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

第1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对策;

作者:胡晓荣

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教师教育中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培养一时成为焦点。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等素质中,有必要突出培养与课程育人密切联系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整体实施工程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基础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是有效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工作的开展,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强,具有较深的语文教育作用的认识,对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说

“核心素养”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学会新课标、新技术、新评价的三新教学设计,学会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学会课程改革的成果表达和学会文学活动的审美”六个方面学会中形成与完善的个人教育教学修养,其中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是人生基本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性中有一种发展的欲望或需要,其生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食物;其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的学习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活动方式的过程。有人称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应当把研究性学习或组织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提出创新与继承的方法加以实践。

(二)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课程、课堂、课题)活动是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实践新课程的新教学标准、新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指导。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平台和提供了新的活动内容与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开展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的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见的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思考教学。研究表明:有创见的教学应是“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一是要把握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学习资源优化策略等;二是要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展现的方式,如教师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三是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多余学习刺激的自我意识,对学生问题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固着采取变式”等。

(四)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需要完成。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发现文章中的美,就不能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只停留在关注课本中的文章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将其作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一是教师需要学习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思维方式、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识等;二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的入口等;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如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五)强化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2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学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教育理念的提出,大家开始重视教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科的核心素质是对学科内容最好的阐释,数学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受到了特别的重视,数学的核心素养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知识所思想和方法都蕴含其中,良好的数学教育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例如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公式定律等。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以及计算、测量等基本技能,掌握方法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用通融的、练习的观点整体把握数学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将数学核心素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一个人先天带有的能力,以及后天训练、实践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品德与观念、思想与方法等都包括在内。用不同的标准将素养分类,会得到许多不同的类别,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素养可以分为数学素养、英语素养等。核心素养不同于一般素养,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求程度划分的。数学核心素养就是这两种分类的集合,是指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并掌握数学本质。我国学术界对于数学素养尚无准确的、统一的界定。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从数学自身出发,较为综合全面的认为数学素养大体包括一下几种能力:数学的交流与表述、数学思维和推理、数学论证、建立模型、符号使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使用辅助工具。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学科的独特性,是构建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来源,数学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体系框架,多维度多角度的阐释数学的内容,凸显数学思维和数学建模。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多元化,具备很多不同的特征,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体现了数学核心素质的阶段性;在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运算法则等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在短时间内获得,但是数学核心素养不同,其包括数学情景、数学意义、数学建模导向等,具有抽象性。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其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的思考态度,都满足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数学核心素养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学习获得的,所以在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解读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将数学核心素质的培养融入教育与体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解体技巧,更好的学习数学。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小学成长和学习的关键阶段,对于学习方法的养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解题技巧等等都是重要的时期,也是各学科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基于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和特征的理解,还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新的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

小学数学在知识点设置上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选择学生熟悉了解的生活场景,可以创建一些情境教学法,将课本中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养成一种数学思维。比如讲解人民币的换算,可以在讲过换算规律之后,告诉学生五十元可以买苹果,但不能买汽车,五百元可以买电视,五角钱不可以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方便学生理解。再联系实际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小学阶段抽象思维的培养,小学阶段通过抽象思维习得的是基本概念,对于一、二年纪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重点在于感悟,可以用抽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养成数学意识。

(二)加强知识与课堂之间的联系

课堂是学习和培养核心素养的基本场所,所以要将课堂时间好好的利用起来,教师要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影响时潜移默化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每堂课的教学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去,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还可以可学到知识。要注重将统一固定的课程转化为灵活的课。同时要注意的是,小学阶段是数学的入门阶段,不管讲课内容多么自由,始终不能脱离教材,

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讲相关知识是,教师首先明确了主要知识点后,可以结合其它知识点整合讲解,在备课过程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在课堂上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在课堂上提出有发展意义的观点,尽可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形式趋近于应试教育,在学校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和做大量的练习题,从根本上忽略了对于核心素质的培养,要想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也需要对核心素养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教授学生。

(四)在教学评价中考察

在教育教学中,考核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考察过程中,不过分强调速度的快慢,速度的训练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忽略了思考的过程,考查内容中也要包含数学素养,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基本计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等等,尤为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设置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不单单从结果判断答案的对与错,而是判断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向是否正确,也可以设计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引导学生用变通的思维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情景多角度思考,行程变通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积累经验,这些经验逐渐形成数学素养。

结语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能一心追求速度,数学学习是要思考的,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敢于思考,启发学生善于思考。这需要高素质的老师通过不断的摸索,找出最适合当代小学生的方法,将核心素质培养落实于课堂,通过课堂教学、考试检测、将知识点与实际理论融会贯通,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莹莹,朱丽,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09):103-104.

第3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推促;小学;足球教学;有效训练

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深深地根植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气息尤为浓厚,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引起一线教育者的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突出亮点。[1]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扭转应试教育所带来的教学弊端,积极地进行教学探索,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组织有效的足球教学训练,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训练活动,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渠道着手,创设生动有趣的足球训练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足球训练中,开发学生的体育思维,增强学生的体质,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那么,在实际的小学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以核心素养思想为指导,组织有效的训练呢?

一、倡导生本理念,贯彻核心素养思想,推动足球训练的开展

生本理念,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核心素养思想的集中体现。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把握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向,改变课堂相对滞后的教学现象,还原课堂的本色,彰显学生在足球训练中的主置,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学生的表现,恰当地调整训练的方式,合理地利用好每个教学环节,确保训练时间的巧妙运用,为学生创造自由训练的空间,从而实现学生足球核心素养的发展。[2]比如在进行第一课的足球训练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本班学生身体、心理情况进行大概了解,然后组织足球训练常识的教育,关注学生在学习足球训练知识中的表现,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运动基础,多与学生进行商量,耐心地询问学生,提高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热情,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足球训练技巧,从而提高足球训练的教学效率。

二、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核心素养思想,组织多元化的足球训练

核心素养思想渗透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提高。只有拥有创新思维,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意识才能得到明显提高。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把创新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起来,把足球训练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板块,分解动作要领,潜移默化地指引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训练体系,发挥创新教学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更详细地观看到足球训练的基本步骤,从而体现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以实现学生足球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在“射门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动态的形式,播放每个动作的细节,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开展室外演练,鼓励学生进行室内外动作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己训练的漏洞,逐步掌握射门的技巧和规则,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育训练素养。

第4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效率提升

一、贯彻“以生为本”,开启兴趣大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的主题,更成为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最核心的素养便是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运动能力。在此之前,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体内的运动细胞,开启兴趣的大门。例如,在“百米单程跑步定时训练”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跑步训练,学生的运动兴趣很难被激发出来。为了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综合特征设计课堂形式,围绕课堂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难度适中的游戏,确保其科学、合理性,组织“百米接力赛”,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随后进行接力,在每一关设置一个趣味性的关卡,如背古诗或者答题等,答对视为通关成功,进而进行下一关卡的考验。最先完成接力比赛的小组视为挑战成功,以此来增加百米跑步训练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掌握百米单程跑步的重要技能和技巧。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学习体育学科的乐趣,在运动中爱上体育学科,增强体育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导入环节”,提升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中包括一项实践能力,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课中,教师巧妙地设计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体育游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体育带来的乐趣,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短跑训练”,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一个导入环节,比如将“数字追赶”游戏融入其中,这个游戏类似于综艺节目“跑男”的撕纸条,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能力,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后背都贴着不同数字的纸,各小组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决定追赶与被追赶的成员。随后,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数字,追赶和被追赶的学生听到数字后都要快速奔跑,被追赶的学生被抓住之后,教师继续说数字,被抓学生继续追被提到数字的那名学生……以游戏作为课堂的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趣化“教学内容”,激发体育兴趣

传统的体育课程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效率降低,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画面。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在课上,教师可以在学生做完热身运动之后,带领学生一起做小游戏,做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唤醒学生的运动细胞,同时还可以趣化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游戏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不仅提高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增强对体育课程的喜爱之情,使学生爱上体育、爱上锻炼。

第5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目前,核心素质体系的概念已经逐渐渗透到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来,这表明素质教育的发展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蕴含着智能因素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创造性,涉及全体教学对象,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健康、持续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时代的呼唤。

素?|教育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孩子们的均衡发展,使学生达到“五会”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为学校的体育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使得在应试教育中常常被忽视的体育教育有了一个新的机遇。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中,大家意识到: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确立学校体育的新地位,把学校体育作为推行教育整体改革中的一环来抓。以育人为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使素质教育在人们心中扎根,在人们心中生长,在人们行动中喜结硕果,从而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时代人才。那么,在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必须利用一切有利的机会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对核心素质的认识

传统的应试教育扭曲了教育方针的落实,突出了膨胀智育,缺德育,缺美育,挤体育,压劳育……向社会推出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应试型“人才”,降低了教育质量,也就是在这种不切实际的教学中,使得不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组织中形成了一些难以突破的思维痼疾和教育观念,往往表现在醉心于、满足于陈旧的教学方式并重复套用多年的经验和做法。例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的教法,本来可以让学生通过思维去想象诸如小白兔、小青蛙是怎样往前跳的呢?并不断提示学生,在想象中模仿出小动物的跳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地对动作提示出技术环节上的要求和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这样,一套完整的技术动作便很轻松、很自然地被学生掌握了。可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很呆板地、自己不停地示范,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使得学生越学越乏味,越练越没趣,最终影响到了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因而降低了教学效率。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责备求全,用语呆涩、单调,只会把动作技术要求强加到学生头上,板着脸孔大声吼叫,强迫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是厌恶心理,结果,大大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学习并运用新的理论、观点,改变教学模式,加强现代教育思想的研析和借鉴,用新的视角来加深自身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利用符合实际的特色教学,加快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学习的主体是我们的教学对象。现阶段素质教育对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通常将体育教育片面的理解为“达标”教育,也就是这个观点,造成了广大教师、学生都在为“达标”而奋斗。这个观点强调达标成绩,造成了课堂教学的顾此失彼,使得教者在教学中只注重个别项目,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综合、协调发展,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乐趣,学习的动机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懈怠心理的形成。素质教育是彰显个性、促进主动发展的教育。其首要观点是唤起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认清上体育课的意义,并能够自觉、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和锻炼。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地掌握学法,从而达到能够自悟、自练、自调、自控的学习程度,从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要想诱发学生的激情,必须利用体育教师的引领、带动、示范、纠错、评价作用。要长期不断地充实自身,吸收新的知识和理论,做一名学习的有心人,使自身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在教学讲解中能够挥洒自如,能够旁征博引,从而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奋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每个学生还应进行了不同起点的指引,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实施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

3 优化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第6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一、体育素养的含义

体育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学生在这期间新陈代谢加快,身体茁壮成长,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在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体育素养需要以健康为核心,着重提升保持身心健康所必备的体育修养。

1.健康意识,包括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并能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确定适合小学生锻炼的项目,形成坚持自觉锻炼的习惯和集体配合练习的体育意识。

2.体育知识,学生应具备了解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运动常识,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运动理论和保健知识,能应对运动中发生的轻微损伤,了解相关的体育人文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

3.体育技能,包括运动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学生在学会各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两种运动的方法,能科学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规避的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进行运动。

4.身体素质,包括运动素质与健康素质。运动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健康素质是运动素质的基础,健康素养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提升身体素质,让自己能具备多种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分析

小学生体育素养现状并不乐观,存在多方面原因,如学习压力大、家长轻视、设施条件不足等。近年来,全国体育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体育素质呈整体下降趋势。这样的窘迫局面急需扭转,学生的体育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灵敏协调能力。我们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小学体育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未来,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的终身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每一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受益。

三、提高体育素养的方法

要切实提高小学生体育素养,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思路,充分开发和利用新课程理念和资源,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1.适时进行教育,增强健康意识。我们身边最注重日常锻炼的往往是中老年人群,少年儿童和年轻人却没有锻炼意识,空闲时总喜欢拿出手机或电脑玩游戏,久而久之对视力、肌肉力量、应急反应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日常合理锻炼可以缓解学习和工作的疲劳感,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让大脑更灵活、思维更敏捷,有效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

2.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知识的获取,除了理论课,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新闻、网络等多种形式。理论课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可以在体育理论课上开展比如“足球知识竞赛”“奥运会的发展”等主题知识的小比赛,提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可以提高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不但要传授运动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信息的方法。

第7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媒介素养; 体育传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惊呼信息爆炸的今天,会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虽然中国的媒体相当发达,媒介市场也在日益扩大,但是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信息的传播却相当少,甚至还有逐渐消退的趋势。这让我们看到一种怪异的景观:一边是学生承载着对信息时代来临的狂欢,一边却是承受着体育信息稀缺、信息失衡的落寞。体育本来是一个热门学科,学校体育教育理应是主动积极和生龙活虎的。在我国,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强,体育教师怎样认识和利用好媒体这柄“双刃剑”的研讨,还处于一片空白;迄今,现有的未成年人体育教育课程中几乎没有媒体素质教育内容,也没有一本针对未成年人公开出版的体育媒体素养教材。即使在中小学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仅着眼于主动参与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并非从普通公民的角度对未成年人进行体育媒体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教育被誉为“信息社会的公民基本素质”和“媒介世界的防身术”。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在这里,就媒介素养、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体育教育和媒介素质教育的结合以及实施推进体育媒介素养教育等问题作粗浅论述,本人认为问题的提出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愿能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二、问题的思考与探讨价值

1.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与认识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当时教育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传媒的影响。随着传播学、电子媒介以及经济的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围日益扩大,重要性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官方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介入,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发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媒介环境日益复杂,各种信息大量充斥,公众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有待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势在必行。

2.学校体育教育的探索与升华

从传播角度而言,体育具有倡导新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自身倍受关注并易与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结合等特点。与商业信息和媒体发生一定联系的体育精神、人物、组织、赛事等统称为体育媒介。具有较大传播功能的运动明星、运动队,精彩体育赛事,体育俱乐部,健身娱乐活动等都是体育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教育以顺应时展和遵循学生学习规律为出发点,媒介素养教育理应引起体育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教育部将媒介素养的课题列为了新闻传播类的重点招标课题,而且将日益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上获得进步和提升。目前,少数院校已经开始尝试开设相关课程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媒介素养与学校体育教育”的探讨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因此,逐步尝试体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知识传播,是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1.从全球范围看,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青少年中普及了媒体素养教育。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媒体素养教育已经形成规模,而且,正式纳入正规的教育课程。90年代以后,日本、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开始推广媒体素养教育。2003年1月,中国台湾地区颁布了公民媒介素养白皮书。总体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对象仍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明显呈现出全民化的趋势,即将媒体素养教育从青少年教育延伸至终生教育。

2.中小学生除了学校学习和做功课之外,他们花大量时间看电视、读图书和看卡通等,媒体信息的好坏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处于身心发育和成长时期,辨别和抵抗能力比较弱,帮助他们成为媒体信息的主动接受者而非被动接受者,使他们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体的能力,对他们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必不可少。进行媒体素养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媒体知识和技能,懂得怎样合理地接受媒体的信息,科学地行使自己使用媒体的权利,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和生活。

3.我们的体育教师和其他的新闻工作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区别就在于,首先我们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判别意识,也就是说他能够在世事纷繁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当中选择对我们的社会、对我们的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有一个筛选的作用,有一个领域化的作用,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是合格的,不具备这一点,没有筛选、判别意识,就不是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二点,你应该是很好的翻译者、转译者,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圈子内比较了解,比较熟知的事情,但是就像文化具有方言和普通话之一样,在很少的圈子里能听得懂的语言我们叫做方言的话,我们作为大众传媒的操作者要把方言转变为普通话,而不是通过把音量放大原声态地转达给我们的学生,谁能转译好,谁就能受到学生的青睐。 第三点,你要提供价值判断,和一些见解。今天的竞争,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竞争,甚至主要不是资讯的竞争,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资讯,但是见识是最能表现价值的方面,谁能在这方面做,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四、实施和推进体育媒介素养教育

关于怎样实施和推进体育媒介素养教育,国外媒体素养教育的成功因素对我有很大的启发。结合体育教学要做好以下几点:

1.健全机制,提供学生体育媒体素养教育实施的制度保障。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教育机构,将体育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到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的高度上来,真正重视体育媒体素养教育,并将这项教育内容作为不可或缺的环节融入到未成年人的教育中去。近期,可以先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意识,从而带动学校和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和重视;长期,则可以逐步倡导在学校普及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媒体素养。体育媒体素养教育是一个群体性的运动,体育教师需要做开拓工作。

2.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培养有知识、经验和责任感的体育媒体素养队伍。 要重点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媒体素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媒体素养和教学水平,传授基本的媒体素养教育知识和方式,使他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必要的媒体知识。针对有条件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不同阶段媒体素养课程的教育工作。

3.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普及型培训。 要利用社区学校、家长学校等场所,针对家长进行必要的体育媒体素养普及型教育,使他们懂得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对子女接触体育媒体行为进行合理的督导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建议和启迪。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利用家庭的宽松而和谐的氛围,对学生进行亲切而贴近的体育媒体素养教育。

4.世界各国的媒体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也表明,针对未成年人的媒体素养教育,需要借助学校教育、家庭教养、社区教化、新闻传播等各种形式,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地培养未成年人合理看待媒体提供的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获取、分析、评估和传播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将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在体育媒体素养教育方面有专长并且能建立沟通网络的顾问。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体育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品格。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体育媒介的作用日益彰显的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学会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的信息所控制,不仅如此,还要教会学生以便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国传媒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文/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来源:中国网.cn

[2] 《信息爆炸改变教育―专家建议设立媒体文化班》,李继宏/编译,《东方早报》,2003年12月5日

[3] 《论媒体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文/张冠文,《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11月

[4] 《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文/[英]大卫・帕金翰,宋小卫摘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年第2期

[5] 《第二次浪潮:加拿大中学的媒体素养教育(二)》,文/约翰・庞杰特,于亚卓,《媒介研究》2004年第3期

[6] 《浅析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文/张卫华,发表于2004・媒体与未成年人发展国际论坛,上海2004年12月

第8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6-02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信息和信息技术给高职院校的教育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作为 21 世纪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等能力。但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相差很远,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理解不够,实际运用很少,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和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如不及时调整和充实自己,将难以胜任未来体育教学的重任而面临淘汰。因此,加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任务,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维纳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1974年美国的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解答问题的技能。目前人们对信息素养的涵义尚未达成共识,但随着人们对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了解和研究,已经认识到信息素养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智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意识、批判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信息素养是体育学科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培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师群体信息素养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中学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信息道德素养等方面。⑴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和信息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包括有关信息系统的相关的常用术语和符号、信息发展的构成及其原理、背景及其程度、获取和使用信息有关的法律、规范、教师职业所具备的信息系统的操作、文字处理、信息采集、信息通讯、信息组织与表达、信息加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1]。信息知识是构成高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和进行信息处理的基础。⑵ 信息意识素养。信息意识是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信息意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信息化环境下的体育教师,如果信息意识很差,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差,这样会造成信息吸收的困难。因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善于将现代的知识信息和书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不断了解和掌握体育学科相关方面的最新动向,不断更新知识信息来开阔大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学习欲望。⑶信息能力素养。信息能力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体育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部分。信息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等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即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过从杂志、网络上获取体育教学科研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即阅读、提取、存贮、分析、加工信息能力。传递信息能力即传递、交流、再生信息的能力。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取决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信息能力。他们的信息能力越强,体育教学效果越好,科研成果越多。⑷信息道德素养。信息道德是思想态度层面的素养,是指在获取、处理、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公共道德规范,及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伦理道德观。信息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及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等来维持。在信息环境下,它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具有无限性、不易控制等的特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时要为人师表,为大学生树立信息道德的典范,包括:要遵守有关信息保护、信息传播、信息安全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能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和一些负面影响;要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和传播,共同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 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信息素质的途径

2.1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

改变教育观念,增强信息意识是提高高职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在这种观点影响下,大部分体育教师体育信息意识较弱。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和体育道德观念,要明确体育信息技术与文化"社会伦理的关系,规范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规范和体育道德行为习惯,同时增强信息意识积极搜集、整理相关体育信息,主动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思想、体育教育方法、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等,并不断运用到教学中,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要结合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加大信息法律法规、道德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体育教师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2.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不断提升高职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师资培训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健康发展的需要,管理部门应采用多元化学习形式对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质整体较弱,各高校应加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职业培训在内容上要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方法上要灵活性和多样性,可以是职前培训、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开专题讲座、网络知识培训等形式。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自身也要主动学习新理论、新的教育技术,了解当前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并将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师资培训的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加强信息技术老师与体育教师的定期交流与合作,使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加强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能力。

2.3提高体育教师应用体育信息技能,培养教师复合型的知能结构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的不断扩张和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这对高职院校一线的体育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开拓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的复合型知能结构,才能适应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参与下的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应以体育信息处理为主线,提高应用体育信息的技能。我们要主动利用校园网来获得网络体育信息,提高分析信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应用体育软件等工具开发校本教材,利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等,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3 小结

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信息素养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必然要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我国知识经济的时期,信息已成为重要的资源,信息素养也成为了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前提。现代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素质,拓展专业化发展视野,为实现我国的教育强国而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燕,张景生.新课标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22):89-90.

[2]全宏瑞,温守轰,姚惠伶.?论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方法[J].?教育探索,2010(07).

[3]韩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对策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第9篇:小学体育教育核心素养范文

关键词:岭南;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化;麒麟舞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2-0035-02

麒麟舞是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杂技于一体,伴随鼓乐,模仿多种动物的走、跑、跳等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舞姿符合艺术规律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麒麟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宗教、民俗、历史的研究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显得尤为重要,并受到社会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麒麟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色的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那么,麒麟舞是否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求?如何作为体育课程资源引入课堂?如何实施该项目的课程化和教学?为此,本研究对小学麒麟舞课程化进行了实证探索。

一、麒麟舞课程化的学习目标厘定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力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程度或标准。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目标。这四个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运动技能是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方面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运动技能目标实现以运动参与为前提,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为身心基础,并进一步促进运动参与,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没有运动技能,其他三个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麒麟舞的课程化探索应从运动技能入手。

任何目标的制定都应有理论依据,动作发展理论对运动技能学习内容、目标、表现程度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水平层次不同,运动技能学习目标和要求也有所不同,结合小学生动作发展特征来解读麒麟舞学习目标,将更有助于开发麒麟舞课程资源,把握课堂学习要点(表1)。

二、麒麟舞课程化的教学要素分析

体育课程教学的四大核心要素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均以学习目标为依据。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结合麒麟舞技能特征、目标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运动,有效实现麒麟舞的教学目标,值得深度探讨。本研究将麒麟舞教学内容引入小学体育课堂,并对小学麒麟舞的课程要素进行了归纳(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麒麟舞以走、跑、跳等作为基本动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活性,是传统文化活动中有利于身体发展的良好教学素材,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三、麒麟舞课程化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本研究选取黄圃镇新沙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开展麒麟舞三级课程。普及课的教学内容、方法、评价要点参照表2。水平一为5分钟入门,水平二为10分钟基础,水平三为15分钟套路。在普及课的基础上,兴趣浓厚的水平二及以上学生选学活动课,增加辅助器材的使用和双人配合难度,对身体素质、动作和套路的规格要求更高。在活动课提升基础上学习特长课,选拔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完整的套路演练,增加头尾配合、跳桩、采青等,对麒麟舞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与指导,并参加不限级别的校内外麒麟舞比赛。

通过麒麟舞课程化的5年探索,新沙小学麒麟舞课程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运动参与方面,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学麒麟舞,课外时间也会去练习麒麟舞。水平一阶段,实验班91.18%的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高,在了解麒麟舞文化背景后学习热情高涨。水平二阶段后,由于技能瓶颈和新鲜度过期等原因,部分学生热情开始消退。部分兴趣浓厚的学生获得初级徽章后选择加上活动课、特长课,形成了稳定的兴趣爱好,29.42%的学生能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的比赛。

运动技能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达标率逐年提高。这与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积累有一定关系,加上学校徽章晋级制,兴趣浓厚的学生要不断提高技能才能获得徽章,选拔技能突出的学生参与校内外比赛。为此,学校在麒麟舞比赛方面也获得较多荣誉。2012-2015年连续四年获广东省传统龙狮、麒麟锦标赛第一名,获得黄圃镇优秀龙狮团称号,参加省、市、镇级麒麟舞表演无数。

身体健康方面,本研究对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进行追踪调查评价。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灵敏性、协调性方面两个班级几乎无差别,随着教学实验的推进,水平二阶段实验班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对照班有所提高,水平三阶段则有了明显的提高。五年级学生体质监测跳绳和立定跳远总成绩显示实验班优秀率高于对照班。说明麒麟舞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学校领导、老师、家长们认为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好的改^。学生对麒麟舞文化兴趣浓厚,思维反应活跃了,日常生活中也会模仿、应用麒麟舞动作,孩子变得坚强了、乐观了,摔摔打打没问题,动作敏捷很多,等等。73.34%家长全力支持孩子学麒麟舞。

四、麒麟舞课程化实施过程的反思

通过新沙小学麒麟舞课程的实证研究得出,岭南民族传统项目麒麟舞的课程化不仅是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教育和锻炼,而且是岭南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麒麟舞课程化探索应从运动技能入手,结合小学生动作发展特征来解读麒麟舞学习目标,有助于开发麒麟舞课程资源,把握课堂学习要点。挖掘麒麟舞课程化的核心素养。古为今用,将麒麟舞文化内涵延伸,从对幸福的追求到身心健康成长。通过麒麟舞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结合麒麟舞技能特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麒麟舞教学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还能提高学生运动参与积极性,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岭南民族传统项目――麒麟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学校发展的契机和突破口。但课程化实施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防止形式化、功利化的畸形发展,不能将麒麟舞作为对外宣传和竞赛的一种工具。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孵化、扶持过程,不能仅立足课堂,还需要建立课堂内外联动机制。丰富麒麟舞课外活动,包括阳光体育、大型活动、兴趣小组等学生自主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让课堂学习内容在课外有所展示,激励、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创建麒麟舞校园文化,提高麒麟舞文化内涵和校内外麒麟舞比赛的宣传力度,让学生更加了解、喜欢麒麟舞,有利于麒麟舞课程化的实施和校园麒麟舞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颖.广东麒麟舞传承初探[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4):91-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3]周登嵩.学校体育热点50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