养殖场(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卫生院、中小型水厂以及旅游景区(点)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大农村餐饮业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强化S219公路两旁和小江河沿岸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

(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农村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强政府所在地、公共场所、集贸市场、卫生院及中小学、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无害化卫生公厕建设工作。

(五)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除“四害”工作要抓实到位,降低农村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

(六)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市供水和排水管网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管理水平,实施“门前三包”制度,建立村庄清扫保洁机制,逐步开展农村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七)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使群众了解环境与健康关系,提高农村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

六、措施保障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整洁行动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在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逐级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分工。各村居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任务和路段,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扎实推进环境卫生工作。

(三)宣传动员。广泛深入宣传报道,沿途各村居每户都要发放环境卫生宣传资料,营造社会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扬爱国卫生传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组织妇女、共青团员和青年投入到整洁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四)典型引路。充分利用农村卫生文明创建等各类活动载体,积极推动文明卫生单位、卫生村镇在整洁行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第2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XX同志年轻、有活力,政策理论水平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强,长期从事XX等多个岗位锻炼,对组织工作有经验、有见解、有办法。相信XXX同志的到来,必将为XXX发展注入新鲜动力,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下面,请XX同志作任职表态发言。

*********************************

下面,请党群工作部班子成员依次作表态发言。

*********************************

刚才,XX同志作了很好的任职发言,有想法、有干劲,有思路、有目标,希望XX同志能够带着为民情怀,加强工作调研,抓紧熟悉XXX情况,尽快进入新的工作角色,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带领党群工作部全体干部职工奋勇争先,走在前列。

党群工作部是党工委的政治机关,集合了组织、宣传、统战、机关党委四大功能,对着市里十几个部门单位,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直以来,党群工作部干部职工吃苦耐劳、扎实肯干、乐于奉献,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个成绩,在全区基本形成了组织有力、宣传有方、统战有为的良好局面,工作值得肯定,我代表党工委领导班子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慰问和感谢。

刚才几位部领导班子成员也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讲政治、有活力。我相信,在XXX同志的带领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团结一致、聚力攻坚下,党群工作部的工作业绩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下面,对于党群工作部的工作,围绕一个“实”字,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在组织工作上出“实”招。目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扎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精准分析研判,严格资格审查,准确把握上级要求,持续抓好群众思想工作和换届风气,不断正风肃纪,着力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统筹推进换届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确保选出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村级组织带头人,确保通过换届换出新风正气、换出XXXX区的精气神。同时,要在夯实基层基础上持续发力,补短板、促提升、创特色,不断推动基层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在建强干部队伍上持续发力,知事识人用好干部、压担历练育好干部、宽严相济管好干部,优化打造我区干部梯队;要持续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坚持需求导向,尽快打开人才招引工作局面,着力打造人才工作品牌,坚持以事业留人,确保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

二是要在宣传工作上办“实”事。目前最重要的是要牵头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尽快制定我区《实施方案》,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好专题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动作,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要切实抓好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及时提出学习计划,切实推动中央和省市各项精神在我区精准落实;要建强意识形态主阵地,按照上级要求,及时提出我区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及时将工作情况提报党工委专题研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要不断加强区内主流媒体建设、不断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层面发出更多的XXX声音;要不断完善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舆情形势分析研判,创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打击非法宗教和,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群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基调;要切实打好文明创建主动仗,提前准备做好创建文明城市复审和卫生城市复审宣传等有关工作,深化文明创建和文旅融合,全面提升我区文明形象。

三是要在统战工作上查“实”情。要不断深入群众调研,查实情、办实事,坚持政治引领、广聚人心、强化团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注意培养选拔党外干部;要积极推进统一战线人士建言献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做好网络人士统战工作、扎实做好港澳台及海外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汇聚正能量,提供坚强保障。

四是要在机关党建和群团工作上求“实”效。要抓紧抓实机关党建工作,建立健全机关党务工作者专(兼)职队伍,明确党务工作者职责。同时,将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纳入干部培训班次,结合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采取理论和现场教学等方式,组织党务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党务工作者业务能力;要始终把群团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摆在党委的工作大局之中,要继续做好工会、团委、妇联等工作,发挥广大工人、青年、妇女的作用,引导他们更好的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讲政治、求实效,坚持理想信念,扛起听党话跟党走的旗帜,创先争优,不断增强工会、团委、妇联的“引领、服务、联系”功能。

第3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一、建立扶贫工作机制。

根据安排,区审计局脱贫攻坚结对包保乡社区,该社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已死亡2户),2014年脱贫4户,2015年脱贫5户,2016年脱贫34户,2017年计划脱贫6户,计划脱贫人口18人,区审计局安排6名干部分别包保该6户。2017年8月底,根据省扶贫办要求,调整村级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人,区审计局安排7名干部共包保20户,其中:乡社区19户,独秀社区1户。

区审计局从建立机制入手,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建立包保制度。成立局脱贫攻坚指导组,党组书记、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组成员、科级干部、科员共同参与,形成全局包保机制。局所有帮扶责任人按照“一对一”结对帮扶原则,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帮扶村进行走访调研,与乡村干部、扶贫联络员共商扶贫对策,实行现场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到包干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建立扶贫联络制度。安排1名干部为扶贫工作联络员,负责与区扶贫办、区有关单位和结对帮扶村沟通联络,确保扶贫信息畅通,形成互动发力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扶贫工作反馈制度。要求帮扶联络员、帮扶责任人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以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几年来,我局围绕产业扶贫项目、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医疗保障和子女就学等多次召开扶贫工作协调会,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因人因户精准施策。

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局帮扶责任人深入、独秀社区,调查走访贫困户,通过户口本、身份证、扶贫手册等资料核实贫困户家庭成员基础信息,察看扶贫对象居住环境、家庭财务,通过交心谈心,全面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收入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对贫困户住房、收入来源、支出情况、饮水安全、交通出行、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进行了详实调查登记,同时拍摄照片,确保情况清、底子明、数据准;二是精准找出致贫原因。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贫困户因身体或智力残疾、重病、慢性病、身体衰老及失去劳动能力等因素致贫。只有找准贫困原因,精准把脉,才能找到治贫之策,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脱贫办法;三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出问题,分类施策,因地因户制宜,尊重民意,一户一策,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年度扶贫计划,采取帮扶措施。

三、发挥部门资源优势多元化扶贫。

区审计局利用部门资源优势,坚持把引进社会力量帮扶作为提高结对共建实效的有效途径,推动结对共建向纵深发展。协调区财政局,帮助社区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支持村级道路建设;协调区残联,为视力障碍贫困户争取盲杖;协调区卫计委、医保局、退伍军人事务局,为因病贫困户争取医疗费用报销;协调区教体局,为贫困户家庭学生申请助学金;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协调区人社局,帮助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

区审计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灾后重建等活动开展,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工作调研、志愿服务、慰问帮扶等活动。截至目前,区审计局在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帮扶资金6万余元,支持社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送钱物逾3万元,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贫困户曹传香、方友政解决医疗费用;资助贫困户朱立新女儿上大学,为坐轮椅贫困户任祥斌送去收音机,逢年过节全局帮扶责任人带上礼品逐一登门慰问,把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和温暖送到每一个困难户的心坎、家中,使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好处。

第4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大力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夯实农村、城市社区、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三块基石,确保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继续实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孕前及日常管理服务,确保已婚育龄妇女及时全面纳入工作范围。加强孕情环情检查,积极引导育龄群众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意外妊娠和政策外生育。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开展创建计划生育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活动,推行村级合同化管理,落实好村(居)“两委”计划生育责任制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等群团作用,不断提高群众计划生育自治水平。完善落实村级人口计生工作规范,实现村级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继续开展联系重点乡镇(街道)、村(居)工作,不断提高整体工作水平。抓好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运行和使用,提高人口统计质量和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加强村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和绩效管理,将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干部的报酬待遇与工作成效挂钩,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筑牢人口计生工作“第一道防线”。

二、深化综合治理,确保出生人口性别平衡

认真落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工作的意见》,把治理出生性别比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结合起来,采取综合措施,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特别是二孩性别比偏高势头。继续实行打击“两非”案例指标管理,进行专项考核,落实职责任务,保持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工作的高压态势。广泛深入宣传保持性别平衡的重要意义、性别失调的严重危害,引导群众改变重男轻女的婚育观念。加强对生育全过程的跟踪和服务,杜绝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现象。密切部门协作和区域协调,严格落实住院分娩实名登记和信息共享制度,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定期督查机制,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治理活动,有效防范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断完善宣传倡导、利益导向、孕情随访、统计监测和B超监管、女婴保护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

三、扎实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全面深入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专家支持、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优生促进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体系,从源头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泛宣传免费优生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服务内容,引导群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提高全社会的优生优育意识和能力。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好设施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科学组织计划怀孕夫妇及时参加各项检查,切实保证目标人群的覆盖率。着力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指导和随访,切实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加强技术服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认真执行工作方案及技术规范,严格服务程序,规范服务行为,确保项目质量和成效,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

四、大力推进计生助福行动,促进计生家庭幸福和谐

以“创建幸福家庭工程”列入2013年全市民生工程为契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的实施方案》,围绕“文明、健康、优生、致富、奉献”主题,广泛开展宣传倡导、示范带动、健康促进、优生促进、家庭经济促进、困难家庭救助、素质提升活动,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促进计生家庭幸福和谐。加强各级人口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建设,改善硬件设施装备,切实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让计生家庭得实惠、更幸福。组织实施好“两癌”免费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孕期监护等项目,以良好成效取信于民。充分发挥省人口关爱基金、市人口计生公益金的作用,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做好对计生困难家庭的走访慰问及救助工作,帮助计生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城市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计生工作管理服务体制。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推广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人口计生工作全覆盖、零距离。以社区居委会为主,积极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引导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切实方便群众办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及时掌握变动情况和婚育信息,杜绝漏管失管现象。扎实做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为流动人口提供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抓好企业法人责任制落实,推广广饶县企业全员责任制管理工作经验,确保企业人口计生工作健康稳定。加强油田人口计生属地管理服务工作,健全完善WIS系统,推动油地融合协作,提升油地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

六、完善落实利导政策,树立正确导向

建立健全鼓励与制约并举、政府推动与基层自治互动、部门政策与计生国策对接、民生普惠与计生优惠衔接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在全社会形成正确导向。对已出台的各项奖扶政策,按照规定予以兑现。积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对计生家庭的优先优惠和倾斜照顾。不断强化村级利导机制建设,落实好奖励优惠措施,在突出男女平等、突出计生家庭方面发挥应有作用。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规范管理使用,做到征收到位、管理规范、专款专用。

七、深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为抓手,组织开展基本国策、现行政策和人口形势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和舆论上的引导作用,增强社会各界的国策意识、人均观念。深入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多举措多形式倡树婚育新风,使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加强人口文化建设,努力推出有一定水准的文化产品,增强宣传引导的针对性、适用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提高宣传教育的说服力、影响力,使社会更加支持人口计生工作,使群众自觉落实人口计生政策。着力提高运用和驾驭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能力,进一步做好新媒体条件下的宣传引导工作,在增强普遍性和时效性上下工夫,不断巩固宣传阵地。

八、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良好工作形象

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带基层,抓政风带行风”,努力打造人口计生系统“为民、务实、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一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抓紧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建设高素质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文明和谐机关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工作开展。二是大力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要求,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三是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坚决防止因简单粗暴引发矛盾隐患和舆论炒作,坚决防止因违法行政引发恶性和重大事件,确保不突破“两条底线”。强化执法培训和监督检查,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活动,提高基层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切实做好维稳工作。认真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健全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应急管理机制,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早反馈。完善落实工作机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五是扎实推进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建设。完善落实人口计生工作公开制度,全面深化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依据、标准、程序、时限、结果公开。积极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真正体现人口计生工作以人为本、以群众为主体、利国利民的理念和特点。

第5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店集镇现有人口3.6万人,耕地面积4684亩,国土面积5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84个自然村。交通方便,水电发达,自然资源丰富。该镇是省级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地,拥有两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在全镇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成绩显著,2009年度该镇被市农委评为“农业生产先进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六无’乡镇”“文明创建先进乡镇”镇委书记高洪大被市农委评为先进个人。

一、工业经济化危为机形势喜人,

招商引资成效斐然。

该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完成600万元,比去年增长1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9%。净增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规模企业的带动下,全镇各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强化内部管理,努力开拓市场,发展态势喜人,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2009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派出3个招商组,到广州、深圳、武汉、河南、石家庄等地招商,派出1个招商组在外常年招商,拜访企业230家,先后接待浙江、江苏、广东、石家庄等11批次外地投资考察团到该镇考察洽谈,并取得了成效。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0.3亿元,正式签约3个项目,项目投产后,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万元以上,可解决就业人员150余人。

二、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1.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镇共发放母猪补贴3万元、农机补贴7万元、各项林业补贴近4万元,粮食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358万元、家电下乡补贴10万元,农业保险理赔资金28.8余万元。母猪参保2000多头,参保率达到了95%以上。积极组织农民参加“三农”保险,有效化解农业风险。

2.高标准治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初镇党委、政府将2009年定为全镇农业水利基础建设年,镇政府制定出台了《店集镇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采取科学规划,科学引导,科学决策,稳扎稳打,极大地调动了各村工作积极性。全镇镇村两级投资180万元,吸纳社会闲散资金96万元,争取省级土地治理项目708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镇先后在7处工地展开各类工程,和各类机械设备30台套,完成土方3.2万方。维修新铺硬化道路21.8公里,农民出行更为方便,农业生产更安全,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以上。

宋牌坊、程小集两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项目进一步推进,其中程小集新村主体工程已基本结束,配套工程正在进一步完善。宋牌坊王相新村的第二期工程已启动,三、四期工程完成规划,计划2010年全面实施完成。新修通村公路11.9公里,全面完成全镇通村公路任务。

3.优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不断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培训,引导农民加强管理,科学投入,调整中长期和短期生产计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广泛传播农业技术和信息,实施项目带动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全年全镇采取以会代训等方式共开展技术培训30场次近4000人受训,扶持科技示范户50户,发放各类专业技术资料65000份;在姜庄、程小集的3个村建立1.2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示范基地,组建5个专业合作社,依靠协会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创建农业品牌。组织近200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招聘会,帮助农民工实现门口就业。

4.顺利实施宋牌坊土地治理项目,加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在项目实施中涉及到建筑物搬迁补偿、平坟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镇党委成立专门工作组,以宣传为先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同时制定工作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及时处理,包案化解,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层层召开施工单位、监理协调会、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和涉及农户户主会50场次。加强各方协调配合,确保不耽误工期,不影响农业生产,尽量减少施工所致损失。项目竣工后,将直接改善宋牌坊村的农业生产、群众生产条件,有效增加改善耕地面积,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强有力基础。

三、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着力改善民生。

1.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强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科学编制城镇规划。投资3.2万元新建10个垃圾池,一个水冲式厕所,投资141万元新修宽10米、总长1083米的运粮街、中华街水泥路,投资17万元对街道公厕及下水道进行整治与维修,安装150米涵管和3个沉降井。建立一支保洁队伍,采取社会化管理,稳定了保洁队伍,促进了保洁工作。

2.全面构建镇村两级便民服务网站。整合镇便民服务中心力量,加强管理,提高效率。为进一步服务广大农民,方便农民办事,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全镇10个村的便民服务室(代办点)全部设立,对村民委托事项进行全程,实现便民网络全覆盖。

四、学习科学发展观,加强组织建设。

1.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去年9月份全镇正式启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参学单位从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和制度保障入手,精心组织准备,通过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保障机制、广泛宣传发动,在全镇迅速掀起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热潮。在学习调研阶段,各支部细化措施,保证学习效果;推行“三包”学习工作法,广泛开展“八学”活动,创新学习载体,做到学习实践活动全覆盖。在调研走访上,深入开展“五访五问”活动:访农户,问增收计划;访企业,问发展之策;访学校,问教学之需;访医院,问就医之难;访居民,问环境之虞。访民智、惠民生,从民生最紧迫的愿望入手,启动实施六大惠民工程;宁村安全饮水工程、村级道路畅通工程、社会治安联防工程、扶农助农增收工程、集镇环境美化工程、乡村就医便民工程。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2.认真落实党政班子成员分工责任制,重大事项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扎实开展党员春训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认真开展党代表进村入户听民生活动。加快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任用步伐,扎实开展党建创新工作。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充分利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集中开展五项系列活动。以落实责任为核心,有效构筑廉政防线。积极推进民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以服务中心为平台,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五、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搞好综合治理。

1.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启动卫生院门诊楼建设,全面实现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顺利,参合率达96%,城镇居民医保参合率达98%。扎实抓好手足口病和甲型HINI流感防控工作。组建宣传、督查、工作三大专业组,明确各自分工及职责,共同抓好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演练。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进行宣传,指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提高防控能力。

2.多措并举加强综合治理、维稳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坚持和完善综合目标管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面排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人防技防,有效地控制了治安案件的发生。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采取工作中心抓基础、工作重点抓源头、工作责任抓落实、工作力量抓整合等系列措施,努力构建大格局。全年全镇无集访和集体性事件,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8起,调处38起,成功率100%。

第6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前不久,省文明委作出决定,从今年起到20*年底在全省农村全面开展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一推双带”活动,并召开了动员会议,下发了活动方案,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市委对在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市文明办关于全省“一推双带”活动动员会精神和我市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实施方案的汇报,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并就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刚才,文才同志宣读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应该说这个《方案》既结合了我市农村的实际,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首先,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初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上由温饱进入了小康阶段,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稳定。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市经济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农村经济尤其不发达,现在达到的小康是较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县(市)之间及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60元,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民收入2.2倍。五个县(市)区人口和全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均超过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有46万人。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农民人均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农村购买力低下,严重影响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成效,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表明,尽快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就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二,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核心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推进农村工业化,是落实市委提出的“三个率先”和建设“四市”总要求的具体措施,是兴农之本、富民之源、强市之路。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推进农村工业化,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需要开发大项目、发展龙头企业,需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靠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市农民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商品和市场意识不强、文化素质不高和致富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村工业化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高是和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紧密相连的。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可以促使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进入企业,走向特色农业、养殖业或进城务工经商。这一方面就在实践上把农民推向市场,推向了学习本领,提高素质的实际课堂;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民认识城市经济和掌握工业生产技能,使他们中的能人适应城市生活或学有所成返回农村办企业,为农业发展做出贡献。这不仅可以使广大农民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提高致富本领,而且可以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三,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的有效措施。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使广大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通过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一方面,可以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龙头企业、城镇聚集,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转移出来的农民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保护,其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将会大大提高,这有助于推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助于大大提高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主体素质。与此同时,通过开展“转移”教育和培训,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在实践中帮助农民接受现代文明教育、提高文明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第四,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落实农村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农村“大文化”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经过充分调研,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其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作出了一项重要决策。所谓农村“大文化”建设是指农村基层文化是一种大文化,不是部门文化、行业文化和“小文化”。它是以人为本,以满足农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为基础,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和科技致富为主题,以提高农村群众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文化建设。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主题大了,由单纯的求富转变为求富、求知和求乐;二是领域大了,过去农村文化建设只涉及文化部门,现在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部门、各个领域都要渗透进来;三是机构大了,不单纯是文化部门抓,方方面面都要抓;四是投入大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仅局限在文化部门一家;五是作用大了,农民在文化建设中所获得的利益会大大提高,效果会更明显。根据省委的要求,当前抓好“大文化”建设,就是要突出抓好“一推双带”活动,并把此项活动作为推进农村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各级农业、科技、教育、广电、文化、劳动、公安、司法、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农村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要自觉参与到“一推双带”活动中去,以此推动农村大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面落实“一推双带”活动的各项任务

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关键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只有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促进农民素质提高,才能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在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中,要突出推动劳动力转移这条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扎扎实实地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推进劳动力转移奠定基础。当前,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大部分人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缺少从事非农产业所需的劳动技能,这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尽快提高这些人的素质和技能,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幅度转移的重要条件,也是全面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重要内容。因此,要把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是各县(市)区要对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富余劳动力数量、文化素质、技能、就业需求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培训规划,安排培训内容。二是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协调各涉农部门,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培训计划,各部门特别是乡(镇)及站、办、所,要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培训任务,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确保培训工作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落实到基层。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结合实际,易于农民接受。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可以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或开办农民学校等,进行直接的课堂教育,也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多样化的教育,还可以开展典型参观和经验交流等实践教育。在培训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培训工作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努力把“转移”培训与就业介绍、生产服务等融为一体。要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与劳务市场和有关单位签订合同,做到按需定向培训。

2、广泛开展“能人带动”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保护农民的最根本出路在于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多和农民隐型失业,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多村一品、数乡一业”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发展,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促进非种植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的机会,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涌现出一大批头脑灵活、眼界开阔、致富本领强、社会影响大的致富能人。发挥这些能人在农业技术、产业项目、资金信息、市场销售、外出务工经商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带动广大农村群众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开发,尽快从传统种植业中转移出来,是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农村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开展能人带动活动,一是要选拔建立好能人队伍。各地要从思想和能力素质、产业规模、社会贡献、经济收入等方面,层层推荐和严格考核,推选出县(市)区级、乡镇级和村级能人,建立健全能人队伍。二是要组织结对帮带。按照“政府引导、产业关联、互惠互利、自主自愿、层层帮带”的原则,引导能人与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户结对帮带,帮助被带动人共同致富。三是要发展能人产业。要把“能人带动”活动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能人带动,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的规模经营,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农民劳务输出,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在一定意义上讲,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农业人口非农化的有效手段和关键措施。在全市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实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着力抓好五个工作环节。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克服封闭保守的思想障碍。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破除干部怕担风险、家长怕子女出去不安全、农民怕出去赚不到钱的思想顾虑,在全市广泛形成发展劳务经济的共识。二是切实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推动劳务输出由群众盲目自发外出向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输出转变。要由各级劳动部门牵头,农业、外经、群团等部门协作配合,成立劳动力转移协调领导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宣传动员、政策规范、信息服务等工作。县、乡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指导服务中心,村级要建立服务站,形成健全的工作网络。三是大力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能否转出去,劳动者素质是关键。要对农村劳动力按户摸底,按特长建立人才档案,根据市场用工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从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教育农民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开放意识和新观念。四是建立输出窗口,加强信息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在大城市设立劳动力输出“窗口”,与当地用工单位建立常年用工协作关系,组织好定向输出,大批量、常年输出劳动力。各级劳务输出服务组织要定期用工信息,使广大农民及时做出选择,避免盲目流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典型的引路作用和干部的带头作用,形成“一人带十人,十人带一屯,一屯带全村”的效应。五是加速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转移。在认真落实中央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土地所有权,明确发包权,稳定承包权,放活使用权,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有关制度规定,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打消“人走地谁种,打工回来无地种”的担忧,加速推动劳动力转移。

4、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保障。“一推双带”活动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放手发动农民群众去实践、去创造。同时,要加强引导和服务,避免走弯路。一是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促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二是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三是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市场预测,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接轨。四是要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办好科技文化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技协会、电教中心和职业学校、技术培训班等,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的能力,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五是要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农民,推动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一推双带”活动顺利实施

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发挥育人职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服务的实践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是落实农村大文化建设任务的载体和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农村大文化建设的高度,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保证“一推双带”活动顺利实施。

1、统一认识,切实把“一推双带”活动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一推双带”活动是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素质提高和增收致富的有效载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一推双带”活动切实纳入工作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来抓。要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各县(市)区党政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带头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各乡(镇)要有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先期试点的县(市)、乡(镇),要带头加强领导,积极为全市开展活动积累经验。

2、加强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级文明委作为领导机构,要切实发挥领导和组织作用,各级文明办要充分发挥协调和督查指导作用,将“一推双带”活动的各项工作分解细化,按步骤落实。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主动的配合涉农部门的工作,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3、求真务实,务求实效。“一推双带”活动是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思维习惯等方面的一次挑战,是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突破。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经常下基层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各级党政组织在确定工作目标和计划时,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在条件好,已有工作基础的地方,“一推双带”活动开展的规模可以大一些,进展可以快一些。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逐步摸索经验。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一推双带”活动。

4、以城带乡,动员各级文明单位与乡镇村结对共建。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要积极与农村的行政村结成对子,充分发挥城市的文化辐射作用,影响和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好切入点,找准致富项目,实实在在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办实事,解难题。近年来各地组织文明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的做法,要加以总结和推广。同时,要鼓励更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村镇结对共建,促进全市农村面貌的明显改变。

5、统筹兼顾,把“一推双带”活动与其它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我市今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一推双带”活动作为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线,要与全市正在开展的“抗联英雄路”创建、文明样板路创建、文明村镇创建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统一安排,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7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

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区县前列,已具备实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条件。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在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市委关于*要继续当好全省排头兵、力争进入全国先进区县行列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根据我区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城市化为方向,以建设实力最强、环境最美、特色最鲜明、人们最向往的城市新区为目标,坚持一个“大统筹”,实现“五个一体化”(一个大统筹,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大统筹;“五个一体化”,即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城乡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导区和发展成果共享的样板区。

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到20*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城市形态得到新提升。继续深化景观街区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好城市新建区,使我区城市建成区由目前65平方公里扩展到*0平方公里左右;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步伐;实现城市管网到达的地区农村与城市给排水系统对接;实现村村通公交,视讯网络全覆盖。

——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完成户籍登记管理一元化改革工作;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加快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农村撤村建社区工作,初步形成农民变居民、村民变股民、农村变社区、旧村变新城的体制机制。

——公共服务取得新进展。结合城市化进程,社会保障工作及时跟进,基本做到城乡社会保障同质同权;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城市管理实现新延伸。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按照城市标准逐步配备农村环卫设施和保洁人员,并将其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卫生管理和城管执法全覆盖。

——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实施意见》,提高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产、三产的就业率,增加农民的财产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

1、加快建立城乡统筹规划新格局。按照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加紧编制我区城乡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乡居住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规划等专项规划。2009年完成全区所有村级建设规划。

2、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项目体系。继续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充分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引导生态旅游、城市休闲、都市农业等产业向我区东部地区加快聚集。围绕建设全国闻名、西部唯一的城市生态品牌,做好万亩都市森林这篇大文章,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在丈八东路以南、西部大道以北,长安南路以西、西沣路以东范围内及丈八、鱼化部分地区,以子午大道、朱雀路延伸段及丈八北路为轴线,加快编制以现代服务业和城市物流业为重点的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板块。加快鱼化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有效整合全区工业资源,承接高新区产业链延伸,形成与高新区融合发展的集群优势。坚持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做精做强苗木花卉产业,把我区建成西北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和生态品牌集中的聚集地。

3、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完成小寨商圈规划范围内所用城中村改造工作;以青龙寺宗教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为契机,加快*路以东、经七路以西,二环路以南、西影路以北范围内5个村的改造步伐,建立统一规划、成片开发、商住并重、集中新建的改造新模式。通过三年努力,确保城中村改造的总数达到50个。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村民住宅按规划、有计划地集中建设。将农民住房纳入城市房屋管理体系,对于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集中兴建住宅小区。

4、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全区统一的土地流转平台,倡导打破地域和所有制界限,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进行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用地整理工作,提高集体土地的集约利用率;探索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平衡、调剂的有效办法,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

(二)加快推进城乡设施建设一体化。

5、加大城乡路网改造力度。加快城市道路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基础设施城乡并网,城乡共享。三年内,完成对穿越农村地区的子午大道、公园南路、电子正街延伸段、朱雀大街延伸段配套管网建设,争取把雁翔路、雁环路、富裕路、长鸣路延伸段等纳入市政道路改造。配合“三区”完成东月路、西影路延伸段、科技二路、科技四路、西沣路等道路的改造建设,加快与农村主要道路的对接。加强农村道路升级改造,每年选择*条左右农村道路,实施“三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逐步提高养护标准,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通过行政许可、线路经营权拍卖、市场准入等手段,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实现村村通公交。

6、加强农村饮排水设施建设。按照“有条件即对接”的原则,通过三年努力,使城市管网延伸到的农村实现和城市管网全面对接。2009年,实现我区农村居民饮水全部达标,重点解决一批农村排水问题。

(三)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7、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20*年以前,完成全区34个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农村幼儿入园率达到城市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1︰1,全区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到*0%。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城乡教师定期轮岗、名师支教等办法,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8、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加强农村医生医务培训,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20*年前,配齐所有村级卫生室的医疗器械,使农村甲级卫生室达到总数的三分之二,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

9、加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采取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团赞助、社区与农村文化结亲活动等措施,用三年时间,全部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有体育健身场所、有百姓书社、有网络宽带。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注重教育引导农民不断增强城市意识,逐步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尽快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四)加快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体系。将全区农业人口纳入城市就业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农民小额担保贷款和就业培训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后续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发挥我区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免费培训农民1.2万人,三年内使80%的适龄劳动力参加1-2项免费技能培训。将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发展与农民就业相结合,完善区街村劳务输出和就业三级服务网络,每年帮助7000名以上的农民实现就业,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与城市基本持平,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与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接轨。20*年,将土地被征用农民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应救尽救;不断提高农村优抚、五保户供养标准,探索建立优抚和五保户供养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的新机制。

(五)加快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12、加快撤村建社区工作步伐。在实现户籍登记管理一元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撤村建社区的各项工作。建立以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分配到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加快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为撤村建社区工作创造体制前提。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整村合并、就近并入等方式推进社区建设,力争到20*年,40%以上的农村完成社区组建工作任务。

13、积极推进市容管理城乡全覆盖。本着城乡市容管理标准一致的原则,2009年,三环以内50%的村庄,20*年三环内所有村庄,20*年所有村庄,全部纳入城市市容管理轨道。垃圾收集清运设施、道路保洁人员的配备到位,并在有条件的村庄建设公厕;村容村貌管理、清扫保洁制度等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用3年时间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城市标准。

14、积极推进城管执法城乡全覆盖。积极拓宽城管执法的工作范围,重点整治城市延伸到农村的出村路、连村路两侧的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倒渣土等问题,基本实现城管执法对农村管理全覆盖。

15、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以技防设施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网络,实现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资源均等化。加强农村治安问题突出区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降低发案率,提高城乡居民安全感。

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组织领导

16、组建工作机构。成立*区统筹城乡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全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统筹城乡发展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街办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

第8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年工作回顾

年是极具挑战、极为艰辛、极富成就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负重加压,真抓实干,成绩斐然。

一、业务工作情况

(一)大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年度,预计我区可完成财政总收入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3436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8.43%,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57.3%。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0.92%,财政总收入可按目标要求实现全年均衡入库。

截至到11月30日,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52378万元,为年计划的99.3%,同比增长34.22%,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81万元,为年计划的100.38%,同比增长38.28%。截至到11月底,我区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6991万元,为年初计划的86.3%。针对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在预算执行中坚持有保有压,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我区财政支出结构。

(二)积极促进民生财政建设。一是我局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今年已及时足额将14752万元各项经费拨付到位,其中:公共医疗、医改1051万元、就业救助650万元、民政事业1709万元、新农合630万元、新农保335万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2700万元、机关和劳动养老7677万元,全年未出现因财政补助资金未及时到位引发群体恶性事件发生;二是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编制上报社保基金预决算,强化执行力度,严格基金管理,规避基金风险,保证基金安全、封闭、高效运行;三是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深入贯彻教育投入“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精神,切实推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努力提高教师工资福利,按政策要求落实农村转移支付和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竭尽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年为全面完成合格学校建设,确定了为12所学校的合格学校建设项目投入3080万元;四是把计划生育的投入提到落实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充分保障经费投入。年计育经费标准按11.5元/人拨付,比规定增加1.5元/人,全年共拨付347万元,较上年增加47万元。

(三)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打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公共财政体系:一是严格执行年初人大通过的财政预算方案,控制公用经费支出;二是以保人员经费、基本运转为核心,重点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和重点项目等民生支出;三是加强财政评审和政府采购管理,节约财政资金。目前,我局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项目95个,送审金额11389.4万元,审定金额9327.8万元,审减金额2061.6万元,核减率达18.1%;年,我局预计执行政府采购预算4654万元,预计完成政府采购4158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约为10%。

(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实施“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杜绝单位截留收入,保证非税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1-11月,我区完成非税收入10350万元,同比增长26%,占年计划的104%,提前超额完成年初预算任务;二是根据省、市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我们在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乡镇财政日常监管、乡镇财政专项资金监管、惠农补贴发放、乡村债权债务管理、村帐乡、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等七个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乡镇财政精细化管理工作;三是狠抓了全区重点工程建设的财务工作,会计局增设了基建核算专柜,安排专人负责基建工程的财务核算,既保证了重点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质量,又及时掌握财务信息,确保重点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四是加大业务人员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年度,我局组织举办了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村级财务人员培训班、非税管理人员培训班等教育培训,通过集中时间授课和考试等方式,及时贯彻了新的会计准则和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严格执行内部监督制度。今年来,我局通过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各股室台账来提高内部监督管理水平,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把机关文明建设、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财政部门重点工作来抓。在今年的各级审计及财务监督检查中,我局未出现一例违纪违规问题,全体机关干部也均未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廉洁、高效、精确的服务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我局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切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一是通过创建标准化财政所、推行精细化管理和强农惠农资金实行网络信息化发放等乡镇财政改革办法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全年通过“一卡通”向全区2.3万户农户发放强农惠农资金补贴11项近800万元;二是通过向攸县国库集中支付局实地学习、实施公务卡试点扩面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三是通过建立财政支出评价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方法,在实地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大力扶植企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七)不断加强财政宣传力度。我局一贯重视财政宣传工作,坚决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新闻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财政改革与发展。通过采取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重视和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作用、进一步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等宣传措施,在省厅及市局网站、《市财经天地》杂志和区政府门户网共计发表信息46篇,调研报告4篇,新闻稿3件,让广大城乡居民及时了解财政政策和方针。

二、自身建设情况

(一)规范权力运行机制。年,我局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行力,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方案。按照“爱岗敬业、依法理财、廉洁高效、开拓创新”的质量方针,结合新“三定”方案,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对照财政工作目标考核文件要求,制定的有关服务规范、程序文件等,对权力事项进行梳理,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风险点的控制,明晰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明确岗位职责和强化责任意识,认真编写完成各股室(单位)职能、工作规则、权力运行流程表和绘制流程图等制度文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今年以来,我局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加强教育入手,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公开承诺制、办事限时制、公文督办制、一次性告知制、效能告诫制、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核制九项制度,增强大家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不断完善作风建设责任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以作风促服务,靠作风助优化,推动财政事业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我局始终按照围绕中心、强化教育、落实责任、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做法有:一是抓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并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任务分解书》、《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二是抓责任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财政目标考核内容,做到奖惩分明;三是加大了落实责任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定时进行局机关和各乡办财政所的内部监督检查,全系统未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四)创新机关文化建设。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建设积极向上的财政文化,这是局班子推进机关文明建设的重要决策。为此,局机关成立了登山、排球、羽毛球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如在在美丽的仙庾岭,留下了我局全体机关干部矫健的身影;在各室内羽毛球馆中,洒下了我局羽毛球爱好者奋勇拼搏的汗水……丰富的机关文化生活,将干部职工彻底从牌桌、酒桌上“解放”出来,局机关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日趋浓厚。

(五)推进财政信息化进程。根据省财政厅在邵阳召开的全省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会议精神,我局在工作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预算近200万元建设了视频会议室,同时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平台、乡财信息化网络和机房进行了升级改造,推行了公文电子传输和办公自动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信息安全,为下一步推行国库管理改革、公务卡试点扩面以及财政精细化管理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六)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与百姓贴心,为百姓解难”大走访活动的精神,我局分步骤、有计划的落实“大走访”活动各项工作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分三个小组采取“公开接访、重点约访、带案下访、入户走访”等方式方法,先后多次走访宋办芙蓉社区、仙庾镇樟桥村、戴家岭小学、八达小学、东流村和千金药业等责任点,共计走访基层干部和群众180多人,就摸排上来的问题做了大量的调研分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64个,受到了基层群众的一致好评。

(七)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我局在今年的工作中,在全力开展财政本职工作外,在创交模、创环模、创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机关等活动中,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成立专门组织机构,执行长效管理机制,以实际行动向创建标准看齐,以创建活动促进本职工作开展,实现了中心工作和机关自身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机关效能、服务水平、队伍建设和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高。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总结分析今年以来工作成效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以保持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心,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狠抓财政收入,积极挖掘财源,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切实加强财政监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财政收入高速增长,财政支出保障有力的良好局面,为我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增收节支、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预算指导方针,把“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作为支出重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培植壮大财源、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支持重点项目、深化财政改革,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根据市、区工作计划和市政府对区级财政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财税部门对年经济发展情况的预测,确保完成年度财政工作目标任务,确保区级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围绕“建设生态大东城,打造宜居新区”的工作任务,落实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和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积极主动履行好财政职能,统筹安排和执行好年度预算,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监管,不断完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水平,打造一支团结、奋进、高效、廉洁的财政队伍。

三、工作措施

坚持提质增量,牢牢抓住收入核心,在增加可用财力上实现突破。继续强化财税部门收入征管工作协调机制,深挖税源,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加大财政监督与检查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实现突破。继续加大投入,增强对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等民生事业和事关发展稳定大局的支出力度。

坚持突出重点,落实优惠政策方针,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实现突破。倾力支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加强政企、银企合作,拓展政策性担保业务,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打造新型政府融资平台。

第9篇:村级文明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在限时打赢攻坚战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下,城口精准扶贫举措为全县扶贫攻坚把脉号诊,扶贫力度在不断加码,富了农民的脑袋再富农民的口袋,绿色扶贫让青山富饶。

扶贫先扶志

城口同时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的80个贫困区县和重庆市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致贫原因既有先天劣势条件所困,又有后天发展不足所致,穷的不仅是物质,还有思想。

老百姓心里清楚,一到扶贫攻坚时期家里访客就会增多,送来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慰问品,少则够吃3个月,多则够吃半年,还有人送钱。

等、靠、要思想让这部分人以贫为荣,想通过这样的方式不劳而获。城口县委书记阚吉林称,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脱贫要先脱精神的贫!

为此,城口县委、县政府以“提振精气神、摆脱精神贫困”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在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摒弃等靠要懒、摆脱精神贫困”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

城口县明确对有劳动能力、先天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不再进行现金等物质帮扶,由帮扶责任人引导发展脱贫产业,将“他助”和“自助”结合,引导其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戒掉”生产生活陋习,切实解决贫困户因居住环境差、卫生习惯差导致的大量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

作为全市发展最滞后的地区,城口是重庆市2017年实现全面脱贫越线“摘帽”最难啃的“硬骨头”,扶贫首先要扶志,根本就是要发展教育培训。

文化知识扶贫、职业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实用技能扶贫等扶贫项目,都是城口县实打实的脱贫举措,企业、政府、社会组织这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积极投入到这场扶贫大作战中。目前,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春蕾行动”等多种培训资源,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创业培训,带动3万余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5000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县属单位、乡镇(街道)对口帮扶贫困村和县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建档贫困户两个全覆盖。

村民下山斩穷根

城口因居三省门户名“城”、扼四方咽喉称“口”而得其名,境内最高海拔2686米,大部分地处1200米以上,属于典型的高寒深石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山多、水少、耕地少。受制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村民下不了山就脱不了贫。

所以,要斩断这部分人的穷根,必须搬迁,从山上向山下搬。随着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城口县已累计完成搬迁安置近3万人。

据《重庆与世界》杂志记者采访调研了解,2009年,田宗涛积极响应城口县河鱼乡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成为第一批搬迁户。

老田的新家在河鱼乡核桃坝移民新村,以前则住在河鱼乡平溪村二组何家湾。那里海拔高达1600米,整个何家湾仅有10余户人家。

因为通往乡镇的路没有铺好,村民上下山基本靠步行。一去一来,花费近一天。“每个月都要去场镇购买生活必需品,很麻烦。”老田说,交通不便、看病难、信息不畅、没有自来水……住在山上各种问题缠绕,由于当时居住的房子系两间土木结构房屋,属D级危房,无法遮风挡雨,一到冬天,即便呆在家里,也会冻得脸蛋发紫。

2011年,核桃坝高山生态移民新村竣工投入使用。作为第一批搬迁户,老田一家高高兴兴搬进新房,面积83平米的房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依托当地的生态条件,老田开起该村第一家大巴山森林人家。经过精心经营,已有4个标间,8张床位。随着来城口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老田一家的收入也蹭蹭上涨,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

《重庆与世界》杂志记者感慨道,城口县的这种举措,可谓是一迁活了全局,一迁断了穷根。

向山下搬迁的大幕已经拉开,像田宗涛一样,通过搬迁改变命运的城口人还有很多。在这场浩浩荡荡的大迁徙中,城口坚持因地制宜、群众自愿,贫困优先、愿搬尽搬的原则,推行规划布局、用地调配、房屋风貌、配套设施、竣工验收“五统一”建设模式,采取“分户单建、委托代建、联户共建、集中统建”等多种形式,现已建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4个,其中,搬迁贫困人口16381人,占搬迁总人口的54%。

为防止搬富不搬穷和越搬越穷的现象发生,针对一些深度贫困户,城口县在用好用足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的基础上,以户为单位,再按照家庭人口数量,给予每户2―4万元不等的差异化搬迁补助,以解决他们的搬迁资金难题。

产业上山“换穷业”

扶贫如何避免“一锤子买卖”?由输血变造血,产业上山给城口扶贫攻坚带来“腾笼换鸟”的引领作用,人口下山后,撂荒的土地林地资源是扶贫产业发展的最大资源。城口县县长黄宗林提出,让搬迁户迁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必须立足地方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富民产业。

人口下山、产业上山、产品出山、游客进山,城口坚持念“山”字经,写“林”字文,积极打造核桃、板栗、中药材、生漆、中蜂养殖等特色林业产业,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当地乡村旅游产业链已初具雏形。

据《重庆与世界》杂志记者采访调研了解,以东安镇兴田村为例,全村就有57户人家办起农家乐,用村里自产的特色农产品,招待四方游客。良性产业链的形成,让新田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2014年,新田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00万,接待游客30万人次,直接带动600余名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擦亮乡村旅游这块金字招牌,山神漆器、城口老腊肉、山核桃等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应运而生!城口充分利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腾退的土地和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林上挂果、林地种药、林下养鸡、林间养蜂”等具有观赏性的生态复合型产业发展模式,以畜牧、干果、中药材为主的“3+X”扶贫骨干产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开拓旅游扶贫观光采摘、农耕体验、商务活动等不同层次功能需求。

如今城口已逐步形成了以城口老腊肉、城口山地鸡、中蜂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板栗、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以天麻、独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大巴山森林人家为品牌的旅游扶贫产业体系。

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游则旅游,这已成为城口县精准脱贫的根本之法。

据了解,目前城口累计投入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近4亿元,发展亢谷、九重花岭、前河画廊等旅游扶贫示范区4个,打造高观镇双竹村、东安镇兴隆村、河鱼乡平溪村、岚天乡岚溪村、蓼子乡梨坪村等旅游扶贫示范村13个,大巴山森林人家突破1000户,“网上村庄”电商扶贫村7个,在每个旅游扶贫村引进1―3家乡村旅游企业(大户)和培育1―2个特色农业项目,带动9个乡镇45个村1万余农户脱贫致富;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750户,直接带动贫困从业人员3000余人,实现了“农业旅游、农村发展、农民致富”三位一体同步发展。

精准脱贫“改穷貌”

通过城口县修齐镇社会保障精准扶贫调查规划表,可以很快查询到各个贫困户家庭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信息,从A/B类贫困户55-60岁家庭成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重度残疾人、优抚对象、计生奖扶对象情况;大病重病贫困户医疗救助情况到政策兜底贫困户纳入低保原因。

计划表中详细罗列了各贫困户家庭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的具体困难,这是城口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在帮扶计划制定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入户调查结果精确分类,采取相应的社会保障帮扶政策覆盖解决,确保深度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