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保结算制度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风险 化解对策
2010年10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第三章第二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项规定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流动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工作安排,2011年全面启动各省省内异地就医的即时结算工作,“十二五”期间逐步解决跨省就医费用即时结算问题。显然,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将大大方便农民工就医结算,但与任何新兴制度一样,这一制度的诞生也必将伴随着一系列风险的涌现,如果不能消除制度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即时结算政策的效力与可持续性将大打折扣。以下对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化解对策。
一、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制度风险
1、农民工道德风险
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是一种全球性现象,而道德风险行为正是引起医疗费用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民工异地就医的即时结算,使农民工就医报销更加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农民工的道德风险行为变得更为便利。
通过图1与图2的比较很容易发现,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之前,市场主体少,环节也少。农民工(尤其是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在异地就医之后,必须首先向医院支付所有医院费用,然后再回户籍所在地医保结算中心结算补偿金。由于是在本地报销,冒名顶替现象就较少发生,而且在医院就医时,因为要首付一大笔钱,患者与医生之间就存在一个谈判过程,以使医疗费用尽可能符合自身的家庭经济实力。即使有一些道德风险行为,也会面临包括往返路费、耽误工作等较高的交通成本。因此,这种体制下,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较低。
但实施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之后,小病大治、谎报或夸大病情、冒名顶替等道德风险行为的成本将降低。同时,“第三方”支付制度中的委托―关系链进一步延长,而监督机制作用却得到削弱。如此一来,无论是患病农民工还是医生,都能低成本地提升自身的收益。因此,不管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服务费用有多大,医生、医院以及就医地医保结算中心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面临“零成本”。并且医院与医生并没有受到农民工作为医疗服务的购买者支付能力的约束,其结果必将是患者(农民工)、医生的私人成本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的社会成本的背离。因此,“免费”、“部分免费”的消费医疗服务感觉在患者、医院、医生以及医保结算中心等几个主体心中都存在,医疗费用上涨则是必然结果。
2、医疗市场的投机风险
比医疗费用上涨更令人困扰的风险是投机风险。当前,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网络体系,这一体系要将全国两千多个统筹单位的统筹标准都包括进去。而各统筹地区之间医保标准并不统一,各地报销水平、报销政策也不统一。在农民工参加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方面,保险费是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各地工资水平不一带来职工和单位缴费水平不一。两方面政策的不统一,必然导致不同地区所能承载医疗报销水平不一,从而没有普适的统一报销标准。区域报销标准不统一,加之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这就为一些不法分子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绝佳的试验场所。
近年来,随着医保制度与政策的日益宽松,一种隐性医保投机手法正在灵活就业人员中上演,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没病不参保,有病就参保,病后就停保,往往以几百元的参保费,获取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的医保统筹基金。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实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之后,投机风险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以前在城市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民工是不可能就地获得报销的,但新的政策出台之后,就可以就地获得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报销了。这就加大了医保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负担。如最近几年,在广州、东莞等地劳务输入较多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个新兴产业,一些人看到了医保中的商机,成立了一些非法的专门代办医保的中介公司,利用不同区域之间的报销政策漏洞,谋取暴利。
类似的事例提醒我们,宽松的医保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提供健康防护网时,也在滋生一些丑陋与邪恶的东西。可以预见,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政策推广之后,这一类风险行为将大幅增加。
3、医保制度冲击风险
2010年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印发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关于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衔接办法如下:农民工可以申请退出新农合,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保;农民工返回农村可以先退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保,然后申请参加当年的新农合,并全额补交保费。这一制度规定实际上并不公平,在现行医保制度分割的前提下,如果实行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必将加剧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医保制度的冲突,导致新农合冲击城镇职工医保。
实现农民工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之后,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在医保关系之间就可以进行比较与选择了,他们会倾向于在两种制度之间,选择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医保。以在东莞打工的湖北仙桃籍农民工为例,他们既可以参加当地的城镇职工医保,也可以不参加。专用仙桃的新农合在东莞本地报销医疗费(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虽然参加东莞城镇职工医保收益更高一些,但即使按每月工资2000元计算,成本也大大高于参加新农合的成本。这样,就会出现这样一种困境:身体差、住院报销概率高的农民工就会选择成本高、收益也高的城镇职工医保;而身体好、住院报销概率低的农民工就会选择成本较低的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因此,风险就更多地向东莞城镇职工医保集中。另外,一些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为了减轻成本,正好可以迎合农民工的心态,并以此为借口,不为农民工交纳城镇职工医保。劳务输入地报销压力大,而基金来源受阻,就会影响到就医地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大盘子的财务稳定性。
二、化解农民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风险的对策建议
1、提高统筹层次是化解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风险的基础
目前,我国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过低,统筹单元过多,全国有市县级统筹地区约2700个,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千差万别,不仅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不同,医疗服务项目收费、个人负担比例等均存在明显差异。如果我们能不断地提高统筹层次,先实现市级统筹,然后实现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达到全国医保“一盘棋”的境界,垂直领导、统一收支、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那么异地就医中的道德风险行为问题将得到大幅缓解。
2、实施宽松的医保政策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
为保证医疗保险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机制。一是要加快医疗保险监督的立法步伐,对危及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行为以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个人或单位,给予相应的法律惩罚。二是加强公示制度,对于历次住院报销都要在参保地与就医地之间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在各区域之间实行定期交流协作,监察医保制度中的投机行为。
3、加大社区医院与惠民医院的建设力度,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按照农民工收入状况,一般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应把一些社区医疗机构与惠民医院纳入到报销体系之中,同时要进一步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以提高农民工疾病治疗的概率。
4、改变城镇职工医保征缴方式,将城镇职工医保改由税务局征收
当前大中型企业在为农民工缴纳医保方面比较规范,但小型企业逃避医保责任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城镇职工医保征收制度的法律约束力还不够。为加强城镇职工医保的征缴力度,社保部门可以尝试与工商税务部门采取联动方式,在缴纳税收时一并征缴职工医保费用。
5、加快城乡医保制度统筹,逐步实现“三险合一”
实施医保制度的唯一性是降低医保风险的必要途径,应将制度间的协调和整合提上日程,首先尝试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合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实现三项制度合并为一体,通过确保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唯一性,降低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风险。
(注: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09YJA790160)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计划(D20111104)。)
【参考文献】
[1] 田家官:社会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机制及防治[J].财经科学,2010(8).
[2] 刘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不同支付模式下的保险欺诈行为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8(2).
医改方案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医保制度框架的建立,而在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也与前些年有了明显的差异。以当前新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如何优化职能拓展、创新财务管理思路进行分析。
关键词:
新制度;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医院财务管理关乎医院发展,同时也是医院结构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政策不断发生变动的当下,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运行科学性,才能使医院财务管理符合时展要求,提升医院的社会效益,减少不必要的运行成本,下文将首先阐述新制度背景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情况,之后详细的分析如何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优化,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一、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
(一)政策研究
卫生部门以及医保部门需要对医院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管,不断的维护医疗行业发展秩序,为公立医院的未来发展指引方向。在改革背景的不断发展下,医院的投资方是国家,而国家对医院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政策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转变。财务管理是医院主要构成部分,所以财务管理必须要跟随政策的变动而不断更新。
(二)优化管理手段
公立医院属于国有型事业单位,所以公立医院内部的所有与经济相关的行为都必须要在国家法律以及相关法规的要求下才能够正常进行。虽然属于国有,但是依然有各种事业发展目标需要其完成。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的财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都比较谨慎,通过传统的财务政策来解决审核问题。要满足时展的要求,就需要对政策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和研讨,了解政策当中没有被禁止的行为,并针对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式,增加新的经济业务类型,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二、新制度影响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职能拓展路径
(一)成本管控方式
新制度的实行,对医院各个方面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且详细划分了医疗成本,使医疗成本分摊、医疗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撑。强调了财务部门于成本管理中职能定位以及监督方面的制度化要求,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想要从根本上优化管控职能,就需要设立专业化成本管理工作部门,并为相关部门配置工作人员,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工作体系。大力开展成本分析,让所有核算工作人员都掌握本医院核算单元以及成本收入的真实状况。之前部分医院都将各个科室的收支结余当成奖金进行分发,而新制度下应当将医院所有经济活动组建成较为完整的合集,以图像的方式呈现在各个决策者面前,使其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决策。
(二)预算管理方式
新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医院方面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提升预算结果分析的准确性,将预算的最终执行结果以及预算成本控制工作目标作为业务考核的关键内容来看待,构建年终评比以及内部收入分配机制。医院的主管部门可以与医院的财政部门共同拟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全面掌控医院预算执行以及医院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当成医院决策层考核的指标,直接影响奖惩措施的实施。为了保证新制度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要求,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以及各方面考评时,要保证管理更加精细化。医院的年度预算需要与中央部门的收支口径保持统一,每年上报到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规模会作为来年的基础来使用,所以需要不断优化医院年度编制预算。医院的年度预算不仅要考虑到医院收支平衡问题,同时也要了解其余项目的收支规模。预算编制通常除了要满足上层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外,还要融入资本主义支出现金预算。为了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医院工作人员不仅要按照会计科目对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编制,同时还要按照其中的内容详细的编制经济事项编制。在预算执行以及预算考核评价方面,需要不断拓展绩效考核经济指标,综合成本核算以及成本预算执行工作状况,提出可以更便于服务病人的考核指标体系。
(三)财务风险管理方式
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了医疗服务市场,各种民营医院、外资合办医院逐渐兴起,所以竞争风险也在不断变化,导致医疗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与此同时,国家财政在医院方面的投入量不足,医疗服务的定价也不够合理,这些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效率,产生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当中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医院方面因为违反规定治疗或者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医疗保险机构拒绝支付相应费用,则这部分资金将视为坏账。在医院使用资金来购置药品或者卫生材料时,应付款帐结算周期调整不当,也会导致出现财务风险。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比较微妙,矛盾冲突升级也比较明显,医疗服务财务风险经常产生。为了从根本上控制这些风险,医院财务工作人员应当从各个角度来提升财务分析精确度,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医院资金的实际情况,并对医院负债状态进行监控。从医院特点以及医院财务信息特点的角度出发,构建专业化风险预警体系,通过财务状况来分析偿债能力和医院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获利能力,提升经济相关事件在各个时间段的管理强度,尽量在风险产生之前就发出预警信号。为了降低医保结算工作存在的风险,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随时随地调查和记录医保患者入院费用使用情况,并在保证病人可以受到正常治疗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医保结算费用,配合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进行最终核算,对核算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归纳最终资料。
三、结束语
上文首先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的拓展,之后分别从财务风险管理、预算管理方式、成本管控方式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新制度影响下的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方式以及拓展路径,旨在优化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使其更加符合当今时展的要求。
作者:陈香红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丽莉.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职能拓展与思路创新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6:86-87
【关键词】 医院会计制度; 收支管理; 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9-0118-04
一、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共财政体制各项政策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医院会计制度逐渐显现出在会计科目、会计核算、会计报告等方面设计的缺陷和滞后,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1]。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时至今日,新会计制度在各医院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会计人员在核算中有什么具体想法和意见,新会计制度是否能够适应现阶段各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带着这些问题,课题组对天津市33家三甲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穿行了座谈和实地考察,以回收的问卷为基础,针对实际问题集思广益、分析研究、归纳总结,作出调查报告。
二、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
(一)新会计制度的亮点
新医院会计制度有力地解决了我国当前医院会计实务中的突出问题,使财务数据更加真实完整,在本次调研中,各医院普遍反映新会计制度中的亮点颇多。问卷结果如表1。
(二)新制度执行的总体效果
1.新旧制度过渡平稳
通过调研,各医院已全部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系统在旧会计制度基础上完善了新的会计科目体系,包括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费用类等[2]。从2012年1月1日起,天津市各医院根据新制度设置新账,将各会计科目2011年年末余额按新制度要求过入2012年年初余额。同时,从系统设置上完善成本核算体系,为规范绩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通过调研,天津市各医院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对本单位资产和负债进行了全面的清查、盘点和核实。同时,根据市财政局的要求,市卫生局及时对局系统资产进行清查会审,并按时上报市财政局,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和认可,对新旧账务衔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新制度执行稳定
采用取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比较全市34家医院2013年度的资产负债率,发现其平均值为41.77%,有17家医院低于平均值,约占56.67%。长期负债率平均值为6.2%,有83.33%的医院低于平均值。说明大部分医院资产负债率较低,负债的资本化程度低,偿债压力小,新制度执行较为稳定。
3.与医疗体制改革相适应
通过调研,各医院普遍反映新《医院会计制度》能够贯彻落实新医改精神,为政府部门的医疗服务合理定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推进其补偿机制的改革。
(三)新制度执行的具体效果
1.“无形资产”科目的使用及无形资产的管理
在已经回收的34份调查问卷中,有24家医院已经使用“无形资产”这个科目,占总问卷量的70.6%。像安定医院使用无形资产科目用于核算软件,无形资产没有像固定资产一样设定价值标准,个别金额较小的软件直接列支,列入无形资产的软件都使用年限平均法摊销。宝坻区人民医院目前将各种软件如医院信息系统(HIS)、科室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等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医院大都采用直线法按软件大小分不同年限进行摊销,最长10年,最短2年,并设置无形资产备查簿,登记无形资产的详细情况,包括购置时间、金额、摊销金额、净值等信息。大部分医院都有专人管理无形资产,但普遍认为应由管理无形资产的职能部门管理,不应放在财务部门管理。
2.零余额账户的使用
在34份调查问卷中,使用零余额账户的医院有28家,占全部医院的82.4%。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这28家全部按照财政拨款对应的项目、数额、科目和用途严格执行。
3.合并医疗药品收支核算
对全市33家三级医院调研结果表明,各医院严格执行将药品收支并入医疗收支进行核算的要求。在“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项目下增设“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收入”等明细科目;各类医疗和药品等支出均在“医疗业务成本”项下反映。克服了旧制度中药品收支核算的较大缺陷,解决了长期以来医疗、药品收支不配比,财务信息失真加剧“以药养医”的问题。
4.建立健全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通过调研,天津市参加成本核算的医院都已遵照天津市卫计委和财政局联合下发的《天津市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配备了成本核算员。其中30家三级医院能够依据《办法》要求的原则按月采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汇总数据、计算、得出成本核算报表,定期向卫计委上报成本报表。参加成本核算的医院中有部分医院每季度根据成本核算数据出具成本分析报告,并向院长汇报成本核算情况,如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等。
三、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问卷中,各医院认为新会计制度在某些方面仍需要改进,调查结果如表2。
(一)医院的医保结算差额如何处理有待商榷
由于天津市医保结算周期(当年4月至转年3月)和会计核算周期(1―12月)不同,存在时间差的问题,故单位一般年末不会进行结算差额处理。结算差额的时间、金额都具有不确定性,结算差额冲减收入后,社保中心有可能后续补拨入,冲减后再转回的会计处理不很合理。另外当冲减收入时,结算差额的分摊标准没有统一规定,无法对应冲减收入的明细科目,如检查、放射、化验等收入。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待细化
1.现行报表反映的现金流量数据为累计数,不能体现当月现金流情况。
2.现金流量项目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化,例如“财政资本性项目补助收到的现金”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体现,而“财政资本性项目补助支付的现金”在表中却没有体现。应该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把“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区别出财政资本性项目补助资金和医院自有资金。另外,业务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应该可以继续细化出“退还病人预交金及住院余款支付的现金”“日常运营费用支付的现金”等项目,减少“支付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所占的比例。
3.新制度对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项目未作出详细说明,操作性不强。
(三)成本核算问题
实行成本核算是新会计制度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问卷中有79.4%的医院认为成本核算工作还需改进。针对这个问题,在问卷中对大家关注的难点进行了调研,结果如表3。
(四)零余额账户的使用有待完善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零余额账户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资金使用和归垫操作繁琐,使用不便;有时存在指标下达滞后现象,项目资金下达晚于项目开展,影响资金使用;明细项目描述过于简单,不便于账务处理;零余额账户中收到的用于科研和教学的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增加了难度。零余额账户不能进行境外汇款业务,重点学科人才培养也会涉及境外培训,操作不便。另外零余额账户不能使用网银,财政专项拨款基本拨至各单位零余额账户,业务繁多,往往与基本户不在同一银行,工作不便。
(五)应制定医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
新制度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但如何使用没有具体规定。在医院的分析数据中,业务收支结余率平均值为7.38%,有12家医院高于平均水平,18家低于平均水平。说明60%医院经营状况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其他40%的医院经营状况较好。30家医院产权比率的平均水平为71.73%,高于平均值的医院有13家,占43.33%。产权比率越高,则财务风险越高。这两个风险管理指标反映了完善医疗风险基金任务紧迫。
四、存在问题的对策
问卷调查集中反映实施新会计制度需解决的难点问题,如表4。
(一)提升财务人员的地位,争取医院领导的重视
新制度对财务人员行使职能提供了制度保障,并要求三级医院设立总会计师,这都是对财务工作的认可,对财务人员地位的提升。新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人员是机遇,也是挑战,财务人员要主动适应形势的要求,要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为医院的财务管理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能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也才能拥有话语权。
(二)提高成本核算能力
在问卷中,有82.4%的医院认为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难点是成本核算,这个问题既是难点也是重点,针对如何提高成本核算能力,大家更关注哪些问题,调研结果如图1。
(三)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面:首先,可以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制定出具体的岗位考核内容,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定期进行考核,并作出奖惩机制,对于业绩突出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反之,对于不遵守财务法规制度的要进行处分。做到奖惩分明,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热情及其潜能。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从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工作效率[3]。最后,定期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会人员培训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四)建立完善的医院税收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与医院等其他非营利组织有关的税收管理制度,医院的税收管理都是比照企业。为促进医院的持续运营,对医院从事非营利目的的相关活动的收入,应当给予免征所得税、营业税与增值税。为了维护税收公平原则,保持全社会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对医院从事与非营利目的不相关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不应当计入免税范围。
(五)增设“预计负债”科目
随着医疗纠纷事件的与日俱增,医院承担的经营风险越来越高,只有合理预计医院负债,列入当期开支,才能真实反映医院财务状况。医院可以依据经验、医疗纠纷赔偿发生的几率、金额大小等因素合理确定预计负债。对于一些风险大,不定期发生医疗纠纷诉讼费和赔偿款、赔偿金额有大有小的医院,可以按月预提;对于一些发生次数少、金额小、风险低的医院发生赔偿时可以列作当期支出[4]。
(六)出台医疗风险基金管理办法
应根据医院的类别、等级、医疗风险程度等,区别确定各医院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比例。如何使用也要作具体规定[5]。
(七)对无形资产摊销年限作出规定
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在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上需统一口径明确摊销期到底是不超过10年,还是不少于10年[6]。
(八)制度应进一步细化,增加可操作性
对明细科目设置和使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进行细化和详细说明。建议细化报表格式,增加总收入和总支出项目;统一医院财务报表与财政局报表格式,直接生成财政所需各类报表数据,以保证财政报表报送的及时性和数据准确性。现行报表反映的现金流量数据为累计数,不能体现当月现金流情况,应进一步细化现金流量表项目。
(九)完善零余额账户的使用
调查问卷中医院会计人员建议财政拨款的明细项目名称更清晰,利于财务处理。希望人员支出提前拨付,例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补助每月发放,最好是提前拨付,以便及时发放。有些项目的开展早于项目拨款,需要先行垫付,然后办理归垫手续,希望归垫手续能够简单高效。
五、结语及展望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执行有效地解决了原有制度中会计实务的突出问题;建立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具有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特色的、较为科学规范的医院会计模式和财务管理机制;尽量趋同于国际惯例;兼顾了政府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需要,有利于科学地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有利于各医院规范会计核算和运营管理,提高医院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并将对医院改革和发展建设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会计人员应该在实践中检验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帮助有关部门加以改进和完善,解决核算中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会计体系,让会计管理工作在新医改的贯彻落实中不断完善、创新,以达到真正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推进医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万鑫淼.从成本核算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J]. 商品与质量,2011(5):168.
[2] 梁媛媛.探析公立医院会计科目体系的改进[J].会计之友,2014(22):115-116.
[3] 侯艳花.从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看医院会计理念的新进展[J].财经界,2013(9):145.
[4] 韩胜昔,叶露.对新《医院会计制度》的特点分析与完善思考[J].医院管理论坛,2013(2):55.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 公立医院 对策
新世纪,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1年起,我国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用的支付限额得到很大提升;北京等地区的年度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由17万元调整到30万元;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最高支付限额调整为20万;等等。这些新医保政策的实施无疑对作为最重要的医疗保险实施平台和载体的公立医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医疗保险改革将公立医院推向了矛盾中心位置。公立医院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来面临这一变化,最终又如何能够在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医院与医保制度的双重发展,是目前公立医院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医疗保险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确立了对医疗费用的制约机制,以此来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这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医院收入增长受到限制
新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必然使公立医院的收入增长幅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主要是因为:
1、新的医疗改革政策规定
“为遏制“大处方”,过度医学检查,鼓励探索建立医保和医院的谈判机制;试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对医生乱开药品处方、检查等现象进行了有效遏制,同时,新的医保制度也增加了人们就医费用的承担比例,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减少其相应的收入。
2、新的医疗改革制度有效分开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患者有权自行购入非处方药,而随着患者在外购入非处方药的比例不断增多,使得医院的非处方药品人数不断流失,许多患者都是在医院挂号看诊,然后拿着医生的处方自行购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在实行新的医疗与药品分开核算、分开管理的体制下,给许多公立医院的收入增收添加了许多障碍,使得医院通过获得药品利润来增加医院收入的目的受到扼制。医院药品收入减少,也使得其期望以药品收入来补偿其医疗收入的目的无法实现。
3、目前,我国的医保制度还只能满足低水平、大面积覆盖的最低标准
医保制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来保障人们的基本就医需求。从总体上来说,国家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与职工的总工资水平是相挂钩的。医疗保险机构必须对总的医保投资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给予医院的医保定额相应比较低,这就使得对医保资金的监管会更加严格,医院能够获得的医保资金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而公立医院的公费医疗消费比例比较大,占医院的总体收入份额也比较大,对公立医院的影响也比较大。
4、新的医保政策规定
“自2010年5月1日起,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社区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90%;在职职工在本市社区卫生机构以外的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疗费用,大额医疗互助资金报销比例由50%调整为70%。”这一政策的调整增加了职工公费医疗比例,但是却大大削减了公立医院等医疗机构提高经济效益的机会。
(二)医院之间的竞争向更深层次发展
新医改政策规定:“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2010年起,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增幅为50%,并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和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这表明城镇居民的医疗补助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转变了我国一直以来的医疗服务关系结构。现代医疗服务已经不再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而是医院、医保机构、患者之间搭建起来的三角利益结构体,医保机构在患者与医院之间充当着中间人的角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关系极大地削弱了医院在医疗供需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推到更深层次。各大医院为了争取更多的患者,将之前的那种硬性竞争逐渐发展为现在的公开化、社会化、经济性的市场竞争。
(三)公立医院面临更多的社会监督和控制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使得个人自行支付的费用比例不断增长,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越多,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活动、药品价格以疗效等的要求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公立医院更是受到更多老百姓的关注,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社会监督机制,公立医院的每一步发展、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受到来自百姓的监督。此外,新的医保改革非常强调“公平与效率”原则,因此,加强对现代医院的管理和监督会越来越多,并且围绕医院药品管理、收费标准等进行的专项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会将医院的整个发展过程都置于社会监督和控制之下。
(四)现代医院的运行功能有所扩展
新的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后,公立医院作为作重要的医疗服务载体,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医院来实现保障职工的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此外,医院还是医院保险运行的重要载体,在医院、医保、患者、企业这四方的利益主体关系中,医院是联系其他三者的唯一渠道,也是保障医疗保险运行的途径。因此,作为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医院的功能也得到相应的拓展。同时,医院也是各方矛盾的汇集处,它所需要处理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二、公立医院采取面对医保改革所采取的措施分析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给公立医院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国应该看到新的医保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使得我国的公立医院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依然不能忽视医保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挑战和危机。因此,公立医院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的发展局面,并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
新形势下,医疗保险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而公立医院如何面对这一发展形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医疗服务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医疗服务质量上去了,医院就不怕没有患者、没有收入来源。因此,公立医院最应该采取的措施就是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全院上下树立质量立院、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的服务观念。加强质量教育,让全院职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安全最基本的保障,而医疗安全则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立足点。因此,追本溯源,现代公立医院应该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争创更多三甲医院、一流科室。让医院以质量闻名天下。此外,公立医院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建设,还必须加强和患者的交流,积极听取医院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发放问卷调查给患者或是给出院的患者作回访调查、召开专门的座谈讨论会等,让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条件、环境、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够很直接地了解到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好的地方,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医院发展存在的问题,方便医院及时做出调整。
(二)增强医院医疗活动的成本核算意识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使得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公立医院的收入增长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公立医院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医院的医疗成本,减少医院财政亏损。降低医疗成本,必须要加强医院的内部计划管理,实行严格的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机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增强医院的财务核算意识和医疗成本意识,首先爱你就要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成本核算制度。加强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可以在医院内部实行院、科两级管理,院级成本管理应该是实现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成本分摊,加强医院后勤部门的成本控制,压缩不必要的行政成本,给临床医疗部门多一点成本预算支持,最终实现减少医院总成本的目的。而科级成本管理的重点则应该放在对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材料消耗的成本控制这方面,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来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努力提升医院床位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实现药品流通的顺畅、科学合理地进行药品以及医疗活动的搭配,等等,各科室要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医疗成本进行控制。
(三)加强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建设
公立医院作为医保改革的主要载体,必须与时俱进,努力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要对相关的医疗保险政策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新的医疗保险政策制定相应的医院管理办法。医院内部要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医疗保险政策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培训,让医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医保改革对公立医院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且能够充分融入其中,遵循相应的规定。而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医院各科室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行,医院还可以专门设立一个医疗保险办公室,配备相应的值班人员,制定完善的医疗保险事物处理办法,专门处理与医疗保险相关的事物。医疗保险办公室的人员要对医保结算进行认真的审查,按照规定予以妥善处理。
(四)努力提高和更新自身的发展观念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发展与要求“广覆盖、低水平”的医疗保险改革不相符。而医院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认识,不断更新发展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来适应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在医保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应该在努力实现其社会责任以及尽最大能力推动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运行的基础上,更新医院发展观念:一.公立医院应该首先从思想上确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维护现代化的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积极树立在医保制度改革环境下的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而面对医保改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公立医院更应该摆脱过去那种行政干预思想,而积极采用市场化的思维进行思考,医院职工要与医院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全院职工树立市场化的竞争意识,积极开拓新的医疗服务领域,医务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不断改善其服务态度,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以此来推动现代公立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张娟娟.来自全国医疗保险改革试点市的建议:“新医改的关键在于医药专卖”[J].中国经济周刊.2009;10
关键词:医院 新制度 电算化 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72-02
2010年底,卫生部会同财政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这两个制度将于2011年7月1日在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施行,2012年1月1日在全国施行。各医院面临着要确保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使用,新旧制度能否平稳过渡和新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迫切问题。我院作为北京市卫生局新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实验基地,从征求意见稿到新制度的实施进行了全过程论证,并一直协助和测试软件公司开发符合新制度要求的会计核算软件。要解决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问题,必须加紧对人员进行新制度培训,熟悉新制度内容和核算方法,掌握新会计核算系统和对原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符合新制度核算要求的整合。
一、新制度体系与会计核算的调整
新制度体系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规范了收支核算管理,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提出了医院要夯实资产负债信息,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按这一体系设计。其中会计核算具体在以下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
1.对医院资产核算的调整。重新确定了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全面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资产的处置;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和方法,增加“累计摊销”科目,全面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摊销和净值;调整库存物资核算范围,将药品纳入库存物资核算;规范了在加工物资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规范了在建工程核算,并将基建账并入医院“大账”;区别不同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采取不同方式对物资领用、计提折旧和摊销账务处理方法。
2.对医院负债科目的调整。增加了应付票据、应缴款项和应付福利费科目,把应交税费调整为总账科目。
3.对医院净资产核算的调整。调整了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的核算范围;增加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购入资产形成的,留待计提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销的基金;增加财政补助结转(余)科目,不仅仅核算原财政项目结余,还核算基本补助结余;增加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核算非财政科研、教学项目结转资金。
4.对医院收入和支出核算的调整。将药品收入纳入医疗收入,增加药事服务费。取消药品支出科目;将科教项目收支纳入医院收支管理;明确了医保结算差额的会计处理和期末处理方法;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科室直接成本,期末不再分摊管理费用;按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调整了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
5.对医院报表体系的完善。医院会计信息与预算的范围、分类、口径相配合,直接反映政府采购中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流转;医院会计信息与成本核算范围、分类、口径相配合,直接反映科室直接成本;增加了现金流量表。
二、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电算化系统特点与实现方式
因新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处理流程和内容有了很大变化,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逻辑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
1.对新会计核算软件初始化的特点。明细科目设置既要满足核算需要,也要与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相适应,方便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满足预算和成本核算读取数据。增加现金流量项目字典,对现金收付业务进行流量标注。调整了科室辅助核算编码,按新制度分类要求归集各类科室成本。维护科教项目字典,对科教项目收支按项目辅助核算。增加资金来源字典。对需要区别资金来源的科目进行辅助核算。维护基本数字字典。
2.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软件实现方式。新会计软件系统提供支持多种现金流量标注方式,包括单笔标注、集中标注、自动标注等。实现方法是在货币资金收付时按现金流量表做项目辅助核算、涉及到复合现金收付时,按现金流量项目进行分拆,做到与现金流量表项目一一对应。直接生成现金流量表。这种方法面临的问题是工作量大,录入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理解不同,造成报表数据准确性差,前后可比性降低。各单位在应用时,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保证现金流量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前后可比性。设置会计科目明细科目考虑现金流量表的调用,主要是往来科目,例如在应付账款下设置药款和卫生材料款等明细科目。按现金流量表项目设置项目辅助核算。对收入和支出科目,在系统内做标注,当这些科目涉及现金收付时,直接计入现金流量表项目。在系统内做标记,使用时要经过论证,以免造成系统错误。对货币资金内部转换,直接标注成不影响现金流量的业务活动。期末由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人员对涉及现金流量的业务统一检查和标注,确认无误后,生成现金流量表。
3.不同资金来源形成资产的账务处理和实现方式。固定资产入账时,系统在固定资产卡片中增加了资金来源选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同时登记原值包含的财政或科教资金金额,在提取折旧科目选项中,自动对应自有资金提取折旧部分金额和待冲财政基金或待冲科教项目基金部分金额。支持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增加和固定资产减少凭证。系统新增无形资产管理模块,对无形资产实行单项管理,登记每一项无形资产的原值和净值,使用日期,摊销期限,使用部门,资金来源等相关信息。对不同资金来源购入和摊销方法设置了不同的账务处理流程。
4.期末处理的变化和实现方式。自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对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标注和调用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实现对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资产分别计提折旧。自动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支持按不同方法提取坏账准备。支持按医疗收入比例自动提取医疗风险基金。
5.电算化系统中的科教项目管理和实现方式。按新制度要求,对非财政资金来源的科研、教学资金纳入医院收支核算。新会计软件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和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由于医院的科研课题和教学经费项目比较多,期末要将项目的收支一一对应结转到科教项目结转(余)科目中。在软件应用中,应尽量采用在科目下做项目辅助核算,避免科目体系臃肿繁杂,避免因科教项目的增减,逐期调整期末结转科目问题。
6.备查簿在新电算化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方式。新会计系统建立了应付票据备查簿、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备查簿。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这些备查簿相应设置在应付票据、固定资产、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科目下。当发生需要登记到备查簿中的业务时,通过控件调用备查簿,按备查簿所列项目进行登记。需要强调的是,年末应将“财政补助收入-基本支出”与财政基本补助支出备查簿记录的差额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基本支出结转科目中。月末,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按照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备查簿中登记的资产应提取的折旧额,从医疗业务成本或管理费用调整到其他支出科目。
三、新旧会计制度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根据新制度体系下会计核算的调整、电算化的新特点和软件的实现方式,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以保证新制度平稳过渡与顺利实施。
1.资产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新制度要求按资金来源的不同,对使用财政、科教资金购入的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要加以区分。同时,物资的领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不再计入医院的营运成本,而是按资金来源,建立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系统。这就需要在原系统中或在系统外取得在库物资、固定资产、未摊销完毕的无形资产并完善资金来源、购入日期、资产原价、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已摊销额、资产净值,使用部门等辅助核算信息,为新旧制度过渡进行的追溯调整和按新会计制度在新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做准备。新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认定标准,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和方法,这就要求在结转之前做好资产清查工作,维护完整资产辅助信息,并新标准和核算范围对资产进行归集分类,在系统中或系统外重新标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为追溯调整和在新会计核算系统应用做准备。新制度规定药品作为库存物资核算,取消原来药品的购入、发出、结存的售价金额核算法,单独核算在加工物资和委托加工物资,为做好新旧制度结转和在新核算系统中的核算准备工作,医院应对药品进行盘点对账,疏理规范与药品相关部门的核算程序。
2.债权债务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对于债权债务的过渡,重点是在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的过渡,医院应对债权债务进行分析和清理,必要时落实到经办人或经办部门,追踪债权债务的管理情况。同时保证账实相符,核对旧核算系统中债权债务余额与明细项目表,保证账表一致,为过渡和顺利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做好准备。
3.净资产的过渡及应用新会计核算系统的准备工作。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净资产科目核算上作出了重大变化,新制度净资产科目包括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待冲基金、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未弥补亏损。新净资产科目金额部分来源于原净资产余额,部分来源于按新制度要求追溯调整后的金额,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对资产、负债或净资产按资金来源分析调整出来的数据,针对这三部分不同来源的净资产,应做好以下过渡及准备工作:
(1)待冲基金数据来源。待冲基金是财政补助收入和科教项目收入形成的资本性支出净值。资产类过渡准备工作完毕以后,经过筛选汇总财政、科教资金形成资产净值,与追溯调整的净资产中的待冲基金进行校验平衡后,为导入新系统做好准备。同时在新系统中,建立不同资产来源形成待冲基金的明细科目或辅助核算项,便于实时与资产按资金来源辅助核算项对账,保证资产与净资产信息一致性和正确性。
(2)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的数据来源部分是原科目中的“财政项目结余”和科研教学资金核算科目。按新会计制度核算规定,要将原账中负债类科目或专用基金科目中核算的课题和教学经费,按资金的来源不同,分别结转到财政补助结转(余)、科教项目结转(余)中,对医院匹配的资金部分,结转到事业基金中。这样就要求对每个课题经费弄清资金的来源,在原核算系统或系统外予以标记,为导入新系统和按新系统核算做准备。
(3)新制度事业基金不再包括财政补助基本支出结转资金,追溯调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调整以前年度坏账准备和调整原账的固定基金等都是通过事业基金科目,通过计算调整,校验正确,为事业基金金额过渡到新核算系统中做好准备。
新旧制度的过渡和实施是一项涉及到预算管理、会计核算、成本核算部门,还涉及到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药品管理、物资管理,门诊和住院收费等多部门的系统工作。在过渡与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相关部门和岗位都应深刻解析新制度体系下的涉及到本部门和岗位的管理和核算要求,积极配合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新整合和按新制度核算要求核算相关资产和经济业务。确保新旧制度转换过程中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使用。