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回看射雕处范文

回看射雕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回看射雕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是以擅长描写自然风景著称的,他的山水田园诗则是这类诗作的代表。除了山水田园诗之外,王维也写了许多出色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相比,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不可忽视的。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属山西省)人。王维从小就十分聪慧,开元九年即二十一岁时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大乐丞。不久就因故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来因为宰相张九龄的推荐,被任命为右拾遗。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同年秋王维也被任命为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直到两年后,才又被召回襄阳主持考试工作,从此王维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的边塞诗大都创作于开元二十五到开元二十七年这段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的时间里。王维现存的诗歌有三百七十多首,其中涉及边塞的有四十多首,约占其总量的十分之一,可见王维的边塞诗从数量上来说还是不少的。

一、王维的边塞诗多着眼于写人,很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恰到好处地把人物的精神展现出来。

1、善于使用典故,来表达诗歌的主题。

如《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是王维前期的边塞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将军射猎时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了将军射猎的整个过程,把将军射猎时的灵巧敏捷和昂扬的斗志写得十分传神。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在这短短的四句中作者就用了“细柳营”和“射雕处”两个典故:细柳营是汉代的名将周亚夫驻兵的地方,这里用丝柳营来暗示将军具有名将的风采;射雕处“《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云表见一大鸟,射之正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雕也。邢子高叹曰:‘此射雕手也。’”这里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将军的身手十分的矫捷,武艺十分的高强。

2、善于截取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画面来表现整个生活场景。

如《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首诗中,王维截取了军旅生活中递送军书的片段。诗的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写信使为了传达敌情,一路快马加鞭的情景。接下来的两句叙述了军书的内容“匈奴围酒泉”,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紧张的气氛。最后两句说明了快马送书的原因:关山飞雪,使烽烟无法燃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塞天气的恶劣。全诗只描写了军旅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片段,就把整个军旅生活的紧张、艰苦表现得十分的突出。

3、善于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如《伊周歌》: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这首诗通过描写思念远征的丈夫,从侧面表现征人生活的艰苦。开始写秋夜里一个女子思念出征丈夫的情景。后两句用倒叙手法回忆十多年前丈夫出征时的一幕,虽然一再嘱咐丈夫要常写信回家,但现在结果却是音讯全无。面对这种情况,女子心中充满了悲伤,从侧面反映了征人的艰苦、以及危险。

4、善用对比、反衬来展现主题。

如《陇头吟》:

长城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陇头吟》约作于开元八年左右。本诗“空际振奇”,选取陇关这样一个边防要塞作为背景,以一位想从戎立功的侠少与一位久历戎行而功名蹭蹬的老将对照,展现主题,而以老将听侠少吹笛这一情节,将少年的壮怀与老将的悲哀巧妙地绾合,从历史的深度上写出一代代志士不断重蹈壮志难酬的覆辙,立意精警而意味深长。沈德潜评这首诗“少年看太白星,欲以立功自命也。然老将百战不侯,苏武只邀薄赏,边功岂易立哉!”[2]

5、善用烘托手法来反映主题。

如《燕支行》:

汉家天将才且雄,不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寒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清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全诗以“汉家天将”的出征为描写对象,通过“万乘亲推”、“千官出饯”的盛大场面,用以突出“天将”的非凡气概,并对其率部深入“燕支”前线、剑断“天骄臂”而大获全胜的英雄事迹,进行了热情讴歌。

二、王维边塞诗的另一个突出特色是,他的很多送别边塞诗,诗的作地并不在边塞。

王维集中的这类边塞诗甚多,其代表作有《奉和圣制送不蒙都护兼鸿胪卿归安西应制》、《送张判官赴河西》、《送陆员外》、《赠裴将军》、《送元二使安西》等。

如《送张判官赴河西》: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今思豁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转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仅就第五、六两句的写景而言,可知这首诗的作年乃是在王维凉州行之后的。这是因为,其所写之景,皆为王维当年所亲历亲见。而作者之所以写此诗并“高歌一送君”者,关键就在于其友人张判官的再次“报国敢邀勋”(据“单车曾出塞”之“曾”,知张判官此前曾出塞一次),因而才有其“慷慨倚长剑”之激赏。

正是因为这类边塞诗的作地不在边塞,所以作者于所送之人,大都是对其边塞之行的举措予以鼓励和赞赏,并积极支持其到边塞去建功立业。王维在这一类边塞诗中对朋友因临别而所赠之言,其体现与反映的,乃是他自己早年抱负的一个缩影。由于种种原因,诗人自知许身报国已是无望,因此只得寄希望与他人,特别是那些赴边出塞的友人,此即成为了王维送别边塞诗的内核之所在。所以,在王维的这类边塞诗中,既洋溢这诗人的爱国热情,又闪烁着一种时代的光辉,其思想性也自然籍此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语言雄浑刚健、慷慨悲壮。

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第2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

诗不仅是诗,更是一种意境,遥望无边草原的尽头,残阳如雪,映照出蒙古包清晰的轮廓,缭绕着斜阳的暮云,也因它的光芒而变得血红、绛紫,袅袅飘缈,亦真亦幻,许久才缓缓舒展开,残阳如黄昏的眼睛,俯瞰着草原上的芸芸众生—它的子民。被镀上了红色光芒的草原,此时一片静默,悄无声息,唯有远处时而传来悠悠的牧笛,笛声悲凉,似乎是为我们的离别而奏响的悲歌。偶尔有几只小鸟起起落落,潺潺的流水,围绕着蒙古包的小河,也成了血红色的绸缎,流淌的,仿佛是殷红的鲜血。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观

黄昏是短暂的,离别是注定的。一阵晚风吹过,碧草依依,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李叔同写的《离别》。风也吹动了我们的衣衫。我们与蒙古族人紧紧拉着手,相对无语,一次次想说出口,却又一次次被泪水哽咽,只好彼此默默地看着对方的眼睛,眼中的泪水便是情感最真实的流露。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我的手被紧紧地握着,他们的手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良久,他们才极不情愿地松开手,突然又握紧,后来才缓缓松开,我们的脚似乎也被钉住了,挪不动了。那动人的马头琴,那浓浓的奶茶,纯正而令人回味,辽阔的草原还有那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辽阔的草原如此风情万种,民族的不同不仅没有带来隔阂,反而拉近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回想起与蒙古族人一起度过的一分一秒,又怎么忍心现在就走?嘈杂的喇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我们要分别了。这时,蒙古族的干部缓缓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走了之后,一定要再来。”我们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点头,在心中祈祷我们还能再次相见。上了车,透过车窗,看见了他们骑着马与我们同行,浩浩荡荡,犹如庞大的军队,车行了好远,马也走了好远,终于,他们停了下来,却都下了马,深深地向我们的车鞠了一躬,车里的人纷纷伸出双手,大家挥手作别,在他们的目送下,我们的车开走了,我的心情十分复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

车开出了好远,蓦然回首,他们毅然呆站在那里,已成了几个小小的黑点,我长叹一声,回看远处的浮云,正缓缓分开。

第3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大侠梦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年少时谁不曾有一个关于江湖的大侠梦,鲜衣怒马,浪迹天涯。这个梦里,客栈必定是最不可或缺的要素。各路人马在客栈狭路相逢,恩怨在这里了却或缔结,它就像一个永远不曾失落的传说。

从华山下来便听说,山下有家以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为主线设计的“侠”文化主题客栈,颇有几分再现江湖的意味。驱车前住,远远的便看见一处黑白两色的简洁建筑。楼前一块巨大的华山岩,石上塑着两位骑马向前的古装侠士。他们一人骑白马,另一人骑一匹枣红色骏马,头戴斗笠,背倚长剑,陡然间让人想起《新龙门客栈》里的周淮安。

走进大堂,门童、前台人员复古的装扮,墙壁上剑、箫、木牌等江湖符号,以及小二那声“客官,打尖还是住店?”娴熟而明亮的招呼让人不由生出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抬头还可看见“恒山厅”、“少林厅”等以武林门派命名的房间,更令人觉得有趣的是“九指食府”呈别具一格的“七公酱肉”、“铁掌水上飘”、“黄蓉烤鱼”等招牌菜。

客栈在“侠”文化上做足了功夫,“侠”之一字或掩藏在一排排鲜红的灯笼幡里,或彰显在编纂完整的《大侠语录》上。从西毒竹林到东邪桃花岛,从南帝文化符号区到梅花桩、英雄桥,每一处都流露着英雄豪杰们的侠骨柔肠。

晚饭时遇见一位同住在华山客栈的客人,他说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每个房间里“大侠留言单”,来这里的人都可以留言,客栈会选用优秀的留言汇编至《大侠语录》,并成为客栈的至尊大侠,将终身享受客栈消费优惠政策,酒店通过发邮件、短信、电话回访、邮递纪念品等方式跟他保持联系。

最后离开的时候,我在大侠留言单上写道:从不曾离开的是江湖,越陷越深的是江湖。

梦想在纳西族花海里盛开

在丽江遇见花间堂是幸也是不幸。

一走进这里便感受到花在堂间,人在花间。我眼中的花间堂像被创建人露熙打造出的一个梦,她在丽江纳西古建里,重现一色水墨砖墙,将四方小院植了花草,浅绿色的藤蔓绕着砖墙攀沿而上。植梦院里,或木刻,或雕花;或圆柱回廊,或编石为路,似乎将所有美妙的事物都融合在这间客栈里。

花间堂的美吸引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在这里相遇或离去。机缘巧合,露熙一些留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好友也汇至这里,他们被露熙的梦想和执着感染。老友相聚时一群人在这里畅谈理想与未来,金融、电子、管理、设计……各种行业背景的朋友一一分享,一场场畅快淋漓的交谈与沟通,总能迸发出更多的火花和灵感,就这样,花间堂的美好愿景初具雏形,让露熙开始了她更加优雅的转身。

花间堂在乎每一位住客的生活质感,将各种风格的文化元素巧妙融合,设有安静清新的花间书苑、影音娱乐室、女子SPA会所以及融合当地特色的茴香西餐厅等多种贴心服务。花间书苑还会定期与知名学者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让旅行途中增加一份惊喜和感动。其实,我知道花间堂吸引我的原因不外乎这里承载的梦想,让人觉得真实存在的梦想。

花间堂现有十家院子,从植梦、隐泉到青尘、问云,所有院子都精心设计,既能体验五星级酒店的精致与舒适,又能感受客栈浓郁的自然人文氛围,知音密友式的服务可以让你享受身在乌托邦的精神共鸣。

长忆江南 乐未央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去扬州是为东关街的兴味,看它千年更迭留下的飞檐翘角、花廊火巷,也看它人来人往、烟火旺盛的市井长卷。这古老的长街从唐朝时开始,连缀起宋元明清,街上的每一块青砖都记载着它锦绣十里的繁华与兴盛。

长乐客栈正建在东关街上,抬眼是明清院落式的精致庭院,越过烟灰色砖墙,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假山,山下柔水潋滟,清澈见底。朝里去,便是花园,里面植了竹子花草,这景致让人想起大观园里的潇湘馆,正是这般精巧清新。

提起江南,最不能忘怀便是旧时大户人家清秀雅致的宅院。客栈正是四个典型的江南院子并的,由逸圃、街南书屋、李长乐故居及华氏园四处景点组成。逸圃算是园子里最精妙的一处。穿过一扇小门,天井后面就是三间两厢的传统民居。一进门就像进了梦里江南,明清雕花的红木家具,立灯衣橱、梳妆匣子、以及条案、圈椅等生活用品,通通用了古时的物件,更不用说厅堂及卧室中陈设的挂屏、坐屏,细节处空调室内机被隐藏在天花板内,室内也安了隔音、隔热的棉岩材料,将南国的传统与现代的舒适尽可能的最大化。逸圃是这几个园子里唯一配套有电梯的,两层顶级经典套房也藏匿其中。

入华氏园,便看见“楼山”这样匠心独运的设计手法。厅东南以雪石叠山,厅的北面与层楼相接,有假山蹬道上楼。住在景点建筑里还是头一回,一个小园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横梁一处房顶都有一个故事,闲庭信步,随处走走便可看见历史的身影。

乾隆年间的老字号

从这里的桌椅横栏,触摸真正的旧时月色。

没来之前我常常想,住在旧时客栈里该是怎样的感受。后来想,这客栈并不见得真的有多么独特出众,但一眼望见它的悠远底蕴,便没有理由轻视了。这里墙缝存在的年岁,应该都比自己大上许多,正如去故宫的缘由一样,看一看先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抖抖身上的风尘,心中感受并不能全用语言传达。

若要寻一处真正从古时传承到现在的客栈,那就要去平遥古城天元奎。山西平遥到底是富的,城内商铺林立,大小票号22家。从1791年开始,天元奎客栈在被誉为“清朝的华尔街”的明清一条街迎客纳财,正值晋商、票号鼎盛之时,每日迎来送往的商旅络绎不绝。

第4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关键词:王维作品 分析 鉴赏

王维诗现存四百余首,诗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边塞游侠诗激越,咏怀抒情诗深沉,奉和应制诗宏丽,山水田园诗恬淡,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他复杂多样的一生。在这些异彩纷呈的诸多诗篇中,成就最高的是他为数不多但极具价值的山水田园诗,正是这些闲情逸致的田园诗构成了王维个人色彩浓厚的诗情画意。

王维,字摩诘,生于盛唐一个佛教气氛浓厚的家庭。幼年就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且对绘画、音乐有一种天赋的悟性。21岁考中进士,官太乐丞,以其多才多艺蜚声于天宝、开元年间,时人曾有“朝廷左相笔(指其弟王缙),天下右丞诗”之誉。王维自己也雄心勃勃,充满自信,渴望能在时代的大潮中击楫中游,有所作为。“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就是他力图建功立业的宣言书。名冠当时的边塞游侠诗《少年行》四首即体现了这种热情:写斗酒意气,写豪气冲天,潇洒豪壮之气逼人;《观猎》写将军狩猎英姿:“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些诗多写于前朝,意境开阔,意气飞动,颇有阳刚之气,我们从中可看到一个奋发向上的热血男儿的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年英雄的浪漫情怀被青年才俊的深情绵密所代替,他的咏怀抒情诗更多的抒写真挚深沉的友情、爱情或敬仰之情。《渭城曲》是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缱绻离情,当时就被谱成琵琶曲《阳关三叠》,以后一直广为流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里,他情谊诚挚的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高度概括地道出人人共通的“佳节倍思亲”的感情。后来,当大唐国泰民安的外表掩盖不住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争权夺利,德高望重的一代贤相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朝廷,王维的政治命运便开始出现动荡沉浮了,人到中年的他最终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方式,从山水田园里寻找失去的精神家园,“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多么自在,多么从容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潜移默化地涵养了王维的性情,影响了他的诗歌境界,为他的诗情画意铺上了鲜明的个人色彩。剖析王维诗作的情与境,主要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诗中有画”

这表现在王维诗作中主要有构图美、色彩美和层次美。如《渭川田家》一诗,他将夕阳、牛羊、牧童、野花等散点笼罩在一个“归”字下,勾画出一幅充满闲逸之趣的和谐画面。《积雨辋川庄作》则借色彩的协调明快传达积雨中的秋原美景,特别是“漠漠水田”(淡色),“阴阴夏木”(浓色)的铺排,也有小部分亮调“黄鹂”与“白鹭”的点缀,真可谓神来之笔。“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是以青白二色绘出夕阳返照下潮水汹涌澎湃、隆天遮地的态势,把光、色、态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江天变幻图。不朽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一个三维空间为我们描绘了近中远不同层次的景象,雄伟而苍凉。

二、以禅入诗

这在王维诗中的主要表现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启示。具体概括为:恬淡的心境,幽静的环境。如《中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完全是一种“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随意地走,自在地坐,尽情地谈,没有既定的目的,也无需牵挂什么,纯以行动的悠闲、心情的安适为终旨。《辛夷坞》却完全是另一种境界,“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以辛夷坞自开自落的无人知比照深山幽谷的静而寂,借心境和环境传达出令人玩味无穷的思致哲理:辛夷花恣放时何等烂漫,凋零时何等洒脱,既无生的过分喜悦,也无死的异常悲哀,得失都取决于自然,让人感觉到生命律动中本体寂寞的生存状态。《鸟鸣涧》透过落花鸟鸣映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幽静的境界,更诠释着闲若止水、静若空潭的人生终极。王维的这些诗,虽没有李白之激荡,杜甫之博爱,但其空灵的意境所蕴含的禅味机锋却象一股魔力,牵引着人们去追寻、探求生命本体的终极意义。

三、以动衬静

这种艺术手法乃是以静意观景,而后以动景达静意。表现一种“蝉噪林益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境界。王维是音乐家,深谙动静相衬的妙理和辩证关系,因此写静时舍弃了幽静、宁静等形容词,而借动态、音籁以衬托,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地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花落、月出之动态,鸟鸣之声态,突出了云溪夜景的闲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以月照松间、舟行池面的动态,泉水呢喃、浣女喧哗的声态,突出了山居生活的恬静……有了这声和动,王维的诗便回避开了灰颓的死寂,平添袅袅腾腾的生气,流溢着生命的至高玄机。《鹿砦》营造的是一个空旷而有灵气、幽静而有生机、清逸而有暖意的境界。诗人透过这表面构图色调淡寂的一境,展示了他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俗、幽静醇美的理想世界。他借物象的静美传达出自己的闲适自得,给人一种尘外高致的韵味。这种独特的艺术境界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仰之弥高的艺术典型。

第5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刀锋视点】中华武术,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作为武林中人,在继承的同时,更应去理解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所在。静静的夜里,点一盏灯,沏一壹茶,放一段音乐,白天的厮杀打斗声渐行渐远,在静谧的夜晚,我走进浩瀚的武术文化中,领略其独有的魅力。似乎冥冥中注定,在策划专栏伊始,我就将与武术难以割舍。或深或浅的文字背后是一颗执着、热忱的心!2007年,武术文化精神大餐――《刀锋视点》,带给您全新享受。

2006年,电影界出了很多大片,唯独关于武术动作的电影没有多大新意,让人眼前一亮的电影几乎没有。倒是改编自黄玉郎的漫画、由香港动作影星甄子丹主演的作品《龙虎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寄予了无数关注武术动作的朋友们以更高的期望,当然,这是在未看影片前公司宣传造势所致。当人们挖空心思,挤破门槛,通过各种途径耐心看完这部电影时,是大大的失望,且之余不忘长长一声叹息: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整个电影主题老套,情节单调,毫无新意可言。尽管影片有动作巨星甄子丹和很多青年偶像谢廷锋、余文乐、董洁加盟,但没有感人的故事做为线索引导整个故事发展,没有真正的武术文化内涵,及武术宣传必备的情与义,整个电影看上去,非常的平和,说得更确切是平庸。尽管甄子丹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动作偶像,但我不知除了平庸这个词之外, 的确不知还有什么语言能更贴切的形容这部电影。没能扣住观众的心,没有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带动观众的心,所以看完整部电影后,除了难得的几声笑音外,绝难留给观众太多谈的论资。看一部电影不看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不通过细节来表现主题,那还有什么看头呢?即便是可以让人感动或记住这部电影的关于王小龙与罗刹女、王小虎与马小灵之间的爱情,处理得也是太快、太直接,平铺直叙,没有根据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的刻化;善于通过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情感与真谛的甄子丹,在这部影片里,也很难再现其在《精武门》里如陈真般的愤怒,《七剑》里如楚昭南般孤傲的细腻表情。

一本杂志评论电影《龙虎门》的题目是“忘了观念,只剩动作”, 也有人说《龙虎门》惟一让人期待的就只有武打,影片故事本身乏善可陈,而武打能让人期待,也因为有了个甄子丹,我看既便是被人给予厚望的武术动作,看过之后,也只能说:不过如此。

当人们摒弃了武侠文化内在根基,没有了文化内在的深度和厚度时,人们便把目光过度的关注动作制作的外在视觉奇观上,改变了最初由拳拳腿腿的肉搏,到现在借助电脑特技而肆无忌惮,天马行空。然而,通过此种手段只能聚敛一时的人气,而忽略对实质内容(动作创意与设计)的追索,长此下去,依然无法突破武侠电影发展长期遭遇的瓶颈。即便是甄子丹创造的降龙十八掌,与《射雕英雄传》里的射雕大侠郭靖的降龙十八掌相比,不论是从表现形式上,还是从实际功力上,简直不知倒退了多少年,根本就没有一点点的印象留存在心中。单说甄子丹最善长的腿法及二节棍术均没有表现出更大的改进与提高,甄子丹酷酷的造型也没能体现出来,的确让满腔热情的观众失望而归。其设计的二节棍与甄本人曾在《陈真》里表演过的二节棍术相比,更不知有多么幼稚。尽管影片里的打斗动作非常之多,也是导演在尽可能弥补故事情节先天不足的努力,但作为动作设计的武打名星甄子丹,并没有继续其原有拳脚相加的真实肉搏,相反却随波逐流的借助电脑特技,结果,不但没能起到渲染氛围、夸大动作效果的作用,相反让人感受更多的是动作的造作之感。不仅甄本人打得让人大失所望,在其指导下的谢霆锋和余文乐这些并非习武之人,一招、一式、一腾、一跃除了人为的造作出来的气势外,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他们的动作非常之假,这些人本身缺少基本动作训练的顽疾也一览无遗。

电影《龙虎门》里,也有两处可取这处,一是在日本食肆王小虎与对方格斗,石黑龙在单人包厢饮酒的垂直俯镜运动拍摄数十人穿廊过厢的追打,视觉新颖,想象力的发挥在动作片中更属罕见,此种空中摄影取景的手法尚能让人感觉耳目一新。其二是《龙虎门》电影所表现的龙虎门侠义精神,尤其是剧外。当香港功夫片逐渐淡出世界观众的视野时,叶伟信、甄子丹带领一群小兄弟打造出这样功夫题材电影,也是一种侠义,作为偶像明星,谢霆锋、余文乐不怕受伤,敢于吃苦,这种尚武精神也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的。此外,影片均未能给我――一个对甄子丹寄予太多希望的动作影迷以太多的东西。

当然,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其他影迷、甄迷、动作迷从不同角度看,本片会有更多看点,有更多的内涵与寓意在其中。上述文字,仅我一家之言,抑或代表我对心中动作偶像寄予太高期望使然。但是,不管怎样,希望看到更多世代永传的经典动作片,是每一个热爱动作影片的武术迷的共同心声。但愿有一天,人们再看到动作电影时,不会再发出“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的嘘声。

附甄子丹情况简介:

姓名:甄子丹 英文名称:Donnie Yen

生日:1963年7月27日 星座:狮子座(属兔)

身高:175 体重:155磅 婚姻状况:已婚

最喜欢的运动:武艺 最喜欢的乐器:钢琴

最喜爱的国家:中国 爱好:武术,电影,音乐

个人座右铭:勇者无惧性格:完美主义

偶像:李小龙 职业:导演,演员,动作指导

处女作:《笑太极》

家庭:父亲:甄云龙;母亲:麦宝婵;妹妹:甄子菁;妻子:汪诗诗;女儿:Jasmine

刀锋:朋友,从这期之后, “刀锋视点”将以平实的语言阐述我本人对武术的一些相关观点,可能存在错误的地方,请朋友们指证,同时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各抒已见,为“视点”内容的丰富多彩及独特的文化艺术魁力不断努力。

编读在线

十七、八岁,正处在人生懵懂的年代,开始思考着人生,决择着事业。因为社会阅历的局限,因为家庭因素的影响,有种种理由让你不能心想事成,不能鱼和熊掌兼得。我的读者朋友大多处在这个年龄段,或是职责所在,或是感动于你们对所衷爱的事业的执着,一个与你或许有着同样经历的我,将以自己的感受与情结,为朋友们解难答疑,共同开创理想。选择与武术为武、与军营作伴是我们共同的志向,愿在这里你们能达成心愿,交到更多的朋友。“编读在线”,与你同行。

刀锋信箱

东平度的王春磊朋友来信说:张大哥,我是一个年龄并不大的男孩,在你的眼里我或许还是个孩子,但我认为我也不小了,现在去追求武术的完美,也有一些晚了,这也挺让人遗憾的。在我心里有许多的话,许多的苦涩,父母的不支持和不了解,让我深深的无奈。我真想去学武,虽然学武很苦,我想我是会用一生来追去它的,我不知道在我俩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共同之处?我可否与你成为知己朋友?这个世界有梦想难道有错吗?我很想去听一听你的意见。或许对我的人生之路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吗?

关于专栏,意见或建议有许多的,在众多的武刊中,我们的《搏击》别具一格,适应时代的发展,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还应在专栏里通过栏目内容设置调动读者的积极性来共同出谋划策,或在专栏里稍声明一下,只字代劳,效果肯定比一样。还要就是尽量的为读者回复信件或邮件,读者才不会对你失望。当然,我知道你不同于它刊的编辑,尽力去回复了,这是你的优点了……

还想问你三个问题可以吗?我今年18岁,在劈横叉时,两腿痛苦难忍,非常难受,还不停的颤抖,不知我现在还能劈开吗?有什么方法和技巧可使其不那么痛苦?自学武术和在培训班里学有什么差别,哪一样会更好些?由于我没有基础,对于散打和意拳,应先学那一个比较合适呢?谢谢好了,就说这么多吧,因为我比较小,所以比较不会说话,还请张大哥谅解。祝工作顺利!

一个名叫回鲁金的读者来信说:刀锋大哥: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6月份就要参加高考,在这人生的关键时期,我迷惘了:武术是我的至爱,是继续上学还是去上武校?因为我从小酷爱武术,但一直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家里、亲朋都不理解我,只是一味的让我上大学,而我真正爱的是武术,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希望刀锋大哥给小弟指点一二,小弟回鲁金在此说声多谢了!

刀锋解答:王春磊、回鲁金两位小弟你们好!非常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经常向我讲述你心中的苦闷与不解;也非常感动你们对武术的执着,一直来信探讨关于武术的若干问题。你们两个来信中有部分问题是相同的,所以在这里,我就一并回答了,但愿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想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喜欢武术,且我们年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且刀锋个人愿结交一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经过我们之间的接触与沟通,我们一定会成为朋友,成为兄弟的。关于学武与学习、创业之间的矛盾问题,是非常普遍的,很多朋友提过这样的问题,也都面临过同样的困境。在人们物质利益欲望高度膨胀的社会里,让一个根本与利益扯不上关系的武术被人们所接受,的确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也是武术工作者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武术发展了这么多年一直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所在。实事求是讲,正处在黄金年龄段的你们确实应该处理好将来发展与个人爱好之间关系。我认为应该珍惜有限的时间、良好的环境、浓浓的氛围先把学业完成,这也是父母亲朋等大多数人的观点。当然,这么讲并不否定我们一生投身武术就没有作为,干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去努力,哪一个行业都可以做出一翻事业来。这就需我们合理的安排的时间,科学的统筹。在顺利完成学业,利用一些业余时间修习一些中华武术,还能强身健体,保证我们学习有良好的身体、充满的体力,这不是很好吗。有梦想,说明你有追求,何谈有错呢。但梦想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诚然,我所指的现实包括很多,可能是你这个年龄所不能完全理解的,但我们要学习长大,学会成熟。

现在横叉经常出现颤抖是正常现象,因为你的柔韧度还没有达到劈的程度吗,还需要经常的进行一些柔韧性方面的练习,慢慢就会达成心愿的,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培训班和自学的区别显而易见。自学要靠自己的领悟及一些基本的书本教材,而培训班里会有老师对你进行辅导。可能你说的是结果有什么区别吧。区别也不是绝对的,有老师对你进行辅导,一些疑难很容易就会变通,引导你继续学下去。如果你自学,苦于没有老师指导,疑难的解答需要一个过程,一旦疑难越积越多,导致你没办法进行下去,严重的会让你对武术失兴趣。两者衡量,还是武校比较好一些,当然也是要建立在武校老师具有真材实学,且认真教学的基础上,归根结底,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和意志力。

至于没有基础是先学意拳还是先学散打,这有什么关系呢。万丈高楼平地起,先学哪个取决于自己对哪一个兴趣更大一些,其他没有过多的影响。

第6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各派八卦掌均有不同的导引行功法,如传统的吕祖八式、八卦二十四式法等。现仅举传统的吕祖八式以供学者参考。

所谓吕祖八式,与传统的八段锦功夫练法大体相同,是一种最为简便的导引功法,共有八式,每式左右互换练习3次。前五式为马步式练法,后三式为并步式练法。因方法简单易于学练,且有八段锦可资参研,故不做图示。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从无极式始,先令心气平和站立片刻,待气定神闲气息调匀后,再将左脚向左开步宽于肩,右脚略回扣,下蹲成马步式,令两脚平行直向前,两脚尖微内扣,上体正直勿偏斜,舌抵上腭,以生津液,齿微扣合,呼吸自然,双目平视。之后双手于体前捧起,掌指相对,掌心向上如托重物状缓缓上提至胸前,再慢慢翻掌向外,使拇指一侧向前,令掌心向上,如托巨石一般举过头顶,目随手动上视双掌。随掌向上而渐吸气,头须正,勿后仰。掌至头顶上托后,略停调息1次,先吸气,再俯掌变掌心向下缓缓按掌至腹前丹田处,掌指相对,掌心向下,呼气毕。双目向前平视,再吸气翻掌心向上托起,如此上下三托三按则行功毕。

此式所谓理三焦者,“三焦”乃人身六腑之一,“为决断之官”。古老中医学著作《难经》中载:“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三焦具有宣通四气和津液、腐熟水谷、通调水道等3个功能。久练能使三焦得到调理,气血流畅,利气行水。又三焦与五脏相联系,卫分、气分、营分、血分都跟三焦有往来,调理三焦可出卫、气、营、血之邪,以达强身健体的目的。所以少林四段功、十八段童子功、八段锦等诸多功法都从“理三焦”入手。

二、左肝右肺如射雕

如前式成马步站立,双手从体侧提至胸前,握拳吸气。之后左拳变成八字掌,右手仍握拳,向左右拉开,呼气左臂伸直,食指与大指用力撑开,食指指尖微上翘,右臂屈肘,右拳置于胸部外侧之云门穴、中府穴处,双手如同拉开一张大弓一样。同时,上身正直不动,头随左手伸臂左转瞪目盯视食指尖的商阳穴,两脚大趾微用力抓地,调息1次;注意两手相争用力,头颈正直,敛臀提肛,双肩放松。然后将左臂和左掌回收至胸前,仍如前做成握拳,双拳相对状。吸气,再反向拉开,如拉弓般,呼气。如此左右反复习练3次,则行功毕。

此式状如开弓,可调动肺、肝二经。大指与食指圆撑,开手太阴肺经,因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故目视食指有利于引动大肠经而使肺经气机旺壮;转头瞪目盯视加足大趾抓地动作,因肝经起于足大趾而开窍于目,所以就会调动肝经气血的运行,这样对引导肺、肝二经是很有利的。肺生气,肝生血,故可生一身之气血。传统医学又认为人身之中左侧主血,右侧主气,气血为一身之阴阳,所以叫作“左肝右肺”,常习此功能平衡体内的阴阳。

三、调理脾胃单举手

如上式仍成马步站立,周身放松,舌抵上腭,微扣齿,双目平视前方。调息1~3次后,双掌抬起翻成掌心向上托至脐平,然后左掌掌心向上,右掌俯掌掌心向下,同时举按并吸气。左掌上举至头顶,掌心仍向上,右掌在腹前掌心向下,此时呼气。上式不动略停,再吸气,双目前平视。左掌随呼气翻掌变掌心朝下,下落回收至脐前,右掌心变朝上,随左掌下落上行至脐处。左掌翻掌变掌心朝上,此时两掌心均向上,略停做1次调息。然后再做右掌上举左掌下按的右式行动,要领与左式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行动3次,则行功毕。

此式在两掌对拉时有相吸之感,相合时又有相斥之意。阴掌上撑掌时,足大趾、二趾同时微用力抓地,举掌须内里暗用劲。上下对称用劲可使脾、胃、肠、肝等经得以疏通,升清降浊,使肺气壮大,营血得以生化,尤其足大趾、二趾微用力抓地,能更加促进脾、胃二经的气血运行,增强后天之本脾胃的功能。

四、一切劳伤背后瞧

如前成马步式站立,两手掌心向下俯按在两膝上,两肘微外撑,头正直,双目平视前方。舌抵上腭,齿微扣,吸气同时头向左后侧转瞧看背后,双眼瞪视身后远处。双手十指微用力抓按膝盖,两脚十趾微用力抓地。然后呼气,头随之向后回转前看,双目平视前方。转身向后瞧看时身不可前俯或后仰,要立向正直,勿突臀,臀部应内敛,肛微上提,回身转正后要周身放松,两臂可松垂体侧,做调息1次,每式均应如此调整呼吸。然后再向右后侧转头看瞧背后,十指抓按膝盖,十趾微用力抓地,如此左右运行3次,行功毕。

所谓“劳伤”,是古代医学中“五劳七伤”的简称。“五劳”指: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七伤”意为:太饱伤脾、大怒伤肝、房劳伤肾、过食冷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骨。扭颈回头瞪目的动作,能带动大椎穴之阳经,动阳经可祛阳中之邪,并使内外同调,调动身体前后阴阳诸经脉的运行,特别是任、督二脉分别为阴阳诸经脉的总汇,腰围的带脉可调整肝脏及收束诸经,这样通过外形的运动带动内里脏腑的运行,就可祛除脏腑的邪滞之气,促进脏腑生理功能,从而使诸病得调身体健康。

五、龙摇虎摆生肾力

仍如前式作马步站立,两手掌叉腰间两侧软肋处,大拇指按在后腰肾俞穴处,余指并拢指尖朝前置于肋骨下的软胁处。呼吸自然,舌抵上腭,齿微扣,双目前平视,立身正直,敛臀提肛。然后头向前方微俯身,以左膝为圆心,用腰带动头和上体,向左摇动画圈,并吸气,随头微前俯而臀部微泛起,在摇头的同时,臀部尾闾穴随之反向摆动。此即谓之“龙摇头,虎摆尾”。转一周至身正时,可双目前视并呼气。再如前式做前俯左旋后仰右转画圆圈旋转行动并配合呼吸,如此3次左式行功毕,复行右式,一如前法练习即可。

此式主要是脊柱运动,脊柱与督脉联系,又与肾脏相关。肾主骨而生精,系于脊髓而又上通于脑。《医学入门》说:“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也。”肾主骨髓,与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督脉正好沿脊柱而上,故《东垣十书》上说:“脑为诸阳之会,即海也,肾主之。”而脑的机能活动又是以气血为物质基础的,它在气血濡养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头为诸阳之汇,脑为髓之海,尾闾为脊柱(督脉)之端,膀胱与肾相表里,其脉也沿后背上行。摇头摆尾可调动督脉,手指按在肾俞穴上并叉腰既有利于膀胱经又收束了带脉。它的运动令肾脏强壮,肾主骨生力。因此通过锻炼脊柱和腰身可改变气血运行,改善作为人体先天之本肾的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六、手拂脚面通背腰

变马步式为两脚并步站立,身正直平视前方,舌抵上腭,齿微扣,呼吸自然,双掌自体侧缓缓上举至头顶时,掌指相对,掌心向上,如手摸天状,同时吸气,目上视双掌。随呼气弯腰向前俯身,双臂仍直伸,于俯身同时向前向下拂摸两脚面,此时双腿膝盖要伸直不可弯曲。双手拂于脚面上后,弯腰不动,再做一呼吸。然后随吸气伸腰起立,两掌回收双腿侧正直站立,目视前方。如此反复3次行功毕。

此式为腰腹折叠运动,能令腰背部的经脉、筋骨及脏腑都得以锻炼。腰为一身之主宰,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为先天之本。故俯腰伸臂可使腰背及腿部的筋骨及经脉气血为之畅通,对肾脏有补益的功效。

七、咬牙瞪眼精神长

如前式并步站立不动,舌抵上腭,微扣齿,双目前平视,呼吸自然。随呼气双腿渐渐屈膝下蹲,十趾用力抓地,臀部向下坐,双臂双掌自然松垂体侧。重心下移至双掌触地,最好能将臀部紧贴于小腿后侧以身体不会后倾为要。运动中头和上肢仍保持正直,可微前俯身,双掌在两脚外侧做弧形画圆变爪握拳,犹如抓住地上的两个千斤重物一般,然后牙齿紧咬,怒目瞪眼,吸气以顶头及上身腰背之力向上挺拔,通身贯力有将双手所抓重物从地上提起之意。站至身体正直时,双手紧握拳上提至腰间,双目平视。呼气双拳放松变掌调整呼吸,再如前式行动两次,行功毕。

此式随身体上拔时两足不可有向下蹬之意,咬牙瞪目提腰背通身贯劲,能令肝气上行于目。肝主筋,齿为骨梢,肾主骨藏精,其经脉循行于腰背,因此行功可增肝气,长骨力,生精神。

八、马上三颠饮食消

承上式调整呼吸后,双足如前式并步站立,身正直双手贴紧于体侧,舌抵上腭,微扣齿,双目平视远处,自然呼吸,然后以脚尖或前脚掌点地提起脚跟,随吸气全身整体向上引起,再随呼气向上颤动松落,但脚跟不可着地,脚跟应向上离地少许。呼气毕,再吸气引身向上抬起脚跟,呼气松身下落,至第三次起落时脚跟方可随呼气着地踏实。如此再行功3度,共颤动脚跟及全身9回时,行功毕。身体自然并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静立片刻。做收功和拍打及散步数分钟后再休息。

第7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你可以穿梭于山西壶关大峡谷中,看千峰竞秀、万壑争奇;你也可以驰骋在木兰围场坝上草原,策马扬鞭、弯弓射箭;还可以出境赴韩体验异国中秋,看面具舞蹈、品松饼糕点。本期《行游天下》为读者推荐这三条中秋路线,只为一次其乐融融的家庭团圆夜。

行百里壶关 临万丈峡谷

自北向南,全程高速,从北京到山西壶关大峡谷约630公里,行进约7个小时就能抵达。沉稳秀美的太行山脉在壶关一带挥舞着自然的鬼斧神工,削出壁立千仞,激起百川飞流。百里峡谷内十几个景点、近四百处景观,竟没有重复景色,令人称奇。从红豆峡到黑龙潭再到紫团山,行游者往往因峡谷撼人心魄的震撼而一时哑口无言,只顾置身其中,扼腕而叹,或许言辞的无能为力正是这大峡谷展示给世人最逼人的气势。

红豆峡里念相思

中秋的凉爽让出游的一家人心情也格外开阔,初到壶关第一站推荐寄寓美好情思的红豆峡,“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词句吸引着人们,带着自己的爱人,漫步传说中的“情峡”,摆渡思古韵,隔岸唱情歌,优哉游哉。

置身峡内,远眺近观都是景,天地山水间,有层次地舒展,有大刀阔斧的千绝壁立,也有葱郁的轻盈柔和,宛若粗犷的汉子巧遇温柔的女人,一颦一笑间,和谐而不失分寸。顺着崎岖的山路往里走,抬头看山,不禁遐想,亿万年前这里经历过怎样地质运动,竟把大地撕裂成这般峭立耸天的模样。绝壁对峙留下一道狭细的天空,自然的神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它的个性,让人面对这奇险绝景,只是一个劲地赞叹。

继续向前,珍贵的红豆杉就集中分布在峡谷深处的裙褶形沟坡上,将近两万余株,这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是十分罕见的。驻足此地,只是吹吹略过红豆树影里婆娑的风似乎就能醉倒其中。而附近的石山公园则是奇石绿树相依的天堂,可以直接触摸峡谷里“刚柔并济”的景致,峭立的石头与和缓的绿障,让人觉得特别可爱。除了自然的神功,这里还有商烟隋砖,文化底蕴尤为厚重。穿峡而过的白陉古道是上党古八陉之一;建于隋代和明代的滴谷寺、九连寺,遗址尚存;壁画、石刻、碑碣等遗产颇丰。自然与人文交错其中,别有一番味道。

黑龙潭里“跋山涉水”

黑龙潭位于五指峡景区内,离红豆峡不远,可以直接买到联票游玩。传说此处有黑龙盘踞,古代每当大旱,人们纷纷来此处求雨,祈雨至灵还会在这唱官戏来感谢龙王的恩赐。现在,黑龙潭建有龙王庙,周围是深不可测又清澈幽静的潭水,充满神秘。

沿水逆行,两侧是高耸的崖壁,历经几千年的流水下切,林立的山峰更加陡峭,有的甚至高达千米,直插云霄,人站在底下看,有点晕眩,一种压迫感瞬间袭来,让你不得不佩服这自然的神力。越往里走,谷底越收越窄,水流也越来越急,小径淹没,行游者不得不登上凌空搭建在悬崖上的栈道,这条栈道仅仅宽60厘米,长达800米,一直蜿蜒到峡谷尽头。凌空栈道还直通孤山,一半在云里一半在天上的体验,为此处独有。

胆大者若不满足凌空栈道的挑战,还可以朝着几十米高的悬梯前进。第一步踏入这铁索桥就已经失去了平衡,顺着风来回摇摆,山风猛的时候似乎随时都有坠落的危险,于是尖叫声响彻山谷!畏高者也有自己玩法,因为九曲十八弯的谷底激流,黑龙潭可是漂流的绝佳场所,天然的高低地势起伏,时而深时而浅,让漂流者们实在难以掌握方向和速度,只能耐着性子慢慢摸索。当然要是觉得“跋山涉水”依旧不过瘾,在这个天然的攀岩墙障一展拳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紫气缭绕醉山间

古来佳句“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抱犊”指的就是这壶关的紫团山,紫团山顾名思义就是山间时常氤氲起团团紫色雾气,宛若仙境,让人未见其景先闻其美名。

来此看山的行游者大多都是带着好奇心来的,一探青山幽吐紫雾的奇妙。站在山下抬眼望去,半山腰处确有微薄的紫雾,静卧于山间浮空,越往上走,紫气越淡,若隐若现,可能是因为白天的光太强的缘故。

听山里的工作人员说,紫气生成全是因为山腰三十万年前形成的溶洞,溶洞里水汽蒸腾,吐出洞口,再加上山影叠翠,日照反射就形成了这团团雾气。傍晚阳光变弱的时候紫气最为明显,就像是山间哪个仙灵突然降临一般,让人产生误入仙境的错觉。古人云游至此留下很多篇章,三十六景诗石碣上满满都是曾经赞咏的诗句,只可惜因为保存不善,明清时大多的石碣都已损坏,只剩下完整的四碣孤独地排列在山边。其实无论古今,凡是一睹“秀出群峰外,团团紫气重”的紫团盛景,大概所有人都会产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冲动吧。

来到紫团洞,此洞因岩溶地貌造型奇特和洞容之大,而被誉为“北方第一洞”。洞内千门万户,曲折回环,扑朔迷离。人们往往惊叹于此景又被下一个吸引,走到路的尽头却又有出口,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林立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各自为景,壁虎、二鱼相吻、桃仙对石榴、五龙壁首、唐僧取经、紫禁城等景观,惟妙惟肖,气势磅礴,引人入胜。

tips

住宿

农家乐每晚约20元/人,宾馆标准间每晚100元左右

门票

凭北京市民身份证或暂住证、北京至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机票、高铁票、火车票、大巴票等相关凭证购票,175元的全景区门票直减100元,活动持续到9月15日

行程推荐

北京(京口高速)――衡水――南乐转南林高速――安阳――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Day1.红豆峡――黑龙潭 观赏三叠潭、潭口观唐僧师徒象行石、观戏水夫妻(山脚)、一线天、红豆杉苑、过月老谭、拜越老石等景观

Day2.紫团山――紫团洞 参观一线天、独石桥、飞来石、断头龟、官印、天书、探水千年龟、云梯、白云寺、紫团洞等景观

驰骋坝上草原 追赶落日余晖

在微风吹拂下,繁茂无垠的纤纤碧草掀起层层波浪,宛如大海翻滚的波涛,接天映日,这就是在北京之北的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真实写照。曾经《还珠格格》中小燕子、五阿哥在这里策马扬鞭,曾经《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在这里拔剑约武……中秋佳节,何不追寻他们的脚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驾驶越野车彻底驰骋一番?

塞罕坝览广袤森林

塞罕坝森林公园也叫木兰围场,此“木兰”并不是花名,也不是那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而是满语“哨鹿”的意思。木兰围场作为清王朝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建成以来一直是清朝皇宗贵族打猎的场所,他们在这里激扬文字,赋诗撰文,创造了辉煌的“木兰秋”文化。历任清帝喜欢的地方,能不美吗?

木兰围场位于河北和内蒙古交接之处,离北京400公里,沿正义路行驶四小时即可到达。一路山地与高原交相呼应,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浩瀚的林海与辽阔草原浑然一体。

行游者驱车在这里“撒野”,公路两侧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视野极为开阔,这不禁让久居城市中被钢筋水泥压抑着的人们豁然开朗。远处那蓝蓝的天和棉花糖般的云朵,低得仿佛触手可及。

路旁的一处高坡上,有一片壮观的风车林,一根根白色的柱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高扬着三叶扇片随风转动。另一旁羊群“占领”了草原,这里的羊群真叫壮观,大概每一个羊群都有上千只羊,它们在蓝天绿草间,整个画面真如一幅自然油画。

此时若登上围场里的塞罕塔,千里坝上,万顷林海尽收眼底。东观绿波涌动,碧浪滔天;南观一览众山,青翠如黛;西望绿色地毯,平铺草原,大小湖泊点缀其间,给人以无限的活力;北瞰,百万亩人工林,与乌兰布通相接,令人浮想联翩。

红松洼看无边草原

从塞罕坝东门出来后,沿着蜿蜒的林荫道行驶大约1小时就到了水草丰美的红松洼。红松洼是木兰围场最北部的草原,紧邻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在海拔1000米的坝上草原有着常年不断的风能,因此到这里会看到大片的风力发电车。

这里的道路并不是宽阔的柏油路,而是勒勒车(又名大辘轳车)多年碾轧成的土路,如果开着车在上面行驶,虽有些颠簸,却也格外刺激。有时羊群或是马群还会争抢马路,它们似乎一点也不害怕游客们驾驶的大块头,也许是在热情地欢迎行游者吧。

如果开车穿越草原不过瘾,那一定要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一番。一匹匹骏马壮硕结实,坐在马鞍上虽然会有些许的害怕,但是当马奔腾起的那一刻,便放任不管,只享受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奔跑。

红松洼还有一大景观――百花草甸。绿毯似的草地上,野花盛开,争奇斗艳,特别是金莲花,漫山遍野地开放,一片片金黄,点缀在绿草滩上,非常壮观!当年乾隆皇帝望着这奇特的景象,曾吟道“塞外黄花恰似金钉钉地”,纪晓岚立即对曰“京中白塔犹如银钻钻天”成了千古佳对。

七星湖畔赏绝美晚霞

红松洼向西南沿四御线,行驶约50公里,就能抵达到七星湖。正如名字一般,七星湖就像北斗星形象地排列在草原上。它环抱于青山绿树之中,湖岸草坪如毯,湖水碧波荡漾,表面看上去是七个水草滩,实则只是活动的浮层,其底层仍是湖水,大大小小七个湖面是一个相联的流动整体。

当地人说,在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叛匪葛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这里曾是储放粮草的地方,有一夜着了大火,康熙皇帝情急之下大呼“老天”,很快天降下一场大雨浇灭了火,保住了粮草,也保住了战争的胜利。雨后地上留下七个大水泡子,人们说是北斗七星来助阵,就叫它“七星湖”。

每当傍晚时分,晚霞倒映在湖里,水天相映,美不胜收。行游者站在湖上的浮桥上,落日余晖洒落到各处,此时则体会到了安静与温暖。趁着中秋小长假,陪同家人住在这里的木屋中,静静地等待夜幕降临后的高空圆月,一定能赏到与城里不同的美景。赏月的同时,看着天上挂着的北斗,再看看草原上的七星湖,该是一种多么美的意境。

tips

费用

骑马参考价60元/小时;草原上包车通常200-300元/天,一般都为吉普车

美食

在旅店里一般都有餐馆,且野味不少,最有特色的还是烤全羊和手扒肉

行程推荐

Day1.北京―京承高速―双滦区―承围线―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约400公里

Day2.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林盛街―御克线-351省道―红松洼,约50公里

Day3.红松洼―七星湖―返程

中秋釜山行 赏最美月色

中秋三天小假期,适逢韩国政府拟阶段性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政策,行游者们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去我们的邻邦韩国体验不同风俗、不同经历、不同感觉的中秋节。无论是山川景色还是海洋风光,韩国釜山都是不二之选,来到民俗村,行游者可以全方位了解和感受异国中秋节的风俗,登上迎月岭,会被最美的月色月景所围绕,泡在釜谷温泉中,身体的压力也缓解在了氤氲的空气、温暖的水里。

中韩同节不同俗

中秋节来到韩国釜山,会感觉平时繁华热闹的大街变得有些冷清,有些商户甚至闭门歇业,那是因为中秋节在韩国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就像中国的春节一样的隆重,每到此时,韩国人都会踏上返乡之旅与家人团聚,虽然是同样的节日,韩国的风俗却和我们大有不同。

在中秋节的早上,老人们都会穿上韩服,年轻人为了省事就穿上一套新衣服,一家人聚在一起,用松糕、酒、水果等食物向祖上献上茶礼,茶礼结束后,子孙后辈们会到祖上的墓前扫墓除草,以表示孝心。接着一家人或是游玩,或是去民俗馆欣赏民俗表演,韩国民俗演出的重头戏就是面具舞蹈表演,人们身着韩服,带着动物、人脸等不同风格的面具跳舞,以此来驱除邪恶、祈求好运。到了晚上,就是赏月活动,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并祈求家庭幸福。

来到釜山你会发现,这里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叫松糕的食物。松糕是韩国中秋节的代表食物,用米粉做皮,再包上用芝麻、黄豆、栗子、绿豆做成的馅,捏成半月状放在松叶上蒸,所以吃起来会有淡淡的清香,行游者可以在釜山的超市或者街道买到这有民族特色的小吃。

迎月岭上观最美月色

说到中秋节赏月,就不得不提釜山的迎月岭,在这里行游者能看到最美的月色。迎月岭位于卧牛山的山腰上,是连接海云台海水浴场与松亭海水浴场的一条山路,走在这条山路上观赏月色是当地恋人们的保留节目。

迎月路是一条樱树与松树林茂密的小道,下临海云台大海,看月有长达8公里的行车线。傍晚时分,一家人沿坡一路上行,如同其“迎月路”的名字一样,可清楚地观赏到悬挂在天空中的明月,明亮的月光照在宁静的海面,更显得娇媚诱人。

从迎月路往上走,沿途还分布着20多家大大小小的画廊,充满着艺术气息,被称为“东方的蒙马特”。行游者大可随便走进这里的一家咖啡厅,点一杯醇香的咖啡,一边走一边欣赏画作,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半山腰的迎月岭。

在迎月岭上有一个小小的亭子,仿古建筑,显得高雅朴素。行游者可以坐在这里迎接月亮的升起。天空渐渐黑暗,出现了小小的月牙,到整个圆月出现,照亮夜空。远处的大海波光粼粼,反射着月亮的光芒,沙滩也全不似白天的热闹,侧耳细听,仿佛可以听到海浪拍上沙滩的声音;眼前一片片的树林,也没了小鸟的歌唱,安安静静,只有在微风吹过时,树叶沙沙作响,月光透过婆娑的树影照在地上;回看来时路上的画廊、商铺,透着点点灯光,轮廓却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柔和。行游者与家人们在这里赏月,过中秋佳节一定会是美好又难忘的回忆。

釜谷温泉舒压解乏

釜谷因其地形貌似大锅而得名,而釜谷温泉就算是在韩国温泉如此出名的国家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中秋佳节带上一家人到此泡泡温泉,也是不错的选择。

釜谷温泉的水是从花岗岩中迸出的,行游者进入温泉中,可以感觉到水温并不是很高,但水质非常细腻,坐于其中,感觉身上的疲劳都解除了,孩子还可以在其中戏水。温泉水含有的铜、锌、钠、镁及钾等成分,对身体大有益处。

在釜谷还有一处夏威夷温泉,这里的水温高达78摄氏度,行游者下水之前可以先将温泉水慢慢撩在身上,然后从脚开始慢慢入水,适应温度便可靠着旁边的石头闭目养神,或者欣赏身边热气袅袅的温泉水、幽静的湖心小岛和延绵群山绿树。你完全不用担心韩式榻榻米会睡不习惯,泡了这釜谷夏威夷温泉,准能酣睡到天亮。

泡了解乏的温泉,感觉肚子也被掏空了,釜谷餐厅的设施和服务都很好,在这里可以尝到正宗的韩国拌饭、烤肉、泡菜、海鲜面、大酱汤等各种韩食,在吃饭的时候,还有身穿民族服饰的人,在你身边载歌载舞。酒足饭饱之后,你还可以和家人们去这里的动植物园逛逛,虽然不比大的动植物园,动植物种类没有那么丰富,但当做饭后遛弯还是不错的选择。

tips

费用

骑马参考价60元/小时;草原上包车通常200-300元/天,一般都为吉普车

美食

在旅店里一般都有餐馆,且野味不少,最有特色的还是烤全羊和手扒肉

行程推荐

Day1.北京―京承高速―双滦区―承围线―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约400公里

第8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知名编剧,大家耳熟能详的张纪中版《射雕英雄传》以及名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均出自他手;他也参与话剧的策划创作,与孟京辉合作了《空中花园谋杀案》《初恋》。

他就是史航,人称鹦鹉,一个一门心思想跟别人不一样,且超额完成了任务的男人。

2016年,这位戏剧圈的大腕走出了文青们心中的象牙塔,走进了一档很火的辩论节目,成为一名辩手。在他心中,这是一件挺酷的新鲜事儿。从此,知道他和别人不一样的人就更多了,他在节目中的很多观点都被年轻人奉为经典。他们从这个特立独行的冷傲男人身上,看到了柔软和温暖。

“奇葩大侠”还有哪些特立独行的举动?他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吗?他的家人是否跟他一样与众不同呢? 2016年3月底,本刊记者在史航经常出没的咖啡馆采访了他,接下来,心中的好奇,一一有了答案。

独特,一个随大溜儿就浑身别扭的男人

采访时间一到,一位戴着黑色小毡帽、背着一大兜子书的标准“史航扮相”的男人出现在了记者面前。“今天,是我第一天‘接客’,你正好赶上了。”望着一头雾水的记者,史航接着说,“我尝试在一个互联网平台出售我的专业时间,刚刚完成第一单,这事儿挺酷,感觉挺不一样的。”

在之后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我得跟别人不一样”这事儿被他反复提及。在记者眼中,史航是个把“特立独行”烙在骨子里的男人。

史航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调调。史航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协调性较差,体育、音乐课都成了他的“难关”,动作不达标、唱歌跑调都会让他出糗,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让他在很长一段日子里感到很自卑。慢慢地,他开始尝试写小说、写自己眼中的世界,终于有一天,他的才华让老师、同学着实惊艳了一把。此后,追逐、崇拜他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开始变得自信了。他说:“既然我永远找不到大家的节奏,那我就把大家拉到我的节奏里来。”

因为身体不太好,史航小时候还会受到同龄人的欺负,几次过后,他想到了一个对应的办法:使劲儿看书读故事。下次再有人招惹他,他就会说:“你们喜欢打架,可你们知道谁是江湖中武功最高的人吗?”那些挑事儿的小伙伴自然会围过来听他讲,久而久之,他们都成了史航的朋友。

这个一直能把别人拉进自己节奏里的人,曾在十几岁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即使我不比别人好,也要跟别人不一样。”

高考的时候,史航因为数学差,放弃了考“清华北大”的机会,将目光锁定在了艺术类院校,因为不用看数学分数。那一年,北京电影学院不招生,他就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学了戏剧文学。他说:“这一切就像小时候弹的玻璃球,滚来滚去只能到这个坑,不能是别的坑了。”

史航中戏毕业后,留在学校当老师兼职做编剧。按照一般人来说,这是一件挺幸运的事儿,然而当教师工作忙到不能让他写剧本的时候,他选择了辞职。那是在学校职工分房的前一个月,当时知道要分房,但是史航觉得耗一个月很尴尬。“别人知道你要走,就在等这个(房子),就像自助餐你明明都吃饱了,只是不甘心,一定要吃到9点整再走一样,挺没意思的。”

“对我来说,一切的任性都是特别必要的事儿。”史航这样评价自己当年的每一个选择。

毕业后至今的20多年,史航一直在北京租房子,搬家10余次,几次恋爱分分合合,目前仍单身一人。对于过往的感情经历,他有遗憾,但在他心里,一切都有其最好的安排。对于未来,他抱有希望,但决不强求,他说当下即是最好的生活。就像他很喜欢的一句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见过纷繁复杂的世界,愿心中仍保有一泓清泉在流淌。

一直特立独行的史航,2016年仍在做着“不一样”的事情。除了参加网络辩论节目,他还撰文出版纪念故乡、亲人的成人绘本《野生动物在长春》。在这之后,他作为第一个挑战人参加了某视频网站直播的《黑镜》实验―7天无网络的“荒岛”生活。很多看直播的网友都对史航家中数以万计的藏书和11只来去自由的猫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的,史航家里有11只猫,从前女友给他留下的第一只猫开始,他的家就成了猫咪聚点。有别人送的、有从楼下捡回来的残疾猫,还有朋友带来“寄宿”的住客。史航在北京没有买房,他称单身的自己和这11只猫只是“租客与租客的关系”,他们都是标准的“北漂”。

顺从,一个一旦在人堆里扎眼就不自在的父亲

“我父亲信奉的是‘忠厚、顺从’,无论顺境逆境一直保持读书人的风范;而我打小信奉的是‘千金难买我愿意’,也许这就是我对他的命运的一种反抗。”

史航的父亲是吉林大学哲学系的老师,是位拘谨、含蓄的老实人,很少会与孩子们谈心。因为父亲是哲学老师的关系,家里有一屋子的哲学及心理学藏书。史航却一本都不看,他想如果爸爸是教法律的该多好,家里就会有很多刑事案例。父亲不能换,他就跑去父亲是法律系老师的同学家看。史航对父亲的“反抗”,让他从小就跟同龄孩子有不一样的思考和叛逆。

史航对父亲的不认同,最根本的原因是父子间缺少真挚的交流和沟通。内敛的父亲在年纪尚小的他心中,是模糊不清、够不着的形象。记得那年他正上初二,母亲洗衣服时发现了史航口袋中的情书,认为事态严重,要求父亲认真地跟儿子谈一谈。他推脱不开,便找来史航开始东拉西扯,一会儿讲讲小时候放猪的故事,一会儿又聊聊当初与他母亲相识。临到马上要吃晚饭了,父亲才憋红了脸撂下一句“要注意和女同学的关系”,随即转身就走。他们父子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面谈就这么结束了。

7年过后,史航20岁,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大一。一天,他突然接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急忙赶回了长春,之后他整整在长春待了一个月。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个月,成了他和父亲最后相处的日子。照顾父亲期间,他第一次觉得和父亲的心贴得近了一点点,他竭力地想抓住些什么,却又那么无能为力。在此期间,他的女同学也会来医院看望他的父亲,父亲曾在某个女生走后悄悄地跟他说:“这个女孩不错。”他觉得这是一向拘谨含蓄的父亲这辈子最真情的表达。

在父亲人生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终于主动跟儿子聊起了情感问题。史航现在回想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儿子,她做我的儿媳妇,我很满意。”对他而言,父亲这种掏心窝的话,来得太迟,等得太久了。

父亲当老师时,爱好摄影,全系的老师、同学都拉他帮忙照相,性格温和的父亲绝不会推脱。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人都把父亲当成了“摄影师”,而“忘了”他原本是名出色的哲学教师,这一直让史航“耿耿于怀”,替父亲不值。父亲去世时,学校系里送来了挽联:“绝顶忠厚老实人”。史航看到后先是感到了安慰,随即又有种淡淡的屈辱。就像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里主人公在酒鬼爸爸去世后说的:“爸爸我是多么爱你,可绝不要像你这样生活。”

史航和哥哥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了很多父亲当年拍摄的“非常态”照片:湖畔的柳树、水中的鸭子、穿过树枝的光影,都是一些纯景物的静态照片。要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胶卷是多么奢侈的稀罕物。他们透过这些照片,发现父亲木讷、内向的性格背后竟然藏着如此细腻、浪漫的情怀,这是他们以往从未看到过的。在那一刻,史航甚至觉得自己“误会”了父亲几十年。父亲,也许并不是他心中那个一心朝着相反方向走的父亲,他还有很多面,可史航并没有机会看到。

与其说史航坚定地与父亲的人生背道而驰,不如说这是他对父亲人生的另一种延续和铭记。

乐观,一个让人待在身边就感到快乐的母亲

被史航一直唤为“胖胖”的女人,是史航的母亲。她是一名大夫,也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年轻的时候,身体不太好,别人曾劝母亲别跟他在一起,然而天性乐观的母亲却说:“为什么不行?我是学医的,我能照顾好他。”事实上,她也做到了,这一照顾,就是30年。很多父亲的大学同学都说,父亲本来活不过30岁,这后来的20多年都是靠史航母亲的照顾“赚”来的。

史航后来的“与众不同”,如果说有一半是源于童年对父亲的不认同和反抗,那么另一半肯定是母亲带给他的。母亲启发了史航观察、思考生活的乐趣。身为大夫的她,平日并没有把医院沉重、严肃的气氛带回家。反之,她常用幽默逗趣的方式模仿她的同事,把白天医院里发生的故事演绎出来,加上夸张的表演形式,常把一家人逗得前仰后合。后来,在母亲单位的班车上,史航都能将母亲的演绎一一对号入座,可谓是精准极了!可能就是从那时候起,在史航心里,成人世界就不是拿来尊重的,而是供他好奇和打量的。这个世界充满了诙谐、幽默、戏谑和嘲讽,一切都不必太当真,一切都无需太用力。这种超越同龄人不一样的思考,正是母亲带给他的。也正是母亲的这种充满善意的风趣模仿,为他日后走上编剧之路打下了基础。

在史航眼中,父母有着“过命”的交情。父亲去世 7年后,母亲因病去世,那年,史航27岁。史航想象了一下如果父母在世,知道他参加了网络辩论节目会有怎样的反应。母亲一定会哈哈大笑,看着他各种出糗;父亲则会很紧张,生怕他说话不妥当,要求他在微博写声明道歉。这就是他的父母:母亲享受着他的胜利;父亲担心着他的败笔。

无论是反抗或认同,父母都给予了史航血液里与常人“背道而驰”的因子。而今天的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是戴着父母天生赋予他的盔甲行走江湖。

温暖,一个让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家

在辩论节目的录制现场,你常常能看到一个俊朗的中年男人紧盯着史航的“一举一动”,他会帮史航“端茶倒水”,还会认真地跟他讨论“战况”及应对办法。这个身兼助理和教练职能的男人,就是史航的哥哥史今。据说,《士兵突击》里班长史今这个人物,就是编剧根据史航哥哥的性格改编的,名字都没换。

史今在长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拥有稳定的生活。为了陪史航参加节目录制,他几乎把一年的假都请完了,辗转奔波于北京和长春两地。史今比史航大5岁,人长得帅气,为人和善,会照顾、体谅别人。长得帅还会照顾人的男人没天理,所以后来史航的好友陈建斌、兰晓龙等人见过他哥后,都对哥哥称赞不已。

从小,哥哥就很照顾史航。那时,史航和哥哥经常在父母出门后玩一个游戏:史航每次都会装病躺在床上,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哥哥的任务就负责照看“生病”的弟弟。他会从床底下拿出小人书,一本一本递到他面前,轻声问弟弟最喜欢看哪本?史航选好后,哥哥就会逐页念给他听,史航很喜欢这种被照顾的感觉。

随着父母相继过世,史今更是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虽然两人一个在长春、一个在北京,但关心和牵挂一直没有间断过。史航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中戏当起了老师,后来又走上了编剧的道路。哥哥史今都义无反顾地在背后支持他。在史航眼中,这是一种宠爱甚至是溺爱。哥哥每次来京,都会定期帮史航家“大扫除”。尤其史航家养了11只猫,哥哥甚至会用一下午的时间帮弟弟把床垫上的猫毛择干净。兄弟俩相处的常态是这样的:午饭将至,史航窝在沙发上刷微信,哥哥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

正是史今对弟弟这种无私的关爱,让史航的“任性”生根发芽,恣意生长。因为他知道,无论如何,在他的背后,都站着一个给予他安全感的亲人,会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史航曾在史今生日时发给哥哥这样一段话:“生日快乐,史今,你当我哥,不易,我当你弟,也就轻松一点。生日快乐,继续快乐,戏梦人生,样样齐全。”

不光哥哥史今如此,哥哥一家子都是史航的堡垒,嫂子和侄女史晓僮也对这个亲人百般溺爱。嫂子是女兵出身,当年英姿飒爽,与史今更是一脸的般配。每年春节回长春老家,嫂子都会给他做一桌子爱吃的饭菜,关心他的近况。北京一入冬,就会给史航寄厚厚的大被子。史航曾说:“我父母走得早,所以守在一起就这仨亲人,兄嫂侄女。嫂子贤惠,老帮我寄衣服,她成天上淘宝简直就是为了我……”

目前在英国读大学的漂亮侄女史晓僮就更别提了,俨然一个他的“铁磁”。晓僮是个情商极高的孩子,不光会照顾人,还能跟史航斗嘴打趣,“航航,你最近的女友是不是有点多啊!”某一年晓僮生日,史航曾发博祝贺:“史晓僮,生日快乐。没想到你是那么好的一个侄女!愿你一直幸运,需要时则坚强。”当然史航这个叔叔当的也不是虚的,侄女很崇拜导演姜文,史航得空遇上了就请姜导给侄女题字。本来他是希望老姜能写点督促她学习的话,可姜文却说:“快乐就足够了。”索性,快乐就快乐吧。

尽管史航至今单身,但哥哥一家三口却给予了他一个可以撒泼打滚、做真正自己的家。

第9篇:回看射雕处范文

摘要: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不仅有助于妥当地处理共犯问题、合理地认定犯罪行为、准确地把握正当防卫的构成、合理地裁量刑罚,而且有“举轻以明重”当然解释的法理基础与行为规范效力的理论支撑。否定论者所提出的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不符合期待可能性的原理、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以及与犯罪中止相矛盾的质疑,都禁不起理论上的进一步反驳。

关键词 :故意犯罪前行为作为义务不作为

众所周知,在大陆法系,关于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危险前行为是继法律、合同之后出现的第三种义务来源,虽然其在创建之始是为了填堵不作为犯的处罚漏洞,但今天却发展为各国学界与实务界一致认可的一项基本义务来源,将危险前行为发展为作为义务发生根据的基本原理,在于禁止侵害他人法益的一般性要求。据此而来的诫命规范是:实施危险行为者,有义务消除自己造成的危险。具体来说,就是因自己行为而对他人法益造成危险者,负有再以自己行为来排除该危险以避免结果发生的义务。

单从逻辑上说,构成作为义务来源的危险前行为既包括合法前行为、违法前行为、过失犯罪前行为,又包括故意犯罪前行为。前三种危险前行为虽然在构成作为义务来源的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但在能否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这一前提问题上,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都能成为作为义务的来源。就第四种危险前行为而言,在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阶段的不作为侵害了不同法益时,比如在行为人故意非法采伐珍贵树木时,树木倒下时砸着他人的头部,致使被害人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救助就会导致他人死亡的场合,主流观点普遍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能够成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但在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阶段的不作为侵害的是同一法益,或者两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具有包容关系时,比如行为人甲在施工作业中基于杀人故意将乙撞成重伤,伤势本不会立即致命,但甲任由乙流血不止终致死亡,从而实现其杀人计划的场合,故意犯罪前行为能否成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刑法学界存在激烈的理论争议。对此,当前有力的观点认为,故意犯罪前行为不能成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来源,其核心依据为:该种场合下,探讨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来源问题,从实践上来看,缺乏讨论的实益,从理论上说,故意的犯罪前行为已经能够完整充分地评价整个犯罪的过程及不法内涵,后阶段的不作为完全没有独立评价的意义。承认这种作为义务不啻于先制造问题再解决问题,完全是多此一举。另外,还有学者以期待可能性原理、重复评价禁止原则与犯罪中止理论为视角,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与上述否定观点不同的是,我国通说观点虽然在此问题上没有给予深入的论证,但从结论上是持肯定立场的。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刑法学者张明楷教授原本在此问题上持否定立场,但最近在对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作为义务所具有的实益进行现实考量后,转而支持了通说的立场。

综上,在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阶段的不作为侵害同一法益,或者两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具有包容关系的场合,应否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成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当前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此,本文认为应当将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如此不仅有助于解决刑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而且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将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为后阶段不作为的作为义务的来源,并不会出现否定论者所言的违背期待可能性原理、与重复评价禁止原则相冲突、与犯罪中止理论相矛盾等诸多问题。基于论述的便利,本文仅就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阶段的不作为侵害同一法益(同一被害人之同一法益)为例展开讨论。

一、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作为义务的实益分析

(一)有助于妥当地处理共犯问题

一如前述,在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阶段的不作为侵害同一法益的场合,否定论者对之进行否定的一个很重要的理据是认为该种场合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缺乏现实的意义。果真如此吗?请看案例1:甲在施工作业中基于杀人故意将乙撞成重伤,伤势本不会立即致命,甲看见乙血流不止突然心生悔意,欲施行有效救助。但此时与此无关的第三者丙极力劝阻甲,促使其放弃救助念头,乙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本案中,如果甲在实施了作为行为之后对乙进行有效救助,则乙会幸免于难,而丙的劝阻却使甲放弃了对乙的救助,进而导致了乙的死亡,由此可见丙的劝阻行为对乙的死亡是“功不可没”的。若在此种情形下不赋予甲积极救助的义务,根据我国通行的刑法理论,首先,丙的行为难以单独被评价为犯罪,因为其既没有实施导致乙生命危险的积极行为,也不具有在乙生命危险状态下的积极救助义务;其次,丙也不会与甲成立共犯而被追责,因为在甲实施致乙生命危险的作为行为之时,两者既无共同犯罪的行为,也无共同犯罪的故意。如此归结使得被害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护,无论如何难言妥当。若在此情形下赋予甲积极救助的义务,丙极力劝阻促使甲放弃救助念头的行为就是甲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其与甲构成不作为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由此看来,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虽然对甲自身行为的定罪量刑并无多大影响,但是对于丙行为的规范评价、妥当地处理共犯问题以及法益保护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不是像否定论者所言的毫无现实意义。

(二)有助于合理地认定犯罪行为

是否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还关乎对行为人本人行为性质的规范评价,比如案例2:甲14周岁的当天在某商厦安装定时炸弹,炸弹设定于第二天中午12:00时爆炸,后来炸弹果真在第二天中午的12:00爆炸,造成人员及财产的重大损害。在本案中,若不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根据我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此处的故意犯罪前行为应为故意不法前行为,而非故意犯罪前行为。但是,即使在我国通行的犯罪构成理论中,如果承认犯罪概念的相对性,那符合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也是“犯罪”;同时认为,责任能力不是责任的前提,而是责任的要素,那么,认为上述案例中的故意不法前行为是故意犯罪前行为,亦并无不妥)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则只能就甲的故意作为行为予以法律评价,而此时甲由于并不具有责任能力而无法对其予以非难与谴责,因而最终只能认定甲的行为不成立犯罪,该种理论归结显然不利于法益的保护。相反,若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虽然无法就甲的故意作为行为予以否定评价与谴责(此时由于甲不满14周岁不具有责任能力),但对甲后阶段的不作为是可以予以否定评价与谴责的(从次日的零点开始其已满14周岁,具有责任能力),最终,可将甲的行为评价为不作为的故意犯罪,并在此范围内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肯定故意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不仅可以更合理地评价行为人的行为,而且亦能更有效地保护法益。

(三)有助于准确地把握正当防卫的构成

是否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还关乎针对故意犯罪前行为而实施的正当防卫的构成。比如案例3: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一回“长春服输”中讲到,丹阳真人马钰中被彭连虎独门利器毒针环所伤。丘处机见师兄中毒甚深,非他独门解药相救不可,喝道:“管你千手万手,不留下解药,休得脱身。”运剑如虹,一道青光向彭连虎刺去。本案所关涉的问题是,在行为人完成了他的攻击行为但法益仍可挽回时,被害人或者第三者能否主张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观点认为,此时不法侵害所引起的危险状态仍在持续中,或者说不法侵害即故意犯罪前行为尚未结束,故而当然能够主张正当防卫。但若细分析则会发现,虽然此时行为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在持续,但行为人的行为毕竟已经实施完毕,此时若要通过防卫行为避免法益侵害的发生,防卫行为是无法作用于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的行为进而避免法益侵害的。所以德国才会有学者主张,若要能针对此一危险状态行使正当防卫,进而避免不法侵害的发生,就必须先赋予作为的行为人排除此一危险状态的法律义务,之后才可以针对他的不作为主张防卫来避免法益侵害的发生。据此也就明晰,在此种情形下,作为不法侵害的故意犯罪前行为已经结束,而我国刑法理论是通过将之视为尚未结束而赋予公民防卫权,从而获得作为结果的合理性,但这种做法使防卫权所作用的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了错位。诚如德国学者所言,如果我们由果推因,公民享有防卫权的基础应该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在此一危险状态下负有排除危险的义务,因其未履行积极排除危险的义务而存在一个不作为的不法侵害,防卫权系针对不作为不法侵害而实施。所以,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可以为准确把握正当防卫行为的构成提供合理的依据。

(四)有助于合理地裁量刑罚

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不仅有助于合理地认定相关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且有助于合理地裁量刑罚。例如案例4:被害人因患有肺癌身体痛苦万分,于是苦苦哀求邻人为其注射致命药物。但被害人在邻人注射药物后心生悔意,又苦苦哀求邻人将其送医急救,但邻人因恐受刑事追究而拒绝送医,致使被害人死亡。在本案例中,行为人积极的作为杀人是基于得被害人的承诺,而被害人承诺是影响刑事责任轻重的情节,应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但问题在于,案例中的行为人虽基于他人承诺而积极作为杀人,但在被害人陷入危险状态后却撤销了承诺,此时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均已消失。在此种情形下,若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则意味着虽然能够对行为人论以作为杀人,但却必须要对其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这样的结论无视被害人的反悔,不仅导致对行为人整体罪行评价的不完整,对行为人的从宽处罚亦导致对被害人的不公正对待。

诚然,在行为人故意犯罪前行为导致被害人法益处于危险状态后,行为人未予积极作为从而避免结果发生的行为在大多情形下不会导致定罪量刑上的不合理,但上述例外情形确实也揭示出了反对见解者的不妥。因此,只有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进而认定后续的不作为也成立犯罪,才可以更为精确地对行为进行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对行为人的行为给予更合理地刑罚裁量。

二、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作为义务的法理基础

肯定故意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不仅具有上述诸多实益,而且存在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举轻以明重”的法理

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符合“举轻以明重”当然解释的法理。当然解释,即依据事物当然之理所作的解释,它是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依据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之理而进行的解释。唐律有言:“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举轻以明重”即为当然解释。据此,在进行出罪解释时,应秉承“举重以明轻”的法理,在进行人罪解释时,应秉承“举轻以明重”的法理。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进而认为因果流程的后半段成立不作为犯即属于人罪解释,应以“举轻以明重”作为解释的法理。一如前述,学说上一致认为危险前行为可以为过失犯罪前行为,而故意与过失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一种阶段关系或位阶关系,从其不法内涵来看,故意的不法内涵要比过失的不法内涵更为严重。根据“举轻以明重”的法理,既然过失犯罪行为能使行为人具有作为义务,故意犯罪行为就更能使行为人具有作为义务,这是根据当然解释所得出的逻辑结论。如果换个角度,我们一方面承认过失犯罪前行为可以作为义务来源,而另一方面又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必然会得出荒谬的结论来,这点通过比较下面两个案例就可以看得很明白。案例5:甲在施工作业中过失将乙撞成重伤,伤势本不会立即致命,甲正欲救助,发现乙竟是自己寻找已久的仇家,遂放弃救助,有意致其死亡。案例6:甲在施工作业中基于杀人故意将乙撞成重伤,伤势本不会立即致命,但甲任由乙流血不止终致死亡,从而实现其杀人的计划。案例5中,行为的组合结构为过失犯罪前行为+故意不救助,案例6中,行为的组合结构为故意犯罪前行为+故意不救助。通过对两者行为组合结构的比较可知,案例6中的不法内涵要高于案例5中的不法内涵。如果认为过失犯罪前行为可以作为义务发生的根据,则案例5中的行为人不仅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还会另外成立故意杀人罪;如果认为故意犯罪前行为不可以作为义务发生的根据,则案例6中的行为人就只能成立一个故意杀人罪。这样就让不法内涵低的行为人陷入了更为不利的情形,受到了更重的制裁,而不法内涵高的得到的是较轻的处罚。于是,一个违背事理的评价上的矛盾便产生了,评价上的矛盾说明逻辑推理的混乱,而混乱之处就在于对“举轻以明重”这一当然解释的背反。

(二)行为规范效力的法理

刑法规范既是裁判规范又是行为规范。作为行为规范,刑法通过将一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刑罚处罚,从而向人们宣示该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同时命令人们作出不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决定,从而防止犯罪的发生。也就是说,刑法规范是透过行为规范的宣示以及制裁规范的配合来达成法益保护使命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刑法规范作为行为规范保护法益的效力是在法益被侵害(造成实害)之前一直存在?还是在行为人违反规范之后就终止了?答案应该是前者,因为被害人的法益应在受到侵害之前一直得到尊重。行为规范保护法益的效力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产生于刑法规范的创设之始,终止于法益受到实在的侵害,在此期间,行为规范的效力不会因行为人的意愿而改变,亦不会因为行为不法内涵的轻重而有别,而是会一直持续存在,直至侵害终了。所以,在行为人没有遵守规范的情况下,立法者是不会放弃透过行为规范的效力以保护法益的可能性的,立法者会将积极作为的义务赋予行为人,会清楚无误地向其宣示:其不仅负有放弃继续行为的义务(因为继续行为将会提高被害人的法益受害危险),而且负有积极排除已招致危险的义务。此等义务的导出,来源于对行为规范效力的坚守。一如野村稔教授所正确指出的那般:当没有发生生命危险的场合,发挥作为禁止规范的机能,回避作出侵害生命的行为,对行为人科以犯罪回避义务(不作为义务)。当叛离这种期待,而实施了犯罪行为时,在实行行为尚未终了的场合,作为次善之策,科以犯罪中止义务,以期待行为人放弃犯罪的继续进行。进而,当出现了如果放置不理就会发生生命受到侵害的结果这样的危险状态时,作为命令规范,科以(根据先行行为)结果防止义务,以命令防止实际侵害的发生。综上,行为规范效力的坚守亦为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三、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作为义务招致的质疑及其反驳

综上,将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为作为义务的来源不仅具有诸多实益,而且存在坚实的理论支撑,尽管如此,其仍然受到了一些否定论者的质疑,但在本文看来,否定论者的质疑都经不起推敲,也难言妥当,下面对否定论者的质疑观点进行归纳,并逐一予以反驳。

(一)质疑与反驳之一——是否不符合期待可能性的原理

1.质疑。蔡墩铭教授反对将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为作为义务发生的根据,其理由在于:在行为人故意实施犯罪的场合,“行为人对于自己行为所发生之结果并无防止其发生之义务,毋宁其乐于见到结果之发生,更不应该令其负防止结果发生之义务”。黄荣坚教授则更加直截了当地指出:“因为行为人原本便是着手于实现其心中的杀人目的,换成任何其他人处于相同的情境下,都不可能在砍杀对方后还会为救助的行为,所以难以期待行为人会有防止结果发生的行为,而必须将这种情况下的不作为看做是刑法所必须接受的宿命。”可以看出,两位教授均是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作为义务的建构,认为赋予故意犯罪的行为人以作为义务是对人这一本具软弱人性的主体者提出了超越人性的要求。

2.反驳。但在本文看来,蔡墩铭教授以“乐于见到结果发生”为由免除作为义务的观点并不可取。因为不仅故意作为犯的行为人可能会“乐于见到结果发生”,故意不作为犯的行为人多半也是会“乐于见到结果发生”的,如果将蔡墩铭教授的观点贯彻下去,则所有的故意不作为犯均会因为“乐于见到结果发生”而不具有作为义务,进而不能成立犯罪,但这并不合适。理由在于:一如前述,首先,行为规范的创设以及规范的效力本来就与行为人遵守的意愿无关,行为人是否愿意遵守行为规范,行为人是否乐于见到结果的发生这些主观愿望并不能废除行为规范的客观效力;其次,如果立法者想要透过行为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存续,就更应该在某行为规范未被遵循时坚守该行为规范的效力,亦即透过防果义务的赋予来宣示被抵触的行为规范一如既往的有效。因此,德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故意作为之行为人希望犯罪既遂的愿望,并不能算是一种会导致期待作为可能性欠缺的强制;在行为人着手于作为犯的实行前,法规范期待行为人放弃他的犯罪意念,没有理由只因为行为人已经踏上了犯罪的道路,便使得法规范不能(应)再期待行为人放弃他的犯罪意念。所以,以不符合期待可能性为由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是欠缺说服力的。

(二)质疑与反驳之二——是否违背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1.质疑。否定论者认为,承认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将会导致对犯罪既遂所要求的危害结果与犯罪因果流程的后半段进行重复性的评价。因为在此情形下,不仅会将其前行为评价为犯罪的既遂,接着还会对后续的因果流程后半段再作一次否定性的评价,进而认为另外成立一个独立的不作为犯罪的既遂,那么,对既遂结果与因果流程后半段的两次评价显然违背了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2.反驳。否定论者以违背禁止重复评价为由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着力点无疑在于行为人权益的保障,因为重复评价不仅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还会导致行为人对刑事责任的过度负担。本文对此亦深表赞同。但应当注意的是,刑法评价不仅应注重对行为人权益的保障,还应体现对被害人权益的充分保护,否则其同样会违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而被刑法所禁止。特别是在一行为侵害数法益或者数行为侵害一法益的情况下,必须要对每一个被侵害的法益或者每一个侵害法益的行为进行评价,否则就无法全面揭示行为对被害人法益的侵害性或者侵害被害人法益的行为性质,这是完全评价的要求。禁止重复评价和完全评价之于刑法评价,黄荣坚教授有精辟见解:“双重评价之禁止,是评价行为的上限。完全评价原则,是评价行为的下限。二者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但其背后的原理则属相同,都是在寻求一个适度的犯罪宣告及刑罚。”换句话说,为了不损害被害人的利益,我们应坚守完全评价这一下限,为了不损害行为人的利益,我们应坚守重复评价之禁止这一上限。对两者应该予以统筹兼顾,不可偏废,否则都将导致评价的不公。

在一行为侵害数法益或者数行为侵害一法益的情形下,为了保证评价的完全性,评价过程中,对数法益所对应之一行为或者数行为所对应之一法益的重复评价将不可避免,那么其是否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本文对此持否定观点。理由是:重复评价之所以要禁止,原因在于其会造成行为人对刑事责任的过度负担。显见的是,能够侵犯行为人权益的双重评价是作为判决结果的双重评价,如果仅有过程中的双重评价而无作为结果的双重评价,是不会导致行为人对刑事责任的过度承担的。也就是说,重复评价之禁止原则禁止的是作为结果的重复评价,其并不反对过程中的重复评价。这一点也为我国确定罪数的犯罪构成理论所认可,一行为侵害数法益或者数行为侵害一法益,由于其只有一个行为或者只侵害了一个法益,故只能符合一罪的犯罪构成,最终只能对其以一罪论处。

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在故意犯罪前行为与后段的不作为所侵害的法益为同一的情形下,即属于数行为侵害一法益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行为人所侵害的是同一法益,但是法律对于行为人却是先后各有期待,是一次又一次地期待行为人选择合法行为而放弃违法行为,但行为人却一次又一次地违背法律的期待。若对行为人实施行为的过程不允许重复评价,那无异于意味着行为人在实施了第一次侵害法益的行为之后,就取得了重复侵害该法益的权利,也就无异于鼓励行为人为恶勿尽!因此,应肯定行为人实施了数个侵害法益的行为。从评价行为的目的看,如果侵害行为是数行为,虽然所侵害的只是一个法益(同一被害人之同一法益),对于数行为,并不禁止双重评价,相反的,应该要双重评价。④当然,尽管行为人实施了数行为,毕竟其最终侵犯的只是同一法益,从保障行为人利益的角度,最终在论罪上只能以一罪论处。

综上,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虽在评价过程中会导致重复性评价,但却不会导致结局上作为结果的重复性评价,故其并不违反重复评价禁止之原则。相反,若否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在某些情况下却会产生评价不完全的问题,如前述案例1、2、3中的情形。所以,为了论罪与处罚的公正性与完整性,当以完全评价为下限,而那些为了保障评价的完全性而导致的过程中的重复评价不仅不应被禁止,反而应当予以充分地肯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论罪与处罚的公正性。由此反观否定论者的观点,其不仅将评价过程中的重复评价与作为结果的重复评价混为一谈,而且完全忽视了完全评价这一下限,并以此作为反对故意犯罪前行为建构作为义务的理由,恐怕难以令人信服。

(三)质疑与反驳之三——是否与犯罪中止相矛盾

1.质疑。否定论者认为,如果肯定故意犯罪前行为所建构的作为义务,那么:第一,若行为人能为有效中止且为有效中止,则其中止行为仅仅是在履行法律所赋予的作为义务,自然也就不再是“出于己意”,也就不再具备犯罪中止“自动性”这一条件,故难以被认定为犯罪中止。第二,在前行为之后既遂结果之前这段时间内,若行为人能为有效中止但未为有效中止,则其不仅成立前行为的既遂犯,还会另成立一个独立的不作为犯罪;若行为人能为有效中止且为有效中止,则中止行为仅仅是作为义务的履行,仅仅是阻却不作为犯构成要件的实现,既然仅为履行义务,自然对其中止行为再无减免处罚的理由。故结论是,对为有效中止者不可以减免处罚,对未为有效中止者要加重处罚。但这样的结论矛盾于现代各国关于犯罪中止的理论与立法规定。

2.反驳。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